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师笔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48:51

网络工程师笔记篇1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虚拟教研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8-0071-02

2007年12月,笔者参与李海教授的省级课题《应用教育博客进行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并承担子课题《小学教师开展虚拟教研的实践与探索》,依托课题研究在虚拟教研领域里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研究,先后发表8篇虚拟教研相关论文,积累了一些案例。传统的教研活动,由于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很难达到教研为教育教学行为服务的效果和目的。而网络教研,充分利用了网络速度快,信息及时,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透明度、参与面和交流面都较大等优点,能及时有效地为基层服务。通过网络平台,还可以进行区域内或跨区域的教研活动,利用博客论坛、发贴等方式还能够解决众多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时间的不一致问题。

1利用wiki的应用和个人知识管理

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keeweekee”,发音wiki,原本是“快点快点”的意思,被译为“wiki”或“维客”,是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wiki站点可以由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探讨。wiki也指一种超文本系统。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

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主要指在教育教学中、班主任工作中、学校教研工作中、教师业务学习中的应用。本文的实践平台是教育大发现wiki(http:///wiki/)。

笔者在乡村小学任教,乡村小学师资不稳定,教师授课课程也很不稳定,有的学期教语文课,有的学期教数学课。这就需要教师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学科,适应新的班级。在教学中,笔者坚持用wiki记录整理教学中的心得体会,通过wiki与同行交流,改进教学方法,并根据这些wiki用户的留言和修改意见,进一步改进课程教学。没有wiki,在纸质的笔记本上写教学日记,别人一般看不到,也不会提出意见和建议。另外wiki应用又不同Blog,wiki即时编辑整理功能十分便利。

在wiki的应用方面,笔者主要做了以下尝试:个人知识管理、写学生的成长记录、写教学反思、写班级日记、开展叙事研究、编辑学校简报、班级简报、研修简报、课题简报、积累课题资料、在互动百科上编辑词条、和学生共同编辑百科词条、开发活动课程。2009年9月获得互动百科授予教师・维基星光计划优秀教师表彰。《基于wiki平台的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报告》、《wiki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在好看簿博客上的实践研究

好看簿是一个web2.0图片分享网站,目前有用户约10万。它以图片故事形式展示,用户可以图文并茂地分享自己的图片故事。笔者通过好看簿进行基于互联网的教学研究、交流和协作。写教学日记,用图片记录自己的教学,记录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记录学生发展、成长,上学的幸福过程,秀秀学生的涂鸦、漫画,刚刚读过的书或者喜爱的电影,分享生活中的点滴,阳台上的花或者自己的宠物,制作电子教程,软件、网站的使用指南,分享ppt幻灯片等。

例如,笔者开展的一些活动:跨校、跨区域活动,与天津小学生写信互学活动,与深圳小学教师发起的“秋天到”活动;作业展评:一年级语文非正式作业展评;开发活动课程:活动课程――家乡的春天;学生成长记录:一年级假期作业展评暨进步学生表彰。

3新思考成长博客,新思考研修平台

2007年底,在李海教师的指导下,笔者开始写博客,刚开始的博客仅仅是写一些教学日志、心得等。加入博客群,开展一些教研活动。后来加入了新思考教育视点,并担任网络评论员。2010年3月参加了新思考网络研修,才对成长博客和新思考平台有了深入的认识。通过本次网络研修,在西街小学英语骨干教师陈妍的带领下,甘州区英语一班的部分学员开展基于新思考平台的城乡跨区域集体备课,该活动的部分成果将在《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上发表。

在新思考平台上主要就是写博客,担任评论员评论教育视点,参加网络研修。例如,笔者参加过的一些培训项目。参与2010国培项目-高中新课程培训,参与四川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课程团队;负责编辑简报:参与青海农牧区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课程团队,负责编辑简报。

4中国教师远程研修网平台

中国教师研修网(.cn)是由全国教师教育学会主办,在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研修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应运而生,为全国中小学教师搭建研训一体的专业发展平台,实现教师个人、学校、区域教学组织的知识管理,创建全员参与、团队合作、资源共建、可持续发展的网上学习共同体。2007年,中国教师研修网成为教育部推荐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优秀网站,2008年以后,成为教育部教育干部远程网络培训基地。承担多项部级、地方远程培训项目,并与各地合作伙伴一起搭建多个区域级教师网上学习社区。笔者参与的活动:参加知行中国班主任培训;知行中国在岗实践暨班主任e站。组织活动:多动症孩子的教育问题。

5即时通讯工具

即时通讯软件是通过即时通讯技术来实现在线聊天、交流的软件,目前中国最流行的有QQ、mSn、popo、UC、LaVa-LaVa等。合理应用这些工具,可以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如视频听课、评课、召开视频教研活动、专题培训等。笔者主要介绍QQ(QQ群、组)YY、UC、呱呱视频。

6Gmail+GoogleGroups

笔者在这个平台上参与的活动最多,也是开展教学研究重要平台之一,由于谷歌论坛在国内打不开了,所以,笔者对Gmail+GoogleGroups介绍就少一些。笔者参与教育大发现社区,讨论一些问题时就是通过Gmail+GoogleGroups的方式,上次庄秀丽博士到河西学院和甘浚中学做报告时,专门介绍了谷歌论坛。张掖市的三个谷歌论坛是:祁连山教育社区谷歌论坛:、河西学院教师论坛:、河西学院学生论坛:,善用网络,利用群体智慧,支持教学;在虚拟教研平台上,形成了由教育专家、教育技术专家、学科专家、特级教师、社会人士、家长、学生组成的虚拟教研组。在这个虚拟教研组里大家利用Google论坛讨论教学问题,一线教师能更好地得到专家学者的专业指导;把教学的点点滴滴积累下来,用web2.0工具进行管理,不断地对比、分析,不断地沉淀,形成自己的教学经验,逐步转化为成果。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甘浚中心学校,甘肃张掖734000)

参考文献:

[1]李明山,马秀梅.基于wiki平台的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报告[J].中小学电教,2010(7-8).

[2]李明山.wiki在西部农村小学应用的实践案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3).

[3]李明山,侯秀娟.“了解张掖湿地――小学活动类课程”的案例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22).

[4]李明山.小学教师开展虚拟教研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22).

[5]李明山.适合本镇教师开展班主任工作研究的网络平台,[DB/oL]http:///story/186982/.

[6]中小学教师利用wiki能做些什么.[DB/oL]http:///story/190913/.

网络工程师笔记篇2

经过合作洽谈,先锋软件学院最终决定与联想集团合作,首批采购3000想系列笔记本电脑,全面应用于全院学生的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训。

联想集团与先锋软件学院的合作,是联想在收购iBm全球笔记本及台式电脑业务后,对高校教育市场的尝试。为此,联想方面决定将先锋软件学院作为其在教育领域的样板工程来建设,帮助先锋学院建设中部地区的第一所笔记本大学和第一个无线网络大学。

联想集团副总裁陈绍鹏认为,随着网络应用的迅速普及,不仅传统的教学思想、手段、内容、过程会随之发生变化,也将引起教学模式和教育体制的彻底变革,而笔记本大学计划正是实现网络教学的最佳途径和最重要手段。实现笔记本大学的过程中会涉及到无线网络、网上教学平台、网络增值服务等各方面的应用,这些应用将为先锋软件学院创造一种全新的教学和学习生活的环境,让师生可以随时随地应用互联网来学习、工作和生活,同时可以方便地将学生和教师、图书馆、教学课件、校园网、学生网等连接到一起,让学生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最有效、最简便的沟通方式,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联想中国湘赣分区总经理张桂森介绍了先锋学院所购买的联想昭阳e280笔记本。“联想昭阳e280是联想专门服务于2006年都灵冬奥会的高品质笔记本电脑,也是新联想成立以来,集合了两岸四地研发团队的力量共同开发的新品,秉承了thinkpad的优秀品质及联想产品优异性价比,并采用了慧盾安全、关联协议等多项笔记本顶尖技术,能轻松实现无线自由互联。

先锋软件学院院长陈苏则指出,笔记本大学目前在全球都还是一个刚刚兴起的概念,目前国内也仅有东软集团投资的三所it学院全部实现笔记本教学。作为江西这样一个经济尚不发达的地区的高校,先锋软件学院此次选择与联想集团携手打造笔记本大学,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其一是学生的课堂学习,基于笔记本电脑的网络教学将使学生进入一个全新的互联网世界,并使学生与老师随时互动;其二是学生的课外实训,笔记本电脑的移动性让学生的电脑使用时间得到极大的增长,可以使先锋学院的学生在两年时间内掌握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达到甚至远远超过传统高校本科毕业生;其三是学生的就业,笔记本电脑帮助学生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完美结合,可以让学生轻松实现就业,并将助力更多的学生走上创业的道路。

据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2004年底对全国100多所高校大学生的市场调研报告显示,75%的大学生都期望拥有笔记本电脑,其中已有10%的学生使用笔记本电脑,还有65%的学生希望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可以预见的是,当笔记本电脑在性能与价格方面都已经与台式电脑相差无几时,笔记本电脑在移动和无线方面的巨大优势,将为更多的大学生所青睐。同时业内人士指出,笔记本电脑在教育行业也将迎来一轮井喷期。

