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盆底肌修复的治疗方法十篇盆底肌修复的治疗方法十篇

盆底肌修复的治疗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5:54

盆底肌修复的治疗方法篇1

看看你是否产后盆底松弛

女性的盆底肌肉像吊床一样,承托和支持着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除了使这些盆腔脏器维持正常的解剖位置之外,还参与了控制排尿、控制排便、维持阴道的紧缩度,增加性等多项生理活动。

妊娠和生产导致盆底肌肉受损,会出现盆底功能障碍,初期表现为阴道松弛、性生活不满意或小腹坠胀感、尿频、便秘等症状,不仅给妇女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可能因阴道松弛、性生活过程中不会或不能收缩盆底肌肉而导致男女双方性下降,影响婚姻生活质量。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危害多

如果盆底肌肉功能没有及时修复。将逐渐发展为尿失禁,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直肠脱垂等疾病,给妇女造成难以言状的痛苦。如最常见的压力性尿失禁:轻度的,咳嗽、喷嚏、大笑或提重物时就发生漏尿:中度的,走路快就会尿湿裤子:重度的,站立时都会发生尿失禁。有些妇女需要长期使用护垫或尿片,而且整天异味缠身,使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也严重地影响了个人形象和社交生活。子宫脱垂更是苦不堪言。患者有下坠感,阴道发胀不适,伴小腹胀痛,腰背酸痛,重度脱垂的子宫在走路时经常会摩擦到,引起溃疡、化脓或子宫肥大等问题,不易痊愈。

产后盆底功能修复要趁早

产妇在产后42天常规进行盆底肌肉康复疗程,唤醒盆底的神经及肌肉,使阴道更好地恢复到产前的大小、敏感状态,从而提高性生活的质量,同时有利于预防、治疗盆底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如果错失产后康复的良机,随着年龄的增大,激素水平下降,肌肉更加松弛,症状就会越来越严重,到时候就只能选择手术治疗,同时会带来更多的健康问题。所以产妇一定要及早进行盆底肌肉训练。

产后盆底功能修复的方法

在欧美及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对产后盆底功能修复这一问题十分重视,并已经普及了盆底肌肉的电刺激治疗和生物反馈训练。pHeniX生物反馈盆底功能重塑仪,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最推崇的高新治疗仪器。通过盆底肌肉的生物反馈、电刺激训练和治疗,对产后42天的妇女常规进行盆底肌肉训练,从而大大减少了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同时。唤醒盆底的神经及肌肉,使阴道更好地恢复到紧缩状态,从而增进性和、提高性生活的质量。

北京和美妇儿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女性健康的高端妇儿健康管理机构,在女性产后修复方面除了引入先进的pHeniX盆底功能重塑仪外,还提供多种科学的修复方法和妇科疾病的诊疗服务。

知名专家坐诊:聘请国内具有数十年临床妇科工作经验的专家坐诊,为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提供科学的诊断和治疗。

盆底肌修复的治疗方法篇2

产后是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好时机

产后干预是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最佳时机,正确的护理方式、及时治疗阴道损伤、适时的盆底肌肉训练,能够有效预防盆底功能障碍。

此外,可以采取盆底康复技术――凭借高科技的生物反馈技术,精确客观地检测、评估盆底肌肉的肌力情况和纤维受损类型,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过采用不同频率、能量的电刺激及生物反馈训练,唤醒被损伤的盆底神经肌肉,增加盆底肌肉肌力和弹性,使盆底功能恢复正常。此技术安全性高,治疗过程轻松愉快,且疗效可长期保持。部分病人可以通过腹腔镜做盆底修复。

倾诉者:柳女士,29岁,儿子3岁

和儿子一起踢球、跑步、嬉闹是我初为人母最大的乐趣。但是最近,小家伙老嘟起小嘴,问:“妈妈为什么不和我一起玩了,妈妈不喜欢宝宝了吗?”我满怀歉意地表达对他的爱,但却无法向他解释清楚自己不能开怀是因为身不由己的小便失禁。

从几个月前开始,我一旦咳嗽、大笑、打喷嚏等,就会突然涌出一小股尿液,让我非常尴尬苦恼。和老公的私密生活也不和谐。有相似经历的闺密说,这是产后盆底功能障碍,需要修复盆底。想起儿子、老公失望的表情,我决定尽快治疗。

妊娠和分娩后易患盆底功能障碍

妊娠期间,随着子宫体积和重量的不断增加,来自盆腹腔的压力越来越大,并逐渐垂直指向盆底肌肉。又因持续时间较长,容易导致盆底肌肉松弛。受妊娠生理变化的影响,盆底韧带也会在妊娠晚期因胶原溶解的增加变得松弛。

分娩时,会阴裂伤、会阴侧切对盆底组织的损伤更直接:盆底肌肉纤维和筋膜的网状结构被撕裂,盆底神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如果产后护理不当,在盆底肌肉尚未恢复时加大腹压,比如便秘、干重活、提重物等,就很容易患上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功能障碍影响多方面

1.盆底功能障碍会导致障碍,性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2.膀胱括约肌控制能力下降,导致患者尿频尿急,来不及上厕所就会发生溢尿现象。

盆底肌修复的治疗方法篇3

【关键词】盆底肌训练;生物反馈;压力性尿失禁

observationontheeffectofelectromyographyStimulationcombinedwithBiofeedbackpelvicFloortrainingonFemale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analysisof8cases

penGQi-cai,XUCheng-fang,wULing-ling,etal.

Departmentofobstetrics,thethirdaffilatedHospital,SUnYat-senUniversity,Guangzhou51063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effectofelectromyographystimulationcombinedwithbiofeedbackpelvicfloortrainingonfemale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methods8postpartumpatientswhosufferedfrom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underwentpelvicfloortrainingwithpHeniXBiofeedbackpelvicFloortrainingSet(madeinFrance)fromJune2007toDecember2008.thetreatmentcoursewas5to8weeksandtwiceperweek.Resultsafterone-course-training,symptomsof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in8patientsreleased.ConclusionsBiofeedbackpelvicfloortrainingisasafeandeffectivetreatmentforfemale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

【Keywords】pelvicfloortraining;Biofeedback;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

作者单位:5106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科

生儿育女几乎是每个女性人生的必经之路。初为人母时,必将沉浸在哺育幼儿的欣喜和忙碌中,而忽略了因妊娠和分娩对机体带来的损伤-盆底功能障碍。盆底损伤不及时调整和修复,就容易出现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SUi),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0世纪80年代开始,电刺激治疗尿失禁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几十年来产生了各式各样的电刺激技术。本文通过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8例,对应用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进行初步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20037年6月至2008年12月产诊产后盆底康复专科共有8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接受了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平均年龄32岁(28~46岁),其中7例为阴道产后,1例为双胎剖宫产术后。治疗前通过病史及检查确诊为压力性尿失禁,其中7例压力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的分度2例为中度,6例为轻度。

1.2诊断方法主要依据:a)病史是否有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如大笑、咳嗽、打喷嚏或行走等使腹压增加时尿液是否漏出,停止加压动作时尿流是否随即终止;既往生育史(是否难产)等;b)体格检查:腹部加压,咳嗽动作时有否溢尿。SUi主观分度分别为:轻度:尿失禁发生在咳嗽和打喷嚏时,至少每周发作2次;中度:尿失禁发生在走路快等日常活动时;重度:尿失禁在站立时即发生。

1.3治疗方法采用法国pHeniX神经肌肉生物反馈治疗仪,在患者的阴道内放置消毒的阴道电极,反馈测量患者盆底肌肉肌电,由临床医师结合每个患者的情况为患者设计专用治疗程序。患者根据治疗仪显示屏的图形指示进行盆底肌肉的收缩放松训练,每次治疗30min左右;治疗过程中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两种治疗方法同时配合进行,先进行一类纤维的训练,再进行二类纤维的训练,最后是综合训练。治疗疗程5~8周,每周2次。治疗结束后,嘱患者回家后按上述收缩模式自行盆底肌锻炼,每天2~3次,每次约10min。

1.4疗效观察观察患者症状改善及患者不适情况。疗效标准治愈:尿失禁症状消失,客观查体无压力性尿失禁;有效:漏尿次数减少50%以上;无效:尿失禁症状无明显缓解,漏尿次数减少50%以下

2结果

2.18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均完成一个疗程的治疗。其中4例患者在第3~4次治疗时症状开始减轻,到第8次治疗时症状完全消失。另有3例患者在治疗第5~6次时症状开始减轻,到第10~12次治疗时症状完全消失。另有1名患者是顺产后再双胎妊娠剖宫产术后6个月妇女,46岁,压力性尿失禁5个多月,在治疗第9次才开始症状减轻,到第14次症状完全消失。8例患者均未诉任何不适。

2.2随访结果随访6个月,无1例患者复发。

3讨论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发病率15%左右,是影响妇女生活的常见疾患,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国际控尿学会(internationalcontinencesociety,iCS)将其定义为:构成社会和卫生问题,且客观上能被证实的不自主的尿液流出[1]。在欧美及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产后的妇女常规进行盆底肌肉训练,从而大大地减少了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我国近年来也逐渐开展妇女产后盆底康复训练。通过生物反馈来进行盆底肌训练是一种更有效的锻炼方法。

据报道,约33.3%的女性在分娩后都存在SUi[2],其发生常与妊娠分娩导致泌尿生殖器官脱垂及盆底肌功能受损有关。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SUi,总有效率达90%左右[3,4],是非常有效的。本文报道的采用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8例产后压性尿失禁患者,经一个疗程约10~15次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所有患者症状完全消失,效果非常理想。笔者认可能有下面几方面原因:①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主要是妊娠和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受损,病程较短,症状较轻,容易恢复;②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基本上都比较年轻,体质较好,恢复较快;③法国pHeniX神经肌肉生物反馈治疗仪可以精确,客观地检测阴道及盆底肌收缩力度、耐力、反应速度,采用模拟的视觉信号提示正常及异常的盆底肌肉活动状态,反馈给医生及患者,有助于医生为患者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及训练计划,指导患者完成训练计划,促使患者主动训练,增强盆底肌肉张力,从而获得更有效的盆底锻练。但本文病例数较少,有待于进一步扩大病例数继续临床观察。

生物反馈的盆底锻炼对女性尿失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因疗程时间较长,治疗过程中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以下事项值得注意:①患者的依从性:盆底功能康复训练要求患者每周2次去医院进行30min的治疗,而产后妇女大多需哺乳,患者往往较难以坚持,需要另安排患者训练时间。②治疗方案的个体差异性:不同患者盆底的情况各不相同,治疗过程中最好有专人负责,先行摸索每个患者的治疗规律,设计个性化方案,提高治疗效果。③患者每次治疗后回家一定要坚持每天训练2~3次,每次10min,4有一点应提醒患者,盆底锻炼治疗没有终点,症状消失后假如锻炼停止,情况可能又出现甚至恶化,建议继续每日锻炼20min,或至少隔日锻炼20min。每3个月来医院随访一次,以便指导患者的进一步治疗。

参考文献

[1]宋岩峰.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流行病学.实用妇产科学杂志,2003,19(2):67-68.

