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管理原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6:26

实验室安全管理原则篇1

一、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分析与管理策略

计算机实验室不同其它类型的实验室,除了强调普通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外,其安全管理还要增加计算机软硬件管理,其安全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一)制度安全这是一项比较突出、普遍又不容易解决的问题,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中,一般侧重硬件是否到位,实验室能否尽快投入使用等,不够重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缺乏制定实验室相关安全管理的制度和安全监督机制。各高校制定安全管理文件时大都是参照其它学校的做法,一般都是条条框框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有些已经过时,有些不具体,有些不全面等,在操作上往往有“走形式走过场的现象”,导致安全管理制度不能适应学校自身的要求[2]。在新加坡的大学一般建有2个专门组织负责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实验室安全队伍建设,加强实验室安全监督检查。[3]这种安全监督做法在高校实验室仍不能很好地落实,加上安全方面投入资金不够,安全监督机制不易实施。安全管理应以“预防为主”为第一原则,制定和分发计算机实验室安全守则,并在上课前应保证学生先接受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并列为必修学时。同时,计算机实验室在制定制度安全方面应侧重表现为计算机使用上,将实验室中计算机基本的安全使用知识强化出来,并通过辅导员加以宣传和教育,实验员加以监督和控制,以保证安全守则和安全制度能有效发挥作用。(二)消防安全不管什么类型的实验室都将消防作为重中之重,虽然计算机实验室消防等级没有化学类易燃易爆的实验室那么高,但是计算机设备中的配件价值比较高且比较容易被学生偷盗,因此计算机实验室普遍加装钢筋护窗,这种举措虽然不会直接引起火灾,却无形中造成了消防隐患,不利于火灾逃生。计算机属于电器类,目前家庭普遍都有,但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并不是只有一两台计算机,一间计算机实验室通常计算机数量在50台至120台之间,针对普通院校实验楼中至少在2000台以上,这么多电器在工作其消防安全亦应提高重视度。根据计算机固有的特点,其表现方式与其它实验室不太一样,计算机设备未及时关机、断电可能导致投影仪灯泡烧坏、计算机主机过热着火等。消防知识的教育与宣传工作已经在中小学普遍接受过相关教育,而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环境不一样,老师和学生一样都需要学习计算机实验室消防的注意事项,进入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则老师在第一课应尤为强调,并在每次下课时安全关机、断电等,实验员通过抽查加以防范。(三)防盗安全计算机设备因为容易拆装,其中的配件价值比较高因此容易被上课的学生偷盗,计算机配件发生丢失比较多的是:内存条、鼠标、硬盘等,有一些实验室管理员为了防止主机箱被学生打开,就将主机箱上锁,这种做法确实也可以提高安全性,但对于实验室维护的人员却带来不少麻烦,在维护过程中需要打开主机箱时就必须先开锁,有些密码锁密码忘记或被改就只能撬开,有些是人工锁就更麻烦了,要带一大堆的钥匙,因此这种做法的可行性并不高。更多高校是因为资金问题而没有建立一整套的实验室监控防盗系统。不定期的巡查、建立实验室监控防盗系统均可以缓解偷盗;上课期间采用让学生固定使用计算机的位置,当然出现计算机损坏时则需要换计算机,到教师处报备。防盗安全应加工人员投入,巡查小组制定相应防范措施,并研制使用计算机软件控制硬件变更。(四)网络安全高校中计算机实验室的网络安全一直是困扰着技术人员,网络安全问题与互联网、病毒、各种系统破坏软件、黑客程序等息息相关[4],从技术层面上目前还没有一种一劳永逸的办法,因此在安全管理上是一个十分突出的技术问题。一般情况下,计算机实验室都会配备还原卡用于保护计算机系统,但还原卡较大的缺点就是计算机重启后系统被还原,如需要对各种软件进行修复就得关闭还原卡,这种操作相对比较耗时;也会遇到学生故意破坏还原卡的情况,这时就需要重做计算机系统,这不仅是耗时,损硬盘还有个别计算机网络不通,重做就十分麻烦。计算机网络安全范围很广,此处侧重在计算机在网络管理的层面上的问题,而计算机系统的程序漏洞或浏览器问题划分为系统安全方面。计算机实验室上课应尽量控制两个来源,一个就是连接互联网受病毒感染,另一个就是携带病毒程序的存储器(如U盘);实验室下课后如发现已经受病毒感染则应立即处理,以避免扩散,同时分析病毒原因进一步找到肇事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常规网络安全知识,应列为计算机实验室安全守则中,让学生学会防止计算机中毒。(五)系统安全计算机实验室系统安全包括软件系统(程序漏洞、浏览器、输入法、注册表漏洞等)、硬件系统(BioS、还原卡等),其安全性太高不利于老师、学生的使用和学习,如果安全性太低容易使计算机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给安全管理带来更多的问题,因此,要合理的解决这一矛盾便是安全管理的难点[5]。杀毒软件是实验室用于保证计算机不受侵害的常用手段,现有杀毒软件基本都有修复计算机软件漏洞的功能,另一方面为了维护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全,往往使用还原卡对计算机进行保护,这就影响了杀毒软件实时更新的效果,出现了病毒库相对滞后的现象。还原卡可以将系统和数据均还原为指定状态,病毒库更新困难,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如何将杀毒软件更新库额外分区,这个分区不受还原卡保护但应为隐蔽分区,否则很容易受到学生和网络的破坏;另一方面计算机实验室每个学期应对系统加载补丁、修复计算机相关的程序漏洞,保持计算机系统处于比较安全的状态。(六)故障安全计算机硬件是通过操作系统和相关软件的运行进行工作的,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软件缺陷或硬件兼容性等问题出现软件不稳定导致计算机死机、重启、蓝屏等。计算机在工作过程中主机箱都会产生一定热量,为了控制温度不致于过度,主机箱里一般都会有好几种风扇如CpU风扇、电源风扇、机箱风扇、显卡风扇等,这些风扇经过长期的使用会给主机箱内各个硬件引来许多灰尘,这些灰尘就是计算机故障较大的来源,因此需要保持计算机实验室卫生并定期的清除计算机内灰尘。雨天时有些学生会带雨具进入实验室,有时不小心将水渗入到计算机中就很可能出现短路或导致线路生锈等问题,这种可以在上课由教师以预防为主进行控制,以防发生不安全事件。同时教师在上课前要能较初步判断计算机轻微故障问题,如主板提示关机声音,内存嘀嗒声音,焦味出现等均应及时关机,然后交由实验管理人员操作。

二、结语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任务很重,加之计算机软件的不稳定性因素较复杂,因此只有高校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制度,并监督到位,始终提倡“重在预防、做好宣传、保障监督”的指导思想,不断查找和借鉴其它高校安全问题,从各安全源头抓起,分析安全隐患的原因,并加大安全管理投入,做到多种防护体制,增强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当然安全管理还应继续探索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计算机硬件安全,加强具有计算机特点的安全管理。

作者:卢民荣单位:福建江夏学院会计学院

实验室安全管理原则篇2

论文关键词:实验室安全培训安全技术紧急预案演练

论文摘要:本文对高校实验室造成人员、财产损失的安全事故原因进行分析,主要从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紧急预案制定和演练等方面阐述加强实验室安全培训对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作用。

0引言

高校实验室是学生培养、科研的重要依托,随着近年了高校办学规模和招生数量的不断扩大,高校实验室资源日益开放及进入实验室的人员数量和流动性增强、实验用房的限制,使得实验室安全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实验室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提高实验室安全已是每个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开展安全培训的意义

1.1缺乏安全技能教育是造成重大事故和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高校带来很大的财产损失和不少的人员伤亡,分析高校安全事故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实验室安全事故有硬件建设方面的问题,也有软件建设方面的原因,突出表现在安全制度不健全、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术缺乏,应对紧急事件措施不力等方面。在具体分析每一起造成严重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重大安全事故发生过程后,我们都会痛心地发现:每一起事故在发生之初,若能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救援措施和人员逃生方法,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可以降低到很小的程度。因此,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安全技能教育和培训应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

