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体能训练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0:19

加强体能训练的方法篇1

关键词:警校学生;体能训练;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8.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3.010

所谓体能就是人体器官在运动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能力,体能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为身体素质,也就是灵敏、柔韧、力量等;第二方面为身体活动能力,也就是跑跳爬、攀登、悬垂等。对于警校的学生来讲,必须要具备良好的体能,具备强壮的体魄和反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警察的职责。

1体能训练的内容

1.1基础体能训练

基础体能训练主要包括知识学习,例如运动生理、运动解剖、保健知识等,另外还要包括基础的身体素质练习,例如力量、速度、灵敏度等。

1.2专项体能训练

所谓专项体能训练就是同警察职业有关的体能训练,同警务技能有直接关系的训练,例如专项体能素质、适应能力、心理素质训练等。

1.3综合体能训练

传统说法认为,身体素质能够分为耐力、力量、速度等方面,而对于警察来讲,其表现出的是多种能力和素质的集合,所以必须要加强综合体能训练。

2体能训练的特点和方法

2.1体能训练的特点

2.1.1渐进性的特点

由于不同学生的素质和水平都是不同的,其体质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教师在安全训练时必须要有计划地进行,尤其是训练的负荷过程,要结合学生的人体机能情况进行合理的训练,避免疲劳过度造成损伤。

2.1.2多样化的特点

由于人体各个方面素质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的,某个方面进步了也会影响其它方面。例如长跑能够增强呼吸系统功能,短跑能够增强无氧代谢能力,但是这些运动对上肢的训练较少,所以还要安排举重、体操的培训。即体能训练要坚持多样化的特点。

2.1.3同心理素质相结合的特点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消除急躁、畏惧等情绪最有效的策略,同时也是发挥体能的根本,所以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灵活地运用体能。

2.2体能训练的方法

体能训练的方法分为很多种,主要包括:①重复法,也就是重复某一动作的方法;②间歇法,指在重复练习的过程中间歇休息,然后再进行重复练习;③变化法,指把循环方法、要求变换的方法,例如改变速度的变速跑;④游戏法,通过有针对性的游戏活动,增强学生的兴趣;⑤分解法,指把完整的动作合理分成若干部分,分别进行训练;⑥完整训练法,从技术动作的开始到结束,完整的练习的方法;⑦综合训练法,指把多种训练方法合理地结合到一起进行训练。

3加强警校学生体能训练的策略

3.1加强体能训练的组织和管理

严格的体能审查制度是加强学生体能训练的重要方法,因此教育部门要制定体能审查制度,把测试的结果记入学生的考核档案中,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奖惩;训练部门还要加强对体能训练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增加巡视、考核的次数。另外还可以成立体能检测数据库,把学生每个阶段的测试结果输入到数据库中,对学生的变化进行跟踪、比对,把体能训练工作作为一项日常工作落实下去,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

3.2树立训练理念,提高学生的训练意识

警察担负着维护社会安全的重要任务,具有很高的危险性,如果没有良好的体能是不能胜任的。所以公安机关、训练部门以及学生自身都要具有强烈的训练意识,认识到体能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执法战斗力,提高警察的身体素质,更好地运用各种战术。司法机关训练部门要制定合理的体能训练规程,加大训练的时间和经费,保证训练工作顺利开展;另外公安机关还可以开展各种演练、比赛,增强学生面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培养学生重视体能训练的意识。

3.3加强课内的专项训练

警校教师必须要认识到体能训练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要加强课内专项性训练的开展,提高学生的体质。首先要加强力量素质的训练,力量是运动的核心,同其它各个方面的素质也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具有较强的力量是克敌制胜的关键。其次要加强速度和灵敏性结合的训练,速度是人体对刺激的快速反应,灵敏是改变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所以必须要加强对速度和灵敏性结合的训练。最后要加强对耐力的训练,耐力是克服疲惫的能力,警察经常需要不分昼夜的侦查,所以必须要具备超强的耐力。

3.4体能训练内容的多元化

教育训练部门要结合执法和实战特点制定专业的体能训练内容,不断创新训练的方法,把体能训练实战化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来。训练的内容不仅要包括固定的科目,还要结合警察职业的特点,不断丰富训练的内容和形式,例如爬山、游泳、攀树等,不仅符合警察职业的特点,而且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有效地激发出来。因此体能训练内容必须要多元化,不断创新训练方法,增强警察的心理承受能力、耐久能力,为日后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3.5体能、技战术训练的一体化

所谓体能、技战术训练的一体化就是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技战术的能力,把体能和技战术训练结合为一个整体。体能是技战术运用的基础,有强大的体能作为支撑,技战术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来。所以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不能把二者分开,如果没把技战术融合到体能训练中,那么体能训练也就失去了价值。通过体能、技战术的一体化训练,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各种技战手动作,使体能训练更加高效。

3.6体能训练教学方式的创新

体能训练总体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如何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动力是提高训练效果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要不断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首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训练。其次要把教条的教育观转变为民主的教育观,由于教条式的教学很容易导致学生厌学,使体能训练缺乏生机,因此教师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保持积极的训练热情。最后要把课堂训练观改变为全日制训练观,由于警体训练的最终目标是能够制服犯罪分子,这种能力是要在日积月累中形成的,而短短的课堂时间是不能实现训练目的的,因此要把体能训练渗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激发学生训练的热情。

总结

综上所述,作为警校警体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体能训练必须要真正重视起来,一方面强健学生的体魄,另一方面还要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树立正确的体能训练理念,加强体能训练的组织和管理,把技能和战术训练结合到一起,不断完善体能训练的物质条件,尽最大的可能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为司法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卫东.警察体能训练实战化的思考[J].江西警察学院学

报,2014,(04):126-128.

[2]王芬,侯会生,徐庆雷.借鉴国际现代体能训练理论与实

践,促进我国体能训练科学化水平的提升[J].北京体育大

学学报,2011,(01):104-106+128.

[3]陈珑,彭李,孟涛,李敏,李俊强.军校大学新生体能训练成

绩与其心理弹性、应对方式的关系[J].预防医学

杂志,2014,(06):531-532.

[4]赵年生,张爱华,胡澄,张仁祥.军校学员体能训练与心理

训练一体化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02):112-

加强体能训练的方法篇2

关键词:短跑分析训练内容方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身体结构、生理机能的认识越来越深化细化、越来越能够用科学的方法来了解自己和发展自己,短跑训练的结构、训练负荷,训练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更新,许多科学方法也融入其中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短跑训练实际就是如何使学生各器官、系统对训练负荷和强度的生理反应,对体能技能、心里的适应、以及对学生训练方法手法负荷能量产生的科学调控。

本人13岁开始短跑训练,又经过近30年的体育教学工作,总结出制约短跑技能中的关键在于人体能量的产生和速度耐力及爆发力,体内能量输出快而持久,就能保证学生在比赛中高速跑进取得优异成绩,如何充分挖掘和控制学生潜在的产生能量的能力,并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这是短跑教学的发展趋势。

一、从生理学角度分析

以速度为中心的训练,完全符合人体生理特点及短跑训练发展的需要,速度训练不但可以发展速度,而且可以促进机体最重要的生理变化的发生,从人体各项身体素质的发展来看,速度素质的发展要早于其他素质,因此初中生发展速度素质的时机比较好,错过这个速度发展的敏感时机以后再想提高就非常困难,因此以速度训练为中心将对短跑成绩的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从爆发力与速度训练分析

爆发力(起跑反应能力)与速度是统一的,有了好的起跑加上好的速度能力就能取得好的成绩,好的起跑是前提,持久的快的速度是核心,力量是保证。速度素质是对提高专项短跑成绩至关重要的,尤其高速跑能力和最后冲刺能力决定着短跑成绩的好坏,因此学生要加强速度方面的训练。

