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十篇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十篇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9:57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篇1

关键词: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改进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国内建筑工程施工由于受到项目现场作业环境恶劣、作业人员流动性大且人员整体素质较低、行业管理环境等因素影响,安全风险较大。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业从业人员以及全社会都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应通过建立完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以法律法规和标准为准绳,以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控制为主线,以切实落实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为关键,以落实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为重要保障,以建设安全管理人员队伍、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为重要基础,以加强和完善项目分包管理为重要环节,以项目现场管理标准化为着力点,以安全生产教育、隐患排查、安全生产考核为重要手段,以pDCa循环实现持续改进为重要方法,从而提高企业本质安全管理水平和防范事故能力。

一、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

(一)建筑施工行业无序竞争仍较为突出

1、建筑市场目前仍存在着围标、串标等市场秩序不公平、不公正、不规范的现象;一些地区只重视事前的行政审批,而忽视事后的动态监管;部分地区少数监管人员执法不严,甚至,缺乏相应的权利制约机制。这是造成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不规范的重要根源之一。

2、部分建设单位不具备工程项目管理能力,不及时拨付安全生产费用,任意压缩工程造价和合理工期。

3、部分监理单位安全监理工程师缺乏,安全监督能力不足。(二)施工企业自身安全生产管理基础还不牢固

施工企业自身安全管理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部分企业仍然存在违规转包的现象;部分企业偷工减料,安全生产投入不到位;部分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还不完善,部分人员安全生产意识还不强,先进安全管理方法与工具还没得到有效应用;部分企业项目经营责任制中还片面注重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管理,或者以包代管。

(三)劳务队伍整体素质急需提高

多数劳务分包单位作业队伍是由农民工临时组织起来,人员流动性较大,难以接受较完整的培训,作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护能力较差,安全生产知识欠缺,违章作业和冒险蛮干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与改进

(一)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1、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

应建立由总经理任组长、主管安全的副总经理及其他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领导及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企业安全领导小组,并下设工作办公室。

2、系统策划,制订工作目标与实施方案

由工作办公室组织制订工作目标和具体的实施工作方案,并分阶段分目标落实到相关部门和人员。

3、全员动员

由公司高层组织召开全体员工动员大会。

4、做好前期培训

分阶段针对相关人员做好标准培训、文件编写培训、内审员培训等。并以内审员作为各部门、项目部体系运行与改进的重要骨干。

5、以标准为准绳建立文件化的安全管理体系

在确定公司安全管理方针、目标和阶段性工作目标后,成立文件编写小组,确定需编写的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手册、管理程序、工作程序、相关记录表格等),必要时包括相应组织机构的调整。文件初步编写完成后应进行会审,并最终经相应授权人审批。

(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

1、做好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宣贯培训

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正式后,应分层次有针对性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体系文件培训,实施过程中可结合运行中的难点问题再次组织进行专题培训或座谈。同时通过自学、专题会议、开辟学习专栏与心得交流、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并将培训始终贯穿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改进的各个阶段。

2、以责任落实作为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关键点

应逐级落实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各单位各部门的行政一把手的职责要落实到位。既要确保重点岗位安全职责的落实,又要做到全员齐抓共管,真正做到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

3、以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为重要保障

应按国家和行业有关要求,做好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计提与资金保障,并分解落实至相关单位/部门。

4、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之初,应选择基础较好的工程项目先行推广,并以此作为示范进行宣贯,有效促进其他项目的实施。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应抓住主线,分步推进,并应重点落实项目现场管理标准化。

5、做好运行指导和检查

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要组织内部专家组深入相关单位/项目部进行指导,对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具体解决,提高对标准的理解,并结合标准和现场实际情况解决相关问题。

(三)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改进

1、以日常监督检查、内审、管理评审为内部推动

企业应建立日常监督检查、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有机结合的改进机制,有效促进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健康运行,并及时根据有关情况的变化进行改进和调整。

1)应将监督检查作为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建立健全内部多层次日常安全监督检查的机制,规范监督检查的责任部门、流程、频次、各阶段的重点监督内容、问题处理方式等。

2)应将内审作为企业定期“体检”的重要活动。保持每年至少一次的内审活动,并应逐步提高内审员的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以保证内审的工作质量,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或外审员进行。

3)应将管理评审作为企业定期进行“住院治疗”的重要活动。应及时由最高管理者组织各主要负责人就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资源不足、体系不完善、方针目标或组织结构的适宜性、过程运行的有效性等做出改进决定。

2、以认证审核、标准化评审等外部检查为外部推动

企业应以认证审核、安全标准化评审、同行评估等外部检查为契机,充分利用各专家、专业机构的意见和建议,一方面寻找改进的机会。同时也借助于其检查的权威性和相关影响,作为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强大驱动力。

3、以安全生产考核为重要手段

企业应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加强安全生产考核,并以此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从而确保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应合理确定各责任部门/项目部考核的主要目标指标,且应与国家/行业和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相适应,考核时应注重考核的公正性和权威性,避免避重就轻,流于形式。

4、以pDCa循环为重要方法,持续改进

pDCa循环作为改进的重要方法已被管理界所公认,企业安全管理也不例外,应将pDCa循环方法普遍应用于体系运行的各个过程。通过策划(计划)、实施、检查(测量)、改进等过程的不断循环反复和螺旋式上升,促使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三、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一)应以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控制为核心

建筑施工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是做好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全过程中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并围绕危险源制订相应的控制措施,同时落实各相关责任单位、人员和措施,做好危险源的动态监管。

做好与事故隐患排查的有机结合

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

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中三种时态的现在时。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是事故隐患排查的基础。施工企业可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程序和方法,根据确定的施工生产过程及相关管理活动的过程,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充分辨识,找出危险源产生的原因,分析危险源的特性,然后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级别。这时不能只因为评价结果为一般作业风险或重大作业风险,就简单确定了一般事故隐患或重大事故隐患。在作业风险控制措施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强检查,看各项控制措施的落实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如未达到,这就要对由此产生的后果进行评估,后果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对人员伤害非常小,或只能发生机械、设备等损失非常小的事故,而且在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就是一般事故隐患;后果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对人员伤害较大,发生重伤及以上的人身事故,或发生机械、设备等损失较大的事故,必须全部或者局部停止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由于外部因素影响致使施工企业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就是重大事故隐患。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

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利用科学、规范的辨识、评价程序和方法,抓住安全事故隐患的源头,落实作业风险控制措施,并加强闭环管理,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

逐级分解落实,并与日常工作相结合

应将识别出的危险源和风险控制措施逐级分解落实到各单位工

程各分部分项施工过程的各基层作业单位,并将其与安全技术交底、班前安全教育、安全检查等有机结合起来。

3、强化动态管理

对识别出的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及其控制措施要及时根据作业

活动的变化、施工方法或其他条件的变化及时进行更新和分解落实。如某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原承包合同范围为土建主体结构及一般装修施工,后业主补充增加其空调、电气设备安装、精装修等内容,项目部应及时组织对新增的空调、电气设备安装和精装修过程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价,并制订控制措施。

