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2:43

阅读教学的问题篇1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

当前,我国语文教学普遍存在问题,像提问太直白,缺乏交流性、问题空洞化,缺乏主导性等都是阅读教学中的“绊脚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问题设计的重要性: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更是贯穿始终、促进学生思考提升的关键。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就要积极应对以上问题,在注重问题设计的层次性、主导性的同时适当增加趣味性,提供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一、注重层次,由浅入深,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据调查,语文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提问回答,师生之间的互动游走在随机提问中,因为问题之间缺乏联系,大多简单组合,对学生思维启发没有太大作用。考虑到阅读教学的探究性,我们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层次,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促进其思考解答。

比如,我在教学《荷塘月色》一课时就利用文本内在的逻辑性设计了以下问题,引导学生理解:(1)文章有哪些直接抒情的句子?(2)文章有很多处景物描写,十分细腻,你能针对某一处谈谈作者当时的心情吗?(3)作者在面对不同景物时有不同的心情,你能结合具体内容谈谈吗?(4)画出作者夜游荷塘的轨迹图和情绪变化的曲线图,对比两者,谈谈你的发现。(5)整合全文,思考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的关系。这样的问题设计紧扣景、情展开,能帮助学生理清两者的关系,进一步思考,生发出独特的感悟。

再比如,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时,我围绕文中跌宕的情节设计了以下问题,点拨学生帮其悟理:(1)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作简要概括。(2)为什么秦国、晋国要围攻郑国?(3)为什么烛之武一开始拒绝郑伯的求助,最后又答应退秦师?(4)这篇文章给了你什么启发?这样的问题设计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还能培养其阅读思维,活学活用。

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层次性很重要,不仅是文章思考脉络的体现,也是促进学生思考理解的有效手段。长此以往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习惯,在面对阅读时知道如何思考,不至于无从下手。

二、突出重点,引导探究,促进学生思考提升

主问题的设计在阅读教学中至关重要,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主问题不同于一般问题,不仅要能其主导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且言能在整体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为此,我们在设计主问题时要反复研究文本,多花一些心思,力求达到理想的效果。

设计前,我们要清楚主问题具备以下特点:(1)概括性,不仅精炼而且能带动整体性阅读。(2)探究性,带有一定的复杂性,不是用“是”、“否”就能简单回答的,需要学生思考斟酌得出结论。(3)逻辑性,能引导学生紧扣文章内容结构思考,培养其逻辑能力。明白这些后,我们就可以着手设计,在教学时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问答,提高课堂效率。

此外,在设计时我们要注重技巧策略,能省掉很多麻烦,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叙述:

1.标题切入。很多文章光看标题就能得到很多信息,像《雨巷》,一般我会利用这一点设计:“雨巷”描绘了怎样的意境?作者引入这个意象的意图是什么?这样的设计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成功地导入教学。

2.关键句切入。像根据《蜀道难》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我就会设计:诗歌从哪些方面描写出蜀道的“难”?作者强调蜀道的“难”想要表现什么?

3.从中心事件入手。比如,在讲《再别康桥》时,我就围绕徐志摩给母校写的一首恋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各种美。

4.情感切入。很多文章都会以情感为主线展开,我就会借此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体会,产生共鸣。像在鲁迅的《呐喊・自序》中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鲁迅在创作时是绝望还是抱有希望的?以此引导学生反复钻研,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充分感知。

主问题的设计是阅读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引导其感悟;还能帮助我们突破教学难点,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体现趣味,留有余地,提供学生发挥空间

高中语文课堂给人的印象大多是枯燥沉闷的,老师在上面讲地唾沫横飞,学生在下面听得头昏脑涨,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就要积极改善,借助问题设计,适当地增加趣味,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同时活跃课堂,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比如,在上《祝福》一课时,考虑到文本涉及的时代和现代相距甚远,长驱直入让其探究,学生很难有积极性,课堂效率得不到保障。为此,我就设计了以下问题试图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其思考:(1)祥林嫂作为女人,有没有幸福的时刻和属于她的春天呢?(2)结合文章内容,你觉得祥林嫂是怎么死的?这两个问题一抛出,课堂马上变得活跃起来,学生在底下炸开了锅,对问题的思考相当卖力,没一会就解决了。由此可见,适当地趣味增加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活跃课堂。

