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管理体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1:16

建筑安全管理体制篇1

关键词: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tU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3-0296-01

0前言

安全是生命的保障,目前安全生产己经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策。中国近4000万的建筑工人是世界上最大的行业劳动群体,不断改善建筑工人的安全生产状况,提高建筑安全生产水平,保障建筑工人的生命安全,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目标。我国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建筑业的因工死亡率在不断下降。然而,目前建筑业仍然是事故率较高的行业。从我国的建筑安全事故来看,事故主要发生在施工阶段。建筑企业是施工阶段的主要负责人,自然就是安全管理的直接目标。虽然现在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进度管理、费用管理并称为建筑企业管理的四大目标,但是由于建筑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我国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体制难以满足市场经济的要求,安全管理仍然没有被建筑企业主动接受,安全管理问题始终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因此,从建筑企业的角度加强安全管理,建立科学的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制约与激励体制,是当前进一步提高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根本出路。

1我国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体制的缺陷

1.1转轨时期的安全管理体系问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国家的企业,工人是国家的雇员。企业和工人之间的利益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都是国家的利益。因此安全管理的问题相对来讲就变得简单。只需要上级制定方针、政策和各项基本措施,下级遵照落实就可以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新的问题也不断出现。

1.2以强制性为基础的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体制的问题

我国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主要是以国家监管为主的被动式的安全管理模式,其指导思想为国家制定强制性的建筑安全法规,由国家具体的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来监督建筑企业实施,以形成相对稳定的安全生产形势。由于建筑安全法规在很多国家都是职业安全法规的一部分,因此很多职业安全与健康法规方面的研究对于改进我国建筑安全法规的情况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1.3政府监管体系的问题

由于我国实施“国家监察、行业管理”的建筑安全管理体制,建筑安全的立法准备、监察和其他管理工作都是由政府部门或其代表机构完成的,法规的安全目标必须通过安全政府的监督管理去实现,在各级地方政府部门以及行政区域内设置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专门从事对于建筑安全的监管工作。不论其监管效果如何,这种监管本身就可能形成监管不力的结果。

2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激励与约束体制的构建

以实现建筑企业的直接利益为动力,形成以建筑企业为核心的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利益激励与制约模式,将安全这个社会公共利益融入建筑企业自身利益之中,依靠建筑企业自身利益的实现才能够确保公共利益的实现。根据现代安全管理的原理,建筑安全管理应该是全过程安全管理,而不是指片面的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因此这种激励与约束体制的构建,也应该考虑到建筑企业的进入阶段以及项目完成后建筑企业的后评价阶段,下面将对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全过程涉及到的责任划分、招投标制度、保险制度、行业监管制度以及国家监管制度进行专门论述。

2.1合理的责任划分是承包商安全生产的前提

在建筑业中,把安全和健康仅仅看作是承包商的责任的想法被认为是事故频发的一个主要原因。建筑企业的确应该负起遵守法律,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但要负责任的不应仅仅是企业,其他间接参与到项目的各方,如业主、设计师等都应该承担一定的安全和健康责任,如果大家都能注意事故预防的话,一定能够减少很多事故。

2.2建筑业安全逆向选择模型和招投标制度的完善

工程招投标是国际通行的工程建设预期管理方式,是完全以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与结构为基础的进行工程建设预期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在西方市场经济的国家里已经实施了几百年,对于工程建设的各方面的指标控制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通常的状况下,工程招投标是典型的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式,参与投标的投标人之间的信息沟通障碍,形成了互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建立可以科学评价承包商安全水平的标准,并将这种标准通过适当的方法引入施工招投标的评判准则中,才是解决建筑业安全逆向选择退出问题的合理途径。

2.3保险机制:重要的经济激励手段

尽管形式不尽相同,承包商为工人购买职业伤害保险的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已经非常普遍。保险制度最初是保证受到伤害的工人可以容易地拿到足够的补偿费用。但是随着可调保险费率制度的引入,保险己经成为一种可以有效预防事故的经济激励方式。关键要理顺保险公司、地方安全监督机构、投保施工企业三方的关系,建立职责明晰的分工和合作关系,特别是安全监督机构和商业保险公司的合作对收集事故统计数据、解决建筑安全管理中的资金困难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保险公司的承保与赔付服务一定要专业、到位。优质的保险服务将使企业乐于投保。

2.4政府、工会和行业协会的介入与制约体系

国际劳工组织要求在执行公约中,要有机构、有人员、有法规,为我国以国际标准深入开展建筑安全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67号国际公约”要求政府、业主、工人三方面通力合作,所有关于建筑安全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都是三方商定的结果,代表了三方的利益,因此应该建立政府、承包商和工人三方面的制约体系,保证政府、承包商和工人三方之间有足够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形成一个畅通的系统。

2.5绩效性法规的推广更有利于保障公共利益

国际上建筑安全健康法规发展的两大趋势,其中包括从传统的规范性法规向新的以绩效为基础的法规发展。基于对职业安全法规的劳动经济学分析以及我国安全监察体制存在的问题,绩效性法规的推广更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安全水平,保障公共利益。建立企业安全绩效档案,对企业的安全状况,包括施工现场的安全达标、文明施工及伤亡事故情况等内容进行考核,清出不合格企业。通过实行市场准入、清出,建立有序的建筑市场竞争机制,使一大批遵纪守法、优质高效的施工、监理、设计等企业在优胜劣汰中胜出;使企业结构得以优化,队伍素质得以提升,管理技术得以提高:使依法经营、安全生产逐步成为各方主体的自觉行为。

3结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行为受到了大量的限制。因此有必要重新思考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手段,本文指出提高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水平的症结所在,提出建以建筑企业为核心的利益激励与制约机制,应当加强法制建设、规范政府行为、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完善监管体系,对建筑业安全管理体制的完善有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建筑安全管理体制篇2

关键词: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事故防控

abstract:thesafetymanagementsystemistoensurethesafetyofconstructionenterpriseconstructionasthegoal,thesystemofconceptandmethod,thesafetymanagementofeachstage,everylinkandthefunctionaldepartmentssecurityfunctionorganizationtogethertoformacleartasks,bothresponsibilityandauthority,andeachother,promotethecoordinationoftheorganicwhole.thuseffectivelyguardagainstnotsafetyaccidents,andformedthespecificmethod.

