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男轻女现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8:07

重男轻女现象篇1

关键词:重男轻女;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

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留下了许多封建思想糟粕。其中重男轻女的旧思想在我国这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有重大影响。重男轻女思想则是一种男女不平等的观念,它重视男性的权利,忽视女性的权益,女性被认为是男性的依附。现在德育已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主导的、首要的地位。对于重男轻女旧思想,德育则是把社会主义社会倡导的男女平等的良好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社会成员个体品质的教育。重男轻女影响着男女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等各方面的发展。根据德育内容的不同,德育可分为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政治教育。同时,它又可分为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那究竟这种旧思想是如何影响德育的发展的呢?以下将谈谈这种负面影响。

一、家庭重男轻女影响家庭德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导直接影响子女的发展,父母和其他长辈对孩子的态度和教育会直接影响一个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所以,家中有重男轻女思想必然会影响一个孩子的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已成为品德德育的基础,基础受到破坏,进而重男轻女就会影响家庭子女德育。

(一)制约孩子美好思想道德的形成

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有些农村家中有三四个孩子的现象,连生几个都是女孩,而非生到男孩不可,这种家庭中,女孩干繁重的家务活,在家中没有地位,女孩不能享受与男孩子一样的待遇,造成女孩子与弟弟打架等家庭纠纷,许多老年人在分配遗产上把女儿除外,而把全部遗产留给儿子。重男轻女造成女孩憎恨男孩子,憎恨长辈,不尊老爱幼等不良思想道德的形成。而另一方面,对于男孩,即使是父母只生了一胎就是男孩的,如果长辈重男轻女,男孩则被宠上了天,更别说生了几胎女孩才得到的男孩,这种家庭中,男孩就成为家中的小霸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男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养成目中无人、不帮助他人、心中无集体的不良思想道德。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对男孩期望过高,如果在学校男孩学习成绩一旦不好,父母会打骂孩子,孩子就会变得不阳光、不懂事、性格孤僻。可见,重男轻女不仅影响着女孩的发展,同样也影响了男孩的成长。

杨雷和魏长领在《中国古代家庭道德教育今析》中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人致力于经济利益的追求,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包括道德教育……针对这些社会现象,大力倡导家庭道德教育,强调对子女在道德上的各种言传身教,甚为重要。”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本身长辈对子女的关爱就有所减少,如果重男轻女,就会造成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少,各方面止步不前,这严重影响了孩子美好思想道德的形成,从而制约德育的发展。

(二)束缚德育中法制教育的发展

在一些法制不健全的地方,特别是偏远的山区,农民有“养儿防老”的思想,为了生男孩,而把生出的女孩溺死,或者虐待出生女婴的母亲或者卖女婴或者遗弃女婴等现象。就比如2011年11月20日,安徽省全椒县的农民孙习军因为重男轻女,竟将自己刚出生7天的女儿丢弃,至今下落不明。我们知道,在新婚姻法中,已经明文规定了保护妇女和儿童的权利。任何残害女婴的行为和虐待女婴的母亲都是非法行为。这样的现象必然会影响家庭中的法制教育的贯彻,从而束缚德育的发展。

二、学校重男轻女影响学校德育

在现行教育中,依然存在着重男轻女。这种重男轻女小到一个班,大到一个学校,进而束缚整个学生群体的德育的发展。

德育在人的品德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德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但在学校中,有的教师重男轻女,会造成德育的目的性和方向性缺失,不完整。德育功能的本质是以思想引导群众,而学校德育则是以思想引导学生,如果思想本身有问题,则会直接影响学生个人的发展,致使德育功能不能很好地发挥。

在学校中,有的教师过分注重男生的发展,忽视女生,会造成男生在班上自高自大、骄傲的心理,而女生则会认为自己的优点得不到老师的赏识,造成自卑心理,有一种“老师不爱,同学不喜欢的感觉”,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这种后果会直接对学校德育形成严峻考验和挑战,从而忽视德育在人的品德发展中起的主导作用,制约德育作用的发挥。

三、社会重男轻女影响社会德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中存在重男轻女思想,则必然会造成社会中也有重男轻女思想,进而影响社会对其成员的德育教育。

(一)制约社会成员美好思想道德的发展

社会中同样存在着许多重男轻女,它不仅体现为一个个小小的家庭中的“男孩情结”,也体现在社会中的各行各业。在社会这个大圈子中,一些社会文化与习俗上就有重男轻女思想,例如,有的地方认为没有生男孩的妇女不能出席婚礼。还有的一些社会语言也有重男轻女思想,如“妇人之见”这个词指没有见识的人的见解;有的地方还有残害出生的女孩的现象,这都是社会中存在的重男轻女。这就会造成女性在心理上认为自身得不到社会的认同,社会上男女比例失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的男女比例为105.20:100,如果继续这样,很多年后,会有很大一部分男青年找不到配偶,导致社会混乱等不良现象。女性由于长期得不到社会认同、受歧视,则思想道德就会不健全,从而影响社会成员在社会中的德育发展。

(二)阻碍社会法制教育的发展

在社会中,有的地方会出现企业招工歧视女性的现象,女性就业受到阻碍。比如在一些学校招教师这一方面,有的单位在面试时很明显地侧重选择男生;又如有的单位甚至公开出现招工“男士优先”的条例等。有的私营企业则规定女性怀孕要签保证书,几年之内不准怀孕的条例等等。在我国《宪法》《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法律中都对性就业不得受到歧视进行了相关规定。可见,某些企业或单位在女性就业方面重男轻女,歧视女性,这是无视法律规范的行为,影响社会法制教育的开展,制约社会成员德育的发展。

