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数学学科评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46:56

应用数学学科评估篇1

关键词:教学水平评估模型层次分析德尔菲法模糊综合评估

1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概述

教育自2003年启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以来,己有300余所高校接受了评估,其它近300所高校也将于今明两年接受评估。而且教育部己决定将评估作为一种长效工作机制,每五年进行一次。从近几年的评估情况来看,评估对于高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实现了教育部“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但从评估过程和结果来看,评估方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指标评定存在主观性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以下简称《评估方案》)中,将评估指标分为7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44个观察点,另加一个特色项目,指标内容涵盖了本科教学的方方面面,具体而详实。但在具体评估过程中,专家组成员每人只分工负责1-2个一级指标,且指标的观察点等级标准多为定性的,对指标的评估很大程度上受专家个人的主观成分所支配,评估结果缺乏科学说服力,这也是受评估高校提出异议较多的地方。评估时专家个人为了减小压力,少受指责,人为放松标准,导致评估等级出现左偏,优秀等级居多。

2.结论评述缺乏规范性

根据《评估方案》,评估结论由二级指标的评估结果和特色项目情况决定,其中优秀要求a≥15,C≤3,(其中重要项目a≥9,C≤1),D=0,特色鲜明;良好要求a+B≥15,(其中重要项目a+B≥9,D=0)D≤1,有特色项目;合格要求D≤3,(其中重要项目D≤1);低于合格标准的则为不合格。这里评估结论标准给定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同时评估结果明显没有考虑到指标的权重,二级指标的评估由观察点决定,也没有将观察点的参考权重考虑进去,使得评估结果缺乏规范性、公正性、客观性。

3.评定结果缺少可比性

根据《评估方案》,高校的评估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类。从2003-2005三年的评估结果来看,优秀93家,良好66家,合格12家,尚没有不合格院校,优秀占54.4%,评估优秀的高校中,既有中国科技大学等211高校中的学校,也有一般性的院校,学校层次和办学水平相差甚远,但评估结论却完全相同。这样的评估结论对社会了解高校、鉴别高校是毫无价值的,也使得评估的社会意义受到影响。

现行评估方法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一是在于评估指标多为定性指标(共计31个),评估时实行单一专家评审,专家的好恶直接决定着评估结果;二是评估结果衡量太过笼统,没能进行有效量化。将模糊数学的方法引入其中,采取模糊综合评估法则可有效地弥补上述不足,使得评估更加客观公正,可比性更强,有效地提高评估结论的社会价值。

2本科教学水平模糊综合评估

2.1模糊综合评估数学模型

2.1.1一阶综合评估模型

2.2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估指标权重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步骤如下: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将评估指标层次化

如本文将评估指标分为三个层次,确定了上下层次指标间的隶属关系。

2.构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目标层次结构建立后,对同一层次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其比较结果常以1~9标度法表示。各级标度的含义见表1。

表11~9标度的含义

2.3指标度量和标准化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共分7大类44个综合评估指标(见表3),在其44个综合评估指标体系中,生师比、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博士学位的比例、主讲教师资格、教授副教授上课情况、四项经费、就业等6个指标为定量指标,可以通过统计和计算的方法获得;校舍状况、实验室实习基地状况、图书馆状况、运动场及体育设施、生均四项经费增长情况、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体育等7项指标既有定量的成份又有定性的成份,属复合指标,可参考定量数据及标准,和其它31个定性指标一样,采用主观评估法获得。这里需要将定性和定量评估指标分别进行量化和标准化,以便于代入数学模型进行运算,以得出最终评判结果。

2.3.1定性指标的量化

2.4综合评估结果量化并分析

对综合评估结果量化的方式主要有最大隶属度法、模糊向量单值化法和隶属度对比系数法三种方法,其中模糊向量单值化法所得出的结果最为直观,易于接受,本文即采取此方法。根据前面评语集的赋值,得等级评估矩阵p=[100,80,60,40]。则综合评估量值S=B・p。再根据S的大小,对照评语集赋值查出相应的等级评语,这个评语即为高校本科教学水平最终的评估结果。

表3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3.实例分析

现以江苏某所己接受过评估的高校为例,对其本科教学水平进行综合评估。

3.1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估指标的权重

在上述的评估指标体系中,教育部主管评估部门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事先确定其在同级指标中的权重,在所有普通本科院校评估中统一采用。在征询多位资深评估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运用德尔菲法确定同一层次中各因素的重要程度,按1~9标度建立相应的判断矩阵,求出各因素(指标)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例对上述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的7个一级指标,某专家给出的判断矩阵为:

这个结果即为7个一级指标的权重。类似的,根据各位专家的综合意见,再进行第二、第三层次指标权重的运算,其运算结果在表4中列出,这里不再赘述。(本文第三层次指标权重数据引自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2004)》)

对照评语等级,该值落入B类评语分值附近,则计算评语权重时,该指标B类评语权重直接计1.0。

3.3对其本科教学水平进行综合评估

结语

将模糊数学方法引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过程,在每个观测点评价上,运用德尔菲法评价更为客观公正;在综合评价上充分考虑每个指标的权重,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权重,评价结果更为科学准确;运用模糊向量单值法对综合评估结果进行量化,评估结果更为直观,且具有可比性。

参考文献:

[1]吴秉坚.模糊数学及其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28-63.

应用数学学科评估篇2

关键词地方高校;教学评估;体系建设;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40-05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16)27-0056-05评估是世界许多国家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发达国家开展高等教育评估已有上百年历史。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从1983年的理论提出开始,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并于2003年由教育部确立了五年一轮次的评估制度。国家首轮教学评估从2003年开始到2008年上半年结束。首轮教学评估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保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符合国际高等教育发展潮流的重要探索,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的[1]。在首轮评估结束后,新一轮评估的目的定位为: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促进自主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相对于上一轮评估,新一轮评估呈现出“分类、质量、自主、常态”的全新思路和面貌。所谓分类,就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及其对人才类型需求的多样化需要,制定多样化的评估方案,实行分类评估;所谓质量,就是通过高质量的评估制度设计和实施,真正促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所谓自主,就是使学校成为评估和质量保障的主体,使评估成为学校生活的内在需要;所谓常态,就是评估经常化、常态化,从过去的定期化评估变成教学过程的自然过程[2]。

开展常态化自我评估是高校投身国家教学评估实践过程中创建的教学质量监控新模式,是贯彻新评估方案的重要体现。当前,各高校纷纷以教学评估为抓手,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整体上看,常态评估机制建设相对滞后,各类评估相互孤立,缺乏针对性、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尽管开展了多层次、多类型的教学评估,但教学评估缺少顶层设计,指标针对性不强,导向不明,不能很好地体现学校个性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评价信息来源单一,部分指标内涵抽象,缺乏明晰判断标准;各类评估由学校自上而下单独布置,单独评比,脱离以往教学生活和教学管理,难免成为师生的一种额外负担;教学评估结果与教师、干部以及课程、专业、学院管理的业绩评价不能紧密挂钩;院系教学评价指标注重存量,忽视增量,未能真实反映各单位教学进展;院系教学评价指标注重显性业绩,如项目、论文和成果,忽视隐形业绩,如各教学环节管理是否到位,教师和学生遵守教学制度、履行教学职责等情况。

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V东海洋大学在本科教学自我评估的实践中,探索构建了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多层次教学评估体系,包括院(部)教学工作状态评估、专业评估、课程评估、教学环节评估、状态数据常态监测,对院系、专业、课程、教学环节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常态化评估,为地方应用型高校自我评估制度的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完善及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示范和参考。

一、教学评估体系的构建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评估要求

首先明确,地方高校和中央部属高校定位不同,肩负的历史使命也不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地方高校肩负着全面提升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历史重任,“应用型”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对于广大地方高校而言,在完成规模扩张以后,必须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核心任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准确定位、科学发展,走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3]。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科学合理地设计评估指标体系,实现教学评估常态化,对地方高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评估体系设计思路

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以协同创新为引领,以建设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为目标,完善本科教学自我评估制度,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构建教学评估体系,包括院(部)教学工作状态评估、专业评估、课程评估、教学环节评估和状态数据常态监测等多个层次,紧扣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环节,建立专业、课程、教学团队、教材、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与运行评价标准,实施常态化评估,对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系统、多角度、全方位监控。通过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为学校改革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通过以评促建,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和管理干部参与教学工作的积极性,规范教学管理,加强教学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统筹设计评估指标体系

针对以往各类评估相互孤立的不足,广东海洋大学本科教学工作自我评估体系(又称教学评估体系)在构建方面,不再是把各类评估作为一项单一或孤立的工作,而是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全面整体设计,对组织实施人才培养的院系、专业和具体落实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环节等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评估。与以往的新增学士学位授予专业评估、示范专业评估和精品课程评估等各类单项评估相比,本科教学工作自我评估体系体现出明显的针对性、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各指标体系是面与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层次清晰,各有侧重,又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有机统一,对人才培养过程进行全面、系统、多角度、全方位的自我监测。各指标体系设计如下:

院(部)教学工作状态评估指标体系。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结合学校实际及二级学院教学工作实际,在教育部审核评估范围的基础上进行指标范围和等级标准两方面的调整,对三级指标和观测点进行个性化设计,使指标体系在国家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目标体系构架内突出学校办学特色[4]。针对以往院系教学评价指标注重显性业绩,忽视隐形业绩的不足,院(部)教学工作状态评估指标体系以教学改革、教学建设和教学管理工作为重点,建立涵盖教学管理、教学队伍、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等关键环节的评价体系,在各单项、专项评估的基础上,对二级学院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评估。重点考察人才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对学校人才培养的保障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落实教学建设与教学管理责任,突出二级学院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和基础作用,促进二级学院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机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专业评估指标体系。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对专业的建设与管理提出明确要求,帮助专业厘清办学思路,紧扣各个教学环节,树立专业质量观,促进专业科学定位,加强建设和管理,优化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观测点的设置上,突出考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和“创新实践能力”,在专业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实践教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教学运行、人才培养质量等九大一级指标里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基本运行机制进行全面检视,引导各专业积极推动专业和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综合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培养,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5]。

课程评估指标体系。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方向,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为核心,以创新教学模式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为关键,以课程考核改革为抓手,全面推进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以课程资源、教学团队、实践教学条件、教学改革、教学与考核过程以及教学效果为要素,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观测点的设置突破精品课程的评优标准,侧重于课程的建设过程,包括教学基本文件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学生学习创新能力的表现、学术水平与学术交流以及师生交流,以此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入评估。

教学环节评估标准。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不断完善课堂教学和实习、实验、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环节评估标准。在理论课、实验课和实习课教学效果评价方面,建立了以日常教学检查制度、领导干部和教学督导听课制度、学生评教制度为核心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规范了教师各类课程教学行为。在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方面,制订了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明确开题、中期检查、论文评议、答辩等各个环节的主要任务。2013年结合海洋人才培养的需要,按照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梳理各教学环节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修订优化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实习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引导教师规范教学行为,注重教学活动的组织和设计,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优化后的评价项目更侧重对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管理过程本身的评价,对实践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质量要求,引导和保证实践教学落到实处。

