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整治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32:37

网络环境整治总结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市、县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各互联网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全面清理网上有害信息传播,依法打击利用网络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整顿规范互联网管理秩序,提倡引导文明上网行为,健全规范网络运营管理机制,为全镇经济建设营造和谐、健康、文明的社会环境。

二、目标任务

整顿一批政务网络管理混乱的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查处一批党政干部职工违纪上网行为,查破一批网上违法犯罪案件,整治一批管理秩序混乱的互联网服务单位,清理处置一大批网上有害信息,使党政机关单位政务网络管理进一步规范,网上违法犯罪高发部位得到有效整治,网络非法信息传播得到有效遏制,互联网安全管理、行业管理秩序进一步规范,网站、网吧经营秩序明显改善,网络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网络环境得到有效净化。

三、整治重点

全镇网络专项整治活动设政务网络环境整治、舆情网站监督和宣传、网络违法犯罪打击工作组,重点工作任务是:

由镇综治办牵头,镇纪委、派出所、司法所等参加,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工作:

(一)落实政务网络管理各项工作措施。严肃查处党员干部职工利用政务网、办公专网、接入互联网办公用计算机进行游戏、聊天、视听等娱乐活动,进行营销、婚介、炒股、期货、房产中介等非,传播非法信息、发帖、跟帖、转贴,乱发牢骚、制造网络谣言、诋毁侮辱他人等有损社会公德非政务行为。不断加强网络保密防护措施,健全党政机关互联网接入口审批、接入终端审批,督促全镇党政机关对办公用电脑安装保密软件、插件及保密设施等,严肃查处党政机关办公专网、电脑和硬盘、U盘等存储介质非法接入互联网和卸载互联网监管软件、插件等,杜绝失泄密事件;加强党政机关干部保密工作宣传教育,增强保密观念,强化保密意识。

(二)全面监测清查以网络站点、论坛、视频、博客、贴吧、社区、搜索引擎等的影响我镇社会秩序稳定的不良信息,及时正面跟帖、回复,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全镇网络信息监控,规范管理秩序,督促电信、移动、联通等网络运营单位采取技术手段、对镇内网络站点的正常运行、内容更新实时监控,及时清理不良信息的侵入、传播;加强网吧的清理整治,打击取缔黑网吧,推行网吧监管平台建设,落实网吧上网实名实时登记制度,切实杜绝网吧接纳未成年人上网,堵塞色情有害信息在网吧传播;大力开展网络管理和规范用网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提倡文明上网,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养成良好的用网习惯,引导群众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工作,进行有益的社会活动。

(三)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和手机短信进行、诈骗和运用黑客技术进行网上盗窃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严肃查处利用互联网传播扰乱社会治安秩序的谣言、侮辱、诽谤、色情等信息和非法出版物等违法行为;严密防范“”、“门徒会”“全能神”等组织利用网络散布谣言,蛊惑群众、扰乱社会治安秩序等行为;坚决取缔非法网络站点和营业场所,不断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机制,落实网站(点)和网吧等服务营业场所的安全管理制度。

四、方法步骤

全镇网络环境专项整治活动从2014年5月份开始至12月份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动员阶段(5月初至5月中旬)。镇党委、镇政府召开全镇网络环境整治工作动员会议,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各村、各单位充分动员,制定相应工作方案,召开干部职工会,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作风、网络常识、网络法律知识及保密工作教育,广泛宣传专项行动各项工作措施和工作要求,提升干部职工对文明上网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正确认识。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用身边的典型事例和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在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上进行宣传报道,公布举报电话,发动广大群众积极举报网上不良信息和违法犯罪活动,实现最佳宣传效果。

(二)自查自纠阶段(5月中旬至5月底)各村、各单位按照整治重点对本村和本单位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查清理整治。要对政务网、系统专网、互联网使用进行全面检查,对办公电脑、上网电脑ip地址等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并上报各派出所备案。要健全单位网络管理制度,落实必要的保密措施,安装必要的保密设备,教育干部职工遵守工作纪律,严禁上网进行非公务活动,制定长效管理制度和办法,确保良好的网络工作环境。自查整治情况以书面形式于5月30日前报镇网络环境整治办公室。

(三)清理整治阶段(6月初日至9月底)。由派出所组织上报全镇互联网接入单位、场所逐一排查核实,摸清底数,分类建立台账,特别要摸清非经营性互联网服务单位(如学校、宾馆、酒店、图书馆等)和网络服务营业场所(网吧、网店等)底数。按照重点任务分工,开展党政机关政务网络使用情况普查和互联网有害信息检查,全面清除有害信息,排查信息安全隐患,规范和整顿政务网络、互联网管理秩序,落实防范、管理和打击措施,严肃查究网络管理混乱和整改不力的单位和干部;严厉打击网上违法犯罪活动,警告、教育不良上网行为者。要将阶段性工作进展情况及整治工作信息及时上报镇网络环境整治办公室。

(四)巩固成果阶段(10月初日至11月底)。对专项行动中发现的政务网、互联网管理中存在问题整改情况进行总结,督促各村、各单位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推进政务网、互联网管理体系建设,探索建立互联网管理长效机制,巩固专项行动工作成果。11月底由镇网络环境整治办公室牵头,抽调有关单位人员对全镇政务网络制度建设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督促落实。

(五)总结阶段(12月份)。镇网络环境整治办公室对全镇网络专项整治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并向镇党委、镇政府作出专题汇报。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为了加强对此项活动的组织领导,镇党委、镇政府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耿勤学任组长,镇党委副书记任天锋任副组长、司法所、派出所等有关单位为成员的全镇网络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综治办,党委副书记任天锋同志任办公室主任,专门负责协调全镇网络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政务网络环境整治、网络舆情监督和宣传、网络违法犯罪的打击三个工作组,由纪委、派出所、司法所有关领导带队开展重点整治活动。各村、各单位要在镇委、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迅速行动,根据工作需要成立相应工作组织机构,指派专门领导专抓此项工作,切实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确保网络环境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网络环境整治总结篇2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

