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区别十篇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区别十篇

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区别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6:11

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区别篇1

中小学延迟开学期间线上教育教学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xx市教育局关于做好全市中小学延迟开学期间线上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确保广大师生在疫情防控期间有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新学期教学工作的影响,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做好全区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线上教育教学工作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防控疫情是当前全省上下的头等大事。为切实解决延迟开学期间学生不能到校上课问题,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化等手段,在全区各中小学校全面组织实施线上教育教学活动,改线下上课为线上上课,改在校学习为居家学习,做到“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确保线上教学计划与内容精当,确保各项教育教学措施落实,确保线上教学有效。

二、实施原则

(一)学生学业有保障。在疫情解除之前,学生全部在家进行线上学习、自学和活动,做到学生不入校,教师少出门,确保师生平安,确保学生学业不受影响。

(二)教育教学全覆盖。线上教育教学活动要切实做到学校全覆盖、学科全覆盖,同时要因地制宜,切合校情、师情、学情、生情,不搞形式主义,避免一刀切。支持和帮助离岛学校、薄弱学校一起开展线上教育教学活动,确保完成基本教育教学任务。

(三)线上线下相结合。坚持“一区一策”与“一校一案”工作要求,以中小学校为主体提供线上课程、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以教研部门和技术部门推荐资源平台为辅助,提供线上教育教学资源。线上授课既要教授知识技能,更要加强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引导,使学生通过线上获取知识的同时,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强化线下自我学习管理的能力。

(四)确保免费公益性。延期开学时段,各学校依托各类教学平台或资源实施的远程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业辅导,均不得向学生(家长)收取任何费用。

三、实施时间

从2月10日开始至疫情解除,直到学生可正常回校上课时结束。

四、实施途径

1.网络教育教学。各初中学校采取全区统一平台和统一时间进行网络直播授课方式,利用“乐课网”开展文化学科教育教学活动;各小学采取全区统一资源和统一时间进行录播课程授课方式,利用“百度网盘”中课程资源开展文化学科教育教学活动。学生可以使用电脑、手机、平板等互联网设备进行登陆学习。

2.电视共享课堂。对于因条件限制不能参加网络教育教学活动的居住定海区内的学生,全区中小学统一利用中广有线、xx、xx、移动宽带等电视平台开设“空中课堂”,学生可以通过电视直播或点播方式,收看相应年级的线上教育教学课程进行学习。

3.其他授课方式。全区中小学在做好文化科目的教学与辅导的同时,坚持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充分利用微信、QQ、钉钉、电话等途径,开展音体美劳等科目教育教学活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实施要求。

五、实施准备

(一)制定方案

各中小学要分别根据xx初中学校假期远程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指南、xx小学生假期网络学习课程实施指南,“一校一案”制定好具体实施方案,在做好文化科目教学与辅导的同时,全面落实国家课程实施要求,并列出具体到班级的远程教育教学活动的周课程表。

小学一二年级原则上以指导学生居家综合学习实践活动为主,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展线上教育教学。幼儿园要做好每天一次与幼儿家长的沟通,及时掌握幼儿的健康状况,指导幼儿家长科学育儿;

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向家长提供适合幼儿居家游戏的各类资源和亲子互动的活动素材,提供科学育儿知识辅导,提高亲子陪伴质量。

(二)技术保障

有条件的以学校为主,学校同一年级同一学科可以由一名有网络经验的优秀教师统一授课或录制课堂教学资源,也可以选择其他适合学情的教学资源。不具备条件的以区教育局统一安排为主,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网络直播、录播和点播教学,以满足师生线上教学需求。

(三)资源整合

各学校既要充分利用各级平台资源,合理引入并用好第三方教育教学资源,又要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开展网络直播、录制课堂教学。

教师进修学校要组织学科教研员、名师、骨干教师加强网络直播、录制课堂教学资源整合,形成满足当前教育教学需要的线上教学资源。

(四)教研培训

各学校与教师进修学校要及时组织教师网络培训、在线集体备课、平台磨课等活动,帮助教师熟练掌握教学平台使用、线上教学、线上辅导等基本技能。

教师进修学校要积极提供几种常用教学平台的操作教程,供学校和教师选用;

要认真研究探索线上教研新模式,及时发现典型案例和好的经验做法,定期汇总推广阶段性成果,切实提高线上教学效果。

六、教学管理

(一)教学计划。各中小学校的线上教育教学活动时间为从2月10日开始至疫情解除、学生可正常回校上课时结束;

为顺利做好实施准备,各校可适当提前进行测试。各学校暂按1个月左右的时间预排计划。线上教育教学应当作为新学期整个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整体考虑。

(二)教学目标。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既要重视文化科目的教学辅导,也要因地制宜,创造条件,积极开展音体美劳等科目的教育教学活动,全面落实课程标准要求。

(三)教学组织。各校要列出具体到各班级的线上教学活动周课程表,及时推送电子教材、网络课程资源、预复习、作业册及居家综合活动要求等,明确学科任课教师、课堂组织、作业批改、在线答疑及个别辅导等安排与要求,并通知到每一个学生和家长。

班级的原任课教师应同步听课,并做好线上答疑、作业批改和反馈以及个别辅导。线上教学应同步做好学生学习状态监测,并及时与家长沟通。

(四)教学进度。各学校要坚持由近及远、由慢到快原则,刚开始适当放慢教学进度,让师生都有个适应的过程。2月10日开学后第一周,以复习课为主;

第二周开始除初三以外,各年级均按要求授新课,直至疫情解除正常开学。线上教学的进度要慢于日常班级授课的线下进度。

(五)作息时间。科学合理把握线上教学的作息时间。每节课教学时间小学宜20分钟左右,中学宜30分钟左右,每节课要留出一定的预习和练习时间。课间休息时间一般为15分钟。每天集中授课总时长小学低段、小学中高段、初中宜分别不超过1小时、2小时、4小时。各学校要控制好学生每天学习的容量,防止加重学生负担,保护学生视力,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六)教学评价。线上教学应布置多种形式的作业,及时对学生所学内容进行考查和评价,掌握每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切实提高线上教学质量。教师进修学校要在疫情解除后,对全区各校的3-9年级新授课线上教学内容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要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考核。

(七)教材使用。区教育局将根据当地疫情发展情况和防控要求,适时组织做好中小学校教材发放工作。在新教材发放前,学校要尽可能在教师进修学校的指导下,为学生提供教学配套电子教材与使用指导,不得要求家长打印电子教材。各校要加强与学生家长沟通,及时消除教学过程中缺少纸质教材引发的焦虑。

七、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周密安排实施

为强化组织领导,统筹协调落到实处,区教育局建立“线上教育教学”专项工作小组,主任xx、xx,副主任xx,成员xx、xx,整合行政、技术、教研、教科研等部门力量进行协同推进,负责制定与教学业务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指导各校做好开学前的线上教育教学工作。技术部门主要负责提供网络学习资源,做好在线学习技术服务;

教研、教科研部门主要负责指导学校落实教学计划与进度,选择和整合教学内容、要求和资源、教师网络备课与授课,跟踪评估教学指导效果。

各中小学校是实施线上教育教学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引导教师在做好自我保护的同时,立足本职、集中精力,确保全员网络在岗,全力做好网上教学、在线辅导工作。要组建并发挥好学校“线上教育教学”工作小组与技术团队作用,及时组织教师开展网络研训、平台磨课、在线试讲等活动,帮助教师熟练掌握教学平台的使用、直播教学、录播教学资源、线上辅导等技能,并实时监控“线上教育教学”运行情况,及时解决各类技术问题。同时要加强校内师资、资源、年段教学安排的统筹,根据学生学习需求选择和推荐学习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线上学习,评价每位学生的学习成效,确保线上教育教学工作有效实施。

(二)加强工作值守,完善服务保障

学校线上教学期间要实施专人值班制度,确保平台安全稳定运行。任何学段,无论采用分班分层教学还是集中教学,教师都应当网络在岗。班主任要通过组建班级学习指导群,借助钉钉、微信、QQ等途径安排指导好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任课教师应当同步参与直播听课,配合主讲教师指导好本班学生相应学科的学习,做好作业批阅、线上测评等工作。名优教师、党员教师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教育技术中心要统筹技术服务保障力量,提供全程技术服务保障。计财科要保障网络平台搭建和在线教学流量资金需要,不额外向家长收取费用,确保线上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运行、有序实施。对参与实施、支持线上教学投入较大精力、取得较好成效的教师给予相应补贴,相关学校应在绩效工资分配中给予配套。

