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十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十篇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35:18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篇1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体建设;要点

在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及得到了非常充分的发展,但是,大部分水利工程的建设主体都是农民,而且工程的投资也是以乡村集体投资、各级财政进行拨款、农民劳资或者是劳动积累投劳等形式实现的,因此,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实际收益无法按照农民的投入产出来进行计算。文章通过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了新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体建设的要点。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

1.1在国家中占据重要地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目前,我国的水资源比较匮乏,在降雨时分布不均匀,地少人多,要想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以及满足人们对各种农产品的需求,就必须要兴建水利工程,改善农业生产的条件以及提高单位的面积产量和效益。对于农业发展来说,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其发展的关键,能够充分体现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农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时,通常建设在田间地头,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方面是其他农田水利工程不能相比的。再有,一些大、中型的农田水利工程,在发挥其效益时也通常依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设置,所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业的生产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一定要引起重视。

1.2存在很强的公益性,需要政府的扶持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与社会物品,由于受到投资规模、建设周期以及受益面积的影响,会表现出很多种不同层次和样式。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来说,既包括农田灌溉、水产养殖和生活供水的功能,也包括防洪、除涝以及降渍的功能。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时,不仅要保障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促进农民的收入情况,还要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能够实现粮食供给的目标。所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既要具有私人的性质,也要包括公共性以及公益性。通常情况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服务对象是一些比较弱的产业,虽然会出现高投入、少回报的现象,但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必须要建设的,不然到下一年就无法进行农业的生产。针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公益性的特点,各级政府一定要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顺利建设。

1.3具有一定的垄断性,政府要对其进行宏观的管理

如果根据收益农民的多少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分类,可以分成两大类:第一,农民自己用的微型水利工程,比如水窖、水池以及浅井等。第二,几十户农民或者是成千上百个农户共同使用的水利工程,这种形式的水利工程过么比较大,比如在农村具有公共性质的泵站、水库以及引水渠等。但是,由于受到地势、水资源等一些条件的影响,大部分的公共工程都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不会和乡村的企业一样,存在市场竞争,也不会破产倒闭。而且在水利工程中灌溉所使用的水资源是属于国家以及集体所有的,是一种公共资源,生活在这个范围内的农户都有资格使用水资源。对于农民来说,用水权也属于生存权的一部分,一些为农民提供服务的公共水源和公共设施不适合被私人垄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都建设在农田荒野中,没有专门的人员看守,经过风吹日晒雨淋,特别容易损坏,而且水利工程还比较多,维修起来会比较困难,工作量比较大。除了供农民使用的生活供水以外,大多数的水利工程都是季节性使用的,比如灌溉设施是用半年,停半年,防洪除涝等设施是一年中只使用几天,甚至有的是几年采用一次。在天气风调雨顺的时候,农作物是不需要灌溉的,在干旱的时候,农民大多数的心理都是等待自然降雨,因此,对于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要比工商企业的管理还要困难,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时,一定要在政府的规划和管理下进行,政府要对其进行宏观的管理,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效率。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体建设的要点

2.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向市场化转移的形式存在偏差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针对的是农村、农民以及农业等一些比较弱的产业和群体,所以应该是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在建设时,不应该使用市场经济以及社会资金来进行,也不能将农民作为建设的主体。目前,我国的发展形式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在这种形式下加强了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促进了国家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公益性与社会追求利益性之间存在着不可协调的关系,我国新疆地区不仅地理资源不适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而且投资之后的回报比较少,风险高,致使社会上的民营资金不能很好投入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基础建设中。不管是政府财政还是农民群众,都不属于收入的主体,再加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高投入低产出的特点,使一些农民生产者不会轻易的投入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因此,无论是追求利益的老板,还是农民群众,在社会资金方面基本是零基础。另外,公益性质的水利工程经济效益不是很好,常常会没有人愿意投资。

2.2应该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纳入公共财政支出的范围

如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以农民为主体,那么就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之间的差距,也不利于贯彻落实三农的政策。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初期阶段,是必须要筹集一定的项目资金,在新疆地区,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可能会筹集到一些,但是对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来说,很难筹集到。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公益性为出发点,其取得的收益以及支出的费用应该属于公共财政支出,也就是说各级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应该由当地的政府管理,以政府的投入作为建设的主体,并且要按照听取民意、统一规划的原则,从而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并且以此为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目标。另外,要结合农村自主筹资和财政投入,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机制建设起来。

2.3发挥政府和农民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的作用

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重点将三农作为服务对象,并且具有经济效益低,但是社会效益明显的特征。在新疆的一些地区,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时没有自主筹资的能力,完全依靠政府的支持,致使政府的投资变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条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一项有利于人民,能够人民带来利益的工程,不能过度的依赖政府,还是要靠农民群众的支持,从而调动农民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为了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能够充分发挥政府和农民的作用,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于一些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收益的农民,在劳动力和资金筹备方面应该积极实行一事一议的方式;第二,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时,农民一定要拿出十足的热情和积极性,参与到工程的建设当中,为工程建设的管理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第三,对于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可以实行以资代劳的方式。目前,我国应该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当作重点的扶持对象,并且在政策方面更加注重,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公共性和公益性,积极发挥各级政府的主要作用,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从而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

3结语

综上所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于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三农问题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落实三农的问题,还能缩减城乡之间的差距。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来说,要想保证建设的质量,就一定要有优质的工程,并且还要有健全的主体建设机制,从而保证工程建设的科学合理,避免出现豆腐渣工程。另外,政府还要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力度,加大投入资金和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参与积极性,保证在建设时不会出现任何的失误,使其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以及让人们过上正常的生活。

作者:尹军玲单位:新疆额敏县水利管理总站

参考文献:

[1]钟玉秀,李伟.加强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建议[J].水利发展研究,2010,03:12-16+45.