Keywords:constructionenterprise,thesafetymanagementsystem,theaccidentpreventionandcontrol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现代社会,房屋建筑向着更高、体型更复杂、结构形式更多样、功能更齐全、综合性更强的方向发展的。房屋建筑与大城市间的关系这个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和敏感。建筑行业领域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支柱作用,所以它的安全事故问题变得非常重要。

1、问题的提出

新时期,我国各地基础建设投资规模迅速增大,建筑业得到蓬勃发展,但同时建筑领域的安全生产形势也十分严峻,建筑业施工伤亡人数居高不下。建筑施工的各类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因此,要做到工人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做好个人安全防护、认真做好现场安全管理、做好监督管理工作,是当前树立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建立新的符合建筑工程管理规律和项目管理特点的安全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杜绝施工事故的重要任务。

2、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现状

2、1施工环境方面

建筑施工实行多层次、多行业、多部门承包的管理体制,多种承包商同时进入现场又各自组织作业,而每次施工地点变化时承包商也有变化,这就造成特别难以协调的不稳定的管理体系。建筑施工是由沉重的建筑材料,不同功用的大小施工机具,多工种密集的操作人员,在地下、地表、高空多层次作业面上每时每刻都在变更作业结构,全方位时空立体交叉运作系统。

2、2设施管理方面

由于建筑产品体积庞大,物资消耗和人力消耗巨大,在有限的施工现场上集中大量的建筑材料;不同功用的大小施工机具,如塔吊、井架、脚手架等危险性较大的设备设施多,无型号、无专门标准、自制和组装的中、小型机械类型数量多,手持移动工具多;多工种密集的操作人员等。并且在施工中,其在地下、地表、高空多层次作业面上每时每刻都在变更作业结构,全方位时空立体交叉运作系统。这就使得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难度加大。

2、3施工队伍方面

一方面,是各大建筑企业本身的技术队伍质量不稳定,流动性很大,绝大多数操作人员都是来自农村或偏远山区的临时工、外包工,文化程度总体较低,绝大多数未受过专业训练,人员素质总体较差;建筑施工队伍、操作人员受年限长短的影响,素质极不稳定,加上其流动性很大,也就造成其本身不稳定。另一方面,一些建筑承包单位受利益的驱动,在管理和监督稍有薄弱的情况下,非法转包和招聘一些不能胜任作业的队伍、人员,致使大多低文化技术水平、无任何现代安全生产观念的临时工大量涌入高危险性施工现场。

导致以上施工安全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其原因是:(1)安全观念淡薄,重视程度不足;(2)经费投入不足,管理工作滞后;(3)岗前培训不到位,安全教育不够;(4)建筑市场不规范,安检措施难落实;(5)审批把关不严,安全监管不力;等。

3、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3、1体系的构成

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容根据系统论的基本理论和系统构建的思路,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理应包括:(1)有明确的安全方针、目标和计划;(2)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3)设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4)建立高效而灵敏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5)开展群众性的安全管理活动;(6)实行安全管理程序化和管理业务标准化;(7)组织外部协作单位的安全保证活动。

3、2体系的完善

(1)应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即安全是施工企业发展的永恒的主题。因此,在建立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方式、方法上仍需不断完善。必须克服在安全问题上的短期行为、侥幸心理和事故难免的思想;对安全问题要常抓不懈、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坚定信心,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依靠企业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企业法人代表负责,亲自抓安全;对施工组织进行安全评价与审核;加强施工事故的预防与不安全因素的控制,加速安全信息的传递;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外协单位所提供的产品、零部件和劳务等的安全需求纳入本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中;不断健全与完善安全管理体系。(2)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方式。可把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作为一个大系统,再直接着手建立其安全生产的安全管理体系,也可把工程项目作为对象建立项目安全管理体系。(3)要根据安全方针、安全目标、安全计划的规定和安排,使它有效地运转起来,发挥作用,保证安全生产。这就要求全体职工对施工安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不断提高技术素质,胜任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这些都是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真正转移到提高劳动者的安全科技文化素质,依靠先进的安全科学技术的轨道上来,同时也要加强组织学习国际上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经验和标准,充实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

4、事故控制方法的措施建议

4、1加强对施工人员施工安全的培训

要想搞好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首要前提就是要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患素质,而这又依赖于企业开展的安全教育培训,使工作人员能够了解最基本的安全知识,提高他们进行安全施工的技能,并且增强了自我保护的能力,减少了工程和人身伤亡的事故比例。

4、2不断完善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督体系

如:(1)针对承包施工的单位来说,对其房屋建筑施工的有关安全保证体系进行监督,检查其在正常施工的工作情况下是否在充分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另外,还可以结合着对工地进行抽查。(2)根据房屋建筑施工的现场环境和施工工程的发展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监督工作,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建筑施工的管理工作,将房屋建筑施工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传到网上获取有价值的反馈,使得监督机关可以及时的根据具体情况作适时的施工工程调整。(3)均衡施工。均衡安排各个施工单位内部之间以及各个项目之间的安全生产,提高整体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水平。

4、3健全施工工程的意外伤害保险

确立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督机构和安全中介机构等,完善建筑施工意外伤害保险的运转模式。

4、4抓好施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检查

安全事故中的一小部分是由于意外导致的,而大多是因为人为的因素造成的,所以进行全面的检查可以起到及时发现隐患,并避免事故发生的作用。

4、5继续建筑安全生产法规的研究

针对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的现状,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周边国家进行比较研究;为制定全国统一的建筑安全生产法规及其在建设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4、6重视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建筑安全管理体制篇3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要求越来越复杂,因此施工技术难度越来越高。一些建筑工程企业未能对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足够重视,导致施工安全事故频繁发生,致使施工安全事故出现有很多因素,主要因素有建筑工程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合理、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没有得到落实、相关工程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等。