阅读教学的问题篇2

一、什么是问题

所谓问题,就是指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难题或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按照西方心理学者的看法,问题是一种情境,它由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当前状态、目标状态、从当前状态向目标状态转化所需要的一系列操作。不能直接用已有的知识来处理,但可以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间接处理的情境叫问题。

所谓问题解决,就是人在面临着问题这个情境,为处理这个情境而产生的一系列认知加工活动。因此,问题是对自我的拷问。所以,问题解决虽然没有规律可循,但总包含着思维主体的个性。一个人为什么没有鲜明的个性呢?因为他认同别人,那他就不会有问题,不会去怀疑别人、拷问自己。因此,铸就学生的个性,必须强化学生多问题意识,进而使其精神上趋于成熟、理性。问题是知识的大门,是智慧的钥匙,是思维的火把,所以,作为传递人类文明的教育而言,问题是一切教育的原点。

二、什么是问题式教学

所谓问题式教学,就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发展性教学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是通过师生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是教学之资,没有问题,就没有富有价值的思考,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所以,问题是教学的最有价值的资源,问题的数量与质量决定了我们的课堂能站得多高、走得多远。然而“只有当你对问题采取行动的时候,问题才是我们的朋友”([加]迈克.富兰《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虽然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但我们只有通过解决问题而获得知识,如果一个问题提而未解,则我们对它未采取任何行动,它就不会成为“我们的朋友”。

三、问题由谁提出

这个问题需要从“阅读教学”这个概念的分析中回答。《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文本、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职责既不可偏失,更不可或缺。课堂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必须体现课程和教学的国家意志,必须承担“引导人”、“塑造人”、“提升人”的责任。“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谓“组织”,字典意义是“有目的、有系统、有秩序的结合”。基于语文问题的教学,要求教师有目的地选择问题,有系统地排列问题顺序,有秩序地进行课堂活动。所谓“引导”,强调教师示范性地“教导”,注重教师循序渐进地“诱导”,珍视教师有耐心地“辅导”。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阅读文本,充分了解学生,课前全面预设教学问题,课堂中灵活地生成问题。教师必须成为问题预设、问题甄别、问题调控的主体,学生必须是问题生成、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的主体。由教师提出问题,体现了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由学生提出问题,体现了课堂教学中的民主精神,证明了教师为学生搭建的舞台是广阔的,说明学生有了创造的苗头,也为教师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机会,使教师能够展示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教学艺术。师生双方智慧的充分发挥,才是教师与学生职责的最佳展示,才是“教”与“学”关系的完美融合。

四、提出怎样的问题

每一门学科最主要的是传授给学生一种属于本学科的思维方法和科学魅力,让学生为之陶醉,这是每门学科的个性。受语文学科本质、师生认识限制和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在课堂上,我们要解决真正的语文问题。所谓真正的语文问题,是体现语文性质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的基本特征。”

语文的工具性体现在字、词、句的积累和运用上,体现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写作技巧的掌握上;语文的人文性体现在作者与读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学语文,就要在掌握“工具”的过程中体验语文的“人文”,或在正确的“人文”关照中掌握“工具”。所以,语文教学要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角度切入,引导学生提出语文问题。

阅读教学的问题篇3

一、阅读教学是教师的“独角戏”

