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9:09

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品味 情感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汉语言品味――文章构建――审美情感”的机理,构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不断运动发展的审美体系。它是一个反映阅读教学本质,揭示阅读教学规律,体现阅读教学的崇高审美层次的系统。所以说,在新课堂中,老师应把阅读品味和感情交流放在重点,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品读和感悟,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

一、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品味

1.赏读品味法

赏读,便是“赏语言,赏人情,学表达,明事理”,这种朗读方式对于语言和意境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较适合。文质兼美的课文往往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教学中,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用优美的文字来表现秀丽的自然风光、复杂的内心情感、未曾亲见的事物等。朗读能够使学生脑海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形象,诱发学生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人间真情、感受万物生灵。作为教师要在范读过程中,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倾注到字里行间,也要教会学生将情感融入朗读,感染学生,诱发其去想象,使其入境入情,这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其对美的共鸣,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同时,教师在朗读后,还要针对文本适当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通过阅读来分辨真善美的能力,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果。具体的朗读方法灵活多样,但所谓殊途同归,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就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真正做到“以读为本”。

2.比较品味法

比较,是语言品味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对语言材料的比较,可以培养学生辨析语言的能力,让学生领会作者在语言运用上的精妙之处,从而体验到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对于简练凝重的语言,如果常规的品味方式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意味。新课程所选的大部分文章,语言都很有特色,每一个词语都是作者仔细推敲之后精心选择的,决不能用其他的词语来代替,采用换词的方法,通过比较品味法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本语言的准确与生动。如分析《北京的春节》一课中的一段“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这一段中的“敢做”能不能换成“在做”呢?教师要引导同学讨论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敢”字能够突出那种过年的红火景象,而“在”却在语意上显得平淡,所以二者不能互换。

二、体验情感进行阅读

1.精心设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验文中真情

教师只有正确把握文本,仔细斟酌文本的切人点,精心设计对话的话题,才能让学生既能在话题中找到阅读的支撑,又能充分发挥阅读的主体性。如:《妈妈的账单》这篇文章的阅读,可以利用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来设计话题:妈妈面对账单,她做了什么?试想一下当时妈妈内心会有什么想法?应该说这个话题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后一个问题,学生想要独立地去发现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正是话题有了一定的难度,思维有了一定的强度,才容易激发起学生和文本对话的欲望,才能够使学生静下心来仔细地揣摩文本的语言、体验人物的内心,也才能让这个话题始终似一股无形的力量,把学生的心拴在了课堂上,拴在了对文本语言的阅读和感悟上。当阅读过程中把话题打开后,可以适当地把阅读问题向生活实际延伸。可以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帮父母做过什么事,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你怎样评价当时的做法。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议一议。如有可能,可以将口语交际的教学与阅读学习结合起来,教师可灵活掌握。

2.换位思考,体会文章中的情感表达手法

在如今的语文课堂中,教师非常重视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利用这种优势来设计换位思考的阅读模式是十分有利的。在课堂上,当学生的学习发生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当学生的理解流于肤浅时,教师要耐心给予指点;当学生徘徊于语言文字的门口,教师要智慧地引领学生登堂人室。引导换位体验课堂有效对话的手段之一就是引领学生进人文本语言所描述的境界之中。例如:感悟《唯一的听众》一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我”心理、行动变化的句子,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体会“我”心理与行动发生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再次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思考“我”的心理与行动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然后进行换位思考,讨论一下:“如果文章中的‘我’变成哪位‘教授’,你认为他会做出相同的举动吗?”这时,学生的意见可能会出现分歧,有的会认为“我”会做出同样的鼓励,而大部分则认为,一名学生不会有老教授那样的深刻思想境界,不会做出同样的事,甚至会和其他人一样厌恶的躲开。通过这样的交流感悟,学生们会进一步地理解老教授的鼓励对“我”的激励作用,感受老教授爱护年轻人、培养年轻人的美好品质,懂得老教授谎称自己是聋子的良苦用心和深厚情感,对文中的“我”的感激之情也就更容易体会了,从而全面领会了文章的思想和情感特色。

