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策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5:05

家校合作策略篇1

关键词:家校合作;重要性;策略

人心齐,泰山移。对学生的教育,单打独斗只能是事倍功半,集体合力才是有效的教育。在全面推进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单靠学校教育是严重不够的,只有密切联系家长,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的立体教育网络,发挥各方职能,形成合力,才能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下面,笔者就家校合作、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和策略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家校合作共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信息交流与共享,让老师和家长随时了解学生、掌握学情。教育的成功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只有了解学生的思想、把握学生的情感动态,才能对症下药,形成有效的教育。对于老师而言,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同时更要了解学生在家里的一言一行;而对于家长而言,更需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在校情况,在这一点上,学校与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形成家校合作、家校共育的格局,让家长和老师学校密切联系、及时沟通,才能使双方随时掌控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动态,共同研讨教育学生的策略方法,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二)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拓展学校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整合各种资源,形成教育立体化体系。家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环境,家长是学生的启蒙老师,也是学生的终生导师,家庭氛围的好坏和家长的言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学校教育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中固然占据主导,但缺失家庭教育的配合,无疑是单打独斗,力不足量不够,甚至与社会要求脱轨。家校合作可以促使家长将自己或社会上的一些意见建议带到学校,同时监督学校的各项工作,学校利用家长这一丰富、有力的资源,不断调整教育思路、优化教育环境、改进教育理念,这样就在时间和空间上拓宽和延伸学校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使教育更完整、效果更好。

(三)有利于家校教育互补,促成学生全面成长。学生的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各方面素质的提升,需要多方面连续不断地、数年如一日地努力。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内容侧重点不同、教育方式相异,家校合作可以使双方在教育的很多方面的实现互补,这样才能不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断层脱节,不间断持续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正确引导学生成才,让学生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

二、家校合作的主要策略

有力推进家校合作,形成立体共育机制,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下面谈几点主要的途径。

(一)发挥班主任的主渠道功能。班主任既是班级建设的总设计师、班集体的核心和灵魂,也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形成教育合力的桥梁和纽带,班主任在家校合作中扮演者主角的作用。作为班主任要扮演好这个重要的角色,首先要端正思想,不要把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感到是一种威胁,对家长提出的建议产生敌意。其次,要树立自己的自信心,积极主动地接纳家长作为合作伙伴。经常与家长沟通,给家长适当的指导,予以热心帮助,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让家长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同时也要虚心听取家长对学校、教师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成长。

(二)创新家校沟通渠道。家校合作需要借助于各种渠道才能落实,传统的家校合作方式主要通过家访、家长座谈会、成立家长委员会、致家长一封信等平台和形式进行,这些方式在沟通家校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传统方式内容单调,缺少互动,效果欠佳,家校关系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平等的、单向的。因此学校和班主任要与时俱进,不断创建灵活多样的家校沟通方式,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比如网络、微信、QQ等,实现家校互动,建立家长和老师学校的平等依赖关系,深层次专业化地推动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策略篇2

关键词:家长;家校合作;英语学习;同习共乐

中图分类号:G626;G623.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1-0099-01

《三字经》有云:“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也就是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教育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基础。同样,学生英语学习需要家长的引导和支持,家长要与孩子在英语学习中同习共乐。

一、源远流长,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无人可替代

(1)朝夕相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与孩子生活在一起,接触机会多,父母的素质、教养、人格、言谈、举止、生活方式等都有意或无意地影响着孩子,长时间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孩子影响特别大。有一个孩子的爸爸是一位英语教师,在平常与孩子的交流中,经常会把一些简单的英语单词说出来。孩子都有着爱模仿的天性,也都有着爱表现的欲望。久而久之,他的孩子就知道了一些英语单词,也能说一些简单的英语对话了,而当时孩子才四岁。由此可知,学习绝不单单是在学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有益而重要的补充。

(2)因材施教,父母是孩子的良师。目前,父母在孩子身上投入的精力相对集中。而一位教师不可能只教一个学生,他必须顾及全班学生,所以,如果学生还有疑问,教师就算有心也很难都顾及到。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如果有疑问不能解决,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失去对英语学习的信心。父母如果能在课外对孩子学过的英语知识进行辅导,学习效果肯定会好。与父母一起学习,孩子也更快乐,学习英语的劲头也会更足。

(3)沟通便捷,父母是孩子的益友。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困难,往往怕老师和同学们取笑不敢说,但他们却能对父母表达,父母可以比教师更早地了解孩子的想法,在第一时间作出判断,思考该如何帮助孩子树立对英语学习的信心。班级有一位男同学,平时学习很认真,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由于是插班生,英语进度跟不上,而他又比较好强,没有把这问题告诉老师,回家时跟父母抱怨说,为什么不让他早点学英语,说他害怕再跟同学们一起学习了。父母听了之后,马上打电话向老师反映了这个情况。老师和家长研究后,决定给他买一些资料,晚上由家长与他一起听录音学英语。现在,这位同学学习兴致很高,英语学习能力也提高了很多。

二、亲情教育,让父母愿意与孩子在英语中同习共乐

(1)勤联系,及时让父母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想法,把他们在校的学习表现及时向父母反馈。教师可制作一本家校联系册,如对某位学生有意见或建议,可写在联系册上,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家长如果对老师有什么意见和建议,也可在家校联系册上提出。

(2)多宣传,随时让父母了解英语的重要性。有的农村家长对英语这门学科不够重视,总认为没有必要花大力气去学习,让孩子把语文、数学学好就行。英语教师有必要消除家长的偏见,要积极宣传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家长们了解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就会重视孩子的英语学习,从而激发他们与孩子共同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三、教师支招,真正让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

(1)笨鸟先飞,在孩子学之前自己先学。每一位父母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为子女买书花钱绝不心疼。教师可建议学生家长在选择辅导用书时,选择有声书籍。这样,不仅孩子能学,自己也能学,在开学之前自己先大致了解一下内容,有不懂的问题可向教师请教。这样不仅可以为孩子树立学习榜样,还可以让孩子更有兴趣地进行学习。

(2)现学现卖,举办“乡村英语交流会”。英语在乡村绝对是一个时髦的名词,每个乡村都有许多年龄接近的孩子,也有着一些年龄较接近的父母,这些孩子的父母在菏币部赡茉经是同学,相处在一起肯定会很融洽。在农闲时节,教师不妨让他们聚在一起开一个“乡村英语交流会”。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家长对英语的重视程度,提高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3)劳逸结合,在家里与孩子看着学。不管是调皮或乖巧的孩子,对动画片都有一定程度的偏爱。《米老鼠和唐老鸭》《啄木鸟woody》等都在孩子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观看完配音版本之后,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欣赏一下原声版的,看看懂多少。在看的过程中,家长与孩子可以来个小竞赛,看谁懂得多。家长和孩子也可一起学习英文小歌曲,比一比谁唱得好。

四、结束语

作为英语教师有责任让学生在学校里学到英语知识,作为孩子启蒙老师的父母,更有义务让孩子无忧无虑地学习。中国古代“孟母择邻”“岳母刺字”和《颜氏家训》《太公家教》等家教事例和家教文献,无不强调父母在孩子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新世纪热门学科――英语也迫切需要家长的帮助,教师应与学生家长合作,发挥家长的作用,请他们与孩子在英语学习中同习共乐,为孩子的成长成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家校合作策略篇3

目前农村家校合作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

部分家长认为一旦孩子上学,教育的责任就完全在学校,家长只负责孩子的吃、穿、住。他们一般不会热心参与学校对其子女的教育。相反,他们还把家长参与子女教育看做是学校推卸责任,是学校无能的表现。从学校方面来看,有的学校领导和教师认为,一些家长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素质差,不懂教育工作,给学校带来麻烦和干扰。即使个别家长受教育程度较高,或是事业有成,但他们整天忙忙碌碌,也无暇参与学校教育活动。

二、方法上存在问题

目前许多学校和家庭都认识到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但是缺乏整体计划,难以形成时间上的连续性和效果上的强化。许一般由班主任决定,班主任认为重要就合作,有了问题才想起家长。

如何使农村学校家校合作真正得以发展提高

尽快改变家庭和学校之间出现的教育配合失调,改善家庭和学校合作教育环境,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机制,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基础。笔者认为,使农村学校家校合作真正得以发展和提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师的观念,自主参与家教知识学习,提高指导家教的能力

城乡教育家校合作差异的出现,间接地反映了山区教师对家教缺乏有力的指导。因此,作为山区学校教师,要有计划地学习相关的家教知识,提高指导家长搞好家教的能力。教师指导家教的能力提高了,家校合作中的城乡差异就会逐步缩小。

二、努力转变家长的家教观念,端正家校合作思想

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教师和家长的目的是一致的,但教师和家长双方的教育素养不一定相同,对教育工作中的困难所持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教育的方式也就不完全一样。农村家长为保持做家长的威严,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势,孩子做错事,或考试成绩不好,家长都会严厉批评,甚至动手打孩子。所以,农村学生大多不敢与其父母交流思想,即便是在学校的情况也从不向家里提起。因此,教师要积极抓住一切可以面谈交流的机会,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