笔者经常到一线课堂听课,总的体会是教师参照教参分析得头头是道,学生却没有独立阅读和思考的机会。教师在课堂上从作家、写作背景、注音解释到感情内容、品味语言等一律代劳。即使讲过的知识还不放心,唯恐哪个句式学生不会仿写,哪个名句在考试中可能会考到,哪个成语用法辨析不清楚……讲完课内讲课外,讲完课本讲试卷,讲完试卷讲作业。语文教学理论强调“真正的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阅读教学应以学生的自我感悟为主,重要任务是学会如何多角度地解读文本,以及如何辨别这些文本中的意义所表现出来的方式。具体而言,阅读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置于更为广泛的文化背景中,对文本作者及文本所表现出来的意义进行关照和解读。在一定程度上,解读表现为一种直觉,不需要教师做定性说明,应对于文本所固有的可能性始终保持开放的态度,而不是理性分析的、终结宣判式的态度。而这种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教师在唱“独角戏”的阅读教学方式,若教师讲得生动一点,学生还爱听;若讲得味同嚼蜡,学生就睡大觉。学生疏于思考、懒于思考,根本谈不上解读文本、享受语文课,更谈不上从文章中感悟人生和社会了。这也是一些学生轻慢语文课甚至厌恶语文课的原因。不少学生在语文考试或练习中,只要碰上语文阅读题就头痛,有学生说宁愿做100个数学题,也不愿做1个语文阅读题,足见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畏难心理。

二、阅读教学脱离了文本

阅读教学是以文本作为载体的,所以不能脱离文本。文本虽具有开放性,但它又不是无限制、无休止的开放。在多重对话中,文本是一根纽带,它维系着参与对话的其他因素,阅读教学对话的多个维度中,教师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是基础,而学生间的对话、师生间的对话也不能置文本而不顾。然而,有的教师为体现课改精神,将对话设计为一种脱离文本的游戏,不深入阅读文本,为拓展课文而大量补充课外的东西,仅仅为讨论而讨论,不管对教学有无作用;为活跃气氛而偏重学生表演,哗众取宠,如高中语文教科书有曹禺的《雷雨》,教科书上有“请同学分角色读课文”,大部分教师也是按照这个方法教的,也就是说,这是“合法的表演”“必要的表演”。可是课堂效果如何呢?笔者听过多次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几乎每次都能看到:演周朴园的学生一开口,全班大乐,而“鲁侍萍”稍稍带点感情,立刻哄堂大笑。经典台词的魅力没能表现出来,“戏味儿”也没有了,热闹一场,最后只剩下“好玩”。多媒体本应只是辅助设备,现在成了表演的装备,这种表演冲淡了学生对文本的关注。整个教学过程与文本有多少联系,教学目的是什么,都让人不明所以,课堂俨然成了沙龙和游戏场。

三、阅读教学成了“串问串讲”

阅读教学的问题篇4

一、语文学习中,阅读的重要性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具有丰富的思想情感,而且人物的描写和思想情感的表达等都采用了一定的技巧,所以在分析文章和理解文章的同时,需要合理地选择阅读方式。在语文学习中只有掌握了娴熟的阅读方式,才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作者的写作思路,分清楚段落的涵义,才能够在考试的过程中,快速地根据题目的内容要求,找到所要的答案。阅读策略的产生来源于认知理论和元认知理论,阅读充分地调动了学习者的情感意识,教师合理地运用一系列的策略和方式,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实现构建文章整体结构的教学过程。

二、中学语文学习过程中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往往会以自身的角度出发来教育学生,然后根据课程安排来设定一些阅读内容。很多情况下,教师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文章,以为经常性地组织阅读名家名篇,甚至达到背诵的阶段,能从文章的写作中领悟到作者的创作技巧,同时还可以掌握到类似描写和叙述等表达方法。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要求记笔记、分析文章等,但一路下来,发现我们学生的阅读水平并没有真正的提高,分析和阅读文章的能力也没有太大提高。

1.没有把握好阅读的主体对象。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文章阅读时,大多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从教师本身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意志、动机和情绪等作为影响阅读的原因,然后想办法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2.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实现自我调控情绪、自我激励等状态,提高阅读效率。很多情况下,教师对于阅读的教学过于盲目,只注重要求学生将重点内容记住,学会解题技巧。但在阅读的学习过程中,更重要的是领悟到文章的创作思路和要表达的内容。如何描述才可以表达出这样的效果?解题技巧究竟为什么要这样用?教师没有讲到,而学生自然也不会去思考,但这恰恰阅读的重点。

