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的教学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7:58

微课的教学方法篇1

关键词:高中数学;微课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6-0146-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6.092

以往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满堂灌”的形式,学生无法掌握系统化的数学知识,也感受不到数学知识的魅力,最终失去学习乐趣。微课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能够将影像、声音、图形等集合起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化、形象化,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最终完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

一、微课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微课教学在新时期高中数学课堂上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它能够拓展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这是因为微课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开展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上的知识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以拓展他们的数学视野,使其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奥秘,最终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其次,它有利于提升数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微课虽然短小,但是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需要教师掌握科学的设计方法,并将更多数学知识录制到微课视频之中,在保障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基础上尽量做到短小精悍,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最后它有利于增强数学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这是因为微课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它更加注重交互性,教师制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也要积极配合教师找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保障微课教学质量,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水平。

二、高中数学微课设计方法

(一)做好选题

微课制作要依照高中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严格筛选,对其选题方向进行设定,这样才能够形成与学生需求相适应的教学体系。如在“幂函数”微视频制作中就需要对幂函数进行分析,依照该内容设置好各部分的选题,将其设定为定义、图像、特征、计算方法及应用四部分内容,从而全面完善课堂教学体系,为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和框架。

(二)录制视频

高中数学微课教学过程中受到环境和资源的限制,往往需要教师依照教学状况动手录制视频,对教学内容进行展现,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全面拓展。如在“等比数列”微视频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录像工具,在电子白板中基础上对课堂知识进行讲解,将等比数列的各项教学内容全面展示出来,录制成微视频。这种微课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是提升微课教学的关键。

在录制完视频后教师要依照学生个性化需求及高效教学原则对高中数学微课课件进行最终编辑,结合编辑软件对视频进行剪切、插入和调整,从而形成高浓缩、针对性强、趣味性强的微视频内容。如在“等比数列”微视频制作完成后教师就可以在录制的视频中插众所周知的“棋盘上依照等比数列放小麦”的故事,由该内容引入到本次等比数列。与此同时,还可以在微视频中插入探究式问题,让学生思考等。

三、微课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一)实现翻转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知识比较复杂,也比较抽象,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如果教师不能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将会增加他们的学习难度,降低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状况做好翻转课堂的设置,积极为学生构建翻转课堂,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空间,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如在“指数函数”微视频学习后笔者发现学生对指数函数性质的了解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指数函数特殊点、函数的走向等把握不到位。为此,笔者在翻转课堂中结合上述问题进行二次讲解和学习指导,与学生一起探究指数函数的本质,给学生答疑解惑,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学习效果。

(二)做好数学集中复习

教师要利用微课做好集中复习工作,将数学知识系统化并通过微课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相关内容,以降低他们的数学学习难度。高中数学微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微视频进行整理,做好微视频之间的关联,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依照微视频内容进行复习,这样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高中数学知识。如在“三角函数”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课堂教学中三角函数的微视频运用到复习中,通过删减课堂引入环节、探究环节等保留三角函数定义、概念、特性等核心知识要点,并运用编辑工具对其进行强调,让学生能够在微视频复习的过程中快速、准确地把握核心要点,这对学生数学知识点复习效率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实现学生课外辅导

教师在微课中还要做好学生的课外指导工作,拓展他们的数学视野,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该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微视频资源平台进行构建,鼓励学生通过上述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和巩固,并在该平台中设置交流环节,让学生能够及时与教师沟通和交流,使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并依照其学习现状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和帮助,从而全面提升学生课外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微课教学时,需要做好选择科学的教学内容,并按照微课制作要求进行相关设计,以活跃高中数学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要对翻转课堂、集中复习及课外指导过程中的微课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置,依照教学要求合理对微课内容进行合理调整,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从根本上加速高中数学教学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微课的教学方法篇2

1“微课”理念概论

1.1“微课”的概念

“微课”理念最初由美国学者戴维提出,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划分为一些具有逻辑关系的专题或者系列,然后通过录制视频的方法进行教学。它运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把学习的内容结合拓展的素材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了展现,包括教学、点评、测试、反思等多元化的专题课程,推动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1.2“微课”的种类

“微课”作为依托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归类,类别多种多样,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讲解式:针对某个单独的知识点进行讲解,主要针对重点、难点。(2)问题式: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普遍性的问题专门进行解答。(3)讨论式:针对某些开放性的问题进行讨论,以此给其他同学参考借鉴。(4)关联式:针对一些系统性强的知识点做关联分析,加强各个课程之间的联系。(5)作业式:学生将作业以及练习的视频发给老师点评或者用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6)活动式:一些实验或者引申出的实际验证活动录成的微课视频,以此给未到场的同学借鉴[2]。

1.3“微?n”的优势

1.3.1时间短

微课的教学时长一般都在10min左右,传统课程大多都在45min左右,比较来说,微课相当于传统课程的其中几个片段,节省了教学时间的同时,学生精力也更容易集中。

1.3.2内容精

传统课堂讲授的知识会比较宽泛,而微课视角下的视频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精炼,问题更加突出。可以将重点、难点、疑点集中制作成专题或者系列,逐一展示,方便学生进行专项攻克。

1.3.3容量小

微课视频的时间短,相对来说容量就比较小,大约在几十兆,师生均可以很流畅地在线观看,对于想下载到自己的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上进行“移动学习”的师生也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这种随时性以及可暂停可回放的特点也更有利于学生复习、思考以及反复揣摩[3]。

2“微课”在高数教学中的应用

2.1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

高数的课程设置难度比较大,而且存在着很多极为复杂的数学公式、数学定理以及冗长的证明过程,对学生来说非常抽象且难以理解。“微课”视角下录制的视频短小精悍,内容集中,可以将复杂的公式、定理进行分类,逐一讲解,各个击破,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理解的程度有选择性地学习。降低学习难度的同时也提升了学习效率。