(一)关于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相关研究

相比于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的研究,国内外学者探讨更多的是网络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国外学者们一直比较看重网络环境所能发挥的作用,首先,曼纽尔・卡斯特(美)在信息三部曲之一的《网络社会的崛起》中就强调了网络环境对政治宣传的重要性;其次,哈斯・卡姆,e・斯科恩菲尔德斯的《数学式环境下解决问题的模式》认为:“校园网络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文化素养和科学技术含量的提高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也涵盖在知识文化与科学技术信息当中,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容易受到熏陶。”强调校园网络在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的作用以及校园网络的隐性教育作用。

国内对于网络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相关研究非常丰富,有从网络舆论环境、微博微信网络环境、网络载体环境、网络文化环境等角度研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也有从网络环境的角度出发,研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制度性、模式转变、管理、机遇挑战等方面的影响;也有对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困境进行研究并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该如何应对困难、进行改革创新、化解挑战等,各方面的学术论文都十分充实。同时,关于这一课题的相关专著的传阅速度也比较快,比较有影响力的有谢海光主编的《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案例》等,“前者对互联网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原则、内容、方法、途径、环境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后者是对全国七十多所高校和三十多家单位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总结”,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学者们关于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相关研究已经相对全面,这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建设与研究提供了条件,可以说关于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研究得以开展的基础,其相关研究成果与结论恰好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的必要性。

(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的相关研究

1.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分类研究。国外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倾向于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来进行分类研究,尤其偏重于宏观角度,他们的研究更关注整个社会上的意识形态网络教育。另一部分与网络环境有关的则是以格尔顿・格莱姆为代表的学者研究网络文化,“着重从文化哲学角度进行理论探讨,批判性较强”。国内的学者则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从不同的维度进行了较详细的分类,大致可以从纵向与横向两个维度进行概括。从纵向的角度来划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可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微观环境与外部宏观网络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物质与精神的网络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积极与消极网络环境等;从m向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来进行分类,又可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舆论环境等。在近几年的研究中,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研究则以网络舆论研究和网络文化研究比较集中。如李百玲学者对网络言语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并对网络言语失范的具体表现、原因及措施等做了论述。总体而言,现阶段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分类研究已经比较全面与详细了。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措施的相关研究。国外学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较少,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研究数量更是不多。但我们可以通过目前一些国内学者对国外学校的考察及研究,来粗略窥视国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上的相关措施。万先英学者在其研究中指出“国外高校非常重视学校德育环境的营造并已形成了明确的认识,将自己国家的政治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校内各项活动中的观念已经确立”,另外也有一些学者对国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建设进行了研究,在这里不一一列举了,这些学者为我们打开了窥视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建设的窗户。

近几年来,国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措施也有一些研究。罗成富学者指出,“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客观环境”,指出政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中的主导作用;部分学者提出要“构建良性运作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机制”,“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门户网站”等。其中影响力较大的应属陈万柏主张的“努力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系统,构筑网络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总体而言,在关于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方面,不同的学者都给出了自己的研究结果,概括起来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挥政府主导性;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内容建设,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三是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系统及机制;四是充分调动高校主体性,同时发挥多方面的力量;五是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研究。

3.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的机遇与挑战的相关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所面临的机遇是很多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网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增强了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和教学重点向课外延伸和转移,教育内容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使得环境育人的功能得以强化。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中的挑战的相关研究,很多学者也都有所涉及,总的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因素:一是西方文化的冲击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渗透加剧;二是高校校园网络管理方面的困境,技术和资源层面的匮乏,“传播层面的监管困境”,网络空间把关人缺位;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系统的行政监管体制尚待完善;四是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

二、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是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问题,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得出很多宝贵的结论与经验,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见解。但通过仔细梳理与分析,学者们的研究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如对高校大学生力量的忽视,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的受益者,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的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应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的措施过于空洞,所提出的建议趋于通用性,缺乏针对性的措施等。笔者以此作为出发点,希望从大学生的角度来进行创新性思考,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作用,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以此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建设的相关内容,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哈斯・卡姆,e.斯科恩菲尔德斯・数

学环境下解决问题的模式[J].广岛数学教育学报,2005(1).

[2]郭倩倩.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

网络环境整治总结篇3

   2007年我国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农村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是“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倡导在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建立公众参与机制。而要鼓励、引导农民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实现农民、政府、企业等农村社会环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协同治理,就不能不提到社会资本概念。社会资本是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提出社会资本概念的是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他把社会资本理解为“对人们获取价值效益有着直接影响”的“非经济的社会关系”。继布尔迪厄之后,帕特南把社会资本进一步解释为社会组织的特征,“它们能够通过推动协调和行动来提高社会效率”。信任、规范和关系网络是社会资本的三个基本要素。信任是人际之间、社会组织之间的黏合剂,是促成社会之中分散和孤立的个体达成合作的一个必备因素;关系网络镶嵌于社会结构之中,处于同一个关系网络中的成员会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趋向于合作;规范的意义在于“使成员们在相互之间的日常事务中获取的总体福利得以最大化”。在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之中,社会资本是不可或缺的组织要素,它可以组织农村社会成员参与到环境治理过程之中,使政府、村民、企业等环境利益相关者之间树立信任,建立沟通网络和合作机制,实现更高和更广泛层次上的合作,弥补政府单向治理的缺陷,是更人性化和更灵活有效的辅助管理手段。四、农村环境治理中社会资本的功能社会资本在农村环境治理实践中发挥着如下几种功能:

   社会整合功能

   我国农村社会中蕴藏着丰富的社会资本,在农村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社会整合功能。这和我国农村社会的社会特征有关。中国农村社会基本上是一种“熟人社会”,以血缘关系、熟人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基本的农村社会关系网络。当代农村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家族、亲属、熟人等关系在农村社会生活中仍然是重要的关系网络基础,而其中潜在的信任、互惠是整合农村社会的重要因素,在农村社会的环境治理中是不可或缺的积极要素。

