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回收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6:27

再生资源回收现状篇1

1.废钢铁回收情况

2014年,全国粗钢产量82270万吨,同比增长5.6%。同年,我国回收废钢铁为15230万吨,同比增长1.0%。其中,重点大型钢铁企业回收废钢铁8830万吨,同比增长3.0%;其他行业回收废钢铁6400万吨,同比下降1.7%。

趋势预测

2015年,国内经济运行对钢材消费强度减弱,钢材市场供大于求,低价位、低效益的局面仍会延续。废钢铁产业发展的外部条件不会发生大变化。粗钢产量小幅增长,废钢铁消耗总量略有提升,废钢铁价格小幅下降的走势仍将延续,钢铁企业废钢铁消耗下降局面很难改观,废钢铁加工企业经营状况日趋艰难。

2.废有色金属回收情况

2014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为4417万吨,同比增长7.2%,再生有色金属工业主要品种(铜、铝、铅、锌)总产量约为1153万吨,同比增长7.5%。其中再生铜产量约295万吨,同比增长7.3%,占精铜产量的37%;再生铝产量约565万吨,同比增长8.7%,占原铝产量的23%;再生铅产量约160万吨,同比增长6.7%,占铅产量的38%;再生锌产量133万吨,同比增长3.9%,占锌产量的23%。

2014年国内主要废有色金属回收量约为798万吨,占再生金属原料供应量60%以上,其中废铜回收量约为135万吨,废铝回收量约为370万吨,废铅回收量约为160万吨,锌回收量约为133万吨。

趋势预测

2015年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需求量不会有显著增加,市场价格也不会有明显提高。国内有色金属制品的消费量和社会积蓄量不断增加,初步估算,2015年国内废有色金属回收量将继续保持稳定,大幅增长的可能性较小。随着政府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2015年,有色金属回收利用市场环境有望进一步优化。

3.废塑料回收情况

2014年,我国塑料加工业仍位于合理区间运行,稳步增长,塑料制品产量为7387.78万吨,同比增长7.44%,塑料表观消费量达到9325.4万吨,国内塑料使用量约为6785.37万吨。据估算,我国2014年塑料回收再生利用量达到2825.43万吨,国内废塑料回收利用量约为2000万吨,同比增长46.4%。

趋势预测

2014年,我国塑料加工业仍位于合理区间运行,稳步增长,塑料制品产量为7387.78万吨,同比增长7.44%,塑料表观消费量达到9325.4万吨,国内塑料使用量约为6785.37万吨。据估算,我国2014年塑料回收再生利用量达到2825.43万吨,国内废塑料回收利用量约为2000万吨,同比增长46.4%。

4.废纸回收情况

2014年,我国生产机制纸及纸板1.18亿吨,同比增长2.80%,全国制浆造纸及纸制品业企业数量比去年同期减少5%左右,2014年国产原生纸浆产量减少,各类商品纸浆进口量增加,同时废纸进口减少,国内回收废纸的利用比例有所提高。2014年,国内回收利用废纸4400万吨,同比增长0.5%。

趋势预测

预计2015年国内制浆造纸及纸制品行业生产和消费情况将会延续2014年的态势,废纸回收行业总体会保持平稳,但市场不会有太大起色,整体表现应会略好于2014年。

5.废轮胎回收情况

2014年全国轮胎产量超过5.62亿条,其中子午线轮胎产量超过5.11亿条(全钢胎1.12亿条、半钢胎3.99亿条),子午化率90%。废旧轮胎年产生量约1000万吨,无害化利用率约60%,其中翻新轮胎约1400万条,再生橡胶产量约350万吨,橡胶粉产量约30万吨,其中用于生产改性沥青15万吨。

趋势预测

2015年,我国废旧轮胎年产生量约1100万吨,受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和“三不包”(不包修、不包换、不包退)轮胎的影响,轮胎翻新企业近70%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轮胎翻新数量预计将同比减少50%以上。由于受天然橡胶价格和环保的影响,造成再生橡胶的需求量大大降低,再生橡胶生产将比2014年下降30%左右,规模大管理规范的企业将受到国家的支持。橡胶粉产量约35万吨,其中用于生产改性沥青15万吨。

6.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情况

2014年中国家用电冰箱产量为9337万台,同比下降0.04%;生产房间空气调节器1.57亿台,同比增长11.46%;洗衣机产量7114.33万台,同比下降1.2%;生产微型计算机3.51亿台,同比下降0.8%;彩电产量15541.94万台,同比增长10.8%。2014年家电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41万亿元,增幅达到10%,共完成利税总额1407.3亿元,利润总额931.6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9.5%和18.4%。

2014年,我国五种主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量约为13583万台,约合31万吨。其中废电视机回收量为5860万台;废电冰箱回收量为1332万台;废洗衣机回收量为1420万台;废房间空调器回收量为1961万台;废微型计算机回收量为3010万台。

趋势预测

2015年,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中首批目录产品(四机一脑)的理论报废量将继续增长。而黑白电视机的理论报废量仍将持续下降。由于首批目录产品中,电视机处理量巨大、且补贴标准高,导致处理基金收支严重失衡。目前,财政部正在研究调整处理基金征收和补贴标准。预计2015年,在新的基金征收和补贴标准下,首批目录产品的回收处理数量较2014年持平或略有下降。

7.报废汽车回收情况

2014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5447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972万辆),同比增长12.4%。2014年我国回收拆解报废汽车220万辆,其回收量占汽车保有量的1.42%。2014年我国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发展稳步推进,全国获得拆解资质的企业数量达597家,同比增加3.65%;隶属回收网点2432个,同比增长1.4%。报废汽车回收网点已覆盖全国80%以上的县级行政区域。

趋势预测

2015年,国内宏观经济增速继续减弱,市场需求复苏动力不足,尤其是我国钢铁行业仍在进行结构调整,导致钢材产能下降,废钢价格低迷不振,也将对报废汽车回收拆解销售产生不利影响。但2015年又是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面临经营困难与发展机遇并存的一年,预计报废汽车回收量可达到280万辆,同比增长27.3%,企业经济效益也会进一步提升。

8.报废船舶回收情况

2014年,国内拆船企业拆解国内外各类废船251艘193万轻吨(约合83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2.4%。其中,国内废船109万轻吨,同比增长111.8%;进口废船85万轻吨,同比下降57.2%。

趋势预测

预计国内拆船业2015年废船拆解量仍将继续呈现下滑的态势,预计将回落20%以上。

9.废玻璃回收情况

2014年我国生产平板玻璃79262万箱,同比增长1.1%,日用玻璃器皿及包装容器产量2500万吨左右。我国废玻璃回收量为855万吨,同比增长0.7%。

趋势预测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玻璃行业经济运行形势严峻,22%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额超过了37亿元,增长67%。由此可见,2015年玻璃行业行情不容乐观。

10.废电池回收情况

2014年我国电池产量约476.8亿只,其中,锂离子电池累计完成产量52.87亿只,同比增长10.9%;原电池产量312.5亿只,同比增加0.15%。电池出口总量296.3亿只,进口电池总量47.4亿只,电池消费量227.9亿只。2014年废电池(铅酸电池除外)回收量约为9.5万吨,其中:废一次电池回收量约为3万吨,废二次电池回收量约为6.5万吨。

趋势预测

再生资源回收现状篇2

关键词:再生资源;战略分析;战略目标;战略发展重点

本文为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7KR91

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识码:a

一、绪论

作为西部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城市的快速发展给陕西各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工业废料和生活垃圾,再生资源丰富。据资料统计,仅西安地区再生资源行业年回收废钢材40万吨,废铜20万吨,废铝2.4万吨,废纸17万吨,废不锈钢约2万吨。其他废旧物资,如报废汽车、废电机、废变压器、废塑料等8,000多万元,总价值近30亿元。