2.2使知识体系化整为零

高数课程具有非常庞大的知识体系,设计内容与知识点非常多,学生很难从宏观上整体掌握。“微课”的短视频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类问题,可以搭建金字塔知识构架,从整体的介绍到细分至具体某一方面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多个一系列的视频帮助学生进行关联的理解,逐步搭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将知识体系化整为零的方法在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帮助学生一点一滴地搭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架构,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增强了其理解能力。

2.3将疑难知识点着重解析

传统课堂模式的教学,由于知识体系复杂且受到课时的限制,教师都是从头到尾面面俱到的顺序式讲授,而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都不一样,每个知识点对每个学生的难易程度也不一样,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对于一些重点以及以难点很难完整消化或者理解。而采用微课的短视频方式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着重学习对于自己来说的重点难点内容,真正做到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切实地实现了因材施教。

2.4方便课前预习与课后扩展

高数课程公式多,概念抽象且复杂,课前预习十分必要,学生提前了解自己感觉到吃力的地方在课堂上才能更有针对性。微课的短视频模式完美解决了这一方面的问题,条理清晰、分类讲解,学生在任何时间都可以针对某一方面对新课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另一方面,在课堂之后,对知识点的消化理解也非常重要,对于理解能力比较好,学习效率高的学生来说,仅仅课堂上的基础知识是不够的,课外的扩展延伸同样重要,这个时候,微课视频中更深一层次的扩展内容就可以提供很大帮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钻研,达到学得精细、学得深入的目的[4]。

3“微课”视角下高数视频教学的方法探讨

微课程资源是一种手段,创设更多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为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提供基础,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有了系列化、规模化的微课资源的建设,创新课程教学模式,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实现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当然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一种手段并不是教学的全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必须配合跟上,或者说微课开展得顺不顺利,受不受欢迎,能不能真正达到效果,最终还是要看教师的“工夫”,这对高校教师和院校都是一次深远的挑战与自我改革。

3.1以学科为基础,提炼微课专题

在“微课”视角下高数的视频教学过程中,要在教学目标和总体任务的基础上,对该学科的课程进行提炼,打乱原有的章节,分割成多个专题,每个专题秉承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逐级推进,各个专题之间互相关联,紧密衔接,最终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对于微分中值定理这个知识点,可以根据这一章的知识体系以及逻辑结构将这一专题系列设计为多个微课视频:费玛定理、罗尔中值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等。在讲解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时候,告知学生要先设定符合罗尔中值定理的函数F(x)才能论证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这样通过罗尔中值定理的定义来带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论证方法,体现了这两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递推式的讲解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进而降低学习难度。

3.2注重设问引导,完善微课内容

在微课视频的制作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多提一些设问的问题,带动学生进行思考,与此同时,还需要注重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逐步优化视频的设计以及改进视频内容的缺陷。例如:讲解函数f(x)在εδ时的极限为a定义:“对于任意一个正数ε,总是存在正数δ,当满足0

3.3增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使用微课视频进行高数教学模式中播放视频主要有两种形式:(1)在课堂上播放视频,随时穿插讲解与讨论。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由被动的知识灌输接受者变为参与者,如此一来,教师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在微课设计上,学生可以有了学习热情与动力之后自发加入讨论,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推进学生的发展。(2)将微课视频上传至网络平台,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主选择。如此一来由于视频具备随时随地观看、暂停、回放等功能特点,学生就有了更大的思考空间,也有了在教师讲解之前独立思考的机会。微课视频中还可以增加点评与测试,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教学内容[5]。

微课的教学方法篇3

关键词:微课教学小学数学意义方法

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授学生知识的时候,往往缺少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而微课教学则是应时而生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方式,微课教学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一、微课教学概述

微课,指微型课堂,不仅代表时间意义上的微小,更代表知识、内容上的浓缩。教学方式主要是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浓缩的知识点及知识体系以视频或ppt播放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1]。微课时间一般控制在十分钟左右,充分利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段传授知识,从而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讲课内容选择不同特点的微课教学方式,像前置性微课教学,主要对课堂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导入性微课教学则主要起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好奇心及学习兴趣的作用;而拓展性微课教学则主要起到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二、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微课的意义

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小学数学教学引入微课教学是极其必要的,对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积极的意义。实行微课教学是倡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素质教育主张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而微课教学对学生自主能动性的调动正是这一主张的良好实践;实行微课教学是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我国当前大部分学校已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现代化教学设备必然适用于现代化教学方法,微课教学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以现代化教学方式培养现代化新型人才。另外,微课教学独特的特点更能适应小学数学教学,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较强、抽象性较大的课程,本身学习有较大的难度,而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及认知的萌芽阶段,因此,学习困难性相对较大,微课教学则利用其短小精悍的特点,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向与关键,同时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微课的具体方法

(一)让学生成为微课的主角

素质教育提倡学生成为课堂主体,避免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微课教学的录制主角往往是教师,学生跟随教师视频的引导进行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这是微课的主要形式,但并不是固定形式,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变换微课主角,让学生在微课中充分发挥能动性。例如,讲解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时,教师可采取引导式微课教学方式,先通过例题的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运算法则,再指导学生演示相应分数混合运算题的解答,并将其录制下来,给其他学生观看,不仅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还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其产生竞争学习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2]。

(二)由微课递进到翻转课堂

所谓翻转课堂,是近年来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实践即学习环境不再受学校的制约,可自由调整。这种教学模式对我国教育现状来说是不切实际的,但在部分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上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它可以与固定学校教育相结合,充分开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的能力,例如,数学课堂上需要的一些调查与统计活动,就可以通过微课与翻转课堂进行,微课引导学生调查相应知识与技能,而利用翻转课堂则可以更好地达到调查效果,提升学生通过调查学习知识的能力。