1.2安全生产技能定义安全生产技能是指人们安全完成作业的技巧和能力。它包括作业技能、熟练掌握作业安全装置设施的技能,以及在应急情况下,进行妥善处理的技能[1]。

1.3安全技能教育的必要性安全技能的训练是对从业人员所进行的安全作业实践能力的训练。实验室的安全不仅需要安全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有必要的安全实践能力。安全知识教育,只解决了“应知”的问题,而技能教育,着重解决“应会”,以达到我们通常说的“授之于渔”的要求。这种“能力”教育,可以避免和减少实验室事故的发生,最大可能地减少应事故带来的财产和人员损失。

1.4安全技能教育对象教师和学生是高校实验室的主要参与者,实验室教师是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主要管理者和参与者,他们的素质条件、是否掌握安全环保知识以及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2]。

2实验室安全技能教育

2.1实验室安全技能教育的目的实验室安全技能教育目的:①培养注重实验室安全的态度与价值观,养成注意安全的习惯。②掌握常用的实验室仪器及消防器材操作知识与技能;知道基本的实验室安全守则。③掌握发生实验事故的紧急应变措施,增强实验室事故的过程控制能力与方法。

2.2实验室安全技能教育的方式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人们分析各种因素,提出防止发生事故的“3e”原则,即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3]。实验室安全技能则是“工程技术对策”的体现。技能与知识不同。知识主要用头脑去理解,而技能要通过人体全部感官,并向手及其他器官发出指令,经过复杂的生物控制过程才能达到目的[1]。听讲座、看录像、考试,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求“现场教学”,通过在实际操作中给予受训者个别指导,并督促、监护受训者反复进行实际操作以达到熟练的要求。同时,受训者,特别是学生必须在实验\实践中强化安全技术的学习,积累经验,避免“纸上谈兵”。转贴于

2.2.1加大宣传,制定、完善实验室各项安全制度安全教育,是贯彻在学生在校教育的始终。高校可以通过各类安全的专题的讲座,报刊、图片宣传栏和专题记录片等形式,或进行相关安全知识和技能竞赛等方法,进行高校安全知识普及。同时,根据各类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类行之有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则和制度,完善实验室安全的硬件实施,制定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通过对实验室各项安全规则制度、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上墙,张贴安全警示标志等措施,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形成对受训者视觉冲击,挺高其安全意识。同时,必要时,还应将一些实验室常规的事故应急措施张贴在实验室相应的操作台前,有利于一旦发生事故的应急处理。

2.2.2通过开设安全教育课程课程内容,上至国家的安全法律,下至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以及实验室安全制度、操作规程及以及反应措施。安全课程应作为生物、环境、材料医药、化学、化工、机械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以帮助他们全面了解各种事故的成因及正确处理方法,丰富知识,顺利开展专业实验、实践和专业研究。

2.2.3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安全应急预案是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的预先准备,确保在有事故发生时,能够采取及时正确的处理措施。预案需对各实验室可能面临的具体危险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处置[4]。

2.2.4开展形式多样的应急演练实验室常见事故有:火灾、爆炸、毒害、几点伤人及设备损坏等。在安全技能训练过程中,高校应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实际,开展不同层次的安全技能培训。①各类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通过讲座普及灭火砂箱、石棉被、泡沫灭火机、四氯化碳灭火机、二氧化碳灭火机、干粉灭火机和1211灭火机等消防器材的原理及使用范围,并组织受训者进行相关器材的操作及灭火训练。②熟悉实验室的环境,掌握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辐射设备、机加工设备、压力容器),有毒、易燃、有腐蚀或爆炸性危险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使用。③高校各实验室可结合本实验室的实际开展较具专业针对性的事故应急演练,并组织受训者参与实验室各种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以提高安全意识,完善他们的安全知识架构同时,大大提升他们的安全技能。

3结束语

高校安全工作一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也是高校。笔者认为高校安全管理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珍惜生命,以人为本”,依法整治[5]的原则基础上,加强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师生预防和处理事故的能力,是高校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的方面。

参考文献:

[1]安全管理网(safehoo.com).

[2]金海萍,阮俊,冯建跃.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教育方式和内容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3):185-197.

实验室安全管理原则篇3

关键词:少数民族高校开放型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设计

一、实验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各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国家就提出了高校教学改革的思想,并不断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很好的促进了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管理难度加大。在实验教学管理方面,为了改善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各高校均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实验室建设,购置大批先进实验设备,增加实验时间,细化实验内容,并力求增强实验的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以提高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显然,传统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

以我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为例:2003年,我校仅有两个公共计算机实验室,计算机设备100台。随着学校的不断建设发展,到2010年,公共计算机实验室数量已增至7个,拥有计算机设备450台,实验室每天的利用率超过80%。学校和实验室管理人员一直在不断加强管理和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仍然存在下面的问题。

1.实验教学安排信息无法双向交流,实验室只能被动根据课表进行安排,教师学生也只能根据课表进行实验,实验室开放性不足。

2.实验室管理信息化不足,实验设备的使用情况统计不能实时掌握。

3.实验室管理零散化,各个实验室之间缺少有机的联系和配合。

4.实验室资料管理模式过于传统,网络化不足。

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不能仅仅依靠简单地增加管理人员,它对实验室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为实验室管理者和教师学生等普通用户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更方便的服务、更高效的管理模式。基于网络的开放型实验室管理系统,以校园网为基础,构建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可以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规范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实验室建设改革,充分发挥实验室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开放型实验室管理系统设计

系统的设计根据我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本着“易用性、开放性、易于拓展及维护”的原则进行。

1.总体设计构想

系统以加强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智能化为最终目标,集合实验设备管理、实验项目管理、实验预约、资源共享、实验信息等功能,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实验室全方位管理系统,为师生提供人性化的实验环境,激发学生实验热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需求分析

根据上述总体思想,结合我校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开放型实验室管理系统需具备以下功能。

(1)针对不同用户群,设立权限不同的用户。

(2)可以对实验室使用情况、设备情况进行监控,便于统筹安排。

(3)实现实验课程在线预约。

(4)实验教学及实验室相关信息。

(5)实验室相关数据统计。

3.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将系统分为系统管理、实验室管理、实验预约管理、信息交互管理四个模块,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1)系统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由用户账户管理、用户信息管理和数据安全管理三个子模块组成。

本系统用户分为三类:教师、学生、实验室管理员。这三类用户的用户名称、所属类别、所属系部、学号、登陆密码等信息全部通过用户信息管理模块进行管理。在模块中用户可对相关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等基本维护操作,其中添加、删除操作只能由实验室管理员完成,教师用户和学生用户则可以修改登陆密码。该模块设有公共查询功能,方便用户快速查询。

用户账户管理负责对使用该系统的所有用户进行权限设置。实验室管理员可以对所有模块进行操作。教师用户和学生用户则根据实际情况有限制地使用系统。

数据安全模块用于系统数据的导入、导出,并与网络数据库联通,方便管理员备份系统数据,加强系统数据安全。

(2)实验室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面向实验室管理员,旨在实现实验室高效的无纸化管理,由实验室基本信息管理、实验设备管理、物品借出管理、实验室使用情况实时管理、实验室档案管理五个部分组成。

实验室基本信息模块记录各个计算机实验室软、硬件情况,如实验室名称、位置、面积、所属类型、设备配备数量等。

实验设备管理模块详细记录各个实验室实验设备数目、详细型号参数、运行状态,以及新设备的添置、老旧设备报废等信息,并设在线报修功能,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此功能直接报修。实验室管理员接收报修通知后可进行设备维修,修复完成后在线填写处理结果进行反馈。

设备借用管理模块负责记录设备和各种配件出借/领用详细记录,包括借出/领用日期、借用/领用部门(或个人)、借用/领用用途、设备或配件的详细参数、设备编号、经手人、归还日期、归还时设备情况等。

实验室情况实时管理模块可以查询各实验室各个设备的当前使用情况,实现实验室的实时管理。

实验室档案管理模块一方面向所有用户公示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一方面收录各项实验室相关通知、文件等相关材料。每份材料记录包括收到日期,摘要,全文记录等信息。

(3)实验室预约模块。在线实验预约是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由一个专门的模块来实现,包括:实验室安排公示、实验室安排查询、在线实验申请。

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实验分为教学必做实验和扩展实验两种。教学必做实验是指根据教学计划学生必须完成的实验。该类实验在实验室安排方面具有优先权,实验室管理员在做实验室使用计划时须保证该类实验的开展。扩展实验是指教学计划外,教师或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需要开展的延伸性实验。此类实验的开展是实验室开放性的体现。

