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治理的方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1:32

空气治理的方式篇1

关键词:空气污染治理投资;空间相关性;morani指数;空间计量模型

中图分类号:F0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023-03

SpatialeconometricanalysisofChina'sairpollutionControlinvestmentCharacteristics

ZhuJingjing

(ResearchCenterforpopulation,Resourceandenvironmentaleconomics,economicsandmanagementSchool,wuhanUniversity,430072)

abstract:inrecentyears,theproblemofairpollutioninourcountryhasbecomemoreandmoreserious.inordertoimproveairquality,puttingemphasisonairpollutioncontrolinvestmentisessential.therearealotoffactorsaffectingairpollutioncontrolinvestments,butthespatialfactorhasnotbeengivendueattention.inthispaper,theprovincialspatialcorrelationofairpollutioncontrolinvestmentisdiscussed.First,focusesontheprovincialairpollutioncontrolanalysisthroughmoraniindex,andthenbuildsaspatialeconometricmodel.itisconcludedthatChina'sairpollutioncontrolinvestmenthasspatialcorrelationandspatialaggregationeffects,andcentralgovernment'sinvestmentinenvironmentalprotectionisinadequate.Localgovernmentsraisethedegreeoffiscaldecentralizationcouldbenefitairpollutioncontrolandsoon.intheend,itputsforwardsomemeasures,suchasformingthejointpreventionandcontrolbetweenareas,improvinglocalgovernmentfinancialfreedom,effectivelyincreasingtheintensityoflocalgovernmentenvironmentalregulation.

Keywords:airpollutioncontrolinvestment;spatialcorrelation;moraniindex;spatialeconometricmodel

一、引言

经过快速的工业化过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制造业大国,但这种压缩性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当前,各种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2012―2013年,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其他快速发展城市群区域出现了大规模、长时间的雾霾天气。造成大面积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大气污染排放的增加和自然界自净能力的减弱。为了解决这种大气污染问题,2013年9月22日,国务院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该计划以严厉的措辞明确了行动的方式、目标等。

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增加污染防治投资,事实上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加强了环保投资力度,我国环保投资的总量和相对量一直呈上升趋势。本该有所改善的大气环境却出现了更加严重的污染状况,这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增长速度超出了生态系统的净化速度,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环保投资力度不足、环境投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关于后者,从理论上来说,环境政策具有外溢性,这可能使地方政府之间形成“标杆竞争”和决策上的空间相关性。[1]从已有的研究结果来看,地方政府在制定环境投资政策时,不但会参考邻近辖区的环境政策,还会为了取得有利经济竞争优势来进行博弈。在中国,环境保护投资是一种政策引导下的行为,因此在研究我国空气污染治理投资特征的时候,考虑空间相关性显得尤为重要。除此之外,中央政府的干预程度、地方政府的财政自由度、区域环境污染程度、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等因素也都影响着地方空气污染治理投资行为。为了揭示其中的规律,笔者利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分析。

二、中国省级空气污染治理投资的morani指数分析

空间相关性,即空间自相关指的是一个地区的样本观测值与其他地区的观测值相关。观测值在空间上缺乏独立性,空间相关的程度及模式由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布局、距离)决定。检验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相关性存在与否,空间统计学较常使用两个统计量:一者是由moran(1950)提出的空间相关指数morani;另一为Geary(1954)所定义的Gearyc。在实际的空间相关分析应用研究中,由于morani和Gearyc的作用基本相同,而morani更为常用,[2]因此笔者使用morani指数来检验我国省级空气污染治理投资是否具有空间相关性。morani指数包括全局指标和局部指标两种形式,全局指标反映的是空间邻接或空间邻近的区域单元属性值的相似程度,局部指标是衡量地区单元与其周边省份相关性程度的指标。所以,在此选用全局morani指数来测量省级空气污染治理投资的集聚效应。[3]

morani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1)

其中,,Yi表示地方政府i的变量观测值,n为地方政府总数,wij为二进制的邻接空间权重矩阵,通常采用是否有共同边界为邻接标准,其目的是定义空间对象的相互邻接关系,便于把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中的有关属性放到所研究的地理空间上来对比。一般相邻接的wij的表达式为:

(2)

因为morani可理解为各地区观测值的乘积,所以-1morani1。当morani大于0时说明所观测的变量空间正相关,小于0时空间负相关,等于0时空间不相关。[4]具体到省级空气污染治理投资问题,就是当morani不为0时,表示我国空气污染治理投资具有空间相关性。

为了剔除地区经济规模差异对空气污染治理投资的影响,选用投资强度即单位GDp的空气污染投资额来描述省级空气污染投资的力度。基于数据可得性,笔者使用的是除港澳台、青海和29个省份的工业废气治理投资数据,这些数据来自2002-2012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利用GeoDa软件,画出2011年度全局morani指数散点图并算出morani指数值。如下图所示:

图中横轴为2011年各省的工业废气治理投资强度,纵轴为经空间权重矩阵加权后的邻接省份的工业废气治理投资强度。从上图可以看出,morani值为0.261176,且大多数省份位于第一、第三象限,这说明省级空气污染治理投资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的空间自相关,并出现了高―高、低―低投资强度的相邻省份集聚的空间特征。

三、我国空气污染治理投资特征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定与数据选取

纳入了空间效应(空间相关和空间差异)的计量模型,包括空间滞后模型(SpatialLagmodel,SLm)与空间误差模型(Spatialerrormodel,Sem)两种,其中空间滞后模型也称为空间自相关模型(Spatialautoregressivemodel,SaR)。空间滞后模型主要是探讨各变量在一地区是否有扩散现象(溢出效应),而空间误差模型度量了邻近地区关于因变量的误差冲击对本地区观察值的影响程度(anselin,1988)。鉴于研究目的,笔者选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另外,关于面板数据的计量经济模型有三种形式:混合回归模型,变系数回归模型和变截距回归模型。根据样本数据性质的不同,变系数模型和变截距模型又有确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之分,并对应不同的参数回归方法。如果仅以样本自身效应为条件进行推论,应采用确定效应模型;如果需用样本对总体效应进行推论,则应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笔者在面板数据模型背景下,建立的仅仅是中国各省市的计量模型,数据资料也并不全面,而且研究中也考虑到未观测到的其他特有变量对模型的影响,故应该选择固定效应模型。[5]由前文的空间分析可知,中国各省级工业废气治理投资确实存在着空间集聚现象,因此需要强调地区效应,所以笔者直接选用变截距模型。

模型表达式为:

,i,j=1,2,3…,29,i≠j(3)

其中:lninvit表示i省在t时期的工业废气治理投资强度,即地区工业废气投资完成额/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为元/万元;C为常数项;wij为二进制的邻接空间权重矩阵,如上文所述,其采用邻近标准,即不同省份辖区有共同边界,wij取值为1,否则为0。同时对空间权重矩阵进行了行标准化处理;lninvjt表示第j省在t时期的工业废气治理投资强度;Xit为其他影响环保投资的外生控制变量矩阵;β和εit分别为回归系数和随机误差项;α为空间回归系数,反映了样本观测值的空间相关性,即相邻辖区wijlninvjt对本辖区观测值lninvit的影响方向与程度,[6]也是研究的重点。

除了上文所述的数据来源,也有部分数据2002-2012年的《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年鉴》。(3)式中控制变量的选取具体如下:第一,中央政府对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视程度,用相应年份中央财政环境保护支出占中央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来表示。[7]第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配权,即财政分权度,为了剔除人口和转移支付的影响,用人均省级预算内财政支出与人均总财政支出的比值来表示。财政分权度也就是地方政府的财政自由度,包括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自由度,由于地方政府的政治目标可能与中央政府、民众产生偏离,所以财政分权度的大小可能对地方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产生影响。[8]第三,各省环境管制力度,借鉴刘建民和陈果的方法,使用工业二氧化硫去除量与排放量的比值来衡量。环境管制力度的引入主要是为了得出环境保护投资中企业的作用,而选用这种方法来计算可以避免用排污费衡量出现的误区,包括监管不到位和排污成本过低。第四,各省大气污染程度,使用的是大气污染严重行业产值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根据2012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找出工业废气排放量前七大行业,它们总共排放了当年工业废气的90.13%,而且从历年年鉴中发现这七个行业对污染的影响随时间变化不大,因此用这七大行业的产值之和代表大气污染严重行业产值;在此,为了便于比较变化率,也为了避免可能存在的非线性、非平稳性、异方差等问题,将工业废气治理投资强度和各省大气污染程度取自然对数,即inv和pol。

(二)模型的估计与分析

对面板数据如果仍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可能就不是无偏、有效的结果,所以这里使用的是广义最小二乘法。利用eviews6.0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R2和调整后的R2可以看出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各项指标均通过了1%或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说明所选取的各个影响因素对于地区工业废气治理投资强度具有明显的作用。从F值可以看出,所有选择的变量对省级工业废气治理投资强度的综合作用是明显的。

四、结论

笔者利用我国29个省市2001-2011年的数据,建立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我国省级空气污染治理投资的特征,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我国空气污染治理投资存在着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聚集效应,即一地区的环境投资和环境政策受相邻地区的影响

回归结果显示,邻接地区空气污染治理投入越高,本地区空气污染治理投入也随之增高。而且由morani指数散点图可见,高水平和低水平的空气污染治理投资地区出现聚集现象,这可能是由于地方政府之间在空气污染治理投资方面达成了“共识”,为了改善区域空气质量而共同合作,都增加空气污染治理投资;为了吸引外资来加速经济增长,纷纷降低对环境保护的要求,降低了空气污染治理投资强度。

(二)中央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高反而引起了地方政府空气污染治理投资强度的下降

这说明了中央政府对环境保护投入的不足,特别是空气污染治理方面。我国所统计的环境保护投资分为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在历年都占了绝对优势的地位。[9]中央财政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增长,不仅会加重空气污染的现状,而且导致地方政府空气污染治理强度的下降。另一方面,中央财政环境保护支出的增加,可能出现地方“搭便车”的现象,这与空间相关性也紧密相连。

(三)地方政府的财政分权度越高,空气污染治理投资额就越高,二者呈现正相关关系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决定了进行空气污染治理的能力,而财政支出则对于空气污染治理投资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当地方政府的财政分权度升高,支出自由度变大时,地方政府才有动力和能力去加强环境保护,增加对工业废气治理的投资。

(四)地方政府对环境实施管制的力度越大,空气污染治理投资强度也应该增大

而这与文中回归的结果相反,这其中可能有两点原因,首先这个指标的选取是为了说明企业在空气污染治理投资中的作用,系数为负可能是因为大部分企业处于消极应对的局面,也就是宁愿由于监管被处罚也不愿主动进行污染防治的投资。其次,地方政府虽然加大了对环境管制的力度,但是经济增长的速度仍然是地方政府工作的首要目标,导致空气污染治理投资的增速仍然滞后于经济增速。

(五)若省市地方大气污染行业占比重越高,则大气污染防治的投资额也就越高

这点与现实相符,我国近年大气污染严重的京津冀地区已经率先实行了比其他地区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例如河北省2013年明确提出“到2017年,全省煤炭消费量在2012年基础上净削减4000万吨和钢铁产能净压减6000万吨”的目标。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就是环保资金的投入,政府支持政策的实施以及环保行业的发展。这些都将促进空气污染治理投资的增加。

五、政策含义

为了改善严重的空气污染现状,地区经济发展的外部性应该得到充分重视,并打破地区间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恶性竞争,才能实现地区间的联防联控。中央政府在空气污染治理中的主要作用是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可行的政策,建立监督、奖励和惩罚机制。在此,保证政策的连贯性,让地方政府看到治理空气污染的决心,才能打赢治理空气污染这场持久战。给予地方政府更高的财政自由度,会有利于空气污染的治理,同时需要就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确保有限的资金达到优化的配置。我国环境管制的主要手段之一是收取排污费,但排污费标准过低,没有起到防治空气污染的作用。为了督促企业投资空气污染治理,需要提高标准,加紧监督,加重惩罚,避免无效的环境管制行为。对于重工业发达的地区,空气污染严重行业占比较高的地区,只有转变产业结构,提高现有技术,加大对空气污染治理投入,才有可能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海生,陈少凌,周水章.地方政府竞争与环境政策――基于省际工业污染数据的实证分析[J].南方经济,2008(6).

[2]吴玉鸣.县域经济增长集聚与差异:空间计量经济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2007(2).

[3]袁冬梅,魏后凯,于斌.中国地区经济差距与产业布局的关联性――基于moran指数的解释[J].中国软科学,2012(12).

[4]刘渝林,李扬.中国FDi区域性差异的moran指数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5]吴玉鸣,徐建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集聚的空间统计分析[J].地理科学,2004(6).

[6]崔亚飞,刘小川.基于空间计量的我国省级环保投资特征分析[J].学海,2010(3).

