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征十篇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征十篇

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7:29

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征篇1

“单细胞生物”一节是人教版新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教学的重要概念为“单细胞生物”,学生学起来感到抽象、空洞、难学。笔者以草履虫为例,采用多种策略,证明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结构并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将学生从生物体的宏观世界引入微观世界,去探索肉眼很难看见的单细胞生物。

1简笔画呈现前概念策略,导入新课

教材在第二单元第一章已经阐述过动植物细胞的结构,这部分知识是学生的前概念。教师复习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再次强调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动植物体都是有大量细胞经过分裂分化而形成的,和学生一起回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并画简笔画示意图(图1、2)。

2科学史教学策略,初建“单细胞生物”概念

教师抛出问题,引发思考:“是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是我们肉眼可见的呢?”

投影科学史资料:著名的显微学家列文?虎克在其1676年10月9日的一封信中写道:“它们小得不可思议;如此之小,在我看来,我判断,即使把100个这些小动物撑开摆在一起,也不会超过一颗粗沙子的长度;如果这是真的,那么100万个这些活物也不够一颗粗沙粒的体积。”这些如此之小的生物,是列文?虎克利用显微镜观察一滴水中看到的,他描述说:“他们看上去就像一个点。”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生物圈中还有不少是肉眼很难看见的生物,它们的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称这些生物为“单细胞生物”。在此,引出新课的课题“单细胞生物”,使学生建构起“单细胞生物”是“很小的”概念特征的基本印象。

3形象思维策略,认识各种“单细胞生物”

本课教学内容针对的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年纪小,大脑兴奋中心容易疲劳,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教师利用视觉促进接受生物形象信号,在大脑中形成感知表象。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想一想,议一议”栏目,用ppt补充展示形态各异的“单细胞生物”图片,如杆状的大肠杆菌、发酵用的酵母菌、会变形的变形虫、像太阳的太阳虫、喇叭虫、钟虫、衣藻和像草鞋的草履虫,并讲授它们与人类的关系,让学生知道生物圈中存在着千姿百态、功能各异的“单细胞生物”。教师利用丰富的感知表象,建立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他们对“单细胞生物”的概念有更丰富的认识。

4自主学习和图形对比策略,建构“单细胞”概念

学生带着“草履虫是否有细胞的基本结构”这一问题,自主学习教材中的“草履虫结构示意图”(此时教师简笔画“草履虫结构示意图”),结合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找出草履虫作为细胞的基本结构(图3),即草履虫具有表膜、大核和小核、细胞质,教师在黑板上,把“草履虫结构示意图”这3个结构名称,用红色线条与左侧“动物细胞示意图”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相连接,从而证明草履虫具有细胞结构,为学生建构起“草履虫”是“单细胞”的概念,即单细胞生物具有类似于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的细胞结构。

5实验竞赛与激励评价策略,直观感受“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

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显微镜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也愿意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有热情。老师可采用演示实验法和探究性实验的教学策略,“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从静态到动态,认识草履虫这种单细胞生物。在学生清点材料用具的基础上,教师演示具体的实验步骤,强调临时装片制作和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

(1)由于草履虫需要氧气进行呼吸,多聚集在培养液表层,为此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培养液。

(2)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培养液时,放大镜需与观察物体平行放置。

(3)取几丝棉花纤维,成“井”字形放于临时装片上,可将草履虫围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中,利于观察。

(4)显微镜的基本操作步骤的注意事项:取镜和安放;对光: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观察: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再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整理实验台。

实验员教师已采集到草履虫并在实验室进行培养,但受课程时间限制,不能在课堂上观察到草履虫全部的生命活动,因此学生和教师搜集了相关草履虫生命活动视频辅助教学。教师播放“观察草履虫的运动视频”,展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草履虫运动状态。整个实验采取竞赛的方式进行,即对实验操作和观察结果做得又快又好的学生给予平时分加分表扬,并请这部分学生帮助检查和指导周围的同学。这样的教学可以较好保证全体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习得,保持实验课堂的高效性,避免出现课堂混乱的局面。

通过对单细胞生物生命活动的观察,学生不断体会和品尝到“发现”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后的喜悦,有助于学生亲身体验“一些生物由单细胞构成”这一重要概念。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这些科学探究活动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渗透了科学的态度与世界观的教育。

6合作学习和简笔画板书策略,建构完整“单细胞生物”概念

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再次观察教材中“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以小组竞赛计分的方式,请学生将黑板中草履虫各部分结构的名称补充完整(图4)。同时,视频展示“草履虫的结构”,加深学生对草履虫结构各部分结构功能的认识。

教材在第一单元第一章已经阐述过生物体的基本特征,这部分知识也是学生的前概念。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生物的六大基本特征,请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采用抢答的方式,快速地将草履虫的各部分结构与生物的六大基本特征相对应,并在黑板上标注出(图5)。

但是,此时,学生发现,根据草履虫的结构无法与生物具有应激性、生长和繁殖以及遗传和变异这三个特征建立联系,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在此基础上,教师播放“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和“草履虫的分裂生殖”视频,从而让学生理解,草履虫具有完整的六个生物基本特征,且草履虫仅有一个细胞构成。在此,学生理解草履虫为单细胞生物,简笔画与板书结合,建构了“单细胞生物”的概念,即单细胞生物除具有细胞结构外,还具有生物的六个基本特征(图6)。

之前学生对单细胞生物如何生活以及其具体结构还缺乏系统的认识,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抓住这些特点,设计学生活动,满足学生作为学习者的需要、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

7课前资料收集策略,了解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中有关单细胞生物与人类关系的模块,了解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师展示“厦门市杏林区新阳大桥沿杏滨路往集美方向出现长约3km的红色海域“图片,以生活实际为例,讲解赤潮及其危害,并提供有关赤潮和海洋生命大发展的相关网址,供学生课后视野拓展所用。

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征篇2

1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水中的藻类植物”是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二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看似简单,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尤为重要。一方面,它是继第一节“水中的动物”之后对水中生物的继续研究;另一方面藻类植物特征的学习又为下一章“地面上的植物”作了很好的铺垫。

教材从生活在海洋中的藻类――海带和紫菜出发,并通过水绵的观察实验概述出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最后以举例的方式概述藻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此部分内容较少,但学生对于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因此设计了以下活动来促进学生学习:

①加入了对几种藻类标本以及实物的观察,更直观地展示出藻类植物特征。

②在观察水绵实验中加入了对水绵永久装片的观察和另一种藻类刚毛藻的比较观察、对水绵染色后细胞核的观察以及水绵模型的制作。

③学生演绎“藻类植物大聚会”的小品。

2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

综合观察比较几种常见的藻类植物概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通过观察实验和模型制作,说明水绵细胞的结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和小品活动,概述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2.2能力目标

熟练观察技能,尝试完成“观察水绵”“制作水绵模型”的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观察、实验动手能力。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一系列学生活动,培养观察、实验、建构模型、探求知识的精神和合作精神;通过小品“藻类植物大聚会”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

3.1教学重点

概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3.2教学难点

进行“观察水绵”的活动,阐述水绵的结构特点。

4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准备紫菜、海带、石花菜、羊栖菜4种海藻;准备“观察水绵”实验的材料用具;准备制作水绵细胞模型的材料用具;编好小品“藻类植物大聚会”的台词。

5教学过程

5.1情境创设引入

学生观察衣藻的模型,观看衣藻的相关视频。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衣藻的生活环境和结构特征,阐述衣藻就属于水中的一种藻类植物,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强烈欲望,从而引出课题――水中的藻类植物。同时教师提出问题:藻类植物都像衣藻那样微小吗?藻类植物有根、茎、叶等器官吗?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都和衣藻一样吗?藻类植物含有叶绿素吗?能进行光合作用吗?(通过观察细胞结构阐明)藻类植物对人类有益处吗?越多越好吗?

5.2概述藻类植物

学生活动一:观察各种藻类植物的标本,以及课前准备好的海带、紫菜、羊栖菜、石花菜几种藻类植物。结合书本p55和海带的相关视频,学生思考:藻类植物都像衣藻那样微小吗?藻类植物含有叶绿素吗?能进行光合作用吗?藻类植物有根、茎、叶等器官吗?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都和衣藻一样吗?这样概述藻类植物主要特征。

教师活动:边设问边引导学生补充海藻的概念,简单介绍褐藻、红藻、绿藻的分类。简单阐述制作藻类植物的几个部分切片。与学生共同总结藻类植物主要特征:大部分藻类植物含叶绿素和其他辅助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其中衣藻、小球藻是生活在淡水中的单细胞藻类,海带和紫菜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多细胞藻类。

活动意图:让学生直接观察各种藻类及标本更直观,结合视频和教师阐述更具体,师生能达成共识,初步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师提出问题:下面要登场的是今天的主角――水绵,水绵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的藻类?水绵生活在哪里?我们以前接触过水绵吗?还记得恩吉尔曼的实验吗?水绵的形态结构尤其是其中的叶绿体真的长得像恩吉尔曼观察到的那样吗?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问题及对证明光合作用场所实验的回顾,使学生初步了解水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过渡出下一部分内容。

5.3观察水绵

学生活动二:通过图片了解水绵的生活环境,观察水绵,思考:水绵的颜色和形状如何?用手触摸水绵,有什么感觉?水绵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水绵每个细胞形态、结构如何?水绵有没有叶绿体,什么形状,怎样排列?水绵有根、茎、叶等器官吗?