5、与现场管理标准化相结合

应将项目现场管理标准化与落实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相结合。重点做好项目现场规划标准化、安全防护标准化、施工机具管理标准化、作业行为标准化、安全警示标识标准化。

(二)应坚持人本管理的原则,突出全员、全过程安全管理

1、注重培育全员安全文化

现代安全管理应坚持人本管理的原则,突出全员、全过程安全管理,即“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管理,培育和形成全员安全文化。

2、全员安全管理模式的四个转变

全员安全管理模式与传统的安全模式相比,主要有四个方面转变:变单纯的安全专业人员的岗位安全管理为全员参加的体系安全管理;变单纯的安全管理为安全管理与进度、工序穿插和施工方法紧密结合的综合管理;变以点为主的、间断的、静止的管理为线面结合的、连续的、动态的管理;变并行的安全与生产两条线为安全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安全生产一条线。

3、强化责任,逐级落实

全员安全管理并不是所有的责任都是由大家来均担,而是要合理确定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既要明确主要部门、主要负责人员的职责,又要明确配合部门、相关人员的职责,做到权责明确,科学合理。同时又能充分发挥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树立全体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意识。

(三)应严格做好分包单位的管理,实现合作共赢

做好分包单位的管理,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1、做好对分包单位的评价、选择

应严格按照分包单位评价程序的要求组织对潜在的分包单位进行考察、评价,确保其资质、工程业绩、施工实力、市场信誉等满足相关要求,建立合格供方库。同时选择时应避免片面追求低价而降低标准,最后得不偿失。确定分包单位时,应认真签订分包合同、安全协议等,确保主要要求在合同、协议中得到明确,特别是安全文明专项费用要明确规定其范围、费用及支付流程、监管措施等,便于后续工作的开展。

2、做好对分包单位的现场管理

要做好对分包单位的入场交底,并对分包单位的工作计划、方案等进行审核,以确保其与项目总体工作相衔接。同时对分包单位人员入场培训、交底、现场作业等进行监督检查和协调。同时可通过举办民工夜校等方式加强培训和学习,一定程度弥补分包单位人员素质低下、培训不到位的问题。还有部分项目将总包、分包单位的专职安全人员合署办公,大大提高了信息沟通的效率。

3、建立公平竞争的内部招投标机制

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内部招投标机制,对于引导分包单位良性发展、持续合作等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李毓锋.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探讨[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04).

[2]钟勇光.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08).

[3]车少辉.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风险控制[J].经营管理者.2011(13).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篇2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184-01

0.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施工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建筑施工企业加深了对施工管理工作的认知。施工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工作作为我国现代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施工企业工作的科学开展有重要作用,严重影响着施工企业经济利益、施工人员施工安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亟需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工作,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场的生存发展。

1.基于建筑施工管理的安全及其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现代建筑施工工程采取的招投标模式是指将建筑施工工程发标,中标企业在中标后,将工程分包,这就决定建筑施工存在一定的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隐患,其主要是因为分包商资质情况不尽相同,所以其具体的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也就不同形式的开展实施。资质较高、管理认识高的建筑施工企业投入安全防护设施和管理力度多一些,收获的建筑施工管理效果就好一些。相反,资质较低、管理认识低的建筑施工企业则存在较大的安全事故隐患,安全事故发生也较频繁。在这种模式下,中标企业因为管理力度不足使得存在对分包商监管的漏洞,分包商因为对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和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力度不足等种种原因,造成现代建筑施工工程存在诸多的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隐患。基于建筑施工管理的安全及其质量管理现状,必须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科学实施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成为影响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2.基于建筑施工管理的安全及其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基于建筑施工管理的安全管理有效措施

2.1.1完善建筑法律法规体系

施工单位针对建筑施工项目的具体流程制定安全生产方面的具体计划,对建筑施工工程安全作业进行全方位的管理。结合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发展的未来态势,法律部门进一步完善建筑法律法规体系,充分做好建筑施工管理安全立法方面的工作,真正实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有法可依。

2.1.2做好建筑工程安全业绩评估

建筑工程安全业绩评估是建筑工程做好安全工作的防范措施,是针对存在的实际问题设计的措施。建筑工程安全业绩评估包含两个方面,现代化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点需要风险评估和安全性评价工作,也就是全面、正确的评价单位安全现状和安全管理水平,评估建筑施工方面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其严重度,建筑工程安全业绩评估工作是建筑施工企业全面审视管理问题。

2.1.3确立安全生产管理理念

在建筑施工工程的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工程施工工艺的整个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安全生产管理作用,全面贯彻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一旦不关注建筑施工任意环节,极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带来很大的企业形象、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损失。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应创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确立安全生产主导思想,将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置,抓好建筑施工工程大小事。

2.1.4建立企业岗位风险评价指标系统

建筑施工项目体系较复杂,涉及的岗位较多,加之建筑施工不确定性因素多,各岗位面临风险差异较大,因此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全面的评估具体岗位的风险程度,结合不同岗位的风险程度,投入不同的岗位费用和建立不同的岗位管理措施,加强有效管理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达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最佳目标。建筑施工企业可以从管理方面、个人行为、环境卫生以及物品设施等方面评价企业经济效益。

2.1.5强化政府和相关的建设管理部门管理

建筑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专业化分工原则下,不是由建筑施工企业全部承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施工管理并不是直接参与市场竞争,是基于政府职能转变,是独立于政府监督管理部门的;由建筑施工企业的中介组织综合考虑检测、安全性评价等工作,从性质层面出具公正客观的结论,确保建筑施工管理公正、客观。

2.2基于建筑施工管理的质量管理有效措施

2.2.1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建筑施工监督人员应有所了解施工单位的现场质量问题,再开始建筑施工监督工作。全面考评建筑施工综合施工质量水平、管理体系、检查技术指标、施工质量监测制度等,并落实监督施工企业工作。施工企业应按照建筑施工图纸、合同的规定,具体落实相关施工内容和施工标准,按规定全部清理建筑施工内外,对建筑施工进行竣工验收。此外,建设施工企业应与相关单位一起参与竣工验收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建设各环节的文件资料及时收集、整理,并进行文件归档,在竣工报告后,完成文件归档,并办理备案手续,待手续齐全后可投入使用。

