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意义十篇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意义十篇

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02:38

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意义篇1

[关键词]极简主义园林;景观;简洁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世界园林艺术种类众多,不同地域环境中的景观所呈现出的表现手法和景观特征也有所不同。城市设计的发展和快节奏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对于景观功能性的要求更加迫切,现代景观设计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如何汲取传统园林优秀设计方法,并与新的生活需求和创作方式相结合,营造出具有体验性、人性化的景观,是我们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

极简主义园林作为西方现代主义园林设计的流派之一,所具有的简约化、整体性、艺术与功能的结合、对地域文脉的挖掘与传承都无不体现其对于景观的理性化思考。对于极简主义园林的探索,能够加强我们对西方园林的整体性认识,为现代景观注入新的血液,丰富和发展现代景观设计。

极简主义艺术

极简主义艺术风格源于抽象主义,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美国,又被称为“极少主义”、“aBC艺术”。它通过对抽象主义设计元素的提炼与简化,最终将其作品呈现出纯粹的几何形式。极简主义艺术的显著特点是近乎单色的画面和严谨简洁的几何构图形式,其作品内部结构与艺术空间之间有较强的关联性,旨在产生一种独特的“无法复制的交流”的空间意境。极简主义艺术主要体现在现代绘画、建筑和雕塑等领域。

极简主义园林

极简主义艺术在不同领域相互交流,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西方园林建设,逐渐发展产生极简主义园林。极简主义园林在形式上追求极度简化、客观、抽象,以很少的设计元素控制大尺度的空间,但对观众的影响和冲击力却十分迅速和直接,简单中彰显着复杂,纯净中映射出神秘[1]。

极简主义园林的主要特征

3.1高度整体性

极简主义园林通过高度整体性的把握提高景观存在的重要性,并利用单一形式的重复应用等方式来表现其设计特点,目的是追求景观结构的清晰性和空间的连续性。例如彼得•沃克设计的波奈特公园,从公园的景观整体布局上看,简洁的几何网格形式相互叠加,构筑了景观整体上的基本空间形态。在此基础上运用季节性植物和游戏场地来丰富环境空间层次。这不仅使波奈特公园具备了公园最基本的休闲娱乐功能,同时亦可作为城市广场或城市绿地空间,增强了人们的参与性。

3.2几何形体的组合

极简主义园林特点还表现为对几何形体的组合利用。它对几何形体进行极致地提炼,最终提炼出最基本的几何形体元素:方形网格、圆形、三角形等作为创作母题,通过彼此之间的简单重复与叠加,将其最终形态简化抽象为简洁的几何形式,同时利用几何形体所具有的方向性引导观景视线,并以此达到分割和联系空间的作用。

3.3功能与艺术的结合

极简主义园林源于极简主义艺术,但在设计中着重强调了功能的重要性。彼得·沃克认为,所有的设计首先要满足功能的需要。即使在最具艺术气息的设计中还是要秉承功能第一的理念,然后才是实现其形式[2]。例如,滨水区一些台阶式的驳岸,首先具备了防洪、观赏功能和简洁美观的艺术形式,此外,还可以作为划分空间的物质形式。它们既可以把水域、陆域等空间形态统一于整个滨水区景观系统中,又可以在此基础上将整个空间划分为若干小空间,成为人们休憩观赏的区域,形成独立的空间形式。

3.4传统园林要素的提取

古典主义以其内在的特性:纯洁性、清晰性、人性表达、自然的精神,不断地影响着园林设计师[3]。极简主义园林对传统园林设计要素进行了提炼并加以独特运用,形成了源于传统又有别于传统的景观表现形式。

3.5生态材料的多元化运用

极简主义提倡利用场地中现有的设计元素,以此来保护地域环境的原生性、提高人们的参与性和归属感。例如有色金属、反光玻璃、砂砾、顽石等都可以作为创作素材。对于景观设计元素的运用不再单纯地停留在形式的表现上,而是提升至景观功能性使用与创作内涵的高度统一上。极简主义园林讲究对原材料原生性的运用,在满足景观基本需求的同时亦能提高空间层次感和质感。如玛莎·施瓦茨所设计的面包圈花园,利用绿篱、玻璃,甚至是真实的面包圈来表达景观空间的意境,使人将时间要素和空间要素纳入到对于景观的体验过程中,体现了独特的设计特征与大胆的表现手法。

极简主义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

4.1我国现代景观设计与极简主义园林

景观涉及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地理学等多个领域,兼具观赏、经济、文化和生态等综合功能。城市建设的发展,现代景观设计正日趋复杂化。传统观赏性景观存在着显著的局限性,已无法满足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需求。此外,在现代景观开发建设中也出现很多问题:视觉的强调,景观总是围绕新颖的景观形式来体现视觉冲击力,忽视了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各种文化的拼贴,缺乏景观审美的可持续性,人们最真实的景观体验更无从谈起。目前在我国现代景观设计中呈现出一定的极简主义园林倾向,但由于设计者对极简主义园林内涵认知肤浅、创作环境和表现手法有所差异等因素,纯粹的极简主义园林作品并不多见。

4.2极简主义园林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作为一种新的景观创作方式,极简主义园林试图运用艺术理念来寻觅解决景观现实问题的方法。它以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方式让人们更完整地认识到艺术在园林中的重要性。极简主义园林对于功能性与艺术的高度统一和原生环境的保护利用,是我们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值得借鉴的一个重要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在景观设计时,应以保护地域性环境特色为前提,通过对使用者在景观场景中的行为特点和活动需求的调查分析,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形成人们对景观的整体认知,而不能将设计单纯地停留在极简主义的形式美感上,而忽视对资源的利用和功能的强调。极简主义园林对于现代景观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了独特的设计内涵和新颖的艺术文化表现方法,是对景观设计理念的再造与升华。

结语

景观设计时,景观作品不能局限于某种单一风格的追求上,更多的应该是对特殊场所价值的理性思考以及实用性的再创造,强调景观的功能使用对人们的重要性。此外,我们在立足本土文化,借鉴国内外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应深入了解景观设计的内涵,注重形式与功能、精神与物质的完美融合,同时将自己的个性融入到所设计的地域环境中去,保持自身的设计风格的同时跟上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丹.从画面走向体验——感悟当代景观设计审美趋向[J].新建筑,2003.04

[2]申为军,译.彼得·沃克访谈[J].城市环境设计,2007.04

[3]waLKeRp,LeaHL.peterwalker:minimalistGardens[m].washingtonD.C.:Spacemakerpress,1996:7680.