近几年,在国家一系列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优惠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陕西再生资源行业得到较快发展。但是,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已经瘫痪,目前自发形成的市场体系布局不合理、管理不规范、经营环境脏、乱、差,引发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因此有效确定再生资源的发展阶段、实施步骤和发展重点就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行业发展目标的层次结构模型

行业发展的最高目标是打造规范、高效、有序的产业链及共生园区。经过对产业环境及行业运行特征的分析,影响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有:企业竞争力、技术水平、渠道建设、产业配套能力、行业管理、政策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七个因素决定了措施层工作的重点,即网络体系建设、技术创新、行业规范化管理,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图1)

三、行业发展重点

根据以上分析,陕西再生资源行业发展首先应建立和完善基础回收网络,在充分利用、规范和整合现有再生资源回收渠道的基础上,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建设,形成以社区回收站点为基础,集散交易中心市场为核心,加工利用为目的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逐步提高回收集散加工能力,促进再生资源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在建设和发展综合回收利用市场的同时,重视专业回收利用市场的管理。首先在大中城市以龙头企业为基础,建设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基地及氟利昂制冷剂回收储备中心,逐步实现专业回收利用市场与综合回收利用市场的良好融合。

四、行业发展建议

针对陕西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战略分析,提出如下建议:

(一)政策支持。陕西省政府应在国家再生资源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尽快制定符合陕西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特点的政策和技术标准,以促进再生资源的有效处理、加工利用和销售;规范行业行为,提高再生资源企业技术进步,提升再生资源企业开发能力,促进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

落实有利于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根据陕西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状况和企业实力,从资源永续、保护环境、促进再生资源开发利用角度,对再生资源行业实行优惠政策。如再生资源企业免征增值税;由产生废弃物的企业给予收废企业一定的补偿,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金制度;对再生资源企业改进工艺、降低能耗、消除污染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应给予提供低息贷款和部分资金的扶持等,给企业向前发展注入动力。

将新建社区回收亭纳入开发建设规划,已建社区回收亭建设因地制宜,免予规划报批。优先解决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中的废旧物资集散市场及再生加工园用地指标。加大政府相关配套政策支持力度,在税收、土地、规划、资金等方面给予试点单位优惠政策。

(二)规范管理,把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纳入地方政府的年度社会发展计划之中,保证这项事业得到较好地贯彻落实。再生资源将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数量不断增长,种类不断扩大。提高对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认识,把再生资源利用工作纳入到政府社会发展计划中,实现全社会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通力支持和合作。各组织机构要加强沟通和协调,切实履行相关职能。

(三)完善行业发展体系。以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为依托,加快建设层次不同、类型不同的再生资源回收集散交易基地和规范化的再生资源拆解加工利用基地,实现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一体化。

重点建设经济规模适度、管理手段先进、符合环保要求和产业化发展方向的废旧家电、废金属、废塑料、报废汽车等重要品种的废旧物资回收加工处理中心。扶持回收利用技术与装备先进、有一定专业规模、回收率高、实现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和无污染的大型再生企业。

(四)加大技术研发与科研投入。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改善综合回收资源的工艺流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家用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等专业回收资源的回收拆解、极端废弃物处理等重点科研项目的立项和实施中给予支持。优先立项、优先发展、大力推广,设立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技术开发基金,通过项目的完成和推广促进产品结构升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五)充分发挥协会功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管理、协调、服务功能,使其担负起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政府职能转向加强宏观调控、调查研究、制定市场规则、依法行政和有效监管工作上来,行业协会为企业服务、自律、协调、监管和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协助政府部门加强行业管理的职能逐步显现。通过开展再生资源产生和地域分布统计调查;进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的统计分析;制订和修改再生资源分类标准和产品技术标准以及技术政策;组织行业内的资格认证和咨询论证,开展全行业产品展览、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和技术培训等,促进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六)回收网络体系的建设可借鉴兄弟城市的成功经验。国内兄弟城市的回收利用网络体系的建设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例如,北京结合“大龄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在社区内有规划地建立统一服装、统一标识、统一计量工具、统一价格、统一封闭运输车辆的固定收购点和流动收购点;天津在政府支持下,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范管理,建设废旧物资市场和先行社区回收网站试点;武汉开展“绿色文明回收工程”,建立和规范绿色文明回收站点442个;石家庄在建起9个废旧物资市场、一个旧货市场、8个废钢铁集散中心的基础上,又在全市建起了879个绿色社区回收服务站,初步形成了集社区回收、市场集散于一体的废旧物资回收经营网络;上海在建立废旧物资回收网络的同时,还推出“网上收废”新办法。

再生资源回收现状篇3

【关键词】废旧衣物;资源再利用;环保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服装的更新速度变得越来越快,大堆的废旧衣物如何处理,成了不少家庭头疼的问题,也成了政府有关部门棘手的问题。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废旧衣服分类处理制度,所以废旧衣服只好面临和普通垃圾一样的下场,被填埋掉或以垃圾焚烧发电的方式处置。而这样直接扔进垃圾堆里或燃烧发电的废旧衣物也会对环境产生不小的危害:合成纤维、人造纤维留在地表棉将可长达数千年之久,随着时间的推移,羊毛将不断产生甲烷。面对废旧衣物产生量与日俱增,如果不合理回收再利用,这将对环境产生严重负荷。黄玉立在《废旧服装循环再利用的回收与分类研究》中提到近年来的研究和实践使人们认识到环境问题决非是孤立存在的,它和资源、人口两大问题有着根本性的内在联系。特别是资源问题,它不仅涉及人类世界有限的资源如何利用,而且它又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根源。每一次的循环再利用,不仅是对自然资源的一种保护,也可以减少浪费,让世界上的垃圾山少一点。目前相关于废旧服装循环再利用的研究涉及范围非常广,内容全面庞杂,但是具体针对于废旧服装回收与分类方面的研究还比较笼统概括,一般是宽泛的对于回收的意义与背景进行探讨,针对回收和分类的具体方法涉及较少。

一、中国废旧衣物处理的现状

据相关统计,我国每年都会有大约31亿件旧衣服,这些衣服很大一部分或被直接扔弃或被焚烧。每年所产生出的如此庞大的旧衣服如不妥善处理则会带来巨大的资源浪费以及污染。由于日常所穿衣物大多都是化纤材料构成,很难被自然降解,燃烧则会释放出大量有毒气体和其他物质,严重影响生活环境。大量闲置衣物的产生和贫困地区衣服的短缺形成巨大的反差。废旧衣物的浪费也是社会财富浪费的一种形式,因此合理利用这一潜在的巨大资源是节约型社会,低碳生活的必然要求,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目前国内废旧衣物的处理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较新衣服利用率低,其中旧衣服的捐赠成本较高;二是我国在旧衣服处理的制度上存在缺陷,在1998年颁发的《旧货流通管理办法(试行)》中一些惩罚界定,细化实施中存在问题;三是政府未建立规范的交易平台和旧衣回收点;四是居民的环保意识较差;五是旧衣回收加工利用因受到技术制约,很难将混纺材料的组成部分一一分离出来,只能笼统的开松再制造成一些价值低廉的产品。

二、当前处理废旧衣物和回收再利用的主要途径

从旧衣物回收的情况来看,居民丢弃或者捐赠的衣服中,毛衣等厚衣服的总量仅为15%,将一些成色和款式质量较好的秋衣,秋裤(不能有破损,污渍,过于陈旧)挑拣出来,经检查或修补后进入消毒室悬挂排列,经紫外线和臭氧消毒30分钟后计量,再打包送民政部门或慈善机构。将成色较新的易拆的毛衣经消毒后,让社会上的爱心妈妈,编织成儿童款式的毛衣,捐助给希望小学的孩子们。部分品相较优的夏衣直接出口到非洲或中东。对于破损,没有穿用价值的旧衣物,会根据棉,毛,化纤等面料再次分类,将不同面料的旧衣物发送到有资质的加工企业进行纤维化处理,制成可再利用的工业原料。比如废旧衣物可以加工成再生棉,再生棉经过加工可以做成毛毡,而毛毡再经加工则可以做成建筑保温,农业大棚保温的棉被。