2.2.2加强施工材料管理

建筑施工中涉及材料数量庞大、品种复杂,而材料之间档次、质量存在差距。第一,在施工材料进场前,对施工材料先报验,在经过业主审批后,将施工材料一式两份封样保存,项目部、业主或监理分别保存;第二,在施工材料进场后,施工材料按照样品、检测报告报验,通过报验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第三,在建筑施工中,严把材料关,清验到场材料并造册登记,发放使用施工材料应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和材料出库单,并追踪管理发放材料,避免施工材料丢失和材料浪费。

2.2.3有效控制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

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管理主要表现为对建筑施工组织以及建筑施工现场的控制,控制的内容包括产品质量控制以及工艺质量控制。人机料法环是影响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五大因素,所以应严格控制这五方面因素,保证建筑施工质量。

3.结论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的安全和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两大重点,直接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生存发展。建筑施工质量受到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直接影响,而建筑施工的质量好坏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也有直接关系。因此,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和质量管理工作,确保建筑施工工程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何志海.论建筑施工管理的安全和质量管理[J].民营科技,2010(8).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篇3

摘要:建筑行业相对于其它行业来说是一个事故多发的行业,如果对建筑施工中出现的各种安全隐患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将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安全管理在现代建筑工程企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将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展开对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探讨。

关键词:工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中国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20-02

abstract:theconstructionindustryitisanaccident-proneindustrycomparewithotherindustry,iftheconstructionthatappearsvarioussecurityriskscannotbetimelyandeffectivetreatment,itwillseriouslyaffectthesafetyofpeople"slifeandproperty,therefore,thesafetymanagementinmodernconstructionenterprisesplaysaveryimportantrole.thispaperwillcombinetheirmanyyearsofpracticalexperienceputoutconstructionenterprisesafetymanagementworkofcomprehensivestudy.

Keywords:projectconstruction;construction;safetymanagement

随着建筑企业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队伍参差不齐,这在很大程度上给建筑施工带来安全隐患,随着各项安全管理办法和相关条例的出台,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很大程度上改观了施工现场的混乱局面,在安全上使建筑工程施工有了法律的保障,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随着安全管理工作的逐步深入,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安全隐患的发生。受传统企业管理理念以及企业项目施工管理水平的影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安全隐患的存在导致了企业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导致了企业设备安全受到威胁。而且,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不到位还会造成企业安全事故治理费用的增加、影响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社会的安定团结,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所以需要有效的强化整个工程的安全监管,充分发挥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了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现状有助于施工企业针对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管理体系工作的完善、进行自身管理工作的调整。在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中可以看出,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受成本、经济效益以及安全管理意识等因素影响,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存在很大的隐患,造成了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频发的频发的现状。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分包后施工安全管理职责不明、另一方面是由于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以及管理方法存在不足造成。这样的现状使得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安全隐患增大、影响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实施。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必须从影响施工安全管理的因素控制入手,强化施工安全管理,以此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效果,促进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2如何加强工程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

2.1强化安全管理工作意识,促进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强化

针对现代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从自身安全管理意识的强化入手,强化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对施工人员安全、设备安全以及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从企业安全管理意识的提高入手强化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新闻、管理理论、管理现状的信息收集与分析,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对企业的重要意义。同时施工企业还应注重对安全管理理念、安全管理意识的学习,通过强化自身安全管理意识促进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2.2注重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现状分析,促进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以及相关管理制度的完善

针对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从自身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入手,了解企业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了解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以此实现安全管理体系与制度的完善,促进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首先要对自身以往安全管理工作以及企业管理体系进行分析与探讨,针对影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分析使企业了解自身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了解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体系与制度中的不足。而且,通过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探讨还能偶使企业科学分析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为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通过安全管理现状的分析使企业明确安全管理强化重点、了解企业安全管理现状与开展方向,促进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2.3针对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分包情况完善分包安全管理体系

针对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分包情况造成的安全管理漏洞,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从分包管理体系的完善入手、强化分包工程的安全管理监督。从合同编制时即注重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强调分包商安全管理职责与安全管理工作内容。同时强化中标企业对分包企业安全管理的监督职能。对于分包商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的,中标企业有权终止其分包工程的施工。通过对分包企业安全管理的监督与整改要求等强化建筑工程分包过程的安全管理,促进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2.4强化“四口“”五临边”安全管理与巡检

“四口“”五临边”是现代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重点,其关系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关系到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从“四口“”五临边”的安全管理入手,加强“四口”“五临边”安全防护设施的检查与管理。对于出现破损的防护设施应及时进行修复与更换,确保“四口”“五临边”等安全管理重点的防护设施完善,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靠站。

2.5强化设备安全管理,促进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强化

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施工各企业设备管理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施工企业应在管理工作中强调设备的专人操作、专人维修。减少非设备操作人员进行设备操作造成的安全事故。另外,施工企业还要对设备上的防护设施进行定期的检验、为保障设备操作人员安全奠定基础。通过设备防护设施的检验与管理保障设备操作人员能够在有效的防护设施下进行设备操作,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设备养护与维修部门也应根据养护管理计划进行设备的养护与维修,提高设备安全稳定运行能力,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2.6针对建筑工程临电使用情况强化临电施工的安全管理

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电力设备应用日益广泛的今天,建筑工程施工临电使用的安全管理是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首先,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根据临电设置规范与应用需求进行临电的规划与设置,根据安全管理要求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同时,施工企业还应按照临电使用安全要求对临电使用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通过临电架设线路下严禁堆放易燃物品、通过临电使用过程严禁私接线路、通过非电工进行电路操作等安全管理保障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实施,有效减少临电应用过程中触电、火灾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3注重保温材料与其他施工过程中的火灾防范,强化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现代节能建筑技术的应用使得苯板等保温材料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是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保温材料的特点进行施工安全管理,预防火灾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外墙采用保温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施工企业应对现场火灾预防工作进行强化,减少保温材料火灾发生的可能。例如:现场钢筋焊接过程应远离保温材料,减少火灾的发生。通过针对保温材料火灾控制工作的开展,强化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4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是关系到工程施工人员人身安全、施工企业设备安全以及经济效益的关键。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从自身管理意识的提高入手,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与管理制度。并通过严格的执行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作为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要因素,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注重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通过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提高促进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篇4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在房地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建筑安全事故频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现象,这也是施工企业不重视安全教育,放松安全管理的结果。所以近几年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开始逐步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因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据统计,2013年全国较大以上的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7.3%和18.1%,重特大事故同比减少了10起,下降16.9%。

在安全生产系统中,有很多因素起作用,占主导地位的是人的因素。所以企业安全文化要注重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张贴各种标语标识和定期进行安全培训,使安全意识深深植入员工心中,使其真正从自身利益出发,将安全行为作为施工作业的最高准则。而建立企业的安全文化体系,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成为保证安全生产的目标唯一可控而有效的方法。

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概念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指的是企业在长期的施工安全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或者有意识塑造的,根植于员工内心并通过员工施工时的安全行为所表现出来的,能够为生产带来效益,保障员工的生命不受损害等各种安全物质因素和安全精神因素的总和。[1]