(三)家校协同配合,净化学习空间

各校要加强家校沟通,指导学生、家长接受和提前熟悉掌握线上学习方法,及时解答线上学习遇到的问题。要特别提醒家长做好孩子在家学习的监督,减少焦虑。建议小学生尽量能在家庭成员陪伴下参与线上学习活动。指导家长控制好孩子的电子产品用眼时间,切实保护好视力。

落实中小学减负要求,严格按教学进度开展线上教学,不得超纲、超进度、超负荷教学,不得额外增加学生和家长负担。加强网络学习空间的引导与监管,不得发送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内容,确保网络学习空间清朗、纯净,传播正能量。

(四)关注特殊人群,给予特殊关爱

要关注留守儿童、随迁子女、困难家庭子女等特殊人群的线上学习帮扶落实工作,建立特殊人群人员清单,逐个确认,对线上学习确有困难的,要提供必要的帮扶和指导;对由于家庭贫困、勤奋好学、无线上学习条件的学生,学校要给予特殊关爱与帮助;对重点疫区不能按时返校的随迁子女等学生,要及时通过多种办法给予必要的教学辅导。

没有采用“一区一策”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如确无条件组织线上教学,经区教育局批准,可暂不实施线上教学,但应通过其它方式做好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健康关心、动态跟踪;正常开学后,要创造条件支持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及时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五)严明工作纪律,确保教学质量

全区教师要自觉扛起维护校园安全和保障教育教学的政治责任,自2月10日起,全体一线教师进入线上上岗模式,坚决执行学校工作安排和指令,确保在线在岗,发挥教师引领作用,畅通家校沟通渠道。要自觉根据学校明确的教师在线教学工作要求,加强线上课堂教学管理、严肃课堂教学纪律,提高学生“在家学习”效果和自身“在线教学和答疑”质量。所有教师,一律严禁线下开展任何形式的辅导和教学;

严禁以在线教学为借口,要求家长购买设备和网上学习资料。

各学校要结合线上教学特点,严肃工作纪律,确保教师全员网络在岗。要健全跟踪排查和监督问责机制,严格制订落实教师全员网络在岗考勤制度,线上脱岗的按旷工处理,以严明的纪律推动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育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篇二

(一)线上线下融合。各级教研部门、各学校要深入研究线上教学的规律、特点、实施策略,不要简单将线下课堂教学直接搬到线上进行教学,注意线上教学和线下学习场景的不同,防止照搬套用正常课堂教学方式、时长和教学安排,原则上线上重导学、答疑,线下重自学、实践。要吃透教材、把准学生,教学指导要尽量具体、形象、生动,确保线上导学、答疑高效高质,有效控制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充分利用居家学习特点,合理安排学生线上学习、自主学习、综合实践、亲子讨论、阅读名著名篇等多样化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和内容要体现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居家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有利于学生自主进行。

(二)坚持适度教育。要充分考虑到线上教学和居家学习的特殊性,建议放慢进度,以课程标准的达标为宜,严禁超进度、超要求、超标准教学,避免偏题、难题、怪题。要合理安排学生学习时间,对小学低年级线上学习不作统一硬性要求,由家长和学生自愿选择;要统筹安排好其他学段各门学科的线上课程内容,线上课程时间一般不能超过20分钟,各学科每天的学习容量要合适,避免各自为政增加学生负担。要指导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通过增大休息间隔、做视力保健操、强化体育锻炼等方式,做到劳逸结合,保护视力,增强体魄,保障身心健康。

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区别篇2

一、教与学的观念更新

教与学的立意已不同,学习者与教授者有了主体与主导的定位差别。数学教学的基本因素是教师与学生,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手段。在这个学与教的双边活动中,其中教师与学生,教与学是其两大矛盾。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学内容是教与学的客体,是学习掌握关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主要信息。教学语言媒体手段则是教与学中的重要工具,为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条件。

教学实例:如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中可采用撕角、拼角的方法可以由学生来完成;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折纸法就可以达到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来完成证明;而通过做一边的平行线利用内错角或者是同位角相等则可以让学生和教师间展开真正的合作探究。紧接着教师就可以让小组间再次合作讨论还有没有别的平行线画法可以来证明,教师以疑激趣,学生在组内做主体交流,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最近发展区的测定

最近发展区的测定包括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测定与教师自身最近发展区的测定,事实上还包括情感上的最近发展区。教师的最近发展区可以通过选题以多题一解,一题多解的方式测试自己,并留心记住自己的心态变化。教师的学为教师的教提供了最好的演示和实验,而后再根据学生的数学现实调整策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相关的知识点及处理方法的提问便可以迅速定位,有超过一半的同学有问题,则可定位学生情绪在此处将大受影响。此处应该是着重施力的地方。

教师自身最近发展区的测定实例:

方法1.自测法。这是备课常用的方法,通过课本和练习册中的题目逆向解析课标要求,再顺向寻求最优的解决办法。其中自己不知道的解法,讲解起来觉得困难的地方就是最近发展区的边界。最佳的最近发展区对接区域应该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前,教师的最佳发展区应该完全涵盖它并向后延伸。这一节课结束了,在下课时点明下节课的目标并知晓下节课的重难点的解决之道及要害之处。这就是教师的最近发展区延伸的判断标准。

方法2.交流法。请经验丰富的教师共同交流重难点的解决之道,在交流中,双方都会各取所长,各补其短。

三、情境设定的来源方法

数学史料的改造,应用问题的前移,现实材料的引入,还可以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和矛盾上找到新的切入点。

四、问题设定方法

1.好的数学问题具有的下列特点,或者这些特点中的部分特点:问题的解答包含着明显的数学概念或技巧;问题能够推广或者扩充到各种情形;问题有多种解法。

问题实例:黄金分割点的定义是什么(黄金分割点定义即黄金分割比求法)?分母有理化如何进行?比例性质在化学方程式学习中有什么应用?与相似比相等的量还有哪些(对应线段的比,对应高之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位似比,比例尺,周长比,面积比的算术平方根)?三角形内角和有几种证法(平行线画法)?多边形内角和证法与三角形内角和证法有何关系,能用后者推导证明前者么?二面角平面角有几种求解方法?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有哪些?

2.选题的问题分层设置,难度由小到大,前后问题之间有因果关系,能够形成问题链。同时可以使用否命题及逆命题设定思维冲突,进而更加清晰地展示思维过程。

分层设置的问题链实例:分式无意义,有意义,值为零时的分子、分母如何变化?分数加法法则中同分母分数加法,异分母分数加法法则是什么?类比猜想同分母分式加法,异分母分式加法的法则?提公因数法和合并同类项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在解析几何中,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判断方法跟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判断有何联系和区别呢?直线和其他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判断呢?中点公式,点在直线上(点的坐标满足直线方程),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对于求解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问题如何操作呢?这种相关点法(也叫代入法),对于其他直线、线段和圆锥曲线的对称问题是否也可以类比解决呢?

3.以“头脑风暴法”在小组内征集问题,挑取典例予以讨论指导。特别注意的是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教师可以参与讨论,但是不能发表评论,更不能批评。

在搜寻信息时使用,在选取最优方案时使用,在寻找问题突破时使用,多种方案整合时使用。

头脑风暴法问题实例:生活中回形针有多少种用法?勾股定理的证法有哪些?说说大家目前为止自己最得意的一件事,请详述过程和解决方法。在初中数学中讨论解决■+■+■…+■=?这一问题时,最终学生用形象化的思路,类比得到了解法:联想到折报纸,分木棒的解法就可以想到——这是取一半再加上剩下的一半,依次类推,最后结果实际上就是。

4.有争议的地方就是问题设定的地方。比如一个非零数的零次方等于多少?有同学说是0,有同学说是1,到底是多少呢?先用数来探讨一下:2n÷2n=2n-n=20,而我们小学就知道不为零的数自己除以自己还是1,所以规定20=1。

五、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选取与应用

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区别篇3

关键词:无线局域网;开放教育;必要性;组建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4-9873-03

wirelessLocalareanetworktechnologyinopeningeducation

FanGBin-bin

(wuxiRadio&televisionUniversity,wuxi214021,China)

abstract:Undertheopeningeducationcondition,teachinghaschangedintherelationship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aswellasthetime,theplace,theresourcesandsoon.teachingmustmeettheneedandthecharacteristicsoftheopeningeducation,changethetraditionalteachingformanditsfunction.toadaptthedevelopmentofmodernscienceandtechnology,theopeningeducationhasmadenewrequesttotheclassroomteaching.thewirelesslocalareanetworkscanchangethetraditionalopeningeducationpattern,strengthentheeducationprocess,whichisconvenientforteaching.thisarticleintroducesthewirelesslocalareanetworkstechnologywhichhasdevelopedrapidly,andhowtoapplywirelesslocalareanetworktechnologyinopeningeducation.

