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标准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4:49

智慧课堂标准方案篇1

一、学案导学,开启智慧

进入复习阶段,一些教师和学生会认为:“课本没什么看的,太简单了!”其实这种想法是绝对不可取的。“万变不离其宗”,千变万化的试题只是命题角度的变化,它不会脱离《考试说明》,不会脱离课本的知识点。所以在复习中,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课本上,夯实基础知识,为避免学生在复习中的积极性消失和自主性、方向性、目的性的缺乏,把复习内容设计成复习学案,采用学案式复习是比较有效的。复习学案一般要由情境材料分析、知识再现和梳理、问题探究、拓展提升以及思维导图总结等几部分构成。一方面,问题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通过学生自主合作预习完成学案,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让学生在自行解决“现有发展水平”的问题中,获得更多的展示和参与机会,学生的智慧就会竞相迸发,而思维导图式总结更能展示学生的智慧,是智慧的结晶。另一方面,学案中的探究问题可以设计成不同的能级要求,分成a、B、C、D等层次,兼顾不同层次需求的学生,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体现差异化教学。

二、互动探究,共生智慧

政治学科本质上是一门德育课程。纵观近几年来的江苏高考政治试题,考核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已经成为命题的新走向。如今年的第32、第33小题关于“中国梦”的理解,第34题的城市文明和对乡村衰落的惋惜等。为使复习达到高效,让学生真正把握基础、提升技能,一方面,我们要围绕考点和生活热点精心设计高质量的探究问题,切忌问题的肤浅而缺乏探究性。教育家布鲁巴克曾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要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因此,不管什么样的问题都要能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最终通过探究活动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实现课程三维目标的统一。让学生从经历问题的探究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我们的政治课堂变为充满智慧挑战的课堂。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精心组织和引导学生的探究合作。在组织形式上,把学生按照不同层次组建相应的探究小组;在程序上,可以按照学案的设计流程通过“情境创设,引发互动—过程探究,展开互动—知识提升,深化互动”而展开;在过程中,教师要改变原有的课堂中的核心角色,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在合作、交流、探究中善于发现和了解学生的智慧特点,促使学生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进而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和探究智慧,最终让我们的复习课堂在互动探究、智慧共生中走向高效。

三、关注生活,拓展智慧

高考试题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国内外的社会热点、焦点是政治试题设置情境的原材料,社会热点与教材的结合点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如2013年江苏试题考查了黄金价格的波动、江南style、贸易摩擦、“微时代”、中国梦以及收入分配公平等。如果我们在复习中不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不能正确引导学生运用新授课上所学习的知识认识社会各种现象,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难免会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动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生活化教学就会流于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主要应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生活实际,二是社会的生活实际。这要求教师在复习中运用自己的智慧在学案中设置生活情境,设计生活化问题,引导学生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进行生活化探究。另外还可以利用学案中的拓展提升部分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自己关注的话题,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发现、探究相关问题,让学习的过程真正变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在复习《经济生活》“价格变动”这一内容时,我就设置了关于“神舟飞船发射带动航天游”以及“世界上最贵、最重的服装——航天服”的有关材料并配备相关问题让学生去讨论探究;在复习“政府职能”时要求学生调查收集围绕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省南京市政府开展的一些工作情况,然后让学生以“小记者”和“小市长”的身份进行模拟召开记者招待会。这种围绕生活现象去组织复习,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体验,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不但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且还能拓宽学生的认识空间,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智慧。从某种程度上说,关注生活、充满智慧的复习课才是高效的复习课,这也是政治课作为一门德育课程的价值回归。

四、多元评价,砥砺智慧

国内学术界大多认为智慧是以美德和创造为方向,以能力为核心,以敏感和顿悟为特征的一种整体性品质,是一个包含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和价值观在内的复杂系统。智慧型课堂是一种实施智慧教育、开发学生智慧潜能和水平的课堂教学新范式。智慧课堂的评价应更多地指向学生,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作为评价的主要指标。在复习中进行有效的训练和讲评是必要的,但我们不应只把学生的学业成绩高低看作是衡量复习课堂是否高效的唯一标准。我们应该看到,一味地看重分数的唯分数论让很多学生对考试产生了恐惧害怕和紧张焦虑,更让一些学生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尤其是面临高考的学生。有鉴于此,我们一定要处理好减负与增效的关系,给学生一个全面而真实的评价。一切不利于学生智慧潜能的开发甚至扼杀、摧残学生智慧的评价都是不可取的。本人认为,在以学案为载体的一轮复习中要积极运用新课程倡导的多元评价观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案的完成情况,包括知识的整理和体系建构,思维导图就是学生智慧的结晶。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有些问题不要求全部完成。二是完成学案过程中的自主、合作、交流能力,关注学生的团队意识。三是课堂复习中的展示能力和展示中的精彩亮点以及评价能力(学生之间的评价)。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显示学生的智慧。四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在课堂上要因势利导,情真意切地多给学生鼓励性评价,善于捕捉学生的智慧火种而又及时去点燃它,从而丰富学生的智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复习中具有奋进的动力,从而让高三政治复习课变得高效。

智慧课堂标准方案篇2

一、工作推进情况

1.开源节流,完善智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充分利用政府云计算资源资金,于XX年X月建成了县教育城域网中心机房,为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校园网接入提供了核心的基础条件。二是组织技术团队制定统一的校园网升级改造技术规范,节省中央、市级财政资金近XX万元,开展校园网升级改造工程,杜绝了贪大求洋和盲目建设,目前已有初中等XX所学校完成升级改造并接入教育城域网,统一互联网出口,实现师生实名认证、上网行为审计。三是借助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为部分城区学校、区域中心小学和初中学校更换互动式多媒体教学设备XX套,极大改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四是积极申报项目,云阳县中小学电教教仪站上报的“5G+高清远程互动教学应用项目”被列入市大数据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项目库(第二批)名单(全市教育仅3个),正在制定建设实施方案。

2.多方努力,启动智慧教育大数据平台建设。一是制定《XX县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方案》,平台建设总方案中对构建教育系统主题数据进行详细规划,并对平台的功能和需求提出具体方案。平台建成后,即可作为“教育云”无缝对接市级“渝教云”平台,下联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横向与智慧云阳相互融通,为跨部门、跨系统、跨业务开展协同应用提供数据支撑。目前,建设方案由县大数据局组织第三方公司完成了评审评估等工作,我委按照“架构完整、目标明确、急用先上、突出实效”的原则,充分听取市级部门行业专家建议,多方征求意见,根据平台实施的整体关联性和实效性,已经拟定首期建设清单上报县大数据局。二是与重庆幼专联合启动学前教育大数据中心建设,开启我县云计算资源向周边区县延伸的步伐。

3.稳中求进,推进智慧校园示范校试点建设。一是率先启动实验中学、紫金小学等学校“智慧校园”试点建设。目前,实验中学、实验学校、附属幼儿园等5所学校硬件建设基本到位,实验中学智慧阅卷、智慧考务管理、一卡通,XX小学创客教育、智慧阅卷,XX幼儿园机器人晨检、4D互动游戏、自然智趣课程,XX实验学校“同上一堂课”等初显成效。二是按照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情境化、多样化的模式试点智慧场景建设,“智慧环境、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课堂、智慧学习”等5个智慧场景建设试点工作已经在XX小学、初中、XX中学、实验学校初步展开。