   组织与协调功能

   在农村社会的环境治理中,丰富的社会资本状况可以促进村民对环境治理的参与和合作,可以有效地解决人们在环境博弈中的利益冲突,减少摩擦,弥补政府单向管理的不足。在环境治理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的自我组织和正式与非正式规范的凝聚,社会资本可以将分散的个体凝聚在一起形成合力,进行共同的环境利益诉求;也可以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环境利益冲突和摩擦。

   规范功能

   社会资本的规范要素的存在可以促使人们在遵守环境保护规则方面形成默契和互惠。尤其是非正式规范,在农村社会中起到相当大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作用。这种农村社会中的“软”规则,实际上也就是人们在其所处的文化、环境的潜在影响下,依其对所处社会生存环境的理解而做出的行为选择。良好的规范状况意味着农村社会成员彼此之间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信任感,对共同认同的潜在规范都能主动服从,自我约束。环境物品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很容易发生“公用地悲剧”现象。在缺乏正式的制度约束和国家强制力维护的状态下,社会资本恰恰可以填补这个空间。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非正式的调控手段,可以通过村民舆论、村风民俗的约束力,使违规的村民承担失去信用与声望、失去良好邻里关系和社会交往的风险,主动遵守环境规则。这种潜在的社会规范在村民自治状态下远比政府号召更具有效力。

   促进沟通和参与的功能

   政府和村民之间是否构筑起良好的关系网络和沟通平台,对于农村环境治理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关系网络是社会资本的基本要素,良好的关系网络同时意味着沟通机制的畅通、多方参与、伙伴关系和高信任水平。政府是环境治理的主要责任承担者和治理行为的决策者、组织者。政府在村民中的口碑与受信任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政府在环境治理中的社会资本状况和信任环境。政府和村民之间是否建立了良好的环境利益协调机制、环境信息沟通网络对于农村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就普遍情况而言,我国农村社会村民与政府之间尚未形成良好关系网络和沟通、合作机制,政府的信任水平总体上不高,相应地政府的社会资本状况并不乐观。这些问题都制约着政府的环境治理绩效。五、社会资本视野下对农村环境治理的展望在2005年国务院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指出我国目前“环境治理机制不完善、公众参与水平有待提高”等弊病,倡导从传统环境治理模式向现代模式跨越。这也开启了在农村环境治理中利用社会资本,发挥社会资本功能的脚步。

   1.在农村环境治理中注意培育和利用社会资本,防止社会资本流失。利用社会资本因素构建起农村社会的环境合作网络和参与机制,使环境治理从各自为政到形成“合力”,达到协同合作的效果。

   2.培育农村社会的环保网络和环保组织,促进农村社会成员对环境治理的参与水平。政府应有意识地推进农村环保组织的发展,促进这些农村环保组织以合作的姿态发挥作用,维护农民的环境权益。

   3.增进政府和农村社会各环境利益相关者就环境问题的沟通和合作,实现良性互动。要提升农村环境治理效果,就必须促使农村环境利益相关者彼此间形成一种关系密切、渠道畅通的沟通网络和横向交流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培育政府在农村社会中的信任环境,建立起良性互动的机制,实现农村环境的合作治理。

   4.加强对农民环保价值观念的教育。要充分利用宣传工具,向农民普及环保知识和环保观念,同时也应积极维护农民的环境权益,增加农村环境治理过程的透明度。

网络环境整治总结篇4

随着网络的兴盛,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知识更加丰富,信息技术也更加发达。这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作为网络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更是深入到大学生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方式也引起了广大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的重视。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网络社交、网络学习、网络娱乐、网络购物等活动。网络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给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大部分的大学生也是正确合理的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然而也存在部分大学生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隐秘性,形成了不良的网络行为,如网络侵权、网络成瘾、网络犯罪等。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现状,既要肯定主流,鼓励大学生正确的网络行为选择,又要纠正大学生不良的网络行为,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生活习惯。

自2008年开始,“90后”进入大学校园成为在校大学生主体,“9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虽然研究内容相当丰富,论题十分宽泛,但研究方法相对单一、简单,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研究成果的质量水平有待提升。研究视角归纳为以下五类:

1.网络生活研究视角

国内外学界对网络领域的社会科学研究,涉及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人类学、民族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化研究等诸多学科。由于这些学科大都是在回应现代性社会转型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对现代性进行理性反思的知识形态,其理论视角、研究主题、问题意识和概念架构虽有所不同,但也有交叉重叠。在研究的内容概念比较混淆,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定义。

2.“90后”大学生特点视角

对“90后”大学生特点的研究一是以教育部滚动调查为代表的思想政治取向,教育部从1992年开始在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及表现;二是社会统计学取向,部分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学科学者通过建立数据模型来分析大学生具体方面的现状、特点及影响因素;三是以共青团、高校事务管理者研究为代表的大学生成长成才取向,通过对大量调查数据的分析以及事务管理经验的总结,在把握大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等状况及学习生活中热点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四是新闻传播学取向,通过内容分析、框架分析等方法探讨大学生的媒介形象及其构建过程。但不论哪方面的统计都较为笼统,特别是定量分析多,定性分析少。

3.“90后”大学生网络特点视角

对“90后”大学生网络特点研究一是对“90后”大学生的政治思想、人生态度、道德素质和行为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总体的概述和研究;二是对“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某一具体方面、学习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或者“90后”大学生中某一特殊群体的特点进行专题研究;三是从整体角度或者具体方面对“80后”和“90后”的特点进行对比研究;四是从网络生活人际关系、网络购物、网络行为、网络学习、网络阅读动机、网络道德教育等某个方面进行定量分析,且样本数量一般不够大,特别是不同地区还是存在显著差异,但是目前还没有对存在的差异性进行问题剖析,形成论述多为泛泛而谈。

4.“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因素视角

有不少研究是在“90后”大学生行为特点的基础上,剖析其影响因素的。从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个体自身展开论述,也有在关注网络兴起对这一代人的影响,但是大多都是比较宏观空洞的话语,缺乏实际可操作的措施,即使对提出的一些现象问题分析后提出的改进办法,也缺乏实践检验性。

5.“90后”大学生相关研究的述评视角

网络环境整治总结篇5

关键词:网络环境;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网络环境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的影响