Keywords:wirelesslocalareanetworks;openingeducation;necessity;creation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在固定的场所(教室、实验室)采用系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所实施的教学过程。这种授课形式在过去的几百年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也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目前开放教育条件下业余学生的现状,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局限性如:业余学生大多有自己的工作单位或自己的事业,学习时间、学习地点不容易固定,传统教学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所以必须改变传统的同一授课方式,让学生充分利用现代资源,实现个别化学习。将无线网络技术介入开放教学中,对传统的教学起到了补充、发展和优化的作用。开放教育中学员的流动性教强,对网络的节点数量的需求不固定和对网络传播速度也有要求,因此需要组建灵活和方便高效的无线局域网。

1无线局域网介绍

无线局域网要求以无线方式相联的计算机之间资源共享,计算机无线联网常见的形式是把远程计算机以无线方式联入一个计算机网络中,作为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使之具有网上工作站所具有的同样功能,获得网络上的所有服务;或把数个有线或无线局域网联成一个区域网;当然,也可用全无线方式构成一个局域网或在一个局域网中混合使用有线与无线方式。此时,以无线方式入网的计算机将具有可移动性,在一定的区域移动而同时又随时与网络保持联系。

1.1无线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及工作原理

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areanetwork,wLan)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以无线多址信道作为传输媒介,利用电磁波完成数据交互,实现传统有线局域网的功能,并为通信的移动化、个性化和多媒体应用提供了可能。无线局域网就是在不采用传统缆线的同时,提供以太网或者令牌网络的功能。但无线局域网的基础还是传统的有线局域网,是有线局域网的扩展和替换。它只是在有线局域网的基础上通过无线HUB、无线访问节点(ap)、无线网桥、无线网卡等设备使无线通信得以实现。

1.2无线局域网标准

将无线局域网技术介入开放教育,遵从802.11标准,802.11标准仅限于物理(pHY)层和媒介访问控制(maC)层。物理层对应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七层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的最低层,maC层与oSi第二层的下层相对应,该层与逻辑链路控制(LLC)层构成了oSi的第二层。标准实际规定了三种不同的物理层结构,可以从中选出一种,它们中的每一种都可以和相同的maC层进行通信。但物理层实现方面有多个选择是必要的,因为这可以使系统设计人员和集成人员根据特定应用的价格、性能、操作等方面的因素来选择一种更合适的技术。这些选择实际上非常类似,就像10Baset,10Base2及100Baset等都在以太网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一样。近年来,无线局域网的速率有了本质的提高,新的ieee802.11b标准支持11mb/s高速数据传输,这为宽带无线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1.3无线局域网的特点

与传统有线局域网相比,无线局域网所体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安装便捷。网络布线施工周期长、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的,往往需要破墙掘地、穿线架管。而无线局域网最大的优势就是免去或减少了网络布线的工作量,一般只要安装一个或多个接入点ap(accesspoint)设备,就可建立覆盖整个建筑或地区的局域网络。

2)使用灵活。在有线网络中,网络设备的安放位置受网络信息点位置的限制,而一旦无线局域网建成后,在无线网的信号覆盖区域内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接入网络。

3)经济节约。由于有线网络缺少灵活性,这就要求网络规划者尽可能地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这就往往导致预设大量利用率较低的信息点。而一旦网络的发展超出了设计规划,又要花费较多费用进行网络改造,而无线局域网可以避免或减少以上情况的发生。

4)易于扩展。无线局域网有多种配置方式,能够根据需要灵活选择。这样,无线局域网就能胜任从只有几个用户的小型局域网到上千用户的大型网络,并且能够提供像“漫游(Roaming)”等有线网络无法提供的特性工厂和学校等不适合网络布线。

5)数据传输速率高,大于1mbps,能适应教学中的应用。

6)兼容性好。采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CSma/Ca)介质访问协议,遵从ieee802.3以太网协议,与标准以太网及目前的几种主流noS完全兼容,用户已有的网络软件可以不做任何修改在无线网上运行。

2无线局域网引入开放教育中的必要性

教育行业是多媒体网络技术展现优势的大舞台,校园网络已经成为大多数校园的必要设施,开放教育也是如此。无论对于一个已经拥有宽带的开放教育平台,或是一个还未建设网络的教育平台,通过无线网络可以使得访问网上教育资源变得自由和轻松,无论在教室、宿舍、学术交流中心,还是在充满绿意的校园草坪,甚至是学生的工作单位、家庭,无线网络都能铺盖学员接受教学资源的任何地方。

1)从经费和行政审批的限制方面考虑,无线局域网能方便做到两个校园网的合并。现在很多学校都有分校,两个校区之间的距离较远,如果考虑到经费及行政审批等原因,在两个校区建立有线校园网已不太理想,这时无线局域网能方便做到两个校园网的合并。

2)无线局域网作为新鲜事物能激发学员的求知欲,开放教育中学员是教育的主体,是教学的出发点,是教与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无线网络技术的引入能改变传统教育的模式。做到真正的教育资源无线开放,激发学员的学习欲望和要求,充分发挥学员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开放教育更加“开放”。可以使教学随时进行,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

3)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无线局域网的建立带来很多便利,近年来笔记本电脑的普及。一些大公司,如iBm,将在其笔记本产品中内置ieee802.11b无线装置。板卡生产商也正开始为一些手持电脑制造商供应ieee802.11b协议适配卡,更方便用户使用,在开放教育下为了方便学生学习,引入无线局域网尤其重要。

3无线局域网网络应用于开放教育的典型方式

随着移动计算技术的日益普及和工业标准逐步为市场所采纳和接受,无线网络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地扩大。常用的无线网络设备有网卡、网络桥接器(ap)、和无线路由器等.使用最广的无线局域网采用射频方式传输数据,一般都需要引入扩频技术。在扩频系统中,信号所占用的带宽远大于所需发送信息的最小带宽,并采用了独立的扩展信号。扩频技术具有安全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和无需许可证等优点。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应用比较广泛的扩频技术有直接序列(DS)扩频技术和跳频(FH)扩频技术。就频带利用来说,DS采用主动占有的方式,FH则是跳换频率去适应。在抗干扰方面,FH通过不同信道的跳跃避免干扰,丢失的数据包在下一跳重传。DS方式中数据从冗余位中得到保证,移动到相邻信道避免干扰。同DS方式相比,FH方式速度慢,最多只有2~3mb/s。DS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1mb/s,这对多媒体应用来说非常有价值。从覆盖范围看,由于DS采用了处理增益技术,因此在相同的速率下比FH覆盖范围更大。不过,FH的优点在于抗多径干扰能力强。此外,它的可扩充性要优于DS。DS有3个独立、不重叠的信道,接入点限制为三个。FH在跳频不影响性能时最多可以有15个接入点。新的无线局域网标准协议ieee802.11b只支持DS方式,但是ieee802.11对这两种技术都是推荐的。应该说,FH和DS这两种扩频方式在不同的领域都拥有适合自身的应用环境,一般说来,在需要大范围覆盖时选DS,需要高数据吞吐量时选择DS,需要抗多径干扰强时选择FH。

无线网络应用的典型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3.1对等网方式

对等网方式主要有2种形式,即:把2个局域网相联,或把1个远程站点联入1个局域网。如果是两个局域网相联,则在两个局域网中分别接入无线路由器或无线网桥。如一边是单机,则在其机内插入无线网卡即可。视通信距离来联接相应天线,用无线网络软件设置相应的iD号、中断号和地址,即可调试天线的方向、视角。当无线网络软件指示接收质量为良好或合用时,即认为无线链路接通,双方可做网络设置和操作了。如果网络中已有路由器,而且天线与网络有相当距离,如数十米至数百米,则应使用无线网桥尽量靠近天线以缩短射频电缆长度,降低射频信号衰减,把无线网桥和路由器以数字线缆相联。这种方式的一种扩展是在两点间若距离过远或有遮挡时,在中间增加了一个无线路由器来做中继。网络的设置也作相应变动。