[2]顾斌杰,严家适,罗建华.建立与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若干问题[J].中国水利,2008,01:37-40.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篇2

关键词:农田水利;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S277.7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70333064

众所周知在我国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从古至今都始终坚持以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发展,将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为国家社会建设改进推向新的方向,以此来完善国家在农业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改进中的前提和手段,这将是发展国家农业大国的重要方向。

1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对于农田水利工程技术的要求和改进都需要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以此来发展社会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改革,以此来发展社会经济,提高国家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中,对于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g在地质发展条件中,将是促进和影响整个社会农业建设的重点内容。将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完善以及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质量的解决,将是不断的发展社会经济,推进我国农业建设的重要方向,这也是不断的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又一重要方向和改革途径。就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中对于难点的解决方式是通过对农田建设施工中对地基结构的渗透性能的改进还是需要不断的完善的,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发展社会经济,改进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以此来推进我国社会经济的稳步提高。

自然环境因素。施工地的自然环境会对农田水利工程施工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地质条件、植物、气候环境、水文等都是自然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都具备不确定性与难以控制性的特征,因此,不论在农田水利施工过程中,还是竣工后投入使用,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水利工程质量。

2通过技术发展来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的完善

农业现代化发展改革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在发展社会经济推进国家建设的重要手段,以高度的重视度和关注度来促进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当今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也是不断的推进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问题改进的重要手段,要知道影响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难点和质量控制的发展将是我们不断完善当今农业经济的重要方向。要知道在我国对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问题始终是如何改进当今技术难点和质量控制问题。对近年来在国家政府的不断扶持下,我国在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和发展中已经逐渐的建立并利用起来,以此来发展社会农业建设,促进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但是,也要清楚的认识到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对于施工技术在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方面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不断的改进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科学文化创新,以此来完善我国农业建设的发展。

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人员整体的综合素质水平,都是影响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因素,并且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本身具有一定的特点,其施工环境比较复杂,在施工中需要处理的情况很多。在政府的扶持下,相关人员也越来越重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施工技术研究。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业技术也正不断被改革和发展,在此过程中,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和关注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为我国农业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加强检测水平与监控的方法:检测水平可以提高设备与检测仪器的来提升,所以购置一些更新的设备仪器。在监控过程中需要全方位控制,利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可以更加直观、准确的获取工程数据,从而可以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施工中质量评价中的矛盾纠纷与错误。

3结束语

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难点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质量控制将是不断的完善当今社会农业建设的重要手段,以社会经济的实际方向出发,将国家农业科技改进创新发展作为我国在建设方向上的一项重点项目,以此来完善我们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改革。在我们国家不断的建设以农业发展为重点方向的改革中,在社会科学技术中的创新和改进将不断的推进农业建设的完善,以推进国家农业建设成为改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将是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前提。所以,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和质量控制问题方面将是不断的完善社会经济的又一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兰代祥.浅谈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质量控制问题[J].中国新技术,2014(2).

[2]卢建刚.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6(7).

[3]高立强.农田水利工程重点建设目标[J].北京农业,2015(3).

[4]王晓蓉.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J].吉林农业,2012(11).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篇3

1.1农田水利工程衰退严重

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设于20世纪60-70年代,受当时经济条件和设备资料等方面的制约,建设标准低,长期工程不配套,后期又缺乏必要的管理与维护,造成农田水利设施过早老化、功能减退、农田水利工程效率衰减,难以发挥作用,使农田水利不能得到有效的灌溉和排涝,这样也削弱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进而会影响到粮食生产。

1.2财政投入有限,缺少投入保障机制

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投入不足,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投入严重不足,是多年一直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两大困境:一是地方政府财力十分有限。虽然财政部门每年都增长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但仍无法满足投入需求。二是用于投资农田水利建设的渠道单一。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性资金,没有把工商资金、金融资金、社会资本融入到农田水利建设中。虽然近年来中央和各省不断增加财政投入金额,但主要用于大型骨干工程的建设,尽管2005年中央设立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但全国的农田水利建设任务重,这些财政投入远远不能满足水利建设实际需要。因此,应搭建良好的融资平台,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使农田水利投融资渠道多样化、丰富化,增强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和保障机制,为农田水利服务于农业发挥更长远的作用。

1.3重建轻管,农田水利工程后期维护困难

近年来一些地区加大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但大多农田水利工程只注重建设,缺乏后续有效管理维护机制的建立;有些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也存在着产权不清、责任不明、流于形式等问题;还有些农田水利工程有专职人员管理,但由于报酬低等原因,管理水平不到位。这样重建轻管的现象,会使农田水利工程荒废,不能用于农田灌溉,不能服务于农业。因此,应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后期维护,责任到人,方式明确,组织专职人员利用专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后期维护,加强后期管理,使农田水利设施能够正常运转。

2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

农田水利建设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面对新时期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发展瓶颈,要结合农田水利建设的特点,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积极采取对策,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农业发展需求的农田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此推动农田水利建设。

2.1加快完善农田水利保护体系

首先,针对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及设施存在的年久失修、功能衰退等问题,投入专项资金,列入计划,分阶段分批进行农田水利工程更新、设施更换、设备更新改造,恢复农田水利功能。其次,建设田间除涝体系。田间排水沟渠或填或堵,一遇大的降雨,极易形成内涝,因此应完善田间除涝体系。最后,建立相关农田水利保护机制。结合农田水利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保护机制,使保护农田水利有法可依,促进农田水利健康顺利运行。

2.2扩充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渠道

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需要增加政府财政的投入力度,提高政府投资比例,扩大投资的覆盖面,以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筹措已经成为农田水利发展与建设的瓶颈,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应开拓思路,为农田水利建设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不断吸收各类社会资本,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渠道,以促使社会资本成为农田水利建设投资渠道的重要补充,使社会资本不断地促进农田水利发展。

2.3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改革步伐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篇4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设计;取水设计;灌溉渠系布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在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我国幅员辽阔,然而人均水资源匮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生产发展,农业水利工程作为农业工程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开拓农业市场、促进农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基本原则

1.1继承性原则。基于现代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必须充分考虑现实情况,对现有系统的合理性进行有效继承,对以往水利工程设计存在的不合理因素进行改进与调整,建立功能优化与结构合理性相关目标,确保农田水利利用结构与布局的稳定性特征。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要充分把握现状结构及整体布局,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个新的具有合理性、科学性的规划方案。1.2整体性原则。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直接关系着农作物生长状况,其具备生态服务与隔离建设用地的双重功能,从这个角度来看,必须注重农田水利工程在布局与数量上的统筹兼顾,做好农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安全及生产安全的协调工作,确保农业生产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1.3动态性原则。农田水利工程是生态与经济的综合体,其设计与规划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并不是一成不变,其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实际生产的需要作出动态调整与优化,确保生态综合体与经济综合体能够处于相对优化状态。在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注重其协调性与保护性,以动态的眼光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2]。