三、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提高家校合作质量

学校和家庭在教育子女方面是天然的合作者。从以往与家长交往中发现,有不少农村家长不知道怎样与学校、教师打交道,甚至连一些基本规则都不清楚。因此,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家长主动与学校保持联系,教师则应主动与学生家长加强联系,及时把学生在校的学习、思想变化及表现向家长反映,让每一位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得到了学校、老师的重视和培养,进而得到家长的信任、支持和配合,形成家校合力。

四、与家长接触交流,要尊重热情

教师和家长是基于共同的教育对象而联系在一起,只有理解和尊重才能建立起家校合作的相互信任和支持的关系,才能有利于家校合作。因此,教师在与家长接触时,一定要热情、谦和,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地倾听每位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向家长介绍学生情况时,一定要先列举其优点,再委婉地指出其不足之处,尤其在介绍后进生情况时,不能使用讽刺、奚落的语言。切忌在家长面前一味地告“状”,甚至咄咄逼人,把责任推给家长,伤害家长的感情,要知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们的共同心理。

家校合作策略篇4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教育良性互动;策略

福建省晋江市作为中国百强县之一,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人口流动也进一步加剧。同时,信息化和高铁时代的来临,不仅改变了晋江人通讯出行的方式,还深刻影响到晋江居住民的生活习惯、人口结构、思维方式、社会价值观等领域,并对现行的晋江学校教育产生诸多的影响,甚至于触及了晋江教育的一些传统习惯。如何有效地降低社会综合发展带给学校教育的影响,优化教育的整体氛围?笔者通过对晋江部分中小学的调研和分析,认为以学校为中心建立起“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良性互动模式,可以有效地优化学生的自我教育体系,稳步提升教育的整体成效。

一、相关概念

本课题涉及五个重要的概念,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教育良性互动、自我教育,笔者先做如下概念定位,以揭示它们间的内在联系。

(一)家庭教育

本文指一个未成年个体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生活习惯、教育方式等综合因素对其成长产生作用的过程。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其教育作用位居儿童六大雕塑家之首,是一个人教育的起点和基点。

(二)学校教育

本文指适龄的人集中到学校,以课程体系、授课形式、组织方式等一系列有目的地施加影响,促进成长的过程。它在人的成长作用中位居第二。

(三)社区教育

泛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未成年个体,受到社会风气、人际关系、生活氛围等社区环境因素综合影响的过程,也属于社会教育的狭义范畴。它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影响人成长最主要的三个要素。

(四)自我教育

即未成年个体自我反思外部现象,以自身情绪感受、接受程度为基础的自我教育内化过程。以上三种教育最终均会转化成自我教育的能力,影响自我教育的基本价值定位。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与自我教育在人发展不同阶段的影响结构图体现如下:

(五)教育良性互动

教育是未成年个体成长中受到综合影响的过程,由于施加影响的各方因素在个体身上产生作用的不确定性,它们所施加的影响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是相反或多方向的。本文中的“教育良性互动”,就是指在遵循未成年个体成长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一定措施的矫正和相互间的良性作用,致使未成年人接受社会正能量的综合作用,激励自身树立起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正能量气场。

二、一线调研与现状分析

立足学校教育的需要,从观察学校营造教育合力的基本现象出发,课题组对晋江市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的现状做了近三年的跟踪和分析,采用了现场调查和报道分析两种基本形式,现场调查主要立足笔者所在学区的中小学,报道分析的信息主要来源于晋江市教育信息网。经过梳理分析,晋江市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存在着以下三个显著的特点。

(一)功能孤立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三者的存在相对孤立,教育间的合力缺乏整合,教育作用此消彼长,常常出现“5+2

图2“家―校―区”教育功能孤立示意图

(二)活动零散

由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三者监管主体责权的不明确性,导致在教育活动协同上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在晋求学学生的家庭教育,家庭单位间存在着重视程度、方法艺术等方面的巨大差距,在大部分家庭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家长的基本素质。学校教育的监管主体相对比较明确,主动性较强,但仍会受到家庭、社区教育不同程度的影响。社区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就算是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布置要求下,其教育活动也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并且依托于辖区学校开展,走过场的多,效果极不理想。

(三)形式单一

从时序角度分析,“整合家庭、学校、社区教育,共同构建教育合力”的话题越来越得到一些学校的重视,在此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也比往年有了很大进步。但在整合教育的活动形式上仍然相对单一。如学校、家庭教育整合仍以家长会、家访等为主,再如学校、社区教育整合上,主要也以进社区老人院慰问老人、进烈士陵园祭扫活动为主,而且组织的次数、参与的学生数都很有限;社区、学校教育整合上,最常见的是公安部门安全教育进校园的活动交流。这些都说明在家庭、学校、社区间教育合作的形式、深度、广度都还很有限,作用也很有限。

三、理论分析与策略构建

在整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的合力,促进未成年个体自我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把握好哪些基本理论,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去设计教育良性互动的策略,构建起良好的教育互动呢?

(一)心理学理论相关论断的运用

1.过去的经验对现在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来源于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启示:教育良性互动策略的确定要立足于对服务区学生以往共性状态、喜好、心理等因素的分析。

2.一切行为都是环境影响造成的,行为的形成和维持是强化的结果。来源于行为学派的观点――启示:教育良性互动策略要有可持续操作的程序,要有利于活动的持续开展。

3.人人都有向上和向善的可能,每个人都可以积极健康地实现自我。来源于人本主义学派的观点――启示:教育良性互动策略要有普及功能,对每位学生都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社会学理论相关论断的运用

1.一切组织都具有自动调整、顺应和改变的功能。来源于功能学派的观点――启示:教育良性互动策略是一个在实践中逐渐完善的过程,它需要以实践做为平台。

2.组织成员间的冲突,有助于成员重新思考自己的行为和角色。来源于冲突学派的观点――启示:教育良性互动策略设计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到家庭、学校、社区等责任主体的互动,促进互动策略中临时组建组织的结构进一步优化。

3.人们的互助、互惠行为是出于自身的利益需要。来源于社会交换理论的观点――启示:家庭、学校、社区教育良性互动具有良好的需求基础,有效的互动策略可以优化三者的教育合作氛围,促进未成年个体的良性成长。

(三)“家―校―区”三位一体教育良性互动模型设计

综合以上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及教育良性互动策略的设计条件和特点,“家―校―区”三位一体教育良性互动策略建构模型阐述如图3所示。

四、策略解读与实施建议

教育良性互动是依赖于家庭、学校、社区三个责任主体分别开展有效的活动,并以活动为载体来实现的。按家庭、学校、社区三者在教育中所承担的不同作用,在学校统一协调分配下,共同承担起对未成年个体进行良好教育的责任。

(一)学校教育――教育良性互动策略的设计培训、协调实施者

本文中的“学校教育”,狭义指学校良好的内部学习环境以外,在营造教育合力所应承担的教育责任。在不考虑学校课程设置、文化建设、氛围营造等内部因素的前提下,在“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教育良性互动策略的构建过程中,学校教育应承担起对互动策略的设计、培训、协调、督促等责任。如图3所示,其主要工作职责有:负责建立教育互动委员会、开展家长素质培训工程、构建信息化服务沟通平台,并以此作为教育良性互动的基础工程。

1.建立教育互动委员会并指导工作的开展。教育互委会由学校德育主干、家委自治会主干、社区教育主干、学生代表等部分组成,旨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沟通协调学校、家庭、社区、学生等主体关系,设计、指导各项互动策略的组织实施。

2.推进家长素养工程,发挥家长学校的效果。家长素养工程,即通过案例分析、方法学习、现场对话等方式,促进家长教育素质的提升,优化家庭教育环境,降低家庭负面行为带给学生成长的不良影响。

3.构建信息化服务平台,保持教育主体沟通的即时性。依托计算机网络和手机移动终端等技术,以QQ、微信等平台,建立起教育互动相对稳定的沟通途径。如建立班级QQ群,加强班级学生群体或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通报,作业督促和指导,成绩汇报与策略沟通,延伸学科课堂学习,发挥统筹课内外、学科间的作用。也可建立班级微信群,作为出勤通报、一分钟家长会、好方法推荐等平台,统筹校内外对学校教育的关注度。

(二)家庭教育――教育良性互动策略实施的中坚力量和榜样示范

目前,晋江大部分家长都是被动地关注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很多时候参加家长会、家访等活动也都由老师牵着鼻子走。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家长缺乏主动性、对孩子关注度不够、素质不高等诸多因素,但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能够激起家长兴趣的参与平台。因此,教育良性互动策略在实施过程中,建构起能够强化家庭教育作用的平台至关重要。

