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0:26

语文教学方法篇1

一、模糊意会法

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过程具有递时性,要经历“模糊清晰模糊”三个步骤,并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词语,学生只要意会,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确切。随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模糊、不断理解的过程,并由模糊趋向清晰。教师教学时采用意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激发他们自我探求的兴趣。

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不约而同”一词,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是“同时站直了身体的意思”(这是模糊理解);经过查字典知道是“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的意思(这是规范清晰的理解);最后经过深入阅读课文,又渐渐领悟到:这就是人民群众送别时同样的悲痛心情,以及对无比爱戴的共同情感的表现。通过这种对词的分步体会,学生就可领会课文的中心。教学实践证明:把这种词语的理解方法教给学生,有利于促使学生在认真阅读中领悟词义,提高品词解句的水平,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二、比较琢磨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虽然含义并不深奥,却用得准确、传神。教学这类词,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琢磨的方法增强语感,意会词义。

例如《我的战友》中“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一句,其中的“才”是表示战友焦急、痛苦的心情,而“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一句中的“才”则是表示时间短。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比琢磨加以理解,从而知道作者因心境不同,运用相同的词所表达的感彩也不相同。这样,可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对词义的理解升华到对句子的理解、对中心的把握上来。比较法理解词义,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三、互换教学法

阅读时,可用互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义。换词不但能联系旧的知识,启迪新的知识,还可以学到作者运用语言的独到功夫。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落叶在林间飞舞”一句的“飞舞”,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换词训练。学生把“飞舞”换成“飘落”,然后通过比较,并联系上下文深究词义,知道“飞舞”的落叶除了有“飘落”的意思外,还有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飘飘悠悠的姿态,从中体会作者用“飞舞”的特别含义;知道有些词既有近义的特点,更有程度深浅之分。通过这种换词练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准确用词的高明之处和独特的写作技巧,体会到文章显得生动、具有美感的原因所在。

四、演示实验法

词语理解最容易也最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是演示实验。例如教学《乌鸦喝水》时,写水“渐渐地升高”一句中的“渐渐地”,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理解词义。指名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子往装有半瓶水(稍带红色或蓝色)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其他学生仔细观察水面的变化。当学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渐升高的情景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马上就会领悟到“渐渐地”就是“慢慢地”的意思。

五、动作释义法

比动作也是一种理解词语的好办法。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动作的句子,教学时,教师可通过比动作让学生领会动词的意思。例如《鸬鹚》一文,在描写鸬鹚捕鱼和渔夫取鱼的情景时,作者运用了一连串动词:钻、拍、跳、抓、挤、甩。这些动词把鸬鹚捕到鱼的欢乐、渔人取鱼的利索劲儿写得十分生动、形象。教学时,教师让学生通过想象,比一比“钻、拍、跳”的动作,做一做“抓、挤、甩”的动作。学生就不难领会渔人熟练的动作与欢乐的心情,而课文描绘的情景也就栩栩如生地再现在学生脑海中。

六、电教演示法

使用现代化电教媒体,可以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便于他们准确地理解。如《赵州桥》这样描写桥上的雕刻艺术:“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句中生词较多。教学时,教师可用投影把千姿百态的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互相缠绕”、“互相抵着”、“遥望”等词语的意思。

语文教学方法篇2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47-02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学语文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中学语文教学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对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学具有人类文化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其本质的作用在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既要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还要能够在实践中进行具体的运用,在教授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获得健康科学知识的有效方法。

1.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合格的人才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是教学中一系列方法和措施的总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传授知识、锻炼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一种校园活动方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方法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有着明显的区别,采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具有很大的灵活性[1],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常用的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侧重点,有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有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还有的教学方法二者兼顾。总之,虽然在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其主要的目的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授知识。语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在我国古代就已经进行了语文教学活动,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依然注重知识的传递,所采用的方法是语言,通过教师的语言传授,向学生传递完整的知识信息。在老师的讲解下,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语文知识,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满足学生需求。教学是一种双向的活动,除了教师的“教”之外,还包括学生的“学”,传统的教学中主要的侧重点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除了传递知识体系之外,更加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训和发展,努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为我国培养人才。中学语文教学能够为我国培养大量的合格人才。语文教学以正确的理念为主导,教学内容都是经过精细挑选的,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需要[2],能够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观念,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体系,还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专业性人才队伍。