2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策略

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时,要把当地的国土整治山、水、田、林、路的规划密切结合,同时还要考虑其他用水部门如发电、航运、人畜饮水的需要,统筹兼顾。针对当前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必须明确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的关键,掌握其设计要领,促进工程设计质量的提升。2.1水源工程设计。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南北水资源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水源工程的设计与规划对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对于现有的常规灌溉水源要实施进一步挖潜与改造,做到合理利用,在水源工程设计过程中要融入节水灌溉措施,确保农业生产需求。其次,在设计水源工程过程中,要根据地区差异给予不同的设计策略,因地制宜,建设多功能小型水源工程,对于山区、山前冲击区以及小型的河网区等,要利用河床渗渠,充分利用调蓄水池,加强对调蓄水池的开发。若处于机井区,则要利用地下水实施人工回灌补源,涵养水源,建立地下水库。平原地区的水源工程设计则要注重对雨洪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水资源充足期间储蓄一定的水源,供枯旱季节用。与此同时要大力兴建平原水库,通过江水调蓄,确保农田灌溉用水。水源工程设计需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对于常年存在严重旱情的地区,要注重人工及气象灾害的影响,必要时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式补充水利工程水量,当旱情发生时,能够为农田生产提供水资源,降低旱情对农田生产的影响。对于水土严重流失区域,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质、土壤结构及气候条件等,通过水源涵养林、封山育林等缓解水土流失,在地势较高地区建立森林水库,确保自流灌溉,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费用。在降水充足的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可以建立小面积灌溉区,在水源工程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洪水、暴雨等外界因素影响。2.2输、排水工程设计。在引水设计方面,首先要明确引水流量,尤其是对于技术力量薄弱的地区,在输水工程设计时要与当地用水高峰相结合,根据最大灌水定额与延续时间明确渠道引水流量,渠道横断面的设计要根据水力均匀流进行确定,对于变化较大的水位渠道,可建立挡水墙与水闸,有效设计自流灌溉方式,提升水资源利用率。排水设计方面要明确排水沟流量,并结合地形条件、旱地、水田的特点,设计排涝模数,可采用引水渠道设计。在排水方面首先需要明确排水沟的流量,严格按照地形特点对暴雨标准进行设计,依据水田滞蓄水深、渗漏量等对水田排涝模式予以设计,在渠道横断面设计方面,可以借鉴引水渠道的设计方法。2.3田间工程设计。田间工程主要包括灌排合区与渠道衬砌两个方面。如某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一共需要对三处灌区进行改造,具体建设内容包括:新建4座放水闸门,新建100处集雨水窖,其中集雨水窖的容积一共达到了0.5万m3。分别整治塘坝以及引水堰闸1处,其中塘坝的蓄水量达到了7万m3,新建12眼机电井,并在此基础上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一共700亩;另外节水灌溉引水渠道一共21km。。在渠道横断面衬砌处理过程中采用U型预制硂板,圆弧半径设定为0.5m,渠道深度、板厚分别为0.8~2m、0.045m。田间工程要注重对灌排合区的布置,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需依据其田块形状划分,一般选择相对规整的条带状田块,其能够促进田间灌溉串排问题的有效解决,避免出现水淹灾害。其次,在水利条件好的地区可采用预制混凝土U型槽渠,减少土方开挖与回填的工作量。另外要对田间作业面及渠道进行合理化的安排与设计,其纵剖图如图1所示。若条件允许,可以布置灌排合区,为田间农作物生长提供有力的生长环境与条件。

3结束语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农业生产发展息息相关,新农村建设、水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均离不开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与规划,在现代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充分把握农田特点,因地制宜,科学管理、使用水资源,建设合理化的水利工程,确保水利运行体制的合理高效运行,确保农田生产需要,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庆华,崔世彬,马静,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研究[J].水利经济,2011,29(4):1-5.

[2]王秀丽,张凤荣,王跃朋,等.农田水利工程治理天津市土壤盐渍化的效果[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20):82-88.

[3]周慷慨,罗海波,赵晨晨,等.生态农业发展背景下喀斯特山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以贵州省遵义县尚嵇镇为例[J].贵州农业科学,2012,40(9):216-221.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篇5

1农田水利总体工程施工的难点

一是,农田水利总体工程施工的技术应用与管理工作不扎实,导致农田水利总体工程施工技术难于有更为准确和针对性地应用,不能确保农田水利总体工程施工质量。二是,农田水利总体工程施工过程中失去对质量和工期的平衡控制关系,导致农田水利总体工程施工出现为了质量延长工期,或者为了工期忽略质量等实际问题。三是,农田水利总体工程施工中没有科学地规划和技术调整,出现窝工、浪费等问题,给农田水利总体工程施工的效率与造价带来负面影响。

2农田水利分项工程施工的难点

当前农田水利分项工程施工中主要在斗渠、沟槽、混凝土等项目上存在难题。在斗渠施工中没能根据设计需要进行填筑、强化,导致设计的结构难于形成,出现斗渠坍塌。在沟槽施工中开挖技术、开挖机械、开挖方式存在问题,导致各种意外情况影响沟槽的深度、宽度、稳定程度,出现沟槽实际质量与工程设计的较大差距。在混凝土施工环节,出现技术应用不全面、相关规范不遵守,容易形成农田水利分项工程的蜂窝、麻面、断裂、离析等问题产生。

3农田水利路基工程施工的难点

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农田水利路基工程施工存在前期准备工作不足,特别在路基放样,路基填筑、路面压实、新旧路基处理等环节存在各类问题,这会影响到农田水利路基工程施工的质量,也会给农田水利工程的整体施工带来困扰和影响。

二、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需要针对工程特点、农村特点做到具体地分析,以此来确保技术的针对性应用,进而做到对农田水利工程质量和速度的保证,给农田水利工程一个完整的保证体系,在做到合理运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基础上,铺平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的保证路径。本研究认为,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应该从施工难点分析出发,重点从如下几个环节入手:

1农田水利总体工程中技术的应用

进行农田水利总体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发挥技术的灵魂作用,要从施工管理工作的强化入手,为技术的应用构建监督、保障体系,确保农田水利总体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提升农田水利总体工程施工的质量。要平衡农田水利总体工程施工的质量与工期关系,要建立技术为基础的质量与工期控制体系,建筑农田水利总体工程施工的质量与工期目标,在缩短建设时间的同时,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要建立农田水利总体工程平行施工的技术体系,采用系统论、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构筑的新型技术体系,对农田水利总体工程施工进行全面地分析,形成各工种、各技术平行展开的结构,做到对农田水利总体工程施工速度、质量综合地保障。

2农田水利分项工程中技术的应用

在斗渠施工中要尊重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要求,建立斗渠垫层和回填土之间的模板,先对回填土进行施工,在回填土达到要求的高度以后撤除模板,以确保斗渠的稳定性。在沟槽开挖施工中要制定出具体严格的施工方案,确保沟槽施工质量。在混凝土施工项目中要规范混凝土填筑,明确振捣环节的技术参数,在提升模板工程和养护操作的基础上,确保混凝土施工的总体质量。