(三)合理安排微课组合

微课教学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但针对小学生性格及心理特点,模式单一的教学方式其效果会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因此,合理安排教学方法是极其必要的。小学数学教学应避免僵化的课堂模式,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组合对学生的注意力产生持续性吸引。另外,微课设计内容应灵活多变,针对不同特点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例如,讲解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时,学生对这种立体图形的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不同微课内容,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取相应的微课视频,由此使教学过程更高效。

综上所述,微课教学是一种较为灵活的教学方式,因而,教师利用这一教学方式时,应充分利用好备课环节,既要对教材内容熟知,又要具备足够的创新能力,既要综合分析学生的整体理解能力,又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设计出最高效的微课内容。

参考文献:

微课的教学方法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微课运用有效方法

微课,以视频为载体,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某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与传统的视频教学不同,微课不仅短小,还非常方便学生下载,实现移动化学习。对于理解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小学高年级数学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激趣,还要注重教学重难点的化解以及练习的强化等。而将微课与高年级数学教学相结合,可以全面优化教学,给予学生新鲜学习体验的同时满足激趣、化解难点以及强化练习的多重教学目的。固此,教师要主动探索促进微课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有效方法。

一、巧用微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兴趣的激发非常重要。相比小学中低年级的数学学习,高年级数学难度更大,所涉及的理论、公式、定理等较为复杂。而对于这些比较固定的知识,学生学习起来会感觉到枯燥。因此,如何将学生的兴趣带动起来成为关注重点。微课新颖,符合学生的兴趣需求,教师可以在微课中创设情境,以情境引出数学学习内容,让学生有兴趣去探索学习。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课时,教师利用微课创设情境,成功达到激趣的目的。生活中有多种多样由组合图形构成的东西。因此在设计微课时,教师融入了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组合图形,以增强学生的熟悉感。随着画面的切入,学生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在利用微课引出生活情境后,教师再引出相关问题。例如:什么是组合图形?如何计算组合图形面积?教师还可以一一展示组合图形,让学生先将所看到的组合图形一一拆解,由此强化“组合”概念。在这个教学案例中,如果教师直接引出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那么学生就会感觉到索然无味。而借助微课引出情境,引出教学主题,则能强化教学效果。

二、巧用微课化解难点,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每一节课都有重难点知识,如何化解这些重难点成为教师关注焦点,因为它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在碰到教学难点时,教师习惯性以反复讲解形式化解难点。殊不知,有时反复的讲解只能让学生云里雾里,难以消化,难点没有攻克,但课堂时间已经去了一大半。而将难点内容设计成微课形式,以生动的形式向学生解释难点问题,让学生快速接受。为此,教师可以巧妙借助微课,化解数学学习难点,全面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扇形》这一课时,教师以“微”化解难点,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大小有关”这一知识点,学生感觉到较难理解。为此,教师以此作为切入点设计微课。在微课中,教师以动态形式展示了同一圆中,圆心角的变化过程。动态的直观展示,让学生直接观看到其变化过程。通过观看思考,学生可以得知“圆心角越大,扇形越大,反之则越小”的结论。传统的教学无法实现直观动态展示,而借助微课能够顺利实现。对于数学课堂中尚未攻克难点的同学,教师还可以引导其下载微课,课后继续观看,直至理解为止。在实践中,教师还需要配合一定的讲解,从而深化学生印象,强化学习效果。

三、巧用微课强化练习,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练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练习,教师可以有效地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最大化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以布置家庭作业形式为主,学生基本完成书面形式的作业。而将微课运用到数学教学,教师则可以提供在线练习形式并提高在线平台,让学生互相交流,高效完成练习。也就是说学生先观看微课,再进行在线练习,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在平台探讨交流,实现在线学习。这种新颖的模式能够让学生体验网络化的数学练习模式,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完成练习。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一课时,教师以微课促进学生完成练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微课设计中,教师以“比的应用”为设计重点,带领学生回顾关于“比”的知识,深化理解,促进运用。紧接着教师引出相关练习,如:1.氢和氧按1∶8的比例重量化合成了水。630千克的水含氢和氧各多少千克?2.a、B两个数的比是5∶6,a数是10,B数是多少?由此,学生结合数学相关知识,完成练习,巩固知识,拓展思维,增强学习效果。

总之,微课可以运用到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除了上述中提到的,教师还可以以“微”引导学生预习,以“微”促进学生拓展学习等。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能够给课堂带来活力与精彩,也能够增强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从而实现高效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钟绍春,张琢,唐烨伟.微课设计和应用的关键问题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85-88.

微课的教学方法篇5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微课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并没有完全达到人们预期的效果,其应用效率相对较低,教学质量也与期望目标具有一定的差距。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微课自身的局限性

微课在音乐教学中经常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这与微课自身的局限性具有直接关系。微课并不能完全将音乐鉴赏课程内容全面展现出来。对于发散思维、抽象思维以及鉴赏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微课在音乐鉴赏课程中的应用效果。

(二)微课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对制作者的科技性有较高要求

许多音乐鉴赏教师认为使用微课进行教学,在进行微课的制作时具有很大难度。十几分钟的微课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制作,并且受到各类技术问题的限制,在制造微课时会遇到各类问题。长此以往,会消耗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许多教师会选择放弃使用微课这一教学手段。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缺少了连接的桥梁,因此微课在音乐鉴赏课程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三)对微课的认识不深

许多音乐教师对微课的了解并不深入,无法全面掌握微课的应用方式、实施和操作环节并不熟悉,在使用过程中就容易出现问题,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再者,部分教师将过多的时间用于微课的制作上,忽视了教学设计,缺乏实质性内容。