四、重男轻女在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中的影响是相互的

我们知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成员有学生和社会成员的身份,社会成员也有家庭成员和学生的身份,学生也是家庭成员同时也是社会成员。一个家庭中存在重男轻女,则会制约家庭德育功能的发挥,在学校和社会上就会形成对德育教育的挑战,使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不能很好地开展。同样,在这个培养健全人格为目标的学校德育中存在重男轻女,则女学生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影响以后在社会上的发展,学校德育不能很好地运作,在家中也会有阴影,在社会上也就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的长处,束缚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的发展。而在社会中存在重男轻女,社会中的女性受到歧视,男女比例失调,造成社会不稳定,各种社会矛盾层出不穷,整个社会德育瘫痪,家庭德育和学校德育就会受到牵连,产生连锁反应,制约德育培养健全的人的功能的发挥。因此,这种影响是相互的。

综上所述,我国还没有彻底破除重男轻女思想,这种封建文化糟粕还存在于各个角落,对我国的青少年、成年人都会造成各种的不利影响,从根本上说,重男轻女是没有益处的。它会制约家庭子女的美好道德的形成,束缚社会对其成员的法制教育等德育工作的开展。同时,重男轻女在影响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中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重男轻女影响着德育各个方面的开展,是必须摒除的,相信随着我国各个方面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这一糟粕最终会消失,我国的德育工作会开展地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高松・旧观念导致新一轮“重男轻女”[J]・老人天地,2006,(04):26

[2]杨雷,魏长领・中国古代家庭道德教育今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4):51-54

[3]李春晖・现行教育中,为什么还存在“重男轻女”?[n].河南商报,2006-8-3

[4]张景娥・抬起头来走路――青少年自卑心理表现与疏导策略[J]・河北教育(德育版),2012,(02):12

[5]刘金生・彻底破除“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J]・人口与经济,1983,(04):18-20,16

[6]胡志鑫・女性就业歧视的法律规制[J]・中国市场,2006,(48):18

重男轻女现象篇2

1、这反映出女大学毕业生心理压力明显大于在校大学生和社会一般人群,其原因一方面与社会选择毕业生的单位普遍存在“重男轻女”观念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女性要生儿育女等生理特征有关。

2、民间习俗中顽强地显示着“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特质和观念。

3、中国是一个最重男轻女的民族,正是这个民族忽略了布朗特的悲惨教训而使自己遭受损失。

4、中国的父母亲具有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同样这种情况也出现在用人单位身上。

5、《妇女主任》是反映农村计划生育的小品,剧中农村妇女由于受到重男轻女的习俗影响,外界的歧视,再加上婆婆传宗接代的思想给她的压力,使她形成了大嗓门,粗线条的性格,装疯卖傻不认人。

6、生男生女的奥秘人类早已进入文明时代,还有的人重男轻女。

7、为了改变重男轻女的思想,一条标语这么写“男孩女孩都是父母的心头肉”。

8、在中国,有数百万适龄男性未婚,对于正在应对由此带来的后果的中国政府来说,转变人们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尤为重要。

9、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我国各民族虽然历史、文化和生活条件有所不同,但程度不同地都产生了重男轻女的陋俗。

10、这些女孩子大多都有完整的家庭,家庭所在地也并非我国贫困地区,只因为她们将会是“别人家的人”,有着重男轻女传统观念的父母,()在家庭经济一旦遇有难处时,首先牺牲这些女孩子的利益,让她们辍学挣钱,补贴家用。

11、《聊斋》中《韦公子》是不自觉的乱伦罪人,他放任纵欲,不事检点,最后竟发现他的娈童与宠妓竟是自己的儿女,他重男轻女,送走了儿子,毒杀了女儿。

12、在你身边,重男轻女现象还存在吗?

13、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是造成男女比例失调的原因。

14、社会学家对长期以来的重男轻女演化敲响警钟。

15、高丽时期盛行佛教式的葬礼和祭礼,没有太强的重男轻女思想,女性在家庭中占有较高的地位。

16、自古中国家庭就有着重男轻女的传统,家里没有儿子,就预示着贫穷和被人看轻。

17、她也谈到家里重男轻女的观念,当她出生时,妈妈三天都不看她一眼,甚至考虑要把她卖掉。

18、批评人士认为,计划生育政策使很多具有“重男轻女”传统思想的家庭进行了选择性人工堕胎,由此造成了我国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调。

19、一项研究发现,在印度重男轻女的观念一直在减弱,正如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情况一样,印度的性别比例增加也在减速。

20、时至今日在现达社会,调查仍然表明父母在生育时是重男轻女的。

重男轻女现象篇3

农村稍逊的学校女孩多,男孩多在教育条件较好的学校

在大多数家长的心里存在明显的重男轻女思想

而在农村稍逊学校里也有一个奇怪的现象

女生普遍优于男生,男生多是被责罚的对象

上课认真听讲的是女生,笔记整洁详细的是女生

考试年级第一的是女生,作文被拿出来展示的是女生

就连暗暗互相较劲的都是女生,自然表扬对象也是女生

男生成绩垫底,上课打瞌睡,笔记龙飞凤舞,甚至是书本洁白

就喜欢惹是生非,在班级后面凑堆聊哪个女生最漂亮

现在到底是教育让农村学校男生自甘堕落

还是重男轻女思想逼着女生硬要比男生强

重男轻女现象篇4

我是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子。我非常看不惯当今社会重男轻女的现象。我是一个男孩,我并不骄傲,反而为此而平淡。

我真高兴,上天赋予我男孩子康强有力的嗓音,更赋予我帅气英俊的脸庞。奶奶却因为我是一个男孩而骄傲。我的邻居更是重男轻女。他家有一个女儿和两个儿子,对两个儿子不惜重金培养成才,而女儿才十多岁就不让读书到外面打工赚钱。

我真搞不懂!不是说“男女平等”吗?为什么当今社会上还有“重男轻女”的现象?不是说“巾帼不让须眉”吗?为什么女孩就不能“顶半边天”?一代女皇武则天,慷慨从军花木兰,豪气冲天刘胡兰,挥笔万言谢婉莹(冰心),奥运冠军郭晶晶,不胜枚举。她们不都是女儿身吗?这些巾帼英雄们哪一点逊色于须眉呢?

