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工的基础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0:06

电子电工的基础知识篇1

关键词:课堂效率,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一、当前《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状况

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机电应用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和制冷应用技术等工科专业的课程中,《电工电子技术基础》都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课程设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当前《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效率欠佳,具体表现如下:

1、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在课堂上,教师尽忠尽责,力求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但是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加上课程本身的内容也比较多,概念原理比较抽象,所以学生学到的东西很少。

2、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面对老师的“灌”知识和课程的内容繁多、概念原理比较抽象,学生往往产生畏惧心理,对学好该课程早早丧失信心,甚至不少学生放弃对该课程的学习。

二、《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状况的原因分析

当前《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效率欠佳,那么作为教书育人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通过这个现象去寻找原因,进而解决问题。同志曾说: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导向,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经过分析发现和研究总结,我认为出现当前《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对《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内容删减和增加不够明确。《电工电子技术基础》都是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后续专业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及内容繁多,概念原理比较抽象。很多老师只看到了该课程的重要性,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硬要把课程内容一五一十的讲完,完全不顾课程内容繁多,概念原理比较抽象和学生自身基础薄弱等具体情况。

2、教学方法运用不当。普遍的教师把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定义为理论课程并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更有甚者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早就在抽象理论知识学习中产生厌学情绪,往往却不知所云,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3、学生学习动机不够端正,学习意志不够坚定。中等职业技术学习的学生往往是初中阶段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对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所以在面对内容繁多,概念原理比较抽象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时候往往表现出厌学的情绪。

针对上述出现当前《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状况的原因,结合本人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经验,总结出以下提高《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效率的对策。

三、提高《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效率的对策

(一)知己知彼

知己知彼是提高《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效率的前提。顾名思义,这里的知己知彼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知己”指的是教师本人对《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材的理解和社会对该知识的需求。首先,作为《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老师,必须对教材要充分地理解,做到对教材的各个知识点完全掌握和灵活运用。因为如果教师对教材内容理解和掌握都模棱两可,怎么能把学生教好,又怎么能提高课堂效率呢?其次,了解社会对该知识的需求。教师应该收集多点现实生活生产的实际应用例子。例如,讲发光二极管时,我们应该收集作为当前新光源的LeD的相关资料图片在课堂教学上恰当引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学习的内容在现实中的实用性。

另一方面,“知彼”主要指的是教师要对班上的学生整体上有所了解。中职学生是初中阶段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和缺乏对学习持之以恒精神的学生,但是“差”到什么程度,我觉得自己应该对学生先“摸个底”。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找班主任了解情况,或者进行一下相关的小测试等等。然而我们也要意识到中职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其实他们的脑子灵活聪明,动手能力强。如果我们对班上的学生整体上有所了解,不把《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课堂变成“讲、听、背、写”的枯燥无味的理论课堂,做到扬长避短,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所掌握的知识的数量也取决于脑力劳动的感彩,如果跟书籍的精神交往对人是一种乐趣,并不以识记为目的,那么大量事物、真理和规律性就很容易进入他的意识。

(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效率的关键。教师一般把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定义为理论课程并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提高《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效率教师一定要改变《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为理论课程和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看法与做法,必须坚持“教一会一,学一懂一”的原则和采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例如:我们在教学中照明电路部分的两地控制电路教学中,第一对两地控制电路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简单的讲解,让学生对两地控制电路有个总体的认识,第二进行模拟实践:学生扮演维修电工的角色根据业主的具体要求完成楼梯间两地控制照明电路的设计、安装和运行维护工作。

(三)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对提高《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正如诺贝尔获奖者杨振宁所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色环法判断电阻大小时,教师拿出不同色环的电阻,引导学生用万用表测量发现不同色环的电阻其大小也不同,进而让学生结合教材弄懂电阻上的色环和电阻大小的关系,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只要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活跃课堂氛围,进而提高课堂效率也将会事半功倍。

中等职育教育以培养中级技术人才为目标,教师应根据中等职育教育目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祖国培养更多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邵展图主编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电子电工的基础知识篇2

【关键词】电气工程电工电子技术训练

在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内容中非常缺乏关于电气工程的训练,只是单纯的讲解关于电工电子的技术,这样使得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具备生产实践能力。如果在电工电子技术训练中借鉴电气工程的训练将能够更好地加强我国电工电子人才的实践能力,即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强化实践教学,这将使得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满足现代化工业生产的要求。本文将详述电气工程训练与电工电子技术应用的概况、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及内容、电气工程训练的现状和训练建设的目标以及电气工程训练的不足之处以及改进措施。

1电气工程训练与电工电子技术应用的概况

电气工程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被运用于各大高新技术中。一个国家电气工程的发展程度将反应出这个国家的科技水平,我国高校一直致力于研究电气工程的科研。以往对于电气工程的定义为用于创造产生电气与电子系统的有关学科的总和,但是这个定义十分宽泛,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今社会对于电气工程的概念已经远远超出传统定义的范畴,斯坦福大学教授指出:今天的电气工程涵盖了几乎所有与电子、光子有关的工程行为。这个定义使我们要重新检查并重新构建电气工程的学科方向、课程设置及其内容,从而使得电气工程的教学能够更加适应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电气工程的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的电工电子技术以及一定程度的实践操作技能,一个合格的电气工程师不仅需要掌握专业技能而且还需要优秀的综合素质。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既要传授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也要改变学生的思考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知识消化理解。