[7]董秀海,李万新.地方环保投资驱动因素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空气治理的方式篇2

关键词:大气污染;属地管理模式;区域合作治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X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168(2014)06-0057-10

一、京津冀大气污染及治理现状

雾、霾为悬浮于大气中、肉眼无法分辨的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它使空气混浊,能见度降到10km以下。其中的微粒子,达到一定浓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1952年,伦敦出现的持续雾霾对居民造成很大伤害,引起了西方国家高度重视。英美等国随后相继出台了空气洁净法案,随后,不断做出推动保护空气质量的努力。

在雾霾微粒中,一些直径很小的微粒,如pm2.5(大气特别物质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微粒)可以直接吸入肺腔,进入血液,尤其值得关注。如何控制这一微粒的浓度是空气污染治理中的重中之重①。京津冀是集首都、大型现代化和国际大都市、区域经济翘楚、人口众多的等因素为一体的大型经济区,也是雾霾的重灾区。如何治理好雾霾,在全国也会有重要的代表性和示范效应。

在过去的时间里,京津冀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积极遵守国家法律,做出了很大努力。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及其实施细则、《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首发于1982年,1996年第一次修订,2000年第二次修订,2012年2月第三次修订)。在地方层面,北京出台了《北京市2012-2020年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和《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天津出台了《天津市清洁生产促进条例》并建立了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印发了《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此外各省市还实施了《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暂行)》,按照分级、分区域应对原则,开展监测预警,及时信息,提倡排污单位和市民自主减排,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强制减排措施。

根据统计数据,十余年来,京津冀三省市各主要污染物浓度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参见图1、图2、图3)。但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仍超过环境容量,各项指标大多超出国家空气质量标准值,北京市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一直高于国家标准(0.1毫克/立方米),雾霾天气也更加频繁出现。

2012年以来,北京、天津、唐山、石家庄等城市爆发了严重的雾、霾。仅2013年1月份,北京雾霾日数就达25天,空气质量指数达到严重污染程度甚至“爆表”

。据有关人士统计,从2008年4月至2014年3月,只有25天的空气质量符合国际标准。全国的雾霾形势也非常严峻,涉及25个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平均雾霾天数达29.9天,创52年来之最[1]。京津冀为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化区域之一,也是雾霾的重灾区。

显然,这些现象告诉我们,已有的努力还不够。我国2012年新出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依然低于国际先进水平,新空气质量标准虽增加了对pm2.5的监测,但与世界卫生组织(wHo)以及发达国家的空气质量标准相比,还存在执行标准低、覆盖面小等问题。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大气污染防治采用的主要环境管理模式是属地管理。2000年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赋予政府直控型模式以法定地位,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这一法案一方面确定了政府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强调辖区负责,使政府直控型细化为属地管理模式。这一模式虽然明确了政府责任,却因为行政上以属地为界分别包干,导致了地方政府在大气污染治理时各自为政,行政壁垒重重。在我国现有的层级官僚制、财政体制和绩效考核体制下,这一管理模式引发了诸多问题。下面我们来重点讨论环境问题属地管理的缺陷。

二、属地管理模式的缺陷――以京津冀为例

属地管理强调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但大气环境污染的表现形式并不是谁引起就出现在谁的属地上,也不是谁引起谁就最有积极性来控制和治理污染。众所周知,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方管理的考核指标是经济发展。所有的地方政府都努力竞争,发展经济,追求GDp指标,不顾粗放型发展带来的环境损害。具体而言,属地管理模式带来的问题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地方政府竞争激烈,区域工业布局规划不当

改革开放后,财政分权和相对自主的经济决策权激励着地方大力发展经济,中央对地方的评估也以GDp增长为主。发展得好的地方,官员晋升就快。这一评估方式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促成了地方政府官员之间围绕GDp增长而进行的“晋升锦标赛”[2]。在这种政绩观导向下,地方政府往往对易拉动GDp增长的重工业比较青睐,造成竞争性、重复性大工程建设和环境污染的重大隐患。

2000年以来,天津经济实力快速上升,京津冀围绕经济发展的竞争也越发激烈。天津在与河北的产业发展定位基本一致,都明确提出要促进重工业和化工业的发展[3],这就形成直接竞争,产业重复建设。为了与天津竞争,北京在产业转移时宁舍近求远投资河北也极少往天津迁移。当然,迁出去的大多是一些能源、化工、电力、钢铁等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

这样的工业布局,使重工业产业遍地开花。为了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河北地方政府各市县虽有巨大经济发展差距,还是踊跃竞争和重复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出台后,河北省为承接产业转移更是迅速扩大了开发区的规模和数量,仅2010年后就增加了90多个开发区(此前仅48个)[4]。虽然北京基本完成了产业转移,GDp中近80%为服务业②,但周边的重工业带来的环境恶化压力依然强劲,而且在北京的直接控制之外。

从北京、唐山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和空气质量指标同期变化情况(参见图4、图5)可以看出,2003年~2011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情况是:北京以2008年为间断时间点,呈现先持续下降、后平稳发展态势;唐山市以2010年为间断时间点,呈现先持续下降、后直线上升发展态势。2007年首钢迁到唐山的高污染项目在2010年正式投产。通过对两市空气质量指标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在2003年~2011年间的走势可知,北京这三个指标始终保持下降趋势,唐山却一路走高。本就以重工业为主的唐山市又承接转移来的污染密集型产业使得污染排放量越加严重。

所以说,虽然污染转移了,但污染源并没有被消灭,而是放到监管更加不严格的属地去了。从大区域来看,污染并没有得到好的整治。

(二)治理分权,经济差的地方希望“搭治污便车”

空气作为公共物品,在其遭受污染产生负外部性后,从“理性”角度出发的“经济人”不会主动努力去治理污染,而是希望“搭便车”,让别人付出成本来治理。空气是流动物体,不会按行政区的划分而停留,一个行政区大气污染加重,自然会影响到周边行政区的大气质量[5]。这一常识使得资源窘缺的地方等待观望,希望资源富足的地方出面治理。

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地方保护主义色彩的属地管理模式却促进了地方政府的“搭便车”行为:一方面,地方政府扮演的经济发展与污染治理双重角色存在“表面”利益冲突,在扩充GDp政绩观激励下,地方政府缺乏治理大气污染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以行政区为单位划定管理范围使污染治理壁垒重重,亦为“搭便车”行为提供了理由。此外,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也刺激了地方政府“搭便车”行为。

比如,北京市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中在第二产业的投资仅占11.1%,天津市这一数字为23.2%。比较起来,河北是重工业大省,其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中有大约48%投资在第二产业(按构成成分划分,约81.1%投资在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具购置上;按建设性质划分,约63.8%的投资项目为新、扩建工程,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仅占14.9%)。虽然河北第二产业庞大,对有利于大气污染缓解的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并无足够的积极性,而是希望第二产业小但资金富裕的首都北京出面治污,或是要求北京支付治污补助,弥补产业缩减的损失。行政区为单位划定管理范围,财政和支出包干,使得地方政府互相钻空子,不肯主动治污。污染治理也是行政壁垒重重,北京不能管河北的事,却被迫要为河北的污染买单,钱如何用也是隔靴搔痒。而河北也可以理智气壮地说,不生产,经济差,属地的人民没饭吃。

(三)基层政府“共谋”,影响政策执行效果

基层政府与其直接上级政府相互配合,采取各种策略应对来自更上级政府的政策法律和检查监督行为属于“共谋”行为[6]。经济扩张的内在冲动和GDp导向的绩效考核标准是地方政府在污染治理方面存在“共谋”的根本原因。此外,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财权少、事权多”的现实亦加重了这一现象。一方面,分税制改革使中央通过决策权和财权加强了对地方政府的行政控制[7];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缺乏足够的财政资金履行职责,为了在“政治晋升锦标赛”中获得“好成绩”,总是想方设法完成甚至超额完成中央政府和上级政府派来的任务[8]。

在这样的背景下,河北省各地市采取的环保举措某种程度上带有“应对”中央或省级政府监管的色彩。如在监测网点设置上,邯郸市环保局“避重就轻”,对污染重的工厂集中区根本没有设置监测点[9]。2012年,河北省瞒报实际钢铁产五千多万吨,其实质则是地方政府“共谋”行为。当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的具体任务下发到各地方政府,为了降低成本、保住产量,瞒报实际产量成为河北省级以下一些政府普遍使用的手段。

(四)属地治理容易导致管制不力,政企博弈

我国大气污染日益严重与高污染企业的排污标准宽松有很大关系。以水泥排放标准为例,现行《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颗粒物排放浓度是50mg/m3,而国际先进地区已实现低于10mg/m3的粉尘排放标准。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泥生产国,且水泥产量年平均增速在10%以上。水泥工业排放的水泥粉(烟)尘占全国工业粉尘排放总量的39%,属于重点污染行业[10]。粉尘颗粒物是水泥行业的最主要污染物,pm2.5是粉尘颗粒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难点。

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地方政府作为“理性人”、“经济人”具有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争取职位晋升和扩充地方财政的强烈动机,某种程度上甚至纵容了企业的策略行为,导致监管部门执行不力[11]。正因为如此,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参见图6)。

同时,排污企业和监管部门长期处于“打游击”的博弈状态,这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投机选择。对企业来说,环保设备的投入并不能直接增加其经济效益,在排污惩罚成本较低情况下,很多企业宁愿交罚款也不安装环保设备[12]。地方政府从属地经济发展的视角来看,处理方式不一样,有的地方容易与之合谋。北京市水泥企业在安装了排污监测设备后,通过非法手段对检测数据造假[13],而河北省基层政府环保部门监管不力的情况大有存在[14]。监管部门的不作为和企业的博弈行为共同形成了大气污染恶化的条件。

三、区域合作治理:一种新的大气污染治理模式的探索

如何突破区域治理的局限,探索综合治理的道路,是放在改革者前面的一个重要挑战。近年来风行的网络治理理论,或许可以提供一个有益的思路。

(一)大气污染治理的理论基础:网络治理理论

政策网络研究起源于美国,以政策子系统研究为起点,从微观层面研究政策过程中主体间相互作用和影响,尤其是利益主体和政府在政策过程中的作用[15]。随着政策网络这一概念的发展和被接受,不同国家的学者因国家制度环境、研究学科或时代不同赋予其不同界定,使其在欧洲逐渐形成利益协调学派和网络治理学派[16]。

利益协调学派主要活跃于英国,逐步成为英国主流政策过程分析范式。Rhodes认为政策网络有不同的依赖结构,这些结构随行动者构成、依赖关系和资源的变化而变化[17]。作为利益协调工具,政策网络可以通过影响成员间的互动逻辑来影响政策过程和政策结果,它有利于分析政府和利益团体间的关系类型,但政策网络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并不能代替理论解释,需要与国家相关的理论结合起来解释政策过程和结果[18](p92)。

政策网络作为一种新的治理策略在德国和荷兰获得了发展。治理角度的政策网络强调政府和公民社会协同制定政策的结构和过程,其主要分析单元是网络中行动者互动和联结的类型。受系统理论启发,研究者逐渐将政策网络发展成了现代社会的治理理论[19]。与层级制通过命令和控制机制协调社会行动以及市场通过行动者的自我协调自发形成社会秩序不同,网络治理通过行动者间的资源交换和信任建立发挥非层级制的协调作用[20]。网络治理中行动者间的水平协调关系与政府中的层级制并非冲突关系,在某些情况下,政治决定在层级制中的强制执行将增益政策效果。而网络从利益分配的角度弥补了层级命令的不足。

网络治理作为合作治理的一种新形式,主张打破传统的区域、功能对政策资源的限制,通过发挥政府的资源整合者作用实现行动者围绕政策议题的集体行动,从而实现政策目标。不同层级政府、社会团体、企业、公民、媒体等构成了围绕政策议题的网络行动者,本文以Rhodes提出的政策网络中行动者关系类型为基础,提出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需要处理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之间、政府与企业这三对主要行动者关系类型的分析框架(参见表1)。

环节行动者资源行动策略倾向机制保障协调的关系层面具体手段

政策制定主要行动者: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

次要行动者:公民社会、专家等权威、组织、资金、信息、合法性中央政府:协调地方政府关系,公共利益最大化;地方政府:污染治理“搭便车”;公民社会:配合政策执行立法保障;顶层制度设计;财政支持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区域协作治理立法;组织建设与资源支持;严格的问责机制;调整绩效考核体制;政策制定听取公意、专家咨询

政策执行

执行主体:横向――省级政府间;纵向――省内各层级政府权威、组织、合法性、资金、信息扩大经济总量:弱化环境监管协调、合作机制省级政府之间关系;地方政府上下级关系协商、对话达成共识;信息共享的技术支持;管制从实地出发,属地化

政策对象:企业部分信息、资金利益最大化激励下扩大排污的可能性严格的监管机制政企关系高准入门槛;严厉罚污;奖励标杆

政策监督公民、社会组织、媒体等合法性积极关注有效的公民社会参与机制政社关系广开言路:公民举报、媒体监督、专家学者建议

(二)大气污染合理区域合作治理的应用与镜鉴

网络治理其实不是没有前期的经验。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市空气污染物浓度全面下降50%,这一成就得益于北京市践行奥运承诺采取的减排措施,以及京津冀及周边省市采取的联合行动[21]。建立区域环境管理机制是美国治理环境问题的主要方式,针对1976年洛杉矶烟雾事件,加州建立了控制该区域空气污染的政府实体机构――南海岸区域空气质量管理区,通过该管理区将城市空气污染治理提高到城市群治理层面[22]。英国主要采取严格立法形式治理大气污染,控制污染企业排污量,并授予地方团体执法权[23]这些成功经验,通过不同方式规范大气污染治理网络中不同参与者的行为,给京津冀大气污染协作治理带来诸多良好启发作用。

