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职业技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48:19

计算机网络职业技能篇1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职业技能竞赛;竞赛机制;构建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B-0019-02

职业技能竞赛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考核和评价制度,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是职业院校培养技术型人才和提高职业教育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计算机网络职业技能竞赛是职业技能竞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促使老师改进网络专业教学模式,促进学校投入资金更新教学设备,加快专业建设,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水平,为企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因此,完善计算机网络职业技能竞赛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从组建机制、校企合作机制、选拔机制和奖励机制四个方面探讨计算机网络职业技能竞赛机制的构建。

一、计算机网络职业技能竞赛组建机制的构建

职业技能竞赛要能够顺利长久地推行,赛务、仲裁、后勤保障、成果反馈这几个方面的组建是必不可少的。首先,以各级政府部门、教育部门、知名企业、网络专家为基础组建技能大赛组委会,提高计算机网络职业技能竞赛的重视程度。由专人来管理计算机网络职业技能比赛,对比赛的各项目进行分组管理,设置好比赛裁判组、资金和设备保障组、后勤组,明确各个组的职责。同时,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作用,制定职业技能大赛相关规程和有关制度,确保职业技能大赛顺利进行。其次,以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和工作流程为指导制订科学合理的竞赛方案。竞赛方案包括各个地区代表队的各项要求、竞赛内容及评分细则、竞赛评判要求,等等。同时,命题要与网络行业的需求相结合,切合实际,把握好命题的难易程度,提高命题的实用性。还要有保密规范的评判,评判工作是职业技能竞赛的核心活动,评委要采取“抽选制”,如现在的招标项目专家一样,评委都是从标评专家库中抽选出来的,杜绝了作弊的机会,实现了公平公正。职业技能大赛的评委也应该这样,由职业技能大赛组委初选出由企业专家和专业教授组成的裁判候选人,然后在比赛前抽选出正式的裁判组。要做好评委人员名单的保密工作。做到评分的公平、公正。最后,职业技能大赛要实现成果普惠。以往的计算机技能比赛只是一场比赛,比赛过后就静等下一年继续比赛,比赛的成果没有展现出应有的作用。因此,既然举办了全国性的职业技能大赛,我们就要利用这个比赛来提高职业教育能力,让比赛的成果惠及学校、老师、学生。我们要对职业技能大赛的内容和要求实行反馈,通过比赛体现出教育能力的不足之处,从而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计算机网络职业技能竞赛校企合作机制的构建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企业输送合格的技术型人才,而职业技能大赛的目的则是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因此网络职业技能大赛和企业是一个互利互惠的关系,二者可以实现长期的合作,并以企业的要求制定出竞赛的机制。

(一)举办形式方面。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提供合格的专业性技术人才,但怎样才能算合格的人才呢?企业需要的是动手能力强、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专业人才,而计算机网络职业技能竞赛和企业的合作就是让企业参加到职业竞赛中来,以企业的项目标准来制定竞赛的题目,聘请企业的技术人才作为比赛裁判,通过每组3个学生的比赛来体现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是否企业需要的,学生是否有团队合作的意识,将比赛的结果用来衡量学校的教育是否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教出的学生是否符合企业标准。例如,在2015年河南省漯河市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上,双汇集团等企业派出10余名高管、高级技工参与大赛评判,实现了创新职业技能大赛的重大改革,深化了校企的合作,变革了教学的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职业学校通过竞赛完善了教学的不足,对专业的设置进行优化,对课程进行改革,强化了学生的技能教学,实现了职业教育教学和职业岗位的对接,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质量学生。

(二)考核标准方面。计算机网络职业技能竞赛是一个评价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平台,是衡量职业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考核的内容需要符合企业当前的工程项目需要,或者直接拿出一个企业项目的一部分作为题目来比赛,用现代企业的技术、设备、企业文化精神来考查学生。这就要求竞赛的裁判组建要以企业的技术能手、行业专家和经常到企业参加实践的教师和学者为主,建立多元化的裁判队伍,并与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标准和企业的标准相结合,制定计算机网络职业技能竞赛的考核标准。

(三)比赛设备方面。信息技术在快速地发展,实践技能和操作设备也在不断地更新,要想以模拟企业项目作为比赛题目,那么计算机网络职业技能竞赛的设备要符合当前企业设备的标准。但是因为学校的资金有限,学校的教学设备难以跟上企业的设备更新速度,因此,要想用最新的设备来举行比赛,那么就要积极引进企业的最新设备,由企业来提供比赛设备和技术支持。因为学生在练习的时候也需要这些设备,从而加快了校企合作、校企联合办学的实现。漯河市临颍县职教中心在这方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校与深圳天有投资有限公司、天津奥托伦光电子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引资500多万元用于实训室建设,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双方共派教师,实现了资源共享,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活力。

三、计算机网络职业技能竞赛选拔机制的构建

第一,竞争为发展的原动力,选拔职业技能大赛的选手应该用逐层淘汰的方式来筛选。学校首先在计算机网络班或者对网络方面有兴趣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海选,选出10个到20个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然后在培训期间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和每次考核,逐轮淘汰,最后选出一到两组最优秀的学生参加市赛。例如,梧州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利用段考来开展“学生职业技能周”活动,全校学生必须报名参加各项技能竞赛,最后评出得奖的优秀学生,并得到实物奖励和参加更高一级竞赛的资格。学生了解到有这些奖励后,学习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有的同学还报名多项竞赛。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有了竞争的意识,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和动手能力,为以后出到社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选取学校中教学能力最突出的专业老师和到企业邀请专家组成指导团队,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比赛培训进行指导,邀请往届的大赛裁判对学生讲解大赛的规则和在比赛中容易出错的环节,到往届技能比赛成绩优异的兄弟学校学习他们的培训方法,到企业了解最新的工程技术,形成一个包括学习企业新知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技能动手能力在内的大赛培训体系。这样就能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促进老师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促使学校领导重视设备投入,促进专业建设。

第三,计算机职业技能大赛要实现全覆盖,形成校有校赛,市有市赛,区有区赛,国有国赛的层层选拔机制,将职业技能竞赛提高到和高考一样的重要程度。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

四、计算机网络职业技能竞赛奖励机制的构建

高考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它是大学筛选优秀人才的手段。而我们也应该将计算机网络职业技能竞赛作为学校教学能力评估和企业筛选优秀人才的方法。对于在全国、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校,在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有关评估工作中予以扶持和倾钭。对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并在职称评审、评先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例如,梧州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陈华萍老师因带学生参加竞赛得到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二等奖,在评职称时被优先考虑,评审一次过关。对参加职业技能竞赛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也要予以表彰,并优先考虑奖学金、助学金,优先推荐就业。

【参考文献】

[1]王艳艳.职业技能竞赛的校企合作机制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6)

[2]朱沙.职业技能竞赛对计算机教学的启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4)

计算机网络职业技能篇2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职业技能竞赛实践教学

课题:本文系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以职业技能比赛为导向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GXZZJG2016B276)的研究成果之一。