3.2无线HUB方式

在一个建筑物或不大的区域内有多个定点或移动点要联入一个局域网时,可用此方式。要注意的是,各站点要与无线HUB用相同的网络iD以顺利互通,又要有各自的地址号以相区别。

3.3一点多址方式

当要把地理上有相当距离的多个局域网相联时,则可在每个局域网中接入无线网桥。这时主站或转接站使用全向天线,各从站视距离使用定向或全向天线与之相联。各无线网桥均使用同样的网络iD以支持扩频通信,使用各自的地址(网段)以相区别。正确的网络设置,可以使各工作站、服务器之间互访。当需要把10公里之内的多个定点站点或2公里之内的多个活动站点(各站点均是单机)联入网内时,可以用无线网桥的HUB工作方式来方便的实现。

3.4不同协议网络间互联

在联网的两边各用与当地网络环境和对方网络环境相配套的设备和相应的网络设置即可实现。

4无线局域网技术具体实现

一般架设无线网络的基本配备就是一片无线网络卡及一台桥接器(ap),如此便能以无线的模式,配合既有的有线架构来分享网络资源。结合本校开放教育的实际情况,下面介绍无线局域网技术在笔者所在学校开放教育中的具体实现。(如图1)

4.1无线局域网技术在本校开放教育中组建方案

笔者所在学校两个校区已经分别建成一条有线局域网,每个校区的校园面积大约为一至两个平方公里左右,我们采用的无线局域网产品工作在2.4GHz至2.4835GHz频率范围内,它要求两个通信点的天线之间最好没有物体遮挡,但由于大楼处于繁华地带,因此选择一个楼层较高的所作为无线局域网的中心站点。在中心站点上接入一个无线接入点ap,其它各教学楼通过接入一个站适配器ap与中心站点的ap进行通信。各教学楼间所有站点对无线局域网的访问均通过中心站点的控制来实现,一个网络桥接器约支持20~30左右之工作站,无线局域网的优势就是可以根据教学的要求增加和减少网络桥接器就可以满足学员需要。任何一台装有无线网卡之pC均可透过ap去分享有线局域网络甚至广域网络之资源。除此之外,ap本身又兼具有网管之功能,可针对接有无线网络卡之pC作必要之控管。

两个校区的距离大约10公里,无线局域网以微波频段为媒介,采用直序扩展频谱(DSSS)或跳频方式(FH)发射的传输技术,并以此技术作为发射、接收机,遵照ieee802.3以太网协议,其通信距离和覆盖范围视所选用的天线不同而有所差异:定向传送可达5~40公里;室外的全向天线可覆盖10~15公里的半径范围;室内全向天线可覆盖最大半径250米的5000平方米范围。无线局域网为两个校区间提供了良好的通信信道。

4.2功能实现

1)通过无线局域网络,教学服务功能扩展了,学员可以在校园内任何地方和任何时候使用无线网络观看录像、电视直播课、Cai课件、上网查阅、浏览教学资源和信息、网上答疑等多种形式完成学习任务。由于无线网络具有可移动性,教员的办公场所发生质的变化,不再需要固定办公室,可以在教室里或食堂里等地方教学资料,解决网上答疑,与学生网上视频,及时解决学生问题。

2)开放教育原则上要求不组班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家庭、个人学习能力等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选择课程和学习方式。因为无线网络组建,学员间更方便交流学习计划和方法。遇到问题,不同专业之间的学员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交流,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班和专业的限制,做到知识无界限。

3)因为网络的带宽允许,在校园内,学员可以与教师之间实现视频教学。彻底改变传统的面授方式,可以根据没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4)学员可以通过网络建立学习小组,及时交流,解决学习问题;消化知识点;共享教学资源。

5小结

由于相关的配套技术不足,无线网络传输速度还存在着一些局限。现在无线网络的带宽还比较局限,与有线局域网主干可达千兆还差得很远。与有线网络相比,无线网络的通信环境要受到更多的限制。由于电源限制、可用的频谱限制以及无线网络的移动性等特点,无线数据网络一般具有带宽少、延迟长、连接稳定性差、可用性很难预测等特点。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会有更多的设备和装置为教育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群,李敌娟.无线局域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杜,2001.

[2]何礼.无线局域网及其安全机制[J].现代通信技术,2000(3):107-108.

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区别篇4

关键词:积累总结比较推广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183-01

课堂教学是中学生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成功的课堂教学必须做到科学有效,有目的的要与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就教材机械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技能的传授,教会学生如何的掌握知识、应用知识,从而达到培养能力,开拓思维的目的。

对于数学来说培养解题能力尤为重要。老师必须下好一翻功夫,特别是例习题的讲解,方法要多,思路要广,公式的应用要准确,特别是像我校的底子差、功底浅的学生来说更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更需要方法的指导,但方法的指导不能就方法讲方法,把方法和结论的应用渗透到结论中去,就例子讲方法,这样对能力的培养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近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人总结几点经验及具体做法,请同仁指正。

1勤积累

能力的形成是在熟练的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的,要提高解题能力,必须积累足够的知识和技能。

人的大脑如同计算机一样,你输入的越多,功能越多,反馈的东西就越多。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在每道习题上所讲的知识、思路方法以及得出的结论,一定要重点突出来,便于理解记忆。为了更好的掌握,在课堂上做好笔记,课下做好针对性练习。每隔一段时间及时复习,这样即达到了再记忆和再理解的目的,又达到了积累知识的目的,只有积累越多,能够解决的问题就越多。切实扎实了学生的基本功,为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2善比较

只有比较才能找出差别和联系,这是认识事物的属性,掌握概念提高能力的开端。它能把一组事物对象本质特点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区分开来。进而撇开非本质的东西,把本质的特征概括起来。有些同学在学习中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和习惯,根本区分不开相似习题的异同点。这样很难把握解题方向。分析实质是没有区分开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居于这种情况,教师在讲解习题时,一定要把相似的知识点相似的的解法区分开来。虽相似但不相同,只有找出区别和联系,才能真正的理解和把握,教师要通过点拨、引导,让学生自行来完成,例如,在组合中,平均分配和不平均分配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使学生能区分知识点,我给出这样的讲解:有6本书按下列要求有多少种分法?

(1)平均分给三人;

(2)平均分三份;

(3)分甲二本,乙二本,丙二本;

(4)分甲一本,乙二本,丙三本;

(5)分一人一本,一人二本,一人三本;

(6)分一本,二本,三本三份。

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关键是区分属于哪一类问题便迎刃而解。首先考虑到是平均还是不平均?学生很容易会回答出来。其次考虑是有序还是无序问题,这是不容易区分的一个问题,这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区分开顺序问题,这样即总结了四大类型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能力。

3多总结

总结是智慧的源泉,聪明的开始,从心理学角度讲,只有总结成果才能稳步上升。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通过例习题的总结,也可使知识条理化、思路系统化、结论实用化。在解题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从而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基本知识思路、方法以及结论。例如,圆锥曲线中有这样一道题F1、F2是椭圆+=1它的两焦点,点p是椭圆上且满足

4常推广

哲学的观点表明:事物的发展由一般到特殊或由特殊到一般这两方面对问题的解决也一样,能得出特殊的形式,同样也有它的一般形式。学生如能在每一道习题都能向特殊到一般形式的推广,那么能得到更多的结论和方法。教师在讲解问题时应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开发了智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觉能力。例如:再讲解抛物线这节的习题中,有这样一道习题;已知抛物线y2=4x过焦点的弦aB被焦点分成为d1和d2两段,求证d1+d2=d1d2此题可通过抛物线定义及韦达定理可证。下面请同学们想一般形式怎样?当抛物线为y2=2px时,结论又怎样。经过学生的推理论证:是d1+d2=d1d2。同时学生发现d1d2与d1+d2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比例为常数。当抛物线改为椭圆或双曲线时,结论又会怎样呢?引导学生自行推理,如平时多注重这方面的培养,不但能开发学生智力,提高能力,而且增强解题的灵活性,在2000年的一道高考题,过抛物线y=ax2(a>0)的焦点F做一直线交抛物线于p、Q两点,若线段pF与pQ的长分别为p1q求+的值。应用此结论就迎刃而解。

教师在讲解例习题时,如能在这几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拓宽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学会学习,使教学逐渐向素质教育转轨,真正的成为学生的主人,那么教师在教学中一定会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区别篇5

