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线的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1:22

证券市场线的概念篇1

关键词价值投资证券L险量化指标

一、传统证券风险量化指标的理论源头与数学方法的应用

(一)传统证券风险量化指标的理论源头

传统的证券风险分析当中必然会同一个与之如影随形的概念联系在一起,那就是收益,同时,在西方传统的经济学当中风险和报酬存在着这么一个函数关系,甚至在一些传统的经济学课本上作者为了简化两者之间的关系,将两者简单的归结为一个完美的线性关系,即风险与收益之间是一对一的数学关系,并且存在着这样一个逻辑:风险越大,报酬或者收益也就越大,反之亦然。即使是稍微尊重事实一些的经济学教材也运用了高等数学当中线性回归的方法将两者的关系从非线性回归为一对一的线性关系。除了学界对于风险的分析是从报酬或者收益出发的以外,在国外或者国内的民间也有类似的对于两者关系的表达,例如我国有句老百姓口中经常说到的“富贵险中求”就是对两者的关系的简单认识。因此,传统证券风险分析的源头明显是来源于对于报酬的分析。

(二)传统证券风险量化指标的数学方法的应用

传统的证券风险理论认为证券的总风险=可分散的风险+不可分散的风险,其中可分散的风险主要指的是个别证券自身存在的风险,而不可分散的风险则是指市场风险,下面笔者介绍一下传统证券风险量化的两个重要的指标――标准差与贝塔值。

第一,标准差。传统证券风险理论认为个别证券的风险可以从单个证券的报酬率为起点进行分析。财务投资专家从高等数学当中引入了一个衡量证券报酬率的波动性量化分析的指标――标准差来进行对单项证券风险的判断,进而判断出相同期望报酬率和不同期望报酬率时对于不同投资的选择。测算的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各种市场需求下各类需求发生的概率;第二步,计算出期望报酬率,其实质上是对于各类市场需求下的报酬率的加权平均数。第三步:根据标准差的数学公式计算出标准差,σ=[Σ(ri-?)2×pi]1/2其中ri是第i只证券的报酬率,?是期望报酬率,pi是第i只证券的报酬发生的概率。结论是在期望报酬率相同的时候,标准差越大证明该证券波动越大,风险也就越大,反之亦然。在期望报酬率不同时引入了另外一个概念即离差,由于基本原理也是根据标准差衍生而得,在此不再赘述。[1]

第二,代表市场风险的贝塔值。我们在第一点中提到的标准差主要衡量的是单项证券的风险,而贝塔值的引入主要是考虑到了证券组合的风险构成当中不可分散的风险即市场风险。而贝塔值的测算公式从数学的角度来说实际上是利用了标准差的升级版公式即协方差,协方差主要是衡量了两组数据之间的相关程度,以此来判断证券组合的报酬率与市场报酬率之间的数理联系,进而判断出不可分散的风险。理论上贝塔值的计算是βi=(σi/σm)ρim,其中βi第i个证券组合的市场风险程度,σi,σm分别第i个证券组合的标准差与市场证券组合的标准差,ρim代表第i个证券组合的报酬与市场组合报酬的相关系数。实际当中β系数可以通过将股票报酬对市场报酬做回归得到,拟合得到的回归线的斜率就是证券的β系数,即β=Ri/Rm。[2]

二、价值投资理念下风险与报酬的关系

价值投资理念是华尔街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所创立,在其传世之作《证券分析》当中明确提出了有关投资与投机概念,其中论及投资界老生常谈的收益与风险的问题时结论与传统证券风险分析有着本质的不同,格雷厄姆明确指出收益与风险之间不存在着数学关系,并且认为证券的价格与收益并非取决于对于其风险的精确数学的计算,而是取决于该证券的受欢迎程度,而这种受欢迎程度本身包含了投资者对于风险的认识,但很大程度上还受到如公众对公司和证券的熟悉程度,证券发行与购买的容易程度等。[3]并进一步指出,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当中,对投资风险进行精确的计算都是不可能成功的,现实当中并没有所谓的期望报酬率的概率经验表,即使存在也是基于对于历史数据的分析得到了,而历史数据之于未来决策的有用性或相关性的大小还有待考证,其研究范围不同于保险公司对于保单的精确测算,例如人寿保险能够明确的了解年龄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是明确的。而证券的风险与报酬之间的关系则没有如此的确定。[4]

三、价值投资理念下传统证券风险量化分析的反思

以上笔者对于传统的证券风险理论与量化方法以及价值投资理念下关于风险与收益的关系进行了论述。笔者认为,价值投资理念下有关论述对于我们重新审视证券投资中风险因素的衡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笔者认为,标准差的计算过程本身就存在着无法避免的瑕疵,这一个公式至少有两个基本假设,第一,计算的人必须能够客观的预测出各种市场情况发生的需求概率,并且准确的在各种概率下发生的报酬率;第二,假定历史数据对于未来的投资决策具有确定的相关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是无法预测的,这种算法实质上是硬将自然科学当中的数学模型强加到社会问题的研究当中,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来说大量的社会问题是无法通过数学来量化的,因为证券的风险当中不仅仅只有报酬因素的影响,还有各种在不同市场条件下的因素决定的,而这些因素又相互的的影响和动态的变化。因此,标准差的方法受到了质疑,后续的离差率、β值的计算自然也就没有了根基。

其次,β值的测算除了上述由于标准差的非客观性导致的不确定性的缺陷以外,笔者也针对实操当中第二种公式进行分析,β的第二种公式是β=Ri/Rm,从公式上来看,存在着明显的逻辑上的可疑性,单个股票的收益率假如大于市场整体的收益率,则该只股票的风险就比市场风险大?这个观点在《证券分析》当中就已经被很好地反驳了,在此,笔者只需要举一个例子就足够反驳这一个观点,伯克希尔哈撒韦上市公司每股截至2017年6月5日是249660美元,每股收益率如果从上市之初可以用天文数字来形容,并且这家公司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机,依然以远远超过市场平均的业绩笑傲群雄,难道说他的风险要远远大于市场?这家公司是以价值投资的理念进行风险评估和投资的。因此,笔者认为中国的证券行业乃至我们有关的证券专家和学者们有必要从价值投资的理念来重新审视目前证券风险量化的指标在实际当中的效用。

(作者单位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作者简介:朱韬(1985―),男,广西柳州人,硕士,中级经济师(金融),研究方向:财务与证券投资管理。]

参考文献

[1]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第七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王化成.财务管理研究[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证券市场线的概念篇2

针对整个市场进行“松绑竞争”

目前,全球证券市场监管领域存在两种理念:“松绑竞争”论与“严管竞争”论。“松绑竞争”论者认为,管制增加交易费用、阻吓投资,导致资本外流,因此,在资本市场全球化时代,吸引资本的能力来自于放松管制;而“严管竞争”论者认为,管制保障交易安全,增强投资者信心,推动投资者追求长期利益,因此,在资本市场全球化时代,吸引资本的能力来自于严管竞争。松绑抑或严管的取舍,取决于当时、当地的管制目标是否恰当,管制措施是否恰如其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们认为,中国当前的主要问题显然是管制过度,松绑是矫正管制过度的最为恰当的措施之一。

重视自律性组织的一线监督作用

证券市场如果完全依靠政府监管,该监管机构势必变成一个庞大的怪物,造成国家财政巨大支出、政府工作效率低下等恶果,更何况证券交易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复杂性,无论多么完备的法规和监控都不可能面面俱到。由此可见,充分发挥自律性组织的一线监督作用是很有必要的,在政府介入市场监管之前,交易所的自我监管机构就成为市场的主要监管组织。我国目前采用的立法式监管体制比较适合:立法式监管体制实际上采用的是双重监管,即证券业的自律监管与政府依据法律法规对证券业自律组织加以监管,必要时可以直接干预,从而保证市场的有效运行。这一高效配合的二维监管系统优化了政府资源,降低了财政支出,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可针对市场变化采取即时、灵活、有效的应对措施。

“内部人”交易前的信息披露

证券市场线的概念篇3

最后一批沿用老办法的8只新股已于12月23日申购,股民的打新热情被再度引爆。有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发行的192只新股网上申购中签率在0.12%至1.63%之间,剔除规模超过1亿股的大盘股,平均中签率约为0.5%。这意味着尽管是旧规则,本轮ipo重启后的中签率仍较此前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不少股民戏言,打新好似中“”。而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打新难度提升将成“常态”。

多数券商表示,目前依然处在政策密集期,市场活跃度较好,从目前行情来看,由于当前沪指上方的压力较大加之临近假期,市场资金谨慎观望的氛围明显增浓,短期大盘将维持震荡整理的格局,预计两市或延续上下盘整的走势。市场会在打新资金回归后反弹,随着打新资金的回归,市场将保持震荡向上格局。