我国正处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互联网+”战略的新时期,计算机网络技术早已渗透到社会各个行业。许多研究表明,中职生就业竞争力低的根本原因是实践技术水平低,很多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毕业生仅仅掌握办公软件的简单使用,满足不了网络工程、w络安全技术、网络综合布线、无线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工作要求。为解决此问题,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对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进行了近一年的尝试,总结了一些经验,现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职业技能竞赛对实践教学的促进作用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就提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职业技能竞赛。”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的“网络搭建与应用”赛项规程也明确了竞赛内容,是“通过对计算机网络和集成企业进行调研和分析,根据行业企业业务背景进行网络业务需求分析、技术应用环境分析、理解实际的工程应用与业务架构分析。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系统集成、系统应用、网络工程、网络安全及售后技术支持等五个岗位,竞赛内容即岗位工作主要内容”。由此可见,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习内容就是中职毕业生今后要主要从事的工作,要和企业需求形成无缝对接。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无论是学生层面还是在教师层面,“网络搭建与应用”项目都是职业技能大赛中的常设项目。该项目不但能很好地检验学生的技能水平,也检验教师的技能水平及指导能力。

职业技能竞赛与日常实践教学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能帮助学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技能教学质量,从而使“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成为真正有效的教学手段。

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职业技能竞赛与实践教学能无缝结合是理想的状态,但笔者学校在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真正做到“将实践课程改革与技能竞赛相结合,汲取技能竞赛的内容和标准对实践课程进行及时更新、转化、提升”,是实践教学中的技术难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受益面小,难以惠及全体学生

参加“网络搭建与应用”项目技能竞赛的学生仅是几个人,他们拥有更多的训练机会。该项目的技术性较强,不容易学懂。赛前,指导教师都会对参加竞赛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在指导过程中参赛学生所遇到的无论是理论上还是技术上的问题是必须解决的,这也使得指导教师会比在教学上花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而对其他学生,任课教师所花费的时间将会少一些,也没那么多的精力去指导每一位学生,难以做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所学技能。因此,真正受益的学生不多,绝大部分学生得到的实训机会也仅限于课程安排的实训。

2.实践教学难点渗透率低,易产生两极分化现象

大多数中职生有厌学情绪,存在“理论不重要,会操作就行”的认识误区。然而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而言,理论知识是实践操作的必要支持。由于专业知识较难理解,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结合了技能竞赛的内容难点进行教学指导,不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仍然不强,觉得“听不懂”“看不懂”。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直接决定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3.专业教师难以兼顾日常教学和竞赛指导

“网络搭建与应用”竞赛项目需要的是整体的相互配合,稍有错就很难进行下去。不少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师都是身兼日常教学和竞赛培训两项工作,在技能大赛的准备阶段,参赛选手通常都是选择在晚自习时间、周末双休日甚至是寒暑假备赛,这要求专业教师付出更多的业余时间来指导选手。而且竞赛内容常更新,要求指导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知识点,这也是很费时费力的工作。因此许多教师为了兼顾日常教学,常常回避参赛指导。

4.实践教学的教材不适用于日常教学

市面上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教材和大纲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内容是相对不变的,这就容易与市场的反馈和企业的需求脱节。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和技术应用的更新是日新月异的,仅靠教材难以与时俱进。在实践体系改革尝试阶段,笔者学校先后采用了清华大学出版社《交换路由实用配置技术》与机械工业出版社《路由型与交换型互联网基础(第3版)》作为教材。前者理论部分较为详细,但实训部分是基于思科设备的,职业技能竞赛选用的设备却是神州数码的。笔者学校网络实验室主要的实训设备也是神州数码,因此教材不适用于设备。而后者虽然实训部分是基于神州数码设备的,但理论部分或过于晦涩,或过于简单,也不适用于日常教学。

三、经验总结

1.融合竞赛,设计适合学校自身特点的实践实训内容

要解决受惠面积小的问题,让非参赛学生也能受益于职业技能竞赛,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学生的实训任务就需要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这就要求在设计课程实训内容时,了解学生已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结合技能竞赛内容的关键知识点,参考企业对人才的知识需求,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实训设备,设计相关实训任务。例如大赛中可变长的子网掩码(VLSm)的划分,这是一个即使在教师赛中都很容易出错的部分。目前很多中职网络课程教材并不提及VLSm,但其又是网络工程一个很基础的理论知识点。对于“子网规划”的实训内容,为使学生理解为何需要VLSm,教师们自己设计了典型案例,采用场景教学法,以一个实际的网络工程设计作为背景来说明为何要节约ip地址空间、减少路由表大小,让非参赛的学生也能系统地学习计算机网络的一些关键技术。

2.优化实践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式

要避免学生两极分化,就要修改并优化评价系统,让评价系统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网络搭建与应用”项目是一个团体竞赛,将技能竞赛的评分标准引入到实践教学的考核环节,可以直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进行考核。具体考核学生网络部署、网络设备操作、服务器系统的管理等实际操作能力,合理设置其所占学生成绩比重,比如:学生评价=50%日常教学评价+50%期末考核评价。日常教学评价主要为课堂学习表现(如考勤、纪律、实训完成情况等)、阶段性考核、团队合作能力等。阶段性考核以通过实训课中增设的障碍性实验为主,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障碍性实验的设置,主要将技能竞赛的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设置故障类、实验系统延伸类、实验方案调整类题目,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期末考核以综合性题目为主,以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综合运用水平。

通过考核方式向技能和综合素质部分的侧重,可向学生传达专业课程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思想,提升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动手的实践技能训练意识。

3.深化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要激励教师主动承担竞赛指导的责任,就要健全机制,完善配套制度。教师产学研践习成效与教师评价考核挂钩,与学校职务评聘、福利待遇、年终奖金等挂钩,与职务晋升、聘任等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挂钩,从而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通过指导学生参赛,能促进教师不断学习,积极深入企业积累实战经验,让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生产发展同步,教出来的学生能与企业需求匹配。参加和指导技能比赛,教师不但可以了解和学习本专业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实践技能的考核点,提升自己本专业的实践水平,还能提高自己的收益,w现自身价值,真正实现“以赛促教”的双师型教学。

4.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实践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

在学校的教学中难以实现的是实践教学。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采用校企合作的方法。对于很多学校而言,所选企业是否适合教学实践也同样存在着不少问题。那么依托于职业技能大赛,学校与大赛设备供应商就能采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工作室”这样的双赢合作模式。大赛供应商大多是国内实力雄厚的高新技术企业,如与笔者学校合作的神州数码、西安开元、新大陆教育等企业,它们不但能解决学校技术变革相对闭塞的问题,使学校增加了符合行业标准的实训器材,对实训基地的总体布局、设备配置、环境布置等方面严格把关,科学设计流程,努力实现与企业实际工作环境的“零距离”对接;它们还能提供师资培训,及时为帮助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师提高自身的技术技能。

四、小结

笔者学校基于“计算机网络搭建与应用”竞赛项目,从实践教学的硬件和软件方面着手,已初步实现“以职业技能比赛为平台,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导向,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方式。但探索中待解决的问题仍有许多,还需积极研究和探索,以期为同类中职校学生职业技能培养途径和方法提供思维启发和经验借鉴,丰富中职校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翁敏峰.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02Z).

