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划分的标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5:40

高层建筑划分的标准篇1

1)一般而言,竣工规划条件核实测量要求具备较高的精确度,建筑物规划条件地物点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地物点之间间距中误差及高程中误差应符合表1的要求。对于建筑物边长测量应该使用手持测量仪或者钢尺进行测量两次,两次测量绝对值较差不能够超过5mm。不作为竣工验收的主体配套附属设施,它的测量精度应该达到1∶500地形图的精度。2)符合《城市测量规范》9.3.19款第3条竣工房屋的实测边长(不含抹灰和装饰厚度)与建筑施工图标注的对应边长、分段边长和总边长的较差绝对值在(0.028m+0.0014×D)之内(D为边长,单位为m),分层图房屋边长按审批的建筑施工图边长制作;局部分段边长的较差绝对值不符合(0.028m+0.0014×D)的要求,分层图按实测的边长制作和计算面积。3)建筑各标准层层高测量误差限差不大于3cm,±0地坪高、屋面地坪高误差限差不大于5cm,北檐口高、屋脊高误差限差不大于10cm。

2建筑物竣工规划条件核实测量实施流程

2.1测量前准备工作

在进行测量之前,将本项目与之相关的图件资料进行收集是很有必要的。为了保证测量精度,实现高效作业,需要进行现场踏勘后制定详实的作业计划。

2.2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合理布设图根基础控制点,采用福建CoRSRtK及全站仪加密图根(支)导线的方法测定平面坐标。2)高程控制:图根控制点的高程采用福建CoRSRtK、附合图根水准测量或全站仪三角高程方法测定。

2.3地形数据采集

地形图测量应按照《城市测量规范》的要求,按照1∶500数字化地形图要求施测,宜采用极坐标法和解析法进行地物数据采集。主要内容为实地采集待验收的建筑物及周边建筑、道路、绿地、停车等地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数据。

2.4建筑物竣工数据采集

1)主体建筑退让用地红线物及距四至关系的测量。测量主体建筑物轮廓线的平面图形、悬挑部位的投影点以及建筑物外轮廓的拐点等。对于每栋建筑物都应该通过解析测量法测定最低两个点的建筑物坐标。采用解析法计算建筑物和四至边界的距离,严格依据所测量出的坐标并辅以计算机软件进行测算。只有这样才能利于规划管理人员对数值进行横向比较。2)室内外地坪高程的测量。应该采用附合图根水准测量的方法来对室内外地坪标高、地下室地坪标高、地下室主要出入口地坪标高实施测量。通常情况下,室外地坪的高多为建筑物散水坡脚地面的高度,同时要注意的是,对于同一建筑物室内地坪存在高差的应该进行分别测量。3)建筑高度、层数及层高测量。在墙顶层屋面直接用RtK测量各建筑主体屋顶结构面地坪高程,用钢尺丈量女儿墙的高度,各层及阁楼北檐口高、屋脊高、各标准层层高、架空层层高、地下室高等要素。对于弧形或倾斜建筑的屋顶,从建筑外墙和屋顶的交点测量到±0位置。同时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高度的建筑物,进行分别测量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每栋建筑物的高度都应该将本栋建筑±0地坪作为基准来进行计算。4)建筑占地面积及建筑面积测量。建筑占地面积及建筑面积属于规划部门进行核查工程项目是否按审批计划执行以及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是否合格的基本指标之一。因此,建筑物竣工测量过程中面积测量非常关键。面积的测量包括实测建筑的基底总面积、工程总建筑面积和分幢分层建筑面积几部分,所以,在对建筑物进行测量的时候,采用钢尺以及手持测距仪对建筑物的边长以及每栋建筑物的边长进行两次独立测量,误差应小于5mm后取平均值,并且需要对楼层的功能以及边长进行记录,从而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加以区分。此外,基本测量结束后,还需要注意可能存在的隐蔽结构的面积,例如夹层、暗层等。5)绘制竣工图。a.应严格按照《城市测量规范》中的规范进行地形图的绘制,要保持成果的现势性,同时,要标注出各建筑物外廓角点坐标、建筑间距、标高及其他规划要求的内容。本次验收项目竣工图的比例尺为1∶500,采取任意分幅的形式,其中图廓坐标取整至1m的倍数;b.绘制建筑物分层平面图及计算各分层,各项建筑面积的计算标准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并附建筑分层平面图(不同的线条形状表示不同的面积部分),同时标注其他内部结构等。其殊结构层的面积需要特殊处理;此外,尤其需要注意对结构较为复杂的建筑物进行现场复核,以免发生差错。6)编制建设工程竣工测量成果报告书。建设工程竣工测量成果报告书包括下列内容:a.测量报告文本包括:建筑工程性质、竣工建筑面积、建筑密度、建筑层数、建筑高度(层高、裙楼高度、标准层层高)、建筑立面、绿地面积、地面停车位面积或车位数,非机动车停车面积、社区用房、物业用房、设备用房及其他公共配套设施情况;b.竣工总平面图应标明:建设用地范围、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建筑退让道路、退让用地红线(标注的位置应与规划批准的总平面位置一致);地下室边界、地面停车位位置、绿地位置,主要出入口位置(地下室出入口),地面标高,小区道路宽度等;c.竣工建筑面积包括:竣工总建筑面积、商业、办公、住宅、地下室等分项建筑面积,各分层平面图的尺寸和面积,公共用途的架空层面积,阳台面积(封闭、未封闭、不超过或超过套内使用面积15%)等;d.测量成果表:总体指标、数据;建筑单体指标、数据;建筑单体尺寸数据;配套设施数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其他技术要求。以上给出的指标数据需要与建筑工程规划许可的内容进行对照核实。

3竣工测量复核

建筑工程规划条件核实测量的成果是为最后规划验收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料,规划相关管理部门按照各项测绘成果数据与原来审批过的图纸对照验证相关指标后出具项目《核实意见书》。复审建筑规划许可各项内容包括:建筑平面位置、建筑间距、建筑立面与色彩、各单体层数层高、建筑高度、建筑面积、建筑密度、建筑内部使用功能、绿地率、停车场(库)、环卫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物业管理设施、社区用房及临时建设设施拆除情况等。《核实意见书》的结论通常是以列表或者综述报告的形式列出。目前,南平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的维护和处理由南平市城乡勘测大队负责,对基础测绘数据和各个规划竣工项目的平面布局、空间布局等各项技术指标的图表数据进行实时维护和更新。

4结语

高层建筑划分的标准篇2

关键词:建筑空间;信息集成;全生命周期;应用体系

1引言

日新月异的全球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及地理空间数据管理手段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国内外各大城市都根据各自的需要,大力加强空间基础设施信息的采集。对于城乡规划管理部门而言,实现规划区内基础空间数据的信息化管理,掌握城市社会经济生产生活的现状和变化情况,作为城乡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建筑物信息具有覆盖面广、数据量大、信息采集难度大等特点,通过建筑物信息可以准确获取城市的建筑量、容积率、建筑密度、使用功能、空间分布等详细信息,是进行城乡规划管理和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数据源。以建设项目为核心的空间属性信息分布于规划、建设、房产等多部门的各个审批环节,例如:空间图形、建筑属性等。目前,由于缺乏全面的数据整合机制,信息采集得不到同一管理,严重影响到空间信息的利用水平。因此,结合城乡规划自身业务需求,构建完备的城乡规划建筑物信息数据库及其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长效的建筑空间信息统筹管理、维护更新机制,打破城市建筑空间信息资源库的“信息孤岛”格局,提升信息采集及数据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方法和过程

2.1建筑空间数据库实现目标构建

城市建筑空间信息的整合,实现了各种建筑图形数据的集中化管理。通过在建筑数据整合的过程中形成一套城市空间建筑信息的管理和工作机制,实现建筑全流程信息的整合建库和智能化更新,并通过完善的数据共享接口,实现各相关部门的数据互联,促进建筑空间信息成果的有效应用。基于以上原因,新型城市建筑空间数据库信息管理模式的构建应致力于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一套标准:以全过程建筑数据库构建为基础,建立一套宏观、中观、微观的建筑空间数据库标准体系。提出建筑空间数据库的架构,明确建筑空间数据库建设的内容,建立建筑空间信息数据标准及调查标准,对信息编码规则、用途分类、调查表、技术方案、成果要求和标准等方面进行明确和详细的规定。研究制定空间数据库建库流程和数据更新机制,满足智慧城市背景下城乡规划基础建筑数据管理的需求。(2)一组流程:全流程图形和信息的整合多源建筑数据建库。在统一数据整合流程、明确数据存储标准的基础上,以城市建设与规划审批管理单元为核心,梳理并入库城市建设相关的全过程建筑图形和属性数据,实现以城市用地功能单元为基础的建设项目图、文、表、档信息全生命周期关联。(3)一个平台:研发基于GiS的建筑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系统包含数据存储、浏览查询、数据编辑、统计分析与决策辅助等功能,实现大规模建筑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存储、编辑、管理、更新。在此基础上结合建筑数据库的属性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并就建筑信息在城乡建设与规划管理的各领域研发相匹配的应用功能,构建通过相应数据结构实现跨部门的数据共享交换的目标。(4)一系列应用:通过对国内外建筑空间信息管理应用领域的研究分析,归纳梳理不同的建筑空间数据的类别及要求,建立建筑空间数据的“量”属性集,构建基于建筑空间数据库的规划决策辅助范式,服务于规划编制、审批、批后管理、政策决策支持等方面的需求。