东吴和长城证券表示,美联储加息预期兑现,短期主要利空落地,风险偏好逐渐恢复,春季行情值得期待,蓝筹股上行空间有望再度打开,中期看涨到明年“两会”之前。

民族证券表示,从沪指点位上看,相信大盘此轮升势有望冲击4000点整数位,但过程将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小波浪式震荡向上,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需要耐心把握节奏,不要心急。

券商看盘

国海证券:政策密集期市场活跃度较好短期仍将继续上行

国海证券表示,目前依然处在政策密集期,市场活跃度较好,短期仍将继续上行。板块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在去产能,利好建材和钢铁板块;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明了城市建设的方向,利好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等板块;2016年将至,每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均会利好农业,今年建议关注农业现代化。

长城证券:春季行情值得期待

长城证券表示,美联储加息落地之后,短期主要利空落地,风险偏好逐渐恢复,春季行情值得期待,中期看涨到明年“两会”之前。展望明年,流动性相对充裕的“资产配置荒”格局不变,市场慢牛行情可期;但明年国内外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大,包括美联储加息频率和幅度、注册制落地等,预计市场波动将会加剧。年底风格切换的概率较小,春季行情中成长白马股的机会更大,重点推荐消费类的二线成长白马股。此外,临近年底,建议关注有资本运作空间的高送转公司和定增破发类公司。

华融证券:谨慎对待当下市场大涨

华融证券表示,近期市场大涨主要原因在于有钱任性的险资频繁举牌,自我强化了“疯狂抢筹”的预期。展望后市,基本面上,注册制提速会使得估值中枢必然下移;美联储加息短期内是靴子落地,但中长期仍然是个利空因素。操作策略上,建议谨慎对待当下市场的大涨,逢高减仓。

西南证券:

风格在切换注意调整风险

西南证券表示,举牌概念继续表现,注意创业板调整风险。随着宝能入主万科董事会概率大增,举牌概念股将继续表现。市场风格已经在切换中,前期反弹幅度较大的创业板显示出调整迹象,由于市场杠杆被大幅度降低,此次风格切换将较2014年年底更为柔和。由于股灾期间的大股东增持将于2016年1月初到期解禁,而在所有主题性炒作都轮动之后,会有一个较大幅度调整,之后再展开2016年行情。建议控制仓位,注意创业板调整风险,适当减持处于高位的创业板股票。

开源证券:市场上行压力逐渐加大

开源证券表示,连续多日的反弹之后,市场上行压力逐渐加大。由于大批新股申购,市场参与热情骤减,大盘全体维持震荡格局。而券商、银行、保险的盘中集体上涨绝不是作秀,是典型的火力试探。就是为跨年度行情展开的预演。元旦过后市场应该是蓝筹股的天下。

重点要关注沪指在3600点的支撑力度。不过整体而言,上行走势是大概率,整理是为了更好的上攻。投资者不必操之过急,抓紧时间为跨年度行情精选个股。关注券商、房地产、保险、医药等一二线蓝筹股。

证券市场线的概念篇4

以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marketHypothesis,emH)和理性预期(RationalexpectationHypothesis,ReH))为特征的主流金融理论在金融领域中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但大量的实证研究和观察结果表明,人们并不总是以理性态度做出决策,在现实中存在诸多的认知偏差,这些偏差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到人们的金融投资行为,进而影响到资产定价,主流金融学有着无法克服的缺陷。RichardH.thaler(1999)具体指出了在以下五个方面标准金融模型与实际不符:关于交易量的预测;关于波动性的预测;关于股票红利无关性;关于股票投资溢价;关于有效市场上证券价格的不可预测性。

1997至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最近一系列金融事件如美国股市在2000年的大起大落、长期资本基金(LtCm)的破产保护、老虎基金的倒闭等,也更加深了人们对市场有效性及投资理性的怀疑。在学术研究和金融实务中,正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人的行为、心理感受等主观因素在金融投资决策中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正是对主流金融理论的质疑,促使了金融研究范式的转换,极大地促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的产生和发展。近二十年来,金融学研究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这些特点和趋势可以概括为:从原来线性的、完全理性的观点到非线性、有限理性的转变;从市场宏观层面的研究到微观结构的研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实验金融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从完全理性到有限理性——行为金融学

在传统的经济、金融学研究中,现实的人被简化为一个简单的理性人,即假定人们能掌握处理所有有用信息,总是能最大化其预期效用,显然这种假定是不现实的。这种以完全理性假定构筑的学说是无法通过经验科学方法来检验与研究人的内在本性的,也无法观察现实人的经济行为。

对完全理性的质疑,促使人们尝试用心理学方法来研究经济、金融问题,并试图以此来修正和检验经济、金融学的基本假设,于是便应运诞生了一门新学科——行为金融学。目前,对“行为金融学”一词还没有正式规范的定义,它主要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人们如何理解和利用信息,并做出正式的投资决策,以及在此过程中,人的行为认知偏差对决策的影响。田宏伟(2001)认为构成行为金融学定义的内容有三个方面:行为金融学把经典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与心理学和决策科学综合在了一起;行为金融学力图解释是什么造成了股票/证券价格的异常现象,这种异常已被众多的研究证明是广泛存在的;行为金融学是一门研究投资者是如何产生系统的认知偏差或称为有限理性(不完全理性)的科学。

事实上,正是因为投资者会产生系统的认知偏差或不完全理性,才导致证券价格出现各种异常。至于到底有哪些价格异常现象,它们又是由什么样的不完全理造成的,如何确定价格异常出现的市场条件,正是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内容所在。从总体上看,现有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是在两个方向上展开的:一是对主流金融理论缺陷的实证分析,研究在金融市场上发现的人们的诸多行为认知偏差;二是试图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认识金融市场上的异常现象。

·噪声交易理论

FischerBlack(1986)首次提出关于噪声交易的概念,他的论文是噪声交易理论以及行为金融学研究的奠基性文章,是许多随后研究的出发点。Black指出,噪声的概念与信息的概念相对应,一直存在于金融市场中,而股价则综合反映了噪声与信息的影响。股票投资者也被分为噪声交易者和信息交易者。噪声交易理论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已成为行为金融学的重要工具。

J.BradfordDeLong,andreiShleifer,LawrenceH.SummersandRobertJ.waldmann(1990)研究了金融市场上的噪声交易者风险,得到的结论是噪声交易者通过承担更多的由他们自己创造的风险(噪声交易者风险),可以比厌恶风险的理性套利者获得更高的回报。

LawrenceH.Summers(1986)的研究也认为,股票的市场价格会对非理性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更敏感,因为当理性投资者接受市场价格是其基本价值的体现,并且不以自己对价值的判断作为交易的依据时,非理性投资者则相反,他们按自己对价值的(错误)判断作为交易的依据,这时市场价格就会对非理性投资者更敏感。

·期望理论

在行为金融学模型中,由卡尼曼(DanielKahneman)和已故的特韦尔斯基(amostver-sky)提出并发展起来的期望理论无疑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DanielKahneman,andamostversky(1979,1992)),它向传统的预期效用理论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DanielKahneman因此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不可否认,预期效用理论至今仍是现代经济理论的重要支柱之一,它给出了不确定性条件下的理的简单精确描述。然而,正如前文所述,实际情况下人的行为并不总是理性的,这使得效用理论在应用中会产生矛盾现象,最著名的当属阿莱悖论。Kahneman—tversky的期望理论的提出,改进了预期效用理论的不足。在期望理论中,投资者的效用(价值)不再是财富的函数,而是获利与损失的函数;投资者也不再总是风险厌恶者。图1.1、图1.2分别是预期效用理论与期望理论的效用/价值函数。

可以看出,与标准效用函数相比,期望理论的效用函数呈“S”型——在获利区间凹,在损失区间凸,这与对人们风险偏好的实际观察结果是一致的(即损失厌恶)。

通过引入价值函数、概率评价函数、参考点等概念,期望理论更好地描述了人们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行为。许多异常现象可以用期望理论来做出合理的解释,如阿莱悖论、证券溢价之谜、期权微笑现象等。

·过分自信理论

人们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我们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为过度自信。过度自信解释了许多股价异常现象,如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

w.m.DeBondt,RichardH.thaler(1986)的文章“股票市场过分反应了吗?”是实证检验美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过度反应的奠基性作品。他们的答案是肯定的,并指出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的原因都在于投资者的过分自信。

terranceodean(1998)对过分自信理论进行了详细综述和研究,并建立了过分自信的行为金融模型。由于过分自信,投资者有时会高估某些信息,有时又会低估,过分自信对金融市场的具体影响要看哪些市场参与者会过分自信以及信息是如何传播的。

首先,两个前提假设是:过分自信意味着交易者认为后验信息更准确(比实际上的准确性更高);交易者认为自己的私有信息比别人的私有信息更加可靠。

通过分别假定一般交易者、内幕信息交易者和厌恶风险的做市商存在过分自信,terranceodean分析了金融市场存在信息成本时的过分自信效应。在各种情形下,过分自信都会增大成交量和市场深度,同时降低投资者的预期效应。但是,对价格波动性和价格内在性质(以价格与基本价值差额的方差来衡量)的影响则依赖于过分自信的主体是谁。一般交易者和内幕信息交易者过分自信会增加波动性,做市商过分自信会减少波动性。