【关键词】:比较教学法;地理;运用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用到很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讲述法、比较法、分析综合法、归纳演绎法、发现法、讨论法、复习法、提问法等等,在这些教学方法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比较法。地理知识涉及的范围很广,其综合性和区域差异性的特点决定了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比较法可将各种类型的知识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事物的共性和个别特征。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恰当地运用比较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而且能够让学生系统而深刻地理解知识要点。

由于地理事物和现象既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所以必然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要用到不同的比较法。

一般来说,我们通常会用到以下几种比较法。第一种方法,类比法:即在地理教学中,用同类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的方法。这是教学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这种比较法可分为同类同型比较和同类异型比较。同类异型比较法更多的不是比出相同和相似,而是比出相异,使相异更加鲜明或突出,以区别不同类间的本质。比如,可以把日本和东南亚的国家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状况等各个方面进行比较。第二种方法,借比法:就是把难以想象、比较抽象的地理事物借助学生所熟知的一般事物和现象进行比较的方法,比如讲季风的成因时,要讲海陆热力差异,学生可能很难理解,这时就可以借助夏天一天中河里的水与岸边的石头温度差异进行比较。早晨,太阳出来,地面和水的温度都在逐渐升高,可到了中午,明显地可以感觉到地面很热,可是水是凉的;傍晚,太阳落山,地面和水的温度都在逐渐降低,可到了夜晚,明显地感觉到地面是凉的,而河里的水是暖和的,从而我们可借比过来得出: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从而形成了海陆热力差异。第三种方法,自比法:就是对同一地理事物和现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进行比较。目的在于研究过去,观察现在,推断未来。比如讲我国铁路交通是时,要讲我国铁路的巨大成就,就可以把我国铁路建设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我国的铁路从2.2万公里到8万公里,铁路里程跃居世界第二;从时速43公里到350公里,列车实现“陆地飞行”,从1亿人次到14.6亿人次,乘坐火车的旅客猛增,从这三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铁路事业发展的巨大成就,中国铁路建设显著改变着百姓的生活。第四种方法,图表直观比较法:即利用课本中的曲线图、景观图、示意图等进行直接逐项比较,从而形成地理概念或地理特征。比如。通过对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的气温和降水的变化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进行比较,得出四种气候都是全年高温,但热带雨林气候是全年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是全年高温,降水集中分布在夏季、热带草原气候是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热带沙漠气候是全年炎热干燥,这样就能得出四种气候的异同点,从而能更好的掌握四种气候的特征。第五种方法,综合比较法:即把不同地理区域或不同国家的地理综合体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比较的方法。它是一种对比要素较多、较复杂的比较法。这种比较法多用于地理复习。比如: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沪宁杭工业区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区,可对其工业中心、地位、发展方向和不足之处进行比较。再如:复习秦岭——淮河这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也可以用综合比较法。第六种方法,并列比较法:就是把分别独立的几个比较对象并列起来进行比较,以便了解它们之间的个性和共性。例如:在讲“五种基本地形时,在充分利用各种地形图的基础上,把五种基本地形的地表起伏形态、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进行比较,这样既比较出它们的共性,又突出了各自的特殊性,一目了然,教学效果很好。

一、比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地理比较学习就是通过对不同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等进行信息的提取、对照、比较,对其地理特征、地理分布、地理变化、地理原因、地理规律等进行辨别、分析、归纳、推理,获取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外部拓展,从而达到对地理知识的有效学习、巩固、内化和迁移,有效提升地理学习能力的方法。初中地理新教材中,几乎每个章节都呈现了许多比较学习的内容,据统计,以七年级人教版《地理》下册为例,教材中呈现的运用比较学习的知识点共有106处,可见,比较教学法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实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比较学习的方法在教学的设计和教学运用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是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维度的实现的具体模式。

二、比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不同需要,比较教学法从类型的设计和运用,可按以下五大类型实施。1.按比较的范围分为:空间区域的比较、时间尺度的比较。(1)空间区域的比较——有大洲与大洲比较、国家与国家比较、地区与地区比较、城市与城市比较等。例如,日本与英国版图的比较。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别找出两国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洲大洋位置)、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河流)、自然灾害、资源情况、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模式,民俗文化等的异同,进而列表比较,并归纳出两个发达国家的地区优势,探究两国历史的发展异同及其地理原因,探究其值得学习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在区域地理课本中,有许多极易混淆的基本知识、名词概念、规律及原理等。对于这种情况,最好利用比较法,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认识,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如,水资源与水能资源概念,一字之差,含义不同。水资源是从水量多少看其大小,而水能资源的大小,不仅看水量多少,还要考虑地势落差。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并不代表水能资源也同样丰富。又如,“南亚”与“南亚次大陆”的范围的比较:南亚次大陆不包含海洋上的岛屿。

南亚和东亚地区,同为季风气候,冬夏季风性质相同,但成因(夏季风)、进退、势力强弱等方面有差异。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均与海陆热力差异有关,但亚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差异大,所以降水、气温冬夏季差异明显,主要分布在东亚。欧洲和北美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地区分布上有差异,与地形、洋流、海岸线轮廓有关。中亚和西亚北非两区,气候特点上,两个区域降水均稀少,中亚冬冷夏热,西亚和北非终年炎热,这主要是由于两个区域位置的差异而形成的。就中亚而言,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上的湿润水汽难以伸人至中亚,因而降水稀少,又因地处中纬地区,以温带草原和温带沙漠景观为主;而西亚和北非,因其地处中、低纬地区的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降水稀少,多为热带沙漠景观。我国东北、西北地区河流冬季都会出现断流现象,均与冬季气温低有关,但有着本质的区别。

(2)时间尺度的比较——历史上不同时期变化比较、多年间比较、年际间比较、季节间比较、月份间比较、一天内变化比较、昼夜比较等。如世界人口增长的变化情况,降水的季节变化、气温的日(年)变化等。例如,印度人口增长比较,采用时间纵向动态比较,学生通过每隔10年的数据计算和统计比较,一是显示印度近50年来人口的增长总量大,二是揭示印度近50年来人口的增长速度快,每隔10年的人口递增比例快,三是预示印度未来人口的增长趋势——可能超过中国,跃居世界第一,四是暗示学生要懂得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读数、计算、比较、分析、推测、归纳,学生的知识和综合能力在比较学习中得以自主的实现。2.按比较的内容分为:有位置、面积、地形、地势、河流、气候、生物、资源、景观、人口、文化、民俗、建筑、服饰等方面比较,可以是以上要素的综合比较,也可以是单项细化比较,如气候,可按气温、降水等比较。例如,南亚冬季风与夏季风的性质比较。通过读图,找出两类季风的名称、方向,从而区别两类季风的来源、性质,最后总结南亚冬季和夏季气候的总体特征,比较探究出其冬夏季风的成因,进而比较探究比较该地区水旱灾害的成因,并且可以进一步与中国广东一带季风气候进行比较,知识的学习和迁移在比较学习的引导中,层层递进,达到掌握、理解、运用的高度。3.按比较的形式分为:有图像比较、列表比较、数据比较、动向比较、文字比较等。(1)图像比较——地形图、政区图、气候图、地理分布图、流向图、剖面图、景观图、统计图等。例如,比较不同地区景观图;比较地中海气候和中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柱状图和月平均温曲线图比较)等。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特别是课本中的插图,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是分析课本知识的重要依据,也是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地图的重要方法。读懂课本插图内容,并将两者的图形加以对照比较,注意区别极易混淆之处,以使学生得到正确的认识。如气旋与反气旋图、潜水与承压水图、地质构造中的背斜与向斜示意图、断层示意图等,都可以通过读图对比分析,得出正确答案。讲区域地理时,比较法更是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比较,可找出两者的区别与联系,不同国家地理特征、同一国家不同的地理状况,都可以比较。如,中国与美国的地理概况可按下列项目加以比较:两国的海陆位置;两国的地形大势;两国小麦、棉花及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地区;两国工业分布在地区上的发展变化等。秦岭—淮河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可从气候、河流水文特征、植被、农业等方面加以比较。此外,加拿大与澳大利亚的地理状况、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我国鞍钢与宝钢的区位特点等,通过对比,既可获得某地区的地理概况,又可认识不同地区间的区别和联系。地理课本中,有许多极易混淆的基本知识、名词概念、规律及原理等。对于这种情况,最好利用比较法,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认识,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如,水资源与水能资源概念,一字之差,含义不同。水资源是从水量多少看其大小,而水能资源的大小,不仅看水量多少,还要考虑地势落差。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并不代表水能资源也同样丰富。又如,时区与区时的概念,两者只是字的位置颠倒,学生极易混淆。时区是指一定的区域范围,重点落在“区”上;而区时,则指某一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重点落在“时”上。