三、主要的困难和瓶颈

(1)开展项目须获得政府部门支持的地域政治环境瓶颈

政府部门对废旧衣物处理的支持源于地域政治共识,从而带动社会逐步形成应该要去做的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转变。当地政府部门的态度是不表态,是一种不支持的态度,这种得不到政府支持的项目就会继续放任由走街串巷的小贩无序处置的状态。

(2)许可经营资质需予明确的行政瓶颈

我国政府不仅严令禁止废旧衣物从国外进口,也不允许旧衣物在店铺商场出售,供销物资系统的废品回收站信守规矩不收购旧衣物。政府为了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和公民生活安全限制旧衣物在国内市场流通,其政策的道德属性十分明显,但是我国每年产生的废旧衣物数量巨大,符合环境要求的科学处置手段有限,因此对旧衣物出口是网开一面。任何组织和个人均可以旧衣物出口为由在国内采购旧衣物,但事实上不完全如此,相当数量的旧衣物正源源不断流向了政府不许可的地摊市场,这反映出政府在行政过程中初衷和结果完全不一致的状态。

废旧衣物的分流处置中因部分旧衣物仍具穿用价值而使得相关限制政策在社会管理层面上执行的并不严格,然而废旧衣物复杂的来源渠道和流转过程中缺乏卫生制约措施的内外销活动隐藏了危害社会经济秩序和公共卫生安全的高风险。废旧衣物是人类生活的产出物,对其开展回收利用看似“壁垒森严”,而又似乎是“有法难依”。

(3)混纺衣物无害化处置高值化利用的技术瓶颈

目前回收来的废旧衣物中90%左右是混纺织物,当前的国内技术难以将其中的毛、棉纤维与化纤纤维有效分离,只能生产农业大棚保暖毯、养路布、路基布、毡布等低价值的纺织品。我们看到混纺织物数量巨大,如能得到高值利用需要政府来统筹考虑。

(4)缺乏投资热情的资本瓶颈

废旧纺织品无害化处置至今仍处在探索研讨阶段,对其扶持政策不具体,进行高值化利用投资大,资源回收物流成本高,分类利用人工成本高,产品市场附加值不高,投资回收期长,难以形成产业规模,缺乏投资关注。

(5)国内市场的瓶颈

利用纺织厂、服装厂的下脚料和边角料加工成纺织面料在我国浙江苍南地区已形成相当规模,然而利用废旧衣物特别是利用混纺面料制成的废旧衣物加工成纺织面料在我国尚受到技术限制,产品基本用于非穿用领域性价比较低端的市场。现由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成功研制出混纺纤维的分离技术成果为我国数量巨大的废旧衣物无害化高值化再循环再利用打开了价值无法估量的大门。

四、对策与建议

(一)对于政府

1、提高居民的服装节约消费意识

政府应当在全社会广泛普及废旧纺织品服装的环保知识,推广绿色节约消费的观念。通过介绍服装生产的巨大消耗能源,以及旧衣物对环境所带来的沉重压力,提醒人们过度消费会产生资源浪费并对环境造成污染,倡导人们实施绿色消费、节俭消费,自觉抵制冲动消费、过剩消费和污染性消费。通过开展各种节俭消费活动,使公民人人参与其中,逐步增强人们的环保责任感,带动整个社会形成“以节约为荣”的服装消费观念。

2、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主动参与,设立规范的旧衣物回收机构

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主动参与将是对旧衣物再循环的一种激励,同时也是再循环研究进入一个完整系统的体现。

为了防止疾病的传播,我国政府对旧衣物市场实施严格限制,对私下非法收购销售旧衣物的行为严厉打击取缔,各地旧衣物回收机构和旧衣物市场明显减少。这种虽然有益于卫生健康,却使巨大的旧衣物无法顺利回收。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仅仅限制非法旧衣物的收购并非根本的解决办法。关键在于规范旧衣物回收市场的秩序,建立合法的旧衣物回收机构,真正实现旧衣物的二次利用。

专门的旧衣物回收机构作为居民、生产商和销售商之间的桥梁,可以使旧衣物的回收再利用逐渐形成产业链。回收机构可以采取定期进入小区的服务方式,一方面方便群众,真正达到大量收购的目的。回收到的大量旧衣服可以在刚收站进行初步分类,并根据未来处理方式不同流入不同的部门。一部分可以进入服装厂,经过严格的安全消毒程序和翻新再继续服装的使命,这部分服装可以流入二手服装市场供不同层次的消费者挑选,也可以通过联合国难民署和救援中心捐赠给难民;一部分可以进入纺织厂或其他再生处理厂,经过再加工继续循环利用,生产地毯、工业用纺织品、室内装潢物品,或者做绝缘材料和发电等,真正达到物尽其用。

3、积极鼓励并推动企业开展旧衣物回收再利用事业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旧衣物的回收再利用是一项有利于人民生活,有助于节能环保,且投资小、效益显著的新兴行业。我国政府可以拿出部分资金,扶持和推动企业开展旧衣物回收再利用事业,以达到有效节约资源,创造经济价值。

4、制定针对旧衣物回收再利用评价体系

构建纺织废弃物的回收体系。我国可以借鉴欧盟的成功经验,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标准,指导、规范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例如明确规定废旧纺织品的消毒办法和标准。规定废旧纺织品再生产品的回收标准和质量标准等。

(二)对于企业

1、建立旧衣物的洗涤消毒翻新交易标准

对回收来的旧衣服进行分类,挑出一部分经过洗涤、烘干、消毒、翻新、整理等多道程序后,进行慈善捐赠或二次销售,另一部分则转入专业工厂进行资源回收和再利用处理,从而减少“资源垃圾”给自然环境造成的压力和污染。

2、积极响应政府的政策

在自己积极探索的期间,根据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对其充分利用将自己公司的情况与国内外的状况相结合,探索出真正属于自己企业的成功之路。

3、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根据中国现在的国情,旧衣物的回收还是在起步阶段,相较于国外老早就起步的状况,有许多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他们的技术择优选择。

(三)对于百姓

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学习环保的精神,对自己家的旧衣物集中进行分类并配合政府和相关企业,将旧衣服定期整理与捐献。

参考文献:

[1]陶辉.王小雷.pammi・Sinha.废弃纺织服装再循环利用方法研究与再思考[j].国际纺织导报,2009

[2]黄玉立.废旧服装循环再利用的回收与分类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1年

[3]王中珍.废旧纺织品的旧物新说[J].中国纺织,2011

[4]严涛海.李金水.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的探讨[J].山东纺织科技,2012

再生资源回收现状篇4

以党的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把清理整治再生资源回收活动及经营场所(网点和零散摊点)作为配合市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作为开展“四城”活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治理脏乱差,倡导“洁、齐、美、亮”的重要工作内容,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从根本上解决我街道再生资源回收活动引发环境及治安问题,为和谐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步入规范有序的管理轨道。

二、范围和重点

清理整治范围:本街道区域内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的网点和零散摊点(包括旧木市场、旧建材市场、砖、瓦、门窗市场等),重点范围:全街道主次干道沿线,村部周围、工业集中区等。

清理整治重点:无证无照(或证照不全)、违法经营、未经有关部门批准(禁设区内)乱设摊点、违章搭建、妨害道路交通、影响市容镇貌、污染环境、脏乱扰民的经营场所。

三、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调查摸底

根据区政府专项清理整治工作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街道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清理整治方案,建立街道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清理整治领导小组,层层发动,营造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清理整治的浓厚社会舆论氛围,形成工作合力。通过全面排查摸底,掌握网点数量、经营状况、分布情况、证明现状等,为下一步集中清理整治作好准备。