·主观概率理论

主观概率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特定命题正确性的相信程度。主观性体现在它是基于个人的知识和信念做出的评价。主观概率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决策过程的关键环节。

传统概率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ayesian决策准则所关注的都是事件发生的频率,其前提是事件能够反复发生。而对于一次性事件的概率估计,它们是不适用的。现实中人们又确实经常需要对不同的命题做出自己的评估。研究表明,人们在做出这类评估时,由于受到自身条件和知识能力的限制,无法得到最优结果,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意解,这使得人们可以凭直觉和个人经验解决复杂问题。这种实际决策过程的本质特点,促使科学家从行为认知的角度来研究决策过程,amostversky和DanielKahneman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试图用启发式方法来代替Bayesian分析。这一领域的研究被称为主观概率研究,期望理论其实是主观概率理论中的一种。

二、从线性到非线性——非线性科学的应用

在人类的认识上,首先是用相对简单的线性关系(线性模型)来刻画线性问题的定量关系,对于那些非线性因素不能忽略的情况,则往往采取线性近似或线性迭代的方法来处理,这样处理有时也能得到较好的结果,但这种情况一般只出现在比较“简单的”非线性问题中,或者只是研究系统的一些“常规”行为特征。随着人们对社会、自然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越来越不敢“小看”非线性问题了。首先,就其本质而言,自然界是非线性的。其次,许多问题中的强非线性作用与长时间尺度的系统行为都不能用线性方法(包括线性近似)来刻画。第三,即使是一些表面看上去很简单的系统,也可能表现出令人惊异的复杂性(如确定性的随机性),于是,人们愈来愈重视对广泛存在于社会和自然中的非线性现象的研究,并由此而诞生了非线性科学。

最早将非线性科学用于经济学研究的是美国经济学家斯徒泽(Stuzer),他于1980年发表的论文“一个宏观模型中的混沌动力学系统和分岔理论”,将李—约克(Li—York)定理和分岔技术应用于哈维尔默(Havelmo)增长模型,找到了该模型出现混沌的条件。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运用非线性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经济和金融系统。

分形学的创始人,著名的数学家BenoitB.mandelbrot(1997)将其研究成果应用到金融市场价格变动的研究中,价格的变动可以用分形几何中的研究成果推导的模型加以解释。分形(多分形)的目的并不是要确切地预测未来,但是它们的确能对市场风险作出更切合实际的描述。分形是一种几何形状,其特点是可以分为若干部分,而每一部分都是最初那个整体在较小尺度上的翻版。在金融学中,这一概念并不是无根据的抽象,而是对一种简单明了的市场常识从理论的高度上重新进行表述。

埃德加·e·彼得斯(peters.e.e,1996)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证据表明证券市场确实存在分形、混沌特征。认为证券价格并不是随机游动的,而是受到某种确定性趋势的作用,并具有对初始波动的高度敏感性,换言之,股价运动具有混沌性质。据此,彼得斯(1994)提出了分形市场假说,认为:(1)市场是由很多具有不同投资预期的投资者组成的;(2)与每一个投资预期相联系的信息集是不同的。只要市场维持这种分形结构,并且没有特征时间标度,市场就会保持稳定。当市场的投资预期变得一致时,市场就会变得不稳定,因为每个人都基于同样的信息集进行交易(peters,1994)。

近年来,非线性动力学在证券市场研究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上,一个是证券市场是否存在混沌、分形等非线性特征的检验以及检验方法的研究,在证券市场应用混沌分形理论的前提是数据是否具有混沌性质,这就需要进行有关的统计检验。对股指数据是否具有混沌分形特征的统计检验也是当前股票市场非线性研究的热点。这些检验包括:长记忆与R/S分析、BDS检验、Lyapunov指数检验等。

另一个方向便是建立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来描述股价的动态行为,探寻证券市场价格波动行为的形成机理。最近几年,不少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如arthur、Holland、LeBaron、palmer和taler(1997),Brock(1993,1997),BrockandHommes(1997,1998),BrockandLeBaron(1996),Chiarella(1992),ChiarellaandHe(2000),Gaunersdorfer(2001),GaunersdorferandHommes(2000),Lux(1995),taiseiKaizoji(2000)等等。这些模型都是基于异质投资者上的,即投资者是有限理性的,他们之间是有差别的,而非传统的金融研究将投资者简化为典型的理性人。

Brock和Hommes(1997,1998)(简称BH)提出了一个信念自适应系统(adaptiveBeliefSystem简称aBS)的理论框架,其基本思想是:市场上的投资者是千差万别(投资者的异质性),其对未来的信念也是各不相同(信念的异质性),为适应环境,投资者的信念是变化的。人们通过不断的学习,选择业绩好的预测规则(信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的环境,这样就导致了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比例的变化,进而影响着资产价格的变动,而价格的变化反过来影响投资者对预测规则的选择,形成了二者相互作用的进化系统。aBS模型给出了一个易于处理的理论框架,而且理性预期均衡作为一个特例包含在该系统中。在aBS中有两个重要的噪声源,即模型近似的误差和经济基本面内在的不确定性。aBS能产生一些重要的实证研究和观察到的市场特征现象,如收益的不可预测性、厚尾、投机泡沫和波动集群性等。Brock、Hommes和Gaunersdorfer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对最初提出的模型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和扩展,Brock、Hommes和wagener(2001)又提出了LargetypeLimit(LtL)的概念来描述有多种类型投资者的适应性进化系统的平均行为。ChiarellaandHe(1999,2000)也对aBS系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扩展。

Lux(1995)模型企图刻画市场上投资者的“从众”行为或相互模仿的传染现象,描述了对基本面不完全知情的投资者的预期的形成。这些预期主要依赖于其他投资的预期和行为,模型刻画了投机者之间的相互模仿传染(递)的过程。模型通过投资者的态度(即买入和卖出)的变化来描述市场供需状况,而供需状况进而影响价格的变化,投资者买和卖两种态度的转变的概率引入了协同学的方法。Lux模型较好地刻画了市场中的从众行为,能很好地解释股市泡沫的形成、破灭(过度波动)和均值回复。Kaizoii(1998)模型与Lux模型相似,区别在于后者为微分方程,而前者为差分方程。taiseiKaizoji(2000)又引入了统计物理学中平均场理论来研究股市泡沫和暴跌。

t.Vaga(1991,1999)提出的协同市场假定认为,市场价格的概率分布是基于以下两类因素在时间上的变化:基本的或经济的环境;市场中存在的情形偏倚量或“集体思维”的水平。随着两个因素组合的变化,市场状态也变化,可以达到四个不同的相:随机游动、过渡市场、混沌市场、协同市场。这样就把市场价格的随机变动与可能的混沌性质统一到一个框架下。换言之,把有效市场理论与分形市场理论统一为一体。这种理论虽然还缺乏实证检验,但对市场价格变化具有很好的描述能力。

三、从宏观到微观——市场微观结构理论

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研究的是证券市场的交易机制和信息传导、价格形成机制,它对于全面深入了解证券市场交易过程,制定正确的投资决策及有效监管市场有着重要意义。由于微观结构理论主要研究股票市场的价量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它可以被用来建立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为股票价格预测服务。ananthmadhavan(2000)把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研究内容归纳为四个方面:(1)价格形成,包括价格吸收信息的动态过程;(2)市场结构与设计,包括价格形成与交易规则之间的关系;(3)市场透明度,市场参与者观察交易过程信息的能力;(4)其他金融领域应用,包括资产定价、国际金融、公司财务。

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与以前的金融理论相比,有两个特点:一是以前的金融理论注重的是宏观分析和总量的分析,而市场微观结构理论注重微观分析和变量分析;二是以前的金融理论多用演绎法,而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则主要运用计量经济模型来进行实证分析,同时也注意运用演绎推理方法和行为分析方法。这两个特点实际上是反映了当代金融理论非常注重对“人”这一金融和经济活动中的主体的研究,这是当代金融理论也是经济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中关于存货模型的分析、价格行为的分析等,都着重突出了对人的理和非理的发生及其原因的分析,从而使得对市场上的价格变动的分析更加深入。

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实验金融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金融市场的定量仿真与实验成为了可能,于是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实验金融学便产生了。

SantaFeinstitute(Spl)研究人员authur,w.B.,J.H.Holland,B.LeBaron,R.G.palmer,p.J.taylor使用基于agent的计算机模型来研究资本市场,建立人造股票市场aSm(artificialStockmarket),本质上开了实验金融学的先河。他们从1990年开始到1997年论文“assetpricingUnderendogenousexpectationsinanartificialStockmarket”的发表标志着金融学中又一分支——基于agent的计算实验金融学的诞生。