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意义篇2

论文摘要在园林规划设计中,要注重园林景观的艺术性、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并突出园林规划设计的前卫性,重视园林景观的人性化设计及生态性设计等基本理念。同时,在设计中要考虑经济合理性的原则,以最少的投入创造出宜人的的景观环境。

园林景观的美学功能和艺术性是园林规划设计的目的之一。当景观设计解决了园林景观的技术课题与使用功能,艺术便成为其永无止境的追求。当园林景观在其功能基本一致时,园林景观的艺术设计风格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这种园林景观就能受到人们的欢迎,通过人们在心理上对这种设计形式的接受,以便实现设计师在经济、道德、大众审美等方面的影响,强化所设计园林景观的社会认同感。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强调基本理念在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性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1园林规划设计的艺术性

园林规划设计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以实用功能为目的再创造。艺术形式层出不穷,纯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艺术家们吸取了电影、电视、戏剧、音乐、建筑、自然景观等的创作手法,创造了媒体艺术、行为艺术、光效应艺术、大地艺术等一系列新的艺术形式,而这些反过来又给其他艺术行业的从业者以很大的启发[1]。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从一开始就从现代艺术中吸取了丰富的形式语言。而对园林规划设计中影响最大而且稳定不变的主观因素是人类的感官对园林景观的感觉。因此,自然景观也好,文学绘画也罢,对于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以三维空间为主的园林景观视觉毕竟是其核心基础。从现代艺术早期的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派、构成主义,到后来的极简艺术,每一种艺术思潮和艺术形式都为设计师提供了可借鉴的艺术思想和形式语言。因此,园林规划设计既要考虑园林景观的使用功能,同时还要考虑园林景观的艺术性,我国园林规划设计艺术正是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综合。

2园林规划设计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扬弃

园林规划设计离不开生活,并与历史和文化相联系[2]。一个国家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都是以本国的民族文化底蕴作为背景的。对于园林景观的艺术创作,如果没有传统的、历史的、文化的、人文的东西,就不可能成功。中国园林是世界三大古典园林之一,对世界园林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我们还要接受现代园林的设计理念,结合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进行创造,以促进中国具有世界性、有中华民族艺术特色的园林规划设计学科的迅速形成。

3园林规划设计的前卫性与多变性

园林规划设计既然是艺术,就要有一定的时代性。在最近的半个世纪中,艺术设计从一开始就扮演着前卫的角色。园林规划设计发展至今,无论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城市的发展,园林规划设计都起着先锋的作用[3]。因此,作为园林规划设计师,必须把握住那些相对稳定而不变的园林规划设计元素,并能接受新的设计元素,包括新理念、新材料,紧跟时代的发展。事实上,要设计一个好的园林景观,不管其形式有多么新颖,如果没有传统的精华,没有未来的展现,就很难能成为打动人心的艺术珍品。

4园林规划设计的意境创造

园林规划设计的意境美是指通过园林景观的结构、图案和文字所反映的情意使消费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园林景观的意境产生于园林景观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予游客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当然,不是所有园林景观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具备意境,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寻味、引兴成趣和深刻怀念。所以意境是我国多年来园林规划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中国园林景观外形设计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4]。通过这种意境的创造,在空间物质化的表现与无限的联想之间,以空间、形体、文化、寓意所呈现出的信息载体,它涉及这样一种理念:即存在着一种超越个人理解力并能借助于一种中间媒介达到的群体共通的普遍的状态。挖空心思,想尽办法,来寻求、创造、组织、表现这些中间媒介,这是工业规划设计中最为基本而重要的工作。

5人性化设计理念

人性化设计理念就是以人为中心,设计师从关注园林景观转移到关注到园林景观的使用者上来,以设计出更人性化、使用更便利、使人愉悦的园林景观为重要目标的设计思想。使人愉悦是人性化设计的审美原则,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感受到设计的精巧而产生愉悦感,同时,将这种愉悦感升华为一种审美意象,从而真正体现出设计为人、以人为本为中心的人性化设计思想。园林规划设计其主题是人本身,设计的使用者和设计者也是人本身,人是园林规划设计的中心和尺度。因此,把心理学、行为艺术等学科引入到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研究设计的目的与人的行为在不同人、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的互补关系,扩展园林规划设计的内涵。分析现代成功的园林规划设计实例,不管无心还是有意,所有的设计大都取自人们对于大自然的印象,取自历史上由于完全不同的社会原因创造出来的园林景观。

6生态性设计

由于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生态环境逐渐恶劣,席卷全球的生态主义浪潮促使人们站在科学的视角上重新审视景观行业,景观设计师们也开始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景观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人本身来自于大自然、属于大自然,只不过是由于生活和工作将其强行分开。人是需要回归自然来放飞心情、解除疲惫、张扬个性的,户外园林景观是居住环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只有可参与性的景观才能让环境与居住最大限度的融为一体。因此,充分考虑到园林景观环境对人心情的影响力,注重实用、生态、功能、观赏性紧密联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5]。正如斯坦利•怀特所阐述的那样,“如果我们的设计能含纳草地、森林和山,那我们能占据的景观将富含原土地之奥妙。景观特征应被加强而不是被削弱,而最终和谐应存在于一个复合体上,这些人为化的景观是最动人、最可爱的,只要景观的结构和灵魂能被保留,我们就会感到快乐和兴奋。”

因此,园林规划设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项目条件,把所设计的园林景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与当地的民族信仰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并恰当地融入现代元素,同时注重成本,从而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优美动人的园林景观。

7参考文献

[1]张冰,王小平.浅谈园林艺术民族风格的形成[J].新疆职业技术教育,2006(3):78-80.

[2]周武忠.中西古典园林艺术风格比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90-94.

[3]朱建宁.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意义[J].广东园林,2005,28(2):6-13.

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意义篇3

接着讲述了环境设计的规则和环境设计所涉及的要素及其的创新。

最后讲述了环境设计的创新。

关键字:环境;设计;设计要素

Shallowtalkthemodernenvironmentdesign

Summary:thistextcarriesonelaboratetotheenvironmentdesignfirst,seeingtheenvironmentaldesignfromthedifferentangleagainafter.Relatedthemainfactorthatruleandenvironmentsinvolvewhendesignoftheenvironmentdesignimmediatelyafteranditofinnovation.Relatedtheinnovationoftheenvironmentdesignfinally.