5.3.1熟悉显微镜的使用,观察水绵的永久装片

学生回顾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教师强调对光的注意事项及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的原则。学生观察水绵永久装片。

设计意图:对水绵永久装片的观察为接下来分辨水绵作好铺垫。

5.3.2学生制作临时装片

学生完成活动单上制作藻类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活动单部分示意:

取取一片洁净的___________

滴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__________。

夹用镊子夹__________藻类,放在水滴中,并分开展平。

盖盖上__________。

两个学生一组,分别从1号、2号烧杯中取藻类制作成临时装片,观察后判断1号烧杯中的是水绵,2号烧杯中的是另一种藻类(刚毛藻)(图1、图2)。

教师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显微镜的操作,同时选取一些学生制做的临时装片并通过数码显微镜呈现,引导全班学生讨论。学生最终找出水绵,判断1号烧杯中是水绵的依据是其细胞有典型结构特点:绿色、带形、螺旋状的叶绿体。

设计意图:通过水绵与另一种藻类细胞结构的观察、比较,既直观看到了水绵细胞的叶绿体结构特点,又剖析了难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印象更加深刻。

5.4.3观察水绵的细胞核

学生用碘液染色,进一步观察水绵的细胞结构――细胞核。

设计意图:这样既深入了解了水绵细胞的其他结构,又剖析了难点。

5.4.4水绵细胞的结构

学生说出水绵细胞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完成活动单(见图3)。

教师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说出水绵细胞各部分结构。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剖析难点。

5.4.5实验总结

学生讨论交流完成活动单。活动单部分如下所示:

水绵是一种__________色呈丝状的淡水藻类植物,用手触摸有黏滑的感觉。

水绵是__________(单/多)细胞藻类,每条水绵由许多结构相同的长筒状细胞连接而成。水绵__________(有/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水绵细胞中有__________状的叶绿体,能进行__________制造有机物。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一一填写,并板书总结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设计意图:讲练结合,既是“观察水绵”这一活动的总结,也是本节的一个总结。这样既剖析了难点,又突出了重点。

5.5制作水绵细胞模型

学生活动三:利用教师课前准备好:塑料盒、保鲜膜、绿纸条、白色小球、剪刀等材料,两个学生一组,各显身手,制作水绵细胞模型。

教师活动:将学生做好的模型实物投影展示,师生共同交流,强调水绵叶绿体的典型结构。对做的又快又好的一组同学进行奖励。

设计意图:所谓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模型制作这个拓展活动,既剖析了难点,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的奖励也是为引出下面的内容做好铺垫。

5.6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活动三:学生代表表演小品“藻类植物大聚会”。原创台词如下:

藻类植物大聚会

紫菜:大家好,我是紫菜。今天是我的生日,家里来了很多的亲戚,可热闹了!

海带:我是海带,祝你生日快乐!水绵让我带了礼物给你。

紫菜:水绵为什么自己不来?

海带:他虽然是我们的亲戚,但他在淡水中,来不了。

紫菜:哦,我怎么忘了。还想让他给我清热解毒来着。对了,那小球藻和衣藻也来不了了哦,他们含的蛋白质可多了。

海带:没关系,有我啊,我的作用大着呢。我可以食用,还含有丰富的碘,可以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紫菜:什么是“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马尾藻:我知道我知道,就是“大脖子病”。我是马尾藻,我和海带都属于褐藻家族,我们的作用可大了,可以从我们身上提取褐藻胶和甘露醇制药、工业用、造纸用等。我还能做饲料和肥料,用处说一夜都说不完啊!

石花菜:我来了,我来了。马尾藻,你就别嗦了,我是石花菜。紫菜,祝你生日快乐!猜猜我给你带了什么礼物?

紫菜:你也是我的亲戚吗?

石花菜:气死我了,你连我都不认识了,我和你可都是红藻家族的呀,我们都可以食用,味道可鲜美了!

紫菜:哦,想起来了,你肯定也和我们一样都没有根、茎、叶。

石花菜:是啊,是啊。我身上还能提取琼脂用来做果冻呢。猜出来我给你带的是什么礼物了吧。

紫菜:肯定是果冻吧。

石花菜:答对了。

海带:紫菜,我看大家都来的差不多了,要不我们就开始生日宴会吧。

紫菜:好的。让我们一起来尽情享受阳光,发挥我们最大的功效――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吧。

大家一起说:好啊,好啊,最好再把这里的水质改善改善。

马尾藻:我看大家聚一聚就赶紧散了吧,去给鱼类做饵料,不然我们这么多藻类一直聚在一快可不得了。石花菜,你说是吧?

石花菜:是啊,我们太多,繁殖的太快对人类可就没那么多好处了,对了,人们管那叫“赤潮”还是“水华”来着?

紫菜:是“水华”。

海带:是“赤潮”。

紫菜:“水华”。

海带:“赤潮”。

紫菜:“水华”。

海带:“赤潮”……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表演。引导学生总结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简单讲解“赤潮”与“水华”的区别。安排学生课后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引发海洋“赤潮”或湖泊“水华”的原因及治理办法,为下节课的交流与探讨做准备。

设计意图:用小品活动代替简单枯燥的呈现,使课堂气氛相对活跃,同时既很好地道出藻类与人类的关系,又强调了藻类的一些主要特征,是一个总结性的收尾。

5.7板书设计(略)

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征篇3

【关键词】永生化;肝细胞;细胞系;生物学特性;SV40;脂质体

establishmentandbiologicalcharacterizationofanimmortalizedhumanfetalhepatocyteline

【abstract】aim:toestablishanimmortalizedhumanfetalhepatocytelineandtostudyitsbiologicalcharacteristicsandfunctions.metHoDS:HumanfetalhepatocytesweretransfectedwithpcDna3.1recombinedvectorcontainingtheSimianVirus40largetantigen.Characteristicsoftheimmortalizedfetalhepatocytelinewereevaluatedbymorphologicandfunctionaldetection.ReSULtS:oneofthehepatocyteclonesdisplayinghighlydifferentiatedinliverfunctionandimmortalizedcharacteristicshadbeenscreenedafter40dayselectionof700-300mg/LG418.theimmortalizedhepatocytelinemaintainedthemostmorphologiccharacteristicsofprimaryhepatocyte.thecellcloneformingratwas31.2%.theimmortalizedhumanfetalhepatocyteshadanormalkaryotypeandwerenotabletogrowinsoftagarculture.ithadtheabilityofcomposingalbuminandtheimmunohistochemicaltestshowedthattheSV40tgenehadbeenintegratedintothetransformedcellgenome.ConCLUSion:theimmortalizedhumanfetalhepatocytelinehasthesimilarmostmorphologiccharacteristicsandbiologicalfunctiontoprimaryhepatocytes,anditwouldbecomeidealcellmaterialonthestudyofbioartificialliverandhepatocytetransplantation.

【Keywords】immortalized;hepatocytes;cellline;characterization;SV40;liposomes

【摘要】目的:构建永生化肝细胞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及某些功能进行研究.方法:利用SV40t基因和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经脂质体转染至体外分离培养的人胚胎肝细胞,使其永生化,进一步鉴定其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功能.结果:经G418700~300mg/L筛选,40d后获得一株阳性克隆.形态学观察发现,该细胞具有原代培养肝细胞的大多数典型特征.永生化胚胎肝细胞克隆形成率为31.2%,染色体核型分析表明细胞核型无明显异常,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表明细胞在软琼脂中不能生长,免疫组化证明SV40t基因已整合入细胞,而且该细胞具有合成白蛋白的功能.结论:新建胚胎肝细胞系具有与原代肝细胞类似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功能,可以成为生物人工肝及肝细胞移植研究中的理想细胞材料.