(二)集中整治,联合执法

整治工作由街道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清理整治领导小组牵头,各村、社区组织实施,城管、工商、公安、税务等各职能部门全力配合。对本街道辖区内的经营者,一手抓宣传,各村、社区应积极引导动员和组织经营者自觉按规定时间搬迁或关闭;一手抓清理整治,街道领导小组组织联合执法,依法强制搬迁或关闭。对区域影响面大、性质恶劣、不配合清理整治的经营单位或个人,由街道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清理整治领导小组组织人员联合执法,坚决依法予以处罚、取缔。

(三)检查验收,巩固成果

街道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清理整治领导小组对各村、社区集中清理整治工作组织检查验收,对整治不达标或不彻底的单位或个人继续整改,直至符合要求为止。检查结果作为各村、社区全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考核实绩。为巩固清理整治的成效,各单位要认真做好整治总结工作,并组织“回头看”活动,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处理。

四、措施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加强对全街道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清理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街道办成立了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清理整治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工商所、派出所、城管等负责人任副组长,各村和社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责任到部门、责任到人(详见附件:街道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清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2、分工协作,齐抓共管

此次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清理整治工作按“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组织开展工作。盛泽村正对原街道废旧物资回收集中点进行扩建,5月1日前完成基建。各村、社区要按照属地管理要求,按照无证取缔,有证集中规范原则,认真负起责任,积极组织实施。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能,认真履行职责,做到上下联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再生资源回收现状篇5

摘要:再生资源利用是缓解我国资源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分析发达国家资源再生产业现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从市场化的角度,提出我国资源再生产业市场化发展模式的构想,为科学发展我国的资源再生产业提供可行的参考。

关键词:资源再生产业;发展模式;市场化道路

中图分类号:F0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4-0022-02

1引言

资源短缺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约束。研究表明,每回收利用1万t废钢铁,可出钢8500t,节约成品铁矿石2万t,节能0.4万t标准煤;每利用1万t废纸,可生产纸浆8000t,节约木材3万m3,节约能源1万t。可见发展资源再生产业对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缓解我国资源危机、维护可持续发展的国家资源安全战略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要充分发挥资源再生产业的巨大潜力,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就必须探索一个切实可行的模式。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积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机制,为资源再生产业打造一个市场化的平台,是资源再生产业得以良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资源再生产业发展模式就应该成为我国发展资源再生产业的当务之急。

2发达国家的资源再生产业

一直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都相继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资源再生产业的实践,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2.1政策导向是资源再生产业发展关键

西方国家一直以来就非常重视资源再生问题,政府不但在政策上对资源再生给予正确引导,制定鼓励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而且在财政上也给予直接支持。

2.2产业化政策和配套的产业布局是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平台

西方国家政府运用税收优惠和补贴政策、产业配套设施建设等市场化手段,构建产业化发展体系,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为资源再生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市场空间。

2.3健全的法律规范是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保障

西方国家资源再生的相关法律、规范比较完善,已经形成标准化和系列化,同时辅以必要的量化措施,可操作性非常强。

2.4回收再生资源的五个体系构成

根据大量的资料分析与总结,西方国家的逆向渠道资源再生体系主要由以下5个体系构成:制造商一体化体系负责收集大量的可用材料,减轻制造商对原生材料的依赖;废弃物转运体系负责通过和政府合作,优先获得规模、稳定的物资来源,保证持续获取大量稳定的可回收利用废弃物;处理――加工商体系拥有专业的处理、加工、运输设备,对废弃物进行收集、分解、加工,使之达到工业标准的要求;零售――批发商体系的职能是完成分销任务,消费者在这样的体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他们把“产品”带给渠道成员后换回押金;临时性体系不定期地收集可回收利用物资,卖给永久性的渠道成员。这些组织的活动具有间断性,是消费者和买方的中介。

可以看出,各个体系是把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资与最终市场的物资需求联结起来的纽带,体现了市场的整合与调节。该体系能否正常运行,不仅取决于该体系自身的功能和作用,还取决于再生物资的市场供给与需求的有效性,即再生物资的回收利用必须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及市场化的有效渠道。

2.5资源再生的四个基本条件

事实上,资源再生的过程是一个循环流动的渠道体系,上述体系从对再生资源进行初步收集、分解和分类开始,到与工业企业进行市场交易并为工业企业重新利用,其本质就是市场体系的运作,其运转必须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具备回收物资的高效处理技术、有可利用的物资或产品存在、有产品收购商和制造商、有最终产品的市场需求。因此,建立资源再生体系,必须从市场的角度出发,从资源需求的层面考虑目标市场的性质、分销物资的类型及相应的处理要求、渠道成员作用及整个企业的赢利能力。

3我国的资源再生产业

.1我国经济再生体系的三个层次

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等政策的出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在我国已经受到极大的重视。当前,我国资源再生体系主要由回收网络、市场集散交易和综合利用处理3个层次组成:回收网络负责回收可再生资源并进行简单分类、整理,以便企业利用或进入集散交易中心;集散交易中心网络接收回收网络回收的再生资源,按照分类标准进行分拣、整理、加工,通过市场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方便资源利用企业采购利用;综合利用处理网络重点利用高新技术对再生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形成再生资源产业群,使再生资源行业产业化。上述资源再生利用体系在我国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形成了一批典型企业,建立了一些大型废旧物资配送交易中心和省级再生资源加工园,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的资源约束矛盾。但是,我国的资源再生产业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制约了我国资源再生产业的良性发展。

3.2资源再生产业的缺失

第一,缺乏健全的管理法规和行业标准。虽然我国近年来相继出台了《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和《循环经济促进法》等,确立了产业基本规范和法律框架。但比较西方国家,我们的法律法规体系仍不甚完善,缺乏必要的操作层面的制度、办法,致使再生资源市场秩序混乱。第二,资源回收企业规模小,资源流失严重。我国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不足50人的小型企业占相当比例。由于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有限,再生资源流失严重,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

第三,行业技术进步缓慢,与国外同行业差距较大。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投入,我国资源再生行业技术普遍落后,大多数企业仍以手工劳动为主,工艺流程落后,缺乏深加工能力,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同时由于科技投入低,科技人员比重远远低于其他行业,企业发展潜力不足。

第四,市场化程度严重不足,资源整合能力弱,资源再生产业的潜力难以充分发挥。第一,我国目前尚未出台一个相对具体的资源再生产业的发展规划,因此产业发展缺乏实质性的产业化政策以及相应的配套产业布局。直接影响资源再生企业的规模化,行业集中度低,难以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无法发挥行业整合优势,难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第二,行业管理缺乏市场化手段,无法发挥市场的潜力。我国在市场定价、企业融资、企业资格认定、税收政策等方面还缺乏必要的市场化手段,导致资源再生企业鱼龙混杂、群雄割据、各自为战,甚至为争夺资源或市场进行恶性竞争;企业缺乏必要的优惠政策,缺乏融资渠道,企业规模难以扩张,行业技术进展缓慢。第三,由于缺乏市场机制,资源调控和优化配置难以顺利实现,再生资源产业调整经营结构、资产结构、人员结构和发展战略都缺乏必要的基础,产业的发展潜力受到极大限制。

4资源再生产业市场化发展模式

4.1我国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有关统计表明全世界再生资源产业的产值可以达到每年6000亿美元,其中美国达到1100亿美元,日本350亿美元,而我国仅为200亿美元。与此同时每年可以回收利用但是没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价值达350~400亿美元,如何将这些庞大的资源迅速转化为市场需求的资源,为其构筑一条高效的转化渠道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这既反映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显示出我国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巨大空间。因此,为了更加有效的发挥资源再生产业的潜力,缓解我国当前的资源约束矛盾,就必须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市场化发展道路。

4.2开展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模式研究

对比发达国家资源再生产业的现状,分析我国发展资源再生产业的比较优势,找到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从制度建设、社会观念和技术角度确定适合我国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的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市场化模式。

4.3研究资源再生产业发的市场化发展方式

从产业经济的角度出发,以市场结构、规模经济、行业集中度、配套产业为切入点,研究我国资源再生产业的市场化发展方式,分析其产业辐射与带动能力,确立我国发展资源再生产业的市场化发展道路,为决策提供数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理论支持。

4.4明确保障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产业化政策

对比发达国家资源再生产业的实践,结合我国资源安全状况和产业结构状况,依照市场化的发展模式,

从产业布局、运行模式、产业技术、成本效益、产业链ぬ酢⑴涮咨枋┑确矫嫒胧郑研究市场化手段和方法,提出市场化对策,明确提出保障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产业化政策。

参考文献:

[1]王干.论我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完善[J].现代法学,2006,26(7):167~173.