2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及内容

2.1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内容

在电气工程训练中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含括了三个部分,分别是电路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电机及控制部分以及电子技术部分。电路的基础知识含有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其中交流电路相对复杂。电机及控制部分含有电磁的基础知识、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继电器控制系统以及交流线圈电路和可编程控制器,其中变压器、继电器控制系统以及可编程控制器都有非常广泛的运用。电子技术部分包括数字电子技术和模拟电子技术,其中数字电子技术含有触发器以及逻辑门电路,而模拟电子技术含有半导体器件和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电路基础知识、电机及控制以及电子技术这三种教学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技术有很显著的作用,学校在制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并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足够的技术。

2.2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的层次

在电气工程训练中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基础实训教学、应用与设计的实践教学以及提高开放式的实训教学。基础实训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技术技能,通过基础实训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自身理论知识的不足并更深刻的掌握已有的理论知识。工程应用与设计的实践主要是让学生在掌握基础实训教学的基础上学习社会所需要的技术,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的生产实际中。开放式实训教学就是提倡学生成立研究小组,培养学生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开放式实训教学将使得学生更多的关注课堂外的科研活动,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发明创造,让学生在社会的大平台上积极发展。

2.3电工电子技术试验实训课程体系的改进

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体系进行改革的目的是突出实训的实用性以及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就是要使得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基础技能,所以在实训之前就要让学生了解实训的教学目的,教师是通过实训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在理论教学中学生无法辨识知识的重点部分,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实训来了解社会实际需要的技术。

3电气工程训练的现状和训练建设的目标

现今的电气工程训练一般分为两部分,主要是依据其专业的不同来区分的。第一种电气工程训练主要是教育学生一些相对简单的电气控制方法,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逐步了解电气控制方面的理论基础并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另外一种电气工程训练主要是教育学生学习室内照明电路的相关内容,其中包括学习室内照明电路的实际原理、安装以及调试过程,通过这些学习掌握基础的电工技能。电气工程训练的目标是使得工科学生不仅具备电工电子技术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使其在电工电子技术上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实践达到社会对其的培养需求。

4电气工程训练的不足之处以及改进措施

电气工程训练的不足之处体现在教学内容安排不妥当和教学实践与社会实际情况脱轨,首先教学内容没有得到恰当的安排,即学生的课程会出现突然很多及突然没有的情况,这样便使得学生在下一节学习的时候遗忘了上一节课的知识,教师在上课时就需要对学生进行上一节的温习,使得课堂的教学效率大打折扣,而且长时间的没课会使得学生对知识的遗忘速度加快。再就是教学的实践内容脱离了社会实际情况,学生在电气工程的实习过程中主要是学习室内照明电路,而室内照明电路技术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早已不是最新的电路,但是教师仍然沿用以往的电路,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针对上述电气工程训练的不足之处,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首先要合理安排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验学习,同时还要注意课程之间的间隔时间,避免课程之间有长时间的间隔,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就是增加新的电路或者电子产品制作来供学生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气工程所培养的是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所以不仅要加强学生关于电气工程技术的理论学习,还要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雷学敏.电气工程训练与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

[2]范瑞云.电气工程训练与电工电子技术应用[J].科技传播,2011.

[3]黄文浩.电气工程训练与电工电子技术应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月刊),2012.

[4]赵妮娜.竞赛式教学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的应用[J].电子设计工程,2013.

电子电工的基础知识篇3

关键词:对口高考;策略;比较学习

就中职学校机电专业学生而言,《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基础》是两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电工基础》知识点较多,解题方法灵活;《电子技术基础》计算较少,但对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特别是数字电路部分。今年对口高考根据机电技术专业改革方案提出的构建综合课程的设想,特设计了《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综合课,本教材除了重点突出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等知识,还添加了电动机与变压器、电力电子技术等知识。

一、认真分析考试大纲,把握学习重点

考试大纲是指导学生学习和复习的唯一标准,仔细分析2014年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高考升学《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考试大纲就会发现:考纲上要求的知识点虽然很多很细,但分类很详细,分熟悉、了解、理解、掌握等层次,而且每一章节在考试中所占分值也有详细说明。这样老师和学生在无论是学习整本书还是每一章节都会重点、难点分明。例如,电动机部分要求:

电动机(5分)

(1)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运行特性。

(3)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调速和制动方法。

有了这么详细的大纲,学生学习和复习就有了相应的理论依据,同时做到心中有数,对每个知识点都能掌握好学习的力度。

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的习惯

对口班的学生有来之职业中学的也有来之普通高中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方法都有很大的差异:中职学生基础较差,理解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弱,但在一、二年级开设过《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课,对大部分知识有一定的印象;普高学生对问题喜欢刨根问底,一味追求知识的“深、难”。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综合他们各自的特点,确定学习的正确方向。今年大纲里面试题的难易结构为易∶交易∶较难∶难=4∶4∶1∶1,所以要让学生牢牢抓住比较简单的那部分基础题,掌握较好的情况下适当拓展学习的深度,严禁死啃难题、偏题。