参考文献

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言艺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个人的语言素养对学生心智的影响巨大,教师语言艺术的魅力在于语言能够将深奥的知识化为更浅显、具体的内容,使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合理运用语言艺术,这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

一、美感语言,激发学生心灵上的认同

小学语文阅读事实上就是一项审美活动,通过阅读让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中感受文字的美以及相关的意境,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启迪,从而演变为学生的审美素养[1]。除了语文阅读文章本身存在的语言美,教师的语言也对学生的心灵有较大的影响,教师口头语言包括时代美、色彩美、凝练美、音韵美、规范美,语言的多方面美都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心理认同,使学生逐渐学会表达内心美。

除此之外,教师语言的情感美是无法忽略的,教师通过对情真意切的语言,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打开学生的心扉,从而使学生产生美的共鸣。因此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将自己的真实情感带入到阅读文本中,通过自己深刻的感受与亲身体验,使文章与自身情感产生共鸣,进而将文章语言转变为一种艺术性的语言,将其转变为教学语言,能够大大提升文章的感染力,从而引发学生与阅读文本的共鸣,理解文章中抽象的语言,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启迪。

二、趣感语言,激发学生的思维理解

情感语言的灌输建立在学生对文章充满好奇的基础上,而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就指出趣感语言的作用[2]。趣感语言及教师在课程讲解时所使用的风趣幽默、生动有趣的语言,教师通过巧妙运用语言与阅读内容,使原本单调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趣感语言的运用,要求教师充分掌握文章的具体内容,将深奥、抽象的知识内容变得浅显易懂。具体实施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临时想出一些生动幽默的语言,使学生感受学习的喜悦,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在语言的应用上,教师可以尝试使用与阅读内容相关的笑话、故事、成语、典故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堂的生动活泼。比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有两名同学在课堂打闹,并且拿凳子准备扔过去,此时教师就可以把握好语言运用的尺度,比如教师可以这样说:“大家今后可以多向这名学生学习,他真的非常关心老师,看到老师上课累了,所以拿凳子想老师休息一下”,这样,学生不仅会感到不好意思,立即停扔凳子的行为,而且教师的话也不会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

三、激励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吝啬鼓励性语言的表达,在小学这一阶段,教师充满爱心与鼓励性的语言往往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的表扬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有重要意义。并且有研究还显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的评价非常重视,学生课堂提问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大程度源于教师的激励[3]。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赞扬,从而使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新提升。比如在讲解阅读课文时,教师让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学生表现优秀,教师就可以用“这几位同学上节课肯定是非常认真的听讲了,老师非常欣慰!”相信通过这样的表扬,连平时不喜欢表现的学生也会聚精会神的听讲。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某名学生回答问题积极、声音洪亮,教师就可以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表扬:“今天某某同学的回答真实精彩啊,而且回答问题声音又洪亮,老师真为某某同学的积极感到高兴!”通过这样的鼓励,不仅使回答问题的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而且使其它学生也争相回答问题,这样就使得课堂学习气氛活跃起来。类似以上的评价,教师经常用赞扬的语言去鼓励与评价学生,充分发挥语言的激励作用,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并且表扬还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能够及时反馈教师教学成效,使教师能够积极改善教学活动,同时教师利用鼓励的语言,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跟随教师的脚步,逐渐对文章获得深刻的理解。

总之,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合理运用语言艺术,能够很大程度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水平,出色的完成学生语文素质能力提升的目标。因此要求每个语文教师都应努力提升自己的语言素养,掌握语言的合理应用技巧,使语言激励学生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进而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方胜.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策略的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12):170-172.

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篇3

一、巧用文本“留白”,加强语言训练

“留白”原本指书画作品中留有空白的地方。引申到文学作品中,就是指作者有意留下的文章内容的空白点。文章“留白”是读者激发想象、激活思维的独特空间,建立起读者与作者之间“对话”的桥梁,能够使读者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因此,“留白”现象也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训练学生语言的良好契机。

《惊弓之鸟》这则故事篇幅短小、语言精练,但是内涵深刻、耐人寻味。于是在课文的结尾处,笔者精心设计了一个环节,既增强了教学的延展性,又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师:成语故事到这里结束了。老师想知道,此时魏王又会怎么想,怎么对更羸说呢?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魏王的话:

魏王听了更羸的话,?摇?摇地说:“?摇?摇。”

生1:魏王听了更羸的话,佩服地说:“原来是这样的呀!你真不愧是有名的射箭能手。”

生2:魏王听了更羸的话,赞叹地说:“你真了不起!真是我魏国的人才啊!”