[2]Hay-SmithJ,murkvedS,FairbrotherKa,etal.pelvicfloormuscletrainingforpreventionandtreatmentofurinaryandfaecalincontinenceinantenatalandpostnatalwomen.CochraneDatabaseSystRev,2008,8(4):CD-007471.

盆底肌修复的治疗方法篇4

【关键词】盆底康复;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中图分类号R69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4)14-0081-03

theeffectobservationofpelvicFloormuscletrainingandnursingCareinthetreatmentofpostpartum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LenGXiu-lan,DonGYu-nan,RUanLi-ni.//ChineseandForeignmedicalResearch,2014,12(14):81-83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ofpelvicfloormuscletrainingandnursingcareinthetreatmentofpostpartum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SUi).method:124womendiagnosedfor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fromauthor’shospitalweredividedintothreegroups,mildgrouphad48cases,moderategrouphad44casesandseveregrouphad32cases.allwomenwereperformedpelvicfloormuscletrainingfor8paredtheiCi-Q-SFscoreofbeforeandaftertreatmentsbymeansofiCi-Q-SFtablesandthetreatmenteffect.Result:thetotaleffectiverateofmildgroupwas83.33%,thetotaleffectiverateofmoderatewas72.73%,andthetotaleffectiverateofseveregroupwas43.75%.thetherapyeffectofmildgroupwassignificantlybetterthanmoderategroupandseveregroup(p

【Keywords】pelvicfloormuscletraining;postpartum;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

First-author’saddress:ShenzhenmaternalandChildHealthHospitalaffiliatedtoSouthernmedicalUniversity,Shenzhen518000,China

压力性尿失禁(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SUi)是指腹压突然增加(如咳嗽、打喷嚏、大笑、提重物或上楼梯等)时,尿液不自主的从尿道口流出。25~65岁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从24%增加到46%[1]。妊娠和分娩是年轻妇女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最常见原因[2]。盆底肌康复锻炼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首选方法,本文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8月1日-2012年1月31日来笔者所在医院常规产检的初孕妇,足月、单胎顺产,胎儿体重2500~4000g,阴道分娩后确诊为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124例,年龄20~41岁,平均(28.3±4.5)岁。纳入及排除标准:所有入选者均为阴道分娩后确诊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符合2007中国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治疗指南中的压力性尿失禁诊断标准[3]),均经本人同意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坚持进行盆底肌锻炼;同时排除膀胱阴道瘘患者、非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及影响膀胱功能的疾病患者。分度标准,轻度:患者尿失禁发生频率为1次/周,且每次尿漏量为几滴;中度:发生频率为2~6次/min,或每次尿漏量足以打湿底裤;重度:发生频率≥7次/周,或每次尿漏量足以打湿外裤。根据分度标准将124例患者分为轻度组48例,中度组44例,重度组32例。

1.2方法

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一般健康知识教育并发放资料,集中讲解分娩对盆底肌功能的影响,常规会阴护理。指导患者做盆底肌康复锻炼,患者可根据身体情况选择卧位、站位及坐位进行锻炼,20min/次,3次/d,每次缩紧不少于3s,然后放松,避免腿部及臀部肌肉的参与。患者每天来院一次接受盆底锻炼指导,直到完全掌握即可在家中坚持锻炼。同时每次排尿时减缓或停顿尿流,锻炼间断排尿,在有尿失禁诱发动作前包括弯腰、咳嗽等收缩盆底肌,抑制不稳定的膀胱收缩。同时,训练模式坚持个体化的原则。锻炼时间为8周。每周最后一天来院复查。

1.3观察指标

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简表(iCi-Q-SF),对治疗前后iCi-Q-SF评分结果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1.4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尿失禁症状消失,尿垫试验阴性;有效:尿失禁次数明显减少,尿垫试验连续3次以上阴性;无效:所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治愈+有效。

1.5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治疗效果

经过8周的锻炼后,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72.73%、43.75%,轻度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中度组与重度组,治疗效果与尿失禁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不同程度尿失禁患者治疗3个月后治疗效果比较例(%)

组别治愈有效无效总有效

轻度组(n=48)23(47.91)17(35.42)8(16.67)40(83.33)*

中度组(n=44)18(40.91)14(31.82)12(27.27)32(72.73)

重度组(n=32)4(12.50)10(31.25)18(56.25)14(43.75)

*与中度组、重度组比较,p

2.2治疗前后iCi-Q-SF评分

轻度组、中度组和中度组治疗后iCi-Q-SF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治疗前后iCi-Q-SF评分结果比较分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

轻度组(n=48)13.37±2.235.41±2.11*

中度组(n=44)16.87±2.8412.01±2.76*

重度组(n=32)19.45±1.2415.22±1.98*

*与治疗前比较,p

3讨论

上世纪40年代美国妇产科医生Kegel为解决产妇产后盆腔器官脱垂和盆底肌肉松弛等问题,创造了盆底肌肉康复锻炼方法,即凯格尔法。经过多年的临床探索和完善,目前已经成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常用的康复锻炼方法。本研究将此训练方法运用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妇女,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3.1产后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机制

妊娠期孕妇发生一系列生理改变,泌尿生殖系统和盆底肌肉神经解剖学及生理学在胎儿生长、子宫增大和内分泌激素影响下发生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多在产后7~8周恢复至孕前状态。如产后不能及时修复,日后就可能发生压力性尿失禁。妊娠期及产后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机制如下:(1)妊娠期因松弛素及重力作用使女性盆底组织松弛、正常解剖移位,导致膀胱颈及尿道下移[4];(2)妊娠期机体免疫力下降,易患泌尿系感染,损伤尿道;(3)分娩期第二产程延长损伤盆底组织,进一步使其松弛甚至部分断裂;(4)阴道分娩时会阴神经损伤也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相关[5];(5)一些助产技术的使用,常人为损伤盆底组织。

3.2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妇女盆底肌康复训练的个体化原则

由于受教育程度、社会及家庭关系、情绪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6],每个产妇对盆底康复训练的接受、理解能力不尽相同;并且每个孕妇的盆底损伤程度不同,每个人初始的肌肉收缩能力是有差异的,部分孕妇Ⅰ类纤维收缩能力较好,部分产妇Ⅱ类纤维收缩能力较好,有小部分甚至无法识别盆底肌肉收缩。因此,妊娠期及产后盆底肌康复训练无法统一治疗标准和固定化的训练模式,必须遵循个体化的治疗原则,必须根据每个患者的自身情况及在康复训练过程中的效果做及时地调整,制定个体化的训练模式和方案。

本项研究中,三组病例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与产妇积极配合、随时将训练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医务人员反应,医务人员及时调整适合每个人的训练方案有关。

3.3盆底肌康复训练用于压力性尿失禁治疗的意义

盆底肌康复训练不仅能够加固盆底肌肉,还能提高尿道周围肌肉的括约功效,是压力性尿失禁的首选的治疗方法。盆底肌康复锻炼的目的是通过对骨盆底横纹肌进行有意识地反复收缩锻炼,提升小骨盆内膀肌颈部和近端尿道,使之与腹压一同作用于膀肌颈部和近端尿道,达到压迫尿道内腔,防止尿失禁的效果。

国外众多研究中,妊娠期妇女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对于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有较显著的效果。Sampselle等[7]1998年研究了妊娠期和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效果,证实盆底康复训练通过增加盆底肌的强度减少压力性尿失禁在孕35周及产后6周和6个月的发生率。morkved等[8]的研究,通过用盆底康复训练对20周以后的初产妇的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认为pFme对增加妊娠期和分娩时盆底肌的强度有效,能阻止SUi的发生。Reilly的研究中,对膀胱颈运动过度、孕龄>20周的初产妇进行pFme能够产后SUi的发生[9]。

本研究对妊娠期压力性尿失禁的妇女,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效果显著;且轻度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中度组与重度组,尿失禁严重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好。国内的研究对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对患病程度无选择性[10],本研究中将轻重中度患者分组进行对比研究,显示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效果,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3.4心理指导和生活行为方式干预在盆底肌康复训练中的重要意义

进行康复锻炼前,首先应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以信任、鼓励、尊重的语言与患者交谈,耐心向每个产妇解释盆底的基本解剖知识和盆底肌康复收缩方法,并运用文字、图表等进一步说明,让每个孕妇充分了解盆底肌训练的机制、方法和意义,使其保持情绪稳定,增强信心与毅力,发挥患者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配合康复锻炼。本研究进行康复锻炼前均根据每个患者的文化程度和分娩情况给予个体化的解释工作,让她们能完全理解盆底肌康复的意义和效果。

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的干预在盆底肌康复训练中亦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治疗咳嗽,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多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此外,还可以进行场景反射训练,就是在咳嗽、喷嚏等腹内压突然增大时能主动有力的收缩盆底肌肉。