例如,集成运放是电子学中的一个重点,但这部分知识理解起来比较抽象,不像电路部分的知识有初、高中物理知识做基础。在介绍这部分内容时,首先必须让学生了解这部分知识的基础和支撑是半导体晶体管的放大原理及应用,集成运放实质上是一种直接耦合的高增益的放大电路,这样学生就不会惧怕这部分知识。然后逐步介绍集成运放的两个理想特性,在此基础上推导出集成运放的三种输入方式:反向放大器、同相放大器、差动放大器,如果学生掌握得都比较好了,可以引入一些多个理想运放结构的电路让学生分析,这样既可以巩固所学内容,又可以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

三、加强章节与章节、知识点与知识点间的联系,进行对比理解记忆

一直以来,电工电子都是学生认为比较难学的一门课程,但统观整本教材,章节与章节之间、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让学生去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并运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去记忆,这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引导学生总结比较,举一个很好的例子:第九章时序逻辑电路的触发器部分,很多触发器功能学生很难理解,也很难记忆,但实际上各触发器之间都有一定的关系,而且知识是步步深入。学习时先详细介绍基本的RS触发器的原理和电路,再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同步RS触发器,经过比较学生就会发现,同步RS触发器的动作相对于基本RS触发器而言,只是多了一个时钟脉冲控制,找到两者间的联系,我们就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分析D触发器和边沿触发器。照这种分析方法,原本一个很难很复杂的触发器知识体系就变成一个以基本RS触发器为核心的阶梯式体系,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和掌握。

四、融会贯通整本教材,灵活多变地分析问题

经过两个多月的学习,我们开始复习了,在复习的初级阶段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先进行全面的总结概括,尽量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以便解题时能够灵活运用。如果在解题过程中遇到多解的题目,可以建议他们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这种类型的题的解题规律,寻找最简单、最简洁的方法。例如,在学习简单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这部分计算题时,对于某些经典电路(如课本15页例1-8),我要求学生应用支路电流法、等效变换法、戴维南定理、叠加定理进行计算,在练习各方法的同时,并对其特点进行比较,以便在以后的计算中能灵活运用。

总之,对于对口升学,无论什么科目的学习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教师要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运用尽可能多的教学方法启发和诱导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争取通过短短一个学期的努力,在对口升学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步入自己梦想的大学校园。

电子电工的基础知识篇4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高频电子线路教学探析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类型,与本科教育不同的是,高等职业教育更加突出专业重点,主动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应用性、针对性和适应性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区别于本科教育的主要特点。在高等职业教育中,《高频电子线路》是应用电子技术、通信工程等相关电子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以模拟通信系统的组成原理为引导,侧重介绍了无线通信系统主要单元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高频电子线路》具有内容抽象、理论性强、专业术语较多、名词概念较多、与实践密切相关等特点,历年来,学生普遍反映内容宽泛、理论空洞、难于掌握。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知识,培养学生对高频电子线路的分析、设计、应用能力,是该课程教学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的改革

高职教育在教学理念上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概念源于19世纪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所提出的“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他反对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反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由上而下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儿童的学习主动性。在《高频电子线路》教学中,也应针对学生高中基础知识薄弱,理论功底不好,理论分析和公式的推导能力不如本科学生的特点,在教学理念上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为《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一)了解学生的个人因素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这些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会产生不小的影响。因此,上课前,任课教师应深入到学生当中,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例如,本教学班学生的文理科比例、高考情况、高中阶段学习情况等。

(二)了解学生相关基础课程学习情况

《高频电子线路》是在学生已经完成《高等数学》、《电路基础》、《模拟电子线路》课程的学习前提下,而开设的一门是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与《电路基础》、《模拟电子线路》知识有很大的关连,《电路基础》、《模拟电子线路》是该课程的前导课程。在教学前教师应对学生学习《电路基础》、《模拟电子线路》情况了一个充分的了解,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

(三)了解当前无线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

《高频电子线路》是与实际结合较紧密的一门课程,其中的调制与解调、小信号谐振放大、功率放大等概念充分运用在当前的移动通信、无线互联网等领域,教师应收集相关信息,在教学中相关知识讲解时,把当今无线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和运用情况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课程的应用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以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为重点,内容广泛、涉及的电路多、分析计算较复杂,学生由于从未接触过相关专业的实际工作,对高频电子线路的应用知之甚少,于是导致对高频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与性能理解不够深刻,只能是死记硬背,加上高等职业学院的学生理论基础薄弱,空洞的理论分析与计算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勇气打击不轻。为此,笔者提出要针对高等职业学院的学生,改革《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内容,从补充基础知识入手,引入数学模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一)适当补充必要的基础知识

