微型课的要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8:54

微型课的要求篇1

【关键词】微型课;片段教学;音乐教学

音乐微型课,在没有授课对象的情况下,从教学内容上来说与正常课程的内容一样,但时间上比正常课程短,大多要求在十五分钟以内完成。虽然讲台下并没有坐着学生,它同样在乎教学环节的完整性、严谨性与逻辑性。在整体上仍包括引入课题,内容讲授或歌曲教唱,和总结三个基本步骤;它是一堂完整音乐课教学过程的浓缩,这是音乐微型课的基本特点。由于微型课内容上的具体,时间上的短少,所以它更能表现出一个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和基本教学素养,因此它被用在很多技能比赛活动中,并且它对于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是微型课的基本意义。

1、对音乐“微型课”的认识

微型课,顾名思义,就是比正常课时间长度短、教学容量小的课。微型课上课时间短,一般只有20分钟,其中15分钟用于上课,5分钟用于答辩评委的现场提问;教学内容集中,教学形式简单,一般没有学生,只是面对评委授课,在教学性质上具有甄别评估功能。微型课现场抽取课题,在规定时间内(1小时)现场备课,现场授课。微型课属于“经济实用”型课,它对教学场地、教学对象、教学设施等要求不多,能够在有限的简短时间内,对众多人员的教学能力分别作出甄别与评估,为教学比赛、教师招聘、资格认定、能力评估等工作提供较为快捷实用的可靠依据。

2、分析各地方教育局提出“微型课”考试的要求

2.1各地方提出“微型课”考试的具体要求

近年来,很多省市在教学比赛、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定等涉及人员众多的许多大型活动中,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快而有效地对每一个人的教学能力作出较为公正的评估,通常采用上微型课的方式来评价一个教师是否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有时面对几百人,甚至一两千人的众多场面,要采用普通上课的形式,场地、学生、时间等条件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要求的,而微型课恰恰不受上述限制,能够较好地达到预定目标。“微型课”就成了衡量教师水平的最好标尺。

2.2对其要求的分析与思考

教育局给师范生出微型课考题,因为它耗时较短,相当于普通课堂的1/3,形式“短而精”,能够在短暂的时间充分展现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和业务素养。给予我们师范生很大的考验。因此,我认为微型课的了解和把握在我们师范生中的是非常重要地,是不可忽视地。

2.3根据其要求分析如何上好微型课

以下分析是关于微型课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考虑的而在上课过程中又要必须遵循的几则要点:

(1)整个的教学过程要精炼。由于微型课要求时间的短少,必须要求切入课题要迅速,所以对切入课题的方法大有必要作些文章。可以设置一个题目引入课题;可以从以前的基本内容引入课题;可以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可以唱一首歌、播放一段视频进入课题;也可以开门见山进入课题,或设置一个疑问,悬念等等进入课题。

尽管说所有的课都要求讲授线索的清晰醒目,但在微型课的讲授中,更要求尽可能的只有一条线索。在这一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显露出来的是内容的主干,剪掉的是可有可无的举例、证明这些侧枝旁叶。为了讲授重点内容,往往需要罗列论据,那么在罗列论据时就要求精而简,为此在选择论据时要做充分的考虑,在准备的较多的论据中进行精选,力求论据的充分,准确,不会引发新的疑问。

(2)讲授人表现要干练。音乐微型课与其他课程不同点在于,音乐占了大比重,要让学生体验音乐,了解音乐,教师的范唱不可避免,没有“唱”,也就不谓“音乐课”了。所以,在微型课堂中,该唱的唱,该动的动,一切以让学生感受、体验为先,准确的范唱是教师最直接的呈现,在演唱过程中,教师加上神情、动作、手势让学生体验作品的音高、情绪、力度等等音乐要素。所以,无论如何,一个准确无误、生动的范唱在微型课当中是必须的,尤为重要的。

板书不宜太多,太多表现为累赘,会冲淡板书对内容要点的提示作用;也不宜太少,太少往往会使板书表达不清。在微型课中,部分板书可以提前准备到纸板上,以挂图的形式在授课的过程中展示在恰当的位置,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无论如何,板书都要做到精简,且使得要点突出,线索清晰为原则。

3、“微型课”考试中需注意的问题及训练方法

3.1在“微型课”考试中需注意的问题

(1)导入环节。微型课时间短,不允许在导入环节“绕圈子”。导入的方式方法途径技巧很多,但无论用何种方式方法途径技巧,都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关联,并力求做到新颖独到、引人注目。以上主要是讲“切入课题要快速”。

(2)上课环节。因为微型课时间有限,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有限,要处理好“多”与“少”的矛盾,做到恰到好处,犹为重要。内容过多,未免庞杂;内容过少,未免空洞。“庞杂”则显重点不突出,“空洞”则显内存不丰厚。无论常规教学,还是微型课,板书都是必需的。只不过在微型课上“多”与“少”的矛盾尤为突出而已。板书太多,既费时,又显累赘;板书太少,虽省了时,但也许会造成表意不清,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3)结尾环节。一节课的结语是必不可少的。在一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对内容要点来个归纳,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快捷而不拖泥带水的结语在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同时,也会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美好的享受。

3.2关于微型课的训练方法

(1)平日里要积累丰富的课堂经验,有了实践的经验才有能力把握微型课讲台下无学生的状态,才有可能做到“台下无学生,心中有学生”。

(2)要熟悉教材教参,了解教学目标,认真备好课,在微型课考试中做到胸有成足。

(3)自我训练,在考试前可以对着镜子进行微型课训练,在镜子前将教学过程完整呈现一遍,以便发现自己的缺点、不足。

(4)树立信心,克服紧张、惶恐的情绪。超越自我、信心百倍。在微型课考试中发挥出色的表现。

结论

在微型课考试中,擅于总结,勤于积累;语言精练,层次分明;发挥特长,突出个人特色;仪态大方,超越自我,信心百倍。上好微型课,这不仅体现了教师个人的能力,更体现了教师顺应社会的发展,紧跟时代的步伐。上好一节微型课,需要把握微型课的的灵活性、典型性、浓缩型的特点,加上标准的语音、得体的教态、漂亮的板书、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对教法的恰当选用等,为上好一节微型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王备,钱科英.一种生态化的课程型式--微型课程的现时意义考察[J].学校管理,2001(1):28-29.

[2]邹淑萍,袁瑾.利用“小件”进行教与学的必要性探究[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2008(5):135-137.

[3]李英.孔子“问志”对小学微型课教学的启示[J].中国音乐教育,2006(6):29-30.

微型课的要求篇2

微课程教学设计aDDie教育信息化

微课程是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为实现教育变革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提供了思路。微课程在中小学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微课程成为近两年教育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微课程在国内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从现有的微课程资源现状来看,缺乏规范科学的教学设计是现有微课程的短板。作为“产品级”的教学设计应用层次,要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和可持续发展,研究和探讨微课程的教学设计显得非常必要。aDDie模型是教学设计者和培训开发人员的一个通用过程框架,微课程的开发有必要以aDDie模型为指导,为微课程的教学性、科学性和系统性提供保证。

一、微课程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分析

1.微课程是“产品级”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应用指向三个层次:产品级,课堂级和系统级。教学系统设计的最初发展是从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开始的,它把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媒体、材料、教学包等当作产品来进行设计。从学习资源的角度看,微课程是继文本、图片、动画、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之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学习资源形式;从教学功能的角度来讲,微课程能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它也属于一种教学系统,为了优化教学效果,对微课程进行科学规范的教学设计显得非常必要。

2.微课程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

微课程内容的开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微课程资源开发一般要经过选题设计、教学策略设计、课程拍摄、后期加工、在线实施、评价反馈等环节,才能确保其质量[2]。而系统方法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是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它的整体性原则、关联性原则、优化性原则、动态性原则为提高微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保证。

3.微课程的自身特性需要教学设计

微课程的核心特征体现在“微”字上,一是内容“微”,即选取一个知识点作为主要课程信息;二是时间“微”,即微课程的时间短,虽然国内外研究者对微课程的时间长短并没有明确地规定,一个比较认可的范围就是10分钟以内。“精和透”是微课程的另外两个特征,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把一个问题讲精说透,让学生听懂学会,这是微课程的基本任务。因此微课程的内容选择、有效时间控制、围绕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策略等的确定都需要有效的教学设计理论作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微课程有效完成它的教学使命。

二、aDDie模型概述

1.aDDie模型的发展梳理

教学系统设计的概念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aDDie第一次出现在1975年,它是由美国弗罗里达州立大学的教育技术研究中心为美国陆军设计和开发的培训模型,主要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和控制五个阶段。如今,aDDie模型已经成为教育技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论,在国内外的组织培训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aDDie模型的特征描述

aDDie模型如图1所示。其基本特征是:①模型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五个阶段,其中评价阶段既是一个独立的阶段,又渗透于其他四个阶段当中,即每个阶段都需要形成性评价;②模型中每个阶段又包涵相应步骤,而每个步骤又有具体的操作子步骤;③该模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既要求系统性和整体性,但结合不同的应用环境又具有灵活性和动态性,有两个方面的内涵:首先在具体的应用情境,起点不一定必须从分析阶段开始,第二,每个阶段的子步骤具有因地制宜特征,不同的应用情境,各子步骤可以不同。