(四)资源开发不足

资源开发不足时微课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应用效率较差的主要原因。各类微课大赛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是资源的种类以及总量依然无法满足教师的各类需求,缺乏针对性、系列性的微课资源。再加上教材版本不同,教学内容存在很大差异,想要找到合适的微课资源具有一定的难度,导致微课的制作难度增大、应用范围较小。

二、运用微课进行音乐鉴赏教学的方法

(一)选择合理的微课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微课亦可以称之为微课片段与常规的音乐鉴赏课相比微课的课程较为短小。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在选择微课的内容时必须要精准,将一个小问题作为切入点,比如说一个知识点、一个重点问题、一个教学环节等。比如,在泰国民间音乐《罗摩耶那》教学过程中,由于对泰国的地域特点、民族以及语音不够了解,学生对《罗摩耶那》中出现的乐器也很陌生,对与所涉及到的音乐知识知之甚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激发。而通过采用微课的方式进行音乐鉴赏教学,就可以确立教学主题以及微课的__主要方向,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将相关的资料下载下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索。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在选题过程中,教师应优先选择能够吸引学生的课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微课的设计与拍摄

与传统的音乐鉴赏教学方式不同,但是想要达到的目的是相同的。在进行微课的设计时,除了应该充分考虑教学课件以及教案。基于此,许多教师在进行微课设计时经常会将过多的文字添加到ppt内容中,ppp中包含过多的文字是微课的一大弊端,过多的文字除了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之外还会失去微课自身的优势。为了有效避免文字过多的现象出现,而且能够突出重点,教师应在提取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将必要的文字进行合理的排版,比如说进行字体、颜色、加粗、下划线、倾斜等效果的设置来让学生迅速的提取到知识点。

比如在进行第一节课程的讲解是,所包含的重点内容一般较多,包括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乐的形式要素都是第一节的重点内容。教学过程中,老师会给学生讲授一些乐理知识,而对于学生而言乐理知识是非常枯燥乏味的,而且讲课过程也具有很大的难度。导致音乐鉴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与乐理知识的讲授无从下手,学生也很难真正理解。而采用微课的方式进行第一堂课的微课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草原放牧》这一音乐,将学生带领到音乐的殿堂,将《草原放牧》作为本节微课的背景音乐,采用加粗、放大等形式将大标题设置在屏幕上,之后将重点内容采用艺术字、彩色字体等形式进行展现,采用短片的方式将课程的重点内容,即音乐的基础知识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下展现出来。通过上述方式,不仅可以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充分展现出来,而且可以营造课堂情景。在进行场景的设置时,除了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音乐鉴赏能力之外,还应保证选择的内容科学合理,难以适中,让学生能够通过微课教学来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掌握音乐的内涵。在明确了主题以及讲课方式之后,音乐鉴赏教师在进行视频的录制时也应该讲究方式方法,采用适当的录制技巧,尽可能的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为了实现更好的讲课效果,教师应该紧跟摄像头,与摄影进行及时的交流,并且需要控制好与摄像头之间的距离,进而增强视频的真实感。于教师和学生而言,微课在进行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时具有特殊的意义。不仅仅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同时更好的把握了课堂教学的重点,能够有效提高音乐鉴赏课的魅力。

(三)借助微课进行才艺展示

采用微课的方式进行音乐鉴赏教学时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需要学生的通力配合。以微课的形式进行才艺的展现,通过表演、歌唱等方式来诠释对与音乐的理解以及对音乐鉴赏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微课教学还可以有效开发学生的才艺和潜能,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音乐鉴赏课程中感受到开心和快乐,进一步发挥音乐鉴赏课的作用。

(四)通过微课感受节奏,欣赏音乐的韵律美

采用微课的方式进行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艺术素养。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包括培养学生对音乐韵律的赏析与品位能力、对音乐节奏的把握等。通过微课的讲课形式,学生能够进行音乐的赏析,进而感受到音乐的韵律美以及节奏美,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更加热爱音乐,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情感,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灵活的运用微课这一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堂这种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音乐的韵律以及节奏入手,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音乐节奏来体会不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内涵以及深情。逐步培养学生探索音乐以及热爱音乐的激情,进而产生音乐鉴赏的灵感与热情。微课在进行音乐鉴赏教学时作为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教育方式,应该让学生用一种快乐的方式去接受容纳它。

微课的教学方法篇6

【摘要】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微课堂”则体现了在新课程理念下一个个既紧凑、又有容量的有效教学区间。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既要关注学生当前发展,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因此,学生是否有进步或是否有发展是衡量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标准。其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其核心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能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等。具体看是能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能否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能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能否鼓励学生的合作交流。而这一切必须建立在短时高效的数学“微课堂”教学上。

关键词数学“微课堂”;有效教学;主体教学

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微课堂”则体现了在新课程理念下一个个既紧凑、又有容量的有效教学区间。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既要关注学生当前发展,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因此,学生是否有进步或是否有发展是衡量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标准。其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其核心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能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等。具体看是能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能否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能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能否鼓励学生的合作交流。而这一切必须建立在短时高效的数学“微课堂”教学上。

“数学课程教学,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目前,在我国的中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与新课程标准极不适应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主要表现在数学教学活动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把学生仅当作教育的客体,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无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需求,轻学重教,以教代学;单纯重视知识、技能的传递、训练,忽视知识发生过程,使数学教学成为单纯结论的教学,缺乏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发展的整体性、独特性和持续性;忽视了教学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交往;忽视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对提高教学过程质量、实现师生生命价值的重要意义,而把“达知识之标”视为唯一的追求,致使学生被动学习、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对学数学感到厌倦,课堂教学缺乏生命活力。因此,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分析和探讨数学“微课堂”里的有效教学,以促进具体的数学教学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转变教学理念

