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本知识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4:24

电工基本知识培训篇1

1.高职机电类学生的现状分析

1.1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

目前高职院校,同本科院校相比,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差,学习兴趣,特别是书本知识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兴趣的不足,自然影响到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面对这样一个群体,如何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一个有待破解的难题。如果不能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将来走向社会,根本无法适应社会竞争。

1.2缺乏规范化的电工基本功训练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并不重视基本功训练,90%的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规范的电工基本功训练。这些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时,没有电工基本功训练的课程,将基础性的基本功训练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对一些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实训则安排大量的时间,轻基础训练,重综合训练。殊不知,机电类的学生,面向的岗位群,是各种电类的操作工,维修工,毕业后大多数会到企业一线,真刀真枪地干事,没有平时扎实的训练,没有过硬的基本功,根本无法适应将来的工作,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电工。

1.3缺乏分专业、分层次的电工基本功训练

不同专业的实训内容有所不同,目的是使其掌握的电工知识和所具有的实际操作能力更适合其所学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实训课题有所不同,目的是因材施教,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力得到最大的提升。

2.机电一体化对策研究

2.1要把电工实训内容专业化,层次化

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根据专业的不同,制定差异化的实训课题。

以前职业院校对实训课程不太重视,同一门课程的实训基本一个样子。这种训练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生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了。所以在制定实训内容时,要对学生就业的岗位群进行调研,然后将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汇总,分专业制定差异化的实训课题,这样才能做到学以致用。

其次,学生和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课堂学习能力上,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别也很大。所以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应遵循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将实训内容分为基本技能培养、综合能力提高、自行设计制作电路等几个层次。基础差的同学可能把训练重点放在基本技能培养上,掌握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的使用,熟悉电路基本元器件的性能、用途和基本测量方法。

2.2要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的电工基本功训练

2.2.1应把电工基本功训练当成学生的一项重要的技能来训练

要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内容、学时和顺序,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训练,对操作的姿势、动作、技术要领和工艺要求要进行反复的训练和讲解。

2.2.2要规范电工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和要求

那么,电工基本功训练应含有哪些内容呢?本人认为,应含有以下几个模块:

模块一:电工安全用电知识。安全用电知识,对每一位从事电类工作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应该放在电工基本功训练的最前面。

模块二:通用电工工具的使用。在对电气设备、线路进行安装和检修时,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电工工具,通用电工工具应包含:(1)电工通用工具的使用,如试电笔,螺丝刀,钳子,尖嘴钳,斜口钳,剥线钳,网线压线钳,电工刀,电工包,扳手等工具的使用;(2)电动工具的使用,如手电钻,冲击钻,电锤电动螺丝刀的使用;(3)加热工具的使用,如电烙铁、吸锡器;(4)热风枪的使用。

模块三: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电工仪表对整个电气系统的检测、监视和控制都起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一名电工,不仅要了解电工仪表的分类和特点,还必须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并控制误差。出于成本考虑,电工仪表应有以下几个部分:(1)万用表(指针式和数字式)的使用;(2)兆欧表与钳形表的使用;(3)直流电桥的使用。

模块四:常用导线的连接工艺。电源与负载之间,电路与电路之间是依靠导线的连接来完成的,而连接部位是整个电气系统的薄弱环节,当这部分出问题,整个电路必然会出问题,因此,导线的连接技术也是从事电工工作的基本功之一。

模块五:照明电器安装与内线工程。照明电器的安装方法、安装工艺及注意事项,也是电类专业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

2.3大刀阔斧地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职的学生,相比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其文化知识基础比较差,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普遍不足。如果还像中学阶段那样大量地讲述理论知识,学生很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所以要对课程进行改革,加大实训课程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的比例至少达到2:1,争取达到1:1。这样,一边讲授理论知识,一边训练专业技能,既传授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学习的对象不再是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还有很多直观实用的实践知识与操作技能,二者互相促进,学生兴趣必然大增。

3.机电一体化几个促进措施

3.1在训练基本功的同时,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在实训教学中,通过小班制教学、严格考勤、任务分配、效果点评和整理实训室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在安全教育、电路装接与调试、电气测量、报告撰写等实训环节中,督导学生严格执行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培养学生的安全与质量意识和严谨细致、认真务实的职业精神。

3.2把考试与训练结合起来,与技能竞赛结合起来

要提高电工实训的水平,必须制定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考核评估体系。以考促训,考训结合。应改变以前的终结性考核为过程性考核,对实训过程分阶段、分项目进行考核。同时,每学期举行电工技能大赛,通过竞赛,树立一批操作能手,在学生中起到示范作用。

3.3把电工实训与电工上岗证结合起来

电工基本知识培训篇2

【关键词】电力企业基层职工安全培训

安全工作是电力企业永恒的主题,是电力企业生存发展的大局,安全培训则是电力企业安全工作的基石和保证。电力企业基层职工的安全培训内容不外乎以安全工作规程、规章制度、运行规程、事故案例等为重点,但在具体培训教育工作开展中,因培训方式的不同、培训侧重点等不同,培训效果相差甚远。在当前形势下,要取得安全培训新的突破,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探索新思路。

1创新培训方法,多种培训方式共同推进确保培训效果

(1)各基层单位自行组织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方式达到了培训次数多、参加人员多的目的,培训形式相对灵活,培训涉及到的安全知识较多,通过培训后的考试强化了职工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吸收。通过这种每月不间断的培训,有效的向职工灌输了安全基本知识和安全防护知识等,培训正确、规范的安全行为,使职工能够比较自觉地按安全规程要求的惯例进行工作,从而形成了安全的工作氛围。

(2)各单位内部培训,安监部通过网络视频监控培训开展情况并进行现场点评模式:这种培训方式强化了各单位安全培训的纪律性,通过监督提升了培训效果。这类型培训主要针对上级重要文件传达、事故通报学习等,通过这种岗位培训方式,有效督促各单位职工能够参加到这类型的培训,使相关文件和事故通报能够全面地贯彻、传达给每一位职工。

(3)安监部组织专业老师和相关技术人员利用网络视频分主会场和分会场对广大职工进行培训教育模式:专业老师和相关技术人员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宝贵的工作经验,在培训中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使更新、更超前的安全思想和安全文化传递给广大职工,通过多个分会场的网络视频使更多的职工参加到培训学习中来。这种培训方式,使得广大职工得到了系统的“充电”,吸收了全新的安全知识和防护技能等,增强自我防护能力和安全意识。

(4)安监人员到各单位进行现场安全培训教育模式:是以安监人员与基层职工近距离、面对面的安全培训教育为主,以《安规》、《两票》等应知应会的知识教育为主要形式,穿插事故案例分析和讨论,重要安全知识进行互动交流和分析,在现场对学习知识进行考问和回顾,并动员有经验的老同志现场为职工讲解安全知识及事故案例分析,使职工深受启发。这种现场培训教育内容形式多样、教考集合、效果比较明显,广大职工更易于接受,培训现场气氛活跃,职工对培训内容印象更深刻,职工反响很好。通过对两票填写格式、执行过程和不同票种的填写释义进行了讲解,对在“两票”执行过程中一些易混淆、易忽略、易出错的问题,大家一起进行分析,探讨,结合实际就如何填写和执行好“两票”进行了认真分析,对在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强调说明及应采取的防范措施,纠正了“两票”填写及操作中不规范行为,提高了对“两票”的执行水平,通过学习讨论极大地调动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使相关生产人员进一步学习、领会细则的全部内容,掌握“两票”的正确填写方法,进一步规范了“两票”的填写、审签、执行、改进工作,为春查工作的安全开展奠定了基础。

2监督到位培训的每一个环节,确保安全培训的质量。

(1)开展好基层职工安全培训工作,各环节的监督一个都不能少,否则会使培训质量加折扣。为此,要求各单位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时,将培训时间、地点等提前一天上报安监部,届时安监部将采取开通视频系统或下现场进行点评和讲解;同时,对各单位学习情况、纪律、考勤进行考核打分。