教学必做实验一般在学期开学前即可确定。实验室管理员做好实验室安排,通过实验室安排公示模块向全校师生公示。师生根据安排开展实验教学。

实验室安排查询可根据查询条件如实验室属性、指定日期、空闲情况等快速搜索出相应的安排。

在线申请模块为教师或学生提供实验室使用申请表单,师生填写后在线提交。实验室管理员接收申请,根据实际情况对申请进行审核,并在线填写反馈,更新实验室安排表。师生通过申请反馈信息可以查询到申请结果。

(4)信息交互模块。信息交互模块用于用户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包括实验资源共享、实验报告下载、实验结果上传、实验成绩。

教师通过系统上传实验教材和实验报告模板供学生下载,学生完成试验后同样通过系统上传实验结果,方便教师统一收取。教师评阅实验结果后,亦通过系统对各学生进行评分。系统收集分数数据,以便以后对实验室数据统计分析。

三、开放型实验室管理系统实现

1.系统体系结构

根据上述需求分析,本系统决定采用基于B/S模式(Browser/Server模式)的三层系统结构。即用户层、应用层、数据层。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

第一层:用户层。用户层直接面对系统用户,是系统与用户的接口。用户层采用web浏览器,具有交互功能。通过此层,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可视化的操作界面,接受用户输入信息和操作请求,并将后台返回的处理结果反馈给用户。简而言之,用户层就是整个管理系统的“窗口”。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第二层:应用层。应用层设立web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在整个体系结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接受用户层提交的用户信息和操作请求,启动相应的响应方法,在需要的时候访问数据层,调用需要的数据加以处理,最终形成处理结果,并将结果返回给用户层。应用层相当于系统的“大脑”,由它控制整个系统的运作,实现系统的逻辑功能。

第三层:数据层。数据层设立数据服务器,位于整个系统的最底层,负责系统数据的存储、更新和处理。它不参与系统的逻辑功能实现,只根据应用层的指令完成数据的添加、更新、查询等操作。数据层相当于系统的“仓库”,存储整个系统的相关数据,直接与应用层通讯。

同传统的C/S模式(Client/Server模式)比较,B/S模式下,系统对客户端要求低,易于大范围推广;用户层采用web交互界面,操作方式简单;不同于C/S模式中由客户端实现主要逻辑功能,B/S模式下系统这部分功能都在应用服务器中完成,减轻了客户端的负担,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实时性;并且,维护时只需针对应用服务器,无需更改客户端。可见,B/S模式具有用户操作简单、资源利用率高、系统可维护性强、安全性好等优点,利于大数量客户端情况下管理系统的构建。

2.数据库实现

数据库是整个管理系统的基础,本着“力求简洁,逻辑关系简单”的原则,系统采用二维关系数据库,数据库建立如下主要相关数据表及字段。

(1)用户群组表(Usergroups)。编号、组名称、组表述、组数据存储表单名称。

(2)权限表(Competence)。群组编号、权限编号。

(3)实验室管理员信息表(administrator)。编号、所属群组、姓名、密码、所属单位、联系方式。

(4)教师信息表(teacher)。编号、所属群组、姓名、密码、所属院系、所属教研室、联系方式。

(5)学生信息表(Student)。编号、所属群组、姓名、性别、学号、密码、院系、专业、联系方式。

(6)实验室信息表(Laboratory)。编号、实验室名称、位置、所属类别、开放类别、开放时段、管理部门、管理员、面积、容纳人数、设备名称、设备数量。

(7)设备类别表(ecategories)。编号、类别名称、类别描述。

(8)设备信息表(equipment)。编号、设备名称、设备类别、学校编号、所在实验室、设备型号、详细参数、使用状况、出借状况、维修记录。

(9)设备出入信息表(Loan)。编号、设备出库日期、领用人姓名、领用人所属部门、设备用途、设备详细参数、设备编号、归还日期、归还时设备情况。

(10)实验室使用情况实时记录表(Dbspace)。编号、设备编号、设备名称、所属实验室、当前使用情况、学号、用户姓名。

(11)实验室使用记录表(Statistics)。编号、设备编号、设备名称、所属实验室、用户姓名。

(12)实验室文件信息表(archives)。编号、文件接收日期、文件编号、文件发送部门、文件关键词、文件标题、文件存档位置。

(13)实验室安排表(Costanalysis)。编号、学年学期编号、星期编号、课程名称、实验班级、班级所属系部、班级所属专业、班级人数、任课教师姓名、实验课节次、实验周次、分配实验室。

(14)实验室使用申请表(application)。编号、学年学期编号、发出申请日期、申请类型、申请人姓名、申请用途、计划实验日期、星期编号、计划实验节次、计划实验次数、计划实验参与人数、实验名称、处理状态、申请答复。

(15)实验成绩管理表(Result)。学生姓名、学生学号、实验课程名称、实验成绩、评分教师、教师意见。

3.关键步骤

(1)登陆验证和密码管理。本系统用于我校开放型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面向对象为我校师生。为保证系统的安全性,不开放自主注册,所有师生基本信息均由实验室管理员添加,系统为所有师生设立统一初始密码。实验室管理员信息则由系统管理员在后台直接添加。登陆系统时,要求所有用户输入姓名、密码、用户群组编号。系统先到用户群组表搜索,找到相应群组数据表单,再核对用户信息,信息正确则验证通过,用户登录成功,拥有所属用户群组相应权限;反之则验证失败,系统拒绝用户登录,并弹出提示窗口提醒用户检查输入信息。

用户登录系统后,可以到系统管理模块修改密码。更改程序要求提供用户姓名,并连续两次输入原始密码,系统通过输入窗口获取输入信息,到相应表单搜索,核对原始密码无误则更新表单信息,用户修改密码成果,反之则修改失败。系统根据结果给出相应提示。

(2)权限设置。系统对三类用户权限设置如表1所示。

表1用户权限表

(3)实验室实时管理。我校各个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内,计算机编号与ip地址相互对应。教师和学生用户使用计算机登陆系统。登陆后,系统自动弹出窗口,要求用户填写当前日期、节次、实验室名称等信息,并获取ip地址,自动生成设备编号信息,与用户填写的信息一起发给应用服务器。系统根据服务器接收到的数据,更新实验室使用情况实时记录表,再根据实验室使用情况实时记录表生成设备使用情况显示图,对在用设备重点标记,实现可视化管理。根据学校课程安排特点,实验室使用实时记录表每两节课全部更新一次,最终达到实时监控的目的。另一方面,每次更新数据前,会将当前实时记录上的数据添加到实验室使用记录表中,该表数据不做删除处理,保留每套设备的所有使用记录。记录用于学生实验时间、设备运行时间等统计分析。

(4)在线实验申请。用户使用在线实验申请功能,填写相关表单,系统获取学年学期编号、预定的星期编号、申请节次、实验室编号、计划申请周次等数据后,查询实验室安排表。如与输入信息完全一致的记录,则说明所申请的实验室在申请时段已有安排,申请被拒绝,系统发回提示:“该时段实验室已有安排,请另择时间!”如遍历实验室安排表,没有符合记录,说明申请的实验室在申请时段空闲,系统继续获取实验参与人数、实验室名称等数据,查询实验室信息表,对比指定实验室容纳人数与实验参与人数,若参与人数小于等于容纳人数,实验室申请成功,将申请记录添加到实验室使用申请表,并把出来状态标记为“待处理”。若参与人数大于容纳人数,申请被拒绝,系统发回提示:“实验室可容纳人数无法满足申请,请重新申请计划!”

实验室管理员通过查询实验室使用申请表,获取申请记录,根据具体情况,审核“待处理”申请。若同意申请,实验室管理员填写申请答复为:“通过”,修改处理状态为“已处理”,并更新实验室安排表,添加新的安排记录。若不同意申请,管理员填写申请答复为:“不通过,请另行考虑申请计划。”修改修改处理状态为“已处理”,无须改动实验室安排表。

本套管理系统的设计充分联系我校实际情况,结合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实验教学特点,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学校实验室利用率,促进实验教学水平,强化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在运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虽然运用范围只限公共计算机,但系统设计具有普遍性,可进一步推广到学校的其他学科实验室管理中。

参考文献:

[1]马文元,崔学桂,高建军,刘福祥.开放实验室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2005,(03).

