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综合骨科和骨科的区别十篇综合骨科和骨科的区别十篇

综合骨科和骨科的区别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48:24

综合骨科和骨科的区别篇1

在大型三甲医院林立的北京,这所地处北京南部大兴区的普通二级综合医院之所以会引起人们的关注,主要是因为该院的特色科室——骨伤科。据记者了解,早在1990年,该院骨伤科病床就已达到90张,并于1991年设立干部和外宾病房,陆续接待了多名部级运动员及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菲律宾、俄罗斯等国的患者。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多次报道了红星医院骨伤科治疗高位截瘫所取得的突出成绩以及该科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方面的突破。至今,该院骨伤科的医护人员仍孜孜不倦地用经过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创立的独特治疗方法,为众多国内外慕名而来的患者服务着。

近日,记者采访了红星医院院长王海英。王海英院长说:“红星医院经过55年的努力拼搏,留下了令人羡慕的光辉历程,在骨伤科领域取得了很大成绩。随着‘北京市城南行动计划’和北京市大兴区和亦庄开发区两区行政资源整合的落实,红星医院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我在感受到身上担子重的同时,也非常有信心带领全院职工,将医院建成具有专科特色和综合医疗竞争优势的二级甲等医院,带领全院上下开创红星医院新的历史!”

享誉海外,特色鲜明的骨伤科

在采访中,王海英院长详细介绍了该院最有特色的骨伤科和学科带头人贾国庆主任医师。她说,骨伤科创立于1984年,在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安广林专家、任玉衡教授、李方祥博士及贾国庆主任医师等几代老专家的带领下,集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治疗方法,即大重量牵引、悬浮式牵引下整复手法,以及踩法、药物熏蒸、小针刀、血液循环驱动、脉冲磁疗、功能锻炼等非手术方法治疗运动创伤性疾病。贾国庆主任医师一直作为红星医院骨伤科学科带头人,从事骨伤专业三十余年,把传统正骨医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对骨伤科复杂疑难疾病的诊治有独到的见解和较深造诣,并带领骨伤科团队,充分发挥祖国传统医学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上的独到优势,建立了手法研究室,开设专家门诊,采用手法推拿按摩、牵引、踩法、中药熏蒸、针刀等中医方法治疗颈椎病、椎间盘突出、腰扭伤、腰椎峡部裂及滑脱、胸腰椎压缩骨折、肩周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引起的高低位截瘫等各类骨伤科常见、疑难疾病,收到了良好的疗效。该科室一直注重学科发展,先后开展了诱发电位检查、骨密度检查、熏蒸和整体牵引技术。多年来,骨伤科除建立普通病房外,从1991年起还开设了外宾和特需病房,先后接待了法国、日本、俄罗斯、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缅甸、泰国等国家的病人来医院诊治。国内多位著名运动员也先后来红星医院诊治,还大量收治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疗效显著,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贾国庆主任医师作为骨伤科学科带头人,因医术精湛,曾多次受邀到新加坡、香港、缅甸等国家和地区会诊和讲学,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其中,贾国庆主任医师于1990年应香港骨科学会邀请,学术交流3个月;1993年,应缅甸卫生部邀请,在该国举办骨伤科学习班3个月;1995年至2002年,每年到新加坡进行一次讲学;还于1993年荣获缅甸政府奖章,1988年获得国家体委体育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荣获北京市优秀青年医师称号,2010年被评为大兴区中医骨伤科首席专家。他带领的骨伤科团队先后获得了北京市综合医院示范中医单位、大兴区卫生系统文明服务科室、大兴区重点学科和北京市及大兴区职工创新工作室。同时,该科还获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其中“三维动态牵引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运用‘一刀法’治疗腰臀部皮神经卡压综合证的诊疗规范及社区示范推广研究”获大兴区科研课题;“贾氏悬浮式牵引床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疗效观察”获北京中医管理局青年项目研究课题;他研制发明的“悬浮式正脊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抓住机遇,准确定位

王海英院长表示,随着“北京市城南行动计划”和北京市大兴区和亦庄开发区行政资源整合的落实,未来几年,她将坚持医院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坚持医院发展与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相适应,将红星医院建成具有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二级甲等医院,用一个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振奋人心又通过努力切实可行的远景规划,指导全院上下开创新的历史。王海英院长提出,在全国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中,红星医院必须以北京市和大兴区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为前提,结合医院现状和发展的实际,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红星医院功能定位和周边经济社会特点、适应居民健康需求和承受能力的服务体系,努力满足群众医疗卫生需求,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医院发展规划中,必须坚持政府定位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兼顾城乡居民不同医疗服务需求,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设施建设与管理水平同步提升的原则。

据了解,大兴区红星医院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为,在未来5年内,把红星医院建设成为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管理规范、技术精湛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该院为此制定了分阶段的分目标,包括医院的功能定位与科室设置,医院应重点优先发展的学科或技术特色,医院的技术队伍培养与人才引进,科研教学与信息管理,医院运营与设备管理,品牌塑造与医院文化等内容。

王海英院长强调,二级医院是向多个社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是三级医疗卫生体系中的中间层次。她认为,红星医院定位于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为大兴旧宫、瀛海、亦庄、西红门、青云店镇的50万人口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功能。“十二五”期间应实现并超过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标准;至2015年,应能够对当地区域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能够承担区域内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症的诊治、急危重症的抢救;能够指导基层,形成与当地一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双向转诊体系;实现大兴区卫生事业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中对红星医院的功能定位和总体目标。

注重学科、人才、文化建设

在采访中,王海英院长还向记者介绍了红星医院未来几年的学科建设规划。医院未来学科建设的重点将由骨伤科诊疗中心、神经系统疾病诊疗中心、骨外科疾病诊疗中心、妇产科诊疗中心、内科诊疗中心组成。医院将根据本地区、本市乃至全国病人的就医实际需要,逐步开放床位达到600张;在内科中分设心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呼吸内科和内分泌消化科;在外科中分设普外科、骨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肿瘤外科等专业组;妇产科分设为妇科和产科;增加重症医学科、高压氧、肾透析科和病理科等,承担区域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

作为品牌科室,医院非常重视骨伤科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目前,该院骨科诊疗中心由骨外科和骨伤科组成。骨伤科开放床位110张,骨外科开放床位46张;骨伤科和骨外科人员结构梯队合理,在区内外具有品牌影响力。根据红星医院发展历史、现状和技术特色,中西医骨科结合强强联合,能够形成具有特色的区域性脊柱脊髓疾病骨科治疗中心。王海英院长介绍说,在医院的规划中,至2015年,骨伤科保持非手术疗法治疗运动创伤性疾病的医疗特色,开展新业务、新技术,以特色和质量吸引更多病人,提高科室工作效率和效益;引进人才,培养队伍,形成结构更趋理的专业技术梯队;骨外科以手术治疗老年性骨科疾病为主,同时两个科室要注重开展科研和临床教学工作,在科研、教学等方面全面提升,在区、市级相关学术领域承担科研课题3到5项,在相关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至20篇;打造骨科诊疗中心牌特色,使红星医院的骨伤科达到部级中医示范专科水平,并积极开展学科合作与学术交流,与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科研究所、望京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术交流。

“针对辖区居民育龄妇女多的人口特点和医疗需求,我院将妇科与产科作为医院重点发展的专科。”王海英院长说,“至2015年,我院妇产科床位增加至80张,并分设妇科和产科,形成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队伍,科室主任在区域内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并担任相关专业的学术职务。能够成功开展二级综合医院分等标准中所要求的全部诊疗技术,能够承担一级医疗机构转诊的疑难危重病人诊治;开展妇科与产科相关专业的临床科研和教学,争取获区级或市级科研成果或教学成果奖。”

王海英院长还认识到,红星医院的人才和技术队伍相对薄弱,培养和引进技术人才是其关键。建立一支技术职务、年龄和学历结构相对合理,技术硬、素质高的队伍,对提高医院整体素质至关重要。医院应拿出经费,鼓励岗位自学、开展在职培训,采取请进来讲座、示范,走出去参观、学习等方法,在医院营造起浓厚的学习氛围。在培训专业技术的同时,还应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管理理念的更新和管理技能的提高,以提高医院的管理绩效。至2015年,使临床全部科室主任或学科带头人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10%以上人员达到硕士以上学历,90%以上的临床医师具有医学本科或以上学历;按照岗位设置标准,在全体医务人员中,正高职称应占3%,副高职称应占9%,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技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工程技术人员。医院学科建设的关键薄弱点之一是学科带头人的欠缺,特别是重点学科的带头人,这是决定医院整体和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医院将根据重点发展的学科,引进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搭建合理的技术梯队。学科带头人应有三级甲等医院重点学科的工作经验,有一定的学术地位,有较好的创新能力和相应的管理能力。

医院要发展,还应注重医院文化与品牌塑造。王海英院长表示,未来几年,红星医院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以“敬业、关爱、厚德、精医”为院训,以“除人类疾患、助健康完美”为使命,努力创造使百姓放心、患者满意的医院。