1、起跑的训练

起跑是短跑训练的开始,没有好的起跑(时下流行语:输在起跑线了)就很难取得好的短跑成绩。首先起跑动作要规范,注意力要集中,反应要灵敏,起跑的步幅步频要合理,起跑训练可采用反复训练的方法,其中尤其要注重爆发力的训练,可采用20米×10听口令起动加强起跑训练。

2、途中高速快跑训练

保持高速途中跑是短跑训练的核心,也是保证好的短跑成绩的关键。途中跑的动作要协调,摆臂要有力,尽量快的步频和尽量大的步幅和充分的后蹬,在途中跑中起着重要作用,另外还要保持呼吸的方法和节奏的正确合理,途中跑可采用反复跑的训练方法也可采用小坡度的上坡跑增强后蹬能力和小坡度的下坡跑增强步频和步幅的训练。

3、终点冲刺跑的训练

有了好的起跑和途中跑,那终点冲刺跑就是收获成果的关键,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很多学生在临近终点线时自然而然的不自觉的就在减速,而他们自己意识不到这一点,我采用的方法是①让同学们互相观摩,一组同学在跑到终点时让其他同学去观察他们,把观察到的情况互相通报,同学们之间的互相交流有时比教师的空洞的说教有说服力。②我在同学们要跑到终点时,发现他们有减速迹象时,大声提醒他们:不要减速;冲过终点线;加油等。③在终点线的前面画一道线而且将这道线加粗,而将终点线画细画淡,教育学生一定要冲过那道粗线才能减速放松。

4、身体素质的训练

任何一个运动项目成绩的提高,都离不开综合身体素质的训练,短跑也同样如此,因此在加强专项训练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a、速度耐力的训练:任何一个个体都不可能在长时间里保持一个非常快的速度,特别是中学生更要加强在这方面的训练,速度耐力增强了,呼吸系统的能力随之加强,肺活量加大,那么呼吸方法和节奏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B、力量的训练:我们知道短跑是一个爆发性速度非常高的项目,没有一个好的爆发力量是没法提高成绩的,我们可采用肩负杠铃半蹲快速跳起的方法加强爆发力量训练,用后蹲跑加强后蹬力量训练,用单足跳、换足跳等加强腿部弹跳力量训练,另外还要加强腹部力量、背部力量和上肢力量的训练。

加强体能训练的方法篇3

关键词:高中体育;体能训练;端正态度;训练方法

体能训练是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素质,增强身体免疫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对于学生锻炼身体等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符合当前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标准要求的一种教学方式。所以,在高中体育课上,应该从更加专业的角度帮助学生提升体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中体育教育中体能训练的重要意义

体能训练对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中生来说,长期的学习压力导致其身体素质水平较差,体能训练对于高中生来说也变得尤其重要。通过体能训练,可以锻炼学生身体各方面的协调能力和免疫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在专业方法的指导下强身健体,使自己的身体能够更好地为学习提供动力,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减少学生由于天气变化产生的患病现象。

二、目前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推行了多年,但其推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大多数高中学校只看重学生文化课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将成绩作为判定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唯一标准,甚至为了增加学生文化课的学习时间,以削减体育课时间作为手段,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体能训练也就更无从谈起,而且由于学校对于体育课的极度不重视,导致学校在体育教学设施的提供方面也存在许多不足,教学设施的陈旧和缺乏现象更使得学生没有锻炼的机会和条件。体育老师对于体育课的重视程度受到学校的影响也并不强,甚至还会出现体育课为其他文化课亮绿灯的现象,通过将体育课置换成文化课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时间。上述种种现象都表明学校对于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体育设施的不完善现象以及体育老师的不作为,削减了学生正常的锻炼时间,使学生的身体素质不能得到保障。

三、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创新研究

1.重视体育教师在体能训练中的地位

体育老师在体能训练中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为学生的训练提供专业化和科学性的指导。体能训练要求老师依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给予特定的训练强度和方法,因此,老师必须对班上每位学生的身体健康条件进行详细了解,主要应该了解有哪些学生有着身体上的疾病或者暂时身体不适现象,便于老师在进行体能训练时能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使得体能训练更加适合学生的身体需要。体能训练需要老师掌握诸多专业性的知识,对于训练方法的选择、训练技巧的运用以及相关突发性事件的处理能力都具有很多要求,所以,作为实施体能训练的老师,一定要尽快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保证能够为学生提供最专业的体能训练指导。

2.端正训练态度,合理安排训练内容

在进行体能训练之前,老师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告诉学生体能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训练成果的显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的长期坚持,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才能够达到理想的锻炼目标。这样做有利于使学生建立长期的锻炼计划,且对于体能训练能够有正确的认知,避免出现由于看不到训练效果而中途放弃训练的现象。另外,老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时,一定要根据课堂时间、学生身体素质等因素合理安排训练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得到最佳的训练,在学生对于当前的训练内容达到一定的学习效果后,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合其当前需要的训练策略,对于学生不能够很好完成训练内容的情况,老师要仔细查找原因,在确定当前训练内容对于这些学生来讲确实存在困难时,应该及时变更教学策略,降低训练难度,实施循序渐进的训练。

3.创新体能训练方法

体能训练主要涵盖速度、耐力、力量等专项训练,老师可以对这些训练方式进行创新,以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比如,老师可以为学生打造一个全能型的小游戏,让学生运足球,首先考察运足球的速度,然后便是运足球过障碍,最后考察学生的力量,看谁能将足球踢得最远。通过一整套的训练,能够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加以有效激发,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体能训练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教学策略,尤其是对处在较大学习压力下的高中生来说,体能训练可以依据其最需要实现提升的地方进行专项或者全方位的训练,在有效时间内实现身体素质水平的极大提升,为文化课的学习提供健康的体魄。

参考文献:

[1]孙大伟,刘二伟.体能训练基本原理的生化分析[J].科技信息,2014(04).

加强体能训练的方法篇4

【关键词】中长跑长加短放松与训练

中长跑是一种速度耐力项目,其特点是长时间进行大量的高强度的肌肉活动。那么小学生如何正确的训练中长跑呢,我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较为理想的训练方法。身体素质训练是各个运动项目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长跑运动的专项速度耐力主要依赖于呼吸系统与心血管系统还有代谢系统伸进系统功能的改善和提高。身体素质训练中长跑,必须非常注重劳逸结合,如果一味的高负荷运动,而忽略身体的基本因素,将会直接制约运动机能的改善和专项运动能力的提高,甚至损害身体健康。因此,小学生中长跑的训练,必须进行不同的代谢机制的专门身体训练,并与不同代谢机制的跑步练习融为一体,也只有这样子,才能使人体运动的机能能力得到提高,也才能为逐步的提高专项的跑步运动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一、重视运动员呼吸能力的培养

耐力训练中要十分注意呼吸问题。通过呼吸获得坚持长时间工作必需的氧气,身体是通过提高呼吸频率和加深呼吸深度来取氧气的。没有参加过训练的人在长时间工作过程中,主要以加大呼吸的频率来提供氧气的需要,而有通过训练的运动员主要加大呼吸的深度来改善身体氧气的需要。

二、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

小学生的意志品质在耐力训练中所起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意志坚强者比意志薄弱者耐力表现好得多,在耐力素质训练中必须注意对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温度过高、气压过低,对一个人的耐力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抵制这些不利因素也需要运动员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呼吸的方法是用鼻和半张开的嘴进行,呼吸的节奏要和跑的节奏配合,一般是跑两步一次呼气,跑两步一次吸气。随着疲劳的出现,呼吸会加快,因此要特别注意加强呼气。由于氧气供应满足不了肌肉活动的需要,所以跑到一定的阶段会出现胸闷,呼吸困然,呼吸节奏混乱,这时是正常现象,应注意做深呼吸,特别是要加深呼吸,适当调整跑速,坚持跑下去,过一段时间就会恢复正常。