提高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必须要通过教学反思,积极地转变教育理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理念。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创设有利于有效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教学环境,着力探究开展有效数学活动的途径和办法,把课堂教学有效性改革引向深入。

新课程理念要求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因此,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学活动的素材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师、学生及数学课堂都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数学课堂必须成为数学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教师应由一个学习的控制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参与者。无论是学习问题的提出,学习问题的设计,学习方式的选择,还是学习小组的组成,学习结果的预想都要贴近学习的实际,充分参与到学生中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师应由一个学习的预设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合作者。不能在每一次的学习过程中,都让一群毫无准备的学生去面对一个经过充分准备的教师,要将学习当作学生与教师共同设计并共同完成的一个过程。再次,教师应由一个学习的权威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引导者。教师不仅是一个知识的拥有者和信息的传递者,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教师还应该是一个顾问、参谋和引导者,真正做到“经验共享”与“教学相长”。

二、改变教学方法

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建立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友好的人际关系。

要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在知识获取过程上下功夫,对于探究结果中的偏差,要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过程,在理性精神的指导下获得合理的解释,以充分体验到探究过程的价值,增强学习信心。在获取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要把给予学生问题,给予学生思路、给予学生结论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

要倡导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体现学生个体的独立性。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学习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都应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一般可以抽象为5个基本的教学模式:教师讲授、师生谈话、学生讨论、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探究。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具体的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进行教学。根据认知心理学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一切新的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在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这是影响与保持有意义学习的第一个重要认知结构变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数学学科的知识结构呈螺旋形、往复递进、非封闭的上升结构,教师的教学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原有的知识点相联系,确保自己的教学能够从已知到未知,较难知识点的教学可以分成几个小步子,让后一步的学习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础上,前面所学习的知识能为后一步学习提供固着点,这样使新的教学既能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准备和生活经验之上又能逐渐有所提高。

三、改进教学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来实现。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一定的课堂教学结构决定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教会与学、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为基本结构,教师的“讲”束缚了学生的学。在尝试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教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去主动学习的课堂教学,应由以下几个基本环节构成。

1.学习准备。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目标意识,形成学习的意向。

2.学习实践。这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即让学生针对遇到的问题,摄取已有经验中可以利用的部分进行思考和实际操作,担任个人的见解和疑难。

3.学习反馈。让学生根据对问题的不同理解得出的不同结果、不同见解进行再学习。引导他们找出不同结果、不同见解的关键,调整思路,进行新的探索和评价。

4.学习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在一节课里进行了什么样的活动,是用什么方式活动的,活动过程中自己是否具备良好的条件等。这是数学内化的需要,也是学生了解、认识自己获得数学学习经验、思想、方法的需要。认识、控制、调整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形成主体意识的重要内容,是学习能力的具体表现。

四、分层教学,标准因人而设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因材实教,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有效体现。魏书生认为:每个人都有其优点和长处,即使是后进生也有其某方面的可塑性,我们应根据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他的长处,为其定下合适的学习目标,使之体验成功。新课程实施后,教师角色在转换,教学形式在改变,往往在追求热热闹闹的课堂气氛的同时,也掩盖了许多中下层生的疑惑和彷徨。因此,在学情分析时,应非常确切地了解本班同学的实际,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学目标设定可适当给出不同层次的弹性空间。教学过程应体现普遍性和个性化相结合的引导。作业设置可分难、中、易或多、中、少等级别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做,让每位学生都能学、会学、学有所获。我的做法是:在班内把学生隐性分成a、B、C、D等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为他们设定不同层次的问题,并组织讨论研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不同层次的发展。为学生设定作业的必做题和选做题,要求高层次的同学多选做,低层次的同学能完成必做题就算达到要求,让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体验。

五、立体评价,结论促进发展

客观全面的评价,是促进学生继续发展的源动力。在欣赏教育激励性评价的思想指导下,结合新《标准》“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知识掌握,智力开发,方法创新,良好习惯形成等方面进行全面立体式的评价。使学生时刻体会到老师的关注,体会到进步的肯定。有效的评价,应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同时,要善待学生出现的错误,一旦发现学生的解题结果与标准答案不符,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才能作出相关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具创新思维的、不满足常规的解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也要充分鼓励,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我们认为,班上一定会存在优生和差生,但应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着发展的空间。因此,不管在教学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还是一堂课后作业的阶段性评价,我们更多的是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行为,帮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只有对学生进行立体的、全面的、恰如其分的评价,教师的评价才能真正引导学生不断发展。

微课的教学方法篇7

关键词:中职信息技术;微课程;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1672-1578(2018)02-0010-01

在科学技术的带动下,人们迎来了信息时代。中职信息技术课程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积极采用微课程教学,将为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与效果提供有效助力。以下围绕微课程的应用与教学方法展开简单分析与探讨:

1.微课程的内涵

微课程属于在线教学软件的一种类型,是针对于教学与培训活动的微型课程,可以满足学习者的移动学习与在线学习的需要,使教学服务突破时空的限制。其中,音乐、文字以及视频是微课程三大要素,既可以提供给学生美妙动听的音乐,还能够进行直观的视频演示,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震撼,对学生具有深度的吸引力。在教学活动中,有效运用微课程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而且保障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2.微课程特点

2.1短小精悍。通常来说,微课程的时长控制在15分钟左右,时间虽短其中却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内容,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不仅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显著提高教学的效率。

2.2主题明确。微课程的篇幅是有限制的,所以,微课程主要是针对于主题知识或单个知识点的讲解。知识的切入点虽然很小,但是所揭示的道理十分深刻,对于启发学生思考有着重要作用。

2.3以信息系统为依托。微课程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所以,微课程的运行离不开新兴技术及网络交流平台的支持,方便让学生在短期内获得丰富的知识。

