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理财的策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8:38

家庭理财的策略篇1

关键词:家庭;投资理财;策略

一、家庭投资理财的内涵

投资就是理财其中的一个环节,家庭投资理财则是将家庭财务作为主要对象,对现有的资金进行合理的、长期的布置与规划。家庭投资理财将家庭作为一个基本单位,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家庭收入与支持得到一定的平衡,在此基础上促进资产增值。可以说家庭投资理财对于一个现代家庭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家庭投资理财能够让现有的资金得到科学合理的规划,从而发挥一切有利的因素实现组合投资,让家庭资产得到一定的增值。家庭投资理财的核心就是要如何规避风险,提前做好规划尽量避免资金贬值的风险。通过家庭投资理财能够帮助家庭储备一定的存款,能够更好的应对的突发事件,最大限度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一切损失。现代家庭年龄跨度比较大,通过合力的家庭投资理财能够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等等。

总之,家庭投资理财的内涵主要包括这些方面:第一,生活理财。所谓生活理财必然涉及到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必要的收入开支,主要有税务筹划、储蓄管理等等。第二,家庭投资。投资主要是以当前家庭的现有资金,依靠金融入到实现证券投资、实物投资等等;第三,理财规划。这一点要从现代家庭的实际情况入手,要根据目前家庭成员的年龄、需求、发展制定对应的规划。

二、现代家庭投资理财的现状

投资理财这个概念最早出现的国家是美国,当时美国处于经济危机,人们通过投资理财的方式逐渐度过经济危机,因此,投资理财理论在美国是最为成熟成为先进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现代化理财的观念起步就比较晚,从相关资料得知,我国一个“个人理财”1997年在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成立的,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与完善,目前中信实业银行的“个人理财”项目发展越来越成熟。随着国家相关改革政策的提出,人们越来越希望通过储蓄以外的投资工具让自己的资产增值。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在全球经济化的影响之下,人们的理财观念得到不断的改善,尤其是大部分人具备了较为全面的理财意识。随着人们理财意识的不断提升,我国投资理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家庭现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曾经的“大家庭”逐渐变成了“小家庭”,人们更加重视老有所养和幼有所教。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家庭财富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生活品质得到了改善,为了追求幸福达到更好的生活目标,工资与储蓄利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家庭的日常开展与发展需要。“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现财理念已经深入现代家庭,人们逐渐认识到平衡开支的重要性,学会通过理财让财务独立,不仅可以满足家庭日常生活的必要的开支,而且还想实现更多的生活目标,如买成、买房等等。但是家庭投资理财目前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家庭投资理财的方式倾向保守、股票投资缺乏理性、风险承受力不足等等。

三、家庭投资理财策略的建议

(一)家庭投资理财要树立全新的理财观念

全新的家庭投资理财观念核心内容就是要量力而行,尤其是贷款投资必须要从家庭的实际情况入手。现代家庭投资理财要重视教育,更要重视养老。由于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金融市场的复苏,金融市场的吸引会导致很多家庭投资理财盲目投资,因此,必须要在传统观赏加以改善,要科学理财,理性投资,家庭投资理财要树立全心的理财观念,要理财意识融入到每一笔财富规划投资,这才是家庭投资理财之道。

(二)加强投资理财的法律保障体系建设与完善

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资理财市场非常发达,分析得知欧美国家对于投资理财市场有一套相应的法律体系,我国应该借鉴发到国家的理财对投资理财市场制定对应的法律法规对整个理财市场进行规范。目前,我国也吸收了很多先进实用的理论知识,而且也从法律方面进行了规范,为理财市场注入了新的血液,让投资理财市场更加规范,更加和谐,才能让银行、证券市场等等金融环境更好的发展,旨在让投资理财市场更加有序的进行。

(三)注重投资产品的创新

随着金融行业的火爆,金融行业对投资产品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可以说家庭投资理财潜在的市场是非常广阔的,相关专业人员应该努力加强学习,吸收更多优秀的经验,对金融产品进行创新,让投资市场更具有生命力,这样的投资理财市场才会更好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引导家庭进行投资理财,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对金融机构的软件与硬件进行优化

我国银行、证券市场、保险行业三大金融机构是分开经营的,从而导致理财服务存在一定的制约性,也影响到理财市场的发展。因此,加强对金融金钩软件与硬件的优化,加强对金融市场的重视,寻求三大金融金钩的合作点,以咨询、建议为基础,为家庭投资理财提供更多科学合理的宝贵意见,从而提高服务的质量。

家庭投资理财对现代家庭来说并不陌生,但是我国家庭投资理财还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更多学者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让更多家庭深入了解家庭投资理财的内涵,从而更高的进行投资理财。

参考文献:

[1]曾志耕,何青,吴雨,尹志超.金融知识与家庭投资组合多样性[J].经济学家,2015,06:86-94.

家庭理财的策略篇2

关键词:理财策略

一、投资理财工具

投资理财已成为成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投资理财工具也越来越多样化,适应了各个阶层不同人们的理财需求,扩大了理财市场。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理财工具:

(一)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是最常见、最保守的,也是普通民众使用最多的一种理财工具,它是指将资金暂时存入银行等金融机构,并获取相应的利息。银行存款又主要分为活期储蓄存款、零存整取存款、整存零取存款、整存整取存款、存本取息存款和定活两便存款(定活两便存款是指不约定存期,按照实际存期确定利息取款)六类方式。银行存款之所以是最常见、使用最多的,是因为它不仅安全性较高、变现性好的特点,还具有操作简易的特点,这主要体现在开户、存取款、销户等上,虽然收益偏低,但是风险较其他投资理财方式来说还是很低的,也就是说收益和风险呈正比。

(二)股票

股份公司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股份公司的股票来获取股息,股票本身具有一定的价格,可以用来买卖。股票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风险性,因为股票一经买入就不能退还本金,流通股可以转让或出售,股价的波动直接影响着股民的盈亏;其次,股票还具有时间性和价格波动性,时间性主要是指股票一种没有确定期限的投资。

(三)债券

债券主要分为国债、企业债、金融债、凭证式国债以及记账式国债。债券是能够表明债券债务关系的凭证,债券持有人可以按照条件向发行人获取本金和利息。债券具有一定的偿还期限,具有偿还性,还具有流通性和收益性,与股票相比还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收益比较稳定。

(四)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具有储蓄兼顾保障的特点,其利用时间比较长,可以是是10年、20年甚至更久,投保方式也比较灵活,分期付款的购买方式可以减轻负担,而且在人们需要资金的时候,可以通过解决或者保单贷款的方式获取资金;当投保人到达一定年龄的时候就可以享受保险公司的保险金额。

二、理财存在的问题

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理财产品的种类不断多样化,不论是个人、家庭还是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对资金都缺乏统筹预算,理财观念和理财方法也存在许多误区。就个人个家庭来说,很多个人和家庭都会选择风险较低的银行存款来理财,财产品的认识和了解不够,这就会使得投资方向选择不当,造成就资金损失,还有的个人和家庭对资金的规划不当,盲目投资,造成日常生活资金短缺等等。企业来说,企业内容的控风险能力较弱、风险管理也比较薄弱,在投资理财上缺乏一定的战略计划,还有的企业过于追求利润,从而使得部分理财数据失真。

三、理财策略

俗话说有投资就有风险,不管多大的投资都有一定的风险,而且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金融市场的发展,萌发出了很多理财渠道,随之而来的理财风险也是越来越大。

(一)个人及家庭理财策略

个人及家庭的理财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利率风险、财务风险以及通货膨胀风险等,要想有效控制个人及家庭理财风险,首先就必须要有必要的理财知识,包括各类管理、储蓄、消费等理财策略,并了解适用个人及家庭的金融理财工具,丰富的理财知识是有效控制理财风险的基础。第二,需要树立合理消费的理念,投资和消费是相互影响的,合理控制家庭消费是控制理财风险的前提条件。第三,要强化抗风险能力,意外风险和收入风险等时每个家庭最有可能遇到的,其次还有债务风险、利率风险、投资风险等等,一旦家庭的收入发生重大变化,轻则家庭失去物质基础,重则负债,所以,个人和家庭在进行理财时需要做好抗风险的投资计划,比如购买保险、合理搭配长短期资产、灵活调剂资金等等,所谓意识决定行动,因此,个人及家庭拥有抗风险的意识是控制理财风险的核心所在。最后,需要未雨绸缪,比如根据家庭消费情况弹性安排消费支出,选择稳定的投资手段,并提前准备好备用资金等等。

(二)企业理财风险的控制

首先,企业领导人需要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财风险意识,因为公司的理财需要财务人员通过制定金融策划、并将其付诸于行动来完成的,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能够审时度势,并根据形势做出正确的决策。随着社会的发展,金融理财产品越来越多样化,理财风险也越来越高,所以理财人员需要具有高度的风险意识,对理财产品具有高度的敏感性,面对理财风险时要有清醒的判断,以保证公司理财基金的运行。

其次,企业需要定期诊断财务,只有定期诊断财务,明确财务的各项支出和收入明细,才能找出其中的漏洞,提出改进策略,以保持清晰的理财思路,为公司获取利益。所以,公司的理财规划师和理财操作者需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做好业务咨询和追踪工作。

再者,企业要制定并完善理财风险报告制度,公司一旦进入金融市场进行投资理财,就必不可少地会面临一定的风险,成为受险主体,所以公司必须要建立一项完善的理财风险报告制度,以加强对公司对可能面临的风险的防范和控制。理财风险报告制度要求各级财务管理员要及时报告已经暴露的风险以及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并对风险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根据分析报告出可能产生的后果,提出相应的措施。

四、结束语

投资理财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的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投资理财来赚取一定的利润,企业也通过投资理财来促进本企业的发展。在理财过程中,不论是个人、家庭还是企业都需要对资金有一个统筹规划,了解各种理财产品,合理投资,并做好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吴莹.调整经营理财策略增强企业抗击金融风暴能力[n].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

家庭理财的策略篇3

【关键词】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生命周期风险偏好收入水平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工薪阶层依旧是社会经济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部分人群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具有很强的运用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工薪阶层的经济特点分析

工薪阶层是指以获得工作单位相对固定的劳动报酬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群体。他们有着比较相似的经济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收入来源相对单一。对工薪阶层来说,收入主要有两个来源——工作收入和理财收入。由于目前大部分工薪阶层的理财观念比较传统,加之我国整体理财的条件不够成熟,理财收入相当有限。相比而言,工作收入在工薪阶层的经济来源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也是他们理财的重要基础,更是工薪阶层在进行证券投资时所要考虑的现实条件。(二)投资理念相对趋同。目前的工薪阶层大多对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有诸多近忧远虑。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前景、子女未来教育、父母养老送终、健康身体的保障等方面都存在比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这样的生活状况决定了他们对资金的变现能力、货币的流动性等方面有较多要求,投资的基本目标比较一致。(三)消费方式相对多元化。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工薪阶层在基本生存需要上有所满足的前提下,开始更多地关注能实现提升生活质量、改善消费品位的相关项目。他们不仅对旅游、健身、美容、娱乐等方面有普遍追求,而且对教育、房产、汽车、人际关系的维系有较大的差异性支出,所以在能使有限的经济收入用于实现更大的效用水平方面的证券投资策略组合方面也会有不同的要求。(四)家庭整体承受风险能力相对有限。在现行的社会保障机制作用下,考虑到工薪阶层受工作年限与经济条件的制约,工薪阶层在各方面的风险系数依旧比较大。但结合我国目前证券投资市场的发展状况来分析,可知工薪阶层在进行证券投资时很难保证有确定的高收益,所以他们在真正面临风险时往往会显得手足无措,应对不暇。从这种角度上来看,在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中还要加入更多的社会与制度的影响因素作为变量分析。(五)适宜进行证券投资的工薪阶层行业相对集中。虽然工薪阶层本身是一个覆盖面相当广泛的概念,但由于收入水平的差距较大,并不是所有的工薪阶层都可以进行证券投资。根据我国历年的行业收入水平排名情况来看,金融业、电信业、汽车业、石油业等行业的从业人员有较高的收入,可以考虑进行适度的证券投资。同时,公务员、教师、医生、外企职员、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等职业都可以考虑参与证券投资活动。本文中将主要以工薪阶层的这些有证券投资愿望与能力的人员为分析对象。