状态数据常态监测指标。2013年以来,以《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采集为契机,建立校级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编制了基于网络运行的院级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方案,指标内涵直接采用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指标内涵,用数据与信息的形式来表达、反映和诊断教学基本状态及质量,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本科教学质量年报编制和制度。本科教学质量年报围绕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要素,反映学校自身特色,展现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新思想、新政策、新措施和年度取得的新成果。主要内容包含本科教育基本情况、师资与教学条件、教学建设与改革、质量保障体系、学生学习效果、特色发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完善了学校和学院、教学系、教师以及学生教学信息收集、评价与利用机制,同时增强了学校自主办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自觉性,增进了社会对学校的了解和o督。

二、教学评估体系的实施

长期以来,教学评估处于日常教学过程之外,成为独立的评估制度和评估形式,各类评估往往由学校自上而下单独布置,单独评比,脱离往常教学生活和教学管理,对院系和其师生而言,占据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成了一种额外负担,疲于应付,进而产生厌倦、反感和抵触情绪。若不改变评估形式,想要对院系、专业、课程、教学环节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常态化评估,是非常困难的。广东海洋大学根据教学评估常态实施的基本要求,大胆探索,建立了日常检查评估与专家评估相结合的评估组织方式,并结合学校原有的教学工作来组织实施教学评估,将教学评估融入到原有的教学管理中,使独立性的单独评估转化为内需性的附着评估,有效减少了隐性和显性评估成本,被院系和师生认同、接受,有效促进了常态化教学评估的顺利实施。

日常检查评估与专家评估相结合,是指教学运行状态及教学建设量化指标由校内职能部门根据日常工作记录打分,教学运行状态及教学建设定性指标由专家听取汇报和查阅资料后评定。这种评估组织方式首先在行政管理专业试点,结合2014年新增学士学位授予专业审核备案工作进行。2015年对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旅游管理专业采用此种方式评估,取得良好效果,特别是教学运行状态及教学建设量化指标由职能部门依据日常工作记录评分,不仅降低了评估工作对正常教学秩序的影响,还节约了专家评估成本。同时,依据教学工作记录打分,有效降低了人为因素影响,更好地发挥了评估的诊断性作用,得到校内外同行专家的一致认可和好评。继而,日常检查评估与专家评估相结合的评估组织方式在院系、专业、课程、教学环节评估中广泛应用。

促进常态化教学评估顺利实施的又一得力措施是,结合学校原有的教学工作来组织实施教学评估工作,将教学评估融入到原有教学管理中,使独立性的单独评估转化为内需性的附着评估。具体如下:

院(部)教学工作状态评估纳入学校年度考核工作实施,由学校规划与法规处牵头,教务处具体组织实施。从2014年开始,每年结合学校“三大行动计划”与“创新强校工程”考核工作对二级学院进行一次教学工作评估,形成“创新强校工程”年度考核自评报告和“三大行动计划”年度总结报告,全校范围内公布评估结果,评估结果作为学院领导班子考核、先进教学单位评选的主要依据,更好地发挥了评估效用。

专业评估是根据人才培养的周期性面向所有专业三年一轮次,采用单独评估与部分指标结合学校日常工作进行评价的混合方式。2016年春季学期,学校统一部署专业评估工作,对27个本科专业进行诊断性评估,由学院具体组织实施,教务处宏观指导。专业评估工作定量指标由校内职能部门根据日常工作记录打分,定性指标由专家打分。在专家打分环节,对各专业的专业定位、专业发展规划与建设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等邀请校内外知名同行专家及教育管理专家组成4个专家组按学科大类分别进行会议评审,每组专家5~7人(含1名企事业单位专家),为期2天;对于评估方案中需要通过召开座谈、抽查材料、现场考察等方式评定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践教学及教学运行等方面的定性指标,则结合学校期中教学检查工作组织了4个校内专家组完成,大大节约了评估成本。

课程评估是结合学校相关专项工作,由学院组织实施,学校核查。从2015年第八届教学质量优秀奖评选、2017-2019年创新强校工程专项资金项目(精品课程项目)的申报工作开始,课程评估正式被融入相关专项教学工作中,作为相关工作的内需性要求,附着性地开展,各学院以教学系为单位开展课程自我评估。此后,课程评估由各二级学院根据《广东海洋大学本科课程教学评估工作方案》具体组织实施;教务处结合期中教学检查、教学质量优秀奖评选、精品课程申报立项等工作,组织专家通过听课、查阅教学基本文件、考试试题和试卷等档案资料及课程网站,对学院评估结果为优秀的课程进行核查评分,评估结果作为教学质量优秀奖评选、课程立项的资格条件,作为划拨课程建设资助经费依据,以及作为教师教学业绩,作为职称评审和岗位聘任的依据,充分发挥了评估效用。

教学环节的评估,由学校组织实施,结合日常教学检查和专项教学检查进行。按照理论课教学、实验课教学、实习组织与实施、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与管理等4个教学环节有关管理制度进行日常教学检查和专项教学检查。2013年优化评价方案,按照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质量评价、实验教学质量评价、实习教学质量评价等相关标准,组织学生通过综合教务系统进行评教。统计并公布各单位学生评教结果,按学院分专业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评教报告,指导各单位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督促相关学院帮助学生评教分数较低的教师查找问题,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评估结果作为专业评估、课程评估、院(部)教学工作状态评估依据。

状态数据常态监测是结合《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采集进行。2013年以来,以《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采集为契机,组织了2013、2014年度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采集工作,及时补充和更新学校教学状态数据,认真分析教学状态数据,为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保障工作提供有效信息,同时作为专业评估、课程评估、院(部)教学工作状态评估依据,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年报,上报省教育厅,面向全社会。

三、成效与反思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多层次教学评估体系运行以来,院(部)教学工作状态评估、专业评估、课程评估、教学环节评估、状态数据常态监测渐次展开,对院系、专业、课程、教学环节等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常态化评估,有效改变了各类评估相互孤立、教学评价信息来源单一的状态,各层次评估呈现出良好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结合各常规、专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形式,促进了常态化教w评估的顺利实施,教学工作的信息得到及时反馈,使教学评估结果与教师、干部以及课程、专业、学院管理的业绩评价与奖惩措施直接紧密挂钩,充分调动了院系和师生积极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力度增强。又因其指标内涵更加具象,判断标准更加明晰,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更加鲜明,有力地促进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尤其是在创新实践能力和就业质量方面表现明显。近三年,学生在国内外刊物公开近100篇,自主或参与申请发明专利22项,产品设计7项。学生参加课外学术与文体竞赛共获省级以上奖项726项,年均获省级以上奖项为242项,是2010~2012年的3.46倍;其中获得部级奖项380项、省部级奖项341项,分别是2010~2012年学生获得相应奖项的3.58倍和3.28倍。就业质量持续提升,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3、2014和2015年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7.86%、97.37%和95.21%。

但综合来看,学校教学评估体系还存在着很大的优化和发展空间,也在为此不断地努力完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需要推进专业认证,进一步丰富教学评估体系;二是需要进一步优化评估指标体系,使之更加符合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同时操作更加简便;三是需要设计评估系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评价,以提高评估效率,也使评估结果更加客观和公正。

参考文献

[1]钟秉林.本科教学评估若干热点问题浅析――兼谈新一轮评估的制度设计和实施框架[J].高等教育研究,2009(6):39-40.

[2]刘振天.回归教学生活:我国新一轮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制度设计及其范式变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6):39-45.

[3]徐同文,房保俊.应用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12(6):59-65.

应用数学学科评估篇3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发展,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加强,人们对国家科技发展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1]。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把握机遇,制定和调整发展科技的新战略,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争在科技的竞争中取得先机,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随着政府对科技的投入越来越大,科技经费的使用也就越来越受到关注。怎样提高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成为各国政府和公众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不仅科学界关注科技投入的力度和方向,同时,公众科学素养和参与意识的不断提高,也使得他们希望了解科技经费的使用状况。因此,政府必须向科学界和公众说明科技经费投入的效率以及未来科技经费资助的优先领域等相关问题[2]。作为政府管理科技经费的科研资助机构近年来力图通过分析与评价其资助状况,以显示其资源分配和管理工作是有效的。科研资助机构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科为单元进行资助活动,以学科为单元开展评估工作。通过关注所资助学科的研究产出和综合影响力,可以把握各学科的整体状况,确定学科未来的发展战略,这也是开展学科评估工作的内部需求;而随着现代网络、通讯、数据库和资料管理等技术的日趋完善,开展学科评估工作的外部条件也逐渐成熟。

在1990年至1997年期间,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ustralianresearchcouncil,简称arc)对其在数学科学、物理科学、化学科学、生物科学、地球科学、工程与应用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等8大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24个学科的5年资助工作开展了绩效评估,评价其“分配资源的管理工作”是否有效[3]。与此类似,在1999年至2002年,英国研究理事会(researchcouncilsuk,简称rcuk)下属的英国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研究理事会(biotechnologyandbiologicalsciencesresearchcouncil,简称bbsrc)也对其资助的一些学科开展评估工作,如生物化学工程,结构生物学,可持续农业等,评估侧重在如何保持英国未来的国际竞争力,确定该学科未来十年的发展战略,并且为bbsrc在学科的发展作用中定位,确定政府将来的重点投资方向。以科技实力著称于全球的美国一直非常重视科研的评估工作,美国基础科学研究的主要资助机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简称nsf)也开展了类似的学科评估工作。他们对其支持的一些重大研究计划,如海洋研究计划,地震减灾计划等多年来的工作进行了回溯性的评估。通过评估帮助国家科学基金会下属的一些机构,向他们提供必要的工具和信息,以使得这些机构最大限度地减少资助决定对科学界产生的负面影响,使之能继续保持像过去那样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的能力,并且分析nsf在支持该计划中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支持重点。

本研究在上述三个国家科研资助机构开展的学科评估工作基础上,对学科评估的目的与范围,组织与结果以及方法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学科评估对我国科研管理工作的启示。

2 学科评估的目的与范围

2.1 目的

学科评估的目的从总体上来说,主要是指科研资助机构通过对学科的评估活动最终希望获得学科状况的整体结果,属于宏观层面。从目前已开展的学科评估活动来看,可以区分两种类型的学科评估:一类是诊断性的学科评估,主要通过学科评估来了解学科目前的现状和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建议。如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开展的学科评估,其目的就是对arc大额类型项目支持下的项目开展研究结果独立评估,考察在这一特定的学科领域进行研究的个人和研究小组的成果及其影响力,既评估arc大额资助项目的产出状况,同时还对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具体的科研管理过程包括同行评议、项目申请等细节问题进行评估,以便进一步加以改进[4];另一类是战略性的学科评估,即以学科评估为手段,了解学科目前的国际发展趋势和本国所处的地位,为学科在未来若干年内的发展确定战略计划。如英国研究理事会开展的学科评估,在对英国“结构生物学”的需求评估中,委员会要求评估工作侧重在如何保持英国未来的国际竞争力[5];而在对“生物化学工程”的学科评估中,其评估目的是建议bbsrc理事会必须适合生物化学工程新的使命,并且建议理事会制定该学科未来十年的发展战略[6]。应当注意,学科评估的这两个目的并不是绝对分开的,通常这两个目的在每个学科评估中都有体现,只是在具体的评估过程中有一个目的占主导地位而已。相对于学科评估的目的,其评估目标则比较具体,主要是指在评估单个学科时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属于微观层面。由于学科之间的差异,同一科研资助机构在开展评估活动时可以有一个统一的目的,但对每个具体学科的评估目标则不尽相同。总体来说,学科评估的目标应注重其引导性与概括性,既要包含学科的当前研究和培训概况;也要重视与其它学科的合作关系以及学科的资助模式变化等。