男孩谁然能防老,但女孩最完美,是世间万物最美的造物;女孩最漂亮,娇美的容颜如鲜花惹人爱;女孩最善感,因为她有一颗淳朴善良的爱心。女孩,如绚烂的朝霞,交织出多姿多彩的生活;女孩,如美妙的乐曲,演奏出悦耳动听的音符。

珠山区景德镇市第六小学五年级:高俊辉

重男轻女现象篇5

[关键词]女性广告;道德倾向;价值观念;男权意识

广告是一种商业推销手段,通过形象塑造来吸引目标消费群注意,以影响与引导人们的消费行为;广告也是一种文化传播,其本身带有的道德倾向或暗示,对整个社会道德体系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现代商业广告热衷于利用女性柔美形象进行创意制作,从技术层面讲无可厚非,但时下的不少商品广告却无视社会责任、忽视道德规范,充斥着传统文化遗存和消极商业文化,在女性广告的处理上,存在着明显的性别歧视。这种有悖时代女性特点、轻视妇女的发展潜力及其在社会发展中所形成的新的品格特征的广告,不仅对现代女性形象造成了事实上的伤害,也对社会风气造成了极为不好的影响。

第一,现代女性广告中的“贤妻良母”形象是依照男性的价值观刻画的,存在着性别不平等的角色定型。女性在我国人口总数中占有一半的比例,她们早已走出家庭,走进各行各业,在许多领域女人甚至比男人都更出色、更成功。但在广告中,中国女性还是维持着家庭妇女这一刻板形象:“她”不仅承包了一切的家务,还要担当让丈夫开心的责任。现代女性广告几乎清一色地与消费有关,反之,所有与事业有关的广告的主角几乎都是男性。据一些研究者对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表明,广告中的女性职业角色中,有51.6%为家庭妇女。而男性职业角色中,教科文卫及领导管理者占47%。广告中女性出现的地点,有51.5%是在家庭,出现在工作场所的仅占14.5%。而男性即使出现在家里,也多为娱乐(占31%),真正做家务的只有5.3%①。在广告中,女性们忙碌于洗衣机前、煤气灶前、菜市场上,而男性大多则是惬意舒适地端坐于沙发中、饭桌前,悠闲地喝茶、看报,享受着女性的劳动成果。雕牌洗衣皂的广告则是这方面的典型。一个正在洗衣服的老太太抬起头来满意地说:“雕牌透明皂洗得真干净!”坐在旁边戴着老花镜看报的老头儿转过脸来说:“雕牌透明皂洗得干净,用得放心。”话音未落,一个年轻妇女抱着一大盆衣服过来了:“我也喜欢用雕牌透明皂!”老太太是干家务活的能手,而年轻一代妇女大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势。虽然近年来火爆的科技产品的广告中,也出现了女性角色,但却几乎都只是男性角色的陪衬,充当着可有可无的“花瓶”的作用……所有这些,仿佛都在暗示着女性是当然的家务劳动者,男性则是家务劳动的当然享受者。这实际上是传统男权的女性价值尺度在现代女性广告中的折射,它无形中夸大了男女两性在职业生活中的差别,贬低了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贡献。

第二,现代女性广告中的“时尚女性”形象是依照男性的欲望塑造的,言语的是男性对女性的权力。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同时也是一种时尚文化,在引导大众消费行为的过程中,广告主要以传播时尚为表征。所谓时尚,是“一种广泛地发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精神领域中的社会现象,是现代人的一种基本生活形式,它反应、表现并构建着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形态与其精神世界,因而与其所属的社会形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②。时尚不等于“性”,但不少表现“时尚女性”的广告却将女性美的其他成分,如气质和风韵的美、道德精神的美、理性智慧的美等等弃置一边,而只将女性视作“性”符号,一味关注于女性的外表美,注重表现女性身体的性感以及女性眉目间的色情成分,大打情色擦边球。现代女性广告有三多,穿得薄、透、露的女模特多,袒露的女模特多,洗澡的女模特多。大量的女性广告以男性的欲望想象女性、塑造女性、占有女性,突出展现女性鲜艳的红唇、丰满的乳房、圆润的肩膀、窈窕的身材,“时尚女性”们在广告中俯身扭曲着身体,摆出各种诱人的姿势,或趴、或跪、或匍匐在地。现代广告中,凡一张软绵绵的睡床必有一个穿着性感的时尚女郎在做妩媚娇纵状;凡一辆豪华气派的轿车或一个成功的男士旁,必有一位貌美娇艳的时尚女郎在做百般依赖状。“婷美”内衣广告中的时尚女郎,露出半个丰满胸脯弯着腰,风情万种地朝观众笑着,摄影师的特写镜头一次次对准女主角的胸部、腰部、臀部,强烈地刺激观众的感官。虽然今天的中国人已不再耻于谈“性”,但这类将女性的价值限定在容貌、年龄和体形上,将女性的智力限定在追求时尚、爱情和物质享受上,以美好女性比喻商品性能,借用女性身体美形象突出产品优势的广告,却完全抹灭了女性的主体性。这种广告模式中的时尚女性,仅仅被视为某种直观的感性形象,具有的只是凭借其相貌、体态、线条、肤色、音色语调、衣着装饰等等可以用感官直接把握的美,这种由男性偷窥欲望所认知的时尚女性美,呈现出的只是女性恒久的、原始的性诱惑力,这其实是男性因现实生活中的缺失而借此想象的介质,是传统男权视女性为玩物的庸俗思想在现代女性广告中的折射。肆无忌惮的男性目光下,言语的是男性对女性的权力。

