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49:05

电工电子技术总结篇1

电子技术工程师工作总结【1】我是一位电子技术工程师,xx年2月入职,到现在也1年多了,这期间(包括现在)一直呆在一家公司。最近心绪波动很大,在为自己未来职业发展方向作选择的时候摇摆不定、有点迷茫,主客观因素都有吧,一直没有想彻底。现在把这一年多的工作经历罗列出来,以期能总结一下过去,更深入的认识自己。

因我以前在这家公司实习,后来快毕业的时候就自愿留下来了。入职后就负责一个项目中几个产品的开发。初期对此项目认识不足,管中窥豹,没有分析到开发整个系统需要做哪些工作,后来才发现要开发的事情太多,还好一步步挺下来了。

现在产品已见雏型,也正在推向市场,心中也说不上高兴,最主要的是对产品不放心,担心应用时会出现很多问题,给客户带来很大的不便。

所在部门的经理告诉我,开始工作的头几年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影响很大,特别是在头一两年里,会慢慢形成一种工作态度、做事特点、行为习惯等,这些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所以一定不要形成不好的工作习惯和态度。还好我坚持了一年,不过最近有点懈怠了,可能事情少了,人也变得有点懒散了。

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从学生慢慢发展到初级工程师(自封),期间也学到不少知识技能。我负责的项目也算是嵌入式应用系统,涉及到硬件和软件设计,只是没用到操作系统。刚开始部门经理参与和我一起做了一阵,后来项目全由我负责,从系统功能设计,硬件设计、制板,软件编程(c语言),元器件采购,功能模块调试、系统调试,到和结构工程师探讨结构设计,外协技术合作、加工,到拜访客户、了解市场具体需求等都经历过,深刻体会到做产品设计除了技术能力外,更需要耐心、细致的秉性,要做一个精致的工程师。

总之一句话,设计开发的产品要让自己非常满意,若自己都不满意的话,就不要指望客户满意了,当然期望要高一点。

下面结合产品开发的经历说一下我的切身感悟吧,希望能得到批评、指点。

1.产品开发之前一定要全面了解市场需求,大致确定具体的客户群,不要把网撒的太大,不要顾及太多的客户需要,否则会给后续的开发工作带来很大的工作量和更多的考虑点(特别是在研发工程师数量不足的情况下)。先把适用于某一种或两种场合应用的产品做出来并试用,抢先占有市场,然后再根据使用情况和客户的其他需求等完善、扩展产品的性能、功能等。

2.产品最终是要应用的,特别是工业级户外产品,一定要考虑到恶劣的应用环境,一开始的设计中就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确保将来开发出的产品的稳定、可靠。不能抱有一种侥幸心理等到出现问题的时候才去解决。设计的各个环节,模块能先暂时测试的就先测试,早点发现问题早点解决,不要等到整个系统都装配好了再去测试,不然的话很难定位可能出现的问题,对于刚做产品的工程师来说这点很重要。

3.遇到的问题不要逃避。若问题不解决,它总会一直存在那儿,早晚还会暴露出来,对于负责任的工程师来说这是一块心病,看到可能会心烦、心虚,所以为了自身的清静,还是早点解决为妙。个人能力有限时,可以把问题说出来,让周围的同事帮忙想想办法,除遇到特别困难的技术难题外,一般都能很好、很快地解决,自己也能从中学到别人的思考方法。

4.产品设计到一定阶段后,可能会有人(领导或者客户)要求或者建议再增加一些功能,这有可能打乱产品设计思路和进程。此时应该仔细考虑他们的要求,不是必需的功能可暂时不加上,但一定要记下来,待将来完善的时候再考虑进去。

5.产品设计过程也是自我不断提高的过程。对于新手来说,期间不能只想着做产品,更要去思考、总结遇到的问题和知识,要准备好本和笔,随时记下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遇到的新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技术能力和经验。每个人的人生其实都在书写属于自己的历史书(不管在心里还是用文字表达),有些人写得好、写得精彩,就可以出版。这也属于一种资本吧,书写的多了,将来不论是求职还是升职,都会有更多的信心和勇气。

6.工作态度、行为习惯至关重要。好的习惯能让自己迅速处理问题、让工作中涉及到产品开发的事情尽在掌握之中,坏的习惯会让自己消磨大量的时间做那些无谓的事情。这种态度在一个团队中和别人合作完成任务时显得特别明显,该做的事情,只要能力所及且时间充裕,一定要早点做好,不能让别人跑到面前盯着自己好几次才去做。

没有人喜欢被别人追在自己屁股后面要东西,所以为了轻松一点还是要早点完成为好,因为事情总是要做的,做晚了还会影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看来当个工程师也不容易。

电子技术工程师工作总结【2】时光匆匆,转眼之间已经毕业三年了。在xx公司工作也已经有二年多的时间了,由于工作的需求和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我进入xx配电设备有限公司技术部学习和工作。在xx公司工作至今两年多,已经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电气工程师。

一、成长过程。

刚进公司时,必须去电气车间实习。期间主要是熟悉产品,为以后的设计打基础。实习结束后,我正式进入技术部工作。

刚开始时,主要负责设计小箱、pgl、ggd、一些比较标准的xgn36(15)-12等一些小订单,通常数量在几台,或者产值不超过10万的订单。这段时间跟着总工和老工程师学习,晚上培训专业技能和基础知识,然后在订单上检验学习成果。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工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影响。

一些比较标准的工程订单,如星三角降压启动、全压启动、自耦降压启动、电机正反转等,这些都是在学校学习过的,但当时印象不深,做了这些电动机控制的项目后,将以前的理论和实际结合在一起,能够举一反三,设计出有自己风格的控制产品。比如温度控制箱、瓦斯控制箱、路灯控制箱等等。这类产品主要遇到的问题就是元器件的布置摆放,直接影响到箱体或柜体的外型尺寸,以及电缆走向。一旦不细心,用户在安装、使用过程中就会遇到大量的问题。做这类产品时,必须要细心,多去现场和客户沟通,了解客户意图后,最好能设计出大概的布置图和外型图给客户确认。

随着经验的增长,开始做比较大套的gck、通常数量在几十台或上百台,产值通常超过五十万元,甚至百万元。主要功能单元有:计量柜、进线柜、电容补偿柜、馈电柜、市发电转换柜、联络柜。计量柜基本每两年广东电网东莞供电局会提出新的要求,通常提出新要求的一个月内,出现问题的情况是最多的。比如以前要求315kva及以上的变压器要求装设两组电流互感器、一个有功表、一个电子表,采用低压计费的方式。而现在为一组电流互感器、一个有功表,必须装10kv高压计量柜,采用高压计费方式。一旦不注意这个问题,出货到现场通不了电,通不过验收,现场改造工程量很大,而且会给公司带来负面影响。

gck常用的馈电单元为抽屉柜,是国内较为先进的一种柜型。通常需要注意的是负载中是否有非消防必保负荷,这样的负荷在火灾时必须要停电,防止事故扩大。通常在塑壳断路器加装一个dc24v的消防分励线圈来实现跳闸。很多人理解为不是消防类必须保护的负荷,导致跳闸线圈加错了位置,把一些消防类的负载跳掉了,如消防风机、消防水泵等,实际上消防类负荷的不能停电的。一旦火灾时,会导致火灾更严重。应该理解为非消防类的、必须保护的负荷。

再往后,开始做高压电缆分接箱dfw-12和高/低压预装式电站ybp(m),再到xgn15环网柜、kyn28a-12中置柜以及比较复杂的plc和变频控制柜、直流屏(gzdw)、信号屏;从简单到复杂;从小工程、小数量到大工程、多台大订单;随着设计工程的增多,经验的增长,对于各个柜型的系统原理图设计,二次控制接线图的设计,包括各种非标电机、风机、消防控制箱,以及各种双电源、多电源三合二、五合三系统能够熟练掌握,合理运用。同时,对于各种柜体的结构特点十分熟悉。曾负责过东莞百事威房地产(雍雅山庄)、东莞市委党校、长安华南电子厂、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阿克苏诺贝尔涂料(东莞)有限公司、东莞国丰粮油中心电房、东莞生态园办公大楼、茶山美丽湾畔花园住宅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等工程项目的设计;通过与甲方、弱电设计方的合作,对电力系统的设计、运行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些年期间跟随总工参与了对珠江啤酒厂垂直母排终端拉弧事故分析,风岗供电公司10kv户外电缆分接箱短路故障分析,中堂沙泵厂受谐波影响的治理方案、以及东莞裕元鞋厂大电流柜的噪音处理等事件,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更好地理论结合实际,加深了印象,对产品有了更新的认识,拓宽了视野。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电力行业同样如此。为适应电网需求,20XX年下半年东莞供电局要求10kv非专线客户单电源进线采用具有快速保护功能的用户分界断路器柜,避免客户受电设备故障引发配电网故障,减少故障电流导致的损失,大大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举个例子:当10kv架空配电线路t接支线路或末端用户内部发生故障时,因其进线开关保护动作时限与变电站出线开关保护时限配合无法合理整定时,将会造成变电站出线开关跳闸。如果故障性质是永久性的,变电站重合将不成功,则一个中压用户界内的局部事故将使整条10kv配电线路停电,后果不堪设想。如若在t接处或用户端(责任分界点)安装一台用户分界开关(俗称看门狗),经过判断确认用户界内发生故障(过流、短路、单相接地等故障),自动将故障隔离,则可以确保非故障区用户正常用电。