1.建立家长督学制度,引家长到学校管理中来。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呵护未成年人成长的过程。从图1分析可得出,中小学是学校教育逐渐占重要地位、家庭教育影响逐渐降低的阶段,二者对此时未成年个体成长都产生着重要作用。因此,学校可以主动建立家长督学制度,整合中小学阶段两股最重要的教育力量,通过学校的教育平台,为学生平稳渡过叛逆期保驾护航。家长督学可通过学校安全管理(如学校大门接送轮值等)、解决学校投诉案件、班级听课巡课、校外活动组织等方式,引导家长代表参与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中来,在寻找家校教育相互谅解的基础上,收获家校教育合作效益的最大化。

2.成立家委自治会,由家长沟通协调自己孩子的事。由家长委员会牵头,成立家长委员会在校常驻机构――家委自治会,设定其工作职责:第一,履行家长督学的责任;第二,围绕学校敏感问题(如学生在校用餐问题、校服问题等),负责组织召开家长听证会;第三,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产生冲突时(如家校教育方式出现分歧等情况),做为第三方机构介入调解,谋求统一的解决意见。

3.开设家长讲坛,让成功家长传递成功的经验。一所学校的人才资源是极其丰富的,除了教师、校友资源外,还有一股随时不断丰富的对象,即家长资源。由学校提供场地,家委自治会负责邀请组织,请每一届学生家长群体中,在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为学生做人生、职场、学习等方面的讲座,为家长做家庭教育方面的辅导,用一个个生命经历去引导、感染一群生命的成长。

4.组织家长接待日,让家长也做些孩子的事。缺乏家庭沟通,缺少相互理解,往往是导致家庭矛盾的重要原因。学校可以依托家委自治会,组织较为广泛的家长接待日活动,邀请一些特定的家长参加,让他们也做做学生在校所做的事,如食堂接待日,家长也吃吃平常孩子在校的饭菜;在校活动接待日,家长也过过学生在校的生活;开展亲子活动日,家长和学生一起接受挑战完成任务等。通过家长接待日活动,让家长与学生多些谈论的话题,促进相互理解;也让家长深入了解学校办学的情况,促进家校理解。

(三)社区教育――教育良性互动策略实施中的社会导向和助推器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都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社区文化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社区文化背景将助推教育环境的进一步净化,家庭和学校教育效果的进一步优化。

1.建立社区助学制度,创设学生动手与实践的平台。社区助学制度,在本文指社区依托社区资源,开发一些学生社会实践平台,以弥补学校教育中学生动手实践机会少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社区教育代表通过实地考察和评估,选择几处配套比较完善的定点实践单位,与学校配合组织做好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社会阅历和动手实践训练量。

2.开设社区论坛,开通行业精英职业指导的渠道。初高中学生都面临着中高考后的重要转折,要选择职业教育还是选择常规的升学教育。在适当的时间里,邀请社区主干企业精英,开设社区论坛,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职业知识,提供职业与兴趣磨合的导向,有利于学生做出更符合镇域经济模式的升学选择。社区论坛可以采取学生走课的方式进行,进而给学生提供最大的行业信息量。

家校合作策略篇5

关键词:国防特色;高校;智库建设

近年来,中国智库发展逐步加快,2015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内涵与建设方向进行了进一步阐述和规划,将智库发展定位于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对于一个国家的国防科技发展和经济进步,国防科技智库的建设以及科技工作者参与战略咨询的积极性是有重大意义的。我们的国防科技工业要发展,不仅要有科技创新、技术创新这些“硬技术”为支撑,还需要对一些产业领域、区域布局以及国内外态势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需要政策性的引导以及战略性的指导,得要有“软技术”和“软实力”的支撑,包括文化与教育、国防科技智库和专家组织。现在就有国外机构立项从事研究中国的国防体系劣势,我们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加强相关专家队伍和智库的建设,对已有的智库出台政策,加强国防科技工作方面的政策研究势在必行。我们应不仅扶持“硬实力”、“硬学科”的建设,也要扶持现有的从事国防科技工业的智库,让其做大做强。国家国防科技战略和政策研究具有超前性和前置性,需要有智库和专家的支撑,特别是专门的智库机构和专家队伍的支撑。我们需要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的、宽视野的、有战略思维的,而且又有领域知识的智库团队和专家组织。涉及国防科技领域的机构有很多,比如各大军工集团、研究院所还有高校。这些机构既是国防科技的前沿,同时也蕴含着好多在这些领域当中从事管理、科研和政策研究的专家,具有一定的条件储备。在推动国防科技工作发展建设的过程当中,国防特色院校以其独特的平台及学科优势,因其深厚的军工、国防建设背景,整合资源建设智库将在推动国防科技工作发展建设的过程当中起到毋庸置疑的作用。与此同时,高校智库的建设以及其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也可以提升国防特色院校在行业中的竞争力。然而对于如何充分发挥国防特色高校优势建设智库,现在依然处于探索阶段,笔者在这里结合从事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认知和体会,谈几点思考以及建议。第一,整合智力资源发挥已有学术平台的作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是各大高校参与到政策制定、指导政府行政管理、服务社会的一个方面。国防特色高校具备深厚的国防建设背景、较强的国防特色学科及研究基础、较为完善的科研机构层次、较强的人才队伍,可是在统一协调管理上存在不足,没有进行很好的资源整合,从而形成共享体系。若能够整合高校各方智力资源,以其为基础,去建设新型高校智库,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保持特色、实现智力资源基地化。国防特色高校智库要做好、做强、做大,就要依据自身优势保持自身发展。国际上知名的智库几乎都有各自的优势特点,比如美国的智库多善于利用其综合实力及人才优势拓展国际市场,日本的智库多专注于社会事务研究。其次,利用既有学科优势、实现学科资源整合。社会问题往往是涉及多领域、跨学科的。例如依法治国、从严治党、军民融合等战略问题,都不是应用某一种学科就可以进行解决的,需要多学科的系统性研究。在国防行业中多学科正是国防特色高校的独特优势之一,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因此要充分发挥这个优势,整合利用学校内部多学科的资源进行跨学科项目研究,可提高学校智库的专业影响力。同时,大学的核心使命就是学科建设。因而若脱离了学科的发展,高校智库建设也就失去了根基。国防特色高校的优势学科建设努力推进优质科研成果向现实战斗力转化的同时,也可为智库建设提供知识、人才以及平台方面的支撑,从而为党和国家的国防科技发展决策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因此,学科建设与智库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这是高校既有的优势之一,若合理加以充分利用,建设高校特色智库可为事半功倍。如何整合智力资源,并将已有基地向新型智库转型,本文在这里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一、定位要准确,确定国防特色高校智库的职能。建设之初,就应确定以国防为特色的高校智库其内涵到底是什么。而且智库就是智库,不要承载其他过多的职能。在中国智库数量越来越多的情形下,如何避免重复性建设,造成资源上的浪费,这些也都得考虑。

二、瞄准专业领域和方向。对于研究制订我国国防科技产业和经济建设发展的相关战略与对策,我们需要的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有战略思维的,而且又有国防科技领域知识的团队和专家组织,需要的是一个站在国防科技前沿的研究平台。在长期的国防科研工作中,国防特色院校立足于服务国家和国防重大战略,始终立足于服务国防建设和工业化、信息化建设的宗旨,以我军武器装备发展重大需求为牵引,服务国防建设的成效突出,并努力推进优秀科研成果向现实战斗力的转化。在这一点上是国防特色高校有别于其他综合性大学,从而彰显出其优势的地方。因而国防特色高校建设智库的重点也不应放在综合智库上,而是该具有明确的领域和方向,突出国防特色。