[2]李传之.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

计算机网络职业技能篇3

关健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工学结合一体化

近年来,笔者学校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努力探索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企业生产典型工作任务为切入点,按照职业资格标准,构建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现就笔者学校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方面的做法与同行们

分享。

一、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依据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贯彻落实《纲要》要求,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要求: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职业标准,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式,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于和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为贯彻落实好中央要求,笔者学校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改革进行探索,以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教学实践实现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学生终身发展的目标。

二、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的路径

1.成立一体化课程改革小组

成立由企业专家和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小组,制定一体化课改实施计划表。

2.进行企业调研、行业情况分析

2011年8月10日至8月20日,学校组织教师对南宁市10家企业进行调研。2012年2月9日至3月9日,学校再次组织教师对桂林、柳州、南宁、钦州、北海、防城港等城市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类企业进行调研,此次共调研了三通网络发展有限公司、广西天问科技有限公司等区内36家企业和广西计算机学会,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相关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相关职业岗位群,企业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等。调研对象主要是企业管理人员、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等。调研主要方法是实地参观考察、访谈交流、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本阶段调研共访问了90人,完成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查表36份,实践专家职业发展阶段调查表54份。根据调研数据进行行业情况分析,并形成了8300多字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3.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

2012年3月18日,组织行业企业15位专家参加实践专家访谈会。确定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办公设备维护与维修、网页设计、静态网页制作、网络组建及应用、网络建设与管理、综合布线、宽带安装与维护等8个典型工作任务。2012年4月,与企业共同制定了14500多字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学校与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创建“三方融合、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依靠广西计算机学会的指导,进一步深化与广西三通网络发展有限公司、广西天问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合作,以“任务驱动”为切入点,将完成企业项目与技能学习、行业认证融合,按照职业认知、核心技能形成、职业能力提升三级递进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

4.确定学习领域

根据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按照职业资格标准,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办公设备维护与维修、网页设计、静态网页制作、网络组建及应用、网络建设与管理、综合布线、宽带安装与维护等8个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一体化学习领域,并由行业、企业和职教专家进行评审论证。

5.设计学习情境

在企业实践专家和职教专家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师资、场地、设备的实际情况,学校设计开发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页设计、静态网页制作、网络组建及应用、综合布线等4个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22个,并邀请企业专家对学习情境设计进行了论证。

6.编制一体化课程标准

2012年6月,与实践专家共同完成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络组建及应用、网页设计、综合布线4个学习领域课程标准的编写。并组织行业企业专家、职教专家对课程标准进行论证。

计算机网络职业技能篇4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今人们办公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为了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更加符合社会职业需求的高职业素质人才。然而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普及到各高校基础教学中去是不可能的,受限于课时及教学资源等各类因素,其他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往往只能学习基础的计算网络知识,而基础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岗位需求。因此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改革刻不容缓,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应当将教学重点放在实践性、创新性与职业性。项目式实验教学突破传统的填鸭式计算机网络教学,让学生带着项目任务主动学习计算机技术,项目任务设计与学生职业技术需求密切相关,加强了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实践性与职业性。

1项目式实验教学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应用目的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将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技能课程,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来保证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熟练掌握情况。通过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一系列的系统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理解,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联系,进而达到解决计算机网络实际问题的目的。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时存在诸多缺陷。不同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知识基础不同,有些同学对计算机及其操作知识了解较多,相对这类同学计算机课程难度较小,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同时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习兴趣降低。而一些同学对计算机网络知识了解甚少,往往不能一下子跟上教师的讲课进度,导致这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习产生畏惧,降低了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的信心。另外,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虽然将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分开教学,但是仍然不能够将两板块独立教学作用发挥出来,且往往在实践教学中不能够将两板块知识灵活融合,导致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课程丧失学习兴趣,产生计算机网络课程无用的想法,再加上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创新与活力,导致计算机网络课程死气沉沉,大大降低其教学效率。项目式教学法是让学生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与项目任务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是指将教师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相结合,以完成一个或多个项目任务为教学载体,通过设立目标、克服困难、完成目标的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是充当指导角色,改变以往被动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注重参与到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面对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环节必须不断的调整与更新。项目式教学法的提出无疑为计算机网络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改变传统计算机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实践上的不足。项目式教学使得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用性更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实践技术,还能够对计算机网络项目制作过程有一个大致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项目式教学是一种任务强迫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使学生能够将已学的理论知识与任务所需技术结合在一起。项目式教学教学成果能够在短时期内显现出来,便于教师及时改正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积累教学经验,为今后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提供参考资料,进而促进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项目式教学法应用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还能够促使学生形成合作共赢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项目合作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自主地弥补不足、丰富自己,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技术实践能力,进而完成学习目标。

2计算机网络课程中项目式实验教学的必然性

随着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实践上的技术应用能力,对此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计算机技术的需求,有碍于人才未来职业发展,因此计算机网络教学必须改革创新,更加侧重其在技术实践上的教学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项目式实验教学本身就是将计算机网络课程与学生专业对应职业相结合,以学生未来职业岗位技术项目作为教学载体,进而带着较强实践性与职业有利性来进行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将计算机理论知识切实地与实践技术相结合,教师引导学生去提前适应未来职业岗位所遇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难题,由此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也更为深刻、更为扎实,该方法培养出的职业人才也更加能够胜任职业岗位所需。另外,现今计算机网络课程不只是计算机专业人才需要掌握的一门必须课程,也是其他专业人才所需的基础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也坚定了其越来越重要的技术地位,这也让项目式实验教学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获得了更好地顺应性。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渴望自己的职业必须技术能够得到提高,具备职业竞争优势,因此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项目相结合更加易于学生接受所学知识,使学生更加配合教师授课,同时尽早地让学生形成职业计算机技术思想,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在项目中所遇难题,发挥个人创新思想,加强团队的协作,达成项目目标。

3计算机网络课程项目式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根本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理论知识,能够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操作中,能够满足职业需求的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难点就在于如何能够让学生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操作。项目式实验教学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因此教师也不可以忽略理论知识的教学,同时需要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相关知识技能,为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打下基础知识基础。在形成项目式实验教学模式时首先要明确计算机网络课程项目式实验教学的教学方向以及大体思路,再结合不同专业学生未来职业岗位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制定好教学大体目标,再整理明确课程结构,设计安排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进而形成以理论为基础,以项目式实践为教学主体的系统教学模式。另外,对于多重点的知识章节,可以设立多个重点知识项目任务,对应不同知识点在小组内成立子任务,达到多项目高效率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为使计算机网络课程项目式实验教学更加系统科学,可将课程内容设计与系统工程知识结合,从设计、分配、实践、评估等方面来综合考虑教学模式的形成与改进,进而逐渐完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教学系统,使计算机网络教学跟上社会时代的发展、满足学生职业需求,进而达到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

4计算机网络课程项目式实验教学的实践分析

4.1课程的内容与环节设计

为了增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用性,使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与学生未来职业联系更加紧密,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的设计上需要参考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特性,设计适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理论课侧重点与实践项目。由于专业多样,教师不可能为各个不同专业学生设计各不相同的课程内容,因此教师可将不同专业大致分类,将职业性质相似归为一类,这样能够大大减少课程设计上花费的人力物力,同时也能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另外,需要项目式实验教学是教学重点,因此教师要注重项目的选取设计以及教学情景的设计于模拟,根据知识重点多提项目,多举案例,进而形成多项目多模块的综合计算机网络课程。

进行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设计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即教会学生对计算机的基础操作及各个基础软件的功能使用,重点培养与学生未来职业需求相关的计算机操作技能。通过对学生计算机基本技能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职业岗位上使用计算机工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职业素质。明确教学目标后根据目标明确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大纲,确定课程结构,增强课时间关联性,进而保障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确定教学模块,根据教学模块的特点设计教学项目。教师可以根据设计的教学项目制作教学程序,便于学生进一步操作学习,对学生项目完成起到指导作用。教学程序可包括项目目标、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及项目完成步骤、重点内容的操作指导以及学习参考资源、课后练习项目以及项目评分要求。总之,课程内容与环节的设计是需要结合学生未来职业实际需求的,以项目实践的方式对理论知识进行再次的熟悉深化并灵活运用于实际操作,进而实现教学目的。