3.阅读分为很多种形式,但通常意义上的阅读就是采用大声朗读或者默读的方式来明确文章的含义或者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也或者是对名家名篇的记忆等。这样只会让学生生硬地掌握到一些“现成”的知识,对于这些知识究竟是如何得出的难以明确。例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诵读和朗读名家名篇,指导学生分清段落,概括其意思和文章的中心思想。但这样的阅读形式无疑会缺少了文章层析性的加工,没有考虑到文章的结构形式,对于本质思想和意图就很难领悟到。

三、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过程汇总阅读的水平和质量

1.通过不断的积累来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阅读能力和水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多阅读、多积累,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自然而然的阅读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水平。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性情的陶冶和艺术的熏陶,同时可以培养语感,阅读过程兴致盎然,增加阅读兴趣。例如在学习《社戏》章节中的某个段落或者章回,就很难把握人物的性格和特点,需要把握整体结构和主旨,思考人物的性格和特点,所以阅读过程中积累知识很重要,非常有利于提升阅读水平。

阅读教学的问题篇5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问题设计;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7-0080-01

在当下英语阅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会采用三步阅读教学模式,即将课堂分为阅读前、阅读中与阅读后。“阅读中”环节是一节课的主导环节,它是影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在问题设计时存在一些有待提高的空间。而该环节问题设计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与培养。

【问题一】问题设计缺乏趣味性。例如,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6Keepourcityclean的Cartoontime板块时,一位教师设计了以下教学片段――askthestudentstoreadthetextandanswerthequestions:whoarethey?wherearethey?whydoesBobbylikelivinginthecity?whatdoesBobbydo?whathappenstoBilly?DoesBobbyfeelsorry?

【分析】这个板块主要讲述Bobby与tina在放学途中谈论喜欢生活在城市的理由及发生的事情。Cartoontime板块与前面的Storytime板块虽然同是语篇阅读,但前者更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文本感受故事的幽默所在,后者注重学生阅读知识点的巩固,通过文本的阅读帮助学生强化语言知识、训练语言能力。但上面的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只关注问题的面是否广而忽略了问题的点是否有趣,力图让学生读一遍就解决所有问题。这样得到的结果却大为相反,缺乏了兴趣的支撑,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一纸空谈。

【对策】教师指导用书中对Cartoontime板块的教学给出如下建议:该板块重在让学生阅读、理解与欣赏。俗话说,兴趣是阅读的基础。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积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进行Cartoontime板块教学时,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尝试采用“零任务”阅读,得到的结果大大出乎意料。同样的阅读材料,换了一种方式,“零任务”阅读比“有任务”阅读收到的效果更为可观。Cartoontime板块通常是以幽默故事为题材,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所以,教师可以选择放手让学生去自主阅读、去自主体会、去自主感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问题二】问题设计缺乏联系性。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unit7atweekends的Storytime板块时,教师进行了如下设计:Step1:watchthecartoon(教师未向学生说明看动画的目的)。Step2:listenandwrite(让学生在教师给出的表格中通过听录音的方式填出每个人的周末活动)。Step3:readandmatch(学生将文中的人物与其相对应的活动连线)。

【分析】这个文本的情境是周五放学路上,迈克与苏海谈论周末活动。涉及的语法点是一般现在时中第三人称单数以及四个有关频率的副词always、usually、often、sometimes。教师在设计第二个任务时,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了解周末活动的短语。对刚接触文本的学生而言,新语法、新词汇汇集在一起,有很大的难度,能够完成的学生不多。

【对策】紧扣文本内容。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能够让学生清晰地感知文本内容,关注问题设计的信息差,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文本的积极性。在教这篇文本时,可以采用填表格的方式,让文本的重难点分散开来,然后通过听录音、看动画、提问题、画词组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充分理解与掌握文本内容与语法点。因此,阅读中设计问题时要紧扣文本内容,抓住关键词、句,让学生通过问题的引导能够深入理解文本。

【问题三】问题设计缺乏层次性。例如,教学六年级上册unit8ChinesenewYear的Storytime板块时,有位教师在导入文本时通过猜谜游戏进行了语言的铺垫。在之后的阅读中,设计了以下任务:task1:listenandanswer.whatisannagoingtodoatChinesenewYear?task2:watchandanswer.whatisannagoingtodoonChinesenewYear’sDay?whatisannagoingtodobeforeChinesenewYear?