二、证券投资策略的基本产品分析

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将资金投放于有价证券上以获取一定收益的行为。证券投资的主要形式为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基金投资等等。证券投资策略即指投资者在进行证券投资前应当掌握的行动方针和谋略,在对总体策略定位的基础上,还可以详细确定市场策略、行业策略、公司策略、期限策略、组合策略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往往是按不同的比例对多种不同风险与收益状况的证券投资工具进行有机组合。可见对各种证券投资的产品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比较是制定合适的证券投资策略的必然要求。

从概念上看,广义的证券包括商品证券(如提货单、购物券等)、货币证券(如支票、商业票据等)以及资本证券(如股票、债券、基金等)。狭义的证券仅指资本证券,它们是代表对一定资本所有权和收益权的投资凭证。在本文中涉及的证券投资工具主要根据后者界定。股票是典型的风险投资工具,其最主要的特点是高风险高回报。在我国目前股票市场还不够成熟与规范的情况下,选择股票为主要证券投资工具的投资者需要以足够的时间与专业知识为保证,还要有较充裕的资金和较强的心理承受力。考虑到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整体行情有复苏迹象,并且股票的可选空间较大,投资机会较多,在证券投资策略中可以适当调整绩优股的比重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债券品种比较丰富,一般都有收益与风险适中的特点。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国债、企业债券与地方债券及某些根据特殊需要发行的债券。相对而言,工薪阶层比较了解与愿意购买的主要债券产品是国债和有一定收益保证的企业债券。尤其是前者,因为其相对存款而言具有免税与收益较高的优势,相对股票而言又具有较好信用保证与较强社会信誉等特点,往往是深受工薪阶层欢迎的证券投资品种,也有“金边债券”之称。基金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投资产品。根据不同标准可以进行多种分类,其中股票型基金收益率比较高,一般在8%左右,适合1年期以上的投资;债券基金一般年收益率分别在2%和2.4%左右,收益稳定,本金较安全,可以确定比较自由的投资期,但考虑到其相应费用与持有期时间有关,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替代品前,可以适当延长投资时间;货币基金是短期低风险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幅度不大,是银行储蓄的良好“替代品”,适合短期投资,也可以作为一种过渡型投资品种。

三、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

工薪阶层在激烈的投资过程中都希望避免或分散较大的投资风险,并达到较高的预期收益,所以正确选择和运用适宜自身情况的证券投资策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设计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时,要顾及诸多因素,比如工薪者的收入水平、消费情况、投资理念、生活区域、职业特点、行业前景、年龄阶段、家庭构成、性格类型等等,不一而足。下文主要从工薪阶层的不同生命周期、家庭阶段、风险偏好、收入水平几方面简单地制定其对应的证券投资策略。

(一)以不同生命周期分类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弗朗科.莫迪利安尼在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中,强调人们会在人生相当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生活的消费支出,并达到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消费情况最优配置。由于人们的收入在满足消费之余主要可以用于储蓄与投资,所以该理论在为工薪阶层制定证券投资策略时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提出年轻人家庭收入较少,消费支出水平普遍高于经济收入水平,在此阶段多以负债消费为主,即便有一定剩余资金,也主要用于未来投资资本的原始积累,可以不要过多地考虑证券投资策略。当然,为了鼓励年轻人进行必要的资金贮备,可以建议他们采取定期定额方式购买货币型基金,或采取相对保守的投资策略,相信一定时期的累积可以为下一个生命周期的证券投资提供比较充足的资金和更为丰富的投资经验。随着人们进入中年阶段,收入水平日益增长,收入会多于消费,经济能力和生活方式上都趋于稳定。保证提供子女教育的经费和赡养父母的资金是现阶段工薪阶层主要需考虑的问题,着手准备投资保值与增值计划成为必然的投资选择。此阶段的工薪者可以考虑每月将剩余收入的20%投向较有风险的投资或股票,40%购买各项平衡型基金或其他较为稳定型基金,20%购买新型证券投资产品或选择其他理财或投资工具,10%作为保险资金,另10%作为紧急备用金或储蓄费用。由于他们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应该以进取型投资风格为主,力求投资品种多样化,投资思路开阔化。等到工薪者进入老年阶段,他们收入水平相对消费需要又会略显不足,但由于有中年阶段的投资与理财的补充收入,仍有制定证券投资策略的必要。鉴于老年工薪者几乎没有提高经济收入的发展空间,风险承受能力也越来越低,生活需求相对简单,对养老资金的安全性、保值增值性考虑较多,所以证券投资策略应该以投资收益稳妥、有底线保证为首选目标,尽量少选择风险性、激进性投资工具,以避免养老费用的损失。一般每月可以将多余收入的30%投向平衡型基金,40%购买国债,20%购买货币型基金,10%进行储蓄。这种组合既能对老年工薪者的资金有一定收益保障,缓解通货膨胀或其他经济因素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也能有效降低风险程度,有利于老年工薪者的身心健康,减轻他们的心理与经济压力。总体而言,不论身处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都要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意识,不要低估长期投资的升值能力,要尽早形成证券投资的意识并选择自己比较熟悉与感兴趣的产品。

(二)以不同家庭阶段分类分析

根据家庭所处的阶段,一般可以划分为单身打拼期(一人)、家庭形成期(两人)、家庭建设期(三人以上)、家庭成熟期(子女进入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细分期(子女开始独立生活)等类型。为了简单起见,也有理财专家将其划分为青年家庭、中年家庭和老年家庭。但因为在本文中已经有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在此还是主要侧重于前一种分类标准下的具体分析。1、单身打拼期的工薪阶层,往往因为对于创建事业与组建家庭的考虑比较多,主要资金大多形成对自身和工作或感情的投资,所以在证券投资方面的考虑还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阶段。当然,如果有其他外来资本,又有较多时间与精力学习证券投资方面的新知识,也不排除“借鸡生蛋”的获益。鉴于这种情况尚不是主流趋势,在本文中不必过多涉及。2、家庭形成期的工薪阶层可以合二人之力共同参与证券投资,在资金方面相比单身打拼期的工薪阶层有所增加,投资观念也逐渐形成,对于培育下一代、开展家庭建设、完善家庭设备等方面的考虑还有较大的弹性,所以可以设定比较灵活、主动的证券投资策略,在风险较高、收益也较大的证券投资品种要多加关注,适当增加其在证券投资中的比重以实现增值型投资目标,同时也要增加适当低风险或无风险的投资品种达到保证基本收入的目标。在对日常生活水平不会造成较大影响的前提下,可以用家庭成员中一方的资金大胆尝试多种证券投资手段,并放松心态,强化投资的积极与进步意识。3、处于家庭建设期的工薪阶层无论在经济还是精力上都比家庭形成期的工薪者要更显紧张,但因为年龄或工作经验等原因,投资理念更趋理性与成熟,所以在开源节流的途径选择上也有了更多的方法。在发展自身的同时,要对小孩养育与培育的费用有充分的估计,同时在证券投资工具的选择上要集中于比较擅长与熟悉的几种工具上,不必过于分散。当然,相对而言,如果已经有了证券投资的心得,还可以适当的融资投入比较有把握的证券产品上。4、处于家庭成熟期的工薪者,一方面事业发展进入上升期,工作比较繁忙,投资的跟踪时间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家庭规模比较确定,在经济收入与支出方面都比较清晰,对未来安排与生活定位比较明了,投资的目标比较明确。此阶段家庭的主要开支是小孩的后续教育经费、夫妻双方的事业发展经费、日常的医疗保健经费等项目。所以应该以温和进取型投资风格为主,可以在扣除日常消费支出后,先将比较固定的存款转换成较有保障的国债或基金,以保证孩子上大学的费用,剩余的零散资金投入货币市场基金及保险。在投资产品期限与种类的选择上,可以与小孩受教育的阶段性费用支出相对应,形成一个中长期(2年以上)的证券投资策略,目标年收益率要在通货膨胀率的两倍以上,并形成长期理财习惯。5、当工薪阶层进入家庭细分期时,如果不要额外负担子女们在经济方面的要求,又没有更多消费支出方面的增加项目,可以在证券投资的长期策略基础上,增加部分短期与中期投资品种,以提高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并能更主动地抓住更多的良好投资机会。当然,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中,在此阶段的工薪者可能要随时应对子女们在事业与家庭发展等方面的追加资本投入需求,所以还是要准备部分流动性较强的证券投资产品提高资金的变现能力。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工薪阶层在不同家庭阶段,都要先保证实现家庭经济基本功能,再顾及证券投资的增值功能,切忌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三)以不同风险偏好分类分析

证券投资中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形势风险、行业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等。一般而言,风险偏好类型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投资者的年龄、收入、性别、经历和个性等具体因素。比如,年龄较小的人不怕失败,所以多为风险趋向型投资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于风险的态度逐渐表现为中立型甚至规避型;收入越高的人们能承受的风险往往比较高,相比而言,收入偏低的人群对于风险大多有回避的倾向。通常认为男性趋于冒险、女性趋于保守,但也有人认为随着现代经济生活中男女承担社会角色的互换及女性在理财中的重要地位,部分女性也呈风险爱好型;一般人生经历比较丰富的个体属风险趋向型,而经历比较简单顺利的个体属于风险规避型,自然也有其他因素可能会影响他们在不同情况下的风险选择。总体而言,工薪阶层中大部分人员属于风险规避型和风险中立型,对证券投资风险的整体承受能力相当有限。只有在对工薪阶层的风险状态基本了解的前提下,才能选择各自适合的证券投资策略。一般而言,对于风险趋向型的工薪投资者可以增加证券投资新品种的比重,因为往往新产品在高风险的后面也隐含高收益。对于风险中立型的工薪阶层可以采取在高、中、低风险型的不同投资工具中设置不同比例以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当然也可以将资金主要投入风险中等的债券和混合型基金上,这样可以集中精力,深入分析比较集中的品种,从而获取更高收益。而风险规避型的投资者一方面可以采取购买国库券、债券基金、货币基金为主的简单投资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各种年度报道与评比结果,选择有较好社会与经济效益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银行等各种金融机构,进行集合型证券投资。相对而言,由于货币市场基金与其他低风险理财产品相比较,在收益率相当的情况下,在投资门槛和流动性方面具备明显优势,可以满足偏好低风险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对资金的高流动性和对收益的稳定性的综合要求,分析人士指出,货币市场基金将继续成为这部分人群的首选理财工具。当然,随着人们对基金市场的熟悉,指数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均可以成为低风险的证券投资产品。由于工薪者处于不同境遇时,也可能改变风险偏好,所以要在对自己的投资意愿有足够了解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证券投资策略。

(四)以不同收入水平分类分析

虽然同为工薪阶层,但收入水平还是有较大差异。比如以湖南省2005年的工资水平为标准,据统计资料显示,当年在职人员的平均月工资水平为1503元。以此为标准,比平均线低20%,但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的工薪者可以认为是低收入群体。而高出平均水平一定值的工薪阶层可归为高收入群体。低收入者一般会采用比较传统与保守的方法进行证券投资,比如购买国库券是他们选择的主要证券投资方式。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一般投资观念传统,家庭理财要求绝对稳健。建议每月做好支出计划,除正常开支外,可将剩余部分分成若干份进行重点证券投资产品的投资理财,切忌广而全,频繁交易。对于风险较大的股票市场,考虑到工薪阶层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弱,专业知识也相对匮乏,可以不做重点考虑。保险、基金和国债等投资产品仍是该收入水平工薪阶层的主要选择。至于高收入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中,可以考虑将大部分资金用于进攻型投资,更大地发挥“钱生钱”的功能。考虑到风险因素,“攻”的资金中又可以分为“稳攻”和“强攻”两部分。对于稳攻部分,有一定投资理财概念的人可以选择购买一些市场波动度较小、预期报酬较稳健的证券产品,如混合型基金、大型蓝筹股等,力求年收益率达到5%-10%的水平;强攻部分则为某些高风险高收益发证券产品组合。可以考虑在专业理财规划师的指点下,将部分资金投入各类预期收益率较高的股票上。在证券投资中,既要有对单个股票和债券、基金行情的把握,又要具有投资组合的理念,以适度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总体而言,在为工薪阶层制定证券投资策略时,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不同需求目的以及对不同价格与风险类型产品的需求弹性,从而在保障他们现有资产与生活水平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实现未来资产价值与质量的提升。

也就是说,工薪阶层不论是属于上述哪种类型或阶段,在进行证券投资时,都要具体状况具体对待,并综合考虑以上因素进行抉择。当然,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也有共通之处。一旦工薪者决定了要进行证券投资,就应努力作到以下四点来保证策略生效。(一)制定具体可行的各期目标。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计划,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与经济实力,确定在不同年龄与时期的投资目标,并在达到预期收益水平时要适时收手,重新选择下一个目标。

(二)遵照投资理财的基本规律。总体上工薪阶层进行证券投资策略时要本着“终身快乐”的原则,也就是要尽量作到“抓住今天的快乐,规避明天的风险,追逐未来生活的更加幸福”原则。在具体选择投资品种时,要遵循“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原则。(三)确定详细周全的步骤。作为普通的工薪阶层,最好要制订具体的投资步骤,逐步有效的拓宽投资渠道,增加各层次的投资品种,最终实现自己的投资理想。(四)制定稳中求变的策略。投资策略的适应性与创新性是决定投资成败的重要因素。投资策略有很多,关键是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并在投资实践中不断反思与修正。工薪阶层如果能真正理解与掌握以上四点,在找到适合自己的证券投资策略基础上,加强对策略的落实与调整,在投资理财的道路上必然有较好的收益。

参考文献:

[1]柏丹.低风险公务员不妨尝试高风险理财[n]北京现代商报,2004.11.1

[2]理财专家讲解家庭理财误区面面观[eB/oL],2006.3.20.