未来发展策略和四大工程

王海英院长还介绍说,医院将按照“医院管理科学化,服务行为规范化,信息网络微机化,医院环境园林化,病房设施标准化”的发展思路,实施“品牌战略、服务战略、人才战略”三大战略,狠抓医院的软、硬件建设,严格遵循临床医学规范,提供快速、完整、合理的人性化服务,以区域医疗中心为定位,以科室全面发展为基础,以骨伤特色专科为龙头,以医疗服务需求为导向的理念,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中,医院将采用合理定位、强化内涵、扬长补短和可持续和谐发展的发展策略。

综合骨科和骨科的区别篇2

门诊大厅入口处,长约12m的主题为“大医精诚”的铜质浮雕迎面而来;

病房大厅里,巨幅“中国古代伤科故事图”形象生动,中医文化园广植中药草,与中医药相关的石刻、石雕陈放其中,每组一个主题,或中医器械、或人物、或事件……,栩栩如生。

这就是浙江省富阳市中医骨伤科医院彰显的中医院特色。该院多年来立足骨伤科特色,是一所具有江南庭院风格的新型中医专科医院。

布局:“半集中式”医疗区,“半开放式”医疗街

富阳市中医骨伤科医院新址成矩形,根据地形特点和医院建筑功能的要求,总平面划分为三大功能区域――东南侧医疗区和西侧后勤区及北侧科研服务区(二期)。

*突破传统模式,采用半开放式医疗街

各建筑通过一条半开放式的医疗街相互联系在一起。突破了传统以门诊入口为主要出入口,再向纵深发展联系医技部和病房的模式。并通过庭院与半开敞式的庭院划分空间,将大体量、长面宽划分为亲切近人的空间尺度。

医疗街成为该中医院空间的重要枢纽,构图丰富,动静结合,收放有序。其始于门诊大厅,终于病房入口大厅,中间联系急诊部及医技部,其中设置导医咨询台、医院服务部、宣传展板、休息座椅等,各个部门自成一体又便捷地联系起来,大大地缩短各主要功能流线的距离。

门诊大厅顶部设有采光天棚,医疗街起始处光线充足;半开放式的设计保证了医疗街大部分区域能直接采光通风;沿街布置的一些绿化景观及各个庭院为建筑增加了一份情趣和灵气。

整个共享空间光线充足,尺度宜人,景色秀丽,是一个绿化充分、充满希望的空间,改变了传统医院冷峻严肃的形象,充分缓解了患者的紧张心情。

*立足骨伤特色,采用“半集中式”布置功能区

针对骨伤患者一般住院时间比较长、行动不便的特点,东南侧医疗区建筑采用低层和多层建筑,房屋建筑整体不高。

同时,该院采用“半集中”的方式布置门诊综合楼、急诊医技楼及病房综合楼三个功能区,缩短了就医流程,极大方便了骨伤患者在院内活动,缓解了院内流线交叉的现象,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更利于整体建筑的自然通风与采光。

*将骨伤科设置在楼层尽端处

门诊综合楼成“工”字形布局,中间为共享大厅,围绕共享大厅在4个尽端处各布置一个科室。考虑到骨伤科的患者较多,而且行动不便,特意将骨伤科设置在首层北侧两个尽端内,方便患者就医。

在医技楼首层设置了与骨科相关的医技科室,在病房楼较低的楼层设置骨伤科专用病房,并在病房楼一层设置了一个康复锻炼区,这种人性化的设计确保了患者在同一层就能完成所有就诊和康复流程。

立面:运用坡顶和色彩,打造江南庭院式医院

综合分析周围环境后,结合医院的平面功能布置,考虑到整体园林风格的建设目标,设计方案在立面造型上追求一种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高雅风格,以打造江南庭院式医院为目标。

*采用四坡顶设计

整体建筑物体型较为方正,适宜采用传统的四坡顶。但是,如果照搬传统的四坡顶形式,不仅显得单调、厚重,而且感觉“千年一顶”,体现不出时代感。于是该方案在四坡顶的基础上,局部增加构架,降低了屋顶的高度。

*色彩素雅别致

建筑色彩上,屋顶采用深灰绿色,并配白灰相间的外墙,色彩素雅别致,对比强烈,给人以清新别致,赏心悦目之感,颇有江南园林的风格。

深灰绿色屋顶建筑群与周围郁郁葱葱的环境融为一体。整个医院建筑群高低错落,疏密相间,进退有序,外轮廓线非常丰富。为患者与医护人员提供了一个舒适宜人,充满江南庭院风格的医疗环境。

景观:以广场、花园与河流为中心,立体式布置绿化

医院强调将环境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治疗手段,改善医患的心理状态。其结合医院建筑布置、功能及造型特点,以院前广场、医院中心花园及医院河岸两侧为中心,结合庭院绿化和屋顶绿化,在建筑物周边布置绿化带和小花园,并配以小亭、小品建筑及特殊的停车场地绿化(植草砖),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立体式的绿化布置,致力打造一个环境优雅,气候宜人的庭院式的现代医院环境。

综合骨科和骨科的区别篇3

treacherCollins综合征(treacherCollinsSyndrome,tCS),又称为Franceschetti综合征、Franceschetti-Zwahlen-Klein综合征,下颌面骨发育不全症等。其病理基础为颅面部复合裂隙畸形,其特点为颅面骨发育不全(特别是颧骨、下颌骨),双眼外眦下移、巨口、面部瘘管、外耳畸形等,形成特征性的鱼面样面容。在新生儿中发生率约为1/50000[1],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遗传基因具有变化不同的外显率和表达率。

1846年,thomson[2]首先报道了本病。1889年,Berry[3]曾经报道两例(母女)典型的眼睑畸形,并提到遗传因素在本病中的作用。1900年,treacherCollins[4]首先描述了本综合征最主要的特点:颧骨和下眼睑的缺损。1949年,Franceschetti、Zwahlen和Klein[5]详细描述了整个综合征的全部特征,并于1944~1949年收集了较多病历,提出本病为一独立的畸形,并定名为下颌面骨发育不全(mandibulofacialDysostosis,mFD)。本文拟对其诊断与治疗综述如下。

1病因学研究

treacherCollins综合征是由比较广泛的面部畸形,包括颅及听觉器官的骨发育不全所形成的。40%的treacherCollins综合征患者有家族史,而60%的患者表现为新生突变。对于病因的探讨有很多不同理论。

mckenzie和Graig[6]认为tCS的病因可能是支配第一鳃弓的镫骨动脉发育不正常或供血不足,一般发生在胚胎初期2个月内,他们通过解剖发现镫动脉在第一动脉弓消失之后,颈外动脉尚未完全形成之前,担负着第一鳃弓区的血液供应,若镫动脉缺如,必将影响自第一鳃弓衍生出来的诸器官的正常发育。另外母体早孕时受放射线照射、羊水压力过大、胎位异常、维生素缺乏、代谢紊乱、口服化学药品等都可能是影响胎儿正常发育的因素。Gorlin等[7]则认为本病病因复杂,其复杂症状可发生于各不相同的几种机能失调,包括外环境因素干扰。Sulik[8]通过动物实验指出维生素a酸可导致treacherCollins综合征,并认为tCS的发病机理与外胚层基板的第一、二鳃弓细胞过早和(或)过量死亡直接相关,畸形的发生可直接由局部组织损害引起,也可继发于这些组织过度生长和细胞过度分化。王家锦[9]等1994年通过调查湖南土家族一四代15人发病的treacherCollins综合征大家系指出:该家系外周血染色体核型正常,无染色体畸变,而且致病基因不影响寿命。1983年,Balestrazzi[10]发现1名女性患者存在t(5;13)(qll;pll)的平衡易位,并将本病基因定位在5号染色体上。Dixon[11]在1991年提出tCS的基因位点与6p21.31/16p13.11易位相关,并将tCS基因定位在染色体5q31-34的区间内;1991年Jabs[12]等应用遗传放射杂交技术,将基因定位在5q31.3-32的一个狭窄区域内;1993年,Dixon[13]使用遗传连锁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将其基因定位于5q32-33.1区段的一个小间隔区内。Loftus[14]等在1996年用完整的酵母人工染色体和此区域的部分连续克隆体作为标记物,创立了此区域的转录图,并结合cDna克隆化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得到了完整treacher-Collins-Franceschetti综合征1(tCoF1)基因的编码序列。edwards[15]和Dixon在1997年指出:tCoF1基因由26个外显子编码,大小在49~561bp之间。tCoF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产物是一个低复杂性的由1411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名为“treacle”。marszalek[16]等认为treacherCollins综合征可能是由于功能不全的treacle所导致,但其发病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自1900年treacherCollins报告tCS以来,国内外论著大多将其归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也有文章报道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现有报道认为该病为单基因遗传病。有些学者通过家族史的调查,发现许多患者有遗传史,但确切的遗传方式不明,一般认为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显不全,表现度变异大,由于修饰基因或某种环境因子作用,该基因未能表达而成钝错型,因而出现了隔代传递,致病基因的外显率有时高达80%~90%,而低者仅为10%~20%,所以在不完全外显率存在的情况下就会看到不规则显性遗传,有学者认为本病的遗传方式应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中的一个亚型,即“常染色体不规则显性遗传”。

