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电工维修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6:55

初级电工维修培训篇1

关键词:维修人员培训系统化培训方法(Sat)

系统化培训Sat(Systematicapproachtotraining)方法是制定人员培训大纲的有效方法,制定出满足电厂安全运行的人员培训大纲。能够培养出具有全面工作能力的人员,并且可以使得这种全面工作能力和资格得以保持。

一、培训需求的系统化分析方法介绍

在Sat方法的定义中,将培训管理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岗位任务和能力需求分析、培训大纲设计、培训教材编制、培训活动实施和培训效果评价。Sat方法针对的是整个培训体系的建立。

二、高压电气维修人员培训大纲的编制过程

高压电气维修人员在核电站维修活动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电气专业所管辖的设备范围包括所有6KV以上电气设备部分及公共电源部分,同时还包括了核电厂最根本的发电输出的最后几环:发电机-变压器-送出线等等。

1.高压电气专业主要职责。主发电机维修;全厂电力大型油浸式变压器及干式变及其附属冷却设备的维修;柴油机发电机组的电气部分维修;220KV升压站维修;6KV厂用高压配电装置维修;厂区生产用的高压电力线路维修;厂区生产用的电力电缆及其电缆支架、电缆护套管、电缆沟、电气贯穿件等的维修;全厂电气设备的高压试验维修;电气设备和各种互感器、隔离变压器、逆变调压器、避雷器、消弧线圈维修。

2.初始培训目标。初始培训应为维修人员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安全、可靠和有效地完成分配的任务。初始培训还应帮助维修人员达到核行业管理团队的标准,包括工作表现、专业能力、人员安全和电厂可靠性。

3.继续培训目标。继续培训是为了保持合格的维修人员能够高水准地完成维修任务。

4.培训途径。维修人员各岗位相关培训需求提出了维修学员为达到初始培训目标和再培训目标所需进行培训的要求。上岗前维修部门负责人可组织对拟上岗人员进行资格考评,可根据该人员的工作经验等,对部分培训科目实施等效处理,然后按以下培训途径进行培训:辅助检修工(初级),具有执行检修工作的辅助任务资格;检修工(中级),具有执行检修工作的一般任务资格;主检修工(高级),具有执行检修工作的所有任务资格。

5.培训内容。根据以上分析,秦山核电厂高压电气维修人员的岗位大纲及课程设计可从授权专项培训、基础理论培训、专业理论培训、电厂系统培训、技能培训、管理培训、专项培训等几个模块来实现。这些模块描述了维修人员岗位相关培训需求中应包括的主要范围,这些内容来源于行业工作任务分析或运行经验,范围很广。

三、高压电气维修人员培训方式框架设计及实施

1.培训方式的构成。在核电厂内,一般培训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课堂培训;岗位培训;实验室、模拟体和车间培训;计算机辅助培训(CBt);自学。

2.培训方式框架设计。本文根据针对所培训人员的需求及所要达到的培训目标,编制了秦山核电厂维修人员培训方式的设想。在整个培训体系中,根据高压电气维修人员的经验,设置了培训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使用课堂培训的方式,对维修人员进行基础理论及核电厂维修员工所需要的其他知识培训。第二阶段,使用课堂培训、岗位培训及实验室、模拟体培训几种方式搭配的办法,使维修员工能够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继续根据维修人员的需求进行专业技能、系统知识、设备知识、岗位管理、实际操作等相关的培训。第三阶段,在第二阶段培训方式的基础上,增加计算机辅助教学、核特有工种培训等方式,培养专业的、核电站的相关专业检修人员。

3.培训的实施。第一,基础理论模块。对于这部分书本知识,应该以课堂培训为主。在地点上,可以采用厂内课堂培训的方式。同时也可以与厂外专业单位合作,进行相关基础理论的培训。第二,安全授权模块,主要也是以课堂学习为主,同时还有一些实体操作。第三,公共课程培训模块,主要也是以课堂培训为主。第四,管理课程培训模块,主要以课堂学习为主,同时还有在岗培训的部分内容。第五,电站系统和设备培训模块,以课堂学习为主,同时采用一些实验室/模拟体的培训。第六,技能培训模块,主要以岗位培训,实验室/模拟体为主。

专业的维修人员有效保证了电站安全稳定运行。近年来,随着Sat分析方法在核电站的普遍运用,电厂各处室的岗位培训大纲分析和编制工作正在逐步进行当中。随着培训大纲编制和培训方式的正规化,相信核电人才队伍的建设会越来越适应国际化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核电厂人员培训及其评价(iaea-teCDeC-380)

[2]HaD103-05核电厂人员的配备、招聘、培训和授权(1996年修订)

初级电工维修培训篇2

关键词: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

双证融通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导模式。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对汽车维修行业中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及职业能力进行全面分析,充分结合汽车修理工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积极借鉴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理论,经过与企业专家及技能鉴定考评专家共同研究,构建了工学“三结合”,双证“四融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1“三结合,四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三结合”是职业工作与专业学习之间的工学有机结合,即:职业岗位能力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工作内容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实际工作环境与学习环境相结合。

“四融通”是以学历证书为标志的学历教育与以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志的技能培训之间的双证深度融通,即:人才培养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融通,知识能力层次与职业资格等级相融通,专业学习内容与职业资格要求相融通,专业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鉴定相融通。

2以技能为核心的三级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在“三结合、四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下,以市场调研与专业分析为起点,充分结合以汽车机电维修为主的职业岗位知识与技能要求,全面融通汽车维修工初级至高级的职业资格标准,与企业专家及职业考评专家共同确立了从初级工到高级工,以技能为核心的三级人才培养目标,即:以汽车拆装与养护为主的初级工培养目标,以汽车各系统维修为主的中级工培养目标,以汽车大修及故障诊断为主的高级工培养目标。

3“能力递进”的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体系在三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下,充分结合以汽车机电维修为主的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全面融通汽车修理工初级至高级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借鉴德国“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方法,与企业专家及职业考评专家一同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提炼”“学习情境设计”的步骤,将典型工作任务组成的职业行动领域进行教学化处理,根据职业成长和认识递进规律进行重构,形成了初、中、高三级“能力递进”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初级学习领域课程完成以汽车拆装与养护为主的初级工职业能力培养,包括:汽车构造与拆装、汽车维护与保养等课程;中级学习领域课程完成以汽车各系统检修为主的中级职业能力培养,包括:汽车电器系统检修、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汽车传动系统检修、汽车行驶制动转向系统检修、汽车舒适与安全系统检修、汽车车载网络系统检修等课程;高级学习领域课程完成以汽车大修及故障诊断为主的高级工职业能力培养,包括:汽车发动机大修实训、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与检修等课程。

4“工学交替”的课程实施框架

本专业按照依次培养汽车拆装与养护、汽车各系统检修、汽车大修与故障诊断职业能力的目标要求,结合三级“能力递进”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特点,与企业专家及职业考评专家共同构建了凸显知识与技能并重的三轮“工学交替”的课程实施框架。

第一轮交替:学生在学习完汽车机械基础知识、汽车构造与拆装、汽车维护与保养等专业课程后,到校内实训中心完成以金工实习和汽车拆装与养护为主的第一轮交替,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技能,把学生培养成一名合格的汽车维修初级工;第二轮交替:学生在学习完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汽车传动系统检修等专业技能课程后,到校内实训中心完成以汽车各大系统检测与修复为主的二轮交替,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汽车检测与修复的知识技能,把学生培养成一名合格的汽车维修中级工;第三轮交替:学生在学习完汽车电控、汽车故障诊断与检修等课程后,到校内实训中心完成以汽车大修及故障诊断为主的实训及职业资格鉴定,并到企业参加轮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掌握汽车大修及故障诊断与检修知识技能,把学生培养成一名合格的汽车维修高级工。

5基于完整工作过程的教学活动设计

本专业各学习领域课程充分结合岗位工作内容与职业资格要求,以德国行动导向的教学观为指导,科学设计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情境,广泛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等先进的理实一体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合理体现包含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步骤为一体的完整工作过程。使学生通过行动来学习,为了行动而学习,真正做到工学结合,学至于行。

资讯是指分析工作内容与要求,调查、搜集完成工作所需的各种信息,调配完成工作所需的人力、设备等资源;计划是指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及工作时间;决策是指在工作小组探讨和辩论的基础上,调整并选取更为合理可行的工作方案和进度计划;实施是指学生在指导教师提供相关的支持下,自主地执行工作方案,充分发挥创造性与灵活性;检查是指对工作过程进行监控,对工作结果进行检查;评估是指对工作过程、结果进行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科学评价。

6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保障

为了保证“三结合、四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本专业在学院逐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加强与相关企业、兄弟院校及技能鉴定机构的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学习领域课程,共享教学、生产资源,共同构建容教学、比赛、鉴定、生产为一体的开放式汽车专业实训中心。同时,聘请企业专家、考评专家到校任教,帮扶青年教师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打造适合专业发展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薄志霞.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1-4-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第8期.