图1aDDie模型

三、基于aDDie的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型构建

文章以aDDie模型为基础,尝试构建微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如图2所示。微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型总体上也是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该模型是一个动态的循环结构,确保在实际微课程开发过程当中的灵活性和因地制宜。下面对该模型进行详细阐述。

1.分析阶段

分析阶段包括四个方面的分析,分别是学习需求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以及资源和约束条件分析。

(1)学习需求分析

微课程制作的起点必须从学习需求分析开始,当学生的学习现状不能满足和达到学校、教师和学生自身期望的时候,就会产生学习需求。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学习需求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反应;第二是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师对课程知识体系中的重点难点一般都有比较清晰的把握,教师可以根据已有的经验来确定学生的学习需求。

(2)学习者特征分析

微课程使用对象是学习者,微课程制作需要考虑以下两点:①微课程的观众是谁?②怎么样保证观众轻松,愉悦的听完和听懂该课程?如果以上两点都考虑到了,微课程的教学效果就会得到最基本的保证。

微课程的学习者特征分析包括:学习者一般特征和起点水平分析。学习者一般特征分析在这里主要包括:年龄,认知发展水平,生活经验。不同年龄的学习者,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不同,对学习指导的数量、教师讲授语言、教学方法的要求也不一样,比如针对小学生的微课程就要尽量简单,生动,如果是录屏式微课程多媒体课件要形象,生动,如果是录像式微课程,教师的动作、教态要和蔼可亲,语言也要尽量符合儿童学习的需求。学习者的生活经验也是微课程制作需要考虑的特征,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建立在自己的原有经验基础之上。

(3)学习内容分析

根据学习需求分析的结果,即微课程要讲授的知识点,即学习内容。微课程的学习内容分析主要解决两个问题:首先,确定微课程内容的学习结果类型,罗伯特・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五大类:即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其中言语信息、认知策略、态度三种学习结果类型不适合用微课程去表达,而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这两种学习结果需要较高的认知能力和较复杂的操作步骤,较适合采用微课程的形式去表达和传播;第二,确定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各部分内容之间关系,这一点对微课程的设计和开发尤为重要,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讲清楚某个知识点,并达到相应教学目标,平衡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就显得非常重要。

(4)资源和约束条件分析

资源和约束条件分析主要包括:时间,人员,工具,辅助资源等。根据学习者和相关部门需求,微课程需要在什么时间完成,以便于我们确定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价所需要的时间。有哪些人员参加微课程的制作和评价工作?如果只是录屏类的微课程在此环节会比较简单,但是如果微课程属于录像类的,就需要相关人员配合来完成,摄像人员,后期制作人员等。工具和辅助资源在微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是相当重要的,根据前期分析的结果,可以确定微课程的表现形式,微课程的表现形式大体上分3种:录屏类、ppt自动播放类、录像类,而不同的表现形式所需要的工具和辅助资源也不一样。

2.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确定教学顺序、设计辅助资源、选择视频制作工具五个步骤。

(1)确定教学目标

对于短短几分钟的微课程,一开始直接告诉学习者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罗伯特・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一书中讲到:教师不要以为学生知道教学目标,或者让学生猜测教学目标,教师应该非常明确告知学生教学目标。在微课程的实际制作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用一两句简单明确的话阐明教学目标。

(2)制定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按其功能划分,可以分为组织策略、传递策略和管理策略,而在微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关注组织策略和传递策略。组织策略在这里主要表现在根据所选知识点确定如何组织教学内容,关键是如何用最短的时间配合最佳的教学内容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3)安排教学顺序

时间短、效率高、针对性强是微课程的立命之本,在学习资源大家族中,微课程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教学顺序是微课程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罗伯特・加涅的九个教学事件理论,对微课程的教学顺序安排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九个教学事件包括:引起注意,告知目标,复习旧知,讲授新知,提供指导,组织练习,提供反馈,评定行为表现和增强记忆与促进迁移,其中以下环节在微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具备:引起注意,告知目标,讲授新知,提供指导等。微课程作为一种微型课程,在教学顺序上最后还应该加上课程的结语部分,每一个微课程结束时要有一个简短的结语,概括要点,帮助学习者梳理思路。因此微课程的教学顺序如图3所示,其中引起注意和告知目标两个环节顺序可以调换。

图3微课程的教学顺序

(4)设计辅助资源

微课程的表现形式不同,需要的辅助资源也不同,需要的辅助资源主要有:高质量的ppt课件;根据学习内容分析,以及所采用的教学顺序,设计纸质或电子版的教学过程脚本;有些微课程还需要简单的测试题,这里的测试题形式主要包括:需要学生进一步思考的问题,针对知识点的辅助练习题等。

(5)选择确定视频制作工具

可以支持微课程的制作工具很多,根据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选择不同的视频制作工具,选择和确定视频制作工具可以参见表1。

表1微课程制作工具参考表

3.开发阶段

开发阶段是微课程制作的核心阶段,主要步骤包括多媒体课件制作、开发课程脚本、编制测试题、开发微课程。同样,不是所有的微课程在开发阶段都需要这四个步骤。

(1)制作多媒体课件

ppt课件是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课件形式,开发微课程之前制作高质量的ppt课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ppt课件也是一种“产品”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应用,它的设计和开发同样需要教学设计理论指导。里主要强调高质量的ppt课件的特征:首先课件具有美感,给人一种简单,美观,风格统一,舒适的视觉感受;第二是课件具有较好的逻辑结构,应具备基本封面页,教学目标页,内容页,结束页;第三是课件应具备适当的交互和动画部分,适当的交互和动画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演示原理过程,辅助教师更好的讲授教学内容,确保较好的教学效果。

(2)开发课程脚本

开发课程脚本是所有微课程制作的必备步骤,逻辑清晰的课程脚本是微课程顺利录制的重要保证。大多数微课程需要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在开发课程脚本过程中我们可以参考以下课程脚本结构,如表2所示。对于不需要课件辅助的微课程,比如可汗学院式微课程,强调过程的操作性知识的微课程,其课程脚本结构参考表3。

(3)编制测试题

测试题的编制不是所有微课程制作过程的必要步骤,但是,对于中小学微课程,建议微课程教学设计者在微课程中提供必要的思考题,练习题。思考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来,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通过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教师艺术化的教学语言告诉学生答案。练习题可以在课程的最后呈现出来,这里的练习题一般要求和学生面对面的同步课堂结合起来效果更好,比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就需要此类微课程。

(4)开发微课程

经过前面一系列的分析,设计以及辅助资源的开发,所有开发微课程的条件已经具备,确保了微课程的顺利录制。在微课程的录制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根据不同学习者的特征,教师要使用恰当的语言和措辞,甚至可以是幽默的。特别是对于中小学生,面对一段教学视频,如果听到的是教师冷冰冰的,没有感情和亲和力的讲述,就很难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动机。其次,对于操作性知识的讲授,语速适中,操作过程要简单明了,不要有太多琐碎的动作,比如不断转动手中的写字笔,在屏幕上不要乱晃鼠标等;录制视频的环境要安静,不要有噪音。

4.实施阶段

微课程的实施阶段在实际的教育环境当中可能有以下情境:第一是上传至微课程制作者的博客,网易云课堂或者优酷等公共服务平台上;第二是上传至学校公共的学习资源平台上;第三是上传至上一级教育管理部门的学习资源管理平台上。国内微课程刚刚起步,目前还没有一个较大的微课程学习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因此前两种上传和传播形式占多数。第一种上传和传播方式的学习者不够集中,但是任何学习者都可以学习和观看,收益的学习者范围比较广;第二种上传和传播模式学习对象集中,学习者的准入机制不够开放,学习者收益面小而窄。第三种模式是一种可以弥补上面两种问题的比较好的方式,像网易公开课,爱课程这样的公共服务平台,可以让更多的学习者从微课程中受益并提高。

5.评价阶段

微课程评价的重点是形成性评价。微课程的形成性评价是指在微课程上传至网络推广使用之前,先在一个小范围内进行试用,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评价和修改微课程。根据微课程的特点,其形成性评价主要包括三个阶段:(1)自评阶段,微课程开发者本人即教师在录制完微课程之后,先进行自我评价,发现问题,修改完善;(2)专家评价阶段,专家可以包括学科专家,教学设计专家或其他相关领域专家开展评价。这个阶段很重要,根据专家的建议,再次修改微课程。(3)一对一评价阶段,选定3-8个试用对象试用微课程,教师通过学生观看课程的表情,简单访谈,提出修改意见,修改微课程。形成性评价是微课程臻于完善的过程,以使其更好的适用于学习者。

四、结语

微课程“短、小、精、透”的基本特征,以及支持不断重复观看的视频特性,不仅顺应了信息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信息模式需求,也满足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学习资源共建共享、信息技术和课程深入融合的教育实际需求,因此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而要保证微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对微课程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研究显得非常必要。文章从微课程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分析入手,从学习资源角度、微课程开发的系统性以及微课程的自身特性三个方面,阐述了对微课程进行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在梳理aDDie模型发展和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aDDie的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型,为国内今后一个时期的微课程的设计和开发提供借鉴,通过推进微课程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的快速稳步发展。