2.2 范围

学科评估的内容直接指向学科本身,即学科的整体产出和综合影响力,以科学分类中的学科作为一个评估单元,通常指的是一类相关的科学研究领域。它并不关注具体的机构和人员,但在学科评估中又离不开机构和人员,它是在相关机构和项目负责人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只是最后将这些结果综合起来分析和考虑。学科评估的范围包含两层涵义,一是指评估的时间范围,二是指评估的学科研究领域范围。如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对“天文和天体物理学”评估的时间范围是选择在1988—1992年之间,涉及到arc资助的21个科研项目。学科研究领域范围包括地球物理学、大气物理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7]。而美国科学基金会对“地震减灾计划”的评估范围确定为以下研究领域:结构工程、地理技术工程、建筑和机械系统和与地震有关的社会科学;其评估时间跨越很长,从第一个资助计划(1958年)一直到最近的研究计划,评估小组将其分为四个阶段逐一考察[8]。学科评估的范围界定是开展学科评估的前提条件,一般由评估小组和科学共同体一起协商确定。只有将评估的范围界定清楚了,其后的评估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展开。

3 学科评估的组织与结果

3.1 组织

学科评估是科研资助机构为达到了解所资助学科的发展状况和科研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确定学科今后的发展战略等目的而提出来的,因此学科评估的组织一般由科研资助机构主导。科研资助机构邀请一批该学科领域内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利用已有的数据积累,采用一定的方式、对若干年来在其资助下的某个学科所取得的研究产出和综合影响力进行评估,并进而对科研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该学科今后的发展战略提出政策性建议。学科评估的组织涉及到大量的人力物力,总体上包括三个阶段:1、基础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根据学科评估的目标确定评估方案和评估指标;2、数据(资料)收集阶段:根据已确定的评估方案和评估指标,收集准确的相关资料,开展预定的评估活动;3、数据(资料)分析整理阶段:将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通过整理分析,形成整体的学科评估报告。

3.2 结果

学科评估工作结束后,评估小组要将结果整理成一份报告递交给科研资助机构,有关部门选取合适的内容向科学界和公众公开学科评估的内容。并及时收集评估对象、科学界和社会公众的反馈意见,根据评估小组所提的建议及时调整科研资助机构的政策和具体的管理工作,提高科学基金管理工作的效率。如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的学科评估报告分为公开文件和保密文件两个部分,公开文件中省略涉及个人或具体项目的陈述;保密文件则有相关的详细信息,只提供给arc的少数相关人员。公开的评估报告也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评估专家组提供的可公开的评估报告,第二部分是arc对评估报告的回应,尤其是针对评估小组提出的政策建议予以逐项答复。因此,评估的过程既是arc了解其资助绩效的过程,也是改进其政策和管理工作的过程。英国bbsrc对学科的评估工作完成后整理成文向公众展示学科取得的成果,以及未来学科发展的重点方向和资助的优先领域。如bbsrc在对可持续农业的评估完成后立即确定了该学科三个重点资助的优先领域:创新农业实践、新型玉米体系和环境管理生态学[9]。

4 学科评估方法科技评估的方法主要分为三类:定性方法(同行评议)、半定量方法(回溯法或案例研究)和定量方法(文献计量方法和经济计量方法)[10]。其中同行评议使用最多,然后是非定量的案例研究,而纯定量方法相对使用较少。在实际的评估过程中还可以是以上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通常对基础研究的评估经常用到同行评议,对一些大型的、有多种评估对象和目标的计划则往往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估工具和手段。本文所论述的学科评估就需要运用多种评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4.1 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方法中较常用的一种就是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其特点是简单明了。通过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的经费投入分析,可以了解该学科获得的资助力度。当然,对某个学科的投入是多元的,学科评估主要关心的是政府经费的投入状况。同时,学科的产出比较复杂,它既包括显性的结果如出版物,也有隐性的结果如对科学文化、社会经济进步的贡献等。一般来说,对学科评估简单的产出分析就是用正式发表的论文作为一个指标,在学科评估小组指定的数据库或刊物中,检索出一定时期内在科研资助机构的资助下发表的论文数量有多少。再进行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的比较,可以得出该学科在若干年来的发展概况,在全球的总产出中占多大的比例,其国际影响力是增加还是减弱。如bbsrc在对“结构生物学”的评估中,首先分析了英国对“结构生物学”的投入情况,然后对“结构生物学”的产出作了文献计量分析,由城市大学的信息行为和评估研究中心利用研究产出数据库rod和isi,再加上评估小组协商后增加的三种刊物,对英国在1990至1999年发表的论文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结果发现:过去的10年中,英国的结构生物学产出有明显增长,该领域英国对全球的贡献比例从8%上升到12%;其中剑桥、牛津和伦敦大学是该时期内结构生物学研究产出的主力,它们三者的论文在1990年至1999年占了英国总论文产出的40%[5]。

4.2 会议研讨

由于学科评估涉及的科学研究领域一般都比较广泛,对于学科目前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科学家最有发言权,因此召开科学家之间的会议就成为必要。让科学家畅所欲言,发表他们对学科发展的看法,对改进管理机制提出建议,明确学科今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如果是与技术联系紧密的学科,还可以邀请学术界和企业界的专家一起共同研讨,讨论学科的研究成果如何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也可以明确市场的需求,为下一步的研究确定方向。bbsrc在对“生物化学工程”的评估过程中,1998年9月8日由化学工业协会组织,在英国伦敦召开生物化学工程科学家会议,大约有50人参加,都是英国学术界和企业界的生物化学科学家。讨论诸如:生物化学工程研究的目前状态如何?未来发展方向怎样?未来生物化学工程的培训需求怎样?新出现的技术是什么等问题[6]。

4.3 实地走访

通常每个学科都会有自己的重点实验室或者重大仪器设施基地,这些部门是学科发展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资助机构支持的重点,它们的运行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科的发展。因此在学科评估过程中评估小组都会到重点实验室或重大设施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对它们的支持力度是否合适,研究产出是否达到要求,接下来应该如何对它们进行资助。除了走访本国的重点实验室或相关部门,学科评估中往往还需要走访其他国家的类似实验室或相关部门,以此做一个比较,了解自身的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等问题,同时拓宽本国科学家的研究视野,为今后的国际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在对“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的评估活动中,评估小组走访了帕斯、阿德雷德、霍巴特、墨尔本和悉尼等地的相关实验室,对涉及21个不同项目的17位受资助者进行了访谈[7]。bbsrc在评估“生物化学工程”过程中,bath大学的johnhowell教授组织了一批年轻的英国化学/生物化学科学家走访了美国相关的部门,以此比较两国的研究状况和拓宽年轻科学家的视野[6]。

4.4 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是学科评估中使用最频繁的一种方法,几乎每个学科评估都曾采用过。调查问卷一般是面向大型项目的主持人或相关人员及重点实验室的负责人发放,通过他们了解本学科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如何,科学研究资助机构的资助程序是否合理,经费是否充足,能否及时地开展研究工作,学科发展对于社会的贡献如何,今后的学科发展战略目标是什么等问题。arc在对“大气和海洋地理学”进行评估时,向arc大型项目负责人发放了一份问卷,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普通信息)包括个人和职业信息,如姓名、所在单位、最高学术资格、获得最高学历的时间、开始科研的时间、目前的职位等,也要求列出研究职业中的出版物数目、同时要向他们了解申请不成功的项目并且说明是否从其他什么地方得到资助,以及他们未来的研究方向,今后是否继续申请arc的项目等问题。第二部分主要包括申请到的项目的一些具体信息等内容[4]。

4.5 信息收集

随着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成为人们工作的有力工具。在学科评估中,通过网络可以收集社会方方面面的信息,可以汇集除了本学科领域内的专家以外的一些社会人士对该学科的看法以及发展意见,进一步全面了解学科的状况。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在对“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的评估活动中,为了从更广泛的渠道得到的信息,在《校园评论》上广告,类似的信息还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澳大利亚天文学会会员,希望通过这两种方式有更多的人参与讨论和评估[7]。nsf在对“重大海洋研究计划”的评估中,也在互联网上发放问卷,了解诸如以下的一些问题:海洋学重大研究计划已经带来对海洋认识的显著增加吗?海洋学重大研究计划已经为你提供了研究中使用的其他研究设备和设施吗?并且还通过问卷收集各界人士对海洋学重大研究计划的建议措施。

4.6 国际比较

对学科的评估不能只是在纵向进行比较,横向的国际比较往往更加重要。学科评估中不仅要了解本学科在国内的发展状况,同时也要清楚该学科在世界上的整体概况,从中了解学科今后发展的趋势,明确本国在该学科今后的发展占据什么样的地位,进而确定一些优先发展领域,保持本学科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如bbsrc在对“结构生物学”的评估中评估小组经过调查分析认为,在当前的世界上“结构生物学”有三种不同的发展路线,分别是:基于整体基因的方法(结构基因)、基于系统和加工的方法、个体目标(individualtargets)。目前美国、日本和欧洲主要的研究集中在“结构基因”方面,其它的研究方向散见于其他的一些国家[5]。

5 启示

我国目前对科技经费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经费的使用效率也越来越受到关注[12]。如何有效的利用科技经费,使之达到最大的效益产出,更加合理有效地对基础科学进行绩效评估,是科研管理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通过以上介绍的国外科研资助机构的学科评估,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重要的启示与借鉴。

5.1 学科评估是提高我国科学基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

科研资助机构通过开展学科评估工作,可以了解学科发展和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有利于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使得资助方法和模式更加科学有效,也使得有限的科学基金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我国的科研管理部门开展过许多类似项目评估和人员评估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学科评估针对的是学科整体的发展及基金管理机制等问题,是在整体上把握科学基金资助工作的绩效和管理工作概况,具有项目和人员评估等方式无法触及的角度和深度,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方式。通过学科评估工作可以了解我国科学基金对学科发展所起的作用,以及明确目前的基金项目评审和管理过程是否科学有效等问题,从而提高我国科学基金的使用效率。