[3]家庭月收入一万如何低风险理财[eB/oL],2006.2.23.

[4]理财从货币市场基金开始[eB/oL],2006.3.20.

[5]李艳,佘若雯.探寻职业外财富延展女性修炼攻守兼备投资功力[J]大众理财顾问.2006(3).

[6]工薪阶层如何才能获得更多“外快”[eB/oL],2005.4.5

[7]朱桂芳.工薪族理财:收入状况决定风险控制级别[n].南方日报.2005.6.27

[8]彭振武.中国家庭的投资理财模型:工具、模型、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家庭理财的策略篇4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个人理财的出现,推动了社会经济进步,完善了金融体系功能。个人理财逐渐成为较普遍的经济现象,但是我国个人理财理论还未成熟,我国理财市场投资理财手段比较有限,经济轨迹发展存在着较多的不确定性,再加上个人理财业务不熟练,使得个人理财行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为了完善个人理财市场发展,本文立足于生命周期理财理论,对个人理财投资进行研究。

【关键词】

生命周期;理财理论;个人理财投资;研究

一、前言

生命周期的理财理论其核心观点就是在特定的经济资源以及环境资源下,采用动态的经济规划方案,分析个人终身消费最大化与个人投资之间的关系,该理论能够将单期投资组合理论有效取代,是目前为止最为直接,效果最为明显的个人理财技术指导。关于生命周期理财理论的个人理财投资研究,在推动社会经济进步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个人理财的主要内容

良好的个人理财所能够的目标就是资金安全以及财务自由,实现这样的个人理财目标,需要个人理财能够在用户资金的流动性比较良好的基础上,实现多项的资金管理。个人理财所包含的内容有很多,如,合理的消费支出,用户的住房消费、汽车消费、信用卡消费等;教育期望,良好的个人理财能够为人们提供教育保障,而教育是社会生存的基础,对教育费用进行变动分析,调整教育投入方式;风险保障,针对于家庭来说,个人理财能够为家庭提供经济保障,防患于未然。并且保障家庭的经济利益;积累财富,个人理财在用户的工资薪金基础上,向用户提供投资收入增加的方式,如购买股票、债券以及基金等;纳税安排,个人理财能够帮助用户在合理的范围内,科学的利用政策优惠,保障老年人退休之后的生活品质,提供商业养老保险,实现财产分配。以上都是个人理财的终极目标,而实现个人理财的这些目标,需要的在科学的理财工具下实现,如证券、股票、基金、外汇以及信托等[1]。

三、基于生命周期的个人理财投资组合策略

(一)单身期个人理财投资策略单身期的个人理财的主要是指用户在毕业至结婚的这一期间,单身期的个人理财至关重要,一般的时间为2到8年,从22岁到30岁。在这个阶段的年轻人,刚刚步入到社会中,走向工作岗位。从经济收入上进行分析,该阶段的用户的资金收入普遍不高,经济开销比较大,同时该阶段的年轻人能够奴隶追求高薪工作,广开财源。在能够满足自我资金需求的而基础上,每一个月都能够有一部分的资金余存。而针对这一部分的资金余存能够进行不同类型的投资,在科学的个人理财投资下,不仅能够帮助青年人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还能够增加其收益。从调查中发现,在单身期的个人理财无风险资产比例占据了总投资的27%,而风险投资比例占据了总投资的73%。风险投资中包含有很多内容,债券所占据比例比较大。总的来说,青年人的个人理财投资风险配置比较多[2]。

(二)家庭组建期的个人理财投资策略在家庭组建的期间的个人理财,需要面临理财格局的转变,在该阶段中,用户的经济负担加重。现代社会中的组建家庭大部分为双薪家庭,整体上的经济收入有了一定的增加,最终趋向于稳定。在此阶段中,家庭最大的经济支出就是购房支出,此时需要对月供进行仔细规划,避免造成经济负担,在家庭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在家庭组建期也是新生儿诞生期间,用户需要充分考虑子女的高等教育费用,缓解子女就学压力。在家庭中的无风险资产比例在37%左右,风险资产比例在63%。家庭阶段的风险承受能力比较高,但是该部分的风险还没有单身期的风险配置高[3]。

(三)家庭成长期个人理财投资策略在家庭成长阶段,家庭中不再增加新生人口,伴随着家庭中子女逐渐长大,用户的经济收入逐渐增加。当生活逐渐趋向于稳定之后,家庭中的子女陆续升入大学,此时高等教育的支出,使得家庭中的经济支出大幅度上升。为了避免出现经济短缺,在家庭成长期,需要逐年积累净资产,为家庭经济支出提供保障。在成长期的家庭理财中,其无风险资产所占据的比例在42%左右,而风险资产所占据的比例在57%,同时风险资产中含有的债券风险在50%左右。从这一结果对比中能够发现在家庭正在成长环节中,其风险的承受能力比较适中,此时的家庭个人理财投资决策的制定可以实现无风险资产投资和风险投资搭配模式[4]。

(四)退休期个人理财投资组合策略在退休期,家庭的经济收入逐渐增加,支出逐渐减少,用户的年龄逐渐增大,因此需要转变资产结构,避免负债出现,准备退休金。在用户退休阶段的个人理财投资中,需要将金融资产的比重降低,稳定收益,减小风险。经过调查表明,当用户处于退休期的个人理财投资组合应该选择无风险资产投资。随着用户年龄的增长,债券和基金为代表的风险资产逐渐减小,以定期存款为代表的投资增加。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个人理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内容之一,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个人理财,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周到的理财服务,降低理财风险,同时根据用户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理财。在本文中对个人理财所包含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并分析基于全生命周期的个人理财方式,通过用户所处年龄的不同层次进行详细分析。

参考文献

[1]易世明.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个人理财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6.

[2]蔡逢敏.生命周期理财理论在个人理财业务中的应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3]徐凡.基于生命周期理财理论的个人理财投资策略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

家庭理财的策略篇5

关键词: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生命周期风险偏好收入水平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工薪阶层依旧是社会经济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部分人群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具有很强的运用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工薪阶层的经济特点分析

工薪阶层是指以获得工作单位相对固定的劳动酬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群体。他们有着比较相似的经济特点,主要表现在:收入来源相对单一。对工薪阶层来说,收入主要有两个来源——工作收入和理财收入。由于目前大部分工薪阶层的理财观念比较传统,加之我国整体理财的条件不够成熟,理财收入相当有限。相比而言,工作收入在工薪阶层的经济来源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也是他们理财的重要基础,更是工薪阶层在进行证券投资时所要考虑的现实条件。投资理念相对趋同。目前的工薪阶层大多对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有诸多近忧远虑。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前景、子女未来教育、父母养老送终、健康身体的保障等方面都存在比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这样的生活状况决定了他们对资金的变现能力、货币的流动性等方面有较多要求,投资的基本目标比较一致。消费方式相对多元化。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工薪阶层在基本生存需要上有所满足的前提下,开始更多地关注能实现提升生活质量、改善消费品位的相关项目。他们不仅对旅游、健身、美容、娱乐等方面有普遍追求,而且对教育、房产、汽车、人际关系的维系有较大的差异性支出,所以在能使有限的经济收入用于实现更大的效用水平方面的证券投资策略组合方面也会有不同的要求。家庭整体承受风险能力相对有限。在现行的社会保障机制作用下,考虑到工薪阶层受工作年限与经济条件的制约,工薪阶层在各方面的风险系数依旧比较大。但结合我国目前证券投资市场的发展状况来分析,可知工薪阶层在进行证券投资时很难保证有确定的高收益,所以他们在真正面临风险时往往会显得手足无措,应对不暇。从这种角度上来看,在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中还要加入更多的社会与制度的影响因素作为变量分析。适宜进行证券投资的工薪阶层行业相对集中。虽然工薪阶层本身是一个覆盖面相当广泛的概念,但由于收入水平的差距较大,并不是所有的工薪阶层都可以进行证券投资。根据我国历年的行业收入水平排名情况来看,金融业、电信业、汽车业、石油业等行业的从业人员有较高的收入,可以考虑进行适度的证券投资。同时,公务员、教师、医生、外企职员、企业中高级治理人员等职业都可以考虑参与证券投资活动。本文中将主要以工薪阶层的这些有证券投资愿望与能力的人员为分析对象。

二、证券投资策略的基本产品分析

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将资金投放于有价证券上以获取一定收益的行为。证券投资的主要形式为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基金投资等等。证券投资策略即指投资者在进行证券投资前应当把握的行动方针和谋略,在对总体策略定位的基础上,还可以具体确定市场策略、行业策略、公司策略、期限策略、组合策略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往往是按不同的比例对多种不同风险与收益状况的证券投资工具进行有机组合。可见对各种证券投资的产品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比较是制定合适的证券投资策略的必然要求。

从概念上看,广义的证券包括商品证券、货币证券以及资本证券。狭义的证券仅指资本证券,它们是代表对一定资本所有权和收益权的投资凭证。在本文中涉及的证券投资工具主要根据后者界定。股票是典型的风险投资工具,其最主要的特点是高风险高回。在我国目前股票市场还不够成熟与规范的情况下,选择股票为主要证券投资工具的投资者需要以足够的时间与专业知识为保证,还要有较充裕的资金和较强的心理承受力。考虑到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整体行情有复苏迹象,并且股票的可选空间较大,投资机会较多,在证券投资策略中可以适当调整绩优股的比重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债券品种比较丰富,一般都有收益与风险适中的特点。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国债、企业债券与地方债券及某些根据非凡需要发行的债券。相对而言,工薪阶层比较了解与愿意购买的主要债券产品是国债和有一定收益保证的企业债券。尤其是前者,因为其相对存款而言具有免税与收益较高的优势,相对股票而言又具有较好信用保证与较强社会信誉等特点,往往是深受工薪阶层欢迎的证券投资品种,也有“金边债券”之称。基金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投资产品。根据不同标准可以进行多种分类,其中股票型基金收益率比较高,一般在8%左右,适合1年期以上的投资;债券基金一般年收益率分别在2%和2.4%左右,收益稳定,本金较安全,可以确定比较自由的投资期,但考虑到其相应费用与持有期时间有关,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替代品前,可以适当延长投资时间;货币基金是短期低风险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幅度不大,是银行储蓄的良好“替代品”,适合短期投资,也可以作为一种过渡型投资品种。

三、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

工薪阶层在激烈的投资过程中都希望避免或分散较大的投资风险,并达到较高的预期收益,所以正确选择和运用适宜自身情况的证券投资策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设计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时,要顾及诸多因素,比如工薪者的收入水平、消费情况、投资理念、生活区域、职业特点、行业前景、年龄阶段、家庭构成、性格类型等等,不一而足。下文主要从工薪阶层的不同生命周期、家庭阶段、风险偏好、收入水平几方面简单地制定其对应的证券投资策略。