第三,现代女性广告中的“完美女人”形象是依照男性的审美标准刻画的,表现出的是男权中心文化的根深蒂固。美感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愉快的情感。完美的女性形象运用于广告上,确实能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要和审美心理,成为一种能引起注意的刺激因素。但是,真正的完美女性,不只是有美丽的外貌,还有着独立的人格和鲜明的个性。然而,现代女性广告中的所谓“完美女性”,尽管颜貌若天仙,充溢着逼人的青春靓丽,然而,她们除了有又黑又长的头发,有魔鬼般性感妩媚的身姿,有肌肤如雪般白如凝脂般细腻之外,却根本看不到独立的人格和鲜明的个性。这些“完美女人”惟男人之命是从,看男人脸色行事,喜怒哀乐都与男性的态度息息相关。很显然,这些女性广告中的“完美女人”只是作为男性的附属物而存在的,她们只是被男本位的视觉文化置于“被看”的模式中,成为了男性心目中香甜而不具威胁的理想形象,成为了男性目光中艳羡的审美对象、观赏对象。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求美本身无可厚非。人类的历史发展历程就是一个不断趋向真善美的过程。但是,女性的美丽与否不能也不应该让男性来评判。当一种所谓的完美是由男权主义者们创造出来的,而且是在无视女性作为具有生命力的主体的前提下创造出来的虚幻的影像、虚假的客体,甚至极致地认为非此即为丑时,最美的东西也就成了最丑的东西。当男性关于女性美歪曲了的标准被女性内化,成为女性的“圣经”,成为她们观念的一部分,女性也就成为一具具没有灵魂的美丽的躯壳③。年轻、漂亮、温柔、顺从的“完美女人”形象,表现出的只不过是男权中心文化的根深蒂固。

著名女权主义理论家西蒙娜·波伏娃有句名言:“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变成的。”④男人和女人都是“人”直接呈现的生命形态,除了生理差别及由此带来的部分社会功能不相同之外,其他大部分差异都是社会化的结果。中国自古就是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国家。男权社会的文化传统把男性塑造为社会文化的主体,并以其全部的性别优势承载着文明的命运,而女性则在随意的书写中被扭曲进时代的经典叙事里充当着工具和附庸。现代女性广告,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女性的尊重,反映了我国妇女广泛地参与公共生活后的现实,但仍普遍存在着明显的男权意识,它们轻视妇女的发展潜力及其在社会发展中所形成的新的品格特征的现象,其产生的价值导向作用和社会负面效应不可低估,它直接影响到社会对现代女性的认识和评价,影响人们对两性平等原则的尊重和倡导,影响女性地位的全面改善和提高。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有必要从道德层面认真反思媒介广告中当今女性的生存状态,让女人真正从男权樊篱中解放出来,让女性广告真正承担起反映良好中国现代女性形象,展示中国现代女性美好品质的重大责任,真正成为人们生活中一道不可缺少的靓丽的风景。

注释:

①刘伯红、卜卫:“试析我国电视广告中的男女角色

定型”,载《妇女研究论丛》1997年第2期。

②徐敏:“时尚化生存:话语、传媒与社会化再生产”,

载“文化研究网站”2003年8月2日。

③马中红:“视觉文化·广告女性形象的看与被看”,载

重男轻女现象篇6

2012年底,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某大型婚恋交友平合《2012-2013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研报告》。报告称,18~25岁之间的女性70%有“大叔控情结”,这些女生喜欢比自己大10岁左右的男性,64%的“大叔控”希望与大叔恋爱,17%的“大叔控”有过和大叔恋爱的经历。

这一调查结果也得到了更多数字的支持。

在某门户网站组织的一次有近10万女性参与的网络调查中,有超过55%的人表示,不反对和“大叔”谈恋爱,有机会不会错过。43%的人认为,超过自己年龄一半的人可以算作自己的“大叔”。这些数字一出现,让很多人惊呼:“大叔控”的时代降临了!

那么,什么是“大叔控”?“大叔控”的时代真的到来了吗?

所谓“大叔控”,也就是当下不少年轻女孩更喜欢年长男人的感情取向。对于“大叔控”风潮出现的原因,则众说纷纭。有媒体认为是韩剧让“大叔”大热,但这个说法似乎并没有看到这一现象的本质,有小瞧了今天中国女孩智商的嫌疑。与其说是韩剧让“大叔”在中国火热,不如说是“大叔控”现在已是一种跨国界的情感现象。

也有不同观点:“事业有成的男人最有魅力,我觉得这是‘大叔控’的主要原因。”一位接受调查的80后女孩表示,“他们有生活的积淀,所以思想成熟。而女人又天生需要呵护,大叔不像小男生那么少不更事,可以满足女孩的这种需要。”

知名评论员张立伟认为,“大叔”情结在中国的兴起,或许也和独生子女政策有关。大部分年轻女性从小受到父母的呵护,同龄的年轻男性显然不太熟悉如何照顾人。那么,“大叔”情结可以看作是年轻女性对父母感情与生活依赖的一种继承。

无独有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杨支柱也认为,“大叔控”泛滥,其实是因为当下的青年男性多是独生子,在心理上尚未“断奶”,造成“大哥”缺乏,让同龄女孩不能够安心托付自己。他同时认为,无论是今天还是过去,无论是大哥还是大叔,财富和社会地位都在婚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以此指责女孩拜金并不公平。

网友惠诗认为:大多数女人比男人成熟得早,这造成男女最佳适婚年龄的差异,女人最佳适婚年龄25岁左右,男人最佳适婚年龄33岁左右,从社会学来说,“大叔控”是正确的思维方式!