(2)提高电力基层职工培训考评质量。安监人员就每个单位安全培训出勤情况、学习纪律、培训效果、组织及开展情况进行点评,对安全培训全程监控,遏制了安全培训流于形式。培训的目的是使基层职工及时领会安全文件精神、全面掌握安全业务技能、并通过对事故实例、事故教训的培训,进一步提高电力基层职工安全业务技能、其意义就是要通过自身的参与和学习,强化安全意识,开阔视野、增强广大员工安全思想意识起到积极作用。

3通过培训塑造“五型”安全人才队伍

通过“知识化、专业化”要求培养管理型安全人才,形成安全监管的中坚力量,为电力企业保驾护航;培养科技型安全人才,应用现代的安全技术措施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形成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导力量;塑造文化型安全人才,通过全面培育、发展和传播安全文化,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与安全素质,并充分利用特长职工汇集群体智力,形成多元化文化型安全人才;打造政工型安全人才,通过选拔“懂政策、懂法制、懂人事、懂管理”的职工,进行深化培训教育和磨练,形成安全监管工作的辅石和基石;围绕安全科技成果转化、安全文化开发等领域进行培养经营型人才,实现“人才兴安”的战略储备。

总之,通过4种电力企业基层职工的安全培训方式和2个方面的培训质量监督共同作用,基层职工的安全意识会有较明显的增强,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和自我保护等会有较明显的提高,在生产过程中逐步形成遵章守纪的氛围,达到预防安全事故的效果。通过持续的安全培训,可使基层一线的职工经常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在生产中时时刻刻注意安全生产,预防事故的发生。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只有通过不断对基层职工开展安全培训,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认真计划,精心安排,强化培训各环节监督管理,才能提高基层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操作技能,才能确保安全,预防和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宋守信.武淑平.电力安全人因管理.中国电力出版社.

作者简介:田海峰(1975―),男,满族,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人,内蒙古鄂尔多斯电业局乌审旗供电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方向为:电力管理类、电

力安全监督,大学本科,电力工程师;

电工基本知识培训篇3

一、指导思想:以中共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继续深入实施南通市“百万职工安全生产知识电视培训工程”,全面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强化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不断促进企业改善劳动环境、完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以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建筑、船舶修造、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危险行业和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以光盘播放、职工自学、专业培训结合、辅以职工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推动开展职工“电视培训”,激发广大职工学习安全生产知识和掌握安全生产技能的热情,从而杜绝“三违”行为,推进“隐患治理年”相关措施的落实,有效预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二、工作目标。2*年全市“电视培训”工作要实现三个“明显增加”。即全市参加培训的职工数量较去年明显增加,尤其是农民工数量要明显增加;中小非公企业开展“电视培训”的数量明显增加;企业职工“电视培训”经费投入明显增加。全市“电视培训”职工数量原则上要确保4万人,其中农民工要占到六成以上,各镇指标纳入政府安全生产责任状。

三、培训内容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基本知识,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

2.安全生产基本常识、安全生产的操作规程、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事故案例分析、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分析、危险源和隐患辨识、个人防险避灾、自救方法、事故现场紧急疏散和应急处理、个人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及维修、职业病防治等。

3.农民工安全常识和安全生产的必备知识、自我保护基本意识及基本技能。

三、组织形式

1.培训教材。今年仍用去年已经由市“电视培训”领导小组调整过的教材和统一订购的光盘。

2.培训机构。具备培训条件的企业,由其独立承担对职工尤其是农民工“电视培训”工作。不具备培训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要及时组织农民工到附近有条件、具备资质的培训机构或职业院校进行培训。

3.培训形式。各企业要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统筹安排,采取集中培训、半工培训、班前和班后培训等形式开展教学和职工自学活动。要针对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和特点,利用电视、多媒体播放教学光盘,利用广播播放通俗易懂、便于消化的安全知识,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安全文化活动来进行教育培训。

4.考试和发证。市职工电视培训领导小组组织考试,考试合格者,颁发由南通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南通市总工会统一印制的南通市职工安全生产知识电视培训合格证书。

四、实施步骤

今年全市职工安全生产知识电视培训工作从4月份开始到11月底结束,具体培训时间各镇可在总体要求下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第一个阶段:宣传发动阶段。各镇、各企业及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职工安全生产知识电视培训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培训方案,进行广泛深入宣传发动,到目前为止,各乡镇已实施了宣传发动阶段的各项工作。

第二个阶段:组织报名阶段。各镇、各部门要发动广大职工积极组织报名,特别是要重点组织好农民工的报名工作。全市组织报名工作要在7月底结束。

第三个阶段:实施培训阶段。各镇、有关单位要认真做好本地区“电视培训”的组织和指导工作。各企业是“电视培训”的责任主体,要负责做好本单位职工的“电视培训”工作。全市培训工作在10月底前全面完成。

第四个阶段:考试发证阶段。学习培训结束后,由市职工安全生产知识电视培训办公室将考试试卷送到指定的考点,市总工会、市安监局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巡考,统一于11月上旬组织考试。考试采取闭卷形式,考试内容均在《职工安全生产知识》读本内。考试成绩合格者,12月上旬发给培训合格证书。培训合格证书由各镇、有关单位到市职工安全生产知识电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取(领导小组设在市安监局宣教培训科)。

第五个阶段:总结表彰阶段。年底,市职工安全生产知识电视培训领导小组将对全市职工安全生产知识电视培训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对培训活动优秀组织单位、优秀组织工作者和优秀学员,报南通市职工安全生产知识电视培训领导小组表彰。

五、总体要求

1.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各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职工安全生产知识电视培训工作,加强领导,制定方案,采取措施,抓好落实,确保活动取得成效。力求通过广泛深入、形式多样、声势大、效果好的培训活动,进一步引起全社会对安全生产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要做好职工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活动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指导工作。坚持“统一要求、统一规划、材、统一考核”的原则组织实施,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认真开展好职工安全生产知识电视培训工作。

2.严格要求,扎实推进。一是保证教材到学员手、光盘到车间班组,必须做到被培训人员人手一册教材,每100人一套教学光盘。二是要保证足够的培训和学习时间。各个企业要统筹安排,分期分批安排职工参加“电视培训”,要确保培训时间、培训质量、参培人数三落实。无论采取哪种培训方法和形式,都必须保证每位参加培训的人员有不低于24小时的培训时间。三是要进行严格的考试。坚决克服走过场,形式主义现象。

电工基本知识培训篇4

关键词:2-tp;知识管理;电网调度;DKm

作者简介:鲁跃峰(1985-),男,安徽阜阳人,广东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助理工程师;刘嘉宁(1974-),男,广东台山人,广东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调度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广东 广州 510600)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5-0138-03

知识资本在当代已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优势竞争力,而知识管理则是提升知识资本的有效手段。南方电网公司成立以来,调度系统不断加强专业管理,努力提高电网运行水平,积极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为公司在实现电网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保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有效供应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在日常生产中却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知识管理方法,使得调度系统知识积累的方式明显落后于企业发展水平,导致企业核心能力没能得以有效传承,员工培训和日常生产不能紧密结合等,这些问题成为调度专业提高业务效率及驾驭能力的障碍。

广东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广东中调”)结合一线调度员在生产、培训、考核中的实际需要,研究设计了广东电网DKm系统(DispatchingKnowledgemanagement,即调度知识管理系统),并在大规模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在研制过程中提出的2-tp知识管理模型,是指导DKm系统开发的重要核心内容。

一、电网调度在知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生产系统中缺失知识管理环节

在开展DKm研究之前,电网调度系统生产支持系统的架构如图1所示。从生产支持系统的角度来看,目前电网调度生产知识系统包括业务基础系统emS/DmS、业务实施系统omS以及各种业务综合应用系统,如DmiS、oaK等等,但这些系统各自为政,缺乏一个能够融合各种系统的根本需要、贯穿这些既有系统的核心、对调度业务知识进行管理的系统。