4.共建共享,聚合县(校)本资源。按照全县智慧教育建设总规划,积极充实本地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目前,已聚合XX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制作的小学数学人大版1-6年级云课堂资源(微视频个,试题160道);2018年威海市小学名师送教活动系列资源(2个课件);2017年威海市初中名师送教活动系列资源(2个课件);课改实验区典型课改案例4个;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等教育资源。待智慧教育云平台建成后将集中上线推送。

5.化危为机,探索“在线教育”线上服务新模式。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加快线上业态线上服务线上管理发展实施意见》,全面落实加快线上业态线上服务线上管理发展年度重点任务,探索“在线教育”线上服务新模式。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成立全县线上教育技术服务团队,多次对县级骨干信息技术员进行线上培训,并集中优势技术力量分片分层对全县学校线上教育进行指导,保障全县线上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1.持续加快推进校园网升级改造工作,按照教育城域网建设技术规范要求,突出针对性,下狠心、出实招打通校园网络与教育城域网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实现网络带宽千兆到桌面,突破教育信息化网络瓶颈。10月底前全部完成改造和接入工作,全面启动教育城域网运行。

2.大力推动智慧教育云平台落地部署,加快推进云阳县云教育管理指挥中心建设。智慧教育云平台建成后,一是通过对接上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实现云阳智慧教育体系加入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与重庆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并基于此构建云阳县教育大数据平台。二是通过智慧教育平台实现项目建设集约化、资源利用社会化,将智慧教育打造成云阳重点示范工程,实现智慧教育与“智慧云阳”深度融合,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竞争力和群众幸福感,促进高质量发展,逐步形成一定规模的云阳智慧教育产业。三是通过全县智慧教育的建设以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整体教育的均衡化发展,落实全县优质校与薄弱校的发展政策措施,解决“学校差距大、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四是通过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将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学风格、精湛的教学技巧、科学的教学方法,辐射到全县教师的教学中,促进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五是全面准确的掌握教育基础数据,实现教育大数据的准确分析,监测云阳教育发展情况和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生成长发展和教师发展提升水平。六是通过指挥中心的展示大屏,展示智慧教育、校园监控、标准化考场、城域网应用及网络安全管理场景,同时实现决策指挥、应急指挥与实时调度,大幅度提升教育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智慧课堂标准方案篇3

在教学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分解因式”中第二节“运用公式法”这一课时,本人在所教的两个班分别用了两种不同的课堂情境创设方案,课堂探索气氛与课堂效果迥然不同。

1.甲班的课堂情境创设

教师依次呈现以下问题:

(1)观察多项式x2-25,9y2-y2,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2)尝试将它们分别写成两个因式的乘积,并与同伴交流。

经过学生的讨论,提炼出平方差公式(a+b)(a-b)=a2-b2,反过来,就得到a2-b2=(a+b)(a-b),这个公式本身就是分解因式,然后给出例题与练习题。整堂课由于时间比较充裕,学生做了大量的练习,熟悉了分解因式的方法。

2.乙班的课堂情境创设

师:在数字的大千世界,充满了许多奇妙的数字。有一种数叫“智慧数”,同学们知道吗?(此问题激起了同学们极大的热情,教师趁热打铁,介绍“智慧数”,如果一个正整数能表示为两个正整数的平方差,那么称这个正整数为智慧数。例如16=52-32,16就是一个智慧数。)

师:明年是2013年,请同学们讨论,2013是不是“智慧数”?

学生积极热烈地讨论起来,也形成了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学生1:“根据定义,如果想办法能把2013写成两个正整数平方差的形式,就说明2013是智慧数,不过我目前没想到,嘿嘿。”

学生2:“在本子上一个一个找智慧数,我的列举是:

3=22-12,5=32-22,7=42-32……”同学们都认为这个方法太麻烦。学生3:“我找到答案了!2013是智慧数!”掩饰不住自己的兴奋和得意之情。学生3继续说:“不但2013是智慧数,而且所有的奇数都是智慧数,受到学生2的启示,我设x是正整数,计算(x+1)2-x2=(x+1+x)(x+1-x)=2x+1,说明除1外,所有的奇数都是智慧数。”在同学们的疑惑与佩服中,教师顺势问学生3:“你是怎么由(x+1)2-x2得出(x+1+x)(x+1-x)的?”学生3:“我逆用平方差公式,利用a2-b2=(a+b)(a-b)可以得到。”然后师生总结出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师生共同完成例题和练习题。

3.两种不同的课堂情境创设方案的对比

智慧课堂标准方案篇4

让人苦恼的正是这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每上完公开课,心里总有些遗憾,如果刚才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时能这样处理就更好了。如果刚才面对学生一个意外的回答,能这样引导就好了。正因为这样促使笔者在平时数学教学中注意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下面结合平时理论学习及相关书籍的阅读与教学实践简单谈谈对小学数学教学课堂预设与生成这两者之间关系的理解。

一、精彩的生成需要一个好的时机

如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内容时,设计的教学环节是请两位学生相互合作找宝藏,一位学生负责用语言描述宝藏的位置,另一名学生根据他所说的把宝藏找出来,然后问学生除了这样描述宝藏的位置还可以怎样描述,从而引出同一个宝藏的位置可以有不同的描述方法,有时候不清楚也不简洁,从而引出课题,用新的方法确定位置。

此设计由于没有预设到学生有可能找不出宝藏,在上课过程中学生根据同伴的描述最终没有找到宝藏,结果出乎意料,然后是各种惊慌失措,出现很尴尬的一幕。其实预设之外的结果是多么宝贵的教学资源。学生根据他人的描述没办法准确找到宝藏,不正说明描述某个物体的位置时会出现不同描述方法吗?很多时候不清楚,那怎样才能清楚、精准地描述宝藏的位置呢?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确定位置。

精彩的生成需要好的时机,上面提到的就是非常好的时机,这样的时机很难得,一旦错过很难再遇到。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所以教师们都很注重问题设计,可以说每一个问题都精心设计。我们会精心预设,但往往忽略“非预设生成”。非预设生成更能考验老师,更能体现老师的智慧。在这一点上,我一直觉得自己很不智慧,教师总是希望学生的回答在自己的预设之中的,而一旦不在意料之中或不是想要的答案时,就不知道如何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这是自己在未来教学中最需要锻炼的地方。

二、精彩的生成需要教师的机智与智慧

曾经在钱守旺老师的一本书中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位教师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按照预设使学生互相合作:通过列表找出4和6的最小公倍数;然后分别求出4和6的倍数,将其放入两个集合圈内,然后用动态课件展示两个圈相交,目的是让学生明确两个圈相交部分的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即4和6的公倍数,并从中找出最小公倍数12。正当教师认为根据自己的预设讲得很成功、演示也很精彩时,一个男孩站起来说:老师,这太麻烦了,我还有不同的方法,用较大数6乘2得12,12是4的倍数,所以12是4和6的最小公倍数。

面对课堂生成,教师放弃了之前的预设,对学生说:“这位学生讲得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否具有普遍性呢?下面请同学们任意举两个数字进行验证。”不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大家一致认为这种方法不仅正确,而且简单。通过练习,学生用这种方法不仅会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还会找三个数的最小功倍数。