[2]黎建新,刘仁.构建逆向渠道:适应循环经济的渠道策略[J].生态经济,2006(10):7~10.

[3]陆辉.对建立和实施我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思考[J].经济师,2008(1):50~51.

[4]周宏春,刘燕华,等,循环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5]王嗣俊等译.环境营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244~269.

[6]周宏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政策[J].中国发展观察,2007(8).

ResearchonDevelopmentmodelofRenewableResourcesindustrial

ofChinafromexperienceofDevelopedCountries

DengGuangjun

(BnsinessCouege.HBUt,wuhan430079,China)

再生资源回收现状篇6

关键词:垃圾分类回收;金融支持

一、合肥市可回收垃圾回收的现状及问题

1.合肥市可回收垃圾回收的现状

合肥市辖4区3县,市区总面积11408.48平方公里,市区建成区面积为224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532.73万人。

合肥市根据安徽省政府要求对城市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执行垃圾收集袋装化、运输密闭化、处理无害化、利用资源化的四步走战略。目前全市生活垃圾收集率为80%,基本做到日产日清和卫生化处理,居民生活垃圾80%以上已经实现袋装化收集。袋装化收集以后放在收集容器中,由清洁工定点或上门收集,用小板车运输到转运点,即垃圾中转站,再从转运站统一由压缩车运输到填埋场,如图所示。

图1.1合肥市垃圾回收方式

2.合肥市生活垃圾回收问题

目前,合肥市生活垃圾回收并未实现袋装化上门、定点收集和半机械化运输。生活垃圾收集率不足70%,已收集的生活垃圾仅有80%得到了无害化处理。根据合肥市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将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完善城市生活垃圾作业管理机制,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开始向作业机械化、运行市场化和状态长效化转变。而仅依靠目前的垃圾回收方式显然难以实现。

二、发达城市垃圾回收案例

尽管垃圾分类具有诸多益处,但我国的垃圾分类起步较晚,公众垃圾分类的意识还比较淡薄。笔者将以部分先进城市垃圾分类的现状为例,分析其垃圾分类的突出特点和经验,提出做好合肥市垃圾分类的建议。

东京市政府于1989年开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垃圾处理制度。东京市政府在垃圾分类回收方面提出了三个要求:首先,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由东京市政府统一发放回收桶,要求居民按玻璃瓶和铁铝罐分类,其它垃圾还需要分“可燃物”和“不可燃物”归类丢弃。其次,垃圾收费,按指定地点丢弃。政府发行一种与邮票类似的“垃圾贴纸”,放在超市里供出售。大型垃圾都要贴上“垃圾贴纸”,并且署名。最后,废旧纸张,鼓励回炉利用。政府虽然没有组织统一回收废旧纸张,但采取多种措施鼓励造纸企业进行再生纸生产。

台湾的垃圾分类回收也堪称严苛,纸包装,金属包装甚至牛奶纸盒都要分类回收。塑料与塑胶的回收也要开分。垃圾分类回收政策的精密制定与严厉执行为台湾的优质环境提供了最基础。

从以上两则案例可以看出:首先,垃圾分类回收应当以政府牵头,以政府的力量去引导广大居民提升垃圾分类意识;其次,垃圾分类回收应当配以奖惩措施,用“奖”激发居民将垃圾分类的积极性,用“惩”打击垃圾乱扔等恶劣行径。最后,在垃圾如何分类这一环节上,政府应当邀请相关专家制定出详细的分类细则并有效加以实施。

三、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建设

图3.1

该体系是基于银行,百货公司与垃圾回收公司三位一体,共同参与到分类回收居民产生的可回收垃圾中。

首先,居民将可回收垃圾出售给垃圾回收公司,由垃圾回收公司定期去各个住宅区回收。

其次,回收过程中,垃圾进行鉴定称重后,应付的钱由回收企业打入居民的银行卡中。而银行卡是与某商业银行合作开办的生活垃圾回收卡,为特定卡。

最后,凭此银行卡可以在指定的百货公司消费,刷此卡又可享受一定优惠。

该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涉及银行,百货公司,政府于一体,需要进行合作的单位较多,参与合作的各主体也有众多利好因素,一举多得,相得益彰。

银行通过办理废品卡,增加客户数量。通过款项打入废品卡,增加银行资金来源。银行与百货公司合作,增强了银行和百货公司的关系,提高了业务量。

百货公司的客户持废品卡购物,增加了百货公司的客户源,提高了产品的销量,加速了商品库存周转,增强了公司的知名度。

政府通过垃圾回收处理项目可将有价值的垃圾“变废为宝”,减轻垃圾场垃圾分类的负担,同时促进民生福利,居民通过该项目,获得一定经济收入。垃圾处理作为政府的责任,通过此项目,政府可减轻垃圾围城的困扰,促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升居民将垃圾分类回收的意识。表3.1显示了各参与主体的有利因素。

四、金融如何支持垃圾分类回收

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的正常运行必定会产生巨大资金流,这就需要银行为该体系的有效运营提供结算服务。笔者所在合肥市共有8个区县,县级以上再生资源龙头企业为7家,它们所带动的上下游客户数量巨大,商业银行开发可回收资源产业链,将会赢得较为庞大的高骱值客户群体,为发展负债类、中间业务类金融业务创造条件。

做好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的金融服务,首先应加强与垃圾分类回收各个主体的合作,配置适量信贷资金,支持该体系初步建成。通过信贷服务方式,将企业资本金、政府扶持资金、银行信贷资金等整合成为垃圾分类回收初始资本,形成能够综合发挥效用的资金资源;其次,信贷资金利率方面应当给予政策优惠,以扶持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的初步建设。再次,应延伸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的服务渠道。以区县为中心延伸至乡镇。乡村包含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为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在乡村建设提供了可能性。最后,相关金融机构应当为垃圾分类回收体系运用不同的支付结算产品,提供合适的结算支付服务。例如商业银行可帮助垃圾回收企业搭建电子结算支付渠道,为居民办理垃圾分类回收银行卡等等。

五、总结

本体系是在垃圾回收环节提出了一个新的见解,基于大部分国内居民较弱的垃圾分类回收意识,致力于改善目前混沌的垃圾回收方式,提升居民素养,推动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垃圾回收处理的上游阶段,即回收阶段提出创新思考。

参考文献:

[1]汪浩:《合肥城市生活垃圾产量预测研究》,技术经济2007版。

[2]吴克:《合肥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现状和实施措施》,环境卫生工程2005版。

[3]郑毅敏:《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现状及管理对策》,经济研究导刊2009版。

