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市场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2:45

生态环境市场分析篇1

关键词:旅游需求预测;灰色系统理论;多元灰色预测模型

中图分类号:F5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1-0238-03

1引言

生态旅游市场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理念下逐渐形成的新兴旅游活动,目前国内外对生态旅游市场研究比较少,一方面由于生态旅游活动与普通旅游活动没有严格区分开来,因此理论上研究生态旅游市场更多从旅游环境承载力角度分析对旅游规模的约束作用,以此体现生态环境与旅游发展的和谐性[1~3]。另一方面生态旅游市场目前处于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状态,学者更多的是通过个案实证研究,定量分析具体某个生态旅游景点的生态旅游承载力,例如刘会平(2001)[4],胡忠行(2002)[5],石强(2007)等[6]基于此分别研究了武汉东湖、天台山、武夷山等中国风景名胜区的旅游环境容量。张晓娜等(2008)对秦皇岛市南戴河海洋乐园景区的承载力状态进行了预警研究,可以说,很少有研究预测生态旅游市场的真正发展[7]。本文从影响旅游需求的人口统计特征、行为特征、生态环境资源角度,以风雅-格邦国家公园为调查样本,建立灰色预测模型,研究生态旅游市场的需求,研究结果将为越南发展生态旅游市场作出理论指导。

2生态旅游市场需求灰色模型

2.1灰色关联度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系统主体的行为特征与影响因素序列曲线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它们之间关联度的大小。曲线形态愈接近,说明关联度越大,反之则越小。本文从风雅-格邦国家公园的调查问卷中得到的生态市场需求影响因子,如人口特征、行为特征、旅游动机分类等方面具体细分的因子出发,根据灰色关联度的求解步骤,计算各因子之间的关联度。

3研究结果

根据以上针对风雅-格邦国家公园为试点的生态旅游市场需求预测模型的求解,可以预测得到2012~2021年各年的旅游人数分别为:451086人,469910人,488734人,507558人,526382人,545206人,564030人,582854人,601678人,620502人。生态旅游市场需求总体呈扩张状态,但是增长幅度比较平缓。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旅游需求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和风雅格邦国家公园旅游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因为越南生态旅游发展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今后的十年或者更长时间内,如果居民收入增长水平,生态环境资源开发水平,以及生态教育水平没有得到较高水平提高的话,那么生态旅游市场需求不会大幅提高,毕竟生态旅游属于较高层次的娱乐活动。

4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灰色预测模型分析了越南以风雅-格邦国家公园为试点开展的生态旅游市场需求的发展前景。从较少的可获得数据入手,本文构建了Gm(1,n)模型,比较客观地预测了未来10年的生态旅游市场需求变化。从结果中可得,灰色预测模型是比较可靠的系统分析方法,但是由于本文选择的模型因子不全面,甚至没有更好地体现生态旅游的本质,因此,模型的预测结果可能距离生态市场需求预测有较大差距,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当首先建立影响生态旅游市场的评估体系,不仅包括人口统计因素,行为特征,旅游资源等等,而且应当从心里特征,社会地位等角度将有强烈生态旅游意愿的人与普通意愿的人区别开来。生态旅游市场需求作为灰色系统可以得到更好地预测。

参考文献:

[1]崔凤军,刘家明.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其实践意义[J].地理科学进展,1998,17(1):86~91.

[2]刘扬,高峻.国外旅游容量研究进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6):103~107.

[3]吕东坷,于洪贤.安邦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旅游环境承载力时空分异分析及调控策略[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6):60~63.

[4]刘会平,唐晓春,蔡靖芳,等.武汉东湖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初步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10(3):230~234.

[5]胡忠行,朱爱珍.天台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分析[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7):76~80.

生态环境市场分析篇2

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的价格应该是反应其合理价值的。合理价值必需替代原有的被低估的价值,实现这种合理价值和激励的载体是市场体系。市场通过价格激励能够与生态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激发人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即市场经济可以反映一些重要生态系统的价值[5]。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的很多具体要素,例如原始森林、大气、海洋等资源,在长时间内都被人们视为自由物品(freegoods)使用,在市场中被视为没有价值和价格的物品,被认为数量是无限可自由取用的[6]。但是,在当前的经济发展状态下,自然生态环境的损害程度已经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将这种一直被视为自由物品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恢复到以前的能够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所需要的劳动耗费是巨大的。生态环境价值是最高形态的经济价值[7]。传统经济学中的自然资源的外延已经有了扩大,将大气、海洋等均容纳在内了,认为大气等原生性自然资源是没有价值的[8]。这些原生性自然要素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稀缺性的增加,也有了价值[9]。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在市场中带来净收益可以估算其价值,或者从再生产自然生态环境的使用价值所需的劳动耗费来看,自然生态环境是有价值的[9]。因此,在市场中必然应该有相应的价格。从市场交易的角度来看,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的价格仍然是由其稀缺性决定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的稀缺性,是原生性自然资源和环境纳污容量资源进行市场交易的前提。在价格机制的调节下,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的相对价格必然提高,只有通过价格机制的约束和调节,才能使经济行为个体认识到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的实际价值。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产权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其稀缺性的凸显,这是其产权建立的基础。当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的稀缺性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就不能将其视为是无主之物而随意取用了,其使用价值必须通过市场交易才能获取时,其在市场中必然需要有其相应的市场价格。生态环境的补偿分为实物补偿和价值补偿。实物补偿是废弃物的再资源化,广义上说是资源的再循环,例如固体废物的资源化[11]。在市场体系中,更多的是价值补偿,即通过价格机制的手段进行补偿。这种补偿机制的困难在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带来的资源配置和优化定价[12]。

2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初级市场和次级市场的建立

经过前面的分析,自然生态环境资源自始至终,都实际参与了生产与再生产的全过程,是生产力发展的源泉所在;而且,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的稀缺性的存在,使其具备了市场交易的定价基础。对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产权的明确和细化,使得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的市场交易具备了产权制度基础。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主要是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我们国家现阶段的生态补偿机制,是以国家供给为主,公共组织生产占优势,私人承包及其他的市场机制共同作用下的交易体系[13]。本文认为,结合对原生性自然要素市场、环境纳污容量市场和副产品市场的分析,按照市场体系结构完善的先后次序,可以将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的市场组成具体细化为初级和次级市场两个层级的市场。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市场的数学模型是无法做到恰当而又具有实践性的。这是因为能够反映生态环境系统功能所有实质性特征的大数学理论是不存在的[14]。因此,下面仅建立市场结构组成的建议模型进行分析。

2.1建立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初级市场结构模型

初级市场是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市场的发展前提。在初级市场中,交易的对象主要是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的各种细化的产权,以原生性自然要素资源的使用权、环境纳污容量资源相关的排污权为主。在初级市场中,政府占主导地位。市场客体即交易对象为原生性自然资源和环境纳污容量资源,即原生性自然资源的开发权和排污权,交易的对象是不同的产权形式。在初级市场中,政府将作为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的交易的产品提供者。即政府作为所有与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相关的产权的所有者来加入到市场体系之中来,而不是作为一个行政管理者的身份进行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这是建立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初级市场的基础。同时,政府作为产权的所有者和资源的供给者,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市场经济体系的社会主义性质[15]。