2临床表现

treacherCollins综合征主要是颧骨骨结构的发育异常,累及颞骨、上颌骨及下颌骨,为双侧性,单侧的tCS是不存在的。其临床表现根据tessier颅面裂的分类,完全型的tCS属于6、7、8号面裂。treacherCollins综合征颧骨发育不全,严重者甚至缺失,颧弓可以完全缺失或仅有颞骨颧突残存的骨突起,眶下神经孔外侧的上颌骨颧突亦发育不全,眶外下缘和外侧壁发育不全或缺失,整个眼眶骨架为向外下倾斜的卵圆形。上颌骨狭长前突,腭弓高耸,或伴有腭裂,下颌骨发育不良,升支短小、颏后缩畸形,前牙开牙合畸形。软组织的畸形包括:外眦角下移呈反蒙古眼畸形,中外1/3的下睑缺损及内侧2/3下睑缘睫毛缺失。外耳畸形、外耳道闭锁、中耳发育不良、传导性听力障碍、耳前窦道、耳前发际向颊部舌状延伸,鼻畸形及唇裂畸形等。部分病例报道有智力发育迟缓。完全型的tCS呈现特征性的鱼面样面容。

颧眶骨发育不全目前尚无精确的量化分类标准,临床根据三维Ct及外形观察,颧眶骨在正常2/3以上者为轻度发育不良,1/3~2/3者为中度,不足正常1/3或缺失者为重度[17]。

3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和X线片检查对于treacherCollins综合征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取头颅正侧位、投影测量片、water's位、下颌骨全景片检查,X线片可显示以下特点:密度增高而小的乳突;鼻骨前突而且宽阔,额鼻角平坦;颧骨颧弓发育不良或缺损;上颌骨狭小前突,上颌窦小;下颌骨发育不全,体部及升支短小,角前切迹加深。Ct和三维重建可以更加逼真地显示tCS的颅面骨组织的解剖学改变,更有利于诊断。超声检查则有助于胎儿的宫内诊断,tCS胎儿表现为羊水过多,无胎儿的吞咽活动,双侧颅顶径和头围的发育较差。在有tCS的家族中,可以用胎儿镜进行产前宫内诊断。treacherCollins综合征主要与下列几种颅面畸形综合征相鉴别。

3.1nager综合征:即轴前面骨发育不全综合征,其面部特征与treacherCollins综合征的面部特征十分相似,同样有颧骨发育不良,睑裂向外下方倾斜,小颌,外耳异常以及腭裂,但患者同时伴有肢体畸形,此肢体畸形为轴前的而且通常为非对称性的,包括拇指发育不良或缺失、桡骨发育不全、桡尺骨骨性结合[1]。

3.2miller综合征[18]:即轴后面骨发育不全综合征,与nager综合征相同,其面部特征与treacherCollins综合征的面部特征十分相似,但miller综合征的肢体畸形通常是轴后的,通常伴有全部四肢的第五指(趾)线发育不良。虽然大多数nager综合征和miller综合征是散发的,但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都曾经有过报道。

3.3Goldenhar[19]综合征:也称为眼耳脊椎发育不良综合征,通常表现为半侧颜面萎缩,耳、口、下颌骨发育障碍,其轻重程度不同,双侧受累偶有报道,但常一侧症状更严重,除面部畸形外还表现为脊椎畸形和眼球外层皮样囊肿,多数情况下,Goldenhar综合征为散发的,尽管有1%~2%的患者有明确的家族史,但总的来说,此病的再显危险率是很低的。

4治疗方法

treacherCollins综合征的治疗包括骨骼支架重建与软组织修复的综合性治疗。

4.1手术原则与时机:治疗原则是先进行骨骼支架重建,再进行软组织的修复。treacherCollins综合征严重畸形的病例,在新生儿期就可因下颌骨的发育不良、小下颌畸形导致患儿固有口咽腔体积缩小、舌后坠,从而引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oSaS),为挽救生命应早期行气管切开或放置鼻咽导气管,在充分准备的条件下,1岁以内就可以开始治疗,近年来由于骨延长技术的发展,可在婴儿期行下颌骨延长,矫正口咽腔气道狭窄,改善呼吸[20]。对于听力减低的患儿,应进行语言训练,配戴助听器也是治疗的手段之一。waitzman[21]认为,颅眶颧骨在5~7岁就已经发育完成了,但是骨重建最好在10岁以后进行,10岁左右可进行耳再造术。颧骨、颧弓及眶骨的再造手术最好在颌骨发育完成后进行,也有作者在10岁时手术,但最好应用自体骨进行再造,如果至青春期后颧骨发育仍嫌不足,可以再次手术。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外耳成形手术在6岁以后进行,颌骨手术可在6~10岁进行,也可以在颌骨发育完成后进行,一般最终的整形手术在16~18岁完成。

4.2手术方法:虽然treacherCollins综合征骨发育不全涉及范围较广,有时波及颅底,但颧骨缺失或发育不全是本病的重点,导致一系列畸形,颧骨的重建是本病治疗的中心。下颌骨的整复,耳廓再造等均是本病的治疗内容。tessier[22]在1986年指出“全程序列”治疗可应用于畸形严重的患者。

4.2.1骨组织重建:颧眶部再造是treacherCollins综合征治疗的基础和最重要部分。颧眶部的整复首先是颧眶骨的充填,增加足够的体积,使颧骨体、颧弓、眶下缘、眶外壁丰满隆起,具有正常的弧度和外形。正常的眼眶近似方形,横轴在水平线上,而treacherCollins综合征眼眶骨架为向外下倾斜的卵圆形,眶下、外、上壁均需整复,即垫高眶下缘外侧1/2、眶上缘外侧1/2适当磨除、眶外壁充填内移,使眶口呈正方形态。

增加颧骨体积:可采用充填法和牵引成骨法两种方法。根据充填材料的不同分为自体组织充填和异体材料充填。韦敏[17]等报道了55例treacherCollins综合征的治疗,认为颧眶部再造是treacherCollins综合征治疗的基础和最重要部分,自体骨是最常用的修复材料,可采用肋骨、髂骨、颅骨等,一旦成活终身稳定,但是植入骨量较多时有一定量的吸收,由于需骨量多,供骨处损伤较大;medpor是理想的人工材料,组织相容性好,可以避免采骨供区损伤;骨水泥形状不易控制且不规则,日久容易穿破皮肤外露。牵引成骨技术于1992年由mcCarthy[23]等率先应用于下颌骨牵引,目前此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颅面骨骼的牵引,从而为复杂的颌面骨畸形的矫治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近年有学者用牵引成骨技术增加颧骨体积,但骨体积增加有限,在轻中度畸形患者尤其是儿童期治疗较为适合,治疗后如骨体积量不足,青春期后还可用其他方法再次手术治疗补充。

下颌骨短缩畸形的修复:对于轻度畸形的患者,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改善外貌,可以选用隆颏术、颏部植骨术或颏部水平截骨前移术来矫正;对严重畸形的患者,除考虑外形的修复还要同时进行生理功能的重建,主要目的是改善咬牙合关系、扩大咽腔减少呼吸道的阻塞,改善面下部外形轮廓。目前手术方法包括下颌矢状劈开截骨术和牵引成骨术延长下颌骨。1994年,moore[24]等应用牵引成骨技术牵引延长下颌骨,治疗长期带气管套管的treacherCollins综合征,解除上呼吸道梗阻,从而成功拔除气管套管。此后,下颌骨牵引成骨技术在儿童小下颌畸形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的应用日渐增多。

4.2.2软组织重建:下眼睑缺损的重建目的是修复眼睑缺损,同时将外眦角上移。tessier1976年指出下睑缺损可以应用带蒂的上睑眼轮匝肌瓣转移修复下睑缺损区域,同时进行外眦成形术,使外眦恢复到眼眶的正常位置,纠正treacherCollins综合征反蒙古眼畸形。此外,还应针对不同患者的外耳畸形及鼻畸形作相应的整复治疗。

5小结

treacherCollins综合征是一种复杂的先天性颅面畸形,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核心是颧骨发育不良,累及颞骨、上颌骨及下颌骨,对于典型病例,其特征性的面容使我们的诊断并不困难。目前tCS相关畸形的修复应当与颜面的生长模式、生理功能以及社会心理需求相适应。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对于tCS的基因突变有了越来越深入的认识,也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tCS未来的治疗,应该引入分子遗传学,将遗传学检查应用于高危人群的产前检查,并在妊娠的前三个月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在高危的家庭里,选择未受影响的遗传物质可能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最好方法。由于treachercollins综合征病变涉及软、硬组织的缺损,修复与重建复杂,仍有许多困难,组织工程学与材料科学的发展将可能为这一畸形的整复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Dixon,michaelJ.treacherCollinssyndrome[J].JmedGen,1995,32:806-808.