链接

手机移动教育

国外对于使用手机进行移动教育的研究已经进行多年,欧洲的“m-learning”项目,北欧的erisson公司和nokia公司开发的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项目,都显示出移动对于教育的有效性。在国内,基于手机进行移动教育的研究项目开始增多起来,尤其随着3G的到来,移动教育通过将移动通信与教育相结合,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发展的新成果。

随着3G通信协议的推出,面向浏览器的移动设备将会得到推广,此时的移动教育在方便性以及服务质量上都将发生空前变化:教学活动将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并将得到高质量的保证。但教育平台从微机到手机的转变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1.通信收费问题。面向连接的协议将允许长时间连接,按时收费将非常昂贵,目前很多厂商建议按流量收费。

2.格式转换问题。手机屏幕与微机屏幕具有非常大的差距,其显示格式应该根据手机屏幕的大小而做相应改变。

3.开发基于手机的教育软件。由于很多微机软件是基于微机屏幕的,因而在移植到手机上时,都要对显示程序进行适当修改。

移动教育是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与当代教育有机结合的产物,其推广和发展必将引起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巨大变化。利用手机可完成许多教学活动,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澳门大学打造笔记本校园

为了加速澳门大学迈向国际化的进程,澳门大学拟投资3~7千万澳元扩建校园设施。除了完善校园空间设施,澳门大学还致力发展电子校园。其中包括加快建立网络设备连接口,提高互联网及校内网服务,增加校内网接口,学生可在不同地方进入校内网。同时行政运作也已加快,实施无纸运作流程。校内教职员工要接受培训,提升使用电脑的技术水平。各教师利用网上教学软件,将教学资料上网,学生可随时在校内用无线或家中电话线上网查阅资料。

澳门大学还推行流动校园的概念,即学生可利用笔记本电脑在校园内无线上网。目前澳门大学已建立了无线校园网络,所有行政办公室、课室及职员宿舍均设有无线网络,成为澳门最大规模的无线网络区。校方鼓励学生以优惠价购买笔记本电脑,学生购置电脑后,可向校方申请借用无线网络卡。澳门大学使用的网络标准是更新的标准,用者不用每年更新密码,且除了在校内可用无线上网外,在其他地方只要有无线网络设备,亦可以上网。

此外,澳大早已推出学生证智能卡,并将推出校内电子钱包,学生使用校内服务时,可用智能卡记下账目,到一定时限才结账。日后电子钱包的服务会扩大应用范围,包括用于影印、饮食、购书、预订运动场地等。

网络工程师笔记篇3

[关键词]开放教育;导学教师;素养;自我提升

随着远程教育教学网络系统的不断规范和完善,开放教育学员的在线学习越来越集中于国家开放大学和省级电大两级学习平台,也因此,越来越多的基层电大教师加入到网络导学教师的行列,在学习平台担任统设必修课程导学工作。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要求导学教师开展网络导学,要以正确的、科学的、富于时代精神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作支撑,以积极探索适合开放教育的教学策略为适应途径。在适应新的角色的过程中,基层电大教师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个人发展滞后于教学需求,前进的步伐明显力不从心。笔者认为,自觉思考并寻求个人自我提升的路径和方法,是基层电大导学教师适应导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明导之前提———明确开放教育本质和目标,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导学教师施导的第一步,是自身对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的性质和培养目标有正确而深刻的认识,有清晰而明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因为在导学过程中,践行开放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自觉传递、渗透给学员,应是导学教师开展导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一)追本溯源,固导学之教育根本

作为教师,无论展开何种形式的教育教学工作,首先要明确和深入钻研的不是教学内容和教材教法,而是熟悉和把握所从事的教育类型的特质和施教对象。教学中,不同形式的教育教学工作,针对的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受教育者,施教者不重视对所从事的教育类型的本质和培养目标的把握,就难以真正掌握受教育者的需求,教育理念的正确性和教材教法探索的科学性就无从谈起。着力于教学策略的探讨,疏忽个人对于远程开放教育本质的认识和深入探讨,在基层电大教师中普遍存在,近乎本末倒置的做法是影响远程开放教育教师迅速提升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实现导学教师的自我提升,笔者以为应该从正确深入认识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开始。

(二)言传身教,践行终身学习导学理念

开放教育的本质是人人享有终身教育的权利,为社会特别是基层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是其培养目标。开放教育的本质和培养目标要求作为关键关联环节的教师首先树立并践行时时学习、处处学习及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在施教过程中,将这一理念通过多种途经,传递、渗透给广大学员。教师对教育理念秉持与践行程度,将会通过网络、面授等教学环节潜移默化影响到学员。因此,作为导学教师,应明确终身学习这一理念的树立对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我们国家“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伟大意义,以教师的历史使命感和高度责任感,在开放教育教学中自觉践行和渗透终身教育理念。

二、研导之途径———积极尝试,开拓创新,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以策略为支撑,开主动施导之途

有了正确的教育理念作基础,导学教师要“导”得卓有成效,“导”得有特色,导学教师需钻研教学策略,培养个人主动导学意识。导学教师应积极开展适合开放学员网络学习的导学策略研究,以教学策略作支撑,在导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导学教师“导”的主导作用,如此,学员自学中面临的疑难问题就会提前得到解决,目前存在的教师以回应学员提问为主的被动导学现状就会得到改善,网络导学效果就会大大改善。

(二)借他山之石,探攻玉之策

在当前远程开放教育生源呈减颓之势、生源水平和类型也越来越复杂多样化的教学背景条件下,导学教师应积极研究国内外具有创新特色的教育教学策略,结合远程教育实际大胆尝试,探索具有我国开放教育特色的教学策略,笔者近几年尝试了思维导图教学法在导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以此做引玉之砖,与同行交流。远程开放教育新的培养模式要求学员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考并钻研提高学员自主学习效率策略成为笔者近年开展教学研究的重点。教学中,笔者系统研读《思维导图》①,积极开展“思维导图教学法在远程开放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逐步将思维导图教学法引入远程课程教学。思维导图教学法的实践研究,明显促进了学员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思维导图特色的远程教育教学策略探索得到越来越多师生的认可。开展导学工作以后,笔者将思维导图课题研究成果结合导学辅导逐步推荐给学员,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步骤如下。1.设置特色主题帖,推荐思维导图笔记法在导学中,设置“自主学习方法交流”主题帖,鼓励学员交流自主学习方法的体会与困惑。在交流过程中,笔者针对学员自主学习中存在的最为突出的“乱入”(即学习时忽略目录和学习提示等直接进入课程内容的学习)现象,将“目录学习法”和“思维导图笔记法”推荐给学员。“目录学习法”引导学员重视教材章节前的学习提示,提高学习的条理性;“思维导图笔记法”建议学员在学习结束前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巩固所学内容,提升自主学习的效率。实践过程中,学员回馈,图文结合的思维导图笔记法明显提高了学习效率:思维导图的制作大大增强了知识学习的条理性,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以“画图”法做笔记,图文结合的创作过程增强了自主学习过程的趣味性,改善了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孤独感,增强了持续深入学习的信心。2.开展特色导学,渗透思维导图学习法在导学过程中,笔者用自创“自主学习过程小模式”思维导图帮助梳理学员自主学习过程,指导学员规避自主学习过程中因学习孤独感或者网络干扰引起的“学习迷航”。以“课程重点章节思维导图”进行课程辅导,以“图解法”为学员答疑解惑,思维导图图文并茂的形式增强了辅导内容的条理性和趣味性,提高了学员上网学习的兴趣,获得了网上学员的积极反馈,也开始尝试将思维导图作为学习工具,用于个人自主学习的各个环节。3.模式化教学思路,提升导学效果将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成熟起来的教学思路模式化,并将教学模式以思维导图的形式上传到平台,学员了解教师导学思路,把握导学节奏,形成个人学习思路和节奏,主动展开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产生张弛有度的学习效果。思维导图教学策略的探索不仅助力于学员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在实践中提升了笔者的教学能力,收到了“鱼渔兼授”的教学效果。以个人开展思维导图教学法研究,改善导学效果的体悟,笔者以为,梳理主动施导意识,自觉探索开放教育教学策略,是导学教师提升自我的有效途径。

三、习导之技能———切实研修平台指导材料,熟练灵活操作平台

网络平台是导学教师开展导学所在,熟悉并熟练使用平台是导学教师开展导学工作最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如果缺乏网络操作技能,导学教师的“导”就无从施展,给予学员教育理念的渗透和“鱼渔兼授”的师生网络良性互动就无从谈起。因此,主动学习网络平台操作知识,是导学教师导学“上岗”的前提。

(一)避“捷径”,系统研习辅导资料

近两年,网络平台的不断升级需要导学教师不断熟悉和适应新平台新的路径和使用方法。但是实践中,相当一部分基层电大导学教师直接“忽略”网络平台上和工作群中的有关平台使用的指导材料的学习,采取看似更为快捷的方法———遇到问题就在工作群中即时“呼救”,寻求平台技术人员的在线帮助。显而易见,这种做法是事倍功半的伪捷径。扎实系统地学习网络平台操作辅导材料,是保证导学工作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正确做法,也是导学教师适应导学工作的硬性技术作业。