[2]柏丽敏.汽车类专业职业教育“双证融通”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6.

初级电工维修培训篇3

关键词:维修电工;项目;培训;考核

中图分类号:G81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251-02

一、引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时代,经济全球化意味着生产的全球化、竞争的全球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的生产技术将对本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工业生产中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向着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加入wto后,我国的整体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自动化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些都充分说明制造业,特别是现代化的、自动化的制造业已经成为我国中长期的发展重点,而维修电工技能人才是实现这一发展重点的重要保障。近两年,各地政府都提出了工业强市和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发展策略,其中装备制造就属于重点培育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从培训设备到培训项目等都较传统和陈旧,不利于新型的具备高技能水平和高职业素养的维修电工人才的培养。

本文首先介绍了自主研制的多功能分布式维修电工技能培训与考核设备,该设备由两个机柜组成,分别是主控机柜和受控机,每个机柜由不同模块构成,包括电源模块、触摸屏模块、pLC模块、变频器模块以及低压用电器自由组合模块等。随后,基于该设备的不同模块,设计了维修电工技能培训与考核项目。最后,将该设备应用于本校中、高级维修电工技能培训和考核中,取得良好效果。

二、设备介绍

1.设备总体。自主研制的多功能分布式维修电工技能培训与考核设备由一个主控机柜和一个受控机柜组成的,设备的组成框图如下所示。

2.主控机柜。主控机柜主要由电源模块、触摸屏模块、仪器仪表模块、pLC模块、变频器模块以及主令按钮和指示灯模块构成。这些模块的组成如下:(1)电源模块。电源模块由三相电源输出、单相电源输出、交流低压电源输出、直流低压电源输出等组成。由三相四线电源输入,接有漏电保护器,通过接触器的启动和停止按钮进行操作,并加入急停按钮,电源的输出设有短路保护。(2)触摸屏模块。触摸屏模块采用5.7英寸,直流24V的彩色触摸屏,配有通信下载编程电缆、触摸屏与变频器通信电缆以及触摸屏与pLC通信电缆,还配置了触摸组态软件。(3)pLC模块。pLC模块采用日本三菱pLCFX3U-32mR主机,模拟量模块为FX0n-3a模拟量模块(2入/1出),配有SC09下载线。利用专用导轨固定安装于主控机柜内部实训板上,主机开关量、模拟量接线端子均通过接线柱引到面板,通过走线槽引到主控机柜内部实训板中的专用接线端子上,可根据需要自由接线和布线,与实际的工业现场一致。(4)变频器模块。变频器模块拟采用日本FR-D720S-0.4K-CH变频器,具有RS485通信端口,配有变频器与pLC通信编程电缆,也可采用手动接线、布线的形式与pLC、电机模块等连接,实现pLC对变频器的控制以及变频器对电机模块的控制等。

3.受控机柜。受控机柜主要由低压用电器自由组合模块和电机模块构成。每个模块的设计方案如下:(1)低压用电器自由组合模块。低压用电器自由组合模块的底板由铁质网孔板构成,网孔板上可根据需要自由增减各种低压用电器,如接触器、继电器等,各低压用电器的布局也可根据实际自由布局。(2)电机模块。电机模块由各种电机及速度继电器构成,配有三相异步电机(带速度继电器)一台、三相异步电机一台、直流电动机一台。电机模块以导轨的方式安装于受控机柜中,不使用时在机柜内,使用时抽出,方便、牢固、美观。(3)航空插座软连接。主控机柜和受控机柜之间使用航空插座进行软连接,方便可靠有效。航空插座采用50组排线,在主控机柜和受控机柜端均连接至接线排上,使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线组。

三、项目的设计与设置

基于自主研制的多功能分布式维修电工技能培训与考核设备,以不同的模块为主体,设计与设置了维修电工技能培训与考核项目,具体如下。

1.以触摸屏模块为主体设计和设置的项目主要有触摸屏组态控制三相异步电机启停、触摸屏组态控制三相异步电机正反转、触摸屏组态控制三相异步电机运行时间、触摸屏组态控制变频器调速等。

2.以pLC模块为主体设计和设置的项目主要有十字路通灯控制的模拟、水塔水位控制的模拟控制、天塔之光的模拟实验、多种液体混合装置控制的模拟、五相步进电机的模拟控制、装配流水线控制的模拟、智能抢答器、LeD数码显示控制、喷泉的模拟控制、三层电梯控制系统的模拟、pLC控制三相异步电机电机启停、pLC控制三相异步电机正反转、pLC控制三相异步电机带限位自动往返控制等。

3.以变频器模块为主体设计和设置的项目主要有变频器功能参数设置与操作、外部端子点动控制、设定频率运行、变频器控制电机正反转、多段速度选择变频器调速、外部模拟量(电压/电流)方式的变频调速控制、基于pLC模拟量控制变频开环调速、基于pLC通讯方式的变频开环控制等

4.以低压用电器自由组合模块为主体设计和设置的项目主要有三相异步电动机自锁控制线路、三相异步电动机点动控制线路、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多地控制、接触器联锁的或者按钮联锁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双重联锁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Y-启动自动控制电路、单向减压启动及反接制动控制线路、三相异步电动机能耗制动控制线路、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顺序控制、工作台自动往返控制线路、通电延时带直流能耗制动Y-启动控制线路等。

以上项目的设计与设置均以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指南为指导,以维修电工职业标准为依据,涵盖了维修电工初级、中级、高级以及技师四个职业等级。其中,部分项目可单独在主控机柜或受控机柜上完成,大部分项目需通过航空插座进行软连接,由两机柜配合完成。

四、小结

本文介绍了自主研制的多功能分布式维修电工技能培训与考核设备,该设备由两个机柜组成,分别是主控机柜和受控机,每个机柜由不同模块构成,包括电源模块、触摸屏模块、pLC模块、变频器模块以及低压用电器自由组合模块等。依据维修电工职业资格标准,并基于该设备的不同模块,设计与设置了若干维修电工技能培训与考核项目,这些项目涵盖了维修电工初级、中级、高级以及技师四个职业等级。该设备和培训考核项目已在本校电类专业进行了一个学年的试用,同时作为维修电工中、高级技能培训及鉴定设备和项目进行了试用,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初级电工维修培训篇4

关键词:考工软件;维修电工;技能考核

中图分类号:tp29文献标志码:a

一、引言

维修电工是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把维修电工列为首批实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的工种之一[1]。几乎每个企事业单位都离不开维修电工,该工种的培训及考核也已经开展了多年,其考核的内容有设计安装与调试、故障检修、仪器仪表的使用与维护等项目。目前,在故障检修这一项目的考核过程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故障的设置由于需要手动设置,其过程重复、繁琐;检查排故结果的过程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且需要手工记录,不便于统计、评分等。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一套半实物龙门刨床实训设备考工软件,以提高技能考核的效率。