2.培训与生产业务相分离

传统的调度专业生产业务在管理上缺乏与培训系统的互动机制,而emS、omS等系统主要是服务于生产功能,在生产系统中产生的记录难以直接作为培训资源;另一方面,培训系统与生产系统相脱节,导致培训中所获取的知识难以得到实际生产的印证,大幅度降低了培训的效果。培训中心与业务部门缺乏联动机制,不能将培训与生产协调起来,形成合力,为员工创设一个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合一的大环境。

3.生产缺失规范可行的共享传承机制

作为大型国企的核心部门,调度中心的工作关乎公司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业务,多年积累下来的事件处理经验与核心知识,如电网供需平衡、对全网系统的监控与分析,电网运行方式调整,指挥调峰调压设备的具体操作等,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然而,这笔巨大的财富被分散于各地域、各部门、各专业之间,如同被一片片知识的壁垒所隔断。以致当同样的问题出现时,曾经积累下来的经验未能有效共享和传承,企业的规模优势得不到发挥,造成各单位时间、精力、资源的浪费。

二、外化架构模型:2-tp知识管理模型

1.2-tp知识管理模型框架

根据上述三方面问题的实际需求,在构建广东电网DKm调度知识管理系统之时,应将DKm系统与“生产”、“培训”与“技术”紧密地联结为一体。结合知识管理的内涵,构建DKm系统的2-tp知识管理模型。如图2所示,2-tp知识管理模型由生产(processing)、技术(technology)、培训(training)和知识管理DKm四大要素组成。在此模型中,调度生产技术知识通过DKm支持着各类调度生产业务处理,同时调度员工培训通过DKm与生产业务产生交互,实现培训与生产的互动。

DKm作为生产支持系统之一,与生产系统具有原生融合性,同时DKm管理着支持生产的技术知识,并具有培训闭环,此模型架构将原本独立的“生产”、“培训”与“技术”结合起来。2-tp模型可以衍生出三个子体系,即基于生产(processing)与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的pK融合体系;基于培训(training)与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的1-tK支持体系;基于技术(technology)与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的2-tK支持体系。三个子体系既相互独立,又互相依存,合力支持业务开展、知识管理、学习、培训和考核鉴定等各环节,最终实现一线业务和专业培训的无缝结合。

2.pK融合子体系

pK融合子体系即基于调度生产系统(processing)与知识管理系统(Knowledgemanagement)的业务交互体系。DKm系统融入调度生产系统,成为整体的一部分,故称之为“融合子体系”。

之所以构建pK融合子体系,是因为调度系统知识管理不应只注重知识本身的收集与存储,更应当注重将这些知识活动与调度专业生产结合起来,针对调度生产流程,构建相关功能模块,使两者紧密结合,既让知识服务于生产,又在生产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创造。

该体系的作用,即知识管理对生产业务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其与业务流程的相互优化上。这是一个不断循环上升的过程,知识流贯穿于工作流之中,一方面,知识管理不断促进业务流程的优化,将生产中总结出来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管理,使生产业务流程化,并通过对核心业务流程的全过程精细控制,使知识信息化,提高生产水平和效率;另一方面,业务流程又反过来促进知识管理不断地自我更新。

3.1-tK支持子体系

1-tK支持体系即基于培训(training)与知识管理系统(Knowledgemanagement)的互动体系,旨在实现知识管理对培训的支持作用。知识管理对培训的支持作用,主要围绕培训管理子体系、培训资源子体系和培训质量管理子体系三方面展开:

(1)对培训管理子体系的支持体现在知识管理体系满足培训制度的要求,支持“统一目标、分层管理、分专业实施”培训管理模式。

(2)对培训资源子体系建设的支持包括“四库”和“知识树”建设,知识管理应根据调度员的培训需求,同步开展岗位培训知识库、题库、案例库和预案库的内容建设,实现“四库合一”的方式,构建协同系统框架;“知识树”则是根据其内在联系将知识资源分门别类挂在知识树体系中,在南网调度系统内首次实践了省级电网培训资源一体化建设。

(3)对培训质量管理子体系的支持主要包括四方面设计,即有效监控培训需求分析、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和效果评估过程,规范培训运营流程,降低培训开发成本,提高培训实效性。

4.2-tK支持子体系

电工基本知识培训篇5

——昔阳供电支公司教育培训经验交流材料

搞好企业职工培训,提高全体职工的素质,是企业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加强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一大法宝。近年来,昔阳供电支公司在新一届领导的带领下,适应电力体制改革,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狠抓企业职工教育工作,在职工教育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一、提高认识,认清职工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所谓职工培训,是指企业根据自身需要,通过培训,促使职工在知识、技术、技能、道德等方面有所提高或改进。保证职工能够按照预期的标准式水平完成其承担的工作任务的一项教育工程。因此它是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电力体制改革的今天,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关健是人才的竞争。电力企业面临各种机遇与挑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但是产品、质量、服务的竞争,而且也是企业整体素质的竞争。特别是综合思想、技术、技能、作风等人员素质的竞争。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不仅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改革发展的要求,更是企业参与市场经济竞争,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基本保证。

二、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加速了职工教育培训的进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是企业改革和发展之本。先进的技术,现代化的管理水平需要高素质的职工来掌握,使用和管理。·而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关键取决于企业各级领导的重视。近年来,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支公司领导更新观念,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职工的培训工作,提出了“科教兴企”的战略奋斗目标。“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赛马不相马,人人是人才”的现代企业用人之道正在公司生根、发芽。为了使培训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更好地适应电力企业市场经济的要求。支公司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开展职工的培训工作。

积极制定有效的年度教育培训计划和企业长远发展的培训规划及各种教育培训的规章制度,并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措施,建立健全了职工培训的各类台帐。成立了有支公司领导和各.级培训专责人参加的三级培训网,负责培训、考核的管理工作。逐步使支公司的培训工作日趋制度化、现代化和日常化。职工的培训学习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以前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提高了教育培训的理念,为创建学习型企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为企业创建一流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三、与时俱进,注重实效,有针对性的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职工教育培训

近年来,昔阳供电支公司结合职工的实际情况,和创一流建设,开展了一系列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公司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和“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学什么”的原则,有计划地进行基础理论知识,安全教育知识、营销知识、专业技术、技能培训,现代企业管理知识、法律知识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活动。一支“纪律严明、拉的出、打的响”的高素质职工队伍已在昔阳大地上初露头角,展现出勃勃生机。对于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必须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入手,认真分析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因人施教,广开学路。

1、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职工安全思想教育

每次事故的发生,大多数是因为人员因素所造成,责任心不强、技术知识掌握不够、安全意识薄弱、管理制度执行不严等等都是造成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近年来,昔阳供电支公司加强了全体职工的安全思想教育,每年春检前的《安规》“两票”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领导都要亲自授课,其意义就是要通过自身的参与和学习,强化安全意识,从而使每位职工正真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实际工作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逐步从“要我安全”变“我要安全”变“我会安全”。职工安全思想的主观能动性的到了提高和升华。在企业范围内营造出人人遵章守纪、爱岗敬业、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舆论氛围,彻底从源头堵住了事故隐患和漏洞,为企业的安全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强化营销队伍的职工培训,提升用电管理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高营销职工的整体素质,支公司领导把给职工“充电”作为突破口来抓。一方面,不惜花巨资为职工购买电力专业技术丛书,并组织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优秀老师多次举办培训。从现代企业的需要、客户的需求,从《电力法》及配套的法律、《职工服务守则》、“民心工程”、承诺服务细则、用电业务知识、电费电价政策等方面进行培训,培训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考核,注重实效。不走过场,不搞形式,考试成绩张榜公布,严格考核。近年来,共有26人参加了专业技术管理补考。通过对营销人员培训工作的全面实施,极大地提高了支公司营销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水平、执法水平,增强了职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促进了支公司各项工作的全面升级,推动了支公司管理水平和各方面工作的顺利进行。