再生资源回收现状篇7

关键词:垃圾分类;资源二次利用;居民环保意识

一、杭州市可回收垃圾资源二次利用的现状

众所周知,城市垃圾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公害。由于垃圾污染,使得对城市造成侵占土地,堵塞江湖,有碍卫生,影响景观等表面上的危害,与此同时,更深层次的是,如果处理不好垃圾,会造成水污染,进而影响人体的健康,这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同时,如果大量未经分类就填埋或焚烧垃圾,既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又会产生二次污染。目前我国对于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垃圾的混合处理、垃圾造成环境污染、垃圾分类的实行性低、

对于可二次利用垃圾的浪费。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是人均资源并不丰富。大多数居民,虽知道有资源的二次利用,但是真正行动起来的却很少,导致资源无节制的浪费,个人消耗和支出的增加,国家的损失严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非常注重对资源二次利用,其国民对于资源保护及利用意识很强,而且效果显著。

因此,如何把“实行垃圾分类,实现资源的二次利用”这个观念深入人心,达到保护资源、节约资源的目的,成为我国目前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以杭州市资源垃圾回收和再利用的情况为例,杭州市内居民对于可回收垃圾资源二次利用的意识不高,依据我们的调查问卷,要么,根本没有想到可回收垃圾资源可以再利用,还有,就是有些居民知道这些废弃物是有用的,但是没有合理便捷的方法来变废为宝,因为嫌麻烦,故而弃之不用。对于居民意识存在的现状,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对于垃圾分类及再利用也于2012年到来之际,关于印发了杭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为创造杭州的旅游型城市,生态型城市,响应世界的低碳生活,看待杭州市区在居民间实施可回收垃圾资源二次利用的前景十分可观,而且城市环境问题也是展示城市面貌的最直接的一个方面,故而政府也非常注重环保这一块。

二、关于杭州市可回收垃圾资源再利用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为了调查杭州市可回收垃圾资源再利用的情况,设计了垃圾分类处理问卷调查表,并进行统计分析。在2010年已做好市区关于杭州市小区垃圾分类的情况调查的89份问卷表,主要分布在杭州的金沙学府,金沙居,多蓝水岸,野风海天域,已有60份填写完毕的问卷调查表;在新雁公寓有7份已填写完毕的问卷调查表;在伊萨卡国际城区域,完成问卷调查表14份,照片46张;在梦琴湾,完成问卷调查表9张,照片71张。主要内容是关于垃圾分类处理,主要针对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状况的调查,以便完成我们课题中关于可回收垃圾资源二次利用的现状调查与研究。2012年问卷调查的主要地点也是分布在金沙学府,金沙居,多蓝水岸,野风海天城,新雁公寓,梦琴湾等小区,总共发放130份问卷,最后回收到问卷数有95份,回收率在70.3%,问卷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居民的资源二次利用的意识状况的调查,对于居民分类垃圾习惯的调查,以及让居民认识垃圾分类的好处,与此同时我们通过对现状的了解,借鉴邻国日本垃圾二次利用的经验,对于杭州市垃圾资源可回收利用提出意见与建议。相比2010年的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2012年居民对垃圾分类和再利用的意识提高了很多。

根据2010年数据显示,有80%的人能正确分辨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垃圾,而这些人平时生活中偶尔会注意垃圾分类,真正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的却也很少。而其他的20%的人都几乎不能很好的分辨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或者不是很了解,而他们对待垃圾的方式也就比较随意。其中还包括一些文化水平较高的人,虽然知道垃圾分类,但是对可回收还是不可回收也并不是很清楚。而2012的调查显示,所有被调查人口中,超过90%的人正确的认识到垃圾分类对人们所带来的好处,但是仅有2%的人会偶尔或者经常的把垃圾分类进行处理。其中85%的人在想丢垃圾的时候会随便的放入垃圾桶而不看分类标识,13%的人则会选择将垃圾随便丢弃。所有受调查者都赞成垃圾分类处理,超过80%的人听说过垃圾分类这回事,也清楚具体情况,52%的人表示如果有关于垃圾分类的讲座就会去听。

显然2010年居民对垃圾分类只是停留在知道上而已,具体的情况都不是很了解。还有些人不知道有垃圾分类这回事的,能自觉的垃圾分类的人少之又少。而2012年居民大部分都能进行垃圾分类再利用,很多人会自觉的去获取与垃圾分类有关的知识,并且对于垃圾分类的前景,被调查的参与者都表示乐观,有很好的前景等积极观点,还表明自己也会积极加入到垃圾分类的宣传中来。

三、杭州市垃圾处理模式的启示

如上所述,杭州市小区居民关于垃圾资源二次利用的意识不高,有待提高,因此,对于解决好杭州市环境问题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积极借鉴其他市的处理方式,从多种角度去解决垃圾问题:从居民角度看,自觉履行垃圾分类,提高环保意识。我们可以通过大众媒体、网络这些手段进行宣传教育,更要加大对儿童的教育,可以从正面的案例进行教育,也可以从历史惨痛地教训吸取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从企业角度来看,大力发展城市垃圾资源技术,形成新的产业。面对垃圾的挑战,变废为宝,向垃圾要效益,就必需要加大科技的投入,广泛应用高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在很大程度上与资源化技术有关。科技的进步可增加可利用废物的种类及其利用深度,提高综合利用率,从而推动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城市垃圾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从技术开发、设备制造、安装维修、原料能源相互利用、垃圾产品生产以及管理培训来说,这将形成一个产业链。从市政府角度看,加强市场机制在治理环境问题中的力度,完善垃圾资源的法律体系。环境问题光靠政府提倡、惩处是不够的,关键是要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形成自觉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不重视环保,产品就没有出路,企业就没有出路,从而形成内在的环保机制与内生的环保动力。可以通过能源价格、环保补贴等具体办法加以推进。

总结

杭州市的生活垃圾量十分庞大,而其中以再利用为目的回收的垃圾资源竟还达不到一成,其余的垃圾要么直接燃烧,要么就地土埋。如此严峻的现实,减少垃圾的产量,推进垃圾的可循环利用,构建资源循环性社会极其迫切。这些靠杭州市政府去加强对垃圾处理及回收政策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居民和企业等积极配合,共同去美化的。

目前,杭州市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而这问题的产生则是和废弃物的不合理投放,垃圾的不正确处理等等密切相关的。为了更好的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垃圾问题,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已成为当务之急。在处理环境问题上,日本的经验十分值得学习,同时必须要以我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切不可盲目照抄照搬。

为了更有效地解决垃圾问题,一方面,要加大垃圾的分类回收、利用,以及大型垃圾处理设施的构建力度,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此同时,作为这一行动的主力军,城市的市民,更要大力支持环境的保护,从我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这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自己,我们更要考虑子孙后代的利益。

参考文献

(1)袁婷.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J].

(2)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20(1):20-23.[m].

(3)《岩松看日本》,华艺出版社2007年9月版[m].

再生资源回收现状篇8

一、回购再造战略的内涵及逆向物流

1回购再造战略的内涵。回购再造战略是指对油田生产单位所拥有的废旧生产物资进行回购,再造(再加工)、处理的过程,是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集成网络。

2逆向物流管理的内涵。我们通常所说的物流是指“正向物流”,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不仅应该包括“正向”的物流,还应该包括“逆向”的物流。逆向物流属于油田供应链回购再造网络的一部分,是一种包含产品退回。物料代替、物资的回收再利用,废弃物处理、旧物资修复与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是对生产废旧物资的收集、分类、再处理、再使用进行管理的过程,具体包括了退回检验控制,回收再造流程的确立、管理信息系统整合,物资回购集中管理四个方面。

二、油田物资供应链实施回购再造战略的必要性

1回购再造战略是降低生产成本,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油田供应链实施回购再造,既可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节约生产物资采购成本,又可推动内部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2回购再造战略是保护油田生产环境,实现油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油田实施物资回购再造战略,能够减少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旧物资对环境的污染以及资源的消耗,既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又可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