三、形成专业化的研究队伍、管理结构和运营方式,建立一定的绩效考评制度。以需求为牵引,开拓创新,突出重点,而并不是将所有在校科研机构都转化为智库职能,要符合中国新型智库建设的要求。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做到有针对性的国防特色高校智库建设。例如,作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北京理工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致力于武器装备研制工作,为国家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十二五”以来,学校大力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持续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设了一系列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拥有部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8个,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多层次基地结构。北京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创新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是北京理工大学第一个文科类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同时也是教育部唯一一家从事国防科技和教育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智库机构。其建设立足于学校的国防特色,依托于学校的母体学科,整合利用各领域知识与人才,围绕国防科技创新发展问题,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提供决策咨询与政策建议。第二,注重务实性切实瞄准重大问题和需求。建设国防特色高校智库,最重要的任务是要着眼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与时俱进。学校各类智库平台应当聚焦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研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共享机制研究、高校军民融合体系建设研究、人才强国战略研究、国防教育与人才培养战略研究、信息化与全球化视角下的产业安全与贸易公平战略研究等重大、前沿和关键选题展开战略与政策研究。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科技重大布局,立足国防科技创新、高等教育政策、产业安全和科技评估等特色研究方向,追踪国内外相关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发挥国防科技创新智库优势,为国家高层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咨询建议和专家建议,这是高水平国防特色高校智库建设最基本的要求。比如,当今军民融合战略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在当前众多改革之中是重中之重,因而向中央提出军民融合指导建议是当务之急。北京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创新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团队撰写的高校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相关研究成果就列入了国家教育部《十三五科技规划纲要》,充分发挥了战略研究和政策建言的重大作用。这就是国防特色高校智库为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具体体现。第三,搭建人才学术交流平台。国防特色高校智库除了要服务国家需求,其研究成果还应当面向公众和社会团体宣传普及。这就需要搭建稳定的学术交流平台,加强宣传,增强智库研究成果的社会认知度。在拓展智库成果的推销渠道方面,可通过置办刊物、创建网站等现代化的交流平台,增强学校智库的外界影响力。在学术交流方面,北京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创新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于2013年12月承办科教智库论坛,于今已有三十余期。论坛邀请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围绕国防科技创新、军民融合等研究领域展开高水平的学术讲座与交流活动,已成为学校智库中对外展开学术交流、拓展合作范围的重要学术活动代表。在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的同时,我们还应拓展博采众长的顾问咨询专家队伍。汇聚教育、国防、科技、评估等领域的专家和教授,针对国防科技、军民融合、产业安全等领域开展高水平的战略研究,努力打造服务于国家国防科技工作的高端智库研究平台。在立足国防的同时,我们还应着眼国势,多与国外智库机构展开国际上的交流与协作,建立良好互助的合作机制与共享体系。引导和鼓励师生参与国家科技计划和国际学术组织,积极与世界名校、名导师、名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利用高校平台优势,多与国外高校专家学者积极展开学术交流合作。拓展国际交流形势,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应邀海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主持讲座、开设课程;进行学科合作研究和联合培养项目。着眼于国家重大需求,积极探索、借鉴发达国家智库的建设经验、战略定位、运行机制、研究成果和发展计划,拓展国际化视野。总结来说,作为国家国防科技发展和经济进步的重要软实力,国防科技智库的建设已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国防特色高校以其独特的平台及学科优势,军工国防背景,建设具有国防特色的高校智库,在推动国防科技工作发展的过程当中,将起着毋庸置疑的重要作用。笔者结合自身科研管理工作,对国防特色高校智库建设谈了几点思考及建议:一、整合智力资源发挥已有学术平台的作用;二、注重务实性切实瞄准重大问题和需求;三、搭建人才学术交流平台。

参考文献:

家校合作策略篇6

[关键词]高职发展市场营销策略整合

[作者简介]张怡跃(1970-),男,江苏赣榆人,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组织管理、营销、高职教育。(江苏连云港222001)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3-0177-02

创建于20世纪初的市场营销学,经过百年发展,已成为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础。其成功解决了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向目标顾客提供适销对路的商品或服务,从而满足消费者需求、社会利益要求,最终获取企业利益的问题。我国高职教育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健康成长、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广为关注的话题。截至2010年,全国共有高职院校1228所,如何解决生存、发展问题,只要留心每年高考前后该层面的“招生大战”就会深有感触。有人预言,民办的高职院校将有半数在未来几年内被淘汰出局。那么公办的又如何?生存下来的又该往何处去?是需要认真思考的。如果把对企业生产经营具有成功指导意义的市场营销理论与高职教育发展相结合,用营销策略谋划高职教育生存、发展之路,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

一、高职发展的产品策略

1.明确高职教育的定位问题。在我国,高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应定位于专科层次为主的应用型人才。这是在相当长时期内不易变化的根本问题。尤其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性质要求更是永久的定位。因此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所需要的人力、设备、仪器、实验室、实习工厂、基地的建设上,将更能发挥资本效益,使培养的学生更具竞争力。然而,多数高职院校日思夜想的是如何把专科层次提升为本科层次,这不符合我国国情的市场范围,把有限资源投入到这一尚不存在标准的工作中,会使资本效益低下。

2.专业设计市场导向化。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主要是自己去市场找工作,专业是否符合市场需要很重要。因此,高职教育在专业设计上要走市场导向化道路,即按未来三到五年市场需求预测来设置专业。这就要求事先做好市场调研工作,看该专业背后是否存在巨大的行业需求层面。当然市场范围不一定局限于本地区,可扩至外省、全国甚至国际市场层面。如机电一体化专业同近年来国际制造业向中国转移这一机遇相符合,专业招生、就业情况看好;物流管理专业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第三方物流发展的需求;市场营销专业更是全国各大人才市场需求量大的专业。

3.专业产品组合科学化有效搭配。高职院校专业众多,如何协调好专业之间的关系,使专业组合优化,也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如有的高职院校经贸系办国际贸易专业、外语系办外贸英语专业、机电系办工业外贸专业、工美系办广告设计与国际贸易双专科、园艺系办园艺工程与国际贸易双专科,各自为政、相互混战,使得专业产品组合效率低下,也给学生填报志愿造成了麻烦。

4.重视专业发展市场生命周期化。设置好专业,投放市场,应该认识到很多专业发展呈现专业产品生命周期化。应随着周期的变化不断调整专业名称、计划、要求。如从乡镇企业管理专业到企业管理专业,再到工商管理专业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要适应市场需求,不断改造旧专业,建设新专业。

5.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道路、走联合办学道路。把专业教学与科研、生产相结合,形成一体化趋向,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建立自己的实习工厂、基地,进行市场化运作,理顺产学研实体与学校、系部的职责、权力、利益分配诸多问题,为产学研健康发展创造好条件。可以寻求与社会知名企业、组织联合办学形式,从而为学生实践实习、就业解决后顾之忧,拉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距离,使专业建设更具市场特色,解决高职院校办学投入不足的问题。

6.树立品牌意识。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由于培养学历层次、方向等诸因素不同,形成了不同层面的具有代表性的学校与专业。这类学校或专业在招生、就业工作中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北大、清华肯定不会为“招生难”问题犯愁,也不会为学生们“就业难”投入过多人力、物力、财力,这就是品牌效应。但数量众多的高职院校能极具品牌效应的却屈指可数。这是高职院校发展中有待谋划并投入行动的方向。建立什么样的品牌效应?方向很多,可以是培养的学生参加全国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并获奖;可以是培养的学生为服务公司企业创造巨大经济、技术效益;可以是培养的学生具有极其高尚的职业道德水准;可以是上面所述的产学研达到一定规模、联合办学开创崭新局面、学生就业率极高等。以上内容是质的飞跃,需要相当的量变作支持,从而最终实现由量变到质变、建立特色品牌效应的最终目的。

7.重视包装效果。高职教育在重视内在质量提高的基础上,也应重视外在包装的效果。给学校包装,美化、亮化教学环境、生活环境、实习环境,可以使学校更具吸引力;给学生包装,可以使学生举止得体、言谈高雅,与人交往充满信心,并最终在人才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二、高职发展的价格策略

营销学中的价格是企业可控因素中最难确定的,其产生受成本、需求、竞争诸因素影响。高职教育的价格制定是一项很难确定的工作,绝大多数高职教育政府投入不多,没有建立多元投资主体,教学投入的来源多押在学生的培养费用上。总的说来,高职院校培养价格多在每学年四千到八千元,且多趋向政府指导价上限。高职院校在价格领域可以采用的策略如下:一是设置数额、形式各不相同的奖学金。众多高职院校都在加大奖学金奖励面以及奖励金额大幅度提升上。这可以降低学生三年学习的成本。当然如果当地政府能在此方面追加投入,效果会更好。二是设立各类形式的勤工俭学岗位设置、贫困助学金。这样可以吸引家庭贫困学生,为他们解决生活困难。三是积极联系国家助学贷款。此项工作现已在很多高职院校启动了试点,不过受益人数太少。有待试点成功后扩大普及面,从而发挥国家设立此项目的最大成效性。四是各类形式的价格折扣策略。如有的院校规定学生报考分数在几百分以上的可一次性享受培养费折扣几百元;更有学校规定学生每年可享受双程返家车票补助一次。五是吃、住等生活方面的价格策略。学生上学除了培养费外,吃、穿、住、行也是一笔可观的投入。高职院校利用学校食堂提供成本饭菜、住宿费优惠、所在地消费水平不高等诸多因素吸引学生。六是建立大学生创业中心。有些高职院校利用学校党、团、工会组织、学生会等团体积极与社会联系,为学生寻找家教、钟点工、临时销售员等工作,更有甚者利用学校条件让学生投资创业等,从客观上减少了学习成本。七是为联合办学企业打工(或实习)获取劳务费用。此项工作在一些产学研有规模、联合办学有特色的学校中已成为一项重大的减轻学生学习成本工作,大有发展前途。

三、高职发展的渠道策略

1.积极建立招生就业专职工作组织,培养专兼职工作人员。就业问题是当前社会的难题,许多高职院校借口是社会问题,认为应由社会、政府来解决,而推卸自己的不作为责任,这是极其有害的。在市场经济的今天,高职院校应再造组织体系,建立以就业、招生为先导的组织体系;院长应把招生就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建立切实可行的考核体系;培养一支专兼职相结合、训练有素的就业招生工作队伍。此类工作有些民办高职院校已较为完善地建立了。

2.走出去,到市场中去。积极稳妥地到全国各大人才市场,建立就业联络点、办事处;也可以建立就业委托点,广泛收集就业信息,提供就业机遇;与所在区城的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类高中、中等学校建立联系,为招生工作建立行之有效的通道。

