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建设的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17:50

城镇化建设的建议篇1

从我们对粤东和粤北农村的调研看,首先,山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人均经费太少,按目前的标准,农村小学100人以下的学校,每学期总经费2.75万元;旧校改造基金申请成功能得到20万元,这20万元在粤北只能改建200平米的课室(三间);在校住宿的学生不收住宿费,但学校开支增加了;教师编制和岗位不合理,教师年纪大、补充新教师难,教师评上职称难,即使评上了要被聘上也得等20~30年;山区教学点合并带来交通和安全问题;教师的培训较难。建议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问题进行一次较为彻底的清查,制订措施解决。这不仅是解决民生问题,也是解决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也为实现“两个率先”打下扎实的基础。

其次,职业技术教育的有关政策要作调整: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造成农村孩子考取全日制本科大学的比例低于城市孩子。应调整政策,争取让农村的孩子在上不了高等院校的情况下,能考上中职或技工等学校,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人才的需求看也应这么做。建议:(1)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对在中考和高考中未能升学的农民子女,实施免费中职和技工教育政策。学费、实验费、住宿费全免,特困生的生活费给予补贴。(2)未能升入中职、技校的,根据人社厅的文件实施培训补贴,规定人均一次补1400元,仅限一次。然而,对农民工应是全员技能培训政策,一个人一生不止一次性做某一项工种的工作,可以转换不同工作,因此,可以给予一次以上的培训补贴费,即可以申请两次。

【城镇化建设要抓好发展和生态保护】

城镇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性任务,在此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第一,做好城镇化的规划。应按中共十提出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要求做好城镇化规划,这种优势提升的城镇化规划,包括优选的生产方式、优质的生活方式,包括人的素质的提高。

第二,重视可持续发展。只有做到可持续发展,才能稳步提高城镇人口的收入;有了稳定增长的收入,才能增强城镇人口的消费能力,从而达成内需对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作用。城镇化的发展应该是其自身的这种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借外来优势作为动力的发展。

第三,保护生态极为重要。应继承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既不偏执于“自然中心主义”,也不偏执于“人类中心主义”。农村的生态保护,是原生态的保护――地表上的土壤、植被、水系,原生态的是最好的――而不是破坏原生态后造的人工景观。

第四,保护好耕地。在农村推进城镇化建设,绝不能把耕地用来盖住房、建工厂。城镇化不是简单地推倒农民村居和破坏耕地,盖起城市里的高楼大厦。如果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失去了提供粮食安全的耕地,那样的城镇化结果也是保不住的。

城镇化建设的建议篇2

关键词:黑龙江;垦区;城镇化

一、黑龙江省垦区城镇化发展现状

2009~2012年黑龙江省垦区通过科学规划、特色建设、和谐拆迁、创新服务、优化生态、提升品质等诸多举措,使垦区城镇化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一)科学统筹规划,在镇区建设上谋创新

2009年,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结合各个农场的地缘分布、资源优势、产业结构、经济特点、文化等多个方面,对辖区内各分局的建设定位进一步明确,如:将宝泉岭管局打造成食品工业城、将三江管局打造成绿色米都、将红兴隆管局打造成现代农业示范城、将牡丹江管局打造成生态旅游城、将九三管局打造成有机大豆之都。截至目前,已有100多座生态宜居的区域中心镇、卫星镇已经迅速崛起。

(二)深入调查研究,在撤队建区上促和谐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通过深入调研,结合广大职工意愿,坚持以人为本、和谐拆迁的工作思路,出台了《关于加快垦区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垦区城乡体系布局规划的原则、管理区设置的标准等撤队建区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四年间,黑龙江垦区共搬迁居民点1770个、搬迁居民60万人,住房砖瓦化率达到100%,城镇化率达到85%。

(三)夯实基础建设,在设施配套上抓落实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以“宜居”为发展目标,不断加大垦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四年间,垦区城镇共硬化道路1542公里、城镇主干道硬化率达到100%;建设给水管线1790公里、排水管线1224公里,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建设清洁能源项目68个,使用清洁能源比重较之前提高了40个百分点,达75%;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的比例达到100%;城镇集中供热率70%。

(四)优化生态环境,在城镇品位上促升级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兼顾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效益。自2009年以,垦区先后开展“绿满垦区,共建生态家园”活动,实施“绿色城堡”、“见缝插绿”、“绿色屏障”三大工程,有效地提升了城镇品位,提高了百姓居住环境质量。四年间,垦区共植树6920万株,城镇绿化覆盖率由2008年30%提高到2012年的35%。

