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造林的用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7:13

植树造林的用处篇1

关键词:干旱造林节水生态

干旱是世界性问题之一,也是影响人类生存的核心问题之一。就目前社会发展现状而言,引起干旱的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区域地理位置以及区域森林的分布情况。干旱的产生极容易带来土壤沙漠化、沙尘暴、水资源短缺、森林覆盖面积缩小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态问题。干旱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树木的生长、成活,因此在造林工作中,采用抗旱造林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抗旱造林技术在目前主要应用在土地沙漠化治理、防护林和荒山造林等生态环境的改造工程中,同时也在目前的城市、园林绿化和交通道路绿化工程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

一、节水抗旱植树袋概述

1、节水抗旱植树袋概念与优势

节水抗旱植树袋也被称之为保墒植树袋,是目前干旱、半干旱地区使用较多的造林技术之一。这种造林措施和方法在造林工程中对于提高干旱。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地区的造林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促进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该植树袋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生长率,同时对于延长造林季节和改善造林环境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更是有效的增加了造林经济效益,减小了造林成本投入。使用节水抗旱植树袋在目前的造林工程项目中,不但有着的提高保水、保墒、节约水分的作用,而且对于提高植物树种的抗旱保湿能力和改善优化植物生长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同时更是能够在工作中有效的提高育苗成活率。一般在造林工程中,使用植树袋在一次性浇足水后,一般在树苗种植两个月以内无需再次进行浇水,而且水资源的利用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对于植树成本也得到了显著的降低。植树袋内一般都是含有相关的保水剂和植物所需的必备营养,这就无需担心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土壤元素欠缺现象,还可以在工作中对于促进树根的发育有着重要意义。保墒植树袋是选用对于提高植树生态效益和树木成活率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同时明显的降低了植树造成的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现象。

2、固体水抗旱植树技术

固体水种植技术作为节水抗旱植树袋中的主要植树模式之一,是于上个世纪末形成的一种新的干旱造林技术,是通过采用一种高新技术将普通水进行固化,使得水的物理性质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而形成一种不流动、不易挥发、不结冰和不融化的固态物质形式。同时这种固态物质中还存在着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在降解之后有着无残留、不污染环境的优势。这种方法在目前的植树造林工程中最为常见,是一种最为有效的植物水源方式之一。这种植树技术的应用中,土壤固体水的概念完全不同于过去常采用的保水剂,因为固体水是用普通的水进行加工固化而行成的,其中98%的成分主要为水,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缓慢的溶解失水,进而为植物提供长期的水资源。

这种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极容易受到水体接触的微生物数量和固体水切口横截面的影响而造成水资源流出过多和供水不足的现象。因此一般在造林工程中需要对土壤微生物和横截面进行科学合理的研究与分析,以确保供水能够满足树木生长要求。同时由于使用固体水对于改善植物生长水分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其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植物需水状况的影响,在干旱的条件下,适应固体水对于改善植物水分布状况和提高叶体水分需求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是一种与植物吸水过程同步进行的一种新的供水措施。

二、工程实例分析

1.方法

1.1造林测量试验。在山区选择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试验地,且树种、规格、浇水次数、数量及管理方式基本一致。用游标卡尺测定树木的地径,用钢尺对树木的高度和新梢生长量进行测定。试验测定间隔时间为30天。

1.2植树袋含水量测定试验。主要针对不同孔数植树袋的保水情况进行试验,选常见的造林地土壤类型――砂土,在某林场院内进行试验地布设,试验设4个处理(a、B、C、D),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处理间距为1m,每个重复的间距为1m(依不相互干扰为原则),坑的大小为40×40×40cm。在a、B、C、D4个处理中,在植树袋内距地面10cm和30cm处布置试验探头,并且对C处理进行单独设计,在植树袋侧面外部距地面15cm处和植树袋下距底部5cm处每个重复分别布设探头。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试验地块植株生长状况分析可知,所有植株使用植树袋后生长状况均好于对照植株的生长状况。经方差分析,该地使用植树袋的侧柏苗生长高度变化与对照植株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工程中使用植树袋侧柏苗的地径差值与对照植株相比,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2.2、4个处理下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试验伊始,测得裸土的自然含水量为5%左右,由可知,a、B、C、D4个处理下土壤的上层含水量最大值分别为17.2l%、24.85%、26.04%、29.57%;下层最大含水量分别为10.11%、20.15%、19.31%、20.16%。但是其最大值出现时间不同,上层出现最大值时间在试验开始第l天,下层出现的时间为下月5日。经计算可知,a、B、C、D4个处理下土壤的上层含水量平均值分别为12.25%、16.39%、16.39%、20.01%,下层含水量分别为7.38%、15.13%、14.35%、16.82%。

三、结论

(1)在山区使用植树袋植株的生长状况均好于未使用植树袋的植株(对照)的生长状况,说明植树袋的使用在山区造林方面已见成效。

(2)在植树袋内土壤含水量变化测定的试验中,有植树袋土壤水分的入渗平缓,土壤含水量也偏高,对照植株的土壤含水量则偏低,由于降水的原因使土壤含水量出现了2个峰值。4个处理下不同层次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情况是上层土壤含水量明显大于下层,对照处理下的土壤含水量明显低于使用植树袋的土壤含水量;底部不同孔数问植树袋土壤含水量上层变化情况均是南开始时的最大值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在之后的变化中出现2个峰值。在C处理下不同层次土壤含水量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相邻层次时,植树袋内土壤含水量值大于植树袋外的值,上层的值大于下层的值。

植树造林的用处篇2

皤滩古镇位于仙居县城西边,距县城约25km,地处永安溪上游的南岸并紧靠溪流。古镇分上街和下街两个行政村,镇政府位于上街村。35省道在镇北边穿过,交通便捷,距桐江书院景点不足2km。古镇座落河谷平原,但土地资源紧缺,只能利用镇旁、水(溪)旁、路旁零星空闲地用于绿化。古镇附近的古树名木、残存小面积的森林植物群落加以改造利用,形成微型森林公园。森林公园提倡节约理念,处理好绿地生态景观、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功能的关系。保护好现有绿地,合理配置树种,增加物种多样性,为生态旅游(村民)提供休闲、健身、娱乐场所。

2、森林景观设计理念

2.1尊重自然

森林景观设计尊重古镇现状,设计结合自然,遵循自然式、地域性、保护性、补偿性的生态理念。在景观改造中尊重地区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利用乡土植物,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本,尊重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尊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1、2]。

2.2因地制宜

贯彻森林乡镇节约型用地理念,最大限度节约自然资本,在满足人们合理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经济效益。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以植物为主体、充分发挥各树种的优势、适地适树,使各种效益达到最大化[1、2]。