2.2建立自然生态环境资源次级市场结构模型

生态环境市场分析篇3

一、小农生产的生态性和社会性

关于小农的定义很多,现代广泛流行的比较具体的定义是强调其自给自足性或部分地与市场相结合的特点。Frankellis对小农是这样定义的:

“小农是农场家庭,从土地中以他们自己的生产方式取得生活资料,其农场生产主要依赖自己家庭劳动力。他们总是为一种较高层次的经济体制所支配,也总是部分地与市场相结合,具有一种高度的内在完整性”[2]。

从生态的角度上分析,“从土地中取得生产资料”的意义可以理解为从大的生态环境中取得物质流进入小农家庭,土地不但包括农用土地还包括山川、湖泊、森林、草原等。但物质产品流要与其周围的社会环境在产品和劳动力上发生关系,“小农总是为一种较高层次的社会经济体制所支配”。从人类进入农业社会以来,支配小农的社会经济体制不断地发生变化,主要的几种形态有乡村公社、封建领主、地主和国家政权。在几种政治体制作用的同时,小农经济还不同程度地与市场发生作用。早期阶段与市场的联系少,而晚期阶段与市场的联系比较多。

我们把小农在自然的或农业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交换,称之为生态交换,在政治体系中或市场体系中的交换称为社会交换,小农生产具有生态交换和社会交换的两重性(见图1)。小农生产总是处于一种与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双向的交流过程中,在第一种交换中,小农生产(p)独立于社会组织系统之外与大自然交流物质,形成一种物质循环流。在后一种交换中小农与社会进行交换,从而产生一种小农与社会特别是与市场的产品循环流。小农户一方面是整个自然和社会进行物质交流的基础,又是社会交换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两种交换在各个不同历史过程中,由于生态系统和社会组织系统以及人口和技术水平的不同,这种双向交流的过程和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生态学分析方法研究农业历史的过程。[3]

图1小农户生产(p)与自然(n)和社会(S)的产品交换图[4]

为了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必须分析确定这两个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和物质能量流动的方向和数量。

首先,在生产过程中,小农生产(p)首先是从生态系统中获取物质或能量,然后将这种物质或能量向社会组织系统进行一定程度的转移,从人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预的层次来讲,我们可以将外界与小农生产发生关联的生态系统也分为两个系统,一种是在人们进行生产活动干预时,未对其结构、层次和内在动力机制产生重大改变的生态系统,我们可以称之为自然生态系统,也可称为自然环境(thenaturalenvironment),简称net。当然,这种环境主要是小生产范围所能辐射到的区域内自然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小农所进行的活动主要有狩猎、采集、捕鱼等。第二种生态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部分地受到人类活动的干预而形成的,我们称之为被改变了的环境(thetransfomcdenvironment),从整体上讲,人们在驯化动植物的同时,也大大地改变了生态系统,改变了地表面原来的自然状态下的那种生物组合关系,农业集约化发展,是人们通过改变特定的生物区域内生态系统的能量、水、氮素营养、矿物营养循环来实现的。到目前为止,世界上陆地面积的10%已成为栽培地[5],可见,农业的产生和强化已经使整个地球表面的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组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另外,也导致了土壤质量的改变,应该指出这种被改变了的生态系统不单纯地包括作物种植业,还包括林业、动物饲养业和渔业,是一种大农业,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农业生态系统。

那么,这种人为的环境与自然环境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呢,一般人认为自然生态系统具有自我保持(Self-maintenancc)、自我修复(Self-repair)和自我复制(Self-reproduction)的功能,而被人为改变了的环境,也就是说农业生态环境是一种内在不平衡的系统,需要外在的能量投入才能维持其平衡,这种外在的能量是人或牵引动物的能量或化石能源。

如果我们将社会环境(thesocialenvironment简称Set)也算在内的话,那么小农生产p可以看作是一个在三种环境相互作用下的生产单位。net和tet可以很容易在空间上进行定位,但Set则不易具体地确定,我们只好将Set总结为小农与外在政治经济体制的联系(如赋税、地租等)和与市场的产品交换联系[6]。

在确定出p、Set、net和tet之后,为了分析的必要,应确定出各种不同的内在联系,在这里我们引入劳动力的概念,以F[0,]表示,主要是指小农家庭的生存者用以从自然中取得生存资料的物质手段和知识手段。由于劳动力是分别流向两个生态系统的,我们将流向net的劳动力称为F[0a,],流向tet的劳动力称为F[0b,]。在阶级社会里,小农还要向社会系统付出劳动力,我们称之为F[0c,]。在生产中,p得到自然向农户转移的两个物质流,第一支物质流来自自然生态系统。我们定义为F[1,],第二支流来自农业生态系统,定义为F[2,]。小农在获取这两个支流后,以两种方式处理,第一种是自我消费其中一部分产品,这是维持小农再生产的基本条件,我们定义为F[a,],第二种处理是对外与社会发生联系,我们称之为F[b,],F[b,]在各个历史时期所保持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我们将F[b,]部分流入政府组织或乡村政权系统的物质流称之为F[b1,],流入地主的为F[b2,],流入市场的为F[b3,],从市场中得到的回流是F[3,]。可得到公式

图2小农户与生态和社会的产品物质交换示意图

生态环境市场分析篇4

关键词:城市公共绿地;景观设计;原则;策略

1前言

对于城市公共绿地的景观设计而言,其必要条件便是“以人为本”,在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同时,使人得到精神与文化上的共鸣,达到公共绿地景观与自然生态和人为生态的和谐。因此,城市公共绿地景观的设计要从行为和精神两个方面满足大众的需求,行为方面主要是指公共绿地景观场所的设计要从功能上满足大众,这需要设计者对景观空间构造及场所特征有高屋建瓴般的把握,以真正发挥公共绿地场所的功能性;精神方面主要指景观场所的设计不能脱离大众的精神需求而独自存在,不能为了设计而设计,为了建造而建造,组织者及设计者应结合当地的风俗文化与历史风貌设计出符合大众精神需求的人文化景观场所,以陶冶人们的情操,可以吸引和支持人们的活动。

2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场所设计过程

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场所的设计内容非常广泛,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其设计过程往往被弄错。在实际的建设中,我们发现公共景观场所的建设往往被置于市政设置、道路与其他建筑群之后。城市公共景观场所的建设往往是为了弥补其他建设对自然的破环,这种设计程序实则为本末倒置,在破坏了自然环境之后试图通过公共绿地景观来“填补”环境的空缺,这就无法充分的实现公共绿地景观所实现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因此,城市公共绿地的景观场所的设计应考虑充分发挥景观场所的实际功能性,以考虑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的初衷。

2.1场地分析

公共场地景观设计中的场地分析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而同时它又是一个系统、信息量庞大的工作。场地分析工作包括了相关地段的外部条件分析、自然环境的影响、人为因素、文化特色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其中关键的内容是对人的分析,设计之初要详细考察绿地所将面对的服务对象,明确对不同群体的服务方式以及服务范围,要同时估计人在物质以及精神两个方面上对公共绿地景观的需求。其次是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去分析,结合对当地自然景观的考察,总结出公共绿地景观的建设对生态环境所可能带来的影响,并从中找出能与生态环境相辅相成的绿地景观设计方案,从而确定出公园的种类、功能、占地面积、结构布置等设计细节。