但是,嫁给大叔就真的像预想的那么幸福吗?现实往往和女孩们浪漫化的期待有些距离。“大叔控”们的焦虑主要有三种:父母反对,大叔有家室和无法驾驭大叔。除此之外,无论是宽容、成熟,还是专一、体贴,抑或品位、精致,无一例外都可以轻松在女孩子们与“大叔”的现实婚姻生活中找到反例。就有不少女性网友在网上吐槽,自己嫁给“老男人”后遇到的种种让她们大跌眼镜的事情,比如幼稚――和自己争抢电视遥控器;懒惰――回到家就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几乎不分担家务;邋遢――如果不是把内衣裤摆在眼前,就十天半个月不会换

重男轻女现象篇7

【论文摘要】大众文化如何表现女性是女性主义者一直关注的问题,而广告在大众丈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对广告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广告是如何塑造女性形象的,而且时我们从性别角度研究女性形象传播现象及规律,提供了新的视角。

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已经成为各种广告形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们如同一道奇异的风景线,吸引着受众的目光。有调查显示,在美国的广告中,女性单独或与其他女性一起作为广告形象的占70%,可见女性形象在广告中的重要地位。但是,仅仅从数量上去评价是远远不够的。本文结合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对广告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和研究。

    女性形象定位的偏见

    我们不难发现,护肤、化妆、洗涤用品的广告几乎无一例外地由女性来做,角色也常常被定位成年轻美貌、担当传统角色、在低层次职业中工作的形象。一项调查显示,广告中的女性职业角色有51.6%为家庭妇女,而男性职业角色中教科文卫及领导管理者为47%,家庭主“夫”一个也没有;广告中女性的出现地点51.5%在家庭,出现在工作场合的只占14.5%,而男性即使出现在家中,也多为娱乐(31.0%),做家务的男性只有5.3%。广告中普遍地存在着复制传统的性别角色,过分渲染女性年轻美貌的外在价值倾向。打扮人时的白领丽人步态款款地走来,亮出某种名牌保健用品,“现身说法”地介绍该产品如何使她在男性统治的职业世界里燕得了成功;千娇百媚的妙龄少女扭动着腰肢,吸引了一群小伙子爱慕的眼光,然后或是电视画外音,或照片配上文字:“某某洗发露/防晒霜,留住你的青春,留住他的目光,’;或者是一副贤妻良母相貌的家庭主妇向你推荐某种洗衣粉;或者是母亲打扮的妇女用某种调味品烹调了一桌美味佳肴,张罗着让全家人吃饭;或者是年轻的妈妈在哄着摇篮里的宝宝,做婴儿用品广告……这些广告无一不是在强调女性的被动、依赖与顺从等性格,并刻意塑造身体魅力或性的形象。正如学者杨瑞明所指出:“妇女的形象与事实常被新闻媒介为赚利目的而进行哗众取宠乃至夸张、歪曲、侮辱性的报道。女性报道对象成为媒介市场竞争和获取巨额商业利润的手段。女性形象可以在广告电影、肥皂剧、mtv、文化衫等等商业活动中被买和卖,女性形象不过是专门供消费用途的商业文化的具象符号。媒介控制者让社会消费女性文化符号,其最终目的是实现‘经济一一文化控制。”’可见,大多数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定位仍然是带有偏见的固定形式。

女性形象定位的深层原因

    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的学者就对广告中的性别问题进行了严肃的讨论。他们不是停留在一般地指责广告对妇女形象的贬低,而是在承认广告的女性符号使用增加了广告吸引力这一历史现象的前提下,对广告何以有效地利用这种贬低来进行自己的商业宣传进行了深人的研究。sut jhally就曾经明确指出,我们不能简单化地从“操作”和“阴谋控制”的层面上来理解广告的作用。广告作用发挥,是需要得到受众的支持的,其中有内在的文化力量在起作用。一则能为公众接受和影响公众的广告,其中的女性符号使用规则不是来源于广告制作者自己,而是来源于先广告而存在的文化。

    事实上,现代中国社会,尤其是城市社会,成年男女在就业机会方面比过去平等多了,而在广告中体现的却是男女社会地位的悬殊差别。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这实际上反映了一种男性统治的基本假设沮胃男性统治是指这样一种社会状态,即男性比女性拥有更多的权力和声望。男性统治并不表示所有的男人都故意压迫女性,或者个别女性不能改变她们的境况取得与男性同等的成就,而是指男性在社会中处在主宰地位,男性统治已经深深地植根于各种文化中,它潜移默化地塑造着社会成员的认知和日常交往。广告作为一种宣传商品、服务、理念的传播形式,也必然是这种统治的表现和反映。

历史沿袭下来的性别观念和性别态度及行为方式是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人类文明发展至今,男性在两性关系中的主宰地位一直有效的延续着,封建礼教所维护的是男人的权力和需要,并以双重的价值标准去束缚女性,使她们处于绝对从属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女性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也没有属于她自己的尊严。她像一道美丽的风景,只有靠男人的评鉴才能具有形形色色的价值。不可否认,这种评鉴有时候是公允的,富有良知的,但更多的时候则充满性别的歧视、傲慢和偏见。

    女性形象定位的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也在悄然发生着积极的改变。女性形象出现的广告类别范围扩大了,不再局限于美容用品和厨房用品,一些科技产品广告上出现了女性形象。广告上表现的女性形象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出现了自信的现代妇女。她们不仅追求美丽,还追求事业的成功、生活的自由。

   这些现象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首先,从整个社会环境来看,随着妇女解放运动在世界各地的深人发展,现代女性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愈来愈重视。在保持女性本质的前提下,她们希望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得到社会的重视和承认,希望自己被社会尊重、鼓励、赞赏。她们不能忍受仅仅作为男性看的对象,更不能接受带有歧视性的极端表现。