尽管,垦区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由于农垦城镇不是国家建制城镇,加之一些政策上的因素,给垦区的城镇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制约。如:缺乏土地管理和财税职能,限制产业发展空间;缺乏市县级财政支持,减缓了发展建设速度;缺乏公共财政保障,降低了公益事业标准;缺乏配套政策引导,影响了财税优惠政策落实等等。

二、促进黑龙江省垦区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为进一步提高黑龙江垦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加速垦区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壮大,全面保障垦区城镇化健康、持续发展,要在资金、政策、事权、财权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持。建议如下:

(一)赋予财税职能,破解发展瓶颈

赋予垦区相应的事权职能,拓展垦区城镇化建设发展空间。目前,我省已在建三江、九三管理局设立管委会,管委会委托农垦总局进行管理,与管理局合署办公,具有特殊的建制县财税职能。这种做法,有效的破解了新型城镇发展瓶颈,促进了城镇发展建设,建议相关部门对此问题深入研究,积极向上争取,大力推广。

(二)制定返还政策,支撑发展建设

给予财权支持,加快垦区城镇化建设步伐。参照地方土地出让金返还标准,借鉴其他地区经验,制定“专项财政转移支付”方案,将垦区每年项目建设收缴的土地出让金按比例返还给垦区,用于支持基础建设,保障垦区城镇化建设的持续发展。

(三)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基础投入

建立多元化融资体系,提高垦区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垦区在大力发展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加快垦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提升垦区经济实力;要加大向上争取扶持力度,确保资金有效落实;要积极吸纳市场、社会等多方资金,使其融入垦区公共服务事业中来,为垦区城镇化建设发展提供保障。

城镇化建设的建议篇3

>>“环境友好”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约束及对策思考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探析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能源与环境视角下的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选择现阶段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探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效率驱动与创新路径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探析浅谈城镇化视阈下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日本城镇化“绿色发展”新动力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启发浅谈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耕地保护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思考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路及改革创新研究我国生态文明中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途径加快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新常态下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财税支持研究浅议城镇化发展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论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影响就业的因素与对策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理论综述与实践思考我国城镇化建设困境与对策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发展与新型城镇化路径研究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5]卢萍萍.资源环境约束下四川可持续城镇化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9.

[6]陆田.资源环境约束下长三角地区城镇化道路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7]王德,彭雪辉.走出高城市化的误区―日本地区城市化发展过程的启示[J].城市规划,2004,(1).

城镇化建设的建议篇4

【关键词】商业银行城镇化建设金融产品

一、为把握市场先机,银行也已与河南省某地级市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主管部门进行了沟通,同时,也行文上报某分行批准银行新农村建设准入资格

(1)以产业集聚区为依托,实施客户和产品支撑战略,梳理重点企业和重点企业的上下游客户,将供应链融资业务及时运用到信贷营销过程中,在满足企业资金需求的同时,积极争取新业务的贷款规模,将有限的信贷资源尽量使用到新产品的业务拓展上。针对企业原材料采购,积极营销国内信用证产品,及时为企业沟通办理国内信用证议付,确保企业和其上游企业的资金需求。针对应收帐款量较大的企业,进一步加大国内保理产品的营销力度,一方面盘活企业的应收帐款,另一方面通过灵活的期限和费用组合,确保重点企业的融资需求。针对票据量较大的企业,加大票据理财产品营销力度,积极通过投资银行渠道为企业筹集资金,一方面解决企业资金融通的困难,另一方面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积极探索进一步降低贷款门槛,放宽贷款抵(质)押条件,积极为新型农村社区居民提供贷款支持。

(2)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载体,未来三年内,在产业集聚区建设、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中心村建设、农村产业发展等领域提供广泛金融服务,在资金规模安排上进一步倾斜,积极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总体目标,从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出发,拓宽县域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信贷领域,积极介入基础设施、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注重对县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信贷投入,对已经完成集体产权制度创新,建立社区股份合作社的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允许社区股份合作社以其产权证作抵押,取得银行贷款,探索在新型农村社区开办额度10万元以内、期限5年以内的社区居民住房贷款;积极帮助入住新型农村社区的居民,用社区集体建设用地房产证抵押担保,获得住房贷款支持;在条件成熟的县支行成立个贷分中心,积极开展新型农村社区住房按揭贷款,进一步确保银行在住房金融领域的优势地位。

