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效应的治理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5:42

温室效应的治理措施篇1

论文摘要温室环境利于花卉病害的发生,为减少病害对温室花卉生产的影响,需不间断地实施环境控制、栽培措施、选用抗病品种、无病植物材料、环境卫生、植物检疫、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对温室花卉的生产来说,病害构成经常性威胁。栽培花卉极易感染许多病害,而花卉消费者要求生产者提供近乎完美的花卉产品。温室环境非常适合花卉生长,同样,也非常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发展。特别是在花卉品种繁多的同一温室里,由于不同花卉品种对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的要求不尽相同,必然有部分花卉品种处于非适宜生长条件,因而更有利于病害滋生。由于温室花卉价值高、病害的严重性以及温室内的环境条件可以控制,因此在温室花卉生产中,采用多种对策控制病害,较之其他农作物生产系统更为有利和可行。

为阻止病菌侵染,花农往往多数使用农药,这有悖于病害防重于治的原则。一个有效的预防病害的计划必须立足于清洁温室和优化栽培措施,而不是化学防治。温室清洁和优化栽培措施对一般病害的防治是行之有效的,而化学防治更多的是以特定病害作为目标而实施的措施,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化学防治措施,只是化学防治应作为田园清洁和栽培措施的补充,而不是替代。

1环境控制

植物侵染性病害是由活的病原体引起的,病原的生长和繁殖在很大程度上受土温和气温或两者共同的影响,正如寄主植物的生长受温度影响一样,在经济和使用限度内,温室温度也同样有利于病原菌生长,病害就容易发生。如果植物和病原菌生长的最适温度相差甚远,温室管理人员就可以通过控制温度来控制病害的发生。相对湿度和温度是不可分割的,当气温上升时,相对湿度下降。气温下降时,相对湿度增加。温室中植株表面上的冷凝水,为病原体的活动提供了理想环境。因此,温室环境的控制尤为重要。

1.1灌溉

大多数病原体需借助植株表面上的自由水侵入寄主。对多数病原体,飞溅的水是在植株间传播的重要途径。不适当地向植株顶头浇水,由于植株表面浇湿以及植株间病原体的反溅,可增加发病率和严重度。重浇、频繁地当头浇水还使温室的湿度增加,更有利于病害的发展。水分过多,特别是排水不良的介质,可促使腐霉和疫霉发生,引起猝倒病、根腐病和冠腐病。适宜的灌溉方式应该是将水灌到土面,这样可以使大部分植株的地上部保持干燥,有助于控制叶和花的病害;灌溉水量和灌溉次数应根据温室土壤的持水性和植物的需水状况以及环境条件来调节。

1.2光照

光的质和量对病害发展很少有直接作用,但对花卉的生长却有很重要的作用。光照强度强到引起叶和花的损伤后,将有利于灰霉病这类病原物的发展。低光照强度导致植株组织多汁液,更易染病。夏季温室常需遮荫以防止强光照引起花卉受损伤,这一措施还有利防止高温出现。但遮荫过度会产生植株多汁液现象。光照强度应控制在适合植株生长发育的程度。

1.3通风

相对湿度高有利于灰霉病菌等真菌产生孢子及侵入寄主。相对湿度高也妨碍植株过湿部位干燥。而潮湿部位有利于病原物侵染。通风良好的温室,植株表面干燥,不利于病原物侵入植株体内。适当利用风扇,控制植株间距以及搭建网状种植台等措施都有助于温室空气流通,从而预防病害流行。

2栽培措施

2.1调整播种期或移栽期

许多病害的发生往往局限于花卉植株的某一生长时期。提早或推迟播种或移植,则可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2.2注意轮作,防止重茬

对于一些忌连作的花卉,如菊花、唐菖蒲、翠菊等,应每年进行花盆消毒,换上新的培养土,以减少发病机会[1]。

2.3植株的搬动

搬动植株时,即使是小心作业也可能造成伤口并使其成为病原体的侵入点。任何搬动植株的措施如移栽、间苗、套袋、换盆等都能造成伤口。要尽可能小心地搬弄植株以便伤口的数量和严重程度减少到最低限度。植株潮湿时搬动也可能增加病害发生,因此应避开这种情况。

2.4整枝与整修

花卉的生产常需整枝和修剪。结合整枝和修剪,剪除发病枝条、叶和根等器官。植株整枝或修剪时常会造成病原体侵染的伤口。不要经常去整枝或修剪。对整枝和修剪丢弃的植株残体(特别是病根、枝和叶)应尽快移出温室并烧毁[2]。

2.5间苗

种植地间苗对生产高质量的花卉是必需的。种植过密往往使植株周围的空气流通受阻、植株表面不易干燥,极易造成病害的流行,而间苗则可使植株的小环境不利于病害的发生。同时,植株可以获得更多的阳光和营养,生长得更健壮,从而可增强其对病害的抵抗作用。

2.6清除杂草

杂草往往是一些病原物繁殖的场所,如一些病毒病常以杂草作为寄主,及时清除杂草,清洁园圃,是防治花卉病害的必要技术措施。

2.7生长调节剂的使用

和所有的农药一样,生长调节剂必须使用适当,以免使植株中毒。如使用生长调节剂不当,可能使植物组织对病原体的侵染更加敏感。

2.8合理施肥

适当地使用化肥是生产优良花卉所必须的。适度的、均衡完善的施肥方案可生产出优质的花卉。施肥水平低导致植株矮化和各种缺素症状。氮肥水平低导致早衰现象,也变得对弱寄生性和继发性病原体更易感染。高氮肥使植株过于多汁也同样会增加叶部病害。有机肥料要腐熟,以防止造成烂根。

3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能大大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有利于保护天敌,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有些花卉已育成了抗病害的品种,如蔷薇、香石竹等有抗锈病的品种,翠菊有抗立枯病的品种,兰花有抗炭疽病的品种,月季花有抗黑斑病的品种等。对于像病毒病、类菌原体病害和系统性侵染的真菌病害往往缺乏有效的药剂,抗病品种的应用显得更为重要[3]。

4选用无病植物材料

病害的发展需要3个因素,即敏感的寄主、适宜病害发展的环境和一种致病力强的病原体。因此,如果没有病原体的存在,病害也就不能或不会发生。这一措施对寄主谱广的气体传真菌病原体如灰霉病是无效的,但对那些在温室中或其周围不普遍发生的病菌、病毒或系统侵染性真菌病原体是很有效的。

用作繁殖用的母株,如天竺葵和一品红,必须是无病的。当种植者通过无性繁殖来增加植株数量时,即使原始母株带菌率低,也可能在适宜的条件下造成病害流行,病原物常常通过繁殖材料或新的植株引进温室。如果感病的植物材料直接被带进温室,新的病原物可能被引入并迅速传至健株上。病原被引入温室后,不仅能使被引入的花卉遭受损失,而且对未来若干茬花卉都可能造成威胁[4]。

5温室卫生

做好温室环境卫生是预防温室花卉病害发生的有效措施,是防治计划的基础。温室必须是向植物而不是向病原体提供良好生长环境的处所。洁净的泥炭、土壤、蛭石、珍珠岩、砂、树皮等是种植花卉的理想介质。而污泥(污染的土壤)、死的和正在死亡中的花朵以及枯萎的叶子很可能带有大量的病原物。温室卫生计划能减少栽培介质中病原物数量。在一个清洁卫生的温室中要保持植物无病比在一个看上去像垃圾堆似的温室中保持植物无病容易得多。

许多侵袭温室花卉最常见的病原物,能在修剪时丢下的植株残体和用过的介质上存活或产生接种体。这些接种体或侵染源必须从栽培区迅速定期地收集和消除。工作人员必须定期地去收集死去的叶片和花朵。残损植株应连同介质和盆钵从栽培区搬出至垃圾堆,垃圾堆与温室保持500~1000m的距离为宜。通常提供给温室的新盆钵和浅盆是不带病原的。它们在使用前必须存放在安全地点使它们不会被病原体污染。如果盆钵或浅盘需要再利用,则应该在使用前消毒。在每茬收获之间,种植台必须清洗或加以处理。在收获完毕后,应立即将垃圾、植株残体、盆钵、浅盘和用过的土壤或介质从种植区移出并送到垃圾堆去。