3、与环境紧密结合的设计方案

森林乡镇建设以花、果及丰富的植物资源,适宜的绿地面积,达到美化古镇,改善气候的作用。片植香花、果树和保健树种,营造森林氧吧,让人们享受良好的人居环境。对原有场地中的山水元素的合理利用,以乔、灌、草植物为主体,水为要素,形成山水相映的景观效果。由花、果、水、山构成的景观、亲近自然,在翠绿碧水河畔,享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佳境[1、2]。

4、设计思路

4.1护镇林带

在古镇营造10-15m宽的片林或林带,地势较高处选用樟树、深山含笑、桂花、广玉兰、白玉兰、杂交马褂木、石榴、枇杷、银杏、樱花、厚朴、夹竹桃等树种。在低洼积水地段选用池杉、水杉、桤木、落羽杉等树种[3]。苗木规格:苗高2-2.5m,土球直径:35-40cm。栽植配置:2×2m,栽植密度:2500株/hm2。栽植穴规格:50×50×30cm,拾除穴内石块。土壤条件差的地段加客土。推广应用全冠栽植,不截干截顶,只对二级侧枝进行剪除,适当剪除过密处的一级侧枝,调控过长的一级侧枝[4]。常绿阔叶树摘除85%以上的叶片,每个小枝条留1-2片叶子即可。较适的栽植时间:11月-12月上旬、2月上旬-3月上旬。做到苗正,适当敲实土球的松土。在高温、干旱时段做好浇水保苗工作,台风过后及时做好幼树的扶正和加固。2-3年即可恢复幼树正常的生长量,5-7年初见成效。

4.235省道至古镇景区入口处的绿化

在35省道至古镇景区入口处的通道二侧,选择桂花、银杏、樟树、广玉兰、白玉兰等树种,按2-3m距离开挖大穴,土壤贫瘠、浅薄处加客土栽植,苗高2m左右,地径粗3cm以上,带土球移栽。在入口处四周,选用红花檵木、山茶花、樱花、红枫、栀子花、石榴红、海桐、黄杨等花灌木,构建小面积公共绿地,或孤植、丛植桂花、银杏、广玉兰、白玉兰等乔木,改善入口处景观。栽植技术、时间、管护等同上。

4.3古镇景区内改造

利用古镇内空置地,设计微型绿地,配置乔、灌、草,孤植或丛植桂花、石榴、樟树。规格稍大的场地铺上当地生命力强的草皮。零星空地见缝插针式栽植桂花、樱花、茶花、石榴、栀子花等,起到点缀之效。保护好镇内古树名木,修建护栏,栽植荫性花、草。

4.4奔切山森林景观改造

奔切山为一座小孤山,位于千年古镇景区与桐江书院景区间,北临永安溪;南边35省道从小孤山脚穿过;东边为敬老院;西边为一古寺院。总面积约3hm2左右。现森林植被为天然马尾松林,林龄不一,林木个体大少各异、高低参差不齐,林中阔叶树稀少,林分郁闭度在0.6以上,也有林间空地、荒芜农耕地。拟在小孤山从南往北修一条100cm宽的游步道,铺设石阶,在山顶建一个凉亭。在游步道二侧栽1-2行银杏、桂花、樟树、枫香、木荷、合化等树种,按2-3m配置栽植。苗木规格:苗高2m左右,地径粗3cm以上,带土球,土球直径35-40cm。在凉亭四周栽植夹竹桃、山茶花、樱花、石榴、木槿、红花檵木、栀子花等。在林间空地和荒芜农耕地栽种枫香、木荷,栽植配置:2×2m,苗木规格:苗高50cm以上,地径粗0.5cm,根系发达,无严重机械损伤。栽植时间、栽植技术、管护等同上。在郁闭度大于0.6以上的林地,伐除幼小马尾松个体,过密处适当伐除部分中等木,促成阔叶乔灌木生长,调整树种结构,提高森林景观效益,形成小型森林公园。

4.5岩石陈山绿化改造

皤滩镇政府位于岩石陈山脚下,该处为荒芜农耕地和马尾松残次林,这与千年古镇景区的反差较大。荒芜农耕地在征得农户同意的前提下进行退耕还林。荒山、荒地选用枫香、木荷、湿地松进行造林。造林配置:2×2m,初植密度:2400株/km2,苗木规格:枫香、木荷苗高50cm以上,湿地松苗高25cm以上;枫香、木荷地径粗0.5以上,湿地松0.3cm以上。造林穴规格:40×40×25cm,捡除穴内石块、草根。木荷栽植时摘除85%以上的叶片,但不能截顶[5]。做到苗正、根舒、适当敲实、壅土到幼树根除部。郁闭度小于0.4以下的林分,每隔3m割出一条1m宽的造林带,造林带内保留阔叶乔木树种,按2m株距开挖造林穴,其选用树种、苗木规格、造林穴规格同荒山、荒地。栽植时间:2月下旬至3月上旬。

4.6永安溪南侧滩林景观改造

千年古镇景区、奔切山、桐江书院景区均位于永安溪南侧,滩林景观效应与千年古镇景观效益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应于改造。在荒滩、荒地选用湿地松、枫香、池杉、水杉、木荷、樟树等树种,在低洼易积水的地段选用池杉、水杉、落羽杉、桤木、乌桕等树种[3],该地段苗木规格:苗高100cm以上,地径粗0.8cm以上,根系发达,无严重机械损伤。地势稍高地段要求各树种一年生苗木Ⅰ级苗以上。卵石滩地选用湿地松造林,其他土壤类型的地段,采用多树种配苗法混交造林,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景观效应。其余栽植时间、栽植配置、初植密度、栽植穴规格、栽植要求等同岩石陈山绿化改造。

植树造林的用处篇3

关键词:山区植树造林;造林管护;封山育林;人员;基础设施

山区植树造林应以林企山区特点、山区地理位置、山区植物物种作为前提,认识到植树造林对山区经济、社会、生态的重要价值,将山区植树造林作为系统性工程来强化。以技术作为强化山区植树造林的第一个维度,以管理作为强化山区植树造林的第二个维度,以山区造林管护工作作为第三个维度,形成立体化的山区植树造林管控网络和结构,使山区植树造林得到效率、成本上的稳定收益,扩大山区林业资源,减轻山区的环境压力,重构技术细节和关键环节,建设具有生命力、权变性和系统化的山区林业工作新体系。

1山区植树造林的基本特点

山区在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态环境上有着特殊性,一些因素可以转化为推动山区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因素,而另一些因素可以转化为山区植树造林的制约性因素,如何提升山区植树造林质量,必须从认知山区植树造林工作的基本特点入手。第一,山区具有地势起伏较大的特点,这会产生山区交通不便和物资匮乏的问题,给植树造林带来工程上和经济上的影响,使山区造林的质量和效率难以保障。第二,山区天气变化迅速,并且有自然灾害,不但影响植树造林的进程,而且也会给林木生长和林业资源繁育带来灾难性的影响。第三,山区有一定植物覆盖,这有利于植树造林的顺利开展,但也存在杂草、灌木、倒木对苗木空间、阳光等环境方面的影响。第四,山区工程建设困难,经济落后,人口稀疏,使植树造林工作失去资金、人力的支持,存在着对山区植树造林的先决性制约。