5.2 学科评估是制定我国学科规划和发展战略的基础

科学研究必须体现国家的目标和需求[13]。在学科评估中可以了解该学科目前的国际趋势和本国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需求,为制定学科规划的发展战略打下基础,从而引导学科的发展为国家目标服务。目前我国开展的科学研究绩效评估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过于强调微观的、针对研究人员个人的评价,而宏观的评价不足[14]。学科评估本质上是一种宏观评价,并不过多考虑细节,而是分析学科的综合影响力,注重学科的发展战略等问题。因此,在我国开展学科评估可以拓宽我国科研人员的视野,明确国家的需求和目标,同时也为国家制定学科规划的发展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5.3 学科评估可以增加公众对科学和科学基金工作的了解

当今社会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加,人们对科学的兴趣也逐渐浓厚。为了使人们更好地了解科学,了解科学基金工作,开展学科评估是一个很好的方式。通过学科评估的工作,向公众展示科学基金在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有利于提升公众对科研资助机构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这也是我国政府管理机制民主化的必然要求。我国的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目前不尽如人意,除了其他的因素,与我国的科学宣传和科普工作不力有很大关系。公众对于科学及科学研究一知半解,这也使得目前各种伪科学大行其道,损害了科学的正面形象。通过向公众展示学科评估的结果,一方面让公众掌握当今科学发展的最近进展,另一方面,让公众明确我国科研经费的投入方向及取得的成果,提升公众对科学研究和科学基金工作的支持力度。

5.4 学科评估的前提和基础是相关数据资料信息的积累

学科评估是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有学科内部的纵向比较,也有横向的国际学科发展比较。而这些比较需要相关的数据和资料等信息,大部分基金项目相关结果的数据和资料是开展学科评估的必要基础。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等之所以能够开展大型的学科评估活动,正是由于长期积累的、可开展横向与纵向比较的大量基础数据,而且这些数据能够通过电子系统快速获取。目前我国在科研成果基础数据的积累、获取和共享方面都还存在许多问题,从客观条件上制约了包括学科评估在内的一些绩效评估工作的有效进行[2]。因此,科研资助机构应该加强基金项目申请、评审、结题等相关信息的数据库建设与维护工作,促进数据共享,推动网络化建设,为将来开展包括学科评估在内的各种科技评估工作奠定基础。换言之,开展学科评估也是推动基础数据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应用数学学科评估篇4

1材料与方法

1.1检索

1.1.1电子数据库选择检索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Vip),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万方,CStp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年限从数据库创始至2010年8月,中文检索词采用:“科研项目、评估方法和评估体系”,英文检索词采用“medicalresearch,management,as-sessment,evaluation”。根据不同数据库的特点制定检索策略进行检索。

1.1.2手工检索手工检索《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中关于研究项目评估方法的文献。

1.1.3网络搜索采用Google高级搜索功能,在官方网站上搜索关于医学科研项目评估方法相关的信息。

1.1.4其他检查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从题目判断是否符合纳入标准,如不能从题目判断是否相关,则获取全文后决定是否纳入。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或管理人员,询问医学科研项目评估方法相关问题。

1.2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数据,不一致的地方讨论后解决。如果讨论后仍不能达成一致,则请第三方裁决。数据提取采用统一的数据提取表格,但根据文献类型和内容有所不同。主要分两个部分: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和选择评价内容,前者包括:评估指标筛选、评估指标确定、指标值的标准化和权重分配方法;后者包括立项评估、项目过程评估、项目验收评估和项目绩效评估。

1.3数据分析对个案报告或经验总结的文献采用主题分析方法的定性分析方法,提炼各评估方法或措施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词汇,将不同科研项目评估方法纳入确定的主题下。对相同或相似的措施合并,或用能涵盖两者意义的词语代替。

1.4研究质量评价采用2006年中国循证医学中心针对管理领域的证据分级标准,反应本研究提供的证据强度[2]。

2结果

2.1筛选结果共检出65篇文献,经筛选后最终纳入17篇文献[3~19],其中立题评估5篇,过程评估3篇,验收评估2篇,成果评估4篇,全程评估3篇。证据等级方面,有两篇文献为综述或专家经验介绍,属D级证据[12,15],其他有明确的研究方法,属C级证据。

2.2建立评估系统的方法科研项目评估较常用的是德尔菲法和综合评价法。指标的筛选及选择主要采用下面两种途径实现:①专家评议法:根据指标的重要性打分,按加权总分值从大到小排序来取舍指标。②现场调查法:通过一定数量的样本调查对备选指标进行实际测量,再对各项备选指标的实测值做统计处理,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筛选指标。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变异系数法、相关系数法、多元回归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及判别分析法。指标评价标准的确定:①使用上级部门提出的各项标准与要求。②参考有关机构提出的有关目标与指标;③根据历史上一段时期的指标值,经统计处理而获得评价标准,即根据被评价样本的均值或最优值为标准。指标值的标准化要采用累计概率法、指数法、线性插值法、等级划分法对指标值进行量化处理。确定指标的权重,处于不同层次水平的各项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贡献并不相等,根据各指标在评估中的重要程度,科学、合理地确定每一项指标的权重是保证指标体系在评估中切实可行的关键。可通过直接经验法、特尔菲法、百分权重法、层次分析法、排序法、连环比率法和集值迭代法。其中百分权重法和层次分析法是较为常用的确定权重方法。综合评价方法主要有加权求和法、单纯求积法、对数形式的加权平均法、几何平均法、分组乘积求和法(综合指数法)、分组相加求积法(综合系数法)、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交叉积差法和Ridit法等。各种综合评价的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2.3评估内容5篇文献介绍了立题评估的方法[4,7,10,11,14]。立项评估按照公开、公平和竞争的原则,对科研项目进行的评判活动。主要内容包括:立项的必要性、研究目标及技术路线的可行性、成果的应用前景、课题实施的人员、设备及组织管理等条件。总的来说立项评估就是通过对项目的立题依据、研究方案、研究基础、研究队伍及经费等的评价,来反映项目是否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和实施的必要性。3篇文献介绍了过程评估的方法[12,17,18]。项目过程评估为了解、控制并及时对项目进行调整,管理部门或人员必须跟踪项目进展并对其进行评估。过程评估是根据项目需要而进行。由于缺乏及时的项目信息交流手段和有效的监控办法,管理部门难以掌握项目的动态情况,使得过程评估成为科研项目评估的难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评价和调控仍是我国科技项目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也是容易被忽视的环节[1]。2篇文献介绍了验收评估的方法[5,19]。在项目结束后进行,主要根据项目任务书的内容做最终结题检查。各种科技计划及基金项目都有明确的要求,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结题报告包括研究计划执行情况、研究工作主要进展和所取得的成果、国内外学术合作交流与人才培养情况、经费使用情况的说明、存在的问题、建议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4篇研究介绍了绩效评估的方法[3,6,8,10]。项目绩效评估多在项目结束一定时间后进行,一般以投入产出来评价项目的绩效,投入指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产出包括论文论著、人才培养、科学成果、发明专利和技术服务等。由于该系统多指标量化困难,实际评估中多以易获得的指标来分析投入产出,投入指标常为人力和经费,前者包括学历、职称等,产出为科研成果、鉴定成果、论文论著、人才培养、专利及学术交流,通过构建投入产出分析系统,来量化评估项目绩效。有研究试图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进行评价。3篇文献介绍了同时对两个以上环节进行评估[13,15,16]。

3讨论

本研究采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全面总结了科研项目评估不同环节的评估方法和评估体系。虽然科研项目评估一直受到管理科学研究者的关注,但还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在科研项目管理中,人们更关心投入-产出比,对项目进展与中间过程关注不够。如何掌握项目动态情况并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是科研管理部门急需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其次采用综合全程评价的方法较少,没有从项目整体评估思路、项目管理决策的角度看待评估问题。项目评估是一个整体,应将项目选择、项目阶段评估、项目绩效评估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把握项目的全貌,做出更为客观的评价。再则,目前科研管理的量化评估研究仍是难点,在评估中如何减少主观性增加客观性,至今尚无公认的评价方法和模式。评估活动趋向于提高量化程度,但定性指标定量化处理缺乏严密的边界限定,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虽然有新的方法试图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模糊数学模型和不精确信息模型,但仍不能很好地解决主观性问题。因此客观量化方法也不能完全取代主观评估,需用非定量的方法评价科研工作的水平及价值。因此,正确处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关系也是科学评估中必须重视的问题。本研究纳入文献证据等级按2006年中国循证医学中心针对管理领域的证据分级标准多数研究有明确的研究方法,但缺乏系统评价或政府法律文件等高级别证据。本研究虽全面总结分析关于评估医学科研项目方法,但实际工作中科研项目评估常由科研管理机构执行,有些评估方法可能以政府文件或报告的形式出现,而未发表,所以仍有部分研究未能纳入。本研究未发现不同评估方法相互比较的研究,不能确定不同评估方法的优劣,为使用者提供推荐意见。

应用数学学科评估篇5

关键词:体育学科;学科评估;中国

中图分类号:G8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5-0049-04

thoughtsaboutthecurrentevaluationofthescienceof

physicaleducationdisciplineinChina

LiHui-lin

(Schoolofphysicaleducalion,XuchangUniversity,Xuchang461000,China)

abstract:Bystudyingtheevaluation(rating)ofthescienceofphysicaleducationdisciplinecarriedoutinChinabysuch4socialorganizationsandresearchinstitutesasHigherLearningandResearchinstituteDegreeandGraduateeducationevaluationinstitute,ChinanetworkUniversity,ScienceevaluationResearchCenterofwuhanUniversity,andScienceResearchinstituteofGuangdongmanagementScienceinstitute,theauthorpointedoutthefollowingproblemsexistingincurrentdisciplinaryevaluation:theevaluationorganizationshavedifferentpurposesfortheevaluationofthephysicaleducationdiscipline;theevaluationorganizationshavedoneinadequateresearchesontheoriesaboutdisciplinaryevaluation;thereisnotanevaluationindexsystemestablishedspecificallyfortheevaluationofthephysicaleducationdiscipline;thesameevaluationindexsystemisusedfordifferentlevelsofthephysicaleducationdiscipline;theobjectsandresultsoftheevaluationofthephysicaleducationdisciplineisnotadequatelyrepresentative;theresultsoftheevolution(rating)ofthephysicaleducationdisciplinevarygreatly;theyearlyevaluationisnotinconformitywiththepatternofdisciplinary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

Keywords:physicaleducationdiscipline;disciplinaryevaluation;China

欧美国家最早出现了专业的学术组织或新闻媒体对大学学科实力、研究生院、专业等方面的评估和排名,并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大学也开始重视相应的评估和排名活动。在这种国际潮流影响下,中国也出现了类似的评估活动。2000年中国网大对13所体育院校进行综合实力排名;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所对全国144所大学的体育学进行排名;2004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对体育学一级学科进行排名,但只有14个学科单位申请参加排名;2006年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表体育学科排名。

社会团体对学科的评估活动,说明大学或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状况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但由于不同的评估组织对评估本身的认识、评价目的、所采用的评估指标体系等的不同,所的评估结果(排名)也不同,不利于向社会提供准确的信息,也不利于对学科或专业的发展起到社会监督和促进的作用。本文针对当前体育学科评估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旨在提高体育学科评估的科学性,引导和促进体育学科的健康发展。