[2]苏新,毕经存,陈利文,吴敏.实验室开放式管理的探讨与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05).

[3]杜占玲.基于.net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浙江大学,2005.

[4]褚清松,蒋方乐.基于web的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数据库及信息管理,2007,(1).

实验室安全管理原则篇4

【关键词】实验室生物安全学生防护策略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50~6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对生物安全的研究和认识明显落后于西方国家,直到2002年,卫生部颁布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该准则对生物医学实验室内的生物安全作了详细的规定,可惜当时并未引起足够重视;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使得国家相关部门把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关注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有关法律法规相继面世[1,2]。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医疗卫生与健康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为此国家加大了对医学教育的重视和投入,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先进仪器的进入和现代化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利用率的加大,使大量的不同层次的学生走进了医学实验室,人员流动性增大,给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在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差错,轻的会造成实验材料的浪费,结果的错误,重的会导致感染,传播病原微生物,甚至造成人员的死亡。因此学生进入医学实验室应把生物安全放在第一位。首先要进行生物安全知识的教育,使学生在具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下,克服不良习惯,养成良好习惯,结果受益终生。结合医学实验室的特点,将实验室及学生有序的管理好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多年的实验室工作和不断地思考总结归纳以下实验室容易出现的问题和针对问题解决的策略仅供参考。

1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存在的问题

主要存在于与病原生物学相关的专业所使用的实验室。

1.1学生上课做实验直接接触病原微生物,存在着因防护不严而病原微生物失控不仅感染实验室人员,甚至还可能传播到社会,引起传染病的流行。

1.2与实验无关的东西随意带进实验室甚至有时将食物、饮料、衣物等摆放在实验台上与实验材料同放。

1.3进实验室前的个人防护问题许多学生很随意的穿着自己的衣服进入实验室,还有的学生穿者凉鞋、拖鞋,更有甚者为肩佩长发一边做实验一边用摸完实验用品的手不断的弄头发。

1.4上实验课准备不足有的同学上实验课慌慌张张的现找实验室,头脑空空,上什么内容也不知道,上课铃声响完还不断地有人进入,内容听不全,实验中就来回走找实验材料问实验方法等,实验室显得十分混乱。

1.5使用酒精灯不注意安全在病原微生物接种时酒精灯是最常用的,它的安全问题往往被忽略,有的同学因某种原因离开自己座位时依然点着酒精灯,酒精灯发生意外致人损伤的事件在学生实验室曾经是有过先例的。

1.6实验后不洗手、隔离衣乱放做完实验离开实验室前有的同学忘记洗手,赶上午饭前直接去饭厅,是十分危险的。再有下课后有的同学不将白大衣反折单放,而是直接塞入书包与其他物品同放。

1.7实验物品的分类使用和存放混乱值日生同学不懂实验后的用品如何分类,经常将污染的与没污染的用品混放,造成污染的范围扩大,更有甚者为乱倒实验垃圾,不知道实验垃圾应该如何分类等。

2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重点应放在硬件建设、制度建设和安全的教育上

高等院校实验室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现在大家对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十分重视,基本实行“以人为本”、“预防为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实验室和个人,逐级签定安全责任书,开展各级培训班。把各项规章制度挂在墙上。这些都是最基本、最起码的安全管理,但未必就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事故,一切原则、责任都于事无补,因此还需要在以下3个方面对安全管理加以支撑和保证。

2.1硬件建设,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所有实验室门口都应贴有明显的标识牌(例如某某实验室,生物安全几级以及逃生门等必要的内容),实验室内外要有足够量和有效的消防器材,以备火灾时使用。紧急喷淋和洗眼器,以备有害液体不慎飞溅到眼睛或皮肤上时冲淋以减轻伤害。实验室应设置紧急救助药箱,备好基本救助材料,以供紧急需要时使用。

对于利用病原微生物开展教学的医学实验室,必须根据所开展工作的性质、接触的病原微生物的危害和因之所需要的生物安全等级(目前分为4级),使实验室的建筑结构和设施、安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达到相应的要求,否则该实验室不能使用。

2.2严格安全制度,消除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实验室的安全,预防措施必须以制度的形式稳固下来。

2.2.1定期检查制度对于实验室的安全条件和设施要做到胸中有数,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杜绝安全隐患问题。一旦发现重大安全隐患问题的实验室,必须立即停止使用,疏散人员,限期整改,确保人身安全。

2.2.2加强教育严格准入制度对进微生物实验室做实验的学生,首先要进行系统的生物安全教育以及防护方法教育,使他们通过教育具有安全意识,做事有条理,遇事不慌,处理得当。与实验无关的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实验室。

2.2.3定期演练制度通过组织相关人员对突发事故的模拟演练,来检查人员的安全意识,正确处置和快速反应能力。可定期进行演练,在演练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达到不断提高的目的。

2.2.4危险品保管制度对易燃、易爆、剧毒、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等危险品,要设专室专柜储存,双人双锁妥善保管。实验人员领用时必须经负责人签署意见,并作好详细领用记录。

2.2.5不断进行安全教育开展定期的、经常的安全教育,不断创造重视安全的氛围,是提高实验人员安全意识、养成良好安全习惯,从而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安全教育内容包括:学习涉及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的要求、病原微生物安全防护、医疗废物及危险品管理等国家和学校的有关法规、制度,学习掌握各种标准化、规范化的实验操作,熟悉实验室环境和安全措施,学习正确使用消防器材,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逃生技巧等。

3学生重在树立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加强自我保护和防护策略

对于初进医学实验室的学生,为确保实验室和自身安全,必须要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实验室安全问题,认真学习和掌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内容。树立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加强自我保护和防护策略,对于新开的实验课一定要在课前找好实验室的准确位置,了解其实验特点,要做那些实验内容,千万不要脑子空空,现上课现找实验室,匆忙进入实验室,投入实验,完全依赖带教老师,这样做的结果不但浪费时间和资源,重要的是加大了不可控制因素带来的危害。

3.1做好个人防护,不存侥幸心理进医学实验室前一定要穿好白大衣,实验课前一定要认真预习实验内容,接触有毒有害物品前,必须做好个人防护,不要抱侥幸心理,以为不会出事。课上严格按照带教老师所提的要求去做,对不懂的问题或操作,一定要问带课教师,不可自作主张,莽撞惹祸。一旦出现问题不要私自处理,要立刻报告给老师,在老师的发表下进行处理。

3.2做实验要严肃认真,集中注意力不要闲聊和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实验进度和实验室整体氛围,使人麻痹大意,引发事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3不要将与实验无关的物品随意带入实验室,更不要放在实验台上实验台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都应保持清洁有序,对于病原微生物专业常用的酒精灯一定要更加注意它的安全性。

3.4用电设备的使用,要谨慎仪器要在带课教师的发表下正确使用不要用带水的手进行操作,用后需切断电源的一定要切断电源,不需切断电源的千万不要切断电源。例如微生物实验室所用的温箱、冰箱课后不要随意断电。以免造成结果无法观察的后果。

3.5实验完毕后不要随意处理实验所用物品要在带教老师的发表下,分门别类的将其放好送到应该送的地方,洗手或用消毒液浸泡手后,将白大衣反折单放后再离开实验室等。

4结束语

医学实验室的特点,仪器设备多、空间狭窄、实验复杂,涉及的危险因素多。学生进入实验室,如果对安全重视不足,教育不够,养成坏习惯,不仅会成为事故的制造者,造成人身伤害,还可能恶习难改,影响自己长远的职业生涯和将来工作的实验室的安全[3~6]。

学生是医学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重点,通过认真全面的安全教育,使他们树立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实验室习惯,尽快实习实验室环境,尽快掌握各种规范化实验操作。作好他们的生物安全知识培训,不仅保证其学习期间的安全,还有以下深远意义:受过正规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并且熟练掌握其知识。有些学生毕业后将继续从事科研工作,或有机会参与实验室设计和建设,可使他们从容应对工作中面对的问题。还有些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教学工作,把所学到和掌握的生物安全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我国的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将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时代:随着改革开放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有些毕业生走出国门学习深造、或参加各种合作的研究项目,受过正规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并且熟练掌握其知识,可以在国际交流中体现我国医学生的基本素质;熟练掌握其知识,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卫生部.wS233-2002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2祁国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7.