(三)我国大气污染区域合作治理的现实走向

从近期我国采取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看,区域合作治理亦是其现实走向。2010年的《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其特色是打破了地方行政区划界限,将区域大气环境作为整体进行统一协调和管理,着力构建区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2012年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三区十群”的19个省(区、市)4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纳入执行规划的重点控制区,并规定了重点控制区的六大高污染行业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③。2013年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规定需建立区域协作机制,分解目标任务,并将治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政府考核体系。

综合以上理论和实践分析,区域合作是大气污染治理的必由之路。但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区域合作治理体系尚不完善,从协调围绕大气污染区域合作治理这一政策议题的三对行动者关系来看,仍有完善的空间。其关键之处在于从责任主体、利益主体、工作环节、行动方案、资源配置、策略走向、机制保障、协调机理等几个维度对治理方式进行全面的设计和推动。

四、区域合作治理的长效性:网络治理视角下行动者关系类型的协调机制

政策网络中行动者所掌握的资源及采取的不同行动策略形塑了行动者关系类型。但制度本身作为资源的源泉之一,对于行动者的策略行为有约束和指引的作用。基于此,协调机制的建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审视。

(一)央地政府关系的协调:完善立法与顶层制度设计

我国现有的环境治理立法并未赋予大气污染区域合作治理的法定性,相关政策支撑仅有“国十条”以及各省市的配套实施细则、“十二五”规划相关要求以及《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行动计划具有阶段性,易导致大气污染治理的短期性,出现“奥运模式”之后的污染反弹现象。

在京津冀已建立区域协作机制的前提下,加强以下立法与制度设计将有利于保障大气污染区域治理的效果。

第一,完善立法,确立统一的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立法框架。构建区域治理法律体系,并将区域内和区域间治理主体的利益平衡纳入法律体系考虑范围,是区域合作治理成功的关键[24]。在立法方面,加快修改《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将是人大主要工作内容之一。首先,应改变法律中不适应时展的内容,尤其是政府的单一治理主体地位和属地管理模式;其次,应协调区域内各省市大气污染治理目标;此外,还需确立区域统一的大气污染防治立法框架[25],统一京津冀三省市立法时间、目标和责任等。

大气污染区域合作治理的立法亦需明确跨行政区环境管理的地位、机构、职责、程序和内容。

它需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区域合作治理立法作为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的产物,应具有利益相关者的一致意见,这就需要扩大立法的公民参与;二是区域合作立法应具有较强的制度性,充分体现其强制性、权威性;三是区域合作治理立法应有正式的执行机制。

同时,跨区域的协调管理机构和作为地方利益纠纷中间人的中央政府,应对违反规则行为做出裁决,以正式方式维护区域合作规则[26]。

第二,推进顶层设计,完善绩效考核、问责机制。顶层制度设计,是区域协作治理措施能够落到实处的蓝本,也是处理中央和地方政府间关系的重要协调机制。公共部门对其绩效负责并建立清楚的绩效标杆来衡量公共部门绩效情况是政府的责任所在[27]。需重构现有绩效考核机制,强调区域环境治理成效在考核体系中的重要性,并将其与地方政府官员的晋升挂钩,同时也可对地方政府形成有效的行政约束,避免污染转嫁和以邻为壑的现象[28]。此外,还需建立与绩效考核机制相对应的行政问责制以规制公共权力,以确保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依法办事[29]。而拓宽问责主体范围,完善问责程序,实现政府环境责任的法律化、规范化和程序化[30],才能达到政府环境问责制的最终目标。

第三,支持政策执行,保障大气污染治理资源的稳定性。大气污染区域合作治理需要资金、人员、信息、物力等支持,在不同利益主体存在“搭便车”动机情况下,保障治理大气污染所需的资源支持更为重要。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50亿元资金,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虽彰显了中央治理大气污染的决心,但对解决大气污染问题仍杯水车薪。因此,建立长期稳定的跨区域大气污染治理资金配置与监管机制、污染情况监测机制和大气污染治理信息公开与共享机制是地方政府切实执行大气污染区域合作治理在物质层面的基本保障,也是大气污染区域合作治理由顶层制度设计“落地”到具体实施的关键环节。

(二)协调与合作机制:协调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地方政府在治理区域大气污染上虽有共同利益诉求,但基于区域内经济发展、资源禀赋、政策环境等巨大差异,在治理区域大气污染问题上显然态度不同。协调区域内地方政府间关系,建立相应协调、信任机制,是激发乃至推动地方政府治理区域大气污染问题的关键点。

第一,协调机制:完善组织机构,协调区域内地方政府关系。我国横向政府(同级)间关系是一种受政治晋升竞争和基于共同利益内生协商动力所支配的对等权力分割体系,同级地方政府无法按照传统官僚体制实行“命令-服从”式管理,但若要实现区域合作治理,则需要建立利于各地方政府谈判、协商的协调机制[31]。纵向协调机制的建立可以通过搭建高于地方政府(尤其是省级)层级的国家层面的领导和协调机制并确定其组织机构来实现,如2013年建立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通过吸纳京津冀和周边省市成员以及中央政府相关部门,给予大气污染协作治理以组织支持。

横向协调机制的建立可通过区域地方政府间自行协调,以构建一个地方政府对话、谈判、协商平台和场所,而区域各地方政府高层领导的制度化沟通则对于建立基于信任基础上的合作机制更为有利[32]。

第二,合作机制:建立区域内地方政府大气污染治理协商制度和合作网络。合作常被视为建立在沟通、信任、承诺、理解和成果基础上的良性循环。

利益冲突往往是合作治理的出发点,在区域合作治理中应该具备地方政府针对利益冲突的直接对话,从而使得利益相关者能够通过直接对话实现“深度沟通”以获取共赢机会[33]。为防止出现各地方政府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利益不均,地方政府针对大气污染治理的合作网络需要涉及两方面。一是区域内项目联合审批,以避免某个政府基于本地利益的短视行为破坏区域的空气质量。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需打破部门间和地方政府间的边界限制。而以公共管理的顾客导向为指引,通过建立协调型行政组织、编制联合审批标准并运用网络治理平台,突破碎片式审批体制困境,则能够推动区域联合审批的实现[34]。但需重视的是,行政审批区域联合必须牢牢把握住简政放权与监督管理这两条生命线[35]。另一方面,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和信息共享。污染信息共享是大气污染区域协作治理的基础条件,建立完备的污染信息监测和共享技术体系需要针对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展开转型研究,量化城市和地区间污染物传输量和明确各地大气污染物排放份额[36],可为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提供科技支撑。

(三)政企关系的协调:健全监管机制

第一,提高企业准入门槛,奖优罚劣。在审批方面,需加强新上项目投资、环保、土地、资源与产出的综合绩效考评,严控高污染、高消耗及产能过剩等行业项目,从源头减少高污染企业数量是污染严重地方政府的必要选择。在环境执法方面,加大对高污染企业惩罚力度,大幅提高排污成本,以强制手段促进企业采取环保措施,同时对于环保优秀企业给予相应奖励,能够起到奖优罚劣的效果。

第二,从实际出发,监管手段创新。在建立协调地方政府关系合作机制前提下,地方政府在达成环境监管的目标后,监管手段可从地方实际出发,提升灵活性和创新性,从而保证区域合作治理目标的实现。具体来看,中央政府在设定区域内地方政府需要达到的环境治理目标后,对于环境监管的运行结构和具体步骤,可由地方政府根据辖区内实际情况制定。而监管权力下放到地方,在具备充足的持续性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具有强有力的动机去强化环境监管力度[37]。然而,在推动区域地方政府合作治理进程和减少其可能遭遇的风险和障碍方面,中央政府的权威所具有的优势亦不容忽视。

五、结论及思考

京津冀大气污染虽然几经治理并取得一定效果,但面临的任务依然或者更加艰巨。本文从现行属地治理模式缺陷出发,分析了该管理模式下大气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并以网络治理为理论基础对跨区域合作治理模式进行了探索性思考。提出建立协调和合作机制,用于协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之间、政府与企业三对关系。影响三对关系的主要因素和结果、属地管理模式及其缺陷,以及本文提倡的区域合作治理模式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下图予以简单梳理(参见图7)。

目前,我国解决区域公共问题仍采取以政府为单一治理主体的管制型模式。随着新区域主义兴起,改善官僚制影响下的区域封闭性、政府中心性以及管制型的区域治理模式,倡导区域各组织的对话、沟通、学习、理解过程及其担负的伦理责任更为迫切。区域大气污染的解决与治理,要求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治理手段的多样化和创新性。

虽然政府单一治理,我国大气污染治理依然存在碎片化的现象。基于此,需要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有:一是摆脱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常走的“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以及“先污染、后治理”的短视发展之路,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二是在政府、企业关系方面,处理好地方政府间围绕“政治晋升”而展开的恶性竞争及由此带来的重复建设、环境污染问题;三是在制度设计和立法方面,将区域大气污染合作治理纳入法律框架,并保证其长期性、稳定性和权威性,同时完善相关顶层制度设计,使大气污染的区域合作治理能够“落地”,确保大气污染治理的成功。

注释:

①北京市环保局,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

②2012年《北京市经济发展统计年鉴》。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部关于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公告[Z].2013年第14号。

参考文献:

[1]全国多地雾霾笼罩,广东轻微超标[DB/oL].广东早晨,20140114.

[2]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7,(7).

[3]申现杰.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0).

[4]史玉强.河北开放196个开发区承接京产业转移[DB/oL].凤凰网,20140506.

[5]易志斌,马晓明.论流域跨界水污染的府际合作治理机制[J].社会科学,2009,(3).

[6]周雪光.基层政府间的“共谋现象”――一个政府行为的制度逻辑[J].社会学研究,2008,(6).

[7]贾康.财政的扁平化改革和政府间事权划分[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12).

[8]薛立强,杨书文.论中国政策执行模式的特征――以“十一五”期间成功关停小火电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2011,(4).

[9]河北邯郸被指在空气质量监测布点上避重就轻[DB/oL].新华社,20130118.

[10]李静.粉尘排放为世界平均值8倍治理水泥行业污染须用重典[DB/oL].经济参考报,20131202.

[11]张凌云,齐晔.地方环境监管困境解释――政治激励与财政约束假说[J].中国行政管理,2010,(3).

[12]河北唐山高耗产能复活水泥钢铁污染无监管[DB/oL].华夏时报,20130302.

[13]北京立马水泥有限公司自动监控设备数据造假被重罚[DB/oL].北京市环保局,20140729.

[14]河北玉田县环保局副局长纵容排污被逮捕[DB/oL].新华网,20131001.

[15]R.a.w.Rhodes.UnderstandingGovernance:tenYearson[J].organizationStudies,2007,(28).

[16]Klijn,erikHans.‘GovernanceandGovernancenetworksineurope’[J].publicmanagementReview,2008,(10).

[17]R.a.wRhodes,Davidmarsh.newDirectionsintheStudyofpolicynetworks[J].europeanJournalofpoliticalResearch,1992,(21).

[18]marsh,D.,R.a.w.Rhodes.policyCommunitiesandissuenetworks.Beyondtypology[C]∥D.marsh,R.a.w.RhodespolicynetworksinBritishGovernment.oxford:theClarendonpress,1992a.

[19]tanjaworks:ReifiedmetaphororGovernancepanacea?[J].publicadministration,2011,(891).

[20]tanjaa.Borzel.Governancewith(out)GovernmentFalsepromisesorFlawedpremises,SFBworkingpapers.Sonderforschungsbereich700[J].Berlin:FreieUniversit¨at,2010,(23).

[21]关于背景奥运会期间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下空气污染控制应急措施的公告[D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080731.

[22]沈昕一.美国大气污染治理的“杀手锏”[J].世界环境,2012,(1).

[23]徐建飞.20世纪英国大气环境保护立法研究――以治理伦敦烟雾污染为例[J].财经政法资讯,2014,(1).

[24]全永波.基于新区域主义视角的区域合作治理探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2,(4).

[25]陶品竹.大气污染防治区域合作机制研究[J].法治与社会,2014,(8).

[26]汪伟全.区域一体化、地方利益冲突与利益协调[J].当代财经,2011,(3).

[27]周国雄.公共政策执行阻滞的博弈分析――以环境污染治理为例[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28]马强,秦佩恒,白钰,曾辉.我国跨行政区环境管理协调机制建设的策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5).

[29]高小平.深入研究行政问责制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J].中国行政管理,2007,(8).

[30]康建辉,李秦蕾.论我国政府环境问责制的完善[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0,(4).

[31]高建华.论整体性治理的合作协调机制构建[J].人民论坛,2010,(26).

[32]刘亚平,刘琳琳.中国区域政府合作的困境与展望[J].学术研究,2010,(12).

[33]蔡岚,潘华山.合作治理――解决区域合作问题的新思路[J].公共管理研究,2010.

[34]骆梅英.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碎片政府到整体政府[J].中国行政管理,2013,(5).

[35]刘琼莲.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关键:放权与监管[J].领导科学,2014,(8).