2.2公共绿地的功能定位

对公共绿地的场地进行系统分析之后就要对其实现的功能进行定位。准确的功能定位直接影响到所服务群体的活动品质,并充分发挥绿地不同景观的实际功能,以避免不准确的功能定位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在城市公共绿地景观设计中,场地分析和功能定位是统一的整体,两者之间密不可分,只有通过场地分析才能确认场地规划的限制条件,为功能定位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有了绿地所实现的预期功能的确立,基地分析才有了更明确的针对性。

2.3公共绿地景观设计的完整过程

首先结合“人与自然”这一主题进行设计场地的分析,然后确定公共绿地景观所实现的功能,最后结合以上两个方面提出总体的设计方案以及实施方法,这是典型的景观设计程序。景观规划的设计与最终的呈现并非一蹴而就,其设计的程序与设计方案也并非一成不变。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具有极强的延续性,树木的生长、微气候的形成、自然系统的自我调整与恢复都需要考虑其中。景观系统中,因为包含了太多的自然要素,就像一个有机体,它不断自我完善,而且沉淀越长,其独有的韵味才能呈现出来。

3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场所设计原则

城市公共绿地的景观设计在关注人的需求的同时,更要充分考虑人为建设所可能带来的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方案的制定应以与自然环境相融洽并结合起来为最高宗旨,以形成“自然的场所”,使得人类的居住环境向着更生态、更环保的方向发展。因此,景观设计师在设计方案之前,应充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并了解当地的风俗文化与民风、民史,只有懂得当地人的文化历史与生活习性,认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才能创造出符合当地人审美特点并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的公共绿地景观场所。以下为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场所设计所应遵循的几条基本原则:

3.1适用性

公共绿地景观的空间分布与适用功能性上应用周围自然环境相互协调,以不破坏原有自然景观并融入其中为准。同时,景观设计在空间上要能容纳众多公共活动,空间宜开阔、明亮,以提供宜人的自然环境和各种适与人活动的观赏性和功能性设施。在满足人们公共活动的同时又能陶冶人们的情操。

3.2多样性

公共场所所接纳的人们有着年龄、性别、爱好上的区别,因此在景观设计上要尽量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偏好需求,为人们创设一个从美学和功能上富有多样性、丰富性的开放性空间,以满足不同群体渴望接近自然、放松心性、舒缓压力的渴求,以最大化的发挥城市公共绿地的功能性。

3.3延续性

景观设计必须与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历史风貌、生态特性相互协调,以使得公共绿化景观在自然环境与当地文化脉络的发展相融合,以便其在一定的时期内能得以延续性发展。

3.4艺术性

景观设计作为一门艺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应该尽可能将艺术的思想和视觉表现力融合到景观设计之中,使活动在其中的人获得艺术享受。

4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要点

4.1注重用边融合性

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不能脱离周围生态环境而突兀般的存在,在设计时要充分结合周围不同生态环境的分布特点,或作为已有环境的延伸,或作为不同生态环境的衔接地带,从而进行具有连续性的空间设计,为人们提供连续性的空间观赏体验。另一方面,公共空间景观的设计要注重在特定区域内微气候的营造,在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中为人们创设一个舒适、惬意的体验环境,通过有层次的实体建筑空间的分割与延伸,使得景观内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形成一条延续的“风景线”,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开放的自然生态空间,避免建筑给人们带来的生硬与隔离感,避免点状开放空间成为建设后的残留空地这种消极失落的空间场所。

4.2注重生态性

尊重周围环境的自然生态而进行适应与延续性的景观设计是点状空间景观设计的核心。传统景观设计中的功能分区法实则忽略了土地本事所存在的生态价值。土地本身的生态价值是由时间和空间这两方面因素所决定的,其包含了土地的环境构成因素,如地质、土壤、植物、动物等;又包含了该地区的民俗、民风这一历史文化。在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应结合不同地段的微气候特点和所蕴含的风俗文化来进行设计,使公共空间成为一个地区自然生态与人文文化的缩影。

4.3注重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指对人们精神上的一种人性化的关注、关心,具体在景观中是指在景观设计中注重文化氛围上的营造。线性空间景观设计应该遵从“人的需求”理论和“场所”精神并作为其设计的准则。人文关怀包含以下两个内容:适度的空间感受:公共空间需要满足社会和休闲目的、文化目的、生态和环境目的等各项功能,这一系列功能因素影响人的使用和空间感受。人性尺度:景观尺寸或组成环境部分的尺寸与人的尺寸相适宜,使人产生明晰、安全的感受,使人能够产生对这个环境建立某种联系的感受。

5总结

总而言之,城市公共绿地的设计,必须要以人为本,合理布局,才能够有效地、充分地发挥出绿地景观的生态效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生态环境市场分析篇5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1-0238-03

1引言

生态旅游市场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理念下逐渐形成的新兴旅游活动,目前国内外对生态旅游市场研究比较少,一方面由于生态旅游活动与普通旅游活动没有严格区分开来,因此理论上研究生态旅游市场更多从旅游环境承载力角度分析对旅游规模的约束作用,以此体现生态环境与旅游发展的和谐性[1~3]。另一方面生态旅游市场目前处于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状态,学者更多的是通过个案实证研究,定量分析具体某个生态旅游景点的生态旅游承载力,例如刘会平(2001)[4],胡忠行(2002)[5],石强(2007)等[6]基于此分别研究了武汉东湖、天台山、武夷山等中国风景名胜区的旅游环境容量。张晓娜等(2008)对秦皇岛市南戴河海洋乐园景区的承载力状态进行了预警研究,可以说,很少有研究预测生态旅游市场的真正发展[7]。本文从影响旅游需求的人口统计特征、行为特征、生态环境资源角度,以风雅-格邦国家公园为调查样本,建立灰色预测模型,研究生态旅游市场的需求,研究结果将为越南发展生态旅游市场作出理论指导。

2生态旅游市场需求灰色模型

2.1灰色关联度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系统主体的行为特征与影响因素序列曲线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它们之间关联度的大小。曲线形态愈接近,说明关联度越大,反之则越小。本文从风雅-格邦国家公园的调查问卷中得到的生态市场需求影响因子,如人口特征、行为特征、旅游动机分类等方面具体细分的因子出发,根据灰色关联度的求解步骤,计算各因子之间的关联度。

3研究结果

根据以上针对风雅-格邦国家公园为试点的生态旅游市场需求预测模型的求解,可以预测得到2012~2021年各年的旅游人数分别为:451086人,469910人,488734人,507558人,526382人,545206人,564030人,582854人,601678人,620502人。生态旅游市场需求总体呈扩张状态,但是增长幅度比较平缓。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旅游需求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和风雅格邦国家公园旅游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因为越南生态旅游发展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今后的十年或者更长时间内,如果居民收入增长水平,生态环境资源开发水平,以及生态教育水平没有得到较高水平提高的话,那么生态旅游市场需求不会大幅提高,毕竟生态旅游属于较高层次的娱乐活动。

生态环境市场分析篇6

成功计划书的四大评定标准

可支持性(充足的理由是什么)

可操作性(如何保证成功)

可赢利性(能否带来预期的回报)