(3)加强渠道建设。商业银行作为一个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商业盈利性机构,其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业务的经营与管理是和其它一般工商企业一样是借助各种渠道来实现的。在很大程度上,渠道的多寡、完善程度以及运营效率、市场匹配程度,体现了一家银行的市场竞争力,也是构成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得渠道者,得天下”并不是一种夸张。为此,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优化布局,提升档次,加大物理网点的升级改造力度;二是进一步加快自助渠道的推广步伐。要充分认识到自助设备对客户分流和维护的巨大作用,通过增加数量、功能优化增强银行自助设备对客户的吸引力,最大限度的占有和分流客户,减轻柜面工作压力;三是新农村建设将会加大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为此,要明确移动支付未来发展方向,通过银行服务模式上的创新,提升业务拓展的前瞻性和敏感性。充分发挥移动支付的延伸功能,科学规划,抢抓先机,在地理位置合理、客户密集的地方,抢先布点,增强个性化服务能力,有效弥补物理网点数量不足的缺陷,最大限度的扩大客户群体,在物理网点和客户经理渠道无法涵盖的盲点区域,发挥有效的自助服务功能,减少柜面工作压力;四是加强客户经理队伍建设。不断整合人力资源,配备专业人员,建立服务于新型城镇化的客户经理队伍,实行新型城镇化金融业务“集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其在业务开拓和营销客户中的尖兵作用;五是加大和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强化与“新农村”建设主管部门的合作,积极取得政府的理解和支持,进一步巩固银政关系,更加稳固银行优质金融服务地位。

加紧和项目施工方进行项目对接,建立项目备选库,加大项目储备力度。目前,新农村建设正在全面铺开,同业竞争势必更加激烈,要加强前期项目梳理,积极进行银政洽谈,提前介入,全力开展项目对接,抢占竞争制高点,提高银政合作的效率和谈判的主动权;拟定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以个性化产品满足客户多元化资金需求,提高银行产品覆盖度,增强营销渗透率;强化风险意识、严把信贷政策关口,实施差别化经营策略,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宽进严支,看重实质,抓住关键风险点,确保信贷资金封闭运行,严守政策底线,做到可控风险;成立任务型团队,配置必要的财务资源,坚持市分行经营部门和经办行的联动营销模式,全力争取优惠政策,特别是拆迁政策和土地配套政策,提高营销效率,抢占市场先机,增强市场竞争筹码,撬动其他业务的联动发展;严格资格准入,抢抓优质客户,优化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水准,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几点建议

(1)政府建立专门的新农村投融资平台,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进一步推进各项银政合作平台建设,为新农村建设筹集专项资金,为政策性信贷提供有效载体。

(2)政府有关部门及时提供新农村的相关政策、发展规划等方面的政策信息,同意银行列席政府部门研究新农村综改项目会议,推荐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作为银行信贷重点扶持和培育的对象。

(3)进一步发展政策性担保业务。建立和完善以县域为重点的多层次的担保体系,重点加大县级担保体系建设力度。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壮大担保公司实力,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企业出资参股担保公司;银行要加强与农村信用担保机构合作,共同建立健全担保机构的准入、退出、风险补偿和奖励机制。

(4)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经营机制和服务功能,拓展业务范围,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服务需要。

(5)进一步增加县域金融有效供给。适当增设分支机构或网点,支持不断推出各种适合新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县域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6)政府部门要对恶意拖欠银行贷款、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及时进行监督,并视情节组织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共同予以制裁;培育和规范评估、咨询、审价等中介服务市场,打击信用欺诈等不良行为,为银行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城镇化建设的建议篇5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在京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传递出许多我国城镇化建设新信息。

“两横三纵”的战略格局

在城镇化工作会议勾画的蓝图中,东起连云港,西至阿拉山口的欧亚大陆桥,是“两横三纵”战略格局的中的第一横。向西望,绵延从高原流下的长江则是从西到东的第二横。东部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则分别构成了蓝图中的三条纵轴。

【解读】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徐逢贤:“两横三纵”的发展格局是考虑在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基础上,提升中西部地区的部分城市群,以让整个国家的发展建设更加协调。

“自然和历史的选择”

会议提出,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我国发展必然要遇到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

【解读】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管清友:过去提起城镇化,大家想起的就是建房子、建桥,而这次强调城镇化是自然历史过程,实际否定了人为造城、大拆大建的思路。城镇化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套开,经过一年讨论,最终提出“城镇化是自然历史过程”非常不容易。

“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

会议提出,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

【解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城镇化事关现代化,事关子孙后代,是中华民族的千年大计。必须要有长远眼光,必须突出天人合一,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此次会议指出,未来中国的城镇化道路应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针对当前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之间的问题,会议强调尊重自然,适应自然,体现了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

“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会议提出,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

【解读】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唐任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我国的城镇化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二元体制、农民工、大城市病等,导致户籍人口只有35%。新型城镇化改善民生就要以人为本,就业是民生之本,转变为市民的农民只有有了稳定的就业,才能有好的生活质量,才能住得下、留得住、稳得根,城镇化才算成为真正的“人”的城镇化。

“记得住乡愁”

会议提出,“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城市居民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