2.中学语文教学坚持的原则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同的教学方法具有不同的作用,在教育学生方面也具有不同的特殊性。在实际的教学中并不是使用一种单独的教学方法,而是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综合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使用这种教学方式的目的在于避免因单一的教学方法而引起学生的反感,导致教学效果低下。利用多种类型的教学方法并且将这些方法进行有机的融合,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要采用适当的教学原则:

(1)注重因材施教。现阶段我国普遍实行素质教育,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自主的发展,在这种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是因材施教[3]。语文教学面对的是特殊年龄段的人群,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特性,在接受语文教学时也有很大的不同。在实际教学中既要以全体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还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进步,有效节约教育资源。

(2)启发式教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在教学中实行启发式教学活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这种方法不断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教学质量。

(3)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有效进行教学的一种常用方法,中学语文教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有着紧密的联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活动,并且学习效果良好,与成绩的高低有着正相关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度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不断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

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实践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目前更加注重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其使用的特殊价值,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使用原有的教学方法之外还要不断的学习,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完善,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逐渐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语文教学方法体系。

参考文献:

[1]洛南县保安镇文峪小学杨爱民.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隐性教学[n].商洛日报,2013-10-31003.

语文教学方法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事关成败的重要环节。恰当地借助这种手段,通过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知知识,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开发智力,进而形成技能、技巧,并能使学生在道德、情操、审美意识等方面得到发展。

语文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如果将它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我们可以将众多的教学方法从三个方面加以归纳:以教为主的方法系统;以学为主的方法系统;教、学兼重的方法系统。这三个分系统体现着各自的特点,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

第一,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语言为媒体,传递知识信息,靠教师的讲述和讲解,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1、讲授法。它主要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语文知识的一种基本教法。主要用于导语、指示语、结束语、介绍作家作品和时代背景,叙述教材基本事实,分析课文,提示重点,阐明事物和事理,评述写作范文和习作例文等。

讲授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目前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运用讲授法能使知识系统化,在较短的时间内交给学生以全面而准确的知识。在具体教学中,我们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该讲则讲,而且要讲到位。教师的讲解和示范目的是为了传授知识,并让学生了解方法,不要因为担心背上"满堂灌"的嫌疑而忽视对知识的系统传授。

2、串讲法。

它是文言文教学中有"讲"有"串"的传统教学方法。"讲"即讲解,"串"即串连,就是把上下文串通起来,实质是"讲",讲的特征是"串",即把词、句、语段、段落、全篇连贯起来的系统讲解。串讲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翻译式串讲,一种是概括式串讲。翻译式串讲,就是以今语释古语,从现在注释的角度说,就是把古文译成白话。

串讲法的应用有利于发挥教师"讲"的主导作用,保持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变单方面的教师讲为师生双边活动,避免繁锁,兴之所至,信口开河,而有利于提高讲的艺术性,抓住重点,以保持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要防止教师唱独角戏,主观注入,平铺直叙。

第二,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努力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

1、讨论法。

它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互学形式,进行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常用教法。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民主教学思想。

2、研究法。它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研究的方式,借以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一种有效教法。它突破了传统教法重教轻学的局限,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的转变。

第三,教、学兼重的教学方法系统。

1、问答法。

这是在语文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教法。主要通过教师提问,学生答问,或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引导学生解疑辩难的对话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在现代教育培养全面型人才理论指导下创新的教学方法。强调要进行情感教育,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充分发掘语文课的教育功能。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交融互渗于作品所描绘的客观景物之中,形成主观情思和客观景物相统一的审美境界,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操,进而使学生思维水平不断提高。

情境教学法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审美特性,强调了教学中要以美去激发爱,以美感染人,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优化了语文教学效果。

上述各种教学方法,虽然在以往的教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我们还应努力探索,适应素质教育的切实可行的新方法,以便逐渐形成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体系。在当前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如何应用和完善传统教学方法,笔者认为,首先应处理好两种关系:

第一,正确处理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关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互为对象和前提的。现代语文教学严格区别于传统语文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教师无论是对教法的选择和运用,还是对学法的指导与实践,无不贯穿着这种统一。两者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第二,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教学方法的发展,首先应注意继承。继承是事物发展阶段性和连续性的联结纽带,它客观存在于语文教学方法历史发展的全部进程中。教学方法的形成和发展,是随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逐步形成和完善的,是在此前的教育教学基础上逐步丰富的,因此教学方法的选用,尤需重视继承,在批判的继承中严格选择,不能丢弃传统的精华。

语文教学方法篇4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我觉得要从两个大方面分析:

一、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法

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会选教法,能让学生在你的引导下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捕捉到最多的信息。

自己多看、多读、多想,充实自己,当今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教师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不断探索,不断改进。

对待学生要多举例,这样才生动,而且要有耐心,不厌其烦,因为同一个问题可能要说上很多次才能教懂,教好,要彼此成为朋友,有利于沟通。

二、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学科,和生活息息相关,它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内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下面就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我谈谈自己的教学方法。

拼音教学是小学教学的第一道难关,也是小学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内容之一.再加上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这就使得本就不吸引人的拼音教学难上加难.

掌握音节是拼音教学的中心重点,是衡量拼音教学的标准,是充分发挥拼音作用的关键,因此,教学中除了对音节和书写音节的训练.要以音节教学为中心.

任何一种能力的形式,都不是硬讲,硬教出来的,而且经过大量的实践活动的结果.比如:学生直呼音节的能力也必须经过反复,严格的训练才能形成.所以,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汉语拼音的基础零件和直呼音节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大量的、严格的直呼音节的训练。

只说不练等于白练,会说了还要会写。这个也是兴趣的导向。孩子们对学习拼音的兴趣要及时要巩固,我就请孩子们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给自己的名字注音,一来可以锻炼拼音的拼读和书写。二来可以给发作业的同学减少麻烦,提供方便,拼音是识字的拐棍,他们就可以顺利的识字,一节课都在教识字了,我说这很简单,每次把你要进行的内容提前告诉我,我给他们注拼音,然后叫他们练读,练写。

科学地安排好字母教学和音节教学的程序和时间,使所学的字母在音节训练中的到巩固,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只要教师在拼音教学中善于抓重点,破难点,教规律,教方法。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学习识字写字,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种交际工具,而是通过识字写字来掌握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意义。

(1)字词教学的第一步是识字教学,得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认读字词,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记忆识字与趣味识字相结合;生活识字与阅读识字相结合等。

(2)字词教学不仅仅是认读,正确的理解也相当重要,对于字词的理解的方法有很多,如:利用工具书理解字词;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抓重点字理解词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利用找近义词或者反义词来理解词语;拆字组词法来理解词语等。

(3)字词的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要具有发散性。我在字词教学中,常常让学生来做一个词语游戏――生字开花。即:根据生字的特点,鼓励学生多组几次词,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发散思维,去想有由这个生字词想到哪些成语、哪些古诗句、哪些俗语警句等,这样孩子们由一个生字可以积累好多新词,认识好多成语,俗语,古诗,名言,警句,这样的字词教学,大大丰富了孩子们的词汇。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感悟。依据这些教育理念,教师采用怎样的阅读教学方法与学生获得怎样的学习效果是密切联系的,因为每一种阅读教学方法都应由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现成的教材,那样学生的阅读量会太少,阅读面太狭窄,学生的视野放不开。但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教材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延伸到课外。我特别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多读、多看、多想。

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这里说的写,并不是说写写生字、写写课文,而是从大语文教学观来考虑。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

语文教学方法篇5

【关键词】语文教学新课导入法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9-0114-01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课导入,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故被称为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简明扼要、生动有趣的导语,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同时,还可调节课堂气氛,变“呆教”为“活教”,变“苦学”为“乐学”。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巧妙导入,以保证整堂课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几种导入方法。

一故事导入法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提到故事,可能没有一个学生是不感兴趣的。在授课前,花极短的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学生的注意力会马上集中起来,同时也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