三、渐进式的训练

在训练中,必须充分的认识到速度耐力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要改变常用的一般耐力的匀速训练,采用渐进式的方法,使之既能提高一般的能力又能发展速度耐力的训练,从而全面的快速的达到训练目的,这种有效的方法,能使速度素质融合在耐力素质中,极大的提高运动的专项能力,为中长跑的专项能力训练创造了条件。

改变训练手段和方法的同时,应该让运动员了解到这种训练的方法,让运动员能主动参与到这种不同于一般的训练手段,改变和提高原有速度的方法。逐步采用渐进式的加速度方法,知道运动员适应运用75%以上的力量进行跑步,必须强调的是整个跑动的过程中不能间断,渐进提高速度应该做到循序渐进,速度也不能加得太快,要以人体的舒适感觉为准。

四、长加短的训练

在大负荷跑到最后一圈时候,要求运动员全力冲刺,使无氧运动无氧代谢达到高峰,身体机能达到满负荷状态。冲刺结束后,绕操场顺时针慢跑,脚步要有弹性,呼吸要做到深吸气慢呼气,由慢到快,调节身体的机能。当慢跑完三百米时候,让运动员用全力加跑一圈,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还没有得到很好休息和恢复的机体再次受到刺激,以充分调动机体储备的能量。经过短暂的调整,能从主观意识上激发人体的潜能,也有利于培养完善的意志品质。冲刺后顺时针慢跑,根据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能力可再加一到两圈,跑后进行放松慢跑。通过这种重复消耗,使得机体适应乳酸堆积和深度氧债的前提下提高运动能力,这就是“长加短”的训练方法。

五、放松和训练

放松是中长跑训练中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机体长时间的剧烈运动,肌肉是在缺氧的情况下进行工作的,在停止运动后,内脏器官仍然需要继续紧张工作一段时间,以还清运动欠下的氧债,如果这个时候不充分的放松,不仅会影响氧气的补充,还会影响静脉的血液回流,进而会影响心脏的输出量,造成急性贫血或者血压降低等多种不良后果。

所以,在中长跑的运动后,进行顺时针的的慢跑其目的就是改变在逆时针运动条件下的机体习惯,满足身心求异的本能,以便于更好的进行放松调整。接下来利用倒立练习,使得大量聚集在下肢的血液回流,消除疲劳。最后通过拉韧带和做伸展性练习,使得运动后的疲劳得以更好的恢复。

加强体能训练的方法篇5

键词:警察院校;体能训练;对策

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808(2017)01-0067-04

为适应公安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要求,培养一批高技能高素质警务人才显得尤为迫切。特别是随着人社部《关于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意见》,培养一批能满足公安机关需要的优秀警务人员已成为警察院校的首要工作。警察体能训练作为警务人员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对提高警察面对危险既全身而退,又打击犯罪活动的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必须从警察专业学生抓起,进一步加强警察专业学生体能训练,练就良好的身体素质,培养高素质警察队伍。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重点以吉林警察学院和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两所院校在校学生体能现状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根据本文研究需要,通过中国期刊网、万方论文数据库、吉林省图书馆、体能训练相关书籍、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收集整理,基本掌握警校学生体能训练的情况,在广泛阅读和整理各类文献的基础上,对相关资料进行重点阅读和分析,并作分类整理与综合。

1.2.2访谈法针对警校学生未来职业的特点,在警校学生需要发展的体能素质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调查,向体能专家、警校教官和从事多年警察工作的警官进行了问卷调查。

1.2.3数理统计法借助excel、spss11.5对调查和测试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为本文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吉林省警察院校体能训练课程安排

通过调查了解,国内警察学校的体能训练课一般安排在学生入学的第一个学年(上、下两学期),每周两次体能训练课,一次课程90min(2课时)。多数警察院校采用这种体能教学模式,除了入学第一年,不再对学生进行专门的体能训练。体能训练课程包含多种教学形式:田径课,主要培养学生的耐力、速度、爆发力等身体素质;篮球足球课,主要培养学生身体柔韧性、协调性;器械训练,旨在强化身体力量,培养学生耐力。总体而言,体能课只开设在第一学年,课程开设时间较短,高年级之后只开设警务技能学习。体能训练是警务技能学习的基础,只有身体素质的提高才能更高效的学习警务技能。而且第二学年开始,针对警察类学生只有全国大学生统一的体测,而没有专门针对警察类专业学生设置的体质测试以及考核。

2.2吉林省警察院校体能训练考核模式与达标率

警察院校体能训练在考核理念、标准、方法上趋于一致,第一学年两学期体能测试内容一致,男子为立定摸高,40m折返跑,1000m,引体向上;女子为立定摸高,40m折返跑,800m,仰卧起坐。考核内容适合大多数的学生,均为常规的体能测试,只要掌握基本的训练技能,均可通过考核。

对吉林省两所院校2个年级的警察专业学生体能考核达标情况统计如下表:

如表1所示,2014级体能测试结果低于2015级和2016级,2016级学生的达标率最高。这与全国学生体质状况相符,生源质量逐年下降有一定的关系。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警察院校必须提高重视,针对素质越来越差的学生制定安全有效的体能训练方法。

通过调查发现,吉林省警察院校体能的考核内容与职业性质相关程度不高,不能充分体现警察的职业特点,并且与实战相差甚远。因此,警校的体能训练内容和考核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定全新的体能训练内容与考核方案,符合警察职业的需求,这样即是对学员负责,更是对国家负责。

2.3吉林省警察院校体能训练教学模式

吉林省警察院校的教师多为各高校部分体育专业的毕业生,新人职的教师往往沿用老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师资队伍缺乏新的教学理念。警察院校在教学模式上基本沿用传统的体能教学模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训练、授课,对体能训练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多采取固定行政班模式,老师要求什么学生做什么。

2.4吉林省警察院校体能训练场地情况

体能训练的设施主要包括室外体能训练场、一些球类以及一些体育器械,警察专业的学生平时一般都在体育训练场进行田径相关方面的体能训练。通过实地问卷调查,统计出吉林警察学院和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生对体能训练场地满意度情况,如表2所示:

根据统计可知,场地设施并没有让学生都达到满意的程度。训练场地、训练器材、训练方法等等都不能达到未来工作的需要,因此,在警校训练设施方面,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完善训练条件,最终到达预期的训练目的和效果。

2.5吉林省警察院校学生参加体能训练情况分析

对吉林警察学院和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学生课后参加体能训练进行调查,如表4所示,可见,自主训练占学生课后比重较大。学生虽然已经意识到体能训练对自身的重要性,然而自主训练有存在很大的弊端,缺少正确的指导,存在较大的损伤危险。此外,自主训练又缺乏监督,训练计划不能正常实施,存在随机性,训练的效果也不能得到保障。

3吉林省警察专业学生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3.1体能训练持久性不够

目前,所调查的2014级、2015级治安班的学生在第二学年缺少专门的体能课训练课程。导致学生较长时间不进行专门的体能训练,体能方面明显下降,体能训练的达标率明显低于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根据训练学的规律,体能素质的增长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学生的训练过程出现明显的断层后,体能素质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因此,要想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警察的工作,必须在校期间保证体能训练能够贯穿始终。

3.2考核机制不健全

警察院校对学生的体能考核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为后期警务技能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吉林省警察院校开设的体能考核项目过于单一且简单,只要基本身体素质可以均可通过考试,这会使警察专业的学生忽略体能训练的意义。为了后期警务技能顺利开展,应将考核内容更加丰富化,标准更加严格,让学生意识到体能训练的重要,更严肃认真的对待考核,促进学生自主体能训练。