2.4趣味性强。依托于网络信息技术,微课程以图片及影像等方式向学生呈现丰富趣味的内容,不仅让学生有更为直观的感受,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2.5灵活性强。微课程可利用各种网络平台进行传播,使得学生的学习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要。除此之外,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对自身的学习进度做出调整,由于具有较高的灵活性,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微课程进行学习。

3.微课程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

3.1制作微课课件。微课程教学的基础是高质量的课件,只有制作出高质量的课件,才能够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否则,将会产生负面影响。为此,教师要先科学地规划课件,合理地划分知识点,确保微课片段与知识点相互对应,而后以视频方式向学生呈现微课程知识点,引导学生认真地观看视频片段,强化学生对知识技巧的掌握,这样既有效克服传统"灌输式"教学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且显著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3.2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居于主导位置,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为此,在微课程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由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的规划者与引导者,做好课程的统筹安排。同时,学生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设计。比如,学生要踊跃地加入到微课课件的制作环节中,大胆地运用自己制作的课件进行演讲,并且与其他同学分享课件。在微课制作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不仅加强课程设计时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切合,而且更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3.3制定科学的规划。要充分发挥微课程的作用,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选择、使用不同类型的微课程。基于录屏的微课,每课只讲一个知识点或者易错点,方便学生反复观看和记忆理解;基于录像的微课,通常具有连贯性,适用于一整个课程或者教材的解读,主要提供给有需要或者有兴趣的学生观看学习;基于ppt等课件的微课通常匹配了精美的图片、动听的音乐和精炼的文字,更容易给学习者带来视觉冲击,也能更加有效地将教师的教学智慧与策略进行开发和凝炼。

3.4注重课后辅助。由于微课具有短小、便捷以及灵活等特点,因此,对于微课程的使用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教学,更要延伸至课堂之外。在课外,中职学生将时间更多放在玩手机游戏与微信聊天中,而忽视信息技术的学习。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如微信、微博以及QQ等进行微课的展示与传播,为学生的课后学习提供许多的便利。教师可以有效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制作基于课件的预习微课,让学生在刷微信、微博时可以浏览、学习微课程,既摆脱了时空的束缚,又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提供便利,从而通过微课的运用,提升教学与学习效果。

4.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重视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微课程,充分发挥出微课程的教学优势,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为课堂教学质量提供重要保障,为课程教学做出突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裴斐.浅谈微课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培训,2016,(02):153.

[2]陈智.微课程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科技资讯,2015,13(18):165-166.

微课的教学方法篇8

微课是在微时代环境中应运而生的一种5-10分钟的微教学活动,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信息化教学精心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化解某个知识难点或展示重点教学环节,从而有效调动学习者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下面以一节大班的科学活动《好玩的影子》为例,剖析一下微课是如何在幼儿园的科学探索活动中实现小转身的。 

一、教学准备小转身,教学目标更明确 

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设计和组织的专门活动,而教学准备是教学过程完整顺利执行的有效保证。它包括教学目的准备、幼儿情况准备、教学材料的准备、教学心理的准备、教学过程的准备及教学评价的准备六大方面。 

大班科学活动《好玩的影子》是一节倡导幼儿在探索与实践中发现光与影秘密的操作实验活动,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可操作起来,教师要做大量的教学准备工作,如:幼儿要有户外阳光下踩影子的经验,提供幼儿现场进行操作的操作材料:透光幕布、短焦投影机、长焦投影机,提供距活动教室不远的一间暗房,用于进行课堂教学前的光影探索实验……还需要其他老师配合关灯、开灯,调节活动室光线强弱,教学效果达到了,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微课的及时出现,精简了繁琐的教学准备项目,除了幼儿操作材料是必备的物件,其余均可让微课视频《好玩的影子》来代替,老师精心布置实验场景的目的在于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微课活动仅5分钟的视频同样激发出了孩子们主动参与的热情。声图并茂的形式,形象直观的视频动画感受,既让观者明晰了光影的原理,又帮助教师实现了教学活动目标,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教学设计小转身,游戏主题显特色 

科学活动的教学设计不外乎观察、比较、探索、实践等环节,可引导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去带着问题观察、比较、分析并得出结论这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没有老师的一番事先精心策划几乎是不可能的,毕竟幼儿的思维、感知能力的发展是受年龄和心理特征的影响的。如:老师课前要带领幼儿进入暗房操作,预先了解影子产生的条件,为下一步在课堂上探究光是直线传播的做铺垫;接着,教师请幼儿运用手电筒为手里的小兔头像变出影子来,同时老师还要为幼儿变魔术,以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投放出来的小兔头像影子和老师的小兔头像影子的不同之处,从而理解光学的透光原理。教学设计中,场地上的透光幕布、投影机布线等设备占据了孩子们的活动空间,教师的引导也浪费了不少孩子们自主探究的时间。 

微课的出现,把不能变成可能。以往的一些教学设计,完全可以被5分钟的微视频取代,老师在活动前设置了一个引导幼儿观赏微视频的游戏场景,孩子们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就会跟着微视频上语音的提示和引导,进入主动探究的角色中,如:播放的微视频中首先是带领幼儿复习巩固了影子的产生的场景,接着通过一系列动画引导,带领幼儿参与光的穿透原理小实验,探究如何使小兔头像的影子上出现眼睛;当视频中出现为小兔画眼睛、粘贴眼睛及用剪刀剪出眼睛等方法时,幼儿已经在主动拿起老师适时提供的操作材料,开始实践和探究如何用最短的时间让小兔头像的影子出现。仅5分钟的小视频,就解决了如何引导幼儿主动参与、主动发现的问题,为孩子们赢得了下一步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三、学用结合小转身,家园共育同创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微课有效促进了幼儿园的家园共育工作。微信作为微时代的传播工具因其便捷、实时而为大众所接受,幼儿园的微信公众平台不仅可以一周食谱、天使宝宝名单、一周活动重点,同样也可以给家长微课视频。点击幼儿园微信号,幼儿园的微课视频尽收眼底,家长既可以了解到幼儿园正在进行的教学内容,及时给孩子进行复习巩固;也可以弥补幼儿因请事假或病假而耽误的集体学习机会。当家长与孩子共同观赏手机上微视频,进行亲子操作练习时,家庭教育的正确引导也得到了增强;幼儿与家长在微课视频引导下共同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既发展了情商与智商,又提高了自信,家园共育工作也会因此上升一个新台阶。 