空气治理的方式篇3

关键词:生态透析;轨道交通卫生间;污水治理

城市的发展已经离不开地下轨道交通,从1863年英国的第一条地铁通车,标志着快速轨道交通在世界诞生,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有100多座城市建成了地下铁道,线路总长度超过了7000公里。东京地铁近2000公里,年运量在100亿人次以上。如此多的人流量引发了人们对地铁人性化的强烈要求,地铁公共卫生间就是其中的重要议题。随着群众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许多地铁站开始尝试在地下空间设置卫生间,并用采取相关的手段对卫生间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目前地铁采用的污水处理技术主要有重力排水、真空排水、密闭水箱提升等,但是实际的运行情况却不容乐观。有关调查显示,80%以上的乘客不满意目前卫生间的卫生状况,认为卫生间臭味污染严重,有超过60%的乘客甚至担忧,卫生间臭味是否对乘客及周边群众的健康带来影响。为了改善地下公共卫生间的卫生状况,对卫生间产生的污水进行及时治理,还乘客一个健康、舒适的地铁环境,各地都在开展地下密闭空间卫生间污水臭气的治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论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各种地下空间污水臭气的治理方案进行比选,讨论各种方案的最佳应用方式。

1生态透析技术

生态透析技术是2013年起由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与广州赛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污水臭气治理技术,该技术目前已经在广州市白云公园站公共卫生间投入使用。其原理是利用弯曲河流的生态稳定的特性,利用填料模拟河流,在系统内形成完整的生态链系统,通过生态链的物质能量传递规律,实现污染物的逐级降解吸收,最终实现无臭味、无固体残渣排放、无化学物质添加的三无处理。

1.1生态透析技术的优点

生态透析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污水处理技术,其具有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的特点,由于采用特殊的填料及处理技术,其可实现对污水、臭气及致病菌的同时处理。另外,其采用的是就地处理技术,避免了长时间长距离运输污水带来的污染扩散问题,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

1.2生态透析技术的缺点

该技术属于污水臭气处理技术,而不是污水臭气的收集技术,需配合污水收集技术进行使用。

2重力排水系统

重力排水就是利用水本身所有的重力作用,通过排水管的收集排入车站内的污水集水池,再通过设置于污水池的潜污泵将收集的车站内的污水抽至室外化粪池经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1]

2.1重力排水系统的优点

重力排水系统是最传统的排水方式,其对排水管道要求简单,控制点少,稳定性强。在非密闭空间的污水收集中有着明显的优势。

2.2重力排水系统的缺点

重力排水系统采用的是敞开或半敞开式的管道,导致臭味及致病菌污染严重;重力排水系统是一种污水的收集及运输方式,而不是一种污水处理方式,其需借助其他污水处理设施才能实现污水净化。重力排水系统对仅仅对水进行输送,对臭气及致病菌无法进行收集的处理。

3真空排水系统

真空排水系统是利用真空将各分散点的污水收集至提升器,再通过污水泵将污水排至指定地点的一种排水系统。真空排水系统具有三种不同的形式,即纯真空式真空排水系统、在线式真空排水系统和重力流与真空结合式真空排水系统[2]。纯真空排水系统即所有排污点均安装真空便器、真空污水提升器和真空地漏,真空便器用于高浓度收集粪尿进入真空污水泵站,真空污水提升器用于收集洗手台、小便器等其它排水设施的污水进入真空污水泵站,真空地漏用于收集地漏水进入真空污水泵站。在线式真空排水系统由真空机组、真空管路及真空卫生器具组成,利用真空机组在压力平衡罐及管道内形成真空,污水在室外大气压与管路真空压差的作用下被抽吸到真空管路并排至真空机组,再由真空机组排放至排污地点。重力流和真空结合式排水系统即大便器和小便器采用真空污水提升器收集,地漏水采用真空地漏,洗手水采用真空废水提升器收集,如此废水和污水在进入真空系统前是严格分开的,避免了便器管路的臭气传入废水管路(比如地漏)。无论哪种真空排水方式,其原理均是在卫生间各排放点安装真空废污水提升器,断续的废污水利用短距离的重力流进入提升器,当液位达到设定值时,真空控制阀会自动开启,真空泵站中的真空泵使管道内维持0.6bar的负压,污水将以4m/s-6m/s的速度通过真空管道进入真空泵站中的真空罐。废污水在真空罐中存储到一定水位后,污水泵开启,把污水排入市政管污水管道。

3.1真空排水系统的优点

真空排水系统管道密闭,臭味及致病菌不易散发,改善了传统重力排水的弊端,可实现同层排水。

3.2真空排水系统的缺点

真空排水系统工艺复杂,投资成本高,设备的控制点多,容易发生故障。而且,由于需要采用负压抽吸,真空泵需频繁启闭,当遇到人流量大时,容易出现故障,且频繁的启闭严重影响了真空泵及密封塞的寿命。真空便器需在传统便器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由于人口素质残差不齐,真空便器故障率人为因素相关性较大,维护频繁。目前,真空排水系统大多用于人流量小的场所。广州地铁apm线天河南站公共卫生间采用真空排水系统。

4密闭水箱排水系统

密闭水箱排水系统是在传统的重力排水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针对重力排水系统管道密封性不够的确定,采用密闭水箱及管道替代原有的管道及集水坑,一定程度的避免了臭气外溢。

4.1密闭水箱排水系统的优点

密闭水箱排水系统采用密闭管道,一定程度的降低了臭气及致病菌外溢。

4.2密闭水箱排水系统的缺点

密闭排水系统中,密闭水箱是主要储污系统,其水箱产生的臭气需通过排气口排放,以维持水箱的正常压力。排气口带出了大量的臭气及致病菌,对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同样的,密闭水箱排水系统属于污水的收集系统而不是处理系统,其污水、臭气及致病菌均未能得到有效的治理。

5菌种投加处理技术

与以上的几种排污系统不同,菌种投加处理技术是一种就地处理的方式,通过在污水箱或集水坑中投加处理菌种,利用菌种将污水进行净化。目前该技术在上海的生态厕所有所应用。

5.1菌种投加处理技术的优点

就地处理,一定程度的减少了污水的输送,防止污染的进一步扩散。

5.2菌种投加处理技术的缺点

外来菌种针对性不强,需重复多次投加,成本大,管理难度高。而且外来菌种对臭气及致病菌无作用,无法解决臭气及致病菌污染的问题。

6各种污水处理技术的对比分析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五种处理技术可以分为两类:污水收集技术和污水处理技术。第一类:污水收集技术包括重力排水系统、真空排水系统和密闭水箱排水系统,其共同的特点是仅对污水进行收集,而非对污水进行处理,是一种污染物的收集及转移的技术,而不是处理技术。第二类:污水处理技术包括生态透析技术和菌种投加处理技术,其共同点是就地处理,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处理技术。其中,菌种投加处理技术仅针对污水进行治理,无法解决臭气及致病菌污染的问题,而生态透析技术可实现对臭气及致病菌的同时治理,是一种全新的处理技术。在实际中考察发现,菌种投加技术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投加及管理,针对性不强,在地铁使用起来难度较大,不建议使用。而传统的重力排水、密闭提升系统及真空排水系统均无法实现污水处理,建议配合生态透析技术同时使用,可实现对污水、臭气及致病菌的同时治理,具体如下:(1)在投资及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优先采用密闭提升排水系统进行污水收集,以减少臭气及致病菌的散发。由于密闭提升系统水箱排气口臭味及致病菌污染严重,建议配合生态透析系统,实现对尾气的处理。对周边无管网的区域,生态透析系统可同时对污水进行治理,实现达标排放,同时可解决密闭水箱臭气污染问题。(2)在地下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可在地下空间安装生态透析系统个,同时对水和气进行治理;(3)地下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优先对臭气和致病菌进行就地治理,防止臭气飘溢散发。

7结束语

地铁发展至今,设立卫生间解决民众需求已经是势在必行,如何处理好污水和臭气是地铁的重要任务。对地下空间而言,污水和臭气的治理应尽量就地及时处理,任何形式的运输都不可避免的导致污染物的扩散,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在后续的地铁站规划中,建议尽量增加卫生间污水处理设备及预留空间,以保证污水臭气得到及时的治理。在对污水臭气的治理选择中,可采用密闭收集的措施,配合生态透析技术对臭气污水就地治理,以便实现无臭无污排放的目的。

参考文献

空气治理的方式篇4

关键词:不同压力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下肢深静脉血栓脑卒中预防方案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常见于下肢,是脑卒中并发症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1],瘫痪肢体尤为常见。国外有研究报道,脑卒中患者DVt发病率为30%~40%,血栓脱落形成肺栓塞是DVt最主要的危害,严重时可造成患者突然死亡[2]。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是一种序贯的从踝、小腿至大腿加压的装置[3]。仪器是一种非侵入性、无创伤的治疗方法,具有渐进性、方向性、累积的“挤出作用”,采用多腔体充气囊集资进行波浪式充气、膨胀、放气,促进淋巴液及静脉血回流,可达到降低凝血因子对血管内膜的黏附程度及预防其聚集的作用,从而避免血液淤积。另外,该治疗方式可通过刺激溶解纤维,增加前列环素,从而达到预防DVt的效果[4]。

研究显示,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可改善微循环,能有效增加下肢静脉排血量及血流速度,稀释炎性因子,减轻疼痛,改善患者血流高凝状态,对血栓形成起到有效预防作用。脑卒中患者中的高凝状态及血管内皮损伤均可给予相应药物治疗[5],而针对血流缓慢滞留需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解决静脉回流速度是预防DVt的关键方法,故对脑卒中患者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的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DVt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凌康等建议在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时,选择空气压力80mmHg的作为治疗压力,可以达到更好的预期效果,与蔡莉莉等建议使用压力45mmHg不同。为了解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不同气压下工作,对预防脑卒中患者下肢DVt的预防效果有何不同做出结论,确定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工作时的最佳治疗气压,是本研究的目的。资料与方法2018年5月-2019年4月收治脑卒中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压力30~59mmHg)、观察组2(压力60~89mmHg))、观察组3(压力90~119mmHg)、观察组4(压力120~149mmHg)、观察组5(压力150~179mmHg),各30例。同时选取常规护理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病情较稳定,意识较清晰;(2)经核磁共振成像(mRi)或Ct检查证实均为脑梗死或脑出血病症;(3)经彩超检测将深静脉血栓排除入选之列。(4)全部患者均无气压治疗禁忌证。

方法: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型号:LGt-2200H。具体操作:连接电源线和充气气囊,设置参数包括压力和时间、模式,将充气气囊的拉链和搭扣打开,放置于患者瘫痪肢体,调整合适后,将搭扣和拉链拉紧,采用周期性充气加压方式,充气加压时从脚底经小腿、膝盖至大腿根部序贯加压,反复加压、释压,加压间隙5~6s/次,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观察组1(压力30~59mmHg)、观察组2(压力60~89mmHg)、观察组3(压力90~119mmHg)、观察组4(压力120~149mmHg)、观察组5(压力150~179mmHg),给予常规护理,及时纠正患者高凝状态情况,入院当天开始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治疗:利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腿套调整患者的双下肢,将气压控制在每组各自不同范围内,治疗30min/次,2次/d,连续应用10d。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指标:比较6组患者DVt发生率。

判定标准:利用软皮尺测量患者的患肢,其大腿周径测量应于髌骨上缘10cm位置,而小腿周径则需以胫骨粗隆下侧10cm予以测量,而周径发生减少则评定为未发生,而其他情况则视为发生。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6组患者DVt发生率比较:在试验完成后各组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状况,其中对照组发生率最高,发生率为9例(30.00%),高于其他5组,观察组1DVt发生率高于其他4组观察组,观察组2DVt发生率高于3、4、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4、5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6组患者DVt发生率比较[n(%)]

讨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在目前临床上较常见,如果不对患者进行及时治疗,则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6]。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不断改进治疗方案,尤其是中心型血栓,如果不对患者进行恰当的治疗,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生静脉血栓的复发率会进一步增加。就目前来说,我国国内大多数医院在进行治疗时,选择的是抗凝+导管溶栓治疗,但其中涉及的出血风险依旧是无法回避的一项重要问题,而存在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更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治疗过程中多次血管造影会增加患者的血栓治疗成本,而采用外科手术直接取栓,又有可能加大患者的手术创伤,使患者的病情更加容易复发[7]。

在对患者进行预防时,将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应用于其中,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最终的治疗效果。空气波所产生的压力属于一种循环压力,通过设定好的压力周期反复对多囊气囊进行充气和放气[8],这样能使机体受到间歇性和持续性的压迫刺激,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促进血流和淋巴流动,使患者的下肢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并且这种治疗方案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微循环进行改善,使患者的DVt得到预防。

传统的DVt预防方式包含穴位按摩、下肢活动以及用药预防等,但无论是下肢按摩还是用药操作,均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并且如果护理人员在进行按摩时,对按摩力度把握不精准,无法满足患者的舒适度要求,这就会导致患者依旧会出现DVt的情况,并且在进行按摩时,护理人员也需要担负一定的风险,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而即使采用药物进行预防,由于患者的DVt,运行状况较为缓慢,所以在进行实际的用药时,整体的用药效果也并不理想[9]。机械波压力治疗仪在临床上属于一种现代化的物理疗法,主要是应用机械方式来替代传统的人工按摩,在应用过程中主要通过对多腔气囊进行反复充气和放气,能对机体产生逐级的压力,对于患者大面积的肢体产生挤压和按摩,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患者血液循环,使患者的动脉灌流量得到进一步的促进,使患者的血液和淋巴管得到优化。将仪器进行加压,其血流则会加速,这样就能够有效预防人体内出现凝血因子聚集的情况,使患者的病情得到进一步的康复[10]。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在进行压力调整时,将压力设置为90~119mmHg就能获得较为良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继续增大压力,并不能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预防质量,但本次研究在开展过程中存在摄入样本量较少的问题,故而还可以通过增大样本量的方式来判断具体的治疗和预防效果,探讨最为合适的压力。

综上所述,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压力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应用时,将压力设置为90~119mmHg即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DVt预防效果最为优良,能够应用于临床治疗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GoldhaberSZ.Venousthromboembolismepidemiologyangmagnitudeoftheproblem[J].BestpractResClinHaematol,2012,25(3)235-242.