二、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有效性几点措施

1.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高效现代建筑工程管理离不开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需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对工程项目管理机构和管理部门科学合理优化配置。合理分工,职责明确,相互制约的管理组织结构,确保建筑工程管理不会出现任何施工问题。此外,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体制离不开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理念是提高工程管理工作水平思想动力,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应不断摒弃传统中不科学、不合理管理理念,积极学习优秀现代建筑工程管理理念,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管理体制的科学合理性。

2.优化建筑工程管理效力工程质量是建筑工程核心任务,没有质量的保证,则建筑工程不具有投资价值和使用价值,只能给社会经济及用户生命安全带来危害。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涉及到的方面非常广,包括建筑原材料、施工技术、施工设备等质量管控。控制因素非常丰富而且多变,控制方法也比较多而且繁琐。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必须对整个质量管理体制优化配置,主要方法如下。所有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人员要职责明确,一旦出现任何问题,都必须能找出明确的负责人。建筑工程施工前,施工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必须制定出最佳工程组织设计方案,并且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有关施工标准全面明确规定。施工人员施工前,应依据自身的技术,对工程施工部分负责,严格学习并掌握相应质量管理标准。并必须通过相关质量负责人的考核,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符合标准,避免出现二次施工处理。对建筑工程原材料质量严格控制,对采购部门采购的材料实施责任制。原材料入库前,必须设置多重质量控制与检测环节,保证入库建筑材料质量达标。建筑材料入库后,也必须安排专业人员合理分类,做好储存保护措施,提高建筑材料库存的有效性。

3.科学合理控制施工进度建筑工程管理要完成科学合理控制工程目标以及施工质量,首先要科学合理控制施工进度。招聘专业工程进度管理人员,建立工程进度管理团队,应该具有协作能力、集体意识以及较强专业素质,并要求管理人员具有稳定性,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程整体进度合理性与连续性。工程进度管理必须实行经理责任制,也就是说产生负责事故要由项目经理担任,并对整个工程项目进度控制与调整负责任。内部管理人员要有明确分工,各自承担工程进度管理中各自部分责任。明确工程进度管理考核标准,制定对工程进度管理人员合理奖惩。定期对工程进度管理人员专业系统培训与考核,以提高进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此外,随着建筑工程技术迅速发展,借助现代化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更加精确地制定工程施工计划,可优化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

4.加强安全管理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必须设置专人,对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工作,对建筑工程项目安全性全面检查。对于检查时发现各种安全隐患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处理结束后,要认真分析导致安全隐患出现可能原因,为后续工程提供处理经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部门还应设置专业技术人员,对建筑工程中的部分具有危险性的施工环节进行检查。在施工前进行安全培训,只有通过考核人员,才可参与施工。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前,设计人员对施工管理人员技术交底考核,可以极大地提高安全管理效果。

5.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建筑工程涉及到的工程施工环节比较繁杂,整个建筑工程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施工设备和各种工程材料,工程涉及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所以建筑施工安全是工程顺利基本保障。安全关键因素就是人的因素,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控制过程中,必须加强全体施工人员安全施工意识,保护施工人员自身安全,对于发现工程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报告。工程安全管理部门必须定期对工程施工人员建筑工程安全常识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处理各种安全事故综合处理能力。

三、结语

建筑安全管理体制篇4

1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分析

当前,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着较多问题,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现状:

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

管理体制,是建筑单位实行建筑工程管理的基本依据,是企业对建筑工程进行管理及秩序维护的基础,然而,当前大部分施工单位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不完善,甚至为节省人员开支,大量削减工程管理人员,致使工程管理部门人员较少,导致工程管理难以全面落实,无法及时找出工程质量问题及安全隐患,容易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虽然我国建筑行业的市场十分看好,建筑规棋不断扩大,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却始终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甚至没有法律法规对工程管理的实施准则进行规定,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支持,制约着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髙。

1.2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综合棄质偏低,缺乏建筑工程管理窻识

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是实施和落实建筑工程管理措施的制定者,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及能力,影响着工程实际管理效果。当前,大多数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在建筑工程管理活动中,由于其综合素质的限制,导致管理措施不能有效落实,进而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及质量:随着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檄励,众多施工单位将揽工程作为工作的重点,对建筑工程管理不够重视,缺乏工程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不设置项目管理人员,对工程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1.3建筑施工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督机制,施工阶段的管理存在较多问題

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为追求更大经济效益,一味追求施工进度,不重视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施工现场缺乏监督机构及队伍,难以确保施工质量。在整个工程管理活动中,施工现场管理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施工现场管理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质置、进度及安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问题集中在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施工机械上。如施工人员专业水平较低,施工材料分类及储存不规范,施工机械老旧,缺乏有效维护等问题。

1.4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水平较低

据统计,在我国所有的行业中,建筑业人员伤亡总数人仅次于煤炭行业,位居第二-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多发,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水平较低,安全施工管理措施没有有效落实,是建筑工程安全亊故多发的主要原因。

建筑工程管理不重视核算工作

核算工作,可以有效降低工程成本,确保工程实现经济效益,然而在建筑管理过程中,很多施工单位在中标后,更多追求施工进度,忽略工程核算工作,最终导致工程施工成本增加,整体项目经济效益降低。

2建筑工程管理的控制措施

针对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提出控制措施,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从而确保工程质量,实现工程整体经济效益。

2.1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健全法律法规

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是建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及复杂程度,建立项目管理部门,并合理配置管理人员,确保管理人员的数量及质量,能够满足工程管理的需要。通过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落实生产责任,确保管理体制发挥效用,并推动管理工作的进步。健全工程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确保建筑工程管理行为有法可依,依靠法律,加强工程管理,保证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落实,逐渐实现各项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2.2提离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工程管理意识