6植物检疫

凡新引进的种子、花苗用繁殖材料,必须根据国家所确定的检疫对象进行严格检查,发现有检疫对象时,绝对禁止输入,防止蔓延成灾。

7物理防治

利用热力处理是防治多种病害的有效方法,主要用于苗木、接穗、插条等繁殖材料的消毒。例如:用50℃的温水浸苗10min,可以消灭黄化病毒病。对于一、二年生草本花卉的种子可用温汤浸种法,杀死种子内部带有的病原菌;一般花卉种子可利用比重法进行精选(带病种子比健康种子轻),可用盐水、泥水、清水法漂除病粒[5]。

8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综合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化学防治,要运用生态学的观点来使用农药。要求做到用药少,防治效果好,不污染环境,残毒性小,对人畜安全,不杀伤天敌,对作物无药害,能预防或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并切实贯彻经济、有效的“保益灭害”原则。

(1)根据病害种类选择农药。各种农药都有一定的防治范围和对象。决定施药时,要弄清防治对象,选准优质对口农药,辨证施治。

(2)根据病害的发生规律适时施药。准确掌握病害发生规律及消长动态,抓住有利时机,适时用药,或合理混用及轮换施用,是提高药效、事半功倍的一个关键问题,把病害消灭在花圃之外、为害之前是上策。

(3)控制药剂浓度、用量及使用次数。应以追求最低有效浓度和最少有效次数为目的,这样符合、安全、有效的要求,又避免对农作物产生药害,减少残留及环境污染,保护天敌。

参考文献

[1]徐明慧,林绍光,丁梦然.花卉病虫害防治[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8.

[2]张涛.园林树木栽培与修剪[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蔡祝南,张中义,丁梦然,等.花卉病虫害防治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温室效应的治理措施篇2

关键词:温室蔬菜;病虫害;发生条件;防治措施

1温室蔬菜种植中病虫害发生所具备的条件

新时期,随着温室蔬菜种植的推广力度逐渐加大,其蔬菜中的病虫害也开始呈现出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危害性强以及蔓延速度快等特点,使得温室蔬菜的种植遭遇了较大的病虫害威胁。近几年来,温室蔬菜种植的相关技术人员逐步推动了对于病虫害的研究工作的深入,病虫害发生的条件以及其防治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具体而言,病虫害在温室蔬菜种植中的产生大致具备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

首先,温室蔬菜的种植为病虫害的产生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条件以及空气湿度条件。以虫害的发生来讲,温室具备较高的温度条件,这为白粉虱等怕冷的害虫提供了在寒冷地区过冬的机会,而且这种高温条件还为害虫的繁殖速度以及繁殖频率起到了推动作用,使得蔬菜的种植遭受到逐渐加重的虫害。以病害的发生来讲,温室种植具备密闭的环境能够在寒冷季节及夜晚时分依旧保存适当的温度,从而使得温室内外的温度差形成过多露水,而导致温室的高湿度状况,为病原真菌、细菌等提供滋生及繁殖的环境,导致蔬菜植株抗病能力的降低,从而形成了病害,比如黄瓜的霜霉病。

其次,温室蔬菜的种植具备病虫害生长的土壤条件。温室中的土壤所接受的光照相对较少,具有较高的温度及湿度,从而为某些真菌、细菌以及蝼蛄、韭蛆等的生长提供了寄生场所。而且,土壤病虫害的发生较难以治理,未治理状态下的轮番种植会不断地为病虫害生长提供繁衍条件,从而导致病虫害的加重,使得蔬菜的病虫害破坏程度逐步加大。而且,温室种植中对于蔬菜种类的盲目移植和接种,不仅会通过移植植株的土壤为温室带来不曾有过的其他病虫害,还会由于盲目的接种导致原有支柱抗病虫害能力的降低。

2温室蔬菜种植中病虫害的相关防治措施分析

本文下面从生态防治、栽培种植和物理防治3个方面来分析一下防治温室病虫害的措施:

2.1防治温室病虫害的生态措施

生态的病虫害防治是目前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主流处理方法,它主要是利用了病菌和蔬菜二者的生长需要不同的环境条件的原理来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人员通过为蔬菜生长营造良好的条件,而为病虫害发生创造不利的生长条件,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或降低病虫害的威胁。比如,种植人员在光照条件好的上午将温室上面覆盖的草苫揭掉,使温室通过光照和适当通风将温度调整到28°以下,并将湿度调整到80%以下,为喜温蔬菜的生长创造条件,而为适宜32°以上生存的霜霉病及白粉病等制造不良的条件。

2.2防治温室病虫害的栽培措施

种植人员采用栽培措施来防治病虫害主要利用了换茬轮作、改善通风及透光的条件、增施有机肥以及实施膜下灌溉等几个方面的措施。首先,以换茬轮作来讲,种植人员通过进行定期的换茬种植以及清理,能够通过改善土壤条件或者是清除带有病虫害的植株等,来使整个温室种植获得干净的种植环境的条件。其次,以改善温室的通风以及透光条件来讲,工作人员可以对蔬菜种植的植株间距以及田垄的高度及宽度等,降低病虫还发生的温度、湿度条件。再者,以增施有机肥和进行膜下灌溉的措施来讲,工作人员为植株施加配方有机肥,可以有效地提高植株对氮磷钾等营养成分的适当需要,从而使植株增强对于病害的抵抗能力。而膜下灌溉则可以通过降低土壤的水分蒸发,使温室内的温度及湿度调整到不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及繁殖的状态。

2.3防治温室病虫害的物理措施

温室蔬菜种植人员当前主要采用了对种子进行日晒、温浴及药浸处理、土壤及扣膜消毒、高温堆肥闷棚等措施来进行病虫害的物理防治。从对种子的处理来讲,通过晒掉附着在种子上的病菌以及使种子获得某种药性、通过温浴及杀灭病虫害等,来预防蔬菜苗期的病虫害。从土壤和扣膜的消毒来讲,通过在种植之前使用消毒剂将土壤中的虫卵或是病菌等杀灭,以及通过使用敌敌畏等来喷扣膜以驱走白粉虱等害虫,来达到对于病虫害的有效防治。从高温堆肥和闷棚的措施来讲,种植者可以通过充分地腐熟肥料以消灭肥料中的病虫害,以及在白天闷棚以使用高温杀灭病虫等,来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3结语

病虫害的发生使得温室蔬菜的种植受到了极大的危害,种植人员必须积极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这些病虫害进行防治,才能够切实地推动温室蔬菜种植的增产效果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段晓莲,刘改顺,高女1英.温室蔬菜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9(8)

温室效应的治理措施篇3

论文关键词:棚室蔬菜保温降湿少病害

 

根据统计,温室生产中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30%左右,高者可达50%以上。防治病害是当前温室生产的主要工作之一,防治成本占整个生产成本的30%以上。如何才能使棚室作物少得病甚至不得病呢?这就需要生产者正确调控棚室温度与湿度。

大多数病害发生、发展的条件都是低温、高湿。控制病害发生最科学、最经济的措施就是提高温度降低湿度。让低温、高湿这两个条件不相遇或相遇时间缩短。一般来讲,室温升至26℃以下,湿度降至80%以下,病害就很少发生。

一、棚室蔬菜增温措施

1、增加光照,提高棚温。

2、查堵孔隙,减少热量散失。

3、增加覆盖,尽量保温。

4、挖好防寒沟,减少地面传导。

5、增施有机肥,应用秸秆反应堆技术,增加地温,储存热能。

二、棚室蔬菜降湿措施

1、原则:合理放风,科学灌水。

2、措施

⑴选用无滴膜:选用无滴膜可以明显降低湿度,有利于增温降湿,还可以增大透光量。增大透光量可提

⑵高棚温,棚温升高后,可长时间进行通风换气,达到降湿目的。

⑶地膜覆盖:采用地膜覆盖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和灌水次数,也是降低棚室内空气湿度的重要措施论文格式。

⑷采用滴灌:滴灌省水、省工,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降低因浇水而造成的空气湿度的增加。