[2]王卫.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3):333-334.

[3]李海宁,胡秀壬.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疗效[J].当代护士,2014(6)48-49.

[4]王静梅,周颐,史艳萍.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预防脑卒中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护理研究,2013,27(5):1496.

[5]李志梅.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脑卒中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3,10(11):108-109.

[6]王燕,王爱丽,李保兰.空气压力波联合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激光杂志,2013,34(5)81-82.

[7]吴侠.空气压力泵在预防脑卒中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16(6):85-86.

[8]凌康、夏清.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健康者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7,38(2):136-139.

空气治理的方式篇5

关键词:雾霾;大气污染;国外经验;借鉴

中图分类号:C9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4)-04-14(4)

遭遇雾霾天气既有气象方面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雾是自然现象,霾是人工所致。持续的雾霾天气是大自然对人类活动的一种无声抗议,最值得反思的还是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然后是如何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转化为公共责任。

1雾霾治理的国外经验

1.1完善立法,转型能源

各国政府颁布的相关法律,为依法治污染奠定了基础。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后,伦敦地区工厂烟囱密布,燃煤带来的大量粉尘和有毒气体使伦敦每年有四分之一的日子大雾笼罩,从而被称为“雾都”。1952年12月,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尘蓄积在大雾中,导致两个月内一万二千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更多人患上了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乃至癌症。这场灾难让英国人痛下决心解决空气污染问题,其主要措施是:立法确立监测标准、发展公共交通、严控汽车尾气和建设城市绿化带。并于1956年颁布了世界首部《清洁空气法》,其立足点在于减少煤炭用量。为此,英国政府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并在冬季采取集中供暖,将烧煤大户发电厂和重工业污染大户迁往郊区,并逐渐用天然气替代了燃煤。此外,伦敦有21%的空气污染物来自于建筑物的取暖。为此,伦敦政府通过建立节能写字楼、提高现有建筑能源利用率、利用新能源等方法减少此类污染;美国曾因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20世纪中期,洛杉矶一带大气臭氧浓度很高,光化学烟雾问题突出,在1952年和1955年两次酿成短短数日内几百位老人死亡的惨剧,促使美国在1955年通过了《空气污染控制法》。环保机构有权进行立法、执法、处罚,并通过强制执行手段和监控、技术改进等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如加州制定并推行空气质量管理计划,借助排污许可、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等方式推进减排,终于在八十年代降低了洛杉矶的臭氧浓度。1990年,通过了《清洁空气法案》修正案,同时臭氧污染严重的各州联合建立了“臭氧传输协会”,制定相关减排标准并督促实施,覆盖美国20多个州和加拿大东部各省,成效显著。

1.2区域联动,双管齐下

40多年前,穿过德国鲁尔工业区的莱茵河曾饱受污染之害。德国通过100个“空气清洁与行动计划”使包括莱茵河流域在内的多数地区面目一新。空气清洁与行动计划减少可吸入颗粒物的具体方法有两种。一是限制释放颗粒物的行为。例如,车辆限行、限速,工业设备限制运转等。许多地区选择设立“环保区域”,只允许符合环保标准的车辆驶入。二是用技术手段减少排放,例如安装颗粒过滤装置。德国立法机构曾于2007年立法补贴安装颗粒过滤装置的柴油机小汽车,并对未安装过滤装置的车辆征收附加费,限制排放行为。德国联邦政府还积极促进能源转型,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并呼吁民众节能减排,多搭乘公交出行等;美国打破州的界限,依据地理和社会经济,将全国划分成十个大的地理区域,设立区域办公室统一管理;法国防治空气污染采取的措施是应急和长期双管齐下。法国空气质量监测协会负责监测空气污染物浓度,向公众提供空气质量信息。根据空气质量监测协会提供的数据,法国环境与能源管理局在网站上每天当日与次日空气质量指数图,并就如何改善空气质量提出建议。当污染物指数超标时,地方政府会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法国还制定了一些国家或地方层面的长期措施。法国于2010年颁布了空气质量法令,规定了pm2.5和pm10的浓度上限。此外,法国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案,如减排方案、颗粒物方案、碳排放交易体系、地方空气质量方案和大气保护方案等。环境部门还向公众建议,呼吁公众调节生活方式,减少会导致臭氧浓度增加的污染物排放,如降低汽车行驶速度等。并呼吁儿童、老人以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避免一切激烈的户外活动和体育运动。

1.3发展公交,加强绿化

国外整治空气污染的手段之一就是发展公交和城市绿化。上世纪80年代,汽车尾气污染成为伦敦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于是,政府先后采取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抑制私家车发展,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治理措施。2003年起,伦敦市开始对进入市中心的小汽车征收“拥堵费”,用来改善伦敦的公交系统。并停止向环境污染较严重的车辆颁发执照。政府要求所有新车都必须加装催化剂以减少氮氧化合物排放。同时,政府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伦敦计划在2015年前建立2.5万套电动车充电装置,电动汽车买主将享受高额返利,免交汽车碳排放税和免费停车。自行车交通也被政府作为支柱,计划建设12条自行车高速公路。英国的高官们都以身作则,控制公务用车。受英国影响,欧洲的荷兰、丹麦等国也都用自行车取代汽车出行;在日本,1999年东京国道沿线的600多位呼吸道疾病患者以汽车尾气伤害其身体为由集体状告地方政府和8家汽车企业,经专家认证,汽车尾气造成的pm2.5确有强烈致癌作用。诉讼案推动了地方政府对pm2.5排放的立法,2003年东京立法要求汽车加装过滤器,并禁止超标车辆投入运行。五年后,被告的汽车企业拿出12亿日元与633名患者和解。9年来东京的pm2.5大幅度下降,东京的几万辆出租车都使用天然气。治理大气污染的另一手段是加强绿化。伦敦人口稠密,人均绿化面积却达24平方米,城市还建有大型环形绿化带,绿化面积几乎是城市面积3倍,是一座“绿色花园城市”。伦敦的大雾天气已从100余年前的每年90天,减少到不足10天;按东京有关规定,新建大楼必须有绿地,必须搞楼顶绿化。东京的绿化只种树很少种草,绿化不仅要面积,并看重绿化体积。

1.4监控严密,信息公开

英国政府也重视将空气质量信息向民众实时通报。官方网络不但大伦敦地区实时空气质量数据以及各污染物每小时的浓度和一周趋势图,还专门开发了google的地球图层,民众下载相关软件后,即可直观地看到英国本土所有监测点各污染物的数值和趋势。民众既可通过pC机浏览,也可通过手机应用软件随时查询,实时监测小颗粒。美国环保署在1997年7月率先提出将pm2.5作为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在2006年对全国环境空气质量24小时监测,并在政府官网上公布当天pm2.5监控结果和次日的预报数据。民众还可以通过手机随时查询自己所在地的空气总体状况(空气质量指数)、实时状况、pm2.5值和臭氧监测数据等。网站通常以六种颜色表示空气污染情况。绿色表示“良好”,黄色、橙色、红色、紫色依次加重,酱红色则表示“危险”。并给出民众锻炼建议,当污染较为严重时,美国官方网站会要求民众控制户外活动的强度和时间,尽量将户外活动安排在可吸入颗粒物水平较低的时段,以减少对身体损害。此外,媒体还告诫民众不要在交通繁忙的马路附近锻炼,不要在室内抽烟,减少蜡烛、壁炉等使用,以控制室内污染。美国环保署等机构合作设立了“空气质量指数”,向公众提供有关地方空气质量以及空气污染水平是否达到威胁公众健康的信息。登录美国环保署等机构合办的aiRnow网站,可以查询全美各地动态空气质量指数图、臭氧指数图、pm2.5指数图以及根据各指数列出的全美空气质量最差的5个地点。环保署按可吸入颗粒物水平将各地的空气质量分为三类:未达标、达标或虽然数据不足但可被认为达标。如果某个区域被列为未达标,所在的州和地方政府要在3年内达标。

1.5公众参与,从我做起

在德国,减少排放人人有责。交通领域,车辆应安装颗粒过滤装置。工业领域,工厂应注意减少排污。农业领域,农户可借力生态农业,优化饲养种植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则努力使用可再生能源,注重节能减排。具体到个人,环境专家建议民众出行时长途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短途骑车或步行。私家车尽量选择排量小、污染小的车辆。选择天然气集中供暖,使用节能家电和可再生能源;菲律宾每年有2000多人死于空气污染,汽车尾气使首都马尼拉成为亚洲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在此情况下,政府被迫搞起了针对汽车尾气排放量监管的“人民战争”。一方面他们在社会上广泛宣传汽车尾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威胁,另一方面开通了短信平台,号召年轻人通过手机短信检举揭发排放超标的车辆。一旦被5人以上举报,交管部门将对其检测,并限期整改。菲律宾政府还斥资为马尼拉地区配置烧天然气的汽车,并设立天然气加气站,政府对天然气汽车在税收和贷款方面给予优惠政策。美国倡导提高空气质量“从我做起”,针对空气污染,不仅及时公众易懂的信息,还向公众提供在空气污染环境下如何进行健康防护。美国环保署还列出了一些小贴士,提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从我做起”,以提升空气质量。如夏天的空调温度可稍微调高些,冬天稍微调低点,以此来节约用电。购买带有“能源之星”标识的家用和办公设备,在可能的情况下拼车、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在可吸入颗粒物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减少乘车外出的次数,不使用壁炉或烧木头的炉子,避免使用燃气割草机和其他花园机械,避免燃烧树叶、垃圾等。

2对我国的启示及其借鉴

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pm2.5主要来自于汽车排放、工业污染和燃煤,它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上的隐忧。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发展模式已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学习借鉴发达国家雾霾治理经验,一方面加强pm2.5的入口管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逐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收紧pm2.5的出口,严控排放总量,逐步建立起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政策法律体系。

2.1政府方面,完善法律

国外治理大气污染立法先行,现已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目前,我国在大气污染立法上尚不完善,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出台《国家尘污染防治办法》,建立雾霾天气下的环境应急预案,完善pm2.5控制的法规体系,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从理念上落实到行动上。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品质、减少工地扬尘、严控工业污染、加强生态建设等方面入手,政府层面应进行顶层设计,出台系统方案,为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提供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如对生产高效低碳低污染产品实施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绿色信贷和绿色保险政策;研究针对企业和公众的环境补贴政策等。打破地域限制,按城市群、经济区实施区域联合治理措施,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增加区域联防联治内容。可借鉴日本经验,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力度,通过立法修订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汽车生产企业须按规定的尾气排放标准设计安装过滤器,已上路行驶而没有安装过滤器的汽车须补装过滤器,并加大执法力度。

2.2经济方面,结构调整

我国是以煤为主的能耗消耗结构,除去钢铁煤炭,还有水泥、造纸、化工、纺织、印刷、材料等行业,化石能源占中国整体能源结构92.7%。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而以消耗资源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亟需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是降低pm2.5的必由之路。要促进能源结构低碳化、清洁化,以核能、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为重点,加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发展。在保持产业持续较快发展的同时,降低对能源消费的依赖。要尽快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和产业结构、以及城市规划等方面积极采取行动。要防治空气污染,实现多项污染物协同减排。要调整生产方式或产能,避免煤污染是治本之策。要使用清洁能源,如用天然气替代煤,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

2.3社会方面,区域布局

大气污染呈现区域性特征,雾霾天气治理不是某个城市自身能够解决的,一个城市的单打独斗已不足以应对区域空气污染扩散的严峻现实,必须打破行政界限,采取区域性的共同行动。建立常设性的污染治理和应急联席会议制度,区域协作联防联控,实现多项污染物协同控制。注重信息互通,资源互补,加强协调配合,力争实现应急的无缝对接,步调一致。此前的沙尘暴治理和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正是由北京、河北、内蒙古、山西等周边的区域省市协同作战,重污染天气的治理和应急也应循此思路。空气污染威胁之下,没有谁能置身事外,抵制空气污染威胁,区域协同治污,是共同的责任。如何协调区域同步发展,更是治污的根本之道。要建立pm2.5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经济区等区域为重点,实行pm2.5监测等污染物跨地区联网,互通情报、联合治理。及时公布各时段、区域的实时监测数据,让公众及时了解自己所处区域的空气污染情况。

2.4企业方面,节能减排

企业是pm2.5的主要制造者,工业企业在其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向大气排放大量的工业废气,包括可燃性气体、含硫化物的气体、有毒的气体,以及含放射性物质的气体等。一些重度污染的企业,要从生产环节降低对碳能源的消耗,流通环节降低碳资源的污染,消费环节降低对碳的依赖。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就是要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企业要推进清洁生产,使用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有污染气体的排放,从而实现节能减排。靠科技的投入转变生产方式,提高煤炭液化技术、通过“关、停、并、转”,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并防止污染企业简单转移。企业要实现企业利润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建立低碳社会生产方式,开发温室气体排放量少的产品,走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重点排放源应当自加压力,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职能部门要严格监管,严格控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对一再制造空气污染的企业实施严厉处罚,取缔“污染大户”。

2.5公众方面,低碳生活

雾霾面前,应反思我们的生活方式,那些诸如乱扔垃圾,焚烧树叶秸秆等行为,无形中增加了“环境负荷”。节能减排是需要全民参与的事业,每个人都应该增强减排意识。需要全面实施绿色转型,包括发展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型。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而且也是路虎等大排量汽车的最大市场,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pm2.5重要污染源,出行时少开车,多坐公交车。减排从自己起,减排从今日始。号召全社会开展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绿色消费活动,自觉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倡理智消费,绿色生活,日常生活和消费的低碳化。治理pm2.5大气污染仅靠政府的努力远远不够,需要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全民参与,共同治理雾霾天气的强大合力。政府应加强公共交通网络建设,推行紧凑的城区布局,让居民徒步或依靠自行车就能方便出行。公众也应改变生活方式,选择环保产品,摈弃过度的消费方式,借此摆脱以往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又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

参考文献:

[1]周涛,汝小龙.北京市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2]刘文嘉.雾霾天气警示城市发展之忧[n].光明日报,2013-1-15.