[2]thompsona.noticeofseveralcasesofmalformationoftheexternalear,togetherwithexperimentsonthestateofhearinginsuchpersons[J].monthlyJmedSci,1846,7:420.

[3]陈昱瑞,穆雄铮.treacherCollins综合征.见:王炜主编.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61-763.

[4]treacherCollinse.Caseswithsymmetricalcongenitalnotchesintheouterpartofeachlidanddefectivedevelopmentofthemalarbones[J].transophthalmolSocUK,1900,20:190-200.

[5]Franceschettia,KleinD.mandibulo-facialdysostosis:newhereditarysyndrome[J].actaophthalmol,1949,27:143-224.

[6]甘智林.耳聋的原因及诊断[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5:125.

[7]GorlinRJ,pindborgJJ,CohenmmJr.SyndromesoftheHeadandneck[m].newyork:mcGraw-Hill,1976:453-457.

[8]SulikKK,JohnstonmC,SmileySJ,etal.mandibulofacialdysostosis(treacherCollinssyndrome):anewproposalforitspathogenesis[J].amJmedGenet,1987,27:359-372.

[9]王家锦.treacher-Collin氏综合征四代家系患者表型分析[J].中国优生优育,1994,5:87-89.

[10]Balestrazzip,Baetemanma,matteimG,etal.Franceschettisyndromeinachildwithadenovobalancedtranslocation(5;13)(qll;pll)andsignificantdecreaseofhexosaminidaseB[J].HumGenet,1983,64:305-308.

[11]DixonmJ,Readap,DonnaiD,etal.thegenefortreacherCollinssyndromemapstothelongarmofchromosome5[J].amJHumGenet,1991,49:17-22.

[12]Jabsew,LiX,CossCa,etal.mappingthetreacherCollinssyndromelocusto531.3-q33.3[J].Genomics,1991,11:193-198.

[13]DixonmJ,DixonJ,Housealt,etal.narrowingthepositionofthetreacherCollinssyndromelocustoasmallintervalbetweenthreenewmicrosatellitemarkersat5q32-33.1[J].amJHumGenet,1993,52:907-914.

[14]LoftusSK,DixonJ,KoprivnikarK,etal.transcriptionalmapofthetreacherCollinscandidategeneregion[J].GenomeRes,1996,6:26-34.

[15]edwardsSJ,GladwinaJ,DixonmJ.themutationalspectrumintreacherCollinsSyndromerevealsapredominanceofmutationsthatcreateaprematureterminationcodon[J].amJHumGenet,1997,60:515-524.

[16]marszalekB,wojcickip,KobusK,etal.Clinicalfeatures,treatmentandbackgroundoftreacherCollinssyndrome[J].JaoolGenet,2002,43:223-233.

[17]韦敏,穆雄铮.treacherCollins综合征颧眶骨再造术[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4,20(2):101-103.

[18]millerm,FinemanR,SmithDw.postaxialacrofacialdysostosissyndrome[J].Jpediat,1979,95:970-975.

[19]KayeD,KayCn.Dysmorphogenesisofthemandible,zygoma,andmiddleearossiclesinhemifacialmicrosomiaandmandibulofacialdysostosis[J].amJmedGenet,1989,32:27-31.

[20]滕利,孙晓梅,吴国平,等.下颌骨牵引成骨术治疗儿童小下颌畸形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5,21(4):248-251.

[21]waitzmanaa,posnickJC,armstrongd,etal.Craniofacialskeletalmeasurementsbasedoncomputedtomography.part2:normalvaluesandgrowthtrends[J].CleftpalateCraniofacialJ,1992,29:118-128.

[22]tessierp,tulasneJ-F.Cranialsurgeryupdate[m].in:advancesinplasticandReconstructiveSurgery(Habalm.B.,ed.).Vol.2.YearBookmedicalpublishers,1986:30.

[23]mcCarthyJG,SchreiberJ,Karpn,etal.Lengtheningthehumanmandiblebygradualdistraction[J].plasReconstrSurg,1992,89(1):1.

综合骨科和骨科的区别篇4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中医院骨科,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布洛芬口服治疗,而治疗组采用中医骨科综合康复治疗,其中主要包括手法推拿、中药熏洗以及内服等。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并进行VaS、Joa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74%,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优于西药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安全可靠。

关键词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疼痛

[中图分类号]R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11(c)-0057-02

骨性关节炎是临床较常见的中老年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该疾病主要表现关节疼痛、关节功能障碍以及关节僵硬等。目前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探讨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该研究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通过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00例,所有的而患者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定的《骨关节炎诊治指南》中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1]。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为(62.5±4.9)岁,平均病程为(1.2±0.6)年。治疗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为(63.5±5.3)岁,平均病程为(1.4±0.3)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以及治疗前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将两组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国药准字H10900089)300mg/次,2次/d,口服。治疗组采用中医骨科综合康复治疗,其中主要包括手法推拿、中药熏洗以及中药内服。首先是手法推拿,主要包括拿捏股四头肌、髌骨按揉等,进行1次/d,其中拿捏股四头肌是用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拿捏股四头肌约1~2min,以微微酸胀为度;而髋骨按揉则是用两手来回的揉搓,以能承受的力量,大约3min。其次就是中药熏洗,在进行手法治疗以后进行重要熏洗,方剂组成为:透骨草25g、苏木20g、伸筋草20g、生川鸟10g、海桐皮25g、威灵仙20g、川芎20g,放入1L水,在水中浸泡1h以后煮沸熏蒸在患处,2次/d,30min/次;最后就是中药内服,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分型分别使用当归四逆汤、六味地黄丸或者是身痛逐淤汤进行治疗。两组均以5d为1个疗程,停药2d后再开始下一个疗程,共4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同时运用VaS和Joa骨性关节炎功能评分进行疼痛和功能的评价。

1.4疗效标准

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主要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种[2],治疗的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显效主要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同时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没有受到影响;有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关节活动的基本功能恢复正常,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无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没有改善,日常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此外,采用VaS评分和Joa评分来判定患者的疼痛和功能恢复的情况。

1.5统计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例数有37例,其总有效率为74%;而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例数有47例,其总有效率为94%。两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VaS和Joa评分的比较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而在Joa评分方面,治疗组患者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比较

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对照组出现了3例不良反应,其中有2例是胃肠道反应,1例为过敏反应,在停止药物之后不良反应逐渐自行缓解或者消失。而治疗组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

3讨论

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现阶段的研究结果认为与机体生理衰退、关节软骨代谢异常、遗传因素以及内分泌紊乱有着紧密的联系[3]。传统的治疗方式主要是以镇痛药物为主,而长期使用该种治疗方式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会有所降低,同时还会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膝骨性关节炎属于“骨痹”的范畴,其主要的发病机制是血瘀日久,风寒湿三气内侵所导致的筋骨受损,肝肾两虚,最终导致退行性病变[4-5]。在此次研究过程中,对照组采用布洛芬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骨科综合康复治疗。在中医骨科综合治疗的3种治疗方式中,手法推拿的主要作用是改善患者病变位置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从而减轻病变部位周围组织的粘连,最终逐渐实现损伤的恢复[6];而中药熏洗的药力主要要集中于患者的患处,其方剂的主要作用就是温经活血、消肿止痛以及通络散瘀[7];最后就是要内服辩证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实现内外兼治有着明显的效果。通过该次研究的结果就可以发现,治疗组显效31(62%)、有效16(32%),总有效率为47(94%);对照组显效16(32%)、有效21(42%),总有效率为37(74%),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同时治疗组在治疗以后的VaS评分为(2.1±1.1),低于对照组(3.3±1.9),Joa评分(90.5±16.4)高于对照组(86.7±13.7),这就充分说明了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显著,且以上结果与林小武[8]在关于运用膝关节熏洗器中药熏洗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的结果相一致,具有临床意义。综上所述,相较于单纯的西药治疗而言,合用中医骨科康复治疗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对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而可以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范洲.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4(6),92-93.

[2]韩廷成.加味海桐皮汤辅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

[3]佘家文.中医骨科康复疗法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80例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6),55-56.

[4]郝阳泉.刘德玉主任医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膝痹病)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

[5]吕正茂.李彦民主任医师学术思想总结[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

[6]陈梅花.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3):27-28.

[7]吴汝平,赵品益.中医手法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5):1219-1222.

综合骨科和骨科的区别篇5

【摘要】

目的对鸡骨草种植基地土壤、灌溉水污染现状进行评价,旨在为鸡骨草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土壤及灌溉水污染现状运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种植基地土壤和灌溉水污染等级均属于“清洁”一级。结论鸡骨草种植基地的土壤和灌溉水质量完全符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相关要求。

【关键词】毛鸡骨草;环境质量评价;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

abstract:objectivetoprovidethescientificfoundationfortheconstructionofGapcultivationbasesofabrusmollisHancebyevaluatingthepollutionstatusofsoilandirrigationwaterinabrusmollisHancecultivationbase.methodstheenvironmentqualitywasappraisedbythenemerowpollutionindexmethod.Resultsthequalityofsoilandirrigationwaterwasgood,fallinginthecategoriesof"clean".ConclusionthequalityofsoilandirrigationwaterinabrusmollisHancecultivationbaseaccordswiththerequirementofGapofChinesemedicinalmaterials.