4.2教学内容的选取

教学内容的选取一定要重视知识的实用性与难易性。不同专业学生未来职业对学生计算机网络知识掌握侧重点不同,教学内容的选取必须遵循实用、适用且符合时展。教材建设是教学内容的主要体现部分,教材能够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项目相统一便于学生课上快速掌握完成项目任务、课后复习练习。另外,由于现今办公离不开计算机与各种办公设备,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可增加一部分与时俱进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如电子商务技术等)以及一些电脑相关机器的使用、安装与维修(如打印机、扫描机等),使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能够紧跟社会发展,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另外,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每个章节知识的项目要设计多个,按照前后顺序由易到难排版,便于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选择,使各个章节的项目训练丰富、选择性高。

4.3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的设计

在实际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可以增添教学方式,丰富课程,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各类知识的印象。通过实践发现,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课分开授课能够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能够明确项目的实践方法与目标,但理论与实践课绝对不是独立的,是对彼此的补充,知识的相互渗透。如金融财会等专业学生需要熟练掌握word、excel等基础软件的使用;而一些特殊专业的学生还要根据其未来职业需求培养其他计算机网络技术,如广电专业学生还要掌握动画制作、DV制作等。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在传授学生通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同时还要有所侧重地对学生专业计算机技术进行提高培训。项目式实验教学是要求学生带着任务主动学习知识,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实践应用技术。在教学中,教师应以项目实训为教学主体,将理论知识的重点再次在项目实训中强调,加深学生印象,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今后更加高难度的项目完成打下基础。另外,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理论课和实践课上加入多媒体演示,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更加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操作技巧,同时也能够启发学生在自己小组项目完成中创新操作。为了方便教学,教师应当建立本校的教学课程外站,提供平台将学生课堂上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及项目要求指南等整理成不同小节,学生可以再平台上直接完成项目任务并提交,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操作平台与学习环境。另外,加大学生平时成绩的比重能够提高学生项目参与度与完成度,提高学科的学习效率。对于学生平时成绩的设计应调高学生上机项目完成情况所占成绩,对此项目任务完成快、质量高的学生额外加分能够提高学生实践学习的积极性。

计算机网络职业技能篇5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和网络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99-C1

1中等职业教育中计算机和网络化教学的概念和特点

1.1计算机和网络化教学的概念

计算机和网络化教学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远距离教学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改变,教师们虽然还需要像以往一样备课但上课的地点却不会固定了。除此之外,学生们也可以利用计算机与网络在家进行学习,不仅可以节省时间与精力,还可以使学生们的学习更加的便利。计算机与网络化教学的应用在一定意义上打破了空间的限制,而随着计算机和网络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和网络化教学也将成为中职教育中的主流教学模式。

1.2计算机和网络化教学的特点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就相当于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而计算机和网络化教学的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也是顺应时代而生的产物。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计算机与网络化教学模式有了许多新的特点。第一:计算机和网络化的教学超脱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教学的方式更加的灵活多变;第二,计算机和网络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第三,计算机和网络化教学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更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能够让中职学生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除此之外,计算机和网络化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思想上也有很大的区别,具体如下:在教学关系上,计算机和网络化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们的自我探索为主,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则主要是教师主导学生的学习;在教授的方式上,网络化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学与学生的交互式指导,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自身的说教式教学;而对于同学间关系这方面,网络化教学更注重的是合作型的学习,反观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则是学生们个体的学习;在成绩的评定标准上,网络化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们的绩效为主,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则是以事实知识与离散技能的高低为评定的标准。

2中等职业教育中计算机与网络化教学应用的必然性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化技术的日臻成熟,网络化教学已然成为了现代教育的标志,而中等职业教育自然也是如此。因此,在当今的这个信息时代,计算机和网络化教学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普及存在这一定的必然性。网络化的教学模式广泛应用的必然性主要有以下的原因:第一,计算机和网络化的教学使中职学生们真正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主导地位。第二,网络化的教学让学生们由被动学习逐渐变为了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第三,网络化的教学是真正的以因材施教为出发点。以上便是中等职业教育中应用计算机和网络化技术教学的必然性的原因。图1为计算机网络教学计算机设置模式:

图1虚拟计算机教学模式

3中等职业教育的计算机教学网络化教学的策略

3.1取长补短,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

中职院校在应用计算机和网络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当学会取长补短,并充分的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已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而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要教师们应当转变其教学理念与方式。虽然,现今的中等职业教育正在逐渐普及网络化的教学模式,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摒弃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这种网络化的新型教学模式也并不是能够为学生们解决一切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可以由传统的教学模式解决。因此,在应用的过程中,教师们应当学会将计算机和网络化的教学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相结合,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尽可能的将网络化的教学模式的优势发挥到最好。

3.2激发学生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运用网络化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应当将所教授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们能够学会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同时,教师们还要充分的调动中职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们要合理的安排学生们的网上学习时间和学习的讨论时间,使学生们能够通过网络化的技术增强其自身的求知欲望和探索能力。

3.3建立良好的网络化的共享机制

什么是网络化的共享机制?所谓网络化的共享机制就是以计算机终端为载体,借助互联网这个面向公众的社会性组织,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并允许他人去分享自己的劳动果实。因此,中职院校应当建立良好的网络化的共享机制,让教师和学生们可以不受空间的限制自由的交流学习方面的新的与体会,学生们还可以将自己不会的问题通过网络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师生间的感情。

3.3不断完善网络化的教学系统

在运用计算机和网络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中职院校应当不断的完善网络化的教学系统。现今,我国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网络化技术正在不断的更新与发展。因此,中职院校应当根据网络化技术的进步而不断的完善自身的网络化教学系统,尽可能的将最新的网络化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去,为中职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与条件。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是本文基于中等职业教育对计算机教学网络化教学的特点和应用的必要性进行的深入分析,并研究了其应用的主要策略。当今时代是一个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十分发达的时代,该种信息技术对我国的经济与教育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中职教育作为我国的教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对其也是相当重视的。因此,将网络化教学合理、有效的应用到中职教育中去是十分必然的。如此,在不久的将来,计算机和网络化的新型教学模式必定会成为我国教学的主流模式。

参考文献:

[1]高立静.计算机教学中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04).

[2]郑寿乐.中职教育中计算机网络化教学模式探究[J].科教文汇,2014(09).

[3]许淑华.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12).