3农田水利路基工程中技术的应用

首先应该做好农田水利路基工程施工的准备工作,通过规范放样施工过程和技术,提高路基进行放样的质量,在确定路基边缘、路堤坡脚的位置的基础上,为农田水利路基工程施工质量奠定基础。其次,要规范路基填筑的进程,要依据图纸和路面横断面的宽度实施分层,并确保在填筑的过程中水平向上。在路面压实环节中应该用挖掘机、装卸机和推土机配合工作。对于每层的填土,大多利用压路机压实。如果经过压路机压实后,不出现松散、翻浆、软弹等情况,经检验为合格。但是如果发生不合格的情况,要尽快的进行处理,以免影响整体的工程进度。最后,要处理好新旧路基的结合和处理,要把原来的地方挖掘成宽度在一米的台阶状,在顶部修筑一个2%至4%的斜坡。

三、结语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篇6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渠道设计;施工管理

我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建设了许多农田水利工程。为了进一步提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亟须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渠道设计方法与施工管理流程进行总结,为后续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方面现代化改革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依据。

1农田水利工程中渠道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标准

1.1农田水利工程中渠道设计基本原则

农田水利工程中渠道设计的第一要务是满足农业发展过程中对灌溉水源的需求。一般情况下,农田灌溉水利渠道设计需要依据地形、地势等进行设计,在保证目标区域农田水源使用效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因此,在实际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单位人员需要在施工前对目标水利工程建设区域进行实地考察,重点勘探目标施工区域内的地势,通过图纸与计算机模型技术呈现数据。与此同时,农田水利工程的渠道设计还应当充分考虑区域内农田的分布模式与居民区密度,践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合理规划渠道路线布置,保证农田获得有效灌溉水源的同时,避免施工与日常运营噪声对周边农户生活造成影响[1]。现阶段,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中屡屡获得突破,节水灌溉技术与农田水利工程渠道设计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也能发挥出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在目前的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施工单位建设团队应当与有关部门及时沟通,申请地方政府给予更多环保技术与资金的支持,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工程对地方环境的影响,保证工程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2]。

1.2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渠道设计基本标准

由于农田水利工程本身具有较强的复杂性与系统性,在进行工程施工与管理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倘若不能进行有效的设计与管理,不仅会导致整个设计缺乏合理性与可靠性,同时也会对后续工作带来不利影响。所以,施工单位在工程施工前,要明确灌溉渠道与水利工程之间的利害关系,依照当前工程要求以及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量与分析,确保后续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在这一过程中,应当从经济发展、农业建设、资源管控以及人员利益保障等方面进行有效管理,通过合理的方法降低风险干扰,确保水利工程能够顺利开展。为了有效提升施工质量,无论是装置还是材料都必须考虑防渗效果与性能,在选择施工材料时应当选择防渗效果好的材料。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时,会涉及水电方面的知识,施工单位需采用相关计量设备进行检测,确定工程材料的需求量,明确不同材料的使用情况,提高员工的安全保护意识,避免出现随意摆放工程材料的情况。对于农田水利工程而言,地坪材料也极为重要,尤其在灌溉工作中,倘若所选用的地坪材料或者是施工工艺存在问题,会导致工程防渗效果不佳,整个工程的质量也会受到影响。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施工单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当地的灌溉需求。除了要满足灌溉需求之外,还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监测,降低气象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渠道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相关设计人员需结合地形勘探结果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还需综合性分析周边环境,以居民实际分布情况确定工程范围,避免工程项目对居民日常生活造成影响。渠道设计阶段需重点考虑当地实际地势,合理利用地势落差。

2农田水利工程中渠道设计的具体内容

2.1横断面设计

农田水利渠道的横断面设计关乎灌溉工程中水源取用的有效面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施工区域的地形特征进行具体的安排与设计。受限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碎片式布局与实际耕地地形特点,绝大多数农田水利渠道横断面设计均统一采用U型结构,此类设计的优势在于其对耕地地形的兼容性,而其劣势在于其在灌溉水源流速方面的控制能力不足,为了应对以上缺陷,设计人员在横断面设计过程中需充分利用均匀流速原理,避免在实际灌溉运营工作中因流速失衡造成的漫灌事故[3]。与此同时,横断面在农田水利工程渠道的设计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成本节约设计切入方向,在节约用水理念的指导下,农田水利工程渠道设计需要坚持低水量与低成本的双低原则。以横截面为水利渠道节能切口设计可以通过对设计过程中渠道比降数值的控制来实现,所谓渠道比降主要是指农田水利工程在坡度保持一致的情况下渠道两端高度差距和渠道段之间的距离,施工中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实地地形限定渠道比降的数值变动空间,避免过分追求节约成本而埋下渠道阻塞隐患。

2.2纵断面设计

农田水利渠道的纵断面设计关乎灌溉工程中水源取用的有效容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同样需要根据目标施工区域的地形特征进行具体的安排与设计。为降低农业灌溉成本,绝大多数农田水利渠道纵断面设计皆严格遵循目标施工区域内的等高线采用平行方案进行设计布局[4]。可以说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具备强施工环境导向性的工程设计。而除了地形地势的影响外,目标施工区域的土层构成与农田空间的实际需求也是农田水利渠道的纵断面设计方案制定过程中重要的参考指标,这3类因素对农田水利渠道的纵断面的深度设计有重要作用,而所谓深度设计指的是连接纵断面中心点与桩点高低和渠道顶端高度所形成的直线距离。考虑到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对农田水利渠道的纵断面的尺寸设计需要合理考虑蒸发渗透等因素,不能超出区域农业生产需求,为保证数值计算的精准性,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可以使用U型槽纵坡率进行计算。

2.3排水建筑物设计

农田水利渠道结构中排水建筑物是连接整个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的重要节点,可以在实际农田灌溉工作中起到关键的程序运作监督作用、养护管理保障作用以及灵活调度控制作用,目前已经是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设计方案中必不可少的设施[5]。我国绝大多数农田水利渠道排水建筑物设计需要与目标农业生产区域的环境与生产条件高度适配。根据具体区域的施工环境特点,在实际设计建设施工工作中若目标施工区域地形起伏较小且土层结构平稳,此时设计人员则可选用C15混凝土建设梯形衬砌断面施工技术方案,在实际设计建设施工工作中若目标施工区域位于向斜断层区域或地质坍塌空间,此时设计人员则可选择利用填埋混凝土与挡墙联合的方式完成技术设计。

3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渠道施工管理要点

3.1衬砌板加工预制管理

在农田水利工程的渠道施工管理过程中要重视以衬砌板加工预制建材管理为代表的施工质量管理。第一,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为满足预制建材对渠道施工结构的强度要求,现场负责质检的监理工程师需要关注各类预制建材的入场门槛,避免不合格建材进入施工场地。第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为避免外界因素对渠道施工建材的损耗,现场工程监管团队需制定建材存放的规章制度,避免施工过程中预制建材因随意堆放而造成的磨损,保证预制建材功能在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有效发挥。第三,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需开通较为稳定的预制建材采购—运输—养护渠道,减少建材对工程施工质量及进度方面的影响。