可持续性(我们能生存多久)

创业计划书六大关注重点

项目的独特优势

市场机会与切入点分析

问题及其对策

投入,产出与赢利预测

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竞争战略

风险应变策略

确立创业目标应考虑的因素(6m方法)

商品(merchandise):所要卖的商品与服务最重要的那些利益是什么

市场(markets):要影响的人们是谁

动机(motives):他们为何要买,或者为何不买

信息(messages):所传达的主要想法,信息与态度是什么

媒介(media):怎样才能达到这些潜在顾客

测定(measurements):以什么准则测定所传达的成果和所要预期达成的目标

创业计划团队的最佳组合

专业技术人员

市场调查人员

营销策划人员

财务分析人员

公关执行人员

创意表述人员

创业计划书的写作大纲

项目概述

市场分析

定位策略

营销组合策略

风险应变策略

财务计划与投资收益分析

附件:1,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2,相关的企业,产品和市场资料

项目概述

项目提出的背景

项目概念与独特优势

项目成功的关键要素

资源,能力与竞争实力

资金保证与赢利预测

二,市场分析

市场环境分析

消费者分析

产品竞争力分析

问题及其对策

(一)市场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分析——peSt模型

行业环境分析——波特模型

竞争环境分析

Swot综合分析技术

宏观环境分析——peSt模型

行业环境分析——波特模型

竞争环境分析——市场障碍

直接竞争者分析

间接竞争者分析

竞争环境分析——市场空档

竞争分析中优劣势的对比评价项目

竞争环境分析——市场地位

市场领导者

市场挑战者

市场追随者

市场补缺者

Swot综合分析技术

(二)消费者分析

消费者的总体消费态势;

现有消费者分析:包括现有消费群体的构成,消费行为和态度,使用习惯,主要问题点和主要机会点;

潜在消费者分析:包括潜在消费者的特性,购买行为和潜在消费者的品牌偏好以及机会点等.

(三)产品竞争力分析

产品特征分析

包括产品的性能,质量,价格,材质,生产工艺,外观和包装;与同类产品的比较优势及现处生命阶段分析

产品品牌形象分析

包括企业赋予产品的形象特性分析和消费对产品形象的认知分析

产品竞争力分析(Swot分析法)

三,定位策略

战略定位

市场定位

产品定位

传播定位

(一)战略定位

(二)市场定位

目标市场

购买需求与购买习惯都类似的一群人

生活方式相同的一类人群

目标市场的定位方法

将整个市场细分化

确定主要和次要的目标市场

(二)市场定位

将整个市场细分化

地理变量:地区/城市规模/人口密度/气候

人口变量:年龄/性别/家庭规模/家庭月收入职业/教育程度/种族/宗教/国籍

心理变量:社会阶层/生活方式/个性

行为变量:购买时机/追求的利益/使用地位

(二)市场定位

确定主要和次要的目标市场

可盈利性

可计量性

可进入性

规模性

可适应性(公司的目标与资源)

(三)产品定位

整体产品的概念

核心产品:核心利益与服务形式产品:包装,品质,品牌,式样,价格

附加产品:安装,运送,服务,保证,心理满足

(三)产品定位

品牌形象定位

产品功能定位

(三)产品定位

产品定位要考虑的三个问题

何种顾客会来买这个产品——确定目标群体

这些顾客为什么要来买这个产品——确定产品的差异性

顾客会以这一产品替代何种产品——确定竞争者是谁

(三)产品定位

有效发展市场空隙的产品定位策略

大小

价位

顾客性别

包装

颜色

品牌

(四)传播定位

理性诉求

感性诉求

四,营销组合(4p组合)策略

产品策略

定价策略

渠道策略

促销策略

(一)产品策略

产品组合策略

包装策略

新产品开发策略

(二)定价策略

吸脂定价策略

渗透定价策略

满意定价策略

心理定价策略

(三)渠道策略/渠道的选择

直接销售:订购,直销,专卖店,展览,联营销售

间接销售:

批发商:专业批发商,综合批发商,多功能批发商,工业批发商

零售商:百货商店,专业商店,超级市场,便利店,折扣商店,仓储式销售店,样本商店,无店铺零售(电话,直邮,网络商店,电视购物广场),自动售货机

销售组织:连锁店,消费合作社(会员制消费组织)特许专卖店,商,委托交易市场

(三)渠道策略/渠道的管理

给予合理的利润和折扣

交易中予以特殊照顾

竟销额外奖金

合作广告补助和展览津贴

经销店内外装潢资金援助

给予技术支持

代办财务分析和市场分析

共同规划营销目标,存货水平,场地,形象,销售人员的培训,广告与促销计划

创办"经销商"刊物

(四)促销策略

优待券

附赠赠品

竞赛或抽奖

加量不加价

集点优待

降价促销

(四)促销策略/广告与公关策略

广告目的

广告对象

广告地区

广告主题与创意

广告表现

广告阶段策略

媒介组合

广告预算及分配

广告效果预测

五,风险应变策略

外部风险应变策略

政策环境的变化经济环境的变化

法律环境的变化人文/风俗的抵触

科技的发展/专利与知识产权的保护

内部风险应变策略

资金的问题市场的问题管理的问题

公关的问题人员的问题

六,财务计划与投资收益分析

投资效益分析

项目总投资预算

资金来源分析

产品成本计算

经济效益分析

静态经济效益指标

动态经济效益指标

市场推广费用预算分配

附件

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相关的企业,产品和市场资料

生态环境市场分析篇7

关键词:营销环境生态旅游Swot分析长青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营销是指自然保护区通过综合营销手段和途径与旅游目标市场(包括现实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进行全方位沟通,从而建立自身作为旅游目的地的鲜明市场形象,并最终实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产品的全面销售。

一、研究区域概况

陕西长青部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中段南坡腹地,地理位置东经107°17′~107°55′,北纬33°19′~33°44′,2001年获世界旅游组织“绿色环球21”国际认证,2005通过专家评审被列为“五级”生态旅游资源单体和中国秦岭自然保护区群(GeF)建设的重点项目、陕西省“十一五”重点打造的生态旅游建设项目。2009年该旅游区又被授予“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称号。

二、长青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目前,长青自然保护区已初步形成了“一条生态主线、四大功能分区以及多个主题景区”的规划框架。“一条生态主线”,即生态旅游是长青自然保护区开发的主题,是建立在严格保护区内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生态环境基础之上的。“四大功能区”即杨家沟生态休闲区、苍耳岩古道科考区、东坪石塔河森林探险区、朝阳山宗教文化区,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三、长青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营销环境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分析

1.长青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

长青保护区总面积30平方公里,规划旅游区面积15.5平方公里,区内自然景观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动物、植物等,以高、寒、奇、险、特为特色。最高峰兴隆岭3071米,是秦岭南坡著名的“九岭”之最。其生物多样性被誉为古老孑遗植物的避难所和秦岭野生动物的乐园,尤以“秦岭四宝”——大熊猫、朱

、羚牛、金丝猴为著称。

2.有一定知名度

“四大国宝”——朱

、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在同一区域同时出现在长青自然保护区,特别是秦岭大熊猫在区内分布密集,目前已通过国际“绿色环球21”旅游组织的注册认证,加入了“中国人与生物圈”组织。