……

除了利用课文结尾的“留白”进行语言训练之外,课文内容结构中、部分精妙词语及匠心独运的标点等处的“留白”,也都可以成为训练语言的绝佳素材。这需要教师反复钻研教材,深入研读文本,同时修炼“慧眼”,善于发现训练点,并不露痕迹地巧妙“植入”,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紧扣重点字词,加强语言训练

字词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石,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基础。字词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关键的字和词,进行品味和体悟,对于帮助学生培养语感、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用心、揭示文章主题、突破重难点,发挥着至关重要、事半功倍的作用。

1.借助文本,积累字词。首先,鉴于本文是一则成语故事,笔者设计了课前猜成语比赛的环节,利用课件出示题目。

把禾苗拔高一节,帮助它生长(揠苗助长)

每天听到鸡鸣后起床舞剑(闻鸡起舞)

把枣整个吞下去(囫囵吞枣)

在画竹子时在心中有一副竹子形象(胸有成竹)

通过竞赛形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导入新课,又丰富了学生的成语知识积累,可谓一举多得。

此外,在本课教学中,在学生逐步理解了“能手”、“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以后,笔者再引导和调动他们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成语,形容“有名的射箭能手”(百步穿杨、箭无虚发、百发百中,等等),不仅加深了对“有名的射箭能手”的理解,而且进一步扩充了学生的词汇量和成语储备。

2.抓住文本,理解字词。学习课文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深入理解汉字和词语,并学习运用的过程。在本文中,笔者有意识地紧紧抓住个别字词作为训练点,举其中一例:

师:听到弦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是怎么飞?老师开始也不知道这个“直”字的意思,于是就查了查字典。字典中“直”字有以下几个解释。请大家思考,在这里“直”是什么意思?

①不弯,跟“曲”相对;②把弯曲的伸开;③公正的;正义的;④爽快,坦率;⑤一个劲儿地,连续不断;⑥竖的;与地面成九十度角的;⑦汉字笔形之一,自上至下……

生:选择⑤一个劲儿地,连续不断。

师:在汉语中,有许多字在不同的词语或语境中的含义是不同的。当我们无法确定时,查字典能够帮助我们理解。

理解词语有联系上下文、对比等多种方式。针对一字多义的情况,查字典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上述这个设计在指导学生品字析词的同时,教给学生文本细读、使用工具书等学习方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三、抓住标点符号,加强语言训练

标点符号在文章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不可或缺。学会合理、准确地使用标点符号,也是新《语文课程标准》对阶段目标的一项基本要求。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主要标点的运用。针对本篇课文首次出现的因提示语位置不同,标点符号的使用也有所不同的实际,笔者将三种不同类型提炼出来,呈现给学生,并引导其体会标点符号运用的细微变化。

(1)更羸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

(2)“我可以试一下。”更羸说。

(3)“是吗?”魏王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言表达训练

中国分类号:G623.5

在1989年,Duguid、Collin与Brown《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SituatedCognitionandtheCultureofLearning),这这篇论文中“情境教学”这个理念被第一次提出来,在Duguid、Collin与Brown看来“只有在形成与应用的具体情境之中才可以充分体现知识真实含义。知识脱离其所在环境,也就变得毫无意义,在情境中学习是最好的学习知识的策略。”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融入语言表达练习,是语言表达训练最好的教学策略。

但是,贾志敏在2013年第二期《教育时报》中发表的论文《作文本来是一件乐事》中指出:现今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个误区,就是阅读课与作文课二者是独立分开的,也就是阅读与语言表达训练相脱节了。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组《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此文通过为读者详细描述了桂林山水的美。某教师在上课时是这样处理这篇课文的:

步骤一:细细阅读文本,找出文中描写桂林山水精彩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手法、语言表达巧妙的地方。

步骤二:讨论作者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描述漓江水的美?