网络已经成为民办高校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类信息的重要渠道,通过网络,学生可以快速阅览新闻、搜索查询、寻找学习资料,也可以在网上观看电影、购物、打游戏等,互联网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深远影响,由于网络上充斥各种不同的观点,也深刻影响了大学生们的思想观念,因此,在网络环境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的负面影响有待克服。

(一)网络环境给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在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为50.3%,无线网络覆盖明显提升,网民wi-Fi使用率达到91.8%。大学生上网成本逐渐变小,获取网络知识的速度更快。同时,网络上网络环境下知识更新快,民办高校大学生上网获取最新的知识,有助于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

(二)网络环境给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消极影响

民办高校大学生网络过于生活化,影响大学生的生活模式,占用大量的时间上网,不利于学习与发展。同时,网络环境比较开放自由,各种各样的观点充斥网络,民办高校大学生正处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无法有效辨别是非曲直,大学生价值观深受影响,同时长期沉湎网络,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沟通与交往会存在一定障碍,一些错误的观点深入心中,则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观点传播。

二、网络环境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一)以人为本,加强学风建设

民办高校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沉迷网络荒废学业的学生呈现上升趋势。学习应该是民办高校学生的本职工作,但是由于网络影响,部分学生不喜欢学习。因此,民办高校应该以人为本,加强学风建设,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成绩、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

(二)凝炼观点,深入开展班级主题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是长期、系统性的,应该贯穿于大学的任何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该定期与不定期结合开展各种思想政治主题活动,凝炼各类积极阳光的主题,从思想层面引导学生,形成开展主题教育的传统,将主题深入学生内心,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代不断变化,主题也应突出时代性,不断进行调整。

(三)与时俱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发展

现在社会处于转型发展时期,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面对各类新问题。因此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科学发展的方式,在科学发展过程中树立思想政治观念,形成科学发展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满足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性循环的发展需要。

(四)注重交互,线上线下活动互建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网络环境下应该注重学生的体验,可以打造一个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思想政治学习体验平台,实现线上和线下的互动,其中线上部分,民办高校可以通过线上app、微信、网站等传播正能量,包括先进人物、先进的事迹、积极的思想、学术观点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优质的内容把民办高校大学生吸引到线上和线下的平台,同时线上和线下平台实现相互引流。大学生通过在线上、线下互动产生优质的内容再形成分享和传播,而这些优质内容又吸引更多的人前来体验,如此不断循环。

(五)整合资源,建设网络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

为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应该改变过去纯理论教育模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趣味性促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结合学生们对于网络依赖,运用互联网技术传播思想政治教育,采用新的教育平台,将传统方式和现代新媒体紧密结合,建立多个信息交流平台,多种渠道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信息速度快的优势,在网络世界构建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和思想政治斗争阵地,使网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建设网络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向互动机制。

(六)文化育人,构建和谐文明校园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民办高校应该坚持文化育人,不断提升学校文化内涵,构建和谐文明校园。民办高校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在校园内开展养成教育、国学教育、艺术节活动、社团活动、专业知识竞技等特教育活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总而言之,民办高校应该重视自身的特殊性,在新的发展时期,民办高校应该整合各类资源,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和资源库,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寻找独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郑然.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趋势[J].学习月刊,2013(22).

[2]杨平.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11).

网络环境整治总结篇6

近几年来,随着创新步伐的加快,技术和市场不确定性的增强,很多学者在对产学研合作创新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了协同论的思想,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研究。而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模式中,网络化模式会使众多主体间的资源、知识存在一种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的交流和互动,极大地促进创新资源的产出和应用,具有其他创新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目前已逐渐成为我国协同创新的主流发展模式。许多文献都对创新网络参与主体的特征描述、角色定位以及相互作用是怎样产生的等问题展开了研究,但对于创新网络的结构及优化、培育以及演化过程中的关键动力等问题却关注较少。特别是相对于不同产业来讲,由于技术、市场及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等方面的不同,要素间的合作模式、连接紧密程度、网络的中心节点等会有显著不同,需要不同的培育模式,特别是对于国家大力发展的新兴技术产业来说,更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因此,本文将以广西生物制药产业为例,详细描述其协同创新网络发展现状、网络结构特征,以寻找突破口,对其未来的培育机制进行探索。

研究综述

最早提出创新网络概念的是Freeman(1991),此后逐步扩展到网络结构、网络合作和合作绩效研究等层面,其中对协同创新网络组织模式的设计、选择是基础和热点。例如,Gloor(2006)认为具有共同愿景并且能够自我激励的成员能够组成协同创新网络;吴晓波等(2011)研究了网络关系与技术创新绩效间的正相关性,并论述了上、下游企业间网络的关系嵌入性对探索型学习的影响机制;wang等(2014)提出由研究者所组成的合作社会网络以及由知识要素所组成的知识网络能够不同程度地影响研究者的创新活动;Carnabuci和Dioszegi(2015)进而提出一个有较多结构洞的社会网络由于拥有适应性认知而能够有效增强创新绩效。

这些文献尽管对协同创新网络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对于创新网络的结构及优化、培育等问题却关注较少。因此,本文将针对以上的研究不足之处,以广西生物制药产业为例对新兴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网络的运行机制和培育措施进行探讨。

广西生物制药产业协同创新网络运行特性

第一,样本数据获取。本文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平台和中文数据库CnKi论文检索平台为主要数据源。在专利检索过程中,首先以关键词“广西”来对申请(专利权)人进行地点限制,其次在ipC分类中选取了国内申请人在生物制药领域中最常用的4个ipC分类号(C12n、C07K、a61K38、a61K39)进行检索。最后进行人工筛选,挑选出申请人两个以上,能够体现出合作行为的专利,并将个别不属于生物制药领域的专利项目剔除掉,最后共获得44条专利信息。在论文检索过程中,以“生物”为主题关键词,以“广西”为作者单位关键词进行检索,然后人工挑选出作者单位两个以上并属于生物制药领域的研究论文共13篇。