3回购再造可杜绝潜在质量事故的发生。油田生产单位在淘汰产品、废品中暴露出的产品品质问题,将透过逆向物流信息系统不断传递到物资供应管理阶层。物资供应部门的管理者可以根据反馈的质量信息优选供应厂商、促使供应厂商在事前不断的改进产品品质管理,以根除产品品质不良的隐忧,可以提高潜在事故的透明度,让质量事故防患于未然。

4回购再造行业发展效益优势明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环保价值,它不仅可以减少对原生资源的开采、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还能节约了大量的资源,推动油田生产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为油田创造增效之道,也可增加一定的就业岗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油田物资回收领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沿袭传统经营模式,管理机制有待创新。近几年来,在国家鼓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政策下,油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已有一定的规模,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基本还是采取“收进来、卖出去”的传统经营模式,没有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2油田废旧物资回收机构规模小、技术手段落后。由于油田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油田废旧物资回收管理依然采用传统经营模式,对废旧物资仅限于“收”和“卖”,基本没有引进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用于再生资源的预处理和再加工,阻碍了油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发展进程。

整理3资源回收率低,不易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丢弃现象严重。油田生产每年投入约80亿的生产物资,物资种类涵盖56个大类,油田生产每年产生大量的废钢铁,旧设备,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玻璃、废电池,由于油田生产区域面积广阔,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旧物资零星分散,其回收、再加工,运输费用高,回购价格低;另一方面,油田废旧物资调剂中心受机构、人员因素影响,向生产单位回购废旧物资的种类和数量偏少。种种因素导致目前油田废旧物资再回收利用率不到2。%,可回收再生资源隐性流失严重,不易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丢弃现象更加严重。

4职工的资源意识、节约意识不高。在油田内部,对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发展思路上还没有转到通过存量调整,挖潜改造,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资源意识”、“节约意识”有待加强。

5激励机制不健全。油田目前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方面的政策、措施不完善,缺乏促进生产单位节能降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激励政策。由于回收废旧物资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如果废旧物资回购价格过低,激励措施不到位,调动不了生产单位的积极性。

四、油田物资回收、再造、处理的策略和方法

1建立油田物资回购再造管理机构。任何一种管理体制的推行,都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构具体运行才能实现。油田供应链要实施物资回购战略,首先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应当在对油田现有物资供应管理体制及油田物资供应链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自上而下建立物资回购再造专门机构,使之能够覆盖油田各级生产管理部门。我们可以以油田物资供应体制为主线,将现有的油田物资回收调剂中心改建成油田物资回购再造集中管理中心,将各二级供应部门设为物资回购再造的中转中心,各三级基层单位为物资回购再造物资供应点,形成一个建立在供应链有关环节上的完整的物资回购再造管理体系。油田物资回购再造集中管理中心行使油田废旧物资回购管理职能,主要负责全油田生产性废旧物资的集中回收,利用、处置,调剂和检查,负责向修复点,油田范围内再加工点、油田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单位,生产物资供应厂商提供回购的可再生或可利用资源,负责旧品再造后的分配、供应。

2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物资回购再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一个地区、一个企业整体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发展思路在一个方面的具体体现。所以,在油田物资供应链实施物资回购再造要从全局角度进行规划。首先要要克服和纠正“重大轻小,重新轻旧”的倾向,积极组织收购可再生资源,特别是对那些生产部门非常需要,但价值小、利润低或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再生资源品种,更应千方百计组织回收。其次,要摒弃“收进来、卖出去”的传统经营模式,建立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回收加工厂,采取清洗、除油,去污、干燥、拆解、剪切、打包,破碎等加工预处理手段,加工生产各类再生原料;最后,要根据物资回购的管理目标和业务流程,建立以三级物资回购供应点为基础的点多面广和服务功能齐全的物资回收体系、可再生物资交旧体系、废旧物资拆解体系、物资修复管理体系,返厂再加工管理体系,形成以回收和集中加工预处理为主体,为原油生产和油田建设提供合格再生原料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的产业链条,从而提高整个油田物资供应链的总运行效率。

3完善物资回购再造管理机制,畅通物资综合利用渠道。目前,虽然油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已有一定的规模,设立了专门的机构,但是,油田供应链要实施物资回购战略,还需完善机制。首先,要认真落实国家鼓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有关政策,争取油田有关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支持,获得对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处理部门和回购再造信息网络等方面项目的投资。加快资源综合利用的步伐;其次,要同有关部门结合,制定有效促进油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政策措施;第三,要加强与油田外再生资源加工行业及行业协会的联系,寻求与它们的交流与合作,第四,协调好废旧物资上交,回收、分拆、再加工、利用单位的协作关系。

4开发物资回购信息系统。信息流与物资的流通是相辅相成的,信息流在物资回购和逆向物流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信息在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中所采用的形式有些不同,但从根本上讲,信息都是为物流顺利、通畅的完成所服务的。油田目前实施物资回购战略、发展供应链的逆向物流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废旧物资信息数据的缺乏。包括废旧物资存在的准确位置、数量、可利用的程度、目前的管理状况等等,因此建立为物资回购和逆向物流服务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强化信息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供准确、充足的附加信息对逆向物流的顺利完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目前,一些网站从事某些二手产品的广告和销售,我们也可以加强与这类网站的联系,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市场行情、产品信息,可再生资源利用的信息,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这类网站为自己做宣传,寻求与油田外可再生资源加工厂商的合作。

5建立相关激励机制。为促进再生整理资源的回收利用,油田应当出台一定的激励政策。加大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支持力度,鼓励生产建设单位回收和利用。对上交的废旧物资,给予一定的价值返还;对利用再生资源的单位。可以按节约新物资的比例予以适当的奖励。

6搭乘网络配送的运输载体,实现物资回购再造与网络配送整合。网络配送是正向物流的终点,而物资的回购再造是逆向物流的起点,二者可以通过油田物资供应链的运输载体实现物流供应链起点和终点的整合。即通过信息系统在完成网络配送的同时,利用网络配送的车辆,搭载回需回购再造物资至所需地点。

再生资源回收现状篇9

关键词:不可再生资源;社会成本;外部性;合理开发;西部地区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6-0135-02

不可再生资源也称可耗竭资源,包括各种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以及非能源矿物质诸如铜、铁矿、重晶石等,它们是经过数百年的地质演变而形成的,储量固定不变,在某一时点上的任何使用都会减少后续时点可使用的数量,因此具有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近年来,随着中国工业经济陕速发展,当代人急功近利的索取欲,使得资源被过度开发,普遍存在高消耗、高污染、资源利用率低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导致资源耗竭和环境恶化,由此凸显出一个不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开发的高昂社会成本问题。因此,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从社会成本的视角规制不合理开发方式,以求得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开发。

一、不合理的开发方式导致极大社会成本

(一)社会成本的概念

社会成本是人类社会各利益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由于对资源利用的争夺冲突,而引发的不直接由索取者承担而给其索取者自身和非索取者带来的负效应,最终是整体社会资源的不合理损失。社会成本最原始形态的物质表现是公共物品的随意获取和利用,如水、空气等。而随着利益主体的争夺冲突加剧,这部分物品在许多地区逐渐地转化为经济物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部分物品现在是并且将来还会是利益主体之间争夺的焦点。上述公共物品转化为经济物品的过程,简而言之,是一个资源利用的过程。这样社会成本损失问题的解决就转化为将资源不合理利用改造为合理利用的过程。

(二)不可再生资源开发与高昂社会成本现状

目前,中国西部地区不可再生资源利用中产生高昂社会成本的现象表现为两个方面:

1.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浪费严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源开采阶段浪费严重。中国不可再生资源总回采率仅为30%,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对共生、伴生矿进行综合开发的只占1/3,综合回采率不足20%。二是生产过程中资源消耗量高。中国以位居世界第二位的资源消费总量支持排名世界第三位的GDp,单位GDp的资源消耗高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中国的能源消耗强度远高于发达国家,甚至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三是废弃资源回收率低。中国不可再生资源的总回收率只有30%比国外的先进水平低20%。