3.2渠道施工中污染管理

农田水利工程任务重且持续时间长,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与周边民众的生产生活联系密切,为此,在农田水利工程的渠道施工管理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以生态污染与噪声污染为代表的施工环境管理。第一,为应对施工过程中造成的生态污染,在施工设计环节中施工单位需对目标施工区域环境进行勘探分析,规避在较浅的地下水土层面进行施工,同时制定严格的施工环境准则,避免施工过程中向周边水体或土壤进行非法倾倒、掩埋建设垃圾的现象。第二,为应对施工过程中造成的噪声污染,在施工设计环节中施工单位需提前采购具有隔音性质的彩钢板对施工区域进行半封闭式处理,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夜间施工的时长,避免施工噪声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农田水利工程渠道施工布局的合理性与施工管理的科学性将对目标农田的生产效率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工作人员在对农田水利工程渠道设计时要认识到渠道设计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我国农田水利工程渠道设计与施工管理质量。

3.3防渗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农田水利工程渠道部分施工时,要加强防渗技术的运用。一是选择合适的材料,施工单位应选派相关专业人员进行采购,采购时要根据项目施工实际要求选择质量好、性价比高的材料。二是监督基础开挖作业,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要根据现场地形地质挖掘渠道并且填补渠道,监理单位要派专业人员监督工人开挖渠道。三是借助混凝土填充方式完成修补工作,依据规范标准配置混凝土,确保修补质量。四是设置科学的排水系统,做好衬砌工作,降低渗漏发生率。

3.4渠道施工技术管理质量提升措施

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应贯穿始终,各个部门要严格履行自身职责,积极协作,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各部门要积极沟通,形成更加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施工人员要不断规范自身行为,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安全作业。在施工中会产生诸多临时性的问题,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及时解决,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吕柏霖.农田水利工程渠道设计与施工管理关键点分析[J].农家参谋,2020(23):84+91.

[2]熊晓磊.基于渠道施工设计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方法[J].长江技术经济,2020(S1):63-65.

[3]白宏喜.农田水利工程中防渗渠道及衬砌的设计施工经验分析[J].科技风,2019(36):180.

[4]王堡伋.试析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的渠道设计与施工管理要点[J].科技风,2019(35):117.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篇7

【论文关键词】破解;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难题;变革 

 

在我国全面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增效与增收,而且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设施保障。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各方面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国内在农田水利建设中普遍面临严峻的资金难题,导致部分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举步维艰,严重影响到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因此,在新的环境与背景下,我们必须深入探讨破解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难题的策略,从而实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稳定、和谐发展。 

1.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筹资政策的变革 

建国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筹资政策,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加快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筹资政策的变革步伐,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从筹资政策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其主要经历了三个变革阶段: 

1.1 在1949年-1980年,国内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筹资政策处于集体出资为主,国家出资为辅的阶段。1952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1952年水利工作决定》,其中明确提出:在沟渠、塘堰、渠道、井、泉与水土保持等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应以组织和发动群众力量为主,从而奠定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以集体出资、收益的格局。 

1.2 在1981年-2004年,国内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筹资政策处于各级地方政府与农民投入为主,国家投资为辅的阶段,展现了市场化筹资的特征。特别是在我国全面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计划经济体制逐步瓦解,家庭承包经营成为新的形势,而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由于大量农民进城务工,而相应的配套措施尚未完善,而导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进入投资严重不足的时期,而且筹资过程中也缺乏明确的管理主体。 

1.3 从2005年到至今,国内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筹资政策处于国家投资为主,而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投资为辅的阶段,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的筹资格局。特别是在我国取消“农业税”与“两工”的背景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日趋明显的事权与财权匹配问题,所以,国家加大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 

2.国内农田水利建设中资金难题的引发原因 

从国内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而言,总体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但是资金难题却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不能对于引发各类资金难题的原因进行有效的分析,将严重影响到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结合笔者多年从事都江堰人民渠水利工程建设及维护工作中财务管理的经验,总结了以下两方面的引发资金难题的原因: 

2.1 农田水利建设的筹资机制滞后 

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前,农业生产是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基础的,兴修水利与农业生产的利益具有一致性,所以,农民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积极性较高。但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经济政策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于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农村土地数量的减少,更多的农民选择进城务工,农民对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明显降低。近年来,国内的农田水利建设呈现出规模大、工期长、投资大的特点,而且强调建设中的专业化与机械化,农民的投工、投劳需求大幅下降,而传统的筹资机制已经不适应新的时代,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当地政府自筹资金的能力相对较弱,单纯的依赖于财政拨款是不现实的,从而导致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滞后的局面。 

2.2 资金投入不足,主体责任不清 

在我国已经建设的农田水利工程中,国家和各地政府的财政资金投入占据主体地位,其次为社会资金筹集。但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家的投资重点更多的集中于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城市防洪、大江大河治理等方面,对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逐年递减。各地政府比较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但是由于自身财力资源有限,难以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另外,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由于受到历史原因与经济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主体责任不清的问题,导致很多在建农田水利工程因后续资金不足或资金管理不善,而出现管理日渐荒疏的现状,严重阻碍了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进程。 

3.破解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难题的对策 

在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是十分重要的,而从国内的实际状况而言,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破解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难题。 

3.1 广辟投资渠道,用活用好各类资金 

在国内今后的农田水利建设中,应积极开辟投资渠道,如:政策融资、利用外资、政府投资、银行贷款、社会融资、个人捐资等,以广泛的资金来源渠道,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的全面发展。都江堰水利系统紫坪埔水库水利枢纽工程正是利用了政府投资、社会融资、银行贷款等资金来源方式。在吸引到足够的投资后,应注重各类资金的用活、用好,特别要强调“谁投资,谁受益”的基本原则,而且要逐步完善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制度,积极建设民营水利工程,从而实现由存量资产向增量资产的转变。另外,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应将民间资本作为主要筹资渠道,并树立民营农田水利建设的主导地位,实行“捆绑使用资金”的方式,有效提升各类资金的使用效益。 

3.2 构建多主体、多渠道、多元化的筹资体制 

在新时期的农田水利建设中,筹资体制的构建必须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而且要符合农田水利设施的准公共产品或公共产品属性。特别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应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与条件,构建多主体、多渠道、多元化的新型农田水利建设筹资机制。在农田水利建设筹资体制的构建中,必须要注重其所具备的公益性、战略性与基础性等属性,进一步明确各方投资的主题与次要地位,充分发挥国家和政府的主导地位,从而实现筹资体制的逐步完善。另外,在农田水利建设筹资体制的改革与完善中,应尽量构建以市场或农民为投资主体的机制,更多的吸引民间资金,从而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使各方投资主体享受到相应的收益。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篇8