Keywords:abrusmollisHance;environmentqualityassessment;nemerowpollutionindex

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agriculturalpractice,Gap)建立优质中药材药源基地,是我国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中药材生产的环境质量评价是建立Gap生产基地的基础工作,也是对基地进行科学管理的理论依据。毛鸡骨草原植物为豆科相思子属植物毛相思子abrusmollisHance,全草入药称“鸡骨草”,有清热解毒、舒肝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胁肋不舒,胃脘胀痛,乳腺炎[1],是广西玉林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畅销名优中成药——鸡骨草丸的主要原料之一。由于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制药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对其人工栽培进行了研究。本文以玉林福绵区鸡骨草种植基地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灌溉水污染现状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为鸡骨草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样本采集分别采集土壤及灌溉水混合样本各1个用于检测基地环境指标。土壤采样以能控制整个基地为原则,按梅花型采样法,采样点10个,取样土层为栽种层(0~30cm),混匀后用四分法留取风干样1000g备分析。灌溉水样于基地灌溉水渠入口处采集。

1.2测定项目与分析方法土壤样本测定项目包括:pH、镉、汞、砷、铜、铅、铬、锌、镍、阳离子交换量、六六六、滴滴涕。重金属及农残的测定按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选配方法进行。

灌溉水样测定项目包括: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悬浮物、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总磷、全盐量、氯化物、总汞、总镉、总砷、铬、总铅、总铜、总锌、氟化物、氰化物、挥发酚、硼、石油类、粪大肠菌群数、蛔虫卵数。灌溉水样测定按照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选配方法进行。

1.3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

1.3.1评价标准根据中药材Gap的相关规定,土壤选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果园、牧场等),灌溉水选用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旱作)作为评价标准。

1.3.2评价方法土样及水样质量主要采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推荐的“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2]进行现状评价。

单项污染指数法:土壤及水样环境质量评价一般以单项污染指数为主,一般以pi来表示,其计算公式如下:

pi=Ci/Si

式中pi为某污染物的污染指数,Ci为某污染物实测值,Si为某污染物评价标准值;当pi1时表示受污染,且pi值越大,污染越严重。

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由于土壤和灌溉水均是一个复杂的体系,由单因子污染物来评价土壤只能反映各个污染物的污染程度,不能全面综合地反映土壤的污染状况,故可使用多因子综合评价的方法。本研究选用内梅罗(nemerow)污染指数法来计算综合污染指数,该指数反映了各污染物对土壤的作用,同时突出了高浓度污染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可根据指数值,划定污染等级(见表1)。该指数计算公式为:

内梅罗污染指数(pn)={[(pi均)2+(pi最大)2]/2}1/2

式中pi均和pi最大分别是平均单项污染指数和最大单项污染指数。

表1内梅罗污染指数综合污染程度分级标准(略)

土壤污染累积指数法[3]:土壤由于地区背景差异较大,用土壤污染累积指数可反映土壤的人为污染程度。该指数计算公式为:

土壤污染累积指数=土壤污染物实测值/污染物背景值

土壤污染累积指数越高,表明该地人为污染程度越严重。

转贴于

2结果

2.1土壤质量评价通过对玉林鸡骨草规范化种植基地土壤中10种污染物质分析结果(见表2)表明,除六六六和滴滴涕以外,每一种污染物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检出。从各污染物单项污染指数小于1可看出,各种污染物含量均处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限量范围内;通过单项污染指数统计(低于分析方法检出限的测定结果参加统计时,按1/2最低检出限计算[3])得到内梅罗污染指数为0.580,参照土壤综合污染程度分级标准[3],该基地污染等级为“清洁(安全)”。

表2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与鸡骨草种植基地土壤重金属、农残含量及其污染指数(略)

除pH、水分外,其余项目均以干基计;本表所列各含量限值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l(+)/kg的土壤,若≤5cmol(+)/k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最低检出限

虽然以上污染物含量均在国家标准限量内,但从土壤重金属污染累积指数(见表3)看,除砷、铅、铬含量低于当地土壤背景值外,镉、汞、铜、锌、镍均不同程度的高于背景值,其中,镉和镍的含量均是背景值的3倍多。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高于该地区背景值的成因是多方面的:第一,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农业生产的各种活动,使各种污染物质进入环境,污染大气、水体、土壤。第二,污水灌溉、污泥施肥、有机氯农药的施用、大气沉降物等;如大量使用农药会造成土壤中汞、铜、锌含量提高。由于基地土壤pH较低,土壤中的磷容易被固定成“闭蓄态磷”,使得植物表现出缺磷症状,需要常施用磷肥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制造磷肥的原料磷矿粉中就含有镉,长期使用会提高土壤中的镉含量。第三,如果排除人类活动(如污水灌溉等)所造成污染的因素,使得该基地重金属含量超过该地区背景值还可能是自然成因的因素,即基地土壤成土母质重金属含量比该地区的背景值高,即使未受到外来污染,耕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也较高。

表3玉林市土壤背景值与鸡骨草基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污染累积指数(略)

2.2灌溉水质量评价从表4看出,鸡骨草基地灌溉水单项污染指数均远小于1;内梅罗污染指数为0.432,参照综合污染程度分级标准(表),该基地灌溉水污染等级为“清洁(安全)”,符合国家农田灌溉水标准(GB5084-1992)中“旱作”的相关要求。

3结论

玉林鸡骨草规范化种植基地土壤中10种污染物质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1,内梅罗污染指数为0.580,污染等级属于“清洁”一级,符合完全符合国家土壤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二级土壤的相关要求。

鸡骨草基地灌溉水单项污染指数均远小于1,内梅罗污染指数为0.432,灌溉水污染等级为“清洁(安全)”,符合国家农田灌溉水标准(GB5084-1992)中“旱作”的相关要求。综上所述,玉林鸡骨草Gap基地的土壤和灌溉水质量完全符合Gap中的相关规定。

表4农田灌溉水标准与鸡骨草种植基地灌溉水污染物含量及其污染指数(略)

*为最低检出限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广西中药材标准[S].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58.

综合骨科和骨科的区别篇6

关键词:中国辽西早白垩世会鸟类

中图分类号:Q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219-02

自1992年中国鸟(Sinornis)和华夏鸟(Cathayornis)在辽宁朝阳被发现以来,中国辽西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产出了大量鸟类和近鸟恐龙化石,其种类和数量之多,化石保存之精美(甚至羽毛印痕的细微结构也清晰可见),为全球鸟类起源和早期演化研究提供了迄今为止最为有力的化石证据,为世界所广泛关注。

会鸟类(Sapeornithidea)是辽西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特有的一类原始基干鸟类,也是早白垩世发现的个体最大的鸟类。2002年,在辽宁朝阳上河首地区早白垩世九佛堂组地层中发现了第一件会鸟标本,命名为朝阳会鸟(Sapeornischaoyangensis)[1]。到目前为止,已发现命名的会鸟类共有1科3属4种,即会鸟科(Sapeornithidae),会鸟属(Sapeornis)朝阳会鸟(S.chaoyangensis)[1-2]和窄脊会鸟(S.angustis)[3]、二指鸟属(Didacty-lornis)季氏二指鸟(D.jii)[4]和沈师鸟属(Shenshiornis)原始沈师鸟(S.primita)[5]。

1会鸟类的鉴定特征

会鸟科(Sapeornithidea)的鉴定特征:大型具尾综骨鸟类;下颌无齿;叉骨强壮,具短的叉骨突;前肢特别长,前肢(肱骨+尺骨+腕掌骨)约为后肢(股骨+胫骨+跗跖骨)长度的1.5倍;肱骨近端具卵圆形孔,大的三角脊向背后方突出呈锐角;大小掌骨直,紧贴在一起;小手指具2节;股骨仅比胫跗骨稍微地短[6]。

朝阳会鸟的鉴定特征:同会鸟科的鉴定特征。

窄脊会鸟的鉴定特征:个体相对较小;愈合荐椎不超过6枚;肱骨三角脊和气孔均较细窄,三角脊远端的背突不显著尖锐;乌喙骨的肩峰突较长,叉骨枝较细,叉骨突较短;第一掌骨以及耻骨突均相对较短[3]。

季氏二指鸟的鉴定特征:第Ⅰ指第1指节相对长,长度达到第Ⅱ掌骨的85%;第Ⅲ指完全退化,指式为2-3-0;后肢第Ⅳ趾仅4个指节,趾式为2-3-4-4-0[4]。

原始沈师鸟的鉴定特征:个体相对小;前颌骨鼻前区小,上颌骨突长;仅前颌骨和上颌骨存在牙齿,齿冠近似于三角形,较齿根粗;双凹型的颈椎,中后部颈椎后关节突达到下一椎体的中间;7枚愈合荐椎,自由尾椎超过10枚;肠骨前部向前变尖,后端具一突出的结节;耻骨短,约为股骨的95%;足第Ⅰ和第Ⅴ跖骨长,分别达跗跖骨的30%和40%[5]。