1各评估机构对体育学科评估的目的不同

当前,在中国进行大学或学科评估、排名的组织机构中,如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所武书连教授每年出版的《挑大学、选专业》一书,包括全国大学综合实力排名、专业排名、省内排名等排行榜,迎合了参加高考考生的需要,每年1版,并且发行量相当可观。主要因为国家有关部门在大学和学科评估排名方面对社会排名结果有自身的局限性,同时,又有大量的社会需求,所以,有些评估组织就应运而生,至于评估的结果是否科学,数据是否可靠,是否需要每年对大学、学科、专业进行评估和排名,并没有明确的认识。有些机构进行学科评估与排名,每年出版发行图书,是向社会提供准确的公共信息还是另有原因呢?正如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王战军教授[1]所说:“公益与赢利是高等教育评估实践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对于相当一部分社会评估中介机构而言,赢利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要区分公共服务型评估与服务赢利型评估,针对不同类型的评估采取不同的评估模式。”

2各评估机构学科评估的理论研究不足

上述的主要评估机构,通行的做法是通过专家筛选指标,然后由专家确定指标的权重系数,再收集相关学科的数据信息,根据指标的权重进行加权处理,计算最后得分,排列名次,然后,面向社会排行榜。当前,有些评估机构学科排名的目的就不是从学术研究和促进学科建设为出发点的,所以没有深入的理论研究为铺垫,只是实践上的操作程序。具体到每个评估机构的评估指标体系,是否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为什么这么评估?没有一家机构在发表排行榜的同时,对所采用的评估指标体系从理论上进行阐述和解释,以表明评估指标的科学性、前瞻性。那么,如果评估指标的设计不合理、不科学,即使数据信息可靠、计算过程精确,最后的评估结果也是谬误的。这不仅对学科的建设产生误导作用,而且难以客观反映学科的水平和实力。因此,针对体育学科的评估,在设计指标体系时,不仅要有科学的理论依据,而且能在理论上引导学科的发展方向,促进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3没有针对体育学科的评估指标体系

目前,所有涉及体育学科评估或排名的机构,不分学科类别,使用的是同一指标系统和权重系统,没有针对各学科的特性设计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原因是降低评估成本。事实上,这种评估不能体现体育学的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规律,如体育学对优秀运动员的培养,获得奥运金牌和世界冠军的人次,是体育学科区别于其它学科的根本特征,然而,反映体育学根本特征的指标并没有出现在评估指标体系中,而是所有学科采用统一的指标和权重,如武汉大学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广东管理科学院科学学研究所等。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对体育学的评估采用的是人文社会科学类的评估指标体系,尽管相对于所有学科统一指标的评估有所改进,但体育学科并不是真正的人文社会科学,而且含有运动人体学科、运动训练学科的自然科学。因此,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类的评估指标体系,不符合体育学的学科特征,当然,这一评估指标体系所得出评估结果有待商榷。正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王战军教授[2]所言:当前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工作性评估和决策性评估,满足不了社会公众对大学评估的信息需求,由此所产生的需求市场必然会刺激市场供给,涌现的诸种大学排名就是对这一市场需求的回应。现在的问题不是支持不支持,而是迅速培育起几个有权威、有影响、有水平的评估项目和评估机构,以正本清源。

应摒弃用同一个指标体系来评估不同的学科的评估方法,而应该针对不同学科在办学目标、资源需求等特性上的差异,建立不同的评估指标体系,以期更符合其个性化的要求[3]。无论如何,学科之间的差异是任何评估体系也改变不了的现实。一个不合理的评估体系会把某些学科置于只适合于其他学科的框架之内,从而阻碍了它们的发展[4]。因此,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应符合参评对象的学科特性,体现体育学科特点。

4体育学科的不同层次采用相同的评估指标体系

各评估中介机构对体育学科的不同层次采用相同的评估指标体系,说明这些评估机构对体育学科的办学层次性缺乏深入的研究。如中国网大的评估,将安徽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内蒙古体育职业专科院校与培养博士、硕士的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放在一起比较。因为不同类型的高校对教师的能力、工作要求和学科发展方向等都不一样。如果采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的体育学科或体育院校,不仅无视学科主体的层次性、办学的立体结构特征,而且也不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对体育人才需求结构的特点。同时,这种统一标准的评估导向会引导体育学科向同一目标努力,尽管有些指标并不是部分学科主体自身的优势,或不是本层次办学的目标,但为在评估中获得相对的高分或较好的位置,而迎合这种评估导向。最后,评估导向的结果是:不仅让不同的学科主体失去自己原有的特色,而且也从根本上阻碍了高校向类型多样化发展的可能性,导致立体型的高等教育系统平面化。就现实来看,很可能多数的办学主体都按研究型大学的标准来规划自己、发展自己,不仅造成人才培养的浪费,而且脱离了社会的现实需要。社会不仅需要一流的精英人才,而且需要大量的在社会实践一线从事生产、经营、管理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因此,评估指标体系应体现学科的层次性特点。

5体育学科参评的对象与评估结果缺乏代表性

2002年由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进行的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参与评估试点的12个一级学科,具有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共209个,有176个参加了评估,占84%;具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但不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共215个,有84个参加了评估,只占39%;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但不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共827个,有49个参加了评估,仅占6%。体育学也不例外,体育学一级学科中,当时全国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有2个,参加评估的有2个;具有体育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有11个,参加评估的有4个,占36%;94所院校具有体育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截至2006年),只有8个单位参加了评估,占8.5%。由于学科评估采用的同一评估指标体系,没有考虑到学科的层次性(培养博士、硕士、学士)和学科在社会分工体系中的作用以及学科发展目标的区别,并且,这种评估指标体系,很大程度上只反映了学科的学术性。因此,学术水平越高的学科点参与评估的积极性越高(一级学科博士点参与评估的占100%),因为,博士授权点的学术水平、学术成果和学术队伍具有优势,通过评估能处于相对领先的位置,对扩大学科的社会影响力有利,所以,参评的积极性高。而学科水平低的学科点参与评估的积极性低(硕士授权点参与评估的占8.5%),硕士授权点在学术水平、学术成果和学术队伍方面实力相对处于劣势,在评估中处于落后的位置,并且,一旦评估结果面向社会,就会因为学科评估位置落后而影响了本学科点的社会声誉,所以,自愿参评的积极性不高。并且体育学硕士授权点和博士授权点的学科实力客观上是存在差距的,因为硕士和博士授权点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根据一定的评估程序,针对学科整体实力的强弱而授予学科主体相应的博士学位授予权或者硕士学位授予权,学位点的层次基本体现了学科的实力和水平。

再如中国网大只对独立的体育院校进行评估或排名,把综合性大学的体育学科排除在外,如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苏州大学体育学院等。由于参与评估的学科单位缺乏整体性,所以评估的结果与排名也缺乏客观性和代表性。

6体育学科评估(排名)的结果起伏较大

在每年进行大学综合实力和学科(专业)排名中,同一学科单位在同一机构的相邻年度的评估(排名)中起伏较大,如中国网大对体育院校的排名中,武汉体育学院在2002年和山东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并列第9名,而2003年却排在第1名,远超出北京体育大学和上海体育学院;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的排名结果也有类似的情况。同一学科单位在不同机构的年度排名中差异较大,如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的排名中,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排在第10位,而在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所的排名中却排在第20位,学科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积淀的过程,学科主体在学科建设方面不太可能出现明显的曲线拐点或跳跃式发展。像这种同一个学科单位,在同一评估机构的相邻年度的评估结果的极大落差,或是同一年度在不同机构的评估结果相差甚远,是指标体系的变动或数据来源的差别造成的。

7每年一轮的评估不符合学科建设与发展的规律

除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不是每年对学科进行评估外,其他3家评估机构每年都对学科进行一轮评估,这不符合学科建设与发展的规律。1991年,克拉克•克尔系统分析了从1906年至1982年美国大学的声誉排名状况,认为大学声誉的变化过程是缓慢的,在近80年间,只有3所大学从前15名中掉了下来,但落幅不大[5]。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麦克居里(mcGuire,1988)对40所著名大学的比较研究也证实,大学声誉是一个高消耗的生产过程,大学要想明显改变自己的声誉,需要花费相当的财力。大学的学科声誉如此,学科的发展也是如此,不可能出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

因此,有必要建立科学、稳定的体育学评估体系,以5~10年为评估周期,向社会传递客观真实的信息,为学生报考、用人单位招聘人才和企业捐助提供参考信息。如美国研究院的下属机构国家研究理事会(nRC),是负责大学博士点学科的研究和评估工作的研究机构,其对同一学科的评估周期为10年,充分表明学科发展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学科发展也不可能在相邻年度内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各评估机构在针对体育学科的评估中,应本着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目标进行评估与排名,并加强评估的基础理论研究,如“为什么评估”、“评估什么”和“为什么这么评”,而不应仅仅局限于评估的操作层面,只设计评估指标体系就进行评估或排名;加强体育学的学科特性研究,设计出反映体育学科特点的指标体系;不同的学科单位在办学层次、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针对体育学科的评估,要根据其层次性设计出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并赋予适当的权重;扩大学科评估的参评单位,增加评估结果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保持评估指标体系的稳定性,扩大评估指标数据来源的客观性、透明性,维护评估结果的公正性;根据学科发展的规律确定评估周期,并在评估周期间隔深入的研究和论证上次评估指标存在缺陷与不足,保证学科评估的科学性,发挥评估对学科建设的正确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战军.高等教育评估与高等教育公共治理改革[DB/oL].bnu.省略/gaojs/download/mr%20

zhanjun.ppt.

[2]王战军,廖湘阳,周学军.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实践的问题及对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6):60-65.

[3]王梅,陈士俊.对我国学科评估的若干思考[J].未来与发展,2005(3):10-12.