第二,协同创新网络总体形态描述。通过对以上所检索到的样本进行分析,共得到59个协同创新主体数据,其中生物制药类企业21家,研究机构10家,高等院校9家,医院7家,政府及事业单位11家,另外还有一个个人参与协同创新,以上主体共同构成具体的协同创新网络。

第三,协同创新网络结构特性描述。一是网络总体密度测量。网络密度是用来衡量企业所处的网络内不同主体间相互联结紧密程度的指标。如果一个网络的密度越大,其网络中知识、信息和资源的传递速度将越快,网络中各主体间更容易形成共识,具有良好的协同性。

将上述主体间协同创新关系数据带入UCinet6软件,计算网络整体密度,所得结果为:Density=0.0508,Standarddeviation=0.4435,即网络的密度为0.0508,网络中关系的标准差为0.4435。由此可以看出,该网络的密度是相对较低的,说明广西生物制药产业的协同创新网络还处于萌芽期,各主体间广泛协同创新关系还未完全形成。

二是网络聚集度及派系测量。派系通常是指由关系网络形成的彼此之间紧密沟通的小团体,网络资源在团体边界内部充分流动。一个网络中派系的存在会提高其对整个网络的控制力,但负面影响则是权利的过度集中会导致网络的破碎结构。一个网络中存在派系较多时会使该网络相比于随机网络具有更大的聚集系数以及较短的路径长度,从而呈现明显的小世界网络特性。通过对广西生物制药协同创新网络进行分析,得出该网络按局部密度计算出来的聚类系数为1.789,按传递性计算出来的聚类系数为0.790,而且平均路径长度为2.060。这说明该创新网络结点之间的类别度较为明显,而且平均路径长度相对较短,因此可以认为是一个典型的小世界网络。另外,通过对该网络进行派系数度量,共得到7个小团体:广西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西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南宁市蓝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广西科技大学、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中医学院;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东莞市达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广西信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广西达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玉溪沃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桂东灵长类开发实验有限公司、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与流行病研究所。

三是网络中心性测量。中心性通常用来测量某节点在一个网络中所拥有的权利大小。如果一个节点处于其他节点间的捷径上,就认为该节点具有较高的中间中心度,这表明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其他节点,处于网络的核心,它会将没有直接联系的两个节点联系起来,拥有一定的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从而获得更多的回报。

按照以上分析,本文计算了广西生物制药协同创新网络的中间中心度以及网络整体的中间中心势。网络的中间中心度大于0的点共有8个,其中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以及南宁市蓝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三个节点的中心度较高。而整个网络的标准化中间中心势为0.033,该值相对较小,即整体协同创新网络的中心性还相对较低。

广西生物制药产业协同创新网络培育机制

通过对广西生物制药产业协同创新网络进行整体描述及各特性指标的测量,可以看出目前该网络的运行还处于初级阶段,整体网络的密度还比较低,聚集度不高,整体中心势也还比较弱,因此未来需要根据网络的特点进行进一步优化和培育。

一是要加强核心节点的创新辐射作用。在协同创新网络中,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核心层主体是网络发展的灵魂,而在这些主体中有一些处于网络的中心地位,掌握着核心资源和知识,在合作创新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因此有助于促成协同创新。例如在前文分析中的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南宁市蓝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就处于这样的核心地位。在未来的网络发展中,政府及各级主管部门应重视这些节点的发展,加大对其扶持和引导的力度,在活跃这些主体本身创新行为的同时还要鼓励其利用自身优势与更多的主体合作,扩大创新辐射范围,进而带动整个产业协同创新活跃度的提高。另外,还需要注意鼓励和挖掘更多有能力的主体成为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只有各节点创新能力普遍得到提高,该网络未来的发展才会越来越活跃。

二是要以企业为主体加大协同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协同创新实际上是产学研合作的一种升级模式,能够促进产学研之间的深度合作。因此,就参与主体来讲应积极促进有合作意愿的主体间开展广泛的合作,包括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其中企业应是协同创新的主体。在广西生物制药产业协同创新网络的特性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尽管以专利和论文合作为度量指标无法准确反映广西在该产业协同创新的总体情况,但是就目前来看该网络的合作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例如,尽管已形成以广西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西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为代表的7个小团体,但是总体看来产、学、研及更多主体间的广泛合作还未建立起来,更多的是科研机构之间或者企业之间的合作行为,合作主体单一,合作的频率也不高。因此,未来可以通过信任机制、保障措施等的建立,在进一步加深原有合作频率的基础上逐渐扩大合作范围,使各类型主体间都能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协同创新,提高知识和信息的使用效率,具体可以通过在原有小团体基础上增加节点,或者在不同小团体间建立合作关系。该过程可能是随着创新环境完善各主体间的一种自发行为,也有可能需要外力加以协助。一般来讲,在有直接利益驱动的核心层通常可以通过主体间知识信息的共享来完成这种自发行为,而在间接利益驱动的辅助层与核心层的合作中由于缺乏利益共享机制,则更多地需要政府等部门完善利益预见引导环境来推动其完成。

三是要完善外部环境以提供持续发展动力。生物制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其他产业的重要区别是其所需知识的异质性以及环境的不确定性,因此在该协同创新系统中环境和外生因素会对主体的协同创新行为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像专利和论文等科研成果的后续发展过程中,持续的协同创新是必不可少的。这需要一个开放包容的外部环境,包括跨区域、跨部门、跨学科领域合作氛围的建立,以及适宜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和文化等环境的完善,尽量减少协同创新过程中的各种阻力,以此帮助协同创新网络的完善。其中政府起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政府要主动成为协同创新的服务者、管理者以及协调者,为构建完善的协同创新环境提供各种制度保障,协调各主体间的利益、降低创新风险、营造创新文化氛围、激励创新行为,从根本上为协同创新提供发展动力,提高协同创新绩效。

结论与展望

本文以广西生物制药产业为例,通过对其协同创新网络的关键指标进行度量,认为该网络目前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各主体间广泛协同创新关系还未形成,网络的整体中心性相对较低,但活跃的小派系已经基本形成,以广西大学等为主的几个关键节点已表现出了对整个网络的控制能力。未来我们一方面要利用这些关键节点进一步完善该创新网络,同时还需要借助政府这一“关键运行要素”为协同创新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注释】