以不同生命周期分类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弗朗科.莫迪利安尼在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中,强调人们会在人生相当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生活的消费支出,并达到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消费情况最优配置。由于人们的收入在满足消费之余主要可以用于储蓄与投资,所以该理论在为工薪阶层制定证券投资策略时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提出年轻人家庭收入较少,消费支出水平普遍高于经济收入水平,在此阶段多以负债消费为主,即便有一定剩余资金,也主要用于未来投资资本的原始积累,可以不要过多地考虑证券投资策略。当然,为了鼓励年轻人进行必要的资金贮备,可以建议他们采取定期定额方式购买货币型基金,或采取相对保守的投资策略,相信一定时期的累积可以为下一个生命周期的证券投资提供比较充足的资金和更为丰富的投资经验。随着人们进入中年阶段,收入水平日益增长,收入会多于消费,经济能力和生活方式上都趋于稳定。保证提供子女教育的经费和赡养父母的资金是现阶段工薪阶层主要需考虑的问题,着手预备投资保值与增值计划成为必然的投资选择。此阶段的工薪者可以考虑每月将剩余收入的20%投向较有风险的投资或股票,40%购买各项平衡型基金或其他较为稳定型基金,20%购买新型证券投资产品或选择其他理财或投资工具,10%作为保险资金,另10%作为紧急备用金或储蓄费用。由于他们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应该以进取型投资风格为主,力求投资品种多样化,投资思路开阔化。等到工薪者进入老年阶段,他们收入水平相对消费需要又会略显不足,但由于有中年阶段的投资与理财的补充收入,仍有制定证券投资策略的必要。鉴于老年工薪者几乎没有提高经济收入的发展空间,风险承受能力也越来越低,生活需求相对简单,对养老资金的安全性、保值增值性考虑较多,所以证券投资策略应该

以投资收益稳妥、有底线保证为首选目标,尽量少选择风险性、激进性投资工具,以避免养老费用的损失。一般每月可以将多余收入的30%投向平衡型基金,40%购买国债,20%购买货币型基金,10%进行储蓄。这种组合既能对老年工薪者的资金有一定收益保障,缓解通货膨胀或其他经济因素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也能有效降低风险程度,有利于老年工薪者的身心健康,减轻他们的心理与经济压力。总体而言,不论身处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都要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意识,不要低估长期投资的升值能力,要尽早形成证券投资的意识并选择自己比较熟悉与感爱好的产品。

以不同家庭阶段分类分析

根据家庭所处的阶段,一般可以划分为单身打拼期、家庭形成期、家庭建设期、家庭成熟期、家庭细分期等类型。为了简单起见,也有理财专家将其划分为青年家庭、中年家庭和老年家庭。但因为在本文中已经有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在此还是主要侧重于前一种分类标准下的具体分析。

1、单身打拼期的工薪阶层,往往因为对于创建事业与组建家庭的考虑比较多,主要资金大多形成对自身和工作或感情的投资,所以在证券投资方面的考虑还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阶段。当然,假如有其他外来资本,又有较多时间与精力学习证券投资方面的新知识,也不排除“借鸡生蛋”的获益。鉴于这种情况尚不是主流趋势,在本文中不必过多涉及。

2、家庭形成期的工薪阶层可以合二人之力共同参与证券投资,在资金方面相比单身打拼期的工薪阶层有所增加,投资观念也逐渐形成,对于培育下一代、开展家庭建设、完善家庭设备等方面的考虑还有较大的弹性,所以可以设定比较灵活、主动的证券投资策略,在风险较高、收益也较大的证券投资品种要多加关注,适当增加其在证券投资中的比重以实现增值型投资目标,同时也要增加适当低风险或无风险的投资品种达到保证基本收入的目标。在对日常生活水平不会造成较大影响的前提下,可以用家庭成员中一方的资金大胆尝试多种证券投资手段,并放松心态,强化投资的积极与进步意识。

3、处于家庭建设期的工薪阶层无论在经济还是精力上都比家庭形成期的工薪者要更显紧张,但因为年龄或工作经验等原因,投资理念更趋理性与成熟,所以在开源节流的途径选择上也有了更多的方法。在发展自身的同时,要对小孩养育与培育的费用有充分的估计,同时在证券投资工具的选择上要集中于比较擅长与熟悉的几种工具上,不必过于分散。当然,相对而言,假如已经有了证券投资的心得,还可以适当的融资投入比较有把握的证券产品上。

4、处于家庭成熟期的工薪者,一方面事业发展进入上升期,工作比较繁忙,投资的跟踪时间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家庭规模比较确定,在经济收入与支出方面都比较清楚,对未来安排与生活定位比较明了,投资的目标比较明确。此阶段家庭的主要开支是小孩的后续教育经费、夫妻双方的事业发展经费、日常的医疗保健经费等项目。所以应该以暖和进取型投资风格为主,可以在扣除日常消费支出后,先将比较固定的存款转换成较有保障的国债或基金,以保证孩子上大学的费用,剩余的零散资金投入货币市场基金及保险。在投资产品期限与种类的选择上,可以与小孩受教育的阶段性费用支出相对应,形成一个中长期的证券投资策略,目标年收益率要在通货膨胀率的两倍以上,并形成长期理财习惯。

5、当工薪阶层进入家庭细分期时,假如不要额外负担子女们在经济方面的要求,又没有更多消费支出方面的增加项目,可以在证券投资的长期策略基础上,增加部分短期与中期投资品种,以提高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并能更主动地抓住更多的良好投资机会。当然,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中,在此阶段的工薪者可能要随时应对子女们在事业与家庭发展等方面的追加资本投入需求,所以还是要预备部分流动性较强的证券投资产品提高资金的变现能力。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工薪阶层在不同家庭阶段,都要先保证实现家庭经济基本功能,再顾及证券投资的增值功能,切忌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以不同风险偏好分类分析

证券投资中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形势风险、行业风险、财务风险、治理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等。一般而言,风险偏好类型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投资者的年龄、收入、性别、经历和个性等具体因素。比如,年龄较小的人不怕失败,所以多为风险趋向型投资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于风险的态度逐渐表现为中立型甚至规避型;收入越高的人们能承受的风险往往比较高,相比而言,收入偏低的人群对于风险大多有回避的倾向。通常认为男性趋于冒险、女性趋于保守,但也有人认为随着现代经济生活中男女承担社会角色的互换及女性在理财中的重要地位,部分女性也呈风险爱好型;一般人生经历比较丰富的个体属风险趋向型,而经历比较简单顺利的个体属于风险规避型,自然也有其他因素可能会影响他们在不同情况下的风险选择。总体而言,工薪阶层中大部分人员属于风险规避型和风险中立型,对证券投资风险的整体承受能力相当有限。只有在对工薪阶层的风险状态基本了解的前提下,才能选择各自适合的证券投资策略。一般而言,对于风险趋向型的工薪投资者可以增加证券投资新品种的比重,因为往往新产品在高风险的后面也隐含高收益。对于风险中立型的工薪阶层可以采取在高、中、低风险型的不同投资工具中设置不同比例以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当然也可以将资金主要投入风险中等的债券和混合型基金上,这样可以集中精力,深入分析比较集中的品种,从而获取更高收益。而风险规避型的投资者一方面可以采取购买国库券、债券基金、货币基金为主的简单投资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各种年度道与评选结果,选择有较好社会与经济效益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银行等各种金融机构,进行集合型证券投资。相对而言,由于货币市场基金与其他低风险理财产品相比较,在收益率相当的情况下,在投资门槛和流动性方面具备明显优势,可以满足偏好低风险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对资金的高流动性和对收益的稳定性的综合要求,分析人士指出,货币市场基金将继续成为这部分人群的首选理财工具。当然,随着人们对基金市场的熟悉,指数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均可以成为低风险的证券投资产品。由于工薪者处于不同境遇时,也可能改变风险偏好,所以要在对自己的投资意愿有足够了解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证券投资策略。

以不同收入水平分类分析

虽然同为工薪阶层,但收入水平还是有较大差异。比如以湖南省2005年的工资水平为标准,据统计资料显示,当年在职人员的平均月工资水平为1503元。以此为标准,比平均线低20%,但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的工薪者可以认为是低收入群体。而高出平均水平一定值的工薪阶层可归为高收入群体。低收入者一般会采用比较传统与保守的方法进行证券投资,比如购买国库券是他们选择的主要证券投资方式。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一般投资观念传统,家庭理财要求绝对稳健。建议每月做好支出计划,除正常开支外,可将剩余部分分成若干份进行重点证券投资产品的投资理财,切忌广而全,频繁交易。对于风险较大的股票市场,考虑到工薪阶层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弱,专业知识也相对匮乏,可以不做重点考虑。保险、基金和国债等投资产品仍是该收入水平工薪阶层的主要选择。至于高收入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中,可以考虑将大部分资金用于进攻型投资,更大地发挥“钱生钱”的功能。考虑到风险因素,“攻”的资金中又可以分为“稳攻”和“强攻”两部分。

对于稳攻部分,有一定投资理财概念的人可以选择购买一些市场波动度较小、预期酬较稳健的证券产品,如混合型基金、大型蓝筹股等,力求年收益率达到5%-10%的水平;强攻部分则为某些高风险高收益发证券产品组合。可以考虑在专业理财规划师的指点下,将部分资金投入各类预期收益率较高的股票上。在证券投资中,既要有对单个股票和债券、基金行情的把握,又要具有投资组合的理念,以适度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总体而言,在为工薪阶层制定证券投资策略时,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不同需求目的以及对不同价格与风险类型产品的需求弹性,从而在保障他们现有资产与生活水平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实现未来资产价值与质量的提升。

家庭理财的策略篇6

【关键词】家庭理财;目标;理论体系;构建

唐骏在海外共委托4家银行理财,在麦道夫事件中共损失约276万美元;天津市民老王将资金在投资三处房产上,虽然房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但由于各种原因,如今却不得不受制于资金过度集中于房产投资的困境;而2008年12月1日,韩国明星李瑞贤在练习室中上吊死亡,据韩国媒体的报道,其自杀动机很可能与股市投资失败有关。金融海啸在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创的同时,各种因过分追求利益而导致的悲剧也在提醒人们怎样去看待个人和家庭的理财问题。这些事实告诉我们,在家庭理财中,考虑个人和家庭因素而非仅仅是物质利益因素非常重要。公司理财的原则已经无法指导家庭理财的实践,家庭理财学的建立刻不容缓。

一、家庭理财学建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建立家庭理财学,是融合理财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进而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

图1给出了在社会框架中家庭、企业和国家的关系。从社会发展的时间序列来看,家庭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目标。企业的生产和国家的转移支付都是为了人的发展。为了应对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不断满足自身发展的要求,人们要求企业生产更多的产品,要能够有产出,有剩余。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但家庭作为这一人力资本提供者而言,其核心功能是提供人力资源,所以,其理财的重点应该围绕人展开,而不像企业去追求物质利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家庭理财与企业理财应该有所不同。所以,建立家庭理财是必要的。建立家庭理财学,是融合理财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进而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以幸福的家庭为基础,家庭理财是保证幸福家庭的基础。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只有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产生社会效益,才能有长远的发展。财务管理在家庭层面的发展,需要考虑家庭的社会属性。

(二)建立家庭理财学,能够弥补财务管理研究中的一项空白

理财学以其对象层次的不同可以分为国家理财(财政学)、公司理财和家庭理财学三个层次,分别对应国家、企业和家庭的理财。目前关于理财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司理财和财政学两部分。但作为社会构成基本单位的家庭理财却鲜有研究。目前的财务管理以公司理财和财政学为题,并没有明确提出家庭理财的概念,建立家庭理财学,可以从应用层次上完善理财学的研究范畴。

(三)建立家庭理财学,是有效指导家庭理财实践的需要

家庭理财学是以家庭为研究单位,考虑家庭社会职能,运用家庭理财原则,对家庭财物的收、支以及存量进行管理以达到家庭理财目的,促进家庭健康发展的一门应用学科。这门学科的建立,特别是在大、中院校中开展这门课程,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家庭理财新观念,用先入为主的方式抵御社会上的追求利益最大的家庭理财思想,指导家庭理财实践。