――――――――

参考文献

[1]乌美娜.教学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微型课的要求篇3

【摘要】在微课程建设中,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微课质量的重要保障。文章从分析aDDie教学设计模型与微课教学设计结合的可行性入手,依据《中职英语教学大纲》及教育教学实际,探索基于“分析、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价”五个环节的微课教学设计模式。同时,结合武汉市中职英语微课竞赛作品实例,对每一环节进行具体阐释,为该领域的微课程教学设计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微课;中职英语;教学设计;aDDie模型;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5-0111-0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微课应运而生,成为推动教育教学变革、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有效形式。微课在中职英语教育领域里的应用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从现有的微课资源来看,缺乏规范科学的教学设计是目前微课程的短板。优秀的微课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保障,本文旨在运用aDDie教学设计模型,在相关教学设计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武汉市中职英语教师微课竞赛作品实例,探索中职英语微课教学设计的有效模式。

一、中职英语微课教学设计与aDDie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微课通常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

微课需要体现“短、小、精、悍”四大特点。短,是指视频长度短,一般不宜超过10分钟,这是依据约翰·梅迪纳《让大脑自由》提出的,听众保持注意力的时长为10分钟的规则。小,是指主题小,视频只集中解决一个问题。精,是指设计、制作、讲解精良。悍,强调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

微课的定义及其特点,决定了教师要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从确定选题、内容及教学设计方案,到微课制作,后期加工,最后到在线,评价反馈等,这一系列的复杂过程,都需要系统的、有效的教学设计模型做支撑,如此才能确保开发与制作的整体性、动态性及优化性。

aDDie最早为1975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教育技术研究中心为美国陆军设计和开发的培训模型。如今,aDDie模型已成为教育技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论。aDDie模型分为五个阶段:分析(a)、设计(D)、开发(D)、实施(i)、评价(e),其中,评价既是一个独立的阶段,又贯穿于所有阶段之中,见图1。

aDDie模型,作为通用教学设计模型,代表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一系列核心步骤,已被公认为解决教学设计需求的有效系统方法。因此,能够满足微课程教学设计的需求,将两者结合具有可行性与必要性。

二、基于aDDie的中职英语微课教学设计模式构建

根据aDDie模型,结合教学设计理论,本文尝试构建中职英语微课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其中,为了便于实际操作过程的清晰,将评价作为独立的阶段置于最后,尽管在每一阶段中都需渗透形成性评价。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五个阶段也将细分为不同的子步骤。

1.分析阶段。分析阶段是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客观要素和学习需求。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能力为本位。根据《中职英语教学大纲》要求,中职英语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目标。因此,对任何选题目标的分析都需要考虑语言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运用。一些教师在选择语法项目教学时,过于突出句法知识的传输,而完全忽略了运用,并不符合大纲精神。

客观要素的分析包括对学习者和现有资源的分析。学习者通常是中职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水平差异较为显著,学习兴趣较为单薄,在认知风格、多元智能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差异。在考虑普遍状态的前提下,教师也需要重点分析学习者的具体特点与基础。同时,分析学生在学习该微课的时候,需要掌握哪些先前知识。尤其注意,微课也是整体教学中的一个环节,不能完全脱离教材、游离于整个单元学习之外。现有资源的分析,指衡量现有的各种教学资源、环境资源,甚至技术支持等。

需求分析,考虑制作该微课的目的。对中职生而言,大部分为就业需求,并且不同专业的学生需求有一定差异,同时,少部分学生有升学要求,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需求,填充现有客观要素与教学目标之间的鸿沟。

2.设计阶段。在充分而全面的分析基础之上,设计阶段需要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及媒体形式等。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根据大纲要求,通常可以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方法与策略等四个维度来描述,并采用行为目标的方式描述学习者在语言技能方面应达到的要求。一节微课程只能集中解决或突破一个问题,不能单纯地将45分钟课堂的所有目标直接移植到微课教学中来。教师有必要在课程的开始用简明的语言直接阐述本课的教学目标。罗伯特·加涅曾提到,教师不应该假定学生知道教学目标,或是让学生去猜测,而是应该明确告知学生教学目标。

微课时间短,在教学流程上更需要结构完整、顺序合理、安排紧凑,过渡自然。为了提高中职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过程需要体现“激活—输入—控制性训练—非控制性训练—交际性的语用活动”这样的流程化设计。教学流程通常包括导入、呈现、练习、运用和结束五个环节。在微课程中,以上核心环节应有所体现,但可根据实际需求各有侧重。一些教师会因为时间限制,而省略导入、总结等环节,这种做法并不符合语言教学规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因而教学效果难以实现最优化。

设计媒体形式,指根据现有资源与实际教学需求,灵活设计微课传输形式,包括微课的表现形式、制作工具、辅助教学资源等。如用于个人日常课堂教学的微课,可以直接用手机进行拍摄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用于参赛或广泛的作品,如有资金和技术人员支持,可选择专业拍摄,如缺乏这一条件则可以选择录屏。这里列举出常见的微课类型、表现形式与相关工具,见表1。

3.开发阶段。开发阶段通常包括微课件的制作、教学材料的编制、脚本的设计等。该阶段也需要渗透形成性评价,即开发原型,检测、评价效果,进一步完善等。

微课件的制作基于教学设计,与常规的课件制作要求相仿,其中尤其需要注意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创设生活和职业场景。通过图、文、音、动画、视频等,模拟或再现酒店、商场、公司面试等各种场景,在语境中呈现语言、训练语言和应用语言。例如,在《基础模块一》“Unit6wouldyouliketoorder?”这一单元中,为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有关的餐厅词汇,体现“做中学”的任务型教学法理念,以制作菜单为主线,在导入环节就使用了视频,呈现一个餐馆因为没有好的双语菜单而带来点菜失误的幽默小故事。真实而生动的视频唤起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认知需求,使学生对教学活动形成了良好期待。

在教学材料的编制方面,主要指开发辅助教学材料,如微练习、微反馈等。所使用的核心教学材料仍然应该是国规教材。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或最后可以适当提供练习内容。练习的设计应遵循《大纲》的理念,设计交际性、任务型活动。在《英语基础模块一》Unit3的语法项目therebe句型的操练中,有教师运用教材提供的两幅卧室图片,开展spotthedifferences(找不同)的游戏,让学生使用therebe的肯定句和否定句,描述两幅图片的差别。以游戏形式为主的任务,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避免了单纯的语法选择题或句式转换练习等。

为衔接微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脚本的设计至关重要。详细的脚本能够使整个微课的思路更加清晰,也便于进行修改、完善,提高微课制作的效率。根据卜彩丽提出的设计模板,结合中职英语普遍实际设计脚本模板,见表2。

4.实施阶段。实施阶段指教师在实际教育场景中应用微课程。微课程可应用于教师个人的课堂教学,也可以供学生在家自主学习,或是使用翻转课堂模式。教师可以将微课上传至班级QQ群或空间、博客、优酷等公共服务平台,或是学校、区、市开发的学习资源管理平台,如武汉地区有“武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可供教师微课程。

5.评价阶段。评价需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有利于促进微课设计与开发的质量提升。教师在微课程推广之前,可以先在小范围内试用,通过自评、同行评、专家评,看教学设计是否实现预期目标,发现问题,修改完善。此后,可以选取学习者样本进行微课程试用,看能否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微课作品可以从内容、技术、效果三大方面来评价。内容方面,选题为学生需要或者喜爱的话题和内容,并具有典型性。教学设计上应该主线清晰、逻辑性强,符合《大纲》理念,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富有创意。技术方面,指微课程材料规范、技术应用得当。微课程视频要求图像清晰稳定,无干扰学生学习效果的无效因素。尤其是当教师自行拍摄的时候,需要使用支架等辅助工具,避免画面抖动、画质不清等问题。另外,视频声音要清楚,语速适当。一些教师在录音时,容易带入嘈杂的背景音,或是讲解声音太小,这些需要注意。同时,微课制作方法需要灵活、实用、新颖。效果评价方面,强调能有效完成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学有所获。

微课程由于其“短、小、精、悍”的特征,以及作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优势,满足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大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实现微课程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系统的教学设计模式做支撑。本文在论述微课特点、aDDie教学设计模型的基础上,首次结合中职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相关理念,提出了中职英语微课教学设计的可行模式,从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及评价五个方面探讨了整个模式流程,并辅以实例说明,为国内今后一个时期的中职英语微课程设计和开发提供了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卜彩丽.aDDie模型在微课程设计中的应用模式研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4,(8).

[2]胡铁生,等.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3](美)约翰·梅迪纳.让大脑自由[m].杨光,冯立岩,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李向明.aDDie教学设计模型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08,18(11).

[5]李君.运用aDDie模型进行商务英语阅读课程教学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4).

[6]王笃勤,侯冬梅.在教学设计中实践新大纲的教学理念[J].教育与职业,2010,(21).