二、维修电工技能考核故障检修项目的要求

在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编写的《维修电工(初、中级)》一书中列出了初级和中级修电工考核的命题思路与鉴定考核要点。初级维修电工操作技能考核故障检修项目的鉴定点有7个,中级维修电工的鉴定点有8个,具体鉴定点见表1所示。“核心要素”是考核中最重要、出现频率最高的内容。“一般要素”是考核中出现频率一般的内容。从表中可以看出初、中级维修电工操作技能考核故障检修项目的鉴定点有70%以上涉及电机或机床相关的知识。在考核过程中通常由考评人员在实训设备上设置若干个故障点,由被考核人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检修,根据检修的结果进行评分。

三、考工软件在故障检修项目中的应用

根据上述鉴定点及考核要求,设计了一套半实物龙门刨床实训设备考工软件。软件的运行需要配合半实物龙门刨床实训设备,可在上位机上设置最多35个故障点,具体故障点见表2所示。

该软件可实现的主要功能如下:可通过键盘或教师机进行故障设置,学生在实训装置的电路上进行故障检测,通过答题器将答案及相关信息传到教师机上,老师在教师机上根据学生上传的信息可对学生的考核结果进行自动评分,并将其保存下来,供以后进行查询和打印;能对在线实训装置进行故障设备和排除,并统计每个故障点的误排次数;能对试卷自动保存,掉电不丢失,避免重复出题;对每个考生的学号、班级、答题结果、故障的误排次数、考试时间、报警记录自动保存,并在提交后发送给计算机进行评分。

使用软件首先需要用户进行登录,用户分为三类:系统管理员、教师和学生,登录界面如图1所示。点击“注册”可进入注册界面,注册新用户。点击“忘记密码?”可进入获取密码界面,根据密码提示取回密码。

登录后即进入软件主界面,如图2所示。考核前需要首先选择设备类型,选取相应实验台号,再选取试卷。点击确定设置选中的实验台;点击清除可清除当前选定实验台。选择完毕后点击全部开考或右键选择可开始考始。主界面中试卷栏内右键或点击左边‘>’便可对试卷进行编辑。故障点显示当前试题故障信息。选择“重连”若考生正在答题,将重新答该题;没有答题,将复位该实验台;若连接出错则将重连该设备。

以管理员身份登录,在“教师信息”界面和“学生信息”界面中可以对教师信息和学生信息进行修改;以教师身份登录,则只能修改自己信息。学生信息中,登录号和密码是学生进行考核的前提。软件具有组卷功能,点击“试卷管理”进入试卷管理界面,进行试卷编辑。进入试卷管理后,首先选择设备类型,就可出现此设备类型相应试卷,点击各按钮或右键菜单可完成相应操作,试卷管理界面如图3所示。故障点的设置界面如图4所示,考评人员或教师可通过软件设置最多35个故障点,用于实训教学或考核。

四、总结

论文设计了一套半实物龙门刨床实训设备考工软件,该软件可通过键盘或教师机对在线实训装置进行故障设置和排除、记录、自动保存每个考生的学号、班级、答题结果、故障的误排次数、考试时间、报警,并在提交后发送给计算机进行评分。同时可对试卷自动保存,做到掉电不丢失,能在较大程度上提高技能考核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庄建源.维修电工技能考核现状与国家题库建设刍议.职业[J].2010:12,30-31.

初级电工维修培训篇5

论文摘要:中职学校的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的主要场所,实训基地建设和课程改革紧密结合,为人才培养创设职业环境,真正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是职业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抓手,文章以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为例,介绍了三个层次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和心得。

实训基地是中职教育专业教学的主要场所,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迫切要求,是深人推进课程改革的前提要求,更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以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为例,凝练出三个层次的建设途径。

一、基础性实训基地建设,创设认识性职业环境

1.建立专业认知机制,激发学习动机。

(1)领进门。我校的办学理念是“学生是未来,将他育成才;学生是未来,一定能成才”。我们在新生人学的第一个学期设置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包括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方面:思想教育重点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职业素养;专业教育由各专业带头人负责,对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学习模式,评价方式,就业前景做介绍,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学习目标。

(2)走出去。中职学生的特点是行象思维能力强于抽象思维能力,光靠入学教育来激发学习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以课外活动或班会课的形式,组织学生参观校内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情结,参观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感受职业环境,为将来的就业定位做好思想准备,避免脱离现实的盲目行为。

(3)请进来。中职学生的另一个特点是自信不足,刚刚经历了中考的失败,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信心,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请本专业的毕业生来校开设讲座,讲述自己走上社会后的点点滴滴,不一定会很精彩,但一定会很感人,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认知。

2.创设“做中学”环境,切合中专生特点。

(1)基础理论综合化。“做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的知识。”“做中学”理论不仅塑造了现代美国教育,而且影响了全世界。中职学生区别于高职学生的特点是对专业理论课不感兴趣,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差,根本听不懂,上课睡觉现象普遍,但对于动手热情较高,因此,给中职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创造一个“做”的条件很重要。我们将《电工基础》、《电工工艺》和《电工测量》融合为《初级电工模块》,确立“做中学”的课改理念,由专业带头人牵头,课程主讲教师共同参与,依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维修电工》初级,制定以“做中教”和“做中学”为主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职业标准与课程相结合,以任务驱动为载体,以职业环境为依托,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置学习内容,将理论、实验、操作、技能和训练有机整合,真正体现“做中学”,彻底打破学科体系,创造真正切合中职生特点的“做中学”基础性实训基地。

(2)基础技能职业化。将基础课程综合化以后,融进基础技能训练项目,还是以《初级电工》为例,其中一个课题为《照明电路的安装与调试》,将直流电路的基本知识作为该课题的准备知识,这样将基础理论融进技能训练中,让学生不再是单一的理论学习和工艺训练,而是将基础理论和电路设计相结合,工艺训练和维修技术相结合,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思”,基础课程不再是沉闷枯燥的理论课,上课场所不再是唯一的教室,学生技能不再是单一的操作,充分了体现基础课程的综合化和职业化。

3.注重专业文化浸润,提升职业素养。

(1)专业环境文化建设。专业环境文化是指:专业建设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外在物化形式。学校实训基地以及其他硬件设施的环境文化布置是专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专业文化建设的一面镜子,是专业建设理念展示的窗口,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手段。我们的专业文化建设特色之一:“5S管理”,所有教学场所都有SS宣传标牌,教学场所实行5S管理,将5S管理作为专业课程的第一课;特色之二:实训基地环境企业化,3千多平米整层楼面作为一个整体,将教学场所布置成企业环境;特色之三:“学生优秀作品展示区”,将学生在学习,创新过程中的优秀作品成立一个展示区,作为专业认知活动的一个重要窗口。

(2)专业制度文化建设。“专业制度文化是指:专业价值观和专业精神的刚性显现。通过专业制度建设将专业建设要求和口涵文化规范有序地制成文本来传递表达,它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导向性、规范性和发展性,是学校专业建设的基本保证。”我校专业文化建设的做法之一:实训基地准人制:学生进人实训基地学习,首先要学习有关实训基地的规章制度,经过考试合格,方能进人教学场所,学习过程中如果有违纪现象,必须填写违纪记录单,作为和班主任、专业部,家长沟通的依据,严格执行有关制度。做法之二:教学工厂经理负责制,整个教学工厂由经理负责培训师人员管理、场室5S管理、设备维护与使用、耗材采购与使用,每个教学班级由一名主讲教师和一名培训师共同负责教学,主讲教师负责课程设计、理实一体化教学,培训师负责规范管理和指导学生操作。

二、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创设真实职业环境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拟企业工作环境。

(1)项目引领。要让学生具备职业岗位技能,单凭基本的专业技能是不够的,因此建立以项目课程为载体,以职业岗位为目标的教学场所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部分,本专业目前拥有“电机安装与维修”、“无线电调试工”、"pLC控制”、“机床电气维修”等项目课程教学场所四个,对应的工作岗位有:无线电调试工中级、.电机维修工、维修电工中级、pLC编程员等。将课程与职业合一,实训与生产合一,学生与员工合一。转贴于