⑸喷粉或烟雾剂熏蒸防病:喷雾常常会增加棚内湿度,对防治病害不太有利。如果用喷粉或烟雾剂,可以避免以上弊端农业论文,从而提高防治效果。

⑹中耕散湿:通过切断土壤的毛细管,可以避免土壤毛细管水分上升到表层,避免土壤水分的大量蒸发。利用晴天棚室温度较高时浅锄地表,加快土壤表层水分蒸发。

⑺自然吸湿:可以利用稻草、麦秸、生石灰等材料放于行间吸附潮气,也可以达到降湿防病的目的。

⑻采用粉尘法与烟雾法用药:棚内的空气湿度本来就很大,采用常规的喷雾法用药会增加大棚湿度,这对防治病害不利。采用粉尘法及烟雾法用药,可以避免由于喷雾而加大空气湿度,提高防治效果。

⑼张挂反光幕:张挂反光幕不但可以增加光照强度,而且可以提高地温和气温2℃左右。因相对湿度随温度的上升而降低,所以张挂反光幕也具有一定的降湿作用。

⑽生育期降湿管理措施

①定植期要灌足底水,再覆地膜,减少土壤水分蒸腾。

②生育中期要小水勤灌,保证土壤见干见湿。盛果时,酌情灌大水,并科学放风排湿。

③低温时节,清晨揭帘后,如发现室内有较大雾气,应立即放5~10分钟小风排湿。随后关闭风口,待温度升到28~30℃后再反复放小风排湿。

④下午盖帘前室温要保持在25℃以上,浇水时要密闭风口,升高室内温度至32℃以上,使地表水分尽快蒸腾成水汽,以便通过放风措施排湿。

⑤夜间湿度过大,要采取补温措施升温,防止叶面结露后遭受病菌侵染。

温室效应的治理措施篇4

关键词:冬季;设施农业;管理措施;新疆吉木萨尔

吉木萨尔县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在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以东150km,北靠准噶尔盆地,南依天山北麓。地貌总轮廓由南向北分为南部山区、中部绿洲平原、北部沙漠三大部分。吉木萨尔县气候干燥,降水量少,寒暑变化悬殊,属于典型温带中纬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冬季常处于高压控制下,气候稳定,低温严寒。根据近年新建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显示,县域南部山区有明显的逆温带存在,对发展设施农业极为有利。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吉木萨尔县开始向农副产品供应基地转变的目标进发。2009年,县委、政府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特别对设施农业的发展给予更大的支持和鼓励,温室蔬菜大棚由年初的300座迅猛发展到入冬前的近2000座,为大力发展“菜篮子”工程和农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基础。目前,全县设施农业已进入全面运行时期,为使每座大棚充分发挥效益,实现农牧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笔者根据当地冬季气象条件,针对温室大棚的管理提出建议,以便于在设施农业生产管理中作为参考依据。

1科学建设温室大棚

设施农业是通过人工建造温室大棚利用冬季有限气候资源发展农业经济。设施农业可以达到“冬增温、春提早、秋延晚”的效果,进行反季节农业生产的措施来提高经济效益。发展设施农业在建设中,尤其在地域选择、走向、坡度等方面都要按照一定的要求搭配合理、科学修建。如果建造不合理,进入冬季光照弱、温度低、湿度大、通气不良,易影响温室效益,造成温室蔬菜多种生理性病害和落花落果现象[1]。

一般在气候学上修建温棚应考虑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的大小,是水平面单位面积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少的决定因素,太阳高度角越大,所获太阳辐射能量就越多,反则就越少[2]。太阳高度角(h)与该地区的地理纬度(ψ)、太阳赤纬(δ)以及时刻(ω)有关,太阳高度角的求算公式为:

sinh=sinψ·sinδ·cosψ+cosδ·cosω

吉木萨尔县存在逆温效应的地区海拔高度在1100~1500m的前山区,一般纬度约为43°55′的区域。根据公式计算得出:该地区修建温棚的坡度应设计在55~60°比较合适,走向应该为正南偏东5~10°为佳,这样既能得到充足的阳光,又利于通风透气。

2合理调节温度

温度调节是冬季蔬菜管理的核心和关键。进入11月以后,吉木萨尔县基本进入冬季,蔬菜生产管理也进入关键时期。因为这一时期温度逐渐降低,昼夜温差大,一般晚上温度将下降到-5℃以下,日照时间缩短,且温度变化较大,生产管理上要格外注意天气变化。如有降温天气过程,温室内温度偏低应及时加火升温,并及时加盖草帘等覆盖物,棚膜最好选用新膜;白天棚内温度较高时,可打开上部通风口,使棚内温度白天保持在25~30℃,夜晚则应在棚膜上加盖草帘进行保温,使温度保持在15~18℃。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行温室多层覆盖,可在温室薄膜的下方、拴吊绳的铁丝上方,再反搭1层薄膜,这样2层膜中间隔有空气,可明显提高室内温度[3]。此外,入冬前秋延晚果菜已进入生长后期,在做好保温措施的前提下,要尽量延长结果时间,以增加温室生产的效益[4]。

3强化光照管理

注意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增加光照时间、提高光照强度,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一方面要注意选择透光性好、寿命长的无滴膜,并注意经常清扫膜面,保持薄膜较高的透光率;另一方面在保持室内温度不降低的前提下,尽量早揭晚盖,使室内蔬菜早见光、多见光,以更多地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如遇连阴天,只要不下雪,就应拉起草帘增加光照;若遇下雪天,应及时清扫积雪,以免压损大棚,并维持蔬菜正常生长所需的光照条件。

4合理浇水

冬季由于蒸发量小,蔬菜对水分的需求量不是很大,因此蔬菜定植后可将包括走道在内的所有温室地面一律用地膜覆盖起来,以尽量减少水分蒸发、降低空气湿度。浇水时要根据天气预报、土壤墒情、蔬菜长势来确定浇水时间,做到晴天浇水,阴天不浇;晴天上午浇水,下午不浇;浇温水,不浇冷水;于地膜下沟内浇暗水,不在沟里浇明水;不大水漫灌。根据不同的蔬菜长势特点结合浇水进行氮肥、磷钾肥配合追肥。

5加强灾害性天气的预防和管理

遇到寒冷、连

阴、下雪天气时,要在保持室内温度满足蔬菜生长需求的前提下,尽量早揭、晚盖草帘,决不能因天气寒冷、连阴天,怕蔬菜受冻而整天不揭草帘。白天下雪时不必盖草帘,雪停后立即扫去棚上积雪,下午提前盖帘,再在草帘上盖1层薄膜以加强保温。遇连阴天后突然转晴,切不可猛然全部揭开草帘,应陆续间隔揭开,遇强光时再将帘子放下,光照弱时再揭开,使蔬菜慢慢适应阳光的照射,否则会出现生理性萎蔫,甚至死亡。在遇到连续低温、连阴天、下雪天气,室温持续下降的情况,为避免蔬菜冻害发生,可进行人工加温。管理中要时刻注意室温的变化,当室温已降至10℃时,如果还继续下降,且根据天气预报第2天也不转晴时,可采取人工辅助加温的方法,提高室内温度。

6病虫害防治

由于温室温度大、通气性差,蔬菜虫害主要有白粉虱、蚜虫、潜叶蝇等。它们不仅能直接危害蔬菜的生长,而且能够传播各种病毒,管理中要注意及时做好防治。蚜虫、白粉虱可采用黄板诱杀的方法,即在温室内悬挂黄色粘虫板或黄色板条(25cm×40cm)来诱杀害虫;也可采用蚜虱一熏净进行熏烟防治。防治中要以烟熏剂和粉尘剂为主,尽量少喷雾,减轻棚室内湿度,以利于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病害防治主要采取通风降湿并及时摘除病、残、老叶及增加通风透光性,可通过叶面喷肥,补充植株生长需求。叶面喷醋可防病驱虫,与白糖和过磷酸钙混用,不仅可以起到根外追肥的作用,而且可以增加叶肉含糖量,提高抗寒性,减少病害的发生。

7推广应用嫁接栽培技术

嫁接栽培技术是当前解决土壤连作障碍和土传病害、防止根病发生、大幅度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的有效途径。黄瓜、西葫芦、茄子等蔬菜砧木品种抗病能力强,可同时抗黄萎病、枯萎病、青枯病、线虫病等4种土传病害,达到高抗或免疫程度。嫁接苗对土壤传播的病害具有高度抗性,同时具有耐低温、根系发达、吸收肥水能力强等特点,长势强、结果早、产量高。采用黑籽南瓜作砧木的黄瓜嫁接苗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一般都在90%以上,产量可比自根苗提高20%以上。

8参考文献

[1]马宏武,玉素甫·阿布都拉.影响和田冬季设施农业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4):46-48.