微型课的要求篇4

一、微型课题研究的特点分析

微型课题研究能够有效地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微型课题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周期短。微型课题研究不需要很长的研究周期,所需的时间比较短,并且没有固定时间,可以随时研究。其次,平实。微型课题研究以教学实际为出发点,针对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疑点、热点与盲点等进行有效性研究,微型课题研究比较注重实际,并且源于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实践,研究活动比较真实,过程比较踏实,结果比较务实。再次,成效快。在微型课题研究中,解决一个问题之后可以对下一个问题进行研究,并且解决每一个问题之后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微型课题研究不需要设计到该问题的所有方面,更不需要形成系统性的总结,关键在于让中小学教师体会到豁然开朗的愉悦心情。最后,灵活。微型课题研究是一种非正式的教育研究活动,在课堂选择、管理及过程上没有固定的限制,不受约束,也不需要通过教育部门进行审批和立项,一发现问题就可以进行课题研究。在微型课题研究流程方面也没有严格的过程与环节,研究模式不固定,所有中小学教师都可以参与研究,随时随地都可以研究。

二、微型课题研究的具体策略

1.确定一个服务目标

在中小学教师进行微型课题研究过程中,首先要确定一个服务目标,很多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追求就是“成就孩子一生梦想”,而微型课题的研究有利于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某些中小学教师认为,培养孩子与教育孩子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使命,“成就孩子一生梦想”,为学生将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是教育使命的核心。广大中小学教学开展微型课题研究的宗旨是,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发展创造力、激发创新潜能和塑造创造性人格,同时也是中小学教师进行微型课题研究的根源与动力。

2.选择一所基地学校

中小学教师在进行微型课题研究时,需要一所基地学校为研究基础,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开展微型课题研究。中小学教师选择的基地学校应该有一定的微型课题研究基础,有利于教师顺利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活动,这类学校中的部分教师往往拥有一定的微型课题研究经验或基础,可以帮助新教师参与微型课题研究,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还具有一定的微型课题研究校园氛围,校内多外可见“成就孩子一生梦想”的标语,提高中小学教师参与微型课题研究的积极主动性,自发地参与研究学习。

3.贯彻一些基本准则

微型课题研究起源于中小学教师的具体教学实践,在其日常教学行为中流行,我国众多中小学教师在长期的研究实践中收获宝贵的经验,所以应该把这些宝贵的经验具体应用,并且传承下去,让其他中小学教师学习。学校应该贯彻一些基本准则,确保微型课题研究的实效性、长久性和稳定性。例如,中小学校可以制定部分微型课题研究的制度,在教学任务中明确教师需要开展微型课题研究,并且在微型课题研究中对表现较好的教师给予一定的表扬、赞许或是物质奖励,鼓励中小学教师参与微型课题研究。

4.树立一种境界追求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在进行微型课题研究时,都比较重视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即针对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或遇到的困难难进行课题研究,并且探究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不过对这些解决措施中所隐含的学理性根源追究不够,导致某些中小学教师进行的微型课题研究仅仅停留在表层,无法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阻碍中小学教师对微型课题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成就。实效性与学理性的统一应该是中小学教师进行微型课题研究的高级境界追求,要求中小学教师不仅重视微型课题研究的实效性,还重视对学理性的提炼,使二者有机结合,从而充分发挥微型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5.建立一套评价制度

在中小学教师在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活动过程中,学校要对微型课题研究制定一套合理的管理与评价制度,帮助中小学教师顺利进行微型课题研究,并且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微型课题研究的管理理念应该是研究教师需要研究的,有能力研究的,促进教学的问题。微型课题研究目标是战线前移、重点下移、关注课堂、推广成果。微型课题研究路径:选题设计、聚焦课堂;过程管理、分而治之;考核评价、分解过程;微型课题研究策略:研究课题要分层,研究流程要分段,研究过程要分类,研究成果评价要量化。通过这套完整的管理与评价制度,能够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微型课的要求篇5

关键词:高职教育;微课;教学设计

一、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

微课教学设计应遵循一定的原则。焦建利将微课的教学设计总结为四大原则,分别为教育性原则、目的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和重用性原则。教育性是指微课应拥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教学内容能够给学习者以启发和思考,让他们习得知识;目的性强调微课的教学设计应从一定的教学意义与目的出发,教师应充分思考,这样的微课是为了达到怎么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哪种类型的知识或者技能等;趣味性是激发学生的趣味,有兴趣继续学习;重用性从微课的作用方面,强调微课的重复作用、资源的循环利用等。黎加厚教授认为:首先是“学生要喜欢,学生能看懂”,如果学生通过阅读就明白了那就不需要做微课;其次是简洁明了,学生看不懂的做得再好也不行;再次是要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而不是滥用技术;最后是创新,要在创意上让人眼睛一亮,让学生特别有兴趣,特别喜欢,这就要靠创意。综上所述,微课教学设计应遵循明确性、精简性、完整性、趣味性原则。

1.明确性原则

微课教学设计中的明确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进行微课开发之前,要确定授课知识点的内容和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是微课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微课教学。微课只用于解决一个小问题或讲解一个小知识点,故这样的微课特征不适合多种内容交义组合或知识点相对复杂的内容讲解。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新颖,同时适合做微课,将一个难点、疑点或者考点制作成一节微课的效果比讲解一个普通概念的微课更能吸引学生。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从选定的教学内容中确定这样的微课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什么知识点,弄清楚什么问题,获得哪种技能等。教师只有在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后才能在微课简短的授课时间内,将具体内容条理清晰、层次鲜明地讲解清楚。

2.精简性原则

一般认为,微课的时长应为10分钟左右,5}-8分钟最为适宜,但也有人认为微课的时长不应受到太严格的限制。从微课诞生的背景、微课的精彩程度,以及学生注意力的持久性等方面考虑,微课的时长不宜过长。因此,要想在短时间内将一个知识点或者问题讲清楚,让学生理解透彻,教学设计就需要精简。教学设计是一个需要贯穿教学过程始终,又必须在教学之前进行提前设计的重要过程。微课的教学按照教学内容的多少可划分成多节微课,从而形成微课系列;对于每节微课而言,教学设计内容应相对减少,在“少”中主要部门又不可或缺。要想将精华内容在短时间内通过较少内容精彩展现,教学设计就必须精简。微课不同于以往半小时以上甚至几小时的课程视频,‘已在时间上做了较大幅度的缩减,内容上也不再是解决一大堆问题或者讲解多个知识点,它要求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授课内容进行切分、筛选,将主要内容通过一个精简的教学设计完整地体现出来。在精简中,要突出强调的是“精”,“精”包括了精华、精炼、精辟、精髓等含义,是凝缩的就是精华。“简”意味着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的技术操作要简洁易行,教学方法步骤等设计应去粗取精,抓住主要问题;同时还要注意学生间的知识水平差异,不能轻易跳过相关步骤。

3.完整性原则

微课是一个独立的教学视频片段,微课的教学内容既是相对独立的(它可能隶属于某个章节中的某个知识点),但它又是相互联系的(每个知识点都与前后的知识点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在微课教学设计中,必须重视教学设计的完整性。一节完整的微课可能包括知识的引入、讲解、小结、练习、评价及反馈等多个部分。

4.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微课主要用于学生自主学习。要让学生在无教师、家长等的监督作用下,仍然能自觉观看完视频井习得知识,微课视频就需要通过提高趣味性来“留住”每个观看视频的学习者。微课不是“新瓶装旧酒”,不是对传统课堂教学录像的裁剪和精简。微课设计应更多地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要在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学设计和开发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设计,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DaDDae微课教学设计模型

焦建利教授针对微课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微课教学设计的通用模型,即aDDie模型。a代表分析(analyse)。焦建利认为需要分析五个方面的内容:分析需求,即为什么要制作微课;分析微课的目标是什么;分析微课要解决什么问题;分析微课内容的确定;分析微课的观众。第一个D代表设计(Design)。要从三方面进行设计:对学习目标的设计,包括你制作微课的目的是什么,让观众掌握什么,学习成果以怎样的形式呈现(知识、情感、行为);传输形式的设计,如表现形式是人头秀、录屏,还是课堂实景,是否有主讲者形象,是否有听众;教学活动与练习的设计。第二个D代表开发(Development)。指对原型的构想与实现(先制作出一个效果,看看是否理想;准备好全部的素材和工具;评估效果是否理想;测试一下;找个老师提意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i代表实施(implementation)。是指将微课运用于实践,在他人意见中不停修改完善。e代表评估(evaluation)。有效果评价、过程评价,以明确所采用方法是否值得改进、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不断反思与修改,从而不断完善。[2j胡铁生认为,aDDie是一套系统地发展教学的方法。主要包含:要学什么(学习目标的制定),如何去学(学习策略的运用);如何判断学习者是否已达到学习成效(学习评估的实施)。在aDDie的五个阶段中,分析与设计属前提,开发与执行是核心,评估为保证,三者互相联系、密不可分。团如果将高职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和人才培训的aDDie模型相结合,井在此基础上添加微课开发所特有的因素就可以创造出微课教学设计模型。笔者将这个问题模型总结归纳为“DaDDae微课教学设计模型”,DaDDae分别代表:确定(Determine)、分析(analyme)、设主f(Design)、开发(Development)、应用(apply、评估(evaluate)。

1.确定目标、主题及内容

微课设计之前要对受众产生的行为表现确定三种目标,包括:行为目标是指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目标,微课设计应确定微课受众要达到的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对教学者讲授内容难度的不断递进提出要求,也对受众在过程中所要达到的阶段目标给出界定;现性目标不对受众的行为表现进行规定,井且允许产生创新和具有特色的行为表现。确定主题可称之为选题,选题要贴合微课短小精悍的特征,主题内容不能太多,多了要进行切分,确保在5一10分钟以内能将一个知识点(可以是重点、难点、疑点和考点等)讲透、讲清。+}选题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带来便利。选题内容不应局限在对课木知识的讲解,也可以将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选题来源,将合适的内容以微课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为便于一门课程的教学,选题方面当然是该课程全部的重点、难点、疑点和考点等。