2.2建设项目空间信息流转机制梳理

2.2.1多元建筑图形资源运行流转周期梳理建筑物空间信息是在以建设项目为主体基于建设项目所在地对应城乡规划条件下,经过各类城市空间管理部门报建审批流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梳理各部门对应业务下所产生的建筑空间信息十分必要。通过对城市建设职能部门业务分析,涉及项目建设空间管理的部门主要是国土、规划、住建房产;从建筑空间管控的角度来说,国土部门的管理主要是项目用地层面,规划部门的管理是落实由用地至建筑单体的层面,住建房产部门的建筑空间管理主要是体现在房屋及房屋内户信息管理。各职能部门的建设项目审批要素梳理如表1所示。2.2.2建立多维信息关联的建筑数据管理模式建筑属性数据库作为建筑图形数据库的外部属性,是数据统计与分析的重要基础。它可以进行建筑空间信息的综合、深层次分析,能够辅助进行空间定位和显示空间实体分布特征,为规划管理、规划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城乡规划管理、编制、设计等工作对于建筑物信息的需求层次不同,需要建立基于建设项目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管理结构,从不同的维度实现对建筑信息的分析、管理和提取。建筑空间数据库需要构建一套从不同维度聚类分析的数据管理模式。为满足城乡规划中建筑信息各层次应用需求,本研究提出建立“项目-单体-楼层-户型”的多级建筑信息管理模式,通过项目编号、单体编号建立建设项目与单体的空间属性联系,实现建设项目的一体化管理。宏观层次:以国土红线、用地红线、控规地块为基本单元,实现建设项目的边界、容积率、建设性质等指标统一化管理。中观层面:以建筑单体为基本单元,实现建筑物建筑高度、层数、使用功能、栋数等建筑物的管理。微观层面:以建筑内的楼层和户型为基本单元,实现建筑内的建筑构件、楼层信息、户型信息和预售、销售信息的管理(图1)。2.2.3以需求为导向的城乡规划信息数据库建库标准设计城乡规划建筑空间信息库作为城市建设实施成果载体,涵盖了与城乡规划相对应的图形信息库和属性信息,通过对建筑空间信息的综合、深层次分析,辅助进行空间定位和显示空间实体分布特征,为规划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以城乡规划应用需求为导向,在合理的建筑特质属性范畴内构建深度优化的建筑空间数据库结构,是建筑空间数据库建库的重要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规划编制现状信息分析提取、重大决策辅助支持、建筑全生命周期信息查询、城市建筑保护等方面。基于此设计相应的建筑属性结构库,将直接为城乡规划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的辅助手段(图2)。

2.3建筑空间库的整合和更新流程机制

2.3.1建筑空间图形与属性整合流程在梳理各类建筑空间数据的流转阶段、制定数据存储和应用标准的基础上,须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全面整合。整合的主要工作包括完成各阶段数据信息采集、图形转换和信息补充调查等,工作流程如下:(1)图形整合:以现状地形图为基础,完成建筑物GiS要素建库,对地形图尚未更新的建筑物,结合定位红线、竣工验线以及遥感影像图,辅以现状补充调查进行补充要素,完成区域内建筑物图形整合。(2)属性要素录入:根据建筑空间数据库建库的要求,完成建筑物属性项目经济技术指标,单体建筑物的经济技术指标,单体内信息的属性录入。(3)信息关联:在完成项目图形和属性录入的基础上,根据项目信息及单体信息,关联规划主管部门的审批信息、图形材料和文本材料信息,使建筑空间数据库的内容与规划信息无缝衔接,并预留端口实现远期与房产等部门数据对接。数据整理流程如图3。2.3.2建筑空间数据更新机制研究在整合各阶段建筑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城乡规划的建设审批流程阶段数据更新的特点,构建相应的数据更新机制,以确保建筑空间数据的更新及时、精准。数据更新主要设置在以下阶段:建设项目总平面图阶段:在项目进入建设项目总平面图审核时,完成审定总平面图的规整、项目范围与相应建筑轮廓线的上图、建设项目属性和建筑单体属性关联录入等三方面工作,该阶段所有建筑标识为在报状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阶段:在建设项目核发建设工程许可之后,完成定位红线规整及上图、定位图中建筑轮廓线取代原总图建筑轮廓线并录入相应属性等两方面工作,该阶段的建筑物标识为在建状态;竣工验收许可阶段:在建设项目核发竣工许可之后,完成竣工验线图规整及上图、竣工图建筑轮廓线替换原定位图建筑轮廓线并录入相应属性等两方面工作,该阶段的建筑物标识为已建状态,从而实现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内的建筑空间数据更新(图4)。

3实证案例

3.1建筑空间数据库构建——以长沙市湘江新区为例

为全面掌握城市建筑空间分布特征,长沙市开展建筑空间数据库应用研究。本研究结合城市建设过程规划管理部门审批的图形和审批属性,构建以湘江新区为试点区域的建筑空间数据库。本研究共录入竣工验线图建筑物4398栋,定位红线图建筑物3970栋,全要素地形图和线化地形图建筑物91484栋,结合卫星影像对现存建筑物进行补充,核查补录建筑物3112栋,结合建筑物使用功能及城乡规划用地分类标准,对建筑物建筑性质进行类别划分,完成建筑性质、建筑年代、高度、材质等信息的录入,形成长沙市湘江新区全面的建筑空间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完成长沙市建筑空间数据管理平台研发,实现数据查询、数据编辑和数据分析功能,实现建筑数据在规划审批、编制中的辅助决策作用(图5)。

3.2建筑空间数据库应用

建筑空间数据库建成后,可以在城市建筑容量分析、城市空间形态研究、公共配套设施服务范围评估、项目选址分析、建设用地储备,规划编制、规划修改等规划实施全过程开展服务和应用,并且可以结合规划审批的需求,及时提取和分析相关数据,为城乡规划发展和决策提供重要定量依据,建筑空间数据的应用体系见图6。3.2.1城市建筑容量分析建筑空间数据库具有建筑信息详尽的特点,可以快速提取特定区域的建筑现状信息,且可以对已实施的城乡总规、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规划范围内的建筑物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各类建筑物用地面积与建筑面积等控制性指标进行核算,通过建筑物信息建库和属性录入,建筑物楼层、建设年代、建筑性质、基底面积、建筑总面积等方面信息都可在地理空间上进行自定义统计,且通过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卫星影像等图形进行叠加,能够快速导出相应的建设经济指标,服务于规划编制的数据支持(图7)。3.2.2规划实施效果评估通过对片区内的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各类建筑面积等控制指标进行核算,并与相应规划的指标进行对比,可对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为规划修改与调整、规划管理与政策安排提供依据(图8)。3.2.3城市空间形态研究根据建筑空间信息库内不同年代建筑物空间分布,构建建筑空间拓展等时线,从而分析城市空间边界的演化方向和演化加速度,直观可视化的把握城市的发展过程(图9)。通过特定视角下的建筑高度分布分析,可以演化得出城市建筑高度分布天际线,服务于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为塑造优美城市景观、天际线、最终构建城市建筑体系起到辅助作用(图10)。3.2.4公共配套设施服务范围评估结合不同用途建筑物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现状公共配套设施的服务范围与服务人口,为新规划公共配套设施的数量与空间分布的确定提供支撑,如中小学校分析、公路站场规划分析、水厂规划布局分析、变电站规划布局分析(图11)。3.2.5方案对比及项目选址分析通过统计建筑信息在空间位置的分布,在不同建设项目方案的对比和重大基础设施选址上,能够定量分析不同方案的影响范围和建筑数量,从而实现建设项目精细化实施和项目方案最优化(图12)。3.2.6片区城市更新改造按建筑类型、建筑层高、建筑结构、建筑年代等分类标准,统计改造和拆迁范围内整体及分区的建筑物指标及人口、家庭数量等,准确核算规划区拆迁补偿成本、改造成本、拆迁安置现房需求数量等指标,结合城市棚户区改造、四增两减工作,为规划方案和改造、更新计划等行动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图13)。

4展望

建筑空间信息资源的整合改善了城乡规划辅助手段,提高了规划编制、规划审批、批后管理等业务实施精准可靠性,为科学规划提供数据支持。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城乡建设的飞速发展,城乡规划管理工作面临更高的要求。建筑信息资源整合须立足高点,在满足多用户的使用和共享的同时,又要满足建筑信息的深度挖掘的需要。信息资源的广覆盖和深挖掘是一项复杂的命题,建筑空间信息资源整合更是规划信息化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是一个不断循环和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困难与挑战并存,为满足人们对信息深层次的追求,建筑空间信息数据库未来工作应从以下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4.1建筑信息多维信息管理

结合Bim和城市仿真的发展需求,建立“二维”+“三维”的数据浏览、查询和展现形式,实现建设项目的项目单元、楼栋单元,楼层单元的建筑信息精细化管理。以3DVp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内核为基础,实现城乡规划管理业务系统与三维平台之间的无缝集成,支持二三维视图同步联动、二三维信息融合查询、三维规划空间分析等图文交互功能,为规划管理提供多元化的空间信息参考,增进审批决策的科学性(图14)。

4.2“建筑信息数据库+”应用模式

建筑物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构建了“智慧城市”的物理底层基础,而为了进一步丰富建筑物信息的内涵,需要探索建筑物信息与其他行业信息的整合,如能源使用信息、人动和居住信息、交通信息等,形成“建筑信息数据库+”应用模式,从而探索建筑空间数据库在规划编制、规划审批、批后管理和实施评估等阶段及其他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图15)。

参考文献:

[1]陈真,何津.智慧城市建设中建筑物数据库的设计[J].测绘通报,2016(9):103-107.

[2]何宗,张泽烈,蒋陈纯.重庆市主城区建筑物数据库建设初探[J].地理空间信息,2012,10(2):6-9.

[3]蒋慧忠,曹如军,徐周.基于GiS的三维建筑物数据库设计[J].软件导刊,2011,10(9):148-149.

[4]王欢,基于时态GiS的建筑物生命周期数据库的构建[J].城市地理,2016,(第18期).