应用数学学科评估篇6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评估机制;构建

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评估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使其科学、有序、协调地开展,在运行中保持正确方向,取得实效,就需要建构一套有效的机制。

一、着眼顶层设计,建立政策引导机制

政策引导是指评估工作中制定的表彰、奖励;批评、处罚等导向性政策,以利于促进受评对象全面发展,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1]就要在评估中制定一系列与受评对象切身利益和发展前途及工作动力相关的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在评估中的激励和引导作用。一是政策体现的奖惩可以有多种样式。既可以是物质鼓励,也可以是精神鼓励;既可以是整体激励,也可以是个别激励;既可以就某件事进行“对号”激励,也可以将激励渗透在受评对象的升学、求职、提升等各个方面。二是所定的政策必须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一致,能为实现目标需求服务。三是赏罚并举。表彰能鼓舞精神,催人奋进;处罚能使人警醒,改过自新,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政策引导以奖励为主,处罚宜慎重,该处罚的;应坚持原则给予处罚。四是科学性。政策引导是一项十分严肃而复杂的工作,制定政策既要符合党和政府的政策、法规要求,又要能激发受评对象的积极进取精神,促进评估功能的全面发挥。政策引导涉及受评对象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发展,应有步骤、分阶段落实,条件不成熟时,不可勉强,不可操之过急。

二、加大技术投入,建立技术支撑机制

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评估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为提高评估工作的准确度,增强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应充分运用先进技术,为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评估的正确、高效展开提供有力支撑。

(一)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指导

一是受委托开展调查和设计指标体系;二是指导制定评估方案和评估计划;三是对评估工作的质量进行检查,并根据评估结论指导改进评估工作;四是对评估人员进行技术指导。

(二)建构数学模型

要充分发挥数学模型在评估工作中的技术支撑作用,需建构以下模型:一是检验类数学模型,主要用于检验评估方案、评估计划、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等。[2]二是信息处理类数学模型,主要用于对评估信息原始数据的处理、对各种评估信息的综合分析处理。三是评价定义类数学模型,主要用于对评估最后结果的评议定性。

(三)运用信息科技成果

在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评估过程中,评估者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方法,将现代技术设备与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评估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评估工作数字化”,以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评估的理论、实践与技术的发展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

三、力求科学客观,建立管理调适机制

在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评估活动中,无论是评估者还是受评者,其情感都会对评估产生一些影响。为此,评估工作中领导者应当加强对评估工作的管理和指导,针对评估中出现的思想和心理问题,及时加以管理和调适。

(一)加强宣传教育

在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评估过程中,评估者容易产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主要有:畏难情绪、应付心理。好人主义、关照心理、从众心理等;受评估者容易产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主要有:厌烦心理、轻视心理、恐惧心理、自卫心理、应付心理、攀比心理等。[3]针对这些问题,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者应组织开展评估工作的教育宣传,使参加评估工作的各方面人员明确思想政治工作评估的意义和目的,从而积极配合评估工作的开展。

(二)建立目标管理系统

通过目标管理,使评估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从而克服评估工作中的盲目性、随意性,改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评估中软、虚的状况。一是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评估的任务分解到各个工作机构和有关人员身上,建立相互制约的工作责任制体系,使各部门人员,能自觉地根据各自承担的责任,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工作方式,认真扎实地开展工作,从而保证评估工作有序、高效运转。二是要建立与目标管理相适应的保证体系,正确运用奖惩制度,该奖则奖,当罚则罚,才能有效改善人们的工作状态,调动工作积极性,端正工作态度,转变工作作风,确保评估科学、客观、公正。

参考文献:

[1]沈国权.于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同行[m].北京:出版社,2007.p89

应用数学学科评估篇7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发展,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加强,人们对国家科技发展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1]。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把握机遇,制定和调整发展科技的新战略,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争在科技的竞争中取得先机,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随着政府对科技的投入越来越大,科技经费的使用也就越来越受到关注。怎样提高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成为各国政府和公众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不仅科学界关注科技投入的力度和方向,同时,公众科学素养和参与意识的不断提高,也使得他们希望了解科技经费的使用状况。因此,政府必须向科学界和公众说明科技经费投入的效率以及未来科技经费资助的优先领域等相关问题[2]。作为政府管理科技经费的科研资助机构近年来力图通过分析与评价其资助状况,以显示其资源分配和管理工作是有效的。科研资助机构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科为单元进行资助活动,以学科为单元开展评估工作。通过关注所资助学科的研究产出和综合影响力,可以把握各学科的整体状况,确定学科未来的发展战略,这也是开展学科评估工作的内部需求;而随着现代网络、通讯、数据库和资料管理等技术的日趋完善,开展学科评估工作的外部条件也逐渐成熟。

在1990年至1997年期间,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ustralianResearchCouncil,简称aRC)对其在数学科学、物理科学、化学科学、生物科学、地球科学、工程与应用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等8大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24个学科的5年资助工作开展了绩效评估,评价其“分配资源的管理工作”是否有效[3]。与此类似,在1999年至2002年,英国研究理事会(ResearchCouncilsUK,简称RCUK)下属的英国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研究理事会(BiotechnologyandBiologicalSciencesResearchCouncil,简称BBSRC)也对其资助的一些学科开展评估工作,如生物化学工程,结构生物学,可持续农业等,评估侧重在如何保持英国未来的国际竞争力,确定该学科未来十年的发展战略,并且为BBSRC在学科的发展作用中定位,确定政府将来的重点投资方向。以科技实力著称于全球的美国一直非常重视科研的评估工作,美国基础科学研究的主要资助机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简称nSF)也开展了类似的学科评估工作。他们对其支持的一些重大研究计划,如海洋研究计划,地震减灾计划等多年来的工作进行了回溯性的评估。通过评估帮助国家科学基金会下属的一些机构,向他们提供必要的工具和信息,以使得这些机构最大限度地减少资助决定对科学界产生的负面影响,使之能继续保持像过去那样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的能力,并且分析nSF在支持该计划中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支持重点。

本研究在上述三个国家科研资助机构开展的学科评估工作基础上,对学科评估的目的与范围,组织与结果以及方法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学科评估对我国科研管理工作的启示。

2 学科评估的目的与范围

2.1 目的

学科评估的目的从总体上来说,主要是指科研资助机构通过对学科的评估活动最终希望获得学科状况的整体结果,属于宏观层面。从目前已开展的学科评估活动来看,可以区分两种类型的学科评估:一类是诊断性的学科评估,主要通过学科评估来了解学科目前的现状和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建议。如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开展的学科评估,其目的就是对aRC大额类型项目支持下的项目开展研究结果独立评估,考察在这一特定的学科领域进行研究的个人和研究小组的成果及其影响力,既评估aRC大额资助项目的产出状况,同时还对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具体的科研管理过程包括同行评议、项目申请等细节问题进行评估,以便进一步加以改进[4];另一类是战略性的学科评估,即以学科评估为手段,了解学科目前的国际发展趋势和本国所处的地位,为学科在未来若干年内的发展确定战略计划。如英国研究理事会开展的学科评估,在对英国“结构生物学”的需求评估中,委员会要求评估工作侧重在如何保持英国未来的国际竞争力[5];而在对“生物化学工程”的学科评估中,其评估目的是建议BBSRC理事会必须适合生物化学工程新的使命,并且建议理事会制定该学科未来十年的发展战略[6]。应当注意,学科评估的这两个目的并不是绝对分开的,通常这两个目的在每个学科评估中都有体现,只是在具体的评估过程中有一个目的占主导地位而已。相对于学科评估的目的,其评估目标则比较具体,主要是指在评估单个学科时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属于微观层面。由于学科之间的差异,同一科研资助机构在开展评估活动时可以有一个统一的目的,但对每个具体学科的评估目标则不尽相同。总体来说,学科评估的目标应注重其引导性与概括性,既要包含学科的当前研究和培训概况;也要重视与其它学科的合作关系以及学科的资助模式变化等。

2.2 范围

学科评估的内容直接指向学科本身,即学科的整体产出和综合影响力,以科学分类中的学科作为一个评估单元,通常指的是一类相关的科学研究领域。它并不关注具体的机构和人员,但在学科评估中又离不开机构和人员,它是在相关机构和项目负责人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只是最后将这些结果综合起来分析和考虑。学科评估的范围包含两层涵义,一是指评估的时间范围,二是指评估的学科研究领域范围。如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对“天文和天体物理学”评估的时间范围是选择在1988—1992年之间,涉及到aRC资助的21个科研项目。学科研究领域范围包括地球物理学、大气物理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7]。而美国科学基金会对“地震减灾计划”的评估范围确定为以下研究领域:结构工程、地理技术工程、建筑和机械系统和与地震有关的社会科学;其评估时间跨越很长,从第一个资助计划(1958年)一直到最近的研究计划,评估小组将其分为四个阶段逐一考察[8]。学科评估的范围界定是开展学科评估的前提条件,一般由评估小组和科学共同体一起协商确定。只有将评估的范围界定清楚了,其后的评估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展开。

3 学科评估的组织与结果

3.1 组织

学科评估是科研资助机构为达到了解所资助学科的发展状况和科研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确定学科今后的发展战略等目的而提出来的,因此学科评估的组织一般由科研资助机构主导。科研资助机构邀请一批该学科领域内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利用已有的数据积累,采用一定的方式、对若干年来在其资助下的某个学科所取得的研究产出和综合影响力进行评估,并进而对科研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该学科今后的发展战略提出政策性建议。学科评估的组织涉及到大量的人力物力,总体上包括三个阶段:1、基础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根据学科评估的目标确定评估方案和评估指标;2、数据(资料)收集阶段:根据已确定的评估方案和评估指标,收集准确的相关资料,开展预定的评估活动;3、数据(资料)分析整理阶段:将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通过整理分析,形成整体的学科评估报告。

3.2 结果

学科评估工作结束后,评估小组要将结果整理成一份报告递交给科研资助机构,有关部门选取合适的内容向科学界和公众公开学科评估的内容。并及时收集评估对象、科学界和社会公众的反馈意见,根据评估小组所提的建议及时调整科研资助机构的政策和具体的管理工作,提高科学基金管理工作的效率。如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的学科评估报告分为公开文件和保密文件两个部分,公开文件中省略涉及个人或具体项目的陈述;保密文件则有相关的详细信息,只提供给aRC的少数相关人员。公开的评估报告也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评估专家组提供的可公开的评估报告,第二部分是aRC对评估报告的回应,尤其是针对评估小组提出的政策建议予以逐项答复。因此,评估的过程既是aRC了解其资助绩效的过程,也是改进其政策和管理工作的过程。英国BBSRC对学科的评估工作完成后整理成文向公众展示学科取得的成果,以及未来学科发展的重点方向和资助的优先领域。如BBSRC在对可持续农业的评估完成后立即确定了该学科三个重点资助的优先领域:创新农业实践、新型玉米体系和环境管理生态学[9]。

4 学科评估方法

科技评估的方法主要分为三类:定性方法(同行评议)、半定量方法(回溯法或案例研究)和定量方法(文献计量方法和经济计量方法)[10]。其中同行评议使用最多,然后是非定量的案例研究,而纯定量方法相对使用较少。在实际的评估过程中还可以是以上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通常对基础研究的评估经常用到同行评议,对一些大型的、有多种评估对象和目标的计划则往往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估工具和手段。本文所论述的学科评估就需要运用多种评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应用数学学科评估篇8

关键词:资产评估学科定位管理学经济学

一、引言

随着资产评估行业的快速发展,新的资产类型、新的市场细分对资产评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才需求已经逐步趋向高端化。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特征明显、知识背景综合的资产评估高级人才将是未来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继2004年重新开设资产评估本科专业后,2010年又增设了资产评估硕士专业,目前全国有15所高校设置了资产评估本科专业,68所高校设置了资产评估硕士专业。人才培养层次的逐步高级化,一方面满足了市场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对资产评估专业的理论提出了新的要求。对资产评估专业学科定位的研究,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尚未达成一致的意见。随着资产评估专业硕士培养计划的实施,从理论上探讨资产评估的学科属性,将有助于研究生的培养和未来研究方向的选择,因此有必要对资产评估专业的学科归属进行梳理。