(2)引企人校。以项目课程为载体建设的实训基地,主要面向专业岗位,参与建设实训基地、开发课程的是学校专业教师,毕竟和企业的实际生产有差距,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建立校企合作的校内实训基地是很好的途径,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于2009年与苏州某企业合作办班,将企业生产线搬入校内实训基地,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担任教学,1周内3天由学校负责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2天由企业派人来校上课,从一开始的企业文化教育到生产线的正常运行与管理,学生轮流在流水线各个不同的岗位实训,这样的合作方式有别于某些学校将流水线搬人学校成为校办工厂,该流水线完全用于教学不作生产。经过一年的实践,成效显著,目前该班级的学生学习风气良好,连续两个学期被评为文明班集体,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明显高于同类班级。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创设企业工作环境。

(1)校企紧密合作型。我校的中德合作班进行了“双元制本土化”的实践,2008年10月31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题为《太仓职教走出“双元制”本土化特色之路》一文,全面介绍了办学特色。2009年11月29日,学校与德企合作的材料与经验在北京“中德职教合作30周年庆典”上展出和演讲。

(2)领校人企—中间实习。“中间实习”是我校继“双元制本土化”特色的又一衍生,即学生自第二学期开始到校企合作单位实习两至三周,亲身体验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成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为学生就业打开了渠道,许多企业表示欢迎中间实习的学生毕业后去企业工作。学生经过中间实习再回到学校上课,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效果更加明显,目前我校将“中间实习”已经作为一门课程列人人才培养计划。

3.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拓宽就业环境。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虽然是我校的品牌专业,但由于电子行业岗位、工作性质单一枯燥、上班时间长等原因,学生就业持久性短,因此招生情况不是很理想。所以近几年对该专业尝试拓展,建立了全新的电机控制、pLC控制、变频器控制实训基地,专业方向由原来单一的电子装配扩展到电气运行与维修,学生职业资格除了无线电调试工外,增加了维修电工,经过两年的实践证明,维修电工这个行业对学生的吸引力远远大于电子行业,2009年,学校针对太仓港口码头的飞速发展,开设了新的专业方向—港口设备维护与管理,该专业方向已经被评审通过获得苏州市优秀新专业称号,目前已经和太仓万方码头、武港码头等公司确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关系,校内有关港口电气设备维修的实训基地已经初具规模,预计2010年9月投人使用。与之相配套的是机电设备维修省级实训基地,资金已经到位,正在紧张的建设中。

三、社会化培训基地建设,创设再就业职业环境

1.建立社会培训基地,服务地方经济。我校的社会培训工作机构健全、管理规范,充分发挥师资、设备等优势,开设计算机、数控加工、维修电工等十余类社会培训,培育了“现场经理(meister)职业资格”“机械模具工”“实用日本语鉴定(J.teSt)”等特色项目。逐步形成了职前职后、考试考核、学历进修等多层次、多种类的办学与培训体系,实训基地建设是社会培训的基本保障。近三年来培训量在12300人次以上。我校作为太仓地区唯一的社区学院,与太仓民政局、太仓劳动局合作,成为退伍军人、外来人员、失地农民和其他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主要阵地,就我们维修电工对外培训,近三年的培训人次达到700人/年以上,数控专业的对外培更是期期爆满。

初级电工维修培训篇6

【关键词】退役士兵;维修电工;岗前培训;项目式;实用技术

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维修电工的一体化教学改革走在了前面,尤其是德国,这个专业的教学已经完全实现了一体化教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极高。国内各类工科院校虽能开设此课程,但还不能实现“真刀实枪”的讲授和训练,很多院校还是采用传统的传授式教学。基于此情况,国内已有部分院校开始进行教学改革,加大了实践动手的力度,个别院校开始进行项目式或一体化教学改革,但目前还处于初始阶段,要探索出一条真正适合维修电工的完善的教学之路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本课题研究的是退役士兵维修电工培训的教学改革,退役士兵培训不同于全日制学历教育,有四个特点:第一是培训时间短,只有三个月的时间;第二是学员学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是高中毕业,有的是初中毕业;第三是此次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就业;第四是这批学员是退役士兵,在部队中受过良好的军事训练,具有团队意识强、纪律严明、言行整齐划一、习惯把整套的语言作为自己的行动标准等特点。针对以上特点,为了让退役士兵在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学到维修电工的实用技能,本次培训采用项目式教学法,设置实践中需要的典型教学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边做边学,在做中学”给学员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机会,鼓励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知识,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现代认知学习理论、发展学习理论。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多元智能理论。4.终身学习理论。

二、本课题研究的教学追求的核心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结果,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教师已不是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

三、具体的创新点

1.采用项目式教学,以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技工(维修电工中级工)职业标准为指导,项目内容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对接,注重实用技术的培养。

2.动手操作要领采用整齐划一规范化,每个技术动作要领目标明确。

3.实用技术采用口诀化,每项技术尽量总结对应的口诀。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4.技术流程采用分段分步法,以便学员容易接受,并熟练掌握。

5.培训兼顾技能鉴定,学员学习期满时都达到维修电工中级工水平,并考取专业相关技能等级证书。

四、本次课题研究拟达到的目标

因为我们的研究对象是退役士兵维修电工班,我们应该以培养学员实用技术和综合职业能力为目的。经过培训:

1.在专业能力方面:具有扎实的实际操作经验,具有相对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础。

2.在方法能力方面:熟练运用管理方法处理工作现场问题,能控制工作任务进度也能进行工作技术指导,具备企业实际工作经验或理念。

3.在社会能力方面: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开拓进取、不断挑战自我的创新精神。

五、本次研究有以下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可以促进学院教学从传统的传授式教学向适合我院学生实际情况的项目式教学(或一体化教学)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用技术能力和职业素质。

2.有利于培养出理论与实践能力均优的“双师”型教师,建设优秀的师资团队。

3.通过项目式教学的实践,确定出一套与退役士兵维修电工专业培训高度吻合的教材,培训后能开发出适合维修电工培训的优秀培训讲义。

4.不断增加和优化与培训相对应的实验设备,强化实验室建设。

5.促进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维修电工的自测题库、典型案例等相关资料尽可能上网,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足够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姜宏.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探讨[J].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

[2]蒋庆斌.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3]刘丹.项目教学法在pLC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09(20).

初级电工维修培训篇7

看到很多从业者频繁跳槽,行业中用人而不养人的习气越来越重,深感痛惜,从业者芸芸而佼佼者廖廖。本文提及的思路曾由作者系统整理后在京津许多奥迪4S店试行,其目的在于让企业问从业人员同级同酬。减少恶意竞争。籍此机会投稿于《汽车维修与保养》杂志,一方面是感谢当年大力推行这一政策的代表许恪和毕胜两位老师,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更多企业管理人员的共识和完善,抵制对维修人员用而不育的不负责任的做法。为维修人才的成长铺设更广阔的道路。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近几年来,随着车辆保有量的激增,大量4s店不断涌现,使得社会上对维修技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于是出现了一个似乎互相“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无论是专业维修厂还是综合维修企业,都出现了技师(尤其是有一定经验的“熟练工”)非常难找的局面,经常听到有企业管理人员问到“有没有好的技工给介绍几个?钱不是问题!”甚至出现恶意从其它企业“挖墙脚”以快速补充队伍的现象;而另一方面,大量维修技师频繁跳槽,包括刚刚从学校毕业仅仅进入这个行业两三年的新人,在面试中经常看到工作年限不长但工作经历却很多的从业者,前几年还是为了理想、为了能学习到更多东西而跳,到后来则更多是为了收入或者由于某种原因只能靠每次跳槽来提升薪资水平。在笔者看来,这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在于很多企业中没有提供给维修技师一个合理的成长规划,使得企业与从业人员之间仅仅是单纯的雇佣劳动关系,二者之间的连接纽带仅仅是“工时”或者“钱”。总是希望“拿来就用主义”,而忽视了企业对于人员培养的这一重要作用,经统计在维修人员离职原因中“感觉学不到东西”以及“没有提升机会”占到了总数75%以上。因此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员工成长方案并将其与薪资水平挂钩,长期将其贯彻执行下来,无论对于企业留住自身人员还是吸引外来人员,都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对于员工来讲,能够在一个能“多劳多得”同时兼顾“不断成长提高”的企业中辛勤工作及奉献都是让人喻悦的。