3蒋建利.对生物医学研究生开设生物医学实验安全课程的必要探讨.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6(1):69-71.

实验室安全管理原则篇5

关键词:安全工程专业;7S管理;实验室管理

一、7S管理的概念和内涵

7S管理是由日本企业的5S管理和现代企业的6S管理发展而来的,包括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和节约(Save)7大要素。这7个要素相辅相成,通过对人、机、环三方面7要素进行有效管理,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实验环境,提高工作效率,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将7S管理策略应用于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管理中,对参与实验的人员、仪器、材料、方法以及环境条件等方面进行有效管理和结合,达到安全、高效、优质、低耗的实验管理及教学效果。

二、7S管理在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在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日常管理中,根据7S管理的7大要素对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进行管理。1.整理。整理是7S管理中的首要任务。根据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功能划分,将实验室内的所有物品区分为必需品和非必需品,即保留经常使用的实验仪器、试剂及耗材等物品,报废、丢弃使用周期长或不用的物品。将经常使用的实验仪器、试剂、耗材及实验记录等相关文件根据实验室管理规定放置于实验室内对应的实验台操作区域、试剂柜及收纳空间,将闲置的仪器设备及非经常使用的材料部件等储存至仓库中。可列入日常生活垃圾的废旧实验耗材应及时丢弃,需回收处理的废旧实验材料及过期试剂等需尽快提交实验管理系统废物回收申请,通过学校集中处置。2.整顿。学生在实验室内使用各种仪器期间,实验操作台面上的物品摆放要合理有序,以达到取用方便且安全的原则,提高实验操作效率的目的,物品使用完后应及时放回原位。(1)整顿实验仪器。在安全工程专业各个实验室内根据具体的实验项目进行实验分区规划,便于学生分组完成各项实验项目。在整理后,将使用频率高的仪器摆放在方便操作的实验台位置。每台设备粘贴有仪器设备型号及管理人员信息的标签,并配有设备使用记录本和设备维修记录登记本。老师、学生每次使用设备后须填写设备使用记录,并恢复原状。(2)整顿实验材料。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实验项目涉及安全检测、人机安全测试、防火防爆检测、职业卫生检测和通风除尘测试等多类型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实验材料、试剂、耗材种类繁多,规格不一。本着“安全、高效”的原则将其按照实验试剂和实验耗材进行分类。实验耗材贴好标签并按种类摆放,可将经常使用的材料放在易取、显眼的地方。化学试剂贴好标签放在药品柜中,对于易燃易爆易制毒以及具有危险隐患的试剂和药品需要专人负责登记取用,放置的药品柜需要上锁。实验结束后需要将材料物品放回原处,若发现标签损坏,及时更换。(3)整顿实验室记录。每个实验室的实验项目不同,实验仪器、试剂和耗材的种类、数量也各异。实验室记录包括实验课程记录、学生签到记录、实验仪器使用记录、实验试剂使用台账、实验耗材使用记录以及实验仪器维修记录。每个实验室的记录材料应存放于贴有标签命名的档案盒内,并放置于文件柜中。因科研原因进入实验室工作的学生需要签署实验室安全责任书和实验室使用申请登记表,单独存放于文件盒中,置于文件柜内存档。3.清扫。对实验室进行清洁打扫,保持实验室地面无垃圾、无灰尘、无死角,以及实验室台和实验仪器的干净整洁状态。整顿后的实验室,实验物品的放置位置较明确,一目了然,且合理的空间布置也能为清扫工作提供方便。从日常定期清扫到每次实验活动结束时的例行清扫,始终保持实验室的整洁状态。在清扫过程中注意仪器设备和清扫人员的安全,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处理和维修,有利于减少和及时切断污染源,减少实验室安全隐患。4.清洁。清洁的目的在于总结整理、整顿和清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更加规范化的实验实施准则,使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在推行7S管理的活动中,需要落实学校有关实验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工作任务制度”、“实验室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安全与卫生管理制度”等,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中,约束不良行为,推行更加科学的工作方法。5.素养。针对进入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的人员有其具体的内涵,可从以下几点理解:(1)教学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相关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认真做好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指导及安全保障工作,以及实验教学结束后的整理工作。课前需要将该课程使用的仪器按照预定的分组区域进行放置,并准备所需的实验材料,调试仪器是否正常使用,检查实验环境是否安全。学生到课后,组织学生完成签到,清点人数并杜绝代签现象;实验教学过程中认真指导学生操作并进行演示,重点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危险隐患,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实验教学结束后检查仪器使用登记是否完整,检查仪器组件是否收整齐全,处理故障仪器的维修工作,并做好实验室的卫生整理工作等。(2)进入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学生需要通过学校组织的网上实验室安全培训及安全知识考核,成绩合格方可进入实验室参与实验教学及实验研究工作。学生必须认真听课及严格按照老师指导及要求进行实验操作,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严守实验纪律,需要小组成员合作完成的实验项目需要分工明确并全体参与,杜绝抄袭实验结果的现象。实验室内禁止携带食品且禁止饮食。6.安全。消除实验室安全隐患,防止实验室内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受到伤害,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在实验过程中,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将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与健康置于首位。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实验严格执行安全知识考核准入制度,使得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前就具备一定的实验室安全基础知识;进入实验室后,老师需要对学生强调本实验室的危险有害因素,实验室内的一切行为均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禁止一切危险实验操作,防止突发性灾害事故发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核心安全意识,保证实验教学和实验操作能够安全、顺利地进行。7.节约。合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对时间、空间、器材等方面合理利用,形成一个高效、低耗的实验环境。维护好固定资产及设备,降低实验耗材的耗损,做好实验室成本控制。首先,从空间上进行整合,即将实验室的空间进行合理的分布,充分发挥实验室的空间资源,根据实验的人、时、数要求,整齐摆放好能够满足实验教学所需的实验仪器设备。其次,加强培养学生对实验仪器的维护以及对实验耗材的节约意识,爱护实验室公共资产,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实验室的维修和耗材购买资金,从每一次实验活动做起,厉行节约,拒绝浪费,旨在将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的实验室。

实验室安全管理原则篇6

【关键词】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

临床实验室除了满足质量和能力要求外,还要符合生物安全要求。临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体系由实验室的管理、人员、环境、设备、供应品、方法等要素构成,它们之间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或相互依存,其目的是为了确保人员安全、样本安全和社会安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1]根据病原微生物对人或环境的危害程度,将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分为Ⅳ个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而我们基层医院实验室面对未知疾病的标本,则无法预先判断标本中所带的致病微生物的高危程度,更难确定哪种类型的检测应该在哪级微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进行。因此,基层医院实验室的设施、建设、设备、操作规范等必须达到二级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标准,以防备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目前,基层医院实验室存在布局不合理、消毒设备落后、工作人员生物安全意识淡薄、生物安全制度落实不到位等现象,笔者经过多方面了解,结合本室情况,浅淡基层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主要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1主要存在的问题[2]

1.1实验室的设施和设备不符合要求,如实验室的布局不合理,结构老化,废水排放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生物安全柜的安装不达到要求。

1.2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或制度缺乏操作性,难以落实。

1.3实验人员配制及培训不足,生物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意识淡漠、操作不规范。

1.4缺少实验活动危险度评估和应急体系与预案。

1.5生物安全管理力度不够,领导层更多的重视质量管理、经济管理、信息管理,相对忽视了生物安全管理。

1.6医疗废物的处理不够规范。

2解决问题的对策

2.1实验室在选址和建筑物间距虽没有特殊要求,也不要求有单独的建筑物,但还是强调要与办公用房的其他公共用房隔离,尽量自成一区或设在建筑物的一端,远离公共活动场所。对功能接近的实验室最好集中布局,尽可能减少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实验室的内部布局一般分为清洁区和污染区,必要时应增加半污染区。若为负压实验室,最好在污染区和清洁区之间考虑增设缓冲区,以保证实验室的压力梯度。一般实验室废水的排发的种类不同,采用不同的排水和消毒方式对废水进行无害性处理,才能对外排放。这就要求实验室必须设立独立的污水处理系统。实验室应备有生物安全柜,安装生物安全柜时,要考虑到房间的通风和排风,不会导致生物安全柜超出正常参数运行。生物安全柜应远离门、远离能打开的窗,远离行走区,远离其他可能引起风压混乱的设备,保证生物安全柜气流参数在有效范围内。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与致病微生物接触[3]。