(四)建立家庭理财学,是促进家庭和谐发展的需要

家庭存在的目标是自我繁殖,而在养育后代这件事上的交易非女子与男子之间莫属。在这种“交易”中,双方的贡献极难计量,极难监督,所以交易成本很高。家庭的组成就是要降低这种交易成本。由于财产关系的介入,这种“交易”在本质上需要长期契约。家庭就是为了维护财产关系而出现的长期契约形式。作为家庭和谐发展的经济基础,只有经营好家庭财务问题,才能促进家庭健康和谐发展。

家庭理财究竟在家庭关系中起到什么作用,如何才能处理好经济基础与家庭和谐之间的关系,究竟应该如何理财,理财时应该抱着什么心态,遵循什么理财原则,才能既提高家庭财富,让家庭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又不失稳定性,并提高家庭幸福感,是需要深入研究的内容。

二、家庭理财目标

理财目标是主体优化理财行为结果的理论化描述,是主体未来发展的蓝图。在对理论的探索过程中,研究人员必然(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应有一个推进学说发展的基本前提,即目标假定。没有目标假定的研究活动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概念的混乱,进而影响到研究成果的确定性。离开目标假定,研究人员将无法确定所要调查的事实与数据,对一些偶然现象也无法进行理性的判断。目标函数在财务理论研究过程中是一个极其关键的问题。它既存在于财务理论体系之中,又脱离于财务理论体系之外。当存在于财务理论体系之中的时候,理财目标成为理论分析与逻辑推理的一个前提;当脱离于财务理论体系之外时,理财目标即是财务理论研究人员的一个基本观念,一个进行思维活动的支点。明确这一观念,对于端正财务理论研究方向,运用正确的财务理论研究方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理财学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是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还是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以上表述的内容虽有差别,但都体现了一点――逐利,不同之处仅仅在于利益主体的差别和衡量标准的差别。

从图1可以看出,社会的协调发展需要货币资金为媒介来循环往复,对于各个主体:企业、家庭和国家而言,都有理财的需要。财物如流水,理财学的直接目标,就是取得财物的流转,使财物适时平衡――即资金的合理流动。不管是国家、企业还是家庭都必须遵从这一铁律。

马克思资本论告诉我们,企业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来源。所以,对于企业而言,追求投入与产出的比是其历史使命所决定的,而对于国家而言,维持系统的平衡更重要。而家庭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则更多地体现为人力资源的提供。因此,虽然家庭理财有必要,但家庭的性质决定了其理财目标一定与企业和国家的理财目标不同。

由于目前理财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企业,而企业的目标是逐利。而商学院的教授们认为理财目标应该等同于企业目标。这样,企业的理财目标就等同于企业目标――逐利。如果理财目标等同于主体的目标,那么由于各层次理财主体的主体目标不同。因此,在各层次上的理财目标也应该有所不同。目前在全社会范围内大量省略了“企业”这一主体称谓,而理财目标是逐利,就有可能造成大家概念的混乱――认为所有主体的理财目标就是利益的最大,特别是在国家理财目标和家庭理财目标讨论缺失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在人们利益的驱使下,会逐渐忽略国家理财目标和家庭理财目标与企业理财目标的差异,而将其同化为企业目标。这一思路如图2所示。

根据图1家庭、企业的国家的关系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知道,家庭目标与国家目标与企业目标是不同的。所以,目前的这种学科体系是有缺陷的。改进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仍然假定理财目标=主体目标,但是,要强调各个主体的目标,让人们对于各个主体的目标认识更清楚,从而明确理财的方向;第二种,将理财目标与主体目标相分离。理财目标可以选取其直接目标,而将主体目标作为理财的假设来处理。这样,既可以避免混淆,又可以将主体目标与理财活动相结合,让理财活动体现主体目标。笔者倾向于第二种方案,即理财目标是资金的合理流动(平衡),各个主体的目标作为理财的假设;但由于大家的语言习惯问题,在以下讨论时,仍沿用第一种逻辑。

这样,家庭理财目标就与家庭目标相联系起来。社会发展到现在,以家庭为单位的经济组织几乎消失殆尽,经济组织功能转嫁到企业上,家庭在目前程度上主要用于满足人类的繁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构建和谐家庭关系,促进后代的成长成了家庭最重要的目标。由于家庭本质上是与财产相关联的,因此,没有家庭理财也是不可想象的。如何促进家庭财务增长,使家庭关系在竞争社会中保持稳定也是家庭理财的目标。在家庭理财目标中,家庭的稳定和谐是第一位的,而财产的增值是第二位的。所以,家庭理财的目标具有双重性,可以将之称为主导目标与辅助目标。主导目标是家庭理财是否成功的最终判断标准,辅助目标仅仅在主导目标不受影响的情况下作为行为实践的标准。

三、公司理财和家庭理财的区别与联系

公司理财与家庭理财由于主体不一致,主体目标不一致,导致两者在研究基础、研究重点、成功标准、理论基础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差异如表1所示。

(一)理财主体目标的差异

由于家庭和企业本质不同,其组织目标有所差异,表现在理财决策上的标准不同。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被赋予了盈利的使命。因此,企业的天然使命就是使企业价值最大,是逐利。在企业进行理财决策时,决策的标准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以获利的多少作为取舍的依据。而家庭作为社会的基础,其本质属性是种族的延续性,理财行为只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出现的,为了未来的生存而做的一种行为。所以,家庭理财的决策标准应该是是否有利于家庭的稳定、健康、长远发展,而不是财富的多少。当然,为了家庭的稳定健康长远发展,在某一阶段,可能表现为财富的最大,但是,如果有损于家庭健康长远、稳定、发展,应用其他目标替换财富最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家庭。在家庭的发展中,其物质层面是低层次的。太强调物质,会使家庭发展缺乏层次性,社会将变得庸俗化。

(二)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在企业研究理财时,是为了挣钱而花钱;而家庭则不同,是为了花钱而挣钱。因为生命的延续本身需要消耗,为了能使得家庭这个组织延续而挣钱。所以,对于企业理财而言,研究的重点是如何赚取收益,而对家庭理财而言,重点则是花钱的方向和效果。

(三)成功标准不同

企业的投资因为侧重于物质资本的投资,所以,衡量其效益的标准通常是物质的多少,具体表现为用货币来来衡量收益的多少。而家庭的投资,因为重点是人的投资,所以,通常用与人有关的标准来衡量,货币也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只有当货币能凸现或衡量人的幸福水平时才用货币来衡量。更多的人们习惯于用与未来人发展有关的指标来衡量。比如,中国家庭中孩子的成绩、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全家的幸福感等。

(四)投资重点的差异

为了达到资金的合理流动,家庭和企业都涉及资金融通和消耗以及是否增值的问题。企业的财富增值主要通过对内的物质资本投资以及对外的证券投资等实现,主要体现在物质资本的投放与收益上。虽然也对人力资产进行投资,但由于人的家庭归属性,人力资产的产权天然归个人,因此,对人力的投资不是投资重点。而家庭投资由于家庭作为社会的主体,其最主要的功能是延续性,对于人的投资是重中之重。在人的投资有剩余时,才进行物质资本的投资。所以,企业与家庭的投资重点不同,而这种差异将导致衡量标准的不同。

(五)理论基础有差异

企业理财的理论基础包括:数学、会计学、系统论、信息科学等;而家庭理财除了公司理财的理论基础外,还要考虑社会学与心理学知识。

不管是家庭理财还是公司理财,在研究内容上,都存在资金的流入和流出以及规划判断的问题,都会涉及到资金融通、资金的投放、收益的分配。但在具体内容上,家庭理财要比公司理财单一,但考虑的因素却很复杂。比如,资金的获得,公司理财着重考虑的是风险和收益,而家庭理财在考虑时除了风险与收益外,更多的是可行性。再比如,资金投放,企业主要投入运营中,而家庭的资金最主要在于消耗,集聚下来的剩余资金的投放比公司的范围要狭窄等。由于家庭理财与企业理财的各种差异,只有认识到其中的差异,建立家庭理财学,才能构建科学的家庭理财理论体系。

四、家庭理财学的理论体系构建

汪平教授认为,以财务评估概念为逻辑基石对理财学的理论结构构建应该包括理财目标、理财学的概念研究和理财学的决策②(战略)研究几个部分的内容。

华金秋在2002年的博士论文就是对中国居民的理财研究。其所建立的居民理财学(私人理财学)仅仅是理财学的一个分支,因为没有考虑突出家庭主体与企业理财主体的差别,所以,其所提出的理财目标、原则以及学科特征上都没有体现家庭理财的特色。从其论文结构来看,其构造的学科理论体系包括:研究历史与现状的回顾与评价、理财需求、目标与特点以及理财行为与过程等,并运用企业相关理论对于居民理财行为进行分析,从交易费用、信息技术角度谈对居民理财的影响。另外,其对银行私人理财业务以及居民理财效应和经济制度创新以及居民理财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笔者认为,家庭理财体系作为理财学的一个分支,其理论体系构成与理财学相似,包括起点、前提与导向,基础理论(家庭理财内容、原则、方法),应用理论(筹资或者收入、投资或者支出等),延伸理论四大部分。这四部分关系如图3所示。

研究起点给出了家庭理财学设立的理论起点,并在此理论的指引下给出了家庭理财的目标、假设、本质与环境的作用。家庭理财的理论基础给出了家庭理财的内容、原则和方法,为如何进行家庭理财、怎样理财以及理财中如何决策提供了思路。应用理论则结合家庭资金流向图(图4),从维持性家庭理财与发展性家庭理财的角度对家庭理财活动如何进行进行介绍。其中维持性家庭理财是指不牵涉人类繁衍情况下的人力资源的投资、维持性消费以及对外的产业、金融证券市场的投资;发展性理财则专指在繁衍后代情况下的理财活动,因为其决策标准与一般理财不同,所以,需要单独研究。延伸理论则主要讨论理财效率衡量问题以及当理财假设不满足情况下的理财活动。

家庭的财产资源集中度远低于国家和企业,理财的经济效果远没有财政和公司理财明显。但由于家庭理财严重影响到社会人力资源的提供,因此进行家庭理财将显得更为重要。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拥有的财富逐渐增多,如何进行家庭理财也成为了很多人面临的迫切问题,网络上大量涌现的个人理财网站实际上证明了家庭理财的市场需求和迫切度。而目前关于个人理财涉及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理财原则和理财方式上,并没有对家庭理财有个系统的概括,所以将家庭理财系统化就显得更为迫切。只有家庭理财系统化,建立家庭理财学科,才能让大家认识到家庭理财与公司理财的区别和联系,才能从家庭实际出发,用好理财工具,促进家庭幸福。

【参考文献】

[1]侯继勇.唐骏“上钩”[eB/oL].,2009-01-07.

[2]周俏春.理财专家:个人投资房地产应该量力而行[eB/oL].jjckb.省略/cjxw/

2007-04/04/content_44027.htm,2007-7-4.

[3]陈弋弋.韩国歌手李瑞贤1日自杀韩星又陨落一颗[eB/oL].省略/content/

2008-12/3/73134.aspx,2008-12-03.

[4]汪平.论理财学理论结构:财务评估观点[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3):51-56.