[2]孙智辉,尹盟毅.延安冬季太阳辐射特征及对设施农业的影响[j].陕西气象,2007(1):34-36.

[3]宋克明.冬季大棚几种覆盖方式保温效果试验[j].安徽农业,2004(12):19.

温室效应的治理措施篇5

关键词:吉林地区;棚膜蔬菜;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1吉林市设施蔬菜发展概况

1.1棚膜蔬菜基地建设快速发展

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日益深入,近年吉林市蔬菜产业一直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2008年蔬菜总面积5.2189万hm2,产量为257.66万t,产值达24.5亿元,棚膜蔬菜生产已呈现出规模化、区域化和专业化的产业化发展雏型。

2008年,吉林省政府开始启动了“百万亩棚膜蔬菜建设工程”。至此,吉林市把棚膜经济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加大行政推动,强化政策措施,加快棚膜蔬菜发展和园区建设。2011年吉林市棚膜蔬菜基地建设实现了较快发展,政府设立专项基金,扶持棚膜蔬菜生产。吉林市共新建棚室4200栋,面积达240hm2,新增蔬菜生产能力5万t。其中,扶持建设了昌邑、龙潭、船营3个市级蔬菜生产基地,建成温室和大棚1303栋,新增蔬菜生产能力2万t,全市棚膜蔬菜基地面积累计发展到2600hm2。棚膜规模在100栋以上的蔬菜园区达到27个。规模化经营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形成了以节能型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为主体多种类型、形式的保护地设施生产体系。

1.2棚室(设施)建设标准逐步提高

吉林市以前的大棚多数是竹木结构,温室多采用竹木、土墙结构,这样的棚室举架低矮、空间小、覆盖少,温湿度不好控制,到了冬季,除少部分棚室用作育苗外,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棚室的经济效益难以发挥。近年来,棚室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温室的墙体采用双层砖墙内夹保温板,屋面双膜双覆盖。大棚采用钢架或无缝钢管结构,设施举架高,有利于机械作业,采光好、结构坚固、保温效果好,重点推广应用棚膜蔬菜节能增温、膜下滴灌(微灌)等配套技术,使棚膜生产达到稳产、高产、高效的目的。

1.3品种日渐丰富、配套栽培技术逐渐完善

积极引进开发棚膜蔬菜新品种,温室大棚种植绿叶菜类、茄果类、瓜类以及食用菌等蔬菜,通过引进开发棚膜蔬菜新品种,大力推广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渗灌滴灌栽培技术,使棚膜蔬菜产量、质量和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1.4产销体系初步形成

许多地区成立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专业村。通过合作社或专业村,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生产、统一销售“五统一”的形式,将农民组织起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经纪人和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对连接蔬菜产地与市场发挥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初步形成了蔬菜产销服务体系。

2吉林地区棚膜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

2.1棚室设施设备水平较低,环境调控能力较差

目前,设施类型虽有塑料大、中、小拱棚、日光温室、加温温室、连栋温室等多种类型,但大部分仍以简易的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为主。许多设施结构简易,不规范、合理性较差,仅具简单的防雨和保温功能,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土地利用率低,保温、采光性能差,作业空间小,不便于机械操作,导致劳动强度大,费工,产出率低;很多温室和大棚的结构不合理,一旦遇到恶劣天气,就会出现倒塌和变形现象,导致连栋温室和塑料大棚抗风灾、雪灾的能力差。温室环境控制技术水平较低,设备质量不过关,绝大多数温室没有主动调控环境的设施。即使能够调控也只是单因子定性调控的方法,对设施内的温、光、水、肥等环境因子综合调控能力差。

2.2棚室栽培品种单一,并且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及应用较少

吉林地区尽管棚室蔬菜面积逐渐扩大,种植品种日渐丰富,但目前棚室蔬菜仍以黄瓜、番茄为主,占70%以上。棚室专用品种较少,设施蔬菜种植技术仍以传统栽培技术为主,缺乏基于栽培土壤、设施环境和作物生长阶段的科学量化的水、肥、药管理指标,远未实现操作规范化和管理标准化。

同时,温室本身配套设施不完善,缺乏适应温室环境控制的配套装置、机械化生产设备等,工厂化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水平还很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成果的普及和推广相对滞后,配套的现代化栽培技术研究和应用较少。

2.3连作障碍、土壤盐渍化严重

连作障碍已经成为影响我国设施农业土壤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的重要瓶颈。吉林地区棚室蔬菜生产也同样受到连作障碍的影响,由于种植品种单一,棚室进行多茬次周年的生产,不仅导致连作土壤障碍,同时病虫害加重,也使产品上市集中,设施效益、效率难以充分发挥。

设施栽培的土壤缺少雨淋冲洗,土壤内的大量盐分随水分蒸发向上运动,在土壤表层聚集,使土发生板结,导致盐渍化,随着设施作物栽培年限的增加,由于大量使用化肥以及重茬栽培,加上士壤管理措施不当,常引起土壤微生物种群的改变、土壤结构的破坏和次生盐渍化以及养分障碍的发生,造成土壤质量退化,导致蔬菜产量大减,经济效益降低。

2.4蔬菜产品安全质量需进一步提高

目前仍有大部分蔬菜产品不能满足消费者对质量的要求,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设施结构不合理,加上环境调控能力差,造成病虫害大量发生,致使农药使用过量,给产品造成污染,从而降低了产品效益;有些温室蔬菜作物生产为了单纯追求产量,盲目过量施用化肥,重茬连作,造成产品和土壤污染严重,并降低了蔬菜产品质量和效益。

2.5市场流通体系有待完善

吉林地区虽然出现农业合作社组织和农业经纪人,在连接市场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但营销网络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营销手段滞后,自产菜市场占有率低。无论从产品的生产过程还是经营管理,仍以分散的农户的生产经营为主,劳动生产率很低,规模化、产业化的水平更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多年来,各地相继建设和扩建了一些批发市场,但是规模小,没有形成产销的集散地。

3近年来设施蔬菜发展趋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棚膜蔬菜的发展趋势是提高水平和档次,逐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技术和设施体系,重视现有技术和成果的推广应用,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大规模商品化生产。

4发展对策

4.1加大棚室设施的研究开发力度

4.1.1引进和开发国内外棚室先进设施设备。一些发达国家和国内棚室发展较优地区在发展设施蔬菜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技术先进而全面,设施配套现代化水平较高。积极引用其先进技术和借鉴其成功经验,能有效地提高吉林地区的棚室蔬菜生产水平,以推进设施蔬菜现代化进程。

4.1.2优化设计适合吉林地区气候特点的高效节能型棚室,攻关棚室建设的关键技术。优化设计适合吉林地区气候特点的高效节能型棚室,创建适宜吉林地区冬季不加温或简易临时加温的生产模式,解决塑料大棚抗风雪荷载能力。吉林农业大学相关专家初步研究出适合吉林省中部、西部、东部各地建造的棚室结构。

4.2选育棚膜蔬菜生产专用品种

利用现代生物、信息技术等手段,改良与创新品种资源,选育优质、高效的棚膜专用蔬菜品种,棚室条件下品种应具备耐低温、弱光、高温、高湿,具有多种抗性、优质、高产等特性,同时开展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使品种与栽培技术相结合,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棚室栽培品种优势,达到增产增收的生产目的。积极推广机械化育苗和工厂化育苗,以利于大批量的供应棚室专用种苗。吉林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多年从事菜豆育种工作,在扁荚菜豆育种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先后育出园丰907、园丰905、九架豆10号、11号、12号、13号、14号等一系列菜豆新品种(其中园丰907、园丰905适宜棚膜栽培),现在正在致力棚膜专用菜豆品种的研究,而且已初见端倪。