【关键词】永生化;肝细胞;细胞系;生物学特性;SV40;脂质体

【中图号】R512.6

0引言

原位肝移植可以有效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功能衰竭,因而成为治疗肝功能衰竭的唯一有效手段.但由于受到技术复杂、价格昂贵尤其是供肝短缺的困扰,使它的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难以及时有效地挽救患者的生命.研究显示生物人工肝及肝细胞移植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治疗手段,帮助患者渡过危险期等待肝移植甚至直接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因而为肝衰竭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1-5].而该项技术的应用需要足够数量肝细胞材料,动物肝细胞或者各种肝细胞系由于存在病毒感染及潜在的致瘤危险,无法成为理想的选择.从理论上讲人源性肝细胞应该是最佳材料,但原代细胞体外培养增殖及传代困难,而且来源同样受到很大限制,为此我们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构建了一株永生化胚胎肝细胞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希望可以为生物人工肝及肝细胞移植的临床开展提供理想而充足的细胞材料.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含有SV40Larget抗原片段的质粒pcD2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肿瘤中心刘广芝教授惠赠,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由本校微生物教研室保存.14~28wk水囊引产死胎由本院妇产科提供,Dmem培养基及胎牛血清购自Gibco公司;DmSo及秋水仙素为Sigma公司产品;抗SV40t单克隆抗体购自USBio公司;人血白蛋白单克隆抗体购自DaKo公司,质粒提取试剂盒为promega产品.

1.2方法

1.2.1重组质粒的构建及鉴定提取含SV40Larget的pcD2质粒,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单酶切,10g/L琼脂糖电泳.回收含目的Dn段的凝胶,纯化后用t4Dna连接酶与pcDna3.1空载体进行连接.制备感受态细胞并提取重组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进行酶切,10g/L琼脂糖电泳鉴定.

1.2.2胚胎肝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转染取引产死胎儿置无菌托盘中,常规消毒铺单后打开腹腔,显露游离门静脉后插管,用DHanks液(含0.01g/LeDta,37℃,pH7.4,通以含950mL/Lo2及50mL/LCo2的混和气体)以20mL/min的速度灌入,随后于下腔静脉插管放出积血积液,并剪开胸腔,夹闭上腔静脉.灌注5min至肝脏变色后改为含0.05g/L胶原酶的Hanks液(37℃,pH7.4,通以含950mL/Lo2,50mL/LCo2的混合气体)持续灌注5min.取下肝脏,置于含4℃Hanks液的平皿中,剪开肝被膜,疏下肝细胞,以单层无菌纱布过滤,制成混合细胞悬液,以100目及200目筛网过滤,500r/min清洗离心3次,每次2min,弃上清,以4℃Hanks液重悬,台盼蓝(trypanBlue)染色判断细胞活率,肝细胞活率>90%时,计数制成肝细胞悬液,以终浓度1×105/mL接种于培养瓶内,选择低糖Dmem培养基,其中含15mL/L胎牛血清、10nmol/L胰岛素,培养48h后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SV40t/pcDna3.1转染至胎肝细胞.用含700mg/LG418的培养液筛选1wk,将G418浓度改为300mg/L,至出现阳性克隆,将其转移至新培养瓶进行扩大、传代培养.

1.2.3细胞形态的观察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新建肝细胞系的形态,并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

1.2.4细胞生长曲线的测定细胞消化后制成悬液,以103浓度接种于96孔板内,37℃,50mL/LCo2孵箱内培养,每天取8孔加入mtt溶液20μL/孔,37℃继续孵育4h,终止培养吸去上清,加入150μLDmSo,振荡10min,在酶联免疫检测仪上选择490nm波长,测定光吸收值取平均值,连续测定12d.以时间为横坐标,光吸收值为纵坐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

1.2.5细胞克隆形成率肝细胞以1个细胞/孔的密度接种于96孔板,连续培养15d,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含有50个以上细胞的细胞克隆数,按下列公式计算细胞克隆形成率:克隆形成率(%)=(克隆数/接种细胞数)×100%.

1.2.6软琼脂试验肝细胞预先制成细胞悬液,在60mm培养皿中预先铺上含12g/L琼脂的培养基,将细胞以1×105/皿浓度与37℃预温的含6g/L琼脂的培养基混匀后,接种于平皿内底层琼脂培养基上,连续培养20d后观察克隆形成数.

1.2.7染色体检查取对数生长期的肝细胞加入终浓度为0.5mg/L的秋水仙碱,继续作用4h,收集分裂中期细胞,离心去上清,加入0.075molKCl低渗处理20min,最后经甲醇冰乙酸固定,制片,Giemsa染色后,在油镜下观察染色体形态.

1.2.8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整合的SV40t基因及aLB在细胞中的表达新建胎肝细胞系常规爬片,pBS清洗,4℃丙酮固定,30mL/LH2o2处理,血清封闭,分别滴加人血清白蛋白单克隆抗体及SV40t单克隆抗体,孵育60min,然后滴加HRp标记的二抗,孵育60min,苏木精复染.脱水、透明、封片、镜检.

2结果

2.1重组质粒的鉴定重新构建的质粒SV40t/pcDna3.1经BamHⅠ单酶切,酶切产物以10g/L琼脂糖凝胶电泳,获得大小约2600bp及5600bp的2条带,前者符合GenBank中SV40t片段大小(图1).

图1重组质粒酶切鉴定(略)

2.2胚胎肝细胞的培养及转染原代胚胎肝细胞经分离纯化,细胞存活率达91%.体外培养48h后,可见80%贴壁,经脂质体转染SV40t/pcDna3.1重组质粒,G418筛选40d后出现一簇抗G418的阳性克隆.将其转移至新培养瓶内继续培养.

2.3细胞形态观察胚胎肝细胞在培养瓶中呈单层贴壁生长,细胞呈椭圆形、典型的上皮细胞样特征,传代一次约需5d时间(图2a).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呈典型的肝细胞形态与结构,细胞核仁增大,胞内含丰富的糖原颗粒,细胞极性恢复可见紧密连接和毛细胆管重建(图2B).

图2胚胎肝细胞形态结构(略)

2.4细胞生长曲线根据mtt数据绘制的生长曲线显示,细胞在培养第4日进入对数生长期,第7日进入平台期,第12日后开始出现凋亡(图3).

图3胚胎肝细胞生长曲线(略)

2.5细胞克隆形成率及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细胞连续培养15d,形成非常明显的克隆,克隆形成率为31.2%.而在软琼脂培养基内,细胞连续生长20d,未见有细胞克隆形成,说明该永生化肝细胞不能在软琼脂培养基内生长.

2.6染色体核型分析第16,28,45代肝细胞各计数30个分裂相,均为正常二倍体细胞,染色体为23对,核型结构与正常人肝细胞相同(图4).

图4染色体核型分析(略)

2.7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以抗SV40t单克隆抗体作一抗,免疫组化检测可见肝细胞核内的棕色颗粒,证实SV40t基因已整合入胚胎肝细胞(图5a).另外该永生化胚胎肝细胞具备合成白蛋白的能力,免疫组化检测可见胞浆内有棕色颗粒着色(图5B).

图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略)

3讨论

近年来在重型肝炎的治疗方面已得到共识,即生物人工肝及肝细胞移植可以作为原位肝移植的有效替代治疗手段治疗肝功能衰竭,而且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然而由于供肝短缺和原代肝细胞体外培养增殖困难,使得肝细胞材料的相关研究成为关注的热点.人们曾尝试采用异种肝细胞或各种肝细胞系如C3a,HepG2来解决这一问题[6-9],常用的猪肝细胞应用最为广泛,效果也可靠,但异种肝细胞可引起强烈的免疫排斥反应,而且由此带来的人畜共患疾病的感染无法避免[10].采用C3a,HepG2的生物人工肝在动物实验及部分临床试验中已取得肯定的结果,可是细胞系的来源为肿瘤细胞,研究显示它的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氨清除和尿素合成功能均较差,加之用于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的重型肝炎患者,潜在致瘤的风险始终令人担忧[11-12].

我们利用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将猿猴病毒40大t抗原基因通过脂质体转染至体外培养的原代胚胎肝细胞,经G418筛选40d后获得一阳性细胞克隆.生长曲线观察结果表明,该细胞具有永生化细胞系典型的“S”特征,细胞生长的每一阶段特征明显.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呈典型的上皮细胞样贴壁生长,细胞增殖较快;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细胞呈典型的肝细胞形态与结构,细胞核仁增大,胞内含丰富的糖原颗粒,细胞极性恢复可见紧密连接和毛细胆管形成.表明转染肝细胞在形态结构上与原代细胞无明显差异.此外,我们构建的永生化胚胎肝细胞系的克隆形成能力较强,在软琼脂培养基中不能生长,而且核型组成与正常肝细胞相同,说明该细胞没有发生恶性转化.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转染肝细胞核内染色可见大量棕色颗粒,表明SV40t抗原已整合入胚胎肝细胞内,另外人血白蛋白在细胞胞浆中有明确表达,说明该细胞系具备分泌蛋白的能力,具有正常肝细胞的某些功能.

本研究结果表明,利用SV40t抗原,采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建立的这株永生化胚胎肝细胞系,具备了原代肝细胞的典型形态特征以及某些生物学功能,为肝细胞体外长期培养以及功能维持提供了可能,应该可以成为生物人工肝及肝细胞移植研究中的理想细胞材料,从而为生物人工肝及肝细胞移植临床的广泛应用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DiCampliC,GasbarriniG,Gasbarrinia.amedicinebasedoncelltransplantationisthereafuturefortreatingliverdiseases?[J].alimentpharmacolther,2003,18:473-480.