【解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民俗学家萧放说:在快速现代化过程中,我们已经丢失了太多历史文化遗产,在今天的城镇化过程中,我们应尽量减少这方面的损失。在城市化过程中,饶有趣味的历史地名比洋地名更有吸引力。

“优化开发”

会议提出,城镇建设用地特别是优化开发的三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要以盘活存量为主,不能再无节制扩大建设用地,不是每个城镇都要长成巨人。

【解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孝德:当前,不少地区都存在人口城镇化率远远低于土地城镇化率的情况,严重的甚至出现了空城、鬼城,浪费巨大。所以我们的城镇化还是要以人为本。中国的城市化一定要遏制土地无限扩张,土地的居民用地、公共用地、产业用地之间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比例。

“土地集约”

会议提到,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

【解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中央的态度十分明确,耕地的红线是不能触碰的,城市建设需要腾挪的空间要通过土地集约化来实现,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着力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一张蓝图干到底

会议提出,城市规划要保持连续性,不能政府一换届、规划就换届。

城镇化建设的建议篇6

这次全市建设工作会在**召开,是对我县城镇建设工作的肯定。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为此倍受鼓舞和鞭策,也更加增强了县委、县政府加快城镇化建设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将在市政府的领导和市建设局的指导下,以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为动力,努力把我县城镇建设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一、提高认识,深化经营城市理念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缩影。我县实施的生态城镇体系建设是绿色产业、环保工业的基础,是绿色小康家园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所以,在今后的城镇建设工作中,我们将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进一步发挥**独特的女娲文化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方位经营城市的经济资源、科技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资源,努力建设、经营好富有文化内涵、充满发展活力、展示山水园林的特色名城。

二、建管并重,强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我们将继续坚持建设、经营、管理并重的原则,按照经济、生态、人口有机结合的发展思路,发展绿色产业支撑城镇体系建设,壮大环保工业拓展城镇发展空间,培育生态旅游增强城镇建设活力,不断增强城镇建设的自我发展能力。具体目标是:争取在本届政府任期内,文化广场建成,南区开发初具规模,城区功能基本完善,省级卫生县城创建达标。重点集镇全部硬化,民俗新村形成风格,旅游经济大幅增长,城镇常住人口达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40。

三、加强领导,夯实城镇建设工作责任

城镇化建设的建议篇7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是四川省委省政府确立的“十二五”时期的重大任务。7月23~25日,四川省召开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省委书记刘奇葆在会上强调,要把握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更加重视城镇发展动力,更加重视区域协调,更加重视城乡统筹,更加重视城镇质量,努力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要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做到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产城一体,布局上功能分区,产业上三产融合,努力形成“两化”良性互动、相互支撑的发展格局。会议期间,刘奇葆率队深入遂宁等十多个参观点考察学习,研讨加快推进“两化”互动发展的思路和举措。此前的7月8日,《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草案)》面向社会征求公众意见。

在全面完成城镇改造“三年大变样”任务的基础上,河北省年初又提出要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7月23日,河北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工作会议。省委书记张云川强调,三年上水平,就是实现城市化上水平、城市功能上水平,进一步增强城市聚集生产要素、聚集优质产业、聚集人气、聚集财富的能力。优质产业主要是指以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

与四川、河北将城镇化与产业发展“捆绑互动”略有不同,昆明城镇化主打“全域”。2010年7月,昆明市委工作会提出部署“提升全域城镇化建设”。在一年的试点实践中,昆明市初步归纳出全域城镇化建设“113334”模式,即“一引领一改革三重三置换三区联动四保障”,形成了“城中村改造、开发区(园区)带动、县城规模扩张以及新城镇和新农村建设”4大全域城镇化建设工作路径,实现了全域城镇化建设的规范化、特色化和多样化。在此基础上,7月21日召开的昆明市全域城镇化建设工作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提出,下步要以全域城镇化建设“113334”模式为指导,不断健全完善全域城镇化建设四种工作路径,使全域城镇化成为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新动力、新引擎。目前,昆明城镇化率64%,招商引资、工业突破和园区建设迅猛发展,为全域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强大动力。

城镇化建设的建议篇8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我市“十五”计划确定的战略重点,创建文明城市是省委省政府和郑州市委市政府的明确要求。为了加快我市城市化进程,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市委市政府经过认真研究,充分准备,决定今天在这里召开XXX市加快城镇建设创建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参加会议的有市四大班子领导;市直各委局及驻密单位党政正职、主管副职及二级机构党政正职;各街道办事处党政正职、主管副职,城管部门负责人及所属村委会、居委会书记、主任;市区内各医疗卫生单位、中小学校、大型商场、宾馆、饭店负责人;各乡镇党政正职、主管副职及创建农村垃圾管理先进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市委机关大院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安排部署全市加快城镇建设和创建文明城市的具体工作,并要以此次会议为标志,拉开我市全面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序幕。今天会议的议程有4项:一是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连渠同志宣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建设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意见》;二是副市长岳振杰同志宣读《市政府关于加强城市土地资产管理的决定》;三是市长林建刚同志作加快城镇建设创建文明城市动员报告;四是市委书记陈新贵同志作重要讲话。