对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妇女,应特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和护理。(1)注意会护理:有会阴侧切者做好切口护理,达到一期愈合;(2)加强基础护理:缩短留置导尿时间,避免泌尿系感染,出现咳嗽、便秘等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症状;(3)盆底肌康复训练:产后尽早开始训练,以减少泌尿生殖系统组织损伤,减轻盆底组织负担,恢复盆底肌肉强度;(4)避免不良生活习惯:禁烟酒及含咖啡因的食物、饮料,因其可改变盆底支持组织强度,且不利于小孩健康[11]。

盆底康复治疗中,盆底肌训练是最常用的手段,有助于增大盆底肌肉和尿道肌肉的张力,提高肌肉对压力作用的反应性收缩力,从而缓解尿失禁症。至少有1/3的妇女以为自己学会了缩肛运动,实际上进行了错误的收缩,应指导患者将食指和中指放置于阴道内,收缩时,手指周围感觉到有压力包绕,即为正确的肌群收缩;也可在排尿时收缩盆底,如尿流在收缩时终止,而放松时继续排出亦表示为正确的肌群收缩。在收缩盆底肌群的同时要尽量避免其他肌肉,如大腿。背部和腹部肌肉的收缩才能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

综上所述,产后盆底肌康复训练是一种无损伤、简便、安全、有效的疗法。女性压力性尿治疗,还有生物反馈和电刺激疗法,但最终都离不开盆底肌康复训练。但是,盆底肌康复训练应根据每个产妇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HunskaarS,LoseG,SykesD,etal.theprevalenceofurinaryincontinenceinwomeninfoureuropeancountries[J].BJUint,2004,93(3):324-330.

[2]BurgioKL,ZyczynskiH,LocherJL,etal.Urinaryincontinenceinthe12-monthpostpartumperiod[J].obstetGynecol,2003,102(6):1291-1298.

[3]那彦群.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Z].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276.

[4]宋岩峰.妊娠分娩与盆底结构损伤[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6(23):478.

[5]KaneDD,KernsJm,LinDL,etal.earlystructuraleffectsofoestrogenonpudendalnerveregenerationintherat[J].BJUint,2004,93(6):870-878.

[6]thorpJJ,nortonpa,wallLL,etal.Urinaryincontinenceinpregnancyandthepuerperium:aprospectivestudy[J].amJobstetGynecol,1999,181(2):266-273.

[7]SampselleCm,millerJm,mimsBL,etal.effectofpelvicmuscleexerciseontransientincontinenceduringpregnancyandafterbirth[J].obstetGynecol,1998,91(3):406-412.

[8]morkvedS,BoK,ScheiB,etal.pelvicfloormuscletrainingduringpregnancytopreventurinaryincontinence:asingle-blind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obstetGynecol,2003,101(2):313-319.

[9]Reillyet,FreemanRm,waterfieldmR,etal.preventionofpostpartumstressincontinenceinprimigravidaewithincreasedbladderneckmobility:a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ofantenatalpelvicfloorexercises[J].BJoG,2002,109(1):68-76.

[10]薛淑亲.女性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康复护理[J].全科护理,2009,7(9):2945.

盆底肌修复的治疗方法篇5

近年来,关于女性盆腔脏器脱垂(pelvicorganprolapse,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SUi)的研究较多,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学说,对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也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且已经开展了一些新的术式,因此,妇科泌尿学和女性盆底重建外科将是近期内妇产科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对盆腔脏器脱垂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盆底器官主要包括子宫、阴道、膀胱、尿道及直肠,由于盆底肌肉、筋膜及子宫韧带的支持作用,使它们保持在相对固定的位置。因各种原因引起盆底肌肉筋膜及子宫韧带损伤,未能很好恢复,或因其他原因导致其张力减低,支持功能薄弱时,盆底器官发生移位,称为盆底脏器脱垂(pelvicorganprolapse,pop)。

1现代盆底解剖学研究

1.1女性盆底结构解剖的三腔室概念现代盆底结构解剖学的描述日趋细致,从垂直方向将盆底结构分为前盆腔(anteriorcompartment)、中盆腔(middlecompartment)和后盆腔(posteriorcompartment)。前盆腔包括阴道前壁、膀胱、尿道;中盆腔包括阴道顶部、子宫;后盆腔包括阴道后壁、直肠。

1.2女性盆底阴道支持结构三个水平理论概述Delancey[1]于1994年提出了阴道支持结构的三个水平的理论,即在水平方向上将阴道支持轴分为三个水平。第一水平:顶端支持,由宫骶韧带——主韧带复合体垂直支持子宫、阴道上1/3,是盆底最为主要的支持力量;第二水平:水平支持,由耻骨宫颈筋膜附着于两侧腱弓形成白线和直肠阴道筋膜肛提肌中线,水平支持膀胱、阴道上2/3和直肠;第三水平:远端支持,耻骨宫颈筋膜体和直肠阴道筋膜远端延伸融合于会阴体,支持尿道远端。不同腔室和水平的脱垂之间相对独立,例如阴道支持轴的第一水平缺陷可导致子宫脱垂和阴道顶部脱垂,而第二、三水平缺陷常导致阴道前壁和后壁膨出;不同腔室和水平的脱垂之间又相互影响,例如压力性尿失禁在行耻骨后膀胱颈悬吊术(Butch术)后常有阴道后壁膨出发生,阴道顶部脱垂在行骶棘韧带固定术(sacrospinousligamentfixation)后可发生阴道前壁膨出。以上不同腔室、不同阴道支持轴水平共同构成一个解剖和功能的整体,在现代盆底解剖学中不再被孤立理解。

1.3女性盆底结构解剖的影像学研究盆底结构解剖异常的诊断以往受到很大限制,近年来,随着图像后处理技术的进步,Ct和mRi已经能够提供盆底软组织的高质量形态和功能影像。尤其是磁共振显像(mRi)为确定脱垂中发生的病理生理情况提供了直接而有用的信息。mRi同时可探测盆底3个部分的解剖生理和疾病的范围、程度及演变过程,故在诊断盆底复杂病变和潜在病变、印证临床诊断、指导制定精密的盆底手术方案和评价手术效果等方面均已表现出其应用潜力[2~5]。在mR上,正常女性阴道长轴与纵轴线有一定的角度,病变者该交角消失,阴道成垂直状。用力排便时,由于阴道部分外翻使其变短,相应的直肠子宫陷凹变宽,可见小肠袢进入该间隙,膨出的直肠和膀胱使阴道变形。另外,测量后的H线和m线均较正常者延长[6,7]。除阴道和宫颈脱垂外,子宫也可发生,常提示为子宫骶韧带和(或)主韧带撕裂[8]。

2盆腔器官脱垂的量化分期

盆腔脏器脱垂(pop)的分度法,目前国际上有了较大的改变。我国传统的或我们长期于临床应用的是子宫脱垂的三度标准,是根据1979年衡阳会议(部分省市“两病”防治会议)及1981年青岛会议制定的。沿用卫生部统编教材《妇产科学》中规定的按照子宫颈与坐骨棘、处女膜缘的关系分为Ⅰ度、Ⅱ度和Ⅲ度。此分级法应用方便,便于掌握,但不能定量评估脱垂程度。

1995年美国国际尿控协会盆腔器官脱垂及盆底功能障碍分会主席Bump教授提出pop量化分期系统(pop-Q)[9]。1996年被国际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continencesociety,iCS)盆腔器官脱垂及盆底功能障碍分会认可、接纳,并以此制定的新的分度法,即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elvicorganprolapsequantification,pop-Q)分度法,又称Bumppop-Q分度法,是以Bump的姓氏冠名的,并被推荐在临床、科研中使用。该分期系统分别利用阴道前、后壁及顶端上的2个解剖点与处女膜平面之间的关系来界定盆腔器官的脱垂程度。以阴道前壁或后壁膨出替代了膀胱、直肠等膨出。同时测量生殖孔(genitalhiatus)、会阴体(pefi1nealbody)和阴道全长(totalvaginallength),测量值用3×3格表表示,可清楚客观地反映盆腔器官脱垂变化的各个部位的具体数值,并能根据各个数值画出脱垂的图形。pop-Q量化分期尽管有点复杂,但其可将阴道前后壁膨出、子宫脱垂程度以具体的数值来量化,并且可以区分宫颈延长和宫骶韧带松弛(薄弱),对于手术设计及术后结果的判定,也有裨益。如使用pop-Q分度法,pop不同分度的改善即有了客观的指标。至今已成为国外应用最广泛的脱垂评价体系。

3盆腔器官脱垂病因学研究

盆腔脏器脱垂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复杂疾病,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并不清楚,研究较少,涉及的领域还较局限,基础研究结果也存在很多争议,需要进行更深入、广泛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3.1盆腔器官组织中胶原纤维的研究胶原纤维是韧带、筋膜中的主要成分。对胶原的研究在目前基础研究中数量较多,内容相对较全面。胶原蛋白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分泌合成,以不溶纤维形式存在,具有高度抗张能力,是决定结缔组织韧性的主要因素。间质中的胶原纤维主要由Ⅰ、Ⅲ型胶原组成。Ⅰ型胶原主要存在于皮肤、肌腱、韧带、骨,占总胶原的80%~99%,直径较粗,与支持作用有关。Ⅲ型胶原在血管中膜和胃肠道外肌层中比较丰富,直径较细,赋予组织更多的弹性特征。胶原总量、亚型比例、纤维排列结构等对组织功能很重要。盆底结缔组织中同时存在Ⅰ、Ⅲ型胶原。多数研究认为pFD盆底结缔组织中总胶原含量下降,并认为正是胶原纤维数量的减少导致了韧带、筋膜等支持结构的松弛,最终导致pFD的发生[10,11]。Liapis等[12,13]分别于2000年及2001年用免疫组化方法证实了盆底器官脱垂和张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组织中Ⅰ型胶原与Ⅲ型胶原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主要表现在胶原分解增加和胶原合成减少。而Barbiero等[14]报道子宫脱垂妇女主韧带中Ⅰ型胶原含量与正常对照并无显著不同。尽管其研究Ⅰ型胶原的含量在pop中并无显著改变,但Barbiero发现胶原纤维形态有明显改变,纤维更短、更细,普遍存在黏液变性。Fitzgeraid等[15]将胶原纤维形态改变概括为三个方面:模糊不清(obscurd)、密度改变(dense)、变性(degenerative),提示pop患者中存在胶原质量缺陷。另外成熟的胶原分子之间交联的生成使胶原分子之间形成多价交联,增加了胶原的张力,胶原分子之问交联的减少提示了胶原力量的薄弱。胶原纤维的超微结构和生化改变参与了pop的发生,是所有研究的共识。