【分析】这位教师在设计阅读中的问题时,思维逻辑有时不太清晰,一会儿问春节将要干什么,一会儿又问春节前将要干什么,使学生思维呈跳跃式波动。其实,教材文本在描述春节活动时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但教师刻意打乱这种顺序,将本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反而影响了学生对整个文本的理解。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关注层次性与梯度性。

【对策】体现提问层次。春节的一些风俗习惯是大家所熟知的,因此,本课的重点应放在一些风俗习惯的英文表达与其所对应的时间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在设计问题时关注联系性与层次性,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感悟文本。首先通过听录音选出春节活动,然后给这些活动排序,最后引导学生结合板书复述。问题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总之,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重视问题的设计,利用好问题这一支架,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与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阅读教学的问题篇6

 

一、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语文是学生的母语,是最基础的语言。可是,中文谁都会说、会写,为什么还要系统地学习语文呢?因为语文是系统化的语言,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继而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因此,语文学习的关键不在于学会说中文和写中文,而是学习更深层次的语文知识。由于高中语文不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魅力,进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探索语文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由此可见,高中语文学习不是被动的行为,而是一个主动接受的过程,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奠基石。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重要性

 

一般情况下,无论是中文阅读,还是英文阅读,阅读文章的结尾都会设计几道课后习题,一方面,检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检测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问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有时候,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更能提高学生对文章的关注度,促使学生认真阅读、积极思考。反之,如果阅读的文章没有设置问题,学生在阅读时就像走马观花,无法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容,以至于难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另外,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有的文章设置了问题框架,很多学生就是根据问题去阅读,只会重点关注问题涉及的部分,忽视问题没有涉及的内容。可以说,问题设计是一把双刃剑,它的优势是区分文章的重点与非重点,恰当合理的问题有助于学生领悟文章的精髓;它的劣势在于学生只重视问题涉及的部分,如果问题设计不合理,那么学生就无法领悟文章的深刻含义。因此,问题设计对于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缺陷

 

虽然语文教师已逐渐认识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第一,教师抓不住文章的精髓和重点,很多教学问题设计不合理,没有理清阅读的中心思想,造成提问无效。而这个问题也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长期存在的难题。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与专业技能,才能设计出最有效的教学问题;第二,有些教学问题设计脱离了生活实际,与自然规律相悖。问题设计只有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才能提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注意事项

 

语文阅读教学离不开问题设计,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合理设计语文阅读问题成为教师首要解决的难题。

 

首先,教师要明确问题设计的目的,即问题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学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被模式化了,学生只要学会做题就行,凡事可以不求甚解。但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其次,问题设计是为了辅助学生理解文章,所以教师要提炼出文章的精髓,并以此设计问题,以便学生更快、更好地找到文章的精髓,掌握文章的深刻含义。

 

总而言之,教师不仅要认识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更要合理设计阅读教学问题,正视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才能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阅读教学的问题篇7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问题与策略

教学中的阅读不仅仅是学生对文字符号的识别,更重要的是对文字符号的理解,对文章信息的吸收、处理、加工并利用这些信息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pennyUr说过“Readingmeans‘readingandunderstanding’.aforeignlanguagelearnerwhosays,‘icanreadthewordsbutidon’tknowwhattheymean’isnot,therefore,reading,inthissense.Heorsheismerelydecoding-translatingwrittensymbolsintocorrespondingsounds.”可见,所谓阅读必须有理解,课堂教学中的阅读更是如此,没有理解就等于没有阅读。