3、开展职工专业技术的全员培训工作

支公司近年来,在新一届领导上任以来,十分重视企业职工的全员培训工作,每年都要拿出资金投入到全员培训,并责任到人、严格考核。2001年6月中旬,进行了全支公司人员参加的专业技术培训。在培训工作期间,职工不畏酷暑,积极参加培训,并于10月20、21日进行了严格的考试,取得了预期的效果。2002年为了进一步提高全支公司的专业技术,支公司又购买了《进网作业电工培训》教材,进行了全支公司人员参加的培训。几年来,支公司领导始终认为作为一名电力企业的职工,掌握的知识不能单一,要培养一技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适应电力市场的发展。

4、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学习

电工基本知识培训篇6

论文关键词:电工实训;现状;对策研究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职业技能为目的,其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是培养从事机电设备的生产、维修、检测、工艺设计,以及机电设备的维修维护、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除了应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还应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

随着社会对高职教育认可度的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前景不断向好。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毕业后从事电工的高职学生保持着稳定的高收入,比其它生产线上的工人入门工资高三成。而且在一步步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证书后收入更是显著增长。面对这么好的就业形势,学生能否把握机会呢?通过对我们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只有10%的学生能够顺利地通过企业的考核,最终从事电工工作。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学生机电专业毕业,并不能胜任电工工作,而需要在工厂再学习,再培训,再考核,才有可能成为一名电工。笔者反思,高职教育到底缺失了什么?为什么不能实现学校和企业的零对接?

二、高职机电类学生的现状分析

(一)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

目前高职院校,同本科院校相比,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差,学习兴趣,特别是书本知识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兴趣的不足,自然影响到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面对这样一个群体,如何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一个有待破解的难题。如果不能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将来走向社会,根本无法适应社会竞争。

(二)缺乏规范化的电工基本功训练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基本功训练是学生接触电工专业技能训练的开始,是良好的职业习惯的形成阶断,是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基础的。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不能熟练掌握电工的操作技能;没有规范的电工基本功训练,就无法胜任复杂的工作岗位。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今天,对学生进行系统、规范的电工基本功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并不重视基本功训练,90%的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规范的电工基本功训练。这些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时,没有电工基本功训练的课程,将基础性的基本功训练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对一些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实训则安排大量的时间,轻基础训练,重综合训练。殊不知,机电类的学生,面向的岗位群,是各种电类的操作工,维修工,毕业后大多数会到企业一线,真刀真枪地干事,没有平时扎实的训练,没有过硬的基本功,根本无法适应将来的工作,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电工。

(三)缺乏分专业、分层次的电工基本功训练

不同专业的实训内容有所不同,目的是使其掌握的电工知识和所具有的实际操作能力更适合其所学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实训课题有所不同,目的是因材施教,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力得到最大的提升。

过去做实训,不论什么专业,实训内容都是一样的。根本没有根据专业的不同、岗位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实训内容,更没有依据学生的个人能力的高低,制定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实训课题。这种教学模式,显然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三、对策研究

(一)大刀阔斧地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职的学生,相比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其文化知识基础比较差,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普遍不足。如果还像中学阶段那样大量地讲述理论知识,学生很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所以要对课程进行改革,加大实训课程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的比例至少达到2:1,争取达到1:1。这样,一边讲授理论知识,一边训练专业技能,既传授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学习的对象不再是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还有很多直观实用的实践知识与操作技能,二者互相促进,学生兴趣必然大增。

(二)要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的电工基本功训练

1、应把电工基本功训练当成学生的一项重要的技能来训练。要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内容、学时和顺序,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训练,对操作的姿势、动作、技术要领和工艺要求要进行反复的训练和讲解。

2、要规范电工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和要求。那么,电工基本功训练应含有哪些内容呢?本人认为,应含有以下几个模块:

模块一:电工安全用电知识。安全用电知识,对每一位从事电类工作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应该放在电工基本功训练的最前面。

模块二:通用电工工具的使用。在对电气设备、线路进行安装和检修时,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电工工具,通用电工工具应包含:(1)电工通用工具的使用,如试电笔,螺丝刀,钳子,尖嘴钳,斜口钳,剥线钳,网线压线钳,电工刀,电工包,扳手等工具的使用;(2)电动工具的使用,如手电钻,冲击钻,电锤电动螺丝刀的使用;(3)加热工具的使用,如电烙铁、吸锡器;(4)热风枪的使用。

模块三: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电工仪表对整个电气系统的检测、监视和控制都起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一名电工,不仅要了解电工仪表的分类和特点,还必须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并控制误差。出于成本考虑,电工仪表应有以下几个部分:(1)万用表(指针式和数字式)的使用;(2)兆欧表与钳形表的使用;(3)直流电桥的使用。

模块四:常用导线的连接工艺。电源与负载之间,电路与电路之间是依靠导线的连接来完成的,而连接部位是整个电气系统的薄弱环节,当这部分出问题,整个电路必然会出问题,因此,导线的连接技术也是从事电工工作的基本功之一。

模块五:照明电器安装与内线工程。照明电器的安装方法、安装工艺及注意事项,也是电类专业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

(三)要把电工实训内容专业化,层次化

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根据专业的不同,制定差异化的实训课题。

以前职业院校对实训课程不太重视,同一门课程的实训基本一个样子。这种训练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生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了。所以在制定实训内容时,要对学生就业的岗位群进行调研,然后将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汇总,分专业制定差异化的实训课题,这样才能做到学以致用。

其次,学生和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课堂学习能力上,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别也很大。所以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应遵循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将实训内容分为基本技能培养、综合能力提高、自行设计制作电路等几个层次。基础差的同学可能把训练重点放在基本技能培养上,掌握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的使用,熟悉电路基本元器件的性能、用途和基本测量方法。基础好的同学可以把重点放在综合运用能力训练上,安排诸如万用表的设计、安装、调试等实验项,培养学生电工领域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创新情感和创新个性。通过上述不同层次的实训,提高了学生的整体实训水平、实际动手能力和对电工理论的应用能力。

四、几个促进措施

(一)把考试与训练结合起来,与技能竞赛结合起来

要提高电工实训的水平,必须制定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考核评估体系。以考促训,考训结合。应改变以前的终结性考核为过程性考核,对实训过程分阶段、分项目进行考核。同时,每学期举行电工技能大赛,通过竞赛,树立一批操作能手,在学生中起到示范作用。

(二)把电工实训与电工上岗证结合起来

构建“一线三训”的实践教学体系,将职业资格证书引入《电工》课程,把职业资格培训贯穿到整个实训教学中,实现知识到岗位能力、岗位资格、职业技能的全面提升。

(三)在训练基本功的同时,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在实训教学中,通过小班制教学、严格考勤、任务分配、效果点评和整理实训室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在安全教育、电路装接与调试、电气测量、报告撰写等实训环节中,督导学生严格执行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培养学生的安全与质量意识和严谨细致、认真务实的职业精神。

电工基本知识培训篇7

关键词:订单教育电工专业教学模式

“订单教育”是学校与企业之间所商定的人才培养协议,是学校与企业针对社会需求共同制订的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学生就业等方面合作的一种培养模式。“订单教育”开辟了当前职业教育的新思路,促使学校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不断完善教学设施。为了学生学到更多的实践知识,更好地就业,“订单教育”已愈来愈被中职学校广泛接受。近几年,学校密切联系三门核电站建设单位、浙江星星集团等企业,先后与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三门核电工程施工总承包部等企业签订了“订单教育”协议,并按协议招收了核电电工、电气技术等专业订单班学生,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教育部门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以促进就业为目标,进一步转变中职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广“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促使教育与就业零距离对接。中职学校应该在“订单教育”协议总体要求下,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下面以学校电工专业教学为例做如下探讨。

一、“订单教育”背景下中职电工专业教学理念

“订单教育”作为一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有些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不能适应“订单教育”的要求。因此作为订单班的任课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与订单教育相适应的教学理念。