现在的大多数高等职业教育的《高频电子线路》教材,起点均是在学生已经学完了《电路基础》、《模拟电子线路》两门课程,均未涉及《电路基础》、《模拟电子线路》的相关知识,但是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电路基础》、《模拟电子线路》受课时限制,在《高频电子线路》所需要的基础知识的讲解上还不够清晰和深入。对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适时地插入《高频电子线路》所需要的《电路基础》、《模拟电子线路》的补充讲解。

例如《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大量应用到了谐振电路的相关知识,而学生在《电路基础》课程中由于课时限制,对谐振电路只作为了解内容,简单地作了了解,在《高频电子线路》教学中就明显感到所学知识不够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及时地对课程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加以补充和深入。

(二)引入《模拟电子线路》中的数学模型知识,为单元电路分析提供分析工具

应将《模拟电子线路》中的数学模型知识引入到《高频电子线路》教学中,建立了数学模型,理论分析才能够深入,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

例如在《高频电子线路》的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讲授中,直接给出了其交流等效电路如图1,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此都感到不解。

图1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电路及交流通路图

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模拟电子线路》课程中对放大的直流与交流分析,由浅入深,先直流后交流,把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工作原理讲清楚,讲透彻。具体来说,就是先讲《模拟电子线路》中对放大电路分析方法,让学生对晶体管h参数等效模型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深认识和理解,然后再过渡到《高频电子线路》的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交流等效电路的分析,通过两者的对比分析,找出其共同点和不同点,这样会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图2模拟电子线路中的共射放大器电路及交流等效电路

三、教学手段的改革

丰富的教学手段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高频电子线路》理论性强,概念多,内容繁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抽象、枯燥。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采用课堂演示实验、多媒体教学等多样的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教学中应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使《高频电子线路》中的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例如《高频电子线路》中的信号调制解调过程,就可以利用软件做成多媒体动画,让信号的调制解调的演变过程更加形象化,从而加深学生对信号调制解调过程的理解和认识。

(二)把课堂搬到实验室

《高频电子线路》的理论教学中,还可以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做课堂演示实验,用实验数据去证实理论分析的结果,把看不见、摸不着、晦涩难懂的理论变成看得着的波形、读得出的数据、明显的声、光效果。

例如在高频功率放大器的电路原理分析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课堂搬到实验室,通过对具体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实验,用波形、数据来对理论分析进一步地验证,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高频电子线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通过对高职学生的多年教学,笔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对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林春方.高频电子线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李国平,武海艳.谈谈高频电子线路教学[J].科技信息,2006(10).

[3]申功迈、钮文良.高频电子线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4]李林.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才智,2010(30).

电子电工的基础知识篇5

   关键词:实践能力电子教学职业需求

   现代电子科技的发展使得其在各个行业、领域内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培养电子专业技术人才、促进电子科技的应用,我国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中电子技术人才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针对电子技术专业实践需求,以实践能力为基础开展电子专业教学工作。通过这样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为我国培养更多的、具有实践能力与实际问题处理能力的电子专业技术人才。

   一、以电子专业的职业需求的分析为指引进行教学目标的确定

   为了落实现代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电子专业技术教学中应对其职业发展需求进行分析。以职业需求为中心确定教学目标,实现电子专业技术教学目的。现代电子专业技术教学中应加强对电子专业技术学生毕业后从事工作的调查与分析。以职业需求为基础明确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学生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对电子专业职业需求的调查与分析,确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内容,为学生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为现代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内容的科学设计奠定基础。

   二、以实践能力为基础的电子教学分析

   (一)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认识,促进电子专业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针对电子专业实践能力需求,现代电子专业教学中应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认识。牢固树立电子专业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意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开展电子专业教学,进而实现电子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实现学生职业所需能力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教师要加强对实践能力培养的认识,同时还要求学生也提高对实践能力的认识。以教学工作的开展为基础、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主动性为关键实现电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以理论知识强化为基础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理论知识是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是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在现代电子专业教学中,专业教师应加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以理论基础知识结构的完善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通过日常教学中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构建完善的基础知识理论体系。并以基础知识理论体系为指导进行实践教学活动。以这样的方式使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能够以专业知识指导实践活动,进而提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注重实践教学方式的运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电子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中,教师还要注重实践教学方式的运用。通过科学的选择实践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加深理论知识理解、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根据学生理论知识学习进度科学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以理论知识理解为基础、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开展实践教学。同时,还要注重教学方式的选择。以基础性试验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以验证性试验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以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电子技术综合运用能力、以开放性综合实验实现学生实践思考能力的培养。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实践能力,促进电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应根据教学进度进行基础实验的设计。通过基础实验教学的开展培养学生基础实验技能与良好的操作习惯,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针对电子类专业教学需求强化验证性实验操作过程的教学。在验证性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基础操作能力与操作技能的提供,以验证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技能,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在上述两项实验教学有效开展的前提下,还需要加强综合性实验以及开放性综合实验的教学。以综合性实验及开放性综合实验培养学生综合实践技能,并指导学生将基础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实现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