家庭理财的策略篇7

1月29日-30日举行的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记录了暗潮汹涌的不满情绪:众多与会者表达了对进一步资产购买所引发的潜在成本和风险的忧虑情绪。与会者不仅忧心量化宽松退出策略可能带来动荡,还担心美联储证券投资组合迅速膨胀会引发资本损失。

无论担忧情绪多么严重,他们都没注意到美联储这项策略中最大的弱点,就是强调短期战术甚于长期战略。面对危机,美联储一而再,再而三地以战术性对策押注加码,先是推出两轮量化宽松又继之以开放式的重复操作,从而不断加深了对问题的误判。第一轮量化宽松的成功使FomC错误地相信已经找到了后续政策行动的正确模式。

假如美国经济是受困于总需求暂时不足这一周期性顽疾,这种办法有可能奏效。按照凯恩斯理论,财政及货币等反周期政策最终可以弥补需求不足,从而让经济再度启动。

但困扰美国的并不是暂时的周期性痼疾,而是一场持续拖累美国家庭的旷日持久的资产负债表衰退。曾几何时,美国家庭对房地产出手毫不犹豫,借贷随心所欲,如今这两大泡沫早已破灭,但由此造成的影响并未消除:2012年家庭债务负担仍占个人可支配收入的113%,而去年的个人储蓄率平均仅为3.9%。

专注于改善资产负债表的美国消费者并未吞下货币财政当局抛出的香饵。相反,他们已经削减开支。五年来通胀调整后的个人消费开支平均增长仅为0.8%,这是“二战”结束后最严重也最持久的消费需求增长放缓。

货币财政刺激计划的声势虽然浩大,但作为针对周期性问题开出的药方,药不对症。现在应加速修复资产负债表,同时将货币和财政政策杠杆调至正常水平。解决方案包括减免“水下”抵押贷款(即未偿款超过房屋当前市值的贷款)、降低大约150万房屋面临的止赎风险。其他措施还包括强化储蓄激励机制,从而提升美国家庭的长期财务安全;扩大个人退休账户和401K养老金计划、建立低收入家庭特别激励机制,并结束美联储零利率政策强加在储户身上的财务压制。

诚然,上述政策充满争议。债务减免将纵容鲁莽和不负责的行为,但将“水下”的无追索权抵押贷款,转化为所谓的可追索债务(把不还债仅仅丢掉房屋转变为威胁到借款者的所有资产),可以解决上述担忧,并赋予美国的杠杆文化以更强的责任感。

时机也是要注意的问题,特别是储蓄激励机制的实施。为避免存款激增可能导致的总需求不足,应在3年-5年内分阶段实施上述举措。

上述提议的主要优点在于,关注战略胜过战术层面,因此在解决困扰当前经济的资产负债表问题时更对症。由于崇尚典型的自由放任主义,美国一直将战略问题交给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长此以往,导致政府在处理突发问题时被动且时常受到误导。

因此,美联储似乎更关注危机善后,而不是避免新一轮危机爆发。美国财政政策也是如此,讨论期在事件驱动下越来越短:1月1日通过财政悬崖议案,3月1日“支出封存”启动,3月27日预算“持续决议案”到期,5月18日批准提高债务上限的最后期限到期。一个指哪儿打哪儿的债券市场很可能在酝酿着下一个泡沫,却被错误地当成这种短视做法的终极检验。

美国战略真空和短期主义危险已经存在很长时间并越发严重。一系列短期的修修补补绝不能同成功的长期战略画等号。

家庭理财的策略篇8

关键词:工作-家庭关系;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效果评估;多层次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4)10-0117-04

1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是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

“幸福中国”、“和谐社会”要求“全面协调”、“统筹兼顾”。良好的工作与家庭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元素。近年来“用工荒”与日俱增,劳动力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一再提高工资待遇,承诺各种家庭友好福利待遇,实施家庭友好计划。由于各种福利措施易被竞争对手模仿,而且如果不能体现组织层面上的信念、规范和价值观,反而于事无补。如何从“心”里真正吸引、留住和用好人力资源?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是行之有效而又不易模仿的管理思路,可深层次缓解工作家庭冲突,建立支持性的组织环境[1]。通过全方位转变企业内部制度、决策程序、组织规则等组织体系和灌输企业推崇的价值观等文化元素,让员工普遍感受到企业的关心与帮助[2]。但实施家庭友好组织文化的效果却长期以来受到质疑[3,4]。家庭友好指数FamilyFriendlyindex是把企业政策和程序与基准标准相比较,只能反映制度变化,在实证研究中也很少得到应用。以往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家庭友好组织文化对不同单一或多个方面的积极效果,但对于家庭友好组织文化实施效果的系统性探索却比较少[5]。

家庭友好组织文化建设必须以成本-收益分析为导向,评估员工工作家庭关系改善对组织绩效提高和企业声誉提升等组织目标的影响,检验建立前后工作态度、行为和绩效变化等员工个人层面的实施效果,考虑组织文化建设与转型的投入与风险。基于德国、法国等国的家庭友好文化建设经验和成效,欧洲社会资本协会(europeaninstituteofSocialCapital,eiSC)近几年专门提出了“work&LifeBalance”Certification的企业认证服务。家庭友好组织文化建设在国内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分析和梳理以往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归纳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效果的作用机理,探讨实施家庭友好组织文化在员工、企业、市场、财务等多方面的预期影响,构建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效果衡量的多层次指标体系。

2家庭友好组织文化的本质与研究进展

2.1家庭友好组织文化:内涵及构成

家庭友好组织文化研究最早来自于探索企业应对员工工作家庭的人力资源策略。企业内部非正式的工作环境,往往比正式组织支持对工作-家庭关系影响更显著[1],必须重构组织文化,才能最终应对工作-家庭挑战[6]。

由于所依据的理论不同,研究人员之间对家庭友好组织文化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thomas等提出,支持家庭的工作环境(family-supportiveworkenvironment)由“支持性的家庭友好计划”和“支持家庭的管理层”组成,代表了组织为帮助员工平衡工作和家庭责任所作出的努力[7]。thompson等提出的“工作-家庭文化”(work-familyculture)分为3个维度:组织对员工花在工作、家庭中的时间和要求,预期、感知到的采用家庭友好计划或者把时间投入家庭责任将会对职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管理者对员工家庭责任的支持和敏感性[8]。allen提出了“家庭支持型组织的感知”(family-supportiveorganizationperceptions,FSop)[9]。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是从组织战略高度,推进内部制度、决策程序、组织规则等组织体系的全方位转变,灌输价值观等文化元素,引导员工心理与行为[2,9]。

2.2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效果研究

虽然一些研究验证了家庭友好组织文化能带来期望的、积极的工作结果[10,11],但也有研究表明家庭友好组织文化对积极工作结果的影响并不显著[12],甚至不能带来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行为结果[13]。Goff等和Kossek等发现:提供小孩看顾服务与降低员工缺勤之间不存在关系[14,15]。Baltes等的元分析却发现,灵活工作时间与工作满意感和缺勤有关,对缺勤影响最大[16]。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效果的研究比较零散,很少观察组织层面的改变、员工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影响。

3家庭友好组织文化的多层次影响

根据社会交换理论和组织支持理论,家庭友好性的工作环境支持将带来更积极的工作结果[17]。当组织关心、善待员工时,员工也会在工作中有良好的表现,尽力帮助组织达成目标。当组织提供家庭友好计划或福利,员工会通过与这些福利相一致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来进行回馈[17]。allen指出:家庭友好的组织文化缓解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冲突,增进工作与家庭之间的相互促进[8]。工作-家庭文化是家庭友好计划有效性和可用性的重要影响因素。相对于正式的组织政策和管理措施,非正式的家庭友好组织实践和文化建设与工作-家庭促进的关系更为密切,对员工的工作-家庭需要提供了更灵活的情感反馈,员工也感知到管理层对于他们工作家庭需要的支持,促进工作-家庭之间的良性互动,提升组织承诺和满意度,降低离职意向,最终影响企业绩效、市场表现和财务成果。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效果从员工绩效、组织绩效、市场绩效及财务绩效四个层面进行系统评估,关注其互动关系(见图1)。第一,家庭友好组织文化通过家庭友好实践,体现尊重和支持员工平衡工作-家庭需要的内在基本假设、信念及价值观。组织对员工花在工作和家庭职责上的时间有合理要求和预期。员工感知的使用家庭友好计划或将时间投入家庭职责不会对职业生涯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管理者对员工履行家庭职责的支持和敏感性。

第二,家庭友好计划因为缺乏管理层的支持和非正式的环境支持,而阻碍员工使用家庭友好福利计划。家庭友好组织文化代表了企业内在假设、行为信念和价值观,从根本上影响员工行为及态度,促进组织真正向“家庭友好型”转变,将家庭友好计划作为外在表现融入家庭友好组织之中。

第三,从个体、组织及顾客三个行为主体中收集数据,立体评价家庭友好组织文化的实际效果。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效果评估的可信度取决于数据的全面性、科学性。如果只从个体的角度进行评估,就难以衡量文化变革给组织带来的实际效果,不符合企业经营哲学;如果忽略员工或顾客等第三方的评估,“友好”便无从说起,因为“文化友好”与否取决于员工和顾客的实际感知。

第四,家庭友好组织文化对工作满意度、组织情感承诺等结果变量的作用有直接和间接效应。文化是一种复杂的作用力,由其外在的家庭友好组织政策等直接作用于预期的结果变量,但更多的是由员工对组织时间要求和预期、管理层支持、职业生涯结果等,先影响工作-家庭关系和员工的控制感知,进而与员工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行为结果相关联。

第五,家庭友好组织文化的效果应延伸到市场绩效,最终体现在财务绩效。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效果的评估应是全方位的,这也是由文化辐射范围广的特质所决定的。评估指标体系应考虑到家庭友好组织文化对各方的积极影响,全面评估实际作用效果。

第六,性别、职位、婚姻状况、家庭负担等变量调节着家庭友好组织文化对控制感等心理因素。

4多层次效果评估指标体系

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效果评估是复杂的系统,要遵循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定量与定性兼顾、可行性、完备性、独立性和数量适宜等原则,通过多层次的指标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有机整体,来刻画家庭友好文化的全面效果(见表1)。表1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框架设计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具体评估内容或方法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员工绩效层面(评估员工的个人感知)组织绩效层面(管理层评估员工绩效)市场绩效层面(市场评估组织绩效)财务绩效层面(相关成本效益评估)工作满意感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和喜欢程度家庭生活满意感员工对婚姻、子女照顾等家庭生活质量的满意程度组织承诺员工对组织的情感依恋、认同感和投入度离职意向员工在多种具体情况下(如其他企业提高薪酬、给予更多的业余时间、提高职位等等)将离开企业的意愿的自我评估心理压力员工在过去一段时间以来的心理紧张感、沮丧感、工作压力感及由此引发的身体不适状况的程度缺勤率变化来自人力资源部门的纵向数据离职率变化来自人力资源部门的纵向数据任务绩效管理层对员工完成组织期望的工作任务职责程度及效率的评价关系绩效管理层对其下属在人际互助及工作自主努力度两个方面表现的评价顾客满意感根据企业具体的产品或服务特点,选取合适时间间隔设计问卷,进行调查或随机访谈顾客保持率通过销售部门收集的重购率、投诉率等数据进行分析品牌形象与声誉可在求职者(如应届毕业生)和消费者两个群体中进行,主要评估企业在相应群体中的家庭文化友好程度感知形象净利润来自企业财务部的纵向数据利润增长率来自企业财务部的纵向数据相关成本费用利润率根据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等部门统计的相关数据,分析与家庭友好文化建设相关的成本费用与利润增长的关系4.1科学确定指标权重

科学确定指标权重是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效果量化评估的关键。评估指标体系分为两类:一类倾向于客观方法,另一类倾向于主观判断(如神经网络算法及层次分析法等)。确定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效果评估指标的权重应将主观判断与客观依据相结合,根据相关指标量表设计aHp问卷,然后兼用德尔菲咨询法整理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及企业管理人员的意见,通过排序及一致性检验,最后确定指标权重。

4.2具体企业具体分析

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权重的确定,应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战略目标的侧重点有所改变。不同企业管理层所期望的效果是不一致的,除了财务绩效外,服务型企业更关注顾客关系等市场绩效结果,而制造业企业更关注员工的任务绩效结果,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要充分利用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并考虑企业的目标。每个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包含一些新颖或特别的政策、计划或服务,关于家庭友好组织计划可用性的衡量设计就应有所不同。

4.3指标的量化

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是无形的管理工具,其效果测量的有形化显得十分关键。要设计科学、实用、可行的量表,确保测量的有效性,降低测量的理解难度。汇总统计相关数据时,就可以根据调研结果和相应指标的权重得出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效果指数。

4.4纵向与横向对比相结合

家庭友好组织文化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影响也是潜移默化,其效果的衡量就要考虑到时间因素。通过对同一企业实施家庭友好组织文化的效果进行纵断式跟踪,才能更清晰地展示长期效果。各行业、各企业之间相互借鉴经验,有利于家庭友好组织文化的发展与企业劳资关系、管理绩效的改善。