3.已获得的一部分生态旅游开发、经营和管理经验

佛坪保护区等部分生态旅游景区,在结合自身特点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在规划、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给了长青一些宝贵的经验,也为长青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二)劣势(weaknesses)分析

1.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和理解不足,生态旅游市场需培育

由于国内生态旅游市场还很不成熟,国民生态意识还十分薄弱,生态旅游景区多位于贫困的地区,导致环境破坏的屡见不鲜。

2.市场营销明显不足

据2004年汉中市旅游局所做的旅游市场调查分析显示,约有70%的游客选择汉中作为其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远远高于全国平均40%的水平),然而,在游客感兴趣的旅游景点中,长青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排在第十位。这说明长青旅游整体形象还不够明确和鲜明,宣传范围和宣传力度还不到位。

(三)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1.国际、国内生态旅游者不断增加

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世界旅游业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而生态旅游的增长速度却达到了20%-30%。根据对到汉中来的旅游者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长青生态旅游区开发建成以后,愿意到长青来参与生态旅游的游客占全部游客的80%。

2.省政府对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视

长青作为省政府确定的“十一五”重点旅游建设项目,以被省政府确定为继临潼“兵马俑”第一条国际知名旅游品牌后,全力打造的第二条国际旅游品牌。

(四)威胁(threats)分析

1.缺乏旅游经营及从业者可持续旅游意识

多数旅游组织者重视直接经济效益,生态旅游意识薄弱。现阶段的旅游组织者们,大多数都把关注的目光放到了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设施上,对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关注就相对少了很多。

2.缺少旅游环境监测管理体系

生态旅游要达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必须有专门的旅游环境监测体系。但目前由于生态旅游还处在起步阶段,与生态旅游相配套的生态环境监测与管理体系还没有建立。在许多旅游景区内还没有科学地监测仪器和设备,环境管理、游客管理的水平还不高,由此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通过以上Swot分析显示,长青生态旅游产品有着强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市场营销潜力是巨大的。然而,“劣势”中的一些制约因素目前和将来会影响市场潜力的发挥,长青应尽快采取多种措施克服劣势,同时率先采取灵活多样的营销手段,抢占生态旅游市场,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首选生态旅游目的地。

参考文献:

[1]何红.陕西长青——华阳生态旅游市场调查与对策研究[J].襄樊学院学报,2010.8

生态环境市场分析篇8

关键词:城市道路;城市环境

1.1生活环境的影响

所谓生活环境是指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体,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物质环境所组成。道路对人类生活环境造成影响,在这方面对生活在道路两旁的人们影响比较严重。主要有以下因素:(1)道路上行驶的车辆排出的尾气对大气造成巨大的污染,直接使人和其他生物都造成伤害。(2)道路交通噪声是城市噪声公害中的重要来源之一,随着汽车持有量的增加,城市噪声也越来越严重。噪声与道路交通密切相关,如道路坡度越大、发动机负荷月增加,即噪声就越大。(3)汽车振动对人类也造成了一定的危害。道路交通振动对于人体主要是通过支撑面来传递的。道路交通对生活环境的影响除了上述原因外,交通堵塞、电波干扰等问题等,对于道路旁的人们来说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1.2生态环境的影响

所谓生态环境(ecologicalenvironment)就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道路交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公路建设阶段,其影响主要以下因素:(1)道路建设时的填方、挖土、弃土等操作使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发生改变。(2)道路对动植物群的影响也是很大的。由于道路建设直接导致动物的迁徙和植被的破坏。(3)道路建设对自然景观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影响主要是指阻隔或抑制了景观,如噪声围栏、高架桥等会阻挡景观。

城市道路的规划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城市道路可以分为:一级干道、二级公路、三级支路、四级街区道路等。这些等级不同的道路构成了道路网络系统,城市道路网的布局与规划直接影响着城市总体的布局,影响着城市环境。

2.1城市道路的规划应遵循原则

(1)配合城市各功能区布局

城市的总体布局和城市道路是相互制约的因素。城市总体布局要考虑城市道路的规划,城市道路的规划也要考虑城市总体布局的要求。

(2)满足城市交通运输需求

城市交通主要由私家车车和公交车、货车组成。其中私家车和公交车是城市交通的主要组成部分。道路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私家车和公交车运行的安全,进而影响到人的安全。在大面积的居住场所和公共场所之间。应建立多条交通线路,确保交通通畅,达到疏散车的目的。货车主要是进行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物资等货物的运输,因此在货流的起点和终点直接建立快捷的交通运输线路,例如在工业区和主要对外运输之间,建立城市主要道路。

(3)不同道路实行明确分工

目前,城市道路交通堵塞的现象非常普遍,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期和一些主要干道都会出现时段性的道路交通拥堵。对于这种情况,应该建立环城高速或者快速公路,通过限制入境货车行驶时间、限制主干道上行驶车辆的种类、街区内外道路的明确分工以减少道路交通压力。

(4)节约用地

2.2城市道路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评价

我国对城市道路环境影响的分析和研究起步较晚,暂时还没有比较完善的标准和规范。在很多情况下,我国对城市规划和道路的可行性研究只进行定性分析,没有定量分析,还有就是有时将工业环境影响的分析方法用到城市道路规划方案环境影响分析中去,针对性和准确性较差。一般情况下,道路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应考虑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城市文化和景观等。对于我国的城市而言,应该根据具体城市的具体性质进行一定的选取。例如,北京、西安这些文化古迹比较多的城市,应该侧重文化和景观;烟台、杭州等这些有大水体、河流和植被较多的城市应高侧重生态和景观。

3城市道路施工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城市道路施工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一般是人们可以看到的或者感觉到的。城市道路施工常见的影响环境的因素如下所示:

3.1噪声的排放

在施工过程中有许多施工机器发出很刺耳的声音,而这些声音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以及人们的休息。对于这些影响人们生活的机器设备应该严格按照噪声排放标准进行,以及对有些车辆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施工时间进行工作。

3.2粉尘的排放

在施工过程中粉尘的排放是无时无刻都存在的,像进出车辆带的泥沙,现场路面还没做硬化处理等都会产生粉尘的排放,粉尘排放造成大气的污染和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粉尘的排放,应多进行洒水、现场的主要道路硬化率要达到百分之百、对于运输车辆要定期清洗等。

3.3火灾、爆炸的发生

在道路施工现场引起火灾事故的原料比较多,例如油漆、易燃材料、施工现场配电室等,一旦引起火灾或爆炸就会对大气造成极大污染。因此,在施工现场中,首先,要对现场所有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其次,在建立木工棚、油库、化学品仓库的同时一律配备符合消防规定数量的环保型灭火器,并严格落实各项消防规章及防火管理制度。

4.总结

由上述分析可知,城市道路与城市环境关系非常密切。只有使城市道路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才能促进城市的建设和经济的繁荣。

参考文献;

生态环境市场分析篇9

关键词:丹东地区;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生态环境

一、绪论

1.背景与研究

乡村生态旅游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对于农村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随着目前我国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差不断变大,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能够解决很多农村经济发展驱动力不够的问题,从而很好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事实上,丹东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本身就比较早,当地经济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旅游行业。但是丹东地区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层次并不算太高,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解决。