这个案例显示了这位教师的机智与果断。面对学生这一出乎意料的想法能如此智慧,一般教师一定会紧张、束手无策。为了整节课都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不出意外顺顺利利地上完,往往将自己紧紧地锁在教案里面,将教案的每一句话都背得滚瓜烂熟,每一个环节都记得清清楚楚,生怕自己跳出这个教案。“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了教案人憔悴,每每公开课,早晨五点必定起来背教案,恨不得一字不差,就跟学生背课文一样。我想目前追求的课堂生成与课前预设互动共生境界应该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们费尽心思想要的一个亮点也许就在这课堂生成中。

上面所讲的案例只是一起偶发事件,是教师课前没有预料到的生成事件,绝大部分老师可能就错过了这一重要教学资源。也有老师可能注意到了,但处理得不这么完美,不愿意在这浪费过多时间,而是继续按照教案预设的上下去。而这位老师注意到了,并且用他的智慧将生成性资源进行重组,机智地处理了这一内容。

要做到像这位教师一样,很不容易,需要教师的耐心、细心与用心,小心翼翼地呵护那些与众不同又稍纵即逝偶然发生的资源,真正发挥他们的价值。我们应宽容地接受生成,理智地分析生成,机智地筛选生成,灵活地运用课堂生成,让课堂在动态中充满智慧与活力。

传统教学中甚至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以“环环相扣”、“滴水不漏”等标准形容一堂好课。其实这样的课很多的时候只是教师将教案按部就班地完整地演示出来,课堂上的老师有点像编剧、导演或演员,而学生则缺少一些自由和选择的权利。

三、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充分预设,因为这是教师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的重要保证。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只有充分“预设”,才能灵活地捕捉、调控“生成”。新课程标准下的预设应当是灵活而富有弹性的。

那么预设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

一是准确把握教材。教材是“大纲”或“标准”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因此教师分析教材进行教学预设时,应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风格对教材进行适当的重组或改编。

我们在备课过程中不难发现,书本上的例题下方常常有一系列学生预设,而在实际上课过程中,很多时候学生并不能都说到这几点,而且学生的表述并不是很完整,也不是很专业,甚至有的时候学生能想到书本以外的想法,这个时候需要老师在课前精心预设,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教材和学生的了解重新预设,重新组织教学内容。

二是为“生成”留白。在传统预设中,教师往往一味追求课堂完美,在课堂中决不允许任何的节外生枝。那么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怎么能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呢?只会把学生的回答生拉硬扯到事先早已预设好的回答上,忽视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因此,预设要有弹性,要适当“留白”。

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的《认识周长》一课时,有一个环节是“测量树叶的周长”。在这个环节教学中,教师不是预设好统一的测量方法,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给学生足够空间,让学生探索测量方法。在这样的设计中,学生才能张开想象的翅膀,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在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又需要生成。预设体现的是对文本的尊重,而生成体现的是对学生的尊重。

数学课堂上的生成是真实而美丽的,稍纵即逝可遇而不可求。这就要求教师有智慧,懂得取舍,即时捕捉关键时机。既关注有心栽花花齐放的预设,又关注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动态生成。

参考文献:

[1]成辉.浅析后进生转化[J].新一代(下半月),2012.

智慧课堂标准方案篇5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7)08―0040―01

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促进和加深小学语文教师对教育理念、教育能力、教学艺术、教学行为、责任感等方面的理解和生成,对一线教师来讲,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加油站。

一、反思语文“预案”设计――前瞻研判

“预案”设计中的反思,可以预见自己是否把握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程度,对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一个初步的思考和准备,根据学生实际可以对原来的“预案”再调整。比如,重、难点是否能够突破,问题设计是否合理,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否得到提高,提问是否具有针对性等。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时间控制和作业的设计都可以再考虑调整,以便教案更合理,上课时做到游刃有余。语文教师通过反思得出新的教学规律,教法上会更具启发和探究性,教学设计趋向合理,对教学过程进行再梳理、再发现、再研究、再创新,写出新的教学设计或案例便于指导课堂教学。

二、反思课堂教学实施――监控操作

课堂教学实施中的反思主要解决课堂教学资源动态生成问题以及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实际所采用的方法和策略的过程。教师必须具备驾驭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如,突破重点和难点时学生遇到障碍的技巧,争议激烈时的机智化解,学困生能否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时的应对,继续讨论某一问题影响预定的教学任务完成时的尴尬等等。针对这种情况,要求教师适时进行有效的调控,采取实际行动步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学的有效性和程序的恰当性,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内驱力是要教师诱发的,各个环节和步骤都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因素考虑进去。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教学才能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反思教学策略运用――优化提升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都注重情景渲染,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内容创设相应的情景。语文教学通常采用的有字谜引入、游戏表演、故事激趣、图画震撼、配乐诵读、问题诱导、角色扮演、实物演示、视频链接等情境创造方式,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

2.加强朗读指导,培养学生情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能使学生丰富知识、发展智力,感受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激发并保持学生朗读的趣味性,加强朗读的精心指导。读是感悟与体验的前提与基础。不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好,就不能通过语言来认识事物。因为,好的朗读胜过繁琐的讲解。

3.开展小组合作,鼓励主动探究。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指导学生树立主动参与的意识。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把课堂讨论、论点答辩、成绩评价等确定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单位和基准,在识字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中,都可进行有益的尝试。

4.运用技术手段,增大教学容量。随着“班班通”的普及,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为语文课堂服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利用黑板、挂图、实物、幻灯、投影、电视、录音、视听光盘和课件等媒介,增强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化,让语文课堂焕发生机活力。

四、反思教学效果评价――审视分析

智慧课堂标准方案篇6

一、课堂需要有独特“智慧”的教师

1.课堂应该充满语言智慧

语言是人的一种行为活动,语言智慧是人在这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表达机智、表现艺术以及丰厚的人文素养、人文底蕴。智慧型课堂应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教师幽默的教学语言就是教学艺术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教师教学风格的一种彰显。教师幽默的语言往往体现了教师教学的智慧。因为,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够缓解甚至克服学生的紧张心理,能够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能够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学习动机,从而促进课堂上师生之间心灵与思维的互动。

2.课堂上“尊重”的智慧

以教定学的现象应该取消,学生怎么学着方便就怎么教,也就是尊重学生,以学定教。这要归结于教育的本质:首先,教育是主动的行为;其次,教育的根本动力在于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最后,未来环境的改变促使学习者未来生存必须接受智慧的教育。因而,教育必须注重在实践的过程中、思考的过程中传播智慧。孔凡哲教授在他的一本专著上这样写道:“一般的教师教知识,好的教师教过程,卓越的教师教智慧。”

3.应变能力智慧在课堂上的展示

课堂上有来自各方面的干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以应对各种各样的干扰。信息技术课堂的“意外干扰”主要来自人和物两个方面: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出现“意外”是很自然的事情,尤其是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之后,产生新问题、出现新情况的可能性就更大;课堂上计算机、网络等相关教学设备“罢工”的问题时常出现,如,“死机”、上传或提交作业时网络繁忙等问题。物的因素导致的教学意外事件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和维护得以尽量减少,人的因素引发的问题则只能借助于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发挥。

二、我们需要充满智慧的课堂

1.从新课标中读出智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句新课程口号:“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这个口号是有意义的,但也容易误解。有些教师误解以为,新课程不重视教材,可以随意调整、更换教材。学校允许调整教材,但是,大单元的调整,必须与学校管理者沟通,让学校了解教学进度,便于管理。教师调整教材时必须克服随意性,调整时遵循的是学生的需要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只要做到了这两点,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是,有些约定俗成的结论还是需要尊重的。学科不同,操作也不一样。