2山区植树造林技术的应用要点

不同山区、不同植树造林项目在造林技术上存在很大的区别,提升山区植树造林要从各种技术的应用出发,结合山区植树造林的项目特点,才能从技术、机制和体系上实现对山区植树造林质量、效益的有效提升和保障。

2.1新苗栽种技术的应用要点

山区植树造林工程中新苗栽种技术在新时期有着广泛的应用,这种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根系和冠茎发育良好的幼苗作为山区植树造林的目标苗木,通过插种或移植的方式进行苗木栽植。由于新苗在生理上有适应能力,因此在恶劣环境和天气下能够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正因如此新苗栽种技术才得以在山区植树造林工程中普遍使用。在应用过程中要做好选苗工作,要注意控制新苗的根系和冠茎的完整性,要重视对新苗根系整体的保护,做好新苗阳光和水分的抚育工作。

2.2扦插造林技术的应用要点

扦插是利用目标树种营养根茎或枝条进行无性繁殖的技术,在山区植树造林工程中为了确保资源的稳定,保留良好的基因性状,一般会通过扦插法来实现造林工程目标。第一,在应用扦插造林技术的过程中,要对土地进行科学规划,加强对土壤酸碱度、养分、肥力的检测。第二,要控制好扦插过程中土壤的水分,避免过于干燥影响枝条或根茎的孽生与发芽。第三,要控制扦插造林的季节,一般以春季为佳,可以选用铺盖塑料薄膜的方式提高积温,保护水分。

3山区造林管护的要点

3.1做好山区造林的封山管护

封山育林管护是一种传统的育林方法,是在育林期内将整个植树造林山区封锁,进行栽种幼苗的管理。在长期的造林实践中,我国各个地域内林业管护人员都根据自己的地域特色制定出自己行之有效的封山管护措施,对自然下种或有生命力的幼林、灌木生长的灌木丛、疏林以及废弃的荒山进行山区培育,通过人为干扰将封锁地区培育成新生丛林。封山造林在实践中具有一定难度,对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要求比较高,如果能够切实实行,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管护方式。

3.2做好山区造林的幼苗管护

幼苗的管护是管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幼苗的管护关键在转折期,直接关系到以后树木成长和丰产的质量。转折期的幼苗基本上都处于散生状态,这段时期需要对幼苗进行精心的呵护,为幼苗生长提供所需要的水分、阳光、肥料、温度以及空气,让幼苗在优越的条件下生长,提高幼苗的成活率,保证幼苗健康成长,从而达到育林成林的目标。

3.3加强对山区造林管护

技术人员培训造林管护过程中人的因素处于首要位置,直接决定山区植树造林质量。因此,想要提升山区植树造林效果,达到山区植树造林功能和目标,就必须强化对山区造林管护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和专业知识学习。只有造林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达标,才能实现育林目标。

3.4完善山区造林管护的基础设施

山区造林管护工作需要先进、稳定、连续、专业的基础设施作为保障,也只有这样的基础设施才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开展山林管护工作。新时期,应该加强道路、桥梁、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道路桥梁建设,建立起人员、设备、物资流动的高效平台,更好地为山区造林管护工作提供支持。还要强化通信网络建设,建立山区信息、造林管护信息、林业资源信息及时沟通、处理和加工的新系统,出色地完成对山区造林管护工作的现代化改造。

3.5完善山区造林管护工作的制度

建设制度是管理最为稳定的环节,也是技术应用和工作调整的基础,在山区造林管护工作中要建立起适合于后期管护工作的制度体系。有效调节山区造林管护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强化山区造林管护的管理职能,确保山区造林管护工作处于严格监督、相互交流、及时沟通的机制之下,为提升山区造林管护工作的合理性、经济性、高效性提供支持和保障体系。

4结语

在营建资源多样、环境友好、生态优良的社会时,必须要强化林业资源的开发、重建等重要环节,林企要结合山区植树造林的实际工作,将山区植树造林转化为改善林区经济,提高区域群众生活,优化林企资源的主要途径和方法。要结合山区植树造林的关键阶段,强化山区植树造林的科学性,组建起多个层次、维度和体系的保障结构,为提升山区植树造林工程品质,加速山区林业与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谢妥.氓县山区半山区植树造林技术与管护浅议[J].新农村(黑龙江),2011,(08):201-204.

[2]孟凡增.哈尔滨市东南半山区立地条件下造林应采取的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5):248-258.

植树造林的用处篇4

摘要: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创造绿色环保的生态环境。植树造林是维护生态环境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人类健康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还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质量进行改善,促进失业人员在就业。本文首先对我国林业资源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对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造林绿化;林业技术;工作探讨;林业现状

绿色植物对生态环境平衡以及人类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可释放氧气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植物所释放的氧气是通过光合作用所得,为将保护环境工作落到实处,必须做好植树造林工作,维持生态环境平衡发展,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优质的环境。为很好的实现植树造林工作,可在实际工作中采用新的技术与方法,增加植物的成活率,保证植物的生长,将科学技术与其相结合。

一、我国林业资源现状

植树造林工程不仅对保护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失业人口在就业,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植树造林工程已经促进5000万人在就业,减轻社会负担,促进经济发展。植树造林工程在不断的深化改革与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一系列问题制约其发展,种植技术存在问题就是制约林业资源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植树造林工程的发展,我国森林资源覆盖面积不断增加,植物数量与植物种类也在逐年增加,这给林业资源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与挑战。植物品种增多可为森林资源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为林业提供资源,增加森林面积。林业产品主要原料就是由森林资源构成,人们在对林业资源进行利用时,没有充分发挥树木的价值与功能,对林业资源是一种浪费。因此,在实际进行植树造林工作的同时,不仅要对林业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还要注意挖掘林业资源的潜在价值。

我国国土资源面积广阔,但森林资源储量比较小,加之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更是处于世界低水平阶段,林业资源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等地区。我国林业资源好存在树木质量不高的现象,对林业资源生产活动有一定的影响,无法为生产活动提供高质量木材是现阶段制约我国林业资源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现象会导致林业产品市场竞争加大,因林业资源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与人民对高质量生活的要求,所以在实际进行植树造林工程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一现象。