2.研究的方法

本文在写作之前先使用了文献综述法,即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心等网站搜集了论文写作需要的文献,其中有中文文献18篇,外文文献2篇。这些文献都对乡村生态旅游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但并没有针对丹东地区的研究。我国各个地区的发展层次不同,乡村生态旅游的展开遇到的阻碍也不一样。因此,有必要针对丹东地区进行乡村生态旅游的研究。本文在写作的时候还使用了Swot分析法,即在掌握丹东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对丹东地区乡村生态旅游进行了战略发展分析,从而更好的了解丹东地区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环境,进而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

3.相关概念

生态旅游主要是指在自然环境中开发的一种旅游活动,并且这种旅游活动能够改善当地人的生活情况,并且还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太大的破坏。乡村旅游则是依托于乡村区域而进行的一种旅游活动,其旅游基础主要是乡村区域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等,从而给城市居民带来自然和谐的旅游体验。乡村生态旅游结合了上述两个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具有生态保护作用的乡村旅游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旅游活动的展开就不能以经济最大化为主要目标,而应该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各类旅游项目,保障l村生态环境的和谐与协调。

二、丹东地区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

丹东地区的乡村旅游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最早的时候大概在20世纪80年代。到了现状,其旅游发展形式已经转变为了乡村生态旅游,旅游模式也从以往的“农家乐”变成了现在的集团开发阶段。虽然说,目前丹东地区的乡村生态旅游对比与国内外来说只是初级阶段,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依然在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

综合来看,丹东地区的乡村生态旅游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旅游精品项目过少,在国内外并不出名。对比国内外所有的乡村生态旅游项目,丹东地区并不具备太强的优势,因此在多年的发展中一直停滞不前,旅游影响力只能被局限在东北三省。第二,旅游宣传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当前的时代已经进入了互联网信息时代,但是丹东地区的乡村生态旅游宣传在互联网中做得并不好,并且传统宣传渠道也有所欠缺,阻碍了旅游在国内外市场中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维护自身的品牌形象。第三,丹东地区在长时间的旅游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了很多生态环境污染的问题。但是丹东地区并没有充分重视这些问题,在后续的旅游开发中也没有进行必要的保护和治理工作,使得旅游发展已经偏离了生态旅游的内涵。第四,丹东地区的乡村生态旅游在融资和基础设施等各个方面还有较大的欠缺,使得旅游发展失去了基础环境的支持,旅游发展整体层次较低。

三、丹东地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首先,丹东地区有着非常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也比较明显。丹东地区距离辽宁和沈阳都不远,属于这两个经济体的交叉区域,并且内部还有鸭绿江,还与朝鲜相邻,因此具有非常显著的区位优势。交通网络方面,201国道和数条省道贯穿全市,并且丹东机场建设也比较发达,高铁项目和高速公路目前都非常完善。畅通的交通网络给丹东地区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其次,丹东地区还具有非常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丹东地区临近朝鲜,是多民族混合的区域。在历史的不断发展中,丹东地区也形成了很多具有鲜明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遗址,具有非常强的旅游价值。另一方面,丹东地区还拥有非常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地形优势,目前有非常多的4a级景点,还有一些景点正在申请5a级景点。特别是以鸭绿江为核心的旅游资源群,已经成为了丹东地区的特色旅游资源,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2.劣势分析

首先,丹东地区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时间虽然比较早,但是目前的发展层次并不高,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知名度还远远不够。就目前的游客群体来说,大部分游客还是东北三省的游客,其他地区的游客比例太少。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丹东的乡村生态旅游并不出名,在下一步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其次,丹东地区对于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不深入。目前丹东地区具有很多其他地区没有的特色旅游资源,比如鸭绿江等。但是丹东在进行旅游规划和发展的时候,并没有真正重视这些旅游资源,相应的开发行为也没有针对资源的特性进行研发。这就使得丹东乡村生态旅游产品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无法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中制造自己的品牌。最后,丹东地区在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时候,并没有真正认清生态旅游的内涵,依然沿照传统的发展模式。这也使得丹东地区乡村生态旅游并没有真正的将生态环境放在第一位,从而使得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3.机遇分析

目前,我国宏观政策正在不断导向有条件的农村积极展开乡村生态旅游。事实上,这种旅游发展模式对于农村来说本身就是一项双赢的事情。如果丹东地区能够抓住国家政府在政策方面的支持,那么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必然能够更快的占领旅游市场份额,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中打响丹东乡村生态旅游品牌。其次,随着近几年来“东北振兴”等战略的不断发酵,东北三省的游客群体也会变得更加庞大。丹东地区本身就属于东北三省比较出名的旅游区域,在这个浪潮中必将迎来更多的游客。最后,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丹东地区的乡村生态旅游也将进入国际市场。虽然说我国各个地区的旅游产业相对于国外来说,还有较大的差距。但是如果丹东地区能够正视这些差距,积极吸取国际上的一些先进经验,对于自身的生态旅游开发必然有着极大的帮助,也是该地区乡村生态旅游高速发展的一个大契机。

4.挑战分析

我国各地的乡村生态旅游在上个世纪一直不温不火,而在新世纪到来以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可持续的发展、低碳生活等一系列环保理念的不断推广,生态旅游市场也得到了拓展。因此,丹东地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在目前我国的环境中将会迎来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丹东地区不能快速的定位自身旅游发展方向,整合区域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规划,那么必将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其次,目前很多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他们已经不再满足单一的观光旅游,旅游需求开始趋于个性化。这就需要丹东地区投入更多的力量去研发相应的旅游产品,但可惜的是,目前丹东地区旅游产品单一的现象还非常突出。最后,乡村生态旅游需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但是丹东地区的一些区域还存在着牺牲环境发展旅游的行为,生态环境的污染现象比较严重,不利于生态旅游的发展。

5.总结

总体来说,目前丹东地区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具有非常多的优势和机遇。但是就实际现状来看,丹东地区并没有充分的利用这些优势和机遇,使得目前其旅游发展还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因此,在下一步的发展中,丹东地区应该立足自身现状,充分发挥自身在旅游资源和国家政策等各个方面的优势,真正在国内外市场中建立乡村生态旅游的品牌,达到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共赢。

四、丹东地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策略

1.提高品牌知名度

首先,丹东地区应该充分利用区域内部的特色旅游资源,从而促进旅游产品多样化。目前丹东地区拥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特色自然风光资源,因此在旅游资源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这个时候,丹东地区就应该结合这些民俗风情,在旅游景点开设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民俗活动,并衍生相应的特色民俗旅游产品,增强乡村生态旅游对游客的吸引力。在特色自然风光资源方面,丹东地区可以考虑从鸭绿江旅游资源群和自然保护区为核心,利用资源的稀有性来吸引游客前来旅游。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旅游项目开发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特别是对于自然保护区来说,内部拥有着很多珍稀动植物,旅游开发一定要建立在不对现有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的前提下进行,不要被一时的利益所吸引。