   三、以校企合作方式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电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为了培养学生职业所需时间能力,还要加强校企合作方式的实践教学。通过与相关企业的沟通,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并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了解专业相关企业对自身实践能力的需求、实践学生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实习活动中检验学生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存在的不足,为完善学生理论知识结构与实践能力奠定基础。通过校企合作实习教学的实践能力培养方式加强学生实际工作的实践,培养学生企业所需的实践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专业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教学工作的重点、是学生职业发展的关键。现代电子专业教学中应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基础开展理论教学与专业技术教学。通过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促进我国电子专业技术实践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电子电工的基础知识篇6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任务驱动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技工院校机电类专业基础课程,安排在中级工阶段进行。一直以来,由于技工院校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给《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传统授课带来了很大困难。随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以“一体化”教学思想为主导的教学改革的不断开展,因地制宜地对《电子技术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也势在必行。我校机械设备维修、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最先完成的主要是核心课程建立与改革,而作为基础课程,还未被系统地完成课改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尝试以任务为载体,将《电子技术基础》的各相关知识点,结合中级工阶段其他专业课程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要求,对本课程进行梳理设计,尝试开展课程改革。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较传统教学的优势

以往《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授课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也结合个别小实验课程,知识的习得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在座位上安静地听,这样的单方向的传递为主,由于知识的抽象性较强,看不到,摸不着,很多学生听着听着就去见了周公。虽然偶尔有实验,但或因为趣味性差,或因为基础知识没掌握,不知实验到底是在做什么,为了什么而做,使得实验也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形式上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室的指导下完成某项任务,按照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的实施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主体,通过教学任务的设计,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项目实施当中。整个过程,知识的传递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完成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理清课程横向与纵向知识脉络

实施课程改革的前提时熟练掌握本门课程的横向知识脉络,明确对知识点的要求程度。《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包含七章内容:半导体二极管、半导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直流稳压电源、门电路及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及时序逻辑电路、晶闸管及其应用电路。还要了解本课程知识点对应在本专业的纵向要求。即了解整个课程体系中后续课程对该课程的要求,这样项目设计才能有针对性。对于七章课程内容,出熟练掌握各知识要点外,可以按了解、理解、掌握等几个层次将知识点归类,以表格的形式,为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改革做准备。

三、广泛调研需求,设计教学任务

这一课程任务的设计也许依赖于广泛的调研与研讨。由于是中级工一年级阶段的专业基础课程,要求的难度不高,因此,该调研应以本专业毕业生职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掌握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为目标开展。设计的任务能够把学生引入电子技术知识之门,打开他们的兴趣之窗为后续高年级的课程学习打下基础。以此为目的,设计调研表,开展系列访谈。(1)开展毕业生的调研与访谈,了解学生工作中体会到的在技校初级学习阶段的需求。(2)开展中级工二年级阶段学生调研与访谈,了解学生学习该课程时的兴趣点,知识难点。(3)开展高级工阶段学生调研与访谈,了解哪些中级工阶段知识的对高级工阶段的学习最重要,哪些是难点。将学生反映的问题收集整理,作为任务设计时的重点。

四、依托大赛,以赛促学

学生兴趣的激发需要应用各种手段,其中职业技能竞赛在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拔和激励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委每年都有针对中学生开展的电子技术大赛,劳动部也会开展相关内容的职业技能大赛。深入了解大赛的竞赛内容,将相关知识融入课堂教学,如电子技能大赛中寻轨器的焊接等,均可作为课题进行设计开发,融入相关知识点,使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是参加大赛成为学生有一个短期的努力目标,促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

五、任务设计举例

以第一章半导体二极管为例设计学习任务如下:具体课堂实施设计如下:学习活动1:认识二极管。

能力目标:(1)能通过观察了解二极管的结构;(2)能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制作二极管的材料、结构、型号和分类。知识目标:(1)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知识;(2)了解二极管的结构、分类和型号。组织方式:小组学习。学习手段:下发任务书和学材。学习步骤:分析任务,了解任务要求,查看任务资料;查阅资料。了解二极管的相关知识,符号;完成任务书。可展示的结果书面成果:任务书。学习活动2:拼插二极管电路。能力目标:能设计简单电路;能正确拼插电路;能通过分析得到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知识目标:理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掌握二极管两个极的判别区分。组织方式:小组学习。学习手段:下发任务书,下发学材电子百拼世界。

学习步骤:(1)分析任务制定计划,了解任务要求,查看任务资料;(2)制定计划;(3)查阅资料,了解二极管的相关知识、符号;(4)连接百拼电路,理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5)检查发现问题。书面成果:任务书。实物成果:电路。学习活动3:制作个性闪光标志。能力目标:能设计简单电路;能正确连接电路;能保证电路安全。知识目标:理解二极管的参数;掌握用万用表完成二极管正负极的识别、好坏的判别。组织方式:小组学习。学习手段:下发任务书,下发学材二极管、导电胶带、电池盒、电池等。

学习步骤:(1)分析任务,了解任务要求,查看任务资料,了解二极管的参数;(2)制定计划;(3)设计标志,计算出要用到的二极管数目,电池的电动势要求;(4)万用表检测二极管的正负极与好坏;(5)连接电路;(6)检查电路,通电;(7)总结。书面成果:任务书。实物成果:标志电路。学习活动4:总结评价。能力目标:能总结任务过程,语言通顺、突出重点;能客观评价自己与他人表现。组织方式:小组学习。学习手段:总结展示。