3.请进来,请到校园招聘。利用各类关系,邀请用人单位到校园办专场招聘会,从而为学生就业选择提供更好的机遇。

4.利用已培养的学生建立招生、就业后备基地。利用在校学生寻求建立招生工作网点。这些学生来自招生市场各个地区,具有地缘优势和良好的宣传可信度;利用已毕业就业的学生建立就业工作网点,积极推介本院系培养的学生。

5.走联合办学道路,把就业、招生工作请联办企业重点解决。此方式在高职教育层面极具竞争力。许多高职院校与所在区域多家上市公司、重点企业联合招生,场面异常轰动。

6.让益于招生、就业中介机构。利用中介的作用,解决招生、就业工作,让他们觉得有利可图,从而愿意付出、愿意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四、高职发展的促销策略

1.人员推销策略。招生宣传、就业推介,需要高素质人才去完成。人员推销时,要注意着装得体、准备好相关材料、抢占好的宣传位置、选好所在地学生参入推介。积极与相关学校、企业建立往来关系。推销人员与所属院校畅的信息沟通渠道建立是必不可少的。

2.广告策略。广告不仅是企业常用的宣传工具,高职院校也应充分认识到广告的显著促销效果。选择好的广告媒体,设计好的广告内容,利用黄金宣传时间,做大量的、广泛的、持久的宣传,会产生良好的招生、就业宣传效果。

3.营业推广策略。利用各类形式的营业推广措施,刺激考生及其家长填报本学校;刺激用人单位争相抢聘本学校学生;刺激推介人员、各类中介全身心投入,从而在短期内收到重大成绩。如利用上市公司联办协议刺激填报志愿;利用本地学生现场示范促进填报;利用资助、推介奖励刺激中介加倍努力。

4.公共关系策略。利用政府公关,加大政府政策、财力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竞争力。许多职业大学改名为工程学院,校名变化为招生带来了很大方便。政府给了政策,效果非常好。利用新闻公关,让众多有知名度的媒体以新闻报道方式宣传高职院校的人和事,扩大知名度。利用社区公关,让更多的社区企业、单位加入到高职教育工作中来,解决高职教育当前面临的难题。利用员工公关,提升员工素质,提升工作热情和信心,提升工作责任感,最终取得理想成果。利用顾客公关,解决好与学生、学生家长、亲朋、各类中介关系,从而让他们对高职院校产生信任感。

市场营销学理论能够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有力支撑。近年来,西方社会市场营销理论不仅为企业所用,也为教会、学校、国家所用。高职教育在应用上述各营销策略时,应注意把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有机结合,进行高职教育营销组合策略统筹,从而使其发挥整体营销效果,更加有力地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钱钶.论高职高专招生的营销策略[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4(1).

[2]吴健安.市场营销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家校合作策略篇7

关键词:简・奈特;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8-0075-03

当今世界国家间政治、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技术、文化相互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问题成为国际问题。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要适应风云变幻的社会变革与发展就必须要具备国际性的知识与能力。因此,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和院校需要制定国际化的发展策略来满足个人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简・奈特(Knight,J)是研究高等教育国际化最富盛名的学者之一,具有与60余家联合国专门机构、大学、基金会和专业组织合作研究的丰富经历。本文通过简・奈特教授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论著,考察其关于院校国际化发展策略的分析,寻求适合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路径。简・奈特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理论框架包含国家、教育部门和高等院校三个层面,本文选取简・奈特关于高等院校国际化的两种策略理论作为研究重点,并讨论了国际化实施的主要障碍。

一、简・奈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学术策略

通过多年的国际化教育实践,简・奈特从高等院校追求学术前沿方面例举了主要的学术策略,如表1所示。

另外,简・奈特在国际大学协会(简称iaU)2005年的一次涵盖95个国家高等院校的全球性调查中对全球高等院校国际化策略实施的要素普遍性做了研究。[1]分析得出高等院校国际化政策/策略中最普遍的要素的前17位如表2所示。

经过对表1和表2的对照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院校国际化的学术策略中“学生交流计划”与“国际科研合作”是最受青睐的国际化策略,这也是符合人们对当今高等教育国际化现实的认识。

2.值得关注的是“国际机构协议/网络”在调查中位列普遍性要素第1位,但在国际化策略中却销声匿迹。分析的可能原因是,被调查者当被问到所在院校是否存在国际协议(含网络协议)时,回答多是肯定的。由于一个高等院校维持众多国际协议(含网络协议)的资源是有限的,管理上的无效也十分有可能导致国际协议(含网络协议)沦为“一纸空文”,因此,在被问到采取何种国际化发展策略时,人们将国际协议(含网络协议)抛诸脑后。

3.“国际化/跨文化课外活动”和“与以社区为基础的文化群体和国际群体的联络”成为新兴的国际化策略要素。如以学生社团为单位的国际交流,更能引起学生除了语言学习以外的兴趣,与特定国际群体交流合作并提供教育服务,在具体的国际化工作中更容易形成阶段性成果。

4.“海外校友项目”备受关注。校友是学校的宝贵资源,来自校友的捐赠是许多欧美私立高校的主要收入来源。在西方政府日益缩减教育经费而教育运行成本与日俱增的今天,海外校友项目显得更加重要。同时,“海外校友项目”可以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指导和帮助,开阔国际视野。

二、简・奈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组织策略

简・奈特从高等院校的组织管理方面例举了国际化的组织策略,如表3所示。

不同于学术策略的外向性,组织策略关注的是高等院校内部管理的优化以推进国际化的发展,并确保教育质量不由于语言、距离、人员素质、管理制度、资金以及文化差异等方面的原因受到影响,可以从组织管理和配套服务两方面进行理解。

1.高等院校管理者重视国际化。管理者需提出明确的国际化愿景,并将呼吁全员参与;明确国际化动因,并设置专门的机构实施目标管理;将国际化写入组织的使命、发展规划、日常管理与评估政策中,并提供财政支持以保证实施。这与简・奈特对国际化的内涵的界定“在院校与国家层面,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维度整合进高等教育的目的、功能或传递的过程”[2]是高度契合的。

2.做好相应的配套服务。简・奈特认为,要更好的推进国际化,高等院校从宿舍、图书馆服务、教育技术到人员培训都需要做好相应的配套。除此之外,人事管理制度需要考虑国际化因素,并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

当谈到策略的重要性时,简・奈特认为“策略与举措是院校层面的国际化能否取得成功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3]特别是组织策略,推广到部门和国家层面的意义深远。

三、简・奈特高等教育国际化实施的障碍

高等院校在将国际化策略付诸实施时遇到了许多挑战与障碍,简・奈特在2005年国际大学协会(简称iaU)全球性调查报告中回应了这个问题,并对阻碍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要素做了排序,如表4所示。

表4依据重要程度从最大的障碍(1)到最小的障碍(6)进行了纵向排序,从表中可以看出。

1.9个障碍要素中有3项可以归因于教师的因素,且居于前3位。“教师缺乏参与热情”被列为高等院校国际化的最重要障碍。这是一个重要又棘手的结果,因为教职员工通常被视为“国际化的发动机”。[3]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出人意料的结果呢?从事实情况来看,可以从“实施国际化计划的人员经验和专业知识有限”与“国际化工作在教师晋升或终身教职方面没有得到认可”方面找到原因。教师承担国际化项目,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没有得到相应的报偿,导致教师对国际化活动缺乏参与热情,这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缺乏完善的质量评价与控制体系紧密相关。

2.高等院校管理方面的因素也是阻碍国际化的重要原因。“行政无力或”被列在第二位,显然可见许多国际化政策/策略成了“纸上谈兵”的口号。“缺乏指导进展的政策/策略”,是没有专门的部门与机构管理和监督国际化项目于活动的进展与质量,管理财务预算等原因导致了国际化政策/策略浮于表面,无法深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归因于“高层领导对国际化缺乏认可和兴趣”。

3.资源和财政的短缺。学生和教师的流动、科研项目以及联合课程开发等都需要时间与大量资金来维持。“院校内其他发展事项对时间和资源的竞争”使得国际化受到阻碍。

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策略选择

国际化的道路和实现方式,每个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高等院校、教育提供者都有不同的理解和阐释。国际化策略的选择由于资源条件、历史文化和政治经济环境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国际化路径反映出或标志着行为主体的价值观、优先选择与行动模式[3],而且,国际化策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时期和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发展策略。这同时也意味着,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的高等教育国际化道路,各个国家、教育系统、高等院校和教育提供者有各自不同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现方式。

高等院校对学术的不断追求是其存在的学术性理由与发展的动力。国际化的学术交流与碰撞,加快学科和专业前沿成果的传播,提高了高等院校教学和科研质量。认识一致,目标明确,沟通渠道顺畅的组织和管理,为学生、教师的双向流动以及国际科研合作带来了便利。因此,高等院校应该思考自身发展需求,以学术发展为导向,完善组织管理,提高国际化水平。

参考文献:

[1]internationalizationofhighereducation:newdirections,newchallenges[J].iaUglobalsurveyreport,2005.