[2]DiCampliC,nestolam,piscagliaaC,etal.Cellbasedtherapyforliverdiseases[J].eurRevmedpharmacolSci,2003,7:41-44.

[3]LeckelK,BlahetaRa,markusBH.Stateofhepatocytetransplantation:ariskorachance?[J].ZentralblChir,2003,128:283-290.

[4]StrainaJ,neuberger.abioartificialliverstateoftheart[J].Science,2002,295(8):1005-1009.

[5]ichidat.artificialliversupportsystemforfulminanthepaticfailureasbridgeusetolivingdonorlivertransplantation[J].internmed,2003,42(10):920-921.

[6]Kobayashin,okitsut,tanakan.Cellchoiceforbioartificiallivers[J].KeioJmed,2003,52(3):151-157.

[7]Kerkhovemp,HoekstraR,ChamuleauRa,etal.Clinicalapplicationofbioartificialliversupportsystems[J].annSurg,2004,240(2):216-230.

[8]XuQ,SunX,QiuY,etal.theoptimalhepatocytedensityforahollowfiberbioartificialliver[J].annClinLabSci,2004,34(1):87-93.

[9]HodgsonH.Livercells:biologytotherapeutics[J].Clinmed,2003,3:161-165.

[10]tackeS,BoduschK,Berga,etal.Sensitiveandspecificdetectionmethodsforporcineendogenousretrovirusapplicabletoexperimentalandclinicalxenotransplantation[J].Xenotransplantation,2001,8:125-135.

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征篇4

生物知识的表征形式有两种:外部表征和内部表征。外部表征是指生物知识通过使用文字、图形、模型等表示的一种外部形式,其中同一生物知识可以用不同的外部形式来表征。例如,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以画分子结构示意图表征,也可以建构模型来表征:将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比喻成人——左手代表氨基,右手代表羧基,两条腿代表氢,躯干代表碳,头代表R基(氨基酸不同是因为R基不同,就如同人长得帅气与否首要看的还是我们的脸蛋);此外还可以用语义表征:极少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此外该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R基团。内部表征可以指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过程中在工作记忆平台上信息分析、关系提炼的认知活动,也可以指信息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和记载的方式。工作记忆又叫短时记忆是指信息加工的操作平台,其容量只有5~9个组块。组块是信息量的一个单位,指测量人短时记忆量的最小单位。外部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后一般以命题和表象两种方式表征。(1)命题表征:命题是词语表达意义的最小单元,由关系和一组命题两个成分构成,例如,“叶子是绿色的”表达了一个意思,是一个命题。在这个命题中,论题是“叶子”和“绿色的”,“是”表示关系,对命题起限制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句子表达的多不止一个意思。如“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表达4个意思,是4个命题。即分裂发生的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分裂发生的时间和行为: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分裂的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分裂的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2)表象表征:是指事物及其相关信息在人脑中的表征贮存。在生物学习中实验现象、生物图形、细胞模型和生物用语均是以表象方式表征的。表象作为对客体或情境的一种模拟表征,可以将大量的信息压缩到一个紧凑的信息组块中,节省工作记忆空间,减轻对工作记忆的认知负荷,在认知活动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例如,生物体内核酸相关知识的记忆表象(如图1)将4条信息压缩到一个组块中,提高了组块的信息贮存能力,减轻了记忆负荷。

二、外部表征对内部表征的影响

外部表征对内部表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外部表征形式对短时记忆负担上。究其原因,是因为信息的文字表征在工作记忆里转化为命题,工作记忆中的信息过多,学生思维操作负荷较大,难以顺利实现信息之间的意义联结,从而出现理解上的困难。而信息的图形表征在工作记忆中形成表象,对信息进行了压缩,节省工作记忆空间,减轻工作记忆负担,学生相对容易建构信息之间的意义联结。

例1有这样一道推理题:蚕豆根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胞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B)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大多数学生由题示信息的文字表征建构“在含有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培养完一个细胞周期到不含有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培养至下一个分裂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情况”的认知存在一定的思维障碍,但是如果将题示信息的文字表征转换成下列图形表征(如下页图2),学生较易建立这一心理表征,从而突破空间的屏蔽。

三、生物知识的表征建构策略

实践证明,形象化的表现方式比言语叙述方式更有利于信息的编码。言语叙述虽然能较确切地阐明知识的内涵,但当传递较复杂的信息时,由于工作记忆容量的限制,学生往往无法由线性的言语叙述建构起对知识的非线性理解。反之,形象表征有助于减少记忆负荷,提高贮存能力,以更具有操作性和简化复杂关系的形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和处理。形象表征包括图示表征和直观教学手段表征。

1.图示表征

图示表征是以图表的方式组织和表征信息。图示表征减少繁冗的文字叙述,简明直观地呈现出知识的结构性和认知的整合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概括。常用的图示有概念图、韦恩图、数轴法、示意图、曲线图、知识网络图、知识点表格等。

(1)概念图。概念图通常从一般概念出发,往下逐级延伸至具体概念,以层级结构表明各概念间的关系。在生物教学中概念图既可以帮助学生建构概念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从全面与联系的层面理解概念。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模板,帮助学生组织知识并使之结构化和程序化。概念图这种对知识的统摄和整合功能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能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规律化,促使其有意义地学习。如图3所示为血糖调节过程的概念图:

(2)韦恩图。在数学中常用韦恩图来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在生物教学中使用韦恩图也可以形象地表示出各种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并列、隶属、交叉)和事物性质之间的异同。如图4所示为动植物糖类的分类:

(3)数轴法。利用数轴法,可以巧妙地将定性和定量概念联系起来,并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有助于理解和把握概念。根据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分裂期的关系可用图5表示:

(4)示意图。生物学中有多种类型的示意图可以将微观现象宏观化,或将抽象问题直观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较难的生物概念、微观事物、抽象问题的理解与掌握,纠正其可能存在的模糊概念与相异构想。如图6所示为有氧呼吸过程的示意图:

(5)曲线图。曲线图清楚直观地表示出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或变化关系,显示研究对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和特殊性,借助曲线图表征,可以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巧妙地联系起来。如图7所示为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速率变化关系的曲线图。

(6)知识网络图。生物学中常用知识网络图表示知识之间的结构序列,有利于学生横向和纵向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理解相互之间的转化关系,提高其归纳演绎能力,形成有序的知识结构,强化记忆能力。如下页图8所示为细胞与其他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的网络图。

(7)知识

点表格。表格具有整齐、简明、易于比较分析的特点。利用表格表征,对相似、相近或相反的知识点进行整合,有助于学生在比较中形成对知识的辨析和理解,进行有效的类比编码和对比编码记忆。如表1所示为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比较:

2.直观教学手段表征

生物学是一门从分子、细胞、个体水平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关系等的科学。生物概念和理论具有较强的概念性和抽象性,学生对此的理解存在一定的思维障碍。教学中借助实验、模型、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可以减轻学生认知负荷,化解或突破知识难点。

(1)实验表征。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学知识是从生物现象和生物过程中抽象出来的本质特征,生物学知识的形成离不开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实验过程可以实现抽象的知识与具体形象的联系和转化,形成丰富的表象来支持对抽象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实验中,学生通过实验测量发现三块琼脂块中naoH扩散的深度一样,但琼脂块越小,内部留下的空白越少这一表象后,通过数据的处理,就比较容易理解“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关系”这一抽象的生物学知识。

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征篇5

一、生物比较法教学的作用

1.可使学生在已知概念的基础上,迅速而准确地由此及彼,用联系的整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生物学观点,认识生物现象和生物学规律。如:在复习“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的观点时,就可以利用这一方法,先提出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植物细胞,再提出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动物细胞,那么构成植物种子、动物心脏的基本单位又是什么呢?学生就能自然的回答出来。

2.可使学生牢固地建立起知识的内部联系,让学生把一些零碎的知识组织起来,使之系统化。生物学知识本来有它固有的联系,但在教材编写时,不得已将它们分割开来,编入不同章节中。复习时,可以将分散了的有关知识集中起来,经过比较来理解他们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如各类不同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各不相同,通过比较复习,可以让学生理解各类植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并加深对这些植物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了解。

3.可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中学生认识事物时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对那些相近的概念、名词混淆不清。在复习时,把这些名词、概念放在一起经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对这些名词、概念的理解。如:学生对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很容易混淆,在复习时,把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并加以比较,学生一般能弄懂: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其所有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都是一样的;而细胞分化并没有细胞数目的增多,而是使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都发生变化,形成各种组织。

4.比较法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任何事物的特点必须在相互比较中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比如: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必须用比较法,从逻辑上找出对比项目:场所、条件、原料、产物、能量转化等等,然后分析出对立面和统一面,得出答案,并从中看出二者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比较法的类型及其运用

1.列表比较法

指教师在复习生物学概念、原理时,通过提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归纳出相同点、不同点或共同的规律,并以表格的形式表示之,便于学生归纳比较、灵活记忆。例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可以列表比较。