(二)把握操作程序,熟练使用平台

除了系统学习正确操作该网络平台的辅导材料,导学教师还要通过不断练习,熟悉注册、登录平台的基本程序,熟悉辅导界面的结构框架并做出基本的评估,能对比国开资源进行资料的完善,结合课程和学员实际进行平台的基本设置,能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基本的处理(通过合适的路径或准确的联系方式进行反应,确保问题的及时处理),如此,才能顺利展开网络导学。

(三)熟悉平台功能,开拓自主导学空间

明确了导学的工作要求,熟悉了导学平台的使用方法,导学教师就能较为准确地进行辅导内容的维护。这只是对导学教师的基本要求,达到这一步,导学教师只能说是合格的,要成为自己课程导学平台的灵魂,还需要在课程基本网络的构架下,开拓个人自主导学的空间:在平台相应的设置下,充分把握导学教师的操作权限,结合本地区学员的所需所求,以符合当地技术环境的形式,进行针对性内容的上传,让学员在网络学习中,感受到导学教师个性化导学的用心,产生面授教学的亲切感,增强网络学习的兴趣。作为基层电大的导学教师,如果能以“时不我待”的危机意识,主动自觉地探索自我提升的途径和方法,不断加强自身将终身学习的理念,渗透给每一位开放教育学员,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尽个人绵薄之力的使命感。积极吸纳国内外新的科研成果,在开放教育这片广袤而肥沃的土壤中大胆创新,探索适合这片土地的科学的教学策略,拥有熟练而灵活的网络平台使用技能,那么,他就不仅具备了作为导学教师的“上岗证”,也储备了跟随与时俱进的开放教育共同发展的潜力。

参考文献:

[1]葛道凯.开放教育学习指南[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4,6.

[2]张巧玲,胡宗哲.思维导图教学法在远程开放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3.

网络工程师笔记篇4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探究型;动手操作;分组实验

现在的中专学生接触电脑普遍较早,不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充满期待,但是真正到了学习这门课程时,他们会发现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并不像平常上网那样轻松愉快,反而感觉这门课学习起来非常枯燥和抽象,慢慢地便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失去了兴趣,继而上课不再认真听讲,恶性循环,不懂的知识越来越多。那么如何才能学好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呢?

一、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1)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做好预习。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新课,内容非常抽象,很多问题需要他们自己去想象。有些学生上课时非常专心,又是听讲,又是记录,忙个不停,可是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是因为他们有许多“拦路虎”没有在课前扫除,课堂上只顾着听和记,没有时间消化。如果课前做好充分预习,情况就不一样了,对于一般问题可以自己解决,疑难问题做上记号,留到课上解决,有重点地听和记,效果会好得多。

(2)要求学生课后及时复习学过的课程,整理课堂笔记,做到温故而知新。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存在这种情况:学生自己看书看不太懂,听老师讲过后会明白,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就又想不起来了,而回过头来再看书本,也不明白了。所以上课记好笔记,课后整理课堂笔记是计算机网络知识“反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回顾上课的过程,再次“品味”课堂上的重点内容,不仅能加深印象,而且也有利于温故而知新。

二、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1)教师要做好新课的导入工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于计算机网络这门抽象的课程,学生学习时的主动性都不太高,所以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同时,要想想如何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感兴趣。另外,教师要注意课堂时间的配置,保证上课节奏的紧凑,减少学生“开小差”的时间。教师可及时提出一些问题,让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及时地“回到”课堂中。

(2)教师教学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教师授课时应该及时将学科前沿、科研成果与经验引入到教学活动中,既避免了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又保证了教学内容新颖生动,教学效果良好。

(3)教师可以考虑改变讲授地点,直接在计算机机房进行教学。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操作课程,除了少数纯理论的章节在教室讲解外,其余课程均可在机房内操作学习,尽量使学生边学边练,在大量的练习中掌握知识点。教师在机房的讲授过程中可以适当让学生先动手自己操作,出现错误或者遇到不会的知识点时,教师从旁指导,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相对应的知识。

(4)教师可以探究型教学法为主进行教学。有些老师认为计算机网络是一门新的课程,而且比较抽象,所以主要会采用授导型教学,但是这样出现的后果是学生们思考的较少,老师教的偏多,不能调动学生学的同时及时思考,最终无法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如果尝试在计算机网络学习中采用探究型教学法,则能使学生产生积极完成任务的动机,老师再带领学生对学习任务进行剖析,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丰富他们的学习经验,培养提高他们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5)可以采用老师布置任务、学生分组实验的方法进行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环节。而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分组实验作用大,效果明显,成功的分组实验,既可以让学生获取新的知识,加深对网络知识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在探究的快乐中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分组实验往往是3~4人一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共同探讨完成实验。最后,老师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对实验进行总结评估,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确保实验课的效果。在总结评估时,既要对学生做得好的地方进行表扬,也要客观地指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尤其对错误的操作要重点指出,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明白:实验时当然要力求成功,但也允许失败,失败了,就要弄清楚失败的原因。

要想学好计算机网络,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刚入门的学生,我会提出让其课后继续学习计算机网络的要求,并帮助学生解决其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关于计算机网络方面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能真正学精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李清玲.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网络安全教育[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3).

网络工程师笔记篇5

关键词:课堂笔记;大学生;信息社会

在现代信息社会的条件下,大学课堂普遍采取了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学生学习的方式多样化,记笔记这种传统的方法是不是有必要继续发扬?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有关调查展开探讨。

一、大学生记课堂笔记的现状

在笔者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学生主动记笔记的不太多。虽然每学期上课第一节都提醒他们要记课堂笔记,但不少人对此事根本充耳不闻,部分人在开始几周应付一下,真正能认真坚持下来的凤毛麟角。与笔者读大学时学生普遍记笔记的情况相比,与现在大学生这方面的表现可以说有天壤之别。

笔者于2010年春季正式把课堂笔记列入课程考核,其评分占总评的10%,开学第一节课便将此规定及评分标准告诉学生,此后的几周上课也多次提及。其别强调,笔记所记的内容除课件外,更要注重对没有课件的老师讲课信息的捕捉,自己对老师讲课的即时思考。到第七周,笔者检查了三个班215个学生的笔记本,结果有27.8%的人未能提交;22.3%的人记录的内容很少,可以看出学生纯粹是为了应付检查,前两者加起来占了一半人。余下的一半,也基本上是把课件上的部分内容抄下来,至于课件上没有的,极少有人能记录,更不用说有自己的思考。一直到期末,仍然有14位学生(约占7%)坚持不记,放弃了笔记部分的成绩。

为了比较全面了解大学生记笔记的现状,笔者于2010年12月对广东省6间高校96名在校学生作了问卷调查。在被调查对象当中,男生占56.2%,女生占43.8%,年级方面涵盖了大一至大四四个年级,学生的专业包括经济、管理、法学、文科、理工、艺术、医学等,统计的方法采用SpSS软件,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的学校、年级、性别、专业等因素并没有明显的差别。很多大学生并没有把记笔记作为学习重要的学习方式。可以概括为以下“三少”:(1)主动记笔记的学生少;(2)在记笔记学生中能记的内容少;(3)真抓课堂笔记的任课教师少。

二、学生不作课堂笔记的原因

学生为什么不记笔记?笔者的在调查中用专门的问题做了考察:你之所以不记笔记,最主要是因为:现在多媒体的教学,没必要、老师照本(教科书、ppt)宣科、不懂得怎么记笔记、自觉有一套自觉的学习方法,不喜欢记笔记。

为了深入探讨学生不做课堂笔记的原因,笔者于2011年5月18、19日,在自己任教的“伦理学导论”课结束时,向两个班110位学生问了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对记笔记,我想对老师提的意见”有60多人反馈了其真实的想法,其中有不少学生对这一做法给予了肯定,也收集了诸多不同的意见。从以上两个调查,可以把学生不记笔记的主要原因归纳为三方面。

1 学生对待学习的怠惰心理

在问卷中,被调查者很多人选择了“现在多媒体的教学,没必要”“自觉有一套自觉的学习方法,不喜欢记笔记”,这其实是在学习上的一种怠惰心理。而在学生的反馈中,他们为自己不记笔记找了各种借口。(1)直接否定记笔记这种学习方式,他们认为“笔记多少并不能体现学生学到多少东西”“不要再记笔记,伦理学只是长知识,且通俗易懂,无需记笔记”;(2)认为把笔记列入成绩考核会打击学习的积极性,没必要用平时分来要求学生记笔记、有被迫的感觉,反而让同学们以功利态度去对待学习;(3)拈轻怕重,在认识上承认记笔记可以加深对知识的学习,但这样的方法是挺重的负担;(4)以老师上课翻阅课件太快、课件质量不够好为借口不记笔记;(5)认为记笔记就是“抄”,希望老师不要太注重学生笔记的量而应该看重内容,认为笔记不在于多,而在于深入,在于精。