2.2《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实验室的设立单位负责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制定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并定期对有关生物安全规定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目前,对于一个单位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认识并不完全统一,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形式只是为目的服务的,只要考虑到涵盖生物安全的一切要素,紧密联系单位实际,依法建章立制,设计科学、合理、可行、便于管理和使用的制度,达到保证安全的目的,不管其形式如何都是可以接受的。

2.3“硬件、软件和操作者”是构成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三要素,而其中人是核心要素。如果管理者和使用者的安全意识淡漠、操作不规范,多高级的设施也发挥不了作用,再好的制度也得不到落实。因此,有计划地开展人员培训以提高实验室相关人员的素质甚为重要。单位应当每年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其掌握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并进行考核,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同时还应当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每年组织对其进行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必要时应当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预防接种,保证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防止因操作意外感染而导致传染病的传播。

2.4实验室设计建造之前应进行规范的危险度评估,在实验活动中实行实时评估,并在随后进行定期阶段性再评估。评估主要依据《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4]划分微生物危害程度以及相关背景资料,同时考虑实验室活动中可能涉及的传染或潜在传染因子与预防措施、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经验等其他因素的基础上综合评价,它帮助实验室的设计者和操作者确定实验室的规模、设施和合理布局,评估职业性疾病风险,制定相应的操作程序与管理规程,采取相应安全防护措施、减少危险性事件的发生。生物安全实验室发生意外事件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因此在从事某项危险的实验活动之前,必须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实验室感染事故应急体系预案,并通过培训,定期演练,使所有的工作人员都熟知。

2.5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力度不够,直接导致规章制度不完善,给生物安全带来重大隐患。当地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工作,加大对基层医院的扶持和指导的力度。对基层医院要给予一定的经费,改善医院设施和实验室的环境。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负责实验室日常活动的管理,承担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检查、维护实验设施、设备,控制实验室感染的职责。

2.6实验室应根据国家规定的要求建立实验器材和废弃物无害化处置工作程序。应遵循根据我国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应当制定规章制度和应急方案;及时检查、督促、落实废弃物的管理工作,对本单位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培训,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其受到健康损害[5]。

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建立科学可行的管理制度,加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设施和设备的投入,提高检验人员生物安全的防护意识,采取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规范实验室操作技术,做好应急体系与预案,持续不断地对具体过程进行评估、审核和改进,同进制定出更高的标准,确保工作人员身心健康,确保各个环节的完善,防止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基层实验室目前存在的生物安全问题,当地卫生主管部门、上级医院、上级专业技术人员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保证基层医院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要靠大家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24号).2oo4.

[2]王利平.基层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3):1672-1673

[3]丛黎明.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m].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4:12-16

实验室安全管理原则篇7

关键词: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a)-0169-01

1化学实验室常见的事故类型

1.1违反操作规定导致的事故

在常见的化学实验室的事故类型中,因违规操作而酿成惨剧的事情屡屡发生。化学实验对于学生的操作有着一定的要求,如果学生没有严格的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那么就很容易引起事故。比如氢气是一种最存在安全隐患的气体,在试验过程中使用氢气时更要万分小心,当需要进行点燃氢气时必须要实现测验其纯度,如果纯度不符合标准就点燃,就很容易引起爆炸事故。同样的,在取化学药品或者试剂时,必须遵照专匙专用的原则,不能随意混合药品,否则很容易引致爆炸事故。

1.2药品杂质导致的事故

众所周知,很多试验是通过不同药品或试剂之间的一种自然化学反应,因此,如果当化学药品的保存不得当,比如出现了相同外观的药品之间的混装,那么这些药品在混入其他的杂质后会出现化学反应,象在点燃甲烷气体时,就需要先将其中的空气排进,如果学生未排进空气就点燃就很容易爆炸。

1.3药品过量导致的事故

在化学实验中,有很多反应剧烈的实验,在这些实验中,若因为操作不够仔细或者未把握好药品的量,过量加入试验药品的话就很有可能引起安全事故。比如在使用红磷制取氧气时,若药品过量,就极易导致着火与爆炸;而在使用小苏打与浓硫酸制取二氧化碳时,若药品过量,在发生反应时气体量过大,也容易出现腐蚀与爆炸。

1.4实验室环境引起的事故

不可否认,在我国很多学校的化学实验室环境简陋并且通风条件不好,在很小的区域中存放着大量的仪器与药品,这样很容易导致有毒气体与可燃气体聚集,这样就能够引发参与试验的学生集体中毒或者火灾,甚至严重的能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

2降低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率的措施

2.1制定好完善的安全管理措施

化学是学生开展科研与化学实验活动的基本场所,为了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学校方面必须要制定好完善的安全管理措施,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较多,包括危险品存放制度、仪器使用与维修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等,只有将安全管理责任真正的落实到人才能够将安全工作做到实处。

同时,学校方面要为化学实验室配备好专业技能水平扎实的管理人员,定期对他们开展培训,提升他们的安全责任意识与职业素养,如果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进行处理,保证教师与学生的人生安全。

2.2增强师生安全意识

有关统计显示,很多化学实验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师生安全意识缺失,未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操作导致的。尽管每次进入实验室时,教师都会对学生进行千叮万嘱,但是很多学生都将心思放于马上要做的试验上,对规章制度和安全责任表现的心不在焉。所以,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必须要采取科学的方式提升师生的实验水平,让他们严格的按照规章流程操作。基于这一因素,学校必须要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工作,让他们能够严格的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

2.3好仪器管理工作

化学实验室的仪器多种多样,包括易碎仪器、精密仪器、易损仪器几种类型,仪器的管理效果与教学和科研成果息息相关,因此,必须要做好仪器的管理工作,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2.3.1易碎仪器的管理

在实验室中,易碎仪器主要为玻璃仪器,如果对部分易碎仪器管理不善,不仅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也会引起财力方面的浪费。因此,对于玻璃仪器,压根据其大小与用途进行分类。具体的讲,对于小件、轻便的仪器宜放置在橱柜上方;大件、笨重的仪器宜放置在橱柜下方,不能直立的玻璃棒、温度计等仪器应该储存在抽屉中;对于带塞仪器,应该将仪器与瓶塞放置在一起,防止混淆;对于磨口仪器,需要垫好纸片,避免粘连。

2.3.2精密仪器的管理

由于精密仪器都属于贵重物品,因此,对于化学实验室内的精密仪器,应该将其与其他的药品分开存放,保证室内的清洁、干燥与通风,同时,精密仪器的存放还要遵循布局合理、使用便捷与定位存放的原则,在储存柜内设置好卡片,仪器的借用要实施登记制度。

2.4做好药品管理工作

化学实验室中有大量的药品,若管理方式或者使用方式不当,那么就会增加事故的发生率,因此,一定好规范药品的管理工作。

根据药品的性质,化学药品包括酸、碱、盐、氧化物、单质等几种类型,在存放时,要依照不同种类药品的性质进行存在,禁止将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混合存放,禁止将氧化剂与还原剂混合存放;同时,有机与无机试剂也应该分类存放,禁止将其与强氧化剂存放在一起,防止爆炸事故的产生。

对于容易水解与潮解的物质要封口进行存放;对于砒霜等剧毒药品,要设置好专门的存放柜,建立好管理账户,实施双人负责制度;对于容易发生爆炸的药品应该将其放置在水泥橱中,并尽量减少易氧化、易爆、易燃、易挥发试剂的存放。

2.5做好卫生管理工作

对于化学实验室来说,有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环节,那就是时刻注意实验室的卫生情况,这有利于降低实验室中危险事故的发生概率。所以,除了要建立好完善的管理制度外,还要建立好清洁卫生制度,在学生做完试验之后,教师应该要求其将桌椅与实验仪器复位,在实验时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利用实验产生的各种废液、废渣与废水,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验室的卫生管理工作中,设置好完善的奖励制度,调动起学生参与实验室卫生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高职学校的化学教学而言,化学实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具有一些危险性,化学实验事故在各个学校中都屡见不鲜,这不仅会危害学生与教师的人身安全,也会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为此,必须要加强对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制定好完善的管理制度,让学生严格的遵照相关的规范进行操作,规范各类药品的存放,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降低化学试验室事故的发生率,这对于高职院校开展化学相关专业的教学有积极地作用。

参考文献

[1]夏雯.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的构建[J].统计与管理,2013(3).