二,新产品开发及工艺改进。

近几年由于经济增长缓慢,配电产品的市场需求量直线下降,各个配电设备生产厂家的竞争日趋激烈;公司在此期间严抓产品质量,优化设计方案,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

1、通过改进抽屉二次插件,大大减少了二次插件开裂,插接不到位现象,保证了用电的可靠性;

2、对产品的一、二次工艺作了要求,统一线号,统一号码管长度,安装方法等,力求产品布线的美观,合理,保证产品的一致性,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进;

3、原电容柜放电灯每回路用两个,因现在电容都有放电电阻,所以改为每回路一个灯,节约了成本。制造成本下降,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杜绝了浪费现象。

4、对于新产品,在总经理的指示下,在公司高级工程师带领下,公司成功研发了10kvvs1高压真空断路器,高压交流sf6六氟化硫负荷开关两种新产品,增强公司的竞争力。同时通过对断路器二次线路的设计、改进,以及设计检验断路器二次线的检验柜,对开关本身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5、XX年在李总工的带领下,公司成功研发了4000a高压大电流柜,补充了东莞本地无生产的空白。

6、一个公司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今年在张总、李工、袁工、王工的带领下,公司又自主创新成功研发出了xfw1框架断路器、xfm1塑壳断路器,目前这两种产品都处在试验阶段,相信不久的将来雄丰品牌在中国开关领域会占有一定的市场。

三,工作程序的规范化。

电工电子技术总结篇2

关键词: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在电子技术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性的实验训练,是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电子类和其他相近专业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对于全面、系统、深入地理解与掌握电子系统的知识、设计方法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1.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重点与要求

本课程的重点是电路设计,内容侧重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制作较为复杂的功能电路或小型电子系统。一般给出实验任务和设计要求,通过电路方案设计、电路设计、电路安装调试和指标测试、撰写实验报告等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电路设计水平和实验技能。在实践中着重培养学生系统设计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一般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要求,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研究等,独立完成方案设计、元器件选择、电路设计、仿真分析、电路的安装调试及指标测试,并独立写出严谨的、文理通顺的实验报告。

具体地说,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教学实践,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建立电子系统的概念,综合运用电子技术课程中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完成一个电子系统的设计;掌握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电子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进一步熟悉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型和特性,掌握合理选用器件的原则;掌握查阅有关资料和使用器件手册的基本方法;掌握用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设计与仿真电路系统的基本方法;进一步熟悉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撰写课程设计总结报告;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课题,达到对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训练,要求本课程设计涵盖模拟电路知识和数字电路知识,因此课程设计的选题要求包含数字电子技术和模拟电子技术。

教学环节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2.1课堂讲授。

课程设计开始前,需要确定指导老师。由指导老师通过两学时的教学,明确课程设计的要求,主要内容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安排、成绩评定方法等。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指导老师介绍课题的基本情况与要求,要求学生从多个课题中选择一个。

2.2设计与调试环节。

2.2.1前期准备、方案及电路设计。

前期准备包括选择题目、查找资料、确定方案、电路设计、电路仿真等。在确定方案时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根据技术指标,进行方案分析、论证和计算,独立完成设计。设计工作内容如下:题目分析、系统结构设计、具体电路设计。

学生根据所选课题的任务、要求和条件进行总体方案的设计,通过论证与选择,确定总体方案。此后是对方案中单元电路进行选择和设计计算,称为预设计阶段,包括元器件的选用和电路参数的计算。最后画出总体电路图(原理图和布线图),此阶段约占课程设计总学时的30%。

2.2.2在实验室进行电路安装、调试,指标测试等。

在安装与调试这个阶段,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安装和调试,达到任务书的各项技术指标。

预设计经指导教师审查通过后,学生即可购买所需元器件等材料,并在实验箱上或试验板上组装电路。运用测试仪表调试电路、排除电路故障、调整元器件、修改电路(并制作相应电路板),使之达到设计指标要求。此阶段往往是课程设计的重点与难点,所需时间约占总学时的50%。

2.3撰写总结报告,总结交流与讨论。

撰写课程设计的总结报告是对学生写科学论文和科研总结报告能力的训练。学生写报告,不仅要对设计、组装、调试的内容进行全面总结,而且要把实践内容上升到理论高度。总结报告应包括以下方面:系统任务与分析、方案选择与可行性论证、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计算及元器件选择、元件清单和参考资料目录。除此之外,还应对以下几部分进行说明:设计进程记录,设计方案说明、比较,实际电路图,功能与指标测试结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等等。

总结报告具体内容如下:课题名称、内容摘要、设计内容及要求、比较和选择设计的系统方案、画出系统框图、单元电路设计、参数计算和器件选择。画出完整的电路图,并说明电路的工作原理。组装调试的内容,包括使用的主要仪器和仪表;调试电路的方法和技巧;测试的数据和波形并与计算结果比较分析;调试中出现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总结设计电路的特点和方案的优缺点,指出课题的核心及实用价值,列出系统需要的元器件清单,列出参考文献,收获、体会,并对本次设计提出建议。

2.4成绩评定。

课程的实践性不仅体现实际操作能力,而且体现独立完成设计和分析的能力。因此,课程设计的考核分为以下部分:设计方案的正确性与合理性。设计成品:观察实验现象,是否达到技术要求。(安装工艺水平、调试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具有设计题目、技术指标、实现方案、测试数据、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收获体会等。课程设计答辩:考查学生实际掌握的能力和表达能力,设计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工作作风和科学精神及创新精神,等等。

3.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步骤

在“电子技术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通常只介绍单元电路的设计。然而,一个实用的电子电路通常是由若干个单元电路组成的。通常将规模较小、功能单一的电子电路称为单元电路。因此,一个电子系统的设计不仅包括单元电路的设计,还包括总体电路的系统设计(总体电路由哪些单元电路构成,以及单元电路之间如何连接,等等)。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各种通用和专用的模拟和数字集成电路大量涌现,电子系统的设计除了单元电路的设计外,还包括集成电路的合理选用。电子电路的系统设计越来越重要,不过从教学训练角度出发,课程设计仍应保留一定的单元电路内容。

电子系统分为模拟型、数字型及两者兼而有之的混合型三种。

虽然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设计的方法有所不同(尤其单元电路的设计),但总体电路的设计步骤是基本相同的。

电子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与步骤包括:总体方案的设计与方案论证、单元电路的设计、单元电路间的连接方法、绘制总体电路草图、关键电路试验、eDa仿真、绘制正式的总体电路图等。

4.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效果

学生经过这样系统训练后,各方面技能都通过考核,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吉祥,易凡,丁文霞等.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课程设计(第二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杨志忠,华沙,康广荃.电子技术课程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电工电子技术总结篇3

关键词: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过程总线;总线通信技术;保护结构

中图分类号:tm76文献标识码:a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力通信技术等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不断完善,加上电力系统不断向大参数、高电压等级、复杂电网结构等方向快速发展,传统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实时性、可靠性、精确性等方面均很难满足现代智能数字化远程调度电力系统需求。为了实现变电站中所有智能ieD电子设备间数据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和互操作,如何确保过程通信网络中所有测控、保护、监视等数据信息在采集、远程传输、以及运算分析等过程中具有非常强大的实时性、安全性、可靠性等,就成为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过程层应用技术研究难点和热点,具有非常重要的工程实践意义[1]。