3.2雌激素受体(eR)与pop发生的关系研究表明在阴道壁组织、膀胱阴道筋膜、肛提肌筋膜、子宫主韧带、宫骶韧带、肛提肌的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核中存在eR。多数学者[16~18]认为阴道、盆底筋膜、韧带中eR的存在,表明盆底支持组织是雌激素作用的靶器官,雌激素水平下降可引起盆底组织eR代偿性增多。盆腔脏器脱垂和张力性尿失禁好发于绝经后妇女或症状在绝经后加重。说明雌激素和二者的发病有着密切关系。

3.3肛提肌、阴道壁形态学研究SUi和pop患者活检标本中的肌肉组织含量较低,盆底mRi及超声检测证实了这一点。陈娟等[19]研究发现pop和SUi组肛提肌肌纤维密度降低,排列稀疏,被丰富的纤维结缔组织填充、取代。单个肌纤维既有核中心移位、纤维劈裂、外周吞噬及空泡变性等肌源性改变,也有肌纤维萎缩、角型变、同型纤维聚集等神经源性改变。有研究发现阴道前、后壁膨出患者的阴道壁平滑肌含量显著下降,神经束小且数量少。

pop患者肛提肌、阴道黏膜中存在着相似的改变,肌肉含量减少,肌纤维萎缩变性,神经数量下降,盆底mRi及超声检测证实了这一点。这些改变直接导致了盆底组织支持力量的减弱,是pop发生发展的病理学基础。

3.4盆底神经肌肉功能的障碍盆底支持组织主要有肌肉和结缔组织,其中盆底骨骼肌的张力在维持盆底支持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而骨骼肌的活动均受神经末梢的支配。Snooks等[20]通过5年的电生理研究发现,分娩造成盆底肌肉组织部分去神经支配和阴部神经障碍,在盆底器官脱垂及张力性尿失禁患者尤为明显,且阴部神经障碍持续存在,随年龄增大而加重。Busacchi等[21]用免疫组化法证明直肠周围的耻尾肌在盆底存在可合成神经肽的神经元,并发现重度盆底膨出及张力性尿失禁患者耻尾肌合成的神经肽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推测这些递质的减少引起盆底肌肉筋膜的血管形成减少,导致支持组织薄弱,引起盆底器官脱垂及张力性尿失禁。

4盆腔脏器脱垂治疗方法

4.1盆腔脏器脱垂非手术疗法非手术疗法有盆底肌肉训练(pelvicfloormuscletraining,pFmt,或用pFmt的提出者Kegel命名的“Kegel训练”)[22]、子宫托、中药补中益气汤[23]以及针刺或电磁神经刺激疗法等。及支持疗法:加强营养,避免重体力劳动,避免便秘,治疗慢性腹压增加的疾病。冯静等[24]应用法国mestrol公司StimogynBio2001型生物反馈+盆底电刺激治疗仪治疗12例SUi合并不同程度pop患者,结果发现,对SUi患者疗效较好,对轻度pop患者,也有一定疗效。

4.2盆腔脏器脱垂手术疗法盆腔脏器脱垂传统的手术方式是阴式子宫切除加阴道前后壁修补。由于传统的阴道壁修补术仅仅是修补缺陷,并不能真正提高对抗腹压的强度,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术后复发率高。金玲等[25]通过门诊随访pop术后患者的情况,发现传统手术复发率高。且传统的盆底手术大量剪除阴道壁,使阴道缩窄及影响功能。

近几年来,盆底缺陷修复和重建手术有了较大的进步,现今的手术策略为恢复解剖、修复缺陷、重建结构、恢复功能,并要微创。采用盆底功能障碍和治疗的整体理论(integraltheory),从前、中、后三个区域对盆底进行重建,纠正盆底缺陷。手术途径可以开腹及进行会阴阴道手术,或行腹腔镜手术,特别要根据损伤、缺陷及功能障碍的水平选择不同水平修复。其基本原则即解剖的维持或缺损修补、结构重建以及替代物(mesh)的应用。新的术式不断出现,如阴道前后壁补片(mesh)加固术、经阴道后路悬吊带术(posteriorintra-vaginalsling,p-iVS)、骶棘韧带固定术(sacrospinousligamentfixation,SSLF)、子宫(阴道穹隆)骶骨悬吊术(sacralcolpopexy)和髂尾肌筋膜固定术等[26],这些新的手术方法重建了盆底的解剖结构,改善了盆底的功能,降低了术后复发率,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研究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重要的盆底组织替代物主要是人工合成的不可吸收聚丙烯补片(mesh),其能够替代薄弱受损的盆底筋膜组织,在盆底重建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27]。功能是紧固周围组织,或替代缺陷组织及“搭桥”作用。要求能保持解剖正常位置和筋膜的弹性,以及适应邻近器官(膀胱、阴道、直肠)的活动性。使盆底修补和重建手术有了较大的进步,并形成了“妇科泌尿学和女性盆底重建外科”这门新学科。

参考文献

1DelanceyJo.theanatomyofthepelvicfloor.CurropinobstetGynecol,1994,6(4):313-316.

2GeitungJt.magneticresonanceimagingofthepelvicfloorpossibilitiesandpresentstatus.ScandJUrolnephrolSuppl,2001,207(1):92-93.

3Juhan-DuguetV,thuillierL,agostinia,etal.mRiandpelvicprolapse.GynecolobstetFertil,2002,30(5):413-420.

4KaufmanHS,BullerJL,thompsonJR,etal.Dynamicpelvicmagneticresonanceimagingandeystocolpoproctographyaltersurgicalmanagementofpelvicfloordisorders.DisColonRectum,2001,44(11):1575-1583.

5FieldingJR,DumanliH,Versine,etal.mR-basedthreedimensionalmodelingofthenormalpelvicfloorinwomen:quantificationofmusclemass.aJR,2000,174(3):657-660.

6pannuHK.DynamicmRimagingoffemaleorganprolapse.RadiolClinnortham,2003,41(2):409-423.

7FieldingJR,practicalmR.imagingoffemalepelvicfloorweakness.Radiographics,2002,22(2):295-304.

8FieldingJR.mRimagingofpelvicfloorrelaxation.RadiolClinnortham,2003,41(4):747-756.

9BumpRC,mattiassona,BoK,etal.thestandardizationofterminologyoffemalepelvicorganprolapsflordysfunction.amJobstetGynecol,1996,10:175.

10GoepelC,HeflerL,methfesselHD,etal.periurethralconnectivetissuestatusofpostmenopausalwomenwithgenitalprolapsewithandwithoutstressincontinence.actaobstetGynecolScand,2003,82(7):659-664.

11wongmY,HarmanlioH,agarm,etal.Collagencontentofnonsupporttissueinpelvicorganprolapseand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amJobstetGynecol,2003189(6):1597-1599.

12Liapisa,Bakasp,pafitia,etal.Changeofcollagentypeinwomenwithgenuinestressincontinence.UrolRes,2000,28(5):323-326.

13Liapisa,Bakasp,pafitia,etal.ChangesofcolagentypeⅢinfemalepatientswithgenuinestressincontinenceandpelvicflorprolapse.eurJobstetGynecolReprodBiol,2001,97(1):76-79.

14BarbieroeC,SartorimG,GiraomJ,etal.analysisoftypeicollagenintheparametriumofwomenwithandwithoututerineprolapse,accordingtohormonalstatus.intUrogynecolJpelvicFloorDysfunct,2003,14(5):331-334.

15Fitzgeraldmp,mollenhauerJ,HaleDs,etal.Urethralcollagenmorphologiccharacteristicsamongwomenwithgenuinestressincontinence.amJobstetGynecol,2000,182:1565-1574.

16Copasp,Bukovskya.estrogen,progesteroneandandrogenreceptorexpressioninlevatoramnuscleandmuscleandFascia.womenHealthGendBasedmed,2001,10(8):785-795.

17RosenfeldLR,whiteRe.Calcium-activatedpotassiumchallelsandnitricoxidecoregulateestrogen-inducdedvasodilation.amJphysiolHeartCidphysiol,2000,279(1):H319-328.

18DickGm,SandersKm.(Xeno)estrogensensitivityofsmoothmuscleBKchannelsconferredbytheregulatorybetalsubnit:astudyofbetalknockoutmice.JBiolChem,2001,276(48):44835-44840.

19陈娟,郎景和,朱兰,等.压力性尿失禁及盆底组织膨出患者肛提肌形态学的观察.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8):519-521.

20SnooksSJ,Swashm,machersSe,etal.effectofvaginalde1iveryonthepelvicfloor:afive-yearfollow-up.BrJSarg,1990,77:1358-1360.

21Busacchip,GiongioRDe.ahistologicalandimmunohistochemicalstudyofneuropeptidecontainingsomaticnervesinthelevatoranimuscleofwomenwithgenitourinaryprolapse.actaobstetGynecolScand,1999,78:2-6.

22郎景和.妇科泌尿学与盆底重建外科:过去、现在与将来(之二).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3):146.

23姜美红.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子宫脱垂.中华临床医药,2005,5(9):100.

24冯静,陈庚敏,张晓红,等.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电刺激治疗临床分析.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6,7:5-8.

25金玲,王建六,张晓红,等.盆腔器官脱垂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5,6(1):9-12.