家校合作策略篇8

1.教育服务营销的实质。教育服务营销实质上是以学生社会需要为主体,开发学生需求市场,进而不断满足学生需求市场的教育服务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及教师为学生提供各项教育服务。教育服务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教育服务是教育产品,学校的基本功能就是提供教育服务产品;教育服务产品是商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在教育市场中交换双方的主体是学校和学生,学校是教育服务产品的生产者和供给者,学生则是教育服务产品的消费者和需求者。以高等院校这一类较特殊的非营利教育组织为例,高校教育服务营销与企业产品营销有显著的差异。由此可见,高校教育服务营销要协调考虑生源、在校生、用人单位三方面顾客的需求,这三方面顾客在参与教育服务营销管理的不同阶段相当于企业的存货类别又是不同的,也就是说,高校“生产”流程中各阶段的组织或人的身份往往是双重的,不同身份所适用的营销原理又是不同的。

2.教育服务营销的特点。第一,以社会营销导向为主。教育服务机构不仅为学生提供知识信息与技能,而且最终让学生获得文凭或证书。这一服务的过程中,教育机构必须严格把控教育教学质量,担当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从而维护其社会声誉。因此,教育服务营销是以社会营销导向为主。第二,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程度更高。教育机构不同于一般企业,需要接受来自于校内学生与教职工的监督和校外家长、政府以及社会公众的监督。来自于多方的监督能够有效推动教育机构的教学水平提高和服务质量提升。第三,消费者类型多样化。由于教育服务营销市场所面向的是两个市场,即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因此,服务的消费者包括学生、学生家长、用人企业和政府部门等相关群体,消费者类型呈现多样化特点。

二、当前高职院校服务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1.高职院校服务营销现状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和产业结构深化调整的需要,社会对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量愈来愈大,高职院校所获得的利好政策支持力度加强,高职教育的发展前景良好。截至2013年教育部统计数据表明,全国共有高职高专院校1297所,毕(结)业生人数为3208865人,而普通本科为3038473人。由于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和富有特色的办学,高职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就业率连年攀升,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高职院校2012届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90.4%,分别高于2011届(89.6%)、2010届(88.1%)0.8个百分点和2.3个百分点。连续三年高职高专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与非“211”本科差距缩小,百分点差距从2010届到2012届依次为3.1、1.2和0.5,在同样的经济形势下高职就业率提高较快。我国教育专家也已经意识到,在消费者需求不断变化,高等教育服务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高等院校引入服务营销策略方法意义重大。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专业人才的院校层次,运用教育服务营销的案例较少,目前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因而,高职院校更应进一步积极探索并实践教育服务营销理论和方法。

2.高职院校服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2.1服务营销理念不强。大部分社会公众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开展服务营销活动普遍持否认态度,他们认为教育如果开展营销活动,会招致社会对学校的反感和排斥。通过有效问卷调查,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的各类高职院校基本上还没有树立全面的现代教育服务营销理念。

2.2院校定位模糊。各类职业学院的高职教育定位仍较模糊,直接制约了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只有明确了办学方向,找准办学模式,设计符合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才能进一步明确其市场定位,才能更好地让学校在目标市场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成功地占领市场。

2.3办学质量有待提高。当前,社会普遍认为高职教育是低等的、低质量的高等教育。毕竟有大量的重点高校和普通高校存在,消费者对高职院校不信任的主要方面就是其办学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在办学质量这方面是学校开展服务营销活动的较大障碍。办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师资队伍水平,然而高职院校目前的整体师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2.4对外沟通与促销不足。学校对外沟通主要是要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加深与校企合作单位的交流。在各类高职院校中,培训招生工作人员必须充分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深入了解他们对办学质量的期望值。然而,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沟通形式局限于面谈和电话沟通,对外沟通显得不足;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形式比较单一,多以顶岗实习为主,与学校开展订单班培养企业较少。

三、当前高职院校服务营销策略设计

基于高职院校服务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的结果,围绕高职院校实施服务营销组合策略的设计思路,分别从产品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人员策略、有形展示策略及过程策略六个方面寻找提升职业学院高职教育服务营销的对策。

1.产品策略。

1.1高职院校产品组合设计。高职院校为市场提供的教育服务产品可分为四个层次。①核心利益,即为学生提供的各项专业能力和技能,可从优化专业布局与结构、强化课程体系建设、推进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建设三个方面加以优化和调整。②基础产品,包括支撑学院正常开展教学活动的各类资产,可从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三个方面进行调整。③期望产品,是指学校为学生打造的良好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例如舒适的住宿条件、便利的生活设施以及浓厚的学风氛围,可从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加强行为文化建设两个方面进行优化。④附加产品,即是学校所提供的助学政策、就业咨询服务、搭建的关系平台等。

1.2产品策略优化调整。具体优化调整的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①专业设置符合市场需求,要根据企业用人的实际需求,设计合理的产品策略,扩大利好的产品组合,缩减专业亮“红牌”产品组合,适当增设用人单位亟需的热门专业,有效延伸产品。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优化设计,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教学内容的优化必须以职业生涯发展为前提,在预期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课程体系框架,进而整合课程模块,优化教学内容,细化课程标准,从而达到“首次就业与职业发展兼顾、职业能力与方法能力并重”的目标,体现专业特色及竞争力。③教学质量评价开放化,需要来自学院的行政领导、教务管理人员、教学督导人员、专任教师同行、辅导员的共同监督与评价,并形成长期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做到评价公开化、开放化。

2.渠道策略。

2.1招生渠道。对高职院校来说,招生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招生信息的传播工作。利用人员传播渠道和非人员传播渠道推动招生信息有效、充分地传递到学生及家长身边。①人员传播渠道具体可采用提倡者渠道、专家渠道和社会渠道三种形式。②非人员传播渠道包括媒体、气氛和事件。

2.2就业渠道。针对应届毕业生,高职院校必须拓宽就业渠道。①建立校内就业指导中心,在就业季开始前,指导中心需要为毕业生收集丰富的企业招聘信息,在学校网站增设就业指导专栏,有针对性地为各专业毕业生推荐适合的招聘单位。②定期举办双选会和专场招聘会,以各二级学院为单位,要求二级学院每年定期举办双选会,邀请校企合作单位参加双选会;同时,加大专场招聘会举办的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③采用订单班培养,通过校企双方共建订单班的形式,将企业的用人标准直接植入到订单班,进而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重构,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专门人才,促进校企深度合作。④积极引入企业合作创业项目,借助就业服务管理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微型企业办公室等政府部门的优惠政策支持,鼓励并指导有意向创业的学生自主创业,开拓新的就业渠道。

3.促销策略。高职院校在运用促销策略方面需要注意其策略形式,考虑到教育服务产品促销的特殊性。高职院校的促销形式通常表现为利用高考后发放学校招生简章,深入到地方中学开展报考咨询服务,招生就业部门的工作人员与学生及家长加强双向沟通。在生源市场上需要进行促销活动,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双向沟通。高职院校的促销策略同样包括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和公共关系四种策略。

4.人员策略。高职院校教育服务质量的好坏与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紧密相关。专任教师、企业兼职教师、行政管理人员、辅导员以及后勤工作人员是高职院校服务人员的主要组成部分。

4.1培养“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学校需要进一步完善专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相关管理办法,提高专任教师综合职业素养与实践教学能力。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主要采取跟班式、短期培训式等方式,通过专任教师深入了解生产、建设、管理、服务情况和社会对人才、专业的实际需求,加快学院“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步伐。

4.2完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根据高职教育实际教学与校企合作需要,细化企业兼职教师遴选标准,从中遴选、聘用合适人员,校企共建兼职教师信息库,储备兼职教师。

4.3优化专业教学团队。高职院校在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过程中,需要建设一批学科专业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协作精神强、富有创新精神的专业教学团队,确立有效的团队运行机制,形成良好的团队效应。

5.有形展示策略。

5.1有形成分展示策略。学校的教育硬件设施作为学生和家长衡量教育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校园内的教学楼、实训室、图书馆、实训设备等教育硬件的有形展示,可以使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服务产生一定的信任,使高职院校逐步具备有竞争力的有形展示条件。

5.2变无形为有形展示策略。由于教育服务的无形性,导致教育服务质量缺乏有形的客观评价标准。因此,高职院校在保证硬件设施有形展示的同时,还应尽量把无形的服务转换为有形化展示。①品牌形象有形化,学校的品牌需要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载体来表现,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学院的形象识别系统,完善学院官方网站,拓宽学院品牌形象宣传渠道,扩大社会影响力。②招生就业工作有形化,学校开展招生与就业工作过程中,需要利用校园网站、宣传手册、户外广告等形式有形展示学校的办学实力与品牌形象,使学生及家长对学校有全面、动态的了解。③教学服务有形化,教学服务的有形化可以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基于高职教育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为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高职院校需要切实推行“一、二、三课堂”联动,使学生和用人单位真实感知到教育服务的有形化特色。