1.注重实践

由于部分中职学生对电工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教学中应弱化理论知识教学,注重电工专业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基本理论指导下加强技能操作,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电工专业课程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相应理论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由于部分中职学生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精讲多练,将电工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师生双方共同在电工实训场所进行边教、边学、边做,完成某一项教学任务。实训场所应既有真实的生产,又整合学习功能的实训设备,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

2.贴近生产实际,服务工作岗位需要

电工专业知识教学要密切与日常生活、生产相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教学内容实用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电工专业知识和技能。如学校核电电工订单班学生在学校系统学习过程中,不定期下企业学习,熟悉企业生产流程,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信心。学生在实习期间及进入企业工作后,就能更快地将课堂上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

二、“订单教育”背景下中职电工专业教学目标

“订单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是由校企双方共同商定的,是同未来的岗位要求和专业发展能力需要相适应的,具有特殊性和较强的针对性。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是任课教师确定课程教学目标的依据,任课教师拟定的教学进度计划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电工专业订单班教学的总体目标应是: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学生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需的电工专业理论知识。通过电工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电工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就业所必需的电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

三、“订单教育”背景下中职电工专业教学模式

为了完成“订单教育”的任务,学校要求任课教师按订单协议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1.深化“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订单班应该重点构建其培养模式,将电工专业教学与企业的需求相结合,将电工专业课程设置与工作岗位相联系,继续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做到教学与企业生产“零距离”接轨,使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的人才需求,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用工保证。

第一年通过校内“先动手、后理论、做中学”的教学模式进行学习和训练,要求每个学生必须通过维修电工初级工的考核;第二年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通用技能,通过校内实训基地训练和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实习,实现校内实训、校外教学实习交替进行,有机互补,提高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学生通过维修电工中级工的考核;第三年主要培养学生的专门化技能,开展以企业岗位生产任务为内容的训练,以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为平台,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的专业技能达到维修电工高级工的水平。学生通过三年的培养,能较好地达到企业所要求的岗位适应能力,顺利通过校企共同考核。如学校2010级核电电工、电气技术等班级学生已经在三门核电站建设单位、浙江星星集团等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受到了所在企业的好评。

2.实施项目教学法,实现“先动手、后理论、做中学”教学模式

根据“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创新”的职业教育理念,以“基于工作过程”为指导思想,实施项目教学方法。根据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将电工专业课程划分为若干个学习项目,每个项目都以真实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或案例为学习情境,按照完成真实工作任务的步骤,重组教学内容,编排教学过程。每个学习项目教学过程的基本模式为:学习情境描述相关知识教学(课堂理论教学)布置工作任务相关技能教学(一体化教室或实训现场操作演示教学)小组讨论(制订工作计划、小组分工)完成生产性实训任务(实训车间,技能训练+自主学习)考核评价(自评、互评、教师评)拓展知识教学拓展技能教学。同时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以生产过程真实任务为实训项目,制定实训项目工作单,确保学生在实训中高质量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实现专业教学与生产工作任务的有机结合、课堂教学与校内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这样使整个教学过程在职业行动及多样性的思维操作中完成,同时也更接近未来工作的真实情景,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3.内培外引,校企共同参与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培养一批集理论水平高、实践动手能力强、教学能力强于一身,具有创新精神的电工专业教师,学校可以选送部分教师到相关企业接受电工专业的技能学习和培训,如学校派遣了多名专业教师参加部级、省级培训,以及到三门核电站、江苏田湾核电站等相关企业进行培训,也可以聘请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来校教学,如三门核电站建设单位等企业安排技术人员来校对订单班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这样整个教师队伍结构就更加合理。通过培养与引进,形成一支教学业务精湛、专业技术熟练、科研能力强、梯队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实现教师专业能力与企业的职业技术岗位能力相适应。

4.构建电工专业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开发校本教材

学校对电工专业课程的开设,除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专业教学计划外,还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和本专业岗位实际需要,同时在“订单教育”背景下,主体专业增设了单片机、机床排故、维修电工、工厂供电等课程,还组织电工专业教师编写更加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的校本教材,如已经编写了电工基础、内线施工、传感器原理与制作等校本教材。按照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要求,结合实际工作中的典型案例,以学校教师为主,县内有关行业专家和多家企业技术专家参与,共同开发了《工厂供电》《pLC技术及应用》《维修电工基础》等3本核心课程教材,已与浙江科技出版社联系出版,还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维修电工考证教程《实用安装电工》等校本教材已编写好初稿。

5.校企共建电工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是学校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也是学校办出特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性建设。作为学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触的窗口,学校在现有的部级电工电子及自动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并积极探索和完善以场地、设备、技术以及资金为纽带的校企共建共管、互利共赢的建设模式,通过学校独建和与企业合建等多种形式,逐步建成了集教学、生产、科研、培训、技能鉴定五位一体的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服务能力强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各相关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基地的规划、设计和建造,如学校与相关企业联合制造了电工实训台、电子装配实训台、高低压配电控制柜等实训设备。不断增强实训基地的实训功能和服务能力,使实训基地建设具有基础性和超前性,让学生更好掌握企业的生产流程及要求,适应企业需要,使学生能根据教学内容要求选择不同的实训场所。学校要继续拓展与校外企业的联系,选择技术实力强、管理水平高、设备先进、产品品种全、技术力量强的有关企业作为本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使之成为专业教师“产、学、研”平台,为学生下企业顶岗实习和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订单教育”要求学校招生与就业同步,按照企业标准来衡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学校根据企业的用人标准和要求组织教学,探索有效的中职电工专业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安雪晶.关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9(3).

[2]杨广斌.对“订单培养”模式的初步探索[J].职教通讯,2006(6).

电工基本知识培训篇8

【关键词】士官学员;专业基本技能;培训考核标准;培训内容;课程改革

我校自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以来,在基本技能培训方面,无论是内容设计,还是训练、考核实施各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学员专业技能培训打下了良好基础,但装备水平的不断提升,装备保障模式的不断改进,对军械士官的技能水平又有新的要求,如何完善和拓展士官学员基础技能培训内容,使技能培训更有实用性、针对性、时效性,是我们要重视的问题。

一、目前士官学员基本技能培训内容存在问题

(一)培训科目的实用性不足

在电路形式上,现行的课程教学多基于分离元器件的电路,进行培训考核电路同样也是分离元器件的。这与装备上越来越多的使用集成电路的情形不相适应。在电路结构和装配工艺上,现在进行操作培训考核的方式,是在网孔板上用导线连接元器件进行电路装配,与实际设备上全部采用pCB板电路为基础有较大差异。在焊接和拆卸时绝大多数是一些常用的小器件,而一些散热较快的材料(铝材和较大部件)很少涉及。电工技术技能培训的操作多在实验试验台上进行,真实感不强,实训的氛围和效果不好。

(二)培训科目的针对性不强

学生装配训练电路大多是理论课相应的实验电路,这些电路与装备上的结构电路有许多区别,没有考虑干扰信号、电路稳定性与级联效应等,没有涉及补偿、隔离电路。不选择综合性实用性电路与各电路相近与装备电路相价相近进行培训,学员进入专业技能学习培训时,又要花费功夫去补课。培训科目缺乏针对性。

(三)培训内容不够丰富

在内容、方法和配套设备上显得不够充实。对机类和机电类专业学员进行电工技能培训时,开设的直流电路参数测量培训项目和三相交流用电较多,安装电路较多,对一些电工器件的拆装及维护较少,一些新型器件如传感器、微处理器等的测试与装配较少。装配电路的项目较多,整机调试与故障排除练习项目较少。培训内容不够全面。