2 学生不懂得怎么记笔记

笔者第一次全面认真查阅学生的笔记本时,发现大部分人不知道怎么记笔记,即使是三四年级的学生也好不到哪里去。普遍的问题是笔记的内容少,大部分人基本上都是被动地抄了一些课件上的标题,基本上没自己的思考。有些学生记录得慢,字迹很工整漂亮;有些则记录随意,看不出老师上课的思路。在反馈的意见当中,有些学生希望老师上课讲到重点时,提醒他们记笔记,在翻阅课件时留点时间给他们抄。很多大学生的学习方法,还是高中那一套。这也不怪他们,确实大学并没有教给他们如何记笔记。在笔者的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有没有老师或师兄师姐给你讲过怎么记笔记”?27.1%的人回答“从来没有”,57.3%的人记得“有老师非常简单地提过”“有老师比较详细地讲解过”的只有13.5%。

3 老师上课照本宣科

现在的大学课堂,除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外,任课教师的讲课水平也是一大问题,老师上课时照本宣科、照课件念的情况并不少见。61.5%的学生回答为什么不记笔记这个问题时,选择“老师照本(教科书、ppt)宣科”这个原因最多。笔者于2007年曾经对大学生做过一次调查,表示没有过逃课的同学仅77人,占到24.9%,而高达75.1%的同学都有逃课的经历。虽然有些学生没逃课,但是“心在曹营身在汉”的人也不在少数,这种情况称之为隐性逃课。有37.5%的学生认为超过一半的同学都有隐性逃课。在连上课都不愿意的情况下,要求他们认真记笔记,也是勉为其难。

三、促进学生记课堂笔记的方法和对策

1 认识课堂笔记之于大学生学习、成长的价值

在传统非信息时代的教学中,学生对知识信息的获取,主要是靠教师的传授,在课堂上把教师所讲的快速记下来,是学习的主要方式,培根也说过:“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俗语也讲“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在现代信息社会条件下的大学课堂,普遍采用多媒体及网络等多种教学手段,学生直接拷贝一份课件和讲义就包括了课程的主要知识,网络上提供丰富的资料比课堂上教师传授的丰富得多,传统的记笔记学习方式好像可以抛弃。笔者对这样的说法不苟同,无论外在的学习方式如何变,学生的学习仍然是从外界获取信息,然后使之内化的过程,而记笔记的方式仍不可代替。

记笔记最重要的作用,它能锻炼人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人们认为数字化、网络提供的才叫信息,这是一种误解。信息无处不在,人们用书写这种方式把外界的音、像快速记录下来,其实就是记笔记。关于笔记的功能,心理学界认为主要有贮藏功能和编码功能。记忆心理学认为,瞬时记忆要进入短时记忆,必须进行编码,记笔记就是一种编码,就是快速把老师讲课的东西,转变为自己的东西。学生课后可以精确地去学习老师的讲义、课件和其他有关知

识,但短短的课堂宝贵时间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呢?况且,一个老师讲课的思路、案例、推导等也不一定能很明晰地体现在讲义和课件上。其次,学生在记笔记的过程,能使自己集中精力听课,同时训练一种对学习的坚持性品质。学习与娱乐不同,很多课程的学习可能是枯燥的,而人的注意力如果没有努力就容易分散,需要克服自身的怠惰和外界的诱惑,记笔记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大学生在学校锻炼了快速捕捉现场信息的能力,训练了学习的坚持性,这就增强了自己的素质。

2,教师对学生记笔记的辅导

现在多媒体教学的课堂中,很多学生认为,老师要求记笔记就是抄课件,抄得多,老师给分就高。如何记笔记,记什么,是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的任务。笔者认为,对大一新生,应该开展如何记笔记的讲座,举办优秀笔记的展览,任课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教给他们这种学习方法。

具体来说,记笔记也因人、因课程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有学者归纳,课堂笔记主要记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记提纲,即记录老师上课的内容的纲目;(2)记补充,即记录老师对课程内容的补充;(3)记新观点,即记录在课堂上自己与老师思维碰撞的火花,在听课中产生的许多新的观点和想法;(4)记方法,即记录教师在讲解时运用的技巧、方法和思路;(5)记“疑惑”,即记录对老师课堂讲解有怀疑的地方。笔者把笔记列入课程的考核项目后,专门对学生进行了如何记笔记进行了讲解,复印的笔者自己大学期间的笔记以及往届学生的优秀笔记供学生传阅,在网络辅助课程里面提供了大量如何记笔记的资料,检查了学生笔记后进行评讲。教师真正把学生的课堂笔记重视起来,对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其素质是很有帮助的。

由于当今社会的计算机飞速发展,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已经向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发展,人们利用计算机的记忆功能、数值计算和逻辑运算功能,以及庞大而且先进的数据库,基本代替了会计的手工操作。由于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提供信息全面,因而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质量,改变了会计工作的面貌,为会计人员参与管理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手工会计是通过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到账簿,再到报表这样的流程来开展核算工作的,其中每一过程都需要专门人员从事收集、整理、记录、计算工作,尤其是记账过程避免不了许多重复转抄工作。而电算化会计仅需将数据(原始凭证)一次录入,其他的过程均可由计算机进行处理且瞬间即可完成。因此可以说,电算化会计不仅彻底解放了会计人员的双手,同时也为激活会计人员的头脑创造了条件,使他们有精力、有条件去关注履行会计原本就有的职能,即会计控制。而电算化会计可以完成大量在手工会计条件下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工作,如各种辅助核算和管理会计核算工作。

如今,在有条件的村已实行了电算化处理会计业务,农村会计电算化,是社会的发展,时代的产物,也是农村会计发展的必然方向,同时也对农村会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文化水平大都不高,计算机是新的会计工具,使用和操作不熟练。另一方面,实施电算化会计以后,为一些人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提供了条件。由于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比手工操作下隐蔽性高、防范困难。这就要求农村会计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会计准则要更加提高。确保农村会计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使其符合会计准则和各种会计法规的要求,保证会计信息能真实、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农村经济活动,保障各方利用会计信息所进行的判断和决策不被误导,即我们所说的“对会计工作本身的控制和监督”。

传统的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在会计信息的控制上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手工会计主要采用结构控制方法,包括设置相互牵制和制约的会计岗位、制度、账簿、凭证等,通过对会计业务的多重反映或者相互稽核关系进行控制。为防止滥用凭证或随意毁损、伪造、修改凭证的发生,采用多联套写凭证或预先编码方式等。而在电算化会计中,由于工具、载体、账务处理、会计组织等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会计控制也由人工控制变为人和计算机共同控制,使得会计控制更为复杂,要求更加严密。但是操作简单,控制功能也更加有效。这就要求电算化的农村会计思想素质要提高,道德品质更要好,会计准则更要强,主要是指会计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控制准确无误,为农村发展服务好,为老百姓管好集体财产作贡献。

网络工程师笔记篇6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无线局城网;应用探讨

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校园网已经成为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职员工和学生获取资源和信息的主要途径。它将校园里的院系、学生与从事社交、学术、业务活动的行政人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教育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学生拥有了笔记本电脑,他们渴望在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和室外广场等场地随时随地地接人互联网或校园内网,及时地获得所需的信息。

一、传统有线网络的局限性

1.永远不够用的网络信息点

在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学校图书馆等校园内,学生的数量多而密集,大量的学生、教师要求接人校园网络,于是有限的网络接口就变得炙手可热,甚至很多宿舍学生自己买了switch与之相连,导致满宿舍的网线错综复杂,不易管理。

2.无法及时获取信息

在校园内的开阔地点,如草坪、操场、学术报告厅等,学生们休息的时候想浏览网页;想上学校的BBS;想在网上视频点播,但却找不到网络信息点。

3.无法满足开放式电子图书资源的访问

学校图书馆是学生查阅资料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学生需要在图书管理员处查询、借还各种图书,以及机房占用有限的网络接口无法浏览电子图书,所以经常可以看到在图书管机房排着长长的队伍。无线局域网是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从专业角度讲,无线局域网就是通过无线信道来实现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并实现通信的移动化、个性化和宽带化。.通俗地讲,无线局域网就是在不采用网线的情况下,提供以太网互联功能。广阔的应用前景、广泛的市场需求以及技术上的可实现性,促进了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完善和产业化,已经商用化的802.11b网络也正在证实这一点。随着802.1la网络的商用和其他无线局域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局域网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无线局域网逐步在企业、医院、商店、工厂和学校等场合得到应用。

4.架设中职无线局域网所需的硬件设备如:

a无线网桥/网卡/路由器设。B室外高增益天线系统。C网络安全系统何选)无线网络控制器。D避雷及防水设备

二、中职架设无线局域网的优势

1.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已有资源。当前,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经司空见惯,许多中职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许多中职已经基本形成无纸化课堂。随着无线技术迅速发展,学校难以避免需要向无线局域网技术升级。无线局域网的架设,可以使用户不再受线路的限制,并能使高速无线与各校已经安装的有线局域网集成起来,从而保护学校和教师已有的投资。

2.可以很方便地扩容和调试。对于有线网络来说,办公地点或网络拓扑的改变通常意味着重新建网。重新布线是一个昂贵、费时、浪费和琐碎的过程,无线局域网可以避免或减少以上情况的发生。使用无线接人方式,既可用于物理布线困难的地方,调试也相对简单,又更能节省大量的维护费用,是目前局域网用户升级、改造现有网络最佳的途径。

3.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构建学校校园网,主要解决重要建筑之间的联网,如通常会连接主楼、信息中心、图书馆等,一般采用光纤网络的方式。许多距离较远或用户较少的建筑变成了“信息孤岛”。在学校的主要室外活动地点如主广场、运动场等架设一套无线网桥路由设备,配备大功率室外天线,装有无线网卡的笔记本电脑用户就可以享受无线网络带来的便利:可以在草地上查阅图书管资料、在湖边收发邮件、在树荫下、在网站上过行比赛文字现场直播!