    其次,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工作,并且进人一些从来被认为是男人世界的领域;社会也给予妇女更多的机会追求圳门的目标。圳门工作勤奋,视事业为生活,在经济上和精神上追求独立自主,把“不依赖男性生存”作为最基本的价值观,在家庭内她f门承担着和男方平等的权利和义务,有自己的私人生活空间,家庭外有相对独立的社会关系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社会地位的提高,直接影响着女性在广告中的形象。

      第三,从广告行业自身来看,有相当数量的妇女凭借着自身的聪明才智进人了仍然为男性主宰的广告作品的策划、导演和制作领域,她们自然会将男女平等的观念融进她们的作品中,积极地彰显女性的自尊、自强和自信。

      但是,必须承认的是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地位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观。只要不平等关系依然存在,那么广告中女性形象定位偏差的现象就会继续下去。

      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消除广告中女性形象定位的偏差问题,仅仅从广告业本身入手显然是微不足道的。关键是要逐步改变产生这种现象的社会文化土壤。

      (一)追求性别规范现代化

      性别规范在男性和女性社会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抛弃传统的性别规范中的糟粕,比如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思想,树立现代的性别规范。从宏观上来讲,现代的性别规范的核心应该是男女平等,女性和男性享有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权利。性别规范应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完善,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日益现代化,传统的性别规范也应该随之变化。性别规范越现代化,男女之间的差别和不平等就消失得越快。

    (二)实现社会职业多样化

    职业地位的改观能在相当程度上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从而带来传媒形象的根木改善。女性的职业多元化和全面发展,有助于女性同男性劳动者进行广泛的接触和沟通,取得相互理解和支持,协调两性关系。同时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专长,同男性竞争,真正实现“同工同酬”,增加收人,最终有利于提高其平等地位。

    (三)促进家务劳动社会化

    要想改变在女性身上积习已久的以丈夫、以家庭为中心的家庭妇女形象,一方面人们要从观念上摒弃家务劳动是女性的专职的落后观念,另一方面也可从家务劳动的社会化人手,使家务劳动日益减少和方便,从而减少和减轻妇女的家庭负担,使她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自我发展的活动,这会大大有利于妇女地位的提高。

重男轻女现象篇8

曾萍慧初一12班

一、

调查目的:如今提倡男女平等,在前几年尚可看到此等标语,虽提倡,但无施行。仍处封建社会。

调查时间:2008.10.3

调查地点:晋江罗山镇苏内村

调查对象:本人及亲戚

二、

一份商业杂志的报道说,进入市场经济以后,中国基层公司的经理有42%是女性,但总经理级的高层,女性只占16.6%。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在中国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条件下,职业女性中,20-30%患有忧郁症,而男性只有8-12%。北京大学的妇女研究中心说,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女性负担过重,因此中国妇女早就发出了“做女人难”的感叹。

尽管男女平等的口号在中国是喊得最响的,但有媒体透露,中国妇女的工资和英国一样,在同等条件下比男性要低15%。

重男轻女的观念在老一辈是特别严重。平时我的爷爷就是老观念的人,于是我就调查了我出生时的情况。我的外祖母说:“妈妈在生我的时候,我被抱出来时大家挤着看我。大家说生了女孩,在外面等着的爷爷一听连忙掉头离去,连向里面探一下头都没有,生怕被大家笑话:他的儿媳妇生了一个女孩似的。

据调查可乐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刺激胃液分泌,胃酸过多容易感觉腹胀,降低食欲,而减少日常饮食摄食。若营养素摄取不足会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学习效果、运动成绩、工作表现和身体健康。碳酸饮料含有砂糖,会使体重增加、同时也易养成嗜甜的不良饮食习惯,牙齿健康也有不良的影响。碳酸饮料有磷酸,磷酸会降低体内钙的吸收,影响骨骼生长及身高的正常发育,喝可乐的人易骨折。可乐中含有的咖啡因,咖啡因会刺激心脏肌肉收缩,加速心跳及呼吸;会刺激胃酸分泌,伤害肠胃。长期饮用会上瘾,一旦不喝,就觉得浑身不对劲,无精打采或头痛。若长期过量饮用,便会有消化不良、头痛、失眠、神经质、发抖、易怒、心跳加速等慢性中毒现象。

在平时,他也这样。有一次,在吃饭时,弟弟拿着一瓶可乐在喝。我便斥声大骂,小孩子家不喝汤喝可乐成何体统。这时爷爷走了过来,开口便说:“喝瓶可乐又不要紧,你自己才不应该喝才对。你弟弟喝了又不要紧。”当时我听了这话十分生气,但他是爷爷于是我就没说他。

重男轻女现象篇9

关键词:漫画;新媒体;政策;宣传

2015年是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出20周年的一个年头。为了加大宣传力度,天津市妇儿工委推出“和美一家人”系列动漫形象用以推广“男女平等”的政策。这是个其乐融融的五口之家,男主人公名叫小和,女主人公名叫小美,女儿名叫小小美,她们一家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和美”,取其“和谐美满”之意,寓意只有男女平等、两性和谐才能真正实现家庭美满、社会进步的目标。

漫画形象由笔者来设计,定制漫画的是客户不是画者自己,因此要把握客户的要求来确定创新点。接下来,设计者才能在这个基础上把握客户的创新点,并结合其定制的动画的主题、故事、情节或者人物来设计。[1]

客户的要求是借由漫画的形式推广政策,使公众易于接受和喜爱。笔者在设计时希望能够将大部分受众都接受的性格人物融入人物形象中,以期得到广大读者的共鸣。其中男主人公小和是一个戴眼镜斯文儒雅的男子,穿浅蓝色上衣,橘色长裤。小美是广大女性姐妹的化身,并且在漫画形象中设定的性格是独立聪慧且漂亮的女性,因此笔者给她设计了粉色长发,颜色艳丽,轮廓明显,辨识度高,期望得到广大女性朋友的喜爱。小小美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黄颜色代表开朗热情,于是给她设计了明亮的黄色小裙子。之所以没有设计一个小男孩作为家庭成员,是由于推广“男女平等”政策,主要是站在女性的角度来提升广大女性朋友对自身权益的意识,设计一个小女孩更多地可以和妈妈小美互动,希望女孩子从小就树立“男女平等”的观念。还因作者本身也是女性,能够较好地体会与表达女孩子的心理特点,因此设计了一个开朗活泼的小女孩作为“和美一家人”的小成员。