2.内容、媒体、资源设计

教学设计是微课开发的“灵魂”。微课开发不同于传统教学资源的开发,微课的教学设计要提炼出内容精华,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清讲透一个知识点,是对以往教学设计的变革和挑战。在方法论方面,讲授者在内容传授时应遵循建构主义和认知主义教学、学习理论。从学习者的角度采用启发式教学,使得学生可进行探究式自主学习。H•拉斯维尔(HaroldLasswell)在Sw传播理论中提出传播者通过媒介将信息传播给接收者,井产生效果。在微课的开发模式中,教育者是信息的传播者,通过“微课”这种传播媒介向学习者传授教育信息,使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增加知识经验。在此过程中,为保证传播的效果,微课所传达的信息内容至关重要,前面的主题确定和教学内容设计为内容的展现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微课的呈现形式设计是传播的媒介方式,在教育者可以选择出镜或者不出镜的情况下,精彩的视频片段可以将教学内容更有效地传递给学习者,使学习者高效地掌握知识、获得技能。微课的资源构成除了微视频外,还应包含微教案、微反思、微练习和微课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步骤及教学依据以形成微教案,可以给学习者清晰明了的学习体验,为开发者以后的回顾做好备份,也给其他制作者学习参考。阎教学方案设计是指围绕主题,形成讲解主线,按照教学步骤步步推进教学,环环相扣;方法手段设计是指在微课教学中采用的教学策略,策略运用得当才会让教学效果在微小的时间内显现,这是微课做“精”的重要设计步骤;组织编排设计是教师站在宏观角度去审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活动,不仅设计教学活动,还需设计学生学习活动,以形成教与学的互动,从而改变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转变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课堂。一节微课的设计是否具有特色,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是是否具有趣味性,是否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井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也会明显提高。

3.开发方式、环境和技术

开发方式的差异决定微课呈现形式的差异,同时决定学习者从微课中获得知识的效果。由于每一种开发方式所需要的设备、技术和环境都不相同,需要根据选择的开发方式来确定设备、技术和软硬件环境。

4.应用

微课可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结合,成为学生课外观看的教学视频资源。微课可用于教师的教研,也可用于教师的学习、交流和培训,微课还可以用于网络学习和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等。+}而言之,微课最主要的用途应该是用于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其次才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资源。

5.评估

评估贯穿于微课开发过程的始终,每一步骤结束都要进行评估,只有不断评估和反思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井修改完善。最后将微课应用于实际教学或教研,接受学生或同行的反馈,在用户的建议下不断进行总结、反思和修改,从而制作出一节优秀的微课。

三、学习型微课的教学设计

根据DaDDae微课教学设计模型,笔者从确定}Detemwe}、分析(anal9me)、设主f(Design)、开发}Development}、应用(appl9}、评估(evaluate)六个方面设计学习型微课的教学方法。

1.确定目标、主题及内容

学习型微课的行为目标可以从学习者观看微课后提高的考试成绩中确定;生成性目标确定为学习者是否能够持续不断地学习系列微课;表现型目标希望学生可以在微课学习中做笔记、找同伴参与讨论、主动学习其他相关辅助知识等,在微课学习中表现出自主性和兴趣。学习型微课的主题一般选自课程标准大纲里面的内容,可能是某个章(节)中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个疑难点等。主题确定学习型微课的讲授内容范围,因此教师应合理选择设计自己讲解内容的主题,再围绕主题系统讲解课程。

2.需求分析、学习者分析和教学内容分析

学习型微课的需求可通过调查的方式加以了解,井对大部分学习者都渴望学习的内容进行收集和分析。对学习者的分析主要是分析受众人群是哪些,这些受众有何特点,对于不同年龄、不同学习背景的受众来说,安排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才能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要求,才能让新知识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嫁接”而生成新的知识结构。学习型微课的内容分析相对简单,由于学习型微课主要是发挥知识传授的功能,教师可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将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易错点等作为微课选题的内容,井且将知识点进行细分,确保一节微课只介绍一个知识点。

3.内容、媒体、资源的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及呈现的顺序。对于学习型微课,可以采用“简要回顾上个知识点、内容概述、知识点详述、情景举例、遗留问题思考”的模式。这种模式适合于对条理性较强的内容进行详细说明课程知识点。视频是微课传播的主要媒体,但由于开发方式不同,得到的视频媒体格式可能不同,而且不同格式的视频存储容量大小和清晰度也不一样。一般来说,选择.mp4,.wmv,.flv,.swf等媒体格式比较适合,这类媒体的清晰度相对较大、存储容量相对较小,而且传播方便。一般来说,资源设计可包括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等各种资源的设计,但也有部分开发方式(如软件制作型等)不需要微课件。因此,具体哪些资源需要设计,需要分局选择的开发方式来决定。

4.开发方式、环境和技术

学习型微课的开发有很多种,可以选择课堂实拍型,也可以选择ppt录屏型,还可以选择混合型微课开发模式。微课开发的技术和环境要求完全取决于所选用的开发方式,一日_确定开发方式以后,相应的技术和软硬件环境必须与之相适应。

5.应用

在应用方面,学习型微课主要用于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最适合用作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资源,或mooC的在线学习资源。

6.评估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翻转课堂学习资源或mooC在线学习资源的评价和反馈,结合同行专家的意见及自己的,急结和反思,对微课的教学设计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估。

参考文献:

[1]不祥.2015年微课专题讲座[eB/oL].(2015-07-23)[2017-04-18].

[2]王庭之.后现代主义课程观视野下职教课程开发新理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8):64-69.

[3]武法提.论网络课程及其开发[fJl.开放教育研究,2006}2}:68-73.

[4]周春花.微课在高职院校的实践探索[fJl.电子商务,2015(2):83-84.

[5]张慧.职业发展与就业网络课程设计「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微型课的要求篇6

[关键词]微课车钩车辆连接装置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4-0093-01

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笔者从微课《13a型车钩构造》的亲身实践出发,对高校教学中的微课教学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一、选择教学内容

“13a型车钩结构”是我校高职铁道车辆专业《车辆连接系统的维护与检修》课程中第二章“货车常见车钩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的一部分重点内容。

《车辆连接系统的维护与检修》是高职铁道车辆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目前常见客货车车钩缓冲装置作用及结构原理;掌握车钩缓冲装置的厂修、段修时检修实践技能;该课程是培养车辆钳工、制动钳工、检车员等铁路工种的必备知识和能力。

13a型车钩是当前广泛使用在主型通用货车上的车钩,其能有效地提高货车技术性能,改善列车纵向冲击,延长车辆及其零部件使用寿命,适应了货车重载提速的要求。

二、微课制作方法介绍

微课的制作大体可分为利用powerpoint2010、可汗式微课、e-learning课件、录像+录屏+后期制作四种方法。

录像+录屏+后期制作是一种需要授课教师出境的微课形式。记录教师在课堂内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这种微课形式与传统的教学录像不同点主要是:要求内容短小精悍;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的只录老师,当讲到关键点时要合理运用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直观详尽的给出演示,这就要求视频要经过合理的后期处理;除了这些,最好要加上师生之间的互动,那么这就要求至少要有两台摄像设备。这种微课制作方法,通常情况下一人无法完成,除了要有一名授课教师、学生、两位摄像师以及一位专业后期制作人员。所以,“录像+录屏+后期方法”也是四种微课制作方法中难度最大的一种。《13a型车钩构造》微课正式采用的这种方法。

三、《13a型车钩构造》微课制作流程

1、教学过程设计

合理的教学过程设计是直接关系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教学效果是否理想的关键所在。本次微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提出要求

课程开始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基本要求:

1、希望同学们掌握13a型车钩的构造知识。

2、了解13a型车钩与13型车钩在结构上的区别。

第二步:旧知回顾,引出新知

接着上节课13型车钩的内容向学生介绍13型车钩暴露的问题,同时引出本节课要介绍的13a型车钩。

第三步: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图片文档和视频动画,展示13a型车钩各零部件的结构和作用,过程中穿较法,与之前讲授过的13型车钩及客车15型车钩进行比较学习,加深学生印象。学生不但学习了新知识,还对过往学习内容进行了复习。

第四步:作业小结,巩固升华

用填空题和简答题的形式,再现本节课所学知识内容,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巩固学习效果。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微课录制

一节优秀的微课播放出来就像一部制作精良的微电影,它除了要在内容上吸引学生,再画面、配音以及剪辑多方面都要体现出美感。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得到最佳的效果。如果一节十几分钟的微课只有一个镜头录制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很容易让人乏味。为了让课程不枯燥死板,在剪辑过程中要运用多角度切换,这就需要有不同的摄像机位。

本次微课运用了三台摄影机:一号机位用来拍摄教师授课;二号机位拍摄学生听课情况,剪辑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两个机位录制内容的切换,更真实的体现师生在教与学之间的互动;三号机位用来拍摄教师全貌。效果如图1所示:

由于用摄像机拍摄投影仪上的ppt演示文档显示整体泛白,效果非常不理想,本方案不在课堂上拍摄ppt演示问题,采用后期合成的方法通过视频编辑软件将演示文档合成到微课当中。