盆底肌修复的治疗方法篇6

[摘要]目的Σ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及康复治疗的效果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6例有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在106例患者中,53例患者为顺产产妇为对照组,另外53例患者为剖腹产产妇,将其作为观察组。对于所有产妇,产后8周对其进行复查,并采用生物反馈与电刺激治疗法以及盆底肌功能练习治疗法。采用护垫实验法对产妇压力性尿失禁进行判定,并采用传统临床分度法对患者盆腔器官脱垂程度进行判定。结果对照组产妇中,有10例发生尿失禁,发生率为18.9%,观察组产妇中,有9例发生尿失禁,发生率为17.0%,两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盆底肌力评分为(3.8±0.9)分,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盆底肌力评分为(3.1±1.2)分,对照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盆底肌力评分高于观察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7)04(b)-0014-03

analysisofeffectofDifferentDeliverymethodsonthepelvicFunctionafterDeliveryandRehabilitationtreatmenteffect

GoULing-hui

DepartmentofGynecologyandobstetrics,maternalandChildHealthHospitalFamilyplanningServiceCenterofShangpingbaDistrict,Chongqing,400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effectofdifferentdeliverymethodsonthepelvicfunctionafterdeliveryandrehabilitationtreatmenteffect.methods106casesofabasinofdysfunctionalmaternaladmittedandtreatedinourhospitalfromJune2014toJune2015wererandomlyselectedanddividedintotwogroupswith53casesineach,thecontrolgroupwerethedeliverywomenwithnaturallabor,whiletheobservationgroupwerethedeliverywomenwithcesareandelivery,andallofthemwerereexaminedafter8-weekdelivery,andthepatientsweregiventhebiologicalfeedback,electricstimulationtreatmentmethodand?pelvicfloormusclefunctionexercisetreatmentmethod,andthestressincontinenceofdeliverywomenwasdeterminedbytheprotectionpadexperimentalmethod,andthepelvicorganprolapsedegreeofpatientswasdeterminedbythetraditionalclinicalclassificationmethod.Resultsinthecontrolgroup,therewere10caseswithurinaryincontinenceandtheincidenceratewas18.9%,intheobservationgroup,therewere9caseswithurinaryincontinenceandtheincidenceratewas17.0%,andtherewasnoobviousdifferenceintheurinaryincontinencebetweenthetwogroups(p>0.05),aftertherehabilitationtreatment,thepelvicmuscleforceinthecontrolgroupandintheobservationgroupwasrespectively(3.8±0.9)pointsand(3.1±1.2)points,andthepelvicmuscleforcescorewashigherthanthatintheobservationgroup,andthedifferencebetweengroups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Differentdeliverymethods;pelvicfunctionafterdelivery;Rehabilitationtreatment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floordysfunction,pFD)患者的临床表现为为盆腔脏器脱垂(pelvicorganprolapse,pop)、压力性尿失禁(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SUi)、粪失禁(fecalincontinence,Fi)和产后障碍(sexualdysfunction,SD)等[1]。盆底功能障碍不仅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还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2]。对此,该文随机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106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分娩方式对于产妇对产后盆底功能所造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106例产妇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在106例子患者中,53例患者为顺产产妇,将其作为对照组,另外53例患者为剖腹产产妇,将其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产妇年龄在24~31岁之间,身高(158.9±3.0)cm,体重指数(23.9±2.5)kg/m2,新生儿体重(3.2±0.6)kg,新生儿身长(49.5±2.1)cm;观察组产妇在23~32岁之间,身高(158.5±2.5)cm,体重指数(25.2±2.2)kg/m2,新生儿体重(3.3±0.8)kg,新生荷沓ぃ49.3±1.6)cm。两组产妇在身高、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1.2.1检查106例患者产后8周进行盆地功能检测,通过尿失禁试验办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尿失禁检查。

1.2.2治疗措施①电刺激治疗措施[3]:对于患者,取半卧位置,在患者阴道内置入电刺激治疗仪,结合患者盆地肌肉实际情况调整电流强度,治疗频率为8周,2次/周,持续治疗30min/次。fg5盆底肌功能训练[4]:对于患者,取平卧位置,两腿弯曲并稍分开,调节呼吸进行治疗,8周,3次/d,持续训练10min/次。

1.3观察疗效指标

①对于参与该次研究的患者,进行护垫试验对其尿失禁情况进行判定;②通过应用传统临床分度方法对患者的盆腔器官脱垂情况进行判定。

1.4统计方法

在该次研究中,对于所有研究所得数据,均通过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对于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分别采用(x±s)以及百分率(%)来表示,同时还需要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

2研究结果

2.1患者尿失禁发生情况比较

对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对其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进行统计,统计情况如表1所示。对照组产妇中,有10例发生尿失禁,发生率为18.9%,观察组产妇中,有9例发生尿失禁,发生率为17.0%,两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盆底肌力评分比较

对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对患者的盆底肌力进行评分,统计情况如表2所示,对照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盆底肌力评分为(3.8±0.9)分,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盆底肌力评分为(3.1±1.2)分,对照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盆底肌力评分高于观察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目前,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已经称为一种常见慢性疾病,再全球范围内都得到了重视,严重影响产后女性的身心健康[5]。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种类较多,如: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以及粪失禁[6]。其中尿失禁还可以进一步分为压力性、急迫性以及混合性尿失禁,尤以压力性最为常见。尿失禁的危害不仅体现在漏尿情况上,更是容易引发尿道感染、压疮性溃疡、外阴皮疹等问题,容易给女性带来羞耻感与自我否定,严重影响女性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王杉杉等[7]认为:盆底肌力受损程度与胎儿生长程度、妊娠期间激素水平变化、重力失衡遗传、子宫大小等因素相关,而与分娩方式无相关性。妊娠期间由于子宫重量不断增加,腹部凸起且向下,使盆腔脏器的重力以及腹腔压力直指盆底肌肉,同时孕激素的改变减弱了盆底支持结构的牵拉,使盆底组织松弛下移[8]。阴道分娩过程中对盆底组织造成了巨大的损伤[9],胎头下降、旋转、俯屈、仰伸带来的压力以及胎儿、胎肩的娩出高度扩张了盆底肌,导致软组织以及神经的损伤,使临近的结缔组织受到破坏[10],从而改变了盆腔器脏的位置,肌纤维受到影响[11]。另外,当第二产程[12]延长,且借助器械、侧切会阴或巨大儿娩出时,胎儿对神经、软组织造成了更加持久的机械性扩张以及压迫,对盆底支持组织的功能以及结构造成了永久性的损伤[13]。

王雅贤等[14]研究发现,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对盆底肌层综合肌力受损影响无意义,不能认为剖宫产是避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指征之一。在该次研究中,对照组产妇中,有10例发生尿失禁,发生率为18.9%,观察组产妇中,有9例发生尿失禁,发生率为17.0%,两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上述报道一致。

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目的是提高盆底肌肉收缩能力,延长收缩持续时间,实现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防治,目前我国主要康复治疗方法有生物反馈、盆底肌肉功能训练、电刺激治疗及手法按摩等等,需根据临床条件与患者实际情况选用。Linamclean等[15]研究表明,盆底肌肉训练有利于使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尿道括约肌肥厚,促进收缩,增强盆底肌肉力量,有效改善尿失禁症状。该组研究中,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盆底肌力评分均得到改善,与上述报道一致,其中对照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盆底肌力评分为(3.8±0.9)分,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盆底肌力评分为(3.1±1.2)分,对照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盆底肌力评分高于观察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产妇分娩不可避免的会对其盆腔底肌力造成一定的影响,产妇分娩方式选择时,不能认为剖宫产可以避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临床上应孕期做好宣教,使孕妇认识到产后康复的重要性,加强产妇产后康复治疗,以有效促进产妇盆底肌力恢复,提高女性生活质量。

[⒖嘉南]

[1]王建六,罗新.应重视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基础研究[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0,11(1):3-4.

[2]孙建清.女性盆腔障碍性疾病研究进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2,28(3):130-132.

[3]冯明月,王中洁.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疗效观察[J].华夏医学,2011,24(2):184-185.

[4]陈燕辉,杨卫萍,邓敏端.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效果[J].广东医学,2012,33(6):757-759.

[5]马乐,王雪影.中国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治进展[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0,21(4):1623.

[6]王艳,金春香,冯丽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治对女性生活质量的诠释[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3):5412-5414.

[7]王杉杉.不同分娩方式对3057例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影响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7):97-98.

[8]张峥程,李彩云,毛静月,等.178例产妇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认知行的调查[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5,14(7):548-551.

[9]memonHU,HandaVL.Vaginalchildbirthandpelvicfloordisorders[J].womensHealth,2013,9(3):265-277.

[10]FaroukH,Fatahaae,ibrahimK,etal.Vaginalwallchangesinmusclesandconnectivetissuesaftervaginalbirth[J].2013,10(1):2816-2823.

[11],丛云凤,童岚,等.妊娠与分娩因素对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6):1101-1102.

[12]邓桂霞.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与分娩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27):41-42.

[13]许凤灵.分娩方式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相关性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1):37-38.

[14]王雅贤,刘颖琳,陈少青,等.产后盆底肌肉训练对改善盆底功能的作用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8):593-595.