Keyword:environment,design,designmainfactor

引言

园林的发展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由于世界各国不同的环境因素及民族习性而孕育出不同的庭园风貌。因其天然的地理环境,中国人乐观平和的人生观及其对自然的哲学观,而形成风格独特的中国园林。一般人将中国园林分为皇家、私家和寺观园林,而至今流传最广的便是私家园林。回观今人所建之园林,由于受现实环境、材料来源、匠师的训练及社会背景等种种限制,使我们要建造一座具有传统风味的中国园林,已非易事。

一、阐述现代的环境设计

①何为环境设计

现代园林逐渐凝结成了融功能、空间组织及形式创新为一体的现代化设计风格。一方面,设计追求良好的服务或使用功能,例如为人们漫步、休憩、晒太阳、遮荫、聊天、观望等户外活动提供充足的场地和场所,解决好流线与交通的关系,考虑到人们交往与使用中的心理与行为的要求。另一方面,不再拘泥于明显的传统园林形式与风格,也不再刻意追求繁琐的装饰,而更加提倡设计平面布置与空间组织的自由、形式的简洁、线条的明快与流畅,以及设计手法的丰富性。特别是在形式创造方面,在当代各种主义与思潮纷争的背景之下,现代园林设计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性与多元化特征。现代主义、折衷主义、分解与拼贴、不相关秩序体系的重叠、历史或文脉主义、极简主义、波普艺术、隐喻与象征、甚至幽默都成了园林设计可以接受的思想。但是,在西方现代园林设计师阵营中,绝大多数设计师仍然视传统为设计的根基,在造型上仍采用理性方式去锤炼形式与探索空间,仍然以和谐完美作为设计所追求的目标。当然,这种和谐完美不局限形式本身,而是形式与现代园林服务于社会和人的诸多功能与需求的统一。

由于西方现代园林吸收了东方文化——中国传统园林的紧凑、自然与人工相辅相成,其简洁的形态正合现代主义的胃口。这些影响形成了现代设计的一些基本特征,包括构图中强烈、简洁的几何线条;自由运用多种形式。植物只是园中的一种造园素材,而不像在传统庭院中被作为主要内容。植物以自然形态为美,人工修剪或造型日渐稀少;用流动的线形或形体产生活泼与明快的空间,而不是仅用轴线或视线组织空间,重视经济可行性与空间的多用途性,追求非对称构图和动态平衡,注重具有亲切感和适于使用的室外空间创造;住宅庭院设计中,重视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与室内生活在室外庭院空间中的延伸,还有非传统材料的使用和传统材料新的用法。

对于我们设计者来说,说到“景观”,就不能不想起“园林”这二宇,那么“景观”和“园林”又是什么关系呢,总的来讲,景观最基本、最实质的内容还是没有离开园林的核心。从规划设计专业的角度来看,景观的基本成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软质的物体,如树木、水体、和风、细雨、阳光、天空;另一类是硬质的物体,如铺地、墙体、栏杆、景观构筑。软质的物体,称为软质景观,通常是自然的;硬质的物体,称为硬质景观,通常是人造的。当然也有例外,如山体就是硬质的,但它是自然的。

②从不同的角度看环境设计

从设计角度看“环境”二字,主要是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处的各种空间场所。广义来说,空间与场所可以涵盖我们所生存的整个世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生活方式日益丰富,毫不夸张地说,现实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已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人类生活的环境景观,实际上是人类的欲望在大地上的投影。人类在不断地为实现某种欲望而改造和创造景观,直至其实现了这种欲望后,新的、更高的欲望又引诱他去追求、发明新的技术,采用新的生活和居住方式,从而在大地上写下新的景观。这可以被认为是人类个体和社会进步的轨迹。从田园到花园,到公园,直到高科技企业园,都充分反映了人类在科技进步的帮助下,不断实现自我完善的历程。

从设计方法上看,建筑外环境设计具有其“公共性”的一面。除建筑师外,城市规划师、园林设计师和雕塑师都纷纷涉足这一领域。他们各自有其独特的侧重点和处理方法。比如园林设计师精通绿化,对植物种类和季节、土壤的适应性研究非常熟悉,还能够设想各种时令的景致变化;建筑师对营造的技术感兴趣,他们研究的是砌筑、搭建和形式,对于与建筑设计一体化的室外空地尤为热衷。现代艺术的手法更富于想象力和整体意义,这首先需要参与者整体的观念更新,跳出栽绿篱、埋栅栏泛泛的处理方法,放弃狭隘的行业偏见。这是发挥想象力,创造场所特征与整体环境相映生辉的基本前提。

二、随时展的环境设计观念

①环境设计所遵循的地方性原则

地方性原则的提出是肯定环境文化多元化的结果。它从不同气候、地理特征等因素解释环境差异的合理性。这些先天性差异原本是各个民族和地域的人们,在历经漫长的适应性发展后,所形成的自然选择,它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千姿百态的文化面貌、生活方式和建造样式奠定了基础。我们应清楚,所谓地方性原则并不是一种形而上学的、难以与大多数现实的设计相对照的空间概念。实际上,它首先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公共性设计法则,因为设计项目从来都是具体的、带有特殊条件的。不论在北京还是上海,在中国还是法国,设计的着眼点首先是要对具体的环境条件进行分析。其次,从建设坏境的角度来看,评价一个具体设计的成败与否,一定要使之与所在环境的总体风貌相联系,因为一个城市或地区注定是要以环境个性的存在作为资源和文化价值的依据条件。

后现代以来的城市环境景观,在首先满足功能性、技术性指标的前提下,强调了设计对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表达。(1)注重追求城市空间的趣味性。(2)与地方景观特征和环境特征相呼应,使当地特有的风土文化价值得以保持和张扬。这样产生的新环境才能自然地溶入地方生活中去。(3)强调景观道的设置,为行人提供舒适和便利。景观道包括专用的和与城市干道同向的步行便道。后者则在保障一定宽度的同时,要求有绿色屏障与车行道相隔。另外,建筑底层的细部设计亦是为景观道创造情趣的重要手段,需要予以重视。(4)强调设施多样化和完整程度,注重使技术的细节在应用中得到鲜明而有趣的表现。(5)重视环境艺术作品的创作实施,使艺术与现实生活的界线变得模糊,从而表达出生活艺术化的理想。