员工在入职后及工作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特点有较明确的个人成长路线,以便于激励其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同时由于维修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是一个对理论和实践要求都很高的行业,单单注重哪一方面都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很多企业确实设立了定期的培训制度,然而对于培训内容、等级划分和考核方式以及与薪资挂钩却往往不够明确或流于形式,而这样的结果往往又导致了培训最终流于形式。刚毕业的新员工入厂从实习开始到最后成长为一个技术过硬的高级维修技师,可划分为“实习技师、初级技师、中级技师、高级技师”四大级别,其中每个大级别中又可根据各厂具体情况再细化2~3个等级,如初级a、初级b等。考核周期一般设置为半年和一年,周期过长则使员工看不到希望而不利于提高员工积极性,过短则增加人事考评部门的工作置,同时也因数据积累不全而容易导致结果不够客观、公正。同时要注意考核虽然半年一次,但关键数据的统计则每天都在进行,包括维修台次、工时、返工数量等。在考核时应采用以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为主,并结合工作年限、学历、日常培训参加情况、日常考评情况、月平均工时数、月平均维修车辆台次、返修次数、重大质量责任事故等综合考虑。不同维修企业(不同品牌车型特点、企业自身特点、区域行业收入等)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但要确保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

一、入厂学徒

新毕业学生入厂学徒一般为半年,实习工资因个人学历、能力而定,一般不设奖金;为遵循劳动法设置不超过三个月的试用期。学徒主要安排在快修保养工位,由耐心正直的老师傅带领。在此期间,学徒学习的内容不但包括熟悉车辆基本机构、车辆基本常识、车型特点、车辆使用等技术方面,还包括诸如公司概况、公司规章、安全生产、防火防盗、维修流程等非技术方面。半年后实习期满,考核通过后根据双方意见确认发展方向:车间技术方向、前台服务顾问方向或其它岗位方向。本文仅限于车间技术方向流程进行说明。

建议企业根据经营情况和人员流失情况作为一个制度,每年定期从职业院校招收刚毕业的学生,一方面刚刚毕业的学生对第一份工作都会倾入饱满的热情。同时因为这是他们从学校到社会的第一份工作,因此对企业的忠诚度较高,另一方面每年定期进入一定数量的新人,作为人才梯队建设过程中的新鲜血液也会给企业注入一股年轻动感的活力。作为对学徒工的考核,以孝评结合的方式进行,由客观的技术考核分数加上师傅和车间主管的主观评定,最终结果决定该员工是否录用。技术考核内容如下:

总体说明:以车辆使用说明书为主,熟悉单一车型的各项使用、设定,不低于一个终端用户对车辆的了解程度。并能独立完成下述作业:

(1)更换所有灯泡(不含氙灯);

(2)理解全部仪表、警告灯及指示灯的含义;

(3)熟悉车辆所有操作和不借助设备进行的车辆设置(包括但不局限于:座椅记忆、更换遥控器电池、保险丝等)。

对于刚入厂的新人来讲,这第一次的考核一定要让其感受到企业的正规和对技术的重视。当考核达标后,就可晋级为实习技师。

二、实习技师

实习技师由中级以上技师带领,跟师傅学习技能。同时跟随师傅进行更多的实际操作,维修质量由师傅负责。除核定的基本工资外,另加师傅奖金的10%作为多劳多得的奖励。实习技师阶段是维修人员快速成长的阶段,是学校所学理论与工作实践快速结合、消化、吸收的阶段。因此这一阶段不宜太短,一般设置为1-2年,可根据企业情况细分为实习技师a和b两个档次(或更多一点的档次),各档次之间的奖金提成比例略有不同。在这期间实习技师应该养威每天除了多干活还要勤思考、多记笔记的习惯,因为这个期间毕竟每人有个师傅在帮助你、“罩”着你。

考核周期为一年,作为车间主管要记录实习技师的性格特点和维修思路及作业技能。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思维和工作习惯,很多人到后期被发现干活不细心太毛躁,就是因为这个时期没有形成规矩。考核方式为:

35%实际操作分数+35%理论考核分数+15%平时客观分数+15%主观评定分数

平时客观分数包括工作量、返工量、培训次数等客观数字组成,主观评定则包括师傅和车间主管根据其平时工作习惯、工作态度等给出的主观分数。实际操作和理论考核范围如下:

总体说明:熟练掌握常用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能够独立、规范、熟练完成专修车型常见直观维修项目。掌握专修车型汽车构造和工作原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尤其是机械部分),从事维修工作一年以上(包括一年)。可以独立在保养工位进行操作。考核周期内无重大责任事故、无违纪者可参加

考核,符合要求可升至下一等级。

(1)常用工具的正确使用1:包括但不局限于各种扳手、钳子等全部个人机修工具。规范、熟练地操作气动工具。

(2)常用工具的正确使用2:包括但不局限于喷油嘴超声波清洗机;喷油嘴免拆清洗机;会使用中文解码器进行基础常规操作,能查询相关故障码。读取常规数据块,并进行编码、自适应值等。

(3)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具体包括用游标卡尺、深度尺、内外径千分尺等,能独立、规范、熟练地测量零件直径、长度、深度;测量轴和孔的圆度、圆柱度以及其配合尺寸等。用万用表独立、规范、熟练地测量电阻、电压和电流。

(4)熟记车辆定期维护保养项目和具体内容;能独立、规范、熟练地进行全部车系pDi检查、更换机油三滤、空调滤芯:更换普通刹车盘、片(不含电子制动);更换轮胎、动平衡等常规保养项目。

(5)能独立拆装车内各种开关件;拆装保险杠、水箱大框等外车身件。

(6)能独立更换正时系统、水泵。

(7)能更换全车油液,清洗节气门、喷油嘴、进气道;独立、规范、熟练地更换手动、自动、CVt变速箱油;更换气门室盖垫、调节器垫。

(8)能够独立、规范、熟练地完成油液压力测量;更换高压线、点火线圈、火花塞;更换电瓶并完成全部适配。进行拆装汽油泵、水温传感器等常见救援工作。

(9)能独立、规范、熟练地更换水箱、冷凝器、发电机、半轴球笼和防尘罩、减震器、发动机大、小油底壳及拆装喷油嘴。

(10)能独立、规范、熟练地更换底盘小部件,如轮轴轴承、半轴油封及所有支臂等。

三、初级技师

从初级技师开始,体现在薪酬上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开始独立核算工时并领取工时奖金。初级技师由于其维修对象大部分仅集中在传统机修项目上,因此单点工时奖金比中级以上技师要低,一般为标准单点工时的60%~80%。开始独立对维修质量负责,如遇到内部检验查出的返工项目要扣除部分工时;如遇到外部返工则扣除该工项全部工时及部分额外处罚;如引起重大责任事故,则根据企业情况自行订制的制度进行处罚,并延长升级周期。一般在这个级别设置a-c3个等级,考核周期同样为1年。考核方式为:

30%实际操作分数+38%理论考核分数+30%平时客观分数+10%主观评定分数

实际操作和理论考核总体要求如下:

此级别技师可以开始独立负责保养工位和常规维修工位。能够独立、规范、熟练完成所有直观维修项目,能够完成对专修车型常见的部分诊断维修项目,掌握较深层次的汽车构造和工作原理的理论知识,从事维修工作两年以上(包括两年)。升级条件:一年一考核,无重大责任事故、无违纪者可参加考核,符合要求可升至下一等级。

涵盖所有级别实习技师的技能要求:汽车发动机机械部分构造和工作原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发动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独立拆装发动机总成并完成发动机大修(测量、拆装、更换零件)。

(1)拆装变速箱总成,更换离合器;更换自动箱的阀体、电脑;

(2)掌握空调系统的构造和原理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使用制冷剂回收加注设备;更换空调相关部件,如压缩机、冷凝器、节流管、蒸发箱、鼓风机、空调面板等;

(3)掌握车辆定位原理和底盘构造,能使用四轮定位仪进行车辆定位操作和调整;