步骤三:讨论作者是如何将桂林山水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来的?

在这节课中,教师尝试把课文出现的表达方法在一堂课之中全部讲解给学生听。然而,教师解读这些表达方法之时却没有指导学生联系课文中心去理解、品读,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单单学会了课文中出现的几种表达手法而已。阅读教学应当是通过形式去理解文本,进而掌握形式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又在领会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收到语文教学应有的效果”。再鲜活生动的语言材料离开了文本,所谓的表达训练只能是无本之木,不利于孩子们迁移与应用语言表达的相关知识。

换句话来说,关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就必须引导学生透过文本内容去感悟语言表达的策略,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学习中。在阅读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融入语言表达训练,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在阅读实践教学过程中对特殊的语言范式给予充分重视

现今的语文教材有很多语段或儿童诗都包含着许多特殊语言范式与语言规律。在阅读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孩子们结合这些语段或儿童诗开展模仿语言表达练习。例如人教版新课程三年级上册第四组《花钟》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有多个描述多种花朵盛放的独具特色且形象生动的语句。教师可以指导孩子们对这些语句进行仔细品读之后,设置下面的语言表达练习:孩子们,作者在这一自然段中写了几种花开放呀?虽说这些语句都是描述花的盛放姿态,但是作者却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那么同学们可不可以也像作者那样试试写一种自己喜爱的花呢?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范式:____(哪种花),_____(开放的姿态是怎样的)。通过这个练习可以让孩子们品读课文语言范式的基础上开展语言表达训练,让孩子们有“法”可依,有“章”可询,不仅提高了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内化了课文语言,并且还通过训练学会了自由表达,事半功倍。

二、在阅读实践教学过程中找准隐藏的语言空白

在有意或无意间,作者会在文本中隐藏有某些语言空白的地方,就像是“曲虽终而音犹存”一般。在阅读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字里行间的语言空白之处引导学生表达出韵外之旨,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三、在阅读实践教学过程中把握关键词句举象

“举象”指的是把文字语言还原成一定的意象、印象、形象。文字语言是抽象程度较高的符号,而对于一个有着丰富生活体验的人而言,抽象的文字语言不单单是一个个的符号,而更多的是一个个具体的“象”。在阅读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握课文中语句指导孩子们举象。例如人教版新课程六年级上册第五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中“饱经风霜”这个词语对于小学生而言比较难以理解,新华字典中关于这个词语的解释也比较抽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同学生将自己的记忆闸门打开,回想实际生活中是不是曾经见过“饱经风霜”的人呢?然后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试着描述车夫的脸。由于有了之前回忆生活经验的铺垫,孩子们的描述也就比较生动形象。例如一位同学这样写道:“车夫脸黝黑黝黑的,两边颧骨高高突起,眼睛却深深陷下去,两篇厚嘴唇上面有着一道又一道的口子,头发上面挂满了灰尘,一眼看去似乎已经是上六十的人了。……”利用“举象”的方式,车夫饱经风霜的沧桑形象活脱脱站在我们面前一般。这样把抽象的文字语言变为形象的具体描述,不仅加深了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有效提高了孩子们语言的应用能力。在古诗词实践教学过程中“举象”的方式更是被经常用到。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新课程五年级上册第二组《古诗词三首》中《长相思》的教学之时,我们可以首先让孩子们将这首词通读一遍,将整篇词的大意与词意都过一遍,然后教师结合背景音乐进行示范朗读,让孩子们一边听朗读一边闭目想象:在听的过程中什么景象在你头脑中浮现?什么声音在你耳中回荡?你又仿佛置身于什么样的世界之中?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想象:在词作者心中,其家乡处于何种状况?之后让孩子们将自己所想象的动词通过语言有条理地描述出来。而两次的“举象”活动,不但在课堂上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对比效果,而且还有效地将教学张力充分发挥了出来。利用对比的手段,让学生体验到战争的残酷、征途的艰辛,进而感受到亲人的温暖、家乡的美好,同时也提高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其形象思维。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材是一个例子,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紧紧联系语言,深挖教材中的“表达”因素,为孩子们搭建更高的语言表达训练的平台,指导孩子们在语言训练过程中内化、应用语言,进而全方位提升他们的语言素养。