2.分析对比法

生物界千姿百态,知识繁杂,按其性质、特征、内在联系等进行分析对比,能使有关知识系统化。在复习中,可采用前后联系、对比讲解、系统讲解,使学生在掌握特征知识的基础上全面掌握生物学知识。这种做法既可方便学生记忆,又不会产生混淆。如细菌和真菌的特征学生很容易混淆,通过比较,抓住主要的区别: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具有真正的细胞核,这样学生就不会混淆了。

3.图文比较法

初中《生物》教材图和文字部分的图很丰富,蕴涵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直观易懂,文字表述简洁明了,对比阅读可以加深印象,促进理解。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运用书上的图解,还要指导学生绘制图解,使复杂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便于记忆。如通过让学生画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结构图,让他们找出两者的主要不同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和大液泡,这样的比较比老师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4.归纳比较法

它有助于突出形态结构与功能、生活环境的统一,并加强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突出了进化观点等,使学生便于分辨、理解、记忆和掌握。既可纵向比较,又可横向比较,通过分析比较和归纳总结生物的共性与特征,使生物学知识的学习由难变易。如把植物的四大类群列表比较,让学生加深了记忆,效果很好。

5.抓住关键词比较

有些生物学概念学生很难判断是属于那一个,往往混淆不清,在学习中引导他们抓住关键词就容易多了。如:在学习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及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时他们很难判断,我就列举了三个例子:“吃梅分泌唾液”、“看到梅子分泌唾液”、“说梅分泌唾液”,让他们抓住三个关键词:“吃”、“看”、“说”,吃到是非条件反射、看到是条件反射、而说到就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这样他们就不难理解了。

三、运用比较法需注意的问题

1.选准比较因子,注重可比性

比较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很广,但不是任何事物都可以用来作比较的。在运用比较思维时,首先要注意的是是否有可比性,没有可比性的不能进行比较,避免得出似是而非甚至错误的结论。一般要符合如下比较的基本条件:

(1)同类不同种的生命现象和规律比较。如:一种植物体和另一种植物体、一个植物类群和另一个植物类群、一个动物类群和另一个动物类群,它们分别隶属于同一大类群中的不同小类。比较的目的:求其异同,寻其特点。

(2)非同类事物的比较。非同类事物的比较,属于借比。如:双子叶植物叶脉呈网状,栅栏层像栅栏,海绵层像海绵。比较的目的:借以说明某些难以想象的事物,使学生理解某些抽象的事物。

(3)本质特征相同或相反的生命现象和规律的比较。如:动物进化的原因和植物进化的原因、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实质等相比较。

2.贴近学生思维要求

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征篇6

【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结肿大病因,提高淋巴结肿大准确诊断水平。方法利用改良一次性5~10ml注射器(22G、7号注射器,外径<0.7mm),针吸取材、涂片、行改良瑞-姬双染技术,低倍镜查找特殊异常细胞,油镜仔细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特征,对于未见异常细胞要进行分类检查,对疑难标本,同时做结核抗体、抗酸菌染色、流式细胞仪、CD系列、基因、Dna异倍体、锌原卟啉(Zpp)、肿瘤标志物等检测指标。结果结核性淋巴腺炎发病率最高,有546例(36.0%),结核结节期为主,252例(46.2%),淋巴结节期184例(33.7%),其中早期结核性淋巴腺炎233例(44.7%),转移癌次之有430例(28.3%),其中以未分化癌为主,156例(32.3%),腺癌132例(30.7%),鳞癌114例(26.3%),而慢性淋巴腺炎352例,占第三位,非霍奇金淋巴瘤98例(6.5%),以B淋巴细胞型为主70例(71.4%),t淋巴细胞型17例(17.3%),nK细胞型11例(11.3%),其中肿瘤较少见。结论淋巴结针吸细胞病理学可做淋巴结肿大疾病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并与预后转归密切相关,而且具有简单快速、经济实用、准确率高、便于推广等优点。

【关键词】淋巴结针吸;细胞学;淋巴结;早期诊断;价值

【abstract】objectivetoresearchlymphnodeswelling’sreasonsandtoimprovethecorrectdiagnosisleveloflymphnodeswelling.methodsweuseremedieddisposableinjector(5~10volume,22G,outerdiameter<0.7mm)tomaterialssmear,anddyedthesmearwithimprovedwright-Giemsamethod.particularabnormalcellsweresearchedunderlow-multiplyingmicroscopeandcell’sstructurecharacteristicswereobservedcarefullyunderoillens.Classificationexaminationwasputintopracticeforonlynormalcellsobserved.Forthedubiousspecimen,tuberculosis-ab,acid-fastbacteriastaining,flowcytometry,CDseries,gene,Dnaaneuploidy,Zppandtumormarkersetcweredetected.Resultstuberculosislymphglandinflammationcoverdhighestrate:546cases(36%)inwhichtuberculosisnodewas252cases(46.2%),lymphonodeperiodwas184cases(33.7%),earlytuberculosislymphaglandinflammationwas233cases(44.7%).metastasiscancerfollowedit:430cases(28.3%)inwhichunpidedcancerwas156cases(32.3%),glandularcancer132cases(30.7%),epithelialcancer114cases(26.3%),chroniclymphglandularinflammationwas352cases,non-Hodgkin’slymph-tumor98cases(6.5%)inwhichBlymphocytetypecovered70cases(71.4%),tlymphocytecovered17cases(17.3%),nKcellstypecovered11cases(11.3%)tumorweresacrce.ConclusionLymphnodeneedleaspirationpathologycandiagnoseanddifferentiatelymphnodeswellingdiseases.andit’scloselycorrelatedwithprognosisandrecovery.it’ssimple,prompt,economicandpractical.it’sexactratesarehighandit’sconvenienttospreadit.

【Keywords】lymphnodeneedleaspirate;cytology;lymphnodeswelling;earlydiagnosis;value

为了探讨淋巴结肿大病因,提高淋巴结肿大准确诊断水平,笔者收集本院2003~2004年淋巴结肿大或肿块1518例患者利用改良一次性5~10ml注射器,针吸取材,涂片,行改良瑞-姬双染技术,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3~2004年淋巴结肿大或肿块1518例病人,男725例(47.7%),女793例(42.3%),年龄2个月~84岁,平均35.4岁,均按国际间淋巴结疾病诊断标准。

1.2方法选择淋巴结肿大有意义部位,严格消毒,用一次性塑料5~10ml注射器(22G,5~7号针头,外径<0.7mm),左手固定肿物,右手持针刺入皮内,再穿入肿大淋巴结各部位,抽吸其细胞液,涂片、干后,用瑞-姬双染技术,晾干,先用低倍镜仔细查找特殊异常细胞,再用油镜认真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特征,根据细胞形态结构的特征,并结合临床体征,以及某些相关检测指标,如结核抗体、CD系列、微核、锌原卟啉(Zpp)、基因、Dna异倍体、抗酸菌及霉菌染色和肿瘤标志物等检查后,综合分析,做出及时准确报告。对无明显异常标本要做淋巴结细胞学分类检查。

2结果

详见表1、表2、表3、表4。

结果表明,结核性淋巴结炎发病率最高546例(36%),其中以结核结节期252例(46.2%)为首位,淋巴结节期次之184例(33.7%),炎性增殖期49例,约占9.0%,结核早期有233例(42.7%),干酪样脓样坏死期仅有56例(10.3%);慢性淋巴结炎(病毒感染)发病率占第2位,有342例(36.6%),其他炎症如坏死性淋巴腺炎、增生性淋巴腺炎、猫抓性淋巴腺炎较少见;癌肿以转移癌为主有480例(28.3%),未分化癌156例(36.3%),腺癌132例(30.7%),鳞癌114例(26.6%),腺鳞癌22例(5.1%),其他肿瘤6例(1.3%)。在淋巴结原发肿瘤中,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多98例(77.8%),以B淋巴细胞型有70例(71.4%)为主,其中中心细胞/中心母细胞型为主38例,占38.8%,t淋巴细胞型有17例(17.4%),以大细胞间变细胞为主47.1%,nK细胞型仅有11例(11.2%);霍奇金淋巴瘤有28例(22.2%),以淋巴细胞为主型及混合型居多,分别占35.7%、32.1%。

3讨论

3.1正常淋巴结大小、形状、分布淋巴结黄色、肾形、球型小体,全身有500~600个,重量1000g,0.1~0.3cm,不能触及,如>0.75cm为病理性肿大。淋巴结肿大根据深浅部位分2种,一种表浅淋巴结肿大(颈部、锁骨、腋下、腹股沟);另一种深部淋巴结肿大,组织器官及脏器间质中[1~3]。