实验室安全管理原则篇8

关键词:无菌技术生物防护实验室安全

在致病微生物当中实验室例对个人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安全的防护方式、实验室生物当中的安全仪器以及使用的规则、应用电离辐射可以的使用须知、安全管理等方面对在保护进入实验室的人员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无菌技术的广泛使用到工作当中,在实验室生物安全当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研究无菌技术在此的应用加以探讨分析。

1.实验室生物安全分级规则

生物安全防护1级实验室(1)需要保证环境的整洁性、宽敞性,需要对其定期消毒,将实验室当中的物品摆放合理。应该需要限制实验人员的走动,不能在实验室当中饮食,减小使用口吸式移液。减轻有微生物液体喷溅以及气溶胶的出现,每天需要清洁位置,将出现的垃圾即使扔至在合理的位置上,按照节肢动物以及啮齿动物的控制数量实施。

生物安全防护2级实验室(2)当中需要有专门的防护用具,需要有高压蒸汽灭菌的仪器以及安全柜,消毒的仪器、洗眼仪器和喷淋的仪器等。实验当中要求限定人员的进出以及活动的范围,需要有鲜明的标注的标识,一般的废弃物以及含有病毒能够感染的废弃物应该分别进行处置,含有病毒能够感染的针头以及尖锐型废弃物品需要扔至到坚固的废弃箱当中,进行统一的处理。不能够直接使用手去接触破碎的玻璃以及针头等尖锐的物品,必要时应该使用塑料袋进行隔离处理。

生物安全防护3级实验室(3)需要成立隔离区,对此进行隔离实验,在实验室当中的构造以及意义、安全使用规则、安全仪器使用等应该完全按照使用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的规章进行活动和选购。

生物安全防护4级实验室(4)能够建立单独的建筑物以及在建筑物当中给出独立隔离的空间进行试验,这个建筑物或者建筑物当中的隔离空间需要远离城区,是高度屏障实验室。

2.增加工作人员的卫生管制,完全按照无菌规则

2级实验室人员的教育以及规则的实习应该在每一年都举办,在进入2级实验室之前需要对进入人员进行体检并且需要保存血液的样本。详细记录进入人员的病史,确保工作人员的疾病不能影响工作以及详细记录考勤。孕妇等人员不建议参加2级实验,假设需要进行应该确保微生物暴露出来的含量不能够对未出生的婴儿给出一定的损伤。3级实验人员也需要一定的学习和培训,获得资格之后才可以上岗操作。需要提前申请3级实验室,并且要求详细的说明病原微生物以及实验的过程,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核之后通过才可以进行在3级实验室的工作,详细记录进入人员的身体状况以及详细记录考勤。确保检验人员健康、无残疾以及皮肤表面没有损伤。

在实验室中进行工作的人员们应严格了解实验室规章制度、生物安全防患常识以及日常操作手段等。且实验室中的工作人员一定要保证工作服清洁,并佩戴好口罩、头帽以及手套等安全设备,佩戴头帽可避免头发中的灰尘物质以及微生物降落产生污染现象。在进行工作时,也能够对自己产生保障,头帽应大小合适,将头发均塞至帽中,不可露出。每7天进行两次换新。佩戴口罩能够减免飞沫对无菌物质造成污染。口罩的佩戴应将口鼻遮住,且松紧适中,不能使用受过污染的手去触碰。在不用时候不可将其挂至前胸处,,应当将干净面由内卷起后,放置干净之处。口罩如果产生潮湿现象,致病菌将会侵入,对此立即换新。所有过程均在生物安全设备中执行,在实验过程中应确保无菌技术的实施,取出物件后不可超过无菌面;且培养瓶不可及早将其敞开,针对于已开口物件应尽可能减少出现垂直安放现象;且吸管等物质不可碰触瓶口部,防止受到细菌污染及细胞交叉性污染;标本在进行离心过程中不可将试管盖打开进行离心,避免出现气溶胶现象;且无菌物质与非无菌物质应对其采取分类安放,以方便进行使用;已经受到污染或者疑似被污染的物质应对其即刻进行换新处理,再次实行灭菌技术;细菌在培养过程中,接种环在每次使用时则需将火焰烧红达到灭菌的效果,等到冷却之后才能够进行培养物接种手段,防止将仍需检验的细菌消除,对结果产生影响;在吸取菌液过程中应使用附有橡皮吸头的吸管,且吸管底端在使用之前必须经过火焰灭菌手段而达到灭菌效果。

无菌技术是工作人员在实验室操作中,保证无菌物质以及无菌部位不受污染与减免病原微生物污染的一些操作手段。无菌技术是防止出现感染的一种主要而基本的技术手段,工作人员一定要准确熟悉地操作,在实行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定,减免医源性感染现象的产生。在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应准备好操作实验室整洁干净、适时进行处理,物质的放置应合理,无菌技术操作之前30分钟应当中止打扫工作、防止出现尘土。且操作人员应当朝向无菌区域,手部要放置于腰间或者台面之上,不能够跨过无菌区域,不可出现朝向无菌区域说笑、呛咳以及打喷嚏等现象。无菌物质不能够暴露在空气中,应当防止在无菌包或者无菌器具之中,无菌包外面应注释此物名称以及进行灭菌的时间等事项,并且按照失效日期进行顺序排列,按时对无菌物品进行检查,了解其的灭菌时间以及存放状况等。

3.实验室的卫生管理情况

在每一次实验前与实验后全部应采取消毒措施,每7天采取1次完全消毒,并且紫外线每次照射的时间应不小于1小时,针对于桌子以及实验室内空气实行消毒清理;对于液体消毒物质应使用31%的新洁尔灭溶液来擦拭桌子以及湿润地面;平均每平米应采用福尔马林溶液10-15ml加上高锰酸钾溶液5-7.5g,严禁关闭门窗,熏蒸时间高于4小时,针对于无菌实验室产生的霉菌现象或者较为强烈的细菌物质具有显著性效果。

全部的实验标本、培养物以及玻璃器皿等物质应全部将其放置消毒药水中浸泡,直至过夜,放置于特制的密封容器中,经由专业人员送递至消毒实验室中进行高温灭菌处理,来消灭细菌种数,灭菌的效用基本使用化学药剂监测方式与生物学监测方式而评估;针对于需要暂时保存的培养物标本,应对其严格罩好;切记严禁出现污染下水道等现象。

参考文献:

[1]陈宏娟,鞠传余,闫海润,金红.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现状与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01).

[2]肖齐云.压力蒸汽灭菌中化学指示物监测与生物监测效果的拟合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01).

实验室安全管理原则篇9

关键词:物理实验室;虚拟物理实验室;网络化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7-0320-065

一、物理实验室的作用与管理

物理学是基础性学科,也是实践性学科。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物理学产生及发展的基础。只有通过实验,学生才能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理解课本中的知识。

为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物理实验室,在实验室管理方面应遵循如下原则:

1.服务性原则:实验室管理员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好的服务,准备好充足的实验器材,按时开放实验室,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实验。

2.开放性原则:实验室不仅要按照课本的要求提供实验条件,还要根据具体的实验、结合其他教材与教师密切合作,把实验室的工作与教师的课堂教学紧密相连,让实验室成为课堂的延伸。

3.安全性原则:物理实验中,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像部分电学实验、光学实验,都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责任十分重大,一定要尽心尽责,保障安全。

4.方便性原则:实验室既要方便学生,也要方便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方便性原则要求管理人员要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较强的管理能力。

5.经济性原则:一般情况下,物理实验器材的消耗量不大,但也应该遵循经济性原则,尽可能地节约实验器材,从而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实验条件。

二、传统物理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1.验证性实验居多,设计性、探索性实验不足,影响了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降低了物理实验的吸引力。传统物理实验的过程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实验理论,然后示范实验过程;学生在实验室中按步骤模仿教师,完成实验。

这类实验的过程、目的、方法、步骤、结果都是预知的,学生只是重复一遍过程而已,对学生的吸引力十分有限。

2.低水平的实验居多,多是依靠简单的装置就能完成的小实验,实验设备粗糙、简陋,实验数据误差较大。而高水平的物理实验往往具备高档次的仪器设备,成本很高,无法普及,更无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操作。高水平的实验多是教师演示一下即可,学生只能观看。