下面,会议进行第一项,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连渠同志宣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建设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意见》;

会议进行第二项,请副市长岳振杰同志宣读《市政府关于加强城市土地资产管理的决定》;

会议进行第三项,请市长林建刚同志作加快城镇建设创建文明城市动员报告;

城镇化建设的建议篇9

>>职业教育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功能发挥初探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鞍山市职业教育集群化发展的路径选择职业教育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大有可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巴州新型城镇化建设与高等职业教育的互动关系研究金融支持江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议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的广东现代职业教育探析职业教育应为城镇化建设助力职业教育服务城镇化建设功能新型城镇化建设下高等职业类院校发展的路径选择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推进荆州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建议武陵山片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旅游管理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浙江省高职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分析论城镇化建设与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互动关系职业教育服务城镇化建设的方式思考职业教育体系规划与国家规划及其城镇化的关系探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系论江西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2]江西省发改委发展规划处.江西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国江西网-江西日报2014-07-15.http://.cn.

[3]thomasw.H.ng.,DanielC.anizationalembeddednessandoccupationalembeddednessacrossCareerStages[J].JournalofVocationalBehavior,2007(2).

[4]陈云川,雷轶.新生代农民工组织嵌入、职业嵌入与工作绩效研究[J].当代财经,2014(11).

城镇化建设的建议篇10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全市社区建设协调会议精神,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城镇社区建设工作,进一步推进我县城镇和谐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城镇社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设城镇和谐社区的重要意义

城镇社区是城镇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的基本单元,是社会的细胞。推进城镇和谐社区建设,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自治组织体系,加强以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环境、社区治安为重点的社区工作是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的客观需要,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各乡镇党委、政府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建设城镇和谐社区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强领导,积极探索,创造特色,着力推进我县城镇社区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建设城镇和谐社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部署和要求,以提升居民素质为重点,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主线,进一步加强城镇社区党的组织建设、推进城镇社区居民自治建设、健全城镇社区服务体系、提升城镇社区管理水平、完善城镇社区工作机制、规范城镇社区工作制度,使城镇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创造安居乐业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夯实和谐*建设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坚持把服务城镇社区居民、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解决城镇社区居民最迫切、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民生问题为重点,努力增进城镇社区居民生活幸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党政主导、居民主体。城镇和谐社区建设要坚持以乡镇为主,充分发挥乡镇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同时又要充分发挥广大居民在建设城镇和谐社区中的主体作用,不断拓宽居民群众参与城镇和谐社区建设的新渠道,提高城镇社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

3、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建设城镇和谐社区,要结合本区域的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不同状况和不同的薄弱环节,实行分类指导,整体推进。

4、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城乡结对,互相促进,推动城镇社区和渔农村新社区建设的协调发展。

(三)总体目标。

1、居民自治、充满活力。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居民自治机制比较完善,城镇社区党的建设得到加强,民主制度更加健全、规范,居民群众在基层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事务中发挥主人翁作用。

2、机制健全、管理有序。社区各种组织完善、职责明确,民主协商、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共驻共建、民情民意反映机制等健全完善,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

3、服务完善、居民得益。社区服务设施、服务项目、服务功能齐全,服务质量好、服务水平高,能不断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和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4、治安良好、安居乐业。社区治安管理到位,群防群治网络健全,安全防范体系完善,社区秩序井然,广大居民安居乐业。

5、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社区内建筑、绿化、垃圾收集(分类)、污水处理、能源利用等符合环保要求,居民普遍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较强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发展。

6、文明祥和、文化繁荣。居民的公德意识、互助意识较强,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得到倡导和推行,邻里友爱诚信、团结亲善,守望相助,家庭和睦幸福、互敬互爱。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按照梯次推进、以点带面、辐射延伸、巩固提高的工作思路,争取到2010年底,全县城镇社区实现城镇和谐社区创建目标。

三、建设城镇和谐社区的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明确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工作职责。