1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过程层总线通信技术实现背景

1.1变电站ieC61850国际标准

变电站ieC61850国际标准是新一代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和系统通信协议的技术标准,通过对变电站内部所有ieD设备数据对象的统一信息集成建模,并按照面向对象服务技术和抽象通信服务规范接口的统一语言描述定义,从而实现变电站内所有分层分布式智能ieD电子设备间数据信息资源的无缝通信实时共享。应用ieC61850标准中的通信协议可以实现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所有智能ieD设备间的互操作性、以及系统自动化功能的扩展兼容性和运行长期精确稳定性,是实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数据信息资源实时共享的基础前提,为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过程层智能ieD电子设备实现信息集成建模的基础数字化的重要保证,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过程总线通信技术的研究发展重要方向。

1.2电子式互感器与智能化断路器

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为变电站系统运行中,特征电参量数据信息的实时采集、监视、保护、控制等智能ieD电子设备提供重要的数据信息。由于不同智能ieD设备通常来自不同厂家或同厂家不同型号的产品,因此,利用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为不同智能ieD电子设备间提供标准化、系统化的数据信息,也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过程层实现不同智能ieD电子设备间数据信息资源实时共享和互操作的重要技术支撑。断路器智能化的二次系统可以实现断路器监测系统信息量的最大化、准确化、故障事故逻辑判定程序多样化、以及断路器监控保护技术手段智能自动化等多种功能,可以有效提高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对系统故障和事故定位的实时精确化。

1.3网络通信集成网络化技术

数据信息的实时通信是实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智能数字化的关键技术。光纤通信技术、交换式以太网、以及虚拟局域网(VLan)等网络通信技术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应用的不断完善深入,使得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二次信号回路和控制回路逐步向集成网络化等方向快速发展。用数字通信技术手段代替传统的电量信号传输模式;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代替传统控制、信号电缆的硬接线模式,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从集中式向分散分布式信息集成等方向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过程层中二次设备不再出现常规功能装置重复的i/o输入输出接线端口,通过过程层网络真正实现不同智能ieD电子设备间数据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和互操作。

2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过程总线应用结构体系

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汇中过程层和过程总线通信的提出,是基于ieC61850国际系统规范标准对传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通信协议体系(如UCa2.0)进行信息集成通信的重大技术变革,也是智能数字化变电站区别传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指标特征之一。按照智能数字化变电站ieC61850标准要求,过程总线应用结构应采用集成网络化通信结构代替传统变电站的二次控制、信号电缆硬接线模式。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过程总线应用结构应以工业以太网为通信核心,按照不同的组网方式构筑满足不同数据信息流需求的合理灵活的逻辑拓扑结构。目前,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建设和改造工程中常用的过程总线应用结构体系主要包括星形拓扑、总线拓扑、环形拓扑、以及网状拓扑四种模式。但是从大量工程应用效果来看,星形结构从信息流通信实时可靠性、逻辑拓扑结构清晰性、以及使用成熟完善性等方面均较其它三种应用结构体系较为完善合理。加上变电站智能ieD电子设备制造成本的不断下降,采用冗余设计模式的星形网络拓扑结构,已成为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过程总线首先的通信应用保护结构。

在大量工程应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很多电力研究学者又在过程层总线中通过将保护ieD设备和合并单元两者相互组合,并利用时钟源进行在线分析的改进过程层总线保护结构模式,其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图1经功能整合后的变电站过程总线保护结构

从图1中可知,电力研究学者在标准冗余星形结构的基础上,引入了考虑间隔层与过程层设备单元间的可用性因素,利用合理的合并单元与断路器控制组合体与保护ieD电子设备间的运行可靠性判断,通过功能整合有效提高智能数字化变电站中过程通信总线运行可靠性、精确性、以及实时可靠性。

3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过程层总线应用功能的实现

按照图1中所述的功能整合过程总线冗余保护结构,推出了实际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工程应用中的过程层功能合并单元(合并单元/断路器控制器)的整合设计方案。此处以aBB制造厂家的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过程总线保护结构体系为例,其具体过程总线保护实现方案如图2所示:

图2aBB过程总线保护实现方案

从图2可知,aBB推出基于eLK-Cp3组合采集分析处理装置(组合式电压/电流互感器)的过程总线保护结构。

电工电子技术总结篇4

自电子技术一问世,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结合就开始了,只是出现了半导体集成电路,尤其是出现了以微处理器为代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后,"机电一体化"技术之后有了明显进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

(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1.数控机床的问世,写下了"机电一体化"历史的第一页;

2.微电子技术为"机电一体化''带来勃勃生机;

3.可编程序控制器、"电力电子"等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坚强基础;

4.激光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使"机电一体化"跃上新台阶.(二)"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

1.光机电一体化.一般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传感系统、能源系统、信息处理系统、机械结构等部件组成的.因此,引进光学技术,实现光学技术的先天优点是能有效地改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传感系统、能源(动力)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光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产品发展的重要趋势.

2.自律分配系统化——柔性化.未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控制和执行系统有足够的“冗余度”,有较强的“柔性”,能较好地应付突发事件,被设计成“自律分配系统”。在自律分配系统中,各个子系统是相互独立工作的,子系统为总系统服务,同时具有本身的“自律性”,可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作出不同反应。其特点是子系统可产生本身的信息并附加所给信息,在总的前提下,具体“行动”是可以改变的。这样,既明显地增加了系统的适应能力(柔性),又不因某一子系统的故障而影响整个系统。

3.全息系统化——智能化。今后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全息”特征越来越明显,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这主要收益于模糊技术、信息技术(尤其是软件及芯片技术)的发展。除此之外,其系统的层次结构,也变简单的“从上到下”的形势而为复杂的、有较多冗余度的双向联系。

4.“生物一软件”化—仿生物系统化。今后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对信息的依赖性很大,并且往往在结构上是处于“静态”时不稳定,但在动态(工作)时却是稳定的。这有点类似于活的生物:当控制系统(大脑)停止工作时,生物便“死亡”,而当控制系统(大脑)工作时,生物就很有活力。仿生学研究领域中已发现的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机构可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新型机体,但如何使这些新型机体具有活的“生命”还有待于深入研究。这一研究领域称为“生物——软件”或“生物系统”,而生物的特点是硬件(肌体)——软件(大脑)一体,不可分割。看来,机电一体化产品虽然有向生物系统化发展趋,但有一段漫长的道路要走。

5.微型机电化——微型化。目前,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蚀刻技术,在实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当将这一成果用于实际产品时,就没有必要区分机械部分和控制器了。届时机械和电子完全可以“融合”,机体、执行机构、传感器、CpU等可集成在一起,体积很小,并组成一种自律元件。这种微型机械学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三、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机电一体化产品分系统(整机)和基础元、部件两大类。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有: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电子化产品、智能化仪器仪表、电子排版印刷系统、CaD/Cam系统等。典型的机电一体化元、部件有:电力电子器件及装置、可编程序控制器、模糊控制器、微型电机、传感器、专用集成电路、伺服机构等。这些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市场前景分析从略。

 四、北京发展“机电一体化”而临的形势和任务

机电一体化工作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其目的是节能、节材,提高工效,提高产品质量,把传统工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一步;二是开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

前者是面上的工作,普及工作;后者是提高工作,深层次工作。

(一)北京“机电一体化”工作面临的形势

1.北京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工作量大而广,有难度

(1)在700余家北京市属工业系统的企业中,有60%以上的企业用微电子技术改造机床设备、工业窑炉、风机电泵、生产过程的任务还未完成需要量的一半。

(2)北京工业系统还有2000余台机床设备亟需用微电子技术进行改造;在已改造的近6500台机床设备中,大约有15%需进一步改造。

(3)北京工业系统尚有近250座工业炉窑亟需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改造;且610座已改造过的工业炉窑也很有进一步应用模糊技术进行二次改造的必要。

(4)北京工业系统CaD应用还有较大差距。目前,北京工业品设计,CaD应用率仅17%(而美、日等国已超过85%;国内先进地区也超过了30%);CaD的覆盖率才达到11%(而全国CaD应用工程领导小组指出,“八五”期间大中型企业要达到35%,中小型骨干企业要达到15%—20%;到“九五”时,按国务委员宋健的要求,基本上要甩掉绘图板)。