盆底肌修复的治疗方法篇7

【关键词】子宫脱垂;盆底重建;围术期护理

盆底损伤和机能退化造成的盆腔脏器脱垂是中老年妇女尤其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病,严重影响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手术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采用骨盆底修复系统进行女性全盆底重建是国内外开展较新的一种手术方式,治疗效果良好。我院于2009年1月~12月,采用全盆腔重建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11例,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1例患者系2009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年龄38~81岁,平均67.9岁。11例均有子宫脱垂,其中合并压力性尿失禁或混合性尿失禁4例、膀胱膨出1例、阴道前后壁膨出9例、会阴陈旧性裂伤5例。5例合并有内科疾病,其中高血压4例、糖尿病2例、冠心病2例、甲状腺功能减低症1例。病程2个月~12年。

1.2治疗及预后:11例患者均行全盆腔重建术,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做好肠道及阴道准备,术后在做好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盆底肌肉尤其是肛提肌锻炼,出院后定期进行随访。11例患者均手术成功,1例出现盆腔小血肿,无1例感染、吊带侵蚀、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8~14d,平均9.1d。11例患者随诊3~6个月,未见复发和吊带排异。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情绪,因此,恰当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本组11例患者入院后均由经专业培训的责任护士进行心理疏导,让其说出内心的担忧和疑虑,减轻心理压力。并给患者讲解当今的有效治疗手段和最新进展,帮助病人树立康复的信心。使其正确对待手术,安心进入角色,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手术。

2.1.2肛提肌锻炼:盆底肌肉是维持盆底支持结构的主要成分,在盆底肌肉中,肛提肌起着最为主要的支持作用,肛提肌锻炼是有意识地对以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进行自主性收缩以便加强控尿能力和盆底肌肉力量[1],可以改善盆底肌的功能,增强病人自信,同时为术后肛提肌训练打下基础。本组11例患者均在术前进行肛提肌锻炼,训练方式为:平卧,全身放松,还纳脱垂子宫或阴道壁后做缩肛运动,每收缩5s后放松,反复进行15min,每日3次。

2.1.3合并症护理:盆底脏器脱垂以老年患者居多,常合并内科疾病,本组11例患者合并高血压4例、糖尿病2例、冠心病2例、甲状腺功能减低症1例。术前我们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帮助完善各项检查,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医生,以便调整药物及饮食,确保手术如期进行。

2.1.4饮食及肠道准备:术前5d无渣饮食,术前2d半流质,术前1d流质。

患者大多为老年妇女,电解质平衡维持功能降低,综合考虑由于饮食控制、服泻剂、灌肠等所造成的营养素、电解质的丢失,保持患者正氮平衡及电解质平衡,以利手术及恢复。

2.1.5阴道准备:绝经患者术前5d用欧维亭涂擦宫颈、穹隆、阴道粘膜及脱垂部分溃疡面,每日1次,保持脱垂部位的回纳,指导患者避免使用腹压,穿宽松全棉内裤,保持会阴清洁干燥,溃疡愈合后方能手术;术前3d碘伏阴道擦洗,每日1-2次。

2.2术后护理

2.2.1一般护理:术后6小时内予心电监测仪持续监测生命体征,6小时后取舒适半卧位。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会阴部剧痛,警惕阴道内切口血肿。术后24~48h阴道内有纱条填塞,一般患者阴道可流淡血性液体,约20~30ml,高龄及网片修补患者多见,注意有无异味及颜色加深、流血量增多。强调及早、足量进食,术后6h后进流质,肛门恢复排气后进半流质,术后3d进易消化普食。兼顾老年患者消化吸收能力特点,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方案。

2.2.2导管护理:术中留置阴道内腹腔负压引流管者,注意妥善固定、保持通畅、无菌,观察引流液性状、记录引流量;留置尿管开放2~3d,q3h夹放,2~3d拔管。

2.2.3会阴护理:保留尿管及会阴伤口拆线前,0.05%碘伏擦洗会阴,每日2次,注意彻底清洁大小阴唇皱褶间的分泌物、肛周及大腿根部污迹,保证会阴护理的质量,以防逆行感染,影响阴道内伤口的愈合。

2.2.4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全盆腔重建术常见的并发症为膀胱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2]及网片相关的并发症如侵蚀和感染,术后密切观察尿液性状,阴道流血、流液情况及加强会阴护理;观察有无下肢感觉异常(酸胀感)、下肢活动障碍、下肢肿胀等症状;术后5d鼓励高纤维素饮食,防止便秘及使用腹压,使网片尽快与周围组织相容,如无特殊情况,按术后活动程序加强主动及被动活动。本组11例患者中,1例出现盆腔小血肿,无1例感染、吊带侵蚀、膀胱损伤、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

2.2.5肛提肌锻炼。

3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术后1月、以后每3~6月随访1次,若有下腹部、会阴疼痛及阴道流血时应及时就诊;禁房事、盆浴3月;同时指导患者注意改变使腹压增高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长期站立、蹲位、负重,长期慢性咳嗽、便秘等。注意适当锻炼增强体力。对于合并慢性咳嗽、便秘的患者,指导其及时治疗。指导患者保持会阴部清洁和盆底肌肉锻炼,有意识地对以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进行自主性收缩,锻炼盆底肌肉张力。11例患者随诊3~6个月,未见复发和吊带排异。

4讨论

盆底重建术是集妇产科、泌尿外科、肛肠科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它带来了新的概念、观念和外科技术,维护了中老年女性的身心、社会交往、健康。女性盆底重建术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少、恢复快等优点,治疗成功率可达90%以上。女性盆底重建手术成功不仅仅取决于手术过程,围手术期护理也同样重要。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加强患者及家属对治疗过程的理解,促进患者创面的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确保围手术期的顺利度过,同时指导患者长期的自护方法,使患者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盆底肌修复的治疗方法篇8

【关键词】prolift全盆底修补术;护理;体会

盆底结构松弛是一组由于盆腔的支持结构包括盆底肌肉群以及各个韧带的薄弱,失去正常的支持作用,造成解剖的异常如阴道壁、子宫等的盆腔器官膨出以及功能的异常如压力性尿失禁(SUi)等[1]。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因盆腔器官长期脱出阴道,影响病人的正常的生活。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传统的手术方式如切除子宫或行阴道壁修补,并不能改变塌陷的支持结构。近年来,随着盆底解剖研究的深入,手术器械的改进和先进修补材料的应用,盆底修补术有了突破的进展,prolift全盆底修补术操作容易,创伤小,效果好,患者耐受性好。我院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对8例盆腔脏器脱垂病人采用prolift全盆底修补术,术后随诊3~6个月疗效显著。现将该手术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8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5岁。5例行过保守诊疗,2例做过子宫全切术,1例未做任何治疗。

2手术方式

硬膜外麻醉,取截石位,臀部搁在手术台边缘,大腿与桌面成90°,做前后壁切口以备放置网片同时根据解剖定位相应置6根固定带,从前后壁切口的近残端处分离阴道壁,合与其下方的瘢痕分离,形成隧道,将prolift网片穿过该隧道使前后壁网片分别对应阴道前后壁并将6根固定带的末端依次穿过相应导末端的内环内,将导丝从导管内拉出固定带随之引出,调整固定带,再缝合阴道切口[2]。

3护理措施

3.1心理护理: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恢复[3]。因该病涉及到隐私部位,并且患者对手术治疗相关知识的不了解而引起的焦虑和恐惧,导致患者复杂的心理状态。因此针对此类病的据体情况制定合适的心理护理计划尤为重要:

病人入院时介绍主管医生,责任护士,以及病区的环境和相关的安全制度,护士要关心体贴病人,耐心解答病人的疑问。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前应告之患者操作方法及目的,并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知识,手术方式,手术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及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消除患者顾虑,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前,帮助患者消除焦虑心理,争取患者的配合。

3.2术前护理:

3.2.1并发症的护理:此类病人多为老年人,常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医生进行处理。

3.2.2阴道准备:术前3天行阴道准备,行阴道冲洗,每日2次,常用1∶10的碘伏溶液,将脱出的器官表面涂上含有抗生素的软膏(如氯球油),每次将脱垂的子宫还纳于阴道内,严格无菌操作,并保证病人及病床的清洁卫生。

3.2.3饮食及肠道准备:术前3天进清淡饮食,遵医嘱给予肠道抗生素,如硫酸庆大霉素片、甲硝唑片等。术前一天晚上给予常规灌肠,晚上10点后禁食禁水。

3.2.4皮肤准备:术前1天做好皮肤准备,备皮范围是上至耻骨联合以上10cm,下至肛门以下10cm,包括腹股沟,外阴和大腿上1/3。

3.3术后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术后遵医嘱给予持续心电监护,持续低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通畅。观察会阴部伤口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血渗液、有无松脱,观察导尿管是否通畅尿液的颜色、性质、量。术后6小时,采用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

3.3.1外阴的护理:观察阴道有无活动性出血,阴道内填塞的砂布有无脱落并做好每班交接班,用消毒会阴垫,保持外阴清洁,注意观察疼痛的部位及性质。

3.3.2饮食:术后鼓励病人摄取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避免食用易产气的食物。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

3.3.3术后并发症主要有便秘,尿潴留[4]等,应保持大小便通畅:一般留置尿管5~6天,以减少组织水肿引起的尿潴留症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长期置留尿管的重要性,要注意保持尿管通畅。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会阴冲洗2次,减少泌尿系统的感染发生。注意观察尿的颜色、性质、量;做好记录。拔除尿管后注意观察病人能否自主排尿。术后3天注意观察病人的排便情况,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

3.3.4盆底肌肉组织锻炼:术后第7天开始指导病人做盆底肌和肛提肌的训练,每天早晚各做缩肛运动2~3次,每次10~15分钟,以增加骨盆肌张力。

4出院指导

病人出院后注意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举提重物、长时间站立、行走、久蹲,下蹭时双膝尽量并拢。防止感冒咳嗽,出院后注意饮食搭配,多食粗纤维食物、多饮水,形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出院2周内做盆底肌和肛提肌的训练,坚持每天早晚各做收缩肛门运动10次。勤更换内衣、内裤,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术后6周禁止性生活,出院后按时复查。

prolift全盆底修补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式,我们对8例行上述护理后,发现让患者以健康的心态对待疾病,纠正不良习惯、科学膳食、规律生活,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认真做好术前和术后的护理工作,尽早行功能锻炼,可以极大的降低手术并发症,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82-283

[2]洪莉,许学先,李彦博.prolift全盆底修补术治疗阴道穹隆膨出的疗效观察(附9例报告)[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8:17(2)134-136

盆底肌修复的治疗方法篇9

pna手术和盆底肌折叠术可以改善患儿的排便控制功能。

【关键词】p~na手术

pnasapproachandlevatoraniimbricationonpostoperativefecalincontinenceinchildrenwithimperforateanus 

【abstract】 objective toevaluateposteriorsagittalanorectalpullthrough(pna’soperation)andlevatoraniimbricationinthemanagementofpostoperativefecalincontinenceinchildrenwithimperforateanus.methods incontinentchildren(n=9,meanage=6.3years)withhightypeimperforateanuswerereconstructedusingpna’sapproachandlevatoraniimbrication.operativefindingsinall9childrenrevealedthattheanorectalcanalswerenotpositionedinthecenterofthemusclecomplex.in4patientswhowereoperatedoninneonatalperiod,therectumwasmisplacedintheanterio-lateralposition.theremaining5hadtherectumpositionedanteriortothemusclecomplex.thesecondoperationrepositionedtherectuminthecenterofthemusclecomplex.results thepatientswerefollowed-upfor2years.all9childrenshowedsomedegreeofimprovement.post-operativelythefunctionalscoresimprovedfrom0to4-5in3patients,from1to5-6in2patients,from2to5-6in3andfrom3to6inone.anorectalmanometrydidnotdemonstratesignificantchangeinrestingpressurebutthecontractionpressureimprovedfrom(30.8±16.4)mmhgto(52.7±11.1)mmhgpost-operatively.conclusions thestudydemonstratesthatfailuretopositiontherectuminthecenterofmusclecomplexisoneofthecausesofpost-operativefecalincontinenceinchildrenwithimperforateanus.reconstructionusingpna’sapproachandlevatoraniimbricationmayimprovethefecalcontinence.