二、完善士官学员专业基本技能培训的对策

(一)完善培训考核标准

1.广泛调研收集资料收集最新的国家技能鉴定与考核标准和军队关于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通过明确培训考核的工种划分、等级差别、军地行业差别与军地行业与工种对应关系,找出适合军械装备保障专业工作的技能点、知识点、考核点。深入到各种装备保障专业,研究军械保障岗位工作的工种分布情况、操作的工艺流程、对岗位人员技能的要求、及岗位之间的联系与差异,调查相关专业岗位技能的分布及技能的共性、个性情况,为完善士官学员专业基本技能培训内容定好方向和标杆。使军械装备保障的专业基本技能培训与鉴定规范更符合工作实际,结合形式发展与要求。2.重视军械装备保障工作特点在制定专业基本技能培训考核规范时注意专业的交叉与综合。一方面由于装备技术的综合性、复杂性要求士官具备多方面的技能解决某一模块或系统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战时的特殊性,装备保障岗位工作中要求士官必须是有一专多能的技术来应对各种突况。因此在指定专业基本技能考核的标准时对装备上相近相关的岗位需要在某一专业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可能需要的技能。3.制定阶段性培训考核目标军队职业技能鉴定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同类工种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水平,在专业基本技能培训阶段,学员水平已经达到了地方职业鉴定中对一些工种初级工或中级工的要求,如电焊工、集成电路测试工、无线电调试工、电子元器件检验员等。在这一阶段让学员参加地方组织的技能鉴定与考核,获得相应的等级证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员学习训练的兴趣,促进技能培训工作,另一方面对于学员在退役后寻找合适的工作也有帮助。

(二)完善专业基本技能培训内容

1.针对专业技能培训的需要来完善内容在对相关专业技能调研时,明确以往技能培训考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取专业技能要求中所包含的基本技能,适合战场抢修条件下装备维修保障的技能,如仪器的使用技巧、工具的应急使用等。在实训项目与任务中对装备上的电路模块或组件进行简化处理,作为基本技能培训,实训的参考。把运用信息化手段也纳入基本技能训练的范围。2.结合相关经验和现有条件编制培训与考核项目任务找一些专业的理论形成专业基本技能训练模块,按岗位和专业划分、设计分块、分阶段、分层次的要求设计培训任务。结合专业岗位工作的实际和设置培训和考核题目。在理论知识试题练习中多结合装备的实际使用情况,特别是故障排查中见到的原因,多与装备维修中发现的原因相似。一些维修手段和维修工艺也是维修中常用的。维修职业技能标准指导的项目在符合技能培养的要求与技能标准为靶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才是形成岗位职业技能的根本。3.注意维修方法的训练要克服技能培训时只装配少维修的现象,大量增加电路故障排除的训练,学思路、学方法。特别注意在装备保障工作中常出现的、典型的故障类型要多训练。除了元器件类故障外,注意加强模块化修理的训练在维修思路与理念为专业学习打基础。

(三)适当调整课程教学内容

根据岗位职业技能标准与要求本着理论知识够用为度、实践技能充实加强的原则,对现阶段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按装备维修需要进行反推,取舍和添加教学内容。力争管用、精炼。特别是在课程改革和教材的编写时,一定要请精通装备维修的教员和从事基础课教学的教员一起,从架构、内容到深度广度的讨论,在维修的思路、方法到项目与案例的设计以及作风养成各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提高教员的专业技能

要搞好专业基本技能培训与考核,教员要主动去学习专业与装备知识。到装备上去观看操作或维修过程,通过学习可以发现与本课程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找到技能培训与专业更多的联系,获得制作案例的素材和维修操作的实践经验。教员要注意参加地方的相关培训,了解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形势与最新要求,学习地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的经验,取长补短。及时组织学员参观地方职业技术学院的培训学习活动。注意请地方的老师到学校讨论研究,为搞好军械士官学员的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提供帮助。

三、结语

士官学员的专业基本技能培训是士官专业技能培训的重要基础,只要我们明确军队技能鉴定工作的发展方向,了解专业基本技能鉴定的标准和尺度,盯着专业学习的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内容,改进培训考核方法,就一定能搞好基础课阶段的技能培训与考核工作,培养出基础扎实、技能过硬、作风优良的学员。

【参考文献】

[1]刘高山.职业技能标准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及项目的系统设置《.科教导刊》2015.4:9-11.

[2]王玉芝、孟令熙.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职教论坛》2015.7:59.

电工基本知识培训篇9

关键词:系统思考;创新发展;仿真建模系统

孝感供电公司为了推动科学发展,提出了“系统思考、特色再造、突出亮点、争先进位”的总体战略发展思路和“依法从严抓规范,重心下移抓基层,以人为本抓队伍,创新思路抓品牌”的工作理念,体现了公司党委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铸塑孝感供电公司良好形象的战略思考。积极改革培训方式、模式,全力打造培训特色亮点,是职工培训中心始终坚持的创新发展理念,也是培训中心决心打造孝感供电公司教育培训品牌形象的良久思考。

近年来,我们加大了教育培训品牌形象工程的建设力度,全力打造特色培训亮点,推进了培训工作的创新发展。

一、打造农电工“一培四证”特色培训亮点,推进“三新”农电队伍建设

根据今年3月份人资报表提供的数据表明,农电工素质现状令人堪忧。

为了积极推进农电工素质建设,近年来,公司加大了农电工培训力度,着力开展了农电工“一培四证”(培训合格证、技能鉴定等级证、特种作业证、电工进网作业证)培训。

农电工“一培四证”培训,我们实施了“基础培训―技能提升―技能鉴定”等分层推进、全员覆盖的培训方针。

基础培训:截止2006年,完成了公司下达的农电工全员第一轮上岗培训任务,对市公司全体农电工开展了基础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

技能提升培训:2006年后,我们按照公司部署,采取分层推进的原则,开展了农电工“一培四证”技能提升培训。“一培四证”培训采用“实践为主、技能为先”的培训方法,着力开展电工基础知识、电力系统基础知识,电气安全技术,电工常用工具及电工仪表,电机、高低压电器及配电装置,照明装置,低压电力线路等主要内容的技术技能培训,旨在提高农电工的综合素质。

技能鉴定培训:在“一培四证”技能提升培训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农电工技术技能等级资格的考试考核的技能鉴定培训。2009年,参加“一培四证”技能鉴定培训的农电工约为707人,98%的参考农电工取得了进网作业证书和特殊工种作业证书;约有300人取得了技能等级初级工资格证书。“一培四证”培训,极大的激发了农电工钻业务、学技术、强技能的热潮,为加强“三新”农电队伍建设,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启动变电运行仿真培训,为变电运行培训安上“智能”翅膀

(一)变电运行培训的“里程碑式”意义

变电运行仿真培训,填补了长期以来培训中心变电运行培训的空白,对于开展电网主营专业的变电运行培训,具有“里程碑式”的发展意义。

(二)变电运行仿真培训,是变电运行人员学技强能的迫切需求

根据变电运行培训需求调研所知,目前,我市变电运行人员现状不容乐观,业务不精,操作技能普遍偏低;敬业精神不强,安全管理意识薄弱。变电运行单位期望提高变电运行人员的业务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增强安全意识。

随着电力系统“厂网分开”改革战略的逐步实施,保证输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将是今后电网公司头等重要任务。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自动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网调度人员以及变电运行人员的技术素质和工作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要求。近年来,电网相继投入了大量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变电站集中控制系统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但缺乏足够合格的运行及维护人员,在某种程度上给电网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留下了隐患。

所以,开展变电运行仿真培训,是电网建设与发展和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迫切需要,是推进变电运行人员素质工程建设的迫切需要。

变电运行仿真培训,世界上技术发达国家称之为提高工人素质、确保生产技术领先地位的“秘密武器”和“尖端武器”。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的大型工业企业相继采用计算机仿真系统进行职工培训,效果十分显著,参训人员在数周内可以取得在现场2―5年的工作经验。

我培训中心建立的变电运行仿真系统,以我市彭湾220千伏变电站和西城110千伏变电站为仿真模拟运行操作实体参照物。培训中,学员通过全数字实时仿真,进行变电运行倒闸操作,模拟各种运行故障的异常及处理。该系统,在全省电力教育培训系统中处于领先地位,是全省唯一一个模拟真实电网变电站,实现三维仿真的系统。其高层体系结构(Hia)的分布式,交互电力仿真支撑平台的研究和应用,可视组件变电站三维仿真建模系统,总体技术与应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变电运行仿真培训,为我公司变电运行培训安上了“智能化”翅膀,助推了电网的“智能化”管理。