高层建筑划分的标准篇3

【关键词】竣工验收;测量

一、引言

竣工验收测量是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一项具体工作,主要核实建设工程竣工后各项指标是否按规划审批的要求施工。批后管理的一项重要程序,竣工验收测量的成果报告更是规划竣工验收审核的重要依据,竣工测量成果的质量,不仅影响测绘部门掌握现状地理信息的正确性,而且涉及到规划管理部门对规划的审批监督管理,因此,竣工测量成果的质量是关系到城市建设管理和规划实施、落实的一项重要测绘工作。

二、竣工测量的内容

竣工测量的内容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即地形测量和竣工要素测量。

1、地形现状图测量是对该工和及周围已经变化了的地形、地物,采用数字全站仪重新进行数据采集。根据外业采集的数据,利用CaSS等内外业一体化软件进行编辑,生成满足要求的图件数据。

2、竣工要素测量是对筑物的长度、宽度、高度、面积、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等进行实地测量,同时在地形图上标注建筑物与规划控制条件地物的距离、建筑物与界址线、规划红线等的关系。

三、技术要求

1、测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500比例尺

2、坐标高程系统:平面坐标系统采用92厦门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图幅分幅及编号:按厦门市现行规定执行。

4、测量要求:

主要采用《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1:5001:10001:2000比例尺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房产测量规范》(GB/t17986-2000)等技术标准执行。

四、外业数据的采集及测算

竣工测量外业数据的采集及测算包括控制测量、现状数字化测图、数据测算三个方面。

1、控制测量:为确保测量精度,每一宗地的周边必须布设不少于三个固定点的城市二级以上(含二级)导线控制点;导线可布成结点网或附合路线,按照规范要求埋石,在城市水泥路面或沥青路面可以刻石代替,精度要求按规范相应规定。一、二级导线点高程可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也可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导线测定,高差应对向观测,仪器高、觇标高量至0.001m。精度要求按规范相应规定。

内业平差前应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200%的检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后方可进行平差计算,同时应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备份。成果取位:角度的各项改正计算和方位角取至秒,边长和坐标取至0.001m。高程取位:三角高程取至0.01m。

2、数字化测图:(1)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按照1:500数字化地形图的要求详尽测绘表示。地上、地下停车泊位应逐个测绘表示。成图软件采用城市测绘与管理系统软件UDSmS编辑。

(2)范围:除了建设用地范围外,还应包括与建设用地范围线相邻的地物、地貌,具体分为下列几种情况:

a)相邻的是街道的,将相邻的街道施测完整。

b)相邻的是巷道的,施测相邻的巷道及靠巷道一侧建筑物的轮廓线。

c)相邻的是建筑物,则施测相邻一侧建筑物的轮廓线。

d)上述情况除外的,测至建设用地范围线外30米;当有斜坡、人工坎等地貌存在,测至其顶部即可。

e)分期建设的项目,测至主体建筑外轮廓线外30—50米。

(3)注意事项:

a)主要地物点在一、二级导线及图根布设时,应尽量考虑直接引测。

b)宗地内所有地物、道路,有宗地界址作用的围墙、人工坎等及邻宗主体建筑,一律按一级界址点精度要求准确测定和详尽表示,且必须从所布设的控制点上直接引测。

d)立尺点应保证与图式符号的定位点或定位线严格一致。为了减少棱镜常数对细部点的误差影响,应根据棱镜规格不同在全站仪加常数设置中考虑加入棱镜改正常数。亦可采用特制小棱镜或免棱镜全站仪施测,以保证点位精度。

e)高程注记应均匀分布、合理选注,要求注至0.01m。

f)为保证精度,每天上午、下午第一测站作业前必须检测仪器2C和i角一次,并重新设置于仪器内。

3、数据测算

(1)建筑面积测算:建筑面积测算,目的是为了反映建设项目的布局与规划设计是否相符合,了解建设工程是否存在违规的问题,是城市管理时的重要依据。面积测算的内容主要依照《房产测量规范》(GB/t17986-2000)规定执行。

房屋建筑面积测量按照房产测绘“双线图”的形式,详细测绘体现房屋分层平面布局、单元户型结构、楼梯、公共过道、公建设施用房、设备用房、管理用房、核心筒、停车泊位等内容,并形成分层平面图。

边长量距应使用经检定合格的钢卷尺、手持式测距仪等工具,边长取位至0.01米。

底层骑楼的面积、层高小于2.20米(含2.20米)、架空绿化、消防通道面积均应将面积数在备注栏单列并准确描述。

(2)建筑高度测算

a)平屋面建筑高度:有挑檐屋面的自室外出入口地坪标高算至檐口顶;有女儿墙的屋面,自室外出入口地坪标高算至女儿墙顶;坡屋面建筑高度:屋面坡度小于45度(含45度)的,自室外地面算至檐口顶;坡度大于45度的,自室外地面算至屋脊顶;屋面水箱、楼梯间、电梯间、机械房等突出屋面的附属设施,其高度在6米以下内,且水平面积之和不超过屋面建筑面积1/8的,不计入建筑高度。但当建筑物位于建筑保护区、建筑控制区和有净空要求的控制区时,上述突出部位应计算建筑高度。

b)建筑高度测量要求:使用手持式测距仪逐层测出各层层高,将汇总高度与全站仪测量高度比较,误差在±(0.03*层)m以内;各栋建筑主要室外出入口地坪高程及室内1层地坪高程均要实测,标注于总平面图上。当建筑物位于建筑保护区、建筑控制区和有净空要求的控制区时,其建筑屋顶标高应采用全站仪实测表示;因地形、地貌影响,个别建筑室内地坪高程不一致,在总平面图上应合理标注,详尽表示。

(3)建筑间距测算

a)建筑间距是指两幢建筑的外墙面之间最小的垂直距离。裙楼部分以裙楼的外墙面为准,裙楼的外墙面和主体楼的外墙面与相邻建筑物的间距应分别标注,如果相邻建筑物两侧间距不一致的应分别标注。

b)建筑间距量算采用1:500数字地形图成果为依据,结合该项目规划总平布置图,按CaD分层、颜色设置及样示要求,准确标注于竣工总平面图上。

(4)建筑退让红线距离测算

a)建筑退让红线距离指建筑物的外墙面与红线的垂直距离。如果两侧退让距离不一致的必须分别标注;裙楼的外墙面和主体楼的外墙面退让红线的距离应分别标注。

b)将项目用地红线图上用地折点坐标,展绘至竣工平面图上,按要求标注出建筑角点或外墙面至红线垂直距离。

(5)建设用地面积

高层建筑划分的标准篇4

关键词:酒店;客房区;规划布局

伴随着现代化的城市进程,酒店的开发建设在国内越来越被重视,酒店设计也正朝向着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前进,特别是一线城市,酒店作为城市发展进程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国际化的重任,酒店设计更显得尤为重要。星级酒店功能分布明确清晰,酒店系统设计更为完善,可为品位高贵的宾客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服务,更值得设计师研究探索。

一、酒店客房区设计的重要性

酒店面临的客户不同,不同类型的酒店,面临有不同需求的人群和消费人群,因此其功能布局,风格设计也不尽相同。客房区是酒店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酒店品质的重要因素,更是客人体验酒店的重要场所。所以这里我想以高星级商务型酒店为例,浅谈一下的客房区规划设计。

二、酒店设计的原则

(一)比例原则。

通常在城市商务酒店室内设计规划时,我们将其划分三个部分:一、客房区;二、公共区;三、辅助空间。其中,客房区是酒店的主体部分,一般占酒店总建筑面积的60%以上;公共区是酒店诸多功能集合区,一般占酒店总建筑面积25%左右;辅助空间是为酒店客人服务的后勤区,一般客人是看不到的,占酒店总建筑面积的15%以内。

(二)区域原则。

通常,五星级酒店的客房区的规划大体分为两部分:一.标准层区域;二.行政层区域。标准层区域包括标准间,套间,无障碍客房;行政层区域包括行政酒廊,行政客房,和总统套房。其中还包括与建筑设施和服务设施配套的空间,如电梯间,布草间,消毒间,空调机房等。

三、酒店客房区域的实施方案

面对一个新的酒店项目,我们首先要对建筑形式以及周边情况进行分析,客房部分的位置要选择建筑物路线清晰,私密性强,风景较佳的位置来进行规划。例如高层建筑,楼层越高,酒店客房的规格就越好。预留出公共区所需的面积后,标准层一般在建筑的中高层,行政层一般在高层,总统套房在顶层。

(一)标准层区域的实施方案。

1.标准层的规划设计。

标准间是酒店客房数量最多,入住率最高的客房,一般占总客房数量的70%,大小受到建筑的柱网的间距所制约。在酒店设计中,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对酒店客房开间多采用3.7m的宽度,到八十年代,这种方式流传到我国,从那时起,我国酒店的建筑大多采用7.2m、7.5m的柱网。按照一个柱距摆两间客房的设计来计算,客房的面积约为26㎡~30㎡左右,到了九十年代建筑柱网间距扩大到8m~8.4m,这时的客房面积也扩大到36㎡左右。上个世纪未到本世纪初柱网间距又扩大到9m,这时的客房面积约为40㎡左右,现在的新建高档酒店一般柱网间距为10m,所以客房面积加大到了50㎡左右。从下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其发展趋势。

综合国际国内的通行做法,我们对上述四个时期面积指标的房间的技术经济性能作了一个比较:

房间的开间在3.7m左右时,性价比(建筑成本与房间功能之比)最佳。这种房间一般净宽3.7米左右,可在墙的一边安放两张单人床或者一张双人床,在另一面可摆放写字台,行李架,小酒吧,还有较为充裕的过道。客人躺在床上观看放在写字台上的电视时,观赏的角度和距离正合适。当时的“标准间”一般是7.2m~7.5m柱网,层高为3m,面积为26m2,房间内的家具十一件,卫生间的设施是三大件、六小件,堪称经典。

如果将房间加宽到4m时,房间并不能多摆放一件家具。客人在房间内的活动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反而因观看电视的距离大于3m而感觉视觉疲劳。如果将房宽3.7m的客房的长度加长60~100cm时,则客人的活动空间加大许多。从建筑成本角度来讲,房间宽度扩大0.3m与加长1m的增加成本是差不多的,真正使房间的空间有较大的改善的是4.5m~5m左右的开间。这时客房可以采取新的布局,打破了垄断大半个世纪的威尔逊标准间的作法,使客房设计具有明显的创意和豪华舒适感大大增加。这也说明了3.7m左右开间的客房能持续六十年不败的原因,而4m开间的客房十年不到就更新换代了。

2.套间的规划设计。

套间是给有更高需求的商务客人使用的,可以设置在标准层比较私密的地方,比如平面的四个角位置,一般占据两个标准间的面积。五星级酒店套间一般占据总客房数的30%。室内布局包括客厅和主卧室,并要求客厅有独立的卫生间。套间可以考虑与相邻标准间做成连通房。

3.无障碍客房的规划设计。

无障碍客房是酒店必备的服务于特殊人群的房间,通常占总客房数的1%。在必要时也会出租给商务客人。房间对通道和一些空间要求相对宽敞,并在卫生间内考虑适用于特殊人群的五金件,方便使用人群。设计时,无障碍客房设计可以与其相邻的标准间做成连通房,以方便其他人员对特殊人群的照顾。

(二)行政层区域的实施方案.