一、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课堂上的阅读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阅读课上无阅读。有的教师仅仅是让学生听一两遍课文,然后便以对课文中单词短语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阅读,一节课上学生没有阅读的机会;二是有阅读无理解。有的教师开展所谓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阅读,或跟着录音阅读,其结果有阅读,无理解;三是忽视了阅读策略的训练。不管是什么阅读任务,学生都以同样的方式阅读,以类似的方法完成阅读任务;四是应试式阅读。考试是阅读短文后做选择题,课堂上的日常阅读训练也紧盯着选择题,教师在检查阅读时仅仅是对答案,很少要求学生阅读;五是精读、泛读不分。有的教师精读、泛读不分,有的处理得过分精细,有的则相反;六是不重视课外阅读指导。重课内,轻课外,主要表现为阅读量不达标、阅读面太狭窄等。

二、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各年级英语阅读提出的要求

1.七年级: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简短的书面指令,并根据要求进行学习活动,能读懂简单故事和短文并理解大意,能初步使用简单的工具书,课外阅读量达到四万词以上。

2.八年级:能连贯、流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能理解简易读物中事件发生的顺序和人物行为,能从文章中找出有关信息,理解大意,能读懂说明文等应用文体的阅读材料。

3.九年级:能根据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能使用英汉词典等工具书帮助阅读理解。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三、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对于不同的阅读目的和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在不同目的的支配下也要采取不同的阅读策略。

1.要为学生阅读提供时间、空间和阅读材料上的支持

首先,学生必须要有阅读机会,按照他自己的速度,选择对于他难度适合的阅读素材进行阅读,同时教师必须提供大量的书籍供学生选择。对于每一名学生应该选择什么,教师不能进行全程指导,因为它只能代表教师的阅读品味,而不是他们自己的。其次,学校应安排专门的阅读时间让学生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对某书表态,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来辩别,如果允许学生接受或拒绝,他会很快自己学会更高的标准选择读物,如果教师试图告诉他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效果反而不佳。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现有水平和接受能力来进行阅读指导

在小学阶段,应侧重增强英语阅读兴趣,最好选用图文并茂的读物,文中的词汇和句子结构应是学生熟悉的,力求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进入初中以后,学生必须学会几种常用的阅读技巧,如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它包括利用上下文中的同义或反义关系猜测词义,根据整个句子的意义猜测词义,利用语法知识、结构法知识猜测词义等。又如怎么概括主题,每篇文章都是有主题的,每一个段落的主题与文章的主题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文章各段的首尾句子来了解整篇文章的大意。有了一定的词汇、句法基础和阅读能力之后,还要提高语篇意识,加快阅读速度,加强归纳、概括、推断、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增强语篇意识。另外,多选择一些与所学课文训练要点相契和的文章,以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从而强化课内学习。

3.根据阅读过程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指导

阅读前,先做一些热身活动放松一下,就文章题目激发学生头脑,激活学生已经有的关于将要阅读的文章话题的了解或认识,指导学生利用标题对文章内容进行推测,阅读中根据自己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帮助理解文章,利用上下文猜测新词语的意义,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找出大意,查找细节和事实的策略。阅读后要说出读后的感觉,总结文章的大意,思考阅读中所获取的新信息以及已知信息,向其他同学咨询生词、讨论阅读内容等。同时进行反思,回顾阅读中所使用过的策略,为什么选择使用这些方法,是否有用,如果阅读相类似的文章,你会选择什么样的阅读策略等。

4.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提倡学生遇到疑问查找工具书,逐步培养其独立阅读的良好习惯

在平时教学中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不少学生不会使用工具书,遇到生词,先问老师。乍眼一看,阅读课进行的轰轰烈烈,学生不懂就问,阅读积极性高涨,殊不知,这样的阅读不科学也低效。老师注重并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是指导学生独立阅读的保障。另外,在阅读过程中老师也要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词汇障碍,遇到生词时,如果不影响语义的理解,跳过它,继续阅读,这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不打断阅读思路。有时可以通过上下文,在具体的语境中推测词汇的意思,不要一遇到生词就搬词典。