微课除了要保证视频的清晰度外,音频的效果也很重要,除了教师本身吐字清晰,嗓音洪亮,合理运用录音设备也很重要。“录像+录屏+后期方法”的微课制作方法与其它制作方法有很大的不同,这种方法要求在教师中真真正正的上一堂课,由于教室空间大不拢音,室内外人员多,环境嘈杂,都给录音带来一定难度。如果用摄影机自带录音设备,由于三台摄影机所在空间位置不同,录出的声音效果不统一,会严重影响微课视听效果。这里我建议在教室合适位置摆设录音笔等专业录音设备,后期再通过音频处理软件降噪处理,以达到理想效果。

要制作出高质量的微课程就须使用专业的视频制作软件。本节微课选用CorelVideoStudioproX4进行动画后期制作,配合使用ppt演示文档截图以及photoshop制作.psd格式的文字图层添加文字标注。photoshop图片编辑是基于图层的模式,选择需要文字标注的图片作为背景图片,在合适的位置添加文字图层(如图2(a)所示)。由于这种图层除了文字其余部分都是透明的,所以在premiere合成动画中不会影响动画的效果。CorelVideoStudio还可以对视频添加字幕,只需将事先准备好的.tXt格式文本按时间轴导入到对应的字幕栏即可,字幕的字体和字号都可以自由设置,图2(b)是导入字幕之后的时间线状态。字幕块的长短决定文字的显示时间,图2(c)是添加完字幕之后的效果。

微课制作完成就可以输出为视频文件格式了。CorelVideoStudio提供了多种高清视频输出格式,制作者可以根据视频播放平台选择适合的视频输出格式。

四、结论

为了将微课引入铁路车辆的教学当中,本文介绍了用于讲解车辆车钩缓冲装置知识点的《13a型车钩构造》微课的设计思路和制作方法,该微课的突出特点是录制真实授课环境,其中恰当的穿插了视频动画和现场录像,配合字幕和多媒体板书,形式生动新颖,可以有效抓住年轻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在活跃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该微课的制作模式可以运用到其它课程的微课制作当中,对微课资源的发展以及教学模式的创新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微型课的要求篇7

关键字:微课;信息化;教育

作者:罗惠敏

0引言

教育信息化的不断进步开创了微课时代,微课教育对于我国传统教育的冲击有助于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其主要是借助小型多媒体来让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基本知识、技能与方法的全新教学方式。但是,微课程是教育信息化的产物,还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当前首要任务就是最大限度的发挥微课辅助教学的作用,满足广大学习者按照自我意愿与自我需求,从传统的适应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以达到不同课型对微课的不同需求。

1微课程的基本特点

微课是信息化时代教育的产物,是微型课程的简称。微课主要是通过视频来进行教学,授课者将课程的重难点、考点等相关知识进行情景设计,或是以主题、任务、实验等相关活动形式来达到教学目标,最终完成教学任务。微课由于是以网络视频为载体,因而非常符合当前学习者的思维成长特点,在结合传统资源的基础上又创新了新的资源类型。综合看来,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短是指课程时间较短,如一堂微课大约为5-10分钟左右,由于学习者的注意力通常保持较短,通过10分钟左右的学习可以让学习者将碎片化的知识点更容易吸收;小是指微课所承载的课程容量与内容,不仅突出了课程重难点、考点,还可以让学习者提供移动学习;精主要是体现了微课的制作是从解决学生学习问题的层面入手的,视频既美观又实用,知识点的精华得以表现;悍主要是从微课的模式和类型方面体现,不仅满足了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更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2微课教学的优势

传统的大单元教学在数字化与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是无法适应的,这是因为传统的视频教学在教学理念、资源类型、资源结构及应用等分方面无法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与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传统教学是通过采取一定方法进行课堂讲授,是以整节课为组织单元;而微课教学则是以某个知识点或某个环节为组织单元,采用片段式的教学方法,主要突出帮助学习者解决疑惑问题。其次,在资源类型方面,传统教学较为单一,视频教学构成要素不够丰富;微课则短小精悍的将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多样化的构成要素,突出的重点更具有针对性。此外,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适合教学者,微课的应用领域则更加广泛,不仅适用于教师、学生,还适用于社会人士,范围上包括了远程学习、学校课堂教学、移动学习等。

3微课教学的应用

3.1微课的基本设计

微课是网络时代一种积极向上的大胆尝试,其发展力巨大,主要是以视频进行授课。最佳的微课授课方法是通过声像结合的软件融合录制,将课程的重、难点的实时操作作为目标,若再加入表格、文字就必须要提高视频分辨率。此外,在进行微课的基本设计时,要注重考虑到授课对象的理解能力与接受水平,如年龄层偏低的学习者应加入一些趣味性的动画形式,可以突出知识的趣味性;年龄层相较高的可以做成真人视频,要求画面色彩丰富,讲解活泼,更能提高学习者学习的兴趣。

3.2实施目标分解

课堂教学一般常规化教学时间为4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并非每个学习者都每时每刻思想集中的认真听课,因此,可以将课程进行微化处理,突出教学内容主题,分解课程目标。如在一个大单元教学模块中,将教学内容重难点任务划分出来,在这些重难点任务中又可以进行分解,分解完成后,根据目标分解来制作微课。

3.3情景设计与呈现

微型课堂以图声并茂的方式体现了课堂生动的情景,其呈现方式有表演类、讲授类、启发类、练习类等多种方式,演示类与练习类这两种方式的有效融合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授课者先利用多媒体来呈现出微课的教学内容,通过视频播放来代替说教,所演示的课程目标要清晰明确,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添加精彩的情景。之后根据课程内容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问的设计应巧妙,并可以带动现场氛围,才能为学生呈现一堂精彩的微课教育。

微型课的要求篇8

关键词:微课;实验类课程;高校;设计制作;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4-0034-04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终端的产品的更新换代,云资源时代已然到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1]。在这样信息爆炸资源共享的时代背景下,知识的授予和传播方式在悄然的发生着变革。而“微课”正是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教育者们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探索和创新的产物。

当前,国外的典型微课程有可汗学院(Khanacademy)和teD视频课程,这些资源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具有不错的特色和影响力。在我国,“微课”一词由广东省佛山教育局胡铁生于2011年率先提出[2],随着对微课的深入研究和反复实践,微课的含义也经历着修改和完善。胡铁生于2013年指出:微课是指以微小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3]。2012年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培训中心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不少优秀作品脱颖而出。近年来随着微课建设浪潮的兴起,教育研究者们对微课的特征、内涵、发展趋势的研究较多,如,微课的本体特征有:主题明确突出、内容短小精悍、资源丰富多样和结构相对独立;微课的主要类型有:讲授型、解题型、答疑型、实验型、自主探究型[4];微课的内涵正沿着“微型资源构成―微型教学活动―微型网络课程”的轨迹发展变化[5],等等。在微课的类型划分中,实验型微课是指针对特定的学科中典型实验进行设计、操作与演示的视频,具有较强交互性[6]。不少教育者们研究了微课的制作开发,但只在比较笼统的层面,很少深入各种类别,针对实验类课程的微课制作的特殊意义、制作方法及应用价值更是鲜有讨论。

所以,本文将以高校气象专业实验课程《系留气艇探测实验方法》为例,来讨论实验型微课的特殊意义、制作要点和应用价值及高校实验教学方式的对比。

一、微课对实验类课程的特殊意义

对于实验类课程而言,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首先,相比于传统意义上只在教室中用图片加文字的幻灯片式的教学方式,微课可以提供实物显示和真人示范的画面及解说,无疑能够生动地让学生领会实验目的和原理,更加形象清晰地展示实验操作步骤和要领[7],达到一目了然的教学效果。

其次,传统实验教学通常是在讲解实验原理和方法之后,将学生分为若干组进行动手操作。但高校中有部分实验存在高成本、高风险、高污染等特性,或者具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性。在常规教学中,无法满足每位学生参与实践的需求,而实验型微课却可以让学生直观地补上这一课。实验型微课正是从学习者的需求角度出发,使学习者产生观看的动力,从而使微课学习成为日常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再者,目前绝大多数微课存在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仅有16%的教师在自己课堂教学中主动应用微课[8]。部分原因是微课中展现的内容只是课堂内容的翻版。而特殊实验的微课视频是实际场景的展现,避免了与课堂理论内容重复的尴尬。

同时实验型微课又具有普通微课的短小精悍、高度开放和资源共享等普遍优点,有利于其传播成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以上几点说明微课在实验类课程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必要性。

二、实验型微课的制作

以高校气象专业实验课程《系留气艇探测实验方法》为例,微课的制作过程一般主要有:选择主题、内容设计、材料准备、后期编[9]。下面将阐述实验型微课的制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1.选择主题

通常教师选择主题时主要基于自己所任教的课程,选取其中一个完整的项目作为备选主题。结合课程特点,考虑因素有以下几点:系留气艇探测方法是高空大气探测中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很有学习的必要性。但每次实验都有较高的成本消耗,比如使用大量氮气。其次,实验具有特殊的条件限制,比如风速过高的情况下不能实施,以免损坏设备。所以,以这个实验为主题的微课视频,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起到辅助作用。

2.内容设计

在确定了主题之后,需要将其细化拆分为一个个小知识点,并根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一条主线将这些小知识点串联起来。通常一个实验实习课需要包含实验目的、实习内容(仪器组成和原理、实验方法及步骤、注意事项)和实验数据处理等几方面内容。针对微课的“微”的特点,有时单个微课很难囊括全部的内容,可以选取其中几个部分,其他部分可以另作一期。在知识点的编排上,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引入有趣,逐步推进,层次分明,适当总结[6]。课程设计可采用“任务驱动,问题导向,反馈互动”的原则。