四、教学反思小转身,微课产生大效应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不仅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形式,还激发出幼儿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积极性,让老师们的课堂效果真正实现了事半功倍。 

每一节成功的教学活动过后,教师们反思教学的主题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操作性,与课前设想的是否相符合,如何改进等等,而微课为老师们带来的却是课前的反思,如:观察幼儿观摩微课视频的反应与规律,提前设置随机教学预案,及时改进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更趋完美。微课科学活动《好玩的影子》两次出现在教学准备及教学活动过程中,第一次的播放是在一个游戏场景中,孩子们情不自禁跟着视频进行操作小实验,获得光与影的初步体验;而当孩子们带着问题,进入到老师预先架设好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另一个高度的光影探索之时,微课视频的再次播放,会把幼儿的思路引领至什么领域呢?再次播放的时机放在什么地方最为适宜?因为有了第一次的微课播放,教师们的教学提前反思成为可能,为整个教学活动激发更大的效应。 

微课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仅是一种尝试,但它却真真切切为老师教学方式、幼儿学习方式、家园配合方式的提升提供了较大的帮助:老师们运用微视频,省却了繁琐的课前准备,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也提升了自己的信息化水平;孩子们看到的微视频不仅好看有趣,更有动手操作的小实践让自己主动接受挑战; 家长们从微视频上不仅了解了教师引导幼儿认知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更深刻认识到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微课的教学方法篇9

        一、导课的方法

        1、漫画导入法。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分,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到生物课的学习乐在其中,这是生物课教学成功的关键之所在。而不同年龄时期的乐趣,产生于不同的感知能力和认知水平。初一学生刚从小学进入中学,从心理特征来看,多处于少儿时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具体的、直接的、新鲜的事物最敏感,而对那些抽象的、理性的事物却感到乏味、枯燥、甚至厌倦。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必须利用有利的一面,转化不利的因素,采用巧妙设计,变换形式,激发兴趣。利用精彩的漫画开头,就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住,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轻松愉快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比如,对于“软体动物”一节中所介绍的河蚌,同学们不太了解,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也感到乏味。为了唤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将“鹬蚌之争,渔翁得利”这一典故绘成漫画,展示给学生,由学生讲述这一故事。同学们感到非常新奇,热情高涨,争先恐后。教师因势利导,提出问题:1.为什么蚌能将鸟最紧紧夹住,它靠什么结构?2.蚌壳长时间关闭会不会憋死,它靠什么呼吸?3.珍珠是怎么形成的?4.蚌壳很硬为什么称之为软体动物?5.软体动物有何主要特征?还有哪些种类?6.软体动物有何经济价值?同学们的兴趣一下被激发出来了,积极看书,认真思考,热烈讨论,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2、实验导入法。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方法。初中生物学,主要学习感性的、浅显的、侧重生命现象的基础知识。用观察与实验导入新课,充分利用了直观教学手段,不仅生动具体,把学生对生物现象观察的兴趣引导到对生物学理论的学习上来,而且这种直观的感受与抽象的思维相结合,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形成都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精心设计好新课导入,一开始就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3、诗歌导入法。在教学设计中,新课的导语至关重要。有时运用小诗导入新课,既可导出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又能在新课一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牵引住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授“生物与环境”时,可运用古代诗人描述生物的优美诗句来导入新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适当运用小诗歌辅助生物课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美的享受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启迪,

        “施教之法,贵在引导,妙在开窍。”新奇的导课,可激趣,催思,挑疑,生情,将学生引入知识的探究之中,艺术性的导课,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其他部分最自然、恰当、精彩的开端,它犹如文章的“凤头”虽小巧玲珑,却能安定学生的情趣,诱发学生的感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导入设计在知识深度上必须具有可行性,在实施教学目标上要把握方向性,在设计的形式与内容上要增强趣味性,在思维的训练上要具有引导性、为完成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及思想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结课的方法

        以精炼的语言,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转化升华和设置悬念等方式结课,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及时地进行系统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的认识结构中的过程。完善、精要的开头和结尾,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

        1、归纳法。结束后,教师将课堂教学内容有条理地、简明扼要地归纳出来。这样既能理清学生纷乱的思绪,构建知识网络,又能点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使学生的学习有所侧重。此法可由教师来做,也可引导学生来做或师生共同归纳。

        2、前后照应法。写作文讲究前后照应,我们不妨把这一理念应用到生物教学中去。生物课堂教学,应使首尾衔接自然。前后呼应有序,力争达到首是首,尾是尾,不偏不倚,浑然一体的境界,从而可使授课主题得到升华,也能给学生以不小的惊喜。另外,还应处理好这堂课尾与下节课首的衔接与呼应。

        3、练习巩固法。课堂结束或部分教学内容结束时,都可以适时安排学生的达标巩固和实践活动。这样既可使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得到强化和应用,又可使课堂教学效益得到及时反馈,从而获得下面或下节课教学内容乃至教学方法的调整信息。达标巩固包括实验操作、习题训练,也可以让学生讨论比较,做题组测验、解题竞赛,也可以让学生上讲台练习。