(5)北京工业系统共有改造价值的各种风机电泵装机容量50万千瓦,尚49万多千瓦用变调速技术进行改造的任务,占总任务量的99.5%左右。

(6)工业是全市能源消耗大户。1992年,北京工业系统占全市能耗总量的59.5%。而北京是一个能源严重缺乏的城市,1992年北京工业系统万元产值能耗折合标煤为2.47吨,比上海的1.57吨高57%,比天津的2.15吨高14%,比先进的工业化国家高近9倍。因此,北京工业系统节能降耗的任务非常重,而电力电子技术是节能降耗的王牌。

2.北京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加速产品更新换代,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呼声高,有压力。北京市的工业产品大约有3万种,每年约开发试制新产品3000种,更新周期很长。由于更新换代速度跟不上市场变化的需要,影响了北京工业产品的竞争能力。

1993年,北京市工业系统生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约837种,在当年生产的产品品种总数中仅占7.8%左右。其中:机械局系统主要产品约1200种,机电一体化产品不到150种机电一体化产品所占比例仅4%强;仪器仪表总公司系统主要产品350种,机电一体化产品210种,机电一体化产品所占比例为60%;轻工系统主要产品总数为649种,机电一体化、智能化产品15种,机电一体化、智能化产品所占比例约2.3%;汽车工业总公司系统平均每辆汽车的总成本为3.5万元,每辆汽车平均装用电子产品的费用约300元,不是总成本的1%;与国外约28%的先进水平相差甚远;与国内先进水平相差一半左右。

3.北京用机电一体化产品取代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耗能、耗水、耗材高,污染、扰民产品的责任重,有意义。在北京工业系统中,能耗、耗水大户,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还占相当大的比重,且不少地处城区和近郊区。近年来北京的工业结构、产品结构虽然几经调整,但由于多种原因,成效一直不够明显。这里面固然有上级领导部门的政出多门问题,有企业的“故土难离”“死守故业”问题,但不可否认也有优化不出理想的产业,优选不出中意的产品问题。上佳的答案早就摆在了这些企业的面前,这就是发展机电一体化,开发和生产有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强、性能好、质量高、成本低,且具有柔性,可根据市场需要和用户反映时产品结构和生产过程做必要的调整

、改革,而无须改换设备。这是解决机电产品多品种、少批量生产的重要出路。同时,可为传统的机械工业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活力,把机械生产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实现文明生产。另外,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由于我国研制、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历史不长,差距较大,许多产品的品种、数量、档次、质量都不能满足需求,每年进口量都比较大,因此亟需发展。

(二)北京“机电一体化”工作的任务

北京在机电一体化方面的任务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一句话是广泛深入地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另一句话是大张旗鼓地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促进机电产品的更新换代。总的目的是促进机电一体产业的形成、为北京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作贡献。

1.北京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工作重点

(1)大力采用模糊技术,工业炉窑改造应上新台阶

国内外成功的范例表明,应用模糊技术改造工业炉窑比单纯用计算机和piD技术好的多。因此,我们建议今后北京在改造工业炉窑时要大力推广应用模糊技术,到2000年,对应该进行改造但尚未改造的近250座工业炉窑要用模糊技术等先进电子信息技术改造完毕,其中采用模糊技术改造要在80%。

(2)积极采用数控技术,机床高备改造要达新水平

对机床设备的改造重点应放在经济型数控系统的推广应用上。根据需要和可能,到1995年,北京应该改造的机床设备(8420台)的改造率要达80%以上,到本世纪末要改造完毕。

(3)努力推广变频调速技术,风机电泵改造要攀新高度

风机、电泵采用变频调速后一般可节电20%以上,效果十分显着。因此,在今后几乎,北京要把交流变频调速技术的推广应用作为重点来抓。到1995年,应该采用变频调速技术改造的风机、电泵要改造完60%;到本世纪末,北京的风机、电泵和其它调速电机要普遍;采用先进的变频调速技术。

(4)优先应用CaD/Cam技术,工业设计水平提高要有新目标

北京工业产品更新换代慢,设计工作跟不上需求变化是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北京工业系统CaD的应用率为17%,CaD的覆盖率为11%,到1995年应分别达到20%和15%,本世纪末,要力争分别达到55%和45%。

2.北京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发的奋斗目标

(1)总体目标:到1995年全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数应不少于800种,2000年,应不少于2000种,机电产品的机电一体化率分别达到25%和60%。

(2)单项目标:

电工电子技术总结篇5

【关键词】

电工电子技术在机电类学校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是电学相关的各个专业的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但是对于高校类的学生,底子差,物理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而本课程主要特点是内容涵盖面广、概念多、抽象、难学、难记、难理解。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针对此类学生,需要教师充分对课程理解,消化,通过具体例子分析,真正做到工学结合,理实一体,从学中做,从做中学。大量的学者和专家对高职高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主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方面展开[1]。根据个人授课经验总结,电工电子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学习,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备学生,讲好课,多总结。

明确教材的性质、任务、教学目标、容和要求、研究教材中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很重要,但是研究所授学生的心身发展特点,相关知识面和智力基础也是同样的重要的,以前在更多文献里关于教师如何备好课讲的很多,但是如何备好学生也是一门比较复杂的课程,在一个班级里,有反应快点,反应慢的,有自学能力强的,自学能力弱的,要每个人学生做到能懂,无疑对教师是一个考验,所以备学生就显得比较重要,尤其是对于高校的学生,基础比一般本科院校的要差一点,这对教师的要求会更高。

怎么讲好课,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认识,认真的组织;课堂上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做一些比喻性,对比性的较强易懂的例子以及结合实物挂图等形式[2],使枯燥乏味的知识趣味化、生活化、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正确评价学习行为,帮助学生体验成功,要每一个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自豪。例如我们在讲授二极管开启电压和正向压降的时候,好多学生容易含糊。首先二极管要导通,导通的前提是正向偏置,电压达到所需开启电压才导通,导通后二极管上才会有一个正向压降。学生容易把开启电压和正向压降搞混,教师就可以通过举一些相似的例子来比较记忆。

总结,顾名思义,就是对所做做教学进行总体归纳和全面概括的具体结论。一般情况,在每一章节学习完成以后,学生很难自己把学习的知识系统的连贯起来,这就需要教师给于一个正确的引导。教师在总结中可以利用一些对比、类比的方法,找出异同点。比如在放大电路讲授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将分压式,固定式及射极输出器的的静态值,动态值的求法以及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放在一起类比,指出电路的异同点,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建框架,学概念,打基础。

好多教师在新学期开始,就一股脑的开始讲授新课,至于为什么要学这门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什么,这门课究竟是讲什么的,好多学生都是不清楚的。所以开始上课的时候,没有必要第一堂课就开始讲课,教师可以利用一堂课或者更多的时间,把所要学习的知识给学生一个大的框架,就像盖楼一样,先把建设大楼所需的图纸,材料,资金等必须物品准备好,这样盖起楼来,就可以得心应手。就像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教师可以细致的把这门课程先分为电工技术部分和电子技术部分。电工部分我们可以分为电工基础,电路分析,安全用电;电子技术部分可以分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新型电子技术部分。每个大的框架,结合具体生活的例子在给学生仔细剖析,使学生一开始就对电工电子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框架,要学生知道我们要学什么,需要从哪些方面下手,怎么样去学,怎么样才能学好,以消除学生在高中时期对物理的恐惧心理,更好的投入到电工电子技术知识的学习,认识到我们学习的知识很实用。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

三、重实验,多实训,勤练习。

电工电子技术作为一门实用技术比较强的课程,理实一体化,培养学习听、看、做、记、想的能力,更有助于调动和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彻底变革原来的实验内容,提升基础实验的内涵,在验证性实验中渗入“探究型”内容,加强设计性实验教学内容,完成一定的应用创新设计实验,使实验教学变为由理论通向工程实际的桥梁。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设计能力,以及综合情况的处理能力。为此,可以将电工电子实验教学规划为3个模块。即:基础训练模块、综合设计模块、应用创新模块,然后根据每个模块分配具体的合理的时间。在每章课程结束后,安排一个小实验,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其中相关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由同一教师主讲,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使“教”,“学”,“做”同时互补,整体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比如在做晶体管简单测试的试验中,要用到万用表,二极管,三极管,电阻器等主要电工电子器件,教师可以要学生要对比二极管,三极管,电阻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然后从里到外,从简单到复杂,要求学生通过万用表测出各个元件的特点,并作出总结,另外在测量方法上也可以要学生验证二极管,三极管的主要特点。要学生体会到我们讲的理论和具体做的实验是一体的,更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动手能力,从点到面,从简单到复杂,从不知到无所不知。