3.3教学模式滞后

教学思想过于传统,缺少了对学生的教学启发,教学过程中多强调运动技巧的掌握,注重动作技术要领,而警察工作实际需要的并非只有竞技能力,还需要身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忽略个人的身体素质情况以及兴趣特长。

3.4配套设施不完善

警察院校的体能训练大多数在田径场进行,室内有些简单的运动器械,但是缺乏一些有针对性的器械,例如实战训练需要专门的模拟训练器,只单纯的体术训练降低了训练难度和准确度。由于气候因素、地理位置以及自然条件的影响,例如,在冬季室外很难进行所有的常规训练,而室内训练场设备不足,场地不够大,很难满足广大学生的训练需要。因此,完善室内训练场地,增设多样化的训练器材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3.5训练积极性不高

现在警察专业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备受呵护,从小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心理上排斥严酷的体能训练。学校开设的体能课时间有限,且大多是针对期末的体能考核,学生接触不到新鲜而且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授体能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训练前,未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理论知识的教授,使得学生们缺乏科学性的理论指导,在实际训练中往往会达不到预期的运动效果,更为严重的,担心会造成身体的损伤。

4完善吉林省警察院校学生体能训练的对策

4.1加强对“教、学、练、战”一体化模式的理解

通过研究发现,吉林省警察院校在体能训练中,单纯只是练,而且练得内容比较单一,缺乏实战价值。因此警校需要加强对“练”为“战”的认识,使“练”的内容与“战”的内容相符。“教、学、练、战”一体化模式的核心及最终目标是“战”“教、学、练”均是为更好地“战”而服务。

“练”不仅仅是警务技能的训练以及实战训练,体能训练更是重中之重,良好的体能有助于后期警务技能的学习及应用。优化体能训练,模拟实战场景,使训练更接近实战,增加适应性训练,培养临危不乱、镇定自做的警察素质。“练”要有目的性以及计划性。根据学生的训练表现以及身体素质进行整体评估,例如耐力表现、速度成分、灵敏素质以及平衡性等的评估测试,根据每个学生的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训练强度参数。主要包括神经肌肉训练、力量训练、机能训练、爆发力训练、速度和灵敏性训练以及稳定性训练。“练”要以“教、学”为基础,通过对训练方法的学习,对训练损伤的分析与预防,使训练安全高效的开展,为更好地为新时期的“战”做好铺垫。

4.2强化对体能训练重要性的思想认识

通过研究发现,警校教务管理者和警校学生对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不够。家庭背景的影响、自身意志的薄弱、教学方式的单一、训练的严酷等都会减弱学生对体能训练的积极性。但是究其根本,是学生对体能训练的重要性缺乏准确地认识。学生们单纯地认为体能训练仅仅是为了期末体能考核,不明白w能训练是基础,认为学好警务技能就能轻松应对以后的工作。同时警校应该加大体能的重要性宣传力度,在每个学期均开设体能训练课程,不只局限在第一个学年。营造一个良好的训练氛围,要结合实际案例,因势利导,让学生们逐渐认识到体能对于后期警务技能以及实战训练的重要性。

4.3完善体能训练考核体系

警察院校的体能测试通常以《公安民警体育锻炼达标标准》进行考核评分,但是在测试项目的完整以及评分方法方面也存在一定不足,没有充分考虑不同警种的体能培养差异,考评方法单一、不全面,不完全具备公安职业化、专业化的特点。体能训练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警察专业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行。考核也应结合学生平时的表现、生理以及竞技能力,根据警察学生自身的优势劣势,为个人的训练目标进行排序,观察进展效果,制定的个性化训练参数,根据完成效果来进行考核评价。主要训练目标分数权重较大,依次根据排序结果分配权重,这样会使结果公平,更容易发觉个人的潜能所在,有助于以后警务工作方向选择。体能考核体系应该加入对教师的考核,综合评定教师训练指导的责任心、训练计划以及态度,这样不仅会促进教师提高自身训练模式,还会让学生们看到学校对体能训练的重视,对学生是一种激励。

4.4改革创新,探索体能训练新模式

4.4.1加强场馆建设,完备运动器材训练中常常面对器械落后的问题,由于气候以及季节原因,也常常出现场地不足的问题,影响训练效果,牵制训练范围,削弱后期的警务战斗力。应该确保投入足够的经费填补这一系列空缺,完善场地器械,多添置实用性的器材,也可多借鉴外国。学校以及学生也应该加强对设施的维护工作,让学生们意识到国家以及学校对警察专业学生的培养与重视,激励更多的学子加入警察的队伍。

4.4.2结合职业特点,加大训练强度警察的职业特点就使经常与危险相伴,并且常常都是突如其来的危机情形。学校开设课程不能只针对学期考核,更应该结合今后的工作需要,在常规的考核项目基础上,增加一些有针对性的考核项目,以及一些突发性的情景模拟。在第一学年之后也要同样开设体能训练课程,同时也要增加训练强度,培养学生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为以后工作奠定更坚实基础。

4.4.3关注身体、心理健康,科学开展体能训练体能训练前应讲授体育健康、运动心理等相关知识,让学生们能够科学训练,避免意外的发生。同时学校应注重学生们心理的健康发展,训练时要及时观察学生们的焦虑、恐惧等心理状态,要及时进行疏导。在实战中,复杂情况更是层出不穷,只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临危不乱,泰然自若。

4.4.4创新体能训练内容及方式一般的体能训练为跑步以及力量训练,为了以后职业需要,在对学生体能训练时应结合工作性质进行一些专项的体能训练。例如散打训练中,不但要全面提高身体素质,还要抓住重点,提高踢腿速度、力量与柔韧性,因此要特别重视专项技能的训练。同时,可以创新训练方式,比如攀岩、游泳、障碍跑等,让体能训练与战术训练相结合。多样化的训练方式也能让学生在训练中找到乐趣。训练时要会发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要尽量克服掉一些项目的不足,并充分发挥自身最大的优势,练到极致。

4.4.5创新优化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老师讲授,学生跟从老师学习,内容单一,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此,教师们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教学理念,充分观察学员们身体素质的不同,让学生们在训练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课前理论讲解,让学生自己探索动作要领,循序渐进,掌握学习训练的主动性。为增加学生自主体能训练的积极性,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体能竞赛,可以开设个人以及团体赛,这样既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又能激励大家自主训练。比赛的同时进行了体能训练,同时又将团队协作融入训练中,为以后团队实战奠定了基础。

4.5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适应公安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建设要求,更好地满足《关于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意见》需要,践行国家“教、学、练、战”一体化模式的改革,适应时期的警务工作环境,警察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到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应加强对警察专业学生的培养与重视,应改变传统教学思维,发现现有教育教学中的不足,完善训练环境、创新训练新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体能训练的科学性和学生自主训练的积极性,以适应日后警务实战工作的需要,提高警察队伍的战斗力。

加强体能训练的方法篇6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031)

摘要:体能训练对运动员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但关系到运动员的速度、爆发力,也关系到运动员的耐力、意志力等方面。田径运动被成为“运动之源”,而体能训练则是竞赛项目的关键,无论是最原始身体训练的自然积蓄,还是后来的重复训练、组合训练,这些都是竞赛项目的的经验凝结而成,在大量的实践和探索中,体能训练体系越来越完善。本文对体能训练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当前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更好地提升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效果,进一步推动田径运动的发展。

关键词:田径;体能训练;内涵;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089-03

田径项目的发展离不开体能训练的支撑,田径项目是载体,通过田径项目才能彰显体能训练的价值,两者互为基础。在实际的竞赛和训练中两者相互交融,逐渐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受到历史、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田径体能训练发达国家落后,这不但体现在理论研究上,也表现在实践探索上。田径运动项目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能,现代的田径竞赛对运动员自身的体能要求越来越高,人体极限的探索逐渐成为潮流。因此,加强对田径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意义重大。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在阐述体能训练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如今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对田径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有所帮助。