(4)能更换发电机、起动机、机油泵、燃油箱等大件总成;

(5)能更换气囊等相关部件,并利用解码器完成后续工作;

(6)掌握aBS/aSR,eSp系统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能更换相关部件,并利用解码器完成后续工作;

(7)能独立拆装悬挂、转向系统各部件,拆装前桥、后桥;

(8)能维修制动系统,如更换制动总泵、分泵等相关部件。

四、中级技师

到了中级技师这个级别可以说对车辆已经非常熟悉。此级别技师为车间的中坚力量。对该级别技师除了技能要求外,重点还包括以下要求:

(1)诊断技能:要更系统地了解各零部件原理及检测、维修方法;对车辆各系统有更宏观的理解。能够诊断车辆较疑难故障;

(2)培养后备人员的技能:中级以上技师不光要自己干活,同时要负责带领新来实习生的任务,起到传道授业和解惑的作用;

中级技师采用的是标准单点工时,实习技师和学徒协助其完成的工时记在本级技师名下,但由本级技师完成监督和检验工作。出现问题由本级技师主要负责。一般在这个级别设置a~c3个等级,考核周期同样为1年。考核方式为:

30%实际操作分数+30%理论考核分数+30%平时客观分数+10%主观评定分数

实际操作和理论考核范围如下:

总体要求如下:可以进行所有常规维修、总成大修,并具备一定诊断判断能力,每人可配备1―2名实习技师。中级技师必须具备专修车型部分系统的独立诊断能力,能够独立、规范、熟练完成各类总成大修(包括机械和电器);掌握汽车诊断较深层次的理论知识。从事维修工作四年以上(包括四年)。升级条件:一年一考核。无重大责任事故、无违纪者可参加考核,符合要求可升至下一等级。

(1)涵盖所有级别初级技师的技能要求;能解决初级技师无法诊断和排除的故障;

(2)有较深层次的汽车故障诊断理论知识:

(3)能进行发动机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和排除;

(4)能进行常见汽车电气线路故障的分析和诊断;

(5)掌握汽车电气系统的基础知识;能够读懂较复杂的汽车电气线路图;

(6)掌握汽车用油品的基础理论知识;

(7)掌握汽车制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传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基础知识;

(8)能处理跑偏、啃胎、转向沉等底盘常见故障;

(9)掌握汽车蓄电池、充电系统、起动系统的构造和原理的基础理论知识;

(10)掌握噪音、振动和车声跳动等故障诊断的基本理论知识;

(11)能熟练使用故障诊断设备读取数据流。分析电控系统常见故障;

(12)能对尾气分析仪规范、熟练地操作,并以此判断发动机燃烧方面的故障状态;

(13)能匹配带防盗或部件保护的电控单元;

(14)掌握汽车电气线路图基础知识,具体包括电路图中字母或符号的含义及读图技能等;

(15)规范、熟练地使用故障诊断仪更深层次应用,排除故障,熟练查阅相关资料。五、高级技师

此级别技师为车间员工的最高级别,需控制总人数不超过车间现有总人数的10%。他们除进行正常生产外,还肩负一定管理职能,每人可配备2名实习技师或徒工。该级别技师从技术角度与中级技师差别不大,主要区别在于还肩负了以下责任:

(1)试车:高级技师必须能熟练驾驶车辆,并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能够在路试中与客户交流故障现象。判断故障原因;

(2)培训:高级技师作为车间技术的领头人,享有优先参加外出培训的权利,同时肩负着定期进行企业内部培训的工作;要求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等设备定期对所有员工进行相关技术的培训;

(3)管理:高级技师肩负着一定管理职责,包括根据本组不同员工特点进行派工,协调生产进度,协助服务顾问与客户沟通等。

高级技师奖金除了工时奖金外,还可包括管理职能的奖金。对其考核方式为:

10%实际操作分数+20%理论考核分数+30%平时客观分数十40%主观评定分数

高级技师是车间技师的最高级别,考核中更注重的是对其管理能力、性格特点作出的综合评价。根据个人性格特点及企业发展需要,一般高级技师可成为车间主管、服务顾问、技术经理等的后备人选。

初级电工维修培训篇8

关键词:汽车维修;高技能人才;状况;素质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更为重要的是,高技能人才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汽车的生产和消费2009年已突破1000万辆,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与此同时,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引入和开发,汽车技术已步入高科技领域,更为先进和智能化的汽车不断地涌入我国汽车市场,现代汽车已是集计算机技术、光电传输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为一体的高科技载体,其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安全性和舒适性等已步入智能化高级控制阶段。作为第三产业的汽车维修业,也紧跟汽车技术现代化的步伐,各种现代化检测仪器和新的维修技术应运而生。现代汽车维修已由传统的凭经验维修转变到靠资料、设备和检测仪器。同时,随着维修管理的不断科学化,以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为基本原则,以不解体检测诊断为前提,高质量、快速维修的维修方式已成为汽车维修业的服务准则。面对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汽车,我国急需大量的高技能汽车修理技术人才。

汽车维修高技能人才是汽车维修企业一线从业者中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掌握精湛操作技能,能手脑并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包括汽车维修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

现代汽车维修企业高技能人才状况分析

汽车维修企业人才结构调研与分析在我国汽车维修企业中,从事一线作业的维修人员主要包括维修电工、机修工、钣金工、保修员、汽车技术总监、配件经理、车间主任等。通过调研发现,这些从业人员中,持有汽车维修中级工证书的不足50%,而具有技师以上资格证的不足10%。从业人员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不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更少。由于经过系统学习的汽车维修专业人员供不应求,导致大量未经任何培训的人员进入汽车维修行业。据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对部分一二类汽车维修企业的抽样调查,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中,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的占26.2%;在一线工人中,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的占38.5%,接受过新技术培训的为11.7%,接受过管理经营培训的为9.3%,经过维修基础培训的为38.7%。二三类维修企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是农民工、中学毕业生、转岗工人,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专业知识匮乏的问题带有普遍性,即使是一些大型修理厂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目前,到汽车维修企业求职的人员中,绝大多数是中专和技校毕业生,这类人员在维修企业中已趋于饱和,而具有中、高级水平的汽车维修人员远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因此,现代汽车维修企业缺少的不是中专、技校培养的汽车“护士”,即普通维修工,而是高校培养的汽车“医生”,即高技能人才。当前,汽车维修从业人员技术素质不高,汽车维修高技能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汽车维修企业持续发展的“瓶颈”。

汽车维修企业人才结构存在的问题(1)高技能人才比例偏低。五部委(教育部、原信息产业部、国防科工委、交通部、卫生部)联合的技能型人才需求报告指出:在一二类汽车维修企业中,以具备技术等级证书的技术工人为样本比较,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及以上(含技师、高级技师)的比例分别为30.4%、43.1%、26.5%,而发达国家分别为15%、50%、35%。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不具备任何技术等级证书。(2)文化程度偏低。初中、高中、专科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38.5%、51.5%、10%,而发达国家分别为20%、20%、40%。(3)培训不足。由于国内汽车维修企业在人才培训上投入不足,汽车维修人员的培养大多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经过系统技术培训的人员比例极低。即使是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由于企业与学校存在差异,也需要接受相关技能培训。因此,我国汽车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低。(4)恶性竞争。竞争导致优胜劣汰,但是,汽车维修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造成企业为降低维修成本而不重视维修质量,在人员方面大量聘用工薪低的农民工,从而使维修人员的素质全面下降。(5)收入偏低。维修行业从业人员的收入偏低,缺乏对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的吸引力,技术人才主要来自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6)流动性大。高技能人才、维修工甚至企业高管频繁跳槽,这种流动不仅发生在行业内部,也发生在汽修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维修专业岗位与其他岗位之间。汽车维修企业生命周期较短和收入偏低,是导致人员流动性大的主要原因。流动性大,不仅造成大量汽修专业人才流失,而且影响了汽车维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汽车维修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汽车检测设备的更新换代和维修技术的进步。维修模式已由传统的以机械维修为主转变为“性能检测,故障诊断,换件维修”为主。有资料表明,现代汽车维修需要40%的精力查阅资料,30%的精力分析故障,而拆装零件的作业由过去的70%下降到30%以下,“七分诊断、三分修理”已成为现代汽车维修的特征。维修对象高科技化、维修设备现代化、维修人员高素质化、维修资讯网络化、维修管理电脑化、故障诊断专家化,已成为现代汽车维修的发展趋势。这对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特别是作为高层次的汽车维修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高技能汽车维修人才应具备以下素质:

掌握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机械基础、汽车运行材料、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汽车构造、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维修技术、汽车故障诊断检测、汽车使用性能、汽车维修与检测设备、汽车排放与控制等。掌握这些知识需要经过在高等院校的系统学习。

具有较强的专业基本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主要包括汽车维修通用基本技术、特定车型维修技术、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检测设备操作能力等。技能好坏是评价汽车维修高技能人才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这不仅要求汽车维修人员获得汽车维修高级工以上的资格证书,而且要求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

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再学习的能力汽车维修高技能人才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疑难杂症,能够独立分析、研究和解决。对于新的车型和进口车辆,能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另外,应善于通过自主学习或进修,掌握汽车发展的新技术和成果,保持知识不断更新。

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主要包括热爱专业,不断钻研提高,自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客户诚实、守信、热情等。这也是汽车维修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

具有团队意识和交际能力现代汽车是一个高科技的综合产品,汽车维修人员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具有娴熟的技术和操作能力,现代汽车维修需要整个维修团队成员的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另外,汽车维修作业需要经常与汽车使用客户打交道,询问汽车的使用情况和故障征兆等,这就要求汽车维修人员善于交际并与人融洽相处。

对于汽车维修企业来说,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高技能的汽车维修人才是企业的支柱与灵魂。培养汽车维修高技能人才,不仅要靠汽车维修企业加大人才培养的投入,而更主要的是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目前,大中专和技校对汽车维修人员的培养达不到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具备高技能人才的素质必须接受高等教育,同时还要接受良好的专业技能培训。这样,对于培养汽车维修高技能人才的高等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社会需求,高等院校要针对汽车维修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对汽车维修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和改革,承担起培养汽车维修高技能人才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郎群秀.高技能人才内涵解析[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22).

[2]魏庆.汽车维修业发展概况和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6).

[3]马聪承.汽车维修企业和人员从业环境分析[J].汽车研究与开发,2005,(7):34-40.

[4]白韶波,倪雅馨.我国汽车维修从业人员人才发展问题[J].北京汽车,2009,(4).

[5]王志欣.汽车维修服务业人才需求分析[J].中国市场,2010,(32).

初级电工维修培训篇9

【关键词】技工院校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2-0041-03

当前,高技能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产业提升的瓶颈,如何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技工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是落实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重要载体。技工院校承担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和开展各类职业培训的重要任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中坚力量,同时应积极面向社会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成为劳动预备制培训、企业职工培训、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重要基地。

什么是高技能人才?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对高技能人才内涵的界定是: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水平的人员。可分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三种。

随着电力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维修电工在各行各业中都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岗位,同时维修电工在我国也是一个比较大的职业(工种),每个企事业单位都离不开维修电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把维修电工列为首批实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的工种之一,同时规定在全国范围内,从初级维修电工到高级技师都必须通过职业技能考核。

一社会化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训现状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明确了技工院校要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为突出技工院校办学特色,明确了技工院校培训的功能。

多年来,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与企业融合度不断提高,与50多家知名企业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其中,“紧密型”合作企业35家。2009年以来,与徐州供电公司、徐州卷烟厂、徐工集团等多家大型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签订高技能人才培养协议,实施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根据企业岗位用工要求,开展针对性的维修电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班,实现了人才“订单式培养”。每年向企业输送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近千人,实现了高技能人才培训与生产的“无缝对接”。

二目前技工院校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维修电工技能培训内容与企业岗位技能需求仍存在差距,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训还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岗位技能需求和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特点,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1.实训的方法与内容落后,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现有技能培训在方法上还未使用学科教学课程体系,只是按照课本上、大纲上的教学要求按部就班地进行理论上的传授,实践上的操作,教学内容上不能够做到与时代科技进步的融合。另外,教学过程还是一味地以教为主,采取灌输式、“填鸭式”这些落后的教学方法,而学员们只是被动地接受,所达到的效果极差,对于学员兴趣的培养起到严重消极影响。

2.实训设备投入不足,不能及时更新,落后于企业岗位实践要求

先进的实训设备是保证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对于目前大多数的院校或培训机构来说硬件设备的投入不足,没有硬件条件的支持,要想培养出新时代、新要求的技能型复合型人才是不可能的,只是现阶段技工院校社会化培训工作受到经费紧张的影响从而弱化了对现场实训、理论与现场相结合的实践的要求,使得实训技能培养的硬件条件落后于时代的要求、科技进步的发展,以至于培训出的维修电工人员在学习内容、学习形式上依然存在着落后的现象,没有掌握新科技的发展,在这种硬件条件落后、实训模式存在偏差的双重影响下,培养出的学员与时代的要求、与企业发展的需要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技工院校受传统办学思维的影响,重视全日制学生的培养,忽视社会化培训工作,所以教学设备的投入上重学制式教育,轻社会化培训。第二,维修电工培训涉及的知识模块很多,维修电工知识面宽,需要的设备及仪器仪表种类较多。另外,随着电气技术的迅速发展,对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导致电气设备更新换代较快,设备资金投入大。

3.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教师进修培训与企业实践制度落实不到位

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目前技工院校普遍存在着“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的现状,大部分教师是从校门到校门,这些教师具有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理论基础,但自身的实践能力有待加强。对于企业的实际岗位来说,一方面院校教师不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和人才能力的要求,另一方面一般纯理论的课程无法满足员工岗位能力的提升。对于高技能人才培训来说,理论指导只是基础,操作能力的提高才是真正目的。而目前技工院校社会培训师资队伍在实际操作能力方面能够获得企业岗位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这就需要建立培训教师的企业实践制度,促进教师技能提升。

4.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不适应企业要求

近年来,随着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产品的更新换代,企业对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的技能需求已经从传统的操作技能向提高科技含量和复合型技能转移。在现行的技能评价考核工作中,只注重通用性,忽视企业的具体要求,常常会遇到考核者参加考核的内容与其所在岗位工作脱节,造成一些确有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受企业欢迎但不具备某些方面知识的人员得不到职业技能资格,但一些通过社会考核取得资格的人员却又不一定能得到企业承认的尴尬现象。培养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认识,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合理设置课程,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与探索,深入研究,使之不断完善。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企业适用、社会认可、市场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三技工院校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对策与措施

1.加强校企合作,完善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突出专业技能训练,强化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要在培训过程中采用边授课边实训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教学培训的效率,而且能够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开拓学员的思维,是切实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徐州技师学院不断拓展高技能人才培养渠道,自2009年以来与徐州供电公司采取校企合作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维修电工高级工、技师培训工作,旨在提升在职职工技能等级。主要采取的措施: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岗位工作特点,由企业提出专业、工种培养需求,校企双方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各自发挥优势开展教学,学校负责理论教学,实习教学在企业完成。针对企业培训和学校教学的实际需要,校企之间既可进行教师互派,也可互聘教师担负教学任务。至今已为企业定向培养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1500余人。

2.加大实训设备投入,建设校内、外两个实训平台

第一,建立学院内部实训平台。徐州技师学院目前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硬件设备主要依托学院的实训基地平台,但随着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规模、层次、工种、专业范围的不断拓展,学院领导重视社会化职业培训工作,每年从培训收入中按比例拿出资金,用于增加实训设备的投入和更新,加强与各教学系共建实训基地,资源共享,逐步形成一个设备优良、功能齐全、制度完备、完全开放、服务一流的共同实训基地。第二,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平台。以职业标准和人才规格为依据、以企业生产模式和环境为依托、产学结合共建共享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