参考文献

[1]朱柳青.语文课文教学与阅读能力的关系[J].九江师专学报.2010(3)

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创新;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142-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3.08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倡导与时俱进,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时代的步伐创新阅读教育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由于小学生自身的词汇量积累有限,在开展阅读教育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创新教育方式,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欲望,为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奠定基础。本文从阅读方式、阅读教学等方面对小学语文阅读创新教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绘本中的“新”阅读方式

为了提高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很多语文教师给学生推荐优秀的阅读书籍时选择了经典的绘本故事作为阅读材料,绘本故事凭借其优美的画面和短小精悍的文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绘本阅读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通过画面与文字的结合加深他们阅读的印象。例如,很多的教师推荐学生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小黄和小篮》《逃家小兔》《我只爱你》《爱心树》等优秀的绘本故事,从故事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情趣。比如,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就描述了兔子母子之间怎样比较谁比谁爱的更多一点的故事,通过比较谁跳得远、站得高、伸得长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浓浓的亲情溢满每一位小学生的心间,这是最好的亲情阅读教育。学生通过故事的阅读,就会模仿故事中的行为和语言,从而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增加词汇量,为他们之后的阅读打下了基础。

二、无字阅读中,培养学生阅读想象力思维

有的绘本书籍只有画面,没有一个字,目的是让小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来读出画面里蕴含的深层含义,从而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领悟能力。例如,阅读绘本《在远处-房子》《影子》等书籍时,书中只有颜色丰富的画面,没有文字的描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在《影子》中,学生可以得出每一种事物在光线下都有自己的倒影,而且是对称的,一模一样的。同时在阅读中,学生还会发现有的事物并没有倒影,这就需要学生根据自己对倒影的理解,将漏掉的部分补上去,从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此外,对于学生阅读的书籍,教师也要和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层次,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阅读目标的梳理。

三、组织课外实践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很多语文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而促进他们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例如,在教授《荷叶圆圆》这篇文章时,教师就组织学生到公园的荷花池旁边进行教学,使学生把文章的内容与自己所见到的荷花进行比较,从而体会课文对荷花的描写。教师引导学生在对荷叶进行观察的同时,要让他们描述荷叶的颜色、形状,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荷花的整体结构,进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小学生对于文章的阅读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次上,没有形成理性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注重阅读氛围的营造,给学生营造一个舒适、自然的阅读氛围,并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从而提升阅读理解的层次。例如,在教授《夏夜多美》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舒缓的音乐,以此为背景进行课文的朗读,使学生在音乐氛围中体会夏夜的美,产生广阔的想象力,对文章中的语言文字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也提升自己的词汇积累。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仿照文章描述一处自己喜爱的景色,锻炼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为以后的作文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阅读不仅能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还能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水平,还能促进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教学实践,与时俱进,改变阅读教学方式,增强语文阅读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从内心爱上阅读、喜欢阅读,从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好习惯,促进他们语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篇6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现状 存在问题 策略的探究

一、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表面上日益活泼,教学手段不断更新,尤其是一些精心雕琢的公开课,容量大、亮点多、节奏快、追求新异。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在促进学生言语发展上下功夫、有实效性的课堂教学并不多见。

二、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阅读教学必然会发生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出死亡之谷。就阅读教学而言,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阅读教学的理论正处于新旧更替时期。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指导语文教学改革的大都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如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文主义,综合实践、创新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等等。这些理论是各门学科的共性理论,有的并不十分切合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却不成文地演绎成直接指导语文教学的主流观点,导致语文阅读教学偏离了语文课程的母语教学本位目标,陷入了新的误区。