由于窄脊会鸟、季氏二指鸟和原始沈师鸟是比朝阳会鸟小的年轻个体,它们与朝阳会鸟的特征差异有可能是同种个体在不同发育期由于个体不同部位异速生长产生的差异[7];如不同生长期,长骨的比例、愈合荐骨的椎体数目都会发生改变。此外,季氏二指鸟的第Ⅲ指和第Ⅳ趾第i节的退化也不能完全否认是保存原因造成的[8],因此三者的分类依据显得并不充分。

2会鸟类的系统分类位置

会鸟是早白垩世目前已知体型最大的鸟类。它虽然表现出一些进步特征,如:尾部缩短并形成尾综骨,牙齿减少,前肢伸长,肱骨三角脊发育,手指退化为2-3-2指式,第Ⅰ趾反转等。但也表现出许多原始特征,如:头骨粗壮,不呈流线型、乌喙骨短而粗壮,不呈支架形,叉骨粗壮且曲度低,第Ⅴ跖骨仍保留等。系统分支分析表明会鸟处于尾综骨鸟类的基干部位,是恐龙向鸟类进化的一个重要的过渡环节[8]。会鸟、孔子鸟等基干鸟类的发现也表明在鸟类演化早期各类群就已开始了高度的分化。

3会鸟类的生态

会鸟类的牙齿相对原始,齿冠短圆锥形,仅分布在上颌的前部。很多标本保存有大量的胃石。从这些特证分析,会鸟很可能是一类主要以植物为食的鸟类[9]。会鸟体型较大,前肢特别伸长。这些特点相似于现在生活于开阔环境中的那些大型鸟类,因此推测会鸟可能擅长在开阔环境中翱翔;由于会鸟可能不具有胸骨,用来附着扇翅飞行肌肉,所以其扇翅飞行能力可能很差[10]。会鸟类后肢的股骨和胫跗骨接近等长,远端趾节较长,趾爪大而弯曲。这些特点说明其不擅长地面行走,适于树栖生活,因此推测其生活环境应该是开阔的林边地带[5]。

参考文献

[1]ZhouZhonghe,ZhangFucheng.LargestbirdfromtheearlyCretaceousanditsimplicationsfortheearliestavianecologicaldiversification[J].naturwissenschaften,2002,89(1):34-38.

[2]ZhouZH,ZhangFC.anatomyoftheprimitivebirdSapeornischaoyangensisfromtheearlyCretaceousofLiaoning,China[J].CanadianJournalofearthSciences,2003,40(5)731-747.

[3]provinip,ZhouZH,ZhangFC.anewspeciesofthebasalbirdSapeornisfromtheearlyCretaceousofLiaoning,China[J].Vertebratapalasiatica,2009(3):194-207.

[4]YuanCX.anewgenusandspeciesofSapeornithidaefromLowerCretaceousinwesternLiaoning,China[J].actaGeologicaSinica,2008(1):48-55.

[5]HuDY,LiL,HouLH,etal.anewsapeornithidbirdfromChinaanditsimplicationforearlyavianevolution[J].actaGeologicaSinica,2010(3):472-482.

[6]ZhouZH,ZhangFC.mesozoicbirdsofChina--asynopticreview[J].Vertebratapalasiatica,2006(1):74-98.

[7]puHY,ChangHL,LuJC,etal.anewjuvenilespecimenofSapeornis(pygostylia:aves)fromtheLowerCretaceousofnortheastChinaandallometricscalingofthisbasalbird.paleontologicalResearch[J].2013,17(1):27-38.

[8]LiDS,SullivanC,ZhouZH,etal.BasalbirdsfromChina:abriefreview[J].ChineseBirds,2010(2):83-96.

综合骨科和骨科的区别篇7

股骨头坏死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单侧或双侧股骨头供血障碍,引起股骨头活性成分(骨细胞、骨髓细胞、脂肪细胞等)坏死的一种常见外科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病变可导致关节功能丧失,致残率很高。目前关于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很多,一般可以分为改善股骨头血液循环的保守治疗和以股骨头置换为主的手术治疗。

直接注入药物,改善股骨头供血

引起股骨头坏死的核心问题是血液循环障碍。无论何种保守治疗,都是以改善股骨头局部血液循环为目标的。

介入溶通术是介入技术与中西医药物治疗相结合的一种新技术。通过插管将具有溶解血栓、活血化淤、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等作用的中西药物直接注入股骨头供血动脉内,术后配合综合治疗,改善患肢股骨头的血供、增加侧枝循环、疏通股骨头营养血管、促进成骨细胞增生及破骨细胞的吸收,使坏死骨逐渐吸收,新骨不断形成,股骨头逐步得以修复。它具有简便、无痛苦、疗效可靠等优点。

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介入溶通术可以治疗各期股骨头坏死,尤其对于早期未变形股骨头坏死患者,介入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单纯介入治疗适用于Ⅰ-Ⅱ期股骨头坏死;综合治疗可适用于Ⅲ-Ⅳ期塌陷变扁骨坏死患者。

但是,对有造影剂过敏、出血体质、有活动性出血(如溃疡病等)、近期有手术或外伤史、近期发生过脑血管意外以及重症高血压(血压大于180/100毫米汞柱)患者,不适合采用此方法治疗。

疗效确切

介入溶通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确切,有效率可达95%以上,优良率为80%~85%,可以使患者在症状、功能、影像等方面有明显改善,推迟人工关节置换的时间。一般治疗1~4周,疼痛就会消失或明显减轻;Ⅰ、Ⅱ期者经治疗功能改善非常明显,治疗3~6个月后复查,85.4%以上患者可见不同程度的骨质密度改变,死骨的边缘或中心已吸收、缩小,股骨头形态圆滑、规整。

专家简介

牟玮1984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医学系,医学影像学博士。现任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要从事介入放射学临床和科研工作。对肿瘤、血管性疾病、椎间盘突出等的介入治疗,有较深造诣。现为重庆市介入放射学组委员,重庆市和沙坪坝区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成员。曾获医疗成果奖多项,发表有关介入放射学的论文20余篇,主编和参编专著多部。咨询电话:023-68754426(介入治疗室),023-68765923(介入病房),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门诊地点: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放射科三楼介入治疗室。

西南医院放射科介入诊疗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属全国最早开展介入诊疗的单位之一。十几年来,该科共完成各类介入诊疗逾10000例次。在肝癌、肝脏海绵样血管瘤、布-加氏综合征、动静脉畸形、四肢颌面部海绵样血管瘤、外周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的介入治疗、螺旋Ct引导下肿瘤内碘125粒子植入内照射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水平居国内先进行列。开设有介入专科门诊和病房。

小知识

股骨头坏死临床分为5期,其特点分别如下:

Ⅰ期――有疼痛症状但无股骨头坏死影像表现;

Ⅱ期――不同程度的髋关节周围及大腿前内侧的疼痛、髋关节运动障碍,影像表现为股骨头内出现囊性变,而股骨头外形完整、光滑,髋关节间隙正常;

Ⅲ期――疼痛加重,髋关节功能明显受限,股骨头出现压缩、塌陷表现,髋关节间隙正常;

综合骨科和骨科的区别篇8

胫骨骨折后要仔细的区别皮肤擦伤,挫伤等而引起的局部皮肤变化,是否出现皮肤张力较大,甚至发生张力性水疱,一旦发生严重改变,必须祛除一切固定,解除敷料,应用脱水药物,张力性水疱抽吸后以龙胆紫药水外涂;注意询问患者患处有无感觉异常,如有麻木和异样感觉,为其神经的支配区域发生感觉麻木或异常,并且随病情加重呈进行性加重,症状与损伤不符者,提示神经功能障碍,同样提示着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可能,要及时与医生联系、处理[4];注意观察患肢远端皮肤颜色,毛细血管充盈及动脉搏动是否正常,是否出现皮肤颜色苍白,皮温降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毛细血管充盈不良等情况;提高警惕,做好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预防工作。

2患肢的护理

患肢固定于功能位置,取外展中立位,踝关节背伸90度,足尖向上,必要时采取支架固定;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以利血液回流,减轻水肿;告知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可预防患肢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以激发患者的主动性,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应从入院时即开始进行规律性指导,以主动为主,被动为辅,指导患者做踝关节及足趾背屈活动、做股四头肌舒缩运动,每小时不少于100次,以防肢四头肌粘连,萎缩,伸膝无力[5],并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消肿和稳定骨折,改变局部组织的营养状况,防止肌肉萎缩。

3饮食护理

胫骨骨折患者需较长时间卧床,胃纳减少,吸收功能下降,骨营养缺乏,骨吸收率短期内迅速升高,骨形成受到抑制,故除常规摄入优质蛋白质外,要特别注意热量要充足,进食含丰富钙质、维生素D、和适量磷的均衡饮食,使患者从负钙平衡转为正钙平衡、负氮平稀转为正氮平衡,才有利于骨与肌肉的生长与恢复[6];并要进食富含维生素K、铜、锰、锌等食物,以补充骨代谢相关的营养素;卧床期间指导患者多饮水、多食用粗纤维蔬菜和水果,预防便秘,防止相应并发症的出现。