6.过程策略。由于服务产品的无形性,服务营销领域特别重视对服务过程的管理,只有有效控制和管理服务过程,才能使顾客感受和了解服务产品本身。高职院校的服务过程即是培养学生具备专业知识技能与综合素质的教育教学过程。因此,过程策略必须要重视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监督控制。

6.1夯实实训实践教学环节。根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建立实训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实训室运行的各项管理制度。尤其是要对校内实训、各类实验、校外顶岗实习、认知实习等核心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监控,夯实实践教学环节工作。

6.2建立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机制的建立,重点在于对学生培养质量进行评估。通过对教学过程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评价,确保教学质量得以提高。最终衡量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是应届毕业生的应用技能是否达到了企业用人方的需求标准。结合学院发展实际,建立和完善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机制,从而保证教学服务过程的质量。

家校合作策略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营销战略;4p策略;Swot分析

高职教育营销观,是一种以市场为中心的“社会本位观”,它把高职教育管理活动看作是一个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即从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出发,通过提供有价值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或服务满足社会对职业性人才的需求,以实现学校自身生存与发展目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高职院校在营销活动中首先应调查分析其顾客的需求和欲望。进而发现市场机会,然后确定目标市场和进行市场定位。再通过一定的营销组合,最终使目标顾客的需要和愿望得以实现。

本文根据营销活动的本质和程序,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战略和4p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运用市场营销战略定位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和优先发展专业

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要注重从就业市场需求出发制定战略决策,在周密细致的市场调研、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的基础上,制订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一)高职院校应进行市场细分,建立自身的目标市场

社会对高职人才需求是有差异的,学校完全可以从自身办学条件出发,利用不同的细分因素进行市场细分,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市场为之服务。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的办学历史和资源沉淀,在进行Swot分析(长处、弱点、机会、威胁)的基础上,分析出自身突出的特点,并根据社会对高职人才在规格、数量、类别上的需求差异,选择出那些最有吸引力,并能为之提供最有效服务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设计和培养满足目标市场需要的培养方案,制定适宜的营销策略组合。

下面对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进行Swot分析:

1、内部优势(strength)

地域优势:学院地处全国经济发达地区、沿海城市――山东青岛。青岛环境优美,气候温润,依山傍海,景色宜人。青岛拥有像海尔、海信、青啤等众多国际及国内一线品牌企业。青岛还是国家确定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学院所处的青岛开发区内有保税港区以及众多世界知名企业。独特的地域为学院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社会文化氛围和经济基础,不仅可吸引广大学生前来求学,更易招揽优秀人才加盟学院,也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方便条件。

品牌优势:学院先后成为山东省骨干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首届“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获得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人才,赢得了用人单位和社会公众的认可,在当地具有一定的声誉。

实训基地优势:学院拥有国家职业教育数控实训基地、国家职业教育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青岛市高职教育实训基地等校内实训基地。各二级学院还有诸如啤酒屋、t-Garden车厢咖啡厅等特色校内实训基地。此外,学院已经在海尔、澳柯玛、香格里拉等知名企业建成校外实训教学基地110个

人力资源优势:学院是在原青岛教育学院、青岛职工大学基础上合并发展来的,学校已有60年的职教办学历史。99年已首次招收全日制高职学生,有一定的高职办学经验。现有专业的师资力量较强,使学院有条件为学生安排具有较高教学水准、责任心又强的教师上课,而且学院的教师能发扬敬业精神,默默奉献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齐心协力地、积极地为学院发展做贡献。

2、劣势(weakness)

双师结构教师团队力量薄弱。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结构不尽合理,缺少领军人物,专兼职教师资源开发不足,教师的双师素质、职业素养以及技术研发能力与水平不高,与社会耦合及承接大项目的能力有待增强。

内部管理机制存在一定问题。办事效率不高,教学与行政部门工作衔接不流畅,有时还发生一定摩擦。

教师上课运用的多媒体设备等教学设施不够完善,经常出现因设备故障而影响上课效果的问题。

校园文化建设力度不够,校园人文气息不足,学生的精神面貌不佳。

3、学院发展的机遇

从国内环境看,党中央、国务院空前重视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作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党的“十七”大做出了优先发展教育、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2010年,国家先后出台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山东省、青岛市先后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学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从区域环境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发展、开发区成熟工业的发展蕴含着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需要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加速培养高技能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

4、学院面临的威胁挑战

目前,山东省已有高职院校(公办+民办)五十三所。近年来,山东高职教育争夺生源,切割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残酷,形势咄咄逼人。竞争是实力的较量,实力强者得以保存和发展,实力弱者将被淘汰和灭亡,所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必须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考虑后示范建设如何进行,否则,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很容易被后来者居上而丧失竞争优势,丧失生源。

(二)高职院校的市场定位

目标市场范围确定后,学校就要在目标市场上进行定位。高职院校市场定位是指相对竞争对手的产品而言。学校及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在目标消费者心目中占据一个清晰独特的位置。高职院校有以下几种定位:

1、地理位置定位。根据地理位置优势,以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优势来定位。

2、学科定位。不同的高职院校学科侧重点不同,高职院校应突出自己的特色专业、优势专业。坚持走“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道路。

3、产品定位。根据高职院校的产品(学生和科研成果)的某一特点进行定位。

4、学校未来的发展定位。根据学校办学特点和潜力进行定位。高职院校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定位形式。

论文在对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进行Swot分析基础上,根据产品类型特点和学科与专业门类这两个细分变量进行市场细分,采用差异性市场营销策略,把高职教育设置三个层次,即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既从事学历教育,还进行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既从事全日制学生的训教活动,还向社会提供培训和服务。最终,确定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以产品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来树立其清晰独特的形象。

二、运用市场营销策略原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高就业率

(一)产品策略

通过分析高职院校的产品内涵、产品组合策略、产品延伸策略以及新产品开发策略,论文认为,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为学生提供高职教育服务(核心产品)比较丰富且具有特色,比如“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和新型的专业课程体系等。但附加产品有待改进,比如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学习氛围和生活服务等。在产品组合深度方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可以高职的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层面拓展。在产品延伸策略方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技能培训等非全日制教育。在新产品开发策略方面,可以考虑根据区域发展要求(比如蓝色经济)开发并建设一些新的学科和专业,以增加经济效益。扩大社会影响。

(二)定价策略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可以考虑需求导向定价法、竞争导向定价法和组合定价法三种定价方法。根据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口碑以及在竞争中所处的有利地位,可以考虑比竞争对手的定价稍高;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对自己的拳头专业或热门专业(比如物流管理、会计等)采用高学费策略,这样使考生感到读收费高的专业是有竞争力或有前途的专业,是物有所值;对实力一般的专业(比如环境工艺等)或冷门专业采用低价策略,吸引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学生报考,增加报考率。

(三)分销策略

高职院校的分销就是解决学生的就业。学校要解决好学生的就业问题,就要建立起合理的分销渠道系统。目前人才市场上,总体形势是供大于求,高职院校宜采取长而宽的分销渠道来增加学生就业机会。长渠道指采取不同层次渠道分销,即使用直接销售与间接销售相结合来销售产品;宽渠道指采取密集性分销,即使用大量的中间商来销售产品。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目前与多个大企业、知名企业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能够进入大企业就业提供了通路,但是还要考虑进一步拓宽分销渠道,安排学生就业。

(四)促销策略

促销是指企业通过人员推销或非人员推销的方式,将产品或劳务的信息传递给目标顾客。从而引起兴趣,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及购买行为的活动。其本质是信息沟通。高职院校的促销就是要将学校的“产品”介绍给公众,加强与社会公众问的信息沟通。企业的促销有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和公共关系四种方式。高职院校也可尝试用这四种促销方式。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比较注重公共关系(比如60年校庆的举办过程处处体现对公关策略熟练的把握与运用)。论文认为,学院可以进一步加强营业推广策略。具体表现为用奖励和减免学费等短期诱因,鼓励学生报考,从而销售学校的教育服务。一是在招生过程中对于高考分数超过本校录取分数线一定分数或第一志愿报考本校的考生给予适当的奖励;二是对于那些成绩优秀而家庭经济困难的考生提供减免学费、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等待遇,以吸引更多优秀的贫困考生报考。三是对于达到一定报考和录取人数的中学进行奖励和捐助。

参考文献:

[1]张庆亮等著.高等学校市场营销研究[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09(第一版).