随着建筑市场开放,大量农民工进入到建筑领域,并逐渐成为建筑工程施工队伍的主体。由于多数农民工未经过专业培训,对施工技术及施工标准把握不足,容易引发施工质童问题,影响施工进度。加上不同岗位,对施工人员的要求不同,进行岗前培训是十分有必要的。岗前培训,不仅仅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及技能,还可以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及质量意识,规范施工,从而确保工程进度及质量,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2.3建立有效监督机制,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落实生产责任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通过工程管理,将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施工设施等因素相协调,确保工程质量。建筑工程质管理的核心是施工人员,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让施工人员树立起安全第一,注重质童的理念,通过激励措施,提高施工人员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加强施工材料管理,对于施工材料的分类及储存等严格规范,加强对施工材料的检验力度,确保施工材料质量;对于施工机械设备,需要加强日常检修及维护工作,确保机械质量,及时更换老旧机械,确保施工安全。

2.4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力度

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率,确保工程安全生产,就需要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力度。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将安全问题放到首位,落实生产责任制,确保每项施工都有专人负责,及时找出施工质量问题,排除安全隐患;通过安全培训,加强施工人员安全防护意识及技能;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规范制度,严格执行,确保施工人员在规章制度规范下安全作业;加大安全防护资金投入,增加安全防护设施,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2.5加强成本核算管理,降低生产成本

成本核算,主要是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人工费用、材料费用及机械费用等进行控制与管理。加强成本核算管理,在保陣工程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工程整体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安全管理体制篇5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步伐加快,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为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向前发展作出了较为重要的贡献。建筑行业在现阶段由于管理水平较为落后、市场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建筑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建筑施工安全理论研究较为落后,使得我国现阶段下建筑行业安全事故频发,仅2005年一年由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不到位所引起的工程伤亡事故就打到了2300起,直接导致2600余人死亡。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极为迫切,建筑施工安全需要引起建筑施工管理人员的重视。

1现阶段建筑施工存在的安全问题

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是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了较为有效的安全监督。但限于经济、文化水平发展较为滞后,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安全管理技术存在较多的问题。缺乏对施工安全管理科学的认识,不重视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自然科学规律,更多流于形式;施工安全管理的条文、规定在制定过程中忽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科学规律;建筑安全管理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欠缺;实际工程中,机械地执行安全管理条款,而忽视对具体情况的分析;忽视对已发安全事故的认真总结和科学分析研究;对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投入的人力、物力不够,监管单位工作不力;建筑安全施工预警机制不完善。具体地从下述几个方面分析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所存在的问题:

(1)法律法规方面。随着我国社会向前发展,建筑行业相关的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逐渐在完善的过程中,为我国建筑业的安全管理与监督作出一定的贡献。但在实际工程中,我国的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还存在几点不足。法律法规条文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存在较多的重复和交叉管理的条款等。

(2)监督管理体制方面。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机制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建立并完善监管体系,加强日常监管制度和相关措施的落实。

(3)施工技术安全防护方面。安全施工管理的主要指导方针就是人们常说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但由于建筑行业具有较多的不安全因素、工序较为复杂、生产技术较为落后等特点,提高了施工操作的难度和危险性。为降低危险,应充分地将施工技术向操作人员进行交底,同时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组织安全防护措施。

(4)人员培训方面。我国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工人文化水平偏低,安全意识较为单薄,而安全管理技术人员不具备全面的安全管理知识。因此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并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人员准入机制。

(5)企业安全管理方面。随着建筑行业市场化的进程,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差距较大,有些施工企业不充分重视安全生产管理,盲目追求工程进度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需要政府部门提高企业准入门槛,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的控制。

(6)施工安全预警和评估方面。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以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建筑行业还没有有效的安全预警机制,对于安全事故的处理也不够合理,对于安全管理技术的研究不全面等。

2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对策基本措施

为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施工安全目标的实现,建筑企业应针对施工全过程中各种特定工程项目的不安全因素和施工安全保证要求,相应采取消除隐患以及警示、限控、保险、保护、排险和救助等安全技术与防护基本措施,同时它也是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的重要内容。

(1)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教育培训体系,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做好安全检查工作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法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负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费用的有效使用。

(2)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组织施工安全作业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建筑工程前期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指导全局、统筹规划建筑工程施工活动全过程的组织、技术、经济文件,是施工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保证各项建设项目顺利地连续施工并从而多、快、好、省的完成施工安全生产任务的前提。

(3)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做好季节性施工准备工作建设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负责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应当对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作出详细说明,并由双方签字确认。施工单位应当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和周围环境及季节、气候的变化,在施工现场采取相应的安全施工措施。施工现场暂时停止施工的,施工单位应当做好现场防护。

(4)经常进行预防性试验,对机械设备做好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检修,确保设备性能符合安全标准要求。预防性试验就是对现场使用的设备、工具、材料、用品等,在使用前或使用中定期进行机械强度或绝缘性能等特征的试验,避免“带病”运行或使用不合格的材料。施工单位采购、租赁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应当具有生产(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并在进入施工现场前进行查验。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必须由专人管理,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建立相应的资料档案,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报废。

(5)施工现场临时搭建的建筑物应当符合安全使用要求,对因建设工程施工可能造成损害的毗邻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等,应当采取专项防护措施施工单位应当将施工现场的办公、生活区与作业区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办公、生活区的选址应当符合安全性要求。

(6)及时发放和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作业人员应当遵守安全施工的强制性标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等施工单位应当向作业人员提供安全防护用具和安全防护服装,并书面告知危险岗位的操作规程和违章操作的危害。

3结语

建筑行业施工安全技术管理方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是一门复杂的理论学科,涉及到企业管理学、建筑施工组织理论、工程施工工艺、材料学、工程机械与设备等都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具有紧密的联系。建筑施工中,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按照安全管理的具体要求制定各种安全防护措施,切实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谭伟健.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法及技术的简讨[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05)

[2]王原.谈建筑施工安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山西建筑.2010(12)