四、结束语

电工电子技术比较抽象,尤其是一些概念,不像其它工学学科,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或者实训看得到,好多时候只能通过抽象的想象来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灵活的授课方法,更好的增加学生的理解力是教学者的首要工作,本文通过教学中三个方面的分析,希望能给电工电子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使学生能够热爱电工电子,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乐趣,使电工电子技术不在枯燥,促使学生从实践中得到真知,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电工电子技术总结篇6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1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现状

1.1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概念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是一门由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控制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现代化技术的综合,其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电子系统的开发、电子设备的设计和应用等等。电子信息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很广,如家用电话中的交换机,手机通信中的视屏音频图像的传送等。

1.2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产业相关现状

2018年7月31日,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名单。据统计本届百强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合计3.5万亿元,比上届增长16.7%;总资产合计4.4万亿元。在经济效益方面,本届百强共实现利润总额2249亿元,比上届增长20.5%;百强平均利润率为6.4%,比上届提高0.2个百分点。在研发投入方面,研发经费投入合计2194亿元,比上届增长16%,与收入增速保持同步。在跨国经营方面,2018年出口额达到7737亿元,占行业总量比重达到18.4%。在税收贡献方面,实现税金总额1378亿元,比上届增长17%;税金占全行业总量的60%以上。

2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

2.1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具有广泛性,几乎已经做到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正如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本着不断增强竞争实力,抢占更多市场份额的目标,就会使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加快产品的创新与研发效率,从而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带动经济效益的提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来说有着极高的位置,比如从移动互联网到物联网,从手机网络的3G、4G网络的应用到接下来5G网络的普及都与电子信息技术有着很大的联系。电子信息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从传统实体店的消费,到各大购物电商平台的普及,都已经离不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2.2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

随着5G时代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实际应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也将逐渐推动企业向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变,促进我国产业结构逐步进行低碳化、高效化和智能化调整。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工业生产中,不仅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还大幅度提高了企业产品的质量,为企业带来更大利润的同时,也使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大大提升。比如,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制造行业,实现了机械自动化生产,不仅仅提升机器的生产效率,还使得机器的使用寿命更长。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不仅在生产中得到应用,在产品的研发与设计、新材料的应用、新技术的应用中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现代化高科技产业逐步替代传统生产行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将提升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并加快我国生产的行业的转型升级。

2.3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航空航天方面的应用

我国的航天史从1956年二月开始,到2018年我国将先后发射嫦娥四号中继星和探测器的发展进程中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同时可以看出航空航天对我国科教兴国战略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同样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我国的航天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是用到高精尖的技术、自主研发能力、高精度制造,这些通常表现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软件研发与应用、航天领域信息处理技术以及高端微波遥感技术的应用等等。就像我国发送到月球的探测器,从研发到制造模拟再到试飞,直到最终的试飞成功、投入使用成功这一过程,都离不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提供的技术支撑作用。

3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我国信息产业较欧美的国家相比起步晚、起点低,但是通过国家的支持及自身的努力,已成为信息产业大国,但不是强国,未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趋势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3.1龙头企业和产业链建设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形成一整套完整的产业链才能拥有产业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需要快速优化电子、电气产品结构,上连下延扩展产业链,形成围绕“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引进龙头项目的目的是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集聚水平。龙头企业对电子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一定的带头作用,同时还能增加产品科技的附加值,有利于形成产业集群的重大项目,完善产业集群的产业链建设。

3.2用创新提高产业整体竞争水平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要在国际市场竞争,就要在该领域进行技术创新。国家和企业都要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以企业为载体,以市场为导向来推动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政府积极引导,将产学研结合起来,把企业、研究机构、高校各自拥有的资源整合在一起,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更多研发力量。同时,创新的成果应该得到法律的保护,所以企业应该重视产权工作,重视做好专利申请、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电工电子技术总结篇7

【关键词】物资集约化管理;方法论;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1-0384-02

引言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大力建设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采购管理已经成为关系公司和电网发展全局的重要环节。加强和规范招标采购管理,是贯彻国家法律法规、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也是转变公司和电网发展方式、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和国际一流企业的重要内容。

为此,国家电网公司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全面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采用先进的技术管理体系方法论,经过艰苦努力,建成了以电子商务平台(eCp)和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为核心,以一级主数据管理平台和226个电子评标室、29个电子监控室等软硬件设施为支撑的物资集约化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提升了集团物资采购管理效率、效益。技术管理体系包括技术选型,技术攻关,技术方案评审,集成技术选型、数据库知识标准化以及开发指导工作等方面的相关制度。本文限于篇幅,将重点介绍技术选型、技术共享和技术应用等三方面的相关内容。

1、技术管理体系

技术管理是技术过程和管理职能交互作用的过程,它作用于企业的技术能力,将潜在的能力激活,并将其转化为企业的技术绩效。技术管理不仅仅满足于对一套特定技术的管理需求,而且还应能根据可用的资源、现有技术、未来市场和社会经济环境来开发执行战略。

诚然及时高效地完成技术管理的任务是比较困难的。一方面是因为各个技术环节之间关系复杂、变量繁多,而且技术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要科学地规划和合理地组织技术能力,做到最科学、最有效地完成技术管理的任务,就必须从整体出发、通盘筹划,合理安排整体的每个局部,形成整体的技术优势。为此,只有建立技术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地沟通固有技术之间的联系与渗透,更好地从整体角度把握技术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是因为技术管理工作的目标是要使整个企业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即要提高技术工作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表现在各种专业技术相互联合的基础之上。显然只有建立起技术管理体系,才可能对各种专业技术进行有效的调节,使各个局部有节奏地运转起来。

技术管理体系是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以提高企业的技术绩效和竞争优势为目的。企业技术管理体系就是将技术能力转化为技术绩效的系统,它以技术能力为输入变量,通过系统的作用,将技术绩效的实现作为结果输出。因此,建立技术管理体系对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我国电网建设任务非常繁重,每年投资超过3000亿元,对物资采购的规模、质量和效率、效益都提出了很高要求。在国家电网公司构建人财物集约化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客观上需要国家政策资源、社会资源的外部支持;主观能动性方面也要求在公司内部构建一套科学、先进、高效、完整的人财物集约化管理体系。

2、技术选型

2009年伊始,国家电网公司设立电子商务平台专项工作组,对国内外供应链管理先进案例、公司物资管理现状以及其它中央企业的物资管理与信息化建设模式进行了充分调研,结合供应链理论的发展趋势和国际先进经验对公司在物资管理方面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全面.总结,初步形成了公司物资管理业务的发展建议及信息化建设方案。2010年1月,公司展开电子商务平台专项应用调研,对国际先进的套装软件ariba、emptoris~Sap等实施选型研究,并赴中石油、中海油、微软等知名企业了解相关情况,考察、借鉴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经验。

2010年10月,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项目正式启动。经过充分准备、多轮谈判,国家电网公司最终选定ariba套装软件为电子商务平台应用软件,由中国电力科学院、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埃森哲咨询公司共同开展项目实施工作,组建了100余人的强大实施团队,上海、北京、山东、浙江等网省公司均派驻关键用户参与应用建设。

综合考虑成熟套装软件的领先业务实践经验和国内公开招标采购管理的国情特点与特殊要求,国家电网公司组织业务专家、技术专家、法律专家,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整体设计业务架构、技术架构,制定了完整的总体方案、实施计划,并确定了ariba套装软件、Sotower自主开发应用相融合的电子商务平台技术路线。

国家电网公司招投标系统通过三年多不断的完善与提升,系统功能相对完善能够很好地满足国网招标采购的实际业务需求,按照有效利用已有投资的原则,同时考虑到ariba成熟套装软件标准功能与在国网业务环境下的局限性与二次开发的技术局限性,项目组确定将ariba与SGl86招投标系统进行融合来支撑电子商务平台的招标与采购管理的应用功能需求。

同时,电子商务平台项目组对ariba与SGl86招投标系统关于招标采购功能要求的满足度进行了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对ariba和sGl86招投标系统功能与电子商务平台功能蓝图需求满足的对比分析,项目组确定了对应于电子商务平台四种招投标方式的ariba和SGl86招投标系统的融合方式。