实验金融学是指应用计算机技术来模拟实际金融市场,如股票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等,在既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研究市场微观层次agent(投资者)的行为来揭示市场宏观特性形成原因的一门金融学分支。

证券市场线的概念篇5

以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marketHypothesis,emH)和理性预期(RationalexpectationHypothesis,ReH))为特征的主流金融理论在金融领域中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但大量的实证研究和观察结果表明,人们并不总是以理性态度做出决策,在现实中存在诸多的认知偏差,这些偏差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到人们的金融投资行为,进而影响到资产定价,主流金融学有着无法克服的缺陷。RichardH.thaler(1999)具体指出了在以下五个方面标准金融模型与实际不符:关于交易量的预测;关于波动性的预测;关于股票红利无关性;关于股票投资溢价;关于有效市场上证券价格的不可预测性。

1997至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最近一系列金融事件如美国股市在2000年的大起大落、长期资本基金(LtCm)的破产保护、老虎基金的倒闭等,也更加深了人们对市场有效性及投资理性的怀疑。在学术研究和金融实务中,正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人的行为、心理感受等主观因素在金融投资决策中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正是对主流金融理论的质疑,促使了金融研究范式的转换,极大地促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的产生和发展。近二十年来,金融学研究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这些特点和趋势可以概括为:从原来线性的、完全理性的观点到非线性、有限理性的转变;从市场宏观层面的研究到微观结构的研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实验金融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从完全理性到有限理性——行为金融学

在传统的经济、金融学研究中,现实的人被简化为一个简单的理性人,即假定人们能掌握处理所有有用信息,总是能最大化其预期效用,显然这种假定是不现实的。这种以完全理性假定构筑的学说是无法通过经验科学方法来检验与研究人的内在本性的,也无法观察现实人的经济行为。

对完全理性的质疑,促使人们尝试用心理学方法来研究经济、金融问题,并试图以此来修正和检验经济、金融学的基本假设,于是便应运诞生了一门新学科——行为金融学。目前,对“行为金融学”一词还没有正式规范的定义,它主要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人们如何理解和利用信息,并做出正式的投资决策,以及在此过程中,人的行为认知偏差对决策的影响。田宏伟(2001)认为构成行为金融学定义的内容有三个方面:行为金融学把经典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与心理学和决策科学综合在了一起;行为金融学力图解释是什么造成了股票/证券价格的异常现象,这种异常已被众多的研究证明是广泛存在的;行为金融学是一门研究投资者是如何产生系统的认知偏差或称为有限理性(不完全理性)的科学。

事实上,正是因为投资者会产生系统的认知偏差或不完全理性,才导致证券价格出现各种异常。至于到底有哪些价格异常现象,它们又是由什么样的不完全理性行为造成的,如何确定价格异常出现的市场条件,正是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内容所在。从总体上看,现有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是在两个方向上展开的:一是对主流金融理论缺陷的实证分析,研究在金融市场上发现的人们的诸多行为认知偏差;二是试图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认识金融市场上的异常现象。

·噪声交易理论

FischerBlack(1986)首次提出关于噪声交易的概念,他的论文是噪声交易理论以及行为金融学研究的奠基性文章,是许多随后研究的出发点。Black指出,噪声的概念与信息的概念相对应,一直存在于金融市场中,而股价则综合反映了噪声与信息的影响。股票投资者也被分为噪声交易者和信息交易者。噪声交易理论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已成为行为金融学的重要工具。

J.BradfordDeLong,andreiShleifer,LawrenceH.SummersandRobertJ.waldmann(1990)研究了金融市场上的噪声交易者风险,得到的结论是噪声交易者通过承担更多的由他们自己创造的风险(噪声交易者风险),可以比厌恶风险的理性套利者获得更高的回报。

LawrenceH.Summers(1986)的研究也认为,股票的市场价格会对非理性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更敏感,因为当理性投资者接受市场价格是其基本价值的体现,并且不以自己对价值的判断作为交易的依据时,非理性投资者则相反,他们按自己对价值的(错误)判断作为交易的依据,这时市场价格就会对非理性投资者更敏感。

·期望理论

在行为金融学模型中,由卡尼曼(DanielKahneman)和已故的特韦尔斯基(amostver-sky)提出并发展起来的期望理论无疑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DanielKahneman,andamostversky(1979,1992)),它向传统的预期效用理论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DanielKahneman因此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不可否认,预期效用理论至今仍是现代经济理论的重要支柱之一,它给出了不确定性条件下的理性行为的简单精确描述。然而,正如前文所述,实际情况下人的行为并不总是理性的,这使得效用理论在应用中会产生矛盾现象,最著名的当属阿莱悖论。Kahneman—tversky的期望理论的提出,改进了预期效用理论的不足。在期望理论中,投资者的效用(价值)不再是财富的函数,而是获利与损失的函数;投资者也不再总是风险厌恶者。图1.1、图1.2分别是预期效用理论与期望理论的效用/价值函数。

可以看出,与标准效用函数相比,期望理论的效用函数呈“S”型——在获利区间凹,在损失区间凸,这与对人们风险偏好的实际观察结果是一致的(即损失厌恶)。

通过引入价值函数、概率评价函数、参考点等概念,期望理论更好地描述了人们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行为。许多异常现象可以用期望理论来做出合理的解释,如阿莱悖论、证券溢价之谜、期权微笑现象等。

·过分自信理论

人们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我们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为过度自信。过度自信解释了许多股价异常现象,如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

w.m.DeBondt,RichardH.thaler(1986)的文章“股票市场过分反应了吗?”是实证检验美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过度反应的奠基性作品。他们的答案是肯定的,并指出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的原因都在于投资者的过分自信。

terranceodean(1998)对过分自信理论进行了详细综述和研究,并建立了过分自信的行为金融模型。由于过分自信,投资者有时会高估某些信息,有时又会低估,过分自信对金融市场的具体影响要看哪些市场参与者会过分自信以及信息是如何传播的。

首先,两个前提假设是:过分自信意味着交易者认为后验信息更准确(比实际上的准确性更高);交易者认为自己的私有信息比别人的私有信息更加可靠。

通过分别假定一般交易者、内幕信息交易者和厌恶风险的做市商存在过分自信,terranceodean分析了金融市场存在信息成本时的过分自信效应。在各种情形下,过分自信都会增大成交量和市场深度,同时降低投资者的预期效应。但是,对价格波动性和价格内在性质(以价格与基本价值差额的方差来衡量)的影响则依赖于过分自信的主体是谁。一般交易者和内幕信息交易者过分自信会增加波动性,做市商过分自信会减少波动性。

·主观概率理论

主观概率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特定命题正确性的相信程度。主观性体现在它是基于个人的知识和信念做出的评价。主观概率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决策过程的关键环节。

传统概率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ayesian决策准则所关注的都是事件发生的频率,其前提是事件能够反复发生。而对于一次性事件的概率估计,它们是不适用的。现实中人们又确实经常需要对不同的命题做出自己的评估。研究表明,人们在做出这类评估时,由于受到自身条件和知识能力的限制,无法得到最优结果,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意解,这使得人们可以凭直觉和个人经验解决复杂问题。这种实际决策过程的本质特点,促使科学家从行为认知的角度来研究决策过程,amostversky和DanielKahneman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试图用启发式方法来代替Bayesian分析。这一领域的研究被称为主观概率研究,期望理论其实是主观概率理论中的一种。

二、从线性到非线性——非线性科学的应用

在人类的认识上,首先是用相对简单的线性关系(线性模型)来刻画线性问题的定量关系,对于那些非线性因素不能忽略的情况,则往往采取线性近似或线性迭代的方法来处理,这样处理有时也能得到较好的结果,但这种情况一般只出现在比较“简单的”非线性问题中,或者只是研究系统的一些“常规”行为特征。随着人们对社会、自然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越来越不敢“小看”非线性问题了。首先,就其本质而言,自然界是非线性的。其次,许多问题中的强非线性作用与长时间尺度的系统行为都不能用线性方法(包括线性近似)来刻画。第三,即使是一些表面看上去很简单的系统,也可能表现出令人惊异的复杂性(如确定性的随机性),于是,人们愈来愈重视对广泛存在于社会和自然中的非线性现象的研究,并由此而诞生了非线性科学。

最早将非线性科学用于经济学研究的是美国经济学家斯徒泽(Stuzer),他于1980年发表的论文“一个宏观模型中的混沌动力学系统和分岔理论”,将李—约克(Li—York)定理和分岔技术应用于哈维尔默(Havelmo)增长模型,找到了该模型出现混沌的条件。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运用非线性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经济和金融系统。

分形学的创始人,著名的数学家BenoitB.mandelbrot(1997)将其研究成果应用到金融市场价格变动的研究中,价格的变动可以用分形几何中的研究成果推导的模型加以解释。分形(多分形)的目的并不是要确切地预测未来,但是它们的确能对市场风险作出更切合实际的描述。分形是一种几何形状,其特点是可以分为若干部分,而每一部分都是最初那个整体在较小尺度上的翻版。在金融学中,这一概念并不是无根据的抽象,而是对一种简单明了的市场常识从理论的高度上重新进行表述。