[3]蒋长成,顾荣华.建筑安全事故管理的研究与探讨[J].建筑安全.2008(09)

建筑安全管理体制篇6

关键词:城市建筑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和工程建设参建单位,积极落实施工安全监管职责,并在建筑实践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努力用创新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手段,促进城市建筑业安全管理并积极形成符合新型城市建筑一整套制度体系、组织体系、责任体系,使城市建筑业安全管理整体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但由于城市建筑业工程涉及行业领域广泛,具有点多、线长、面广、临时性强、流动性大等特点,诸多突出问题有待改进、提高和加强。

一、问题与看法

1.少数建筑施工单位缺乏安全生产意识、建筑安全监管主体责任有待提高。少数建筑项目方不能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放在首位,重施工生产进度,轻安全管理工作。

2.安全管理工作缺陷、施工现场管理有待加强。一些施工单位和企业在施工现场物资堆放混乱、材料杂乱无章,不能履行法定建筑程序,分包、转包、挂靠等现象依然比较普遍。一些单位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只重抽取利润,不对项目工程安全实施有效监管。加之管理体系中的漏洞和缺陷,使工程项目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位置摆不正。

3.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和从业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有待提高。施工现场的一线作业人员以及部分农民工、临时工,他们的安全意识高低、淡薄以及基本操作技能好坏,直接影响着施工质量和安全,同时,也影响着安全知识、安全意识以及员工自防自救能力的增强和提高。

4.安全监理工作缺位、管理部门责任有待增强。一些城市建筑业主在工程有关工序中未做到全方位监理,控制施工作业过程中的现场违规行为时有脱节监控。一部分单位由于城市建筑安全监控力不足,导致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因此,深刻分析城市建筑业工程安全生产中的新形势、新特点、新矛盾,及时找出存在的问题,切实加以提高和改进,使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和新的水平,齐心协力,使城市建筑业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再加强、再提高。

二、措施与对策

加强城市建筑业工程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必须“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生命为基本,切实把人的生产力和社会发展作为第一目标,一切以人的安全为首务,一切以工程安全为要务,建立健全一整套城市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体系。

1.在城市建筑业建立起安全生产标准体系机制,需要符合社会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要与时俱进地规划、修改和完善城市建筑工程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在更加贴近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完善城市建筑业各项管理制度,从根本上保证城市建筑业工程安全的监督工作落实到位。

2.大力施行城市建筑业工程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是加强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将过去单纯的靠强制性管理的政府行为变为企业施工单位的自愿、自觉行为,变自身行为为社会行为,将被动变为主动,以不断促进和提高城市建筑业的安全管理。

3.积极探索城市建筑安全监管体制建设,是加强建筑业安全的基础保证,同时,以项目风险管理为载体和基础,积极探索建筑工程责任社会保险制度体系,把安全监理中介机构运作机制引入建筑业安全监控体系,形成“政府部门监管、保险机构投入、中介现场服务、安全预控监管”的新格局。

4.继续抓好在城市建筑工程从业人员中,特别是建筑单位农民工、临时工安全权益保障体系建设,从社会多层面、各阶段把建筑业人员人身安全健康列入安全工作制度与机制建设当中,重视施工人员特别是农民工、临时工的安全知情权,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三、加强科学监管城市建筑业工程安全责任体系建设

依靠当代科技进步,实行全面动态监管、现场监管、一线监管;同时,进一步明确专门安全监管主体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完善监督考核机制,从体制、机制上落实监管责任。在全面认真履行督促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体系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健全安全机制,提高责任意识,真正把城市建筑业安全工作落实到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将违章整改期限和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四、抓好城市建筑业工程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

抓好城市建筑业工程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体现在城市建筑业工程安全生产监管上,就是要系统监管、全面发展,整体优化。一是要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速度的关系,在安全发展的基础上追求更大效益。二是要强化城市建筑业工程联动管理,实现属地化、动态化和全过程监管。三是要及时开展各项有针对性的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将监管力的重心放到第一线,放到现场,放到基层,重点是要把住基础和源头关。四是要强化政府部门监管,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优势,形成活力,全方位、全覆盖的加强控制体系建设。五是要严肃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按照安全生产“四不放过”的原则,落实责任追究,深刻吸取教训,充分发挥警示教育作用。六是要强化应急管理,细化应急处置方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真正将城市建筑业工程安全监管全面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建筑安全管理体制篇7

一、公共建筑安全监管概念和延伸

(一)公共建筑的概念和特点。所谓公共建筑,包含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以及交通运输建筑。它们突出的特点:1、密集度高;2、流动量大;3、使用时间长。

(二)传统的公共建筑安全监管概念和概念的延伸。传统的对于公共建筑的安全监管更侧重于安全生产,所谓“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避免发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的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公共建筑直接关系着大众的生命安全,关系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立。它的密集度高、流动量大、使用时间长三个突出特点要求它的安全监管必须能够从规划、招标、设计、施工、维修等各方面实现动态的监管。

二、公共建筑安全监管的弊端和原因

(一)公共建筑安全监管现状

1、监管制度上,我国自1984年开始对建筑实施质量监管,各地相继设立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涉及的政府部门有建设部、监管处、地方政府等。管理结构不够清晰,涉及开发商、建筑商和监理单位的管理关系复杂。

2、数据表明,建筑业事故死亡人数,从2001年的1160人上升到2004年的2789人,年平均增长率为34%;2005年、2006年死亡人数有所下降,分别为2607人和2538人,工程建设施工安全事故位居第三,紧排在交通、矿山行业之后,是事故多发行业。而建筑业事故的相当大比重与公共建筑相关。

(二)公共建筑安全监管的弊端。任何制度都不是孤立的,木通的短板原理表明整体的制度体系受制于相关制度中最不成熟的。除了安全监管制度自身的不足之外,相应支持监管制度的其他制度也存在明显弊端,并没有形成制度链。公共建筑安全监管制度本身的弊端:

1、公共建筑安全监管机构设置不合理。(1)安全监管机构自身定位的困境。《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规定“国家实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的建设工程质量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从以上表述可以看出,公共建筑安全监管履行政府机构的实际职能,但处于政府委托的地位,在委托范围内对有关工程实物质量及其各方责任主体行为实施监督。现实中,监管机构由于本身定位的不明确一直处于尴尬的地位中。(2)安全监管与工程质量监管机构的分离。公共建筑安全监管应有安全监管与工程质量监管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现实中,安全与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分离,缺乏协调。虽然安全与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同属建设系统,但分属于不同的机构,安全和质量归属不统一,且两机构无法律规定的协调合作。

2、新经济环境下的监管漏洞。

3、公共建筑欠缺后期监管措施。公共建筑建设完成后,投入使用后的监管几乎处于停滞或者空白的状况。在更多关注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安全的同时,忽略了公共建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环境变化对于建筑安全影响的全方位考虑。

4、公共建筑安全监管相关制度的落后与缺失。(1)公共建筑安全监管相关法律制度落后。法律、法规的规定落后导致诸如居民生活小区的配套建筑本应纳入公共建筑监管的无人监管。此外,公共建筑工程在交付使用后,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有产权的转换和功能的转换,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至今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2)强制工程保险制度的缺失。我国现在没有实行强制工程保险制度。工程质量出了问题,质量责任者可能早已不存在,在没有工程保险的情况下质量责任将难以追究,处理费用将难以落实,公共建筑的意外状况没有防范措施。

(三)监管不力原因分析

1、从安全监管制度本身的不足看。(1)基于部门利益的局部眼光导致政府部门之间的利益争夺。公共建筑通常作为大型项目,涉及的资金巨大,在各部门分工不明确、机构设置不合理的现实状况下,事故责任追究时,互相推托。(2)实质为内部的监管体系,难以实行严格公正的监督。工程建设体制本身存在着政企不分、政出多门的状况,由此形成的局部封闭管理导致许多工程的业主、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质量监督站来自同一系统,隶属于共同的主管部门。此种监管体制的隶属使得监管部门没有形成应有的部门权威性,同时由于封闭式的管理体制,不但难以实现客观公正的监督作用,同时使受贿等违法行为有机可乘。

2、从相关制度角度看。(1)准入制度、审批制度和保险制度都与监管制度一样存在很多的问题。在此种条件下,必须加快相关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才能确保制度链的形成,使公共建筑的安全监管制度发挥最大作用。(2)在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过程中,政府角色的转换能够促使机构的整合,整合的机构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建筑安全监管对策

(一)在建筑安全监管的自身制度完善方面。本文认为,应建立独立的安全监管机构,提高队伍的业务水平,全面负责公共建筑的安全监管工作。

1、建设独立的包括安全生产监管和工程质量监管的垂直监管模式,推行巡查制度。这样,监管部门作为真正政府直接对于上一级监管部门负责而非对本级政府负责,最高的监管部门对政府负责,可以改变权力界限混乱的局面,更加明确监督机构的职责。

独立垂直的安全监管模式在矿产等其他部门有成功使用的先例,对于建设,由于复杂原因初期没有采用,现在公共建筑安全监管借鉴此种模式的原因有:(1)能够明确部门职责,避免封闭管理,制衡地方行政权力。垂直的监管系统能够对抗扩张的行政权力,实现权利的制衡。(2)能够更为有效地实现权力行使的监督,防止腐败。在法制相同条件下,垂直独立的模式内部关系简单、明确,更有利于提高监管工作的透明性,便于对其进行司法监督。

2、为适应快速发展的建筑工程技术,应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工作设施的技术含量。质监系统技术水平始终是立身之本。

(二)在相关制度链建设方面同样重要。应加快与公共建筑安全监管的领域最密切的四个制度的完善。

1、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市场的准入制度能够提高参与公共建筑的门槛,使参与建筑的单位具备相应的必需的条件和能力。

2、逐步建立市场诚信机制。建立健全以道德为支撑、以产权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的市场信用制度,形成建设工程市场信用体系。

建筑安全管理体制篇8

【关键词】建筑管理;问题;对策;分析

近十几年以来,我国建筑行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建筑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同也与社会的和谐息相关,而建筑管理工作开展的情况又直接作用于建筑工程的质量。目前在我国建筑管理进程中进度管理不科学、人员管理不严格等问题屡见不鲜,本文对建筑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阐述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与之相衬的解决对策[1]。

一、列举建筑管理中存在的显著问题

(一)建筑管理机制相对不完善

这是目前我国建筑管理工作中最为显著的问题,而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节省成本费用,建筑行业采用的仍是传统的管理机制,此时建筑管理体系中漏洞百出;有的建筑企业甚至不设置管理部门,那么建筑工程无效管理现象频频出现也是必然的结局;

(二)建筑管理安全意识淡薄

相关资料记载,因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人数逐年呈上升的趋势。目前我国很多建筑工程的施工工作都是由农民工完成,他们安全意识淡薄,施工过程中防护措施不能全面的落实,甚至会出现与安全操作规程相背的行为,这是建筑管理工作面对的最棘手问题;

(三)建筑质量管理长期处于低下的模式中

建筑行业信誉度的高低与工程项目的质量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但是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对工程质量管理执行的力度不够;封闭式管理模式的启用,使外部监督管理机制形同虚设,这势必会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消极的影响;

二、探究使建筑管理问题得以解决的可行措施

(一)建立健全项目管理的规章制度,落实管理体制的建设工作

在建筑项目开展之时,就应该落实对现有体制的完善这一工作内容,尽可能将其融入进行建筑基层管理进程中。当建筑管理方式方法规范化以后,工程项目在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就会得到有效的管束;在建立健全建筑管理体系之前,要对建筑项目的特征进行全面的考虑,这是管理机制实效性充分发挥的基础;与此同时,落实建筑行业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建设工作,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巨大的价值,为建筑行业谋得更丰富的经济利润;鼓励各个部门人员之间积极的交流,不断的吸收经验以充实自身的技能水平,借此途径去为建筑行业提供人才资源。规章体制、管理体系的建设健全,均是一项系统性、长久性的“工程”,也是建筑管理人员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是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的基本保障;