三、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的结构与层次

建筑企业安全文化注重培养员工安全生产的意识,建立“珍惜生命、文明生产”的氛围。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的结构和层次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结构

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结合一般企业安全文化的层次结构,就可以得到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结构,可划分为三个层次:

1.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物质文化层次。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物质文化层次是该体系中最表层的部分,它包括在施工生产过程中所选择的保护员工安全和健康的施工作业环境和设施、设备、工具、原料、工艺、仪器、仪表、防护用品和用具等安全器物。[2]

2.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文化层次。为了保证企业安全目标的实现,施工企业各层次管理人员进行的安全管理行为和管理方式称之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文化。在此层次又包含了以下三种文化:(1)制度文化。安全管理活动需要有章可循,建立针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生活管理等的规章制度,使监督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安全制度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保护机制,能够有效地保障企业的安全价值观及安全理念充分而直接地落实到具体的安全生产中去。(2)目标文化。深入人心、切合实际的目标总是能在企业内部形成一股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使员工同心同德为之奋斗。企业的安全目标的宣传和放大无疑会在员工心中建立强大的安全意识和行为指导。而在企业外部,明确的企业目标也会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3)行为文化。施工企业员工把自己的安全意识和企业的安全理念转化为施工过程中的实际的安全行为,这样的行动方式就是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的行为文化。

3.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精神文化层次。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精神文化是指被多数员工接受,并能对员工行为进行正确指导的安全思想意识、价值观、理念等的集合,也称作安全观念文化。

(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管理层次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需要企业中每一个人的分工努力共同完成,各层次管理者依据自己的工作职责,不同程度地参与到企业安全文化的传播和执行中,使企业从上至下对安全文化内涵及意义能够充分理解,融会贯通,并依此指导自身的生产行为。在此涉及到的管理层次分别是企业高层管理者层次、项目管理者层次以及施工人员层次。

1.企业高层领导者层次。企业高层领导者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的最高管理层,肩负着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的缔造者和领路人的角色,为了保证方向的正确性,应考虑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安全环境、安全工具及护具以及宣传安全理念的活动都需要资金的支持,所以决策层要保证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2)决策者一定要身体力行,做出表率,决策者的安全态度就代表整个企业的安全态度。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篇5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现状;措施

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管理是一个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必然要求。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形势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站在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角度,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以创新的思维提出一些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确保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施工。

一、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这位我国的建筑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使得建筑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从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的现状来看,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依照国家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进行的,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组织企业安全施工,并进行相关技术管理。我国在施工安全管理方面也颁发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条例、标准及规范,应该说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已经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从管理水平来看,也在逐步好转,越来越趋于科学化、规范化,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的总体形势很好。但是,目前建筑市场上各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市场压价导致了建筑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频繁发生,建筑施工企业毕竟是营利性企业,不是公益性组织,在价格非常低的情况下,就难免地减少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的现状来看,在安全生产方面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建筑施工企业主管部门对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不够,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漏洞和盲点,使一些心存侥幸的人员有机可乘。最常见的是一些施工企业,为了降低工程成本,没有严格按照设计规格进行材料购置,以次充好,或者在施工的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施工,因此而导致了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样的工程案例很多,比如2008年山东省济南市一家建筑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在施工的过程中使用质量不合格的水泥,这些水泥的包装袋上所标的各种参数与中标时甲方要求的参数是一致的,但是,实际上,根本不能达到工程实际的要求,更不能满足设计方所提供的各种数据要求,以至于在整体工程将要完工的时候,发生了重大坍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14人受伤的严重后果,同时,也给施工企业带来了重大损失;二是建筑市场环境还不够规范,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有些建筑施工企业虽然也制定了一些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制度,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但是,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由于监管力度不够,不能够很好地得到落实,即便是在安全生产方面出现了问题,也不能及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不能够发挥责任制的应有效力,在调查中,一些企业也制订了一系列的安全生产方面的规章制度,但是,这些只是为了应付各方面的检查,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并没有严格执行。有些企业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是临时指派的,一旦发生了安全事故,这些人很难得到控制。

三、安全生产监管对策

(一)建立健全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及相关责任制。

在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政府安监管理队伍建设应该与之相适宜,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地方的城建部门在对建筑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没有履行应有的职责,存在着很多问题,有的地方的城管部门的监管队伍建设不够完善。政府部门对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督工作必须得到应有的加强,建立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网络,加强对有关部门和人员的目标考核,进一步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监督管理机制,改变原来的监管模式,加强对施工过程实体安全生产行为、安全管理保证体系的监管力度,把安全管理放在施工工作的首要位置。

(二)、完善监管制度,确保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顺利进行。

完善的制度是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建筑企业只有制订了完善的安全生产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才能确保施工企业的各项生产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因此,建筑企业应该下大功夫促使安全生产管理逐步趋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并结合具体实践,制定完善的制度,在企业内部构建安全生产工作长效机制,以制度保障安全生产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在制定制度的时候应根据建设部《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导则》,进一步建立健全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形势分析、预警提示、重大危险源公示等方面的制度,建立重大安全事故以及安全隐患约谈制度。

(三)、其他措施。

严格落实建筑工程安全防护和文明施工措施,明确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方面的职责,切实改善确保建筑安全生产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保证各项费用能够落实到位。综合治理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抓住工作重点,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开展创建建筑施工现场标准化工地活动,切实加强安监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利用当前比较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进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建筑企业应充分利用目前的先进技术,建立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动态管理,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实现对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及时的预防和有效地控制。

结束语

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其管理水平和效果不仅影响到企业的声誉,而且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益,危及到国家和个人财产安全,甚至是人们的生命,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

参考文献:

1、朱明启,建筑企业安全生产若干问题的探讨,河南建材,2010年02期;

2、葛朝刚,浅谈建筑企业安全生产体制建设,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篇6

【关键词】建筑安全监管体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p6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安全生产是国家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世界各国产业发展的首要原则。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长期以来,建筑业一直是各国职业安全事故发生频率最高的工业部门之一,使得建筑业安全监督管理的难度不同于一般的生产行业。目前,我国建筑业在超常规发展的同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受到各级人民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构建我国的建筑安全管理监督体系,完善监督保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建筑安全生产问题,提高我国建筑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现状

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在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下,监督管理体系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证。而当前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还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还是依靠行政手段来进行监督管理。自从《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颁布实施以来,目前我国75%的县级以上地区逐步建立了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它对减少和遏制建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促进建筑施工安全水平提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但是,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今天,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监督管理体制远远未能解决建筑业的安全生产问题,因此当前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建筑业市场的发展。