二、造林绿化达标后的任务

植物绿化造林完成后,要及时做好树木的养护工作,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植树造林工程并不是为了简单的美化效果,而是要实现维护生态平衡的功能,不断提高的园林的经济效益。如何做好植物的栽种工作,在林地四周都要种树,做好园林的美化工作,一般要对植物进行养花几年之后才能达到理想效果,绿化工作完成之后还要做好的育苗工作,这比绿化工作更加复杂,对园林的养护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植树造林工作而言,栽种植物只是绿化工作的第一步,要做好植物栽种工作,对林地的资源合理利用,增加树种种植面积维持生态平衡。

1.改良林分,提高森林质量

对林材的质量而言,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淤残次林的改造工作;于做好树种结构的调整。在残次林的改造过程中要对原有的次生林群落进行保护,加强植物的养护工作,在空闲的地方可以补充种植一些原有的生物物种,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绿化种植要符合林业产品的要求,为林业生产提供高质量原料,做好植物幼苗的抚育、间伐等工作,一些人认为把残次林可以进行重新种植这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所谓树种的调整就是林种单一、病虫害泛滥要进行及时的调整树种结构,在林地中种植其他树种,使林地中的树种更加丰富。

2.合理经营森林

所谓合理就要按照植物的生长规律,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植物栽种工作,使植物健康成长。植物生长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受到自然因素的制约,如生态制约,环境质量可以限制到植物的生长,影响到土壤的养分,破坏土层的结构,环境的作用因子对植物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环境作用因子越强选择树种的范围越广。气候条件对植物的成长有很大影响,还会影响植物的病虫害的发生,所以在做好植物的养护工作。做好林地的经营管理合理规划,做好植物栽种准备工作,在协调植物的生长的同时要可以美化环境,控制植物的生长速度和植物种类等等,做好植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促进植物健康生长。

三、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

1.造林绿化工作并不是把树种在中完成后就完毕,在树种种植完成后要及时做好树种的养护工作,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对植物的生长情况要进行定期监测,出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同时植树造林工作不仅要实现的美化环境的功能还要实现生态平衡,还要促进经济发展,这些都是植树造林工作要进行考虑的问题,如何在森林中种植适合的树种,也是植树造林工作所面对的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花费的很长时间,在植物造林工作中还要做好幼苗的培育工作,有效的做好管理工作,在新形式下对植树造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植树造林工作中要做好树种的管理工作,促进植物健康快速的生长保护生态结构的平衡,提高经济效益。

2.改造残次林和树种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材料主要来源于树木,所以在种植工作中要重视树木的质量,要保证木材的质量就要做好的以来工作。淤对质量较差的树种的要进行改造处理;于有效调整的树种的结构。在残次林的改造过程中要以自然规律为基础。保护原有的植物种群,加强植物管理工作。要在林地中的空闲位置种植其他类型的渲郑丰富森林中植物种群的数量,植物种植工作要不断在实践工作中总结经验,提高植物的利用价值就要不断提高树种的质量,要加强树木种植、施肥和浇灌技术工作,对质量不好的残次林如果进行重新种植。就会影响自然法则,影响生态平衡,浪费了植物种植成本

3.对森林进行科学的管理。对植物造林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以自然规律为基础,运用科技手段促进植物正常的生长,减少植物受到病虫害的可能性,树木的正常生长受各种因素的支配,如环境因素,只有保证植物的生长环境才能保证植物健康成长,如林地的土壤的质量和土层的厚度都会对植物的正常生长产生影响。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植物造林工作的分析,指出不是只做好植物的栽种工作,就可以实现维护生态平衡的目的,在植树造林工作中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而且有一定的复杂性,在进行植被绿化时要符合自然的发展规律,在进行绿化工作时要不破坏植被的正常生长,有效的丰富植物种类同时还可以增加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植树造林的用处篇5

关键词:半干旱地区;杨树;抗旱造林

中图分类号:S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256-1

营林实践表明,采用杨树大苗营建农田防护林,成林早。然而,半干旱地区的严重春旱是制约杨树大苗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重要因素,影响农田防护林的建设质量。为此,我们开展了杨树抗旱造林技术研究。

1试验地概况

半干旱地区杨树抗旱造林技术研究试验地设置在农安县境内。农安县位于松辽平原腹地,吉林省中部,北纬43°55′-44°55′,东经124°31′-125°45′,境内地势平坦。属于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4.7℃,年平均日照2590h,有效积温2800℃,无霜期145天。年平均降水量508mm,受季风影响,降水量月际分配不均匀,多集中在5-9月,7月份是降水量最多月份。全年7级以上的大风平均27次左右,且大多集中在春季,年平均蒸发量1680mm。土壤以黑钙土为主。

2研究材料与方法

2.1材料

试验采用杨树品种的为小黑杨、小×黑、白林2号和白林3号;苗木苗龄为三根二干苗,胸径在1.8-2.5cm之间,苗木矮壮通直,有生长点、冠形完整、没有病虫害。采用机械起苗,保证根系完整,无机械损伤。起苗到栽植的时间要在24小时之内。

2.2方法

该项研究应用灌水数量、灌水次数和栽植方式3种抗旱造林技术控制试验。3个因素的试验水平分别为:a因素灌水数量试验设置2个水平;a1,50kg/株、a2,100kg/株。B因素灌水次数试验设置2个水平;B1,1次/株、B2,2次/株。C因素栽植方式试验设置3个水平,C1树苗先放在栽植穴中填一半土灌足水或先灌一半再填土,栽植穴土快满时再灌另一半水;C2灌底水后树苗放在栽植穴中,然后将栽植穴填满土,或栽植穴灌底水后将树苗放在栽植穴中填土,填到栽植穴的一半时灌另一部分水,然后栽植穴用土填满;C3把苗木放入坑中间,灌水,然后回填土,埋土时扶苗人用手把住苗干,让苗根上下窜动几下,使栽植穴内水和土搅拌成泥浆,让泥浆糊住根,将栽植穴填满土,或先灌底水后将树苗放在栽植穴中填土,再灌半坑水,然后回填土,埋土时用手把住苗干,让苗根上下窜动既下,形成泥浆,让泥浆糊住根,将栽植穴填满土。

a、B、C三种因素相互组合成12个处理,试验在2006年至2008年三个年度进行,每种处理每年20次重复,每个重复试验地面积为1亩地,小黑杨、小×黑、白林2号和白林3号4个品种杨树每年5次重复。试验地造林株行距为2m×3m。

3结果与讨论

3.1结果

小黑杨、小×黑、白林2号和白林3号4个品种杨树抗旱造林的12中处理、3个年度试验的造林成活株数见表1。

为了解不同处理对小黑杨、小×黑、白林2号和白林3号4个品种杨树抗旱造林成活数量的差异显著性,对数据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表3。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灌水数量、灌水次数和栽植方式3种抗旱造林技术的个水平间对小黑杨、小×黑、白林2号和白林3号四个杨树品种大苗造林成活数量影响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灌水数量与灌水次数交互作用对4个树种造林成活数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灌水数量与栽植方式交互作用对4个树种造林成活数量影响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灌水次数与栽植方式交互作用对4个树种造林成活数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灌水数量、灌水次数与栽植方式交互作用对4个树种造林成活数量影响差异不显著;区组对4个树种造林成活数量影响差异不显著。