埃德加·e·彼得斯(peters.e.e,1996)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证据表明证券市场确实存在分形、混沌特征。认为证券价格并不是随机游动的,而是受到某种确定性趋势的作用,并具有对初始波动的高度敏感性,换言之,股价运动具有混沌性质。据此,彼得斯(1994)提出了分形市场假说,认为:(1)市场是由很多具有不同投资预期的投资者组成的;(2)与每一个投资预期相联系的信息集是不同的。只要市场维持这种分形结构,并且没有特征时间标度,市场就会保持稳定。当市场的投资预期变得一致时,市场就会变得不稳定,因为每个人都基于同样的信息集进行交易(peters,1994)。

近年来,非线性动力学在证券市场研究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上,一个是证券市场是否存在混沌、分形等非线性特征的检验以及检验方法的研究,在证券市场应用混沌分形理论的前提是数据是否具有混沌性质,这就需要进行有关的统计检验。对股指数据是否具有混沌分形特征的统计检验也是当前股票市场非线性研究的热点。这些检验包括:长记忆与R/S分析、BDS检验、Lyapunov指数检验等。

另一个方向便是建立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来描述股价的动态行为,探寻证券市场价格波动行为的形成机理。最近几年,不少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如arthur、Holland、LeBaron、palmer和taler(1997),Brock(1993,1997),BrockandHommes(1997,1998),BrockandLeBaron(1996),Chiarella(1992), Chiarella andHe(2000),Gaunersdorfer(2001),GaunersdorferandHommes(2000),Lux(1995),taiseiKaizoji(2000)等等。这些模型都是基于异质投资者上的,即投资者是有限理性的,他们之间是有差别的,而非传统的金融研究将投资者简化为典型的理性人。

Brock和Hommes(1997,1998)(简称BH)提出了一个信念自适应系统(adaptiveBeliefSystem简称aBS)的理论框架,其基本思想是:市场上的投资者是千差万别(投资者的异质性),其对未来的信念也是各不相同(信念的异质性),为适应环境,投资者的信念是变化的。人们通过不断的学习,选择业绩好的预测规则(信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的环境,这样就导致了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比例的变化,进而影响着资产价格的变动,而价格的变化反过来影响投资者对预测规则的选择,形成了二者相互作用的进化系统。aBS模型给出了一个易于处理的理论框架,而且理性预期均衡作为一个特例包含在该系统中。在aBS中有两个重要的噪声源,即模型近似的误差和经济基本面内在的不确定性。aBS能产生一些重要的实证研究和观察到的市场特征现象,如收益的不可预测性、厚尾、投机泡沫和波动集群性等。Brock、Hommes和Gaunersdorfer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对最初提出的模型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和扩展,Brock、Hommes和wagener(2001)又提出了LargetypeLimit(LtL)的概念来描述有多种类型投资者的适应性进化系统的平均行为。ChiarellaandHe(1999,2000)也对aBS系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扩展。

Lux(1995)模型企图刻画市场上投资者的“从众”行为或相互模仿的传染现象,描述了对基本面不完全知情的投资者的预期的形成。这些预期主要依赖于其他投资的预期和行为,模型刻画了投机者之间的相互模仿传染(递)的过程。模型通过投资者的态度(即买入和卖出)的变化来描述市场供需状况,而供需状况进而影响价格的变化,投资者买和卖两种态度的转变的概率引入了协同学的方法。Lux模型较好地刻画了市场中的从众行为,能很好地解释股市泡沫的形成、破灭(过度波动)和均值回复。Kaizoii(1998)模型与Lux模型相似,区别在于后者为微分方程,而前者为差分方程。taiseiKaizoji(2000)又引入了统计物理学中平均场理论来研究股市泡沫和暴跌。

t.Vaga(1991,1999)提出的协同市场假定认为,市场价格的概率分布是基于以下两类因素在时间上的变化:基本的或经济的环境;市场中存在的情形偏倚量或“集体思维”的水平。随着两个因素组合的变化,市场状态也变化,可以达到四个不同的相:随机游动、过渡市场、混沌市场、协同市场。这样就把市场价格的随机变动与可能的混沌性质统一到一个框架下。换言之,把有效市场理论与分形市场理论统一为一体。这种理论虽然还缺乏实证检验,但对市场价格变化具有很好的描述能力。

三、从宏观到微观——市场微观结构理论

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研究的是证券市场的交易机制和信息传导、价格形成机制,它对于全面深入了解证券市场交易过程,制定正确的投资决策及有效监管市场有着重要意义。由于微观结构理论主要研究股票市场的价量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它可以被用来建立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为股票价格预测服务。ananthmadhavan(2000)把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研究内容归纳为四个方面:(1)价格形成,包括价格吸收信息的动态过程;(2)市场结构与设计,包括价格形成与交易规则之间的关系;(3)市场透明度,市场参与者观察交易过程信息的能力;(4)其他金融领域应用,包括资产定价、国际金融、公司财务。

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与以前的金融理论相比,有两个特点:一是以前的金融理论注重的是宏观分析和总量的分析,而市场微观结构理论注重微观分析和变量分析;二是以前的金融理论多用演绎法,而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则主要运用计量经济模型来进行实证分析,同时也注意运用演绎推理方法和行为分析方法。这两个特点实际上是反映了当代金融理论非常注重对“人”这一金融和经济活动中的主体的研究,这是当代金融理论也是经济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中关于存货模型的分析、价格行为的分析等,都着重突出了对人的理性行为和非理性行为的发生及其原因的分析,从而使得对市场上的价格变动的分析更加深入。

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实验金融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金融市场的定量仿真与实验成为了可能,于是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实验金融学便产生了。

SantaFeinstitute(Spl)研究人员authur,w.B.,J.H.Holland,B.LeBaron,R.G.palmer,p.J.taylor使用基于agent的计算机模型来研究资本市场,建立人造股票市场aSm(artificialStockmarket),本质上开了实验金融学的先河。他们从1990年开始到1997年论文“assetpricingUnderendogenousexpectationsinanartificialStockmarket”的发表标志着金融学中又一分支——基于agent的计算实验金融学的诞生。

实验金融学是指应用计算机技术来模拟实际金融市场,如股票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等,在既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研究市场微观层次agent(投资者)的行为来揭示市场宏观特性形成原因的一门金融学分支。

证券市场线的概念篇6

【关键词】金融数学投资组合选择理论资本资产定价

经过两次“华尔街革命”,金融数学迅速发展。套利、最优与均衡是金融数学的基本经济思想和三大基本概念。近年来,金融数学的发展,带动了现代金融市场中金融产品的快速创新,使金融交易的范围和层次更加丰富。本文从金融数学的主要理论、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对其做以概述,以期对我国金融数学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一、金融数学的主要理论

(1)投资组合理论。金融数学的第一个突破是马尔柯维茨1952年的论文“投资组合的选择”。该文尝试用方差来度量投资组合的风险,建立了两目标二次规划的数学模型,并提出投资组合的有效边界的概念即均值一定时方差最小的点与方差一定时均值最大的点组成的集合。文中指出当个人的无差异曲线与投资组合的有效边界相切时,投资组合的决策最优,进而可求出各资产持有的合理的比例。

(2)Capm理论。经过研究均衡竞争市场中金融资产的价格形成,夏普、林特纳和默顿在均值一方差投资组合理论的基础上,发现证券投资的回报率与风险之间存在一定的定量关系,提出资本资产定价理(Capm)。投资者在证券市场线上选择证券,投资组合是其效用函数与证券市场线的切点,求切点、测度资本市场线中的斜率成为夏普评价的关键。在证券股价、投资组合的绩效的测定、资本预算和投资风险分析中Capm理论都得到广泛应用。

(3)BlackScholcs期权定价公式。不同于之前的无套利定价原理,布莱克和斯科尔斯在1973年证明了期权的合理价格不依赖于投资者的偏好(风险中性原则),并在“期权定价与公司负债”一文中提出BlackScholes公式(简称B―S公式)。B-S模型为风险管理与套期保值套期保值开辟了新天地,因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被广泛用于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开发和定价,已成为现代金融理论探索的源泉。同时默顿也提出标的股票支付红利的期权定价公式和欧式看涨期权及看跌期权的定价公式,完成了对B-S模型和定价公式多方面的系统推广。

二、金融数学理论的新进展

(1)随机最优控制理论。上世纪60年代末,为解决随机问题,控制理论应用布尔曼的最优化原理,结合测度论和泛函分析方法形成了随机最优控制理论。默顿在上世纪70年代将该理论应用于对连续时间最优消费投资问题的研究。因为连续型的假设下交易有界并且连续变化,这与证券投资的实际环境存在很大差距,为克服连续最优控制理论的不足,脉冲最优控制理论应运而生。在倒向随机微分方程上,彭实戈获得了突破性研究,使我国在该方面居于国际前沿。