(2)列表比较——运用表格,把地理事物的概念、属性、特征或地理数据归类比较。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比较。

(3)数据比较——通过提取地理数据,确定量的大小、排序、倍数、水平、比例等。例如,数据比较。中国与世界的人均GDp比较。通过读图,提取世界主要国家的人均GDp数据;通过数据的列表比较,学生算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GDp的倍数,从而推出两类国家发展水平的明显差距,学生对中国经济水平的定位,就会认识得十分清楚。(4)动向比较——地理事物的输入、输出的方向、大小、时间、周期等方面比较。如中东石油输出路线、数量比较等。(5)文字比较——根据地理情境、地理事件等的表述,进行辨别、比较。4.按比较的方向分为:经向比较、纬向比较、垂向比较、沿指定线比较。(1)经向比较:地理事物在沿经线(南北)方向上的变化和异同比较。如非洲气候图,从沿中部沿南北方向,作一条中轴线,比较赤道两侧沿线非洲气候的分布特征。(2)纬向比较:地理事物在沿纬线(东西)方向上的变化和异同比较。如比较亚洲在北纬30度穿过的地区气候有何异同,为什么?从中央比较中东、印度、中国三大地区的主要气候差异及其成因。再如,比较从中国东北——内蒙古——新疆一线植被的变化情况,并说明为什么?通过比较,找出影响各地区不同的主导地理因素,进而找出地理原因。(3)垂向比较:山下到山顶地理现象的变化及其原因。(4)沿指定线比较:除上述三种线状方向比较外,经常会出现沿着某一河流、某一剖面线、某一地理线条等,展开不同位置的比较。5.按比较的综合性分为:一维、二维、三维甚至多维进行综合比较。根据教学的需要,比较学习的维度灵活多样,往往是以上各种类型的综合。特别是地理综合性题目的练习或考察,大多是以综合性比较呈现。例如:根据日本与英国版图展开的综合比较。

6、综合比较:就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地区有关的地理要素作系统比较和全面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通过比较,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地理要素有一个完整、系统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如在讲述中亚及其国家时,教师仍可采用列表的方式,分别从位置、地形、气候、经济特征、主要物产等几个方面与东南亚及其各国的有关地理要素相比较。运用比较法应注意的问题:

(1)、在运用比较法时,教师应遵循从已知到未知、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比较法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它也不是万能的,必须遵从原则并且恰当的时候使用,才能发挥它的作用。(2)、比较的对象之间要具有可比性。两个地理事物或两个地理现象、地理问题之间有可能有联系也有可能没有联系,在应用比较法时不能牵强,切不可把无任何共性的两种或多种事物和现象随意加以比较。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我们发现比较教学法是可行的,但是不能因为它的效果显著就随意乱用。否则,教学将适得其反。(3)、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选择与运用各种比较的方法。同时,要引导学生大胆进行尝试,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他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渐学会运用这种方法。

总之,比较教学法是一个重过程、重方法的学习方式,在初中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中,既是教材教学的需要,又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深化研究。实践证明,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是一种掌握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减少头绪,加深印象,深化理解的好方法。在地理教学中只要比较法运用得当,注意选择比较对象和比较方法,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区别篇6

几何概型是高中数学新增内容,概念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困难,在高中教学中是个难点.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利用“比较教学法”,帮助学生辨析犯错的原因,促进学生理解几何概型的实质,突破了几何概型的教学难点,效果较为显著。

一、利用“比较教学法”,清晰区分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

几何概型是在古典概型的基础上对连续型变量的概率的探究,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初学时,往往不能识别几何概型的特点,与古典概型产生混淆。

题组一:设有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ax+b2=0。

1.若a是从0,1,2,3四个数中任取的一个数,b是从0,1,2三个数中任取的一个数,求上述方程有实根的概率。

2.若a是从区间[0,3]任取的一个数,b是从区间[0,2]任取的一个数,求上述方程有实根的概率。

解析:当a>0,b>0时,方程x2+2ax+b2=0有实根的充要条件为a≥b。

1.设事件a为“方程a2+2ax+b2=0有实根”,基本事件共12个:

(0,0)(0,1)(0,2)(1,0)(1,1)(1,2)(2,0)(2,1)(2,2)(3,0)(3,1)(3,2),其中第一个数表示a的取值,第二个数表示b的取值,事件a中包含9个基本事件,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

2.设事件B为“方程a2+2ax+b2=0有实根”,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为{(a,b)|0≤a≤3,0≤b≤2},构成事件B的区域为{(a,b)|0≤a≤3,0≤b≤2},所以所求的概率为。

点评:此题中的两个问题,每个基本事件都是等可能发生的,但是问题1中的所有的基本事件是有限个,属于古典概型;而问题2中的所有的基本事件是无限个,属于几何概型;可见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有联系也有区别。通过此题的对比解决,学生能够清晰认识到区分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关键在于所有的基本事件的个数是有限个还是无限个。

二、利用“比较教学法”,准确认定几何概型中的“对应点”

苏教版几何概型是这样定义的:每个基本事件可以视为从区域D内随机地取一点,区域D内的每一点被取到的机会都一样;随机事件a的发生可以视为恰好取到区域D内的某个指定区域d中的点。因此,几何概型的本质就是准确认定事件a发生与哪些点对应。

题组二:1.设a为半径为R的圆周上一定点,在圆周上任取一点p与a连结,求弦长ap超过半径的√3倍的概率。

解析:如图1,设o为圆心,ao为半径,作∠oaB=∠oaC=30°,易得aB=aC=√3R。故当p点取在图中BmC上时,能使弦长ap超过半径的3倍。又BmC的长是圆周长的,于是,事件“弦长ap超过半径的3倍”的概率为p=。

2.aB为半径为R的圆o的直径,作垂直于aB的弦mn,求弦长mn超过半径的√3倍的概率。

解析:如图2,在圆o内作弦CD,eF,使得CDaB,eFaB,CD=eF=√3R,CD,eF与aB的交点为H,i。故当弦mn落在CD,eF之间时,能使弦长mn超过半径的√3倍。此时,弦mn对应线段aB上一点,于是,事件“弦长mn超过半径的√3倍”的概率为。

点评:此题组中第一题学生易解。第二题不少学生给出了如下解法:当弦mn落在CD,eF之间时,能使弦长mn超过半径的√3倍。于是事件“弦长mn超过半径的√3倍”的概率为

。错误的原因在于没有理解“对应点”,弦mn对应线段aB上一点,形成的测度是线段aB,而并不是线段mn形成的弓形CDFe。通过此题组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只要抓住事件a发生与哪些点对应这个关键,问题就较易解决。

三、利用“比较教学法”,理性认识几何概型中的“等可能性”

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几何概型的理解,很容易忽视试验结果的等可能性,在把事件空间转化为与之对应的区域时,常常构造出错误的几何区域。

题组三:1.(苏教版p102例3)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在斜边aB上任取一点m,求am小于aC的概率。

解析:因为点m随机地落在线段aB上,在线段aB上截取aC'=aC,当点m位于图3中的线段aC'内时,am<aC,于是p(am<aC)=p(am<aC')=。

2.(苏教版p104第6题)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过直角顶点C在∠aCB内部任作一条射线Cm,与线段aB交于点m,求am小于aC的概率。

解析:如图4,在线段aB上截取aC'=aC,则∠aCC'=67.5°,

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区别篇7

考研国家线公布2011考研学术型复试线普遍上涨.北京地区学术硕士

仅一学科分数线下降

以北京所处的a类地区看,其中学术型硕士复试分数线变化较大。总体而言,12个学科门类(专业)上升。这些学科门类(专业)分别是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工学、理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中医学。而分数线下降的是教育学,与去年分数线持平的是农学和体育学。

北京地区学位硕士

管理类总分与去年持平

一同公布的北京地区高校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复试线,分数线所属专业与去年不同。

总分要求的为翻译、新闻与传播和出版专业,至少355分,两类单科成绩不低于55分和83分。

分数最低的是农业推广、兽医、风景园林、林业专业,最低分数要求260分。

mBa与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划定复试分数线,总分要求为165分,与去年持平。不过,两类单科成绩要求,与去年的47分和94分相比,双双降至45分和90分。