(1)对于采购管理中的招标采购与竞争性谈判业务,现有招投标系统与ariba套装系统的应用融合方式如图1所示。

(2)对于采购管理中的询价采购业务,现有招投标系统与ariba套装系统的应用融合方式如图2n示。

(3)对于采购管理中的单一来源采购业务,现有招投标系统与ariba套装系统的应用融合方式如图3n示:

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项目的目标是考虑国网物资管理业务现状及特点,在总体设计上借鉴以往集中规模招标的成功经验,依托信息化手段着力提高物资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构建一级部署的电子商务平台,实现采购管理、合同管理、供应商管理与协同三大模块功能,实现流程统一、过程受控、全程在案、结果公开、永久追溯的目的,从而提升了国家电网公司集中采购的质量、效率和效益。

3、技术共享

为保证电子商务平台项目组内部以及电子商务平台项目组与其他项目组之间形成有效的技术共享机制,项目组积极采取了以下相关措施:

3.1完善的组织架构

从物资集约化管控启动开始,总部就成立了由物资部和信息部主任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并形成以外部顾问团队主导,内部顾问团队配合的实施项目组,各网省公司也陆续成立了项目实施工作小组。在完善的项目实施组织架构下,在总部层面形成的横向架构,保证了项目实施策略和指导方针的集中制定,同时为公司内各网省实施进度、问题的集中掌控和项目管理提供了有效保障;总部与网省形成的纵向架构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保证了实施策略和方法的有效、及时传达,也为网省实施中问题的及时上报与排解提供了手段。总部信鼠化工作部和物资部的主导,外部、内部顾问团队的紧密配合,总部与网省的积极沟通,使得项目能按照既定的实施策略执行,并保证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目标。

3.2例会和汇报机制

为保证对各网省项目实施进度的掌控、问题的及时排解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总部项目组制定了例会和汇报机制。依据相应机制,总部物资部工作组每周与总部各项目组共同召开周例会,探讨每周工作状态、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总部项目领导小组每双周听取各项目组的工作汇报,专题协调与研究疑难问题;各网省公司每周向总部提交工作周报,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和需要总部协调的问题。例会的定期召开和状态的定期汇报,确保了总部对网省实施进度的总体把握,确保了问题的有效上报和排解,也确保了项目始终在计划的轨道上有条不紊的进行,并最终成功上线。

3.3严密的督办机制

物资集约化项目时间短、任务急,在几个月的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面临各种问题,不仅有项目组内部的问题,还包括项目组之间、总部和网省之间的问题。为此物资部指派专人对各项重点工作和问题进行督办。根据每周各项目组提交的《物资信息化建设跟踪周报》和问题清单,确定须跟踪事项、须完成时间,并跟踪解决状态,各项督办任务清晰明了;对于项目组层面无法解决的问题,督办人也会及时上报领导并找出适合的解决方法;同时总部项目组分派了专职顾问跟踪和督促网省的状态,自上而下将实时状态和问题对应到负责人。通过此种机制,既保证了各项重点工作得到重点关注,又保证了可能影响项目实施的一系列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使得物资集约化管控项目能按照原定计划顺利完成。

4、技术应用

电工电子技术总结篇8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历程及其趋势

自电子技术一问世,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结合就开始了,只是出现了半导体集成电路,尤其是出现了以微处理器为代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后,"机电一体化"技术之后有了明显进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

(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1.数控机床的问世,写下了"机电一体化"历史的第一页;

2.微电子技术为"机电一体化''''''''带来勃勃生机;

3.可编程序控制器、"电力电子"等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坚强基础;

4.激光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使"机电一体化"跃上新台阶.(二)"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

1.光机电一体化.一般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传感系统、能源系统、信息处理系统、机械结构等部件组成的.因此,引进光学技术,实现光学技术的先天优点是能有效地改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传感系统、能源(动力)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光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产品发展的重要趋势.

2.自律分配系统化——柔性化.未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控制和执行系统有足够的“冗余度”,有较强的“柔性”,能较好地应付突发事件,被设计成“自律分配系统”。在自律分配系统中,各个子系统是相互独立工作的,子系统为总系统服务,同时具有本身的“自律性”,可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作出不同反应。其特点是子系统可产生本身的信息并附加所给信息,在总的前提下,具体“行动”是可以改变的。这样,既明显地增加了系统的适应能力(柔性),又不因某一子系统的故障而影响整个系统。

3.全息系统化——智能化。今后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全息”特征越来越明显,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这主要收益于模糊技术、信息技术(尤其是软件及芯片技术)的发展。除此之外,其系统的层次结构,也变简单的“从上到下”的形势而为复杂的、有较多冗余度的双向联系。

4.“生物一软件”化—仿生物系统化。今后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对信息的依赖性很大,并且往往在结构上是处于“静态”时不稳定,但在动态(工作)时却是稳定的。这有点类似于活的生物:当控制系统(大脑)停止工作时,生物便“死亡”,而当控制系统(大脑)工作时,生物就很有活力。仿生学研究领域中已发现的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机构可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新型机体,但如何使这些新型机体具有活的“生命”还有待于深入研究。这一研究领域称为“生物——软件”或“生物系统”,而生物的特点是硬件(肌体)——软件(大脑)一体,不可分割。看来,机电一体化产品虽然有向生物系统化发展趋,但有一段漫长的道路要走。

5.微型机电化——微型化。目前,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蚀刻技术,在实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当将这一成果用于实际产品时,就没有必要区分机械部分和控制器了。届时机械和电子完全可以“融合”,机体、执行机构、传感器、cpu等可集成在一起,体积很小,并组成一种自律元件。这种微型机械学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三、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机电一体化产品分系统(整机)和基础元、部件两大类。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有: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电子化产品、智能化仪器仪表、电子排版印刷系统、cad/cam系统等。典型的机电一体化元、部件有:电力电子器件及装置、可编程序控制器、模糊控制器、微型电机、传感器、专用集成电路、伺服机构等。这些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市场前景分析从略。

四、北京发展“机电一体化”而临的形势和任务

机电一体化工作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其目的是节能、节材,提高工效,提高产品质量,把传统工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一步;二是开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

前者是面上的工作,普及工作;后者是提高工作,深层次工作。

(一)北京“机电一体化”工作面临的形势

1.北京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工作量大而广,有难度

(1)在700余家北京市属工业系统的企业中,有60%以上的企业用微电子技术改造机床设备、工业窑炉、风机电泵、生产过程的任务还未完成需要量的一半。

(2)北京工业系统还有2000余台机床设备亟需用微电子技术进行改造;在已改造的近6500台机床设备中,大约有15%需进一步改造。

(3)北京工业系统尚有近250座工业炉窑亟需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改造;且610座已改造过的工业炉窑也很有进一步应用模糊技术进行二次改造的必要。

(4)北京工业系统cad应用还有较大差距。目前,北京工业品设计,cad应用率仅17%(而美、日等国已超过85%;国内先进地区也超过了30%);cad的覆盖率才达到11%(而全国cad应用工程领导小组指出,“八五”期间大中型企业要达到35%,中小型骨干企业要达到15%—20%;到“九五”时,按国务委员宋健的要求,基本上要甩掉绘图板)。

(5)北京工业系统共有改造价值的各种风机电泵装机容量50万千瓦,尚49万多千瓦用变调速技术进行改造的任务,占总任务量的99.5%左右。

(6)工业是全市能源消耗大户。1992年,北京工业系统占全市能耗总量的59.5%。而北京是一个能源严重缺乏的城市,1992年北京工业系统万元产值能耗折合标煤为2.47吨,比上海的1.57吨高57%,比天津的2.15吨高14%,比先进的工业化国家高近9倍。因此,北京工业系统节能降耗的任务非常重,而电力电子技术是节能降耗的王牌。

2.北京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加速产品更新换代,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呼声高,有压力。北京市的工业产品大约有3万种,每年约开发试制新产品3000种,更新周期很长。由于更新换代速度跟不上市场变化的需要,影响了北京工业产品的竞争能力。

1993年,北京市工业系统生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约837种,在当年生产的产品品种总数中仅占7.8%左右。其中:机械局系统主要产品约1200种,机电一体化产品不到150种机电一体化产品所占比例仅4%强;仪器仪表总公司系统主要产品350种,机电一体化产品210种,机电一体化产品所占比例为60%;轻工系统主要产品总数为649种,机电一体化、智能化产品15种,机电一体化、智能化产品所占比例约2.3%;汽车工业总公司系统平均每辆汽车的总成本为3.5万元,每辆汽车平均装用电子产品的费用约300元,不是总成本的1%;与国外约28%的先进水平相差甚远;与国内先进水平相差一半左右。