3.2浅表淋巴结肿大与疾病关系(1)颌下淋巴结肿大,提示口腔、面部、鼻咽部病变;(2)颈部淋巴结肿大,提示鼻咽部、肺部、黑色素瘤、腮腺、甲状腺病变;(3)锁骨左侧淋巴结肿大,多见胃、结肠、肺、乳腺、左下半身如泌尿道、生殖器等病变;右侧淋巴结肿大,多见食管、乳腺病变;(4)腋窝淋巴结肿大,多见乳腺等病变;(5)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多见生殖器(宫颈、卵巢、睾丸、阴道)、泌尿系统(膀胱、肾脏、输尿管、结肠等部位病变。

3.3肿大部位选择(1)多处淋巴结肿大,首选锁骨,其次颈部,再次之腋窝,最后腹股沟;(2)有大、小淋巴结肿大,选择大淋巴结有价值;(3)淋巴结肿大时间,怀疑肿瘤,首先选择近期新肿大淋巴结,如怀疑结核应选择陈旧淋巴结价值大;(4)有活动和粘连肿大淋巴结,应选择粘连部位肿大淋巴结意义较大;(5)治疗前后淋巴结肿大,应选择治疗前肿大淋巴结较好,有溃疡淋巴结最好不做首选部位,避免假阳性反应;(6)穿刺过淋巴结,最好1个月内不做针吸细胞病理学检查诊断[1~3]。

3.4淋巴结针吸细胞病理学诊断价值淋巴结肿大原因众多,有些淋巴结肿大是疾病原发病因,如恶性淋巴瘤、结核性淋巴腺炎及各种淋巴结炎及淋巴结病变等。有些淋巴结肿大属于继发原因,如转移癌肿、血液病、黑色素瘤、寄生虫、代谢异常病、免疫、过敏、药物、中毒等多种原因。文献记载淋巴结肿大约占整个临床体征36.5%~90%不等,由此可见淋巴结针吸细胞病理学是非常重要的[1~4]。该项新技术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确、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简单快速、准确率高等优点,深受欢迎,便于推广。特别对结核性淋巴腺炎,可免遭手术切除做病理引起伤口不愈合及瘘道形成的痛苦,有时淋巴结是免疫活性细胞产生重要场所,切除做组织学病理学检测会导致免疫功能损伤。因此针吸细胞病理学检验诊断是最好的选择[1~5,9]。

3.5淋巴结针吸细胞病理学可做疾病早期诊断[1~3]

3.5.1淋巴结核分型诊断提高结核性淋巴结炎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淋巴结肿大疾病治疗疗效高的重要手段[1,10]。淋巴结传统经典诊断方法,依靠切除淋巴结后做病理组织学诊断,根据有否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结核球等病理结构做诊断。本文经数十年众多病人研究发现,结核性淋巴腺炎早期阶段,机体受到结核杆菌侵袭,引起淋巴结免疫活性细胞增殖性反应,淋巴结结构完整,仅有原、幼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免疫母细胞及激活淋巴细胞增生反应,我们称为[8~11](1)“增生性结核炎性反应期(Ⅰ期)”,仔细查找可在增生淋巴细胞之间有典型类上皮细胞出现,称“淋巴间类细胞群”,为早期结核。淋巴结炎特殊细胞形态结构。本文49例,占9.7%,通过结核抗体及pCR、ppD及临床随诊得到证实,最终得到明确诊断,积极治疗病人很快痊愈;(2)淋巴结节期(Ⅱ期),又称结核初期阶段,细胞在增生淋巴结中,可看到较多组织细胞与淋巴细胞聚合-形成淋巴结节,仔细查找可见少数类上皮细胞及“淋巴间类细胞群”,本文有184例(33.7%,该期结核抗体(+)、aDa(+)、ppD(+),抗结核治疗好,该二期均为结核早期阶段,以往经典传统诊断方法是无法诊断的,遭致漏诊、误诊,延误治疗。本文有223例(46.7%)结核性淋巴腺炎在非典型期,利用新结核分型诊断标准,使之明确诊断。及时得到治疗;(3)结核结节期Ⅲ期,又称结核中期,该期具有典型结核特征,本文有307例(56.3%),该期真正能找到典型郎罕氏细胞仅占8.6%,大多数为类上皮样细胞与淋巴细胞聚合形成结核结节。如果以能否找到郎罕氏细胞为诊断依据,大多数病例被漏诊。(4)干酪样脓样坏死期(Ⅳ期),又称冷脓肿,该期最大特点,淋巴结往往被破坏,坏死组织及破碎细胞碎屑充占整个视野,如发生冷脓肿,可见少数退化中性粒细胞残核,此期其经典干酪样坏死仅占5.6%,大多数干酪样坏死即伴发细菌感染,形成冷脓肿,此期仔细查找有否退化类上皮细胞残核碎影及“潜隐退化结核结节”很重要,该期做抗酸菌染色检测其阳性率高达90.3%以上,能查到结核杆菌。但结核抗体有时呈阴性反应,因此不能以结核抗体及ppD做结核性淋巴腺炎确切诊断依据。(5)结核性纤维素增殖期(Ⅴ期),又称结核恢复期。涂片可见到大量条丝状或条状纤维组织,纤维细胞和黏液、网状纤维、间质及肉芽组织增生。本文有5例(0.9%)。

凡是怀疑结核所有病例均做结核抗体、ppD、aDa、pCR等检验指标,结核抗体阳性率仅在56.8%~78.2%,就是在典型结核结节期、干酪样坏死期,甚至查到大量结核杆菌,而结核抗体却呈阴性反应。相反有的接种卡介苗有假阳性反应,因此仅靠结核抗体及其他如ppD、ot、aDa等项检查做结核性淋巴结炎诊断指标,其误诊率、错诊率非常高。这与结核杆菌L型变异及机体免疫机能应答反应失调有关[5~7,9]。

3.5.2慢性淋巴结炎又称病毒性淋巴结炎,与细菌性淋巴结炎本质不同,必须及时选用抗病毒类药物治疗才有效。但我们经过数十年研究观察,慢性淋巴结炎针吸细胞病理学突出特征,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原、幼淋巴细胞<5%~10%,组织细胞、浆细胞、少数激活淋巴细胞、激活单核细胞、结核抗体阴性,缺乏中性粒细胞。本文342例(36.6%),仅次于结核性淋巴结炎,而临床医生一看到慢性淋巴腺炎报告,或有些病例发现淋巴结肿大不分青红皂白,一律用抗细菌治疗,从未考虑病毒感染,使较多病人延误治疗,增加病人痛苦及加重经济负担。为此,笔者再次呼吁临床医生发现淋巴结肿大病人,一定要先做针吸细胞病理学检查,确诊后按疾病性质进行针对性治疗;慢性淋巴腺炎是病毒感染,应首先抗病毒治疗2周,千万不要乱用抗菌药治疗。

3.5.3坏死性淋巴腺炎又称亚急性淋巴腺炎[12],该病最大特点:临床高热、疼痛、白细胞减少、淋巴结肿大、抗菌药治疗无效,而激素有效为特点。细胞学特征,淋巴细胞增生,伴原、幼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免疫母细胞增生,局灶性坏死,找到特有浆细胞样单核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为特征。

3.5.4恶性淋巴瘤诊断淋巴结以原、幼淋巴细胞或浆细胞或组织细胞恶性增生为主,通常在60%~95%以上,瘤细胞弥散分布,形态结构异常,及异常核分裂,根据增生细胞种类和特殊异常细胞出现,再结合CD系列如CD34、CD30、CD38、CD3、CD7、CD10、CD19、CD20、CD56、CD16进行免疫分型,报告之,比如,Burkitt淋巴瘤,瘤细胞核浆有蜂窝状、星空状空泡;中心母细胞型淋巴瘤,核圆,无切迹,呈无裂型;而中心细胞型有缺口、疝出,呈有裂型;免疫母细胞型,细胞体积大,核大,染色质颗粒状,胞浆偏碱;大细胞间变型,细胞体积大,形态不规则,有畸形;浆细胞型,有病理型浆细胞增生>50%以上,体积大,核染色质疏松,有核仁,胞浆深蓝、紫红色,无淡染区,可见双核、多核、异型核浆细胞。又如恶性组织细胞病,细胞体积大,大小不等,畸形怪状,核有畸形,核仁大,胞浆含有颗粒,poX(-),aLp(-)、CD30(-)、CD56(+)、CD16(+);再如霍奇金淋巴瘤,组织细胞与淋巴细胞同时恶性增生,伴浆细胞、嗜酸性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细胞五花八门,多种细胞混合为背景,找到典型的有诊断价值R-S细胞、双核镜影核或多核、畸形核细胞,还有单个核,核仁巨大,核畸形的Hodgkins细胞为诊断依据[13~15]。