学员反映,变电运行仿真培训,使学员对变电站一次设备和保护装置有了进一步认识;模拟演习,对倒闸操作、事故处理步骤及过程,留下了真实、深刻印象;可以从容面对操作,对突况和事故处理,有了更多自信。对平时变电站内难以遇到的事故及故障进行了仿真模拟,并进行分析处理,提高了对事故的应急和处置能力。

三、eRp、SG186培训,为公司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2009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在“2009年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提出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目标。

智能电网,以实现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主要特征。

建立eRp管理系统、实施SG186工程,是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管理革命。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的显著特征,是提高电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企业集约化管理的坚强支撑。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引入全新的企业管理理念,它将彻底改变原有的企业管理思想和业务流程,变智能管理为以价值管理为核心流程管理,实现公司一体化、精益化管理;实现生产经营信息的实时、集成、共享的最大化;实现企业资源管理的集中、透明、可控的集约化,为企业提高分析决策能力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技术支持,支持管理创新,推进绩效持续改善。

2009年7月13日,孝感供电公司在职工培训中心启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培训.eRp培训,涵盖设备pm系统培训,财务FiCo系统培训,项目pS系统培训,物资mm系统培训,人资HR系统培训。

eRp培训,涵盖了基层有关最终用户,也涵盖公司高中层用户。

共举办SG186营销管理培训班23期,共培训学员863人。

培训结束后,我们对培训效果及时进行了评估抽样问卷调查,绝大多数学员给予了积极肯定评价。

对培训效果描述评定意见,统计了226份问卷调查意见:

对“对本次培训的质量如何评价”一项,认为“极好”的101人;占问卷调查人数的44.7%;认为“好”的115人;占问卷调查人数的50.9%;认为“一般”的8人,占问卷调查人数的3.5%。

开展“三部曲式”大学毕业生岗前培训,打造知识型新员工队伍大学毕业生培训,创建了“半军事化”管理、“三部曲式”培训的特色培训模式。“半军事化”管理,即实行集中培训、统一吃住的“半军事化”封闭式管理模式;“三部曲式”培训,即按照实施“走进企业――归属企业――贡献企业”的“三个阶段”,“认知――熟知――践行”的“三个过程”,“企业认识教育――专业基础培训――实践技能养成”“三大培训主体”开展培训。

“走进企业”,即通过军训、“企业概况”、“职业道德”、“电力系统”、“绩效管理”、“优质服务”等课目的培训,向学员进行对企业的“认知”教育,让学员了解企业,熟悉企业,热爱企业,使学员牢固树立“走进企业”、自己已成为企业一员的理念,从而培养学员的企业主人翁意识。其间,穿行到大悟革命老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参加唱红歌活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员的感恩意识和报效意识。

“归属企业”,通过安全知识、电力营销、高低压电力线路及设备、机电保护、抄核收知识等电力专业知识培训,促使学员从“认知”企业到“熟知”企业,认识电力企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企业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

电工基本知识培训篇10

关键词:安全教育培训;一体化;机制

随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颁布实施,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同时,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持续深化、县公司“子改分”工作的加快推进,以及集体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省、市、县公司专业一体化管理在广度和深度上面临新的任务,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对保障安全生产的最基础工作———安全教育培训提出了新的考验。在新形势下,安全教育培训的对象、标准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变化,针对不同层级、不同专业领域的安全生产人员群体,安全教育培训的模式和措施必须进一步完善。如何实现省、市、县公司及集体企业安全教育培训一体化,是企业落实《安全生产法》的具体体现,是加强安全生产保障的基础工作,也是完善提升专业一体化管理的迫切任务。

1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薄弱点分析

1.1安全教育培训标准不一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培训范围不统一。部分市公司未将集体企业、县公司安全培训考试纳入本单位统一组织管理,仅具体实施市公司层面安全生产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部分县公司未统一组织所辖集体企业开展安全教育培训,相应工作仍由集体企业自行开展。(2)培训内容不统一。部分单位仅将《安规》(变电、线路、配电专业)作为学习培训的内容,未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国家电网公司的相关制度以及省公司有关规定纳入培训考试范畴。(3)培训针对性参差不齐。部分单位培训形式多样,采取集中讲课、现场实际技能培训、事故案例情景教育等方式,培训成效较好。但也有部分单位重考试不重培训,培训方式方法传统单一,基本以自学为主,集中授课为辅,针对本单位考试困难户、集体企业员工、县公司尤其是供电所农电工,没有深入思考培训的方式方法问题,培训针对性不强,效果不佳。(4)工作票“三种人”考核评定标准不同。部分单位采取安全基础知识测试加安全技能考核(填审票或给定现场工作全过程模拟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核评定的角度和标准较为科学合理。但也有部分单位偏重安全知识测试,不注重安全技能考核,所认定的工作票“三种人”素质不高。

1.2员工主动学习意识不强

少数员工观念没有转变,思想存在惰性和抵触情绪,总是以现场工作多为由或存在不一定抽考到自己的侥幸心理,不积极主动学习,没有意识到安全学习是本岗位基础工作之一,也反映出基层单位对员工的思想教育不到位,抓安全培训学习的手段和方法存在欠缺。

1.3保证体系职能作用发挥不到位

目前,企业系统安全培训考试工作全部由各级安监部门承担,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职能部门抓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和岗位安全技能培训的意识不强,保证体系的作用发挥不到位。由于安全生产人员众多,安全教育培训考试工作量巨大,安监部门普遍存在兼顾不到的困难。

2一体化安全教育培训的思路和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家电网公司安全工作规定》,落实公司“强基为本”基本工作要求,本着将安全培训考试工作常态化的理念,实行覆盖主业、农电、集体企业的一体化安全教育培训,全面加强员工安全基本功,并实现2015年《安规》调考“保七争六”的工作目标。

3一体化安全教育培训机制

3.1统一培训内容和标准

推进安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提高安全培训设施水平,并着力培养一支安全教育培训师资力量,以统一带动全省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组织编写《安规》条文解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安规》条文,并辅以事故案例进行深入解析,方便一线人员理解和学习。编写工作票“三种人”管理规范,进一步统一规范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培训、考核、认定等工作标准和要求,解决企业系统各单位“三种人”认定考核标准不一、安全素质差别较大甚至部分人员不具备“三种人”能力的问题,提升全省工作票“三种人”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

3.2精心策划全年培训工作

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涉及面广,仅仅依靠安全监督部门去抓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企业各级组织齐心合力才能有效开展。因此各级领导的思想认识必须达成共识,其中“一把手”对安全培训工作的认识高度尤为重要。如何有效地组织安全培训,向员工传授必要的安全知识,提高识别和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的能力,是企业各级单位应高度关注并列入年度、月度工作计划的重点工作。按照企业年度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将安全教育培训作为最核心的基础工作来抓,将提升员工安全素质作为保人身安全最重要的途径来强化,将开展一体化、常态化安全培训考试作为迎接调考的基本功来训练,年初下发了年度安全培训考试工作方案,从安全培训考试策划、覆盖面及深度等方面提出总体要求,并排定了全年安全培训考试工作计划:春检之前的全员年度《安规》考试、4-8月份的“两票”技能培训及月度抽考、9-10月份的每周《安规》抽考等四个阶段,做到既与常规性、季节性工作相结合,又环环有序推进考前准备工作。同时,组织各单位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安全培训考试工作,同时监督各单位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将抓好安全培训考试工作作为履行安全职责的一项具体措施进行布置和督促。在省公司层面横向协同上,努力扭转安全教育培训只是安监部门工作的局面,协调并联合人资部门、培训机构,共同推进安全培训考试工作。