(2)鞅理论。当前,国外基于鞅方法的定价理论在金融理论中占主导地位,其作为现代金融理论的最新理论方法认为,在有效的假设下,证券价格等价于一个随机鞅过程。借助等价鞅测度的概念,KaratzasL等提供了一套解决风险管理问题和不完备市场下复杂衍生产品定价问题的计算方法,揭示了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国内学者也开始尝试该理论进行研究,如郭文旌等。

(3)最优停时理论。作为概率论中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分支,最优停时理论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国内的一些学者开始热心该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运用最优停时理论考察了具有固定交易费用的证券投资决策问题,给出了具有二个风险证券的投资决策问题一种简化算法。相信该理论将在投资组合等领域会取得更多的成果。

三、金融数学的发展趋势

(1)新问题越来越多。金融数学模型都需要假设条件,但有时假设与客观现实有一定差距甚至抵触,因此其应用范围比较狭窄,这需要在数学上进行改进。此外世界各国金融背景和管理模式各异,需要建立符合各自国情的金融模型和分析方法。如Capm适合欧式期权不适合美式期权。金融环境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也为金融数学提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要求我们继续探索。

(2)实证研究成为主要方向。单纯从概念到概念(定性分析),或从模型到模型,很难深刻、客观地揭示金融市场的发展规律。实证研究从现实金融市场中获取数据,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进而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最后返回数据和现实中检验结论的正确性,将成为金融数学的主要方向。

(3)金融数学的方法展望。金融系统的非线性与不确定性为金融数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金融市场波动性、突发事件、市场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等特性也成为金融数学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般的随机分析不能解释重大的金融震荡等小概率突发事件,起源于海岸线形状和宇宙星系描述的分形理论却可以解释股票的疯长和暴跌。另外突变理论和冲击理论也被应用于金融领域;当市场受到各种限制而不完备形成不完全市场时,Duffie的不完全市场的一般均衡理论及Karatzas等人引入的鞅理论都能很好地派上用场,后者已在国外金融理论中占主导地位;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我们很难在数学上处理相互。但重复对策、微分对策、多人对策及随机对策理论在金融领域中已得到较好的尝试,成为颇具前景的研究方向;统计和计算机已是金融数学它须臾不可离开的工具。

四、结语

经过两次“华尔街革命”,微观金融理论与以随机分析为核心的数学理论同步发展,已成为独立的、具有理论研究与实践价值的交叉学科,这越来越引起国际金融界和数学界的关注,在我国金融数学也已开始得到重视。可见数学家与金融学家的通力合作是发展金融数学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宋逢明.金融工程程原理――无套利均衡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段.金融数学研究综述及其前景展望[J].高校理科研究,

证券市场线的概念篇7

早在2016年“两会”期间,证监会新任主席刘士余便透露其“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的监管思路。从近期出台并购重组新规、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可以看出监管力度的加强与监管法制化水平的提高。“三监管”理念下,证监会与被监管者的争议仍频现:既有被监管者胜诉的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证监会、河南证监局认定其信息披露违规案件;也有处于审理阶段的上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证监会认定其信息披露违规案件;还有拟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欣泰电气退市事件。

从行政主体的角度看,证监会依法被诉无争议。证监会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不是国家行政机关,是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诉讼法》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讼。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做出的行政行为。因此,只要被监管者有理由认为证监会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便有的权利,积极寻求司法救济也是法治社会的体现。

虽证监会被诉于法有据,但常被诉也反映出不少问题。其一,证券法体系不健全,证券立法缺乏可操作性。风神轮胎是否构成虚减利润、虚增利润,进而构成信息披露违规,现行《证券法》以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规定过于原则,具体裁量标准、认定程序以及惩罚措施等实践中由证监会把握。对欣泰电气实行强制退市的依据是证监会的《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证券法》并未规定。在法律层面,该《意见》不应该凌驾于《证券法》之上。证监会是否具有行政处罚制定权也存疑,《行政处罚法》第十二条规定国务院可以授权具有行政处罚权的直属机构依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规定行政处罚。但是证监会非国务院直属机构。这些都暴露出现有证券法体系的不足,证监会不应该仅仅加强执法力度,更应该加强立法。

其二,形式化严重,缺乏实质监管理念。全面监管的理念扩大了监管范围,眉毛胡子一把抓,在时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进行全面监管,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监管质量也大打折扣。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要求遵循经济实质大于法律形式的原则。实质还是形式,直接决定是否信息披露违规。近来万科股权之争中的宝能资金来源、恒大信息披露等都没有后文,倘若日后违规坐实,受害投资者是否会证监会“怠权”?

其三,证监会权限界定不清,突击式监管。立法不足、分业监管导致证监会权限不清,存在监管真空、监管重复的情形,极易引起争议。而且证监会缺乏长效监管的理念,从严监管使得一些原本可以通过监管审核的事项折戟,相关主体的行为预期变得不明确。

综上所述,证监会能被诉及常被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既符合国际惯例,又具有中国特色。所以,重中之重是借鉴国际经验在完善证券市场监管体系上下功夫,其中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的建议尤其值得借鉴:监管者的责任必须被明确、客观的规定;监管程序与方式必须明确且具有持续性;监管者的职员要遵循最高的行业标准,包括合适的保密性标准;证监会要避免、控制利益冲突。在上述国际经验借鉴基础上,为更好结合中国实际,解决证监会被诉甚至常被诉的矛盾,至少以下几方面亟待改进。

首先,进一步完善证券法体系,做到有法可依,监管有据。完善证券市场信息披露机制,对信息披露主体、对象、程序、监管以及责任认定进行系统规制,待条件成熟,可以考虑制定《证券市场信息披露法》。对虚假陈述、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概念、特征、判断标准及处罚进行明确的立法界定,要结合证券市场的特点与发展趋势,采取概括加列举式,保持针对性的同时防止立法滞后性。

其次,分类监管与实质监管相结合。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分类和界定,对于涉及信息披露、投资者利益保护、证券市场风险预警以及处置、保障等问题进行实质监管;强化监管人员的法律意识与责任意识,解决人员倾向于诉诸形式监管以谋求效率与免除责任的逻辑选择困境。

再次,采取清单模式,划定监管红线与监管界线。法制化监管包含两个层面:一方面要针对被监管者制定监管红线,越线违法违规行为予以严格惩罚;另一方面,重拳监管下,要针对证监会划定明确的监管界线,防止证监会从“怠权”走向“滥权、越权”的极端。采取负面清单、权利清单与责任清单相结合的模式,既划定被监管者的行为,威慑违法违规行为;又简政放权,提高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同时加强证监会的责任意识,促进证券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证券市场线的概念篇8

上周,市场在借助“雄安”概念股的带动下热闹非凡,雄安概念成为最大亮点。7日,从盘面看,雄安新区概念股明显分化,涨停个股数量也较前日明显减少。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刚刚走强的雄安新区概念股,接下来还能继续火热吗?而眼看沪指再次开始冲击3300点整数关,这一次究竟能否成功闯关?

对此,有分析人士表示,接下来沪指依然还是以震荡蓄势为主,观察是否有机会去挑战3300点整数关。毕竟,目前距离前期高点也只有不到20点的距离,未来,如果大盘此次不能突破3300点的话,就要谨防二次回调的可能。

接下来4月的行情会怎么走?投资机会有哪些?机构及券商纷纷发表观点。

川财证券表示,目前SHiBoR、回购利率等市场资金利率都还维持在较高水平,国债收益率暂时也还未出现下降的趋势。虽然流动性最紧张的时候已经过去,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未来大概率仍是紧平衡,不过央行也多次强调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因此对未来流动性需要谨慎但不必太悲观。

开源证券认为,雄安概念的强势带动了基建板块走强。上证指数在突破3280点后遇到较大抛压,说明大盘突破3300点之前一定会有震荡,并不会一蹴而就,投资者要有耐心。

民族证券认为,a股市场波段式向上的格局没有改变,结构性行情仍将延续,指数的每一次调整,会让投资者逐渐深化价值投资的理念。

随着“雄安新区”主题的强势推进,市场风险偏好明显提升。有哪些投资机会?西南证券表示,国企混改也值得持续跟进。可以关注这些领域的混改龙头标的,投资策略需要保持定力,静待市场上涨。

平安证券表示,雄安新区未来更多的是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产业,目前雄安新区缺乏人才基础,未来要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需要建设完善、先进的基础设施。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关注雄安新区的投资机会:第一,地产、建筑建材板块,建议关注冀东水泥、金隅股份、华夏幸福;第二,雄安新区当前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比较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并且和河北省领导也都指出要建设绿色智慧城市。建议关注智慧城市、智慧生态板块。

对于其他投资机会,国金证券则表示,投资方面要关注两条主线。第一条是央企,重点关注已出混改方案的中国联通,还有各细分领域的成长股;第二条是地方国企:重点关注地方政策推动后劲足,各细分行业的龙头股。■