4心理护理

患者胫骨骨折后恢复时间较长,易出现焦虑、悲观情绪,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给患者以关心、理解和安慰,向患者介绍成功病例,讲解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重要性,告知良好的恢复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等,使患者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密切配合治疗和护理[7]。

5小结

综合骨科和骨科的区别篇9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创伤骨科领域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和医生都构成严重的威胁,一旦发生并延误诊治将造成灾难性后果,这在某种意义上说骨筋膜室综合征比骨折本身的医疗风险更大。因此,作为一名创伤骨科医生要对其有足够的重视。

1及时有效的治疗

骨筋膜室综合征唯一的防治手段就是在其加重之前、在肌肉发生缺血性改变尚可逆转之前即给予有效的减压治疗[1]。一旦发生严重缺血持续超过6h即无逆转可能,此时无论采取任何方法均无效,故须争分夺秒地处置,不能拖延等待观察。但问题是出现缺血的时间或程度并无明确的分界线或准确的判断指标;个体对缺血的耐受性也不一样。因此,怎样才能做到准确判断其发生发展并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置是问题的关键,这就需要医生对其有个全面透彻的了解并注重一些细节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2警惕性为第一要素

经治医生在思想上要始终绷紧这根弦,特别是在危险期内,不能有丝毫松懈。要在临床工作中养成一种习惯:那就是在任何时候都要同时用两只眼看问题,一只眼盯着骨折、一只眼盯着并发症。要记住警惕性是最关键的、警惕性要时时刻刻贯穿于全过程。

3悟透骨筋膜室综合征这一概念的真正内涵是另一关键

因各种原因导致筋膜间隙腔内组织(肌肉、神经)压力增高、超过其自身血液微循环的灌注压、从而使组织内微循环减弱或停止进而发生组织缺血性改变。其核心问题是肌肉、神经的缺血,而缺血的原因是间隙腔内压力增高[2]。压力来自于损伤所致的内部组织肿胀,也可来自于外界给予肢体的外在压力(如敷料包扎),或两者兼有。总之其发生有两个关键性因素:(1)组织压力;(2)组织的微循环灌注压,是否发生缺血决定于两者之差的大小。因此,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既与压力有关也与血压或肢体动脉供血的强弱(如骨折刺激可致动脉痉挛或受阻使动脉供血减弱)有关。

另外筋膜间室的概念也要重新理解:传统概念是指由骨、深筋膜构成的边界,最新概念则将边界扩展为除骨、深筋膜外还包括肌外膜、皮肤、外包扎之敷料石膏等。这些边界均较致密、缺少弹性,一旦肌肉肿胀或包扎过紧则间隙内的压力就会迅速增大。明白以上概念就能帮助对各种临床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分析,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4怎样才能做到准确判断其发生发展

要明白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不象骨折那样有明确的指征和检查确诊手段,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经治医生的临床经验和主观判断。目前有2种方法:临床表现和仪器测压。仅靠临床表现也完全可以实现诊断目的,而且是目前主要的诊断手段,尤其是基层医院。要同时考虑以下几方面的临床表现:(1)常见部位;(2)损伤机制;(3)症状体征;(4)动脉搏动在诊断中的意义;(5)鉴别诊断。

4.1最好发部位为前臂及小腿

凡是这两个部位的骨折损伤都要特别注意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可能性。

4.2损伤机制

这是其发生发展的基础,对每一个病例都要详细了解其受伤机制,从中可以判断出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风险有多大。要评估几个方面的问题:(1)肢体伤情的严重程度和范围,特别是骨折和软组织损伤的程度;(2)是否为挤压伤;(3)损伤力作用于肢体所持续的时间;(4)是开放性还是闭合性损伤(指骨筋膜室是否开放),闭合性损伤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可能性更大;(5)同时要注意评估全身状况如是否伴有休克等。已证实下述情况可引起骨筋膜室综合征或使其发生机率增加:①扩髓置针,特别是在闭合牵引复位下操作;②牵引,特别是大重量牵引可致间隙腔内压力增高;③止血带,特别是长时间反复使用;④,患肢高于心脏平面可使脉压差减小(故在可能的情况下建议患肢置于平心脏水平);⑤失血性休克。

4.3症状及体征

4.3.1皮肤张力和硬度,皮肤张力增大和触摸肌肉部位时硬度增加均是间隙内压力增高的外在表现,据此可判断间隙内压力的变化趋势。张力越大表明肿胀越严重、间隙内压力越高(但在外敷料包扎下可能会掩盖这一体征,这时就要注意其他指标)。

4.3.2疼痛要注意区分3种疼痛:自觉痛、触压痛、牵拉痛。对于疼痛有的专著视其为最重要的判断指标,即非常剧烈的、暴发性的、止痛药都无法缓解的、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疼痛,特别是指(趾)的被动牵拉痛,一旦出现这种表现即应断定为已发生肌肉早期明显缺血。但在临床实践中有时很难判断其疼痛的来源和性质,缺乏特异性,特别是在急性期内;某些情况下因特殊原因还会掩盖疼痛这一症状(如麻醉期间)。故若主要依靠疼痛来判断骨筋膜室综合征可能会误事。因此,尚需结合其它指标来综合判断。

4.3.3肌力认为这是个重要的观察指标。只要指(趾)主动活动状态良好(包括力量和幅度)则危险性就不大,至少未发展到严重缺血的程度。如果能排除肌肉神经本身损伤所致的活动障碍,单纯骨折疼痛是不会导致肌力明显下降的,而骨筋膜室综合征则会明显影响到其活动度和肌力,且早期即会影响到肌力和主动活动度。到了晚期则下降明显。故肌力可用于判断是否发生缺血和缺血的程度。若出现肌力下降则必须分析其原因,结合其他指标综合考虑。

4.3.4感觉此项指标只能作为骨筋膜室综合征发展到中晚期的指征之一。如果出现明显的感觉障碍则表明已发生缺血性神经肌肉麻痹,故其不宜作为早期判断指标。

4.3.5足背动脉或桡动脉搏动的存在与否在诊断骨筋膜室综合征时有何意义?已有结论:间隙内的组织压力最高也不会超过正常血压的收缩压,当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后大动脉的搏动不一定会被阻断消失。因此,不能把远端动脉搏动的存在或消失作为判断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否发生的指征之一,只可作为参考。当其减弱或消失时则必须分析其原因:可能与筋膜腔内压力增大有关;可能与骨折端直接压迫有关;可能与损伤刺激导致动脉痉挛有关;也可能与低血压有关,要与健侧对比。

总之,动脉搏动正常不能排除骨筋膜室综合征不会发生,但如果出现减弱或消失则其有助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形成或加重。

4.3.6鉴别诊断

(1)排除动脉损伤及周围神经损伤

骨筋膜室综合征和动脉损伤两者的结果都是缺血,所导致的临床表现也有许多相似之处,故有时在判断上会出现混淆误诊,要分析总结各自的临床特点必要时借助仪器检查来做出诊断。动脉损伤有几种情况:破裂、血栓、痉挛以及受到周围组织的压迫阻断(不完全性)使流量减小等,要注意鉴别。骨筋膜室综合征可使动脉搏动减弱或触及不明显,此时不要误以为动脉损伤,两者可相互影响。若合并有周围神经损伤则疼痛表现不明显,此时须重点考虑其他指征。

(2)前臂或小腿的肌肉神经组织发生的缺血要与手足部位出现的缺血表现加以区别或联系:一般情况下骨筋膜室综合征不会完全阻断大动脉的供血,至多会使其减弱,故手足部位不会出现完全性缺血表现或仅有一定程度的供血减弱,不能完全以手足部位的缺血情况来判断前臂或小腿的缺血情况;前臂或小腿的肌肉神经组织发生缺血后则会表现为手足的活动感觉障碍,因此从手足的活动感觉变化可推断出前臂或小腿的缺血情况;

(3)骨筋膜室综合征与挤压综合征是2个概念,要分清楚。

5处置要点

通过手术的办法将筋膜腔打开减压重新恢复其微循环是唯一有效的办法,而且要在发生不可逆缺血之前。强调所有筋膜腔均要切开、切口要足够长。

6一些个人的临床经验和体会

6.1在对待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问题上要持积极的态度,在切或不切的问题上迟疑时要宁左勿右,宁可误切不可迟切。

6.2特别注意别在“盲期”内误事

所谓盲期是指比较懈怠的容易出问题的时间段如:术后麻醉恢复期间;术后使用镇痛泵期间;伤后或术后恰位于晚上或中午期间;正处于全身伤情重、昏迷、休克或同时有其他部位损伤等,使注意力转移时。