3.5.5转移癌淋巴结转移恶性肿瘤最常见,本文(1)未分化癌(大细胞型、小细胞型、梭形、混合型)有156例(36.2%),小细胞型为主(51.3%),其特点细胞大小不一,大细胞型15~60μm,小细胞型<15μm,最大特点为核大、浆少,多呈裸核,呈三角形、瓜子形、麦粒状、圆形、梭形,核仁大,散在或成堆呈站队或镶嵌状结构。(2)腺癌,以低分化腺癌居多,占转移癌21.6%,占腺癌70.5%,腺癌细胞最大特点细胞成堆或散在分布,呈乳头状、腺腔状、梅花状、葡萄状排列,胞浆有黏液空泡为特点。(3)鳞状细胞癌,以低分化为主,占转移癌15.1%,占鳞癌57%,浆少,缺乏角化蛋白、角化珠;高分化鳞癌有纤维形、蝌蚪状、蛇形、圆形,有典型的角化珠、角化蛋白。(4)腺鳞癌,同一张涂片具有鳞癌细胞角化珠、角化蛋白特征,部分癌细胞又伴有核偏位、胞浆有黏液空泡,呈乳头状、腺腔状、葡萄状、戒指状结构的腺癌特征。

3.5.6其他转移肉瘤细胞肉瘤细胞呈弥漫散在分布,大小不一,有畸形,核仁大,并看到浆质体为特征,比如胞浆有黑色素颗粒存在,提示黑色素肉瘤;恶性胸腺瘤,可见上皮样、梭形、巨多核瘤细胞,伴淋巴细胞增生为特点。

总之,在针吸细胞病理学检验诊断中,一方面要抓住临床重要体征,另一方面要熟练掌握细胞形态结构特征,还要配合细胞背景及特殊检验指标,综合分析作出诊断[16,17]。能够明确诊断的,一定要确切,决不含糊;不够典型的,一定要跟踪随诊,并做一些相关的检查,决不能草草了事,轻率作出诊断。

1王永才.当代针吸脱落细胞诊断学多媒体图谱.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

2王永才.现代针吸脱落细胞诊断学多媒体图谱光盘.沈阳:辽宁电子出版社,2004,1-7.

3舒仪经,阚秀.细针针吸病理细胞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

4李天煌,黄受方.实用细针吸取细胞学.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23-127.

5王永才.穿刺脱落细胞诊断学.大连: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3,3.

6马正中,阚秀,刘树范.针吸细胞病理学.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

7miletalK.pulmonarypsoudolymphoma.SouthmedJ,1984,77:1320-1322.

8王永才,王淑华.2247例淋巴结核穿刺细胞学分型诊断标准.现代预防医学,1997,24(3):345-347.

9FoonKa.inBeutlereetal.williamsHematology.fifthedition.newYork:mcGraw-Hill.inc,1995,1011.

10王永才,赵成艳.8988例淋巴结结核穿刺细胞分型诊断研究.大连医科大学学报,1999,2(3):8-11.

11王永才,崔娴维.针吸脱落细胞诊断学图谱.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3.

12谭明旗,孙明莹,刘宏博.坏死性淋巴结炎48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3(4):31.

13王永才,高学军,张辉.淋巴细胞微核及Dna异倍体对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研究应用.中华临床医药杂志,2001,13(15):2324-2326.

14王永才,陈艳君,何晓琳.淋巴结穿刺细胞检验诊断研究.中华诊断学杂志,1994,3(6):788-791.

15Zajicekj.acta.Cytologica,1970,14:370.

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征篇7

一、“细胞分化”概念内涵及层级

1.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会发生稳定性差异。细胞的这种特化不仅是正常发育所必需的,而且还能提高细胞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2.一般说来,体内各种细胞均含有物种的全部基因,但基因的表达具有时空性。细胞之所以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是因为组织特异性基因选择表达成了组织特异性蛋白的缘故。从理论上讲,已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一个完整个体的潜能。

3.细胞分化是渐进性的,其方向的限定早于形态差异的出现,且分化细胞的表型保持相对稳定,一般不可逆转。

之所以采用完整的陈述句的形式来表述概念,是因为这种表述方式更易于确认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容及意义,也更易于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

二、“细胞分化”概念教学的组织

在分析“细胞分化”的概念内涵及层级之后,教学设计应该紧紧围绕着相应的概念条款展开,通过列举事实、分析讨论,或者基于资料的探究等活动,帮助学生深层理解这些概念内涵,并基于概念理解而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见图1)。

1.列举事实,尝试定义。呈现人的受精卵发育至胎儿的图片:列举学生熟知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分化成伸长区、成熟区的事实,然后,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会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这是广大教师一贯坚持的做法,值得肯定。因为事实是用来帮助学生建立和理解概念的,事实当然要围绕着概念的结构来排布。但是,定义常常不等同于概念。“定义”通常用“是……”来表述,说得十分肯定。“概念”描述一类事物的本质,有时并不用“是”来描述。在引导学生下定义之后,教师还应该设置下列问题,吸引学生深入思考细胞分化的结果和生物学意义。①在人的个体发育过程中,假若没有细胞分化,受精卵能发育成胎儿吗?为什么?②细胞在形态、结构上出现特化,对于细胞完成其生理功能有何意义?③从遗传的角度分析,受精卵为什么能够发育成一个完整个体?问题3的设置实际上是指向“细胞全能性”这一核心概念的丰富内涵,之所以在此设置问题3,一方面是因为不仅已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未分化的受精卵在自然条件下更容易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也就是说,“细胞全能性”这一概念是随着教学进程不断建构起来的;另一方面,其用意还在于探讨细胞分化的原因,起到承上启下的教学功效。

2.探究发现,明晰原因。美国地平线研究组(HorizonResearchteam)主席维斯(weiss)及高级研究助理帕斯利(pasley)经过了18个月的观察,对364节课详细分析,发现优质课堂主要有几个特征,其中包括: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善用多种策略,为某个科学概念提供清晰的阐释;②吸引学生从事动脑筋的活动;③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的核心概念等。因此,可以引入相关科学史对细胞分化原因进行探讨。

资料1:最早试图对细胞分化机制作出解释的学者是weismann(1883),他根据当时对马蛔虫的研究结果,提出了“体细胞分化是由于遗传物质丢失造成的,每一种组织只保留了其特有的遗传物质”的见解。在马蛔虫这一特例中,在卵裂过程中体细胞的染色体确实发生丢失现象。因此,weismann这一观点在当时看来既符合逻辑,又有实际例证,因而被学术界所普遍接受。你同意上述观点吗?根据是什么?

资料2:1958年Steward等利用胡萝卜根的韧皮部组织培养出了完整的新植株;1970年Steward用悬浮培养的胡萝卜单个细胞培养成了可育的植株。

资料3:1969年nitch将烟草的单个单倍体孢子培养成了完整的单倍体植株。

分析资料2和资料3,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基于对上述3则资料的分析探究,学生就容易得出以下结论:①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遗传物质并没有丢失,仍含有发育成一个完整个体所需的全套基因,具有发育的全能性;②在二倍体染色体组中,只要有一套单倍体的基因组,就含有该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因此,植物的生殖细胞也具有发育的全能性。至此,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内涵已昭然若揭,师生共同归纳(见图2)。学生仍然会有2个疑问:①既然已分化细胞中含有相同的遗传信息,为什么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会出现稳定性差异?②已分化的动物细胞是否也像植物细胞那样具有发育的全能性?针对疑问1,教师可以列举事实,循循善诱,问题指向要明确,最终让学生领悟“细胞分化是组织特异性基因表达的结果”。例如:通过分子杂交实验表明,在任何时间一种细胞的基因组只有一少部分基因在活动。在幼红细胞中,糖酵解酶系的编码基因、核糖体蛋白基因是否均能表达?血红蛋白基因、胰岛素基因是否都能表达?细胞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主要由哪种化学物质直接体现?幼红细胞最终分化成红细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针对疑问2,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成功地将单个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培养成新个体,这是因为动物细胞的发育潜能随着分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变窄。但这种分化潜能的变化是对细胞整体而言的,对细胞核来说是否还保持着全能性呢?进而引导学生分析细胞核移植实验。

3.因果分析,把握特征。学生一旦理解了细胞分化的因果关系,就容易从中把握细胞分化的特征:①渐变性——细胞在发生形态差异之前的一定时间,细胞分化命运即已确定,基因活动模式已发生改变,从基因到蛋白质再到细胞形态、结构、功能特化是一个渐变过程。②不可逆性——分化细胞的表型保持相对稳定,以执行特

定的功能。然而,在某些条件下,分化细胞的基因活动模式可发生可逆的变化,又回到未分化状态。

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征篇8

一、与“三”有关的知识

1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三部分。

2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性三部分。

3生态系统中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部分构成。

4动物细胞的结构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构成。

5植物的营养器官由根、茎、叶三部分组成。

植物的生殖器官由花、果实、种子三部分组成。

6植物的根分为主根、侧根、不定根三部分。

7植物的叶片由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组成。

8动物的栖息环境分为水中、陆地、空中三大类。

9人体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10人体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骨骼肌三部分构成。