①范东升,曲凯:《生物医药领域专利申请中说明书公开不充分的常见问题分析》,《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4年第9期。

②高展军,李垣:《战略网络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科学学研究》,2006年,第24期。

网络环境整治总结篇7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文化产业;生态治理

伴随新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不再是科学技术的代名词,而是像基础设施一样开始全方位嵌入各个行业的创新中,并在此过程中,逐渐趋向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传统文化产业+互联网”,即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行业应用于互联网之中的形态;另一方面是:“互联网+文化产业”即基于网络技术产生全新的文化形态,如网络视听、网络游戏、网络社交、网络信息服务等互联网应用于各大行业的形态。

一、“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特征

(一)延长了文化产业价值链。自互联网融入文化产业以来,文化产业最显著的特征变化就是价值链得到延长,而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价值链也跟着动态变化,随时都有可能形成新的产业价值链,这种文化产业价值链就是文化碎片的解构与文化产业化的建构。例如,一个在互联网上因点击量很高而引起广大群众关注的时事或故事,可能成为文化产业的素材资源,进而可能加工成电影或电视剧,这会快速推进影视作品的产业链,实现其价值的多样性和多元化。

“互联网+”对文化产业的价值链影响形成了双向互动、双向循环结构,即“互联网+”对文化产业的价值链影响除了体现在正向延伸还体现在反向延伸上,换句话说,就是由热门的文化要素反过来影响经营内容。事实上,文化产业价值链在互联网的影响背景下,在遵循互联网“社会化、大数据、系统性、平台、用户、免费、极致和跨界”思维模式的前提下,可以有不同方向的延伸。

(二)文化与“互联网+”科技之间的跨界融合日益显著。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延伸能力也越来越强,互联网的品牌效应也不断强化,文化产业的发展越来越依靠互联网技术,不但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思路,指明了新发展方向,同时也解决了互联网产业出口问题。文化产业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在打破了传统的、封闭的文化产业的基础上,强调了互联网对文化的浸透,使跨界融合的思路更加清晰,使文化产业形态越来越多元化。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文化产业生态治理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文化产业中的问题。网络文化产业在“互联网+”背景下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传统文化产业的研究证实了网络文化产业生态系统的存在,并将之分为两大部分,即内生态主体和外生态主体。内生态主体包括网络文化企业、网民、政府监管机构、媒体及行业协会主体;而外生态主体则包括网络生态环境下剩余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技术环境。研究表明,外生态主体与内生态主体有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从统计学的角度来分析,作为最重要的技术因素在中国的网络文化生态环境中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一结论与西方学者的研究结论差异较大。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影响我国网络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不是科学技术。研究还发现,网民与文化环境相关系数为0.042,而企业、协会及媒体的相关系数为0.061,这说明虽然我国网民的比重较大,但是主要是以免费和共享的态度参与其中,并没有起到监督和治理的作用,对网络文化产业的影响力不够。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文化产业生态治理对策。1.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管理机制。要想真正发展网络文化产业,首先要脱离政府主导的网络文化生态环境,让广大网民不仅参与到网络文化中,还要成为网络文化的主要影响者和推动者。在大(大数据)、云(云计算)、平(平台化)、移(移动互联网)时代,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改变“直线职能”的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互联网思维,建立扁平化、跨部门、整合联动的网络文化管理机制和开放融合政府内部生态循环机制,使政府管理更加高效、快捷。2.加大网民对文化产业的影响程度。要加强注重网民、媒体、行业组织与网络文化企业积极参与到网络文化治理的过程中来。随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机制的全方位改变。形成了政府主体、外部环境以及其它主体相辅相成的文化生态循环体系,营造一个有创新、创意的文化生态环境。3.打造全方位网络文化平台。在确保技术创新的前提下,重点构建财政、汇率、金融、借贷等建立与网络文化发展相关的经济机制,推动网络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贸易的有机结合、构建和提高整个社会的网络文化素养。

总而言之,“互联网+”不是万能的,只不过是当下多种互联网产品的表现形式,而“互联网+”背景下的文化产业就是运用互联网思维,是系统内的各个主体相互协调,从而构建具有创新开放思维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网络环境整治总结篇8

开展面向各决策层的教育培训。把党、干校等作为全民环境教育的基地,充分利用这一平台,把环境科学知识和法律法规、可持续发展战略、综合决策能力等内容纳入培训内容,落实师资、学员、计划、时间、质量五条要求。要在各级党校确定一名骨干教师为全民环境教育兼职教师,针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举办一期环境教育讲座。政府主管领导要将全民环境教育工作作为重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专门听取一次工作情况汇报。

开展党政机关国家公务人员的环境教育。市直机关工委要承担起对党政机关公务人员的环境教育工作,要将环境教育内容纳入党员干部培训计划,建立公务员环境教育组织网络,举办一期环境教育专题培训。

开展排污企业员工的环境教育,从业人员受教育面达到60以上。联合组织开展以清洁生产为主题的培训活动,普及清洁生产技能和方法,推行清洁生产自由审核和无费、低费方案,在企业内部建立污染预防机制,形成全员污染防治的格局。

开展农村环境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农民受教育面达到50以上。市农委及各乡(镇)政府要将培训农民环境教育师资工作作为重要任务来抓,把环境教育与科技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积极组织农村全民环境教育基层网络负责人、乡镇农技推广干部、“农合会”农民经济人围绕今年绿色食品开发的教育主题开展培训,全年至少组织一次培训活动。