【keywords】 imperforateanus

fecalincontinence

pnasoperation

levatoraniimbrication

大便失禁是高中位肛门闭锁患儿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治疗方法有股薄肌移位[1,2],臀大肌移位[3],盆底肌折叠及脉冲电刺激器埋植等手术方法[4,5],均有成功的疗效报告。pna[6]手术自1980年应用于治疗肛门闭锁后,患儿术后的排便控制功能有了显著的提高,此手术有良好显露横纹肌复合体(striatedmusclecomplex)、层次清楚和损伤小等优点。本研究目的是采用pna手术入路,了解肛门闭锁术后大便失禁患儿的直肠肛门与横纹肌复合体的关系,探讨重新将直肠肛门固定于复合体中心后对患儿排便功能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从1995年11月至1998年2月,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术后大便失禁患儿9例,男8例,女1例,平均年龄6.3岁(8个月至14岁)。其中高位畸形7例,中位畸形2例。4例患儿在新生儿期行肛门成形术,另5例在6个月至2岁期间行肛门成形手术。既往肛门成形术式包括腹会阴肛门成形术5例,骶会阴肛门成形术1例,会阴肛门成形术3例。采用王慧贞与李正[7]肛门功能临床评分标准测定本组患儿的排便功能:0分者3例,1分2例,2分3例,3分1例,平均1.2分。本组患儿中,2例于术前行结肠双孔造瘘术;其余7例未行任何粪流转位,但术前一天禁食、清洁洗肠及肠道抗生素准备。

二、手术方法

1.患儿俯卧位,肛门直肠内洛合碘消毒后,直肠内填塞干纱布。在肛门的粘膜与皮肤交界处用1-0丝线缝合6-8针牵引线,在电刺激仪(50hz,30~40ma)引导下,正中从骶骨中部至肛门开口后缘切开皮肤,沿肛缘环形切开。高中位肛门直肠畸形的盆底肌和肛门外括约肌纤维前后走行,而横纹肌复合体的纵行纤维起自盆底肌的内面,向下走行逐渐汇合,垂直穿过两侧外括约肌的中心,附着在会阴皮肤形成肛穴。沿中线将横纹肌复合体左右劈开,为了防止偏离

,先游离尾骨,可见两侧耻骨尾骨肌附着点之中缝,从中伸入一直角钳尖到达盆底内面,挑起盆底肌沿中缝向下,劈开横纹肌复合体,提起直肠牵引线,以显示直肠与周围组织的界限。用电刀沿此界限切开,游离直肠。本组3例患儿合并直肠尿道瘘,游离直肠后行尿道瘘修补术。

在电刺激的引导下,可显示横纹肌复合体的前界和后界,从上至下对合缝合纵行肌的前界,再将直肠放于两侧纵行肌之间,最后缝合盆底肌及纵行肌的后界。此时直肠外口自然闭合。刺激肌肉,可见直肠位于左右肛门外括约肌收缩中心。本组5例患儿,肛门直肠位于横纹肌复合体的正前方,采用如上术式。另4例患儿,肛门直肠位于复合体的右前或左前侧,而复合体肌肉处于原始状态,游离直肠后即见复合体的侧面,直视下从盆腔侧沿纵行肌纤维探入止血钳,逐渐扩张形成一隧道,将直肠从中穿出。

2.盆底肌肉折叠术:本组2例s3以下骶骨缺如,术中电刺激显示横纹肌复合体肌肉收缩力弱,肌纤维少,表明此肌肉发育不良,而盆底肌发育较好,行盆底肌折叠术。首先从尾骨松解耻骨尾骨肌的尾骨端,用电刀沿纤维分离约3~4cm,直达直肠两侧水平。先将一侧肌肉包绕直肠后壁与对侧肌肉缝合,再将另一侧肌肉在其上包绕缝到对侧肌肉上。缝合时将食指放入直肠,以肌肉区有紧缩感为恰好。盆底肌肉缺损处缝合两侧筋膜充填。

三、术后护理

2例术前行结肠双孔造瘘者,麻醉清醒后即可进食,其他未造瘘者术后禁食5天,经直肠内留置的细管注入0.5%灭滴灵5ml和庆大霉素4万单位,1天3次。术后15天开始采用球囊扩肛。

结 果

1.术中显示:本组患儿直肠肛门均偏向横纹肌复合体中心,其中4例行腹会阴肛门成形术的患儿,直肠肛门偏至侧方,另5例直肠偏向前方。手术均把直肠重新固定于横纹肌复合体的中心。

3例术中游离直肠时肠壁破裂,当即修补。2例术后发生伤口感染,1例自然愈合,1例形成肛瘘,术后1年修补愈合。另外6例患儿术后伤口i期愈合。

2.术后随访半年到2年,采用无肛术后排便控制的临床评分法和肛门直肠测压评价术后的排便功能。本组9例患儿术后排便控制功能均有明显改善,3例术前临床评分为0分者,术后增加到4分1例,5分2例,其中1例第2骶骨以下骶骨缺如;2例术前1分者,术后增加到5分和6分;3例术前2分者,2例术后增加到5分,1例6分;另外1例术前3分,术后增加到6分。

术后半年均行肛门直肠测压检查,结果如下:术前肛管最高静息压力平均为(15.5±12.1)mmhg(7~21mmhg),最大收缩压力平均为(30.8±16.4)mmhg(19~65mmhg),术后最高静息压力(17.8±9.2)mmhg(9~26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不大(p>0.5)。但是术后最大收缩压力为(52.7±11.1)mmhg(19~76mmhg),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

讨 论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常伴有肛门周围肌肉的形态和发育异常。stephens等[8]认为耻骨直肠肌对无肛畸形儿术后排便控制最为重要。pna等[6]扩延了参与排便控制重要结构的范围,提出了横纹肌复合体的概念,即耻骨尾骨肌的部分纤维呈漏斗状向下走行附于会阴皮肤,形成肛穴,而耻骨直肠肌和肛门外括约肌群前后走行包绕在此纵行纤维的两侧,并强调只有直肠位于两侧纵肌纤维之中,排便控制功能才能形成。横纹肌复合体肌群处于持续的收缩状态,即使在睡眠时也不松弛;肌肉内含有大量的排便感受器,可产生排便反射和便意,这些功能是其他肌肉无法替代的[9]。许多临床资料[10]显示,横纹肌复合体的发育好坏与直肠盲端位置的高低关系不大,而与骶骨的发育程度正相关,第2骶骨以下缺如,常伴有复合体肌肉发育不良。本组病例表明,无肛术后大便失禁,与直肠肛门偏离横纹肌复合体中心有关系,9例患儿中有4例是新生儿期行腹会阴肛门成形手术,直肠肛门均偏向复合体的侧方,而行会阴肛门成形术4例中,肛门偏向前方。从病理解剖看,对于高中位肛门直肠畸形,由于直肠没有穿过盆底,横纹肌复合体实际为一实心性肌束。当经腹钝性分离时,容易从横纹肌复合体两侧坐骨直肠窝的疏松脂肪组织内穿出,错过了复合体中心。

本组资料显示,直肠肛门错过横纹肌复合体是高中位无肛畸形儿术后大便失禁的原因之一。再次采用pna手术,将直肠重新固定在肌肉中心,利用盆底肌折叠替代肌肉缺损,排便控制功能显著改善,术后患儿自述有便意,同时见原裂开的肛门口闭合,外翻的粘膜回缩。

术前未行乙状结肠双孔造瘘术者,切口感染是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从本组资料看切口感染发生与术中游离直肠有无损伤有关。预防措施:手术切口要大,先正中劈开盆底肌,然后沿直肠后壁由上向下游离,再按此层次游离侧壁和前壁,肛缘处牵引线有助于分辨游离界限。凡直肠偏于一侧复合体完整者,可在直视下通过其中心缓慢扩张成隧道,将已游离的直肠从中穿出,切口部分感染也不会影响排便功能。

大便失禁病因很多,治疗术式也很多,本术式对直肠偏离横纹肌复合体中心者,可改善排便控制功能。如果仍不理想,再行其他手术。前者对后者并无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 pukrellkl,georgiaden,maquirec,etal,gracilismuscletransplantforrectalincontinence.surgery,1956,40:349-363.

2 刘贵麟,高艳华,李浩宇,等.去神经带血管股薄肌移植肛门外括约肌成形治疗儿童肛门失禁.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1,12:1-2.

3 赖炳耀.用臀大肌修补提肛肌治疗先天性闭肛术后大便失禁的初步探讨.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80,1:229-231.

4 purip,nixonhh,levatorplasty:asecondaryoperationforfecalincontinencefollowingprimaryoperationforanorecralagenesis.jpediatrsurg,1976,11:77-82

5 dicksonas,nixonhh.controlbyelectronicstimulatorofincontinenceafteroperationforanorectalagenesis.jpediatrsurg,1968,3:696-701.