如在教授《桂林山水》一课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用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桂林的景色是大自然的杰作,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那里的山石、河流、树木、小桥几乎都流传着一段动人、神奇的故事。如父子岩,据说古时有姓龙的父子俩人,他们的造船手艺非常高超,造的船不但粮食装得多,行驶起来也跟箭一样快。不料,一个姓万的员外看中了他们的手艺,逼着他们替他赶造一艘大船,用来搜刮老百姓的粮食,献给皇帝买官做。粮米被他搜刮空了,岂不饿死老百姓吗?龙家父子不肯干。他们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慕名来到桂林,藏到这儿的岩洞里。因为没有吃的,最后饿死了。父子岩就这样得了名。另外,桂林山水的绮丽景色中还有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寡婆桥、望夫石……同学们,有没有兴趣欣赏呢?再听听那段神奇的故事呢?”

二情境导入法

教师在讲授新课前,有意创设生动、愉快的意境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习中。在教授《鸟的天堂》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当你置身于风景优美、空气清晰的树林中,倾听那美妙、动听的鸟叫时,会有什么感受?”学生闭目遐想,犹如身临其境,争相发言。此时,我将话题顺势一转:“在祖国的南方,有种榕树,上面栖息着很多鸟。著名作家巴金爷爷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我们讲了一个美丽的‘鸟的天堂’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篇优美的文章吧!”这样学生就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很快地接受知识信息。

三巧妙提问导入法

提问是讲课常用的一种手段。但如何提问需要学问。既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要吃透教材,把握实质,问在点子上,既要避免满堂问、句句问,又要避免该问而不问,把答案告诉学生。问必须引起学生的思考,讲究“巧”字。围绕课题,设计提问,巧妙导入新课。如教授《绿色的办公室》这一课时,可在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的基础上提问:“图中既没有房子,也没有桌椅,为什么叫办公室?还在前面加上‘绿色’二字呢?”这样揭示题目,巧妙提问,让学生立即产生急切阅读课文的心理。

语文教学方法篇6

一、善于质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贵有疑”,适当的质疑往往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动脑思考,可以说质疑是学生创新的起点。就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如,学习《诚实的孩子》一文时,文章第三段描述的是“姑妈问表兄妹两个花瓶是谁打破的”的对话,这时班级有个一向细心的女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发现对姑妈的提问,表妹回答‘不是我’时句末是感叹号,而列宁回答‘不是我’却用的句号,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提得恰到好处,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我因地制宜现身示范,指着本已断掉的笤帚问一位学生:“这是你折断的吗?”这位学生不假思索就说:“不是我!不是我!”经过这样小小的示范,学生顿时明白了文中感叹号与句号的区别,感叹号表示肯定的语气,因为确实不是表妹做的。而列宁因为自己做错了事而又不想承认,所以语气迟疑,所以用句号。学生感受到自主提问与自主解决问题的乐趣,纷纷提出自己发现的疑惑,大家一起探讨、交流,直至得到满意答案。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主要强调的一种学习方式,语文教师应通过有效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最佳策略,从而逐步提高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预习文章时,一定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确定正确的学习方式,如同桌互助、小组合作等,然后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自己解决相对简单的问题,实在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加以指导和点拨。

三、结合生活实践,实现语文“生活化”

语文教学方法篇7

语文,这是一门实用性和工具性都相对较强的科目,而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熟练的学会使用文字和语言,做好听说读写的语文最基本的要求,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教学方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一、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产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我们也不要忘记了,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只有信其道,才会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在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可以采取使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猜谜语或者讲故事等方式进行课程的导入,让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导一些描写景物的课文的时候,可以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教学,从网上下载很多的图片,让学生直接的去感受课文中的景色,弥补学生对于课文知识的想象,为之后的知识教学奠定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将自己置于一个“高人一等”的地位,而是以一个平等地位和学生进行交流学习的心得,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和教师的平等,让学生敢于去想敢于去表达,在互相思考和表达中谈论和进步,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题,这对于学生的兴趣有着极大的刺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学生的思想和意见,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学习氛围都有着非常有利的影响。