11人体骨的基本结构由骨膜、骨质、骨髓三部分构成。

12人体关节的基本结构由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三部分构成。

13人体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部分。

14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分为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三部分构成。

15人体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神经组成。

16动物不完全变态发育经历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17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18单子叶植物种子由种皮、胚、胚乳三部分构成。

19种子萌发外界条件由适宜的温度、适宜的水分、充足的空气三部分构成。

20花的雌蕊由柱头、花柱、子房三部分构成。

21动物的多样性保护措施包括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三部分。

22微生物类型分为三部分,大多数是单细胞生物、少数多细胞生物,还有一少部分是没有细胞的结构的微生物。

23青春期发育特点有三个,即身高和体重增加、脑和内脏的功能趋于完善性发育和性成熟。

二、与“四”有关的知识

1生物的特征具有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四个特征。

2植物的基本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四部分构成。

3植物的主要类型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四种。

4植物的细胞结构由细胞壁、细胸膜、细胞质、细胞核四部分构成。

5植物的极尖由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部分构成。

6木本植物的茎由外到内由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四部分构成。

7草本植物的茎由外到内由表皮机械组织、薄壁细胞、维管束四部分构成。

8人和动物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四部分构成。

9人体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o型四种血型。

10人体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骶曲四种。

11人体传染病分为四大类: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

12人类进化历程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

13人体心脏有四个腔,即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塞、右心塞。

14现代人划分为四个人种:蒙古利亚人、高加索人、尼格罗人、澳大利亚人。

15昆虫完全变态发育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16种子的胚由胚芽、胚根、胚轴、子叶四部分构成。

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征篇9

【关键词】阑尾杯状细胞类癌;鉴别诊断

阑尾杯状细胞类癌是混合性内分泌-外分泌肿瘤的亚型,恶性程度高于一般类癌,治疗方法也有争议,本研究通过1例阑尾杯状细胞类癌结合文献探讨阑尾杯状细胞类癌的病理特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男,74岁,因无诱因右下腹疼痛入院。腹部检查:右下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临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

1.2方法标本经4%甲醛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Sp法,单克隆抗体及试剂购于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2结果

2.1病理检查

2.1.1大体检查阑尾5.5cm×0.8cm,表面附脓苔,质略脆。

2.1.2镜下所见阑尾壁及阑尾系膜急性化脓性炎症,阑尾壁全层见小腺泡样、小团状或条索状排列的肿瘤细胞,细胞呈杯状或指环状,胞浆内见蓝染黏液,细胞核小,位于细胞基底部,部分细胞核染色深,偶见核分裂像。

2.2免疫组化Syn、CD56、nSe、CK8/18均为阳性,Cga阴性,Ki-67阳性约5%。病理诊断为阑尾杯状细胞类癌。

3讨论

阑尾杯状类癌是阑尾原发性肿瘤中少见的肿瘤,是原发于阑尾同时具有腺样和内分泌分化特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既分泌黏液又具有杯状细胞的特征。阑尾杯状细胞类癌组织来源争议很多,但是根据其双向分化的特征,肿瘤细胞可能起源于肠隐窝底部的多能干细胞[1]。临床表现上仅有急慢性阑尾炎的表现,无明显肿块,一般无类癌综合征,缺乏特异性,影像学及内窥镜对于阑尾杯状细胞类癌的早期诊断意义不大,查阅文献目前尚不能在术前得以诊断,所以对于可疑阑尾标本要仔细、全面规范取材,尤其是肿瘤细胞少,炎症背景重并且伴有泡沫状组织细胞增生的标本,必要时加做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本例阑尾标本在阑尾常规取材后,镜检发现少数散在分布的印戒样细胞,重新全面取材。本例阑尾杯状细胞类癌主要由排列成簇的杯状细胞或印戒样细胞组成,细胞异型性小,偶见核分裂像,不形成明显腺腔结构。

鉴别诊断:①印戒细胞癌转移:典型的印戒细胞癌细胞呈指环状,胞浆空泡状,较少形成癌巢,癌组织浸润广泛,免疫组化染色神经内分泌标记阴性。②阑尾黏液腺癌:癌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多见,癌细胞散在分布或小团状排列漂浮于黏液湖中,免疫组化染色神经内分泌标记阴性。③混合性类癌-腺癌:包括典型阑尾杯状细胞类癌区域,其他类型的腺癌占肿物的50%以上,腺癌成分免疫组化染色神经内分泌标记阴性。

阑尾杯状细胞类癌由于其双向分化的特性,生物学行为差别很大,一般认为肿瘤大小、浸润范围和程度、有无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临床上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手术切除范围争议颇多。有研究认为肿瘤局限于阑尾内的患者单纯切除阑尾即可。也有人主张Ⅰ期患者单纯切除阑尾,而Ⅱ、Ⅲ、Ⅳ期切除阑尾的基础上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查阅国内外文献,阑尾切除术结合右半结肠切除预后良好。本病例行阑尾单纯切除术,由于患者年龄大,健康状况较差,目前不宜进行二次手术,今后是否择期进行右半结肠切除及预后情况作者将继续随访。

参考文献

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征篇10

1材料与方法

1?1动物与分组成年健康雌性SD大白鼠80只,体重180~200?g(甘肃中医学院科研实验中心),动物合格证号:SCXK(甘)2004?007。单只单笼,连续阴道涂片10?d,观察动情周期,剔除动情周期异常的雌性大鼠后余72只,随机分6组,每组12只,即对照组(a组:等容积去离子水);Zn实验组[B组:补给ZnSo4溶液,含Zn40/mg(kg·bw)(约20倍于a组)];Va实验组[C组:补给Va粉剂水溶液,含Va20?000?U/(kg·bw)(约30倍于a组)];联合实验i组[补给Va和ZnSo4混合溶液,含Va6?667?U/(kg·bw)(约10倍于a组),含Zn40?mg/(kg·bw)(约20倍于a组)];联合实验ii组[补给Va和ZnSo4混合溶液,含Va20?000?U/(kg·bw)(约30倍于a组),含Zn40?mg(kg·bw)(约20倍于a组)];联合实验iii组[补给Va和ZnSo4混合溶液,含Va33?333U/(kg·bw)(约50倍于a组),含Zn40mg/(kg·bw)(约20倍于a组)]。

1?2试剂与仪器Va粉剂(规格:32?5万U/g,北京嘉康源试剂有限公司)。硫酸锌(分析纯,山东莱阳化工实验厂)。Jem?1?23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日本JeoL公司)。

1?3方法

1?3?1造模方法每天定时定量等容积经口灌胃法补充相应受试物(每只大鼠灌胃量为0?5?ml),自由摄取饲料(斯莱康)及饮水(双蒸水);定时称体重(每3?d称重一次);每天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定时称量动物剩余饲料,计算摄食量;连续30?d。

1?3?2腺垂体超微结构观察于实验第31?d,采血法处死大鼠,取垂体组织先经过戊二醛磷酸钠缓冲液固定,漂洗,四氧化锇固定,然后经过脱水,浸透,聚合,切片,捞片和染色等过程制备成透射电子显微镜超薄切片,镜检。

2结果

2?1一般情况实验过程中B组大鼠出现烦躁,易激惹;C组、联合实验ii组和iii组出现纳差,活动减少,喜睡眠;各实验组大鼠均不同程度出现胡须脱落,体毛干枯,腿部体毛脱落等现象,联合实验ii组相对较重;处死大鼠后解剖可见,Va、Zn单独及联合过量均可致不同程度胃肠粘膜损伤,B组相对较重。

2?2腺垂体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图1-6)各实验组共同表现有:腺垂体部分细胞固缩;细胞核体积固缩,核膜不规整,核边集;染色质边集;线粒体肿胀,呈空泡状,甚至有包含体,嵴模糊甚至消失;内质网扩张;分泌颗粒减少等征象。各实验组相比较具体主要特点为:B组线粒体肿胀明显,呈空泡状,甚至有包含体,嵴模糊甚至消失;C组内质网扩张明显,暗细胞增多;联合实验i组分泌颗粒减少明显;联合实验ii组细胞固缩明显;联合实验iii组胞质有溶解,细胞器损伤明显,坏死细胞多,细胞间有空泡,细胞比较疏散。

a组:线粒体未见异常

图1正常组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腺垂体超微结构(×15?000)(略)

B组:线粒体空泡化

图2Zn实验组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腺垂体超微结构(×12?000)(略)

C组:内质网扩张,有凋亡小体

图3Va实验组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腺垂体超微结构(×15?000)(略)

Ⅰ组:线粒体空泡化,分泌颗粒减少

图4联合实验i组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腺垂体超微桔构(×12?000)(略)

Ⅱ组:内质网扩张,核固缩染色质边集

图5联合实验ii组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腺垂体超微结构(×12?000)(略)

Ⅲ组:上:细胞器溶解;下:细胞界限不清,对周围有炎性,是坏死征象

图6联合实验Ⅲ组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腺垂体超微结构(×8?00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