1体能训练的概念

要理解体能训练的概念,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方面就是体能的内涵,另一个方面就是田径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只有理解了这两个方面,才能真正把握田径体能训练的真谛。如下,分别对这两个方面予以阐述:

1.1体能训练的内涵

体能包括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先天的主要来自于遗传,后天的则需要经过锻炼获得,体能不但具有适应外界环境而改变的能力,还具有新陈代谢潜在的力量。我们所说的体能主要侧重于人的运动体能,以竞技运动的分类来看,我们可以将体能训练分为两种,一种是专项体能训练,另一种是一般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建立在一般体能训练的基础上,所谓的一般体能训练采取的手段往往是非专项的训练方法,通过较为普遍的方式来增强运动员机体的运动能力。机体的综合素质也需要一般体能训练作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机体各个运动机制得以完善。而专项体能训练,也就是为了提高专项素质而设置的训练方法、练习方式,这种方法对机体专项素质的提升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能够将机体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使运动员获得更为理想的成绩。

1.2田径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田径项目是较为重要的运动项目,对体能的要求也比较高,加强田径体能训练对运动员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2.1预防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是竞赛项目难以避免的,无论是训练或是比赛,运动损伤都可能发生,一旦出现损伤不轻则影响运动员的训练,重则会影响运动员的成绩与运动生涯。而通过体能训练,运动员的身体综合素质能够得到增强,行动能力能够较大提升,这样就可以大大避免损伤的发生,在诸多的素质里面力量素质的作用尤为显著。此外,很多运动损伤还是由于平衡能力差造成的,而提高运动员机体的平衡能力,也能减少不必要的损伤;在应激或是紧急情况出现的时候,需要运动员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随着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高,也可以避免由于这方面能力欠缺造成的损伤,诸如之类,柔性性、反应能力等素质的提升,也可以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

1.2.2优化身体形态

通过科学的体能训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能够得以改善和优化,这样就可以减少运动员的能量消耗,为其取得优异的成绩奠定基础。通过多方面的体能训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得以改善,自身的耐力、速度、力量得到了充分锻炼,器官的坚韧、伸张程度也会得到明显改善,适应比赛而锻炼的身体特殊形态,也使其能够接近人体极限,取得更好的成绩。

1.2.3增加身体负荷

田径运动需要运动员具有较强的体能、爆发力、速度,而这都需要大量、科学的体能训练才能实现。如果不能时刻超越自己,一点一滴的积累,将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使自身的运动负荷能力提升,才能为大负荷输出限定基础,为田径竞赛打下基础。

1.2.4提高心理素质

竞技类项目难免会带给运动员较大的心理负担,在激烈的氛围下影响运动员的发挥,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不行的,而体能和心理素质的关系十分密切,体能不但是提供能量,足够的体能训练还能带给运动员信心,使其在运动中得以正常或超长发挥。

2田径运动体能训练的现状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田径体能训练的概念有了进一步地了解,为此,就需要把握当前田径体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现状,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缺乏对专项体能训练的认知

对专项训练的内涵,很多运动员并不能清晰地认知,这也是很多运动员瓶颈难以突破的主要原因。由于缺乏对专项体能训练的认知,导致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匮乏,往往局限于一般训练,在达到既定目标之后没有转入专项训练,造成了高水平停滞不前的情况,导致运动员的潜力无法得到有效地挖掘。大量的实践证明,专项训练重要性无可比拟,体能训练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特征,具有动态性、阶段性特征。在最初训练的时候,应该以一般训练为主,待运动员达到高水平锻炼阶段之后,则将重点聚焦在专项训练上,这样才能使运动员成绩能够更上一层楼。在专项训练的过程中,训练强度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教练员要加强对专项训练的理解,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只有精准的把握专项训练的强度,才能真正激发田径运动员的潜力,达到理想的训练目的。

2.2利用训练方法较为闭塞与刻板

就既往的经验来看,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思想交流比较少,不能根据运动员个性差异采取最为合适的训练方法。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就是因为田径运动项目较多,各个田径运动项目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使得不同的田径项目的体能训练方法不一致。正是由于这种差异性存在,导致不同田径项目体能训练的交流较少,这样就导致了一些成功的经、先进训练方法难以得到普及;还有很多教练与运动员为了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对自己的经验、体能训练方法敝履自珍,导致各方的信息越来越闭塞,思想越来越狭隘,导致在大型比赛中难以占据优势。因材施教是体能训练的基本原则,运动员在身体、性格、思维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为此,其学习和训练存在较大的差异,教练只有对运动员进行区分对待,才能真正挖掘运动员的潜力,然而现在很多教练的训练方法较为刻板,不能满足不同运动员的个性化需求。

2.3理解体能训练内涵存在障碍

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我国在体能训练上还较为落后,这一状况随着我国成为奥委会一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越来越多先进的理论逐步深入到我国。在田径训练上,体能训练的作用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我国的很多学者和运动员还是没有深刻理解体能训练的内涵,有的认为体能是衡量体质的标志,有的认为体能表现在灵敏、平衡、速度、力量等上面。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我国的部分田径运动员对体能训练的认识还不到位,这样就导致了在实际的体能训练中,难以把握体能训练的强度和频度,难以发挥体能训练的作用。

2.4创新体能训练的能力比较低

国外在体能训练方法上早就开始了研究,并取得了很多的成就,诸如鲍勃·霍夫曼于上世纪60年代为了提高速度训练的效率,就对机构神经系统反应进行了研究。体能训练并不是单一的训练方法,其包容了多种训练模式,诸如在耐力训练中可以将长跑与短跑结合。我国的体能训练一直较为单调,往往一味模仿和引进国外的一些训练内容,难以打破陈旧观念的束缚,不能根据自身的锻炼内容、特点,对自己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进行创新。

3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现状有了更为清晰地认识,为此,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具体来说,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3.1提高创新能力

田径运动包括很多项目,如体操、跳水等项目都需要较强的创新能力,这主要是因为这些项目的技巧性。很多人认为高水平技术人才才能创新,实际上这未免过于偏激,创新并非单纯的技术创新,还包括思路创新、理论创新等,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突破、破旧立新就是创新。在实际的体能训练中,教练员要采取多变、灵活的训练方式,诸如健身器械要配备齐全,让运动员能够全面锻炼欠缺的肢体部位,同时还需要在此基础上适当引入运动项目,逐步改善运动员的身体结构、新陈代谢。只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才能真正开发田径运动员的潜力。

3.2加强交流学习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除了个别省市外,很多地区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全运会上,而对一些世界大赛的准备稍显不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自身的竞争力不强,另一方面是因为训练不足,难以提高整体的竞技实力。鉴于此,在体能训练上,应该加强与国内强队、国际强队的交流学习,注重借鉴国内外比赛、训练时候的成功经验,诸如埃塞俄比亚等国的中长跑经验等。

3.3注重专项体能训练

要取得田径竞赛的胜利,体能是基础,是运动员的硬性条件,为了取得更高水平的体能,就需要在一般训练的基础上,加强专项体能训练。只有在体能素质达到一定高度后,选择与运动项目技术相符合的专项训练,协调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的比例,才能更好地提高体能训练的效果。为了取得更好地专项体能训练效果,需要从如下方面着手:其一,提高理论认知水平,运动员要区分一般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加强对专项体能训练理论的了解,并将其与自身的实践相结合。其二,积极组织培训与讲座,为了让运动员更好地了解专项体能训练,应该聘请专家、著名教练等进行指导。