对内容的设计最终体现在脚本的撰写,微课的脚本就相当于一部电影的剧本,是微课设计的关键步骤。另一方面,脚本也对应着后期制作中的字幕材料,所以需要详细准备。首先是开场,这部分需要在短时间内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其次是内容的过渡衔接,开场与知识点的衔接跨度不能太大,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要有逻辑性,由易到难,抽丝剥茧,层层递进,逐步解决问题。最后是收尾,除了归纳小结、强调重点、与学生互动等等,还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做适当延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视频制作

视频制作的方法有很多,主要为以下四种微课视频的制作方式:一是视频拍摄式,可采用专业摄像机、家用式DV或者手机等工具;二是屏幕内录式,常用的软件有Camtasiastudio、Screencast、屏幕录像专家等;三是由软件合成类微课,如由powerpoint、Flash等软件录制或编辑合成;四是由运用以上二种或多种方式混合制作成的微课视频。根据问卷调查发现,其中63.38%的微课制作者选择将这几种方式混合使用,居高校微课制作方式之首[4]。

对于实验实习类的课程而言,需要有实物展示和操作演示,因此主要采用录制式。通过摄像机、智能手机等外部设备,对实验仪器、操作步骤和学习过程等真实场景进行摄制。摄录过程应注重视频的质量和效果,因为摄制效果直接关系到微课视频的观赏性,要保证声音清晰和画面流畅[10],因此应该根据条件尽可能选择配置高些的拍摄设备。拍摄场地一般根据拍摄内容的实际需要和拍摄条件来确定,可以选择实验或实训室、虚拟演播室、录播课室、室外等。拍摄画面中,老师可以选择“出镜”或者“不出镜”。如果出镜,要求教师衣着大方,教态庄重,举止自然,语言清晰流利,在讲重点难点时,需要配合音调,合理手势。有调查显示,40%的学生认为在视频中教师形象的出现是比较重要的[11],说明授课教师的个人魅力展示也是保持学生兴趣的重要部分。

后期编辑内容一般包含录制视频的剪辑,声音的处理,添加片头片尾和字幕以及背景音乐等等。据调查发现,52.18%的教师认为微课视频的后期编辑加工技术难度大[4],因为关于视频制作技术和方法是教师们平时很少接触到的部分。实际上,网络上现有的相应软件很多,比如:绘声绘影、QQ影音、Cooledit、SonyVegas、Camtasia_Studio等。教师们只要稍加学习和尝试,就能掌握这些技术,可以通过自己的创意设计个性化的视频。另一方面,随着全国微课比赛的激励和微课教学形式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期摄制和后期编辑是与专业团队合作完成的。专业团队可以提供专业的拍摄设备及摄制人员,有的还有专业的演播室等。这些资源可以c授课教师队伍进行整合,使微课摄制专业化,各尽所长,使微课的可观性和专业性大大增强[12]。

对实验型的课程来说,后期制作尤为重要,特别对于户外实验过程拍摄,在缺乏专业摄制技能的情况下,很难同时满足对图像的要求。对于解说旁白的声音,力求清晰流畅,一般需要进行降噪处理,或者采用较好的录音器单独录音,在编辑中与画面合并输出。对需要强调的重点,应该在视频画面中做适当的标注或提示。

微课视频中字幕是必要的,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对于高校的授课视频,除了确保学生能够理解之外,还要进一步考虑到国际化问题,字幕最好是中英双语。一方面,对实验型的课程而言,很多高端精密仪器都是进口的,对应的是英文说明书。采用中英双语的字幕,有助于学生实验仪器类的知识的扩展和融会贯通。另一方面,毕竟在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高校对学生培养需要提升到国际层面,对学生将来的进一步深造做铺垫。

5.微课制作具有创作性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角色更像是一名导演。从编制剧本,情景设计,桥段过渡,以及对每个细节效果的把握,同时心中期许着视频播出后能够“大卖”。或许正是这个原因,许许多多年轻教师为之吸引,使得参与者以对应的知识点为基础,发挥各自的创新力和想象力,过一把当导演的“瘾”。此外,录制过程非常需要耐心,录制过程中难免一句话或某个片段出错,这就需要授课老师不厌其烦的重复好多遍。类似于演员因为某些动作表演做不到位,需要“咔”很多次。在后期编辑优化中,需要花费不少精力去实现创意。从整个过程中体现出的是老师们对教学的一份热情和热爱。

三、微课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在这个抓眼球的时代,酷炫的形式无疑可以迅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然而形式只是个载体,内容才是教学本质。从举办2012年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以来,微课视频在设计和制作的水准上都有很大的提升。我们需要避免进入“形式大于内容”的怪圈。追求视听效果的同时,重点应该放在知识点的编排设计上[13],巧妙的教学设计是保持高人气的根本,否则,微课教学就成了视频特效的比拼,而不是知识内容的传播。

在资源云共享移动学习的时代,让学生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是微课的意义之一。在众多微课中,与其建设很多个离散的“高大上”的微课视频,不如将微课进行系列化,专题化[4],让学生从单纯地欣赏一个个不太相关的视频转为系统地自主学习一整套的知识。微课资源的系列化专题化,本身也将成为吸引学生或相关兴趣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的原因,从而提升了微课资源的利用率。

目前微课平台设计和应用仍处于探索建设阶段,相比微课理论研究和课程模式设计开发研究较为不足,仅占8%和5%[7];国外这样的平台建设相对成熟,比如可汗学院、teD、itunesU、wratchKnowLearn等。而国内微课平台建设相对滞后,现有使用比较多的平台,如中国微课网、网易公开课等,还有处于探索和改善阶段的如腾讯课堂,此外,有些视频网站如优酷、爱奇艺等,也包含了不少类似微课的系列专题,但需要将其课程化,专业化,归类化,形成教学氛围。

四、实验教学的纵向发展

微型课的要求篇9

1.1微课程的定义

现在普遍热议的微课程最早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教授”的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提出的。国外对微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课堂教学、特殊教育、在线课程和微型课程著作方面。而国内对微课程的探索研究则由鄂尔多斯市李玉平教授首创,他认为:微课程创造了一种“5分钟学习”模式;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短小、能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基于现有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提出了以微视频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资源—“微课”。还有一些教育工作者将微课程的概念进行了改造与完善,用微课程来进行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推广微课理念,促进互联网教学的发展,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已经举办了两届“中国微课大赛”,以推动全国教育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结合各学者对微课程的阐述,笔者的理解是:所谓微课程,是一种由一些软件制作而成,由文字、图像、讲解或音乐组成的,适应现代快节奏社会微型移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围绕某个教学主题精心设计的不长于10分钟的视频课程。

1.2微课程的特点

第一,播放时间短。相对于传统网络课程50分钟左右的视频时间,微课程要短得多,一般不超过10分钟/每节。这有利于集中学习者的注意力,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第二,内容精。微课程主要是为了解决教学中某个知识点或教学主题的学与教的活动。由于播放每节微课程的时间较短,决定了它的课程内容必须少而精。第三,便于传播和学习。微课程具有相对独立性,视频格式一般为支持网络传输的流媒体格式。学习者利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充分体现了数字技术的普适性和现代学习的泛在性。第四,容量小。由于微课程播放时间短,存贮容量相对小,传输时间快,更适合数字时代的网络化个性学习。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快节奏的现代化社会中,大部分网络学习者很难抽出大量的时间用于集中连续的学习,因此对网络资源学习的便捷性和高效性要求比较高,能利用一些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和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是他们所需要的。而微课程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主题集中的微型学习资源,可在计算机或手持移动终端运行,正好可以满足学习者的这种学习需求。因此,作为网络教育机构,为了提高学员学习效果、提升教育质量,有必要将微课程引入网络教育的教学中,推广微课程教学改革,建设能满足学习者实际需求的网络教育资源。

2、网络教育中微课程的设计思路

2.1网络教育中微课程的设计原则

2.1.1学习者中心原则

网络微课程的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考虑到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和特点,在内容的选择上,需要充分了解学习者的实际需求,紧密联系教学目标与内容,做到目标明确、主题集中,以供学习者集中精力学习;在制作微视频时可以配之动画、音乐、图像等,以调动学习者的兴趣和注意力,让学习者产生深刻的记忆。网络教育机构可以对原有的网络课程进行整改或重新设计,以获得满足学习者需求的微课程资源。

2.1.2微型化原则

微型化原则指的是微课的设计要充分突出微型课程短而精的特点。大部分网络学员都是在职学习的成人,时间宝贵,因此微课程的设计要让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高效地学习。与传统网络课程相比,微课程要做到短小精悍,这样做的依据是:学习者的有意注意时间是有限的,根据视觉驻留规律和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微课程最好控制在10分钟内,具体时间的长短应由不同的教学目标与需要确定。短而精的微课程,使得学习者可以通过随身携带的移动通讯设备最大限度地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学习,“没有时间学习”将不再成为问题。

2.1.3完整性原则

基于网络教育的微课程虽然短小,但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点,“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为保证资源的高效,必须具备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微课程的教学设计和网络课程一样要内容结构完整。