总之,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作,学习策略是灵活多样的,策略的使用因人而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朵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具有不断调整自己学习策略的能力,找到影响学生阅读理解的因素,指导学生采取恰当的阅读策略,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和解题技巧,让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真正做到读有策略,读有动力,读有方法,读有创造,读有个性,那么阅读理解教与学的水平必将得到提高,为其终身学习英语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施良方的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

[2]任利那的探索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alone,in,antarctica的教学设计与反思,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年9月。

阅读教学的问题篇8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问题;策略

由于我国高中阶段的课程种类安排较多,高中英语的学习并不像大学英语专业一样,将英语分成阅读、听力、写作等方面去学习。虽然如此,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中阅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学会阅读才会使用英语打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而且从阅读可以看出一个学生的英语水平,因为阅读并非单一的学习,它包含了词汇、语法、固定句式以及文化知识等内容。而现在高中英语学科使用的外研版教材是较新的教材,教师应该怎样发现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并解决它们呢?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

外研版教材的特点在于它的新,因为是新教材,所以教材所包含的信息内容比旧教材更加丰富,新教材紧跟时代的步伐,新教材的内容也更加新颖。教材具备的这些特点其实是可以帮助老师进行教学的,但是很多教师的教学模式很单一,没有做到革故鼎新。在英语阅读教学方面同样如此,忽略了阅读的整体性,将文章划分开来,过于重视语法教学和词汇解析。这样就忽略了阅读的意义,往往一节课上完,学生不知道文章讲了什么,不知道怎么梳理文章,不知道阅读的技巧,失去了阅读训练的机会,这些问题都是由教学模式单一导致的。例如,某高中的张老师在教英语的过程中,上课往往讲单词的用法和语法,而在课后留作业才会有阅读的部分。张老师认为,这也是训练学生阅读的方法之一,但是他忽略了学生因为课上的单调的英语学习,对阅读产生厌烦心理,因此不完成作业,也不能锻炼阅读能力,导致学生的整体成绩很低。

2.阅读材料单一

虽然外研版教材内容紧跟时代并且丰富,但是仅限于教材的内容还是远远不够的。某重点高中的李老师忽略了这个问题,她认为学生只要弄懂教材上的文章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去阅读更多的材料,有时候李老师还会让学生通篇背诵课文,从而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就是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培养出来的,背诵课文固然好,可以通过这个办法提高语感,但是却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长时间下来,学生的英语能力极其不平衡,他们的词汇量不能得到扩充,从阅读中摄取的文化知识也是少之又少。

3.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首先要理解文章内容,其次阅读速度不能太慢,不然会影响整体思维逻辑。但是学生并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在阅读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词就习惯查字典,有些学生必须读出来才能阅读。例如,某高中学生刘同学在平时做阅读训练的时候就非常喜欢查读和出声阅读,她总是很快速地浏览文章,但是浏览一遍却对文章内容一无所知。所以,在考试的时候她的阅读题的错误率很高,每次都在及格线边缘徘徊。通过这个例子,我们知道,阅读是需要培养好的阅读习惯的。在这方面,教师也没有给出强制的要求。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1.丰富教学方法

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要分清楚着重部分,就是教材中哪一部分适合讲语法,哪一部分适合讲词汇,哪一部分又适合讲阅读。什么地方要精讲,什么地方要泛讲,不能单一的全部都侧重讲语法或者词汇。阅读需要的是在短时间内了解文章内容,整理出逻辑思维,然后遇到不会的词要学会联系上下文猜测。教师可以规定特定的任务让学生课后完成,教会学生阅读的技巧。这样就会多方面地结合在一起去教学,就不会使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均衡。

2.丰富阅读资料

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料,让学生有大量的阅读资料可以学习。阅读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无意识地接受一些知识,长时间阅读之后会产生一种阅读思维,加强阅读逻辑思维并且可以扩充词汇量。教师不应该拘泥于课本,可以为学生订阅英文报纸或者英文杂志,除此之外也可以为学生搜集大量的阅读题。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介绍有趣的英文原著,让阅读成为非压力的一种娱乐,融入生活中。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教师也应该监督学生。教师应该专门用一些课时给学生讲一讲关于阅读学习的正确方式,指读、查读、出声读都是错误的方式。而且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持续阅读的重要性,这是一个积少成多的过程,不能半途而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也要注意,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要过于注重生词,而是要注重文章上下的联系和逻辑。学生可以在阅读之后查阅生词,还可以加深对生词的印象。