5管理应用

5.1构建和完善家庭友好组织文化

从设计家庭友好组织计划,到计划的沟通、传递、执行,都需要有潜在的、统一的企业文化内涵、信念和假设作为精神根基,有相应的组织系统支持作保障,形成整个企业的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氛围[18,19]。需要专门、独立的人员或部门负责完善家庭友好文化的监督、评估机制,使员工真正享受到企业战略发展的福利、服务和政策。只有建立这种独立于直线职能管理层的支持系统,才能有效保证“文化友好”,而非象征意义的“政策友好”,使员工对于“家庭友好”的感知更为真实、具体、可控。

5.2至上而下的配合

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效果的评估涉及到企业各部门、各层级人员的支持。员工感知及绩效的评估要求员工能自主、独立、有效地反馈企业家庭友好政策及自身的福利状况;企业绩效需要客观、公正地对员工各方面的绩效进行评估;市场绩效的评估有赖于与顾客的有效互动沟通,及时反馈和整理相关信息;财务绩效的衡量要求财务部门对企业运营状况和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构建中的成本、费用、效益进行科学准确的计量。只有实现各部门的“无缝配合”,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效果评估才能逐渐成熟,成为日常管理工具,“文化友好”才能变为“企业惯性”。

5.3定期定量追踪

企业应在一定周期间隔(如一年),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工作,并由专门的支持系统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分析结果应在整个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不同人员之间进行全面沟通并得到管理层的反馈意见,明确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构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及时加以解决。注意全面收集数据,将定期评估和量化评估结合起来。

5.4积极的反馈调整机制

科学合理地运用评估结果,可以让企业全面了解员工、市场、财务和组织各方面的实际表现,及时对症下药,调整组织策略,不断缩小期望与实际感知之间的差距。员工层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良好的沟通、调整家庭友好政策的内容、管理层的态度、组织文化的倾向来缓解;组织层面的问题则应进一步追溯到员工层面上,找出员工退缩行为和消极态度的深层原因;财务层面的问题说明建立家庭友好组织文化时没有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可以根据员工“感知的家庭友好计划的可用性”这一项目的评估结果对组织政策进行调整,设计出更加符合企业及员工实际情况的家庭友好战略计划。

参考文献:

[1]thompsonCynthiaa,BeauvaisLauraL,LynessKarenS.whenwork-familyBenefitsarenotenough:theinfluenceofwork-familyCultureonBenefitUtilization,organizationalattachment,andwork-familyConflict[J].JournalofVocationalBehavior,1999,54(3):392-415.

[2]HarrisLloydC,ogbonnae.antecedentsandConsequencesofmanagement-espousedorganizationalCultureControl[J].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2011,64(5):437-445.

[3]Judgetimothya,BoudreauJohnw,BretzRobertD.JobandLifeattitudesofmaleexecutives[J].Journalofappliedpsychology,1994,79(5):767-782.

[4]Broughpo'Driscoll,michaelpKalliath,thomasJ.theabilityof“FamilyFriendly”organizationalResourcestopredictwork-familyConflictandJobandFamilySatisfaction[J].StressandHealth,2005,21(4):223-234.

[5]Galinskye,BondJamest,FriedmanDanae.theRoleofemployersinaddressingtheneedsofemployedparents[J].JournalofSocialissues,1996,52(3):111-136.

[6]LewisS.RestructuringworkplaceCultures:theUltimatework-familyChallenge?[J].Genderinmanagement:aninternationalJournal,2010,25(5):355-365.

[7]thomasLindat,GansterDanielC.impactofFamily-supportiveworkVariablesonwork-familyConflictandStrain:aControlperspective[J].Journalofappliedpsychology,1995,80(1):6-15.

[8]allentammyD.Family-supportiveworkenvironment:theRoleoforganizationalperceptions[J].JournalofVocationalBehavior,2001,58(3):414-435.

[9]thompsonCynthiaa,Jahneileenw,KopelmanRicharde,etal.perceivedorganizationalFamilySupport:aLongitudinalandmultilevelanalysis[J].Journalofmanagerialissues,2004,16(4):545-565.

[10]BraggerJenniferD,Rodriguez-Srednickio,KutchereugeneJ,etal.work-familyConflict,work-familyCulture,andorganizationalCitizenshipBehavioramongteachers[J].JournalofBusinessandpsychology,2005,20(2):303-324.

[11]eisenbergerR,Fasolop,Davis-LamastroV.perceivedorganizationalSupportandemployeeDiligence,Commitment,andinnovation[J].Journalofappliedpsychology,1990,75(1):51-59.

[12]StinglhamberF,VandenbergheC.organizationsandSupervisorsasSourcesofSupportandtargetsofCommitment:aLongitudinalStudy[J].JournaloforganizationalBehavior,2003,24(3):251-270.

[13]CropanzanoR,HowesJohnC,Grandeyaliciaa,etal.theRelationshipoforganizationalpoliticsandSupporttoworkBehaviors,attitudes,andStress[J].JournaloforganizationalBehavior,1997,18(2):159-180.

[14]GoffStephenJ,mountK,JamisonRosemaryL.employerSupportedChildCare,work/familyConflict,andabsenteeism:aFieldStudy[J].personnelpsychology,1990,43(4):793-809.

[15]Kossekellene,nicholV.theeffectsofon-siteChildCareonemployeeattitudesandperformance[J].personnelpsychology,1992,45(3):485-509.

[16]BaltesBorisB,Briggsthomase,HuffJosephw.FlexibleandCompressedworkweekSchedules:ameta-analysisoftheireffectsonwork-relatedCriteria[J].Journalofappliedpsychology,1999,84(4):496-513.

[17]高居红,张建卫,刘玉新.家庭友好计划的效应与机制研究――现状与展望[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2):30-35.

家庭理财的策略篇9

[关键词]基金营销 家庭金融资产

尽管目前我国居民家庭在金融资产方面的需求十分旺盛,但作为适合家庭金融投资的基金却呈现出不温不火的态势,究其原因,目前我们大多数基金公司所推出的基金产品从结构上来说,和家庭金融资产的需求无法契合,导致消费者无法从中产生认同感,同时在营销渠道环节,渠道权力的缺失也进一步遏制了基金业的市场拓展。

一、家庭金融资产的选择理论

在家庭金融资产的选择理论当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相关的投资决策,其中,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当中,人力资本因素、房产因素、风险偏好以及参与成本是比较重要的。

1、人力资本:在风险性投资当中,如果是以家庭为单位,那么人力资本的影响十分重大。这里所考虑的是家庭收入的前瞻性,一般来说如果家庭未来的工资收入并没有异性的保险因素或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那么家庭持有的风险资产水平更高,研究统计会高出百分之二十,而这类家庭拥有风险资产的可能性也会更高。在这一结论下,对于家庭未来收入预期并不看好的情况下,为首先保证家庭消费的正常水平,在金融资产的投资选择上,较好的流通性产品是首选,保证及时买卖兑现能降低一定的风险。

2、房产因素:对于大多数家庭,尤其是贷款买房的年轻人来说,房产所占据的储蓄计划势必会影响家庭对风险资产的持有量。在家庭收入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高额的房产价值让家庭在资产配比方面肯定会有所偏重,而此消彼长,家庭参与股票投资的可能性会减少。

3、风险偏好:不同投资产品在风险承担方面的数值时不同的,尽管相对应的获益值也呈反比,但家庭个体对于风险的理解和看法都不一样,因此存在风险厌恶的家庭或个人适合进行相对安全的投资产品。

4、参与成本以及信息成本:任何投资行为都是在风险评估之后进行决策的,也就是说,家庭金融资产投资是在家庭确定了自身成本投入的规模以及股权溢价的程度能够至少弥补参与股市的固定成本时才会进入。

二、开放式基金在产品营销方面的问题分析

就以上罗列的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理论不难发现,在以家庭为单位进行金融资产配置选择时,诸多因素影响是一大特征。而在投资市场中,基金公司作为金融资产的供给商,是否能够适时地提供基金产品――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在产品供给渠道上多下工夫,对于基金公司业务的开展尤为重要。

在目前的家庭金融资产投资方案中,商业银行推出的以利率、汇率、商品期货、股票等作为基础资产组合出的理财产品颇受欢迎,而基金公司推出的产品大多只能实现商业银行投资产品销售额的十分之一,而这其中基金公司的投资产品大多以股票投资和债券为主,股票型基金所占据主导地位的现象让不少投资者对于基金的概念停留在“风险相对较低、获益相对较少”的股票投资。

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来看,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房地产在资产配置当中无疑是最重要的,房产投资对于风险规避的确也是相当有效的。与此同时,金融危机对金融个体的影响辐射到了我国的实体经济。在这种经济环境之下,居民在对未来收入不确定性增大的时候,考虑降低风险资产持有也是顺理成章的,而目前我国基金公司所供给产品的高风险性恰巧成了滞销的理由。

此外,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健全,资本市场也正处于向全流通转变中,这些制度性因素也必将增加居民家庭对股票型资产的回避。近些年基金公司的产品结构里以股票型基金等高风险的资产占据了绝对份额,这种产品结构与我国居民家庭的需求是不一致的。

从一系列的分析结论中可以发现,我国的基金业在接下来的发展中需要推出更多适合市场需求产品,其中低风险应该是这些的产品主要特征。

三、基金渠道的策略渠道分析

在基金产品销售的渠道中,基金公司直销渠道在前两三年已经呈现出下滑态势,而与此同时,券商渠道的销售额从宏观上的百分比也越来越小。而银行对于基金销售的重要性反而说明基金公司销售在渠道拓展方面的不力,由商业银行控制渠道权力恰恰是导致目前基金销售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自从银监会于2005年9月颁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以来,商业银行在理财业务方面的发展速度是空前的。问题在于商业银行有了自己的理财产品后,基金产品的推广在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自然就失去了动力。而同样作为主要销售渠道的券商营业部,基金产品对于券商的经纪业务收入的挤占也成为渠道内部的冲突之一,而随着券商也推出自身理财产品,其销售基金产品的动力逐渐减弱也是顺理成章。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通过银行还是券商渠道来进行基金产品销售,认购费用或申购费都比较高,这对于家庭金融资产的选择来说,参与成本并没有显得多小。

可见,这种基金销售现状要想有所改变,渠道策略的变更是必须的。首先需要挖掘的是保险公司渠道。因为和传统的商业银行以及证券市场相比,保险公司渠道在基金推广的过程中在利益和客户需求方面并不存在冲突。而保险公司自身产品的低收益率以及纯保障特性,也是趋势保险公司重视基金销售的利益驱动力。另外除了传统金融渠道之外,理财超市等第三方渠道的大力发展也很有必要。从属性上说,理财超市属于完全的理财产品渠道商,在超市里可以销售各式各样的基金产品,同时还可以销售银行理财产品、保险公司产品等金融产品。在渠道建立方面,网上销售的模式也值得尝试,目前网上销售大多是各个基金公司在自身公司的网站上销售,一个基金购买者要在60余家基金公司的数百种产品里筛选,必将耗费极大的搜索成本。为了促进网上销售,应发展集合所有基金产品的网上超市。

四、结语

由此可见,我国的基金公司造成目前局面下的销售受阻,规模难以发展,优质客户数不断减少的现象。从基金公司营销策略的层面上看主要由两方面决定,首先是我国基金公司所推出的产品在结构上不能满足我国居民家庭对于金融资产的需求。这其中,基金产品过分依赖股票型基金的现象十分明显,由此带来的高风险让不少家庭望而却步,与股票型基金的大份额相比,债券型、货币型、保本型产品供给不足。此外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健全的环境下,加上金融危机和家庭收入前瞻性缺失所造成的经济前景不明朗,更加降低了家庭对风险资产的配置。在这样的市场局势下,我国基金公司要想走出困境,首先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结构的改善,尤其要增加低风险产品的供给。

此外,商业银行作为基金产品最为倚赖的营销渠道,由于理财产品的推出并热销,对基金产品销售的热度降低也是无法回避的。与此同时证券公司在平行销售时发现基金产品的销售会挤占券商的经纪业务收入,加上券商资产管理产品的推出,对基金营销的内在动力也在丧失。所以基金公司渠道范围方面比如拓展,局限于商业银行和证券市场是行不通的,网上销售、理财超市等渠道应该积极尝试。