3.北京用机电一体化产品取代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耗能、耗水、耗材高,污染、扰民产品的责任重,有意义。在北京工业系统中,能耗、耗水大户,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还占相当大的比重,且不少地处城区和近郊区。近年来北京的工业结构、产品结构虽然几经调整,但由于多种原因,成效一直不够明显。这里面固然有上级领导部门的政出多门问题,有企业的“故土难离”“死守故业”问题,但不可否认也有优化不出理想的产业,优选不出中意的产品问题。上佳的答案早就摆在了这些企业的面前,这就是发展机电一体化,开发和生产有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强、性能好、质量高、成本低,且具有柔性,可根据市场需要和用户反映时产品结构和生产过程做必要的调整、改革,而无须改换设备。这是解决机电产品多品种、少批量生产的重要出路。同时,可为传统的机械工业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活力,把机械生产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实现文明生产。

另外,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由于我国研制、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历史不长,差距较大,许多产品的品种、数量、档次、质量都不能满足需求,每年进口量都比较大,因此亟需发展。

(二)北京“机电一体化”工作的任务

北京在机电一体化方面的任务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一句话是广泛深入地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另一句话是大张旗鼓地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促进机电产品的更新换代。总的目的是促进机电一体产业的形成、为北京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作贡献。

1.北京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工作重点

(1)大力采用模糊技术,工业炉窑改造应上新台阶

国内外成功的范例表明,应用模糊技术改造工业炉窑比单纯用计算机和pid技术好的多。因此,我们建议今后北京在改造工业炉窑时要大力推广应用模糊技术,到2000年,对应该进行改造但尚未改造的近250座工业炉窑要用模糊技术等先进电子信息技术改造完毕,其中采用模糊技术改造要在80%。

(2)积极采用数控技术,机床高备改造要达新水平

对机床设备的改造重点应放在经济型数控系统的推广应用上。根据需要和可能,到1995年,北京应该改造的机床设备(8420台)的改造率要达80%以上,到本世纪末要改造完毕。

(3)努力推广变频调速技术,风机电泵改造要攀新高度

风机、电泵采用变频调速后一般可节电20%以上,效果十分显著。因此,在今后几乎,北京要把交流变频调速技术的推广应用作为重点来抓。到1995年,应该采用变频调速技术改造的风机、电泵要改造完60%;到本世纪末,北京的风机、电泵和其它调速电机要普遍;采用先进的变频调速技术。

(4)优先应用cad/cam技术,工业设计水平提高要有新目标

北京工业产品更新换代慢,设计工作跟不上需求变化是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北京工业系统cad的应用率为17%,cad的覆盖率为11%,到1995年应分别达到20%和15%,本世纪末,要力争分别达到55%和45%。

2.北京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发的奋斗目标

(1)总体目标:到1995年全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数应不少于800种,2000年,应不少于2000种,机电产品的机电一体化率分别达到25%和60%。

(2)单项目标:

·机床数控化率:1995年,产量数控化率达5%,产值数控化率达16%;2000年,分别达12%和40%。

·汽车电子化程度:1995年,平均每辆汽车上装用和电子产品的费用不少于1000元,在整车成本中所占比例不低于3%;到2000年分别不少于3000元,不低于8%。

·plc的开发生产能力:“八五”期间,开发能力要稳居全国首位;“九五”北京要成为全国主要的plc生产基地之一。

·“电力电子”开发生产能力:“八五”期间掌握第二代电力电子器件的批量生产技术和第三代电力电子器件的开发技术。“九五”期间第三代电力电子器件的生产要形成经济批量。在电力电子产品应用方面,“八五”期间,开关电源、高频电源、逆变电源要成为拳头产品;交流变频调速装置要达到批量生产程度;高频电子镇流器要能出口创汇;“九五”,北京要形成一个具有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装置研制、生产、开发、推广综合配套能力的高新技术产业。

·模糊控制器的开发生产能力:“八五”要把北京建成全国模糊技术控制器的开发生产基地,开发出用于工业炉窑改造,压力、温度、流量控制的模糊技术控制系统典型产品来;交逐步将模糊技术应用于家用电器中。1995年,空调器、洗衣机、电冰箱、吸尘器、电风扇等家用电器产品模糊控制器的普及率要分别达到15、20%、5%、15%、8%左右。到本世纪末,北京家用电器模糊技术普及率要达到50%以上。

·其它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开发生产能力:微机控制多色印刷机要稳居全国第一;电子医疗仪器的开发、生产争取在“八五”有较大突破,“九五”在品种和产量上全国领先;在“八五”期间,以3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为代表的发电设备要形成综合配套能力,打出规模效益来;数字化、智能化仪器仪表,自动化装置要上品种、上批量……

总之,机电一体化技术既是振兴传统机电工业的新鲜血液和源动力,又是开启北京机电行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大门的钥匙。如果北京完成好上面所建议的“机电一体化”发展两方面的目标,那么,到本世纪末,北京就会形成一个销售额超过200亿元的机电一体化产业。其中,数控机床、机电一体化印刷系统、新型电子医疗设备和数字化智能化仪器仪表等机电一体化装备销售额可超过150亿元;“电力电子”的销售额可超过20亿元;plc模糊控制器等销售额可超过15亿元;汽车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轻工民用电器产品销售额可超过25亿元。机电一体化产业不仅是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力军,也是机电行业停工、待产、明亏、潜亏企业的出路所在。

五、北京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对策

(一)加强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计划

目前,北京地区从事“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及生产的单位很多。各自都有一套发展策略和计是。同时,市政府各有关委、办、局(总公司)也有不少相应的发展计划与规划。各单位的计划由于受各自立足点、着眼点的限制,难免只考虑局部利益,市政府各主管部门的有关计划和规划,也有统一考虑不足,统筹安排不够的问题,全市缺少综观全局的有权威性的发展计划和战略规划。因此,建议市政府责成有关机构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北京统管全局的“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生产计划和规划,避免开发上重复,生产上撞车!

(二)强化行业管理,发挥“协会”作用

目前,北京“机电一体化”较热,而按目前的行业划分方法和管理体制,“政出多门”是难哆的。因此,北京有必要明确一个“机电一体化”行业的统管机构,根据目前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精神,以及机电一体化行业特点,我们建议,尽快加强北京机电一体化协会的建设,赋予其行业管理职能。

“协会”要进一步扩大领导机构——理事会的代表层面和复盖面,要加强办公室、秘书处的建设;要通过其精明干练的办事机构、经济实体,组织“行业”发展计划、战略规划的拟制;指导行业布点布局的调整,进行发展突破口的选择,抓好重点工程的试点和有关项目的发标、招标工作……

(三)优化发展环境、增大支持力度

优化发展环境指通过宣传群众,造成一种社会上下、企业内外都重视、支持“机电一体化”发展的氛围,如尽快为外商到北京投资发展“机电一体化”产业提供方便;尽可能为兴办开发、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开绿灯;尽力为开发、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调配好资源要素等。

增大支持力度,在技术政策上,要严格限制耗电、耗水、耗材高的传统产品的发展,对未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落后产品限制强制淘汰;大力提倡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对有关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传统产业乾地改造,对有关技术开发、应用项目优先立项、优先支持,对在技术开发、应用中做出贡献的单位领导、科技人员进行表彰奖励等。

在经济政策上,要多给机电一体化科研攻关课题、开发应用项目利用科技专项基金和科技三项费用的机会;银行发设贷款要多向机电一体化技术改进、生产合资和机电一体化产业规模化建设项目上倾斜;成立“机电一体化”发展基金,支持机电一体化生产发展等。

(四)突出发展重点,兼顾“两个层次”

机电一体化产业复盖面非常广,而我们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在抓机电一体化产业发展时不能面面俱到、平铺直叙,而应分清主次,大胆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注意抓两个层次上的工作。第一个层次是“面上”的工作,即用电子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在传统的机电设备上植入或嫁接上微电子(计算机)装置,使“机械”和“电子”技术在浅层次上结合。第二个层次是“提高”工作,即在新产品设计之初,就把“机械”与“电子”统一起来进行考虑,使“机械”与“电子”密不可分,深度结合,生产出来的新产品起码正做到机电一体化。

我们认为,北京“机电一体化”发展,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是:

抓紧开发生产gto、gtr、vdmos等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及其应用装置——交流变频调速器、逆变焊机、高频电子镇流器等,用电力电子技术进行的节能、节材为主要目的的技术改造;