空气治理的方式篇6

关键词:空气污染保护环境治理

中图分类号:X38

我国各行各业迅速发展和燃料的大量使用,将产生的粉尘、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硫化物、臭氧等物质排入空气层,使空气质量严重恶化。目前,工业生产给环境带来的主要污染物为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工业废渣,其中工厂每天向空气排放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工业废气对人类的健康威胁极大,尽可能将污染物排放量降到最低限度是非常必要的。

1空气污染原因分析

1.1空气污染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或自然界向空气排出各种污染物,其含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使空气质量发生恶化,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健康、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恶劣影响和破坏。污染源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向空气排放污染物的地点或地区,如排放粉尘、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污染物的活火山、自然逸出的瓦斯气以及发生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地方。人为污染源的分类:按污染源空间分布方式可分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体污染源、线污染源;按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可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等;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可分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

1.2废气污染的成分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较大,排放量较大的废气主要有nox、So2、p、as、pH3、Co、HF、C2HCl3、C2H3Cl3等有毒气体及其它气体。

1.3原因分析。

1.3.1地形和气候因素是影响空气质量的基本原因。

1.3.2城市建设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原因,根据对主要空气污染的分类统计分析,其主要来源可概括为三大方面: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交通运输等。根据统计资料,在直接燃料的燃烧中,燃烧排放的空气污染物数量约占燃料燃烧排放总量的96%,其中燃煤排放的烟尘、So2、noX和Co的数量占燃料燃烧排放比例90%以上。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空气污染排放量约占空气污染总排放量的20%,工矿区或局部的空气污染较为严重。一些城市,天然气在居民的生活中还没有普及,煤仍是人们的首选燃料。在燃煤供应上,高硫煤仍为主导。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仍使用高硫煤而不使用环保型的低硫煤,造成So2的大量排放。

化工和煤炭工业是污染最为严重的企业,也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同时,交通运输的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汽车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Co,对人体的危害极大,特别是一些柴油大货车和冒烟车辆,排放的尾气中夹杂着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

2治理空气污染的措施

2.1对空气环境质量进行监测。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地区污染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种类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空气质量评价时,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检测的空气环境指标。空气中常见的污染物有总悬浮颗粒物、降尘、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烃、铅、氟化物、臭氧和苯并[a]芘。颗粒物质的测定:颗粒物质是空气污染物中数量最大、成分复杂、性质多样、危害较大的一种,它本可以是其它有毒有害物质在空气中的运载体、催化剂或反应床。在某些情况下,颗粒物质与所吸附的气态或蒸气态物质结合,会产生比单个组分更大的协同毒性作用。所以,对颗粒物质的研究是控制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内容。空气中颗粒物质的检测项目有: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及粒度分布的测定、降尘量的测定、颗粒中化学组分的测定。其中,颗粒物浓度的测定最常用的是重量法。二氧化硫的测定:空气中的含硫污染物主要有H2S、So2、So3、CS2、H2So4和各种硫酸盐。他们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燃料的燃烧、含硫矿石的冶炼、硫酸等化工产品生产排放的废气。作为空气污染的主要指标之一,二氧化硫在各种空气污染物中分布最广、影响最大,因此,在硫氧化物的检测中常常以二氧化硫为代表。

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可分为化学法和仪器法两类。

化学法中最常用的是Saltzman法(GB/t15435-95)、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法、三氧化铬-石英砂氧化法。其中Saltzman法仅适于测二氧化氮的含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法和三氧化铬-石英砂氧化法可以检测空气中氮氧化物总量。

2.2综合整治空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根据城市空气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功能区划并按拟定的环境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允许排放量和削减量,从而制定污染治理方案。空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空气污染主要是由采用落后燃烧方式燃煤和汽车尾气引起,由此而来的首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因此规划的远景目标应该是改进落后的燃煤方式,提高燃烧效率,尽量使用气体燃料、型煤、太阳能、地热等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实行区域集中供热、消灭千家万户的小烟囱,提高道路硬化率,通过强化污染源治理和提高污染控制技术等手段创建无烟控制区。调整工业布局,根据空气自净规律,科学合理的利用空气环境容量;强化污染源的治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通过技术和行政的手段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提高城市绿化率、选择抗污染性好的树种,大力发展植物净化。

2.3工业粉尘的治理。利用气箱高压脉冲袋式除尘器是目前国内推行的最新颖的除尘器,它主要由上箱体(清洁室)、中箱体(过滤室)、下箱体(灰室)、排灰阀、喷吹机构和电气控制等部分组成。工作时,尘气经导流槽,因容积突然扩大,粗粒径粉尘因风速减慢到悬浮速度以下,失去所需悬力,在重力作用下,首先落入灰斗。细微粉尘改变方向向上流动,被截留在滤袋表面,尾气则穿透滤袋到净气室由风机排出。由于在滤袋表面上形成粉尘层,一方面增强了滤袋的净化效率,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阻力,降低了抽气能力。为了维持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当内部阻力增加到设定限值时,吹灰机构能自动打开脉冲阀门和自动启闭提升气缸,轮流分室吹气,以螺旋方式进入袋口,使滤袋膨胀收缩产生振动,把挂在袋壁四周的粉尘抖落,使滤袋阻力减小,恢复正常。由于被吹灰的一室,首先切断了上升的气流,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脉冲清灰,能消除粉尘二次吸附现象,因此清灰彻底,除尘效率提高。为了延长滤袋寿命,采用了无毛刺的镀锌滤架。

2.4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各种气象及地形条件下的污染物在大气中输送、扩散、转化和清除等物理、化学机制。

2.5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2.5.1二氧化硫控制技术。燃烧前燃烧脱硫、燃烧脱硫、脱硫烟气脱硫。

2.5.2氮氧化物控制技术。催化还原法、吸收法、固体吸附法、洁净燃烧技术。

2.5.3烟(粉)尘控制技术。

(1)改进燃烧技术。

(2)采用除尘技术。如重力除尘、惯性力除尘、离心力除尘、洗涤除尘、过滤除尘、电除尘及声波除尘等。

参考文献

[1]童志权,陈焕钦.工业废气污染控制与利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9年.

空气治理的方式篇7

(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191;于甘肃省办公自动化技术服务中心,兰州730000)

摘要院气候要素和大气污染是雾霾产生的主要成因,通过分析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雾霾治理成功经验及启示,针对我国环境污染现状提出依法治霾、数据共享、综合控制、联防联控和绿色出行等雾霾治理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院雾霾;生态环境;绿色出行;低碳发展;治理

中图分类号院X513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5)27-0243-03

0引言

近年来,我国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西南地区和两广地区等30多个省(区、市)发生持续性雾霾天气。2014年10月以来,我国京津冀、山东、河南、山西及陕西等地区再次出现大范围多地现浓雾或重度霾,且污染程度严重。雾霾治理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公众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借鉴国外雾霾治理的成功经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我国雾霾的发生已刻不容缓。

1雾霾的形成

“雾”和“霾”是两种天气现象。“雾”是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1];“霾”是大量极细微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能见度小于10千米,且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排除了降水、沙尘暴、扬沙、浮尘等天气现象造成的视程障碍[2]。雾霾的成因很复杂,主要由气候要素和环境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相对湿度高和静稳天气是雾霾形成的基本气候条件,而大气污染则是雾霾形成的主要诱因。一方面,雾霾形成有赖于特定气象条件,如温度湿度、辐射强度、风力风向、降水降雪等,雾霾形成与静风天气、低气压、高湿度等气候要素联系密切。另一方面,雾霾形成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交通排放的废气、燃油产生污染物、道路粉尘等可吸入细颗粒物(pm2.5)环境要素密切相关。据北京pm2.5来源的一项研究分析报告,北京市pm2.5排放源细气溶胶污染来源包括,机动车燃油排放约23%,工业燃煤和工业燃油排放约18%和5%,生活燃煤排放约14%,居民日常生活及其他活动排放约19%,农业活动和秸秆燃烧贡献约为7%和4%,城市道路开挖、未覆盖道路、建筑工地、工业烟尘和城市外矿物粉尘约7%等[3,4]。根据2013年1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主要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对京津冀、太原、西安、郑州、济南、武汉8个雾霾期间污染严重的城市进行大气污染特征分析表明,pm2.5和pm10的浓度与机动车尾气污染和煤烟型复合污染等具有较强的相关性[5]。我国化石能源中煤炭和石油在能源消费中占90%左右,全国有31个城市的汽车数量超过100万辆,燃煤和燃油产生大量污染物,建筑工地扬尘、道路粉尘以及露天燃烧等这些都与雾霾形成有直接原因。

2雾霾治理的启示

雾霾早已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时期曾出现“雾霾”天气。但经过长期治理,已经逐步形成了比较有效的雾霾防治体系,在根治雾霾方面积累了丰富值得借鉴的经验。见表1所示。国外雾霾治理的成功经验是我国解决雾霾问题的“他山之石”,对我国雾霾治理具有重要启示。[6,7]

2.1伦敦烟雾治理的启示。1952年12月,伦敦发生英国史上最严重空气污染事件,短短几天时间死亡人数达上万人。英国政府成立专门的比佛委员会调查烟雾事件,1954年的《比佛报告》,指出家庭供暖煤炭燃烧是烟尘最大制造者。自查明成因后,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控制雾霾。主要启示是:一是制订法律法规控制污染。如《清洁空气法》、《环境法》等。二是确立空气质量监测标准,实时监测空气质量并及时通报。三是控制超大城市的规模及其人口密度。通过建成33个新城,容纳23%的城市居民。四是实施产业转型。不再单纯依赖制造业,而是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五是出台一系列抑制交通污染的措施。包括发展公共交通、抑制私车发展、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整治交通拥堵等。六是扩大城市绿化带。伦敦城市中心区有1/3的面积被花园、森林和公共绿地覆盖,还在伦敦城市建成大型环形绿地。通过环境立法、部门协作、监测体系和控污治污等措施,如今的伦敦已摆脱了“雾都”之称,大雾天气已经减少为每年不到10天,成为了人类宜居的国际都市。

2.2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治理的启示。1943年7月,洛杉矶遭受雾霾攻击,政府成立专门烟雾委员会调查证实,烟雾为光化学烟雾,主要来源于汽车不完全燃烧尾气排放、汽车漏油、汽油挥发以及油田、炼油厂油气排放物。科学家哈根斯米特进一步证实,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就是汽车尾气。自此,洛杉矶采用综合治理、制定标准,立法保障、数据共享等多管齐下的治理模式展开雾霾治理。主要启示是:一是加强综合治理。1945年洛杉矶当局成立了大气污染治理监督办公室,1947年划定了洛杉矶郡大气污染控制区,采取区域环境管理框架模式。二是设定科学标准,加强立法保障。先后出台了《空气污染控制法》、《清洁空气法》、《机动车空气污染控制法》等。三是重点限制机动车及电厂排污。1975年规定所有汽车安装空气净化装置,此举被认为是治理雾霾之关键。四是全民数据共享。1997年7月美国环保署在率先提出将pm2.5作为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在政府官网上实时公布全民共享,2006年美国环保局针对pm2.5标准进行了修订,制定了24小时周期内pm2.5最高浓度、年平均浓度标准等。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现今洛杉矶一级污染警报天数从1977年的121天下降到0天,已摆脱“烟雾城”,找回昔日蓝天。

2.3东京大气污染治理的启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东京大气污染公害事件受害人数骤然激增,日本通过出台法律条例、建立环境标准、实时数据共享、整治汽车尾气、加大城市绿化等策略展开长期治理。[8]主要启示是:一是出台法律条例。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颁布了《公害对策基本法》、《噪声规制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排烟规制法》,构建了较为科学和完备的法律体系。二是建立环境标准。2009年9月9日,日本环境省公布了pm2.5环境标准。三是加强环保检测,实时数据共享。日本环境省设有大气污染物质广域监视系统,对包括pm2.5在内的各种大气污染物质进行监测并通过网站实时。四是整治汽车尾气。1992年日本环境厅制定《汽车氧化氮·碳氢颗粒法》,鼓励发展小型车及低排放车种,规定了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和排入大气废气的最高量,并设置废气浓度测试点,严禁超标车辆投入运行。五是加大城市绿化。东京市政府规定新建大楼必须有绿地,楼顶必须绿化,在注重绿化面积同时重视绿化体积,绿化措施以种植树木为主。