3.1讨论

植树造林的用处篇6

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两个植树造林基地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采取多种形式发展社会造林,不断丰富和完善义务植树的形式,提高适龄公民履行义务的覆盖面和尽责率,确保义务植树的实际成效,实现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植树造林工程的顺利实施,成立环保世纪行义务植树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易

副组长:丁

成员:****

三、规划选址:

根据攸州公园和灵龟峰公园总体规划的要求及目前开发建设进度,通过综合考虑,将攸州公园“狮峰亭”景点,灵龟峰公园“灵峰观涛”、“枫林”景点为中心的地域确立为植树造林基地的选址范围,总面积亩。

四、土地使用:

攸州公园中的狮峰亭景点目前还未征收土地,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采取土地所有权归当地集体所有,林木管理权归攸州公园管理处所有进行管理。所在地不得随意占用和破坏植树造林基地,待国家统一征收后,给予当地一定金额的土地补偿。灵龟峰公园中的灵峰观涛和枫林两处景点土地已征收,植树造林基地的土地所有权和林木管理权归灵龟峰公园管理处所有。

五、苗木选择:

苗木选择将实行分区群植,充分体现树景的群体美。其中攸州公园“狮峰亭”基地将种植水杉、香樟、杜英、桃花,四种苗木搭配兼具常青与落叶、阔叶与针叶、观花与观枝等各种不同的景观元素。灵龟峰公园“灵峰观涛”基地将种植香樟、桂花、梅花,三种苗木搭配烘托出“落叶归根、八月桂花香、隔海观涛”等深厚的人文底蕴。“枫林“基地将分枫香林、青枫林、红枫林三个种植区,三种不同的枫树各具特色,不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多彩,而且置身一片枫林之中,自会呤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佳句。

六、实施进度:

(一)xxxx年3月前,完成灵龟峰公园“灵峰观涛”景点基地20亩、1000株大叶香樟、杜英树种植任务。XX年年3月前,要把灵龟峰公园“枫林”景点的预制场撤消并起挖砼层,种植枫树。2010年3月前,要把灵龟峰公园植树造林基地基本建设好。

(二)xxxx年3月前,清理好攸州公园基地2亩土地,主要种植大叶香樟和杜英树。XX年年3月前,清理好攸州公园基地3亩土地,主要种植香樟、杜英、水杉树。2010年3月前,清理好攸州公园3亩土地,主要种植水杉和桃花树。2010年3月前,攸州公园要建好林间游道,清理好面积为3亩的土地,主要种植香樟、杜英、水杉和桃花树。2010年3月前,要把攸州公园植树造林基地基本建设好。

七、实施意见:

(一)组织实施单位:县环保世纪行组委会办公室牵头,由县城镇绿化管理办公室具体实施,县直相关部门和单位参与。

(二)规划方案审批:

(三)宣传发动:3月10日之前,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和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并利用新闻媒介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植树造林的浓厚氛围。

(四)养护管理:由义务植树相关责任部门委托攸州公园管理处和灵龟峰公园管理处进行管理和养护,确保树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

(五)xxxx年植树造林安排:

1、活动时间:定于xxxx年上午9:00开始,11:00结束。

2、活动地点:攸县灵龟峰公园(规划面积为20亩)。

3、参加单位及人员: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人武部领导;县直机关、企业单位负责人;学校、共青团、妇联及广大市民参加。

4、资金来源:此项活动资金预计需要万元,主要来源于城市绿化费、全民义务植树以资代劳费和财政贴补。

5、具体要求:

(1)县直各单位必须认真组织本单位职工履行植树义务,对因特殊情况经批准不能参加义务植树的,应在xxxx年3月5日前提出申请,由县城镇绿化管理办公室征收以资代劳费。

(2)苗木选购由县城镇绿化管理办公室负责,植树工具由各相关单位自行负责。

植树造林的用处篇7

[关键词]樟子松;造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tB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0-0112-01

我国适于沙地造林的松属是很多的,但东北部干旱草原地区的沙地都处于北方高纬地带,冬季气候酷寒,樟子松是我国松属树种中最耐寒的树种,也是耐瘠薄土壤的树种,通常在沙土和山地石砾沙土上形成纯林。樟子松是阳性树种,非常洗光,具有抗寒、抗风沙、四季常青、速生等特性。因而是“三北”地区营造用材林、防护林和城乡绿化的主要树种。樟子松对温度的反应不敏感,耐低温,可耐C40℃~C50℃的严寒,甚至更低的温度。樟子松是瘠土旱生树种,不苛求土壤。樟子松主根不发达,侧根特别发达,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风倒现象。樟子松在表土中能够发育强大的水平根系网,可以充分利用表土中的养分和大气降水。樟子松根上发育着团状和分支状的菌根,有助于根系吸收有机物质和无机盐类。因而樟子松对水分的需要量很少,所以,被称为治沙固沙造林的先锋树种。

1造林地的选择

樟子松造林应选择派水良好、湿润的中等肥力的土壤,山地石砾沙土、粗骨骼土、河岸沙地及其他土壤层瘠薄的地段,适宜栽植樟子松。在流动沙丘和半固定沙丘造林,必须实行固沙造林,首先应做到如何保护松树免受沙埋、沙割及风蚀的危害。

2造林整地

樟子松造林地整地,以往是块状整地,此种方法适于林区的森林更新。带状整地,根据草层繁茂程度,带宽50~70cm,为了避免引起土壤风蚀,整地应垂直主风向进行;穴状整地,环山机械开沟整地,用开沟犁沿等高线坡度18°以下的地带20~28cm,在雨季进行,第二年进行回土,重耙一次,做到沟土饱满、耙细、压实。风沙危害的地方随开沟造林,此种方法适用于集中连片。在整地的过程中,必须适当保留原有草层,作为松树的保护物。

3造林方法

3.1苗木处理

保护苗木根十分重要。起苗时要尽量保持苗木根系完整和湿润。樟子松是针叶树种,苗木地上部分再生能力弱,尤其是顶芽,一旦破损,很难长成树干通直的良材。地下部分根系有很纤细,稍不注意就易枯干、折断,使成活率降低。因此,掘苗、选苗、运苗、栽苗是樟子松造林的关键环节。掘苗、选苗、包装、运输、假植等各道工序应努力缩短时间、避免苗根被风吹日晒。要选择顶芽饱满、茎干粗壮、根系发达、无双苗、随包装、随运输、随栽植。可以晚间运苗,白天栽植,苗木运到造林地要及时假植起来。栽苗时要勤拿少取,苗木罐中不能离水。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采用水浸苗根很苗根蘸泥浆等方法处理苗木。