②环境设计所涉及到的要素(空间、场所、领域)

空间即Space,它是由三维空间数据限定出来的。场所即place,也是由三维空间数据限定的,但是限定得不如空间那么严密精确,它有时没有顶面,有时没有底面。领域即Domain,它的空间界定则更为松散,这个概念最初出现在动物界。如一只老虎,一般活动出没的范围约为几平方公里,这一范围内一般不会出现第二只老虎,这几平方公里的范围就是这只老虎的活动领域。空间、场所和领域三者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空间是通过生理感受限定的,场所则是通过心理感受限定的,而领域则是基于精神方面的量度。因而设计时就要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考虑,如建筑设计的边界界面多以空间为基准,景观规划设计的边界限定则要以场所和领域为基准。

③设计要素的创新

在西方现代园林设计中,最引人注目并且容易理解的就是以现代面貌出现的设计要素。现代设计师可以较自由地应用光影、色彩、声音、质感等形式要素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与构筑物等形体要素创造园林与环境。20世纪50—60年代法国的西蒙(JacquesSimond)提出了一些颇有新意的设想,用点状地形加强围合感,线状地形创造连绵的空间,对法国现代园林设计师有一定的影响。瑞士的克莱默(ernstCramer)为1959年庭园博览会设计的诗园中,运用三棱锥和圆锥台组合体,这些地形就像抽象雕塑一样,与自然环境产生了鲜明的视觉对比效果。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现代园林及环境设计的要素在表现手法上更加宽广与自由。由埃里克森建筑事务所(arthurericksonarchitects)设计的罗宾逊广场(RobsonSquarepark),水池、瀑布水景与省政府办公大楼融为一体。巨大的水池位于楼顶,犹如“天池”,水从屋顶倾泻而下,形成了巨大的瀑布。除了体量外,水景设计在手法上也异常丰富,形成了将形与色、动与静、秩序与自由、限定与引导等水的特性与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整体水环境设计,既改善城市小气候,丰富了城市环境,又可供观赏、鼓励人们参与。

④形式与功能的结合

与传统园林的服务对象和装饰与观赏性不同,现代园林面向大众的使用功能已成为设计师们所关心的基本问题之一。形式建立在功能之上,并且力求简明与合乎目的。例如,纽约观景台公园和横滨美术馆前广场公园虽然都不大,条件也不复杂,但公园设计视线安排合理,使用方便,空间划分明确,细部考虑周到,反映了现代主义手法在当代园林中的广泛应用。大自然是劳伦斯•哈普林(LawrenceHalprin)许多作品的重要灵感之源。在深刻理解大自然及其秩序、过程与形式的基础上,他以一种艺术抽象的手段再现了自然的精神,而不是简单地移植或模仿。哈普林对自然现象做过细致的观察,他曾对围绕自然石块周围的溪水的运动,自然石块的块面形态及质感,做了大量的写生与记录。在这些研究中,他体验到了自然过程的抽象之道。例如他设计的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portland,oregon)伊拉•凯勒水景广场(LraKellerFountainplaza),从高处的涓涓细流到湍急的水流,从层层跌落的跌水直到轰鸣倾泻的瀑布,整个过程被浓缩于咫尺之间。

⑤场所精神与文脉主义

对文脉的深层阅读要求深入到一个场所的精神领域之中,并关注到传统的阻力。从某种程度上讲,每一设计实际上都是在创造一种场所,只有更倾心地体验设计场地中隐含的特质,充分揭示场地的历史人文或自然物理特点时,才能领会真正意义上的场所精神,使设计本身成为一部关于场地的自然历史或演化过程的美学教科书。法国园林师谢墨托夫(alexandreChemetoff)在拉•维莱特公园(parcdelaVillette)中设计的下沉式竹园(theBambooGarden),有意识地保留了城市的地下管线设施,给水干管、排水管、电力管纵横于场地之中,让人们了解到这一小小的绿色空间实际上是城市庞大聚集体的一个“碎片”。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谈一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苏州园林。绘画讲“意在笔先”,造园也是这样,必须先有一个主题思想。不但全园需要有一个主题,就是园中的每一个局部景观的组织也需要有不同情趣的主题。例如,苏州网师园,以“渔隐”为主题,其主体景观便选择表现“网师”(“渔翁”)生活的湖泊景象,湖泊型的水体衬托的山林景象构成了以“渔翁”为主题的园林意境,在这一主题下延伸发展而设置的其他景观空间,使全园的景观结构丰富变幻,而最终又不脱离“渔翁”的主题,做到了思想情趣与景观的统一,也就是所谓“情景交融”。

三、园林意境的创造和环境设计的创新

山水、植物和建筑是构成园林的几大要素;然而,具体景观的建造还不等于是园林艺术作品的完成。景观只有被赋予一定的思想意境并与景观要素相融合,才能真正实现园林艺术的价值。也就是说,所谓园林意境,是高于直观的园林景观的审美范畴,是通过所见的具体景象来暗示更深更广的美好境界。景有尽而意无穷便是如此。

①功能与景观的统一

单纯的景象构成,还只是限于形式,是一个美丽的躯壳,还不能说是完美的、独立的艺术存在,只有当园林的思想情趣与景观要素相统一,建筑功能与景观要素相统一,才能称为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一座园林,不论其景观组织得多么巧妙,如果没有能满足人们休息消遣的环境,当人们疲乏时找不到座椅,烈日雪雨时无所遮蔽,饥渴时没有饮食供应等,其景观再优美也会使人无心欣赏,也就更谈不上领略其景观中的意境了。对于园林景观的创作来说,出于思想要求所做的景观处理是必要的;出于实用的要求所做的景观处理同样是必要的。对于园林景观的欣赏不同于看画,人的因素是作为参与者、体验者而融入园林景观中的,要在游乐中甚至生活中去观赏。园林景观所提供的美感也不仅限于视觉,而且具有听觉、嗅觉、触觉及至全身心的舒适感。园林意境的产生,只有在满足这一前提下才能实现。