2.课堂上的智慧互动

许多看似错误的答案却包含着正确合理的因素。教师的简单回应,不仅可能遮蔽正确合理之处,还会压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同样道理,对看似正确的答案如果不加以追问,既可能掩盖错误、鼓励机械思维和迎合心态,又会使学生失去深入探究的兴趣,停留于表面的“知道”,所以,无论教师得到的答案看起来是对还是错,都不要忘了追问:“是吗?”“为什么会这样?”“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别的解释吗?”追问可以使问题变得清晰和有层次、有条理;追问可以使学生养成追根究底的意识,便于理清自己的思路;追问也可以使学生暴露自己的一知半解和随声附和。总之,追问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积极。

3.设计新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多媒体环境,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创设信息技术课独有的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如,通过让学生体验虚拟现实场景、引入游戏环节的做法,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内在动机。

4.深刻反思,彰显智慧

事实上,一部分教师的情况是,每天上完课后没有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思考,其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怀疑;一部分教师能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改进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其反思层次是教学技术,这两类都是止于“技”。另一部分是教师反思技术层面之上的东西,反思教学行为后面的理论基础,这就是止于“理”。更高层次上的就是止于“德”,是教师从道德伦理的高度去思考教育的价值,进行反思和追问。教师课后的反思,不是简单地将教学方案换一种方式重述,也不是不痛不痒地“自我批评”,更非客套般地“请专家大家多多指正”,而是一种“全程式”“全景式”、有深度的以回溯为基础的理性重建。

三、智慧型信息技术教师的成长之路

1.向书本学习

一方面教师要向书本学习本学科专业知识及拓展性专业知识,学习跨学科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底蕴和学科理论水平,建立起既专又博的完整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教师要认真研读各种教学期刊、研究报告、论著等文献资料,了解学科教学及教育的最新动态和前沿知识,丰富自己的教育信息,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养。

2.向他人学习

一是教师要积极参加教研组等协作团体活动,不仅参加本学科的活动,还应参加相关学科的教研活动,在参加活动中,在与组内其他成员的互动过程中,获得他人的知识、经验,充实自身的教学知识。二是参加各类专家讲座、教学研讨会,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知识。三是通过参观和教学观摩等方式向他人学习,这种方式对获取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知识非常重要。四是教师可以通过采访资深的教师、名师、专家学者等相关人员,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3.向网络学习

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学习空间,它打破了年龄、时间和空间等诸多限制,教师应该积极打造自己的网上学习策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加入博客群,这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网上实现与专家学者以及同行的交流与研讨,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4.向案例学习

每一所学校都积累了大量的典型案例,隐藏着丰富的实践性智慧。教师要通过与其他教师一起对案例进行阅读、分析、讨论,学习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获得解决相应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升自己的实践智慧。

智慧课堂标准方案篇7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智慧;现象和原因;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1-0062-03

智慧之于人,是安身立命、直面生活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教学智慧之于教学,也体现了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教学智慧是优质教学的一种内在品质,表现为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教学状态,是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于是乎,教学智慧对于成就每一位“智慧型教师”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与价值。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智慧缺失的现象与原因

当前,中职德育低效是不争的事实,德育课教学智慧缺失更是问题的突出内因。

专业因素由于中职学生发展方向的提前定位及各专业课程的介入,公开基础课在学校教学体系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2009年秋季执行的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规定,学生在校两年学习期间,德育课四门必修课程每学期学时为32~36节。但实际上以能力为本位的中职育人模式强调的是学生专业技能,公共基础课有“鸡肋”之嫌,经常因为专业实训、见习、实习等取消。因此,中职德育课教师如果缺乏“活化”教材的教学智慧,则“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德育三维目标根本无法达成。

学生因素中职学校生源文化素质较差是社会共识,这一特殊群体以文化底子薄、行为习惯差、厌学情绪浓为普遍特征。据我校教学督导组巡视统计材料显示,学生上课玩手机游戏、聊天、睡觉以及迟到、旷课、不交作业等现象屡见不鲜。大量学困生无疑加大了课堂教学难度系数和课堂意外的发生。面对形形的“差生”,教师职业倦怠严重,“混”课现象普遍,这是阻碍中职德育课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根本症结。

教师因素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办学方针,要求德育价值观要趋于实用,要体现“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教学原则。但是,教育理念在转化为教育行为时往往被打了折扣,在所谓教学创新的路上,“灌”、“秀”、“磨”的教法大行其道,生成性课堂被生搬硬套;本是教育现代化福音的现代教学设施和教学辅助设备,在功利性评价体系的驱动下,使教师成了多媒体的“奴隶”。一些缺乏实用价值的花哨课件充斥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流于形式。教师对经典教学体系理论认识上的不足以及对现代教学辅助设备的滥用,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实践的机械、僵化。这必然使教师失去自我,也失去了教学智慧产生的基础。

所以,中职课堂呼唤教师的教学智慧,探寻教学智慧的“锦囊妙计”是教师孜孜以求的美好愿景。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智慧有效运用的策略分析

什么是教学智慧?《教育大辞典》将其定义为:“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如,在处理事前难以预料、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时,以及对待一时处于激情状态的学生时教师所表现的能力。”通过对“教学智慧”定义的理解,我们不难发现教学智慧具有实践性、复杂性、情境性和内隐性的特点。

鉴于此,笔者拟从心、智、情、行四个方面,结合案例研究,对师生课堂行为进行剖析,从中品悟生命课堂的魅力,采集富有中职教育个性的教学智慧火花。

(一)以心育心——开启教学智慧的密码

【案例】你我都是“神经病”

课堂上,教师问学生:“还有谁没交作业?”一个很调皮的男生自觉地站了起来。教师表扬了他的诚实,并问他:“你打算什么时候补交?”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下午交。”教师看出了他的敷衍态度,就问:“要是下午你不小心忘了怎么办?”他面无表情地回答:“不知道!”教师半开玩笑地追问:“假如忘了,要不要请你爸爸或者妈妈亲自送过来呀?”(教师的本意不是要请家长,只是为了引起他对作业的重视。)

谁知,教师的话音刚落,他立马蹦出了一句:“神—经—病!”全班学生紧张地看着双方。教师顿觉热血上涌,那个“捣蛋鬼”也为自己的“一语惊鸿”不知所措。

这位教师在心里告诫自己:别发火!几秒后,她正儿八经地对着全班学生说:“请没有病的人出去。”原本有点骚乱的课堂安静下来,学生不知教师葫芦里卖什么药。

“没人要出去?”教师认真地反问。紧接着,她夸张地长吁一口气,说:“我还以为就我一个人有病呢!还好,大家都有病!”幡然醒悟之后,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个男生羞愧地低下了头。

教师想:没有弄清学生的真实想法前,一定不要轻举妄动,以免造成僵局甚至死局。所以,教师给那男生架设了“一副软梯”,只听她俏皮地说:“看在你我都是‘神经病’的份上,请坐!”就这样,没有责备,没有呵斥。但该男生在当天下午不仅交了作业,还附上了一份诚恳的致歉信。

【分析与策略】这是一个很值得教育者反思的案例:学生为什么对“请家长”反应如此强烈,甚至当堂爆粗口?