抓紧推广应用经济型数控系统,改造机床设备;开发生产低、中档数控系统;

电工电子技术总结篇9

【关键词】电子电工技术电力系统应用

电子电工技术的出现,为电力系统的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并且有利于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目前电子电工技术已经应用在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当中,只有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才有利于今后电力系统更好地发展。

1电子电工技术概述

1.1电子电工技术的含义

从表面意义来理解电子电工技术就是电子技术与电工技术m行有机结合进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电工技术。电子电工技术既包括电子技术,也涵盖了气电工程方面的内容。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各类电子设备产品的制造技术与应用理论;电力设备使用与维护技术应用以及与电气制造有关的各类相关应用理论和技术。

同传统的电工技术相比,电子电工技术也呈现出很多新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新的电子电工技术具有集成化的特点

集成化指的是利用电子技术可以将各种单元型器件进行并联处理,经过系统的构建最终能够形成一个集成化的电器系统,在这个系统当中各个元件既是相互独立的个体,有能够集体发挥作用。

1.1.2电子电工技术的高频化特点

高频化指的就是电路设备等在运行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原因在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子器件在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减少电能损耗,极大地提高了电子器件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各类电器控制软件的出现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子线路的操作控制效率。

1.1.3电子电工技术具有全控化特点

在具体的工作中可以对各类电子器件实现全面的控制与调节。

1.2电子电工技术的作用

电子电工技术突破了传统电子电工技术的限制,在电力系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1.2.1优化了电力资源的使用和配置

电子电工技术可以使得整个电力系统可以正常、高效、节能运行,可以减少系统故障发生的频率,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电能的损耗。

1.2.2电子电工技术使得电子技术逐渐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随着计算机行业逐渐朝着高端技术方向发展,使得机电一体化产业得到兴起,就是将电力系统同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连接,这样可以有效实现电力行业的网络化。最后为系统工频的发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由于各类机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得很多电气设备都朝着轻便、小巧、功能强大等方向发展,使得电力系统不断被优化。

2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

2.1在发电环节中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发电工程中,电子电工技术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应用。

2.1.1静止励磁

它主要应用的是非线性控制理论,在运行的过程中可以有效降低经济成本,能够保障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目前静止励磁主要被应用在一些大型的发电机上,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也需要其他不同的电子器件进行配合,主要会采用放大器、整流电路等不同的设备来保障正常的电力输送。

同传统的励磁器件相比,静止励磁具有其他设备无法比拟的优势,能够有效提升大型发电机的工作效率。在发电过程中,静止励磁主要是对电路进行有效的调节,保障发电机的运行。

2.1.2变速恒频励磁

通常来说,在进行水力发电或者风力发电的过程中,发电效率总是会受到水头流量、风速等不同外部因素的影响。利用变速恒频励磁可以有效对发电系统进行调整,并且可以保障发电系统的稳定性与发电效率。

2.1.3机泵变频调速

在电力系统进行高低压的转换过程中,可以使用变频机泵可以大大提高电压的转换效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成本,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

2.1.4太阳能系统

在大力倡导节能减排的现代社会,很多新的能源被逐渐应用在了人们的生活之中。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构建与电子电工技术的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就是将大量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且进行集中存储。除此之外,风能、水力发电等都是电子电工技术的典型应用实例。

2.2在输电环节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在输电过程中也少不了电子电工技术的应用,具体有静止无功补偿器、高压直流电输电技术、柔流电输电技术等。

(1)静止无功补偿器主要是用晶闸管来代替传统的电器开关,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就可以对各类电器进行及时精准的控制。目前这种技术尚在研发之中。

(2)柔流电输电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输电系统的稳定性,并且能够将输电水平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柔流电输电技术的使用就是为了进一步增强输电系统整体稳定性,避免不必要的输电故障发生。无论是对于供电公司还是对于用电用户来说,输电系统的稳定有利于保障电能输送到不同的用户终端当中,能够为用户营造一个稳定的用电环境。最后高压直流电输电技术的使用可以增强电能转换设备的移动能力,减少电能的损失。

2.3在配电及节能环节中的应用

配电效率与电能的节约是目前电力公司十分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就可以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来不断提升配电效率,并且有效减少电能的损耗,这样可以有效优化电力系统,并且可以保障整体电力系统的有效运行。在能源使用紧张的背景之下,更要注重电能的节约,这就需要电力工作者以及各相关学者加强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与科学理论的研究,不断创新电子电工技术,提高配电效率,降低电能消耗。

3结语

总之,随着电子电工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还会更好地应用在电力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并且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与能力。随着电子电工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电力系统也会得到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苏敏.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与探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01):251-252.

[2]向建国.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6(08):63.

作者简介

王莉娟(1974-),女,江苏省邳州市人。大学本科学历。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现有职称:中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电工。

电工电子技术总结篇10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发展;应用

中图分类号:tm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345-1

自电子技术一问世,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结合就开始了,当时他们取名为“mechatronics”,即结合应用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于一体。尤其是出现了以微电子为代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一门综合的系统技术,应用范围愈来愈广。

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在微型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向机械工业领域迅猛渗透,机械电子技术深度结合的现代工业的基础上,成为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以智力因素、动力因素、结构特点、运动规律和感知效应要素为基础,对各种要素及其信息处理,接口匹配,运动规律,物质效应,能量转换进行细致的研究,使其整个系统有机结合,并在系统程序控制下,形成物质和能量有规律运动,使整个系统体现出高功能、高质量、高精度、高可靠性、低能耗等方面多种技术相融合的技术功能的最佳功能系统。

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和进步有赖于相关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主要表现为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人性化、微型化和集成化。

1.1绿色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重视保护环境,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产品可分解和再生利用,绿色机电一体化随之产生。

1.2数字化

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崛起,为机电一体化的设计与制造铺平了道路,如虚拟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等。数字化对机电一体化提出了很高要。

1.3智能化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数控机床上增加语音录入功能,为机器添加了智能功能,给使用、操作带来极大的方便。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

1.4模块化

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按照国家标准研制统一标准的机电一体单元,这样,在产品开发设计时,可以利用这些标准模块化单元迅速开发出新的产品。

1.5网络化

随着网络的普及,利用把各种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电器系统,使维修操作更为方便。因此,机电一体化应朝网络化方向发展。

1.6人性化

给机电一体化产品赋予人的智能、情感,机电一体化产品更好完善的性能外,还要调整它的色彩、造型等方面与环境相协调。

1.7微型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微精细加工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提高效率的需要。

1.8集成化

把各种系统功能完全集结起来,实现生产的自动化与高效率,使其性能最优、功能最强。

2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2.1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钢铁企业中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智能化控制技术(iC);(2)分布式控制系统(DCS);(3)开放式控制系统(oCS);(4)计算机集成制造系;(5)现场总线技术(FBt)统(CimS);(6)交流传动技术。

2.2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在工业炉窑改造应上

国内外现在已有成功的技术改造比工业炉窑单纯用计算机技术好的多。所以,我们建议今后在改造工业炉窑时要大力推广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到2000年,对应该进行改造但尚未改造的工业炉窑要用机电技术等先进电子信息技术改造,其中采用机电技术改造的已达到了80%。

2.3积极采用机电数控技术,对机床高备改造应用

对机床设备的改造我们应放在经济、实用型机电数控系统的上推广应用。根据相关方面的了解和调查,从国家要求开始到1995年,已经改造的机床设备的改造率要达80%以上,到现在已经按要求改造完毕。

2.4机电一体化广泛应用在变频调速技术

提高了风机、电泵工作效率,采用此技术后,变频调速后风机、电泵一般可节电20%以上,效果十分显著。因此,在今后,广泛应用、推广应用该技术。据悉到1995年,采用变频调速技术改造的风机、电泵要改造完成60%;到现在,风机、电泵和其他调速电机以普遍、采用先进的变频调速技术。

2.5CaD/Cam技术优先与机电一体化结合,工业设计水平提高要有新目标

消除工业产品更新换代慢,设计工作跟不上需求变化现状。据悉目前,北京工业系统CaD的应用率为85%,CaD的覆盖率为80%。

总之,机电一体化技术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振兴相互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光明。

参考文献

[1]杨自厚.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在钢铁工业中的应用[J].冶金自动化,1994,(5).

[2]殷际英.光机电一体化实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芮延年.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4]戴勇.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开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