②再现自然的景观

意境的创造是通过具体景观形象来表现的。景观如何能产生意境呢,反映自然风景的园林景观,首先应符合自然规律,反映自然的原型。艺术讲求“形似”与“神似”,以形似为基础,以神似为最高境界。一座园林艺术作品的产生,是基于设计家对生活的感受,经过主观再创造的结果。园林艺术的创作不但包含作者的审美观、自然观、园林观的逻辑思维,同时还反映出设计家对美的生活情趣所激发出的形象思维。因此,设计家对生活的观察越深刻、知识越渊博、逻辑思维越正确、艺术修养越高、形象思维越活跃、创作经验越丰富,其作品就愈具有概括性,作品的意境就愈加深远。

③生态理论应用于环境设计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一书中写道:“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不仅仅是绿化的问题,从创造生态环境考虑,需要对以下的因素进行规划:(1)分析居住区朝向和风向,开辟组织居住区风道与生态走廊。(2)考虑建筑单体、群体、园林绿化对于阳光与阴影的影响,规划阳光区和阴影区。(3)最大限度地利用居住区地面作为景观环境用地,甚至可将住宅底层架空、使之用作景现场地。(4)发挥居住区周围环境背景的有利因素,或是借景远山,或是引水入区,创造山水化的自然住区要创造青山绿水中的风水宝地。园林生态在景观设计上的几点体现:(1)从绿化苗木来讲,做到“适地适树”,运用乡土树种及经过驯化的引种树种,并注意运用本地植被中的顶极群落。这一过程,需满足绿化生长所需的水、肥、光、气、热等条件,其主要目标是营造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2)尽可能提高环境的“绿视率”。绿色是环境永恒的主旋律。提高“绿视率”,如停车场、路面,广场、架空层都要尽可能多的被绿色覆盖。(3)运用节省能耗的材料。在可替代的材料中,尽量选用能耗低的材料,特别注重环保新材料的应用。既满足生态原则,又满足环保原则。如构筑物选用多孔水泥砖,弃用粘土实心砖。(4)运用可循环或能降解的材料,如环保透水砖、pVC植草板等。(5)垃圾分类收集,将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分类,将有机垃圾与无机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运用环保型垃圾筒(6)深入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与心理特征,让环境的改善与居民的素质提高相互促进。既有园林生态之考虑,又摘取环保中的某些方面。

参考文献:

[1]宋健,惠永正.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科学出版社,1994.

[2]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人民出版社,1972.

[3]何林.应用美学.辽海出版社,2000.

[4]许懋彦.淡路梦舞台——安藤忠雄圆梦的舞台.世界建筑,2001(2):70~75

[5]邓林.建筑艺术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6]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江苏科学出版社,2000

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意义篇4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艺术元素

一、构成艺术的产生及理念

1、构成艺术的产生

构成艺术是一种美的形式。美是大家所熟知的,它源于艺术,发展于艺术。设计又是什么呢?谈到设计还要追溯于20世纪初的包豪斯,当时德国魏玛市的公立包豪斯学校,也就是后来到设计学院―――这个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它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包豪斯的首任院长建筑设计家格罗皮乌斯提出“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口号,使欧洲长时间的现代主义探索最终在此形成了一个完备的体系。

2、构成艺术的理念

构成概念的产生起源于俄国的构成主义运动,也称之为“至上主义”运动。构成的理念在现代风景园林中的体现。风景园林设计曾几何时从我们身边悄然兴起,大到城市小到地方,其实对于我们风景园林是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在我们熟知的人类文明历史长河里,园林的形式就早已呈现。从周文王建的灵囿,到现今遗留下来的历史明园;西方的古埃及到保存下来的皇家园林都是风景园林设计深深的历史渊源。现代主义相当程度的受到当时德国国立包豪斯学院构成艺术理念的影响,也就是就是将技术与艺术和谐的统一,而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应很好的将技术与艺术进行统一,对于艺术的设计形式构成艺术理念应更好的掌握融入。

二、构成艺术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遵循的原则

1、整体和谐原则

整体和谐原则包含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代风景园林各基本要素的内在和谐,二是现代风景园林的整体风格的统一。在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中,应该把握好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协调。

2、以人为本原则

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主要是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审美需求等,通过运用结构艺术设计的理论体系来不断的实现功能与审美的需求,充分展现其设计的美感。

3、体现地域特色原则

地域性特色原则是将城市的发展方向及特点以园林造景的方式呈现出来,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现代的构成艺术进行创新,以一种崭新的面貌体现出现代的园林景观特色,这对于地域文化的发扬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构成艺术的基本元素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1、点为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之形态基础

万事万物均由点而构成。在设计领域中,点不仅代表一般意义上的点,还代表所有体量相对小的艺术形态。点在艺术设计过程中为设计者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而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点既可以代指风景园林中某个盆栽植物、独立艺术雕塑,也可代指一个耸立于园林中心的重要景观植物。点为所有艺术设计中最为基本的构成元素,设计者对于点的合理设计,可体现其审美价值,吸引观赏者的注意力与赞赏,同时也为重点的园林景观做了强化表达,发挥其行进路线的引导作用。点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最基础的重要内容,可以强化风景园林的动态艺术美,从而为园林营造出极佳的视觉效果。

2、线为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之视觉语言

线是通过点构成的,无数的点连接在一起即为线。线可分为两种形式,即曲线和直线。直线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可分为斜线、水平线和垂直线,而曲线则可分为几何曲线与自由曲线。线的不同表现形式可为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比如直线在风景园林中通常会给人以壮观宏伟的感觉,再经轴线强化,可增强风景园林场地的庄重感与仪式感,其中最佳代表案例为北京故宫中的轴线运用。曲线在风景园林设计中通常表现出轻松、休闲的风格,适合应用于休憩、娱乐的园林景观场地中。

3、面为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之整体效果

面是点与线组成的结果,而在风景园林中,面的形态包括点和线各自的具体表现。面这一元素的应用和设计,对于整个风景园林设计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面”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主要分为园林景观规划中具体景观物体小面设计和大面设计。首先,在大面景观设计中,要研究风景园林的规划面积及区域,设计出满足景观园林要求与各项功能的方案。可通过对园林各大要素重新组合与分配,再通过景观轴线和景观节点,将现代风景园林的景观面相连接为一体,体现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性视觉效果。因而,在使用构成艺术中的六大元素时,要根据不同的规划设计,表现不同的效果和美观形式。比如,直线形面应用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可表现出一种简洁有序的审美感,而使用曲线形面可营造一种舒适自然的审美感。小面设计是指在现代景观园林具体风景设计中,通过植物墙、连续阵列或者景观墙的构筑形成景观效果,使得园林参观者实现被景观适当遮挡,而不至于一眼望穿。同时也可通过排列景观面,衬托或者引导参观者的景观视线,突出园林中重要的景观点。