参考文献

[1]刘新亮.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市场营销分析[D].上海财经大学.2005

[2]姚维刚.刘秀兰基金投资理念营销之管见[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6(3)

[3]郑季林.我国开放式基金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5

[4]陈建梁.吴丁杰.银行系基金公司销售策略研究[J].南方金融.2005(5)

[5]叶柯.中国开放式基金营销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8)

家庭理财的策略篇10

【关键词】:工薪阶层家庭理财证券投资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居民的财产总量和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居民投资理财的意愿不断增强。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带动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个人资产成倍增长,中国城市普通家庭有了更多的可任意支配收入。资金的剩余和积聚是居民产生理财需要的前提,现在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有了理财意识。然而,近年来在中国人民银行连续8次调低存款利率后,居民存款收益已经很低,公众都希望通过最优的储蓄和投资组合使日后生活有所保障。因此,理财需求开始升温。

一、家庭理财与证券投资

家庭理财(FamilyFinance)并不是一个新鲜词,简单地说就是开源节流、管理好您的钱(moneymanagement)。当今工薪阶层的家庭有一定的银行存款,还有可能买卖股票、债券,还可能给自己和家人买了保险。而在国外大部分人是请经验丰富的理财专家或顾问来替他们理财、节支开源。因为投资市场的变化和理财工具的复杂,使得理财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多人理智地选择了专家。在国外,理财个人理财服务(personalFinancialService,简称pFS)正在蓬勃兴起。

家庭理财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科学的运用多种投资理财工具结合、跨多边市场运作的综合性投资理财行为。家庭理财要求各类家庭,既要善于利用各类风险投资工具追逐高额的风险投资收益,又要善于运用各类避险工具的规避风险。

家庭理财服务市场直接受到个人金融资产分配的影响。在许多新兴国家和地区,很大一部分个人资产仍是银行存款,而不像经济发达地区个人资产主要投向股票和共同基金。在美国,存款只占到个人资产的17%,其它资产都放在共同基金、证券和人寿保险上;而在较不发达的亚洲国家,存款占到多达80%。个人理财服务意味着将部分财富从保守和低回报的存款,转移到相对具有风险和高回报的证券等。尤其当经济稳定、通胀和利益可预测的时候,消费者就更愿意投资。

二、家庭理财中,证券投资要注意的问题

人们总是将理财与投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投资”和“理财”并不是一回事,不能等同。投资是战术,关注的是如何“钱生钱”的问题。而理财是战略,理财即管理财富,理财的核心是合理分配资产和收入,以实现个人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目标。个人参与理财计划不仅要考虑财富的积累,更要考虑未来生活的保障。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理财的内涵比仅仅关注“钱生钱”的个人投资更广泛。而投资只属于理财的一个子系统,真正意义上的理财包括证券投资、不动产投资、教育投资、保险规划、退休规划、税务筹划、遗产规划等等。

因此,我们在追求投资收益的同时,更应注重人生的生涯规划、税务规划、风险管理规划等一系列的人生整体规划。应该根据自身的收入、资产、负债等数据,在充分考虑风险承受能力的前提下,进行分析规划。首先,按照设定的生活目标及自身的具体情况(包括家庭成员、收支情况、各类资产负债情况等)进行生活方案的设计,以达到创造财富、保存财富、转移财富的目的。其次,对自己进行客观的分析,重点分析自身资产负债、现金流量等财务情况以及自己对未来生活情况进行预测,经过分析后,制定符合自身的生活理财目标及规划。在以后的生活过程中,根据自身情况变化不断修正理财方案的内容。

前几年股市的赚钱效应使得许多人对收益高的证券投资方式很感兴趣,往往不看风险只认收益。这潮流中,老年人可能把所有的养老金都投资于股市,却忽视了风险;期货、非法集资等让人趋之若鹜,结果有的人购买期货赔钱,有的人集资被骗等等。近些年,随着理财新品的不断推出,一哄而上的现象屡见不鲜,各家银行基金卖疯现象可见一斑。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普通工薪家庭已经有很强烈的证券投资欲望,但是由于股票市场的不完善,证券投资本身的高风险性,很多工薪投资者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常常受到损失。

由此可见,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人们理财意识仍处于非理性期,理财意识从最初主要所谓“勤俭节约、精打细算过日子”发展到了盲目跟风、追求“快速致富的秘诀”的段。古代司马迁认为,占用了一定量的资本,选择了谋生、经营的行业之后,能否经营得好,发财致富,还取决于经营者的聪明才智。他说:“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能者可以积累财富,无能者已有的财富也会散失。随着“金融经济”时代产生及发展,金融工具大量涌现,层出不穷,个人和家庭资产中证券金融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个人理财的需求在范围上不断扩展的同时在时间跨度上也开始扩展到人的整个生命周期。因此我们更应该理性的对待理财和证券投资,针对不同的家庭情况、背景、及个人不同生命的周期,从人生不同阶段和家庭资产合理配置的角度理性分析理财活动和进行证券投资。只有把证券投资纳入整个家庭理财的大系统中进行规划,才能使得工薪收入家庭在维持家庭必要开支的情况下,又能在高风险的证券市场获得一定的收益。

三、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证券投资策略

在人生的每个阶段中,人的需求特点、收入、支出、风险承受能力与理财目标各不相同,证券投资理财的侧重点也应不同。在实际家庭理财运作中,一个人一生中不同的年龄段,对投资组合的影响亦非常重要。通常我们可以分六大阶段来考虑。

阶段一、单身期:指从参加工作至结婚的时期,一般为2至5年。该时期经济收入比较低且花销大,是家庭未来资金积累期。

理财优先顺序:节财计划>资产增值计划>应急基金>购置住房。这个阶段的证券投资策略,如果工资水平比较高,可以适当投资证券市场,因为在这一阶段家庭负担不重,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强,所以如果能在股票市场获得高收益,为以后组建家庭打好基础。

阶段二、家庭形成期:指从结婚到新生儿诞生时期,一般为1至5年。这一时期是家庭的主要消费期。经济收入增加而且生活稳定,家庭已经有一定的财力和基本生活用品。为提高生活质量往往需要较大的家庭建设支出,如购买一些较高档的用品;贷款买房的家庭还须一笔较大开支——月供款。

理财优先顺序:购置住房>购置硬件>节财计划>应急基金。这一阶段证券投资策略应该较保守,可以购买些国债或货币性基金,保持资产的流动性。

阶段三、家庭成长期:指从小孩出生直到上大学,一般为9至12年。在这一阶段,家庭成员不再增加,家庭成员的年龄都在增长,家庭的最大开支是保健医疗费、学前教育、智力开发费用。同时,随着子女的自理能力增强,父母精力充沛,又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投资经验,投资能力大大增强。

理财优先顺序:子女教育规划>资产增值管理>应急基金>特殊目标规划。在子女的教育投资和家庭开支还有剩余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中长期证券投资,购买成长性股票或基金都是不错的选择。

阶段四、子女大学教育期:指小孩上大学的这段时期,一般为4至7年。这一阶段子女的教育费用和生活费用猛增,财务上的负担通常比较繁重。

理财优先顺序为:子女教育规划>债务计划>资产增值规划>应急基金这个阶段生活开支比较大,证券投资应该注重流动性和安全性为主。

阶段五、家庭成熟期:指子女参加工作到家长退休为止这段时期,一般为15年左右。这一阶段里自身的工作能力、工作经验、经济状况都达到高峰状态,子女已完全自立,债务已逐渐减轻,理财的重点是扩大投资。

理财优先顺序:资产增值管理>养老规划>特殊目标规划>应急基金这个阶段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进行证券投资,不过也要为退休后的生活留出一定资金,避免投资失败影响晚年生活。

阶段六、退休期:指退休以后。这一时期的主要内容是安度晚年,投资和花费通常都趋于保守。

理财优先顺序:养老规划>遗产规划>应急基金>特殊目标规划。这个阶段证券投资应该减少或者不投资,最多购买些国债。因为老年人风险承受能力低,不能承受证券的高风险。

四、家庭资产配量过程中证券投资策略

目前对国内百姓而言保险、基金、债券、股票等产品中进行分配。由于这些投资产品的风险性、收益性不同,因此进行理财时,根据不同的年龄必须考虑投资组合的比例,不宜将所有的资金投入到单一品种内。对投资者而言,年龄越小,风险大的投资产品如股票可以多一点,但随着年龄的增加,风险性投资产品的投资比例应逐渐减少。在国外,有种观点是将产四分法,主要分为不动产、现金、债券和股票。对于不同年龄,有不同的投资组合,如25岁的话,理财师一般会建议这种组合:不动产占10%、现金占5%、债券占20%、股票占65%。

因此,我们需要确定自己阶段性的生活与投资目标,时刻审视自己的资产分配状况及风险承受能力,不断调整资产配置、选择相应的投资品种与投资比例。而不应盲从他人的理财行为。

家庭整体规划要注重长期效益。一些投资者受到利益驱动,只顾眼前的利益,不注重家庭长期利益,往往采取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的短期行为,结果赔了个大出血。因此,家庭理财必须注重长期效益。通过理财对未来的长期整体计划,可以弄清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是现在在何处(目前的家庭经济状况分析?)第二、是要到哪去(将来希望达到的经济目标?)第三、是如何到那里去(通过最恰当、最合适的方式实现这些目标?)通过对各个阶段家庭收支的合理有效支配,实现家庭资产最大化。同时,家庭理财也一定要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要合理划分高风险的投资(股票、期货、实业)和家庭基本生活保障(储蓄、保险、房产、教育),不要因短期内过度追求投资而影响家庭生活水准,造成家庭财务危机。

因此,投资人要正确评价自己的性格特征和风险偏好,在此基础上决定自己的投资取向及理财方式。多作一些长期规划,选择一些投资稳健的产品,因为只有根据年龄、收入状况和预期风险承受能力合理分流存款,使之以不同形式组成个人或家庭资产,才是理财的最佳方式。

家庭在投资理财中,一定要善于把握经济规律,扬长避短,根据家庭成员的实际情况,考虑自身的资金实力,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选择何种投资方式,要从自己的经济实力出发,综合考虑自身的职业性质和知识素质。你手里只有数千元或者数万元钱,那只能选择一些投资少、收益稳定的投资项目,如、储蓄、炒股、国债等;而如果你手中有十万以上或数十万元钱,就可以考虑去购置房产,这样既可以居住,也可以用来实现保值、增值。

然而,现实中不少人对一种投资理念可能烂熟于心,那就是:“分散风险”“东方不亮西方亮”总有一处能赚钱。这也是眼下不少人奉行的理财之道。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不少投资者却走向反面,往往过分地分散风险,使得投资追踪困难或“分心乏力”,自身专业知识素质跟不上,造成分析不到位,最终导致预期收益降低甚至出现资产减值的危险。

又如,你是一名公务员,对上班时间有严格要求,你就不宜投身于股市;相反,如你具有一定的股票知识,信息也比较灵通,又有足够业余时间,就可以增加股市投资方式,因为投资股票尽管风险大,但收益也很大,是值得你伸手一试的。对于资金量较多的客户而言,有必要通过资产分散投资来规避风险;但对于资金不多的投资者而言,投资过于分散,收益可能不会达到最大化。具体操作时,建议集中资金投资于优势项目中,这样可能会使有限的资金产生的收益最大化。

由于各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在具体投资理财中,就应立足当前,注重长远。一般地说来,投资能获取收益,但工薪家庭不应该将自己的全部资产全都用于投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薪投资理财的渠道和方式越来越多,可以说,如今个人投资理财正呈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发展的趋势。然而,由于每种投资方式和保值形态具有多重性,每个人的各自情况又有所不同,所以,工薪阶层只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去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才能有益于个人资财的保值增值。在心态上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不能激进亦不可太怯懦”,远离和,谨慎对待期货等投机型产品。

参考文献:

[1]钱海波,《论人理财目标分析与资产结构设计》,《财会月刊》,2005,9。

[2]叶蓓,《个人理的业务现状问题与发展建议》,《特区经济》,2005,3。

[3]包纯正,《个人理财新探》,《农村金融研究》,2005,7。

[4]穆利,《这边风景独好—个人理财业务浅析》,《商业研究》,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