3.4结合科研与训练

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科研探索逐渐引入到田径体能训练领域,在实际的体能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将科研与训练结合在一起,加强两者多方位的接触和联系。实践训练需要科研提供理论支持,大量的训练经验也可以为科研提供素材,如此科研和训练都可以得到升级。诸如外国进口的图像软件可以对运动员的运动进行纠正,通过调查分析得到更加科学的生理生化指标,这些都可以在实际的训练中作为改善运动员身体的依据,进而对运动员的训练、饮食进行调整。将科研与训练结合可以构建完善的体能训练体系,充分挖掘科学技术、体能训练理论的作用,实现“科技兴体”的目标。

3.5优化训练方法

田径运动项目较多,针对不同运动项目导致体能训练的方法差异性则更大。不同运动项目的教练只注重自己所处的项目,很少互相交流,很少关注其他项目中的经验和先进训练方法。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比赛竞争,各方为了取得优秀的成绩绝对不会把自己独到的训练优势与别人分享,甚至大部分运动员把自己的训练方法视为取胜的秘密武器,更为保密。这样就导致了信息是越来越闭塞,在大型的比赛中处于被动的位置,难以取得理想的成绩。具体来说,在训练方法上应该注意如下两点:其一,注重融合,兼收并蓄,田径运动包括诸多的项目,不同的项目存在差异,这也就决定了不同项目的体能训练方法存在差异,尤其体现在专项体能训练上。在体能训练方法的选择上,应该百家争鸣,吸收各项目体能训练的精粹,融为一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田径体能训练的效果。其二,因人制宜,符合个性。运动员的身体、个性、思维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单一的训练方法难以有效地调动运动的潜力,为此,教练员应该加深对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的了解,针对每个运动员的个性,制定适宜的训练方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运动员的主动性,使其在竞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4总结

体能训练对田径运动员而言是基础性的,只有不断提升田径体能训练的效果,才能挖掘田径运动员的潜力,推动田径运动的发展。本文对体能训练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当前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更好地提升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焱磊。如何提高田径中长跑训练中的效率[J]。科技信息,2012(23)。

(2)孙莹莹。关于小学业余田径训练的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06)。

(3)唐继龙,范安辉。由近年我国田径运动成绩看我国田径运动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3)。

(4)方水泉。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体能与技能训练[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0(04)。

(5)王芳芳。中学生田径体能训练方法研究[J]。科技信息,2009(33)。

加强体能训练的方法篇7

关键词:女子柔道;训练方法;有效策略

“柔道”一词源于日本,又称为柔术或体术。女子柔道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两人进行徒手对抗,期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智能、体能和技能。为了进一步研究女子柔道的训练强度和方法,本文对女子柔道的循环体能和不同距离的间歇跑进行了研究。

一、加强训练强度是提升女子柔道技能的基本前提

柔道比赛不仅仅是在规定时间内两女子体能、技能、智力的比拼,更关乎运动员平常的训练强度。由于女子柔道比较紧张,战况激烈,且对抗性强,训练强度往往决定了运动员的成绩。在整个影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因素中,训练强度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是整个训练过程的重点,是提升女子柔道技术的前提,这与运动员日常训练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只有加强训练强度,才能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

二、加强循环体能训练

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女子柔道是一种无氧供能的运动,主要的供能系统有磷酸原、乳酸系统和有氧系统,而无氧功能占总供能的90%,甚至更多,有氧系统占10%左右。这些供能主要体现在心血管和肌肉能源的物质储备和消除能力中,而强大的训练力度可以提高心血管系统机能和无氧代谢水平。循环体能训练是无氧训练,可以提高柔道运动员的糖酵解供能能力,也就是增强了运动员的产酸能力和耐酸能力。增强运动员的产酸和耐酸能力可以有效地改善运动员训练强度的承受力,为运动员进行柔道比赛提供更加适宜的机体环境。

三、加强不同距离的间歇跑训练

不同距离的间歇跑是一种有氧训练。有氧训练对于女子柔道也具有较大的影响。有氧训练可以对无氧训练后产生的血乳酸进行转化和消除,有助于运动员机体的恢复。采用距离较长、速度较慢的间歇跑可以锻炼运动员的有氧耐力。因此,在有氧训练中也需要一定程度的快跑能力,促使心率和呼吸频率的加快。

加大对运动员的训练强度是提高女子柔道技术的基本前提,而循环体能和不同距离的间歇跑训练是提高柔道运动员生理训练强度的有效措施,可以为运动员进行柔道比赛提供一个适宜的机体环境,取得了较好的训练效果。

加强体能训练的方法篇8

关键词:军队院校;体能素质训练;开展;对策

军队院校大学生的体能训练设计的是否科学规范,直接影响到军事人才质量的培养。为了促进军队院校大学生体能训练的健康发展,必须站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角度。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深入了解军事训练对体能训练的重要意义,总结训练中存在的情况和弊端,积极探索科学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一、对军队院校学员进行体能训练的重要意义

1.进行体能训练是顺应新型军事斗争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军事委员会“能打仗,打胜仗”的指示精神,军校学员必须以一名普通兵作为标准,从实战,艰苦的训练出发,加强体能训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作战技能,为赢得未来现代化的战争,提供良好的身体保障,以适应未来复杂军事斗争的需要。因此,在加强军事能力建设和军事斗争中,要重视起体能的训练。

2.进行体能训练是保证未来良好的学习工作态度的需要

军队院校学生由于学习任务繁重,精神紧张,导致身体功能和身体素质大幅度下降,而影响了学习和工作效率,积极参与体能训练是保证学员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

二、军事院校大学生体能训练全面性开展的具体方案

1.全面构建立高水平的体能训练教师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加强军事院校体能训练的根本,军队院校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要以加强教师的专业体能训练作为出发点,通过体能训练教学研讨会,体能训练经验交流等,实现军事院校体能训练教师的综合性。其次要加大对军队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为青年教师提供培训的平台,有利于成长需求。要加强体育锻炼方法,组织方式和培训理念的培养和提升,通过开展国内军事院校之间的教师基本技能交流,促进教师队伍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能力。还有,要提高军事院校体育科学研究水平和转型,充分发挥教师队伍的领导作用,通过科学的实践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体能训练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还可以提高军事大学生体能训练的全面性,为军事院校大学生的体能训练方法、组织、意外伤害的预防,提供有力的的依据。

2.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体能训练器材

课外军事训练就是科学运用各种军事体育训练器材。在课外军事体能训练中经常碰到学员多,设备少的情形,这就需要各大队、学员队尽早定好计划,合理利用好各项训练器材。

学院定期检查课程实施情况,了解学生的教学动态和反馈意见,掌握课外军事体育教育的意外因素,充分发挥各方优势,找出存在活动中的薄弱环节,了解原因,落实解决措施。从而不断完善合理。课外军事体能训练是军事体能训练的另一种形式,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奋斗目标的有效途径。在课外活动中开展各种形式,内容丰富,接近军事体育课外体育发展训练,有利于部队的管理。而且军事体能训练的培养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3.全面优化体能训练的运行机制

在军队院校学生的体能锻炼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分类和分级训练的原则。首先要把握学生体能的不同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达到固强补弱的功效,从而提高体能训练的相关性。坚持身体素质的综合发展,培养负荷逐步渐进的训练原则,加强军事大学生体能训练的科学化。其次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体能训练水平。作为体育锻炼的主项目,大学生的主观主动性是提高训练效果的保证。因此,要加强大学生体能训练的主动性,鼓励学生主动挑战自己的弱势项目,通过加练、补练等措施来提升体能训练的效果。还有,教师应进行体能训练的辅导工作。在大学生军训过程中,有效的教师辅导是提高军队体能训练效果的基础。因此,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计划、以先进的体能训练理念、训练方法、训练手段为基础,通过课内辅导、个人辅导等方式,提升体能训练的效果,实现教师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指导促进作用。

4.选择广泛的培训内容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种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依存的。任何部位功能的改善和发展,势必影响到身体其他部位功能的变化和提高。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能力之间,也存在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在制定训练计划和组织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合理穿插、各类练习项目的搭配,选择丰富的项目内容,采用多元化手段和方法,确保身体的综合发展。在负荷大的练习中,不能局限于某一块肌肉群的练习。如一次力量训练中,要有上肢、下肢、躯干腹部、躯干背部等,并且各肌肉群要交叉间隔训练,避免负荷强度过大,造成训练伤害。

三、结语

我们遵循依法治训,按纲施训,坚持科学训练和强化训练相结合,注重突破,综合开发,综合完善;坚持统一的培训和个人培训结合,加强培训活动的组织性,培养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可以有效提高学员体能,适应各种训练需求,顺利完成体能训练任务。

参考文献:

[1]艾英伟,艾冬生.军人体能训练与军事训练一体化探讨[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9(02).