二、促进对于学生的日常训练,从训练中提高

练习,这是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这绝不是提高学生学习,加深学生印象的唯一一部分。我们要重视对于学生的练习,但是不可过分的进行练习。练习的方式多种多样,不仅仅是布置作业这种单一的方式,通过阅读、思考、交流等都可以是进行练习的形式。

比如让学生去感受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让学生从阅读中去感受,当然这种阅读仅仅是单纯的阅读也是不可取的。可以结合作者当时的社会环境或者生活环境,也可以将自己当成是文章中的主人公,让学生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去感受。通常情况下,学生对于阅读课外的过程基本是初读课文,精读课文,品读课文。当然,大多数的学生主要是停留在第一个阶段,少部分的学生会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几乎没有几个学生会达到第三个阶段。但是,阅读是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只有当学生对于文章的阅读达到了第三个阶段的时候,才能有效的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而不是对其进行死记硬背。

小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因为会受到年龄的限制,所以对于知识的理解必然是不完善的,如果只是通过强制性的死记硬背,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必然知识暂时的记忆,也许没有多久就会遗忘,这不是我们所想要的效果;同时,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如何有效的练习,如何将练习发挥出其最大的效率,这对于教师老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挑战。

三、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式的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学生是教学和学习的中心所在。所以,如果学生不肯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那么教师无论再怎么努力都无法对学生的学习做出改变。虽然当前的语文课堂中,教师会组织一些学生参与性的活动,让学生进行小组式的讨论或者学习,但是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以及课程进度的约束,教师并没有放手让学生去做,所以这就使得这种合作式的学习仅仅行之于表面,并没有深入的贯彻到学生学习之中。

进行合作式的学习,要想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前提是要分组的合理进行。教师在进行分组之前,需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差异、接受能力等等各个方面,让每个小组的学生水平都保持相对比较平等,也就说每个小组都能够作为市整个班级的代表,这不仅仅是有利于促进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的进步,还有效的促进整个班级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

语文教学方法篇8

聋生因为听觉障碍,在学习各科知识方面,尤其是学习语文方面困难显得更加突出。笔者认为,在聋校语文教学中,首先应该广泛运用聋生的视觉、触觉、味觉、嗅觉、残存听觉等感觉器官去直接感知事物,让他们与语言文字描述的对象去发生联系,去认识它们,从而正确理解语句的意思和课文内容。因此直观演示法是最适宜的。“依文学语”是聋生学习语文的特点,所以要提高语文教学实效,应充分运用读书指导法。聋生语言缺陷要得到补偿,要形成和发展他们的语言文字能力,必须要认真组织聋生自身的语言实践练习。所以练习教学法对聋童有重要意义。其次,在运用语言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时,运用的必须是聋生具有感性经验的语言。在运用直观教学方法时,要注意和相应的语言结合起来,尽一切可能让聋生运用语言这一方式来理解、掌握知识。第三,聋校语文不能只用口语讲解知识,也不能在教学中只采用一种方法。否则就会出现聋生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出现老师用手敲桌子、用脚蹬地板等聋校特用的办法去吸引,维持聋生注意力的现象,这样做是无法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

在日常的实际教学中,对聋生具有特殊意义的直观教学法和读书指导法运用得不充分,教师大多是单纯用口语、手势讲解课文,影响了评议教学的质量。因此,笔者根据自己这几年的一些教学感悟和反思,谈几种教学方法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直观教学方法是聋生在校学习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

现代教学指出,人的一切认识活动都是从感性开始的。因此在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学方法,能使聋生充分运用各项感官,观察、接触所要学习的事物本身,使聋生获得的概念鲜明完整、充分真实并且具体精确。

直观教学符合人类思维发展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当聋生对抽象的概念不能用语言来理解时,如果有实物或形象的帮助,就显得容易多了。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客观事物。直观教学法使学习内容和客观事物形象直接联系,能帮助聋生正确理解知识,还可以提高聋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的能力。聋生学习语言,总是以感性的形象作为来源,只有创立了各种形成感性形象的机会,才能更好地学习语言。

现在大多数聋校都有了多媒体设备。笔者在使用多媒体设备时,明显感觉到这是最现代化的直观教学手法。它对聋生学习语言文字十分有利,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制作动态画面,把情境搬进教室;也可以将画面和语句紧密结合,画面、文字、声音同步显示,也可以随意选取,不仅对理解语句起到了有效作用,而且对训练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十分有效。