招生人数

学位硕士增至近三分之一

教育部表示,为解决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紧缺问题,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今年继续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类别和规模,在38个类型专业学位共安排计划14.9万人。这占今年硕士研究生49.5万人的招生计划的近三分之一。

2009年前,我国每年招收40多万研究生,其中学位研究生仅占一成。

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区别篇8

【关键词】同素异晶转变;铁碳合金的基本相;铁碳合金相图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理论抽象概念较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它在基础理论课与专业技术课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该课程内容庞杂、理论性强、涉及知识面广,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之后,能够掌握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热处理与金属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够合理运用。全书的教学内容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学习《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理论基础及基本原理,另一方面是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铁碳合金相图”表明了金属(铁碳合金)的组织和性能随成分、温度变化的规律。而且在铁碳合金相图可以帮助学生根据金属材料的成分推断其组织,根据组织定性分析其力学性能,另外在选材、铸造、锻造、焊接以及热处理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铁碳合金相图是学生全面认识碳钢、合金钢和铸铁的必要的工具,因此学生对铁碳合金相图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对本课程的学习。我认为铁碳合金相图是全书的重点内容。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所学知识思考、理解、内化并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的从而使自己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学习能力还有待培养。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对于理论知识更是感到枯燥无味而铁碳合金相图是一个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学生学起来更是难以理解,《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这门学科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由于受学校教学设备的和实验室的限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实验中亲自绘出相图!并且相图包含内容较多,乍一看来――较多的点和线,学生学习起来往往感到千头万绪,不知从何入手,抓不住重点,对其理解起来较难。所以铁碳合金相图也是全书的难点。如何使学生够彻底地掌握铁碳状态图并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我从教学中总结出如下几方面:

授课时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阐述、前面所讲的为后面所学的知识的基础,后面所讲的知识又是前面知识的必然发展和结论。所以时刻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循序渐进。在分析铁碳合金相图时要注意对纯铁的同素异晶转变、铁碳合金的基本相等基础知识的复习,由于内容较散、概念抽象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笔者进行归纳和总结并通过公式将分散的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使内容直观易懂,减轻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负担。例如:在复习铁碳合金的基本相时设计了如下公式;

铁的同素异构转变产物α―Fe;γ―Fe

α―Fe+CF+Fe3Cp

γ―FeaL'd■(p+Fe3C)

归纳和总结

铁素体存在温度在912°C以下,而奥氏体a碳的溶解度较高1148°C时最大达到2.11%在727°C时为0.77%渗碳体纯铁Fe3C的熔点在1227°C以下,含碳量碳量为6.69%珠光体p(F+Fe3C)的存在温度是727°C以下,含碳量:0.77%,p是a共析转变的产物。莱氏体Ld的存在温度:1148°C~727°C――Ld=a+Fe3C

纯铁的熔点是1538°C

共晶点:LC(a+Fe3C)共析点:aSp(F+Fe3C)

铁碳合金相图分析及作图步骤

相图分析时以点和线为中心,依据液相的成分沿液相线变化,固相的成分沿固相线变化的结晶原理,围绕共析转变――共析线,共晶转变――共晶线,两个典型的转变过程(两条线)及线上两个典型的点――共析点、共晶点,推断其周围的点、线的含义及各区域对应的组织。

图1铁碳合金相图

围绕二条平线(共晶反应线,共析反应线),六个关键点,画出简化铁碳合金相图。首先画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水平线(共析线、共析线)及竖直线(按奥氏体的溶碳能力、莱氏体的含碳量)然后在画点(特性点),接着连线(按相存在的温度范围和含碳量的范围进行连线),就可得到一个清晰完整的简化状态图。最后填写相组成物(先填写四个单相区,即铁素体区、奥氏体区、液相区与渗碳体区。再填写五个两相区。凡是两个单相区之间必夹有一个两相区,且该区中的两相分别为左右相邻两个单相区的相组成,填写时可按此规律由上至下,由左至右分别填写)。

例如:

1)画线:两条横向线有共晶线eCF1148°C温度线上所有点都会发生共晶转变。共析线pSK727°C温度线上所有点都会发生共析转变。对于三条纵向线分别是奥氏体a碳的溶解度:较高1148°C时最大为2.11%。

727°C时为0.77%那么首先:第一条线:以横坐标上含碳量2.11%为点画纵向线,交1148°C温度线于e(碳在奥氏体中最大溶解度点)第二条线:以横坐标上含碳量0.77%为点画纵向线,交727°C温度线于点S即共析点。莱氏体:是含碳量为4.3%的液态铁碳合金在1148°C时的共晶产物。第三条线:以横坐标上含碳量4.3%为点画纵向线,交1148°C温度线于点C即共晶点。

2)找点:912°C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点为G点。1127°C渗碳体的熔点为D点。1538°C为纯铁的熔点――a点。

3)连线:连接a、C、D点为液相线,连接a、e、C、F点为固相线,连接G、S(a3)为奥氏体与铁素体的相互转变线。

连接e、S(acm)为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线。

4)划分相图区域:分四个单向区:液相线aCD以上是液相区L,固相线aeSG是奥氏体相区a,DFK:渗碳体相区Fe3CGpQ:铁素体相区F。

纵线4.3%:727°C~1148°C为Ld线左为a+Ld+(下转第210页)(上接第176页)Fe3CⅡ线右Ld+Fe3CⅠ。

727°C以下为L’d线左为p+L’d+Fe3CⅡ线右为L’d+Fe3CⅠ。

纵线0.77%:727°C以下为p线左为p+F线右为Fe3CⅡ+p。

727°C以上,S点以左为a,S点以右为Fe3CⅡ。

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区别篇9

1.嵌条法引入装饰线设计教学

嵌条就是在时装的表面或者结构缝片中,缝制上一些用布料或丝带的装饰。当嵌条出现在时装的肩袢、腰带、公主线省等部位时,附在时装上一般以两条直边的装饰为主,它既可充实时装的构成内容,也可增强时装的活泼动感,是表现服装动态造型的原动力,对时装起到点缀作用[2]。立体裁剪是将面料由平面到符合人体曲线的立体塑造过程,其过程较少考虑装饰线的使用。“立裁入设计”的教学可引入服装的“嵌条”工艺,将其工艺简化后在面料拼缝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在立体裁剪过程中完成服装装饰线的设计效果,并随时调整设计构思,利用如蕾丝、皮革等多种材料进行“嵌条”线条设计。其具体操作方法可以结合服装“嵌条”缝纫方法,或用收针缝合固定。将“嵌条”工艺法带入立体裁剪中,不仅使装饰线设计成为可能,更激发了学生将平面缝纫手段与立体裁剪手段相结合,为装饰线设计教学提供了一个实操与设计相结合的新方法。

2.肌理法引入装饰线设计教学

服装肌理是指服装或面料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是表达人对服饰或面料表面纹理特征的感受。服装肌理的设计亦是服装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且近年来运用多种材料的肌理效果已成为服饰前沿设计的热点。在相同色彩下,肌理是服装线构成的重要组成之一,使得线具备明显的视觉观感。引入立体裁剪中的“肌理设计”方法,引导学生将线的位置设计好后,将服饰中线设计结合“镂空”“堆叠”“抽褶”“磨毛”“编织”“晕染”等多种工艺处理手法,使得线的“肌理”感更强烈。服装上的装饰线肌理形态各异,这些线条在肌理组成的动静、疏密变化中取得和谐统一,组成优美的线条形态。对于肌理的设计需要在动手实践中找到最完美的视觉效果,亦可以在实践设计过程中获得意外之灵感。待立体裁剪完成之后,再将其成衣效果用软件或手绘方法在效果图中呈现出来。

3.分割法引入结构线设计教学

分割法是服装立体裁剪中运用较多的一种技术手法。分割法在服装立体裁剪中边裁剪边设计,边创意边改进,能直观地看到设计效果,可以产生比平面裁剪更好的服装效果[3]。由于立体裁剪能立即看到衣片通过分割缝合后形成的状态,因此完全可以在做分割法的过程中更好地完成服装线的设计。分割法引入结构线设计教学,首先要让学生绘制初步设计草图。设计草图体现学生对于服饰轮廓的基本创意及特殊设计细节。然后引导学生研究面料分割的具体方案,将服装轮廓分割成若干大块,这一过程需结合平面服装结构设计的若干方法。完成分割方案的初步设计后,使用标记带在人台上将风格边缘进行标记,然后将面料按照标记进行分块裁剪,利用立体裁剪的一般布料捏拔技法,使得每个分块的形状贴合人体,最终将布块取下并拼合。分割法是一种化繁为简的立体裁剪操作方法,适合于抽象、不规整轮廓的裁剪设计。将其引入设计教学,带入了对服饰轮廓形态横向分割、斜向分割、纵向分割等分析的思索。过去的设计教学缺乏对结构线的思索,使最终设计稿对于轮廓线设计较为模糊。而将立体裁剪中的“分割法”引入设计教学,则会引发学生对服装线分割设计的进一步思索而迸发出更多设计灵感。