对此,我们在不同的专业班展开了调查,力求了解这类学生的真实想法。结果显示:很多中职生在小学或者初中时就被贴上“差生”的标签,“请家长”是教师的杀手锏。但“请家长”让这部分学生在同学中丢尽面子,使得他们自卑之极。升入中职学校后,一方面,他们祈求摆脱“请家长”的噩梦;另一方面,他们认为升入中职学校是自身与过去的分水岭,他们渴望在新的环境里重新得到信任和肯定。这给教师敲了一个警钟:发火前一定要冷静三秒钟。因为教师是在学生心尖上行走的人,稍有不慎,便会贻误一颗心灵。

所以,开启教学智慧的密码有三颗慧“心”:宽容心、赏识心和耐心。就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所言:“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学生就是教师耕耘的那片早春的田野——“草色遥看近却无”。如果教师用宽容心接纳学生的缺点,用赏识心重视学生的才能,用耐心等待学生的进步,那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绝不仅仅是诗中的意境。

(二)以智启智——应对变幻课堂的法宝

【案例】哲学课上帅哥照镜

哲学课上,教师讲到“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时,突然发现Y同学正全神贯注地照镜子,打理发型。教师不动声色,一边讲解一边从后面包抄,直到镜子里出现了教师和他的“合影”时,他才醒悟过来。教师故作惊讶地问:“帅哥,刚才我的意识告诉我,镜子里反映的事物是你。可现在,我看到的镜子里反映的事物是我和你,为什么呢?”

他摸摸前额,答不上来。

“你可以求助别人。”教师说。于是,学生们在Y同学的求助下亮相登台了。

a:“因为镜子照到的物体发生了变化,原来只有Y,现在老师从后面冒出来了。”

B:“镜子就像人的意识,客观是什么东西,人脑对它的反映就是什么。”

教师诘难道:“错误的意识也能反映出来吗?”

Y同学忍不住抢答:“不能。因为老师无法从镜子里的我判断我的意识神游到哪里了。”顿时,笑声充满了课堂。

D反驳:“可错误的意识也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呀。比如世界上本来没有龙,但我们的祖先创造出来的龙的形象却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它的版本。”教师赞赏地点点头。因为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开始有点天马行空了。

e补充:“很多发明是在现有物质的基础上被创造出来的。”

F总结:“这说明,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仅可以反映现在,也可以反映过去和未来。”

……

原本被藏在“差生”帽子底下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不拘一格的课堂讨论中绽放出了奇异的光彩,他们已然探索了教材外的哲学领域。

教师首先为Y同学鼓掌:“谢谢帅哥照镜!你的举动为我们铺就了通往智慧课堂的阳光大道。”

之后教师点评:“我们说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似乎很简单,就像照镜子一样。但是,这种反映却又不能等同于照镜子那么简单,因为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生命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如果你只关注镜子对这个世界的反映,那么,我们很多时候就在生活中被蒙蔽,沉沦下去,因为我们看不到精神本质,无法做出恰当的主观选择。你们说,这是不是很可悲?”全班学生都陷入了凝思。

【分析与策略】叶澜教授曾说:“教学中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问题在于,当“意外的通道”出现时,我们能否敏锐地意识到,能否经由这条“通道”智慧地引领学生欣赏“美丽的图景”。在这节课里,教师运用教学机智,捕捉“帅哥照镜”这一课堂意外,引领学生步入了哲学的智慧殿堂,也让批评变得美丽起来。

马克斯·范梅南(maxVanmanen)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必须运用四大策略:一是关注细节,善待错误;二是见机行事,借题发挥;三是掌握分寸,宽严相济;四是巧妙整合,因势利导。一旦意外发生,教师能以智启智,有理有节地应对课堂风云变幻,则教学现场中出现的偶然因素就有可能转化成一种有利的教学时机,课堂就能凸现生命的本色。

(三)以情激情——打造生命课堂的强心剂

【案例】纸上谈“兵”

中职课堂,学生上课打瞌睡、玩手机游戏、聊天甚至与教师抬杠是固有顽疾。面对大面积的学困生,如何才能减少课堂突发事件的发生,教师一直在寻求良策。一位《职业生涯规划》教师以批语为利器,使用奇招——纸上谈“兵”,建立了有效的师生情感互动机制。具体做法是:围绕德育课改主题“就业、做人、生活”,重构中职德育课程中的师生关系,由“我教你学”的知识传授走向职业与人生的引导与探讨。教师颠覆“优”、“良”、“中”、“差”的传统批语模式,针对学生个性不同,通过作业“把脉”,用批语开“心灵处方”。有些配方就用学生喜欢的表情符号,如*\(^_^)/*(加油)、≧≦(感动)、@_@(困惑)、囧(无可奈何)、(生气)等。

这样,运用纸上谈“兵”之计,在以情激情的辐射效应带动下,一种良性循环孕育而成,课堂爆发出一种巨大的向上力量,各种突发事件的频率大幅度降低,教学变得生动而高效。

【分析与策略】教育的目的是“唤醒”,即唤醒学生的内心,促成其自省。在这场批语革命中,教师的批语既不是礼节性的,亦非蜻蜓点水,而是添加了“情”、“趣”、“活”的智慧偏方。具体“兵法”如下:(1)打草惊蛇法。此法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作业中通过认识自我,暴露内心的真实想法,给教师以切中思想要害的契机。例如,在作业本上开设“我的自画像”、“微博”、“留言板”等栏目,不知不觉作业本就成了班级的“百度贴吧”。(2)欲擒故纵法。此法在批语中的功效是避其锋芒,迂回取胜。例如,对待个性强、难管理、自尊心敏感的叛逆学生,教师在作业批语中,要善于迂回前进,欲擒故纵,以达到曲径通幽的目的。诸如“搞不好你是一匹黑马”这类的批语往往疗效独到。(3)暗渡陈仓法。此法主旨是润物无声地把学生引向正路。例如,随着青春期性心理的发育,早恋在中职生中占有一定比重。教师可以有意布置一些有关“人生课题”的作业,通过笔谈进行健康引导,帮助学生顺利走过人生青涩期。(4)以逸待劳法。简单地说,就是为学生提供“摘桃子”的平台,搭建“摘桃子”的阶梯。只要教育者找到教育的基点,所有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只是或多或少而已。

事实证明,当批语彰显情感智慧的品质时,纸上谈“兵”也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师可以体验到情感与情感交融、心灵与心灵碰撞、生命与生命对话的教育之旅。

(四)以行悟行——铺就精彩课堂的基石

【案例】好课多磨

这是一堂校级公开课,课题是《职业生涯规划》教材中的“掌握求职的基本方法”部分内容。课前,教师搜集了大量素材,制作了精美的ppt,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都有可圈可点的素材和案例引证。授课结束时,学生群情激奋,评课教师也大加赞赏。但在第二课时的“复习旧课”环节,出乎意料的是,学生虽能回忆课堂的热闹,素材的经典,却无法复述知识的重点。教师沉默了:一堂看似“出彩”的课,留下的只是思维的废墟!通过反思教学设计,教师发现了两大不足:一是素材虽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但对教材的处理还未摆脱框框条条的束缚;二是课件虽精美,但放电影式的课堂节奏使重点不够突出。