4.可以节省大量专项经费。使用无线接人解决方案,可以节省大量的布线成本,仅需要在每个教室或宿舍的每个楼层预留一至两个以太局域网接口,便可轻松实现无缝接人校园网。启用无线接人解决方案后,教师和学生都使用笔记本电脑或pDa移动办公,便可完全取代pC,因此学校就无需购置专用的教学pC,仅需购置几十块无线网卡即可。

5.可以充分覆盖校园。合理地布置无线局域网接人点,可以使整个校园都有网络,学校就不必再投人大量的资金来建设更多公共机房;在座位紧张的电子阅览室,学生也不必为上机发愁,真正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功能。而且由于没有线缆的限制,学校可以方便地按需增加工作站或重新配置工作站。

6.可以让网络管理高效有序。采用无线接人的方式来访问校园网,同有线网络比较,安全维护上并不需要特殊的投资,在管理上则完全按照有线网络来管理。即通过服务器来给不同的用户设置权限,这样不同的用户只能访问特定的资源。

7.有线局域网与无线局域网并存。自从上世纪末,各中职开始校园数字化建设起,各校大都进行并完成了有线局域网的架设工作,其间,因大学校园的扩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容和增加信息点,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的上线,教育平台的搭建上已经基本形成格局。根据对高速网络技术及应用的需求,各大学可以采用以有线局域网为基础的网络平台,构建各样的无线局域网。校园网通常分为三级建设:核心层、分布层和接人层。只用在已经分布好的信息点处加装一些无线宽带路由器,即可实现一定范围的无线局域网覆盖面。虽然纯无线局域网要比有线局域网成本高,但无线局域网会是有线方案的有利补充。随着大学师生个人购买笔记本和pDa人数的增多,网络无线化应用将会普及到校园中去。

三、无线局域网在能够给网络用户带来便捷和实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陷:

1.无线电波易受干扰,建筑物、车辆、树木和其它障碍物都可能阻碍电磁波的传输,会影响网络的性能;

2.无线信道的传输速率与有线信道相比偏低。

3.从理论上讲,无线网络更容易被监测到信息,造成通信信息泄漏。

可采用扬长避短,针对性策略:

1.组合使用安全技术保障信息安全。对于安全性要求更高的用户,将现有的Vpn安全技术与802.11b安全技术结合起来,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无线局域网络的安全解决方案。

2.建立相应的无线网络管理系统。完善和升级现在所用的网管系统、监控系统,做到主机能够监视无线网络系统中所有单元、监视和报告无线信号的变化以及接人点的业务类型和负载情况、自动发现进人无线网络体系结构的新设备,就能保证网络的传输速率的稳定。

无线局域网在技术上已经日渐成熟,应用日趋广泛,无线局域网将从小范围应用进人主流应用。大学校园应大力进行校园无线局域网技术的研究和实用化工作,抓住无线局域网发展的契机。不但可极大地推动国家信息化的发展进程,还将为我国信息产业和通信市场步人国际市场创造了机会与条件。

参考文献:

[1]李梦祺黄锋李君浅谈无线局域网络的安全《中国科技纵横》2010年第7期

网络工程师笔记篇7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翻转;创客;小学信息技术、QQ群;网络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5)12-0076-04

网络学习对于成人或者大学生来说早已不陌生,但是对于小学教育还是一个比较大的空白。目前,海淀区大部分小学生的现状是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在补习班或者托管班上课,基本没有时间进行网络学习。那么如何利用网络教育如此大的优势为小学教育服务呢?笔者认为不可照搬,要局部借鉴,以点带面。将适用于小学生的网络互动学习方式与方法带给学生,使学生可以简单快速地解决一些问题,这就够了。下文中的实例是笔者利用“微视频”辅助课堂教学、“QQ群”拓展教学广度与深度的实践应用。

本校小学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

1.课时现状

笔者工作于北京市海淀区,三至六年级小学信息技术课每班每周一节,40分钟。

2.学习内容现状

海淀区小学信息技术课所学内容为计算机基础、画图、office、网络、网页制作,以贴近生活的单元任务贯穿整个课程。以服务生活为核心,全面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达成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训练。

3.教学中的问题

(1)课时少:每周一次课。

(2)记不牢:课时间隔一周,部分内容记不牢。

网络开放教育对传统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

1.小学生使用网络平台状况调查

笔者对所教小学的六年级学生的上网情况进行了简单调查,结果显示:六年级学生已经有比较长的网龄。调查人群中有93%的学生在6岁以前开始上网,并且家庭上网条件优越;95%的学生在家都有不同终端可以选择上网,如台式机、笔记本、ipad等,其中86%的学生有个人的手机上网条件。网络沟通主要使用QQ、微信。

以上状况说明,随着社会进步和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网络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学龄期的学生来说也是如此,这就为现如今的网络课堂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从这一点来看,也使得当前我们所倡导的翻转课堂、慕课等新教学手段能够在学生中推行下去。

但是,笔者经过调查也发现,以使用即时通信工具为例,大部分学生的主要使用目的为聊天、记作业。并且通过生活中对学生的接触和了解,就会发现他们在使用QQ聊天时,内容中存在着较多的无效信息,如同一条信息反复发送很多遍、发送单纯无意义的表情、无意义的超长图片刷屏、转发虚假信息等,甚至出现了使用不文明语言的现象。这就使得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不能够放心地让学生长时间使用网络平台。学生使用网络的自控能力较弱,需要家校有效的监督机制。

2.网络教育对传统小学教育方式的影响

对于小学来说,受到目前教育现状的影响,学生可以独立上网学习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而且也理应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参与下辅助完成,以免放纵小学生做上网聊天等无关学习的内容。

鉴于这样的现状,在小学阶段,笔者认为翻转课堂应该从“辅助学习”开始,拓展“生活应用”。所谓“辅助学习”,即指在课下学习或者复习的时候可以利用微视频等形式去对没有学会的重难点问题进行反复学习。微视频是对课上知识点的有效拓展和补充,既可以是课上对某一个疑难问题的深入剖析,又可以是课下对某一个有趣的内容的深入挖掘。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帮助课上没有吃透知识内容的学生完成必要的信息获取,另一方面也能让课上没有吃饱的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补充。目前小学一个教学班的容量大概有40人左右,并且班内学生的能力和知识储备参差不齐,虽然教师在教学中都会有意识地进行分层教学和任务的布置,但无法照顾到每位学生的个性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说,翻转课堂、慕课等形式的出现,可以给予课堂很好的补充和拓展。拓展在“生活应用”,即在生活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设备进行讨论、分享。让网络学习开始于学习,服务于生活。

3.小学阶段网络教育的主要形式

结合笔者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小学阶段的翻转课堂、慕课辅助学习可以借助以下两种如今较为流行的形式。

第一,微课教学。微课是针对某一问题的深入展开,可以是某一重点知识的剖析和讲解,也可以是某一知识的拓展延伸。

目前,全国各中小学都在尝试将微课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力求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辅助学生学习。笔者所在的教学单位也正在进行类似的教学研究,以期待在今后成为有效的教学补充手段之一。

第二,通信平台教学。围绕着学生常用的通信工具,如QQ、微信等,在家校共同参与的基础上,建立聊天群组、微信公众号等通信平台,引导学生利用平台提供的各种资源,有效沟通学习心得,获取学习资料和相关信息等。

笔者曾以通信平台教学效果为研究对象,设计出一节教会学生正确使用QQ群功能的研究课。其中利用微视频等形式的资源包作为课堂支撑,分别应用于课前、课中、课后。

课前:在学期末教师将下学期所学课程的教学安排与资源包放在网盘中与学生共享,学生可以利用闲暇时间了解下学期所需要学习的内容,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进行自学。优势在于如果学生提前学会了部分知识,在课上则有时间研究更高层次的应用方法,并且可以作为小助手辅助教师更好地达成教学知识的完成度。

课中:资源包中的视频、文档等资源可以在学生没有完全跟上的时候作为学习支撑,让学生可以自己补齐进度。

课后:如果学生对于本次学习内容还感兴趣,想要更深入地研究,可以利用素材和拓展材料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本课学习的QQ群也将成为学生课前课后学习的一种获取和交流信息的渠道。笔者还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总结、反思该种教学方式对已有信息课教学内容和手段上的补充。