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现有建筑安全生产监管法律、法规、标准仍不健全,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法规标准不够严格,无法产生应有的威慑效果。如施工企业等建设主体有违法行为,首先会被要求限期整改,只有在没有限期整改时,才会被处以罚款,直接滋生了个别企业对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处理的惰性和侥幸心理。同时由于违规施工企业的不安全行为具有不可预测性、实施的短暂性,加大了建筑安全监督机构的工作难度,造成监管机构根本无法对违规建设主体实施有效监督。所以,违法成本低,无法产生相应的威慑力是造成建筑业安全形势依旧严峻的重要原因。第二,现行的法规标准对违反安全标准行为的建设主体的处罚条款不够具体,可操作性不强,容易引起行政处罚纠纷,无法满足实际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

2、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体制不健全

在建筑安全监督管理过程中,仍有一些地区和城市没有设立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建筑安全监督执法人员,致使一些建筑企业不了解建筑安全技术的法规和标准,更无法贯彻执行;很多地方政府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权利过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人员不足、素质良莠不齐、安全监督经费紧缺等致使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难以开展;目前我国没有足够先进的安全监测设备和科学有效的监管手段应用于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而多部门实施的集中执法更使得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丧失了对安全生产违规、违法责任主体的处罚权,因此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普遍现象,从而也致使安全监督机构在日常的安全监管工作中严重缺乏权威性。

3、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式相对滞后

尽管法律法规上明文规定施工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但现在的建筑安全监管模式主要是以建筑安全监管机构人员组成各监督小组对施工现场的工程实体进行安全检查,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的是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和现场监理的角色,承担本应由“企业负责”的工作,形成越位、错位,安监机构工作虽然付出了艰辛努力,但实际效果事倍功半。现行的对施工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模式如图2所示。

图二

建筑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缺乏相互监督机制

我国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缺乏内部监督管理机制,由于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包括施工单位内部安全行为的监管和对分包单位等安全行为的监管。同时,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监督管理和协调配合不够,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建设进行的安全监督管理,并不是直接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而是通过委托监理企业进行,而监理企业监督的范围和内容又受限于业主的利益和权责范围。因此,监理企业的监督行为并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而由于我国的监理市场混乱,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更不能保证监督管理的质量。与此同时,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与设计单位等之间的监督管理脱节,造成建筑企业之间缺乏互的监督机制,因此难以保证建筑企业之间的安全监督管理的有效性,因而也就不能发挥企业之间相互监督管理的作用。

5、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手段落后

由于绝大部分安全监督机构挂靠于质量监督机构,使安全监管部门变成附属机构,工作经费无法得到财政方面的有效保障,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的相关调查表明,全国约75%的安全监督站缺乏财政拨款,没有足够财力保证购置先进的安全监测仪器,监管人员无法得到系统科学的培训,监管人员到一线工地监督检查,依然依靠眼睛看、耳朵听、手摸等传统手段,严重影响着安全监管的效率和监管结果的合理性。

中介机构的安全监督管理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由于我国大多数中介机构是政府主管部门划分来设立和管理的,因此主管部门在与中介机构的利益关系被切断后,失去了监管的积极性。而有些社会中介机构脱钩后主管部门仍是政府机构,这些机构难以完全与政府脱钩从而独立成为一个真正的自律机构,实现“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目标,政府部门与中介组织之间的社会定位仍不够明确,长期存在政企不分等体制,政府职能尚未得到根本转变,制约了中介机构的组织发展和行为规范,监督力度明显不够。

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对策分析

完善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在我国建筑安全监督管理过程中融入标准化、体系化的法律法规框架,明确划分建筑各方主体的安全责任;制定完善建筑企业安全生产考核配套规章;认真做好施工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和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管理规范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完善和及时更新地方建筑安全生产法规,尽快形成国家和地方相互呼应、互为补充、比较完善的建筑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同时还要保证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因此,健全和完善的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有利于保障建筑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有利于落实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完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运行体制

完善我国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运行机制,首先应明确监督机构的执法定位,确定其单位性质为行政部门,鼓励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大胆执法,将监督机构的性质由执法类的事业单位直接转型为主体上由财政全额拨款的行政执法单位,使其行使行政执法更加合理合法。其次应避免多部门集中执法,对于监督机构应实行垂直管理以排除行政干扰,使监督管理能充分运用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和现行规范标准。最后为了保证政府安全监督管理的有效性、全面性和权威性,监督机构应提高监督队伍的素质和监督工作水平,加强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完善安全监督管理检测手段,不断探索和实践适应不同时期要求的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模式,建立起规范的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制度,提高施工安全监督工作水平。

3、优化监管队伍素质,提高监管能力

政府监管部门在充实监管队伍数量的同时,发挥其他建设主体特别是监理工程师的作用,构建业主、承包商、监理工程师三方共同管理的模式,增强安全生产管理的合力。其次加强监管人员素质建设。对地方各级监管机构特别是基层的监管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及安全生产相关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监管能力。第三,不断健全对监督人员监督工作能力和绩效考核制度,建立严格的选拔、聘用、考核和退出的管理程序,优化考核指标体系,构建有效的用人机制,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监管队伍。

4、强化建筑企业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建

筑企业是搞好安全工作的主体,只有他们加强安全管理,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良性开展,因此在认真执行现有建筑安全生产制度的基础上,合理划分建设各方主体应承担的安全监督责任。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中应自觉担负起建筑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并增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同时,还指导和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制度。监理单位和其他建设相关责任主体也要落实安全责任。在强调施工单位按事故鉴定结果承担相应责任的同时,业主也应对安全事故承担相应的间接责任,监理单位承担安全事故的监督失察责任,设计、勘察和咨询等企业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使得建筑安全生产人人关心,从而建立一套良性的安全管理监督运行机制。

总结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重要地位和作用正日益凸显,然而由于建筑业的特殊性使施工过程的伤亡人数居高不下,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建筑行业成为继交通和煤矿之后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行业,并且严重影响了建筑业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制约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建筑业的稳定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关部门应该正视建筑业安全生产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安全监督管理,并找出避免各种伤亡事故的有效对策。

参考文献

[1]袁海林,金维兴,刘树枫,金昕。论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的制度变迁[J].建筑经济.2006(08)

[2]汤宏峰。再论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05)

[3]侯长青。基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的建筑安全监管体系研究[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01)

[4]黄卫。黄卫副部长在部分地区及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安全生产约谈会上的讲话[J].建筑安全.2006(01)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篇7

关键词: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tU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3-0296-01