4.3克服土壤连作障碍,防止盐渍化

应用无土栽培技术,可杜绝土传病害的发生,是克服温室土壤连作障碍最经济有效,也是最彻底的办法。同时,无土栽培可大大地改善蔬菜生长的环境条件,促进蔬菜健康生长,减少染病的机会。合理安排棚室蔬菜茬口、嫁接、土壤消毒、科学施肥等多项措施进行综合防治,从而减轻土壤连作障碍。

防止盐渍化必须立足预防,其根本措施是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及缓冲能力,提倡测土配方施肥,平衡土壤肥力。对已经出现盐渍化的土壤可采用埋设暗管,灌水垂直洗盐,种植耐盐植物如苏丹草脱盐,施用粉碎的稻草秸秆改良盐渍化土壤等措施治理。

4.4大力推广应用病虫综合防治技术,保证蔬菜生产安全,提升蔬菜产品质量

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生物防治,协调利用物理防治,科学合理应用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把蔬菜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达到优质、高产、高效无害的目的,从而提升蔬菜品质。

4.5开展棚膜蔬菜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建立适合吉林地区的棚室蔬菜生产体系

开展棚膜蔬菜生产关键配套技术研究,如栽培基质、肥水科学调控技术、病虫害无害化防治等技术,切实解决棚膜蔬菜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难点,提升棚膜蔬菜产业的科技水平。借助“百万亩棚膜工程”契机,吉林省棚膜经济发展面临新形势和新机遇,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技术投入及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和个人投入到棚膜蔬菜建设中去,以经济合同的形式把市场、企业和农户连接起来,形成技术——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建立适合吉林地区棚膜蔬菜生产体系。

4.6规避生产风险,避免重大损失

4.6.1棚膜蔬菜生产注意预防冷害、冻害。在早春和冬季作物常常受到冷害、冻害,特别是在设施栽培的蔬菜。因此要有效预防冷害、冻害措施,避免重大损失。一要改进设施保暖状况,提高棚室温度;二要掌握品种对温度的敏感性,根据中长期的天气预报选择合适的播种期和定植期;三要育苗时采用变温管理加强抗寒能力的锻炼;四要定植前提前扣棚提高棚室地温,做好蔬菜生长期的温度、水分、养分管理。

4.6.2防治连作障碍。随着设施蔬菜的发展,连作障碍已成为目前生产中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引起连作障碍的因子有土传病害、土壤理化性质的裂变和植物自毒作用,根据因子,现阶段采取的措施应积极采取轮作、嫁接、土壤消毒、科学施肥等多项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4.6.3加强栽培管理。①定植密度要合理:棚室内水肥充足,湿度大,温度较高,相同品种在棚室内的生长势强。定植密度偏大时,常造成田间郁闭,通风透气差,容易诱发病害。因此,同样的品种与露地相比,光照相对较差,定植密度应较露地小。②科学施肥:蔬菜施肥应以提高土壤肥力、降低硝酸盐含量、改善蔬菜品质和提高产量为原则。以有机肥为主,推广配方施肥,做到控氮、稳磷、增钾,提倡使用生物有机肥、复合肥、蔬菜专用肥,有针对性地施用微肥。③合理安排茬口:按设施、生产条件、不同蔬菜对温度的要求、市场需要、当地的技术水平等安排,要有利于轮作倒茬设施茬口,既要考虑短期效益,也要考虑到长期利益。

4.7坚持品种结构多元化与单一化相结合,大力发展特色蔬菜

坚持品种多元化,拓宽设施蔬菜栽培的种类,合理安排茬口。巩固提升传统品种,引进推广优良品种,积极打造特色品种,着力巩固发展番茄、黄瓜、菜豆等传统优势品种,依托自然资源,改造提升驯化栽培蕨菜、薇菜、猴腿、金针菜、大叶芹、刺嫩芽等野菜特色品种。

4.8加强市场流通能力建设

继续加强农业合作社组织和农业经纪人制度,使其更好地发挥连接桥梁和纽带作用,多渠道、多方式的建立营销网络,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在密集蔬菜产业园区附近建立和扩建批发市场,使这些地区成为蔬菜产品的产销集散地。同时,采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研究建立信息畅通、运输便捷的现代化棚室蔬菜产品交易与流通体系,促进产品流通,提高效益,是拉动区域产业化发展的直接推动力。(收稿:2013-05-10)

参考文献:

[1]朱国仁,李宝聚.设施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病虫防治对策[J].中国蔬菜,2000,20-25

[2]吴慧杰,张建,等.我省设施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吉林蔬菜,2004(2),30

[3]金伊洙,纪萍.吉林省棚膜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9,26-27

[4]陈杰,杨祥龙,等.中国设施园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农学通报,2005(1),236-238

[5]李明远.设施蔬菜的冷害及其预防[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10(2)41-44

温室效应的治理措施篇6

关键词:棚室蔬菜;病害;绿色防控

所谓的绿色防控是指以保护蔬菜、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标,协调采取生态控制、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调控等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防控技术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行为,是绿色植保的具体体现,也是满足绿色消费、服务绿色农业、促进绿色蔬菜生产与发展的基础。

防病原则:对棚室蔬菜病害的综合治理,必须严格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牢固树立“绿色植保和公共植保”的科学理念,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要求,积极示范推广蔬菜病虫害的农业防治、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诱杀等非化学防治技术措施,在化学药剂的选择上,应注重高效、安全、低残留,确保蔬菜质量安全和环境安全。

1?减少病原物

1.1?种子消毒

晒种:在阳光下晒种1~2d,可使种子发芽整齐,易育成壮苗。

温汤浸种:将预浸、搓洗后的蔬菜种子装入尼龙网袋中,然后用50~55℃的温水恒温烫种15~25min,烫种时应不断搅拌种子。

干热灭菌:将黄瓜的干种子在70℃的温度下恒温处理6~7d,可防治黄瓜枯萎病;将番茄的干种子在70℃的温度下恒温处理3d,可钝化番茄烟草花叶病毒。

1.2?土壤消毒

深翻:当秋茬作物收获后,将土壤深翻40cm,借助紫外线等,杀死一部分土传病菌。春季主茬蔬菜定植前,结合施肥再深翻30cm,然后起垄扣地膜。

高温发酵消毒:适于苗床土和有机肥料的消毒。在夏季高温季节,找一空地,先放一层起出的旧床土或其他育苗用土,再放一层草皮、杂草、粉碎的植物秸秆等,最后放一层圈粪等有机肥,将土、草、粪依次分层堆积,每层厚度约16cm,堆底直径3~5m,高度2m左右,呈馒头型,外面用锹拍实后抹一层泥,上面留1个口,从口处倒入大粪稀或淘米水,使堆内土壤充分湿润,然后用泥封口,盖上塑料,底边压严,进行高温发酵。此法不但能杀死土中的病原菌,还能杀死虫卵和草籽。若育苗可在封冻前过筛备用。

本田土壤消毒:在棚室春秋茬之间的闲置期,将稻草等杂草切成4~6cm的长段,均匀撒于地面,每667m2用草量为1000kg以上,每667m2再均匀撒石灰100kg,然后翻地,用水泡田,将棚膜扣严,闷棚15~20d,可有效杀死土传病原菌。

2?农业防治

抗病品种:采用转基因等高新技术手段,积极培育出抗病耐虫的蔬菜品种。

轮作:轮作是预防、控制或减轻蔬菜某些病害最为简便、经济、有效的措施,而且轮作有利于调整和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协调利用土壤的水分和养分,轮作周期一般为2~3年。

培育无病壮苗:用地热线等措施来提高地温,用营养钵等措施来保护根系,用工厂化基质或高温发酵消毒的土壤来育苗。

合理肥水:提倡测土配方平衡施肥,避免施用过量的氮肥。试验证明钾肥可以降低真菌、细菌的危害,硼可防治葫芦科的白粉病,铁可降低蔬菜苗期炭疽病菌的危害,钙、锌可抑制真菌病斑的扩展。实行小水勤灌,切忌大水漫灌。

清洁田园:病原菌常附着在蔬菜的病叶及残枝败叶上,成为再次侵染的侵染源,因此应及时拔除中心病株、摘除枯枝病叶和底部影响通风透光的老叶。在每茬蔬菜收获后应彻底清除田间残枝败叶,对易感根系病害的蔬菜还要清除残根。