课堂教学实例分析――以“QQ群应用”教学设计为例

1.教学内容分析

交流和沟通能力是每一个人生存的基本技能,而在信息时代,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和沟通又是数字化生存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发展爱好、开展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学习内容。北京市海淀区六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安排了一个单元(5课时)的课程,带领学生学习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工具、博客、论坛等网络交流工具和交流方法。本课重点体现利用即时通讯工具可以进行多人、实时、多媒体交流等技术特点;在网络交流中提升学生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并形成正确的规则和意识,为后续学生利用网络开展学习、发展兴趣爱好等打下必要基础。

2.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六年级学生。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着很大探究欲望,在前面的学习中基本养成了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愿意探索,勇于尝试。(详见上述“小学生使用网络平台状况调查”)

3.教学方法

(1)教师教法:任务驱动。

(2)学生学法:合作学习法。

4.技术准备

(1)教学资源:自制课堂powerpoint课件1个,微视频等资源包(学期初下发本学期所有课程资源包)。

(2)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机房。

5.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查找和加入QQ群,在QQ群中进行交流;会使用群公告、群文件、群相册等应用获取信息。

过程与方法:通过任务三“挖宝”群功能,了解QQ群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网络信息交流的一般规则和方法,建立使用网络通信工具的安全意识,感受网络交流所带来的便捷和优势。

6.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QQ群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感受网络交流的便捷和优势。

教学难点:了解网络信息交流的一般规则和方法,建立使用网络通信工具的安全意识。

7.教学过程

(1)引入

问题引入:放学后你用什么方式和同学沟通?如果需要在假期里进行全班同学沟通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

设计意图:用问题带领学生思考,逐步产生网络集体沟通需求。并提出需求:需要一个班级QQ群进行随时随地无阻碍的沟通。

(2)新授

①提出需求和任务:创建班级QQ群。

任务一:创建班级QQ群。要求:创建班级QQ群;记录名称、号码。

任务二:加入班级QQ群。要求:尝试加入班级QQ群;记录群名称、群号码等信息;组内分享加入的方法。

任务三:修改群名片,“挖宝”群功能。要求:修改自己的群名片为真实姓名;自主尝试群功能中的各种功能;查看群文件中的共享信息。

②分享群功能“挖宝”成果

分享1:群公告――通知。作用:通知类的信息,如放假通知、学科教师第二天上课需要带的材料等。

分享2:群相册分享活动瞬间。作用:共享照片,如班级主题活动照片、放学后的同学生日庆祝活动照片等。

分享3:群文件――共享信息。作用:共享文件,如共享资源文件给教师当天的教学难点微视频,供学生进行复习参考等。

设计意图:提出逐级分层任务,从创建到加入再到“挖宝”群功能一次布置,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逐层逐级完成任务。再通过学生分享将学习内容进一步巩固。

(3)拓展

任务四:讨论“网络即时通讯交流的利与弊”。要求:分组讨论,自己的观点,最好有案例支持;可以上网搜集资料在群中;1、3、5组主要说“利”,2、4、6组主要说“弊”;组长记录并整理本方的关键论点,并在讨论结束后。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尝试和分享,学生初步了解了QQ群中一些平时不用但有用的功能,还认识到了网络是把双刃剑,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威胁着使用者的安全。

(4)总结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QQ群功能(群相册、群文件等);总结和分析网络即时通讯的利与弊,如何更好地利用即时通讯软件。还有很多功能等待我们探索,他们还能为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哪些帮助?还有很多即时通讯软件,我们应该怎样充分利用它们的功能服务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和拓展,让学生认识到只要充分地利用软件提供的功能就能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正面的帮助,并且愿意在今后去尝试更多的功能。

8.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本课的评价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贯穿于各环节师生互动中的激励性评价。目的在于鼓励他们参与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学生在畅谈收获的过程中的自我评价以及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做出的及时点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初步检验本课教学效果。

(3)课后通过梳理学生聊天记录,结合交流内容对学生做出学习效果评价。目的在于了解和检验学生对于本课知识的落实情况,为后续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信息技术课是网络开放教育的前沿阵地,应成为架构课上教学与课后教学的桥梁,而信息技术课上所学的信息技术核心思想服务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学生掌握了信息化的学习和交流方法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以往其他教学设计相比,本教学设计通过体验式学习,提升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课中,学生在产生交流需求的前提下参与并体验交流过程,在体验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结论,教师在这些环节中主要起到辅助和引导的作用。最终学生主动将学习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其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升。

在体验中生成网络交流的规则、方法,并在实践中形成正确交流的意识。在本课中,面对学生在尝试交流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教师引导他们思考并引发讨论,从而对正确交流达成共识,并在进一步的实践中形成不违法、文明交流、注重安全隐私、筛选有用信息、不发无效信息等正确的规则和意识。

以工具为平台,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其长远发展。教师引导学生将本课学习所得拓展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同时也为其适应信息时代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打下良好的基础。

多角度利用微视频等素材为课程实施服务。从课前的学习内容先知,课中的资源包支撑到课后的微视频复习拓展提高,给学生足够的选择权和主动权。

信息技术教学旨在帮助小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身边的信息化设备,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需求。因此,从教学设计的内容上看,本课教学内容不拘泥于教材上所讲的电子邮件、论坛等内容,而是在与学生日常生活练习非常紧密的即时通讯工具上做文章,围绕QQ群功能的正确认识和使用展开教学,目的是能够做到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在课后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手段。其次,信息技术课是课后网络开放教育的重要知识渠道,课上所学习使用的技能知识应是学生能切实使用的实用技巧。再次,信息技术课是网络开放教育的普及平台,应成为构建家校联系的良好通路。

本节课程的设计意图,不仅在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即时通讯工具,更在于通过这一方式,建立起师生之间的友好互动交流平台,给老师多了解学生的机会,也能让学生在课后遇到学习障碍时及时反馈。不仅如此,开放的网络教育平台也更有助于家长的参与和监督,改变传统的家长不通过家访、家长会、电话就无法获知学生学习进展状况的方式,给家校双方信息的及时沟通提供通道,能够让家长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并通过家校联系形成有效的反馈。

新的学习方式的不断尝试和应用,会使得“私人定制”式的在线学习趋于更加完善。翻转课堂与慕课这类利用网络的学习影响的将不只是教育界,应该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变革,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上做出应有的贡献。

网络工程师笔记篇8

[论文摘要]信息论是研究信息的计量、发送、传递、交换、接收和储存的一门新兴学科,而网络集成教学实际上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系统。利用信息理论对网络集成教学的各个教学环境进行改革探讨,指出网络集成教学改革应采取的措施。

《网络集成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主要向学生传授网络集成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网络的设计方法、网络工程的施工管理与技术指导、网络工程的测试与验收,以及相应的基本技能[1]。目前的网络集成课程面临巨大的挑战,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不仅形式繁多,且设备更新换代很快,在该课程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很难全部详细讲解,而且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方法死板,教学手段陈旧,考核方式单一。我们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这是网络集成改革的发展方向。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将信息论引入网络集成的教学过程中,希望改善网络集成的教学效果。

信息论是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数学家香农提出的。信息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信息论即香农早期的研究成果,它以编码理论为中心,主要研究信息系统模型、信息的度量、信息容量、编码理论及噪声理论等。广义信息论又称信息科学,是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及其运动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以信息科学方法论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扩展人的信息器官的功能为主要研究目标的一门新兴的横向科学。它把各种事物都看作是一个信息流动的系统,通过对信息流程的分析和处理,达到对事物复杂运动规律认识的一种科学方法。它的特点是撇开对象的具体运动形态,把它作为一个信息流通过程加以分析。在网络集成教学过程中将该课程当作一个信息流动的系统,知识传授是系统的信息输入,采用改进后的教法是信息的传输处理,学生的学习方法是信息的接收处理,最后以信息度量指导课程的测评。运用信息论指导网络集成教学改革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2]。

一、网络集成课程准备阶段的信息论应用

课程准备包括教学内容准备、教学环节准备、教学方法准备、教学评价准备等几个方面。课程的准备实质是信息资源的处理,它是依赖人的理解能力的概念化的内容,学生通过阅读、聆听、感知等认知方法处理接收到的信息。教师在课程准备阶段就要考虑到所要传递的信息的形式、性质、编码形式等因素[2]。

网络集成教学内容包括网络设计与网络管理、网络标准与标准化、网络施工与测试及新产品开发等内容。现在的教材都有一个普遍不足,就是滞后于现实网络的发展。另外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网络集成信息的渠道很广,所以时常出现学生掌握的某些网络知识深于教材、广于教材的现象,所以一味的按照教材准备课程会很被动。

(一)在教学内容准备上,根据信息论的理论,若某一事件产生的概率是p,此时的信息量为:H=-log2p。事件发生的概率越小,所含信息量越大[3]。教学内容的准备是对小概率内容的编码,即对专业性、技术性强的知识点进行组合、构造,以便保证充足的信息量,并且安排适当的信息点密度。

例如,网络设备产品更新速度很快,尤其是某些网络产品每半年升级换代一次。在备课环节上,一是要注重收集最新的产品信息,二是要抓住产品的延续性,从这样的角度对抽象信息进行归纳整理。