[2]顾琼.军人基础体能达标评估数学模型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9(02).

加强体能训练的方法篇9

关键词:羽毛球教学;多球训练;作用

中图分类号:G8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8-0292-02

当前,羽毛球运动正朝着“快速进攻、多变、全面”的方向发展,随着技战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各队水平的接近,比赛争夺十分激烈,激战时间长达50~80min。这就要求运动员不但技术全面,还要有较好的速度耐力。要提高缺氧时的工作能力,即短时间内进行剧烈运动的能力,就必须选用一种密切结合羽毛球动作节奏,即把技术、素质糅合在一起的训练方法,而多球训练正是适合这种要求的较理想的方法。

一、羽毛球多球训练的主要形式

羽毛球教学中多球训练指教练员按一定的训练要求,通过连续不断地及较多数量的连续供球,采用不同球速、落点、力量、及其不同的技术组合等手段,使队员按照教练员规定的训练程序和要求,进行连续地重复单个或多个技术动作的联系方法。主要形式包括:“一球一击”、“多球单练”、“定点击球”和“移动击球”。其中“一球一击”即一人连续不断地快速供球,主练者连续击球;“多球单练”即供球者与主练者相互对击,直到球失误再发出下一个球继续对练,这是多球训练中运用最多的两种基本形式。另外,“定点击球”是指供球者将连续不断发到一个点上,主练者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回击球;而“移动击球”则是供球者将球发到不同的落点,让主练者在左右前后移动中回击来球。“定点击球”是加强对基本技术动作的巩固和掌握,而“移动击球”则是在加强步法移动速度的同时,提高移动中击球的准度。这几种训练在供球方法有着明显区别,不同的供球方法有着不同的作用产生不同的效果。

二、羽毛球多球训练的主要作用

1.羽毛球多球训练有助于初学者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和改进技术动作。刚开始接触羽毛球,对羽毛球技术动作的规范性不了解,所以在练习动作时,会出现动作僵硬、不协调、不连贯,还会出现许多多余动作和错误动作。教学中可根据初学者的框架动作比较固定的情况下采用多球训练,使其对羽毛球运动有认识,在连续不断的击球过程中逐渐掌握技术动作,改掉和纠正错误动作,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因此,羽毛球多球训练法有助于初学者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定型或改进技术动作。

2.羽毛球多球训练有助于提高击球的成功率。多球训练能提高运动员移动速度、击球速度、击球力量,增加训练难度。运动员要连续不断地快速移动击球,在毫无喘息机会的情况下快速或大力击球,其密度大,难度也大,随之而来的失误也增多。而一对一的训练手段因来回球的速度节奏比较平稳,运动员能有充裕的时间准备击球,不能够很好地刺激到运动员在快速移动中和快速出手中保持击球的成功率。因此,羽毛球躲球训练可以提高击球的成功率就必须选用一种密切结合羽毛球动作节奏,即把技术、素质糅合在一起的训练方法,而多球训练正是适合这种要求的较理想的方法。

3.羽毛球多球训练有助于增强羽毛球技术运用的节奏感。羽毛球运动的节奏感指羽毛球比赛中队员对场上击球和移动中动作幅度的大与小、速度的快与慢、力量的强与弱等规律性变化的感觉能力。羽毛球比赛时对抗性强,争夺激烈,是一项力量强、灵敏性高、技术难度大、以速度耐力为基础、同时伴随着多次反复间歇的项目。据具体表现为羽毛球比赛中击球和移动时,控制自己的速度变化或与对手的速度相吻合的能力,还有就是击球动作和步法移动协调一致的能力。通过不同的组合球路练习,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的技术组合,教练员可以根据练习者的技术特点应用多球不断地改变供球的落点、路线、弧度和速度让练习者时刻在变换不同击球速度,力量和方向。这都可以使得练习者逐渐熟悉不同击球技术之间的应用,从而增强羽毛球技术应用的节奏感。

4.羽毛球多球训练有助于增强步法训练的连续性。羽毛球步法是羽毛球运动所必需的专门技术之一,也是羽毛球技术的基础。多球训练时,可以训练各种各样的步法,包括前场步法、中场步法、后场步法以及一些组合步法。如,杀上网步法、吊上网步法等等。教练员可以根据每个队员步法上的缺点通过连续供球的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此外,采用多球训练可以保证以上训练的要求和效果,也可以保证练习不间断地进行。回击多球的步法练习,陪练者将多球先后发往练习者点前后左右场区,迫使练习者运用各种步法移动去迎击来球。由于多球训练的连续性较好,练习者可以连续跑动,教练员可以连续供球,可以更好地刺激队员的上网,左右和退后场的步法移动速度,很好地保证了步法训练的连续性。

5.羽毛球多球组合能有效地丰富和提高运动员的战术球路。羽毛球运动的战术是针对对方的技术特点和战术方法,通过不同的球路组合,设法战胜对方的球技球路思想。羽毛球的战术是有一定规律的,但是掌握并能很好运用它必须经过针对性训练和不断的实践强调和积累。常规的单球“一对一”的战术训练对于初学者或业余队员不利于训练其连续性,对于水平较高的运动员也不利培养其战术意识。采用多球战术训练手段进行定点球路练习,能提高训练的练习密度,提高每次练习的连续性。进行的不定点喂球球路的定点和半定点或不定点的回球球线练习,有利于培养队员的判断、反应等战术意识,能有效地在短时间内提高羽毛球战术水平。针对实战,进行击球点与落点的结合,将落点、战术、击球点有机地结合,培养回球落点准确、球路刁钻、大胆变线的技术风格。在双打战术配合中多球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采用一般性训练和多球训练相配合可以提高双打选手相互之间动作的连贯性和战术配合的多样性。

6.羽毛球采用多球进行速度和速度耐力训练有利于比赛能力的培养。由于比赛规则的时间规定,决定了羽毛球运动是一项持续总时间较长的运动。短时的高强度、快速运动的间隔以中、低强度的间歇相衔接,这就决定了羽毛球比赛是以多次反复高强度运动与多间歇而构成的运动形式,也决定了羽毛球运动是一项以高强度、多间歇、长时间的运动项目。羽毛球运动的技术风格是快、狠、准、活、稳。在训练中对手法动作和步法动作及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多球训练恰恰能体现这种特点,多球训练可根据练习者的需要提高供球的速度,增加供球的数量,控制球的落点和飞行弧度,进而增加了练习的难度和强度,也更加接近实战,这就要求运动员必须集中精力,加快挥拍动作的速度、幅度提高反应速度,加快步法移动速度,这必然会使运动员的比赛能力得到加强。