开展全民环境教育组织网络负责人培训工作。市全民环境教育指导委员会将适时组织各基层网络负责人参加哈市开展的培训和交流活动,学习业务知识,提高工作指导水平。

二、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进一步拓宽宣传面和宣传渠道

在自行组织开展宣讲活动的同时,邀请哈市全民环境教育讲师团,来我市开展“环境教育送基层”宣讲活动。

利用宣传媒体开展宣传。要充分发挥电台、电视台、厂报、农村广播站、农村宣传栏、社区宣传栏等媒体的宣传功能,定期播放全民环境教育学习内容、环境保护公益广告、全民环境教育宣传口号,努力营造环境保护舆论氛围。要在辖区设立30个环境教育宣传阵地,包括2个市级广播、电视媒体,20个农村广播站或社区监督站,8个企业宣传站。要做到有专人负责、宣传计划、播出记录。市里将对各个宣传阵地的宣传情况进行抽查。

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宣传活动。围绕创建部级生态示范区和整治低空大气污染等重点工作,精心策划和组织“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等重要环境纪念日的宣传活动,加强宣传、文化、农业、科技等部门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联系与合作,开展环保主题的文艺演出、知识竞赛、演讲读书活动,使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来。

三、规范试点工作,以点带面深化环境教育工作

要高标准、高质量地抓好全民环境教育试点工作。市农委、市教育局、市直机关工委要分别确定农民、学生、党政机关国家公务人员等3个层面的试点,并于5月15日前将试点单位登记表上报到市全民环境教育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要注重区别不同的试点方向,并及时开展有效地指导,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难点问题,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工作要求,并及时总结、推广、交流试点先进经验。试点单位要统一规范管理,要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制订学习计划,建立学习、活动档案,设置环境教育宣传栏及宣传口号。今年,要对20__年上报的试点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通过评审验收的单位,将正式确定为哈市级全民环境教育试点。

四、健全组织网络,有效发挥网络的宣传教育功能

要进一步完善全民环境教育组织网络,形成一个自上而下、覆盖全市企业、农村、机关的组织网络。各级网络要有明确的负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及详细的联系方式,网络负责人要主动学习环境教育内容,组织开展集中学习和环保公益活动,要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及时反馈工作信息,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网络的组织、协调、教育作用。要有所侧重,重点掌握50个基层网络环境教育工作情况,市全民环境教育指导委员会将随时以电话或走访的方式进行抽查。

五、注重结合,把全民环境教育融入其它工作之中

要深入研究,将全民环境教育工作有机地融入当前工作中。要将全民环境教育工作与学习和贯彻“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有关要求结合起来,与我市创建部级生态示范区和整治低空大气污染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与绿色创建、公众参与、“4·22”、“6·5”等宣传工作结合起来。注重把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动力,把教育经验及时推广、应用于工作实践。

六、加强监督检查信息反馈和档案整理,确保各项工作深入落实

网络环境整治总结篇9

一、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的重要性、总体要求和原则

充分认识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策部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大

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效。网吧经营秩序得到有效规范,网络色情等违法有害信息蔓延势头得到遏制,荧屏声频明显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大为改观。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任务依然十分艰巨,网络色情等违法有害信息问题仍然存在,“黑网吧”屡禁不止,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现象时有发生,少数文化产品存在低俗媚俗倾向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对于确保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理想信念、锤炼道德品质,创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从对社会、家庭和广大未成年人切实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巩固已有成果,加大工作力度,创新方法手段,务求取得实效。

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持久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和网络色情等违法有害信息专项整治,大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大力净化网吧、网络、出版物市场和校园周边环境,坚决遏制色情等违法有害信息的传播,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和氛围。

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坚持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要求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之中;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坚持依法管理、综合治理,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坚持属地管理、守土有责,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正确处理发展与管理的关系,努力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不断满足未成年人精神文化需求。

二、加大网吧管理力度

严格控制网吧总量。坚持严控总量、调整存量、优化结构,着力提升网吧服务水平和行业形象,把网吧建设成为传播文明的窗口。县文体局要严把审核关,会同公安、工商、电信等管理部门对市场混乱、监管不力、群众反映强烈地区的网吧进行集中整治,务求取得明显成效。

切实采取有力措施防止色情等违法有害信息在网吧传播。要求所有网吧都要抓紧实施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和经营管理技术措施,用强有力的技术手段坚决堵住色情等违法有害信息在网吧的传播。县文体局要依法坚决打击利用网吧制作、下载、复制、、传播色情等违法有害信息的行为。严格执法,强化日常管理,着力整治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行为。落实网吧社会监督制度,设立专门的网吧监督员,随时发现并制止色情等违法有害信息在网吧出现,及时制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县关工委要在“五老”人员中招募志愿者,并向他们颁发聘书,对网吧实行社会监督。县财政对网吧监督员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坚决取缔“黑网吧”。工商、文体、公安等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在县委政府领导下,积极主动,及时查处“黑网吧”;对查处不力的,要追究主管部门的责任。县文体局要加大检查力度,要将检查中发现的“黑网吧”及时书面通报工商部门,由工商部门或由工商部门会同公安部门予以取缔。电信、移动、联通、铁通、广电网络等管理部门要及时终止“黑网吧”互联网接入服务;对违法情节严重的“黑网吧”业主,要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着力优化网络环境

加强网络基础管理。电信、移动、联通、铁通、广电网络等管理部门要抓紧完善全国统一的网站登记备案数据库、域名数据库和ip地址数据库,为监管部门查处违法有害信息提供技术支持;县文体局要按照“谁审批、谁管理、谁负责”的要求,推进上网实名制和出示身份证上网制度。

严厉打击网络色情活动。始终保持对互联网和移动多媒体上色情等违法有害信息的高压态势,定期开展全县性的网络色情专项整治行动,做到及时查处、严厉打击。广电局要抓好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切实落实信息审查、播出管理、记录留存和违法有害信息的发现、防范、报告措施;信息产业办、电信管理部门要会同文化、广电、出版印刷部门加强网络监管,并定期开展互联网接入服务市场治理,检查托管主机和虚拟空间服务单位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和相关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检查色情等违法有害信息发现、停止传输、留存记录等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查处安全管理责任不落实、违法有害信息频发的网站。