(二)在教学环节准备上,根据信息编码的原理,建议采用哈夫曼编码。哈夫曼编码是一种无损压缩编码,它的编码思想是对于出现概率高的信息,编码长度较短,即可以简单表示或不表示;对于出现概率低的内容(即独特的网络特征)应重点表示,以达到用最经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信息到达率。

例如:在准备网络设备章节课程时,对家庭常用网络设备略讲,采用自学、导读等形式;而企业级、区域级的网络设备的特点、性能要重点讲解,并以设备的实际应用举例来加强理解,最后安排到实习基地进行感性的观摩实习,以强化学生的认知。

(三)在教学方法准备上,根据信息传输原理中的香农公式C=wlog(1+S/n),S/n是信噪比,C是教学效果,w是教学方法[3]。根据这个公式可知,要提高有效信息,就必须抑制噪声,减小干扰。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应该对传递信息的信道加以甄选。

例如:在讲授网络集成课程时,不能只使用一种教学方法。因为多么先进的教学方法也有它的适用条件。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选择不同的教法,比如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辩论式教学法等等。

(四)在教学评价准备上,改革课程的评价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传统的网络集成课程考核形式较为单一,主要是闭卷笔试,不能全面反映出学生对网络集成的知识和技能的真正掌握情况,特别是技能方面的能力在闭卷笔试中往往是很难得体现出来的。按照信息论原理对学生接收、掌握的信息量进行评价,主要运用概率理论。具体的评价方法应该是多元化的,比如形成性考核、笔试、实训考核及论文考核等形式,综合运用这些评价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出学生对课程掌握的真实情况。

课程准备阶段是教学环节中关键阶段,不仅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进行准备,还应该针对不同的专业实际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有重点的、分层次备课。在学时安排、具体教学内容上要体现差异性,改变过去单纯追求网络集成课程体系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情况。

例如:根据网络技术两年制、网络技术三年制、网络系统三年制等不同专业的需要,合理安排周学时和教学内容。网络技术二年制专业应侧重网络工程的实施及操作等内容;网络技术三年制专业应侧重网络的设计等内容;网络系统三年制专业应侧重网络建设管理等内容。不仅要注意教学内容要与不同专业的岗位需求相适应,同时应注意与其他课程的前后衔接及横向联系,重复部分应根据专业需要进行调整。

二、网络集成课程课堂教学阶段的信息论应用

教学过程是一种教师与学生间以语言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教学过程可以通过教师与学生语言序列的记录来表述。在对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语言进行统计分析时,发现传统的讲授方法,存在信息量小、传输方式呆板、模式陈旧的缺点。

所以当今的课堂教学应注重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形式丰富、贴近实际的教学改革,以符合现代教育培养人才的标准。新的标准不是以掌握理论知识和传统的课程体系来衡量,而是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的强弱为标准。因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需要,教学改革成为必然。根据信息论原理中的香农公式C=wlog(1+S/n),教学效果C随着教学方法w改善,但是C与w的关系是非线性的,w∞时,C1.44,而不是∞[3]。结论是改革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但不可能无限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应该一方面改革教学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完善教学大纲、充实教学内容等多种渠道来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转贴于

对于网络集成课程,如何改革教学方法呢?

将传统的学科体系转变为能力体系。教学中不能只简单教授知识点,而是要善于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区别不同的问题,找出内在的联系,提出解决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的水平。

例如:讲广域网网络技术章节时,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各种广域网网络技术的特点、协议、主要技术原理等基础知识让学生提前自学,做好笔记。课堂上教师主持讨论,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学习体会,分析这几种广域网技术的区别及各自的优势,最后总结出这几种广域网技术的适用环境,课后作业是针对某一网络进行广域网技术选择并解释原因,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结论。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了传统教法的23倍的信息量,而学生的参与性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

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以便学以致用、学用结合。长期封闭的课堂教学,无论教学方法再先进,教学手段再科学,总是有一种“纸上谈兵”的感觉。而走出课堂进入企业,在专业技术人员的介绍指导下,不仅对各种知识、技术有了全面细致的了解,增加了感性认识,同时也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返校后的讨论、总结可以极大地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

例如:在网络综合布线章节时,我们采用开放式教法,提前讲授打线、布线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在学校的实训室做了一些相应的练习。然后组织学生到某集成工程工地实习,由工程师、技术员进行讲解并跟班工作,虽然只工作了1天,但是产生的效果却出奇的好。

在能力培养方面要采用“项目导向式”教学方法。所谓项目导向式的教学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选择一个项目主题,自己制定项目的实施步骤,在教师的辅助下完成整个项目,最后与教师讨论实践结果。项目导向式教学方法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因为每个学生的方案各不相同,一名教师要应对多个学生的方案进行讨论和论证,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

例如:在网络集成的实践环节中,教师可以布置设计“网络方案”的实训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方向选择设计对象。教师要与学生共同讨论方案的设计目标及可行性,并在设计中给予全程指导。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对网络集成有深入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三、网络集成课程考核阶段的信息论应用

网络集成课程考核一般是由理论笔试和实践考核(实训报告、实践论文)两部分构成。对实训的考核,我们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和模块,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践情况进行记录,由此可实现对整个实践教学过程行为的有效记录,即“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是体现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参与程度、掌握程度的最佳考核方式。

例如:教师对学生每一次的实训都进行成绩记录,最后得出本课程的综合实践成绩。

四、结语

网络集成是一门交叉性科学,它融合了很多学科的知识。在进行网络集成教学时,应该借鉴和吸取其他学科成熟的理论,进行消化吸收,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信息论对信息的传播、接收、评价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应用在网络集成教学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傅连仲,计算机网络集成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前言.

网络工程师笔记篇9

一、网络环境下初中英语教学的实施策略

1.运用网络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根据教学内容及其特点,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拓展课堂容量,增加与初中英语教学内容有关的动画、影像、图片等素材,利用优美的外国名曲、生动的卡通动画等声、色、图、文多种媒体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愉快的语言学习氛围,让学生从上课开始就进入充满活力、引人入胜的学习境界。还可充分运用教具、学具、电教媒体等教学手段模拟演示,让学生直观感知、动手操作,变抽象知识为具体。这些融合信息技术方式的运用,都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在具体教学中,笔者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百度搜索并下载英国排行榜的经典歌曲,采取每周一歌的方式让学生去听。在这样一种没有压力、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生英语学习演变为一种乐趣,因为有趣,很多歌词中的语法现象、知识点,学生会主动去解决。

2.运用网络教学,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网络环境中的教学交互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活动是否发生、如何进行,完全是由学生根据自己学习需要而定。在这种互动活动模式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资源来进行学习,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学习目标任务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有疑问时,可以通过交互式界面向教师提问。教师通过交互界面对于许多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交流空间师生展开讨论与协商,最后取得一致意见。在这种互动活动中教师常常作为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总之,网络教学可以更好地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成了课堂中的主角,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3.运用网络教学,可以拓宽初中学生学习视野。教师可以通过访问网站收听英文广播或进行英文听力在线交互训练,指导学生的英语听力学习。通过网络的语音传输功能以及网络广播,可与世界各地的朋友进行实时的多媒体的(语音和视频)信息交流,加深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英语国家的了解,丰富初中学生的知识,更深一步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与语言习惯。此外,笔者让学生每天从知名英文新闻网站浏览最新的国际新闻,第二天请两位学生轮流讲一则新闻,并请其他学生提问。笔者就国际、国内时事适时进行点评,大大拓宽学生知识面。

4.运用网络教学,实施任务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更强调培养学生独立或合作获得知识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并输出以及独立研究和创新思维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参与实践,与他人、环境等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形成参与实践活动能力的过程。建立在这种理念上的英语教学以完成特定“任务”为驱动,把学习者、教师、教育信息、教育媒介、教育目标和教育过程等因素纳入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把语言学习和各种能力培养形成于完成任务的过程之中。通过了解相关的资料和信息,锻炼学生阅读能力及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能力。

全班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经小组讨论分工,各成员明确各自的任务;分头行动,搜集资料,在此过程中各组成员保持交流;小组讨论并就各成员通过网络资源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整理,然后展示小组成果。汇报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通过做幻灯片来进行介绍,也可以以表演的形式向大家展示。教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完成任务。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得到维护,但不代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无事可做。恰恰相反,教师应该起到关键的桥梁作用,无论是课堂的组织,任务的分配。小组的调度,还是材料的选用,每一个环节教师都应与学生同行,并随时做好协调。

二、网络环境下的初中英语教学的新要求

1.网络信息技术要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网络信息技术的确有许多优势,但也不是教学的唯一选择,有时一些常规的教学手段的功效不逊色于信息技术。录音机、幻灯片甚至黑板、粉笔、挂图等传统教学工具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适用场合,不能因为有了现代信息技术就盲目排斥甚至放弃传统的教学方式。

2.教师的角色更加重要,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说明在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中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教师要具有网络知识和网络技术的能力。不仅仅要具备制作课件、网页,而且对于在教学过程中网络的一些突发事件和问题具备一定的处理、解决能力。二是对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全局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环境中学生在接受各种信息刺激的时候,容易出现兴趣转移,偏离课堂学习内容,如若放任自流,则教学效果必将大打折扣。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既让学生有学习自主性,又要避免其偏离课堂。