微课的教学方法篇10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法;微格教学;应用;可行性;路径

随着新课改标准以及高等教育工作的多元化发展,重视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方法革新,对学生的多类教学方法、多元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掌握有指向性作用。针对学前教育专业中“音乐教学法”的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可以相对优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学前教育以及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音乐教学法”课程的课时时间相对有限,充分利用微格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时间压缩,对学前教育工作的优化以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技巧掌握等方面有推动作用。之所以对“音乐教学法”课程教学模式选择方面进行研究,是因为“音乐教学法”对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以及加深幼儿的知识印象等方面有积极意义,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微格教育模式以及提高“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教学效果,是高等学前教学专业实现教学效果提升的有效途经。

一、微格教学的基本概述

微格教学是“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的总称,其中心思想是压缩课堂时间,将教学时间控制在“5-10分钟”以内,在短期的课堂时间内,教师需要将原本40分中的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促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本节课时的中心内容。微格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是对传统课堂进行全面调整,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重点内容概括,余下的课堂时间用于内容讲解以及学生的自主练习。微格教学具有时间简化、教学内容精简的特性,教师在对微格教学进行实践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时间的控制以及知识叙述的方法,“力求简洁、内容全面”是微格教学的核心特色。[1]

二、微格教学应用的可行性及效用分析

将微格教学模式融入到学前教育专业中“音乐教学法”课程中,对学生了解以及掌握“音乐教学法”的多元化应用有指向性作用,虽然微格教学模式的难度相对较高,单思,再讲微格教学模式进行时间分化、内容分化后,在“音乐教学法”课程中的实践应用可行性会相对提高。教师在对“音乐教学法”课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可以相对课堂内容进行时间安排,例如,前五分钟进行课前回顾,中间的五分钟进行本堂内容总结与概述,后面的时间细分为难点讲解与学生的自主练习,微格教学的全过程,其难点是本堂内容的总结与概述,在对内容进行概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音乐教学法”分化,对音乐教学法的应用技巧、特点、开展方式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分化总结,最后以精炼的语言进行讲述,这是优化微格教学可行性运用的有效形式。另外,微格教学的应用是从学生心理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及学习积极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此确保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效果提高。微格教学对学生的“音乐教学法”技巧运用以及注意事项掌握等方面有指向性作用,这也是实现分类教学以及引导的有效途经。[2]

三、微格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1、以微格教学理念进行课堂设计

教师在对学前教育专业中“音乐教学法”课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微格教学理念的有效融入,以制定“微格教学计划”的方式,实现“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教学流程相对简化,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首先,教师需要在“音乐教学法”课程开始之前进行准备,对课堂内容、教学内容以及时间控制等方面进行预算。假设“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教学工作开展需要以实践活动开展的方式进行,那么教师需要对实践活动的内容、实践活动的开展方式以及时间活动时间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进而确保微格教学的特性发挥。其次,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对下一节课堂内容进行准备,例如,对“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中的创新思路、注意事项、开展方式等方面进行思考,进而缩短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时间。最后,以微格教学理念对“音乐教学法”课程内容、开展方式进行设计,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编排,最后是以最短的实践,实现课堂中心内容的概括与简述,实现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综合提高。[3]

2、注重“示范教学”在课堂中的效用发挥

“示范教学”在“音乐教学法”课程中的应用,是充分考虑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学生的就业方向是幼师,从事的也是教育工作,教师的微格教学方式,是学生对学前教育工作进行创新应用的“模版”,所以,教师需要对“音乐教学法”的注意事项、开展方式等方面进行系统讲解,例如,教师将自身定位为“幼师”,将学生看作是“幼儿”,以“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中的实践模拟,实现微格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在示范教学的影响下,学生可以逐渐掌握并分析“换位思考”对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与教师的教育理解以及教学方式创新发展等方面,会因为示范教学的作用而得到提升。

3、采用“角色转换”的方式进行教学模拟

注重“角色转化”是对微格教学进行创新应用的有效途经。在以微格教学的方式,对学前教育专业中“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教育方式进行改革时,教师可以选取不同的学生进行“音乐教学法”的讲述,教师本身采用旁听的方式进行思考,这对教师的“音乐教学法”课程信息反馈、信息总结以及教育情况掌握等方面有指向性作用。例如,教师可以鼓励三名学生扮演“音乐教学法”的教师,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不足之处等方面进行信息汇总,并结合微格教学理念,对学生的优缺点进行总结,以此确保“音乐教学法”课堂的教学效果全面提升。

4、以反思教学实现微格教学的运用效果提升

反思教学是运用微格教学模式的关键性工作,这是对“音乐教学法”课程进行上下衔接的重要步骤,教师需要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课堂表现、知识理解情况以及“音乐教学法”的掌握情况等方面进行信息收集,并以课后反思的方式,对微格教学的运用情况以及优化方向等方面进行总结,进而实现下一节“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教学效果全面提升。最主要的是在利用微格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在引导学生对微格教学“举一反三”的情况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能力以及“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时间掌握等方面会相对提升。

四、结论

综上所述,微格教学工作的有效运用,需要将微格教学的特点与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法”课程教学融合在一起,微格教学本身具有时间压缩以及精简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对“音乐教学法”的掌握以及运用能力会相对提升。最后,希望微格教学模式的选用,以及两项教学模式的技巧融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能力培养以及优化“音乐教学法”课程教学效果等方面提供微薄帮助。

【参考文献】

[1]白英.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课程教w评价的理念与方法――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科(艺术方向)音乐类课程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01.51-54.

[2]柯冬娜.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用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J].艺术科技,2016.05.383-384.

[3]朱笛扬.奥尔夫节奏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运用――以“视唱练耳”课程为例[J].镇江高专学报,2016.03.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