高中时期的英语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往往高中英语的水平决定着未来学习英语的高度。在这其中,阅读能力是最重要的,因为在阅读中可以学习语法和词汇。学生通过阅读去学习其他知识。所以我们要重视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从而想出对策让英语阅读促进英语学习。

阅读教学的问题篇9

关键词:初中;阅读;教学研究

一、我国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方面来源于教师,另一方面就是学生。

1.教师的问题

有些教师在教育观念上比较落后死板,追求的教学目标比较单一、片面。要明白教育学生首先要教方法,而不是教学生死记硬背。同时,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只是阅读老师给定的题目,不能把阅读拓展到课外读本中去。在学生阅读之后老师的阅读评价非常单一、笼统,不是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来进行评价,所以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得到较大的提升。

2.学生自身的问题

学生对阅读没有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和家长认为只要把语文课本读透彻就可以了,只要答好卷子取得好成绩就可以了,学生和家长对语文阅读没有重视起来。学生存在的问题是不会读,不知道怎么去读。当学生拿到名著的时候,对于作者的写作背景、思路和深层次分析并不感兴趣,只是一味地根据老师下达的要求来阅读,大多数学生只知应付交差,读完一本书之后,根本不知道讲了什么故事,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没有积累好词好句,对文章的思想价值也毫不在意。

二、总结

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只通过阅读就可以见到成效的,需要通过一步一步地积累。只要我们能够做到日积月累,在平时多注意积累和思考,勤于练习,语文阅读会带给我们想要的效果。要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走出现在的状况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作为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加强自身的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识丰富的人,继而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感受到语文的魅力,真正爱上语文阅读。

阅读教学的问题篇10

一、精选材料,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尽量做到课文阅读训练与课外阅读指导相结合,课外精读和课外泛读相结合。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所选择材料在题材、体裁、难度等方面适合教学的实际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它可以是名人轶事,历史传说、民间事故、寓言、幽默小品、新闻报道、史地常识、科普文章等,要求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篇幅适当、内涵丰富、难度适中、生词较少。在阅读指导中,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分析文章中心,分析文章结构。通过广泛的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开阔视野,开拓思路,还有利于学生了解英美民族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思维习惯风土人情等及英语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摸索阅读技巧,积累阅读经验,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

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现代教育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还要教学生“会学”,使学生具备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要求,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概括的顺序要求阅读。常见的阅读方式有:寻找主题句,领略内容大意为细读作准备的略读;利用语法过渡词(如年代、数字、人名、地名等),语气转折词及时态等,抓住文章脉络的跳读;抓住主要事实,关键信息,揭示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的细读;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新的单词、表达法或语法的推读。

三、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

①问题教学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回答。在听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弄清学生的薄弱环节,引导学生把握阅文章要点及主旨;或在阅读前教师以问题为载体,以联想思维训练为主线来组织教学。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篇章结构,精心设计展望式问题,启动学生的联想思维。通过引疑、激疑、质疑,引导学生从观察、猜想中提出问题,激活学生大脑中相关的知识网络,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自身产生一种对学习的需要,一种强烈的求知欲。

②猜测词义法

不在阅读前单独教生词,而在讨论和语境中呈现生词,并借此检测或巩固学生对单词的理解。变单讲语法知识为知识讲解和能力培养的相结合,变单纯讲语言结构为结构讲解和语言功能应用相结合。

③复述要点法

复述是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手段。在读过每篇文章后,要求学生摘录其中的重点句子或用自己的话去概括,文章内容。对课文中的理解障碍(如学生较陌生的信息,语言难点),以讨论的形式进行排除。

四、因生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