计算机网络职业技能篇6

关键词: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市场导向;工作过程;教学及实训

1高职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数量虽多,但知识结构和适应能力与社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造成一方面社会缺乏大量生产一线网络技术的蓝领人才,另一方面却是许多网络技术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究其原因,除了师资、教材、毕业生就业期望等因素外,高职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不可忽视。

目前高职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两种极端倾向:一是参照本科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带有较浓的本科教育痕迹,甚至还有的把高职教育当成了本科教育的“预科班”。二是参照中职培养模式,过分强调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忽视基本理论的学习,人才培养方案所体现的教学理念与中职教育甚至技工教育区别不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大部分时间在机房操作或企业实践,客观上降低了人才培养的规格,被有的学生自嘲为“自学成才”。

这两种倾向均导致了高职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高职教育特点不突出、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1]。

2高职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方案集中

体现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培养过程及培养手段,是我们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依据[2]。

2.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准确高职教育定位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层次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目前社会需要大量工作在基层和生产一线的管理者、操作者。高职教育就应面向基层、面向生产一线定位,培养既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2.2以岗位职业为目标,突出高职教育特点

高职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职业技能”,而计算机网络技术也是以实用为最终目的,正如我们平时所说的一句话:“能不能干,做出来看看”,强调的就是实际操作能力。因此,高职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立足于从岗位职业的要求出发,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坚持突出岗位职业的技能特点,教学中就要从最基本的操作入手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对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安装、维护等技能。针对岗位职业的实际,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理论以能够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为度,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与岗位职业紧密结合的教学,使高职网络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

基金项目:平顶山学院校级教研项目“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与实训内容的科学化研究(2007-JY12)”。

作者简介:李战国(1961-),男,河南商水县人,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

2.3以技术应用为主旨,改革高职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也是我们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点。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层次都是不同的。高职网络技术专业要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设置的课程应当以浅学、易懂、实用为主,有些理论性较强、难度较高且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较少的课程应当取消。

专业课的内容应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做到“精理论,多实践”。学习的切入点既可以是基础理论,也可以是专业知识即技术的直接应用,还可以同时进行。这样做能引导学生尽早接触专业知识,对学生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是有利的[3]。

根据上述培养模式需求,除基本素质及基本能力之外,我们归纳出高职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专业知识及建议开设课程,如表1所示。

表1专业能力、知识、课程表

专业能力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建议开设的课程

专业知识结构具有合理的计算机原理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程序设计初步信息技术基、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基础

技术实际操作具有一般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实际动手能力,具有数据库建立与维护、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站建设的一般能力,能从事it公司的技术支持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及各课程实验、毕业实习及实训等

网络管理与维护能力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换机管理与配置、路由器管理与配置

网络工程施工与工程管理能力网络布线工程和工程管理结构化综合布线与组网技术

网络数据库管理能力数据库的管理与维护SQLService数据库应用

网络操作系统应用能力多行业操作系统应用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应用、Linux网络操作系统应用

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多行业中小规模网络安全防范、诊断,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管理

网络程序设计能力针对tCp/ip网络的应用开发网络应用程序设计

网页设计、网站建设能力各种网站的简单应用开发internet网络编程、网页及图形设计、web开发技术等

3基于校园网管理与建设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及实训方案分析

在研究方法上,我们比较研究了各种方案,最终我们认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企业工作需求为原则”的研究方案最能够满足我们的专业需求。

其开发步骤为:专业社会市场调研工作岗位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专业行动领域开发分析学习领域开发分析学习情境设计[4]。

以下通过对该职业岗位的分析,阐述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及实训方案设计步骤。

3.1专业社会市场调研

专业社会市场调研是进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或开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调研内容包括专业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学生就业去向等。从宏观上把握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与职业学校的培养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专业教学改革思路、培养目标及专门化方向。

具体的调研方法可采用实地调研法、网络调查和开专家小组座谈会等方式。在调研过程中,必须充分结合地方经济特色及人才需求,积极探索符合地方经济特色及人才需求的切入点,有目的地进行讨论。

3.2校园网管理与建设工作岗位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目前校园网管理与建设的主要职责是:积极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不断丰富网上信息,为教学、科研、管理及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与保障;配合学校的宣传工作,负责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为校内各部门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把关服务等。涉及的职业岗位内容有:网络设备互联与综合布线、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网络服务器安装与配置、网络监控与网络安全、网站设计与开发、网络数据库维护等。

根据校园网管理与建设工作过程分析可以设立以下几个职业岗位。

(1)网络实施工程师:其工作内容涉及网络设备互联、安装与调试,各类网络服务器安装与配置。该职业岗位对应国家人事部和信息产业部举办的“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以下简称软考)的“网络工程师”。

(2)网络管理员: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其工作内容涉及计算机机房的网络运行和维护,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主流网络产品的简单配置和维护,网络安全监测及安全管理并定期进行相关数据的备份,以及一些简单的网站建设和网页制作等。该职业岗位对应于“软考”的“网络管理员”。

(3)网站设计与开发工程师:随着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被移植到web服务器上运行,使得客户机实现应用软件的“零安装”,只需要安装网页浏览器即可,这种架构称为“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这种模式的应用程序开发需要涉及用户端的网页界面表示(即网页制作与网页美工等前台工作)和服务器端的程序编写、数据库的建立等后台工作。

(4)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其工作内容涉及数据库应用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构建、运行和管理。具体工作可以分为二个层次,一是有关各种大型数据库的维护,二是整个数据库的规划、设计和服务器端后台数据处理程序开发。

(5)技术支持人员:其工作内容涉及及时处理各个终端用户的故障报告和技术支持并做好相关记录,及时进行各种信息资源的收集、、更新和升级等。

3.3网络管理员专业行动领域开发分析

专业行动领域指在职业、生活和对公众有意义的行动情境中相互关联的任务的集合。为从工作过程中导出行动领域,首先要完成工作任务的分析并细化到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6个完整的工作阶段[5]。

通过分析工作过程来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主要是以对应工作过程中实际应用的技术理论和技能训练为主,以必需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以“怎样做”和“怎样做更好”的知识为主,以“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为辅。内容确定以后,按照职业工作过程和学生认知的心理过程对课程内容进行排序和组合。

网络管理员能够进行网络管理,首先他要对整个网络的搭建工作过程非常清楚:网络工作站的组装网络设备互联和组网网络操作系统安装与维护,网页制作与网站开发网络设备的安装与配置网络管理工具的应用网络规划与技术支持,这一系列的工作任务都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通过对组成该职业的每一项工作任务进行详细分析,同时考虑学生职业道德、协作精神、身体素质以及安全观念培养与训练的要求,初步完成如图1所示的行动领域的构建。

图1网络管理员行动领域构建图

3.4网络管理员学习领域开发分析

一个学习领域由描述职业能力的学习目标和描述工作任务的学习内容所构成,通过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以完成某一职业中的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通过若干个相互关联的所有的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某一职业的从业能力和资格[6]。本文以构建一个典型的企业办公室局域网的工作过程为例阐述构建学习领域的基本方法。该职业任务需要完成企业办公室中多台计算机的互联,能够实现连接企业内部网络和连接因特网,以及实现相关软、硬件设备的共享(如打印机或资源文件共享)等。其学习领域的构建如表2所示。

3.5网络管理员的专业学习情境的设计

根据对校园网网络管理与建设工作岗位分析,初步形成网络管理员的学习情境设计和任务目标,参见表3所示。学习情境设计基本目标任务完成后,还需要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完成详细设计,包括学习情境设计应规定学习时间、职业行为能力培养目标、专业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论与方法论的选择等。

表2网络管理员学习领域构建

工作任务:企业办公室局域网构建。

学习领域:局域网互联与测试、ip地址规划与设置、网关、DnS服务器的设置、软、硬件共享设置。

学习目标:完成企业办公室中多台计算机的互联,能够实现连接企业内部网络和连接因特网,以及实现相关软、硬件设备的共享。

行动情境:

1.双绞线制作与测试;

2.计算机与交换机的连接、交换机的级联;

3.计算机ip地址设置,计算机互联测试;

4.计算机网关、DnS设置;

5.企业内部网络和因特网的连接测试;

6.软、硬件设备的共享设置与测试。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系统功能分析法、实例教学法

训练任务:

完成多台计算机的互联,实现连接企业内部网络和因特网的连接、实现相关软、硬件设备的共享。填写工作记录单及项目完成情况文档。

设备要求:

pC机、服务器、交换机、压线钳、双绞线、RJ45水晶头、打印机、操作系统安装盘、网络配置指导书、工作记录单等。学生要求:

1.能够正确阅读双绞线制作与测试规范和要求;

2.能够按照要求正确选择和使用制作双绞线的工具和测试仪器;

3.掌握pC机网络互联和测试基本方法;

4.掌握pC机磁盘共享和打印机共享设置与测试基本方法。教师要求:

1.能够根据教学法合理设计教学情境;

2.能够完成双绞线的制作和测试操作演示,完成pC机的网络互联相关配置演示,完成pC机磁盘共享和打印机共享设置与测试演示;

3.能够正确、及时处理学生误操作所产生的各种故障,正确引导学生团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表3网络管理员学习情境设计

序号学习情境任务目标

1网络工作站的组装与调试1.掌握pC机的组装与调试的操作方法,消除对pC机的神秘感;

2.掌握直通双绞线和交叉双绞线的标准制作和测试方法;

3.掌握网络线与配线架、模块的连接,pC机与交换机及相关网络设备的互联;

4.掌握常用windows和Linux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安装与配置。

2双绞线制作与测试、配线架、模块的连接、简单网络设备的互联

3基本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

4网络互联规划分析1.培养基本的网络规划与技术支持能力;

2.掌握二层、三层交换机的安装与配置,包括划分VLan和路由策略的设置方法,掌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操作方法;

3.掌握常用web服务器、DnS服务器、Ftp服务器和电子邮件服务器在windows和Linux网络操作系统下的安装与配置。

5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的安装与配置

6网络服务器安装与配置

7基本程序设计能力训练1.培养基本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能力;

2.掌握基本网页制作和设计方法;

3.掌握常用数据库服务器安装与配置方法,熟悉使用网页连接和操作数据库的基本方法。

8网页制作与网站开发

9网络数据库安装与配置

10计算机病毒分析与防治1.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基本原理、常用的杀毒和防毒方法;

2.掌握防火墙的基本配置操作方法,以及Vpn的配置与管理;

3.掌握收集和分析网络运行状况和基本方法,熟悉常用网管工具的使用,包括漏洞扫描、日志分析、交换机、路由器信息收集与管理;熟悉黑客入侵行为判断等。

11防火墙安装与配置

12常用网管工具的使用

4结束语

高职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及实训内容的科学化研

究是一个系统化工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一种研究方法。今后的研究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因此要进一步地对网络技术专业的职场定位及分类、课程开设及学习场景等进行具体的分析探索。

参考文献:

[1]敖广武,温春友.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5(6):72-73.

[2]张大良,吕浩雪.打造精品课程,提升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3(9):6-7.

[3]朱晓斌.面向21世纪改革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J].教育研究,1996(5):48-55.

[4]黄伟文,孟德欣.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J].计算机教育,2007(12):93-96.

计算机网络职业技能篇7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4-0045-02

一引言

在过去的十来年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到了迅猛发展,在规模扩张的同时,不少院校尤其是示范性高职院校也渐渐由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建设,依托校企合作办学,坚持特色,以深化改革的思路来谋划科学发展。培育高职院校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专业群是形成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每个专业群都要围绕一到两个核心专业,为适应区域经济的人才需求,探索和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建设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并同时带动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增强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龙头,带动网络系统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图文信息技术等计算机类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夯实基础,强化特色,提升内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根据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具体情况,对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工作谈几点认识。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基础

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于2003年开始招生,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经过国家示范性重点培育高职院校5年的建设,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拥有一支力量较雄厚、结构较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

几年来,通过引进专家、选送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进修、以老带新、互相学习等方法和途径,本专业基本形成了以高级职称教师领头、中级职称教师作为支撑、初级职称教师为后备力量的专业教学团队,大部分教师直接来自企业生产、管理岗位,持有行业权威职业资格认证。

在兼职教师聘用方面,通过建立兼职教师数据库,收集大量的行业、知名企业的专家信息,并且指定专人与专家保持密切的联系。从2007年建库至今,在册专家人数已达到了50多人,可以满足本专业对兼职教师的需要。

2.初步建立了以项目为载体、校企共建的课程体系

建立了以专业技能为主线、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校企共建课程体系。教材的编写以项目为载体,注重实效性和实用性,努力做到内容与实际工作需要零距离。多门核心课程与企业合作开发了项目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材并运用于实际教学。如CCna认证课程则直接采用思科官方开发的最新权威教材。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windows组网技术”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交换机与路由器原理及配置”、“Linux系统管理与组网技术”、“网络数据库SQLServer”已建成院级精品课程。

3.实训基地具备一定规模

校内实训基地中建有网络技术中心一个,包含网络基础实训室、网络系统集成实训室和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中包含有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生产性实训基地中包含有校园网。

4.引进行业权威认证,在校内建立认证考试中心

学校引进思科的CCna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和考试,把CCna培训课程融入本专业课程体系,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此外,还设有高新技术ata认证考试点,开设有华为网络助理工程师、工信部网络安全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和考试项目。

5.科研、教改成果显著

2007年以来,学校承担区级以上科研、教改课题4项,院级课题9项。学生在许多全国性的比赛中取得骄人的成绩。如在第四届“思科网院杯”2009年度大学生网络技术大赛中,本专业学生与国内著名大学本科学生同台竞技,以广西第1名、全国第11名的成绩进入复赛,在复赛中取得了全国第12名的成绩。

6.社会服务能力强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贡献的同时,依托学院的教学设施和实训设备,对中职教师和社会行业从业人员进行了计算机技术培训,先后培训中职教师250人次;同时,专业教师与合作企业的技术人员还进行横向科研开发,成功开展了2项课题的研发工作;并且积极扶持兄弟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三专业建设改革的内容

1.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

在校企合作的推进过程中,在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认证培训、项目开发、技术服务等方面,只要找准切入点,找准校企合作的结合点,是可以做到互利互惠的。学校通过把美国思科公司的CCna认证课程融入到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而得到该公司的大力支持,不仅在认证考试费用上给予低折扣的优惠待遇,而且给予教师免费培训和赠与网络设备等帮助,该公司也表示今后还将长期合作。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国内外知名网络相关企业的内在需要,发挥学校在人才培养、师资力量、场地安排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沟通和协商,建立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

2.实践“企业引领、职业化训练”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区域经济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特点和高技能专门人才规格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依托行业企业,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培养学生“建网、用网、管网”三项职业技能;基于工作过程进行岗位能力分解,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与校企合作共同构建以项目训练为主线的“企业引领、职业化训练”的人才培养模式。

把职业认证教育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积极推行“双证”毕业制度,规定学生在领取毕业证书前必须获得一个以上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证书。目前,学校已经把CCna认证课程融合到正常教学体系中,考取CCna证书成为了基本要求;而且计划在选修课中增加CCnp课程,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考取CCnp证书;鼓励优秀的学生自学CCie,争取获得CCie等顶级国际认证。加强校企合作,以项目训练为主线,采取工学交替的方式进行教学。依托广西工业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北部湾园区学院进行“厂中校”的学习。每学期分为三个阶段:校内学习阶段、北部湾园区学院实习阶段和到企业顶岗实习阶段。三个阶段交替进行,每个学期至少安排学生到北部湾园区学院参观实习一周,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和将来的工作环境,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达到职业认知的目的。校内学习阶段以项目为主线,整个学习过程都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内完成,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岗位技能,实现职业认同的目的。每个学期最后五周安排学生直接到企业实训,让学生熟悉网络组建的基本流程、企业生产工艺及岗位技能,三年当中学生反复多次到企业实训。一方面,学生对职业有了较深入的认知;另一方面,也掌握了企业先进的技术。每个阶段均采用项目教学方法,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培养了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通过学生到企业岗位工作实践,让学生在真实企业环境中提升岗位技能。通过多阶段的顶岗实习,确保学生在毕业前累计都到过企业从事网络相关专业工作一年以上,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够无缝过渡到实际工作环境中。