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要按照有关法律和政府规章的规定,进一步明确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具体为:一是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教育居民自觉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执行居民会议的决议、决定,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二是完成社区居民会议或社区居民代表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发展社区公益事业,管理和维护社区资产,实行居务、事务、财务三公开,接受居民监督。三是动员和组织驻社区单位开展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发展社区文体教育事业,普及科技和法律知识;组织社区居民开展邻里互助,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四是树立为民服务意识,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兴办社区福利事业,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指导本社区的志愿者组织、民间组织和物业管理机构,参与业主委员会对本社区的物业管理和服务。五是协助政府相关部门开展社会治安、计划生育、民事调解、卫生保健、社会救助、培训就业、文教体育、健身娱乐、慈善捐助、老年福利、环境整治、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等工作。六是向政府或者政府的所属部门反映社区居民的意见、诉求和建议,组织社区居民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在社区的有关工作进行民主评议、民主监督。七是完成上级交办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任务。

社区居民委员会既要坚持社区居民自治的性质,又要自觉接受上级组织的指导,依法履行职责,同时积极协助和配合政府部门、乡镇和有关单位开展工作。

(二)切实加强城镇社区党组织建设。

1、充分发挥城镇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城镇社区党组织是城镇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切实履行城镇社区党组织的工作职责,要不断改进领导方式,创新工作方法,完善运作机制,拓展活动内容,积极主动地把城镇社区党建工作融入到做好居民自治、加强城镇社区管理、强化城镇社区服务、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工作中去,渗透到繁荣城镇社区文化生活、创建精神文明活动、改善城镇社区人居环境、构建城镇和谐社区的具体实践中去,不断增强城镇社区党组织在居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城镇社区居委会、群团组织、民间组织等都要自觉接受城镇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发挥自身优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齐心协力,共建城镇和谐社区。

2、充分发挥城镇社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城镇社区党组织要按照“属地管理和双重管理”的原则,加强对城镇社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不断完善对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流动人员中党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机制。城镇社区党员要增强服务城镇社区居民的意识,进一步完善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始终保持党员先进性,充分发挥全体党员在建设城镇和谐社区进程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大力推进城镇社区居民自治建设。

1、健全城镇社区居民自治的组织体系。要切实完善居民自治组织,使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真正成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自治组织。要切实加强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建设,推选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居民公认度高的人员进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领导班子。要加强城镇社区协调议事委员会组织建设,把城镇社区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辖区单位领导和有一定威信的居民代表组织起来,共议建设城镇和谐社区大事。

2、健全城镇社区居民自治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城镇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要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城镇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制度,优化城镇社区居民代表结构,居民代表要从城镇社区党组织、驻城镇社区单位、城镇社区居民及各类自治组织和民间组织中按一定比例推选产生,共同研究决定城镇社区治理的重大事项。要切实维护城镇社区全体居民的合法权益,保证广大居民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利。要进一步完善城镇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推进民主决策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民主议事协商制度,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事前都应通过民情恳谈会、事务协调会、工作听证会、成效评议会等制度形式,广泛听取居民群众的意见。要进一步建立完善民主评议制度,每年定期组织居民代表对城镇社区工作人员的绩效进行评议,评议结果必须在城镇社区公开栏向社会公开。要把居民代表对城镇社区工作人员的评议结果作为上级组织考核城镇社区工作人员年度工作的主要依据,并与城镇社区工作人员的报酬、奖励挂钩。

(四)努力提升城市社区管理水平。

1、切实加强城镇社区安全防范能力。加强城镇社区管理,确保城镇社区安定有序,增强城镇社区居民安全感,是建设城镇和谐社区的重要任务。要深入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维护城镇社区和谐稳定。要进一步深化城镇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要加强城镇社区警务室,城镇社区综治工作室(站)、城镇社区群防群治队伍的建设,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建立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社区安全服务机制。要开展社区归正人员矫正工作,帮助、教育和转化刑释解教人员、监外执行人员和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要加大城镇社区电子监控、红外线报警现代化防范设施等建设力度,加强城镇社区防范机制和防控网络的构建,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协助政府部门积极提高城镇社区安全防范能力。

2、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引导居民学法、懂法、守法,不断增强居民的法制观念和治安防范意识。要加强对重点对象的教育、服务和管理,不断推进城镇社区矫正、禁黄、禁赌、禁毒等工作。要切实维护好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青春期健康教育。要强化对城镇社区及周边区域的治安整治,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要进一步完善城镇社区居民矛盾排查、调查和调解工作机制,及时正确地处理城镇社区内部矛盾。要积极引导城镇社区居民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

3、加强城镇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城镇社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做好垃圾处理、噪音污染治理和节水、节电等工作。要加大整治城镇社区内乱建房、乱停车、乱贴小广告等违法、违规力度,维护城镇社区环境整洁有序。要建立健全公共卫生、食品安全、自然灾害等城镇社区应急预案,加强防灾减灾教育,提高城镇社区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要积极开展城镇社区环保宣传教育、爱国卫生运动,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动员和组织广大居民参加义务植树、种草、护绿等劳动,共同建设绿色、健康、文明的美好家园。