(二)增强对建筑安全管理的工作力度

在任何一项建筑工程施工进程中,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是确保项目工程有序实施、按期完工的基础,安全管理所涵盖的内容是多样化的,主要包括对施工人员、施工物资以及施工环境的管理。为了达到强化建筑安全管理水准的目标,首先,应该通过安全宣教活动去协助建筑施工管理人员以及操作人员树立安全观念,当然技能培训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提升建筑人员的素质水平而且也达到了强化安全意识的目标;此外,建筑工作的任何施工环节必须严格遵从国家拟定的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条例而开展的,在法律法规的导引下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再者,建筑行业自身也应该落实安全监督检查制度的建设工作,按时的开展日常安全巡检工作、定期的进行全方位的审查、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这是消除建筑工程安全隐患问题最有效的对策,也是提高建筑管理工作效率的最佳途径;当然,要使建筑安全管理水平大幅度的提升,建筑行业之外监督检查机制的引进与应用,使建筑工程施工状况得到了定期的督查,外部检查体制的应用推动了建筑行业内部安全管理机制的高效运转,此时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进度管理之间默契度更高,建筑行业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协调性更强,此时建筑管理工作系统化、全面化,那么管理的质量就不言而喻了;

三、建筑质量管理工作全面落实的重要保障;

论述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可行对策

一是使建筑施工人员树立质量意识,这是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关键,在这一体系的引导下,建筑行业确定工程项目施工的最高标准为“零缺陷”,对于那些质量不达标的工程项目,对其进行停工或者是返工处理,建立质量文化。

二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对建筑质量监督检查的工作力度,尽管《建筑法》对建筑管理工作发挥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其适应性不强、操作性薄弱这是其在应用之时所体现的弊端,因此为了使建筑质量得到有效的管控,我国应该立足建筑行业发展的实情,以发展的眼光去看该行业发展的未来,科学的编制《建筑工程质量法》并全面的实施,同时颁布与其相匹配的细则法规,法律法规的实施是建筑质量监察管理的基础,此时经济、法律、行政方式的并存性使建筑工程监管新机制得以构建,这是全面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效率的重大举措[2];

三是动态控制与工程验收,具体是指对参与建筑工程施工的材料质量进行检验、对施工图纸进行审计、对隐蔽性工程进行验收、对技术交底进行审核、对工程质量文书与方案进行管理;对已经竣工的建筑工程质量进行验收时极为必要的,验收的内容大体包括:建筑行业自行检查与质量监管部门初步验收、在相关质量评定标准的辅助下完成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以及单位工程质量测评的工作内容,在事后验收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任何质量问题,必须及时的返工,此时有关单位会为建筑行业提交相关的改进方案,那么施工进度不受影响的同时,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保障。

四、结束语

其实建筑管理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本文列举的几种之外,还存在建筑人才管理不科学、不具体问题,建筑成本管理不规范等问题[3]。存在问题并不可怕,解决问题是关键,建筑行业应该正视问题,对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深入的分析,尝试应用多元化的解决对策,在实践中不断的积累经验,不断的强化企业对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借此途径去使建筑行业实现健康、平稳发展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郑建红,黄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分析[J].建设科技,2013.

建筑安全管理体制篇9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重要性;控制措施

0引言

安全生产是任何一项作业都必须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所在,尤其是对于建筑施工项目这种危险程度较高的作业类型来说,更是应该加强相应的管理和控制。而就当前的建筑施工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安全问题都是在施工现场发生的,因此,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和控制就应该着重加强对于施工现场的关注,保障其施工现场的安全运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最终保障施工项目顺利完工,为企业赢得更高的利润。

1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和控制的必要性

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现场管理中,安全管理的重要地位是极为关键的,具体来说,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和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安全管理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还是和成本、质量以及进度等并列的最为核心的一个控制要点内容,因此,加强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就显得极为必要,而具体到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自身来看,其最为核心的一个工作要点应该放在施工现场中,因为施工现场的复杂程度和混乱程度是最容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一个因素,因此,加强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极为必要;

(2)其次,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对于整个施工过程具备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只有保障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性才能够确保其各项施工工作和施工环节的落实效果。一旦在施工现场出现了安全事故,必然会导致其正常的施工流程被打乱,影响到施工项目的顺利开展,甚至还有可能会对于施工的质量和成本产生一定的间接影响;

(3)最后,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必要性还体现在企业最终的效益获得上,任何一个企业进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这一点上来看,如果出现了安全事故必然会导致其获益受损,影响其最终的盈利状况,并且还会对于该企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对其今后的发展产生不良威胁。

2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措施

2.1健全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机制

要想切实提升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就应该首先从具体的安全管理制度入手,这是保障其安全管理效果的一个基本条件,也是最为核心的一个制度保障措施:

(1)首先,必须要加强责任制度的完善,这种责任制度是保障其安全管理效果的基础所在,明确了详细的管理责任制度就能够保障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具备较好的工作方向性,避免一些无用功或者是工作不到位现象的出现;

(2)另外,还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奖惩制度,把这种安全管理的奖惩制度和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结合起来,并且和管理人员的利益直接挂钩,进而确保其能够尽职尽责的做好相应的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其管理的落实效果。

2.2提升安全意识

对于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来说,还应该重点提升相关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促使其明确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价值,基于这一点来说,最为核心的一个措施就是加强相应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详细的呈现出安全管理不到位可能带来的后果和危害,着重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并且要促使这种安全管理意识深入到每一个管理人员的内心深处,保障其确实具备较高的安全管理责任感。