6 pnaa,devriespa.posteriorsagittalanorectoplasty.jpediatrsurg,1982,17:638-643.

7 王慧贞,李正.肛门成形术后肛门功能评定标准的初步意见.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85,6:116-117.

8 stephensfd,smithed,ano-rectalmalformationinchildren,chicagoil.yearbook,1971,212-235.

盆底肌修复的治疗方法篇10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腹直肌悬吊固定术;子宫脱垂

[中图分类号]R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7)03(a)-0130-03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linicaleffectoflaparoscopicuterinerectusabdominisprolapsefixationinthetreatmentofuterineprolapse.methods50patientswithuterineprolapseinourhospitalfromJanuary2014toDecember2015wereselectedasthestudyobjects.patientsweredividedintocontrolgroupandobservationgroupaccordingtotherandomnumbertablemethod,with25casesineachgroup.thecontrolgroupwastreatedwithtraditionalvaginalhysterectomyandvaginalanteriorandposteriorwallrepair.theoperationandtherapeuticeffectwere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Resultstheoperativetimeandhospitalstayoftheobservationgroupwereshortenthanthoseofthecontrolgroup,andthebloodlosswasless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Laparoscopicprolapseofuterusrectusabdomeniseffectiveinthetreatmentofuterineprolapse.thesurgicalprocedureissimple,wilthlessinvasive,andlowerrecurrencerate.itshouldbepopularizedinclinicalpractice.

[Keywords]Laparoscopy;Uterinerectusmusclesuspensionfixation;Uterineprolapse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盆腔器官脱垂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该病的治疗中主要以手术为主,传统手术方式造成的医源性创伤严重,患者术后的恢复缓慢且复发率高,阴道残端还有发生脱垂的可能性[1]。近年来应用补片替代薄弱、受损的盆腔筋膜,修复和重建盆底缺陷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人工合成补片的价格昂贵,并有人工合成补片侵袭情况,容易引起术后痛,故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2]。随着腹腔镜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腹腔镜下骶前筋膜固定术手术被应用在子宫脱垂的治疗中,但是手术的难度高,不易掌握,而脱垂子宫腹腔镜下腹直肌悬吊子宫固定术以其操作简单、微创、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成为了临床治疗子宫脱垂的首选术式[3],在本次的研究中将对腹腔镜下脱垂子宫腹直肌悬吊固定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子宫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已婚经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6~68岁,平均(52.0±3.0)岁;盆腔器官脱垂定量评估(pop-Q)[4]分度:Ⅱ度18例,Ⅲ度7例。观察组患者年龄37~68岁,平均(52.2±3.0)岁;pop-Q分度:Ⅱ度17例,Ⅲ度8例。患者术前均进行妇科彩超、宫颈tCt、阴道镜及分段诊刮等检查,排除子宫附件病变及妇科其他疾病者,术前尿动力学检查、咳嗽-漏尿试验为阳性。两组患者的年龄、pop-Q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书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已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观察组行腹腔镜下脱垂子宫腹直肌悬吊固定术,合并有阴道前后壁脱垂或有宫颈过长者,先行桥式阴道前后壁修补或联合宫颈部分切除术后,再行子宫体腹直肌外悬吊术。患者全身麻醉后选择膀胱截石位,头低臀高,选取脐轮上缘做1个大小约1mm的穿刺孔,为第一穿刺孔,气腹针穿刺成功后,充入Co2气体,制造人工气腹,腹腔内压维持在12~15mmHg,置腹腔镜镜头探查。在腹腔镜指引下,以下腹部麦氏及反麦氏点处做为第2、3个穿刺孔(操作孔),观察全腹腔、子宫及其附件。从两侧圆韧带起点的连线中点上方1cm处开始,用单极电切电凝子宫体前壁浆膜层,向下刮成1个大小约4cm×3cm的粗糙面。在耻骨联合上3cm正中作一长度为5mm的穿刺孔,经操作孔放入穿有10号丝线的缝合针,在子宫体前壁粗糙面距右宫角2cm处,进针子宫后对应处出针,绕过后壁,在子宫体后壁距左宫角2cm进针,前壁对应处出针,在耻骨联合上3cm正中做1个长度为5mm的穿刺孔,在进入腹直肌前鞘时改变方向向左侧腹直外缘,钳取左缝线线头,同一穿刺孔,在进入腹直肌前鞘时改变方向向右侧腹直肌外缘,钳取右侧缝线的线头,将左右两侧的缝线拉紧打结,将子宫体前壁粗糙面与腹膜紧贴,以便粘连固定于前腹壁。结扎前应注意将肠管和大网膜推开,以防被扎住。术毕检查宫颈,见子宫颈外口均上升达坐骨棘水平以上,予以填塞凡士林纱布卷,紧压阴道腔,以防止创面渗血,24h后取出,术后留置导尿管5d,进流质3d。对照组行传统阴式子宫切除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环形切开阴道黏膜,钝性分离膀胱宫颈间隙、子宫直肠间隙,将子宫体自阴道取出,连续缝合前后膜和阴道残端,中央留取小孔,放置盆腔引流管,予以生理盐水冲洗,阴道压络合碘纱卷一块,留置导尿管。

两组患者术后均予以门诊随诊,检查阴道壁修补及新成宫颈的愈合情况,叮嘱患者术后3、6、9、12个月来院复查。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等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pop-Q分度情况。pop-Q分度法共分为0~Ⅳ度[4]:0度为无脱垂;Ⅰ度为宫颈脱垂远端在处女膜内缘,距离处女膜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pop-Q分度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Ⅱ~Ⅳ度脱垂者均为0例,两组pop-Q分度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

子宫脱垂是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子宫颈外口达到坐骨神经棘水平以下,甚至完全脱出阴道口外的情况[5]。经产妇和未产妇均可发生子宫脱垂,经产妇发生子宫脱垂的原因主要是分娩引起子宫颈、宫颈主韧带、宫颈骶韧带损伤,分娩后子宫的支持组织未能恢复正常;另外,在产褥期产妇常处于仰卧状态,容易发生慢性尿潴留,造成子宫后位,若有负压增加情况即可形成子宫脱垂[6]。未产妇发生子宫脱垂主要由生殖器官的支持组织发育不良所致;另外,在殖器官支持组织薄弱的情况下,患者长期有咳嗽、便秘、腹水或盆腔巨大肿瘤等引起腹内压过大的情况,可导致子宫脱垂发生率升高[7]。子宫脱垂可引起患者出现腰骶部酸痛、月经改变、阴道脱出肿物、尿失禁、尿潴留等泌尿系统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8]。

子宫脱垂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修复缺陷的盆底支持组织[9]。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看出,治疗后两组患者术后pop-Q分度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传统的阴式子宫切除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与腹腔镜下脱垂子宫腹直肌悬吊固定术治疗子宫脱垂均具有较好的效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提示腹腔镜下脱垂子宫腹直肌悬吊固定术对患者的损伤小,术后可更快地恢复。腹腔镜下脱垂子宫腹直肌悬吊固定术的原理是将脱垂的子宫固定于坚韧的腹直肌前筋膜,恢复子宫正常的解剖位置和脏器功能[10-11],该方法无需将子宫切除,既可避免因子宫切除而造成的更年期综合征,又可保留患者的,且对患者的生育功能无影响,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育龄女性[12]。另外,手术操作时无需大的手术切口,只需建立5mm左右的操作孔,对患者的创伤小,通过操作孔置入腹腔镜和操作器械,腹腔镜有放大功能,在腹腔镜引导下可清晰观察腹腔、子宫及附件的具体情况,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且Co2气腹的建立扩大了手术的操作空间,方便手术的实施,有效地缩短了手术时间[13-15]。另外由于术中无需将患者子宫切除,也有效减少了术中的出血量,术后患者可更快地恢复,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节省了住院费用[16]。

综上所述,在子宫脱垂的治疗中应用腹腔镜下脱垂子宫腹直肌悬吊固定术,具有较显著的效果,且手术方法简单、术中出血量小,患者术后可更快恢复。

[参考文献]

[1]王玉玲,柳晓春,谢庆煌,等.腹腔镜下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与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年轻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30(4):273-277.

[2]赵芳,王建六,杨欣,等.prolift盆底重建术与传统手术盆底功能恢复的对比研究[J].疑难病杂志,2014,13(2):164-168.

[3]金欣,李桂林,王倩.腹腔镜子宫体腹直肌外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5):201-203.

[4]孙秀云,邵继宏,孙连华,等.腹腔镜腹直肌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50例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31(11):1038-1039.

[5]李文亮,魏向群,张磊.腹腔镜下腹直肌前鞘子宫固定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5,36(3):72-74.

[6]张青冬,汪萍萍.腹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年轻子宫脱垂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J].海南医学,2016,27(22):3675-3678.

[7]刘灵霞,何莎.阴式与腹腔镜术式治疗子宫脱垂疗效比较[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22):3438-3440.

[8]张翠枝.腹腔镜下子宫骶骨韧带缩短固定术治疗子宫脱垂疗效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1(6):114-115.

[9]靳冬梅,伍东月,杨清萍.腹腔镜下腹直肌子宫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20例临床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15,45(10):27-28.

[10]靳冬梅,伍东月,杨清萍.腹腔镜下腹直肌子宫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20例临床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15,45(10):27-28.

[11]雷秀清,包琦,马忠平.腹腔镜下子宫腹直肌前鞘悬吊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疗效[J].江苏医药,2015,41(21):2603-2604.

[12]王永军,段华,高颉,等.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治疗重度子宫脱垂[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4,20(7):603-607.

[13]金海红,孟津,张军.腹腔镜改良子宫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的效果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16,32(3):214-217.

[14]陆宝明,幸薇,庄丽珊,等.应用腹腔镜下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4):71-72.

[15]朱兰.盆腔器官脱垂手术现状和热c问题[J].疑难病杂志,2015,14(3):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