3.实验次数、实验时间不足,经常有学生还未完成实验就下课的现象出现。

4.封闭型管理,实验室无法与其他学校沟通交流。

5.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量大,工作繁重。

6.理论教学与动手实验经常不同步。由于实验室与教室教学的工作进度不一样,理论教学与实验安排常常脱节。讲理论时,实验室安排不开;等安排开了,理论教学早进行到其他部分了。

三、虚拟物理实验室的建立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虚拟物理实验室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虚拟实验室,即用数字技术在电脑上模拟实验室中的设备、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最终形成数字化的实验结果的电脑虚拟实验室。目前,使用最多的虚拟实验室开发软件主要有JaVa、activeX控件、VRmL、QuicktimeVR等技术。每个虚拟实验系统均由若干个子模块构成,每个模块均承担着不同的任务,来共同完成模拟实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虚拟实验室的软件水平会不断提高,仿真度也会越来越高。

四、虚拟物理实验室的优点

1.仿真性:虚拟实验室中的虚拟设备,完全模仿现实实验室中的设备,所需物理数据完全采自现实设备,具有相同的物理特性。

2.智能性:虚拟的物理设备有大的数据库作基础,可以实现交互反馈、自动纠错等智能化功能。

3.易用性:可以根据实验内容随时改变数据,从而产生新的实验条件。

4.易维护性:纯数字操作,维护工作简单易行。一个班的学生做完实验,管理人员只需保存数据,然后将数据清零,下一个班即可开始新的实验。

5.交互性:由于是数字化操作,很容易实现人―机交互和人―人交互。交互性的提高,将使实验教学的教学效率大幅度提高。

6.开放性:虚拟实验室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共享和远程操作。学生只需用账号登录,即可在任何可以上网的地方进行物理实验,这将大大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

7.经济性:在虚拟实验室中,实验都是数字化运行,成本几乎为零。特别是对于一些高成本耗材的物理实验,可以在电脑中无数次重复进行,其经济性显而易见。

五、虚拟物理实验室的不足

虚拟物理实验室的优势很明显,但其不足之处也不容忽视。虚拟物理实验室的设备都是数字化的,与真实环境下的真实物理实验相比,实际上有着不小的距离。因此,虚拟物理实验,只能部分替代真实的物理实验,一些目前还无法数字化的实验因素还无法在虚拟实验中再现,比如材料的味道等。另外虚拟实验对真实实验的模仿,其精确度也是有限的,一些细节问题可能无法模拟。虽然这个问题可以随着设备先进性的提高而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虚拟实验永远无法达到真实实验的水平。

六、物理实验室发展的前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实现,给虚拟实验室技术带来了发展契机。开放性、动态化将使得虚拟实验室的水平高速发展,其精确度将不断提高,复杂性将日益丰富,交互性、开放性也将达到新的高度。在今天科技飞速进步的背景下,虚拟物理实验室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实验室安全管理原则篇10

关键词:安全理化实验室电源

1前言

理化实验室因其特殊的卫生职能和理化特性,使实验室的安全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实验室的安全既贯穿于实验楼宇从设计到拆毁的全过程,又纵横于每一个实验的各个环节,涉及人员、样品、建筑、设备及环境多个方面,并可能对社会公共安全产生影响。在实验室建设灵活应变及创造团队研究的开放型学术环境的新理念下,实验室安全的管理与控制就面临着新的课题。安全是实验室一切工作的基础,没有安全就没有质量与效益,没有安全就谈不上建设与发展,因此安全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的首要因素。本文将结合国家相关标准、法规和全省国债项目建设中反映出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卫生理化实验室的安全控制进行探讨。

2危险性化学试剂安全管理

2.1分类与贮存

(1)易燃易爆试剂这类试剂具有易于燃烧和爆炸的特性,其中有的本身就是炸药。对这类试剂应储存于室温低于30℃干燥防晒的库房内,并应隔绝火、热、电源,还应做好防雨,防水工作。

(2)氧化性试剂这类试剂具有十分活泼的化学性质,能析出活性态氧,对其他物质起强烈的氧化作用。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处、室温≤30℃,要与酸类、木屑、炭粉、硫化物、糖类等易燃物、可燃物或还原剂隔离。

(3)毒害性试剂专指少量侵入人体就能起局部或整个机构功能发生障碍,甚至造成死亡的试剂。如氰化物及其他有机剧如有机磷、有机汞等。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与爆炸性、氧化性、易燃性、酸类试剂隔离,应设置加锁的专柜保存和详细记录领用人及领用数量。

(4)腐蚀性试剂对人体、金属和其他物品能因腐蚀作用而发生破坏现象,甚至引起燃烧、爆炸和伤亡的液体和固体试剂,如发烟硝酸等强酸、氢氟酸、冰醋酸、甲醛、苛性钾(钠)、等。存放处要求阴凉、干燥、通风、温度

2.2采购、运输及使用

(1)采购审批要求使用单位申请购买时,到当地公安局进行申请,批准开具《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准购证》,申请单位凭该证到单位所在地公安局部门申请《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

(2)使用程序计划检验科室按规定提出检测工作所必需的危险性化学试剂使用计划,经审核批准后进行采购。采购:采购人员须经公安部门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危险性化学试剂须持许可证到指定单位(地点)采购提货。领用:使用部门需本着用多少领多少的原则。领用时需有双人签名填写危险性化学试剂使用领料单,经使用部门负责人审核批准后双人领用。试剂配制、使用时需双人同时在场并做好使用记录。

2.3管理原则

(1)应由经过培训、持有上岗证的专职人员管理。

(2)必须存放于专用的危险品仓库,并分类存放在阻燃材料制作的柜、架上。

(3)应贮存于主建筑外的防火库,并根据贮存危险物品的种类配备相应的灭火和自动报警装置。

(4)装卸搬运时,轻拿轻放,严禁摔碰、撞击和强烈震动,严禁肩扛背负。

(5)拆卸危险性化学试剂的外包装时忌用蛮力,以防内包装破裂。

(6)开拆易燃易爆品的包装箱时,切忌使用能够产生火花的工具。

(7)挥发胜、腐蚀性试剂应密封保存,有条件的宜另库存放。

(8)爆炸性物品、剧毒性物品和放射物品,应按规定实行“五双”制度(双人保管、双人收发、双人领用、双本帐、双人双锁)管理。

3废弃物的处理

实验室需要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称为实验室“三废”。为了保证检验人员的健康及防止环境污染,化验室“三废”的排放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1汞和乙醚等可通过氧化、洗涤、蒸馏等方法回收再利用。

2.2废液的处理基于杂质的不同相分散特性和不同的化学特性,常用的废液处理方法有化学法、离子树脂交换法、吸附法、电解法、蒸发浓缩法、膜分离法和生物处理法等。

2.3理化实验室所使用的有毒有害的剩余化学试剂和样品必须分类包装,按其性质妥善保存,集中处理。严禁随意处置堆放和排入地下及任何水系,以防引起火灾和环境污染。

4安全管理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应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工作机制。安全责任制度是安全工作的保障。为了使责任制度能够得到落实,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是非常必要的。安全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管理在有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安全宣传,全员的知识培训和应急处理演练,以及实验室质量体系有效运行使安全控制工作落到实处。需要强调的是除传统的安全管理工作外,结合理化实验室的工作特点,重点加强工作人员在化学试剂、电气等安全意识,特别是对一些特殊的试剂如易燃易爆试剂、氧化性试剂、有毒有害试剂、腐蚀性试剂的安全属性、存放、使用要求的了解很有必要,特别要注意钾、钠等遇湿易燃的药品的特殊防护,防止火灾时加剧灾情。

5预警与应急体系

由于实验室中的安全隐患众多,控制因素复杂,建立预警与应急体系十分必要。该体系应包含预警、应急的目的、依据、基本原则及其适用范围;组织体系的建立和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预防措施的保障机制;预警状态下安全应急的等级划分、启动程序和抢险工作的处置与落实;社会救援;恢复工作的基本要求和重点技术;解除应急状态的条件;事故调查和改进机制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使理化实验室的安全与控制能够全方位的整体推进,形成长效机制,为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