7.羽毛球多球训练有助于增强身体素质以及培养斗志和毅力。一场比赛的时间越来越长。这就对羽毛球运动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但要技术全面,还要有良好的身体机能能力。机能能力是构成运动技能的基础,与完成技能的质量成正比。良好的身体机能能力可以使运动员保持充沛的体力,推迟疲劳的出现,是比赛中运用技、战术的保障,也是比赛中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基础。由于多球战术训练可根据规定的战术球路供球,有利于提高和强化战术的连续性、意识性。多球训练易于控制供球的速度、落点、弧度,可以对不同训练水平的运动员调整训练难度。多球训练可根据不同训练水平,增多供球数量,增加训练组数。比如在训练杀球上网技术时,单球训练3~4个拍可能就要中断一次,但用多球训练就可以训练30~100拍。这样连续的击球,不仅可以提高队员的耐力素质,更大程度上能够使队员的生理负荷达到一个接近极限的水平,很好地磨炼队员意志,培养队员良好的意志品质。因为多球训练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捡球的间歇时间,保证了练习的连续性,加上教练员在短时间内根据要求连续发球,速度较快,落点准,难度比较大,这样就迫使运动员集中精力按技术要求处理每一个球。因此从密度来说,由于运动员争取了更多的练习时间,训练增大难度、强度,从而保证了一定的训练质量,既使技术动作掌握更完善,又提高了运动员的专项素质。从强度上来说,采用多球训练可以使练习者接近运动员生理负荷极限的情况下要求练习者仍按规定的要求连续地完成击球动作,是培养运动员斗志和毅力的有效手段。

三、结语

当前,羽毛球运动正朝着“快速、多变、全面”的方向发展。随着技、战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各队水平的接近,比赛变得更加激烈,多球训练正是提高运动员素质的有效办法。多球训练方法多种多样,教练员要根据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任务,根据不同的对象、具体情况拟订训练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羽毛球多球训练的主要形式有“一球一击”、“多球单练”、“定点击球”和“移动击球”。本文认为,羽毛球教学中的多球训练有助于:初学者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改进技术动作、提高击球的成功率、增强羽毛球技术运用的节奏感、增强步法训练的连续性、丰富和提高运动员的战术球路、培养运动员的速度和速度耐力、增强身体素质以及培养斗志和毅力等。

参考文献:

[1]施建华,林家仕.关于羽毛球多球训练强度优化性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7,(3):69-71.

[2]孙益民.论羽毛球运动员的多球训练[J].贵州体育科技,2001,(3):40-41.

[3]孙女曼.谈羽毛球训练中的多球训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71-72.

[4]黄绮莉,罗世明.羽毛球多球训练初探[J].体育科技,2009,(3):37-38.

加强体能训练的方法篇10

一、授课方式

本着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训练原则,采用由单一动作训练发展至单句动作训练直至形成组合的训练过程,运用“体能训练”与“风格训练”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体能训练主要是以增强学生身体肌肉素质的能力和肢体的韧性与伸缩性以及肢体动作的表现力与爆发力为主要目标。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阶段性训练步骤与方式方法——主要由地面的热身组合、中间的特定要求训练组合、跳跃组合和流动的综合性组合等四大环节构成,所根据各个阶段的不同要求及其训练目的,对各个环节所包含的授课内容以及方式方法进行调整、变化与发展。

对于风格性训练方面,主要以启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抒发、情绪宣泄和心理状态的产生与把握为其培养目标。能够使学生通过自身的情感、情绪或心理状态去带动或处理动作,以增强肢体动作语汇的“感性色彩”和“性格色彩”。在风格训练中,肢体动作语汇的准确把握是需要用表现与传达的心态去处理和完成的③。

现代舞基训课程当中“体能训练”和“风格训练”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即互为条件又相互作用。

二、授课对象

艺术类中专舞蹈专业高年级学生(14至20周岁)

三、授课时间

授课年限:四年级至六年级上半学期(五个学期阶段)

每学期阶段的课时要求:共需96至144节课时(周课时为6至8节,16周至18周)

四、阶段性的训练目的和训练方法

阶段一:(中专四年级上半学期)

训练目的:以挖掘肢体能动性和肌肉的伸缩性以及锻炼力量与肢体的释放力为主要训练目的。重点训练肢体的局部受力、发力与局部放松、收紧的素质能力,增强肢体动作的灵活性与放射性。

训练方法:借鉴玛莎·葛兰姆体系中的“收缩与延展”为其动作原理,吸取中国太极功法中“气和”的原则概念和古典舞训练中“圆”的动作运行规律。注重气息与力量的调整与运用以及末梢部位(头、手、脚)的重量与释放(气体合一);同时强调中段部位(小腹、骨盆、尾椎)的受力与发力以及中段以上部位的放松、伸展和释放。关注于气息的贯穿、延续与凝聚以及力量的调整、运用与肢体动作的幅度、速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配合等能力的培养。注重整体动作的松与紧、放与收之间的关系。同时加强腹、背部肌肉能力素质的锻炼以及肢体动作和训练组合的流动性练习。

阶段二:(中专四年级下半学期)

训练目的:以锻炼肢体与肌肉的韧性与弹性以及针对肢体动作的流畅性训练为主要目的。强调力量、肌肉与肢体的瞬间收紧与放松以及动作速率与幅度的对比性训练。

训练方法:借鉴杜丽丝·韩福瑞体系中的“跌落与复原”为其动作原理,吸取中国武术训练中力量的释放与瞬间凝聚以及力量间的相互转换的方式方法。以加强肢体的支配意识以及气息、力量与肢体的综合运用能力为主。注重气息与力量的转换、调节与运用以及动作速率与肌肉伸缩性的练习;关注于气息、力量与肢体之间的相互融合与相互作用。在所编排的训练组合中要注重肢体动作和空间的对比性与流动性。强调气息的合理运用以及力量与力量间的相互借助和转换,使学生能够通过调节、控制和运用自己的气息及力量去准确的把握和处理肢体动作的幅度与速率。

阶段三:(中专五年级上半学期)

训练目的:以锻炼气息的贯穿与延伸性以及力量与肢体的爆发点为主要训练目的。注重气息的呼与吸之间以及力量的调整与运用对于肢体动作幅度和肌肉伸缩性的带动与控制能力。

训练方法:借鉴特丽莎·布郎的放松技术技巧训练中的“放松与借力”为其动作原理,吸取中国武术中力量的延续性和对抗性以及太极功法中气息的迂回和交叉点与“体松”的原则概念。强调动作间的衔接以及动作间“点与线”的关系,加大肢体动作和空间调度的幅度;加强丹田部位的受力、发力和小腹肌肉的瞬间凝聚力等训练。以空间的调度与动作间的幅度对比为主,着重训练中段部位的重心稳定性和带动性以及肢体各个部位的发力点和受力点的真实性。

阶段四:(中专五年级下半学期)

训练目的:以加强动作与动作间的流畅性以及气息、力量与肢体的“控制力”为主要训练目的。注重末梢部位的重量与带动性练习。能够让学生较为充分地运用自己的情感抒发、情绪宣泄或心理状态的产生与把握来带动肢体动作的产生。

训练方法:借鉴约瑟·林蒙技术中的“圆滑顺畅”为其动作原理,吸取太极功法中气息的运转和力量的自然形成。以摆荡与重心转换时所产生的动力为主,关注于肢体动作以及空间调度的流畅性、贯穿性与延续性训练,强调气息的融合与贯穿以及气口间的衔接与配合要自然而顺畅。加强气息和力量的瞬间凝聚和延续释放以及肢体动作的自然协调能力的训练。此阶段可以进入一些较为基础的舞蹈即兴的训练(比如音乐即兴和节奏即兴),可以开发和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对于现代舞基训的理解去处理和组织动作。

阶段五:(中专六年级上半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