反思至此,教师决定全盘原有的教学设计,抛开所有素材和教参光盘的范例,采用情境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以求职情境剧为主线,以知识整合为要素,通过剧情演绎探究新知,并把教学重点浓缩成24字的“面试宝典”口诀,解决教材理论性强的难题。之后,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职业岗位模拟面试的方式,让学生对知识有所体验,有所感悟,从而达到了预期的德育目标。

新的教学设计由于脉络清晰,有创意,获得了当年“高教社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设计比赛”二等奖。

【分析与策略】我们常常会遇到精心策划的教学活动却无法调动和激发教师教学智慧的问题,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在追求教学智慧的具体行为和结果之间缺少一种过渡性的思维过程,即缺少“悟”的环节。本案例首次教学设计败笔之处就在于教师仅把眼光停留在那些能直接让人感受到的显性教学智慧上,而忽视了需要以迂回方式才能体味出来的隐性教学智慧。

所以,教师应善于以“悟”的方式去“咀嚼”教学细节,从而获得隐性教学智慧。当然,“悟”的智慧不是凭空去悟,它需要教师借助对教学活动的反思来进行。这里,教师的教学反思既要反思成功之处,也要反思失败之笔;既要反思教师的教,也要反思学生的学;既要重视同行反思,也要珍视学生反馈,更应坚持做新的教学设计。如此,教师的教学智慧在“行动——反思——研究——再行动”的过程中才能得以提升。

田慧生在《走出缺乏教育智慧的困局》一文中指出,要成为智慧型教师就必须“超越经典教学体系,学会自己走路。”所以,教师不能封闭在课堂这个狭隘的圈子里来思考“人的发展”这样一个重要的命题。教学智慧要立足课堂还要走出课堂,从课堂现象出发来思考课堂外的原因,以变化和细腻的眼光对待教学智慧。

我们努力去认识教学智慧并获得教学智慧,其目的不是教学智慧本身,即对教学智慧的追求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通过对教学智慧的认识和追求达到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发展。笔者对中职教师德育课教学智慧作了初步的探讨,对问题的认识还比较浅薄和片面,但还是希望能唤起中职教师对智慧课堂的追求,在日后的教学案例研究中不断采集教学智慧的火花。

参考文献:

[1]燕镇鸿.教学智慧研究的价值、进展与趋势[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2]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蕴藏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闫艳.对教学智慧的再认识[J].教育发展研究,2008(10).

[4]田慧生.走出缺乏教育智慧的困局[n].中国教育报,2007-02-08(5).

智慧课堂标准方案篇8

关键词:智慧;高效;课堂

你见过雁群为过冬以“V”队形向南方飞行的情景吗?当每一只鸟展翅拍打时,其他鸟立刻跟进,使得整个鸟群抬升。借着“V”字队形,整个鸟群比每只鸟单飞时,至少增加了70%的飞升能力。因为合作,因为集体的力量,竟然能够使自己的飞行速度提升将近一倍。“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新课程呼唤教师之间进行合作,在短短的两个月培训中,特别是有导师这只大雁的带领、团队领导、团结协作下,各组员的教学水平有了大大提高。我深深感到:如果能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就能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一、做一个智慧型的数学教师

要驾驭课堂,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教师就一定要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智慧型教师就要术有专攻,更要有教学智慧。而教育智慧主要表现在钻研教学内容和灵活运用教学策略等方面。

教坛新秀陈国良老师给我们上《方程》示范课时,其中有一道有关“鸡兔同笼”的问题:

鸡兔同笼,有17个头,42条腿。鸡、兔各有多少只?

“鸡兔同笼”问题,书本只列举了列表法和假设法。而陈老师引导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等量关系,学生能成功用方程解“鸡兔同笼”问题。

这不仅体现了陈老师能充分利用好教材,分析教材,理解编者的意图,还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充分表明了一个优秀教师的智慧。

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我从名师朱向阳导师身上得到启发:

1.向书本学习

一走进导师的办公室,映入眼帘的书柜上、桌子上、地上、沙发上全部是书籍和报纸。教育专著、教育杂志、教学报纸应有尽有。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不仅是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亲身体会,也是他从一个只有初中学历而成为数学家勤奋一生的真实写照。这也是当今我国众多优秀教师的成长道路。教师唯有从古今中外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营养,才能成为学者,成为名师。教师不仅应是某一门学科领域的专家,也应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正符合现在新课改对老师的要求――理科教师有人文素养,文科教师有科学素养。

2.向同行学习

作家普劳图斯说过:个人的智慧总是有限的。“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有的教师特别热爱教育事业,事业心特别强,工作兢兢业业;有的教师工作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有的教师脑子活,点子多,开拓性强;有的教师性格外向,在教师中有小小的凝聚力;有的教师具有深厚扎实的知识功底,语言表达能力强,语言规范、凝练,书写端正;有的教师教态亲切端庄,有感染力;有的教师媒体使用恰当,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个性……以辩证的眼光看待每一位教师,取长补短,个人的智慧得以提升。在导师撰写的专著《寻找数学教学的中间地带》有这样一段话:“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成长路上给予自己无私帮助的导师,朱桂琴老师的开朗、楼如心老师的严谨、马逸芳老师的勤勉、余正强老师的睿智、吴卫东老师的包容……从他们身上我学到很多很多,为自己在专业发展上取得点滴进步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也正如浙江省功勋教师吴加澍老师《谈教师的专业成长》专题学术报告中所讲:名师的成长是不可以克隆的,只有“杂交”才有优势。

3.不断进行写作

有学者研究认为,教师的写作既是教师完成工作任务的一种基本能力,又是教师履行角色职能的一种辅助方式,还是教师释放自身潜能的一种重要载体。正因如此,教师的写作既是对自己学习体会的整理,又是对自己实践经验的总结,还是对自己反思成果的提炼,它体现着教师的智慧。

导师撰写的专著《寻找数学教学的中间地带》,是靠长年积累撰写课后反思、课例、案例、论文,进行课题研究的结晶。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为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奠定基础。

二、发挥教师集体智慧,精心设计课堂练习题

美国当代著名数学家和教育家G・波利亚指出:“掌握数学意味着什么?这就是说善于解题,不仅善于解一些标准的题,而且善于解一些要求独立思考,思路合理,见解独到和有发现创造的题。”通过数学解题可以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拓宽学习数学知识的途径、检验数学教学成绩的手段。通过解题可以让学生感到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数学语言的美,同时还能感到比例协调,整体匀称,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关系密切,形式简洁完美;从而让学生品味数学的美。

导师让我们集体备课,包括设计每一道练习题。设计每一道练习题,大家集体讨论,这是我们平时从没有尝试过的。我们每位老师都先说假如自己来上会怎样上,并且列出自己想要编的题目。大家整整花了一个上午,才集体通过。比如同组的叶娟老师在上《分数乘除法复习》课时,其中编写一道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编为补充条件:

粮店有大米12吨,______,有面粉多少吨?(在里列出相应算式。)大家各抒己见,罗列了6种类型。

在上课时,让学生对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各种类型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又如,张迎老师在上《小数除法复习》课时,我们精心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小数除法应用题:

如:一堆煤32吨,每次运5吨,几次运完?

买4.5千克豆角,付了10元钱,找回1.9元钱。每千克豆角几元钱?

停车场一小时以内收2.50元钱。超过一小时,每0.5小时收2.50元钱。一辆车付了12.5元,停了几小时?