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会议,目的是分析当前农田水利发展形势,安排部署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保障。刚才,镇分别作了交流发言,同志传达了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会议精神,并就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作了具体安排,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十一五”时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奋力加快小康社会进程的关键时期,水利不仅是农业发展的命脉,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保障。因此,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解决农民吃饭问题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就是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一)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切实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的迫切需要。我县自然灾害频繁,极端灾害天气逐年增多,部分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失修,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形成诸多严重威胁。一是工程老化。许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限制,土法上马,标准不高,损坏严重。二是效益下滑。随着农村“两工”(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的取消,一些地方对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引导有所弱化,组织建设热情不高,管护不力,很多渠塘堰坝和水库已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防洪、排涝、灌溉等功能。从近年来各地旱情来看,凡是农田水利建设好的地方灾害造成的损失就小,生产恢复就快,而农田水利建设较差的地方灾害造成的损失就重,生产恢复缓慢,且成为县乡两级防汛工作的重大隐患。因此,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步伐,是切实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的迫切需要。

(二)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确保粮食生产稳定的迫切需要。我县于*年实现了人均一亩基本农田的目标,由于近年来水毁、村民建房、城镇开发、工业项目征用、基础设施建设占用等原因,全县基本农田逐年减少,基本农田水利化程度降低,每遇旱灾,均造成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只有坚持不懈的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巩固人均一亩基本农田建设成果,才能确保粮食生产稳定,解决农民吃饭问题。

(三)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迫切需要。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当务之急,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土地的水肥条件、水利化程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适应这一形势,满足农业生产对农田供水、灌溉保证率、养分供应等方面的新要求,就必须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粮食生产稳定了,才能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供耕地和粮食保障。

(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迫切需要。*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4.32万亩,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必须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提高现有耕地的水利化程度,提高单产产量,发展后续产业,实现丰产丰收,才能确保“退的下,稳得住,不反弹”,真正建立生态环境改善与人的生存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五)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保障饮水安全是人的基本生存的需要,也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基础。截止20*年底,全县尚有12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够安全,严重威胁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这就要求我们以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农村供水设施建设,尽快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尽早让农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结合新农村建设,每年从以工代赈、扶贫开发、水利建设资金和财政专项资金中调整2亿元,五年筹集10亿元用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止目前,全县已投资700万元实施农村安全供水项目25处,解决了1.8万人的饮水困难。今冬明春全县计划投资763万元解决2万人的饮水困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因此,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利用今冬明春有利时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迅速掀起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热潮。

二、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冬春季节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黄金季节,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紧扣“实施五大工程、深化一项改革”的思路,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狠抓工作落实,不断改善我县农田水利设施条件。

(一)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年以来,全县通过实施“甘露工程”、“氟砷改水”、“人饮解困”工程,解决了10万人的饮水困难,但与群众和上级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去年省政府制定出台的《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快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困难的意见》,明确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资金投入、工作措施和工程管理。各乡镇和水利部门要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把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作为冬春农田水利建设的首要任务,认真做好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工作,按照《县安全供水发展规划》要求,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全面动员,以优先解决群众饮水困难为重点,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推进,全面实施好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建设,逐步从根本上解决我县农村饮水难问题。

(二)大力开展高产农田建设,为全县粮食安全提供保障。一要稳定和增加基本农田数量。抓住中省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工代赈、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实施机遇,撬动群众投资投劳热情,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今冬明春全县要完成基本农田建设任务8000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00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500亩。同时,要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已实现人均一亩基本农田的地方,要在巩固数量的基础上,加快配套水利设施建设,努力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基本农田,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今年确定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乡镇要积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尽快组织实施,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抓好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小工程、大群体”水利建设。水利设施建设要坚持因地制宜。有比较稳定的水源条件的川道地区,要坚持以渠、井为主,狠抓挖潜配套,努力扩大水田面积;有水源潜力的浅丘山区,要以库塘工程建设为重点,实施旱改水,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对没有稳定水源条件的中高山区,要以集雨水窖建设为重点,扩大节水灌溉面积,重点解决人畜饮水和高效作物缺水问题。

(四)切实抓好水毁农田水利工程修复。我县连年遭受暴雨洪灾,农田水利设施损毁严重,水毁修复任务十分繁重,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把水毁工程作为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一项重要任务,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按照轻重缓急,采取有效措施,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展水毁修复工程,尤其是对直接影响群众生活的饮水工程,要优先安排,对直接影响农业用水的库、塘、渠、窖、井、拦河坝等水毁工程要力争早日修复。水毁工程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实现思路的整合,与水保项目、土地复垦项目、口粮田建设、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综合治理,集中修复。各类防洪工程和病险库塘除险工程,要在明年汛前完成,确保安全渡汛。这里特别强调的是修复水毁工程不能只是简单地重复建设,要利用修复重建的机会,在工程的规划、设计中贯彻和体现人水相亲,人水和谐的新理念。

(五)启动实施好*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8868万元的*库区及上游县水土保持工程项目,从今年开始进入项目实施阶段。省水保局计划今年下达我县治理任务26平方公里,国投资金360万元。我县已计划在平梁镇沐浴河流域和城关镇黑沟两条流域率先启动治理工程。相关乡镇和有关部门要抓住机遇,精心组织,扎实完成好项目建设任务。会后,由县水利局牵头组织,有关乡镇和有关部门配合,迅速进驻现场开展工作。在工程建设中,做到一条流域一个特点,一条流域一个品牌,实现治理一条流域,改善一片环境,发展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群众的目标。

(六)进一步深化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近年来,我县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通过明晰工程所有权,落实使用权和经营权,加强工程管理,效益明显,较好地调动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特别是城关镇在规范清水沟水库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供水有偿运行机制,拓宽了水利设施自我发展的新路子。随着农村饮水、节水灌溉、水保治理等工程建设规模和速度的加快,深化农村水利工程产权改革工作已势在必行。各乡镇和水利部门要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租赁、拍卖、承包等方式以及独资、合资、股份合作等形式,实施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今后,对于新建的农村水利工程,要建立“业主”提前到位制度,在工程建设前就明确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归属,逐步实现农村水利工程产权明晰化、投入多元化和经营企业化,形成政府扶持、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农村水利建设新格局。