学习步骤:(1)展示每个小组设计的标志,是否发光;(2)总结评价;(3)教师点评。

六、实施效果与反思

通过在新一级机电类专业班级中进行该课程改革实践发现,学生的学习活动参与率较之前的传统教学有了显著提高,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愿意探究相关知识,在任务的完成中获得了成就感,看到他们脸上的满足的笑容,教师也深深地感受到了教与学之中的满足感。但是,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学习任务的设计是否具有实用性,如何能够更多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等问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辜东莲,陈彩凤,赵志群.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荟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电子电工的基础知识篇7

关键词:技工电子教学;课程定位;激发兴趣;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理论知识接受能力差的情况,结合学生喜欢动手,感性认识敏锐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上进行多方面的探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就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过程谈几点想法。

一、明确课程目标和课程定位

为了进一步深化职业教学改革,切实加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国家每年都举办中等职业教育技能比赛。我们专业教师可以以比赛为导向,按照比赛的形式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结合课程本身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确定其教学目标。

(1)是熟悉掌握元件识别、检测、仪器、仪表的使用:元件除了包括半导体晶体管外,还有电阻、电容、电感以及各种传感器等元件。

(2)掌握电路安装调试的实际操作技能:有良好的电路焊接技术和安装工艺知识,能使用仪器、仪表调试电路。

(3)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熟悉各基本电路的形式、作用、应用及简单估算等。

(4)具有企业职工所需的职业素养和综合技能。

(5)具有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综上所述,本课程的定位是: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能为技能比赛做训练课程,提高学生的比赛成绩,增加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荣誉感,做到知识学习与自身素质相结合。

二、合理选择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基础学科,理论性较强,内容抽象,单调枯燥,因此我们在教学上应减少数理论证,以掌握概念,突出应用技能的教学重点。比如,在讲授二极管的特性曲线时,只单纯介绍曲线的基本含义,而特性曲线有什么实际应用并不介绍,这种从概念到知识的灌输,使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感到抽象和无用。只有注意了知识与工程应用的密切联系,在介绍曲线的基本概念后,进一步说明二极管特性曲线可由晶体管图示仪来测量获得,利用特性曲线可以观测二极管主要参数和检测性能的优劣,从而体会特性曲线的作用和应用。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教师应该把学生作为主体,在课堂上增强实践环节,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实训课程对于电子技术基础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安排从身边入手,找一些电子小产品,如:日常稳压器、充电器和收音机等。一开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内部结构,让他们发现把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和变压器等元件通过某种连接组合就构成一个实用电路,从而引出学习的目的和知识,让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求知欲。

在实验、实训中专业教师特别要注意的是,学生作为初学者来说,对电路图中元件外形、符号、极性与印刷板电路图的元器件位置、连线、标识的识别尤为困难,经常出现对不上号,极性搞错,连线错(位置不对或不会看图搞错),即便是装配对了也不知为何装的,错了的也更难查找。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效果

在电子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学生获取信息的多渠道,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教师传统的教学已不能适应现在教学的需要,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只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易于接受和牢固掌握知识,从而有成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1)采用多媒体教学,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有一些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师用语言不容易描述,某些规律学生又难以捕抓,需要通过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与电子电工专业的整合能将事物形象、直观、动态、逼真地表现出来,而且对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抽象内容,能予以形象、具体化展示,化解思维上的障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利用生动、形象、具体的文字等,向学生传递信息。

电子电工的基础知识篇8

项目教学法对提高轮机专业电工与电子教学的意义分析

有利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电工与电子技术是轮机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在于为学生掌握轮机高级技术打下扎实的技术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和电工测量的运用,这些技术是轮机工程专业学生在教学中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老师固定、呆板的讲解模式使得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轮机工程专业课程的兴趣,这种状况导致很多学生并没有掌握较为扎实的电工与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另外,即使学生对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讲解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课后并没有机会加以运用,在课堂上掌握的基础知识并不十分牢靠。这些现象都使得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不能为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的形式展开教学的方法,通过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某一个指定项目,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能及时地发现自身理论知识的不足,便于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由此可见,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巩固学生的电工与电子方面的基础知识。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轮机工程专业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培养管理轮船上所有机电设施和动力装置的工程师,这个专业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较多教师认为轮机工程专业电工与电子的教学目标在于带领学生掌握轮机、电工和电子等方面的知识,这是一种十分片面的教学理念。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教学目的已经成为培养现代复合型人才,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有机结合。为了更好地顺应这一教学要求,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始引进项目教学法。通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一个项目。这种教学方法受到了轮机工程的教师的青睐,它一方面顺应了素质教育体制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要求,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由此可见,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和能力有机地结合,有利于学生在实践项目中巩固自身基础知识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上课期间是学生吸取知识的最佳时期,但是由于高校的教学管理相对较松,很多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出现旷课、上课睡觉等不良现象。这样的教学状况导致轮机专业的学生并没有在课堂上吸取到有益的专业知识,轮机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长期得不到有效地提高。针对这一状况,很多高校开始引入项目教学法。通过完成收集相关信息、处理信息、完成制作、形成产品、教师指导、综合评价等系列工作,学生能在实践工作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轮机工程专业的教学效率。通过项目教学法,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项目中,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和发现自身不足,更有效地提高了轮机工程的教学质量。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教学过程主要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中心,而学生自身的看法和观点无法有效地发表,这种现象使得学生的创造力逐渐被磨灭。创造力对于轮机工程专业的学生是相当重要的,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很多高校开始引入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主要是学生单独完成某一个项目来展开教学的方法,在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中并没有教师对其加以限制,学生可以利用自身所学知识来完成整个项目。另外,学生可以大胆地将自身的想法融入到项目制作中,最终在教师的指导和评价下加以改进。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尽情地发挥自身创造力。