4、体为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之三维形态

在现代园林设计中,体的应用随处可见,小到座椅、花池,大至景观雕塑、独立景观建筑,均为现代风景园林对于构成艺术中体的运用。体可从多个角度展示园林的艺术美观,强化园林景观的艺术效果,因而体的应用可增加园林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5、色彩为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之基础内容

所有风景园林设计均有色彩,且人们对色彩有突出感受,因而色彩应用于风景园林设计中,不仅可丰富游客情感、烘托园林氛围,还能表达设计师情感与意图,展示该区域特色。此外,在应用色彩元素时,要注意色彩的立体结构、变化特征及与周边环境是否协调,为参观者提供多层次美观。

6、空间为现代园林设计之视觉要素

空间包含平面、色彩与立体三项视觉要素,而构成艺术的基本要素――空间,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可使园林具备加强的层次感,如围合与区分草坪、灌木等,可增加景观园林的空间感,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常用手法。

结束语

构成艺术融入园林建设中,可将城市园林的建设更具观赏性。并在景观园林建设中提高园林建设质量,更加满足人们对精神世界的需求。构成艺术的基础是景观园林设计的核心。在构成艺术的影响下。风景园林的建设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扩大。以更好的满足现代社会生态化、回归自然化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意义篇5

关键词:传统园林;现代景观设计;创新

1我国传统园林的特点分析

1.1建造方式呈现不拘一格的形式

我国传统园林建造方式充分体现了古典艺术中以形写神的要求,通过多种建造方式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并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精炼与浓缩在园林中营造出自然景观。从我国传统园林建造风格来分析,我国园林造园方式呈现出灵活多样、变化的方式,比如在园林设计中以流水、植物等元素来衬景,以山石来为主体建筑点景营造园林效果,或者通过空间的对比和先抑后扬的空间序列来制造园林景致,进而通过这些不拘一格的方式营造出园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整体效果,进而让园林设计更加具有深远韵味。由此可见,我国传统园林丰富多变的设计手法,给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素材,进而为现代景观设计的空间处理、意境表达和景观元素搭配等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以传统园林建造过程中的空间组景为例,空间组景主要有以小见大和步移景异2大类,其中以小见大是通过在园林的有限空间内设计丰富的景观效果以此来营造大的意境,而步移景异则是通过改变园林空间的不断变化情况,合理安排景致的层次、抑扬和虚实等,进而营造出高低错落的空间感。所以传统园林这种不拘一格的建造方式让中国传统园林的组景更加具有虚实变化的特点,通过这种组景方式的重复和各类景观元素的巧妙运用和搭配,营造出极具变化色彩的园林空间。

1.2整体构造体现诗情画意的气氛

在园林建造中体现诗情画意是我国传统园林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主要是因为传统园林的建造受到文人雅士所推崇文人精神的影响。受这一因素的影响,我国传统园林大多都具有文人气息,这类园林的主要是以山水鸟虫和花木流水为元素,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合理营造和搭配,在园林的景象中体现出诗画情趣,进而带给观者无限的遐思和丰富的想象空间。同时,传统园林的建设过程中也受到山水画和田园诗歌等因素的影响,让我国传统园林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中国诗画的淡雅幽静的美感。传统园林整体构造体现诗情画意的气氛这主要源于我国传统园林设计对于自然美的追求,通过在自然美的基础上对自然元素进行抽象、概括和总结,将自然要素与园林造园艺术的有机融合,实现了传统园林的突破,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空间环境。

1.3园林意境具有自然悠远的特点

我国传统园林在建造过程中注重对于意境的创设,极力营造一种自然悠远的园林意境,这也是我国传统园林区别于其他园林风格的重要方面,同时受到儒家思想在园林建造过程中的影响,我国传统园林建造过程中通常会通过一定景物来表现园林主人的道德品质和人格操守,正是对园林意境的追求,我国传统园林景观设计充分表达了自然悠远的情感,因此传统园林景象不仅是客观事物的表现,而且也是对园林意境的升华。另外,我国传统园林建造也受到园林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充分融入到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而促就了我国传统园林师法自然的风格特点。

2现代景观设计中借鉴传统园林建造方法的建议措施

现代景观设计中借鉴传统园林文化建造精华,不仅有助于传承中国传统园林艺术,而且也有利于促进现代景观设计的健康发展,所以在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本着与时俱进的思想,合理借鉴传统园林建造方法来有效推进现代景观设计工作,建议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2.1遵循自然和谐理念创新设计思想

传统园林建造理念是推崇师法自然的设计观,我国古人崇尚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种生态思想对于现代景观设计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这也符合当前我国建设生态城市的总体要求,并且也能够满足环保工作的要求,所以在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注意景观设计中环境的良好状态,才能更好确保设计品质和效果,也就是说,在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合理继承和发扬传统园林设计与自然相结合的理念,才能形成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同时在遵循自然和谐发展理念的同时还要注意突破景观设计的局限,不断开拓景观设计内容,尤其在借鉴和发展我国传统园林设计方法的过程中,要注意传统园林的优势和劣势。传统园林原本只是为少数上层人士所服务,这是园林建设时期的封建制度所形成,进而直接导致了传统园林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呈现一定的局限性和单一性,但是现代景观设计的目的是服务大众,故而在借鉴传统园林建造风格的过程中要注意应突破园林设计的局限,不断开拓新的设计领域,将景观设计引入更多建设领域,同时要注意合理规划城市景观建设方案,进而为民众提供丰富多彩的公共活动空间。

2.2实现园林设计手法的多样化发展

我国传统园林设计手法不仅丰富多样,而且灵活多变,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可以借鉴这种方式,创新景观设计方法,通过采用多样化的设计手法来合理表达现代景观的意境、空间和元素搭配,比如沿用我国传统园林设计中虚实结合的方法,在有限空间中运用石、水等元素来表达丰富的景观,其中对水元素的利用要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形成不同水体形态,或者通过水声设计来营造园林的整体感觉,而对于园林石材元素的运用,传统园林中较为常用的手法是叠石法,通过这种方式来有效创造多变而丰富的园林地形景观。另外对于现代景观设计不仅要注意借鉴传统园林设计手法,而且还要加强中外园林建设方法的融合,其他国家园林景观的建造理念和方法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可以将其与我国传统造园艺术进行有机融合,进而有效促进现代景观设计思路的不断丰富。比如借鉴法国几何式园林造景手法可以增强园林的轴线感,运用意大利苔地园造景手法可以有效处理地形起伏的情况,同时借鉴日本枯木山水造园手法,运用抽象写意设计手法来塑造景观的多样性。