三、加强组织领导,迅速掀起冬春水利基本建设热潮

(一)加强领导,强化宣传。各乡镇和水利部门要把此项工作作为冬春时节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组织协调,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实行领导包乡、包村、包工程,深入施工一线,及时了解情况,督促指导工作,对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要及时研究、协调解决。水利部门要组成巡回检查组,定期开展检查评比,并将评比结果与项目安排和资金扶持挂钩。计划、财政、农业、国土、扶贫、宣传广视等部门要各尽其责,密切配合,打好农田水利建设总体战,确保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目标顺利实现。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站等各种有效形势和途径,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宣传力度。要建立健全县乡农建信息传递网络,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加强典型宣传和信息上报,努力营造冬春农田水利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精心部署,夯实任务。各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县《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要求和县上确定的农田水利建设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因地制宜地确定各自今冬明春水利建设方案,把县上下达的冬春水利建设计划层层分解落到实处。要抓紧动员部署,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广泛深入发动群众积极投身到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主战场,迅速掀起农田水利建设高潮。

(三)完善机制,增加投入。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实实在在地增加投入,是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步伐的关键。一要把国家投入的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足额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二要坚持“政府统筹、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目标管理、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以水利为平台,统筹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土地复垦、扶贫重点村等项目,整合资金,集中投放使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要完善村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教育引导农民主动投工投劳,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四要加快小工程产权改革步伐,积极推广股份制民办水利工程,促进水利建设良性循环和发展。

(四)注重质量,讲求效益。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严把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验收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水窖和塘坝要以能否蓄水为标准,决不允许搞面子工程和应付工程。建设较大的工程要采取专业队伍施工和群众会战相结合的原则,确保建一处,成一处。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篇9

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会议,目的是分析当前农田水利发展形势,安排部署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保障。刚才,镇分别作了交流发言,同志传达了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会议精神,并就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作了具体安排,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十一五”时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奋力加快小康社会进程的关键时期,水利不仅是农业发展的命脉,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保障。因此,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解决农民吃饭问题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就是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一)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切实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的迫切需要。我县自然灾害频繁,极端灾害天气逐年增多,部分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失修,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形成诸多严重威胁。一是工程老化。许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限制,土法上马,标准不高,损坏严重。二是效益下滑。随着农村“两工”(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的取消,一些地方对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引导有所弱化,组织建设热情不高,管护不力,很多渠塘堰坝和水库已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防洪、排涝、灌溉等功能。从近年来各地旱情来看,凡是农田水利建设好的地方灾害造成的损失就小,生产恢复就快,而农田水利建设较差的地方灾害造成的损失就重,生产恢复缓慢,且成为县乡两级防汛工作的重大隐患。因此,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步伐,是切实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的迫切需要。

(二)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确保粮食生产稳定的迫切需要。我县于1998年实现了人均一亩基本农田的目标,由于近年来水毁、村民建房、城镇开发、工业项目征用、基础设施建设占用等原因,全县基本农田逐年减少,基本农田水利化程度降低,每遇旱灾,均造成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只有坚持不懈的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巩固人均一亩基本农田建设成果,才能确保粮食生产稳定,解决农民吃饭问题。

(三)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迫切需要。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当务之急,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土地的水肥条件、水利化程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适应这一形势,满足农业生产对农田供水、灌溉保证率、养分供应等方面的新要求,就必须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粮食生产稳定了,才能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供耕地和粮食保障。

(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迫切需要。1999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4.32万亩,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必须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提高现有耕地的水利化程度,提高单产产量,发展后续产业,实现丰产丰收,才能确保“退的下,稳得住,不反弹”,真正建立生态环境改善与人的生存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五)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保障饮水安全是人的基本生存的需要,也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基础。截止2006年底,全县尚有12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够安全,严重威胁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这就要求我们以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农村供水设施建设,尽快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尽早让农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结合新农村建设,每年从以工代赈、扶贫开发、水利建设资金和财政专项资金中调整2亿元,五年筹集10亿元用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止目前,全县已投资700万元实施农村安全供水项目25处,解决了1.8万人的饮水困难。今冬明春全县计划投资763万元解决2万人的饮水困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因此,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利用今冬明春有利时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迅速掀起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热潮。

二、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冬春季节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黄金季节,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紧扣“实施五大工程、深化一项改革”的思路,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狠抓工作落实,不断改善我县农田水利设施条件。

(一)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000年以来,全县通过实施“甘露工程”、“氟砷改水”、“人饮解困”工程,解决了10万人的饮水困难,但与群众和上级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去年省政府制定出台的《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快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困难的意见》,明确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资金投入、工作措施和工程管理。各乡镇和水利部门要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把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作为冬春农田水利建设的首要任务,认真做好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工作,按照《县安全供水发展规划》要求,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全面动员,以优先解决群众饮水困难为重点,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推进,全面实施好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建设,逐步从根本上解决我县农村饮水难问题。

(二)大力开展高产农田建设,为全县粮食安全提供保障。一要稳定和增加基本农田数量。抓住中省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工代赈、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实施机遇,撬动群众投资投劳热情,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今冬明春全县要完成基本农田建设任务8000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00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500亩。同时,要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已实现人均一亩基本农田的地方,要在巩固数量的基础上,加快配套水利设施建设,努力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基本农田,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今年确定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乡镇要积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尽快组织实施,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抓好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小工程、大群体”水利建设。水利设施建设要坚持因地制宜。有比较稳定的水源条件的川道地区,要坚持以渠、井为主,狠抓挖潜配套,努力扩大水田面积;有水源潜力的浅丘山区,要以库塘工程建设为重点,实施旱改水,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对没有稳定水源条件的中高山区,要以集雨水窖建设为重点,扩大节水灌溉面积,重点解决人畜饮水和高效作物缺水问题。

(四)切实抓好水毁农田水利工程修复。我县连年遭受暴雨洪灾,农田水利设施损毁严重,水毁修复任务十分繁重,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把水毁工程作为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一项重要任务,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按照轻重缓急,采取有效措施,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展水毁修复工程,尤其是对直接影响群众生活的饮水工程,要优先安排,对直接影响农业用水的库、塘、渠、窖、井、拦河坝等水毁工程要力争早日修复。水毁工程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实现思路的整合,与水保项目、土地复垦项目、口粮田建设、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综合治理,集中修复。各类防洪工程和病险库塘除险工程,要在明年汛前完成,确保安全渡汛。这里特别强调的是修复水毁工程不能只是简单地重复建设,要利用修复重建的机会,在工程的规划、设计中贯彻和体现人水相亲,人水和谐的新理念。

(五)启动实施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8868万元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县水土保持工程项目,从今年开始进入项目实施阶段。省水保局计划今年下达我县治理任务26平方公里,国投资金360万元。我县已计划在平梁镇沐浴河流域和城关镇黑沟两条流域率先启动治理工程。相关乡镇和有关部门要抓住机遇,精心组织,扎实完成好项目建设任务。会后,由县水利局牵头组织,有关乡镇和有关部门配合,迅速进驻现场开展工作。在工程建设中,做到一条流域一个特点,一条流域一个品牌,实现治理一条流域,改善一片环境,发展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群众的目标。