有效措施重新准确地认识项目教学法

很多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较深,他们片面地认为高校的教学主要是向学生传授轮机专业电工与电子方面的基础知识,而实践能力是学生以后参与工作之后才需要提高的。这种想法是阻碍项目教学在轮机专业电工与电子教学中得到良好运用的重要因素,使得很多高校并不能及时地接受项目教学法。针对这一弊端,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不断地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让学校能够充分认识到项目教学法的优势。对此,学校可以根据目前社会上对轮机工程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来认识项目教学法的重要性。

采取综合性较强的考核方法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的考核标准是以学生的期末成绩为主,注重考核学生对教材的掌握程度。这种考核办法十分片面,使得学生注重结果和分数,忽视了学习过程和知识积累,是我国轮机工程教学中的一大弊端。为了改变这一不利现状,高校应该通过采用综合性较强的考核方法来评价学生的能力。项目教学法主要是让学生自主完成某一个项目,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完善自身的理论知识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如果单凭最后的结果来评价学生的能力,会使得付出很多但是却没有获得令人满意效果的学生的自信心受到较大的冲击,使得他们逐渐失去对轮机工程专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应该采取综合考核方法来评价学生的最终成果,其中要将知识和能力结合,将过程和结果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注重过程和对知识的积累,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轮机专业电工与电子的教学质量。

电子电工的基础知识篇9

关键词:电子商务计算机课程模块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a)-0216-01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活动也随之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社会对既懂计算机又懂商务的复合型人才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在这个契机下电子商务专业应运而生,在经历了一批电子商务专业研究者的不断努力下,从1998年各高校只能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相关方向到现在己将电子商务专业收录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并且可招收硕士和博士,授予其管理学或经济学或工学学位,在历经了这十多年的探索研究,电子商务专业己经具有了自己的专业培养目标及专业特色。

我院是民办本科三表院校,从2002年起招收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曾经是本科、专科兼招,在几年的培养改革过程中,至2010年便只招收本科学生,在就业岗位及社会大环境下,以及对我院学生自身特点的探索中确定了适合我院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此构建了完整的课程体系,并在这几年的实施中不断完善,形成了我院特色的课程体系。

我院的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21世纪信息技术发展需要,具备经济、管理、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电子商务技术、电子商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电子商务行业的政策法规,能在商贸领域、政府机构从事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开发、管理等第一线实际工作,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能具有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

专业基本要求:本专业以现代商务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企业信息化基本技能为辅助,重视基础知识培养,坚持强化基本技能训练的专业培养特色。建立以互联网为基础、以交易双方为主体、以银行电子支付和结算为手段、以客户数据为依托的全新的商务模式。学生将受到电子商务技术、电子商务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管理、规划和设计电子商务应用问题的基本能力。(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2)应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3)实践能力强、上手快、有一定发展后劲,适应社会发展和胜任岗位工作需要。(4)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5)具有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相关的政策法规知识。(6)熟练地掌握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技能,具有较强的办公自动化设备的应用能力。

针对这一目标及专业基本要求,确定课程体系,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专业骨干课,专业方向课,包括: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物流、市场营销、会计学、电子银行、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电子商务实务、电子商务法、电子商务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pHotoSHop、网页设计、SQL数据库、pHp动态网络编程、计算机网络技术等。

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就业方向的侧重分为经管营销类课,计算机类课程,其中经管营销类课,旨在培养学生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计算机、互联网络)进行多种商务活动,这个过程中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其目的是让学生会用,熟练应用来帮助其完成商务型工作目标,这一部分学生主要从事网络营销、网站推广、网站运营经理/主管、外贸电子商务工作;另一部分是计算机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类的相关技术,能够开发、设计,熟练使用,综合应用本课程知识,使其成为自己的工作目标,这一部分学生主要从事网站开发、网站设计、网站策划/编辑工作;针对不同侧重的学生,计算机课程的开设也会有所不同,前一种加大经管类课程,减小计算机课程比例,将计算机类课程浓缩并提炼出应用型部分加以开设,将课程细化,模块化,精讲细练以达到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后一类学生类似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们的主要课程以计算机网络、软件开发为主,区别的他们的电子商务知识会多一些,所修课程以电子商务活动为目标,计算机专业性更强一些。