(五)切实强化城镇社区服务功能。

1、不断拓宽城镇社区服务领域。要把城镇社区服务覆盖到全体居民,涵盖各个领域,逐步形成托老养老、助残康复、拥军优属、文体娱乐、服务卫生、扶贫济困、计划生育、就业培训、民事调解、法律咨询等多个服务系列,使城镇社区服务项目涵盖居民生活的衣、食、住、行、医、娱乐等物质和精神的全方位,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和物质的需要。

2、完善城镇社区服务体系。要着力推进城镇社区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工作平台建设,加强对失业居民和困难居民的服务。通过提供就业再就业咨询、再就业培训、就业岗位信息服务和城镇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发等,对就业困难居民提供针对和援助。积极开展城镇社区社会救助服务,关心困难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切实帮助解决困难群体的实际困难。进一步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加快发展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要着力推进城镇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建立健全以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的城镇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加强对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保证服务质量。要着力推进城镇社区文化、教育、体育服务,逐步建设方便居民读书、阅报、健身、开展文体活动的场所,促进城镇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要着力推进便民利民服务,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便民利民服务项目,方便居民生活。要着力加强对流动人员的管理与服务,把外来流动人员纳入城镇社区管理和服务的范围,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让外来人员实行资源共享,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就业环境,保障参与民主自治的权利,促进他们与当地居民和睦相处。

3、提高城镇社区服务信息化水平。通过对城镇社区服务信息平台的整合、升级,合理构建县、乡镇、社区多层次的政府公共服务网、社区管理服务网、便民利民服务网、社情民意信息网。要科学整合民政、劳动保障、公安、城管、卫生、人口计生等部门在城镇社区的信息资源以及各类服务热线,更便捷地为居民提供各类信息服务。要加大城镇社区信息化建设硬件投入,配置信息化基础设施,使电脑、电视、电话信息服务平台和政府公共服务网、社区管理服务网、便民利民服务网、社情民意信息网相衔接,逐步建立以城镇社区为网络的管理信息系统和服务信息系统,提高信息化的集群效益和网络效应,推进城镇社区服务向社会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六)深入开展城镇社区精神文明创建。

1、努力提高居民文明素质。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大力开展“八荣八耻”、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清廉文化、生育文明等教育活动,努力塑造文明守法、诚信友爱、合作互助的城镇社区新型人际关系。要整合资源、挖掘潜力,积极发展各类城镇社区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努力倡导学习型城镇社区,不断提升居民的现代文明素质。

2、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以倡导文明新风、满足文体需求、普及科学精神、融洽人际关系为目标,以开展“爱我家园、争创文明”为主题,广泛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楼群、文明楼道、文明家庭户、文明居民等形式多样的创建文明评选活动,促进城镇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要不断丰富城镇社区活动内涵,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全民健身、科普教育等活动,不断满足居民求知、休闲、娱乐等需求,努力培育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社区精神,增强居民对城镇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七)加强城镇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1、科学合理规划。今后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建设,要根据现代城镇社区的标准,加强城镇社区建设的总体布局规划。把城镇社区建设真正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同步配套建设好城镇社区基本设施。要以社区居民的地域感、归属感和认同感为基础,按照有利于居民自治、便利群众生活、有利资源整合的原则,科学设置社区,合理确定规模,城镇社区原则上按1500户至3000户左右的规模设置。

2、强化阵地建设。强化城镇社区阵地建设,事关城镇基层组织建设,事关居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城镇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各乡镇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城镇社区工作和服务用房,把城镇社区工作和服务用房纳入城镇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明确责任,狠抓落实。财政部门要加强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为城镇社区工作和服务用房建设安排必要的资金。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城镇社区工作和服务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补助。土地、建设等部门,要依法做好协助工作、督促住宅小区开发单位(商)按照规定的标准,把城镇社区工作和服务用房列入公共建筑建设规划。规划部门在编制审批新开发小区的具体规划时,应当依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配置包括城镇社区工作和服务用房在内的管理服务和文体设施建设用地,并严格把关,编入详细计划。建设部门要加强对城镇社区工作和服务用房规划实施监督管理,建设城镇社区工作和服务用房,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严格按照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进行监督和检查。对规划确定应当建设城镇社区工作和服务用房而未实施建设的,要责令建设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限期纠正。对拒不改正的,予以处罚,并将其不良行为纳入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档案。民政部门要掌握建设的进展情况,及时向政府汇报并向有关部门通报,做好相关的协调工作。所在乡镇应参与工程竣工验收,相关部门要主动征求和倾听乡镇的意见,确保城镇社区工作和服务用房与旧城改造和新建小区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检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老城区社区工作和服务用房,由县政府牵头,乡镇和有关部门配合,通过划拨、置换、整合等多种途径,切实加以解决。对现有产权不明的城镇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要明晰产权。乡镇要加强对城镇社区组织指导,要把城镇社区工作和服务用房的建设和管理,纳入创建文明城镇、文明社区建设活动之中,各部门要齐抓共管、协同配合,进一步做好城镇社区工作和服务用房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争取用三年时间,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使全县各城镇社区的工作和服务用房面积基本达到350平方米以上。