嫁接:以黑籽南瓜为砧木嫁接黄瓜;以白籽南瓜为砧木嫁接薄皮甜瓜;以葫芦、瓠瓜或冬瓜为砧木嫁接西瓜,嫁接后可彻底解决瓜类枯萎病的危害。以野生性强的CRp赤茄为砧木嫁接茄子,可较好地防治黄萎病的发生。

昆虫传粉:在棚室内种植果菜时放蜂授粉,可防止果菜落花落果及化瓜。

套袋栽培:在瓜果上套袋,可直接阻隔农药的污染。

高矮搭配:一方面高秧蔬菜可以为矮秧蔬菜遮阴、降温;另一方面蚜虫迁飞来了以后先落到高秧蔬菜上。因此矮秧蔬菜的日灼病、病毒病、软腐病、白斑病、霜霉病等病害明显减轻。

葱蒜类蔬菜:同葱蒜类蔬菜间作、混作、轮作,均能有效地阻止病原菌的繁殖及降低土壤中已有病原菌的密度。

脱毒:利用草莓、马铃薯、大蒜的茎尖离体培养脱毒技术,能有效地减少病毒病的危害。

3?生态防病

利用棚室生态环境的可控性,努力创造有利于棚室蔬菜生长发育而不利于棚室蔬菜病害发生的生态环境。具体方法是:把一昼夜24h划分成4个时间段,分段进行温湿度的管理。以棚室黄瓜的霜霉病为例,上午7-13点:温度26~30℃,湿度60%~70%,持续时间6h,温、湿度“双”限制病原菌的侵染,黄瓜可完成70%~80%的光合成;下午13-18点:温度25~20℃,湿度低于60%,持续时间5h,湿度单限制病原菌的侵染,黄瓜一边光合成一边输送光合成物资;上半夜18-24点:温度15~13℃,湿度70%,持续时间6h,温、湿度交替限制病原菌的侵染,黄瓜完成输送光合成物资;下半夜0-7点:温度13~11℃,湿度85%以上,持续时间7h,低温单限制病原菌的侵染,黄瓜抑制呼吸消耗。

4?降湿防病

棚室蔬菜许多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与棚室内的温、湿度关系密切。而棚室蔬菜在生长发育期间内的温度一般均能满足发病的要求,所以棚室内湿度的高低就成为决定发病与否和流行程度的关键因素。

温室效应的治理措施篇7

关键词:生理性病害;产量和品质;防治措施;病因

在冬春茬黄瓜生产中,常见的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病毒病害菜农容易掌握。但是,在实际生产当中,冬春茬黄瓜在温室内低温阶段和温室内高温阶段,生理性病害经常发生,菜农难以识别。为了有效地控制其危害,我们将近几年经常发生的几种生理性病害进行一下介绍。

一、黄瓜苗“戴帽”:在黄瓜育苗出土时,经常遇到有种皮夹在子叶上而不脱落的情况,俗称“戴帽”。发病时轻者造成幼苗生长不良而形成弱苗、小苗,重者子叶烂掉,幼苗因饥饿而死亡。

病因:一是种子质量不好,生活力弱,出土时无力脱壳。二是苗床底水不足,种皮干燥变硬,夹住子叶而不易脱落。三是种子竖直插入土中,上部接触的土壤面积减少,种子出土过程中吸水不均匀。四是幼苗刚一出土即撤掉塑料薄膜,种皮在脱落前变干,致使种皮不能顺利脱落。

防治措施:(1)精选种子,挑选粒大饱满无虫的种子。(2)播前浇足底墒水,播后用潮湿土覆盖。(3)育苗床加盖塑料薄膜或草帘进行保温,使种子发芽到出苗期间保持湿润状态。(4)幼苗发生“戴帽”时,用喷壶先在幼苗上喷少许清水,在清晨种壳潮湿时人工辅助“摘帽”。

二、花打顶:在早春、秋延后或冬春茬栽培的黄瓜,苗期至结瓜初期常会出现植株顶端不形成心叶而是出现花抱头现象,植株停止生长,影响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病因:花打顶的成因大体有以下四种情况:一是定植时,定植穴或沟内有机粗肥施用过量,定植后浇水不及时,土壤溶液浓度高,根系吸收困难致植株顶端发生花打顶。二是棚室地温长期低于10℃,田间持水量又高于25%,使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形成沤根而出现花打顶。三是夜间温度偏低,白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同化物质在夜间转运缓慢,时间长久致使叶片变为深绿色,植株变得矮小出现营养障碍而形成花打顶。四是少量瓜苗在移栽时植株根系受到伤害,养分吸收受抑而出现花打顶。

防治措施:发生花打顶后,要针对各种成因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1)烧根引起的花打顶,应及时浇水,浇水后及时中耕,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不久即可恢复正常。(2)沤根出现花打顶时要停止浇水,及时中耕,设法提高地温达到10℃以上。等逐渐恢复正常发育后再转为平常管理。(3)夜温过低时,要设法维持前半夜的室温在15℃左右,下半夜室温降至10℃左右即可。(4)采取地膜覆盖,避免中耕的伤根。追肥采用冲施液肥,避免挖坑引起伤根。

三、高温障碍:又称黄瓜叶烧病。多发生在结瓜期的成株中上部叶片,开始出现1~2毫米近圆形的白色斑块,后斑块不断扩大,植株上部受害严重,甚至会停止生长。

病因:高温低湿是发病主要原因。棚室内温度超过40℃,相对湿度低于80%,在放风不及时的情况下,使叶片受到伤害。在强光照条件下更容易造成高温障碍。

防治措施:(一)及时通风降温。白天使棚室温度保持在30℃以下,地温保持在25℃以下。如遇到阳光照射强,棚室内外温差大不便放风时,采用盖苇席、遮阳网或采用反光幕;夜间温度在18℃左右,地温保持在15℃以上。这样调温还可以控制茎叶徒长。(二)棚室底部温度过高,湿度过低时应少量洒水或喷雾进行临时降温。这样可以防止由于灌水降温过快而抑制根的活性。

四、低温生理病:又称黄瓜低温生理病。在黄瓜的每个生育期都有可能出现,并且很容易和其他病害症状混淆。播后遇到低温、地温过低,种子发芽和出苗延迟,苗黄苗弱,沤子或发生猝倒病、根腐病等;出土幼苗子叶边缘出观白边,叶片变黄,根系不烂也不长;幼苗期地温长时间低于12℃,会出现幼苗生长缓慢、退苗、叶色浅,叶缘枯黄,生长出现停滞,结瓜少且小;成株期受害较轻时,叶片组织退绿呈黄白色,长时间持续低温,植株往往不发根或不分化花芽;严重时部分叶肉组织坏死导致部分叶片枯死,诱发黑星病、灰霉病等病害。

病因:主要是由于长时间的低温造成植株的各种生理机能降低,如光合作用减弱、呼吸强度下降,根系对旷物质营养吸收能力降低,养分运转速度减慢,生理功能失调,生殖生长受抑制等。

防治措施:(一)选用耐低温品种。(二)科学安排播种期和定植期。(三)播种后种子萌动时,棚室应保持在25~30℃,出苗后白天保持25℃,夜间应高于15℃。(四)棚膜选用无滴膜,棚内地膜覆盖;寒流来临前,采用加盖纸被、草帘,室内生火加温等保温防冻措施。当气温过低已发生冻害时,要采用放风升温、灌水保温等缓慢升温措施。

五、苦味瓜:采摘的黄瓜在食用时有时出现苦味,影响品质和效益。

病因:这是由于苦味素在黄瓜中含量过高造成的。一般情况下,黄瓜对氮、磷、钾基本上按5∶2∶6的比吸收例,当氮肥施用过量,特别是一次性追施大量氮肥时,容易造成徒长,在弱枝上易出现苦味瓜。当棚室温度长期高于30℃时,由于同化能力降低,营养失调也容易出现苦味瓜。再有就是地温长期低于13℃时,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受抑制,也会出现苦味瓜。