樟子松苗木选好后每百株捆成一包,用草帘包装,草根相对,苗稍向外进行捆包。要浇足水,远距离运输途中要多次浇水,以保持苗木根部湿润。

3.2裸根根苗栽植方法

樟子松裸根根苗栽植方法,适用于大面积造林,可分穴植和缝植两种。穴植是在挖好的植树穴栽苗。缝植是在整好地的造林地块,用镐或锹挖开土层,将苗木放入缝内,使苗根与土壤密接,然后填土、压实。在干旱地区营造樟子松裸根,造林前2年要在秋季用土将树苗埋土防寒,第二年撤土,形成侧方庇荫。

3.3樟子松造林新工艺

1985年开始推广应用樟子松抗旱造林新工艺。采用新工艺法,造林后不用培土防寒、铲趟抚育,改密植为稀植,简化了育苗工序,一次成林。樟子松造林新工艺分容器苗造林不受季节限制,不缓苗。春季4~5月份将第二年生苗起下,移入塑料袋内,装满土,敦实,不窝根。将装好的苗木袋紧密地摆入宽1.2m、长10~15m的平底槽型低床,摆好后将袋间缝隙用土填满,灌足水同常规育苗管理。培育1~3年,根据造林对苗规格的要求,出圃造林,造林时间在雨季进行效果好。在运苗和假植时不要把土坨弄散,保持苗根土,放入栽植坑时苗要直立,同时将塑料袋拿下收回处理,培土踩实。栽时留出蓄水坑,有利于蓄水保活。移苗桶移植樟子松大苗造林。根据移植苗木大小,选择适宜的移植桶,一般4~5年生苗,选上口直径40~45cm,高30cm的移植桶;6~7年生苗,选上口直径60~65cm,高40cm的移植桶。移苗时,先将移植桶套在移植苗木周围,苗干在移植桶中央,然后用锹贴移植桶壁向下挖土,边挖土边往下压移苗桶,当挖到30~40cm深,土坨与移植桶上口齐平时,再往下挖10cm,用锹切断相连的根系,插上桶底,将苗轻轻移到坑处外。移植过程中,土坨10cm,栽植时要将土坨植苗坑壁结合初填土踏实。

植树造林的用处篇8

关键词:雨季植树造林整地树种栽植抚育宣传资金

中图分类号:S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b)-0000-00

为了进一步保护环境、整合生态,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各地将植树造林列为核心的工作和任务来强化。植树造林应该把握时机与技术两个关键,雨季具有降水集中、气温适宜、墒情理想、湿度较大等优点,是进行植树造林的重要季节。但同时雨季植树造林过程中受到造林条件和树木品种的影响,造林的效果难于得到保障。为了提高雨季植树造林质量,应该向技术和环节要效果,要把握雨季植树造林的环节,突出雨季植树造林的技术运用,全面进行雨季植树造林的科学管理,做到对雨季植树造林工作的全面提升,促进生态、环境、资源、经济的综合发展。

1雨季植树造林的准备环节

1.1雨季植树造林的整地技术

在准备环节中,应该突出整体技术的运用,为雨季植树造林的实际进行提供工作和技术基础。通常雨季植树造林整地应该在前一年的雨季开始,这有利于提升整地的效果,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采用春季整地的方法,但要注意对破土面的保护。整地过程中应该根据雨季植树造林的技术要求和雨季植树造林的设计选择针对性的整地方式,特别要减少破土面的破坏,以确保整地过后造林地符合雨季植树造林的技术需要。

1.2雨季植树造林的树种选择

受到环境和条件的制约,雨季植树造林过程中树种的种类被限制,要在不多的树种中选择雨季植树造林的目标树种是造林质量和成活率的基本技术保障。选择雨季植树造林树种中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以本地本生树种为主,做到对原有林木结构的优化,营造起多结构和多层次的生态和林相。

1.3雨季植树造林的苗木选择

雨季植树造林中应该选择生长旺盛、植株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苗木为主,有这是高雨季植树造林成活率,保障雨季植树造林的基础,要在确定苗木后进行灌溉的浇水,以确保苗木的长势。

1.4确定雨季植树造林的时间

一方面,雨季植树造林时间应该选择在雨后,或者连续的阴天,避免阳光对苗木的损伤。另一方面,雨季植树造林的时间应该安排在下午,这样可以防止暴晒后苗木脱水,给苗木带来伤害,确保雨季植树造林的质量与成活率。

2雨季植树造林的实施环节

2.1起苗技术

起苗的过程中要保护苗木根系,不能影响苗木根系完整性,降低对苗木根系的损伤。为了保护根系的湿润,可以在苗木的根系上沾取泥浆,喷洒生根粉,以便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2.2运输技术

雨季植树造林大型苗木要带土球进行运输,运输环节中应该使用草绳、木箱等方式对苗木进行固定,以此来避免运输中对苗木根系的损伤。运输的过程中要确保稳定,同时应该减少运输的时间,此外还应该对苗木进行遮盖处理,预防暴晒和过快的水分流失。

2.3栽植技术

一方面,要确定雨季植树造林的栽植深度,防治出现对苗木根部的伤害。另一方面,对于裸根苗要做到降低对根部的伤害,培土的高度要高于原来的位置,要将培土踩实以避免水分的过度流失;对于容器苗要做到栽植前对营养袋底部的破坏,培土高度要高于容器3cm。

2.4养护技术

雨季中杂草的繁殖和生长较快,植树造林的土壤中容易在雨水冲刷和浸泡的情况下出现结块,会影响到苗木的缓苗、生长。要及时对造林苗木进行除草、松土,给苗木一个良好的生长空间,实现苗木健康地生长。

3雨季植树造林的管理

3.1做好雨季植树造林的宣传

采用传统的发传单、贴标语等方式,也可以依托大众传媒,通过广播电视制作专门的节目进行宣传。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把雨季造林列入工作日程表,抓好关键的技术环节,主动做好绿化工程。林业部门应组织专门的技术工作队,下基层做好各个环节的指挥工作和技术指导,落实各项造林政策。

3.2筹集雨季植树造林的资金

各级政府应该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要创造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为各种经营主体提供能够进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只要是有能力的人员或组织,均可以合法进行林业的开发和建设。我国自从造合同林开始,林木的成活率就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因此,要大力推行合同造林,开展规模化、标准化的造林活动。

3.3加强雨季植树造林的组织领导

雨季造林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在造林的关键时期,主管领导一定要亲自抓工作,掌握工作的进展,做好监督工作。要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形成处理一般性问题的常规机制。对工作完成情况好的地区要进行表彰,对完成情况不理想的地区进行批评,做到赏罚分明。