漫画形象推出至今,已经陆续了《出生性别差异》《占领男厕行动》《打破旧有性别分工》《男女性别比例失调》《就业不平等》等一系列漫画、视频,在妇联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上进行推广,在天津市60多个地铁站张贴海报进行宣传。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小故事,传播先进理念,营造尊重妇女、保护儿童的良好社会氛围,使男女平等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受到了广大受众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可,其可爱的人物形象和生动有趣的漫画故事,巧妙地将“男女平等”“儿童优先”的政策解释给了广大受众,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更容易通过漫画的方式理解、接受这样的理念。

除了漫画形象和故事之外,我们还做了很多周边产品。例如,优盘、充电宝、追踪器、书签、笔记本、便笺纸、小包包等,进行赠送和推广。在2015年9月16日的第八届亚洲女性论坛上,展播了“和美一家人”的宣传视频和漫画,动漫人物也惊喜亮相。与来自亚洲部分国家,港澳台地区及部分省区市的参会代表温馨互动,成为论坛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类似这样的宣传方式还有很多,如2014年4月24日,千龙网了动漫图表新闻《欧洲的时间》,首次公布与挽手的动画场面。此篇新闻融漫画、图表、数据、语音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直观生动地展现了访欧的紧凑行程、密集的活动、丰富的内容和丰硕的成果。

另外还有“”时尚版萌漫画,用中国风的装征服了世界,而漫画造型不仅保留了端庄大气的气质,还增添了几分曼妙可爱,利用手机进行传阅,年轻人对其盛赞不断。

在以群众路线为主题的系列动漫短片中,用卡通的形式再现了到河南兰考县与老百姓吃百家饭拉家常的场景。通过这样的例子可以看出来,漫画的表现形式使我国领导人的形象更加亲民,不少网民为、点赞。

总之,领导人的卡通形象使政治传播焕然一新,大众对这样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都比较认可,对我国领导人“萌”的形象表现出喜爱和讨论的热情,同时也符合时代特色。这种表达方式给拓宽了宣传政治的渠道,使一些政策法规更容易为民众所接受。

年轻民众为何会喜爱这样的表现方式呢?

首先,利用动漫进行宣传的优势在于视觉化和形象化比较深入人心,与传统的文字相比,动漫更诙谐轻松。在有趣的图文中娓娓道宣传政策,故事情节生动,表现形式丰富多彩。

其次,对年轻的网民来说,漫画的宣传力量,比枯燥的说教宣传更具魅力。当下的青年一代,大多是观看动画、漫画成长起来的一代,“对于宣传者来说,最明智的方法是培养把自己想象成被宣传对象的习惯,以挖掘所有可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力途径”。[2]因此这一代人对动漫具有天然的亲和力。随着这一代人的逐渐并走上工作岗位,实际上已经隐然造就了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消费市场,同时也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审美需求总量。[3]因此,只有恰当地结合年轻人的欣赏习惯和偏好展开宣传才能够取得好的效果。

第三,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每出现一个新的媒介形式,相对于原有的媒介,该种媒介就被认为是新媒体,如门户网站、社交网络、手机等。移动数字化将新媒体的发展推向了一个高潮。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普及应用,它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和消费方式,也为动漫内容制作提供了新的市场契机。

新媒体环境下传播政治的方式是政治宣传者通过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向公众传播政治信息和主张的方式,其形式有政府网站、网上访谈、微博问政等。新媒体也催生了新的视角和特点,改变了中国以往宣传政策刻板的宣传方式,以轻松和群众易于接受的新方式来传播政策,使政策内容更加亲民、娱乐化。[4]

动漫从创意的角度结合了当前社会大众的欣赏需求,没有生搬硬套。同时画面内容简洁、美观、轻松、愉悦,并结合了新媒体的融合报道的方式,突破了人们以往的阅读习惯,符合当下年轻人在快节奏生活之下利用碎片时间轻松阅读的特点。通过大量的媒介载体如网络、手机、移动交通工具等,使受众在短时间内增加吸收信息的容量,通过此种方式普及了艰涩难懂的政策。

漫画“和美一家人”就是通过这样的传播方式打破人们对于“男女”的旧有观念,对其概念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和美一家人”的卡通形象颠覆了以往刻板的宣传政治的方式,展示了政治传播的新气象。借助于一系列的新媒体平台,普及了“男女平等”的政策,在广大大众(尤其是年轻群体)中起到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琥.小型定制动画企业的市场定位及营销方式[J].大众文艺,2015(10).

[2]拉斯韦尔(美).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m].张洁,田肯,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彭松.国产动画电影创新认识探议――以《西游记之大声归来》为例[J].鸡西大学学报,2016.