(二)阅读兴趣的淡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阅读兴趣才会有阅读的欲望。然而教师的传统教学让学生被迫接受知识,不注重文章情感的培养,学生与文章情感产生不了共鸣,学习语文对学生来说也就毫无兴趣可言。教师对关键字词不加以引导、理解,学生在阅读中也就不能表现出对文章的情感,读起来平铺直叙,干干巴巴。这样就极大地降低了学生阅读的兴趣,长久以来,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日益淡化。

(三)阅读评价的缺失。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阅读评价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阅读教学中占了很大的比重。然而就阅读教学的现状看,阅读评价的缺失甚为严重。学生的阅读机会极少,阅读评价更是几乎为零,对于学生毫无激情的朗读,教师并没有给予评价及指导,阅读评价的缺失导致了学生阅读兴趣的丧失。

三、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究,从学生主体地位出发,以一个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语文教学,注重研究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取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实现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与心灵的对话。

1、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

构建一个平等、民主、和谐、心情舒畅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获得心灵的舒展,从而倾心去参与阅读实践。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张扬,以积极的心态去读书、去思考,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感,从而实现阅读教学的最优化。

2、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享受自主选择的权利。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新的体验,就要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当主人,把读书的时间、问的权利、实践的机会等让给学生,使学生在读一读、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或实验操作中,满足求知的愿望,巩固和运用语言文字,体味文章的喜怒哀乐,感悟语言文字带来的美感,受到教育和启迪。

(二)实现阅读教学中,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是为了不教”。我们必须引导教师“精讲善问”,把教师的点拨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学,落实“先学后教”。先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达成教学目标,并存疑。教师在让学生先学时,要明确“四个要求”:即明确时间(用几分钟);明确内容(学习教材的哪部分);明确方法(在自学时要运用什么方法);明确要求(在自学时要思考哪些问题,准备教师检查)。教师通过对学生先学的检查,就可以确定学生的疑难问题,于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解决。

教师的主导体现在指导、引导、诱导、辅导。教师主导作用应体现在把握目标、优化教法、营造氛围、引领感悟、破解难点、梳理质疑、调控节奏、启发小结、适度拓展等方面。

(三)实现阅读教学中,教师强化训练,学生重在运用。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通过文本的阅读和相关形式的作业练习,促使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和“迁移语言”,达到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所以训练对于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要突出读和背的训练。朗读既是理解语言的手段,也是积累语言,培养情感的手段。读书琅琅上口,熟读成诵,运用时就能脱口而出。背诵是大量积累语言材料的有效方法,学习语言必须记忆,要让学生多读、多背一些名家名篇。

2、读写结合,读中学写。要提倡学生“说课”——说内容、说语言、说认识、说体会、说感悟;提倡学生“写课”——写内容、写要点、写心得、写真情。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要始终贯彻读写结合的原则,加强小练笔。教师要依据教材特点设计仿写、改写、扩写、续写等练笔实践。

3、要重视语言积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的方式很多。可以采用朗读、默读、背诵、复述、听写、读写结合等教学手段,让学生熟记语言材料,把课文的语言尽可能内化为学生的语言;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写观察笔记积累写作素材;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写读书笔记积累语言材料,掌握语言表达技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究,强调学生对阅读教学的自主、探究、训练和运用,对实现语文教学的知识、能力与人文目标,具有划时代的积极意义。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究,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拓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阅读教学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体现大语文的教学思想。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2]、傅先蓉主编.《小学语文教学建模》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5

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篇7

关键词:自主性小学阅读教学阅读能力培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考试中令学生最头疼的一个问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弱,这类试题的失分最多。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一直是语文教师奋斗的方向。阅读是心灵交流的过程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健全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人格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进行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自觉、专心的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静下心阅读文章;其次,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

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理解语言的能力

1.阅读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内容和形式,语言也不例外。语言的内容和形式是紧密结合的,是无法割裂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有了两层意义:一是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二是理解语言文字的形式。

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是阅读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单纯地对内容的理解,学生从中受到的教育其实是多方面的。在诸多的理解过程中,学生不但接触到作者所描绘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还体会到作者的深刻思想和美好丰富的感情,这对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增长他们的见识等都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样的理解过程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将得到发展。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要重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和语言的表现形式。