0前言

安全是生命的保障,目前安全生产己经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策。中国近4000万的建筑工人是世界上最大的行业劳动群体,不断改善建筑工人的安全生产状况,提高建筑安全生产水平,保障建筑工人的生命安全,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目标。我国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建筑业的因工死亡率在不断下降。然而,目前建筑业仍然是事故率较高的行业。从我国的建筑安全事故来看,事故主要发生在施工阶段。建筑企业是施工阶段的主要负责人,自然就是安全管理的直接目标。虽然现在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进度管理、费用管理并称为建筑企业管理的四大目标,但是由于建筑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我国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体制难以满足市场经济的要求,安全管理仍然没有被建筑企业主动接受,安全管理问题始终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因此,从建筑企业的角度加强安全管理,建立科学的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制约与激励体制,是当前进一步提高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根本出路。

1我国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体制的缺陷

1.1转轨时期的安全管理体系问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国家的企业,工人是国家的雇员。企业和工人之间的利益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都是国家的利益。因此安全管理的问题相对来讲就变得简单。只需要上级制定方针、政策和各项基本措施,下级遵照落实就可以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新的问题也不断出现。

1.2以强制性为基础的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体制的问题

我国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主要是以国家监管为主的被动式的安全管理模式,其指导思想为国家制定强制性的建筑安全法规,由国家具体的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来监督建筑企业实施,以形成相对稳定的安全生产形势。由于建筑安全法规在很多国家都是职业安全法规的一部分,因此很多职业安全与健康法规方面的研究对于改进我国建筑安全法规的情况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1.3政府监管体系的问题

由于我国实施“国家监察、行业管理”的建筑安全管理体制,建筑安全的立法准备、监察和其他管理工作都是由政府部门或其代表机构完成的,法规的安全目标必须通过安全政府的监督管理去实现,在各级地方政府部门以及行政区域内设置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专门从事对于建筑安全的监管工作。不论其监管效果如何,这种监管本身就可能形成监管不力的结果。

2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激励与约束体制的构建

以实现建筑企业的直接利益为动力,形成以建筑企业为核心的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利益激励与制约模式,将安全这个社会公共利益融入建筑企业自身利益之中,依靠建筑企业自身利益的实现才能够确保公共利益的实现。根据现代安全管理的原理,建筑安全管理应该是全过程安全管理,而不是指片面的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因此这种激励与约束体制的构建,也应该考虑到建筑企业的进入阶段以及项目完成后建筑企业的后评价阶段,下面将对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全过程涉及到的责任划分、招投标制度、保险制度、行业监管制度以及国家监管制度进行专门论述。

2.1合理的责任划分是承包商安全生产的前提

在建筑业中,把安全和健康仅仅看作是承包商的责任的想法被认为是事故频发的一个主要原因。建筑企业的确应该负起遵守法律,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但要负责任的不应仅仅是企业,其他间接参与到项目的各方,如业主、设计师等都应该承担一定的安全和健康责任,如果大家都能注意事故预防的话,一定能够减少很多事故。

2.2建筑业安全逆向选择模型和招投标制度的完善

工程招投标是国际通行的工程建设预期管理方式,是完全以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与结构为基础的进行工程建设预期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在西方市场经济的国家里已经实施了几百年,对于工程建设的各方面的指标控制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通常的状况下,工程招投标是典型的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式,参与投标的投标人之间的信息沟通障碍,形成了互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建立可以科学评价承包商安全水平的标准,并将这种标准通过适当的方法引入施工招投标的评判准则中,才是解决建筑业安全逆向选择退出问题的合理途径。

2.3保险机制:重要的经济激励手段

尽管形式不尽相同,承包商为工人购买职业伤害保险的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已经非常普遍。保险制度最初是保证受到伤害的工人可以容易地拿到足够的补偿费用。但是随着可调保险费率制度的引入,保险己经成为一种可以有效预防事故的经济激励方式。关键要理顺保险公司、地方安全监督机构、投保施工企业三方的关系,建立职责明晰的分工和合作关系,特别是安全监督机构和商业保险公司的合作对收集事故统计数据、解决建筑安全管理中的资金困难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保险公司的承保与赔付服务一定要专业、到位。优质的保险服务将使企业乐于投保。

2.4政府、工会和行业协会的介入与制约体系

国际劳工组织要求在执行公约中,要有机构、有人员、有法规,为我国以国际标准深入开展建筑安全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67号国际公约”要求政府、业主、工人三方面通力合作,所有关于建筑安全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都是三方商定的结果,代表了三方的利益,因此应该建立政府、承包商和工人三方面的制约体系,保证政府、承包商和工人三方之间有足够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形成一个畅通的系统。

2.5绩效性法规的推广更有利于保障公共利益

国际上建筑安全健康法规发展的两大趋势,其中包括从传统的规范性法规向新的以绩效为基础的法规发展。基于对职业安全法规的劳动经济学分析以及我国安全监察体制存在的问题,绩效性法规的推广更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安全水平,保障公共利益。建立企业安全绩效档案,对企业的安全状况,包括施工现场的安全达标、文明施工及伤亡事故情况等内容进行考核,清出不合格企业。通过实行市场准入、清出,建立有序的建筑市场竞争机制,使一大批遵纪守法、优质高效的施工、监理、设计等企业在优胜劣汰中胜出;使企业结构得以优化,队伍素质得以提升,管理技术得以提高:使依法经营、安全生产逐步成为各方主体的自觉行为。

3结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行为受到了大量的限制。因此有必要重新思考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手段,本文指出提高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水平的症结所在,提出建以建筑企业为核心的利益激励与制约机制,应当加强法制建设、规范政府行为、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完善监管体系,对建筑业安全管理体制的完善有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后期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建筑工程主体施工结束后,总工程量基本上是完成了70%,随即进入装饰装修、设备安装阶段,此阶段的工程施工特点是:工种多、人员杂、场地紧、交叉作业多、机械设备、用电设备和安全防护设施管理维护难。建筑施工后期的这些特点,给安全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是事故多发阶段。

1建筑工程施工后期安全管理问题

由于建筑工程后期的工作内容不确定因素较多,涉及到的工种、技术含量、工艺复杂性等诸多实际问题,而建筑施工企业自己又不可能具备各种各样的工种和技术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转包其它专业施工企业在所难免。

(1)建筑施工单位直接或间接将装饰装修、设备安装等分部分项工程分包给多个施工单位施工,建筑施工企业对这些直接或间接与建筑施工企业签订施工合同、发生经济往来的施工企业,一没有管理责任,二无法进行实际到位的管理措施;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精力放在工程的进度和造价控制方面,对安全生产往往不够重视,或疏于管理,或管理能力不足。

(2)在建筑工程施工后期,土建施工企业因主体工程已经施工完成,剩余工作量一般较少,本企业管理体系大部分陆续撤离施工现场,使现场安全管理更为薄弱,许多方面基本上无人管理。

(3)各参与建筑工程的企业之间安全责任不明确,对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提供的脚手架、井架、施工升降机、电箱等只有使用权、没有维护管理的责任,多数情况在转包工程或分包工程时都没有设备及设施使用及维护责任。