(八)加强城镇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1、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城镇社区工作者队伍,是创建城镇和谐社区的关键所在。乡镇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城镇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途径,进一步优化城镇社区工作者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城镇社区原则上按照每300户左右配1名工作人员和每个城镇社区应不少于5名专职工作人员的要求,配足、配强、配好城镇社区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完善城镇社区党组织、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和操作程序,积极探索城镇社区工作者选拔机制,逐步推进城镇社区党组织“两推一选”和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直接选举。要根据“配精、配强、配优”的要求,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高、管理能力强、服务意识好,年纪轻、有文化、热心城镇社区工作的优秀人员选入城镇社区党组织或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的领导班子。提倡城镇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城镇社区党组织专职成员和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交叉任职”。要逐步健全对城镇社区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制度,完善考评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城镇社区工作人员的监督和管理。

2、切实加强对城镇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城镇社区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和管理服务水平。城镇社区工作人员由县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5天。同时,可根据实际,出台相关鼓励政策,积极鼓励城镇社区工作者参加在职学历教育。要逐步推行城镇社区工作者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逐步建立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积极推进城镇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化、专业化进程。

3、逐步提高城镇社区工作者的待遇。被选任或招聘的城镇社区工作者,应按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城镇社区工作者的年收入不得低于县上一年城镇职工的平均收入水平,同时要办理好养老、医疗等各种社会保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要逐步提高城镇社区工作者的收入水平,要把城镇社区工作者的年收入增长与当地经济发展同步,与当地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年度工作业绩相结合。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且表现突出、工作成效明显的优秀城镇社区工作人员,报考国家公务员或事业编制的,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取。

(九)加快发展社区物业管理服务业。

1、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新建住宅小区全部实施物业管理,积极探索和推进旧小区物业管理。到2010年,全县城镇社区基本实现物业管理服务。

2、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建立业主与物业企业双向选择的机制,鼓励上规模、上档次的物业管理企业进小区实施物业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到2010年,全县物业管理专业人员的持证上岗率达100%。

(十)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自我服务体系。

1、要大力培育发展以公益为目的的城镇社区民间组织,更好地服务社区,促进社区治理。按照“政府引导,民间主办,分类管理,规范运行”方式,鼓励社区居民成立形式多样的慈善组织、群众性文体组织、科普组织和为老年人、残疾人、困难群众提供生活服务的组织。支持民间组织开展社区服务活动,为其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经费资助和信息服务。建立民间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评估资助机制,部分公共服务项目可交给基础好、服务功能强的社区民间组织运作。

2、壮大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培育社区志愿服务意识,弘扬社区志愿服务精神,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优化志愿人员结构,建立“服务储蓄”等社区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和制度吸引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教师、青少年学生以及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人员和其他成员加入志愿者队伍。指导志愿组织和志愿人员开展活动,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水平。探索采取委托制方法,将部分社区公益项目委托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承担,不断开拓社区志愿服务新领域。

四、建设城镇和谐社区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推进城镇和谐社区建设的工作领导,要把建设城镇和谐社区工作列入党政工作的议事日程,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配合抓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保证城镇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居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为加强综合协调、形成城镇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整体合力,县委、县政府决定调整完善由县委领导任组长的县社区建设协调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民政局,负责日常工作。高亭、东沙、衢山三个乡镇也应成立或调整完善相应的社区建设协调机构,定期研究解决城镇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建立健全领导联系城镇社区建设工作制度,确保城镇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二)经费保障。创建城镇和谐社区是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各乡镇要随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城镇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城镇社区各项硬件设施建设。城镇社区工作所需的人员经费、办公经费、活动经费要列入乡镇财政年度预算,并根据城镇社区的实际居住人口按规定要求给予核拨。县级财政每年也将安排一定的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按实际居住人口比例补助给各乡镇,以保证城镇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切实减轻城镇社区工作和经费负担,要严格规范城镇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各级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委托或需要城镇社区协助办理的城镇社区职责范围以外的工作,必须向同级社区建设协调委员会办公室提出申请,实行工作准入审批。对准入的工作,要实行“权随责转、费随事转”,以保证城镇社区有权利、有人力、有财力完成各项协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