1.行政酒廊的规划。

行政酒廊,顾名思义,就是那些为商务行政客人服务的酒廊。功能上,酒廊接待入住商务楼层的客人提供房内登记,快速结账等服务;免费提供西式自助早餐,下午茶等工作之余的休闲;以及为商务会谈提供便利。因此,它要求具备一定的私密性,拒绝闲杂人等。

在布局方面,酒廊要满足以上功能要求,则需要数个柱距的面积,其中要包括前台接待,接待办公室,等候区;休闲主要体现在餐饮部分,要有就餐区,相应的取餐台,备餐间;商务部分要有商务中心,会议室;公共卫生间。

面积规划要视建筑条件而定,通常为三部分:接待,餐饮,办公。接待要处于入口较近的位置,方便客人找到,有等候区,等候区一般配有书报架,可供客人阅读,并在附近设有电视;餐饮区规划餐位的数量一般占行政层可入住人数的15%,取餐区要与备餐间相连紧密,以备随时补充食品,服务人员的通道路线要尽量隐蔽,不与客人路线发生冲突;办公间与常规的办公空间功能一致,但装修风格相对灵活丰富,与酒廊整体风格像协调。

2.行政层的客房规划。

行政层的客房规划设计一般与标准层类似,因管井等设置,划分区域基本一致,只是房间卫生间的配套设施相对更全,基本为四件套,行政层的套间还有可能是五件套;床品比标准层更高级,为商务客人提供高质量的睡眠条件,同时其所在的楼层也意味着行政层的客人可以享有更好的视野景观。

3.行政层的顶级客房。

行政层的顶级客房就是总统套了。通常酒店总统套房位于酒店顶层,占据酒店最佳位置,拥有最好的视野和景观,面积近整个楼层,同时也更便于管理和使用,保证尊贵客人的私密和安全。

以上是对星级酒店的客房区规划总结,区域划分以及各个功能的答题分布,其内部细节就要与不同酒店管理要求,建筑条件,投资等诸多条件有关,没有绝对的设计标准和规划形式,更多新颖和人性化的酒店生活方式需要设计师来不断的思考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文吉.中国星级酒店空间布局研究[J].商业研究,2004,(21)。

高层建筑划分的标准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规划验收竣工测量面积计算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c)-0073-02

建筑工程竣工规划验收测量(以下简称:竣工测量)是指通过测量技术方法对已竣工的建筑物准确测定建筑的形状、平面位置与高度、以及与周边建筑和规划界线的关系,并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建筑物面积,是对规划局所核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筑工程的验收,即审核建设单位是否按照该工程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要求进行建设。所以对建筑工程进行竣工测量是必要的。

在我国建筑工程竣工规划验收测量是在单项工程竣工之后进行的重要工作,是城市规划行政部门对已批准的建设工程进行规划监督检查的基本环节。而我国现在在建筑工程竣工测量方面并没有统一的规范为依据,特别是在编制图形图方面更是方法各异。本文以广州市城市规划验收竣工测量工程为案例,阐述了广州市规划验收竣工测量技术、作业方法和建筑面积计算面积时应注意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

1竣工测量的技术依据及精度

1.1竣工测量技术依据

由于竣工测量表示的内容较一般的工程测量与地形测量更丰富、更复杂,所以在满足工程测量普遍性要求的前提下还应参考其他规范,即其参考的作业依据如下。

首先,应执行《城市测量规范》、《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建设工程面积计算规范》等规范和标准。其次,竣工测量成果需要测量各层单体并计算建筑面积,则需要测出每一层的外轮廓线并明确建筑面积的计算标准,分别表示计算全面积、半面积及不计算面积的部分,应执行《房产测量规范》、《建设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最后,竣工测量成果需标示竣工建筑物和权属界线类地物与用地红线、规划道路(河道、绿化带、历史保护建筑等)控制线的关系,这类地物的测绘应参照《地籍测量规范》。

1.2竣工测量的精度

(1)建筑物尺寸、建筑物平面位置关系测量必须采用经鉴定的钢尺直接量。丈量总长与分段丈量长度之和的较差≤±10cm[2]。

边长测量的精度要求:

ms≤±0.001L(L>20m)

ms≤±0.01(L≤20m)

ms和L单位为m。

(2)高度测量可用直接丈量或光学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进行。垂直角测量用6秒级以上全站仪施测二测回,边长用光学测距施测一测回,仪高量至cm。高度测量的中误差≤±5cm。

2竣工测量测量的内容与流程

外业测量:(1)采用全数字化野外测量方法测绘建设工程范围内的1∶500竣工数字化地形图,并转绘用地红线、规划道路和规划河涌等。(2)对有退缩要求的用地界桩和规划路(涌)特征点进行现场放样。(3)现场核验建设单位提供的建设工程竣工图与现状的一致性。(4)竣工规划验收要素测量。①测量各功能分区范围进行面积计算并汇总。②根据报建及放线要求形成建筑物平面位置关系图。③根据建筑物高度测量形成立面图。④建筑物属于公建配套设施独立用地时应测量用地面积。

内业处理:(1)填写《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测量成果汇总表》。(2)按适当比例尺绘制建筑物平面位置关系图。(3)绘制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立面图或剖面图(含地下室覆土层厚)。

3竣工测量内业处理

3.1建筑物总高度的计算

(1)坡屋面建筑。

坡屋面建筑一般指别墅、顶层为复式的建筑物,这样建筑物总高度由内地台即±0.00算至檐口顶。

(2)平屋面建筑。

平屋面建筑比较常见,其总高度由内地台即±0.00算至顶层女儿墙顶。

(3)突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间、机械房、水箱间等不算入总建筑高度。应按图1所示计算屋面建筑高度。

3.2竣工测量图形编制

3.2.1地形图编制。

(1)地形图的地物元素应全部实测所得。地形图上应转绘建筑范围涉及的全部用地界线(红色)、规划道路(红色)和规划涌(蓝色),如有特殊意义的建筑物控制线时也应展绘。(2)地形图的实测范围为用地界线范围或建筑范围,并向界线外扩测30m,同时应标注相邻单位名、地名、路名、门牌号码,通过地形图中便可了解验收工程周边的建设情况和单位信息。(3)应适当增加高程点密度,同时应测量相邻用地的高程,以便于从地形图中判读室外地坪竖向标高关系,以及建筑用地与周边规划道路、相邻用地的竖向标高关系。

3.2.2平面位置关系图编制。

验收测量平面位置关系图是反映建筑物是否按规划审批位置、形状、大小来建设。在绘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建筑物尺寸的标注应有代表性,简单、明了,原则上首层尺寸应全部标注,对于建筑物塔楼部份比较复杂的可适当取舍,以保证图面线条的清晰、整洁。(2)参考原报建审批的征地红线图、总平面图和放线册,转绘与报建有关的用地界线、规划道路和规划涌。(3)退缩间距标注位置与报建四至图、放线册退缩间距标注位置应一致,退缩的参照物(线)亦应一致,如放线册标注位置与报建四至图标注位置不一致,则以放线册的位置为准。不满足报建四至退缩要求的数据用红色表示,满足的用黑色表示。(4)对于间距较多的群体建筑物可用不同颜色表示并加以说明。

3.2.3立面图编制。

绘制立面图时,首先要选择能全面反映立面变化的立面方向。当一个立面图不能全面反映立面变化时要绘制两个或多个立面图。

3.3面积计算中常理解错误的问题

现在的建筑物比起以前较为单一外形的建筑物来说外观造型更美观、复杂。这对于竣工建筑面积的测量和计算的要求更高,除了测量技术要提高之外还必须认真学习有关建筑面积计算的规范,熟悉面积计算的有关规定,才能为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可靠、准确的数据资料。

(1)坡屋顶顶层的面积计算。

很多别墅和顶层为复式的建筑天面都设计为坡屋顶,当利用坡屋顶空间时,此部分的建筑面积通常的做法是:只要该层的净高度超过2.1m则全部计算面积。但是,这样处理并不恰当。正确的计算应该是:净高超过2.1m的部分计算全面积,净高在1.20m~2.10m的部分应计算1/2面积,净高不足1.20m的部分则不计算面积。

平面图中阴影部分应计算全面积,两侧计算半面积。该层的建筑面积应为:

S=5.4×6.9+2.7×6.9×0.5×2=55.89m2

(2)建筑基底的面积计算。

建筑基底面积是指建设工程首层平面建筑物外墙边线在地面的投影所围合的面积,如果首层为架空层,则为架空层柱边线在地面上的投影所围合的面积[3]。基底面积包含建筑内部的中空部分面积,对于四周为建筑物围合的天井或庭院。

如表1此部分面积亦应计算为建筑基底。阳台是计算半面积的,但对于首层的阳台,阳台面积应全面积计入建筑基底。

(3)特殊情况下的面积计算。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审美观越来越高,很多建筑的设计越来越复杂,建筑物的设计除了空间实用外还讲求外形的美观,这就给我们测算其面积提出了很多新的问题。对于一些在面积计算规范上没有明确的建筑物,该如何计算其面积呢?我们认为建筑面积的计算应遵循“设计不利用的空间,不计算建筑面积”的原则。如某建筑的装饰阳台,此阳台的设计户主利用不了此部分的空间最多也就是摆放花盆,但由于户主能不能出去淋花都成问题。此阳台只是为了该建筑的外形更美观,属于装饰性的建筑,不应计算面积。

4结语

竣工验收测量是城市规划批后管理的一项重要程序,是实施城市规划审批后动态管理的重要举措,是对《城市规划法》贯彻落实的具体表现。竣工测量成果是规划行政管理部门下一步规划审批提供可靠、详尽的依据。对房地产市场规范化起了推动作用。

本文针对竣工验收测量过程中的地形图编制及面积计算方面经常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个人的多项验收工程积累的解决方法,希望本文中提出的相应方法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谭荣一.测量学[m].北京:民交通出版社,1995,6:101~103.