二、资产评估专业学科定位的历史借鉴

资产评估专业的学科属性,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很多学者曾以“倾向性”的观点阐述资产评估的专业属性。根据对以往文献的梳理,至少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

(一)倾向于经济学科

对资产进行价值评估的目的是为经济活动服务,如果资产评估的方法误用,评估结果的理解存在偏差,则只能从经济学角度进行解释(陈鹏,1998)。同时资产评估的理论主要依附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如信息不对称理论、市场供求理论、预期理论等,分析资产价值采用的方法也是典型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张俊平,2008),因此,资产评估更倾向于经济学学科。在全国15所资产评估本科院校中,将资产评估设置于财政(税务)学院的有内蒙古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和河北经贸大学,共4所,占总数的27%,倾向于经济学观点符合资产评估的特征。

(二)倾向于管理学科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资产评估发轫于国有资产管理,与会计学、财务管理有较长的渊源关系,理应归属管理学科(李光洲,2007;邓九生,2008;唐振达,2009),在以管理(会计)学为基础的同时,还兼顾了经济、文学和理学(王开田、胡晓明,2002;张艳,2009),此观点偏向于管理学。教育部2004年在少数财经院校恢复资产评估专业设置时,将该专业归属于管理学科。从2010年15所具有资产评估本科招生院校的专业设置看,属于会计学院的有浙江财经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湖北经济学院、南京财经大学、山东经济学院、山东工商学院、广西财经学院和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属于商学院的有上海师范大学和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属于金融管理学院的有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共有11所,占总数的73%,因此,相对于持经济学观点而言,倾向于管理学的观点占了大多数。

(三)倾向于交叉学科

交叉学科是指既包含有管理学、又有经济学,还有工学、法学等学科。张欣(2006)直接提出了资产评估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边缘性复合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宽,需要的专业技能高,且与多种其他行业相关。从对学科基础课程设置的研究中也可以发现资产评估学科的交叉性。在对学科基础课程设置中,王淑珍、尉京红、马慧景(2002)认为,应该设置会计方向课程、经济与管理方向课程、金融与证券方向课程、税收、统计方向课程;常丽(2007)认为学科基础课将主要包括法律法规方向课程、财务会计方向或建筑工程方向课程与机械制造方向课程、金融与统计方向课程等。学科基础课就应体现不同性质高校的学科结构特点,财经类院校难以开展不动产评估和动产评估等学科基础课程。李春杰、柳娜(2010)认为学科基础课程可包括: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基础、统计学、经济法(税法)、市场营销学和信息管理系统。从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的科目看,包含有财务会计、经济法、机器设备评估基础、建筑工程评估基础、资产评估五门课程,这些课程处于同等重要位置,涉及到了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理学、工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较多学者认为资产评估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较为合理。

三、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研究的目的、研究假设前提、研究方法与手段的不同,通过比较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差异,进而从资产评估的研究目的、假设前提、研究方法来定位学科归属。

(一)研究目的

经济学与管理学两门学科区别的根源就在于研究目的不同。虽然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研究都涉及资源问题,但是对于这个问题经济学长于解释“who”和“why”,而管理学则长于指导“how”。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是解释社会资源利用和配置的方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管理学的研究目的是提供实现组织目标的组织资源最优使用原理和方法。经济学产生的社会背景是社会经济资源的严重稀缺。亚当・斯密对这一经济现象进行反思,并提出自由市场能够通过“一只看不见的手”优化配置资源的解决方案。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用边际效用的理论来解释为什么完全市场竞争能够通过边际效益等于边际成本来优化配置社会经济资源。凯恩斯主义则从市场失灵的角度来解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需要政府干预经济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经济学的发展过程显示了经济学始终对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关注。因此经济学的目的就是研究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为什么社会经济资源不能进行优化配置,并提出经济发展对策。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是工商企业这一新型组织的产生和发展。如何使用组织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组织目标,成为当时社会的新问题。因此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他认为: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劳动生产率。科学管理的产生为管理学的研究确立了发展方向。管理学的发展过程始终讨论的就是如何提高组织资源的使用效率问题。古典管理理论认为组织运用科学方法替代经验方法,通过经济利益激励员工提高劳动生产率;行为科学管理理论认为组织不仅应该关心员工的经济需求,而且应该满足员工的社会需求,这样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组织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系统和社会系统应该并重,要重视组织文化激励作用,应该关注组织内的核心竞争力和组织外部环境。提高组织资源的使用效率是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途径。因此管理学的研究目的就是根据组织资源的使用效率情况,提出实现组织目标的组织资源最优使用方案。

(二)理论基本假设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理论研究都是以两个基本假设为前提。一是关于人的假设,二是资源稀缺与否的假设。(1)关于人的假设前提。两个学科都是以人的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经济学研究人的经济行为,管理学研究人的组织行为。人的行为动机是由人性决定的,因此,两门学科对人的行为的研究要以对人性的假设为基本前提。经济学研究内容是社会经济问题,因而经济学假定人是具有机会主义倾向的经济人,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在地位上是平等的;管理学强调组织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功能来充分利用组织资源,因而管理学假定人性是变化多端、复杂多样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差序关系。(2)经济学暗含资源的有限性假设,管理学暗含资源的非有限性假设。经济学认为社会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求而言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才需要研究合理配置资源,节约资源。管理学认为组织可利用的资源相对于目标实现并非是有限的,而是可以通过组织管理不断扩充的。人力资源培训、员工激励和创新的运用可以充分挖掘出组织中人无尽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战略联盟和合作还可以充分利用外部环境中的资源。与此同时,政治和文化资源也是组织资源的一部分,所以管理的资源是无限的。但是为了降低成本,管理学还是要研究如何有效使用组织资源。

(三)研究方法和手段不同

供求问题是经济学的根本,它用详细的模型理论分析供应方会以何种价格出售,该价格需求方在哪个阶段是可以接受的。在研究方法和手段方面,经济学可以运用模型等工具从静态、比较静态以及动态层面进行分析;也可以运用实证的方法或规范的方法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可用文字说明,也可用数学方程式表达,还可用几何图形式表达。管理学在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方法等方面更加注重实际应用,更注重定性分析方法。

四、资产评估专业的学科定位

任何一个被认为是科学的学科,无论是自然学科还是社会学科,都有它自身独特的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这是一个学科体系区别于其他学科之所在,也是我们分析学科归属的出发点。资产评估专业学科的定位应从研究目的、理论假设、研究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界定。

(一)研究目的

资产评估最终目的是在分析资产评估环境与评估对象特征的基础上,对特定时点及约束条件下的资产价值进行评估,为决策方提供一定的价格尺度或合理资产价值咨询意见。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委托人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法直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只能转而追求交易成本的最小化提供相关专业信息的资产评估师,可以为相关各方提供实现目标的价值信息。资产评估服从了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市场经济中单个经济单位即生产者(厂商)、消费者(居民)的经济行为,为行为各方提供资产价值咨询服务并不过多地考虑管理,以价值规律为基础,注重公允,主要回答资产价值“是什么”的问题。从资产评估研究目的来看,它既解释了社会资源利用和配置的方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又提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方法。因此,资产评估兼顾了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特征,但更偏重于经济学。

(二)理论基本假设

资产评估是建立在若干假设基础上的,这些假设包括交易假设、公开市场假设、持续使用假设和清算假设。交易假设是假定所有待估资产已经处在交易过程中,评估师根据待评估资产的交易条件等模拟市场进行估价。公开市场假设是假定存在一个充分发达与完善的市场,该市场有自愿的买者和卖者,且买卖双方地位平等,彼此都有获取足够的市场信息的机会和时间,买卖双方的交易行为都是在自愿的、理智的而非强制或不受限制的条件下进行的。持续使用假设假定被评估资产正处于使用状态,包括正在使用中的资产和备用的资产。清算假设是对资产在非公开市场条件下被迫出售或快速变现条件的假定说明。其中,关于人的假设在公开市场假设中可体现出来,假定了人是理性人、经济人。关于资源的假设,四种假设都以可以计量的(有限的)资产为评估前提的,且认为社会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求而言是有限的,通过评估使资源达到合理配置。因此从资产评估的假设来看,资产评估应归属于经济学。

(三)研究方法

资产评估有三项基本方法,即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资产评估的三项基本评估方法有着各自的理论依据,而这些依据均源自于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如劳动价值论是成本法评估的理论源泉,是对评估对象特定时点价值的重置模拟,用现行资本价格重新购置资产并使之处于在用状态所耗费的成本,它探究的是评估对象的内在价值,而这样的重置基础又是以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价值决定的。再如边际效用价值论在评估方法中的应用就是收益法,边际效用价值论强调主观感受(边际效用)在商品(或资产)价值决定中的作用,强调单位成本的付出与收益的比较。而收益法则是通过被评估资产未来预期收益并将其折算成现值,借以确定资产价值的一种方法,资产的预期效用越大,获得能力越强,它的价值也就越高。经济学中所讨论的在两种或多种选择下进行边际分析方法、供求理论在资产评估中也到处可见。因此,从资产评估的研究方法来看,资产评估应归属于经济学。

五、结语

从资产评估的基本假设和研究方法来看,该学科应定位于经济学;从资产评估的目的出发,该学科偏向于经济学。然而,每一个学科并不是孤岛,也不是单纯的继承关系,学科间相互学习和借鉴是促进发展的途径。顺应经济环境的变化,经济学与管理学也在不断拓展自己的研究视野和方法,两学科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经济管理领域研究兼有经济学与管理学的两栖性的经济管理学和管理经济学等边缘学科相继出现。而这些学科几乎又难以分清其为纯粹的经济学或纯粹的管理学,经济计划、经济决策(包括政策)、经济预测、经济调控、经济监督、经济评估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以及公司治理、产业组织、企业竞争力、制度安排、机制设计、结构调整、发展战略及经济激励等问题的研究,既可属于经济学,也可属于管理学。如果把他们从经济学那里硬拉出来划到管理学范围,那就把应用经济学的内容架空了。如果认为凡用文科方法来研究的则属经济学,凡用理工科方法来研究的则属管理学,那么无异于看漏了近半个多世纪来经济学的数学化、数量化、公理化、工程化的发展潮流。其实上述诸问题本身就需要经济学和管理学共同来研究。美国管理学家西蒙(Ha.Simon)因对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所进行的开创性研究获得了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这说明他研究的经济决策问题不仅仅是管理学而且同时也是经济学(乌家培,2000)。因此,资产评估偏重于经济学,并非否认管理学在其中的作用。J

参考文献:

1.陈鹏.初论资产评估的经济学基础[J].财务与会计,1998,(5).

2.刘梦琴.资产评估学科归属及理论框架构成[J].评估纵横,2012,(3).

3.汪海粟.资产评估专业学科知识结构的思考[J].工作研究,2012,(4).

4.胡晓明.资产评估学科归属问题研究[J].财会学习,2010,(8).

5.乌家培.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关系[J].管理科学学报,2000,(2).