我院属于前者,所以在开设计算机课程时要侧重应用,不以计算机知识为主,针对这种情况我院将计算机课程作如下调整,以学生素质、技能培养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实际应用为主要目标实现课程的实用化、模块化、精练化。

实用化,即就业岗位需要哪些知识、技能,我们就讲哪些知识、技能,将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融入课程中,弱化理论课程,强化实践课程。

模块化,即将计算机知识整休构想,前后衔接有度,课程设置合理,搭配得当,讲授过程前后有序,知识层次和技能培养成体系,强化课程整体性,系统性,使培养的学生经过学习,对整个知识体系都有所了解,掌握所有需要的知识。

精练化,在课程学时一定的前提下,精讲细练,课程内容合理,有粗有细,有重有轻,让学生学习过程中能把握学习的度,哪些是主干,需重点掌握,哪些为了解,课下完成,要合理取舍,不要一味多学多练,学生疲备不堪,老师怎么讲都讲不完。

具体来说将我院电子商务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当作一个模块,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在电子商务方向上的应用能力,有哪些能力呢?实践动手能力,主动学习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学习哪些知识呢?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知识,网页知识,美工方面的知识,数据库方面的知识,网络编程的知识,按着这个想法,需要开设的课程如下,计算机文化基础,pHotoSHop,网页设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SQL),pHp网络编程(JSp网络编程),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计算机应用,网页(动态)制作,和网络相关的知识,这个课程是有顺序的,并且内容相关的,每科课程互有交叉,所以在讲授过程中如果可能最好一个老师讲解,前后衔接上,内容互补,这样能省去很多重复的内容,也能更好的把握学生学习的状态,查缺补漏,做到单独可使用,整体最佳的状态。实用化方面这些计算机课程都是应用型课程,都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工作中要实际应用的工具,都是实践性强的课程,它们在一个体系下像工具一样被讲授,让学生多学多练,在实践中提高其操作能力,应用能力。这些课程的设置也是精细化的体现,只开设了和电子商务相关的核心课程,其它理论性课程如有需要在这些课程中了解性讲授,不做单一课程。

计算机课程目前与英语课程相似,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基本上属于一门工具类课程,是必须的,必备的,却也是简单的,实用的,所以说如何确定培养目标,如何取舍,如何确定内容是我们现在的主要工作,要精,要准,要符合就业需才是我们计算机课程开设的总体任务,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培养目标,要确定不同的计算机课程模块来配合,提高学生总体能力水平,为培养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建华.中国大学课程体系改革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2](美)特班(turban,e)严建援.电子商务管理视角[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

电子电工的基础知识篇10

职业教育机制不健全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一直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两种教育模式,各有利弊。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主要特征:首先,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其次,教育内容具有综合性和广泛性;再次,教育形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相对于通才教育而言,专才教育是指培养比较狭窄专业人才的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涉及某一学科、专业的系统化知识,注重专门知识的传授和专门技能的训练,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而且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职业教育更倾向于培养专才。但是,专才的成功培养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目前职业技术院校录取学生的标准比较宽松,学生人数与日俱增,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多数偏低,其它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少,非常不利于专业课程的教学。另一方面,由于许多专业的基础课程都是电工电子技术,但所用的教学大纲没有侧重点,基本相同,这使得因材施教很难实施。最重要的是,许多学校对这门课程的实践性缺乏重视,许多实验课程、实习教学都没有落实,多数只注重形式、忽视内容,学生参与实验和实习前后的操作水平没有实质性地提升,考试只注重理论知识,对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低,考核机制不完善。此外,在学生就业方面没有相关政策支撑,多数学生毕业后不会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

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

电工电子技术在机电类学校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是电学相关的各个专业的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但是对于中职高专类的学生,底子差,物理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而本课程主要特点是内容涵盖面广、概念多、抽象、难学、难记、难理解。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针对此类学生,需要教师充分对课程理解,消化,通过具体例子分析,真正做到工学结合,理实一体,从学中做,从做中学。大量的学者和专家对高职高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主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方面展开。根据个人授课经验总结,电工电子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学习,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①建框架,学概念,打基础

好多教师在新学期开始,就一股脑的开始讲授新课,至于为什么要学这门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什么,这门课究竟是讲什么的,好多学生都是不清楚的。所以开始上课的时候,没有必要第一堂课就开始讲课,教师可以利用一堂课或者更多的时间,把所要学习的知识给学生一个大的框架,就像盖楼一样,先把建设大楼所需的图纸,材料,资金等必须物品准备好,这样盖起楼来,就可以得心应手。就像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教师可以细致的把这门课程先分为电工技术部分和电子技术部分。电工部分我们可以分为电工基础,电路分析,安全用电;电子技术部分可以分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新型电子技术部分。每个大的框架,结合具体生活的例子在给学生仔细剖析,使学生一开始就对电工电子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框架,要学生知道我们要学什么,需要从哪些方面下手,怎么样去学,怎么样才能学好,以消除学生在高中时期对物理的恐惧心理,更好的投入到电工电子技术知识的学习,认识到我们学习的知识很实用。

②重实验,多实训,勤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