……

上课时,学生兴趣盎然,题目做起来饶有兴趣。

这正符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课改精神,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挖掘生活例子,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提高了数学课堂效率。

在集体备课中,对编者意图、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的重难点、课时内容分配、设计理念、施教策略,以及相关课程资源的开发、作业设计、注意事项等环节进行讨论,在空白处增、删、改、补,加注个性化的设计,使之更贴近自己的实际。准备上课教师辩证吸收组内教师的建议,博采众长,并对自己原有的设计进行必要的调整,本着科学、实用的原则撰写课时教案。大家通过交换意见,别人的信息为自己接受,自己的经验被别人学习。集体的智慧得到了发扬,个人的教学艺术得到了升华,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各位老师的积极性、改进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三、发挥教师集体智慧,创设有效的学习氛围

高效课堂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的追求,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创设宽松有效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数学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等。

1.发挥教师集体智慧,精心设计课堂的引入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新颖、精致的开头,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吸引学生迅速进入本堂课的情境之中,掀起学生积极情感的浪潮。

发挥教师集体智慧,我们组员尝试了多种课堂引入。如:类比引入、猜想引入、情景引入、活动引入、数学史引入、笑话引入法、复习旧课引入、逻辑推理引入、新鲜的现代化多媒体引入等。

比如,在上平面图形复习课时,我首先让学生猜几个数学谜语:

(1)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

(2)7×9(打一古军事书名,卷帘格)

(3)你盼着我,我盼着你。(打一数学名词)

(4)七六五四三二一。(打一数学名词)

(5)十百千。(打一成语)

富有兴趣的课堂引入,在整堂课中,师生双方始终处于民主、互动的氛围中,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积极、乐学的环境,催化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

精心设计课堂引入,联系本学科的知识特点,营造或活泼、或幽默、或沉思……的学习氛围,让老师和学生共同浸染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开始一堂课的学习。这样有吸引力、有生命力的课堂,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惬意,数学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2.发挥教师集体智慧,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提问是一门科学,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只有善于研究和掌握提问艺术,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发挥教师集体智慧,钻研教材,了解编者意图,明确教学要求,弄清重难点,把握教材的整体性。课堂上,学生思维的火花一旦被点燃,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有多种多样。

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告诉我们,课堂设问是一个大系统,而构成这个系统的各个部分不是彼此孤立的,分散的,而是有着严密的结构和内部联系的。因此,要上好一节数学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个单元、整节课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如我在上二年级平面图形复习课时,经过大家的静心思考,设计了: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如何数角的个数?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数正方形的个数有什么诀窍……

在课堂提问时,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提的问题还要做到三个有利于: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俗话说:“要想得到聪明的答案,就要提聪明的问题。”思维是由问题引起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3.发挥教师集体智慧,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发挥教师集体智慧,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在学习图形的面积单位时,让学生剪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纸片。再用1平方分米的纸片来拼1平方米的面积。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让学生亲身体会各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又如:在六年级应用题的复习中,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教材的知识点以解决一道道应用题中的问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发挥教师集体智慧,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发现探索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参加培训是快乐的,因为我们在同一个集体中学习交流,有的是和谐、坦诚、共享、互助。培训结束并不是领雁工程的结束,而是初踏领雁工程的开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结合自己身边的老师,取长补短,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教学月刊(小学版).教学月刊社出版,2009年第10期第47页.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智慧课堂标准方案篇9

摘要:智慧教育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将不再是技术工具在教育教学中的简单辅助应用,而要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真正深入课堂教学中去。“教―学―评一致性”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探索,其实践层面的开展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信息化教w、学习和评价环境。通过探究“教―学―评一致性”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开展现状和对其进行问题分析,结合智慧教育理念分析与运用,形成真正适合于学校实施的基于智慧教育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智慧教育;教―学―评一致性;智慧校园;智慧评价

一、引言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永恒主题。教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设计与实施,学生在课程和教师的引领下如何进行有效学习,是广大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研究与实践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教―学―评一致性”作为有效教学的一个基本原理,越来越受到理论与实践研究者的关注。它既反映了课程思维的本质要求,也是教师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的集中体现。进入21世纪,教育信息化在云计算、大数据、无线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智慧教育。传统的数字教育是把技术作为工具与教育教学进行应用融合,而智慧教育是用技术营造环境与教育教学进行全面的融合创新。因此,如何在智慧教育环境下开展“教―学―评一致性”的有效教学研究,如何将我们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课程与教学同智慧教育环境进行深度融合创新是值得我们研究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智慧教育与智慧校园

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已有20年时间,把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作为国家战略实施已有十余年时间。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高度发展到某一阶段的新境界,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端形态,旨在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泛在网络等新一代智能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创造具有感知、适配、关爱、公平、和谐特征的教育生态环境,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实践能力的卓越型智慧型人才。杨现民教授等人将智慧教育环境分为两类,分别包括支持学校教育的智慧校园和支持终身教育的学习型智慧城区。本文探讨的智慧教育及智慧教育环境指的是支持学校教育的智慧校园及相关环境建设。

智慧教育在学校的实施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智慧校园环境建设。智慧校园作为智慧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有物联网与环境感知、移动互联与移动应用、基于云平台的教育资源整合与组织、社交网络与学习协作、大数据与数据挖掘、智慧课堂与未来教室六大技术载体,每种技术载体又有不同的智能技术工具支持,如云平台下的同步备课、网络评估、知识图谱分析,智慧教室下的学生学习行为过程记录、实时交互评价等。基于以上分析,智慧校园在应用层面上主要有以下四类功能:

1.教学者视角的智慧教学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渗透作用已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种教学方式的改变或者某一教学内容的数字化展现,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促使人们思考新技术形势下如何将在数字时代成长起来的数字土著们与我们传统的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进行全面深度的融合创新。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智慧教学下,教师不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在共同的智慧教育云平台支持下的教师―教师共同体、教师―学生共同体和学生―学生共同体中的一员。在共同体下,教师可以通过检测、讨论、问卷和查阅学习记录对学生进行预评估,充分了解学情,也可以与共同体内其他教师实现同步教研和同步备课,改“游击战”“独立作战”为“协同作战”。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通过大数据收集与分析,实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进度。课后教师通过实时检测和课堂学习记录,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进而制定下节课的教学策略和进度。

2.学习者视角的智慧学习

智慧教育主张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创建具有一定智慧的学习时空环境,旨在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适应、塑造和选择,以最终实现对人类的共善(对个人、他人、社会的助益)。智慧教育下的智慧学习将真正实现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泛在学习,并最终促进学习者智慧的提升。

祝智庭教授认为,实施智慧学习的智慧学习环境应该具有记录学习历史数据、感知学习情景、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诊断、学习建议和学习服务、拥有随时随地的学习机会、智慧性学习活动设计、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等特征。基于此,本文认为,智慧学习将不再仅仅依靠教师的记录、评价和反馈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因为所有的学习记录和学习资源都是开放的,教师作为辅导者的身份也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的讲授和答疑解惑,所以学习者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和根据学习记录(如课堂录像中的自我表现、教师笔记、学生笔记、课堂实时评价结果等)的自我学习,还可以与同伴和教师进行交流。