[2]李生平.建筑工程测量[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12:79~82.

高层建筑划分的标准篇6

关键词:建筑物;日照;分析;测量;模型;数据

0引言

日照分析是指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技术部门采用计算机分析软件,根据国家标准对有日照要求的拟建、在建或已建的建筑模拟其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的日照情况,分析计算其相关的量化指标。简单地讲,建设单位为了确定拟建高层建筑对自身和对相邻建筑可能产生的日照影响进行分析,编制《日照分析报告》,作为规划管理部门审核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的依据之一。

1建筑物日照分析测量在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

随着城市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和建筑物的密集化,光照日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光照也成为了一项权利――采光权。采光权的保障在城市建筑规划管理中也成为一项重要的参考系数。这主要是因为光照在现代社会中作用的不断凸显使然。光照对建筑规划管理的意义也主要就是现代社会光照的意义。

1.1城市建筑规划管理

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涉及城市各项功能是否能够良好地发挥,影响着城市文化品味和城市形象,关涉着城市长远、健康发展,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依据。这充分凸显了城市建筑规划管理的价值和意义。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是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的管理手段。光照、空气等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通过有效的城市建筑规划管理能够使这些自然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也能够降低其他资源的损耗。城市建筑规划管理影响着城市的内涵和品位。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最明显的体现在城市的建筑物上。优越的城市建筑规划管理能够展示城市的文化内涵,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与品味。正确认识城市建筑规划管理职能的内容对充分发挥规划管理对城市经济社会科学和谐发展的推动作用有重要意义,所以城市建筑规划管理应始终为城市发展过程中关注的问题。

1.2光照影响健康

尤其在预防癌症或减缓恶性肿瘤发展进程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对小孩和老年人来说,一天之中接受适量的光照对自身健康有着重要作用。阳光对孕妇胎儿的发育也很重要,但是,过量的光照也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可能会引发一些比较严重的健康疾患。为了人体的健康和生活成本的节约,房屋建筑必须考虑光照问题。

1.3光照影响房价

由于光照对人体健康和生活成本至关重要,人们所购房屋一般很少变更过户,所以,买房者对房屋的光照效果就格外重视。那些采光效果好的房屋在房价方面就会偏高。由于各种原因而光照条件不好的房屋就在价格上低一个档次。所以,房屋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光照问题。

1.4光照影响城市交通

随着建筑材料的不断丰富,玻璃大厦不断出现。再加上汽车尾气等容易产生光化学反应。在城市道路交通方面,各种建筑物的遮光、反光已经影响到道路交通安全。影响着居民的出行便捷程度,造成城市交通经常出现拥堵甚至是瘫痪,严重限制了城市的长远发展。在道路规划设计和房屋建筑管理方面需要对光照问题格外重视。

1.5光照上升为居民的采光权

采光权的划分和保障已经成为建筑规划管理部门在建筑项目审批、高层房屋工程设计监督和建筑工程项目许可中的一个不能不考虑的问题。同时,我国关于居民采光权的保障、侵权赔偿,房屋设计的具体量化指标方面存在一些不太精确的规定等原因致使围绕光照的纠纷不断出现,这体现了当前城市建筑规划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也反映了当前城市建筑规划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地反省转变工作职能。

2日照分析的内容及数据收集

日照分析主要是分析拟建建筑与周边相邻建筑之间相互日照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使其相互受日照影响降低到最低,从而保证各自有效的日照时间。据此可知对日照影响的因素就是日照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现状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它是进行日照分析最基础的数据,依据平面位置才能确定建筑物形状、间距和相互关系等参数。

建筑物总高度:它能直接反映出建筑物间是否会发生采光遮挡,建筑物越高其遮挡面就越大。建筑物总高度为室内地坪至屋顶的高度,包含对采光有影响的檐口、实体女儿墙、斜面屋屋脊、电梯间、水箱等附属物。

建筑物室内外地坪高程:室内外地坪高程变化大,地形起伏大,其受日照影响也会不同。譬如依山而建的层叠式建筑物,受山坡地形的影响,其日照影响反而相对降低。当室内地坪有高差时,应分别测量其高程及分界线的位置。

建筑物层高:因为日照采光的影响主要针对1-2层,基本上1-2层满足了日照要求,3层及以上也会满足日照要求,这就需要1-2层的层高数据。

建筑物窗户、阳台位置:日照分析对窗户、阳台的采光时间作出了规定,要想得到窗户、阳台的日照时间就必须测量窗台、阳台位置以及宽度、高度。

3日照分析的数据采集方法及模型建立

3.1数据测量

施测前准备工作:首先,要根据拟布置的高层或多层建筑初步设计位置和高度,用日照分析软件进行模拟,初步确定日照测量范围,此过程一般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完成。然后,对测区已有资料进行收集、分析,特别是大比例尺地形图、控制资料、周边已建建筑物总平面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竣工图等。有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可于图上对涉及的现状建筑物进行编号,一般从西北角开始,按顺时针方向进行。

控制测量:根据收集的高等级的控制点分布情况,适当进行加密,平面可采用图根导线或GnSS-RtK图根的形式布设,高程可采用图根水准施测,点位埋设要保证每幢建筑物主要拐点能直接观测。图根控制测量及精度应符合城市测量规范的要求。

建筑物平面位置测量:一般采用全站仪全野外数字测图的方法,仪器自动记录三维坐标数据。对每幢房屋的凹凸部分、阳台和窗户等尽可能地实测坐标,对个别不能直接实测的目标,可采用量距的方法,并在现场绘制好草图。

建筑高度及层高测量:建筑高度一般采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或悬高测量法进行,测前要对仪器指标差进行检验和校正。为方便对屋檐、屋脊、窗台等高处目标的测量,建议采用免棱镜全站仪直接测量三维坐标,测点时须注意反射点的选取,以防“飞点”产生。日照分析一般只涉及1-2层室内层高,可采用手持测距仪施测,分别测量室内净高和楼板厚度。对于屋顶为坡屋顶的楼房除要测量北檐口、女儿墙高度外,还要测量屋脊线的位置和高度。另外,1-2层窗台位置、高度、外形尺寸,屋顶挑檐等影响建筑物采光的构筑物也要详尽测量。平面、高程测量精度要按照城市测量规范中日照测量的要求执行。

室内外高程测量:可将建筑物室内、室外地坪设为图根水准转点一并予以施测,其他点可采取水准支点方式测量。

内业成果整理:将野外采集数据输入电脑,并通过绘图软件数字化编绘成图,宜采用1:500基本比例尺。水准测量数据先进行平差计算,再把点位高程成果注记在建筑物对应的位置上。对建筑层高、总高度、窗台宽度、高度等测量数据可利用excel制作统计表格,并用CaD绘制平面图、立面图、窗位图。

3.2三维建模

一般,对节能要求较高的建筑、需要利用太阳能资源的建筑需要做日照分析。在做一个小区或一个公共建筑群区的前期规划时,为了合理利用太阳能资源,使建筑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能及获得更充分的日照,而在夏季尽量避免日照,这时候,日照分析就显得特别重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城市的进程逐渐加快,全国各地的数字城市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三维建模工作也有了新的进展,通常来讲常用的建模技术是通过影响将城市的模型范围进行划分,根据若干区域的分割和影像对城市的建模进行一个结构和纹理的补充,最后通过制作人员的DLG屋顶矢量图等数据进行结构的模型建立,从而最终完后三维建模的制作,这种模型的建立和制作方式与数据的来源和精度息息相关,并且一旦数据精度或者精细程度不能够满足要求将造成建模的不够精确,以日照分析测量数据为基础的三维建模与常规方式不同的是能够更细致的表现出模型的细节构造,在普通的建筑建模工作中,通常祖业人员简单的通过目测对建筑模型进行一个分块工作,再做贴图处理,更多的是位置的估算,所以精度得不到保障,比例问题需要很大程度的矫正,日照分析测量数据的三维建模可以根据门窗阳台进行一个精细的建模处理,从而保障房屋细部结构精度,提高建模质量。

方便对阳台进行建模,基于影像建模时,阳台通常用纹理贴图表示,使得模型显得不真实,利用日照分析测量数据可以对阳台进行建模,使模型更具有立体感,而且能确保阳台模型的精度,常规方式即使对阳台建模也是作业人员依据照片估算的大小。

减少出现层高错误,现在城市的很多建筑每层层高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只从照片上看不一定能看出来,常规手段建模大都按层数将模型平分,这样的做法并不准确,日照分析测量数据中有精确的层高数据,利用日照分析测量数据进行三维建模可以避免出现层高错误的现象。

日照分析测量的成果形式:日照分析测量,最终的成果包括区域总平面图,建筑物底层标准层平面图,建筑物屋顶平面图,建筑物数码照片等。日照分析测量做的是平面的二维数据,三维建筑模型生产做的是三维成果,但是把日照分析测量底层平面图和两个侧立面图结合起来的话,就是一个立体图,故从直观的角度来说,日照分析测量成果能够满足三维建筑模型的生产。