3.构建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的课程体系

第一,职业认证课程融入正常教学,使学生所学知识更符合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继续完善CCna认证课程教学。在学校建立VUe考试中心,强化学生认证考试,提高认证通过率。

第二,提高认证课程级别,培养技术全面过硬的高级技能人才。在完善CCna认证课程的基础上,学校进一步把CCnp和CCie等思科网络技术的顶级认证培训融入到实际教学中,以更好地为社会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紧缺的高技能高技术型人才。

第三,校企合作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训练课程。通过校企合作,深化课程改革,深入分析“建网、用网、管网”工作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制定网络技术人才的职业能力标准,校企共同开发并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案例专业课程,编写具有鲜明职业特色、“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材,将Cisco、华为等国内外知名it企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认证课程融入实际教学,实现职业资格认证课程与基础专业课程相融合,使课程更加贴近实际工作岗位对技能和知识的要求,对学生实施职业化训练。

4.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素质高的教学团队

通过校企互派教师、合作教学、合作开发项目、合作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使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形成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素质高的教学团队。

5.建设具有“校中厂”、“厂中校”特征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针对国内外知名网络设备生产企业、网络安全系统集成企业和通讯与互联网运营企业在员工培养、客户培训、设备和软件系统潜在用户的培育、项目开发、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内在需要,发挥学校在人才培养、师资力量、场地安排等方面的优势,与企业共同合作,在校内建设以企业名字命名的网络设备系统集成实训室、网络安全实训室、项目开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与考试中心等具有真实企业环境特征的“校中厂”实训基地;在企业内建设具有“厂中校”特征的校外实训基地。

6.带动计算机类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

通过重点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带动网络系统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图文信息技术等计算机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全面推动专业群各专业的整体水平提升,形成群体优势,做到资源共享,提高为区域经济服务的综合能力。

7.增强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

发挥本专业及专业群在it技术人才培养、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培训、职业认证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与政府职能部门合作开展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开展网络系统集成和软件项目开发技术服务,主动承担区域内中职和高职院校的带动责任,加强对口帮扶服务。通过多种渠道对北部湾经济圈的工业化建设提供信息化支持。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有其自身特色,在实践过程中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信息化建设服务的需求,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已初步形成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龙头,以计算机应用等专业为主干,以软件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图文信息处理技术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并且在专业改革和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为专业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树超、范唯.以专业改革与建设践行高职教育科学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9(9)

计算机网络职业技能篇8

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加强我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竞争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为企业培养来之则能用,用之则能行的有一定理论、实践能力强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优秀人才,我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进行了卓越人才需求调研,目的在于了解计算机行业发展现状和相关企业对一般和优秀人才的需求,明确专业服务方向;分析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确定我专业卓越人才的培养目标,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

卓越人才培养;企业需求;调查分析

1概述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我院于2011年4月启动了首批“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我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也启动了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为了明确企业对网络技术专业高质量、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明确企业对相关岗位人才的具体要求,确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目标规划,我们针对川渝地区的一些相关网络公司,政府部门及我专业部分优秀毕业进行了本次卓越人才的需求调研。

2调研概况

1)调研目的通过座谈、调研和统计,收集企业、行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分析高素质人才胜任的工作岗位,明确高素质人才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素质等信息,为我们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打下坚实的基础。2)调研时间、对象及方法本次调研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调研时间为2011年9月25日至9月3o口,调研对象为西安开元电子实业有限公司、重庆彩多通信工程有限公司、重庆朗佑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重庆邮政储蓄信息部以及万州招商局等企业及政府部门;采用会议座谈的方法进行调研。第二阶段的调研的时间为2o12年2月9日至5月9日,调研对象为川渝地区网络工程相关企业及我专业部分优秀学生所在公司,包括北京恒盛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重庆新媒农信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博瑞得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博瑞得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调研的方式为问卷调查和企业走访相结合的方式。3)调研内容本次调研的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相关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卓越人才的需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就业待遇及发展前景较好的职业岗位群,企业对优秀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优秀毕业生对目前专业课程开设的想法及建议,以及优秀毕业生就业去向等。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卓越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1)就业岗位需求情况本次座谈企业6家,发放26份专业人才需求调查表,统计结果显示目前我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岗位需求主要分为5大类:包括计算机网络组建,网络系统管理,网站开发与组建以及计算机及网络产品维护维修与销售。具体的岗位需求情况为:网络工程师占岗位需求总数的76.9%,硬件维护工程师占57.1%,技术支持工程师占73.1%,运维工程师占69.2%,网站维护占46.2%,售后工程师占69.2%,售前工程师占53.9%,计算机及相关品的维修占38.4%,宽带安装与维护占42.3%,网页设计与制占34.6%,网站开发占53.9%,其他占19.2%。在这些就业岗位中,在这些就业岗位中,网络工程师、运维工程师、硬件维护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网站开发与维护、网站维护工程师的薪资待遇相对较高,对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有较高的要求。2)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通过调研了解到企业对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要求如下:具备项目分析的能力;网络工程(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规划、实施、测试与验收的能力;网络设备的安装配置能力;网络服务器安装配置能力;网络路由器配置与管理能力;网站的开发与安全管理维护能力;网络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基本能力等。另外调查还显示企业用人的理念中,对个人素质的要求甚至大于职业技能的要求,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要求学生会做人、情商高、讲诚信有担当。

4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建议

1)夯实基础,分类教学。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来看,通识教育教育中,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教学过程中需要照顾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所以较难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所以在课堂中夯实学生的基础,选拔有意愿的学生实施卓越人才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某一个方向有针对性的加强。教学中应依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个体基础差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在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质量的同时,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提升。2)重技能更重素质的培养。根据企业用人综合素质的要求,在进行卓越人才培养时,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有吃苦精神、敬业精神、有担当、学会感恩、不随意跳槽,否则有再好的技术也是无用的。同时,要注重人文素养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中的渗透。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全方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有才无德的人才。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应做到技能与素质并重。3)培养有理论、实践强的优秀人才,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说,基本技能的掌握相对简单,综合素质的提升,必须有理论知识的支撑,另外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所以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组织优秀学生参加学校、省市级的技能竞赛,利用一切资源多进行有效的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同时,高职院校积极加强与周边企业或国内知名企业进行合作,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实现产学结合,在为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的同时,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储备更多优秀的人才。无论对学校,还是对企业而言,培养有理论、实践强的优秀人才都是其追求的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应努力从多方面入手强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4)课程的开设应面面俱到,且有侧重点。根据调研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外设维护与维修、网络产品配置、网络工程规划与实施、综合布线、服务器配置与管理、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管理、办公软件应用、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网站建设与维护等,在这些课程中,核心课程为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网络工程规划与实施、服务器配置与管理、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网站建设与维护,在卓越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先打好学生的基础,在根据优秀学生的特长,指定专门的导师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5)推进基于卓越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要依据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卓越人才培养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新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师资队伍职业道德建设,要求他们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责任心和使命感,自觉的提升自身的修养,努力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二是,优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使之趋于合理化。具体而言,应从知识结构,学历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以及专业结构等多方面入手。三是,注重师资队伍的职业化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卓越人才培养的对师资队伍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实战能力,必须能够将计算机网络技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且具备一定的职业经验。

5总结

通过本次的调研,使我们明确了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岗位需求以及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需求,进行卓越人才培养的目的是培养优秀的毕业生来胜任企业的中、高级岗位,只有明确了企业需求,按照企业、行业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卓越人才培养方案,必将能够培养出深受用人单位青睐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郭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的调查研究[J].科技经济研究,2013(12).