2.3加强对于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的分析评价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来说,其最为核心的一点就是充分有效的控制好相应的安全隐患,这种安全隐患的控制也就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因此,加强对于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的分析和评价也就显得极为关键,只有全面把握好每一个安全隐患及其存在形式,才能够保障其最终的控制效果,最终保障其安全控制的效果。

2.4加大安全管理投入

对于具体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来说,相应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对于一些安全防护工作而言,更是应该具备较高的投入力度,如此才能够满足其安全管理的有效性,比如对于当前建筑施工现场中越来越多的高空作业来说,其安全防护更应该引起足够的关注,而这种高空作业的安全防护工作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此来保障具体的高空作业具浣衔完善的安全防护装备,确保其施工安全,减少安全管理和控制的麻烦。

2.5加大施工现场排查力度

对于具体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来说,相应的施工现场排查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举措,也是保障其施工安全性的关键点所在,对于这种安全排查工作来说,其最为根本的目的就是找出相应的安全隐患,并且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和管理,因此,该项工作必须要做到全面有效,即针对整个的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和管理,避免存在任何的排查漏洞,保障整个施工过程都能够免受安全隐患的困扰。

2.6分散安全风险

从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实施过程来看,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是比较多的,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也是难以控制的,因此,对于这一现状而言,既然安全风险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就可以通过分担风险的方式来尽可能地降低自身企业的损失,保障其收益,一般来说,当前最常用的一种分担安全风险的措施就是保险,针对具体的施工现场给予投保处理,进而一旦出现了安全问题就可以由保险公司承担一定的风险。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对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自身发展来说,其重要意义更是极为突显,只有保障了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性,才能够促使其更好更快的完工,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必然会导致极为恶劣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相关管理工作中,相应的管理人员就应该着重加强对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提高对于安全管理的投入力度,并且建立健全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机制和体系,然后依靠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来落实好相应的安全管理工作和任务,最终提升其安全管理的水平和效果,保障建筑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为企业赢得更好的利润。

【参考文献】

[1]王树洪.安全管理控制措施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8:221-222.

[2]李猛.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研究[J].门窗,2012,10:87+92.

[3]吴喜锋.基于施工事故浅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4:235.

[4]陈家定.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1,03:55.

建筑安全管理体制篇10

1.进度控制管理问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以工程设计企业编制工程施工进度表为主要依据,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全面、综合管理控制工作。通过对施工进度控制,保证建筑工程施工高质量顺利完成。导致工程施工进度不合理原因有很多,如建筑工程设计不合理或设计不符合实际、施工人员未有按照规范施工技术操作、工程管理人员进度控制意识薄弱等。2.安全管理问题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要求越来越复杂,因此施工技术难度越来越高。一些建筑工程企业未能对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足够重视,导致施工安全事故频繁发生,致使施工安全事故出现有很多因素,主要因素有建筑工程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合理、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没有得到落实、相关工程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等。

二、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有效性几点措施

1.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高效现代建筑工程管理离不开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需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对工程项目管理机构和管理部门科学合理优化配置。合理分工,职责明确,相互制约的管理组织结构,确保建筑工程管理不会出现任何施工问题。此外,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体制离不开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理念是提高工程管理工作水平思想动力,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应不断摒弃传统中不科学、不合理管理理念,积极学习优秀现代建筑工程管理理念,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管理体制的科学合理性。2.优化建筑工程管理效力工程质量是建筑工程核心任务,没有质量的保证,则建筑工程不具有投资价值和使用价值,只能给社会经济及用户生命安全带来危害。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涉及到的方面非常广,包括建筑原材料、施工技术、施工设备等质量管控。控制因素非常丰富而且多变,控制方法也比较多而且繁琐。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必须对整个质量管理体制优化配置,主要方法如下。所有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人员要职责明确,一旦出现任何问题,都必须能找出明确的负责人。建筑工程施工前,施工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必须制定出最佳工程组织设计方案,并且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有关施工标准全面明确规定。施工人员施工前,应依据自身的技术,对工程施工部分负责,严格学习并掌握相应质量管理标准。并必须通过相关质量负责人的考核,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符合标准,避免出现二次施工处理。对建筑工程原材料质量严格控制,对采购部门采购的材料实施责任制。原材料入库前,必须设置多重质量控制与检测环节,保证入库建筑材料质量达标。建筑材料入库后,也必须安排专业人员合理分类,做好储存保护措施,提高建筑材料库存的有效性。3.科学合理控制施工进度建筑工程管理要完成科学合理控制工程目标以及施工质量,首先要科学合理控制施工进度。招聘专业工程进度管理人员,建立工程进度管理团队,应该具有协作能力、集体意识以及较强专业素质,并要求管理人员具有稳定性,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程整体进度合理性与连续性。工程进度管理必须实行经理责任制,也就是说产生负责事故要由项目经理担任,并对整个工程项目进度控制与调整负责任。内部管理人员要有明确分工,各自承担工程进度管理中各自部分责任。明确工程进度管理考核标准,制定对工程进度管理人员合理奖惩。定期对工程进度管理人员专业系统培训与考核,以提高进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此外,随着建筑工程技术迅速发展,借助现代化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更加精确地制定工程施工计划,可优化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4.加强安全管理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必须设置专人,对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工作,对建筑工程项目安全性全面检查。对于检查时发现各种安全隐患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处理结束后,要认真分析导致安全隐患出现可能原因,为后续工程提供处理经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部门还应设置专业技术人员,对建筑工程中的部分具有危险性的施工环节进行检查。在施工前进行安全培训,只有通过考核人员,才可参与施工。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前,设计人员对施工管理人员技术交底考核,可以极大地提高安全管理效果。5.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建筑工程涉及到的工程施工环节比较繁杂,整个建筑工程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施工设备和各种工程材料,工程涉及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所以建筑施工安全是工程顺利基本保障。安全关键因素就是人的因素,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控制过程中,必须加强全体施工人员安全施工意识,保护施工人员自身安全,对于发现工程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报告。工程安全管理部门必须定期对工程施工人员建筑工程安全常识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处理各种安全事故综合处理能力。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