三维建筑模型的定义:依据建筑物测量数据或设计资料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建(构)筑物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及外观效果等,再通过外观照片和最终成果的比对,三维建筑模型的生产是城市人工建(构)筑物的三维表达,与普通地形图相比,优势在于更直观,更形象。

因为太阳入射角是一个与日期、时间、经纬度相关的一个变量,我们只要能建立描述这些变量之间关系的模型,就能得到任意时间、任意地理位置的太阳入射角度。此外严格来讲,太阳是一个点光源,即太阳光是从一点发出的,但是由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十分遥远,当太阳光到达地球表面时,光线几乎是平行的了。所以在模型建立中采取架设太阳光是平行的。三维模型是由质量数据分辨率等因素决定的,常用的数据源是二维数据加航空影像,在平面及高度测量精度两方面,日照分析测量成果完全满足三维模型生产所需要的几何数据的精度要求,外业数据可以直接利用。另外,日照分析测量门窗的间距与高度都是实测的,可以利用到三维建模中,可以让三维模型更精确,更贴近实际。

在三维建模过程中,通常要采用地形资料和航空影像的资料进行详细分析之后通过科学的数据建立基本模型,根据具体的情况再进行文理数据的贴图,以增加真实感和立体感,采用实景照片作为纹理的情况下要根据三维基础模型生产技术标准的要求对贴图中的一些模糊区域进行清晰化的处理,并且一些非建筑体的部分也要进行处理,在贴图中要保证透视的关系一致,通常采用的方式就是贴图的门窗层高线和立面等必须保持水平或者垂直,清晰度要有足够的保证,避免模糊不清的现象。同样在外业的数据采集中也尤为重要,日照分析的测量与建筑的测量一样需要照片的拍摄作为辅助,根据日照分析测量的基本标准和技术要求,主客体的建筑外形采用摄影方式可能会出现一些条件上的限制问题,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拍到全景模式时可以采用分体摄影的方式,在三维建模的工作中照片的主要服务对象是贴图部分,属于内业工作的处理,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照片的拍摄是为了建筑的形状和纹理更为真实,所以照片就为日照分析测量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日照分析测量所摄的照片基本能够满足三维建模的要求,而且相比较于其他无实地照片的外业数据源来说这也是一个比较大的优势。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设计工作中建筑物日照分析随着建筑设计的不断发展越来越重要,这就需要我们重视建筑物日照分析测量的工作,从测量数据以及建模方式不断地进行完善,真正的实现建筑物的良好日照效果。

参考文献:

[1]范文兵.建筑物日照分析测量内容及方法探讨[J].城市勘测,2006(2):28-30.

[2]陈永星,王蕾.建筑物日照分析测量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2(16):52.

[3]师军良,卢小平,宋高磊,等.城市建筑物日照分析测量方法探讨[J].江西建材,2014(3):237-238.

[4]焦康生,王军平,王文静,等.建筑物日照分析测量注意事项[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7):760-760.

高层建筑划分的标准篇7

【关键词】竣工测量;面积

[abstract]:inordertostrengthenthecityplanningmanagement,guaranteethecompletionoftheconstructionprojectplanningacceptanceofthequality,thequalityofas-builtsurveyplanningapprovaldepartmentsinchargeoftechnicalsupport,istheoperationandmanagementoffirsthandmaterialsintothecityconstructionprojects,hasthereality.thisarticlefromthecompletionofmeasurementforthecontentandtherelatedandthetechnicalnormsandcitymanagementisdiscussed.

[keyword]areaofcompletionmeasurement;

中图分类号:[p2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建设工程竣工测量的内容:

1、建设工程地形测量:一般采用大比例尺地形图。

建设工程竣工图测量分为地形图实测和地形图修测,按下列原则采用测量方法。

地形变动范围较大,原有的地物地貌不足作为修测基础时,应进行地形图实测;

地形变动范围不大,可利用经过校核、位置准确的地物点进行地形图修测;

竣工测量也等同地形测量,包括建设基地内的地形地物、建筑物及附属设施。竣工测量要细化,精化测量,为规划验收提供技术条件。特别是地下管道管线等相关信息,要跟随管道形象进度进行;

2、竣工要素测量:

(1)基地界址测量:可采用全站仪施测、GpS数据采集等仪器。

(2)面积的测量包括基地面积、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绿化面积、道路用地面积。

a建筑基地面积测算:实地测量建设工程用地界址点坐标,根据界址点坐标值计算建设基地面积。城市道路规划红线和河道蓝线内的面积不得计入,此时则按其边线坐标值来计算建设基地的面积;

B建筑物占地面积测算:建筑物占地面积是指房屋外墙勒角上沿的水平面积,包括阳台、走廊、室外扶梯等的占地面积。分别计算每幢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并累加计算基地内所有建筑物的占地面积;

C房屋建筑面积的测算:单层房屋层高超过2.2米(含2.2米)不分层均算一层,按其外墙勒角以上的水平面积计算。多层或高层建筑不同的层次分别计算。地下建筑物面积丈量其内壁的长、宽尺寸后加上外墙的宽度,计算的水平面积;

D绿化面积的测算:绿化面积包括建设基地内的集中绿化面积和房屋前后,街坊道路两侧的建筑物间距内的零星绿化地和硬地绿化面积。各项数据需经城市规划部门和园林管理部门的验收;

e道路面积测算:道路面积包括建设基地内,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场所,绿地,道路,停车场等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

F每幢建筑物总建筑面积和基地内建筑总面积的计算

每幢建筑物总建筑面积包括每幢建筑物地上,地下建筑面积之和;

基地内建筑总建筑面积按基地内每幢建筑面积累加计算,以上两项面积不包括开放空间面积。

建筑物周边长度测量:

建筑物周边长度一般应使用钢尺或测距仪全部实测,不能以量一边而推算另一边对应的长度。读记取至cm,丈量精度应符合要求,房屋总长与分段边长之和的较差≤±10cm。

建筑物高度测量:建筑物高度测量可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实测,现在大多采用全站仪直接读高差法测量,也可用钢尺直接量取,读至cm。

建筑物高度H的计算规定:关于平屋面建筑,有挑檐屋面自室外地面算至檐口顶加上檐口挑出高度。有女儿墙的屋面,自室外地面算至女儿墙顶。坡屋面建筑:屋面坡度小于45?(包括45)的,自室外地面算至檐口顶加上檐口挑出宽度。屋面坡度大于45?的,自室外地面算至屋脊。水箱、楼梯间、电梯间、机械房等突出屋面的附属设施,其高度在6m以内,或水平面积之和不超过屋面建筑面积的1/8的,不计入建筑高度。

建筑物周边关系测量:被测的房屋是孤立的,其周边关系是指该房屋与邻近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关系,被测房屋是小区建筑,则测量最房屋与邻近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关系。测量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如有规划部门批准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按规划许可证所附图纸上的外控尺寸部位测量。如无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定外控尺寸的,则测量被测房屋的最外突部分与相邻建筑物的垂直距离。邻近城市规划控制线的房屋则要测量被测房屋至城市规划控制线的距离,如果遇到圆弧的控制线,则要测量房屋两头至控制线的距离。建筑物周边关系测量的方法:被测房屋位置如果是有条件直接量测的,则用直接法进行测量。如果没有条件用直接法测量的,则可采用解析法测量后用坐标反算求的。坐标可采用独立坐标。房屋至城市规划控制线的距离如有控制线界桩的,则可用直接法测量,否则用解析法测得房屋坐标,再通过计算求得与城市规划控制线的距离。绘制工程竣工平面图,注明与周边建筑物的间距。

公共建筑用地测量采用一般地形测量的方法进行。

基地地面高程测量可采用几何水准或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进行。

精度分析:以中误差作为评定精度的标准,以两倍中误差作为限差。

点位精度要求: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10cm;

施测困难地区的地物点点位中误差,按上述规定放宽5倍。

地物点之间的精度要求:地物点之间间距中误差≤±10cm;施测困难地区的地物点之间间距中误差,可按上述规定放宽0.5倍。

建筑物边长测量精度要求:m≤±0.0005L(L≥20m)

m≤±0.01(L≤20m)

式中:m---边长测量中误差,单位:m;L---被测边长,单位:m;

建筑物高度测量的中误差≤±5cm,另外用解析法求得的边长与直接法测得的同一边长的较差不得大于±15cm。

建筑工程竣工规划测量报告书的编制:

地形图中应标示建设基地的范围,各类建筑工程、配套工程、绿化工程的平面位置和基地内建筑物周边关系尺寸。另外,测量成果表中应当载明建设基地面积,每栋房屋占地面积,每栋房屋各标准层及建筑总面积,建筑物高度,基地内地下建筑面积,地上建筑面积和建筑总面积、绿化面积、道路面积、开放空间面积、停车场面积等。还应注明半地下室高度及地下室地面以上部分的高度,屋顶设备层总高度。

成果提交的内容:

技术设计书。

技术工作报告。

竣工项目分幅地形图(包括建筑基地的范围、建筑工程、配套工程、绿化工程的平面尺寸和四至界限等)

测量成果表。

用地地块图及索引图。

建筑单体各标准层测绘成果图。(包括房屋边长、面积)

结束语:

建设工程竣工测量是关系着城市建设发展的历史记忆,是城市经营管理、运营的宝贵档案,随着现代网络和软件不断升级,测绘仪器不断更新,竣工测量将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高层建筑划分的标准篇8