二、读书指导法是聋生进行有效阅读的方法

读书指导法旨在指导聋生读书,学会阅读文章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聋校的语文教学中,运用读书指导法最能提高聋生的阅读能力,且终身受用。这是因为课文是聋生学习语言的依托,教师用它指导聋生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基础思想。聋生从学校毕业后,书籍报纸等就成为提高他们思想水平和文化科学知识的最可靠的途径。那么,读书指导法就是培养、提高聋生读书的能力,教会他们运用读书的方法去吸收更多的知识。

三、谈话写话教学法是促使聋生积极提升思维的有效方法

在教学中正确地组织谈话写话,可以促使聋生积极进行思维,进行智力活动,也可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更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对话能力。在开展谈话写话教学方法时,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问题要结合课文内容,能为全体聋生所理解,而且能引起聋生积极思维,问题不能太简单,也不能过于难。其次教师的问话要能调动全体聋生积极思考,顾全大局,不能只对学习好的学生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此外,谈话写话必须是在学生对已有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进行,这样才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同时谨记不能急躁,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聋生表示有困难时,可以让他坐下来想一想,教师给出必要的帮助,不要挫伤聋生的积极性。

四、多层次、反复练习教学方法是培养聋生语文能力的有效方法

聋生把习得的语文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要通过练习、技能巩固下来,因此练习对培养和提高语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常教学中,运用练习教学法所练习的内容必须是聋生已经学过的理解了的知识,否则就无法进行练习,要抓住主要内容、基础技能进行练习。想要达到什么效果,都必须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要谨记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同时要经常反复使用,才能巩固聋生的能力,防止遗忘。

语文教学方法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教法分析研究

教好任何一门课,方法都是很重要的。而语文作为基础工具学科,其教学方法尤为重要。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既要从理论上掌握教学方法,又应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善于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所以要探讨初中语文教学方法问题,必需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着手,作综合研究。这是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把学习方法授给每一个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创造者。

例如,平常上课的进度不能过快,每堂课要能使每个同学听懂,每个同学有所得。特别是按照“分层导学”的教学理念,先在导读提纲指引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重点难点提问中教师因势利导,难题抛给优生,而易题留给了中下等同学,这样优生感觉有挑战性,而差生也不会因答不上而尴尬,失去学习的信心。

培优补差是落实的重点,对待优生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拔高训练,比如写作技巧的指导,阅读的综合能力的提高,让这类学生真正优起来,而对于差生则注重基础的训练,有关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浅易的阅读等达到一个巩固过程,这样因地制宜,适得其所。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也应有所不同。让中等生和优生能有个质的提伸,增加了课外提升的练习,让差生对课堂上的基础知识在做巩固。

创新是教学方法最重要的特征,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每一种教学方法从来都是在个体或群体的创造中发现出来的。人类智力的开发离不开创造,教学方法的发明创造又赋予智力开发以新的形式。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重在继承、贵在创造。我们在重视继承传统教学方法同时,善于学习中外先进教育理论,在继承的同时,注意创新。

二、关爱不同层次的学生,用心教学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学生的差异性必然存在。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优秀的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有超人的智慧,甚至还有独道的学习方法,基于这些优越的条件,要求学生拥有的是雄心壮志,要定下更远更高的目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浓烈,文笔优美,阅读鉴赏及审美能力都很强,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给他们灌输要争第一,考出好成绩,要有向前进的勇气和决心。

中等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总是夹在中间,因而好多易满足的同学也就乐于呆在这个位置,平平而过,懒懒散散,消极地对待自己的成绩。针对这种心理,教师要给他们信心,鼓励他们通过努力还可往上一些,要把他们归为中上等,意思是有可能上升趋势,让中等生恢复信心,让他们努力实现赶超,扩大优生的范围。

关于差生的教育方法,应该坚持以下一些原则。在一个教师的眼中,学校中应该没有“差生”,只有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尊重这类学生。努力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让他们树立“我并不比别人差”、“我还有优于别人的长处”。在语文课上穿插一些设计灵感,让学困生表演,让他们获得大家称赞,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当他他出其不意地回答出一些难题,教师就趁此机会大肆渲染,鼓励他们,促使他们上进。这样,这些所谓的差生有了一点学的甜头,也就多了一点学习的劲头。