2.4德国鲁尔工业区空气污染治理的启示。20世纪中期,德国鲁尔工业区曾出现过严重空气污染状况,后来通过100多个“空气清洁与行动计划”使莱茵河流域焕然一新。主要启示是:一是立法制定排放标准。1974年德国出台《联邦污染防治法》主要针对大型工业企业进行整治,通过立法制定空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这项法律后来成为欧盟范围内的典范。二是限制可吸入颗粒物排放。主要有两种手段,一方面是车辆限行、限速,对污染严重地区车辆禁行、工业设备限制运转等,同时在超过40个城市设立了“环保区域”,不符合排放标准的汽车不允许驶入环保区;另一方面是用技术手段减少排放,例如开发清洁能源、安装颗粒过滤装置。三是提倡绿色出行,提升市民环保意识。德国十分注重加强民众环保宣传教育和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作为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大国,德国大力提倡市民选择绿色出行,许多公司80%的员工每天都乘公共交通或骑自行车上班,绿色出行已成为一种潮流和共识。

3我国雾霾治理的主要措施

3.1依法驱霾,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各国在雾霾污染后采取的最重要举措就是立法先行,立法已经成为依法治理雾霾和保护环境的根本。我国雾霾治理的关键就是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排放,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将为治理雾霾污染提供可靠制度保障。第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虽然有了新的《环境保护法》,但还需一系列关于空气污染防控法案。如出台《清洁空气法》,从国家法律层面设定空气质量具体排放标准,出台《机动车空气污染控制法》、《工业企业排污控制法》、《排烟规制法》等,构建环保领域全覆盖、种类齐全、功能完备、执行有力的环境法规标准体系,使大气污染防控做到有法可依。第二,加强地方性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制定。各地应切合实际、因地制宜、防保结合、细化标准、综合控制大气污染排放。如《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规定禁止在政府规定范围场地设置露天烧烤,机动车停车三分钟以上应熄火等等,《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提高无证排污罚金到50万元,实行对单位和责任人双罚制等新举措。第三,制定明确的环保评估和奖励惩罚体系、责任落实制度、举报监督机制等。成立以环保部门为主的多部门联合执法队伍,推行联合执法、交叉执法、综合执法、区域执法。加强执法力度,落实执法责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严格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加大处罚力度,提高排污超标企业处罚标准使企业违法必究。此外,党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方略,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指明了方向,检察机关可以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效弥补了行政部门、社会组织和公众在环境保护能力方面的不足,有效增强了依法治理雾霾和保护环境的力量。

3.2数据共享,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建立标准统一、多区域全覆盖、全网络多共享、现代化信息化的雾霾监测预警系统,构建大气污染成分监测体系,细化雾霾预报预警核心需求,提高雾霾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实现雾霾监测预报精准化,建立多部门信息共享、预警预报、协同联动的应急响应机制,全面提升大气污染防控和预报预警能力。第一,环保部门可以联合气象、海洋、国土、林业等多部门构建覆盖城乡立体式、全方位、高密度、全天候的环境监测网络,扩大监测范围实现对雾霾天气的系统检测,可包括气温、湿度、能见度、风向、风速、大气稳定度、大气颗粒物、大气组分等全面监测。第二,通过政府网站或移动通讯网络及时公布当日、次日的天气预报和空气质量等级,建立24小时对各地区监测数据的预警机制,实现监测数据实时共享,及时向公众通报有效信息,并就如何做好防护提出建议,同时不断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和环保参与度。第三,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为建设空气质量预报和空气污染监测预警体系提供科技支撑保障,通过激光遥感技术、透雾监测技术、机动车云检测等高新技术,提高雾霾预报预警的监测水平和准确性。加强雾霾天气预警预报技术和形成机理的研究,加快工业防污、脱硫、脱硝、防尘、除尘等技术研发,科学有效地提高大气污染的监测、预警和防控能力。

3.3多管齐下,加强空气污染综合控制。第一,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排放总量。采用限制生产、限期整顿、关闭停产等多种方式,重点加强钢铁、煤电、石化、有色、焦化、水泥等行业二氧化硫、燃煤硫份和氮氧化等污染物排放治理,严格控制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污染新增量。第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化解产能过剩,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走集约化发展的环保道路。如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服务业、信息产业等。第三,推行科技环保。加强科技攻关,推动新能源研发和应用,加大环保科研资金投入,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如低硫煤、天然气、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沼气、海潮和风力发电等等。第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再生资源利用率,依靠科技节能减排,提倡环保型节能技术,推动发展节能工程。在机关、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单位提倡节能减排措施,公众在日常生活中提倡节能环保,做到节约用电、用水、用气、用煤、用纸、用油、一次性资源等。第五,发展公共交通。通过公共交通配套设施的新建和改善,辅以机动车税费调整,市区增设自行车车道,让市民自愿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抑制私家车发展、重新规划机动车车牌号、采用限号出行等方式控制机动车出行数量,大力推行纯电动汽车使用,发展高能效低排放新兴节能汽车,淘汰高污染柴油车辆和超标旧汽车。第六,发展绿化。大力发展城郊森林和社区森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在扩大绿化覆盖面积的同时增大绿化体积空间。

空气治理的方式篇8

[关键词]户外箱式设备;凝露;原因分析;治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m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047-02

近年来,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发生了多起因凝露导致的户外箱式设备运行事故。据统计,2013至2014年度,环网柜、分支箱、箱式变压器等户外设备累计发生各类运行故障250余起,造成多台设备退出运行,其中因凝露直接或间接引发的占80%,严重影响了配网的安全运行和对用户的正常供电。因此,加强对户外箱式设备防凝露技术的研究与治理,保障配网户外设备的安全运行非常迫切。

1凝露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定温度的空气都有其相应的饱和水蒸气含量(此时相对湿度为100%),温度越高,其相应的饱和水蒸气含量就越大,当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趋近于当前温度下饱和水蒸气含量时,气温一但降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超过当前温度下饱和水蒸气含量,水蒸气就会在温度较低的设备内壁表面析出,形成凝露。因此,凝露的形成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空气有较高的相对湿度;二是发生凝露的设备温度始终低于其环境温度。

分析环网柜等户外箱式设备凝露易发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安徽地处江淮之间,有较长的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春秋季节昼夜温差大,部分户外箱式设备处在绿化带、高架桥处,土壤水分含量较高,受遮挡日照时间短,这些客观条件都非常有利于凝露的形成;二是部分箱式设备安装方式不合理,特别设备电缆进出管口没有采取有效的封堵措施,电缆井中经常有积水存在,电缆井中的水通过蒸发成水蒸气向上运动,一部分水蒸气通过底座的电缆进出管孔隙进入柜体,同时,户外箱式设备防护等级要求在ip5X及以上,设备本体密封性好,缺少空气流通,水蒸气无法排出,加速了柜体内的水蒸气的饱和;其三户外箱式设备柜体、壳体一般都是采用钢材质,其导热率为远大于基座下方的土壤,也即金属柜体在常温下散热较土壤快,当地底的水蒸气进入环网柜等柜体时,白天温度比较高,水蒸气比较多,到了晚上温度下降,箱体内壁就会形成内部凝露。

2凝露的危害

一是长期的凝露会造成设备操作机构卡涩乃至失效,进而因机械故障导则整个开关柜需要退出运行,严重影响供电可靠性、连续性,违背了配置环网柜的初衷,也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二是长期凝露会使设备的绝缘水平大幅降低,使户外设备的局部放电水平大大升高,长期的间歇性的放电产生的高能量会导致空气中的氧气被电离产生臭氧,其溶于水后具有很强的氧化性,会破坏高分子聚合材料(比如开关柜内气包使用的环氧树脂、电缆头等),加速其老化和腐蚀,使电缆t头或肘头硅橡胶表面上出现龟裂。硅橡胶的老化导致绝缘水平下降,同时大量的凝露在箱体内壁集聚后形成水汽浸透到t头或肘头内部,进一步加速了绝缘的劣化。如此恶性循环,会导致开关柜的绝缘性能快速下降,易造成相间短路或者对地短路从而引发事故。

三是长期凝露会造成设备外观、门锁、门轴、通风口等锈蚀,造成箱体的安全防护功能失效,极易引发人身安全事故。

3常用凝露治理办法

视凝露危害的严重程度和现场条件,凝露治理可采用自然通风法、强制通风(抽风)法、电加热法、电除湿法干燥剂除湿等方法,凝露多发、严重的地区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3.1自然通风法

自然通风法主要是优化环网柜基础设计,阻断水气进入到电缆室下方,抬高环网开关柜基础对地高度,在基础中央装上百叶窗使内部空气和外部空气形成有效流通,如图1所示,降低环网开关柜下方空间内部湿度,使湿空气不再进入电缆室,从而有效解决凝露问题。我省淮南供电公司对国庆路上多台环网柜进行改造,经对改造后的环网开关柜实际监测,内部湿度由原来的90%降到了50%左右,未再发现凝露问题,运行情况良好。

3.2强制通风/抽风法

强制通风/抽风法即是在箱式柜体底部安装抽风风扇、顶部侧面安装排气风扇,加速柜体内部空气流通,使得柜体内部空气一直处在非饱和状态,破坏凝露形成条件。缺点是本办法需要配置风扇等设备,运行时会产生噪音,同时部分柜体内部空间有限,安装困难,更多的是部分环网柜和分支箱内部缺乏电源或电源容量不足,因此本方案更多的适用于箱式变压器的防凝露处理。

3.3电加热法

方法是在柜体下方的电缆室以及断路器室安装一个铝合金加热器(一般为150w),通过加热提高柜体内部气体温度,降低相对湿度,防止凝露形成。该方案同样需要供电电源,对环网柜、分支箱设备需要配置pt供电。

3.4电除湿法

电除湿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半导体制冷技术产生一个低温点,将空气中的水汽凝露到该点上,水滴顺着冷凝槽和管道排出柜体,从而起到对开关柜的除湿效果。半导体式线除湿装置优点是体积小,便于安装,功耗低(在15w左右),户外可考虑使用太阳能电池供电,工作时不产生振动、噪声,同时有良好的节电效果;缺点是价格昂贵,柜内湿度较大时除湿效果有限。

3.5干燥剂法

即采用干燥剂吸除柜体内的湿气,避免凝露的形成,这种方面简单易用,但是干燥剂容易饱和,需要及时更换,维护的人力成本较高,主要适用于临时处理、季节性湿气过高、无法取得电源的场合。

常用凝露治理方法比较见表1。

4凝露治理的关键技术

4.1封堵

从凝露产生的机理分析,高湿度的水蒸气进入柜体是凝露产生的要因,因此无论采取上述何种技术手机治理凝露,阻断水蒸气进入柜体是凝露治理的第一要务,封堵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凝露的治理效果。一般采用防火材料、防火隔板等对设备电缆进出管口及周边孔洞进行有效的封堵,让整个柜体对外形成隔断层,隔离电缆井内潮气或相对湿度较高的气体进入箱体,见图2。

4.2凝露的检测与预警

对于需要采用电加热、强抽排风、电除湿等辅助手段治理凝露的户外设备,考虑到户外设备只要依赖pt、太阳能等设备供电,从节能降耗、设备使用寿命等方面考虑,凝露治理设备应根据凝露的状态进行自动投切,这就涉及到凝露的检测与预警问题。

目前市场上凝露的检测一般都是采用半导体凝露传感器,这种凝露传感器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其是被动型动作器件,只在凝露发生后才能启动加热器等防凝露设备,作为一个开关柜设备反事故重要措施缺少一个预防过程。其二,这种凝露传感器对安装位置非常敏感,并容易受到灰尘或气体的侵蚀而改变特性,经常发生柜壁已有结露现象,但凝露控制器仍不能及时启动加热器投入现象。有些运行单位为了提高防凝露可靠性,往往让防凝露设备一直运行的办法,这种方法,虽然加强了防凝露的措施,但也带来了电力损耗和浪费。

针对开关柜常用防凝露方法存在问题,为提高开关柜防凝露可靠性及减少电力消耗,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型开关柜防凝露控制方案。

根据凝露发生的机理分析,只要我们使开关柜内部的温度始终保持高于柜外部的环境温度,且尽量降低柜体内部的相对湿度,就完全可以预防柜内产生凝露。改进的控制方案利用多个温度传感器,一个测柜体外温度,一个安装在柜壁,测量柜壁温度,其余的测柜体内部各隔室的温度,通过控制加热器的投切来调节柜内温度,使开关柜内部要防凝露的部位的温度始终比柜外环境温度至少高2℃~3℃,使之不具备凝露发生的条件,起到预防凝露的作用。当柜体内外有2℃~3℃温差时就停止加热,反之则启动加热器。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潮、防凝露的可靠性,还可以增加相对湿度度传感器及排风扇,在监测温差的同时,还可以测量显示柜内的相对湿度。根据多种参数来判别、控制电柜内部的相对湿度(超过65%RH时启动排风扇或加热),进一步提高驱潮和防凝露能力。

采用该方案后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凝露传感器其特性的局限性和使用环境的影响,有效地解决原自动加热除湿控制方案存在的灵敏度、精度、使用寿命、电能消耗和可靠性等问题,把被动防止凝露方式变为主动防止凝露,增加了开关柜防凝露的可靠性;另外,从传感器寿命来说,温度传感器的使用寿命是凝露传感器寿命的数十倍,防凝露控制系统的工作寿命和可靠性将大大增加。

4.3凝露的治理原则

视凝露危害的严重程度,对环网柜、分支箱、箱变等户外设备应采取差异化的处理方法:对皖北等凝露危害不甚严重的片区,在做好电缆井防水、电缆进出线封堵的基础上,采用自然通风法一般就可以克服凝露对设备的侵蚀;对长江沿岸以及部分选址不当的区域的户外设备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还应结合设备本身条件综合采取其他防凝露措施。如对断路器柜,考虑本身都配置有pt,可以采用经济适用的电加热驱潮法;对取电困难、电源容量有限的设备可以采用电除湿法;对箱式变压器可以采用强排/抽风法,并可起到对配变的通风散热作用;临时性场合可以采用干燥剂轮换法,但应加强设备的巡视密度;在控制器的选择上应以温差、相对湿度作为综合判据控制防凝露设备的投切,提高防凝露控制系统的工作寿命和可靠性。

5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10kV配电线路逐步电缆入地已是大势所趋,因户外环境对设备的侵蚀造成的损失每年近亿元,加强设备的运行环境的整治已经刻不容缓,一方面我们要按凝露治理原则对户外存量箱式设备进行治理改造,同时,对新投运的设备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设计、施工、验收,并结合区域特点采取相应的防凝露技术措施保证设备在其预期的寿命周期内安全、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1]周丰群,张义民,何超.电气设备用温度凝露控制器的研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2,22(3).