(4)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缺乏总体安全管理协调机制和体系,各参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为了各自的利益各自为政、管理无序,造成现场混乱、施工隐患增多,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

2建筑工程施工后期安全管理对策

(1)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后期的总体协调。首先,应在交错复杂的施工现场建立一个多方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协调管理组织,由发包企业统一指挥施工现场施工进度、现场布置、设备设施的使用、管理、维护等现场安全协调管理工作。按照《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建筑工程施工实行施工总承包责任制,由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负总责。

因此,必须大力推行施工总承包制。凡是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建筑施工工程,都必须由总承包企业负责召集各分包单位项目经理、专职安全生产负责人和监理工程师参加,建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协调管理小组。未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工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自己应当主动负起现场安全生产协调管理的责任;第二是制定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协调管理制度。包括:协调会议制度(应明确会议时间、出席对象、议事规则)、检查评比制度、奖惩制度、应急救援预案、缺席惩罚条例等;第三是开展日常协调管理。包括组织召开协调会议、统筹安排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宜和组织检查落实情况、开展评比等两个方面。通过总召集协调会议解决下列问题:①由总体协调机制统筹安排各方企业的施工进度,尽量避免立体交叉作业;②加强施工现场平面管理,及时调整各作业区域的物料堆放与人员作业的关系,避免出现在禁火区域进行明火作业等多种危险因素的组合现象和潜在隐患控制;③合理进行用电规划,避免出现个别电箱超负荷或线路负载不平衡现象和多个施工单位同时使用一个电箱而导致管理混乱;加强施工用电管理,避免出现违反《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造成用电事故;④协调施工现场设备、设施的使用、管理,组织维护保养,落实维护保养经费和人员,保证使用安全。⑤根据施工需要,及时落实作业部位的安全防护措施。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落实情况,必须由总承包单位专人组织、监理单位参加,对施工现场各工段的安全生产状况和协调会议决定的落实情况进行日常检查,督促相关单位认真落实。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评比,好的表扬、差的批评,问题严重的应责令整改,对拒不整改的采取强制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2)强化落实安全责任首先是总承包企业应与各分包企业签订安全生产协议及行之有效的责任制。一是明确总、分包之间安全管理的权利、义务、责任,明确双方在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负责人、联系人,明确施工现场施工设备、安全设施的交接、使用、管理、维护等环节的手续和安全责任;二是工程分包企业现场安全管理负责人、联系人应时时在岗在位,履行安全管理职责,接受现场安全生产协调小组的管理,贯彻协调会议精神;主动与相关单位取得联系,协调处理生产安全事项;向现场安全协调小组提出需要协调解决的生产安全问题和现场设施、设备的使用、维护等问题;加强安全巡查,及时制止违章行为,消除事故隐患。三是要加强安全技术交底,向作业班组、操作工人讲清作业内容、作业条件和环境、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作业危险性和发生危险时的自救措施和报警方式。

(3)强化安全监控总承包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和分包企业现场安全员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实行分级管理,切实加强对施工现场实施严密的监督、检查、控制,确保协调会议决议的贯彻落实,及时制止违章行为、消除安全隐患;协商解决协调会议未尽事宜和突发事件;确保现场有序施工、安全施工。有条件的,可安装电子监控设备,及时掌握安全动态,实行远程控制,提高工作效率。

3建筑工程后期安全管理建议

(1)建筑工程施工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推行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制,严肃查处建设单位任意肢解发包工程的行为,为施工安全管理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

(2)进一步完善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消除建筑企业直接发包工程而造成的安全监管盲区。目前,由建筑施工企业直接发包分部分项工程的情况较为普遍。而《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仅对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工程的安全管理总体责任做出了规定,对由建筑施工企业直接发包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管理总体责任未作规定,客观上造成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总体协调管理的盲区,对现场安全管理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4结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后期阶段,要确保建筑施工后期的安全生产,必须在“全面推行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制”和“落实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总体协调责任”两者之间做出选择。在当前全面推行施工总承包制困难较大的情况下,采取后者较为现实。政府应当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按照“谁分包,谁负责协调”的原则,落实施工现场生产安全协调责任,促使建设单位加强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使建筑工程施工后期生产安全管理走向有序、规范,实现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

当前建筑安全管理思路和方式应当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安全监管必须由对特定部门管理转向对全行业统一监管,使参与建筑产品的所有行业都能纳入到国家的监管当中来;二是应当改变过去以治标为主的弊病,继而转向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并寻求治本之策,使安全管理的策略回归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三是改变过去安全管理由对施工现场的应急管理,转向对强化企业安全基础管理方面来,二者应当全面兼顾,管理的重点应当向后者转移;四是应当改变安全事故发生后,只注重对事后处罚、惩戒、总结的管理方法,继而转向对事故事前预防和对事故隐患的综合治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的强化与改进:

1健全建筑工程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不断细化完善。

随着建筑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暴露出的新的问题也层出不穷,现有的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比如,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体系不齐全,法规制度建设滞后于建筑安全工作的需要,现行的建筑安全管理规定对依法规范建筑市场主体的各种安全行为,落实其安全责任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条款不够具体,操作性不强,较易引发行政处罚纠纷。因此就要加强建筑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及安全标准、规范的修订、制定工作,加快《建筑法》的修订工作,修订、完善“五大责任主体,安全职责、责任和行为等方面的内容,研究制定建筑施工企业违反安全生产许可证法律规定的处罚办法等。

2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加强事前安全管理控制。

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应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建立,这是建筑企业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内容,更是引导和监督建筑企业安全生产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的治本措施。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建立应做到目标明确、机构健全,制度规范,保障有力。

安全工作投入大,见效慢。所以施工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到,建筑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基本上还停留在突击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上,几乎很少从源头上主动关心项目部的安全生产管理情况,缺少日常的监督管理制度和措施,使得全国建筑安全形势随着检查活动的开展而成周期变化。监管体系不够完善,资金不落实,监管力度不够,手段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导致一旦出现安全事故项目部或施工企业私下了结或千方百计采取隐瞒行为。因此建筑企业必须建立日常的、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的重心必须前移,并使其形成制度化。安全监督部门应加强企业安全事故预测与评价工作,从被动的事后管理向源头控制转变,从源头上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3强化安全基础管理,加强企业监管力度

企业要依照《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设置独立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保障安全投入,把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位。特别是要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班组、岗位、项目经理和施工人员。同时,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和劳动组织管理,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作业,总包企业不得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资质的分包企业或个人施工,要建立健全施工现场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应大力推进建筑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打牢安全管理基础,确保施工企业本质安全。工程建设、监理、设计、勘察等单位要依法认真履行有关安全职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定责任,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强化对企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的监督考核,督促落实各方相关安全责任。我在实际工作中常常碰到,工程项目超低价中标后,不少企业收取管理费税金之后,企业对项目部缺乏约束管理,项目部完全独立经营,安全经费不肯投入,安全设施能省则省,也是造成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4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