3.4做好雨季植树造林抚育的管理

为了切实保护森林资源,应该同时做好日常的抚育管理工作,杜绝滥采滥伐的行为,做好森林火灾的预防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各项森林资源犯罪行为,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总之,要做好雨季造林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协调,对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都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的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把握关键时期,从而确保雨季造林取得好的成绩,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经济社会效益。

4结语

雨季植树造林是林企扩展造林时间,提高造林面积的重要方式与技术,当前,林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蓄积的任务日趋反掌,林企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对雨季植树造林的技术运用进深入研究,推进雨季植树造林技术和重点的不断强化,保障雨季植树造林的质量,达到对林区建设和发展的环节、技术、重点的突出,做到对林业发展的扎实推进。

参考文献

[1]卡国生.谈雨季造林技术及其管理措施[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1(05)

[2]于炳全,赵文海.浅谈雨季造林技术及管理措施[J].今日科苑.2008(02)

[3]杜伟,侯玉亭.对雨季造林技术及其管理措施的研究[J].民营科技.2008(02)

植树造林的用处篇9

关键词:园林工程;大树移植;施工技术

城市生态环境园林建设,是为了保护生态建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工程。在园林工程建设当中每一个绿色植物都具有不可或缺作用,其中大树移植由于其本身树木根部茂盛,植物较高等原因在移植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保证树木的正常存活,节约成本保护环境,有必要对大树的移植技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1移植前准备工作

1.1在大树移植前应对大树移植地的土壤进行检查,对周围环境进行处理

植物的生长最重要的就是土壤、日照、温度,在大树移植时也是有同样要注意的,首先对于土壤的检查包括土质的含水量、含氧量以及土壤的透气性都要进行检查,必要时还要进行土壤的翻新更换工作,然后对于周边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园林施工现场应注意施工材料的处理,以及化工材料的放置对土壤土质的影响。在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处理工业垃圾,以免对植物生长造成影响。

1.2定点放线

测量移植树木的整体占用面积,并将设计的图纸方案与树木实际面积之间的误差进行测量比较,以保证树木移植后的位置的精准。在位置上标注出具体的定制点,并考虑移植树木的土坑位置,在此基础上确定栽植大树的土坑应有的大小,树坑应比土球直径大40~60cm以上,比土球高度深30~40cm。

2起挖大树

对于裸根大树移植所针对的主要是落叶的树种,起挖时应做到多留侧根,并剪掉1/2~3/2的树冠。在本研究主要论述关于土球大树方面的起挖技术。

大树在起挖时要注意树枝的保护和工人人身安全问题,由于本身树木枝干较为发达,枝干较难控制,所以在起挖前,应将多余树枝的进行修剪,避免树枝在起挖时伤到人。而且由于树木本身较为修长表面还有起到保护作用的树皮,所以起挖前注意树皮的保护,以免造成损伤不利于树木的生长。以树干为圆心,利用专门工具进行画圆,首先应当根据树木生长情况以及树龄进行大致推测树木根系范围,这样就需要对树木有一定研究的专业人士进行专门测量,并进行挖沟的深度有一定的规定。将土球修理平整,在土球修整到一定深度时用湿润后的草绳进行整理,确保草绳的缠绕力度使其刚好嵌入土球,利用横纵方向交叉缠绕土球包扎成稳定网状。

大树移植中,对于较大的土球,应在草绳包扎的基础上,用棕绳进行包扎加固,从而防止土球在吊运栽植过程中出现破损。对于特大土球在挖掘时应通过夹板进行加固处理。在确定土球外圈的基础上,挖宽60~80cm的沟,在挖土球时应确保四壁平齐,中间不能凹进去,上好夹板后在夹板下端往下挖深掏土,同时上底板钢筋。

在大树移植对于树干树枝的保护措施时,应注意内层包裹材料避免选择工业材料例如塑料布等,应使用植物包裹因为植物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湿性,可以保证树木运送过程中水分流失较慢,避免化工材料的接触对树木造成污染,而且利用植物包裹,由于植物良好的保温性适宜树木的温度,都有利于树木移植后的顺利生长。

3吊运

大树移植吊运的方法有分吊杆法与吊土球两类。吊杆法的优势是在起吊时能很好地保护树的根部,从而能够有利于树木根部水分代谢功能在移植过程中的恢复。采用吊杆法的关键环节是树皮的保护措施。通常情况下用麻袋包扎树皮,从基部至土球1.5m处,包扎双层,然后用150cm×6cm×6cm的木方或木根紧挨着围成一圈,用10号钢丝进行捆扎,钢丝一定要捆实、捆紧,以免起吊时松动伤着树皮。该方法适用于树干直径小于15cm的常绿树和25cm以下的裸根移植的落叶树。大于15cm的常绿树种和25cm以上的落叶树种都应在用吊带吊土球,特大土球则应用钢板固定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吊运。

在起吊过程中注意稳定避免快速吊起造成树皮磨损,以及土球的破坏,在放置时应注意树木与运送车辆之间的摩擦做好保护工作,在运送途中尽量保证宽阔道路和与其他车的车距,车速不要过快以免造成颠簸随坏树木。还要注意运送时的树木保湿保护工作尽量匀速行驶不要耽误太长时间。

4定植

在对大树进行吊装栽植时应对树木方向进行预先标记,这样可以做到树木移植后能够尽量和原移植地相同,能够让树木更快地适应移植后的生存坏境,从而有效地提高树木的成活率。栽植深度应比原来的深度深2~3cm。培土应分层进行,培后要确保踏实且应填满。待大树种植完毕以后,通过细钢丝绳拉纤或者用支杆的方式进行固定。拉纤在固定时应埋深立牢,绳子和树干的相接处应垫软物。可用软塑料管内套细钢丝的方式来绑树干,以避免树干拉伤。

5移植后的养护与管理

在大树的移植过程中,根系难免会受到损伤,从而降低自身的吸水能力。因而对于大树来说能够保持树体所具有的水分代谢平衡是关键问题,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处理。

5.1对地上部分作处理

在大树移植完成的高温干燥的季节或者定植初期,要对大树进行遮荫处理来减少水分蒸发。遮荫度要求在70%左右,确保树体能够接受到散射光,从而使其能够正常地进行光合作用。根据树木实际的生长情况与具体的季节变化对遮荫物进行处理。例如,桂花大树就经常用这种方法进行处理,成活率很高。

5.2对地下部分进行生根促进方式的处理

①土壤透气性处理,树木根系的生长需要土壤有良好的透气性,所以在大树的移植过程中对于土壤的翻松、换土是非常重要的。在土壤翻松的过程中注意大块土质的处理以及,土壤内杂质的清理,或是选择较好的土壤进行换土也是可以的,从而保证土壤的透气性。②保护幼芽,对于大树来说,地上部分树体的萌发对于根系有着较强的刺激作用,能够有效地促进大树的根系萌发。在进行移植时应对大树树体所萌发的芽进行保护,确保其能够抽枝发叶,在树体成活后可进行修剪整形。与此同时,应加强对大树在喷水、遮荫以及防病治虫等诸多方面的养护,从而确保大树的嫩芽和嫩梢能够正常生长。