3.教学的重点仍然是注重认知规律、教与学的完美结合,而不是单纯制作出精美的课件。我们还必须考虑人的学习规律:在人的记忆效果中,单一的阅读能记住内容的10%,仅凭听能记住20%,听看并用能记住50%,通过交流能达到70%。这说明了在教学中如果充分利用教与学双方的互动,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够显著提高。

教师上课前如果已设计好一个“完美”的课件程序,上课时只需要程序化地按键,课件便会按顺序“播放”下去。这就忽略了对教学本质的追求,课堂上的计算机代替了教师的教,致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严重限制。

在网络环境中,教师的作用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一方面,教师富有人情味的亲切话语,流畅漂亮的板书、得体的体态语言等都是机器不可取代的。另一方面,学生固然可以通过教师事先准备好的课件、网页以及互联网了解多方面的知识,而教师有的放矢的点拨和精要的讲授也尤显重要。

新的教学环境下,强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及资源等学习环境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和目的。网络正在逐渐改变着我们的世界,也在改变着我们现行的教育方式.信息技术和英语课程的整合是大势所趋。但它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在这种环境下的英语教学设计也要在不断地探讨摸索中迅速地完善。

【参考文献】

[1]胡俊.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及其教学模式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5,1

[2]陈萍,崔洪.对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再思考田.教育与职业,2006

网络工程师笔记篇10

关键词:e-时代;化学;教与学;网络交流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1-0171-02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今天的社会教育大环境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日益普及,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及其提供的相关服务和功能。如何开展网络时代的教与学已经有了较多的论述,但针对化学学科特点,对e-时代下的网络资源如何结合化学教学的研究还很少,也比较零散。本文就利用e-时代的网络资源服务教学和学习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在中南大学的实践与应用进行了评述;发现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服务我们的化学教学和学习,不仅方便快捷,而且效果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本文主要是针对大学化学教育研究取得的结果,但在实际中,对中学的化学教育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关于e-时代

e-时代中的“e”是英文electronic(电子)的缩写,最初用来指电子时代。随着电脑网络出现与普及,e-时代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泛指网络普遍使用在办公、生活和各个领域的时代。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e化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深化,在化学教育领域也产生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二、e-时代下的化学教学方式

现时代即e-时代,信息技术显身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校园自然无法例外。据中国高校传媒联盟《2010大学生网络文化调查报告》显示,76.8%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在4个小时以内,拥有笔记本或者台式电脑的大学生比例已经达到90%,这些都为e-时代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e-时代教学集网络技术、音视频技术、计算机技术、存储技术和通信技术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智能化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等紧密结合的系统工程[1]。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的化学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第一要务,把学生素质的培养放在课堂教学的首位。以往对各种网络技术开展教学只有少量零散的报道,或者仅局限于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还没有形成一个综述性的专门总结。笔者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广泛收集资料,听取资深教师经验,总结出了以下几种e-时代化学教学方法。

1.响应低碳生活之电子作业。电子作业依托电脑和互联网,不再需要递交纸质作业。这样就节省了纸张的使用,也就相当于为响应低碳生活做了应该做的。在笔者的教学班上,要求学生的作业都利用电脑完成然后发送到指定的邮箱或者通过QQ发送至相应的老师。根据笔者在操作中的经验,这种作业递交方式带来的不仅仅是方便,更重要的是它能让教师和学生及时地沟通互动,从递交作业到批阅作业再到反馈信息的周期大大缩短,从而达到及时与学生交流的目的,而传统的批阅作业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2.改变传统的书写方式之Chemdraw等化学作图软件。在e-时代之前,人们在化学作图方面存在诸多不便,对于一些简单的无机和有机化合物分子,传统的书写还能应付的过来。可是,当遇到比较复杂的配合物和复杂的有机化合物时,不仅很难准确地画出理想的化学结构,在美观方面就更难达到要求了。随着Chemdraw的使用,这些传统书写的诸多不便迎刃而解,它强大的功能几乎能满足现阶段所有化合物结构式书写和化学实验装置图作图等的需要。学生对Chemdraw的兴趣,源于该软件的强大功能,它使得原本很复杂的绘制工作从而变得简单、快捷而又美观,更是让生活在e-时代下的年轻一代共享时代带给他们的“礼物”――时展进步的优秀成果。

3.通过网络资源,搜索专业化学知识。e时代下的学生,对搜索信息的技能有着更高的要求。通常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已经可以满足大多数学生的知识需求。在笔者的教学以及实验班上,要求学生应用多种方式获取文献信息,以此来锻炼其对信息的把握能力,从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例如,搜索有关“正溴丁烷的制备”的文献,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正溴丁烷+制备,很方便地得到相关的资料,这样他们会获得之前和现在很多专家学者在这方面所做贡献的信息,可以为实验预习更好地准备,也可以在实验结果不太理想时分析出症结所在,这样为后续实验的改进打下基础。

但是,网络纷繁复杂,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关专业知识的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许多知识也缺乏权威性。因此,作为e时代的现代学生,除了可以通过上述资源寻求知识外,还可以利用学校的图书馆所购买的专业网上电子资源,从而使得到的化学专业知识具有准确性与权威性。这样,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一些搜索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本专业本学科知识的了解,扩宽知识面,培养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达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升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4.新生的师生同学交流平台之QQ群、博客、微博。为了更好地服务教与学,笔者已经在教学班内利用QQ群建立起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能及时分享有关学习方面的资料;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上的问题,这些问题甚至不仅限于有机化学;及时收集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各种建议与意见,保持教与学的紧密结合。学生们在此平台上相互交流学习方法、讨论学习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围绕着如何学好课程内容,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工作。利用群邮件和群共享我们能最广泛地传递我们的学习信息,共同分享我们的学习资料。只要有一个人得到信息,就能让群内所有人及时共享到此信息。QQ还提供了强大的离线发送文件,复制图片等功能,这些都给QQ群的运用带来了便利。

博客与微博在化学教学方面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应用,所以笔者也相应地建设了上述平台来服务化学课程的教学。笔者认为博客的零技术、零成本、零机制、个人性、互动性等主要特征和功能,使得博客易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从而使博客可以走进我们的化学教学[2]。作为一种网络传媒,博客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能提供及时学习、及时记录和及时的自主学习工具,可成为支持群体交流并达到资源共享的平台及教师进行随时跟踪评价的有利工具。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轻视网络的教育是近视的,在当今网络资源的知识海洋里,应积极充分地利用和开发博客这一新的课程资源,使之为化学教学服务,成为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好帮手[3]。

5.逐渐退出舞台的公共电子信箱。有部分教师采用了公共的电子信箱,公共信箱通常设置了公开的账号,密码,可供所有选择这门课程的学生自由登陆,上传课程教学资料等。应该说,公共信箱在e-时代早期是具有较强的功能性,不过,它已经逐渐被功能更为强大的QQ群所替代。由于公共信箱对任何人是具有相同的权限,因此无法进行良好的管理,电子信箱中的信件内容无法保证正确性或者权威性;此外,由于互联网的匿名性,有少数学生无心或者有意更改电子信箱的密码,直接造成了电子信箱的失效。所以,公共电子信箱正逐渐退出e时代的舞台。应该注意到,有部分教师考虑到工作忙,无法实现在线答疑从而选择公共电子邮箱的方法来代替QQ群,这种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的。其实,有关在线答疑可以通过提供QQ群平台,让班上同学自行交流的方式来解决,当然也可以采取高年级学生或者研究生担任教学助理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三、实践教学方法的经验

1.促进化学教师的反思和交流。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博客或微博,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建议与意见中自我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总结每天的教学心得,记录自己所使用的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记录自己在教学组织实施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通过与学生在QQ群上的交流,了解学生们的学习动态,收集学生们的建议,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从而在各方面反思自己教学活动,优化教育,服务教学,可以使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得到及时的推广和普及。

2.鼓励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积极地参与。QQ群也给学生之间创造了交流的平台,利用QQ群的深入交流的特性,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化学学习小组,分别对不同的学习主题进行协作,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参与、交流与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协作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加强化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QQ群和博客为化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教师可以将化学学习资源放在QQ群和博客上,供学生进行浏览或下载,也可以把学生学习化学的进步状况记录在QQ群和博客上,激励学生的学习。学生也可以通过QQ群和博客记录自己每一天的学习心得,收集有价值的化学学习资源,可以把学习中遇到的化学问题或一些想法通过QQ群和博客传递给老师,与老师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通过QQ群和博客,促进了化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了解和理解,加强了师生之间交流和沟通,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这势必会有利于我们开展化学教学工作。

四、总结

作为化学教学工作者,如何采取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来,这是应该值得思考的问题。e-时代下的各种教学方式的采用,丰富了教学内容,拉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距离,推广了学习资源的利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总之,e-时代下的化学教师应该抓住各种网络资源来服务我们的化学教学。

参考文献:

[1]吴庚生,钟晓流.e-时代的教学环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