[2]张永旺.高职院校体验式教学与学生可雇佣性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2(5).

[3]杨健.基于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课程改革[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6):110-111.

[4]郦丽华,谢鹏,李清平,等.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双证融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20):22-24.

计算机网络职业技能篇9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进入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技术广泛的应用在生活、经济领域中,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计算机教学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中等职业学校也对计算机教学引起了高度重视,但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对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信息化;计算机教学;中等职业学校;问题对策

计算机教学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今时代,计算机课程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最基础的一门课程,加强计算机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中等职业院校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计算机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1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的提高,并且把考试作为教学成果的评估体系,计算机教学改革注重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通过教材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有效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是,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任然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大纲设计不够灵活、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等。

1.1教学教材设计不合理

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内容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改革要求,计算机教学改革注重教学内容的职业性、实践性、科学性,当前的计算机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虽然某些中等职业学校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更新了教学内容,也对教材内容做了一定的调整,但是还是没有充分体现计算机的新技术、新软件。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合适的教材对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选择的教材不能体现计算机教学的改革特色,计算机教学改革注重新技术、新软件的应用,而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一系列教材理论知识较多,新技术的应用也没有充分体现在教材中,若采用这样的教材,学生只是学到理论知识,而应用方面的知识不能得到充分掌握。

1.2实践教学不够重视

由于计算机教学注重的实践操作,只有通过动手操作并结合理论知识,学生才能充分掌握计算机知识,但是,中等职业学校由于教学资源不足,导致学生的实践机会较少,甚至有的教育工作者把实践教学课作为其他科目的教学,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计算机成绩的提高。

1.3学生自身存在不足

由于计算机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不仅要充分掌握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也要熟练操作计算机,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对实践教学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只注重实践操作的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导致学生不能有效的完后实践操作,久而久之,学生对计算机教学逐渐失去兴趣,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计算机课程不实用,毕业后,学生在社会中不能运用到这些知识。

2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措施

2.1明确计算机教学目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以社会发展需要为基础,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计算机专业人才包括网络管理员、广告设计制作、平面设计师等,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注重人才的培养,确定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对于网络管理员的培养,注重网络操作系统的学习,并熟悉计算机网络组成与维护等知识,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网页设计制作,注重SQLServer、JavaScript等课程的学习,从而培养网页设计师、网络维护人员。

2.2注重计算机教学课程的改革

随着新技术、新软件的不断涌现,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培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已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以培养专业人才为目的,培养学生的计算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熟练操作办公软件,例如office办公软件,同时注重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教学,计算机网络涉及到网络的安装与调试,硬件维修与维护、网页设计等教学,其中《计算机组成与维护》是计算机教学的基础,中等职业学校不仅要开设《计算机组成与维护》课程,也应开设《photoshop平面设计》、《SQLServer数据库》、《网页设计与制作》等课程,以面向市场为依据,注重实践型教学工作,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针对计算机网络教学,学校应注重计算机网络安装、管理、维护等实践操作,要求学生对计算机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与检测,从而培养专业的网络技术人才。计算机教学应向专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采用重技能、重理论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能力。

2.3注重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计算甲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等职业学校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应落到实处,在教学之前,教师应做好教学课件的准备,根据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同时设计的教学内容应简单明了,生动形象。由于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图文并茂的教学模式,并且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交互式的教学环境,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进行交互式教学,这样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另外,学校应开设网络教学系统,如网络选修课、网上考试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就能更进一步的了解。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便利,同时社会的发展也需要大量的网络专业人才,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高度重视计算机网络教学,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窦红单位:巴州红旗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李靖.基于区域需求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2]王磊.项目教学法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的研究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12.

计算机网络职业技能篇10

网络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随着信息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信息资源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在信息时代,网络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存在的网络安全隐患也愈加严重。与此同时,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人才在解决隐患和威胁方面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

1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

近几年来,我们国家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步伐日益加快,信息技术正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在这种局势下,计算机专业人员从事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网络及系统架构、网络运营等工作岗位相继应运而生。预计到2020年,网络管理人员的数量将达到近100万人,未来的网络行业将成为中国的“金领行业”。目前,每年高职院校的网络专业的毕业生不足5万人,而能从事基层网络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只占很少以部分,总体来说,社会对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两很大。

为满足社会对网络管理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许多高职院校在原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基础上,发展成为设置独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存在诸多共性问题:定位不准,受师资、实训条件限制,培养的人才知识滞后,职业技能不强,岗位适应能力差。相对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技术应用和技术管理人才培养工作相对滞后。

2网络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分析社会人才需求,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电子信息产业,与计算机公司等企业合作,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建网、管网、用网”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在培养“管网”能力方面办出特色,深度融合典型企业,聘请资深企业专家,共同研究工学结合的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的“证书性学习、生产性实训、顶岗性实习”的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

3新型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新型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结合企业对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管理人才的需求情况,深入探讨教学内容和岗位能力的对应关系,应把课程改革的重点定位在以围绕岗位群以知识建构和应用能力培养上。

3.1课程开发模式。

探索建立“教师科研下企业,工程项目进课堂,师徒方式传技能,学生在学如上岗”的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并考虑设计导向和综合能力。以具体的产品为载体,确定综合性学习任务。产学研结合、校企互动,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开发优质核心课程,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根据企业要求和技术发展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适应能力,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

3.2课程体系建设

由企业和院校联合,根据岗位能力确定课程体系。由企业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由岗位职责划分专业基本能力和拓展能力,由企业工作任务整合出职业化的课程体系,总结职业教育理念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内容

3.3新型实践体系的建立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根本上讲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就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而言,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理论学习阶段,第二阶段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实践阶段。根据这两个阶段的特点,我们需要建立单元实验――综合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基地的一体化实践体系。一方面,鼓励教师加大对学生实践的指导力度,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及企业的科研项目,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学生可以到企业相关工作岗位上进行实践,这样就实现了人才培养的工学交替,而且学生在真实企业环境中能更好地提高岗位操作技能。

3.4加强网络专业主干课程的建设

计算机网络专业必须围绕岗位群设置课程群支撑体系,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综合步线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安全、组网技术以及网页制作、网站开发综合实训等的建设力度。高职院校应给及时准确的提供网络技术发展及行业发展的相关信息,发挥专业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为教师提供一个网络管理专业教学和研究的共享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优秀的学习网络技术的虚拟课堂。

4总结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层次的改革与创新,提出以职业岗位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努力探索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形成了比较合理的计算机类专业课程培养体系,提高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水平,总结出一套专业建设的理论和成果,构建更完整更有效的课程体系,使之更能体现“厚基础、宽口径”的教学改革思路,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更好的加强。

参考文献:

[1]李冬,杨文安,李继良等.网络技术及工程课程群建设改革与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