应用数学学科评估篇9

中图分类号:G64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2-0224-02

1学科评估的目的与主要类型

对国家(省市)而言,进行学科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弄清国内(省市)高校学科资源的不同特色和优势;检查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和人才培养与预想目标之间的差距,并以此为依据去修订政策,改进决策,将政府有限资金尽可能集中于重点学科;改善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建立能充分发挥科研人员创造能力的环境,培养创新性人才;及时宣传好的成果,增进公众对学科的了解,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大学的办学活力、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积极性。

对学科而言,进行学科评估的目的在于通过系统、有效的科学评估,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专长及劣势所在,获得有关未来学科的发展途径、研究方向、资源分配方案等一系列有助于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从而指导学科的战略发展方向,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可以有目的地调整学科资源配置和管理,以达到或保持自己在国内甚至国外同类学科的领先优势;另一方面,评估结果对学科点吸引生源和师资,获取社会赞助及学生就业等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根据评估目的的不同,学科评估可分为“鉴定评估”、“水平评估”、“选优评估”。鉴定评估也称合格评估、验收评估,是指由专家系统和行政主管部门相结合,依据一定的审核标准,审定学科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是否按建设要求开展工作以及所取得的建设成绩和效的价值判断。国家、省市和高校重点学科的中期或总结验收评估即属此类评估。

2科学评估指标体系

学科评估是通过判断一级学科整体情况达到所设置标准的程度和能力,来量度被评学科水平的高低,因此,学科评估是一种水平评估或称选优评估。此外,参考国外学科评估的标准,结合我国学科建设的实际情况,采用学科的“学术声誉”指标,组成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

我们依据以下四个基本原则来构建指标体系,使之能够科学客观地反映学科整体实力和水平。

其一,规模和效益(质量)指标结合。质量和效益是衡量学科学术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如科研获奖、人均发表学术论文数、人才培养中全国百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数等,但没有规模不能全面反映学科的实力,因此指标体系中采用了一定比例的规模指标,如科研经费总数、院士数、学位授予数等。

其二,资源和成果指标结合。学科点产出的成果是衡量学科点水平的重要方面,但有些资源指标也可以体现学科实力的一种积淀,如国家重点实验数、人文社科基地数等科研条件、教师数等。

其三,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结合。指标体系采用了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以客观评价为主的评估方法。学术声誉调查是同行专家、学者对被评学科点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所做出的评价。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是通过该学科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对社会、经济建设的贡献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等方面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出来。因此,主客观结合的评估体系能更客观、更真实地反映学科的实力和水平。

指标体系一级指标给出的权重是参考权重,实际用于综合评估结果的权重集,是在进行学术声誉调查的同时,征求专家意见再进行数学处理后所得到的权重集。

3我国学科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科评估是高等教育评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学科评估工作主要是围绕国家或地方重点学科的选拔进行。评估的主体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政府或政府委托的机构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开展有目的的学科遴选工作。其评估的一级指标包括学术队伍、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三个方面。应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重视可量化的指标,忽视定性分析的指标。我国的学科评估主要是集中在可量化的指标上,过分注重对指标的定量分析,忽视了一些有价值的如学科建设理念、学科建设的目标和学科建设的规划等定性指标的评估,而这些指标恰恰是能够反映学科建设灵魂和方向的指导性内容。这样就可能在实践中只顾具体行为达标,不利于学科建设的长远发展。

(2)重视学科遴选,忽视学科建设指导。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只注重评的结果,而忽视了对评的结果的使用,没有达到通过评估来加强学科的建设和改革的目的。

4完善我国学科评估的对策

4.1指标体系设计力求科学合理

学科整体水平评估包括很多方面,既包括师资队伍状况、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声誉,还包括学科本身的建设情况、学术交流、学科管理及社会服务等,要全面评价,但更要突出重点。选择评估指标时,一要考虑人文社会科学区别于自然科学的学科特征,区别对待。二要考虑各项指标的国际可比性,以国际视野来看待学科评估问题,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要有利于促进学科的发展,提升学科的国际竞争力。三要科学合理,要根据有关专家意见,对指标体系不断改进和完善。四要考虑各项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观性。各项数据的获得要以采用公共信息源为主,紧可能少采用各参评学科点填报的数据。对于参评单位填报的数据,还要其提供与数据相对应的详细清单,并注明数据出处,经认可后才能使用。五是指标设计既要考虑规模指标也要考虑人均指标。既要考虑数量指标也要考虑质量指标,既要考虑存量资源指标,也要考虑社会贡献指标。

4.2权重设置上要注意质量,突出创新性、标志性成果

当前,我们往往比较偏重定量性的评估,对如何真正把握质量标准却鲜有办法。尤其对文科类学科的评估,往往比自然科学学科更难以量化。鉴于我国目前的学科评估指标体系设计导向性差,往往会误导各学科点的研究人员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在指标体系设计的权重设置上,必须强化学科评估重质量标准的意识,突出学科水平和建设效益的指标,牢牢紧扣最能体现学科水平的重要指标和标志性成果,要适当降低反映数量的指标的权重,提高反映质量水平水平的指标权重,特别是对于能反映创新和水平的重大重点项目、重大奖项和《新华文摘》转载等指标要给予更高的权重,对于数量则可提出一个基数的要求。

4.3学科声誉指标要进一步细化

学科声誉是个难以完全量化的指标,但这并不等于说评估就没有任何可观标准。在留给同行专家一定经验判断空间的同时,可考虑将客观数据指标纳入其中,即在学科声誉这一级指标下设立两个二级指标:学术影响(由专家按5个等级打分)、学术地位(评价该学科点教师的学术兼职情况,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数,部级学会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和理事数,省级学会会长、副会长数等),并赋予相应的权重。

参考文献

[1]薛天祥,杨运鑫,李健宁.以学科评估为基础的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评估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2,(1).

[2]蔡言厚,田金山,吴厚平.大学科研定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2,(2).

应用数学学科评估篇10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权重;内涵

高校实验室的水平对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实验室的工作水平,是反映高等学校教学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实验室的评估是评估高等学校办学水平、教育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

高校实验室,为了完成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人员、实验场地、仪器设备等等。这些条件是完成实验室基本任务的物质基础,也是衡量不同层次学校是否具备办学条件的重要标志之一。管理水平对是否能发挥物质条件的作用有重大影响,相同的条件、不同的管理水平将产生不同的效果。条件的完善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实验室工作的最终目标即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有直接影响。

一、实验室评估的目的

1.通过评估,客观评价一个学校实验室的水平,为加强对实验室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管理提供依据。

2.推动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管理改革和促进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

3.加速实验室建设,把实验室建设成为教学基地、科研基地。

4.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益。

5.有利于从实际出发,因校制宜,办出特色。

6.有利于高等教育面向经济建设,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二、制定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所谓导向性,是指评估指标能否体现高校实验室为教学、科研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多出人才、多出成果服务的方向。能否解决通过科学管理,达到少花钱多办事,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室的综合效益等这些带方向性的问题。

2.客观性原则。即指标体系应当比较客观地反映真实情况,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充分利用一些公认的社会评估的成果。

3.可测性原则。即指标体系应当尽可能地量化,恰当地确定各项指标的量标与权值。

4.简易性原则。即指标体系应力求简化,切忌繁琐,努力做到简易可行。

三、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

从实验室工作的内容和实践出发,整个指标体系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即实验室总体评估;第二层次是基本条件、管理水平(即过程)、实际工作成绩(即目标)三类指标。

1.基本条件评估。包括人、财、物。人指实验技术与管理人员,财指经费,物指仪器设备实验器材。评估的具体内容为:实验室建筑面积,固定资产仪器设备总值,单价在二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台件数、金额数,仪器设备费及占教育事业总经费的百分数,实验技术人员、实验室(包括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数量和职称、年龄、结构以及占学生和教师总数的百分数等。

2.管理水平(即过程)评估。包括管理水平的科学化、高效化程度。评估的具体内容为实验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提高,教师参加实验室工作占其全部工作的百分数,担任实验室正、副主任的人员结构,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教材建设、实验室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健全等。

3.实际工作成绩(目标)评估。指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科研成果的数量与质量,实验开出率,仓库中器材设备的周转率,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实验设备及实验装置的改造、自制和维修台件数和金额数,实验室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的完成情况以及社会服务效益等。

基于上述思想,高校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应包括“条件条目”、“管理条目”和“目标条目”。三者相对独立。它们所包含的二级、三级指标内容如下表:

四、评估指标体系中条目的权重、内涵及操作

1.权重值的确定

在同一级中,各条目的地位、作用不同,相对重要性就不同,故它们之间有一个权值分配。确定权重值,是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方法要由同行专家依据一定的原则权衡提出权值,并经主持评估的教育行政部门审定。一般在确定权重值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导向性原则。在同一级内不同条目权重值在体现其地位、作用和相对重要性的同时,应体现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如当前正在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过程条目中,有关实验教学改革的条目,在目标条目中,有关学生实验能力的条目,权重值应该大一些。此外,为了强调发挥大型设备的作用,重视实验技术研究,在目标条目中,有关实验技术研究成果的条目,权重值应该大一些。

(2)对象性原则。同一个评估指标体系,因学校性质不同,学校层次不同,评估范围不同,在同一级中的部分条目,其权重值应有所不同。如实验开出率对重点院校和一般院校应取不同值。目前,我国已有的千余所高校,基本上可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中心的重点院校;二是以教学为主兼顾科研,主要是应用技术的开发和研究的一般院校;三是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各校所处层次不同,承担任务不同,原有基础不同,得到上级教育管理部门的扶持程度不同,实验室建设目标也就不同。

遵循上述原则,对同一级若干条目排定相对重要性顺序,然后给定权重值。

2.条目内涵

条目内涵是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内涵指这一评估条目确切的含义和所包括的内容。它是制定评估标准、设计实测方法和量化方法的依据。设计条目内涵,应简明、确切,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实测和量化的可能性。如实验教学文件这一条目,系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实验教学研究这一条目系指评估期内实验教学改革经验、总结、报告和实验教学研究数,以及从事实验教学工作的教师、实验技术人员人均报告和论文数。

评估指标体系及其条目内涵是法规性的文件,应按上述原则,在评估进行前经过讨论定出细则性的说明,同时标定其权重值。

3.规定实测方法、量化方法及评估标准

在条目内涵明确之后,即严格按照内涵规定的范围和内容,根据条目的不同性质,分别设计实测方法和量化方法。只有科学的实测方法及量化方法,才能比较客观地反映评估条目的实际状况。有些条目比较直观,有些条目要科学地反映它的实际状况则需要作一些研究工作。例如,如何评价实验教学效果,实验教学研究与改革,学生实验能力,大型设备的利用率和功能开发率等等。

对于评估过程的数学处理,则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一次量化指标,如实验开出率、仪器设备利用率、完好率等等。其他为二次量化指标,其处理过程为:先由评估人员按要求分等次给分,如好、较好、―般、较差等,然后换算成百分制区间,取其对应区间的最高值,用模糊数学进行运算,得出评估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