推动安全培训教育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全面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推行安全教育、培训备案制,努力提高各级领导的安全生产认识,提升各类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完善施工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培训与素质教育,从根本上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

安全教育培训的对象为从事一线生产操作的建筑业从业人员,重点是新进场、新上岗、新转岗的农民工和特种作业人员。一线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公司、项目、班组的三级安全教育,其内容应包括安全生产意识、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教育,要切实把好入门关。有针对性地引导施工企业加强对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教育和管理,做到未经安全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做到持证上岗。同时对相关部室负责人、项目经理、安全管理人员等要组织安全生产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培训与考核。安全教育培训要坚持做到适应性广、针对性强、触动性大,要牢固树立全员安全生产意识,不断提高个人的防护能力和群防群治工作水平,真正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减少并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维护职工生命健康权益,实现企业安全生产。而现实中我们往往看到很多工程项目部急功近利,安全培训教育流于形式,认为好像民工流动性太大,不愿意花这个精力和时间去培训,免得为他人作嫁衣,这是严重错误的观点。

5全面推行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工作,切实保障建筑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自《建筑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国已普遍开展了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工作,从而对保障建筑施工一线作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增强企业预防和控制事故的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筑企业属于高风险行业之一,作为施工企业,其主要风险存在于成本、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其中安全生产是其它各类风险控制的基础与保证。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可有效地提高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的预控能力,保障施工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减少事故发生后企业赔偿时的经济负担。深入推进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强化并提高保险公司对建筑安全生产的辅助管理和咨询服务功能,切实维护建筑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崔清树;土建施工的现场管理有效方式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1期

[2]赖汉清;土建施工现场管理优化策略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16期

[3]沙明宇;土建专业施工与各专业施工配合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0年01期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篇10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具体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对建筑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国家相继颁布实施了《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从法律的角度上规范和约束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行为,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目前建筑施工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建筑安全事故频发,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为新时期的建筑安全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就是在具体的建筑施工中,对工程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组织协调,减少施工中的不安全施工的行为,通过对施工过程中各生产要素的有效控制,使施工能够在安全和谐的情况下进行。由于建筑业是一项强度高、施工难度大和出现伤亡多的行业,所以一直被当中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关注行业,据统计,我国每年死于建筑业的人数仅次于交通业和煤矿业,所以,在施工当中有效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是摆在政府部分、施工单位等人面前的巨大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施工实践过程当中,有效减少建筑领域各类别的安全事故,尽快实现我国建筑事业的和谐发展。

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问题

1、建筑企业未能充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建筑参建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施工安全监理工作不到位

建筑企业未能在施工管理中得到足够重视,未能充分了解国家关于建筑施工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规范等,安全文明施工监管和检查不到位,未执行严格的处罚制度和安全生产制度,施工企业安排在安全管理当中的工作和人员不仅数量较少,而且其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也不高,无法真正达到工程管理的需要,甚至一部分工程的项目经理和工程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知识也缺乏系统和全面的了解和深入。

2、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能得到明确,施工环境恶劣

一般来说,在进行建筑施工之前,需设立相应的安全生产体系,但在很大情况下,未能确定其相应的安全生产体系,而且安全生产机构、消防机构、参建人员的卫生保卫机构名存实亡,这便无法真正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落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由于建筑工程的特点所决定,而且,我们应该注意到,建筑工程施工环境一般相对比较恶劣,而且施工环节十分复杂,导致其建筑施工环境恶劣,安全生产事故经常发生。据统计,建筑工程施工发生安全事故的的最大原因便是施工环境的恶劣。若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无法从源头上遏制建筑施工工作的安全问题。

3、建筑施工技术和操作不够专业和规范,安全管理未获得其自身的地位

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和工艺操作管理是安全施工管理的重点,但是由于主客观方面的限制,使许多建筑参建人员没有较高的施工操作技术,施工现场存在大量事故隐患,如用电方面,设备使用方面等等,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作为一种动态管理过程,需要设置专门的人员进行跟踪管理、专项投入,更需要专职的施工安全管理员。但许多施工单位未能配置相应的施工安全管理员,没有专人对工程的安全问题进行相应的管理,未能使安全管理获得其自身应有的地位。

三、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具体对策

1、规范建筑市场

从招投标、资质审批、施工许可等多个环节加以把关。通过整顿规范建筑市场,将市场行为严重不规范和不符合质量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企业彻底清出建筑市场,形成一个公平、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

企业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基础工作,形成自我约束、不断完善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使安全工作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在完善制度、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的同时,还要加快建立安全生产法律、信息、技术装备、宣传教育、培训和应急救援六大体系,以形成对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的有力支撑和有效保障。

2、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安全经济观

就施工企业来说,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安全经济观,就是让企业充分认识到安全能为企业带来效益,从而变企业被动安全管理为主动安全管理。由于安全带来的效益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企业往往觉察不到,隐含的包括人的健康生命在内的间接效益更是不可估量。

3、加强监督检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

倡导依照施工安全标准化工地进行现场管理,努力创建文明工地,并制定科学、合理、经济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创优措施。施工企业要逐步实施由过去的告知性安全检查转为随机性检查、抽查、巡查,避免突击整改、增大投入、掩盖问题,必要时应采取旁站式监督。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重点开展高处作业、触电、土方坍塌、物体打击、机具伤害、火灾等多发性事故的专项治理:1)加强督导检查,做到“真整、真治”;2)加强安全生产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交底的落实;3)建立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脚手架(模板支撑体系)所用材料及配件的安全管理机制,实行动态跟踪管理;4)积极推广、应用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新设备,扩大计算机远程监控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使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4、预防为主,安全生产

要高效、高质量地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必须走预防为主之路,必须采用超前管理、预期型管理的方法,这是生产实践证实的科学真理。施工企业应该通过各种合理的对策和努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隐患,把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率降低到最小限度。采用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技术,变纵向单因素管理为横向综合管理;变事后处理为预先分析;变事故管理为隐患管理;变静态的被动管理为动态的主动管理,实现本质安全化。这些都是安全生产的科学观。

四、结语

安全工作是摆在建筑施工工作面前的永恒话题,安全生产是建筑行业的生命线,充分关系到广大人民和社会各界的总体利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的不断深入人心,社会各界对建筑安全工作给予了极大的重视,所以,我们要在具体实践当中,结合自身施工经验和施工的具体情况,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加强安全监管力度,将具体的安全措施落实到,从各个方面努力做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坚决杜绝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筑业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动态的工程,需要社会、政府、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多方面进行共同努力,采取得力措施,严格管理,就一定能在具体的建筑施工当中做好相应的安全生产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潞.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与安全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