3.“师―生”共同体下的智慧评价

没有评价就没有反馈,没有反馈就没有教与学的提高和进步。评价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把尺子,没有依据目标进行评价的教与学是盲目的。智慧教育下的智慧评价将不再是简单的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而是“师―生”共同体下的评价,评价工具更加多样,评价的维度更加全面。以一节课为例,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通过智慧教育云平台学生进行预评估,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经历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个性化地反馈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反馈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和交流讨论;课堂中可以结合大数据收集、电子书包、网络学习平台等收集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实时评价与反馈,学生通过教师的反馈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和目前在班级中所处的水平,进而对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课后,教师可以通过测验、论坛交流、教学录像回放等手段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并为下节课学习做相应的调整和准备。

总之,智慧教育下的智慧评价将真正实现从单一走向全面,从结果走向过程,是依靠大数据挖掘和分析的新型评价方式。

课堂教学中,对学科知识的分析与准备和对学生学情的分析与掌握是教师课前备课的核心工作。智慧教育下,基于智慧教育资源与服务云平台,利用同步备课、集体备课、网上教研、电子教材、精准导学等,教师对学科知识的分析与准备由独立“作战”转为协同“作战”,课前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分享以及精准合适的教学资源不仅保证了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新教师在教学经验和专业能力上的不足,本身也促进了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样,智慧教育下,基于智慧教育资源与服务平台,利用网上作业、学习行为分析、知识图谱、学习成绩记录等,教师可以全面准确地分析学情,进而把握教学重难点,实现课堂上的有的放矢。

教师可以通过网上平台向学生推送预习通知,具体应该包括课程内容预习建议、学习目标以及学案,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将会学什么,将会达到什么程度,将会怎么学。学生通过平台预习,并可以与同学或者教师进行课前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情况也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

2.课中:基于智慧教室的精准教学和高效学习

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中,课堂上对学生和教师行为信息及时地观察、记录、分析和反馈是确保教学和学习始终围绕目标进行的重要措施。智慧教育下,以智慧教室为依托,利用电子书包、云录播、答题器,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对学生学习行为信息及时进行记录和分析反馈,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及时对教学做出调整,确保课堂的高效与目标的达成,学生也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与反馈看到自己的学习情况,如课堂测试成绩、教师建议等,以此对自己的课堂学习进度和方式等做出适当调整。总之,智慧教室下,教师和学生对自己行为的及时调整全部是基于数据分析的精确调整,不再仅仅依靠于教师丰富的经验和个别指导。

3.课后:基于智慧教育资源与服务平台的多元评价

传统教学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很难做到全方位的基于数据的评价,主要原因在于课堂证据不容易获得与分析。智慧教育下,基于云录播下对课堂的实施记录和分析,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全方位评价,如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以及主动与被动可以分析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学生的课堂实时测验成绩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等。教师运用视频分析技术也可以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判断,为自身的专业成长提供科学依据,而不仅仅是再依靠于反思和经验。

五、总结

智慧教育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高端形态,不再是技术的简单应用,而是智慧环境的全方位创设,也是对“教―学―评一致性”中的教学、学习、评价全方位的支持与变革。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智慧教育下“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不仅仅需要智慧环境创设下智慧教学、智慧学习和智慧评价的实施,更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改变教学观、学习观和评价观,这才是“教―学―评一致性”能够真正实施的根本所在,也是智慧教育的智慧性之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崔允t,夏雪梅.“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J].中小学管理,2013(1):4-6.

[2]黄荣怀.智慧教育的三重境界:从环境、模式到体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6):3-11.

[3]杨现民,余胜泉.智慧教育体系架构和关键技术支撑[J].中国电化教育,2015(1):77-84.

[4]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1):35-39.

[5]祝智庭,R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5-13.

智慧课堂标准方案篇10

关键词:美术鉴赏;品味;智慧

一、高中美术鉴赏课堂的现状

就我亲身经历来讲,高中二年级,正是学生学习紧张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心智已经比较成熟,而且个性极强。面对高考的压力,学生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高考科目上,对于被视为副科的美术,学生只听不讲,参与性不高,甚至在美术课堂上做其他学科的作业。学生认为,美术课就是听听老师讲,所以在课堂上只愿竖起脖子像长颈鹿般盯着老师听老师讲,但当老师抛出问题时,各个像缩头乌龟般把头缩回去,低下头连看都不敢看老师一眼,生怕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顿时教师里一片死寂。所以美术课堂上很容易出现整堂课都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缺乏思考、参与的状况。

二、如何解决高中美术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度不高这一问题

如何才能使美术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我认为,美术鉴赏课中要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1.智慧之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会

星期三的下午,我像往常般来到高二(5)班,准备上美术鉴赏课《战争与和平》。也许是刚上完体育课的原因,学生的心还没收回来,一直沉浸在欢声笑语中,直到我上课。

师:这是一场充满硝烟的战争(这时,班里已经是一片寂静),透过炮弹炸开的墙壁看得见外面的风景,可是家已经没有了(只见学生一脸沉重的表情),这些骨瘦如柴的难民瞪着他们惊恐的眼睛(这时,学生发出了感慨的声音:“真可怜!”“世界上怎么会有瘦成这样人呢!”),那些无辜的儿童失去了他们或许灿烂的未来(语毕,全班沸腾,学生个个都充满了同情的目光)。战争所留下来的还有些什么呢?

这时,学生都抢着发表自己的看法。班里更是弥漫着“酸酸”的味道,好几个女同学更是低下了自己的头。趁着这股“酸”味马上进入主题,整堂课,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主动性也极高。

学生认真听了,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了,更积极主动地参与了课堂,这些都离不开这“智慧”的作用。

2.智慧之优化课堂评价,让学生享受美术鉴赏的“甜”味

周三上午,在高二(3)班上《礼仪与教化》一课。当我问:“司母戊方鼎的两只耳朵上刻了什么纹样?”一位男生非常积极举手回答:“狗。”因为纹样是老虎,所以我立马就否定他的回答:“不是。”我的话一出,其他同学刚刚举起的手马上就缩了回去,教室里没有了回应的声音,学生不敢再回答,生怕自己答错。课后我反思了一下,觉得自己不应该这样否定学生,这种课堂评价方式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往我们要的答案上来,而不是一竿子打死,这样学生就不敢再回答了。所以在另外一班遇到这样的回答时,我没有否定他的答案,而是反问:“你觉得除了像狗之外,还像什么动物?”马上另一个同学就说:“像老虎。”“那么狗和虎比较,你觉得它更像哪个呢?”学生回答:“更像虎。”这样一点点地,就引导学生到我们想要的答案上来了。

美术学科同其他学科不同,没有一定的标准,更没有“好”与“坏”之分,而是以“好”与“更好”,“优秀”与“更优秀”来评价更为适当。这样学生找到自信,找到思维飞扬的激情,更享受到美术鉴赏的“甜”味。

3.智慧之小组竞争,体验挫败的滋味

把竞争带进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他们有着争强好胜的心理,喜欢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把竞争带进课堂,正符合他们这一时期的心理特征。

在《形——不需要翻译的世界语》中,我设置了一个游戏环节“绘画接龙”:班级分为两组,教师准备词语,从第一个学生开始抽一个词,然后上黑板上画出这个词语内容让后一个学生猜,这样一次下去,看哪组最快,时间用得最短。学生听到分组比赛,个个积极性极高,都希望自己组获胜,于是课堂充满了“火药味”。

通过竞赛的挫败,适时地让学生体验挫败感,可以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