券商看盘

民族证券:价值投资理念逐渐深化

民族证券认为,a股市场波段式向上的格局并未改变,结构性行情仍将延续,指数的每一次调整,会让投资者逐渐深化价值投资的理念。a股市场风格自去年开始发生大切换,价值投资正逐步成为市场主流,而造成市场风格变化有三大原因。

首先,低风险偏好下资金追求安全性。a股经历了2015年以来的3次大幅波动后,市场情绪趋于谨慎,投资者对市场多了一分敬畏之心,波段操作成为近一年来多数a股投资者的主要操作手法,a股中长期处于低风险偏好阶段。与此同时,2017年是监管与制度建设的推进年,风险控制成为投资关键,市场各路资金都处于适应期,低波动性和低成交量或是全年市场运行的主要特征。在此背景下,资金安全就成为投资者的第一目标,低估值与稳增长品种成为其配置的主要方向。

其次,a股投资者结构正在发生变化。2015年之前,随着入市限制逐步放宽,证券投资基金、券商自营盘、信托产品等规模不断壮大,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频繁的大幅波动和严重的投机行为,个人投资者为主体的投资者结构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2015年股市大幅波动之后,证金、汇金、保险等新型机构资金进场,盈利目标从绝对收益向相对收益转变。未来随着市场不断成熟,以养老基金、FoF、保险公司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将获得长足发展,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将由个人投资者占主体逐步向机构投资者主导转变。

最后,市场供求关系正在改变。2012~2015年间,市场的稀缺资源是以高增长为代表的中小板、创业板公司,随着近年来市场扩容,中小创上市公司数量已高达1474只,占到a股总数的近二分之一。2016年全年共发行244只新股,募集资金1616亿元,中小创公司占到多数。因此,中小创的稀缺性正在不断减弱,相反,国企蓝筹股反而成了稀缺资源。吸引投资者的不再是高增长,而是高分红与高股息率。

总之,在长期低风险偏好、机构投资者占比提高以及市场供求关系改变的背景下,a股市场风格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价值投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自上而下的选股思路、高景气度行业、优秀公司管理层,或将成为未来投资者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

证券市场线的概念篇9

一、“快牛转慢牛”趋势下的证券投资特点

快牛转慢牛属于阶段性行情,在当前的二级证券市场上反映出了高位震荡行情,我们且不去讨论这一行情多久能够结束,但就高位震荡行情而言则有必要分析出它的投资特点来。

1.短线操作更趋合理

许多职业股民都以中长线操作为指导思想,在他们的影响下许多新手也以中短线为白己的投资策略。然而,在高位震荡的行情下出现双10的变换频率也将增大,同时阶段性上涨行情也频频出现。因此,这就为短线进行波段操作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条件。

2.概念炒作更为适用

证券投资本质上是对股票未来价值的一种当前变现,因此,这依赖于投资者的理性预期。然而,在大量散户存在的情况下,从众效应下的非理性投资更为明显。这就意味着,当前结合股票所代表行业的概念进行操作更趋合理性,而且这也成为许多职业投资人的投资策略之一。

二、投资中的难点问题

尽管遵循短线操作和炒作概念的原则,但在投资中也会在投资行为上出现难以克服的难点问题。

1.赢利点的确定

许多新进的投资者往往抱有挣快钱的愿望,这就导致了他们的投资心理中存在着极为强烈的“贪欲”。不难理解,波段操作需要短平快的操作手段,在我国庄家控股的一般态势下,若是未理性设置赢利点很可能在庄家高位出货后被套牢。由此可见,对于那些职业投资人来说都明白一点,根据赢利点来决定抛售股票已成为严明的证券操作纪律。

2.止损点的确定

有业内人上说过,我国股票市场不存在做空机制,因此没有止跌不涨的股票。对此观点,笔者谨慎接受。但对于那些新进投资者来说,在选股和选择买人点时都存在着技术性问题,那么再不设置止损点将严重打乱他们的投资策略,而且若是再逆势补仓的话,那么将被套牢的更为充分。

然而,以上两点却面临着“知易行难”的困境。

三、投资策略

根据以上所述,笔者将从以下4个方面来提出自己的投资策略:

1.选股阶段的策略

在信息准备上应密切跟踪事实热点新闻,特别对于当晚的新闻联播要保持高度关注,这是对概念股和题材股选择的重要基础。在股价分析上,应重点对当日涨幅前50位的个股进行分析,特别是对日K线图和周K线图的走势进行分析,以顺势来选择股票。再者,还应从股价结构上进行把握,防止追高行为的发牛。

2.买股阶段的策略

由于我国证券二级市场执行的是工+l的卖出机制,这就对短线投资人提出了约束条件。根据高位震荡所反映出的特点,笔者建议投资人在后市尾盘阶段入场购买股票,如全天收市前的30分钟。这样一来,庄家当天的技术图形已经基本成型,可以从中知晓最优买点;而且,此时个股的股价也趋于稳定。更为重要的是,在t+l机制下尾盘最后30或15分钟买股,将变相形成t+o的卖出形态。

3.卖股阶段的策略

在投资界有这样的谚语,即会买股是徒弟、会卖顾才是师傅。可见,卖点的选择比买点的选择更为困难,但为了减少新进投资者的操作困难,这里就需要根据大盘走势、个股K线图的走势来进行分析。笔者建议,若是短线操作可以根据赢利点来决定卖点,这样能够保证有限资金的充分周转。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对于那些新进投资者来说,当前更主要是学习和摸索出符合自身性格的投资策略来,而本文则是从基本观点上对他们提供参考。

证券市场线的概念篇10

关键字:证券市场,证券,网络法,网络化

一、证券市场网络化程度的现状及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电脑的大量应用,使得证券的电子化交易方式具有高效、经济的优势已日益为世界各国主要证券市场接纳并认同,成为当今世界证券市场发展的潮流。如“naSDaQ已经将自己的网络与internet连接在一起;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也关闭了其交易大厅,全部采用网络交易方式;巴黎matiF期货交易所在引入网络交易方式的八个星期以后,关闭了交易厅;伦敦期货交易所不幸受到德国电子交易所重创,失去了最大的一个客户,不得不改变以往不接受联机定单的规定。联机证券交易服务的蓬勃发展是促使交易所本身建立虚拟交易大厅的原动力。目前,已经有74家互联网证券交易商能够提供全方位证券服务,他们不仅需要提供联机下单服务,而且需要进一步实现联机市场交易。未来大部分公司都能在互联网上面向全世界发行它们的股票,进行全天候的交易。电子化证券交易方式对投资者来说,简化了投资过程,因此降低了投资成本;对公司来说,能够在最大的范围内聚集到尽可能多的资金。”(1)同样,我国证券交易所的运作也已经实现了高度的无形化和电脑化,建立了安全、高效的电脑运行架构。投资者除了在证券商柜台直接下单买卖证券外,也可以在家里或其他地方通过电话机上的按键或通过互联网下单买卖,其委托由证券公司柜台终端通过通讯网络传送到交易所电脑撮合主机,撮合成交后实时回报,投资者可以立即查询交易结果,整个交易过程几秒钟就可完成,其高效、快捷、方便的程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003年上半年我国发生“非典型肺炎”疫情期间,电话委托、网上交易以及其他远程交易方式等整个非现场交易占比在大幅度攀升。随着4月28日中国证监会《关于做好证券、期货营业场所非典型肺炎预防工作的通知》的下发,使得以网上交易为主的非现场交易成了证券市场竞争的焦点。根据上报数据统计显示,2004年4月份,证券公司网上委托交易量约为2077.06亿元,占沪、深证券交易所2月份股票(a、B股)、基金总交易量10536.82亿元(双边计算)的19.71%,比2003年4月上升了5.33%.通过对上报报表中客户数的统计,网上委托的客户开户数达533.42万户,占沪、深交易所开户总数一半3561.74万户的14.98%,比2004年3月增加了约1.87万户。(2)

由此可见,证券交易电子化最明显的标志-网上交易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国证券市场上的特征,这是符合世界证券市场发展趋势的。网上证券交易作为一种全新的交易方式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地发展,并大有替代传统证券交易方式的势头,一方面是由于近年来国际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与证券经纪业务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是和网上证券交易相对于传统的交易方式具有众多优势。如成本低廉,突破地域限制,信息广泛、快捷等等。但在实际上,证券市场的网络化的基础-网络化证券究为何物这一基本问题并未完全明确,其能否适用证券法,还是应该适用所谓的网络法规?本文将以网络化的证券作为切入点,对其性质及基本特征进行分析,以求能对某些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提供解决的对策。