在阅读教学中,理解内容仅仅是理解语言的一个方面,理解语言还有另一个方面,而且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即对语言表现形式的理解。学生的阅读在经历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的过程之后,还应该从语言文字的运用角度,对课文作进一步的阅读理解。

四、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广泛阅读的兴趣

要提高阅读能力,仅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无疑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五、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4-0131-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4.082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而且,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由此可见,实现小学语文有效阅读对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对低年级小学阅读教学提高重视,加强小学低年级阶段的阅读教学,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素养,以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为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制定科学的阅读教学目标

要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水平,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了解教学的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科学的阅读教学目标。目标制定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教学目标满足现代教学的实际需要,保证教学目标能够提高学生的价值观。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严格按照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内容的开展,在教学实践中向学生渗透教学目标,保证学生在此过程中也能够按照目标学习,强化学生的全面素质能力。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学目标的制定对于教学质量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这一环节的问题,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理想的状态。

二、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对文章内容和知识想象,就会出现学生因之前没有接触过这些内容,而很难想象出教师预期的画面的情况。这样长久下来会使学生的阅读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和打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和感受画面,通过这种直观性的观感刺激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投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中来。例如,在学习《浅水洼里的小鱼》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播放幻灯片:小鱼在美丽的大海中畅游。突然间,海上刮起了狂风,小鱼被吹到了浅水洼里,困在了。这样就能有效引出下面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可利用音乐等手段辅助教学,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兴趣。

三、组织学生表演优化阅读效果

在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表演是学生很喜欢的,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即兴表演,调动学生的全身心,对语文文章内容进行表演,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变为形象的表情和身体运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小学低年级的文章大部分都是声情并茂的,教师可以采用表演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狐假虎威》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仔细阅读,然后让学生戴上不同的头饰进行表演。这样,学生就能活灵活现地进行表演。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表演中,教师可以设计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表演的内容,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提高对课本阅读的重视程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选择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课本阅读作为前提,通过基础性的阅读资源,使课外阅读教学得以有效开展,为学生奠定坚实的阅读基础,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教材内容作为基础,为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爱上阅读。例如,在学习《荷叶圆圆》时,在设计教案时,教师就可以通过“阅读角”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文章中的生词和语句,使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诵本章。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为学生推荐相似的课外书籍,比如《树叶船》《吹泡泡》等。教师还在班级中建立阅读角,将不同的书籍放在阅读角中供学生阅读,以使课外读物做到共享,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类型的书籍,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好的阅读习惯,实现阅读教学的顺利推进。

五、读练结合,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基本知识和基本训练都很重要,我们要着重训练。”叶老所说的训练,主要是指学生能力的训练。在他看来,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而儿童时期是培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形成极为重要的时期。假如说学生在语文课上只是感悟,只是人文,只是一读到底,只是一味探究,但是学生最基础的听说读写能力不过关,那么语文课程对学生的人文熏陶、生命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把对学生的训练放在突出的位置上,使“读”与“练”结合起来,以使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此外,教师还应在课堂上做到以读为本,读练相融,才能让学生真正积累语言,感悟内化语言,迁移运用语言,从而才能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真正使阅读教学实现扎实而有效。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为了实现有效阅读,教师还需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此外,教师应根据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阅读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并尊重学生间的差异,使课堂阅读教学效果更加良好,从而使小学语文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顺利开展,顺利完成阅读教学目标,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淑芬.小学语文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6(13):64-67.

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国内教育正在面临着重大改革,当前我国的语文教育与语文教学环境都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小学语文脱离不了语文基础知识以及语文阅读与写作等能力,而且小学语文也为塑造“全面发展的个体”的教育目标奠定了基础与前提。在充满活力的语文教学环境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个体,因此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于一些富有语言创造性、审美情趣性以及丰富精深内涵的作品进行阅读、思考,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本文针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策略。

一、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与语文教育精神相悖的问题,其中主要有:(1)阅读课堂上师生交流较为表面,往往没有深入语文阅读文本的内涵中去;(2)教学组织方式上,语文阅读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不足。小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容易放任自流;(3)语文阅读教学往往注重文本后阅读题的解答,忽略了对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等。