(六)进一步深化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近年来,我县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通过明晰工程所有权,落实使用权和经营权,加强工程管理,效益明显,较好地调动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特别是城关镇在规范清水沟水库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供水有偿运行机制,拓宽了水利设施自我发展的新路子。随着农村饮水、节水灌溉、水保治理等工程建设规模和速度的加快,深化农村水利工程产权改革工作已势在必行。各乡镇和水利部门要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租赁、拍卖、承包等方式以及独资、合资、股份合作等形式,实施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今后,对于新建的农村水利工程,要建立“业主”提前到位制度,在工程建设前就明确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归属,逐步实现农村水利工程产权明晰化、投入多元化和经营企业化,形成政府扶持、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农村水利建设新格局。

三、加强组织领导,迅速掀起冬春水利基本建设热潮

(一)加强领导,强化宣传。各乡镇和水利部门要把此项工作作为冬春时节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组织协调,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实行领导包乡、包村、包工程,深入施工一线,及时了解情况,督促指导工作,对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要及时研究、协调解决。水利部门要组成巡回检查组,定期开展检查评比,并将评比结果与项目安排和资金扶持挂钩。计划、财政、农业、国土、扶贫、宣传广视等部门要各尽其责,密切配合,打好农田水利建设总体战,确保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目标顺利实现。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站等各种有效形势和途径,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宣传力度。要建立健全县乡农建信息传递网络,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加强典型宣传和信息上报,努力营造冬春农田水利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精心部署,夯实任务。各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县《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要求和县上确定的农田水利建设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因地制宜地确定各自今冬明春水利建设方案,把县上下达的冬春水利建设计划层层分解落到实处。要抓紧动员部署,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广泛深入发动群众积极投身到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主战场,迅速掀起农田水利建设高潮。

(三)完善机制,增加投入。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实实在在地增加投入,是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步伐的关键。一要把国家投入的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足额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二要坚持“政府统筹、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目标管理、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以水利为平台,统筹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土地复垦、扶贫重点村等项目,整合资金,集中投放使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要完善村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教育引导农民主动投工投劳,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四要加快小工程产权改革步伐,积极推广股份制民办水利工程,促进水利建设良性循环和发展。

(四)注重质量,讲求效益。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严把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验收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水窖和塘坝要以能否蓄水为标准,决不允许搞面子工程和应付工程。建设较大的工程要采取专业队伍施工和群众会战相结合的原则,确保建一处,成一处。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篇10

关键词:农田水利特点战略地位建设措施

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我国的农业基础还很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许多地方还是靠天吃饭,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进入新阶段后,我国农业生产不仅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而且在加入wto后,我国农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因此,加大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仅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1.小型农田水利的特点

地位作用重要,需要高度重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精辟地表述出农田水利在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农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由于有了完善的灌排设施,良种、化肥、耕作栽培等先进农业技术才有用武之地。但是,作为基础设施的农田水利,投入多,见效慢,管理难,本身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多表现为间接的社会效益,在一些地方易受忽视。对农田水利的重要地位作用,需要不断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群众性强,需要广大农民参与。农田水利遍及全国各地,与所有农民的生产、生活都有密切关系,是一项群众性的事业,每年都要发动近亿劳动力从事已建成工程的清淤维护岁修、水毁工程修复和新工程的兴建。群众性、互助合作性是农田水利的重要特点之一。

公益性较强,需要政府扶持。农田水利既有农田灌溉、水产养殖和生活供水等兴利功能,也有防洪、除涝、降渍、治碱、防治地方病等除害减灾功能;既可以为花卉、蔬菜、果园、养鱼等高附加值产业服务,又承担着大田作物灌排,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

具有垄断性,需要政府加强宏观管理。按受益农户多少区分,小型农田水利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农户自用的微型工程,如水窖、水池、浅井等;另一类是几十户、成百上千个农户共用、规模相对较大、具有农村公共工程性质的泵站、水库、引水渠等。受地形、水资源等条件限制,多数公共工程具有天然垄断性,不能像乡镇企业那样搞市场竞争、破产倒闭。灌溉所用水资源,属国家或集体所有,是公共资源。所有生活在当地的农户都有公平用水的权利。用水权是农民生存权的组成部分,为农民生存条件服务的公用水源和公用设施不适合让私人垄断。

2.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战略地位

基本国情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与水旱灾害斗争的治水史。尽管我国耕地面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持续减少,但灌溉面积总体上稳定增加、灌溉水平不断提高,保证了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改革开放后,一方面农村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使过去在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和水利科学研究等方面积累的能量得以集中释放,彻底扭转了中国粮食长期严重短缺的局面。

社会稳定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改革与建设的根本问题。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只有加强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开拓农村市场,才能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稳定,才能保持整个社会的长期稳定。

国家食物安全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国目前的农产品主要产于灌溉耕地,加快现有灌区的持续配套和更新改造,是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战略举措。由于农业用水总量不可能大幅度增加,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均只能依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此外,高效现代农业对灌溉保证率、灌水方法与技术的要求更高,对灌溉的依赖性更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

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包含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加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具体要求。如果我国农业不能解决未来16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不能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产业,那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基础的基础”。农业能否得到可持续发展,还取决于其自身的综合竞争力,而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才能保证大幅度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措施

加大各级政府的投入力度。首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只是手段,直接的目标是着眼于解决“三农问题”,根本目标是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基础。无论是为了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还是为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以支持水资源向生态环境、城市和工业转移,最大受益者都是国家;其次,农民和农业已为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在“三农问题”成为突出问题时,在农业和农村有困难时,即便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工业和城市也应该支持农业和农村,国家财政应该向农业和农村倾斜;第三,农民负担重、农民尚不是土地的所有者,要求农民投入太多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不现实的。因此,国家和各级财政理应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

充分利用wto规则。如果仅从主要农产品价格来看,在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确实面临很大挑战。如果说农业是加入wto后受冲击最大的产业之一,那么也可以说农业是加入wto后国家支持与保护空间最大的产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江大河治理、农业与水利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农村水环境建设等均可纳入wto“绿箱政策”的支持范围,属于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服务的支持。

重视农田水利科学研究。现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所要解决的问题和面对的挑战,无论从技术的广度或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国家应加大农田水利科学研究、示范与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不仅要研究有效、适用的技术,还需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农田水利研究与管理人才,需要在全国形成适合我国农村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特点的农田水利技术支撑体系。重视和加强农田水利科学研究,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符合wto规则,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