[2]孙亚芬.高压电路设备防凝露控制的研究[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9,28(4).

空气治理的方式篇9

原兰州市市长袁占亭:

煤・水・人:治霾“三字经”

兰州曾是雾霾深重的“黑兰州”,是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经过短短三五年治理,稳定退出全国十大空气重污染城市,迎来“兰州蓝”,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荣获今日变革进步奖。

兰州市原市长袁占亭说,兰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三个改变”的判断:改变大气污染不可治的悲观情绪、改变只有方案没有落实的消极作风、改变只有布置无人问效的工作格局。自此,兰州市全面打响了大气污染治理整体战攻坚战。2012年以来,兰州市从顶层设计、科学治污、落地实施抓起,把大气污染治理推向一个新阶段。

为提高大气污染治理的科学性,兰州市制定了“1+5”的综合治理规划:一个总体实施意见和工业、燃煤、机动车尾气、二次扬尘和生态增容减污等5个专项治理方案。在“1+5”规划框架中,兰州确定了环境立法、工业减排、燃煤减量等治污工程,凝练实施了916个项目,通过项目推进治污工作。

在治理工作中,兰州从造成大气污染的成因出发,重点采取了减排、压煤、除尘、控车、增容的综合措施。

2013年以来,兰州市已累计对150名治污不力的干部进行了问责;新《环保法》实施以来,共对152家违法企业进行了行政处罚,处罚金额722万元;2015年对包括央企、省企在内的54家环境违法企业进行媒体公开曝光和处罚。

数字背后,是兰州市探索出的一系列创新模式。在管理创新方面,兰州市全面推行了城市网格化管理,将市区划分为1482个网格,实行市、区、街道三级领导包抓,建立了网格长、网格员、巡查员、监督员“一长三员”制度,实现城市管理网格全覆盖、巡查全天候、调度数字化和应用多元化。同时,兰州在执法创新、排污权交易制度等机制创新方面有一系列措施。

兰州对蓝天的追求并没有止步。前不久,兰州地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指挥部公告,向社会征集大气污染防治的好点子、好办法:“如果您对涉及兰州地区大气污染的工农业生产、城市建设、城市管理、道路交通等各个方面,具有可操作性强的合理化办法或想法,那么就请你秀出你的‘点子’,为兰州的天空添一抹蓝。”

济南市代市长王忠林:

治霾不能“等、靠、怨”

“等着风吹、靠周边城市帮忙、怨地形地貌。”2016年12月21日,济南市召开全市大气污染和交通拥堵治理工作会议,济南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忠林毫不客气地用“等、靠、怨”来点出相关部门和负责人重视程度不高的问题。

“雾霾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种人为现象。”王忠林表示,济南的工业总量并不高,煤炭年消耗量只有1600万吨左右,基本在全省也是最低的;人口713万,汽车拥有量180万辆,与南京800万人口,250万辆车相比并不算高,但是雾霾和拥堵依然很严重。“人为现象就需要人为解决。”王忠林表示,在治堵、治霾工作上需要勇于担当,因此济南需要克服等、靠、怨,认真扎实地治堵、治霾。

济南的pm10的贡献率占36.1%,pm2.5占30.1%,两项合计占66.2%,这两项作为霾的主要成分,正是由道路保洁、渣土运输、土地、工矿企业露天堆放等管理粗放所造成的。

王忠林举例表示,据专家测算,如果一辆渣土车没有篷盖好而撒落一块渣土,在经过车辆的反复辗轧之后再卷起到空中,可以污染几百甚至上千立方米的空气。因此,治霾要严格实行渣土车出厂前冲洗、全密闭运输、规范化处置、全过程监管。

足以见得这种看起来很细节的工作,对于济南的空气质量到底有多大的影响,而济南在此次出台的“双十条”中,“细”也成为一大特点。

“治堵治霾在很多方面也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的,治堵的同时也是治霾,治霾的同时也是治堵。”王忠林表示,一方面路不堵了,汽车排放自然就少了,有利于治霾;另一方面,霾减少了,人们自然就愿意选择步行、骑自行车、坐公交车等绿色出行方式,也有利于治堵。

德州市市长陈飞:

打造科学治霾新体系

自2015年底因治霾不力被环保部约谈后,德州开始打造科学治霾新体系。

德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飞曾公开介绍,德州市将全面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考核、约谈、问责机制,对连续两个季度空气质量排名末位的县市区进行约谈和问责。3年内完成10万千瓦以上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力争用3年时间,使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得到基本治理。另外,到2020年,力争森林覆盖率达到38%以上。其他六市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了相应的介绍。

目前,德州找准污染症结,打造以“压煤、抑尘、控车、除味、增绿”为重点的治污体系,精准施治。重污染天是防治重点,德州积极构建“1(市政府专项预案)+13(县市区预案)+n(部门实施方案)”预案体系,提高重污染天应急管理能力。

地方政府是辖区大气污染防治的第一责任人,德州坚持党政同责。作为山东地级市制定的首部大气污染防治地方规章,《德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管理规定》正式实施。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加大执法力度,今年检查企业5500余家(次),行政处罚123起;环保、公安部门联合侦办环境刑事案件57起,刑拘142人等。

同时,为提升治污能力,德州对环保能力建设实行“饱和式”投入。据统计,在德州重点区域、园区、乡镇等优化布点,新建91个空气自动监测站点,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空气监测监控体系,分布密度达到山东省平均水平的5.8倍。建设颗粒物源解析实验室和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平台,新建视频会商系统,提高预报预警准确率等。

郑州市长程志明:治霾要遵循“四个不放过”和“追责”

程志明表示“过去确实有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的问题,这一次我们是下定决心,坚决不手软。坚决做到四个不放过,对失职的坚决追责。”

所谓的“四个不放过”就是指,污染大气环境的问题和因素、疑点查不清不放过、不处理不放过、不整改不放过、不消化不放过。而对失职的追责,郑州不仅出台相关规定,还已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

据了解,去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分别于7月18日、7月19日、7月20日向郑州市交办了3批共77项问题。而对于查处属实的问题,郑州市采取了关停取缔、限期整改、行政处罚、责令立即改正、责任追究等措施。

空气治理的方式篇10

【关键词】室内环境;污染来源;预防

1、前言

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令其对居住品质有了更高的追求。因此室内装修行业得以快速发展,可满足人们对居室环境美化、装饰、丰富应用功能的需求。然而各色型材的应用、大肆的装修在提升室内美观舒适性的同时也引发了室内环境污染的问题。倘若人们长期生活居住在这样的环境下,将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轻则引起业主的身体不适、呼吸不畅,重则令其身患重病,久治不愈。由此可见明确室内环境污染源头,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管理、净化空气策略尤为重要。只有防患于未然,做好源头管控,方能创建绿色、环保、健康的室内环境,体现综合应用功能。

2、室内环境污染来源

引发室内环境污染的因素较多,例如室外空气环境、地质条件以及室内装饰装修、摆放家具均可成为污染源。另外,烹调与燃烧散发的气体,形成的产物、人身体代谢与生活废物也会对室内环境形成一定的污染但其影响相对较小。通过医学证明,人体致病众多因素之中,由室内环境污染引发的机率占到70%,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质有甲醛、氨、苯、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放射性氡气等,其中以甲醛、苯等挥发有机物产生的危害影响最为显著,并成为人体致癌物质。甲醛主要来自于室内装饰装修所用的木质人造板材以及板材家具制作及壁纸粘贴过程中使用的胶黏剂。其他如塑料壁纸、化纤地毯、泡沫塑料、油漆和涂料以及建筑工程防火、防腐应用的阻燃剂也是甲醛污染的来源地。苯的污染主要来自室内装修应用的溶剂型涂料、粉刷油漆、添加剂、胶黏剂等材料。地质环境因素造成的室内污染,来自于土壤以及岩石中含有的氡成分,一些含有工业废渣成分的建筑材料以及天然大理石也会释放出氡,氡极易进入人体组织。长期吸入高浓度氡可诱发肺癌。室内空气中的氨主要来自建筑施工中应用的阻燃剂、含氨水、尿素、硝铵的混凝土防冻剂等外加剂;家具制作涂饰时使用的添加剂和增白剂;木制板材中使用的脲醛树脂胶黏剂,当环境温度产生波动时,便会散发氨气,进而污染环境。而装修应用墙面壁纸、地板革等人造材料以及装修中使用的有机溶剂型涂料、粘合剂板材等则会释放tVoC,造成显著的污染影响。由此可见要做好污染预防治理,主要应从地质环境优化以及室内装修等环节入手,做好源头管控,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治理策略。

3、预防室内装修造成的环境污染

为有效预防室内装修对环境空气造成的污染影响,应提升防范意识,秉承轻装修、重装饰的原则,通过合理规划设计,达到美化且节约资源的科学目标。同时,树立环保、绿色意识,合理选择应用低污染、高环保性装饰材料,多应用利于人们身体健康的无污染绿色产品。依据行业以及国家相关规定,到正规厂家采购装修材料并索要相关验收合格凭证。装修阶段中应尽量减少大芯板材料的应用。通常来讲,室内面积为一百平米的空间,用量应控制在三十张之内。对于装修、工程建设应用的石材、陶瓷制品,应考察其是否通过放射性测试检验,满足标准规定。对于大型工程,可聘请具有检验资质的机构应用先进精准的仪器进行应用材料的放射性评估验证,杜绝污染物、放射物的不良排放。还应做好室内通风格局的布置设计,施工阶段中应有效预防污染影响。新建建筑工程,应远离氡释放量较高的区域,全面考量室内空间环境的总体承载水平。完成室内装修后,应依据装修方案、设计策略进行权威认证评估,通过科学、合理的验证、检测,获取正确结论,探究室内环境质量水平。对于检测污染物质结果超标,应从源头入手,制定有针对性的缓解污染策略。同时,应面向供给污染装修型材、承包装修商家进行索赔,尽快督促其进行优化整改,将污染影响降到最低。针对室内环境轻微污染问题,可采取通风、放味、延期进户居住策略,待室内环境恢复正常标准后方可应用。

4、优化室内环境科学策略

为优化室内环境,降低污染影响,可采用有效的物理净化方式。例如,应用活性炭的强吸附功能进行室内环境有害物质的吸附。可将其置于板材衣柜、鞋柜、涂刷油漆的家具或是抽屉之中。臭氧治理也是一类公认安全可靠的物理净化方式,对于轻度以及重度的环境污染,具有良好的治理效果。应用该方式,需要人们暂时避开,避免感染中毒。该方式可达到对甲醛净化处理40%的效果。而对苯污染物质的去除效率则可上升至90%以上。去除tVoC可达到50%的比率,治理阶段中不会形成残留污染物,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应用价值效能显著。同时,还可应用有效的仪器设施,进行室内空气环境净化处理,该类方式对于轻度污染超标的室内环境治理较为有效。另外,可应用化学药剂处理手段,例如为治理甲醛污染,可应用甲醛捕捉剂。该物质可持续长效的同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含有的甲醛物质进行化学反应。应用方式为,直接涂抹甲醛捕捉剂于室内装修应用的人造板材以及木制品材料的外表,还可直接喷射至空气之中,实现降低、中和甲醛物质的治理目标。再者,可通过养植绿色植物的方式,对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并散发出氧气,形成有效的空气置换,达到净化空气的目标。一般具备吸附甲醛功能的绿色植物包括吊兰、常春藤等。然而,基于植物净化空气时呈现的呼吸量相对较小,同空气接触面有限,为提升净化空气能力,可多在室内空间的不同位置摆放多盆植物,进而提升其呼吸量以及空气接触面积。

5、结语

总之,室内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著。为营造健康、舒适、绿色、环保的室内环境,保障人们身心健康,应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管理策略,提升重视力度,明确污染环境来源,采用针对性治理措施,多措并举,方能形成对室内空间环境的有效治理,降低污染影响,提升室内环境整体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刁景华,陆海翔.基于物元分析的室内环境污染可拓评价[J].价值工程,2010(16).

[2]张春艳,黄艳宁,邓旭.观赏植物对室内环境污染的改善作用[J].中国农学通报,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