其次,丹东地区可以从游客个性化需求为核心构建旅游品牌。前文已经提及,目前城市游客的旅游需求正在向着个性化发展。因此,丹东地区的乡村生态旅游在下一步的发展中也应该朝着这个方面进展,开设一些健身旅游、养生旅游、度假旅游、科研旅游等各个形式的旅游。特别是这些旅游方式本身对于环境的负担都比较小,因此可以考虑在下一步的发展中深入推广。在这个基础上,丹东地区就可以考虑不断细化乡村生态旅游的市场,亩在旅游市场中构建自己的旅游品牌。在这之中,丹东地区可以考虑先推出几个精品旅游项目搭建品牌核心框架,一步步的形成品牌效应。

2.加强宣传力度

首先,在传统宣传渠道方面。丹东地区应该不断拓展乡村生态旅游的渠道,一方面要不断维持传统渠道,另一方面也应该向着各大高校进发。目前高校大学生已经慢慢成为了旅游市场的主力军,在未来的多年时间里还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大学生群体虽然拥有较多的时间,但是旅游资金并不多。而乡村生态旅游对比与其他旅游来说,花费本身就不高,因此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丹东地区拥有很多的自然保护区,立足于自然保护区的旅游项目也有着教育和科研功能。因此,这些自然保护区景点可以考虑与高校进行深层次的合作,推出一些具有教育功能的旅游项目,从而拓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渠道。

其次,在现代化的宣传渠道方面。丹东地区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在网络环境中宣传乡村生态旅游。在这之中,旅游宣传可以考虑跟国家提倡的环保公益广告等类似活动联系在一起,加大社会公民对于乡村生态旅游的认识,在接受乡村生态旅游的同时也积极参与旅游活动。另一方面,丹东地区在进行旅游宣传的时候,应该与那些大型旅游网站结合,在网站上进行旅游推广。通过这些网站,丹东的乡村旅游景点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不同游客的旅游需求和旅游体验,从而不断的改善旅游规划。

3.积极进行生态环境保护

首先,丹东地区应该针对目前已经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必要的治理与修复。在这之中,如果是那些破坏严重的地区,应该立即停止旅游活动,全力进行生态旅游的保护与治理。治理过程也应该严格遵循当地的生态环境特征,以还原生态系统本身面貌为出发点,严谨的进行治理作业。对于那些污染不太严重的区域,应该适当的降低旅游活动频率,严格控制游客容纳数量,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对于这些景点的生态治理工作可以慢慢进行,秉着先控制后改变的策略,一步步的改善旅游景点的生态环境。

其次,丹东地区还应该在旅游策划与开发的过程中就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旅游开发行为对生态环境带来影响。即在所有乡村生态旅游开发之前,就应该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体系进行充分深入的分析,从而明确当地生态环境的容纳量。在这个基础上,制定生态旅游发展的游客容纳数量,并在开发的过程中注重施工行为,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另一方面,丹东地区还应该和加强对于生态旅游的全过程管理,提高游客、旅游管理者和当地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在旅游过程中自觉的约束自身行为,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

4.完善投资融资和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乡村生态旅游是促进丹东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各级政府一定要重视生态旅游,并在之后的发展中不断加大乡村生态旅游的资金投入。但仅仅依靠政府进行投资是远远不够的,地方政府还应该营造一个激励性较强的融资环境,利用税收等优惠政策引导资本市场进行旅游项目融资,充分吸收市场中的民间资本,从而形成一个多元化的融资格局,促进乡村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其次,目前丹东地区的乡村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程度比较低。而在旅游融资环境不断优化的背景下,丹东地区还应该加大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这之中,各个乡村旅游景点应该不断提高住宿、餐饮等相关基础产业的卫生要求,加大旅游景点的设施建设程度,从而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在这之中,基础设施的建设幅度也不应该太大,严格遵循不破坏生态环境的相关要求,保证生态旅游的内涵能够在旅游活动中充分展现。

五、总结

乡村生态旅游是保障乡村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够切实的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层次。而目前丹东地区在这方面还有很多的欠缺,因此在下一步的发展中,丹东地区应该结合Swot分析的相关内容,立足于丹东地区的实际情况和乡村生态旅游的内涵,从生态环境保护出发,有效的整合区域内的旅游发展资源,从而保证丹东地区能够在国内外的市场中打响乡村生态旅游的品牌,真正走向品牌化和国际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丽娜.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互动发展模式构建[J].生态经济,2013(11):106-109+144.

[2]吴力.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互动发展模式思考[J].农业经济,2015(5):57-58.

[3]李孟娣,李洁.浅析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保障[J].农业经济,2016(2):99-100.

[4]吴飞美,黄力.福建省乡村生态旅游项目营销推广分析--以莆田“笛韵森林人家”为例[J].闽江学院学报,2013,06:99-102.

生态环境市场分析篇10

[关键词]Swot分析四平市体育产业发展策略市民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2-0251-02

发展体育产业不仅是推动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必要因素,而且有利于培养市民健康的身体素质,拓宽市民的思维和眼界,发挥生态体育独特的价值。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飞跃和精神文明的落实,四平市的体育产业也在不断发展,有效提高了市民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构建了文明、和谐、进步、健康的城市风格。但是,与东南沿海城市相比,四平市的体育产业还相对落后。本文将简单介绍Swot分析法的定义,系统论述基于Swot分析法的四平市体育产业的发展优势、劣势、机遇和潜在的威胁,并从发展生态体育产业,开展生态体育商业,完善体育政策,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四个方面来探索优化措施。

一、Swot分析法的定义

Swot分析法是安德鲁斯教授提出的一种综合性战略分析法,由优势(Streng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tunity)、威胁(threat)四大要素组成。其中,(Strengh)+(oppotunity)简称为S+o,表示发展型战略;(Strengh)+(threat)简称S+t,用以表示多元化战略;(weakness)+(oppotunity)简称w+o,表示扭转型战略;(weakness)+(threat)简称为w+t,表示防御型战略。在体育产业建设中综合运用这四种战略,科学看待Swot分析法,可以有效促进体育产业的持续发展,全面提高体育经济效益。

二、基于Swot分析法的四平市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

(一)发展优势

基于Swot分析法的四平市体育产业的发展优势主要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自然环境四个方面。从经济体制领域来分析,从2010年开始,体育发展迅速,刺激了四平市经济增长,带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从政治领域来看,国务院于2014年和2016年分别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和《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为四平市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从文化方面来分析,四平市体育教育工作在不断的发展,提高了全体市民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而且,体育文化服务结构也在不断的优化与调整,加强了全民的运动锻炼意识和健康意识,部分体育场定期举办体育养生讲座,能够引导市民掌握体育运动的标准规则,保持体育锻炼和饮食健康的平衡。也有不少体育场兴建了体育餐馆,告知市民刚参加完剧烈的运动应平静三分钟,然后喝一杯淡盐水以补充体内流失的盐分,每日食用适量的谷类、肉类和水果以及坚果,从而保持体育运动和饮食健康的平衡,有效加强了体育教育和饮食文化教育。从自然环境来分析,四平市地处辽河平原和松嫩平原之间,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土地肥沃,自然资源丰富,农业发达,环境优美,东部濒临丘陵,西部接近科尔沁草原,南面临辽东湾,北部是小兴安岭山地,森林面积广布,多自然物种和农副产品,淡水资源充足,适合发展生态体育。