学校与企业签订共建实习基地协议书,建设集学做合一、生产与实训合一、教学与技术服务合一的紧密型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培训计划,学校负责实施,企业负责人才的选拔和使用,企业在合作中提供相应的实习设备、技术资料及必要的资金支持,学校制订实施专业教学计划,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使高技能人才培养贴近行业和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的实际。这样就做到企业实训场地、设备与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以专业、实用为原则,重点解决好培训内容与生产实际相匹配,实现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内容与岗位技能无缝对接。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教师培训制度

维修电工涉及知识面广,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发展变化迅速,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培训教师队伍,是提高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训质量的前提和保障。

第一,技工院校要为专任教师建立成才的平台,加强校企合作,深入企业一线,多提供给培训教师有关行业内先进技术的调研学习和培训机会。提高教师的教学培训水平将教师从单一完成教学任务,推向与企业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实践中,在生产经营管理的磨炼中培养懂教育、懂管理、懂教学的高素质的专业教师。第二,企业内的专业人才担任学院的特聘教师,共同开发师资培训。企业选派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工程师、高级技师作为学校兼课教师,技工院校须采用“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办法,建立一支由本校教师和企业相关技术专家及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组成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4.创新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保障人才评价质量

维修电工专业技能人才评价应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为依据,结合用工企业对高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实际,探讨出适合企业生产和技术要求、为企业所认可并能使企业的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评价方法。

建立新型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共性的评价模块方面,主要包括企业对员工专业水平之外的关键能力要求,以及从国家的职业标准出发,该工种所要求的具有普遍性且最基本和最关键的专业技能方面的通用职业技能评价模块。在具有企业特点的个性评价模块方面,又包括工作业绩评价模块和企业生产岗位技术所要求具备的技能评价模块,主要结合对该企业所进行的工作岗位分析,建立该岗位要求的若干个技能指标模块,用以测评员工目前实际达到的技能水平。

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提高培训教学质量是关键,首先加强技工院校对高技能人才的认识,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合理设置课程,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师资、设备等资源优势,加强对培养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的实践与探索,深入研究,不断完善。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企业适用、社会认可、市场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初级电工维修培训篇10

2005年10月,宝马集团授牌,该校成为宝马集团在中国建立的第一个校企合作培训基地;

2006年5月,该校正式启动BeSt项目(宝马售后英才教育项目),成为全国首家BeSt项目培训基地,开启校企合作的全新模式;

2012年2月,BeSt项目举办全球会,该项目从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起步,成为全球品牌;

2016年4月,宝马集团举办BeSt项目与中国职业院校合作十周年庆典,这是宝马集团与中国职业院校合作、也是与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合作的一个重要历史节点。

以服务为合作之本

“自2004年德国派来一名培训师开始,我校便与德国宝马集团正式开启了合作之旅,我校派两名教师既当助教又当学徒。一年后,德国培训师回国,我们便开始了独立的教学和培养工作。这期间,师资、场地、设备等困难让我们在最初几年的合作中走得很辛苦,但现在看来也很值得。”姜峻校长说。

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与宝马集团的合作一晃十余年,看似顺风顺水,却也曾历尽艰辛,但合作的初衷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企业和服务学生,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的人才支撑,让更多的职校学生实现高端就业。

学校与宝马合作之初,主要面对企业员工的技术提升,开展“宝马技术导入”综合培训,虽然培训效果得到了宝马公司及培训对象的高度认可,也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但该项目却没能服务到在校学生,这也成了该校的“心结”。

如何才能让学校与宝马集团的合作真正惠及到在校学生呢?2006年,在宝马集团的支持下,学校开始正式启动“学徒工项目”的试点。

联合培养锻造英才

近年来,国家为解决技术技能人才短缺、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问题,积极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而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与宝马集团的合作,在顺应时代要求的基础上又创新发展,走出了一条“专属”的校企深度融合模式。

“德国宝马集团将BeSt项目全权委托给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而设立在上海的宝马中国学院主要负责管理全国的校企合作项目,所以我们与宝马的合作项目既要在宝马中国学院的统一部署下,又要经过经销商的严格考核。”据姜峻介绍,在选拔BeSt项目培养对象时,会根据技术要求和企业需求,将车身修复项目锁定在中专阶段学生,机电类和非技术类项目锁定在大专阶段学生。

对刚进校的学生进行专业基础教育,为他们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技能基础。通过“宝马文化日”和“Bmw之悦”主题活动,推广宣传宝马的企业文化,让学生感受“梦想与激情”“创新与动感”“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宝马之悦,吸引学生报名BeSt项目。

第一学年年底学生参加学校BeSt项目选拔,第二学年宝马经销商到学校开展BeSt项目招聘会,学生接受经销商的在校表现评估、能力测试和面试,通过面试的学生与经销商签订定向协议,采取双元制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在校学习1个月,然后到经销商那里实习3个月,学生既要完成学校学习内容的考核,还要完成实习报告,最后通过学徒工认证,得到能力评分表,完成整个培训。学生通过宝马经销商的预选考核进入到企业后,能应对各种考核,技术规范,迅速成长为“学院派”员工,同时他们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对企业的忠诚度更高,发展前景更广阔。

与企业共创双赢

“共创、共享、共管”是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与德国宝马集团合作十余年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学校和宝马公司的合作,实现资源互联、课程相通,管理互联、考核相通,路径互联、学习相通,教师互联、教学相通,形成了“三共四联通”的校企合作模式,成为该校与其他企业合作的范本。

共创:学校和企业共创宝马培训体系、BeSt项目和iBt项目。

根据宝马培训体系的职业发展规划,学生和新员工一样,经历初级的学徒工项目和宝马技术综合导入,晋级中级机电工、高级服务技师再到顶级高级技师。宝马学徒工培养历时三年,按照不同的模式,完成项目学习。学徒工的培养不仅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更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让学生在企业工作期间有上升的空间,如机电类学徒工在技能方面可以从初级到高级提升,职业发展方向可以从普通技工到机电类技术总监。

共享:学校和企业共享师资、课程和实训基地。

师资是BeSt项目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学校拥有一批自己的项目师资团队,包括机电BeSt团队、钣喷团队、运营团队及it培训师团队等。他们既是宝马项目的培训师,也是汽车专业教师,他们也承担着双重任务,同时服务于企业和学生。BeSt项目规定,师资必须每年经过宝马中国培训学院认证上岗,学校每年也会安排相关教师到德国学习考察。现代化实训基地也是校企双方共享的资源,学校宝马项目培训基地有专人负责,宝马集团每年会根据供应商的需要,学校对现有的实训场地和设施进行调整和改造,以便更好的促进新项目的开展。

在课程改革方面,主要的成果包括模块化教学计划、模块化课程设置、教学执行方案制定、教学包研制和教学质量反馈。共同开发汽车售后服务基础、汽车车身维修基础、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变速箱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维修与诊断、汽车保养、汽车整车诊断和汽车新技术及发展趋势等九个模块课程,共同开发模块教学包。在教材编写方面,仅2012年就整套出版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汽车专业模块课程教材7本,另外4本被评为2014年“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

共管:学校和企业共管实训基地、师资提高和学徒工培养全过程。

学校和宝马公司共同制定实训基地管理细则,提升宝马基地教师培训质量,参与培训的教师个人完成宝马中国培训学院的教师技能评估报告,共同制定学徒工管理制度,学徒工培训师资、设备、培训内容和时间均经过培训学院认证考核,由经销商对培训质量进行反馈。学生一旦进入学徒工项目便开始建立完整的个人电子档案,由专人进行管理,对个人的自然信息、培训成绩、所在实习经销商信息和合同状态保持跟踪和不断地更新,保证对学徒工状况的掌控。

在学徒工项目实施过程中,经销商、学校和学徒工分别签订定向实习协议和实习协议,学徒工获得毕业证书一周内,经销商和学徒工完成劳动合同协议的签订,学校加强对学徒工实习跟踪直至实习结束,经销商对学徒工按照评价指标完成个人的评价。

2016年是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创建BeSt项目品牌的第十年,学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的综合能力,建成现代化实训基地,汲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方法,完善了培训体系提升了学校的品牌效益,实现了学校、学生、经销商和宝马企业的共赢,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