防治措施:(1)对多年种植黄瓜的棚室,栽植前先对土壤进行养分测定,然后按氮、磷、钾三元素5∶2∶6的比例配方施肥。(2)苦味具有遗传性,叶色深绿的苦味瓜多,因此对品种要有所选择。(3)注意温度管理,当棚温高于30℃时要及时放风,使地温保持在13℃以上。(4)叶面经常喷洒磷酸二氢钾、绿风95等营养调节剂也以可减少苦味瓜的出现。

六、畸形瓜:保护地栽培的黄瓜经常会出现弯曲瓜、尖嘴瓜、细腰瓜、大肚瓜等畸形瓜条。

温室效应的治理措施篇8

关键词:生理性病害;产量和品质;防治措施;病因

在冬春茬黄瓜生产中,常见的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病毒病害菜农容易掌握。但是,在实际生产当中,冬春茬黄瓜在温室内低温阶段和温室内高温阶段,生理性病害经常发生,菜农难以识别。为了有效地控制其危害,我们将近几年经常发生的几种生理性病害进行一下介绍。

一、黄瓜苗“戴帽”:在黄瓜育苗出土时,经常遇到有种皮夹在子叶上而不脱落的情况,俗称“戴帽”

发病时轻者造成幼苗生长不良而形成弱苗、小苗,重者子叶烂掉,幼苗因饥饿而死亡。

病因:一是种子质量不好,生活力弱,出土时无力脱壳。二是苗床底水不足,种皮干燥变硬,夹住子叶而不易脱落。三是种子竖直插入土中,上部接触的土壤面积减少,种子出土过程中吸水不均匀。四是幼苗刚一出土即撤掉塑料薄膜,种皮在脱落前变干,致使种皮不能顺利脱落。

防治措施:(1)精选种子,挑选粒大饱满无虫的种子。(2)播前浇足底墒水,播后用潮湿土覆盖。(3)育苗床加盖塑料薄膜或草帘进行保温,使种子发芽到出苗期间保持湿润状态。(4)幼苗发生“戴帽”时,用喷壶先在幼苗上喷少许清水,在清晨种壳潮湿时人工辅助“摘帽”。

二、花打顶:在早春、秋延后或冬春茬栽培的黄瓜,苗期至结瓜初期常会出现植株顶端不形成心叶而是出现花抱头现象,植株停止生长,影响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病因:花打顶的成因大体有以下四种情况:一是定植时,定植穴或沟内有机粗肥施用过量,定植后浇水不及时,土壤溶液浓度高,根系吸收困难致植株顶端发生花打顶。二是棚室地温长期低于10℃,田间持水量又高于25%,使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形成沤根而出现花打顶。三是夜间温度偏低,白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同化物质在夜间转运缓慢,时间长久致使叶片变为深绿色,植株变得矮小出现营养障碍而形成花打顶。四是少量瓜苗在移栽时植株根系受到伤害,养分吸收受抑而出现花打顶。

防治措施:发生花打顶后,要针对各种成因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1)烧根引起的花打顶,应及时浇水,浇水后及时中耕,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不久即可恢复正常。(2)沤根出现花打顶时要停止浇水,及时中耕,设法提高地温达到10℃以上。等逐渐恢复正常发育后再转为平常管理。(3)夜温过低时,要设法维持前半夜的室温在15℃左右,下半夜室温降至10℃左右即可。(4)采取地膜覆盖,避免中耕的伤根。追肥采用冲施液肥,避免挖坑引起伤根。

三、高温障碍:又称黄瓜叶烧病

多发生在结瓜期的成株中上部叶片,开始出现1~2毫米近圆形的白色斑块,后斑块不断扩大,植株上部受害严重,甚至会停止生长。

病因:高温低湿是发病主要原因。棚室内温度超过40℃,相对湿度低于80%,在放风不及时的情况下,使叶片受到伤害。在强光照条件下更容易造成高温障碍。

防治措施:

(一)及时通风降温。白天使棚室温度保持在30℃以下,地温保持在25℃以下。如遇到阳光照射强,棚室内外温差大不便放风时,采用盖苇席、遮阳网或采用反光幕;夜间温度在18℃左右,地温保持在15℃以上。这样调温还可以控制茎叶徒长。

(二)棚室底部温度过高,湿度过低时应少量洒水或喷雾进行临时降温。这样可以防止由于灌水降温过快而抑制根的活性。

四、低温生理病:又称黄瓜低温生理病

在黄瓜的每个生育期都有可能出现,并且很容易和其他病害症状混淆。播后遇到低温、地温过低,种子发芽和出苗延迟,苗黄苗弱,沤子或发生猝倒病、根腐病等;出土幼苗子叶边缘出观白边,叶片变黄,根系不烂也不长;幼苗期地温长时间低于12℃,会出现幼苗生长缓慢、退苗、叶色浅,叶缘枯黄,生长出现停滞,结瓜少且小;成株期受害较轻时,叶片组织退绿呈黄白色,长时间持续低温,植株往往不发根或不分化花芽;严重时部分叶肉组织坏死导致部分叶片枯死,诱发黑星病、灰霉病等病害。

病因:主要是由于长时间的低温造成植株的各种生理机能降低,如光合作用减弱、呼吸强度下降,根系对旷物质营养吸收能力降低,养分运转速度减慢,生理功能失调,生殖生长受抑制等。

防治措施:

(一)选用耐低温品种。

(二)科学安排播种期和定植期。

(三)播种后种子萌动时,棚室应保持在25~30℃,出苗后白天保持25℃,夜间应高于15℃。

(四)棚膜选用无滴膜,棚内地膜覆盖;寒流来临前,采用加盖纸被、草帘,室内生火加温等保温防冻措施。当气温过低已发生冻害时,要采用放风升温、灌水保温等缓慢升温措施。

五、苦味瓜:采摘的黄瓜在食用时有时出现苦味,影响品质和效益

病因:这是由于苦味素在黄瓜中含量过高造成的。一般情况下,黄瓜对氮、磷、钾基本上按5∶2∶6的比吸收例,当氮肥施用过量,特别是一次性追施大量氮肥时,容易造成徒长,在弱枝上易出现苦味瓜。当棚室温度长期高于30℃时,由于同化能力降低,营养失调也容易出现苦味瓜。再有就是地温长期低于13℃时,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受抑制,也会出现苦味瓜。

防治措施:

(1)对多年种植黄瓜的棚室,栽植前先对土壤进行养分测定,然后按氮、磷、钾三元素5∶2∶6的比例配方施肥。

(2)苦味具有遗传性,叶色深绿的苦味瓜多,因此对品种要有所选择。

(3)注意温度管理,当棚温高于30℃时要及时放风,使地温保持在13℃以上。

(4)叶面经常喷洒磷酸二氢钾、绿风95等营养调节剂也以可减少苦味瓜的出现。

六、畸形瓜:保护地栽培的黄瓜经常会出现弯曲瓜、尖嘴瓜、细腰瓜、大肚瓜等畸形瓜条

病因

(1)弯曲瓜,长型果品种易形成弯曲瓜,其生理原因多与营养不良、植株细弱有关,尤其在高温或昼夜温差过大、过小或光照少的条件下容易发生。

(2)尖嘴瓜,果柄附近粗,先端细。单性结实力低的品种受精不良时易形成尖嘴瓜。

(3)细腰瓜,果柄基部和顶端正常,在瓜条中间部分缢缩,这是由于营养和水分供应不均衡造成的。

(4)大肚瓜,瓜条前端部分肥大,中间及基部反而变细。这是由于雌花受粉不充分,受粉的先端肥大,基部发育迟缓而造成的。新晨:

防治措施

(1)发现畸形瓜时及早摘除,以降低营养消耗。

温室效应的治理措施篇9

一、棚室蔬菜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1、保护地设施一经建成,不易挪动,而棚室内蔬菜品种单一,主要是黄瓜、番茄、菜豆等,轮作困难,土壤中病菌逐年积累,数量增多,如枯萎病、疫病、核菌病、线虫病等,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病情逐年加重。如黄瓜枯萎病近年普遍发生,有些棚室的发病率高达30%以上,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2、棚室密闭条件好,棚室内水分不易散失,湿度大,昼夜温差大,夜间温度下降1℃,湿度提高3.5-4%,棚室的高湿使叶片表面常时间结雾,这对多种病害的发生很有利。如霜霉病、灰霉病、菌核病等都明显重于露地。