三、优化课堂教学,不断完善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一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让学生懂得如何学习语文,为以后的语文的学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互为对象和前提的。现代语文教学严格区别于传统语文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教师无论是对教法的选择和运用,还是对学法的指导与实践,无不贯穿着这种统一。两者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里“教”是前提,“不教”是目的;要想达到“不需要教”,必须先教。教的过程既传授知识又教给方法,特别是方法的传授必须讲解。欲以“不教”之手段达到“不需要教”之目的,是绝对不可能的。教师要将自己的教学方法变成学生的学习方法,才能将二者统一起来。

四、不断挑战,勇于探索

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作文教学越来越凸显重要性。作文的教学有时会令感到“束手无策”,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这些障碍,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教师要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五、强调学生自主学习

语文教学方法篇10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学习氛围;自学能力;学习兴趣

一、营造乐学气氛,激发学习热情

众所周知,孟子之所以能够成为“亚圣”,在后来的人生中取得辉煌卓越的成绩,正是因为在年少的时候母亲想方设法为他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让孟子从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反观现今的教育,许多教育学家也认识到了环境对学生的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因此,在初中的教育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营造一个乐学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减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紧张和畏惧心理。接下来笔者将为一线初中语文教师介绍几种帮助教师营造乐学气氛的方法。

首先,一线初中语文教师在营造乐学气氛、建立情景化的教学模式时,要根据当前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组织,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中国石拱桥》的授课过程中,我会先让学习观看一些本地的石拱桥的图片,让他们去观察其中的规律,在学生对石拱桥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及时地引入课文的教学内容,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其次,在为学生创建乐学的情景模式时,老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寻找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法。例如在《安塞腰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很多学生对安塞腰鼓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安塞腰鼓的表演场景,让学生在感受完安塞腰鼓的壮烈场景之后再进行教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升中学语文教学效率。

最后,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老师要充分贯彻落实“寓教于乐”的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多穿插游戏。例如,在《看云识天气》的篇目中,老师可以为初中生展示不同的云朵的图片,让学生根据课文的知识进行判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以课本为凭借,养成乐学品质

课本是初中语文知识的基本载体,一线语文老师无法在45分钟之内教授过多的知识,那么经过各位专家学者讨论研究而成的初中语文n本就成了一线初中语文教师用于帮助学生养成乐学品质的重要载体。教师所要做到的就是教会学生去挖掘课本里隐藏的知识点,感悟语文学习的魅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利用课文知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春风,开拓学生的思维,再把朱自清笔下宛如母亲的手的春风分析给学生,讲授拟人的好处。或者在《世说新语》的品读过程中,让学生用比喻的手法去描写雪,亲自感受不同的喻体所带来的不同的美感,教导学生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其次,通过课文,让学生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例如《伤仲永》,让学生去探究仲永的从指物便能作诗到后来的“泯然众人矣”的根源;在《孙权劝学》中吕蒙的变化与仲永做对比等等。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懂得读书的重要性,从而帮助他们养成乐学的品质。

三、顺应时展,不断更新教学方法

时代在不断地进步,一线语文老师不能依然采用旧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要顺应时展的潮流,响应当下新课改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开展以下几方面的教学工作。

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做好备课工作,将知识点融入课件中,并把探索性的问题穿插于课件的始终。其次,在课堂的授课过程中,根据人数和学习层次合理划分课堂学习小组,让学生根据课件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最后,由小组代表发言,阐述探究结果。最重要的是,老师在引导初中生思考的过程中,要鼓励初中生说出自己的观点。例如,在分析课文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视角不同,一个人物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只有综合考量才能使人物形象丰满,也塑造了学生的全局观,对学生日后的发展大有好处。

初中时期的语文教育是小学和高中的过渡阶段,老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本。从学习气氛的营造着手,加强对初中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以课本为基础,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养成热爱学习的品质。教师还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树立主流思想和正确价值观,让学生逐步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