及时清除和关闭低俗媚俗、格调低下的网上信息垃圾和相关网站。继续深入开展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推动文明办网,定期对文明办网情况进行检查,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县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的作用,从行业自律的角度推动文明办网。成立互联网协会,组织精干懂行的志愿者队伍,对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情况进行监督,及时清除互联网上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不良信息。县文体局要通过资质年检、诫勉谈话、停业整顿、吊销执照等行政手段加大对各类网吧传播低俗媚俗内容的管理力度。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的发放,要及时加强对手机视频的管理,严防有害信息通过手机传播。

大力整治不良广告。宣传、工商、建设、印刷出版、广电部门要严把广告刊播关,凡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广告一律不得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上刊播。工商部门要依法查处各类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不良广告。

四、进一步整治出版物市场和校园周边环境

及时查处有损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不良出版物。文化部门要加大对涉及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出版物的审查力度,防止不良出版物流入市场。

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严格禁止在中小学校周围开办电子游艺室、歌舞厅等娱乐场所。严格执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和有关规定,禁止在中小学校周围200米以内开办网吧和设立站点,禁止在中小学校周围600米以内设立专营场所。各有关部门在审批这类项目时要严格把关,教育、公安、文体、工商部门要定期组织开展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严厉打击教唆胁迫、引诱指使未成年人从事各种不良文化活动进行牟利的不法行为。

五、努力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加强未成年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和推介。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要坚持重在建设。宣传、广电、文化等部门要认真组织实施少儿文艺出版精品工程,大力组织创作生产优秀少儿歌曲、出版物等。加强对少儿文艺和科普作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加大政策激励力度,重点鼓励县内作家、艺术人才、科技人才创作出版更多为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益德益智的精品力作,丰富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

推进未成年人活动阵地建设。坚持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公益性文化设施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充分发挥其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校外活动场所要坚持公益性原则,全县已被各级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律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要加大对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的扶持力度,丰富未成年人课外生活,努力满足广大未成年人活动的需要。

大力办好少儿节目。县电视台要适时制作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公益广告和宣传栏目,转播好各级电台电视台制作的少儿节目,把少儿节目办得更加丰富多彩。

六、切实加强对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做好这项工作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把本地本部门的事情管好;切实加强组织协调,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形成在党委和政府领导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网络环境整治总结篇10

改革开放近30年来,尤其在近十年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呈多样化趋势。由于网络的普及,我国的网络文化开始迅速发展,对我国精英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构成了较大的冲击和弱化,低格调、纷乱芜杂的网络文化导致不少人价值观迷失,再加上学生的个人主体意识也明显增强,传统的、强制性的、集中统一的思想教育方式越来越受到挑战,这就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也应有所改变,从而去适应新的环境。

二、本论

(一)什么是文化环境文化的形成是人化自然的过程,也是自然社会化的过程。文化环境是指社会文化系统诸要素的总和。一般意义上包括国家统治思想、民族文化传统、社会道德面貌以及教育、科技、文体的发展水平等因素。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当文化作为学生思想行为的外部条件存在时,即成为其文化环境。

(二)文化环境对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的影响文化环境对学生有塑造作用,对促进构建价值观,使不同的学生形成特定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如教化、塑造、认同和整合、创新与先导、评价、积累和遗传等功能。

(三)高校网络文化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出现,网络文化即开始出现,经过多年的发展,网络文化也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环境。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极大地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同时,隐藏在网络文化中的巨大不良因素也给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带来了许多影响和冲击,信息量的大量增加,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重大的挑战,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第一,学生的意识形态受到挑战。网上种种思想复杂化,使个人的意识受到很大影响。同志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他曾郑重告诫全党:“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非常尖锐的”。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拥有一定网络优势的西方思想对人们的意识形态的影响是很大的,特别是对年青学生来说,是个重大的挑战。

第二,道德规范受到挑战。网络虚拟性和匿名性使道德规范在网络上显得力不从心,无所顾忌的行为几乎可以不必承担任何责任,学生的社会责任、法律观念、传统道德观念开始变得很淡簿。如今网上充斥着的大量无聊、低级趣味、污秽不堪的信息,人们无所顾忌,畅所欲言,刻薄恶毒的言语有时候仅仅只是因为要自我发泄。这些都该引起人们对网络道德的深度思考。

第三,单一的政治思想受到了挑战。网络出现以前,学生主要依靠传统的信息渠道了解政治,所受的政治思想教育比较单一。网络对政治信息的无选择性、无限制性使得很多人产生了好奇、不解、甚至是怀疑,这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很大的挑战。第四,传统的思想教育观念和方式受到挑战。网络化环境使得网上的知识资源十分丰富,再博学的教育者也就显得相形见绌。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屑于教育者的教育,受教育者不再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寻找、选择信息。

第五,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他们一方面崇尚科学,善于思考,知识层次较高,不会墨守成规。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们又自我意识太强,逆反心理过重以及自我约束力太差。那么,网络文化环境下将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环境,网络文化环境是更为复杂的环境。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策略,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以适应信息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识形态教育是应该摆在第一位的,应该始终明确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极为重要。其次,信息网络监管和相应的政策法规要健全,网络也须法制化,依法追究违法行为的相应责任可以让学生不再有侥幸的心理。网络警察的出现,使得网络也有执法者,这为开展建康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网络文化环境应该健康化,应该把传统道德理论推广到网络道德中。美国学者阿尔温•托夫勒曾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了整个世界。”适应网络文化环境,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巩固高校的主流形态教育阵地,已是当务之急。再次,是要加快教育者自身的角色转变。面对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重困难,教育者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努力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使工作取得实效。教育者一定要掌握网络技术,进入网络使用者的思想世界,面对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应积极探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去了解发现并帮助他们解决思想问题。

另外,还要有尊重的意识。给受教育者以充分的人性理解,同时也要让受教育者懂得尊重教育者,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才能开展更多的讨论和教育。受教育者不能看作是被动的受体,他们有自己的内在情感、意志与个性,需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思想教育工作是人对人的理解,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彼此心灵的撞击、沟通和升华。网络文化影响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一个动态环境,网络信息在不断的更新与变化,各种思想、见解不断更替,进而形成了各种新的小环境。网络文化下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到文化环境都处在不断发展的变化之中,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把握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创新教育模式和育人环境,从而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达到教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