3、保护地为病虫提供越冬场所。一些病虫在棚室可常年繁殖危害。如温室白粉虱在露地不能越冬,温室为其提供越冬场所。

4、棚室蔬菜上不合理的使用农药,长期使用单一的品种,促使病虫产生抗药性,病害加重,虫害猖獗;有些农户常时间几种农药混配使用,一旦病菌对其产生抗性就无药可治,甚至产生药害,如黄瓜霜霉病采用克露加甲霜灵—锰锌,一旦控制不住,就很难有特效药进行防治,就会加重危害,严重的就会绝产。

5、保护地内混合种植,茬口不齐,不注意清洁田园,任意丢弃病果、病叶、病株,人为传播病害,如黄瓜套种芹菜(叶菜),芹菜湿度大,黄瓜容易感染霜霉病,很难控制。栽培密度大,植株纤弱,抗逆性差,通风透光不好,品种抗病性变异等,都促使棚室病害重于露地。

6、塑料棚室不认真进行土壤消毒,土壤中残留病菌多,种子表面带菌不进行消毒处理;在培育秧苗时不进行配土,育不出状苗,不考虑科学管理,尤其是不科学用水(阴雨天不能灌水),不科学用农药(阴雨天喷药,造成病菌的交叉感染,加重病情),不能创造合理的生态条件,也是病害重的重要原因。

二、棚室蔬菜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措施

防治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即从棚室的生态系统的总体观念出发,本着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有利地协调使用农业、生物、化学和物理的配套措施,以及其它有效的生态学手段,把病虫害的发生为害,控制在经济允许的水平以下,达到高产、优质、低本和无农药污染的目的。

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必须消灭病虫害来源,或压低病菌和害虫基数,恶化病虫发展的环境条件,及时采取检疫措施,把病虫消灭在大量发生危害之前,对发生的病虫害,实施如下防治措施。

1、植物检疫:加强植物检疫是防止危险病虫草及其它有害生物随蔬菜种子、秧苗种株转移而传播蔓延的重要措施。

2、农业防治:运用耕作栽培技术以控制消灭或减轻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创造有利于植株生长发育条件,提高蔬菜的抗病性,或避免病虫危害。农业防治主要有:

(1)选用抗病虫品种。

(2)降低棚室温度①合理的通风降湿。②棚室农膜选用无滴的。③扣地膜,采用膜下灌水或采用滴灌。④在地面铺稻草吸湿。1吨稻草可吸125kg水。⑤阴雨天不灌水。

通过人为控制温湿度,可明显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3、生物防治:以菌治虫,以虫治虫,抗菌素治虫,治病等。如农用抗菌素有农抗120,武夷菌素、新植霉素、浏阳霉素等。

4、物理机械防治:(1)温汤浸种(热水烫种)可杀死附在种子表面及潜伏在种子内部的病菌。(2)太阳能土壤消毒。(3)高温闷棚:上茬蔬菜采收结束后,清理田园,然后灌饱水,在地面铺塑料布,高温闷棚一周即可杀死病菌和虫卵。(4)黄板、黄盆诱杀,在塑料布上涂黄油或黄板防斑潜蝇。

5、化学防治:利用化学药剂喷雾、喷粉、熏烟、土壤消毒、种子消毒等。

温室效应的治理措施篇10

1 日光温室建造技术

红提葡萄日光温室应选择改进型二代节能日光温室,其主要技术参数是:温室长度60~70m,跨度8m,脊高3.8~4.0m,后屋面长度2m,后屋面仰角39°~41°。

2 温、湿度调控技术

温、湿度是决定日光温室红提葡萄延后栽培能否成功的最关键技术。要将采收期延迟到春节前后,必须从休眠期开始,根据葡萄各物候期对温、湿度进行严格调控,才能达到延后目的。

2.1 春季温、湿度管理(2~5月份)

这一季主要是保持或降低温度,使葡萄达到完全休眠,尽可能的推迟葡萄发芽时间。所以要坚持观察记录室内地温变化,当地温升至5~7℃时根系开始活动进入伤流期,这时要密切注意外界温度,以便及时调控室内温度,抑制葡萄生长。地温上升时采取夜间卷帘降温,延缓室内温度升高,尽量推迟发芽时间。具体措施是:提升棚膜下风口降温,保持日光温室室内温度在16~18℃;浇水保湿,相对湿度以80%为宜。5月初开始发芽后,炼苗分三次进行,初次透光1/3,其次1/2,最后全日照,每次间隔时间7~10d,总炼苗时间20~30d。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夜间温度控制在15℃左右,相对湿度以60%左右为宜。6月初待外界气温稳定后揭膜让其露天自然生长。

2.2 夏季温、湿度管理(6~8月份)

这一季主要是维持葡萄的正常生长,注意高温天气,覆盖遮阳网,采用各种降温措施,防止红提葡萄发生日烧气灼。白天温度控制在28℃左右,夜间温度控制在15~18℃,相对湿度以50%左右为宜。

2.3 秋季温、湿度管理(9~10月份)

在这一阶段主要是保持室内温度维持促进葡萄生长。8月下旬提早扣膜以防雨、防病、防叶片老化。9月底后重点保温,缩短昼夜温差,升降卷帘机控温,白天采光升温,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夜间温度控制在15~18℃,相对湿度以60%左右为宜。

2.4 冬季温、湿度管理(11月份~销售结束)

这一阶段主要是保持室内温度延长叶片寿命,活体保鲜,防止葡萄受冻。11月下旬,果实进入成熟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2~25℃左右,夜间温度控制在12~16℃,相对湿度以50%左右为宜。12月中旬至元月进入采收期,室内温度最低要保持在4℃以上,白天升帘子提高室内温度,夜间掩盖棉被保温使葡萄不受冻害。

3 肥水管理技术

3.1 施肥技术

3.1.1 基肥施用 除定植时施入基肥外,每年温室内葡萄落叶前,在葡萄植株两侧0.4~0.5m处挖0.4m深的施肥沟,施优质农家肥75000kg/hm2,过磷酸钙1500kg/hm2。

3.1.2 追肥技术二年生以上植株每年追肥三次。第一次追肥在葡萄萌芽前进行,每株施尿素0.1~0.15kg,以促进葡萄萌芽开花;第二次追肥在花后进行,每株施氮磷钾复合肥0.1~0.15kg,以利于提高坐果率,促进幼果、新梢生长;第三次追肥在果实膨大期进行,每株施磷二铵0.1~0.2kg,促进果实膨大。

3.2 灌水技术

葡萄整个生育期需灌水五六次。灌水应根据土壤、气候和葡萄生长发育情况,并结合前促后控的原则浇水,保证花芽分化。一般要浇好催芽水、催花水、催果水、果实采后水和落叶后越冬水。温室浇水应掌握在晴天上午进行,浇水与施肥结合进行。

4 整形修剪技术

4.1 定植当年整形修剪

一般采用篱架整形,即定植当年选留两三条生长健壮的蔓做主蔓,当主蔓长到60~80cm时摘心,除顶端一个副梢留三四片叶反复摘心外,其余副蔓留一两片叶反复摘心。冬季修剪时,主蔓在40~50cm处进行短截。

4.2 第二年及以后修剪

第二年萌芽后,每条主蔓留两三个健壮新梢作为结果枝组,每株留4~5穗果,果穗以上留5~8片叶进行摘心,果穗上部副梢留一两片叶反复摘心,果穗以下副梢全部摘除。

5 病虫害防治技术

日光温室葡萄主要病虫害有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叶螨等。在病虫害防治上最好采用预防为主的措施,即在葡萄萌芽前喷一次5波美度石硫合剂,花前喷一次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落花后喷一次半量式波尔多液。

5.1 病害防治

霜霉病可用45%百菌清烟剂熏蒸,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72.2%普力克水剂喷雾防治;白粉病可用25%金力士乳油、40%醚菌酯喷雾防治;灰霉病可用40%施佳乐悬浮剂、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

5.2 虫害防治

葡萄叶螨危害早期可用24%螨危悬浮剂、73%克螨特乳油或15%哒螨灵可湿性粉剂交替使用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