4.堆褶法运用于线设计教学

堆褶法是将面料通过捏成一定宽度的规则或不规则层叠褶皱,形成纵向、横向、放射等多种方向的线条。此类方法适宜与分割、推省等基本立体裁剪工艺方法结合,形成线条感和肌理感俱强的华丽视觉感,因此特别适合礼服、婚纱、表演服装的设计,如堆褶法制作的放射状褶线就适宜礼服胸部、臀部设计等。这类服饰的制作不适宜用常规立体裁剪方式实施。在实施堆褶法的立体裁剪操作时,可先在人台上标记出褶皱的大概位置,然后将面料平铺,用手将褶皱进行捏拔,并用针固定,或者手针缝合。完成局部衣片效果后,将衣片整片取下,进行固定缝合,保留其褶皱的原貌。堆褶法最终以设计稿形式表现。由于通过立体裁剪的手工制作过程,学生对褶皱走向已了然于心,自然较好地表现线条的走向与特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手绘、photoshop、CorelDRaw等多种绘图软件相结合,完成服装设计中褶皱线的绘制。

二、“立裁入设计”教学方案的实施

1.强调立体裁剪对服装“线”设计教学的辅

在“立裁入设计”教学方案中,“立体裁剪”是为了使设计教学更具实施性与具体性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并不是最终教学目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与“立体裁剪”课程的授课方式和方法区分,不必过多强调立体裁剪手法和技巧的标准性,而应强调立体裁剪操作中所带来的设计指导意义,启迪学生发散性思维,引发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结构线”设计美化服装版型和如何利用“装饰线”修饰服装廓形等设计问题。

2.在“线”设计教学过程中贯穿“结构线”与“装饰线”两种概念

以往学生在完成设计效果图绘制时,“结构线”与“装饰线”线条无任何外观区分。而实际上,两种线的工艺手段不同,其压辑线的位置、线迹都会有所区别。通过立体裁剪的实施,学生对两种线有了深入了解,会在效果图绘制时体现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炼两种线条在制作工艺与表现技法上的区别,将两者的概念植入“立裁入设计”教学方案始终,才能达到“线”设计教学目标,使学生打下良好的设计基础。

三、结语

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区别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郾认识射线、直线,以及射线、直线和线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郾认识角,知道角的表示方法及各部分名称。

3?郾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和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认识射线

电脑显示一条弯曲的线。

师:这是一条什么线?

生:这是一条曲线。

化曲线为直线,并向两端逐渐延伸。

师:现在是一条什么线?

生:是一条直线。(板书:直线)

师:你能测量出这条直线的长度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生2:直线是无限长的。

师: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你认为直线有什么特点。

生1:直线是直的,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生2:直线没有端点。

电脑显示一条直线,在直线上取两点,引导学生观察两点之间的部分。

师:直线上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什么呢?

生:直线上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

师:线段有什么特点?

生1: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可以量出长度。

生2:线段也是直的。

生3:线段有两个端点。

师:请同学们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观察并思考,直线和线段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电脑显示一条线段,然后向一端逐渐延伸。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线段的一端延长了。

师: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了一条射线。(板书:射线)

你在生活中看到过这样的线吗?

生1:手电筒射出的光线是射线。

生2:汽车车灯射出的光线也是射线。

生:华地百货楼顶的射灯射出的光线也是射线。

电脑演示射线,如手电筒光、太阳光线等。

(设计意图: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给学生创造动手、观察、想象的机会,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在各种活动中清晰地认识到射线的特点。)

师:请大家练习画一画射线。

(学生独立画射线,教师巡视。)

师:能说说怎样画吗?射线可以量出长度吗?射线有什么特点呢?

生1:射线是无限长的,只有一个端点。

生2:射线也是直的。

师:每种线都有各自的特征,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

小组合作填表。小组汇报后,教师小结三线的区别。(课件出示。)

师: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有区别,那么它们有什么联系呢?

(课件动态演示,学生交流讨论。)

生1:射线和线段都来自直线。

生2: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设计意图:经历了概念的形成后,“三线”的特征还不能说已经完全纳入学生的认知系统。所以,学习伙伴间的交流、合作、讨论、争辩、表达,是辨析概念的有效途径。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思维活动,教师设计图表让学生填写,既便于学生比较,又使小组操作学习更加有效。)

画线练习:

1?郾经过a点画直线,你能画几条?

2?郾经过C、D两点画直线,你能画几条?

师:你有什么发现?(同桌交流。)

生: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师:过一点能画多少条射线呢?我们一起试一试!(学生试画。)

生:我画出了7条射线。

生:我画出了9条射线。

师:如果给你足够的时间,你能画多少条?你发现了什么?

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很多条射线。

师:讲得真好!(课件演示无数条。)

(设计意图:陶行知说:“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弗赖登塔尔也强调,数学教学的具体组织过程,应该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做出来”的数学,而不是给以“现在的”数学。基于以上的认识,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先猜测再动手画一画,这样“做”出来的数学学生终生难忘。同时,通过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很自然地过渡到了下一个教学环节——角的形成。)

二、认识角

师: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射线图(图略),里面藏着什么呢?有我们认识的图形吗?

生:有我们认识的角。

师:哪里有角?请指一指。那么,究竟什么是角?怎样来表示角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6页看一看,把相关的内容画一画。

(学生自学课本第36页有关角的知识。同桌交流自学心得。)

师:谁来说说看书后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角。

师:这一点叫做角的(),两条射线叫做()。

(教师边讲边填空。)

师:你们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还知道角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师:在角的两边加一条弧线,写上数字1,记作:∠1,读作:角1。

(学生画一个角,在角的两边加一条弧线,写上数字2。)

师:这个角记作什么?读作什么?

生(集体):记作∠2,读作角2。

(设计意图:自学课本与相互交流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教科书获取知识,在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师:请同学们用硬纸条(同桌)制作一个角。按住角的一条边,旋转另一条边,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角有大有小。

生2:我发现角的两边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

师出示课件。(两个角一样大,边不一样长。)

生:第一个角大。

师:为什么?

生:它的两条边比较长,看上去就比较大。

生:我觉得第二个角大,角的大小要看边张开的大小。

师:我们看这个角,它的两边是什么线?

生:射线。

师:射线可以怎么画?

生:可以无限延长。

师:所以看上去好像整个角变大了。那么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没有变啊?

生:没有。

师: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跟什么没关系?

生1:角的大小跟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系。

生2:角的大小跟角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三、小结收获,运用新知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略)

四、拓展延伸

1?郾找一找,下面图形(图略)中有哪些线,各有多少条?

2?郾数一数有多少个角。

教学反思:

1.注重“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注意了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了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由于学生在二年级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和角,并对线段与直线有一定的认识,所以对于“三线”的教学,从直线——线段——射线逐步递进,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比较三线的区别与联系,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角的教学是在过一点画射线的基础上直接引出角的概念,符合对问题研究的规律,这样对教材的处理、设计,衔接比较自然,学生学习不吃力。整个课堂贯穿了“观察——操作——表达——解决”的思维训练主线。

2?郾注重实践与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德国著名教育家斯普得格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亲自实践和真实体验。课上,教师让学生深入感悟学习材料,并充分展开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经历数学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建立概念。如,经过一点能画多少条射线?学生亲自画了,体验了,也就明白了。通过操作,学生对原先的猜想进行了验证,对这个知识点就理解得更加深刻。

3?郾注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多次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自学汇报,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交流、汇报,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反思自学效果,分享成功的喜悦,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完善对新知的理解。如,在教学角的时候,教师让学生从一点引出的许多条射线中找出角,通过比较这些角的共同之处,揭示了角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中有关角的知识,并相互交流自学的收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如,在比较直线、线段、射线的联系和区别时,教师先用多媒体出示一条直线,然后在直线上取一个点,使直线上出现射线,再在直线上取一点,两点之间的那一段就是线段;再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找出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