家校合作策略篇10

云南省自2009年实行知分后“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以来,政策连续性强,变化不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高考志愿按文史类、理工类、体育类、艺术类、“三校生”类进行设置。其中,a类批次为正常收费专业,B类批次为a类院校中有特殊收费、定向等要求的专业。第二,文史、理工类投档录取的批次顺序为提前批本科、自主招生、专项本科、一本a类、一本B类、一本预科、二本a类、二本B类、二本预科、三本、三本预科等批次,只有少数民族才可填报预科。第三,以上自一本a类起,每个批次设置5个(预科批为2个)院校志愿,每个院校设6个(预科批为1个)专业志愿和一个“专业服从院校调剂”标志。第四,所有批次的志愿均实行网上填报,填报志愿时间为6月28日―6月30日。第五,一本、二本的投档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1.05。此外,还要了解掌握平行志愿的投档、录取规则和过程,了解掌握征集志愿、专业服从调剂与不服从调剂各意味着什么、体检规定以及加分政策等,这些都很重要。

普通高考志愿填报中,最核心的要素有四个:学校、专业、校址所在地、费用。一般情况下,平行志愿的填报口诀是:

a、“冲一冲”:所报院校在自己分数实力的基础上有所拔高。

B、“稳一稳”:所报院校在自己分数实力的基础上略有拔高。

C、“对一对”:所报院校与自己的分数实力基本相对等。

D、“保一保”:所报院校在自己分数实力的基础上略有降低。

e、“垫一垫”:所报院校作为自己的最后一所垫底院校,以确保录取万无一失。

原则上,每个批次的五所院校,均应按这种降序的方式来排列。每个批次均要注意院校之间、专业之间、地区之间的“志愿梯度”,合理搭配,防止单一化、一刀切。还要综合考虑云南省三年来各批次的分数线、各院校的投档线等。

专业填报全攻略

对大多数考生来说,选择专业是志愿填报要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专业选择得好,将来容易就业;专业选择得不好,难于就业,甚至要被迫改行。究竟应该怎样选择专业呢?首先,需要考虑该专业自己是否喜爱,是否有兴趣,综合自己的性格(如外向、内向)、气质、学习特长、潜能优势等,考察自己是否适合学习该专业。这关系到考生以后学习的动力、效率及职业生涯等问题,因此,考生本人不喜爱或者不适合考生性格、气质、能力的专业,绝不能选报,否则贻患无穷。另外,分数在志愿选择中起决定性作用。如文科考生中,数学、外语较好的,宜选择文史类的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中的专业;语文、外语、文综较好的,宜选择法学、教育学、文学、管理学中的专业等。考生及家长还应了解我们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所提到的、涉及未来我国产业发展的一些相关内容,据此自主地、有意识地选择院校和专业,不应简单地去追求“热门”专业与回避“冷门”专业。

至于专业是否服从调剂,也要结合个人情况谨慎权衡。平行志愿中,由于高校的投档比例降低,专业的匹配率也会降低。考生一般难以做到挑专业和选高校的“两全其美”。如有的名校,录取最高分和最低分只相差10分左右,各个专业的录取分数相差不大,考生若专业不服从调剂,则被退档的可能性就会增大。一旦被退档,就只有参加征集志愿或下一个批次的录取了。这几年参加征集志愿的考生大多属于这类考生,且逐年增多。去年,云南省每个批次有35%~40%的考生进入了“征集志愿”。若专业服从调剂,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但可能被录在自己不想读的专业上。

小贴士

1.选择和确定可报读的专业。此项工作很重要,最好在高考后至分数线公布之前的时间里完成。其步骤是:(1)知己。运用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职业基因等对自己进行职业测评。(2)根据测评结果挑出若干个备用的专业。(3)查看每一个备用专业的有关介绍,将适合自己的保留下来。(4)将保留下来的专业进行排队。这样,专业基本就算选定了。待分数线公布之后,再根据考生的考分来匹配适合的高校。

2.专业的挑选及填报要形成梯度。其顺序应该是:(1)自己最想读的、好的专业放在第一、二志愿;(2)较想读的、较好的专业放在第三、四志愿;(3)一般的、中等的专业放在第五志愿;(4)中下的专业放在最后,作为保底专业,且尽量报足六个专业。一般应将应用学科的专业报在前面,基础学科的专业报在后面。

3.对于文理兼招的专业,从就业考虑,文科考生应尽可能报读理科的专业,理科考生最好不要报读文科的专业。均应侧重报读工学和医学的专业,因为这两个学科的绝大多数专业,目前及今后就业形势都较好。

院校填报全攻略

认清新办、升格及更名的高校,正确选择高校

每年都会有一些新办、升格及更名的高校,这些高校的档次、实力、办学经验、专业水平等均有可能不如老牌高校!但它们校名时髦,对考生很有吸引力,考生如果不知道、把握不好而错报了,将会形成事实上的“高分低就”,使自己蒙受损失。

此外,近几年来云南省内更名院校的录取分数均较高,但这些高校的档次、实力、专业等又较弱。因此,考生最好报读省外的高校。若一定要报省内的,最多也只能在各批次中搭配上一两所为宜。

注意甄别,防止落入批次、专业中的误区

一本、二本、三本的划分,并非绝对按学校办学实力的强弱来遴选,也没有公开定量的标准,因而一些二本大学并不比一本大学甚至“211”工程大学弱。同样的,二本高校不如三本高校、一专不如二专的情况也很常见。同时,一本院校在二本批次上招生、本科院校在专科批次上招生的情况也比比皆是。另外,专业方面,名牌大学里有弱的专业,一般大学里有强的专业,这些情况考生及家长也应了解并注意。笔者谨以2013年不同分数段录取情况,为考生做一个简单的院校推荐。

小贴士

1.三看。一看该校的专业是否适合自己。二看学校的实力,即各种排名、主管部门、属性等。三看学校的校址在什么区域、城市,位置是否偏僻等。

2.文科考生最好选择综合、文理、文科、文学、经管等类文科较强的高校。

3.在考虑好自己将来的就业领域及职业方向之后,与之相关联的专业群就会比较清晰了。考生这时就应以“特色”或“专门”院校作为挑选的对象,尽量少选或不选综合性的院校,因为大多数综合性院校的学校排名虽然会靠前很多,但其专业实力并不如特色或专门院校那样强。如:今后想从事教师职业,则可选择××师范大学(学院);如喜爱医学方面的职业,则可选择××医科大学(医学院)……

4.家庭条件较好的考生可报读B类批次的院校。这样,在同档次的高校中可增加一次被录取的机会,且会受到比a类批次更好的教育。

选择适合自己的填报策略

学校优先策略

本策略以录取到较好的高校为主要目标,兼顾专业。这种策略的优点是能够被档次较高、实力较强的高校录取,且不会浪费宝贵的考分。其不足是少数考生可能被录取到自己没有填报的专业上。采用这种策略的前提是“专业服从调剂”,否则,很可能被高校退档。

【案例1】云南省2013年文科考生甲,550分,高于一本线30分。一本院校志愿为:a西北大学,B广州大学,C云南大学,D华中农业大学,e南通大学。专业均服从调剂。投档录取情况:投a校差16分,B校差8分,前两校因分不够,未能投档;刚好到C校的投档线,电子档案投入C校,被录取于第六专业志愿法语。考生及家长均较为满意。

点评:该生选择的策略是学校优先。由于所报院校及专业梯度合理,专业均服从调剂,因此有效地规避了被退档的风险,最终以踩线录取令志愿效益达到了最佳。这里有两个关键:(1)对院校的投档分要有较为准确的预测能力。这就要对云南省三年来的录取情况、录取数据等进行认真分析、比较,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来才可做到。(2)对所报每个院校的专业都要基本满意。这样,如果踩线投档,被录取在非第一志愿的专业上自己也能接受。

专业优先策略

本策略以录取到自己喜爱的专业为主要目标,兼顾学校。这一策略适合一定要读某个或某几个专业否则就不行的考生。这种策略的优点是能够被录到考生想要的专业;不足是有可能浪费考生的考分,且学校的档次会较低,只能报“保一保”或“垫一垫”层次的高校。选择此策略的考生及家长不多。

对于已经确定了人生的终极目标、决心在某个专业领域发展或考分不高的考生,原则上应选择“专业优先策略”。

【案例2】云南省2013年文科考生乙,464分,高于二本线9分。二本院校及专业志愿为:a运城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文秘);B怀化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均不服从调剂。放弃C、D、e校的填报。投档录取情况:超a校投档线9分,电子档案投入a校,被录取于所报专业。考生及家长均很满意。

点评:该生选择的策略是专业优先,所报的专业都是好专业;二、三本批次均同时填报,若二本不能录取,则三本也一定能录取。专业优先的关键是挑选a校,必须充分论证,确保一次成功。所报a校应同时具备两点:(1)电子档案能投进该校;(2)电子档案投进该校后,要有相当的剩余分数用于竞争所报的专业。否则,剩余分数不够,就录不到所报的专业,在专业不服从调剂的情况下,学校只能退档。根据投档的“一次性原则”,考生就只能参加征集志愿或下一个批次的录取了。该生考分不高而能被成功录取,主要是因为:(1)所报院校档次不高,均处于二本的中下水平。(2)校址均离大城市较远。(3)三年来的投档线均在分数线附近;所报专业录取的最低分均在分数线之上几分。(4)每年的计划录取总人数变化不大,所报专业的计划录取人数相对较多。基于以上分析,该考生被成功录取后还剩余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