2.1.4非统一性原则

不同学科、不同类别的微课程,教学策略是不一样的,不应该以一种标准的格式来设计规划。比如语文类课程的设计可能需要较多的情境引入做铺垫,制作生动活泼、媒体表现形式多样的微课程较为适宜;而计算机类的课程在设计时,更多的是直接切入主题,教学过程更注重习题的讲解与练习,媒体表现形式相对比较单一。

2.2网络教育中微课程的设计流程

网络教育中微课程可以以类似于网络课程的形式呈现,其核心为集中阐述特定主题的微视频,并辅以相应的学习资源、在线交互以及评价等教学支持服务。在设计时,可以在遵循上述设计原则的基础上,首先分析微课程的学习者是哪些群体,明确其学习需求;然后选择教学内容,进行微课程的教学设计;接着选择合适的媒体和软件进行微课程的开发;完整的微课程的设计还应包括相应的其他教学支持资源。

3、网络教育中微课程的设计案例

3.1需求分析

基于网络教育的微课程的学习对象大多数都属于成人。所以微课程设计在做需求分析时要考虑到成人的认知过程与个性特征。成人由于集中学习时间和精力的有限,对于连续长时间大而全的视频讲座的学习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再加上各种便携智能移动设备的广泛使用,能够得到适合碎片化、随时随地的微课程学习资源是他们所需要的。

3.2微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

3.2.1明确教学目标

将微课程引入到网络教育中,旨在能够开发出更加符合学习者无缝化、可移动学习的学习资源,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这是微课程教学设计的总体目标。具体到每节微课时,可以以学习者为中心和微型化的原则为宗旨,首先要依照课程教学大纲,先从课程教学目标中分解出单元教学目标,再将单元教学目标细化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点,每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可形成一节微课程,然后对每一节微课程设计知识点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由于每门课程按微课程进行设计时,细分的知识点很多,专门以文本的形式呈现会显得过于凌乱,所以在具体操作时,一个大的知识模块下集中列示该部分涉及到的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具体每一个小知识点的目标由每节微课程视频里予以说明。本文以笔者在华东师大开放教育学院参与的整改后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进行微课程设计的说明。图2为函数部分一节微课程的进入画面,直接以文字和解说的形式给出了本节微课的教学目标,视频总用时7分钟,符合微型化原则。

3.2.2选择教学内容

明确了微课程的需求分析和教学目标后,就需要在非统一性原则下为每节微课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具体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确定内容。结合网络教育中网络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层次要求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任务和个性等,将某门课程的内容框架确定下来,相当于课程目录导航。若是对原有网络课程的整改,则可以把重点放在教学内容的细分阶段。如《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个教学内容也就是课程大纲的具体要求,如图3所示。第二,细化内容。结合学科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按照网络环境的需要和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分解,将学习内容细化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基本上每个知识点构成一节微课程。

3.3选择相应的媒体,进行微课程的开发

3.3.1根据微课程的学科特点和不同类别的知识特点

选择相应的媒体将选择好的微课程教学内容,可以以建构主义课程理论为依据,遵循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微课程的微型化设计原则,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教学目标,创设相关度较高的学习情境。在制作微课程时常用到下列素材:脚本旁白—用以确定课程主题,赋予课程内涵;图形动画—微课程内容的高效视觉呈现;音乐音效—调节微课程的氛围。因此,在选择媒体时,要以知识点为依据,综合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媒体进行动态或静态的组合,各种媒体的选择和整合方式要以学习内容的有效呈现为依据。微课程在开发时,不同学科、不同类别的教学内容,所用到的媒体肯定是不尽相同的。同时,媒体选择上还要考虑目前网络技术及便携移动终端设备的环境和实现的条件。

3.3.2微课程的开发

基于网络教育中的微课程开发,和一般课堂辅的微课程也是不尽相同的。微课程的教学内容经过细分设计后,就可以借助一定的软件进行开发了。对于立足于网络教育机构的微课程,开发工具方面都比较完备,借助于原有网络课程的开发软件完全可以满足微课程的开发需要。除此之外,微课程常用到的开发工具还有ppt、Flash、绘声绘影、光影魔术手、格式工厂,还有字体库等,这些工具对基于电脑的开发比较好。虽然大多基于电脑开发的微课程在手机等便携设备上也可以运行,但近年来出现的基于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微课程开发工具,如FlashLite、Lam、亘天炫彩等,更有它独特的优势。基于手机开发微课程将会是微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C语言程序设计》微课程的开发用到了dreamweaver、vegas等软件,部分截图如图4所示。

3.4其他教学支持

每个微课程都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从整体来看,还应辅以其他教学支持服务,这也是微课程设计完整性原则的体现,否则单独的微课程视频很难发挥它的优势。全国首届微课程大赛规章里要求:微课程资源的核心资源是“微视频”(教学视频片段),还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微教案”(教学设计)、“微课件”(教学课件)、“微习题”(练习测试题)、“微反思”(教学反思)等辅教与学内容。因为基于网络教育的微课程与一般课堂中所用的微课程有所区别,“微”的内容太多,为防止学习资源太过零碎,故应有关相应的课件、练习题等可集中放在相应的章节知识模块里。教学支持服务应该包括课程导航、学习路径、大纲、练习、进度报告、论坛及相关的学习资源(见图5)。此外,微课程的实施还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网站支撑,这点网络教育机构原有的平台配置就可以满足,在此不再强调。图5微课程部分教学支持资源。

4、结论

微型课的要求篇10

【关键词】微课中职英语应用研究

所谓微课指的是以教学视频为主体,对某一知识点的教学资源进行融合,并在短时间(10-15分钟)内让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内容的教学模式。而这样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让广大师生眼前一亮,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反馈。

一、微课及其主要形式

微课属于一种课程类型,它也具备课程的基本特征。首先,微课具有非常明确的教学目标或课程标准;其次,微课具有明确的教学内容,这一教学内容可以是具有确定结论的知识,也可以是尚未达成共识的热点问题;再次,微课进行过程中存在师生互动,这一交流互动可以是个别讨论,也可以使大众交流;最后,给学生布置必要的作业任务来保证其能够真正达成课程目标。微课可以是在线的,也可以是不在线的,其受众可以是全体学生,也可以使单独面向特定对象的。一般来说,微课主要有下面几种形式。

1.讲解型微课。虽然我们在日常的课堂中反复讲解,但实际效果却不是非常好。微课则将语法知识点的讲解制作成微课,配以鲜明的图片和朗朗上口的口诀,能够吸引学生反复观看,实现记忆、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点的要求。

2.导学型微课。教师提前把预习内容录制成图文并茂的导学型微课,吸引学生眼球,让学生一边观看微课,一边完成配套的自主学习任务,轻松掌握预习内容,提高预习效果。

3.拓展型微课。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但课堂不应是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唯一场所。拓展型微课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听、说、读、写的机会,给学生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更多的时间与更大的空间,从而增大语言输入量,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和喜悦。

4.复习型微课。复习型微课可以避免教师在多个平行班之间的重复讲解,减轻了工作负担。同时,学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复习,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二、微课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1.课前设计。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制作微课,让学生观看后为新课做好准备,能够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起到很好的预习作用,从而为新课讲解做好铺垫。在英语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应当考虑怎样把学生的注意力都转移到课堂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具备较高的教学设计能力。好的教学设计应当具有良好的开端,对英语课来说,课前热身活动是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积极性的好办法。以微课程的形式作为单元话题的背景知识,在轻松音乐中图文并茂的演示,在课前几分钟就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2.课中设计。开始上课后,学生通过观看事先制作好的视频,同时教师结合新课内容提出几个有趣的问题,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学习和思考的欲望,让学生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教师可以播放设计好的动画视频,视频的时间一般为3到5分钟,学生在观看之后从中找到和本课学习相关的词汇,再播放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找词,一边找一边暂停播放,让学生做好记录。另一方面,教师可进行情景设计,设计人物对话,可以将此练习分为模仿、演示、练习等不同的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选择不同的内容进行练习。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选择了情景设计和ptt展示的方式,以《Braveitout》这篇文章为例。在课中设计环节进行如下安排:笔者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重点阅读各段的首尾句,让学生学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精读各个段落,培养学生捕捉文章重要细节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重要的词句。例如goontodosth(干完某事/接着干某事)这一句型,学生可以从文章找出原句:Buthenevergaveupandwentontofinishschool.当学生掌握这一句型后我们让学生自行模拟造句,对句型反复熟悉。最后我们通过ppt向学生直观的展示文章中的重点词组和它们的用法,笔者在详细讲解举例之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对话练习,并让每组派出2名代表上台进行情景对话训练,或者要求学生以简短的几句话概述课文的中心思想,升华文章主题。最后邀请一名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复述课文并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其他的学生进行补充和讨论,与教师一起探讨本文学习后的感受,从而将课堂和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3.课后设计。一堂优秀的微课不但要有合理的课前设计、丰富的课中内容,更关键的在于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课后设计。课后练习以及小结拓展训练能够让学生对本节知识更好的掌握,引导学生总结本节重点和规律,更好的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教学评价是微课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但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帮助学生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另外,笔者在课后设计中还就本节课的内容给学生规定了若干拓展训练,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要求他们完成不同的课后任务,如此一来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从中获得进步,达到巩固已学知识的目的。

三、结语

本文结合微课的实际特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针对中职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实际特点,从实际的教学案例出发设计分析了微课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从教学过程可以发现,微课的应用不但创新了课堂教学模式,为英语教改带来了新的思路,同时也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高涨,让英语教学效率得到了切实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