2.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由于开发成本、技术等因素的制约,中国不可再生资源的粗放型、掠夺式开发比较普遍,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二氧化硫超标排放,大气浮尘指数过高;二是“挖地球”式的采掘生产作业方式严重破坏地表植被;三是地下过度开采造成地面塌陷,危及当地居民与生态的安全。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造成了资源开发的高昂社会成本。

(三)贵州重晶石矿产资源开发现状

重晶石是一种最重要的含钡矿石,是制取金属钡及钡化物的主要工业原料。贵州省重晶石已探明资源储量排在广西之后,列全国第二位,可采储量1395.5万吨,全国排名第一。且资源分布集中度高,87.6%的资源储量集中在黔东南州天柱县大河边,8.35%资源储量分布于安顺市镇宁县。贵州重晶石资源量大、质优,且分布集中,是国内乃至全球集约发展钡盐特色产业最具优势的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贵州重晶石资源的开发利用,长期停留在分散开矿、磨粉出售原矿或重晶石粉的初级阶段,并末形成产业。尽管近年有所改善,但总体开采状况仍不乐观,主要表现为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式开采经营模式,循环经济产业链尚未形成,生态环境面临较大压力。开采企业普遍存在“小、散、乱”的现象,资源回收率低,选矿水平低,废石和尾矿乱堆乱放;资源未能有效利用,特别是大中型矿床未能做到规模化和集约化开发,浪费严重。这种无序开采带来的极大负外部性亟待规制。

二、资源不合理开采造成高昂社会成本的原因

1.矿产资源的产权模糊与社会成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其在经济收益分配上体现为国家获得开发矿产资源的资产收益,资源开采企业只为开采出来的资源交税,而不必为矿藏长期的整体收益“负责”。因为矿产资源是全民所有,就是全民负责,而全民负责往往会导致无人负责,这实质上是矿产资源的产权模糊。资源开采企业的短视行为因产权模糊而产生,一旦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短期丰厚利润的诱惑使企业“丢瘦拣肥”,进行“掠夺式”开采,造成资源浪费,严重破坏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2.生产外部性与社会成本。“外部性”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萨缪尔森在其著名《经济学》中,对于外部性是这样定义的:外部性是指一件事对于他人产生有利(正外部性)或不利(负外部性)的影响,但不需要他人对此支付报酬或进行补偿的活动。当私人成本或收益不等于社会成本或收益时,就会产生外部性。资源开采企业的短视行为一方面满足了企业自身的利益需要,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不可再生资源在开采时期的巨大浪费和环境破坏,资源开采企业不为此而付出代价,外部性就产生了。这与资源的长期有效利用目标是相背离的,必然会带来整个社会的福利损失。

三、不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的规制思考

(一)改革资源税促进不可再生资源生产外部性内部化

如何有效开发不可再生资源是关系到中国西部“资源富集”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而当前资源税改革所面临的直接问题就是如何在资源开采阶段减少浪费及减轻生态破坏,从而降低因生产外部性带来的社会成本。中国现行资源税存在较多不合理因素,如现行资源税征税范围过窄,调节广度不够,课税税额过低,计税方法不尽合理,税收调节效率低下等等。针对矿产资源生产外部性带来的高昂社会成本。急需对中国资源税进行改革。

1.扩大资源税的征税范围。将水资源、森林和草场资源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且极易因资源开采外部性而受严重破坏的基础自然资源纳入征税范围,真正体现资源税的保护功能,使矿产资源地区生态保持良好,资源可持续开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采取从价定率的征税方式,设计合理的资源税税率。从价定率的征税方式可以将资源税收入与企业获得的级差收入内在地联系起来,使资源开采企业获得的收入在价格上涨时增加,应缴的资源税也相应增加,当价格下跌时,资源开采企业获得的收入减少,应缴的资源税也相应减少,这可以更

好地解决目前存在的企业税负不均衡、不对等问题。为了避免为获取短期超额利润而出现的采富弃贫现象,应将因资源自然条件不同产生超额级差收入部分收归政府,从而避免资源开采企业的短视行为。另外,应将税率与资源回采率相联系,使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资源的有效利用。

总之,地方政府部门应根据本地区资源环境实际状况,采取恰当方法,力求准确评估资源开采对环境的损害程度,采取相应的征税方式使资源开发带来的外部性内部化。

(二)促进产权市场化,强化政府监管

为保障国家和矿业企业双方的财产及收益基本权利,可通过招投标、公开拍卖等方式促进探矿权和采矿权出让进一步市场化,使一级市场向着公开化、公平化的方向发展。对二级市场交易问题进一步探索,逐步完善矿业权二级市场交易流转制度,培育矿业权二级市场,实现矿业权的有序流转,以加快探矿资本的回收,有利于缓解矿业资金的紧张状况,促进矿产资源的顺利开发。同时,要积极培育矿产资源市场交易评估的中介组织,使矿业权市场交易及矿产资源税的征收都建立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在政府有效监管下健康运行。

(三)通过资源合理定价,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资源税的改革直接影响到资源产品的价格,中国目前资源税平均费率较低,加大对自然资源流量征税,自然会提高自然资源价格。资源价格的提高既可以体现不可再生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又让人们意识到资源的枯竭性,以此鼓励并促使人们节约资源,更多地使用人力资源或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通过科学技术进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缓解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困境,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使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开发。

(四)发展生态工业,减少环境破坏

以生态工业促进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是降低因资源开发外部性产生的社会成本的有效途径。生态工业是模拟生态系统的功能,建立起相当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的工业生态链,以低消耗、低(或无)污染、工业发展与生态协调为目标的新型工业。根据生态工业的生态链系统,把不可再生资源开采放人工业生态链相关环节。发展生态工业,需要构建工业生态化政策体系,把工业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植入工业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综合规制各生态链环节协调发展,以有效减轻环境破坏,降低社会成本。

参考文献:

[1]徐 娟.不可再生资源合作开发的博弈分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9):88-89.

[2]董 颖.资源环境因素对资源型产业群发展的影响分析[J].生态经济,2007,(7):37-41.

[3]彭燕燕.傅建设.资源利用角度社会成本新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9,(2):2.

[4]张伟.资源环境约束下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型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8,(7):115-116.

[5]贵州省经济贸易委员会.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z].贵州省重晶石开发利用指导规划,2009:2-4.

[6]曲振涛.杨恺钧.规制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59.

再生资源回收现状篇10

2014年12月26日~27日,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在北京召开了中日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战略专家研讨会。来自日本环境省废弃物再生利用部、日本驻华大使馆、日本庆应大学、东京财团以及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中国造纸协会与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大连循环产业经济区、丰田通商公司、深圳格林美公司、广州金发科技公司等部门、单位的30多位著名的专家、学者、园区代表、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物资再生协会龙少海会长、刘强常务副会长、张艳会副秘书长、科技发展部郭融融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刘强常务副会长主持。

会上,来自中方和日方的专家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对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废纸回收利用、废金属回收利用、废稀贵金属再生利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废塑料再生利用、餐厨垃圾回收处理以及本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政策体系和园区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通过为期两天的研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日再生资源产业之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广阔的合作空间,日本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方面具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已经发展培育了一批世界范围内知名的龙头企业;中国有广阔的市场,还有一批政府支持力度大、区位优势明显的园区,双方合作需求强烈、合作潜力巨大。中日双方需要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方面拓宽回收渠道、拓展合作空间,从产业发展层面分析中日两国再生资源产业的基础和特点,探讨两国再生资源产业的合作战略。为此中国物资再生协会携日本东京财团特邀中日再生资源行业的专家共同编著《中日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战略》,力求为中日再生资源产业之间的交流和推广打造新的平台。

(再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