重男轻女现象篇10

女性、猥亵儿童,一旦触犯了《刑法》,将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但如果是男性遭遇同性“”,则会遇到法律空白,在维权时处境尴尬。

日前,北京一名42岁的男保安李某因“”18岁男同事并致后者轻伤,被北京市朝阳区法院以故意伤害罪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一年。据悉,这是我国首例对男性者定罪追究刑事责任的判决。因而也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男性性权利”如何保护的广泛关注和思考。

“错位”的判决

2010年5月9日晚11点左右,北京某保安公司的张某在保安宿舍内,对其同事李某实施“”,导致18岁的李某肛管后位肛裂。经法医鉴定,李某的伤情已经构成轻伤。次日,因涉嫌故意伤害罪,张某被警方羁押。

8月30日检方以故意伤害罪将张某提起公诉。尽管故意伤害案一般为公开审理案件,但基于该案涉及个人隐私,法官最终决定不公开审理。据悉,在庭审中,李某对指控的事实没有异议。

法院审理后认定,李某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了轻伤的后果,已构成故意伤害罪。鉴于张某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经调解张某赔偿给李某2万元),并得到被害人的谅解,当庭自愿认罪,法院对其酌情予以从轻处罚,最终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

对于此案的判决,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暨法学院院长赵秉志教授认为,此案以故意伤害罪定案并非妥当之举,而是一个“错位”的判决。

赵秉志的观点基于三点:首先,有违主客观相统一的定罪原则。对男性实施犯的罪过形式与故意伤害罪的罪过形式虽然都是故意,但二者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完全不同,仅仅因为在犯过程中有伤害结果的发生,就定故意伤害罪有客观归罪之嫌。

其次,即使能以故意伤害罪论处,也只能对造成轻伤以上的行为定罪,对犯过程中造成轻伤以下的问题仍得不到解决,而该类情形在实践中大量存在。试问:“如果罪犯了受害男性,但没有造成伤害,那怎么办?难道只能看着受害男性的性权利、身心健康及人格尊严被任意践踏,而任由罪犯逍遥法外?”

再次,法院以故意伤害罪来评价对男性实施犯的行为实为无奈之下的牵强之举,既有逻辑上的矛盾,又有违罪刑法定原则。

对男性性权利的解读

事实上,就性权利保护而言,我国现行刑法主要规定有第二百三十六条的罪,第二百三十七条第一款、第三款分别规定的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和猥亵儿童罪,第三百五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的组织罪和强迫罪。依据这些条文规定,除组织罪和强迫罪对男性性权利有保护外,罪,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及猥亵儿童罪的犯罪对象均不能为14周岁以上的男性。也就是说,14周岁以上的男性因受强制而被迫与他人发生或者猥亵之行为是不受法律保护的。按照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规定,在我国男性是被明确地排除在被害人的范围之外的。也就是既否认女性男性成立犯罪的可能,也更不承认男性对男性的犯成立罪。

因此,按照罪刑法定的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此类案件是不可能以罪论罪的。由本案的审判结果可见,这则被称为全国首例“男男”的判决并没有惩罚被告人的“行为”,男性特别是那些未成年男性的性权利,还处于法律空白状态。

近年来,随着此类男性间案件层出不穷,要求改变目前《刑法》来保护男性性权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但是立法机关依然没有任何修改“罪”条款的趋向。思维一向相当严谨和缜密的立法者为何会在这一问题上允许现行刑法存在漏洞和问题呢?

就此我们采访了赵秉志教授。

《方圆》:据我们了解,您主张将男性纳入罪的对象范围?

赵秉志:我国现行刑法典中的罪对象只包括女性。从逻辑的角度看,这存在着明显的立法不周延问题,保护的范围欠缺。为此,将男性纳入罪的对象范围是弥补我国刑法漏洞的需要。

《方圆》:我们比较了解保护女性的性权利,为什么男性的性权力也需要保护呢?

赵秉志:我认为将男性纳入罪的对象范围是平等保护男性性权利等人身权的需要。

行为首先侵犯的是被害人的性权利,性权利是行为人自主决定进行和拒绝进行的权利,它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人身权,与人的性别无关。

目前瑞典、芬兰、挪威、丹麦、西班牙、奥地利、意大利等国的刑法典在规定罪及其他侵犯型的性暴力犯罪时都将受害人表述为他人,在英文的版本中使用了“anyperson”或“aperson”,而没有用“woman”。可见,对于男性的性权利应当如同女性的性权力不可侵犯一样,受到法律上的尤其刑法的同等保护。

如何保护“他”的性权利

《方圆》:为什么我国刑事立法中没有“他”的性权利?

赵秉志:这其中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受到男性比较强势这一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历来只注重保护女性的性权利,对男性性权利的保护远远不够。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男性性权利等人身权的刑法保护需要。我们不可否认法律会有一定的滞后性,但是法律也应该做到实事求是,符合现实的需要,面对近年来我国时有发生的“”男性案件,为了平等地保护男性的性权利,我国也应当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的立法经验,将男性纳入罪的对象范围。

《方圆》:刚才说到国外的立法经验,您能给我们谈谈国外对“男男”是如何规定的吗?

赵秉志:为了保护男性的合法性权利,目前世界上有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将男性规定为罪的对象。如《法国刑法典》第222-23条规定:“以暴力强制威胁或趁人不备,对他人施以任何性进入行为,不论其为何种性质,均为罪。罪,处十五年徒刑。”这里的“他人”,显然既包括女性也包括男性。除此之外,德国、意大利和俄罗斯等国的刑法典也有类似规定。

《方圆》:近来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通过修改刑法来保护男性的性权利,并发表了不同的建议,您认为何种立法方式更为可行?

赵秉志:关于如何在刑法中更好地保护男性的性权利,学者之间有一些不同的认识,如有人认为应将我国刑法典第二百三十六条罪中的“妇女”修改为“他人”,但也有人主张修改我国刑法典第二百三十七条的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我以为,前一种方案更为可行。但是,考虑到当前我国民众对男性的接受程度,我国还可以尝试采取另外一种立法方式,即在我国现行刑法典第二百三十六条中将男性作为专门的一款加以规定。

这有两个方面的好处:一方面,这有利于区别不同的男性被害人设置不同的罪构成条件。在当前我国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男性的社会危害性还存在不同的认识。为了减少这部分人的顾虑,我国可以通过增加对男性被害人入罪的一些限制性条件,如限制男性被害人的年龄、身体或者其他方面的条件,适当提高入罪门槛,以便更好地获得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