(二)劣势

据调查了解,近年来四平市人口激增,市民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呈大幅度增长趋势,而四平市生态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市民对自然资源的要求。其次,四平市在兴建城乡一体化工作时存在滥砍滥伐现象,大面积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绿地也因为空气污染和水源供给不足而枯萎,四平市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不利于发展体育产业。其次,四平市的环境污染日益加剧,森林、绿地、湿地均遭到破坏,高层建筑面积不断增加,军工业的发展和车辆的增多导致城市空气浑浊,淡水资源受到污染,建筑垃圾日益增多,城市噪声污染问题也很严重,这样的环境必然不能建设体育产业场地。如果体育产业场地周围空气质量低劣,市民将有害空气进入肺部,必然会引发各种疾病。而且,不少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会溶解于水中,不断扩大污染面积,严重污染淡水资源,一旦市民饮用被污染的水,必然会诱发食物中毒和呼吸道疾病。四平市的噪声污染对市民身体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噪声会严重破坏市民的听力,干扰市民的心脏调节系统,破坏大脑结构。

此外,从总体上分析,四平市体育建设企业的工作人员大多不能满足当代体育产业的发展要求,工作人员对生态体育、医疗体育、体育商业和体育政策以及竞技体育规则缺乏全面的认知,工作技能和职业素养还有待提升。

另一方面,四平市体育产业管理政策还不是特别完善,体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缺少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三)机遇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和《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四平市体育产业的教育宣传工作,转变了四平市民的体育消费^念,为振兴体育产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此外,国务院在2016年制定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并将其付诸实践,大力推动了四平市体育产业的发展。

(四)潜在的威胁

和东南沿海城市相比,四平市的经济水平相对低下,市民体育消费比重较低,体育产业处于尚未成熟的萌芽期,经营管理模式很不完善,而且,商业体育产业发展颇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外部环境也存在变化性,例如体育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就会给体育产业带来巨大损失。

三、优化策略

(一)发展生态体育产业

发展生态产业是确保四平市体育产业科学发展的首要条件,生态体育产业不仅要具备健身、竞技、的功能,还需要营造和谐的自然、文化环境。要以生态经济和市民意愿为导向,优化并配置体育设备资源和服务,建立以集约型经营为有机体的生态体育场,而且不能为了建设体育场而破坏生态系统。

其次,发展生态体育产业,应该以融合自然、文化,促进市民幸福和维护和谐社会为目标,需要合理设计生态体育场的布局与功能,考虑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资源的承受能力,要从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综合设计,确定体育场的布局与功能定位,挖掘内部的有效资源,避免体育场的周围存在环境污染。构建生态体育场,不仅要深入地分析城市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势、市场文化需求和设备技术等重要因素,而且要建立合理地管理机制,可以通过生态管理机制、文化机制、激励机制、合作机制、约束机制、竞争机制和运行机制等,科学有效地管理并运营生态体育场,使其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服务价值。而且,生态体育场的功能日趋多样化,不是简单的健身与锻炼,而是要为市民提供专业的训练条件,为跨社区、跨省市和跨国家的竞技比赛提供优越的场所,达到教育教学和外交的功能。为多元化的竞技比赛提供和谐友好的环境,开展休闲、文化娱乐活动。

另一方面,发展生态体育产业,构建城市生态体育场,必须认知到生态背景,遵循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和城市的生态经济能力,坚持生态学的基础原理,始终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遵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向文明、舒适、高效的友好环境发展。始终与自然环境保持和谐有好的关系,遵守自然规律的同时要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学会创新,开展多种启迪智慧的体育活动与游戏,营造积极健康有趣的娱乐文化活动,不断完善生态体育的模式,建立体育环境学科体系,从而促进生态体育的发展,打造文明城市,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开展生态体育商业

开展生态体育商业可以促进体育经济、旅游业、餐饮服务业和建筑设计等相关产业的均衡发展,提升全体市民身心素质,促进体育交流和文化创新。在开展生态体育商业时,体育建设企业应制定周密的计划方案,完善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机构,根据自身的能力,合理计算各项财政支出,避免因财政赤字过大给本企业带来损失。

其次,体育建设企业必须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让体育消费者在绿色环境中参加体育锻炼,享受餐饮服务业和旅游的乐趣。这样可以在发展商业体育的同时,有效发展四平市的旅游业和餐饮服务业。

另外,维护生态体育商业的平衡发展,必须采取积极的规避风险措施,减轻因为投资不当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体育建设企业应该为体育活动参与者、企业投资者与合作者购买保险,完善财产保险、收入损失风险、人身意外险、生命安全险和责任险管理工作,确保生态体育商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完善体育政策

国家应协助四平市完善体育产业管理政策,净化体育产业市场,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优惠政策和法律保障,确保体育产业发展有法可依。另外,政府应协助体育建设企业扩展体育产业的融资渠道,做好企业的教育和引导工作,引导体育建设企业诚信经营体育产业,贯穿落实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理念,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创造力,完善体育产业链,树立良好的信誉形象,打造优质服务,推动体育产业步入高效化、科学化和集约化。

(四)加强专业人才培训工作,发挥工作人员的主导作用

发展体育产业,制定项目投资与开发计划,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因此,体育建设企业要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引导工作人员为发展体育产业尽心尽力地出谋划策,完善计划方案,降低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推动体育产业步入集约型发展。

其次,工作人员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不断丰富竞技体育项目,开展田径、舞蹈、球类、体操、武术、射击、跳绳、踢毽子、滑冰、骑自行车等多种体育活动,发挥体育产业的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以调动市民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加强市民的运动锻炼意识,引导市民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认知体育运动对生命健康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自身的体育技能,充分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培养顽强的意志、团队协作能力和强健的体魄。而且,工作人员应注重挖掘体育项目的美学因,让市民意识到体育运动的力度美、形体美、风格美和动态美,用美的教育引导市民善于发现美、追求美和创造美。工作人员在组织体育训练活动的同时要注重体育基础知识教学,让全体市民意识到体育运动具有健身功能、愉悦功能和调节心理的功能,能够增强人的肺活量,改善神经系统,增加骨骼和韧带的负荷量,促进肌体健康成长,发现人的潜在机能。另外,体育运动具有纵向规律和横向规律,工作人t在组织体育训练活动时应注意把规范体育运动和自由活动交替进行,先培养市民的柔韧性和协调能力,引导市民在参与团体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敏捷度和团结合作能力。当市民的柔韧性、协调能力和敏捷度均有所提升时,就可以组织市民参加更为正规的体育竞技活动。而且,工作人员应该在体育活动中普及必要的健康知识,引导市民参与健康的运动锻炼,保持饮食和作息的规律性,促进身心健康。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Swot分析法来总结,四平市体育产业发展有自身的优势,也存在一些不足,其显著优势体现在四平市地处交通枢纽的位置,经济发展迅速,环境优美,市民参与体育训练的热情日益高涨;主要存在问题是四平市民和当地自然环境相处不和谐,体育产业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高素质人才等。因此,四平市要不断发展生态体育产业,建立环境友好型体育事业;开展生态体育商业,促进体育经济、旅游业、餐饮服务业和建筑设计等相关产业的均衡发展;完善体育政策,加强专业人才培训,做好社会体育教育工作,从而全面促进四平市体育产业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伟,黎琴.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职业体育产业Swot分析及路径选择[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09).

[2]陈建国.袁继芳.安徽体育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