2.3现代景观设计要不断更新建设技术

在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新技术发展实现了更大的发展,园林建设技术也不断得到更新,尤其是数字技术与景观设计的有机结合,促进了现代景观设计的创新发展。通过运用数学技术对于现代景观设计更好运用传统园林建设元素提供了方便,比如运用数学技术可以对自然元素进行合理分类,同时可以利用图层叠加技术按照景观设计要求进行合理设计,并且可以对景观的场地可以进行数字分析,还可以对景观场地的地形、地貌和坡度等进行数字模拟,更加促进现代景观设计的合理化和科学化。

3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传统园林建设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建设经验,这对于当前现代景观建设仍然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和丰富的借鉴意义,同时在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吸收和借鉴传统园林建设手法,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所以在进行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加强注意对传统文化层面设计的继承和延续,借鉴传统园林建造手法,不断创新现代景观设计方法,结合设计新技术和新思想,才能实现现代景观设计既能符合本地实际需要,又能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

作者:张蕾单位:四川省国有通江县空山林场

参考文献:

[1]谢海波.浅析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景观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8).

[2]冯晖武,涂娟娟,杨壳.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的传承与创新[J].华中建筑,2009(06).

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意义篇6

关键词:古典园林;现代园林;继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1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相对比较

1.1所表达的哲学思想的比较

园林艺术统筹于美学,它同其他艺术的形式一样,带给人以美的感受。而每一个国家的美学,都是要受到其哲学思想的支配的。所以归根结底,影响各时代园林艺术走向的其实是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哲学理念。中国的古典美学,受道家思想影响较深,讲究“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等。因此中国的古典园林所要表达的哲学思想,也正是这种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地形地貌是山水景观的艺术概括,山水景观是人文建筑的衬托形式。通过将人造景物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从而达到一种“虽是人为,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中国有很多老话都道出了这个道理,比如“山贵有脉,水贵有源”、“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未山先麓”、“自然地势之嶙”等等。中国古典园林会在建筑过程中加入自然元素,如假山树木、岩石山洞、园林小路、曲径通幽等,能够体现出自然山岳构成规律;又如园林内的小河水流等等,能够展现出自然山水的特征,这些理念对于现代园林设计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如今,人类所要面对的种种自然灾害越来越多,人口增长、气候变暖、植被面积下降等等,都使得人们意识到合理开发大自然的重要性,认识到人与大自然应该和谐共处,共同发展。有关部门不断开展相关活动,为城市建设生态低碳型园林,这正与中国古典园林所要表达的观点不谋而合。而重视自然生态环境的园林景观园林景观建造,也为现代人类的环境设计理念提供了借鉴。可以说,在现代的园林景观的设计体系中,有很多都是从中国古典道家学说上发展而来的。这种把园林的设计艺术建立于自然要素之上,用人对自然的敬畏作为园林设计的整体理念,对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1.2布局的不同

在我国,由于古人受到了一些特殊条件的限制,使得他们在性格方面比较偏向于含蓄,这也是国人普遍讲究“内敛美”的原因之一。这种思想自然而然的映射到古典园林的设计当中,让中国古典建筑在布局形式上充满了含蓄的表达。比如,在环境设置上,古典园林的中心时常会形成院落而四周则较为零散,这在空间上给人一种崇尚内在的感觉。这些含蓄的特点在一些南方园林中表现较为突出,通过院墙把内部空间和外部环境隔开,让园林主人拥有更大的私人空间,在这里他们可以尽情的观景抒怀,使自己的思想意识达到更高的境界,代表做有苏州园林和皖南的徽州园林。另外,由于中国古代群体意识相对复杂,园林要具备更多的功能,因此,这种布局形式也就潜移默化的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让人们觉得沉闷、难以与其他人沟通。现代园林的设计与这点大为不同,其在造园的布局形式方面深受思想维度的影响,讲求建筑的对称性,注重构成园林的每一个元素都能给人一种整体上的视觉及精神上的满足。同时加入几何知识,使整个园林看起来更加的和谐。

1.3造园手法的比较

构成中国古典园林的因素主要包括山、水、石、植物与建筑等等。这些元素的巧妙组合,使得中国古典园林达到一种“步移景异”的艺术效果,实于虚的结合、藏与露转换,让整个园林景观浑然一体。这也是古典园林含蓄手法的一种体现。在造园的过程当中,园林是整体建造的核心,景观是园林的陪衬。因此,中国的古典园林主要采用借景抒情的形式。景观从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园林主人的内心思想,是其情操和抱负的完美体现。古人云:“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通过在园林中运用借景的手法,将使隔绝封闭的园林空间与外界形成虚实相连的整体,把外界美景充分融入到园林当中,这样不仅对园林空间实现了扩大,更是充分丰富了园林的景观,使其显得更有层次感。在借景方面应用的比较好的古典园林建筑有很多,以北京的颐和园为例,其巧借玉泉山的美景,加上自身建筑的独特建设,此景映彼景,构成了颐和园的整体美观。还有苏州的网师园,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始称“渔隐”,几经沧桑变更,至公元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前后,定名为“网师园”,并形成现状布局。几易其主,园主多为文人雅士,且各有诗文碑刻遗于园内,历经修葺整理,最终形成了这一古典园林中的精品杰作。现代城市的造园手段大多局限于高楼包围下的狭小空间,在借景方面无法完全的施展开来,不能让人在有限的空间内感受到无限的园林之美,这正是现代园林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也是加强对古典园林借景手法研究的重要意义。

2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园林中的继承与发展

2.1现代园林对于新理念的容纳和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而融入绿色生态的思想观念,也逐渐成为了现代园林设计的基本方向,人类需要创造出在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与展现个性的同时,保护生态景观,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相应贡献的园林。相较于古典园林的内容与形式,现代园林应该充分摆脱传统的束缚,不断融入与时展相适应的新理念新元素,不断包容、发展、创新,走出古典园林中相对单调的的设计模式,摒弃不符合当代社会建设节奏的东西,创新内涵,升华主题,加强对园林整体以及细节设计的双方面重视,使现代园林向着多元化、创新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要知道,园林的创新必然伴随着人们审美情趣及组景方式的改变。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审美观念也在不断的变化,园林风格也应该随着这些变化不断做出相应的改变。因此对于园林设计者而言,关注园林建设的主流发展才是重中之重。