【关键字】城镇化;基础平面构架方法;快速准确;精细化管理

1发展问题――时代背景下“基础平面构架方法”理念生成

“城镇化”愈发快速的演化脚步为我们城市面貌的更新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与机会。这场建筑细胞的扩张生长如同人体“骨骼”二次重塑------其“品质性”要求这必定是一场审慎、严密、渐进、秩序的脱胎换骨且艰苦持续的历程。然而,有意思的是,构成这一进程推动的五大群体(有责任的城市建设者、有理想的设计师、复古的城市保护群体、嗅觉灵敏的拆迁户与记者们、既得利益群体与开发商们)之间的利益协调是否足够顺畅,在某种层面上决定了我们“城镇化”演化发展的速度进程。“经济先导规划”早已不再是一句单纯的口号,而已晋级为出镜率颇高又富有决定性的论调;而方案中技术经济指标也一如既往的灼人眼球,其准确性与合理性一直是各方关注的重中之重。

1.1城镇化背景下宏观、中观规划与微观实施层面对接的问题思考

从实际发展的角度来说,现今待开发整理的土地资源无一例外都有着“骄傲的身价”。投资决策者等群体在做出开发拓展的决策前,往往对其进行价值预测与评估,而后依据商业化的市场运作模式对土地资源进行精细化的开发。但在开发实施过程中却经常遇到问题导致无法深入。尽管我们在宏观层面上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尽管我们在中观层面上能够运用土地利用细分导则进行控制;尽管…但在微观实际操作层面上,实体方案有时却会无法落位,项目开发无法完成。宏观、中观层面的引导控制与微观实施层面经常会“互有嫌隙”,无法实现完整状态下的“无缝对接”。

我们遇到过这样的问题,项目经过了多轮汇报,外观形态顺利通过,整体构思想法亦非常精彩。但实施时却无法进一步延伸细化,这里面可能存在各种问题。比如:平面与立面对位关系不合理、标准层过小不好使用、停车分配不够或指标在实际方案中做不出、住宅户型存在问题、日照算不过去…为了更为妥善的解决这些问题,使项目方案与建设指标能够更加紧密的落到实处,我们提出了“基础平面构架方法”这一理念。

1.2“基础平面构架方法”之方法构成

“基础平面构架方法”主要由拟定的业态柱网、由柱网衍生出的建筑整体轮廓与平面交通核位置、基本确定的建筑出入口及主要功能流线,并基于此,由平面向纵向发展,得到的地下空间及各标准层的构架平面组成(如下图1、2)。

1.3“方法”应用之深度层面――介于城市设计与建筑方案设计之间环节

“方法”应用阶段及深度为介于城市设计与建筑方案设计之间的环节。它能够有效填补城市设计与建筑方案之间的“错节”。在应用时间的损耗上,它对于平面构成的要求较城市设计稍深,相比于建筑方案的绘制深度却要浅显得多。

因其深度较浅,且短时间内测算准确度较高,所以近两年来,我们将此“方法”作为联系中观与微观层面之间的“有效衔接环节”应用于不同规模等级设计项目的指标测算阶段。对于中小型项目,我们可以验算其指标的合理性;对于大型项目,我们可以测算其指标的可达性。无论是验算还是测算,均使我们在低成本投入下得到了更为准确稳妥的实施空间。

2案例研究――“基础平面构架方法”实际应用

下面分别以城市核心区大型项目与中小型项目工程为例,探讨下“方法”的应用。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不同等级项目我们对方法应用的模式与深度不同。

2.1“方法”应用于重要城市核心区大型项目---标准层估算控制

案例一:天津天钢柳林城市副中心规划设计(下图3)。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14.5平方公里,待开发的建筑总量达1300万o。这种数量级的项目经过“方法”验算可以避免其出现“失之毫厘,谬之千里”的问题。且同样由于其规模庞大,为节省计算的工作量,我们提出了标准层估算控制法①:通过认真核算每建筑标准层,而后每单体建筑进行计算累加,以此类推城市设计整体建筑,进行指标复核。

以北岸核心建筑为例(下图4),在依据建筑轮廓确定交通核与功能流线关系,按照一类高层的防火规范要求核定出入口位置与标准层防火分区面积后,我们发现原有的上位规划指标(核心建筑22万o待开发面积)不甚合理。而我们重新依据设计条件对其“基础平面架构”进行复核后发现,按规范要求且扣除共享空间面积后,指标调整为18万o较为合理。以此楼为例,前后指标调整就相差近4万o。指标的确定与下发绝不单单是对几何形体的块量面积然后累加所得(尤其是大开发量的规划项目),更应该经过严谨的测算与校核。这样建设指标才能做到更准确且富有指导性。

2.2“方法”应用于中小型项目---逐层分步核算控制

另外一些我们应用“方法”验算的中小型项目,往往限制因素较多、更为复杂。其可能存在很多需要避让的条件,如:日照影响、项目预算、交通组织…这些因素使得建设指标需要更为精细化的合理控制。

案例二: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铁狮门项目。该项目处于天津市五大道风貌核心区内。北有住宅民居日照影响;南有华汇铁狮门一期风格控制;所处风貌保护核心区还需考虑限高要求;且待规划地块狭窄----仅为91m×56m。在这狭窄地块之中不仅要完成我们的建筑组群落位,还需考虑消防、间距、防火、车库等等问题。我们依照“方法”对建筑组群各层平面采用了逐层分步核算控制法②进行了绘制测算。

所谓逐层分步核算控制法,首先,依项目拟定业态确定好柱网及建筑基本轮廓构架及交通核位置。并由此纵向发展,每层保证交通核不变的前提下,各层轮廓随建筑造型的变化在每层平面中清晰展现。在此平面中绘制的仅为三个关键要素:柱网、交通核位置、建筑各层轮廓。绘制完成后,只需要简单的对各层面积叠加计算,就能够给出更合理可行的指标。

3服务对象――“基础平面构架方法”群体应用与发展趋势

综上案例所述,我们运用“基础平面构架方法”对规划指标进行系统验证、测算,能得到更为精确的成果。这一“方法”主要向两大群体提供服务:一是行政管理部门,二为土地整理单位。

3.1“方法”应用之服务群体对象

对于行政管理部门来说,例如国土局、规划局等管理部门,通过这种“方法”计算而得的数据可以为其搭建一个更为精准可靠的项目管理、基础数据评测的平台。而这个平台数据能够为其批复指标提供更为切实可靠的理论支持。从而减少其审批项目所面临的群众眼光的“质疑与挑战”,务实避虚。

对于土地整理单位而言,运用“方法”得到的数据可帮助其进行更为准确的基础测算与评估,帮助判断,从而开展更为准确有效的市场预测与分析,有利于帮助土地资源的出让、开发,推动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形成投资发展的良性循环。

3.2“方法”优势――应用于大规模、多形态变化的城市设计中的确定性

基础平面构架方法绘制平面精度不高但收效明显,应用于项目的指标测算阶段确有两大突出优势:快速及准确。同时,在一些大规划项目中摒弃了原先简单的“量块”计算手法,对土地价值有效利用提供了更为准确的保障。

运用此“方法”还有一些其他好处。比如,运用“方法”确定建筑基本平面轮廓与交通核位置后,我们再对建筑轮廓形态、出入口的位置进行调整,都能够将其面积指标控制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数值上。以天津市东丽区妇幼保健楼为例,三种迥然不同的建筑造型在确定了“基础平面构架”后,在保证其交通核位置基本不动的前提下,建筑整体轮廓形态、建筑出入口位置调整部分,建筑面积被大致稳定控制在预设的8000o指标上。这种方法简便、快速,以不变应万变。这对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大规模、多形态变化的城市设计工作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3.3“方法”应用之未来趋势展望

近两年,我们运用“基础平面方法构架”在指标测算阶段快速验证了许多大型及中小型市重点规划设计项目。例如:天津静海新城中法产业园城市设计;天津西开教堂区域保护性规划;天津京津路节点深化;天津滨海新区区委党校规计…均取得了良好效果与收益。

当然,这种高效“基础平面构架方法”应用也有其限制性。它要求使用者必须对建筑规范及各类民用建筑空间流线非常熟悉。这充分体现设计“以人为本”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设计者在短时间内于繁多信息量中筛选精华,快速完成“基础平面构架”的绘制,并能够将思路逻辑于图面上按重要度分层表达。

同样,因其对指标控制的准确性和低投入性能够帮助我们在进行一些较大规模的城市设计中,节约更多的时间与人力成本,却能够得到更准确更具操作性的实施数据。因此,我们运用并完善这种“方法”检验测算各类建设指标数据也成为了一个亟需进一步研究深化并完善的课题,是未来城市建设、项目数据测算精准化管理的重要方向。

[注释]

[1]标准层估算控制法:基于“基础平面构架方法”提出应对大型城市设计项目的指标估算的一种快速方法。

[2]逐层分步核算控制法:基于“基础平面构架方法”提出应对中小型设计项目的指标测算的一种方法。

[参考文献]

[1][英]德里克.艾弗里著.严华,陈万蓉译.现代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高层建筑划分的标准篇9

【关键词】保障房;绿色建筑;用地;环境

在保障房项目建设中,充分考虑居住人口的健康、环保、安全、就业和受尊重等需求。使保障房项目成为社会口碑中“面积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多环境美,造价不高品质优,交通便利配套齐”的理想家园。是社会的基本要求。迈皋瑞福城项目,通过建筑环境,主要是节地与室外环境方面的规划,达到了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

1工程概况

迈皋瑞福城项目,位于某市栖霞区迈皋桥街道,总用地面积约82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61万m2,提供1.9万余套保障性住房。

配套完善:该片区各类配套44万m2,其中片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配套累计达8.2万m2(中学1所、小学2所、幼儿园4所),社区卫生等公共设施配套累计3.7万m2(4处社区中心、1处卫生中心、2处卫生站),商业配套11万m2及2万m2层架空,22万m2普通地下室和人防地下室供居民停,31万m2绿地供居民休闲娱乐。

交通便利:片区所处规划区域内路网发达,可迅速接入市城市道路路网和市高、快速路路网。片区内部共规划建设了11条市政道路,已建成通车,全面打通片区与主城之间的连接。开通了5条公交线路,通往主城区并与周边地铁站驳接,方便市民出行。