3.3优化安全培训方式

企业内部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起来难度较大。少数员工对待《安规》学习的态度上有抵触情绪,现场工作很多而员工学习时间相对较少,安全培训的方式和形式不够丰富,保证体系主动抓安全培训的意识不强。针对这些难题,企业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实行覆盖主业、农电、集体企业的“一体化”安全教育培训,深入到生产、调控、营销、建设、信通等各专业领域。针对县公司、集体企业安全培训,明确要求各单位把转变思想作为工作重点,加强人员思想教育,主动缩短与市公司的差距,积极适应新的管理要求,扎实开展内部培训。针对单位层级较多特点,采取集中培训、专题培训、安全大讲堂、网络大学平台培训、现场培训等多种方式,组织对《安规》、有关规章制度、事故案例、工作票填写等内容进行深度学习消化,并统一提供安全示范片、安全警示教育片帮助具体和直观地培训;利用班组周安全活动会的机会,安排《安规》知识学习重点内容和周考试,分析讨论工作中的违章现象及风险点,基层单位层级实行月度督学督考,盯住考试“困难户”,采取“一帮一”、“一对一”的学习帮扶和基层部门领导“分片包干”并与奖惩考核挂钩等措施,提高学习和《安规》考试工作实效;针对供电所农电工,组织基层单位通过编写《作业现场典型违章图册》、违章案例漫画等通俗易懂的方式,按需施教,帮助其真正理解和掌握安全制度条款,避免肤浅性记忆。今年以来,共举办《安规》知识培训班1300余场次,培训人员达5万余人次,其中举办工作票“三种人”培训班120余期,参加培训人员达4000余人次,安全生产人员总体素质得到提高。尤其是在省公司层面举办的5期工作票“三种人”及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培训班中,将《安规》基本知识、“两票”技能、相关重要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等全部纳入培训范畴,从不同角度提升员工安全素质。

3.4完善考试工作机制

《安规》考场是检验企业各层级安全培训和员工学习效果的“战场”,考试的结果则直接反映了员工掌握《安规》等知识的具体情况。对此,企业重点解决部分单位疏于培训、部分员工懒于学习的难题,达到以考促培、以考促学的目的,达到各级单位、各级人员始终紧绷安全之弦的目的。在省公司层面,采取“4-8月份按月抽考”+“9-10月份按周抽考”+“调考前每日测试训练”模式。其中4-6月份的月度抽考突出对安全技能特别是“两票”填写、审核技能的考核;7-8月份的月度抽考突出对《安规》题库基本知识部分的考核;9-10月份增加考试频次,开展每周抽考,突出对《安规》题库中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考核,通过视频开展考卷和答题要点分析,强化对每一道题、每一句话的理解和记忆,提高答题规范性。同时,针对发生严重安全事故的单位,及时组织对其所有安全生产相关人员进行重新考核。为保证《安规》考试严肃性,对组织的59场考试,实行公司“一管到底”,统一安排考务,专人出题和打印试卷,省公司人员、培训中心人员、基层单位安监人员共同监考,将考试作弊视同违章处理,及时通报考试结果,不搞“暗箱操作”。基层单位层面在抓实年度《安规》知识普考的基础上,实行“三级控制”,即:采取“班组周模考”+“基层专业室月考试”+“基层单位不定期抽考”模式。各单位在春检工作之前共举行年度普考1160余场次,涉及考试人员50000余人次;4-10月期间共开展不定期抽考810余场次,涉及考试人员42000余人次。

3.5增加外包施工队伍安全教育培训认真贯彻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在对企业系统安全生产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增加对外包施工队伍、劳务派遣人员、临时用工的教育培训考试工作。(1)在进行承包单位资质(资格)审查时,要求承包单位提供相应资格证书和培训考核书面证明材料,严把施工人员资格关。(2)在开工前,发包单位必须根据承包单位提供的施工人员名单,对施工单位人员进行电力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和考试。考试合格者方可办理“入场作业证”。“入场作业证”有效期为参建工程项目的开工与竣工日期(工期超过一年的,有效期为一年),到期重新办理。入场作业证上印有“人员姓名、照片、参建工程名称、在本工程中从事的工种、工作负责人资格、身份证号码(写明前十位和后四位,中间四位用*代替)、所在工程队伍名称、职务”等信息。对考试不合格者,不予办理入场作业证。(3)对年度内多次承揽公司工程业务的施工企业项目负责人、工作票“三种人”、工作班成员,市、县公司于年初统一组织安全培训与考试,并将考试结果记录在案。(4)对劳务派遣人员、临时用工,用工单位在用工前签订用工合同和安全协议,并按照与本单位正式职工相同的要求,对劳务派遣人员、临时用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准予其持证上岗。

3.6改进培训考试奖惩考核手段

将安全培训工作纳入日常监督的重要范畴,纳入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和安全同业对标考核,做到安全培训与隐患排查相结合、与事故处理及整改相结合、与检查考核相结合,实施奖惩并举、奖惩分明,及时落实奖惩措施。针对每次抽考情况及时在企业安全生产例会上进行通报,表扬先进,批评落后,并将抽考成绩作为季度安全管理和同业对标指标评价的参考依据之一,对成绩偏低的单位进行约谈,找准问题,指出改进方向。对受表扬的个人,如全年无违章、无安全事件责任,将其作为各单位申报省公司层面年度安全生产先进个人的候选人;对考试过程中发生的作弊行为,一律视同违章处理,并责令相应单位给予严肃考核;对抽考成绩偏低者,敦促相关单位暂时取消工作票“三种人”资格,经再培训、再考核并合格后恢复其“三种人”资格。此外,指导基层单位将员工考试成绩与班组个人积分、个人月度绩效挂钩和部门领导业绩挂钩,做到奖得动心,罚得痛心。

4实践成效

4.1一体化安全教育培训机制已经建立,为全员整体安全素质提升奠定基础

通过有序推进安全培训考试各阶段工作,按月、按周常态开展一体化安全培训考试,安全生产人员整体安全素质得到提升,工作票“三种人”安全技能得到强化。企业在各阶段工作计划制定、培训工作推进和抽考过程中,已经形成统一的工作流程和做法。首先,培训范围明确是指企业所有安全生产人员,不分级别、不分身份、不分主辅业、不分正式工和农电工,只要工作涉及安全生产,培训考试要求都是一致的;其次,针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作票“三种人”等关键人员、一般工作班成员等群体分别明确学习考试的范畴和要求,省、市、县、集体企业等各层级执行标准一致;第三,通过省公司定期抽考和统一组织的安全活动,督促基层单位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增强培训针对性;第四,工作票“三种人”考核,由省公司统一制定标准,各基层单位按要求分专业统一组织学习培训、统一组织安排考试考核,达到衡量标准一致,避免出现“三种人”素质参差不齐现象。上述机制的实践达到了企业安全培训考试工作全局“一盘棋”效果,并且在国家电网公司年度《安规》调考中取得较好成绩,也反映出一体化培训机制已经发挥作用。

4.2安全培训考试严抓严管的高压态势基本形成,为加强培训考试过程管控提供保障

从“人的重视程度”来看,企业一把手、分管领导直接抓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大大提高了各层级、各部门、各专业对安全学习的重视程度,提高了抓安全培训的整体意识。目前,企业员工已经树立“培训不到位是重大安全隐患”的意识,已经认识到接受安全教育培训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首要任务,主动开展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学习是本职工作之一,全员安全学习态度已经端正,浓厚的学习氛围已经形成。从“奖惩机制的建立”来看,将安全培训工作纳入日常监督的重要范畴,纳入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和安全同业对标考核,做到安全培训与隐患排查相结合、与事故处理及整改相结合、与检查考核相结合,有效促进安全培训责任落实。从“过程管控”角度来看,形成了较为严格的过程监管机制,在工作纪律上,明确《安规》考试工作全局“一盘棋”,安全监督部门跟踪检查和考核基层单位是否编制年度安全培训考试计划,是否按照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安规》培训和考试,是否建立培训考试档案;在考试纪律上,实行多层级安全监督人员联合监考,严格履行和审查各类考试请假手续,对查处的各类考试作弊等违规行为进行现场通报和曝光,保证考试工作的严肃性。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