结束语

市政园林工程是一项保护生态的环境工程,随着近年来人们保护环境意识的增强,城市园林建设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市政园林工程秉着保护环境的初衷,注重生态环境与人类生活环境和平共处。但近年来部分城市建设违背了这一理念,只是一味的注重园林建设的美观性,从而忽视了植物的生长环境,移植大量的进口植物不但浪费成本而且混乱了生态环境。在本文中提到的大树移植只是园林工程建设植物中的一种,在园林建设当中还有很多植物的移植需要注意,保护园林生态环境不单单是园林建设者的责任,更是每一个人应该做的。

参考文献

植树造林的用处篇10

关键词:林业;营造林;弥补;发展

前言

林业中营造林技术的运用逐渐完善化,但是其设计过程中仍然缺乏合理性;首先,设计技术中缺乏科学性,技术未经过大量考证及实践进行操作,大大降低了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其次,缺乏对于设计的规范性。一些作业设计为根据国家林业规范进行设计,盲目进行营林造林设计,使设计与实际不符;在作业设计中,还存在设计的图文的不完善,图文资料还不具备对数据的全面展现等。通过对其存在问题的分析,为了促进林业的发展,提出了林业营造林技术应用的要求。通过对于林业营造林要求的合理运用,对于控制林业技术的完善性有着重要作用,对于林业的发展做了基础保障。

1营造林植树的原则

1.1根据林业造林的要求,资源的合理种植及利用;在林业造林时应该适当种植,在于实际相结合,符合规范情况下。而且,其种植要选择在相应的环境下种植适应的树木。

1.2所选种植地要科学整理。造林前要选择合适的种植地,并进行科学精心整地,确保种植地符合造林立地条件,从而提高种植树木的成活率,提高造林质量。

1.3种植树苗要优质。所选树苗的质量完全符合种植目的要求,确保所选树苗在类型、年龄、形态、生理及活力等方面满足造林目标的,达到造林立地条件要求,并具有良好的成熟率。

2营造林应用技术在不同条件下的应用

2.1采伐地的造林和补植。由于采伐地的情况不同,种植技术应用也要有所不同,在补种过程中要根据采伐地情况进行选苗和种植方法。在完成的采伐迹地上被种时,一般采用带状或块状清理采伐剩余物,然后沿等高线进行带状整地挖穴,带内锄草松土,带间保留原有植被。

2.2病虫害地的造林和补植。在此类地进行种植和补种,要在保留优势树木的基础上进行清理或是烧毁那些遭受了病虫害的树木。同时还要对种植地的杂草和灌丛进行清理,种植树苗要选择那些能够抵御病虫害的树种,以免造成树苗被病原和虫害的危害,避免造成林木第二次损失。

2.3保护、培育阔叶树次生幼龄林。种植时要维护种植地植物树种的多样性,对原种植地那些珍贵的树种要格外进行保护,促使其大力发展。在种植新的树苗时要根据种植地的情况,针对林地中那些小面积的阔叶幼林,特别是其中存在的非常珍贵的树种和人工很难培植的物种,及时进行保护。

3营造林作业设计过程中存在问题

3.1作业设计缺乏科学性。目前我国在营造林作业设计中一般过多的凭借经验进行,把设计当做是造林的一个普通的程序,往往缺乏可操作性的设计,结果导致技术应用实践性方面经验不够,结果使造林技术运用过程中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给营造林工程造成了损失。

3.2在林业营造林过程中,经常出现技术人员的工作不认真,忽视细节的现象。边界的划定及面积的大小必须依照规范进行划分,避免由于边界等问题给营造林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确保营造林作业的规范性。

3.3设计使用的基础资料在图文,表格数据等方面不够具体全面,有的还出现了不相符的情况,结果使得施工指导价值大幅度下降,使得造林作业设计表面化、形式化。

3.4营造林的设计图不具有可操作性,设计图的比例尺与用图规定脱离,技术设计的注记、注释不够详细,使得人们在作业时无从开展工作。

4营造林技术应用的要求

4.1种植前要精心整地。种植地经过良好的整理,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影响,据有关数据显示,经过整理的土地与未整土地对比,种植后的树苗成活率可达到22.0%,如果提前进行整理的土地与比随整地对比还可提高造林成活率13.1%,那些提前经过预整地与未整地对比可提高造林成活率3.1%,由此可见经过种植地经过整理有多么的重要。

4.2对种植的剩余物要科学清理。在采伐迹地的种植树苗,要采用带状或块状的形式进行清理采伐剩余物,然后沿等高线进行带状整地挖穴,种植前要进行带内锄草松土,在带间要保留原有的植被。如果在带内进行挖小明穴种植,所挖的明穴规格一般要保持在40溯×40溯×30溯左右,所挖的穴公位置要有一定的密度。

4.3种植方法要科学。树苗的栽植深度要根据树种特性、气候和土壤条件以及造林季节而定,根据树苗的情况,一般情况下树苗的栽植深度都在苗木十良颈处原土印以上3-4溯左右,但是对于大树移植或沙区造林则不能限于这个贯例,则要深些,树苗的种植深度至少要在40~50溯之间。那些带有营养袋和大苗带土球栽植时,种植时挖坑要大一些,以不能踩伤土球为宜,切忌容器苗种植时,栽植时一定要撕破营养钵或营养袋。种植密谋一定要合理。要根据林种和树种的情况,合理部署密度,一般情况下阴性树比阳性树要密一些,生长慢树种要密植,在不易进行抚育的地方种植时要进行疏植,对于那些树干容易弯曲或倒伏的树种在种植时要密植,对那些起到水土保持的林带种植要稍微密植。

4.4幼林抚育管护要注意气象条件。在造林后至郁闭前这一阶段,为了保证树苗的成活率,要积极运用各种技术措施为树苗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要利用一切条件满足幼树对水、肥、气、光、热的需求,从而保证树苗得到迅速成长,保持较高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结束语

目前,林业营造林技术日益发展,并且越来越完善。但是,还存在很多实质性的弊端有待处理;虽然在林业造林是会出现位移、边界不清等现象对于营造林属于微笑问题,但是其问题的存在造成的后果严重,如果不及时改正会给林业带来更多不利影响。同时也要注意,在林业营造林期间,必须遵守国家规范,确保在规范下进行种植作业;注意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确保减少造林期间存在的不利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国家及林业部门需重视林业营造林技术,保证林业资源的合理种植及利用,增加林业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