主力户型:户型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保证住房的适用、经济、安全、耐久等品质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居民居住状况、家庭结构和人口等因素,按照房源类别设计出了相应的户型,并多次组织专家对户型进行优化。我们选择省市保障房户型竞赛的优秀作品用于我们的设计之中,力求设计的合理性、人性化。

2规划理念

本省自2013年起,即要求所有政府投资项目、保障性住房项目、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省级示范区项目,共4类项目规模化发展绿色建筑。

迈皋瑞福城项目在规划、建设过程中一直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遵循全面打造绿色建筑的建设宗旨,通过“因地制宜,统筹谋划,技术整合,产业创新”的理念,实际践行绿色建筑。通过在该保障房项目中建筑节能、预拌混凝土、砂浆、雨水回用系统的全面应用,还通过应用太阳能这一可再生能源技术、推行住宅全装修及建筑工业化等技术,达到了二星甚至三星级国家绿色建筑标准。

规划目标:根据迈皋瑞福城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气候和环境特征,并综合考虑到保障性住房的投入、使用功能与特点,因地制宜地选用绿色建筑技术措施。在充分满足住宅功能的同时,切实实现“四节一环保”,创造宜居的工作、生活、居住环境。

规划原则:“被动技术优先、选用成熟和适宜的技术、注重设计优化”,在不增加成本或少量增加成本的前提下达到绿色、环保的要求。

绿色建筑采用的技术路线:

良好的室外环境规划,以及微气候环境;

良好的外墙围护结构,以及保温隔热系统;

良好的建筑室内日照与自然通风条件;

全面应用节能照明系统;

尽量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

采用节水技术,注重非传统水源的应用;

采用工业化技术,应用节材技术;

应用高效智能化技术。

3规划指标

必须达标的措施要求,分为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根据本项目的特点,以及当地政府的要求,具体规划要求如下:

控制项:建设地点选择方面,做到选址合理,尽量不破坏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没有相关的威胁,也不产生新的危险源;本项目属于高层建筑,在人均居住用地指标方面符合高层建筑不高于15m2的要求。居住区采光条件,日照符合标准要求;在绿化方面,主要绿化物种为乡土植物,绿地率达到32%,符合不低于30%的规定。污染源管理方面,整个项目区域内,不存在排放超标的污染源。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并在施工过程中具体实施。

一般项:交通方面,该项目周边公共建筑配套齐全,公交、地铁线路通畅,网络发达。在建筑物理环境方面,居住场地内风环境、声环境、光环境、热环境优良,符合相关规定。绿化环境方面,植被乔木、灌木、花草结合,多层次植物搭配,每100m2的绿地,平均达到4株乔木。

优选项: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再具体实施中,通过绿地以及采用植草砖技术,使室外透水地面面积达到47%。在一期工程中,地上停车位,采用植草砖技术,此一项即可满足要求,但存在植草砖养护比较困难的问题,有待解决。

在工程实施中,对于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m2的标准,因为保障房项目,往往地少人多,在每个小区,都做到这一点难度较大。对此,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在总平面规划时即考虑到这一问题。公共绿地采用集中与分散、大小相结合的布局方式。争取使小区内部公共绿地满足要求,或在整个片区中均衡使满足要求。即使个别条件不允许的,也对景观绿化进行了精心打造,尽可能多的设置。

4节地与室外环境之具体措施

4.1人均用地指标方面

标准指标限值:对于低层建筑,不高于43m2;对于多层建筑,不高于28m2,对于中高层建筑,不高于24m2,对于高层建筑,不高于15m2。

经过规划,以及实施中不断调整完善,该保障房项目指标值为:建筑类型:高层建筑;规范指标限值要求:人均居住用地不高于15m2;该住区用地面积:21848m2;住区户数:1296户;住区居住人口:4210人;住区人均居住用地:5.2m2

对于高层住宅、有效地控制户均住宅面积,能够有效节约建筑用地。

4.2场地风、声、光、热环境

场地风、声、光、热环境规划,应有利于建筑节能、提高室外环境的舒适度,同时有利于居住者的身心健康和居住生活质量。

在住宅建筑朝向方面,均为南向或南偏东,使居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

居住区风环境,做到有利于冬季室外行走舒适,以及过渡季、夏季能够实现自然通风。

采取合理的建筑密度、合适的建筑材料(如外墙采用聚氨酯硬泡沫塑料,以及膨胀聚苯板进行保温。而对于屋顶部分,则采用聚氨酯硬泡沫塑料进行保温。外窗统一采用5+15ar+5的高透明low-e玻璃。在建筑所有外窗采用手动卷帘遮阳,用户可自由控制遮阳开度)、较高的绿地率等均可降低热岛强度。

居住区环境噪声符合标准规定。

5结语

迈皋瑞福城项目,有效地控制户均住宅面积,能够有效节约建筑用地。场地风、声、光、热环境规划,应有利于建筑节能、提高室外环境的舒适度,同时有利于居住者的身心健康和居住生活质量。达到了绿色建筑的要求。

自2015年12月首个居住组团交付入住以来,通过对入住居民进行跟踪了解,保障房项目便利的交通、完善的配套、高水平的质量、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入住居民的一致称赞,大家普遍对房屋质量、采光效果、小区绿化、配套菜场、社区、医疗中心、学校、公交场站、市民广场等诸多方面表示满意。

【参考文献】

[1]郭正兴.土木工程施工[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高层建筑划分的标准篇10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监理控制

一、我国高层建筑监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层建筑监理市场不完善,且监理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高层建筑发展异常迅速,高度上层数不断增高、平面形状和空间体型也日益复杂;高层建筑为适应经济发展、解决群众住房困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国高层建筑质量与先进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需要逐步完善的空间,一些开发商更是置一些客观因素于不顾,盲目追赶工期、追求经济效益,暴漏出一系列的工程问题,使一些高层建筑质量呈现一些隐性的质量问题……提高工程监理力度克不容缓。然而我国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监管市场还很不成熟,监理水平比较低。监理单位往往存在自主监理、同体监理的现象;监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工作观念很不扎实。

(二)高层建筑监理过程中不到位、执行不严格现象时有发生

在高层建筑监理过程中不到位、执行不严格现行突出表现在:首先是高层建筑监理人员方面。由于我国高层建筑发展时间比较短,现有的高层建筑监理人员在业务素质上不能满足施工要求,一些监理公司为了顺利中标,往往采取“多个项目、一批人员”的现象;其次,是管理不到位。狭隘高层建筑监理市场上,一部分监理公司经常将承揽的项目进行二次、三次转包,在此基础上收取一定的管理费,这样做的结果是监理企业很难对监理项目的质量进行保证。再次,在高层建筑监理执行上,一些监理人员使用权利不到位、监理收费不合理;监理执行不到位使得一些高层建筑项目监理力度受损。

(三)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监理缺乏完善的监理体系与制度

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监理制度包含技术复核制度、质量责任制度、事故报告制度、事故处理制度等等。然而在实际监管过程中,高层建筑施工质量依然缺乏完善的监理制度和监理体系,主要表现在: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制度不健全、现场监理制度中对技术符合制度、质量责任制度和报告制度、处理制度制定不规范,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因此导致在监理过程中容易出现对施工技术监理不严现象的发生,影响施工总体质量。

二、高层建筑监理控制的具体方法分析

(一)在高层建筑监理控制中,积极使用规划目标、动态控制法

高层建筑监理控制中只有做好对监理目标的规划才能有效实现对整体的目标控制;监理目标规划的越好,监理目标控制的基础也就越充分。目标规划是实现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监理的一种重要办法,包含最高层建筑施工投资、进度、目标完成情况等将整体监理目标进行分解,使得每个监理环节既能体现独立性,又能实现综合联系性,便于从总体上进行控制,为使项目更加有序、协调的实现目标搭建了一座中介桥梁,充分实现对风险的分析和管理,并针对风险采取有效针对措施。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监理中的目标规划方法,能够有效对各个监理的环节进行综合性控制,提高监管效能。

所谓的动态控制法,就是在高层建筑监理过程中通过对高层建筑工程、目标实现情况进行全面、及时和精确的跟踪,以了解及时的工程过程信息,将事先规划的目标与实际施工过程结合起来,进行比较;动态控制法,有助于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的进度目标值、质量目标值以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明确定位,能够及时发现偏颇,以及时对出现的偏颇迅速采取补救措施。

(二)在高层建筑监理控制中,积极采用组织协调、信息管理法

高层建筑监理控制中的又一方法就是积极组织协调法,这是实现项目目标不可缺少的方法。组织协调方法既要实现对监理团队内部人员的协调、又要做好与项目业主、设计单位、施工方等其他机构和部门的协调,也是促进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监理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方法。高层建筑监理过程中的监理协调组织,就是要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以及合同履行情况之间在权力与义务进行关系明确化,避免因为矛盾影响施工质量监理的效果。信息管理法是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监理的重要手段,是监理机构和专业监理人员进行决策的主要依据。通过信息管理,可以帮助监理方在施工质量优化、施工合同履行等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在第一时间掌握资料。确保高层建筑监理控制中信息管理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可靠性有利于作出科学正确的监理决策,知道施工工作,提升施工质量。

(三)在高层建筑监理控制中,积极采取事后质量控制法

高层建筑监理控制的事后控制方法是指,对当前的施工结果与计划目标进行比对,找出存在的不足,明确采取的措施,以便在下一道工程中实施补救性控制方式。这项工作对于高层建筑施工来讲显得至关重要,也是监理人员必须要实施的办法,这是由高层建筑监理控制质量的特殊要求所决定的。通过监理事后控制,可以及时将不合的施工方法、施工产品反馈给设计单位或者是施工单位,以敦促及时改正,避免为工程埋下质量隐患。这种方法既能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又能保证施工过程顺利进行,而不会影响到施工质量。

三、高层建筑施工质量在监理过程中的要点、重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