6.3前臂及小腿术后切勿给予加压包扎

6.4因为明显缺血>6h即可造成不可逆损害,故不能观察等待过长时间,要以30~60min为观察间隔。

6.5经治医生要亲自观察直至危险期过后,因不同的医生可能观察标准不一样,非主管病人其关心程度也可能不一样。

6.6事先和患方沟通非常重要,可避免纠纷发生,因患方的注意力可能只在骨折的问题上,并未注意到会在其它方面出问题,让其事先有所思想准备很重要。

6.7重视肌力观察在骨筋膜室综合征中的意义

观察指(趾)的主被动活动情况又方便、又有效、又保险,还可以嘱由患者或家属来协助完成观察过程。

6.8认为只要肌肉组织处于肿胀或压力状态即会发生微循环减弱,就会发生缺血、缺氧,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重者将发展为骨筋膜室综合症。

6.9伤后急性期内或骨折围手术期内要特别注意其发生。

6.10骨折手术切口有时可以起到减压的作用,方法是不缝或大间距缝合筋膜、皮肤切口大间距缝合、或及早间断拆线等以利于减小张力、引流积血积液等。

6.11减压切口若不能顺利延迟缝合则应及早植皮。关于减压口可能闭合较迟还可能植皮的问题应事先和患方沟通。

6.12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以后即使已错过切开时机也应切开观察,对确认已坏死的肌肉完全清除。如此可避免发生手足挛缩畸形或感染发生,即使患肢失去活动功能还可存有支撑功能,还可保持手足的基本外形。

【参考文献】

综合骨科和骨科的区别篇10

中心卫生院坐落于西麓,南部,驻地有、公路纵横贯穿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迅速。我院创建于年历经四十余年的发展壮大,现已成长为具有固定资产1100万元,占地189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300平方米床位120张的一级甲等医院,设有内、外、妇、儿、中医、放射、后勤等32个科室,氏正骨是特色专科目前拥有职工105人,当中主治级26人初级职员71人,下设有15处卫生所,有乡村医生78人。

一、找准差距,理清思路,明确发展方向

建院四十多年来,在几代医院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医疗设施不断完善,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但是进入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同其他许多乡镇卫生院一样,我们也碰到了许多困难。卫生院自身投入不足,人才流失,缺乏特色等原因造成发展后劲不足。房屋陈旧,医疗设施落后,设备老化。在医疗水平高、设备精良的市级医院和经验丰富的村级诊所的前后“夹击”下,卫生院在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如何主动适应社会大环境的转变,尽快找到一条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迅速摆脱困境,作为关系卫生院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摆在了院领导班子面前。在经过广泛考察和深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是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符合世界医药科学发展的大趋势。“氏正骨”三百年来形成的良好声誉是我院特有的无形资产,它的独特优势是其他医院所无法比拟的。要想在竞争中求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氏正骨的名牌效应,造大培强这一专科龙头,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全院步入良性轨道,健康发展。同时也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环境,提高装备水平,为专科建设构建发展平台。思想认识的到位,使我们迅速确立了“以加强骨伤专科建设为突破口,形成龙头带动,以改貌配套建设为基础,提高硬件水平,促进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随后,我们经过科学部署,精心组织,迅速集中力量投入到了建设中来。

二、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加快骨伤专科建设步伐

虽然氏正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具有传统优势,但在目前医学科技进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就显得科技含量低,规模相对较小。为保证骨科建设尽快步入快车道,真正在全院起到龙头作用,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一是出台政策措施。

年,我们集思广益,制定了《镇卫生院骨伤科发展规划》,明确了“传统引路,中西结合”的办科方向。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将氏正骨传人聘为副院长,调拨20万元作为科研经费,骨科内部人事管理自主,奖金分配自主,骨科人员在晋级晋升、住房分配、参政入党等方面享受优先照顾。年,针对工作中出现的实际情况,我们又适时召开了由院两委和科室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作出了《关于加强骨伤科建设的决定》。这些文件措施的制定,为推动骨伤科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是提高医疗装备水平。

在卫生经费不到位,各项建设投入增加,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我院对骨科建设一直实行财政单列,每年的骨科专项经费增幅都保持在15%以上。为提高改善骨伤科的医疗装备水平和诊疗环境,我们先后投资300万元建成了1500平方米的高标准骨科病房楼和手术室,配齐了骨科手术器械,更新不锈钢折叠床及橱具50件套,并全部安装了空调,购置了骨科牵引床、m-904e多功能麻醉机、自动洗片机等设备。

三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群体。

专科优势要靠人才去发挥,骨科特色要靠人才去体现。我们看准这一点,在选好人、育好人、用好人上下了大量工夫。选好人,任命氏正骨第代传人为学科带头人,充当领头雁,搞好传帮带。大胆提拔重用一批年轻业务骨干,为骨科发展输入新鲜血液。目前,骨科医护人员已经达到了20人,人才结构趋于合理。育好人,制定详尽的《骨科人才培养计划》,在新分配学生中选拔优秀毕业生充实到骨科,作为后备人才培养。每年定期派出1—2人员到中心医院骨科大夫从进修回来后,大胆实践,将所学新技术很快应用于临床,带动骨外手术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骨科病房护士长年仅23岁,但她扎实肯干,团结带领全科同志创造性工作,连续两年被授予“肥城市十佳护士”、“市优秀护士”的荣誉称号。经过多年努力,我院高素质、业务精、年轻化的骨伤科人才队伍已经初步形成,为骨科技术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四是改革人事分配制度。

年我们将骨伤科做为试点,并逐步向全院推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按照“以岗定人、择优录用、人尽其才”的原则,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对竞争岗位、任职条件、选拔程序做了详细规定。经过资格审查、考试考核、面试答辩、民主测评后择优上岗,每两年一个聘期,保持聘任动态性。在分配制度改革中,我们实行了院科两级核算,坚持“想闲无钱,劳动有酬,多劳多得,向一线倾斜”,科室每个人的效益工资与个人工作量、工作质量、劳动纪律相挂钩。改革后,收入高的同志每月能达到两千多元,低的仅能拿到几百元的基本工资。在骨伤科试点成功后,我们又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全院推开,对中层干部实行竞争上岗,职工实行合同制管理,对行政后勤科室实行“岗位目标得分考评责任制”,临床医技科室实行“成本核算”管理,充分发挥出了每个岗位的最大潜能。

五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我们积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不断扩大氏正骨的知名度。先后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卫生报》、《卫生》等多家新闻媒体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去年初,我们还专门建成了骨伤科网站,全球用户只要登录国际互联网,就能轻松浏览到氏正骨的有关信息。“突出专科,培植龙头”的工作思路,使骨伤科在几年时间内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年,我院骨科门诊量达到30800人次,占全院门诊量的38%,收住院1060人次,占全院住院量的67%,床位使用率达92.3%,业务收入突破300万元,占全院总收入的46.5%。氏正骨的牌子越来越响,接诊范围辐射6省16地50多个县市区,氏膏药也远销、、东南亚等地,为海外人士带去福音。

三、加大投入,狠抓落实,全面实施改貌配套工程。

在实施改貌配套工作中,我们以“外塑形象,增强后劲”为出发点,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工作标准,对医院医疗区和生活区进行了科学规划布局。基础建设方面,年投资200万元完成了以门诊楼和病房改造为重点的一期工程,建成了开放式中西药房;年投资400万元,完成了以病房楼和康复楼建设为主体的二期改貌工程,率先完成了市卫生局下达的第二轮改貌配套任务;年又对门诊楼进行了外部装修改造,建成了风格别致的绿地广场,使整个院容院貌有了很大改观;年重点抓好“安居”工程,建起了面积3200平方米三室两厅的职工宿舍楼。在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们加大了对医疗设备的投入,近几年先后投资120万元,购置了F-820血液分析仪、C980C电解质分析仪、CX—9000B超、美高仪心脏工作站、SDn-660脑电地形图仪、LH2802胎儿监护仪、三氧消毒机、自控式洗胃机等一批高新医疗设备。安装空调120台,更新升降式不锈钢病床、全棕床垫100件套。购进南京依维柯救护车,改善了医疗服务条件。配置了一批iBm电脑,实行了微机系统化管理。医院技术装备力量进一步增强。

在搞好院内改貌建设的同时,我们结合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的实施,加强了村卫生所改貌建设。对全镇的村级卫生所重新进行了规划布局,将每村一室合并为15处卫生所。卫生所由村里提供房屋,镇里适当扶持,镇、村、院共同建设。针对原村卫生所建设标准普遍不高的实际,引入竞争机制,采取“谁建设,谁受益”的办法,哪个村工作力度大,建设标准高,就把卫生所设在哪里,充分调动了各村投资建所的积极性,加快了改貌建设的步伐。人口只有800人的西江村经济并不发达,但村两委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千方百计筹资4万元,将原村委大院重新装修改造,屋内吊顶,铺地面砖,墙壁刮瓷,外墙贴墙面砖,改建成了400平方米的卫生所,切实为村民解决了看病就医的问题,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赞誉。在全镇各级的共同努力下,目前15处卫生所已顺利完成了改貌任务,并全部达到了第二轮改貌建设的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