二、针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的有效性策略

针对当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本文中提出以下几点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于阅读学习的兴趣与热情;(2)保证充分的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以此来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质量;(3)教师应当提高阅读教学的灵活性,注意抓准时机,深化阅读内涵,弥补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不足之处等。

在更加注重语文教学主体地位的今天,培养小学生对于语文这一学科的爱好,是具有深刻意义的。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反思,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篇10

关键词:阅读情境;阅读兴趣;阅读技巧

在英语教学和学习中,阅读一直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丰富语言文化知识,还能促进听、说、写等其他语言能力积极地发展。阅读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随着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已经成为教学中的焦点。本文结合小学五六年级英学生英语水平,探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提供真实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小学阅读教学而言,训练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护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英语教学,兴趣第一。兴趣是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学生对英语有兴趣了,英语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学生爱读英语了,阅读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情境创设是语篇教学的基础。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创设真实或者接近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教师可借助于形象生动的动画片和图片,将原素材的教学情景通过多媒体生动、形象地再现给学生,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让学生带着任务在语境中体验和感悟语言。

在执教牛津英语5a Unit 4 Halloween a部分时,学生对此节日了解甚少,上课前让学生查阅一些相关资料,学生也只能了解一些有关节日的简单信息,没有亲身体验。于是笔者决定在教授本课前来一次万圣节的阅读教学。

在进行本次阅读教学前,让学生去收集一些万圣节的装饰,如面具、南瓜灯及一些古怪的戏服等,用来装饰教室。在教授本课时,笔者揭晓了谜底:这是万圣节的传统活动。然后让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有关万圣节的信息,笔者加以补充。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了一系列与万圣节有关的服装、庆祝活动等图片,学生理解了make a pumpkin lantern,dress up in costume这些新词组的含义。既有感性体验,又有理性认识。

在本课中,笔者增强了文化渗透的意识,挖掘课文中的跨文化知识,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为学习a部分的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适当地进行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在小学阅读教学时,教师需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阅读指导。在阅读材料时,需要指导学生的阅读技能。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自我感悟和自我总结。本文将以 “will You Be my Friends?”的课堂教学为例,简要分析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三、根据故事标题,让学生预测故事内容

读前预测是阅读教学钱的有效热身活动之一。笔者通过呈现本课的标题,让学生预测本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为开展阅读教学作铺垫。

教学“will You Be my Friend?”内容前,笔者先出示标题,让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猜测,学生猜测如下:who wants to find friends?/at last,does the firefly fand friends?/why does the firefly find friends?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猜测后,教师一一填入圆圈内,这就形成了本文的主要提纲,同时也设置了悬念,学生看着图画,听着其他同学的问题,就会产生疑问:萤火虫到底有没有找到朋友,其他人为什么会拒绝它呢?这样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为过渡到语篇教学做了充足的准备。

在学生细读故事内容后,教学的重点可放在练习、巩固和拓展文本中的语言点和知识点上。为此,教师可精心设计各种任务,如课文复述、课内欣赏及写作延伸等形式,使学生真正掌握语言,完成从汲取知识到发展自我能力的过渡。

这次阅读教学的内容主要围绕交朋友展开,笔者设计了两个拓展任务。其一,如果你是萤火虫,你会接着找朋友吗?启发他们续编故事。为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训练他们的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其二,学生已经会了一些做家务的词组,在牛津英语5a Unit 6 Doing housework中,文中句型Can you...正可以用来问学生做家务的情况。当对话中,可以对勤劳的孩子予以表扬:You are great/helpful. will you be my friend?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渗透故事中will you be my friend?这一句型。学生介绍完后,结合文本内容,让他们进行写作练习。

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课文中的语言知识,又巧妙地引导学生拓展了所学内容,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小学是发展英语阅读能力的初级阶段,发展阅读教学一定要以学生学英语为中心,创设真实的阅读情境,挑选优秀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展语言知识及训练相应的阅读技巧。让学生从阅读中提取知识,在活动中体会阅读技能的成功运用,成为独立的阅读者。

参考文献:

[1]马剑辉.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选材分析.中小学外语教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