二、网络化证券的性质及基本特征

证券是随着市场经济与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经济现象,是现代社会不可回避的产物。其作为学术上的概念却因为各个学科的研究角度不同而存在着较大差异,即使在法学学科内部,也因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传统法学上,证券是指表彰一定权利的文书,即记载并且代表一定权利的书面凭证。这种权利存在于证券之上,在通常情况下,权利与证券结合在一起,权利不能离开证券而存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看到多种证券形式,如车船机票、各种入场券、邮票、存折、支票、股票、债券等等,这些证券本身就代表一定的权利,而不仅仅是证明权利的存在。证券的存在(有无)与权利的存在(有无)有密切联系。这是证券与证书的最大区别,后者的作用仅仅是证明某种法律事实或法律行为曾经发生过。(3)根据证券与其所表示的权利之间的联系是否密切,可以将其分为金券、资格证券和有价证券三大类。(4)

在各种证券中,有价证券应用最广。通常所称的证券即指有价证券。但它与证券法律制度中的证券外延仍不同,其只是证券法中证券概念的理论基础。有价证券依据不同的标准有多种分类,但其最主要的分类方法是按有价证券体现的内容,将其分为货币证券和资本证券两种,资本证券,又称投资证券,则是指基于筹资目的发行的,表彰投资人某种权益的可转让证券。其是有价证券的主要形式,一般认为狭义的有价证券仅指资本证券。其主要表现是股票、债券等。此外,有学者认为,在此种分类下还有一种货物证券,或称商品证券,即代表一定商品的有价证券。其主要表现为提单、仓单等。随着商品经济与信用经济的高度发展,有价证券体系内部为适应经济活动的需要,发生了职能分化。一部分证券,如票据、仓单、提单等货币证券或商品证券,担负起支付功能和商品流通功能。而另一部分证券,如股票、债券等资本证券,分化出来,担负起筹资功能。对于前者,传统的民商法均有所规定,特别是票据制度已形成独立的法律系统。而后者也有某种独立的法律制度来规范,这便是现代各国存在的证券法或证券交易法。就这样,传统的证券概念受到了极大冲击,其已经被实际上的资本证券概念所取代,即一种基于筹资目的发行的,表彰投资人某种权益的可转让凭证。这也是在各国证券市场领域实际上存在的证券概念。尽管各国证券法调整的证券种类差异很大,但其均为具有流通性的直接投资工具却是不争的事实。本文所强调的传统证券即是指这种资本证券。

传统的证券在存在形式上总是一种有形的实物凭证形式,一般为纸质凭证。其基本特征就在于一是表明财产权,证券上载明持有人的财产内容;二是证券票面所示的权利与证券不可分离;三是证券为权利运行的载体,权利的形式和转移以出示和交付证券为条件。(5)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形的实物证券逐渐向无形化转变。“证明股权关系的股票和债权关系的债券等证券不再是实物凭证,而成了电子符号或数据存在于数据库中。这种没有实物凭证的股权关系和债权关系被储存在电脑中,以电子符号或数据的形式证明发行人和持有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这样的证券被称为电子证券。”(6)而所谓的网络化证

券是指传统证券在证券市场网络化背景下由于这种电子化、无纸化证券进入互联网交易,而被赋予一定特征时所形成的一种证券存在形式。

(一)网络化证券的法律特征

网络化证券不同于传统证券的法律特征应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存在形式的虚拟化

可以说,网络化的证券与传统证券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存在形式的虚拟化。即证券存在形式不再是以纸质为媒介。而是以一种电子符号或数据形式存在于相应的电脑或数据库中,实际上,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上所流通的社会公众股全是无纸化的网络化证券,即投资者并不是持有证券的实物存在形式,其能够看到的只是股票帐户上的数字而已。投资者对这种网络化证券所进行的转移等权利行为,也是通过电脑和互联网络进行所谓的数据交换(eDi),而不会再出现将股票等证券由一方手中交付给另一方的手中这样直接明确的转移行为。

在现代化的信息时代,网络化证券的存在形式只是一种虚拟的电子符号,其既不是文字,其载体也不能为人们所直接感知,(7)它完全属于一种虚拟化的存在,然而这种虚拟化的存在不会影响其固有的证券性质,即体现并表明相应的权利义务关系。这是因为网络化证券的存在形式完全可以发生纸质书面证券形式的作用。几百年来,随着证券市场和股份制度的发展,股票、债券等资本证券已经逐渐完备与成熟,其固有的权利、义务也在相应的法律法规中加以明确,传统证券的纸质形式仅仅是一种表征,这样一种形式性的表征并不会改变内容,既然内容是固定的,那么相对于纸质形式所具有的记载、交流等功能,网络化证券的虚拟化存在形式也同样具备。“每笔以电子符号纪录的相同性质的证券,其名称、种类、票面金额及代表的股份数、发行者的详细情况、证券持有人的名称住址等资料都记录到相关机构的电脑中,并且留有备份,其解释不可能因人而异或被人有意歪曲,也不存在欺诈、伪证或伪造以及因事实变迁或距离遥远而改变。”(8)事实上,当证券从物理形式转移到虚拟形式后,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电子化存储系统的安全性问题。仅从技术上而言,不存在绝对安全的系统,其不安全因素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信息网络本身,另一方面来自与外部攻击或破坏。但同样的,传统证券的纸制形式也可能出现篡改、复制、丢失等情况,所以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是网络化证券与传统证券所共同面对的问题,只不过解决的途径和方式不同而已。

2、流通方式的虚拟化

我们已经在上文中分析到,网络化证券的虚拟化存在形式导致物理状态下的转移交付为虚拟化的电子清算和交割方式所代替。在我国,证券交易的清算和交割统一的中央证券存管机构完成,(9)作为从事证券存管、结算业务专门机构,其为实现证券的无纸化,减少实物流转,使大量证券交易以簿记方式集中进行交收,从而提高交收效率,降低交收风险提供了可能。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证券投资者在参与证券交易所内的交易时,都开设了证券和资金账户,故交割交收时实为账户划拨。证券公司应向委托人交付交割交收清算清单,记载成交日期、成交证券名称、数量、成交价格和金额、税收、佣金等事项作为委托合同履行完毕的凭证。而“我国证券市场从一开始就采用计算机处理从投资人委托申报、交易系统主机撮合到成交回报全过程,其中没有中断和人工干预。1998年上证登记公司的参与人远程操作平台(participantsRemoteoperationplatform-pRop)投入使用后,实现结算数据后台处理再回到经纪人并通过经纪人提供给投资人的电子数据交换,至此,上海证券市场做到从投资人交易委托申报到证券与资金交付交收全过程Stp.这在全球CSD中可以认为处于领先位置。”(10)

这种流通方式的虚拟化还表现在网络化证券交易中不受地域限制的现象。不仅因为网络化证券在互联网络中可以打破地域界限,交易可以跨时空进行,随着wap(无线应用协议)为互联网和无线设备之间建立了全球统一的开放标准,使其成为未来无线信息技术发展的主流。wap技术可以使股票交易更方便,通过wap可实现多种终端的服务共享和信息交流,包容目前广泛使用的和新兴的终端类型,如手机、呼机、pDa等设备。用户通过手机对券商收发各种格式的数据报告来完成委托、撤单、转帐等全部交易手续。由此可见,未来几年基于互联网的移动证券交易市场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证券交易正在进入移动交易时代。

(二)网络化证券的性质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那样,我们可以认为网络化的证券并没有改变传统证券的实质,其仍然是作为一种资本或债权的凭证。然而网络化证券的确具有一些独有的特征,这是否就意味着网络化证券与传统证券在性质上并非同一。这将直接影响到网络化证券在适用相关法律上存在较大问题。因为我国《证券法》并未对所谓的网络化证券或电子化证券加以规定,《证券法》是否就不能适用于网络化证券呢?公司法中有少部分内容对其有所涉及,其中的132条规定,“股票采用纸面形式或者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形式。股票应当载明下列主要事项:(一)公司名称;(二)公司登记成立的日期;(三)股票种类、票面金额及代表的股份数;(四)股票的编号。”股票由董事长签名,公司盖章。发起人的股票,应当标明发起人股票字样。第133条规定:“公司向发起人、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法人发行的股票,应当为记名股票,并应当记载该发起人、机构或者法人的名称,不得另立户名或者以代表人姓名记名。对社会公众发行的股票,可以为记名股票,也可以为无记名股票。”第167条规定:“公司发行公司债券,必须在债券上载明公司名称、债券票面金额、利率、偿还期限等事项,并由董事长签名,公司盖章。”从这些规定中可以得知,法律并没有对网络化证券的形式进行禁止性的规定。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实物证券之外,还存在一种簿记证券,即由证券发行人按照法律和行政法规的统一格式制作的,记载证券权利的书面名册。“簿记证券不是一种实物形态的证券,而是通过记账的方式将证券持有人持有的证券种类和数额予以表现的一种符号。”(11)目前,我国已经发行了簿记券式股票和记帐式国债。这种证券将权利持有状况记载于统一的书面名册上,可以减少相应的证券印制成本,保管与清点更加容易,安全性更高,不易遗失或被盗,可以说是一种更为高级的证券形式,其具有证券无纸化的特征。从这个角度上讲,网络化证券的这种无纸化和电子化特征也应该不影响其法律性质。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