2.2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指导意义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设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人民的影响可见一斑。甚至很多古典园林建筑已经成为了一种民族的标志。在现代园林的设计过程中,很多人或多或少的受到了西方思想的理论冲击,往往看只注重几何曲线的结构,这种设计图从表面上来看,确实是很“美”很有“个性”,视觉冲击力“极强”,但这种设计也具有非常大的缺陷,就是忽略了中国人内心对园林建筑的感受和理解。所以,无目的的引荐西方建筑设计理念,做出的园林景观只能够在纸面上获得一定成功,却不能真正投入到实际建设中去。从这一角度出发,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许多的设计手法和意境的表达方式,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比如中国古人讲究“相地合宜”,在园林开始建造之前,人们会对周围的自然景观做出严格的考察,从而设计出适宜的园林建筑。还有,古人经常是在园子造成之后才画出建筑图纸,这对现代景观设计图纸的存在意义也是一种挑战,值得人们反思。综上所述,虽然古典园林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它还是对现代园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充分利用它在设计层面上的优点,可以引导设计者设计出更加合理的优秀园林作品。

2.3古典园林为何要在现代园林中得到继承

改革开放以来,各国文化思想不断引入,其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也越来越大,中国古典园林中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也逐渐被人们所丢弃。尤其是一些经典的造园手法,能够系统、娴熟的掌握和应用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实践过程中的不断证明,中国古典建筑中的很多手法都被证明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因此,将传统园林艺术与现代园林建设相结合,不仅仅是一种对历史的传承,更是适应了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还起到保护和重塑城市历史地段价值的意义,创造出更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园林!

3结语

在现代园林的景观设计中,设计者往往忽视了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的传承和发展,只有不断加强对古典园林的研究,才能将其中优秀的理念应用具体的设计活动中,建设出具有中国古典特色和时代气息的中国现代园林景观。

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意义篇7

[关键词]环境设计设计要素设计规划设计创新

园林的发展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由于世界各国不同的环境因素及民族习性而孕育出不同的庭园风貌。因其天然的地理环境,中国人乐观平和的人生观及其对自然的哲学观,而形成风格独特的中国园林。回观今人所建之园林,由于受现实环境、材料来源、匠师的训练及社会背景等种种限制,使我们要建造一座具有传统风味的中国园林,已非易事。

一、阐述现代的环境设计

1.何为环境设计

现代园林逐渐凝结成了融功能、空间组织及形式创新为一体的现代化设计风格。一方面,设计追求良好的服务或使用功能,另一方面,不再拘泥于明显的传统园林形式与风格,也不再刻意追求繁琐的装饰,而更加提倡设计平面布置与空间组织的自由、形式的简洁、线条的明快与流畅,以及设计手法的丰富性。特别是在形式创造方面,在当代各种主义与思潮纷争的背景之下,现代园林设计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性与多元化特征。

2.从不同的角度看环境设计

从设计角度看“环境”二字,主要是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处的各种空间场所。广义来说,空间与场所可以涵盖我们所生存的整个世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生活方式日益丰富,毫不夸张地说,现实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已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从设计方法上看,建筑外环境设计具有其“公共性”的一面。

二、随时展的环境设计观念

1.环境设计所遵循的地方性原则

地方性原则的提出是肯定环境文化多元化的结果。它从不同气候、地理特征等因素解释环境差异的合理性。后现代以来的城市环境景观,在首先满足功能性、技术性指标的前提下,强调了设计对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表达。

2.环境设计所涉及到的要素(空间、场所、领域)

空间、场所和领域三者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空间是通过生理感受限定的,场所则是通过心理感受限定的,而领域则是基于精神方面的量度。因而设计时就要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考虑,如建筑设计的边界界面多以空间为基准,景观规划设计的边界限定则要以场所和领域为基准。

3.设计要素的创新

在西方现代园林设计中,最引人注目并且容易理解的就是以现代面貌出现的设计要素。现代设计师可以较自由地应用光影、色彩、声音、质感等形式要素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与构筑物等形体要素创造园林与环境。

4.形式与功能的结合

与传统园林的服务对象和装饰与观赏性不同,现代园林面向大众的使用功能已成为设计师们所关心的基本问题之一。形式建立在功能之上,并且力求简明与合乎目的。例如,纽约观景台公园和横滨美术馆前广场公园虽然都不大,条件也不复杂,但公园设计视线安排合理,使用方便,空间划分明确,细部考虑周到,反映了现代主义手法在当代园林中的广泛应用。

5.场所精神与文脉主义

对文脉的深层阅读要求深入到一个场所的精神领域之中,并关注到传统的阻力。从某种程度上讲,每一设计实际上都是在创造一种场所,只有更倾心地体验设计场地中隐含的特质,充分揭示场地的历史人文或自然物理特点时,才能领会真正意义上的场所精神,使设计本身成为一部关于场地的自然历史或演化过程的美学教科书。法国园林师谢墨托夫(alexandreChemetoff)在拉维莱特公园(parcdelaVillette)中设计的下沉式竹园(theBambooGarden),有意识地保留了城市的地下管线设施,给水干管、排水管、电力管纵横于场地之中,让人们了解到这一小小的绿色空间实际上是城市庞大聚集体的一个“碎片”。

三、园林意境的创造和环境设计的创新

山水、植物和建筑是构成园林的几大要素;所谓园林意境,是高于直观的园林景观的审美范畴,是通过所见的具体景象来暗示更深更广的美好境界。景有尽而意无穷便是如此。

1.功能与景观的统一

单纯的景象构成,还只是限于形式,是一个美丽的躯壳,还不能说是完美的、独立的艺术存在,只有当园林的思想情趣与景观要素相统一,建筑功能与景观要素相统一,才能称为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对于园林景观的创作来说,出于思想要求所做的景观处理是必要的;出于实用的要求所做的景观处理同样是必要的。园林景观所提供的美感也不仅限于视觉,而且具有听觉、嗅觉、触觉及至全身心的舒适感。园林意境的产生,只有在满足这一前提下才能实现。

2.再现自然的景观

意境的创造是通过具体景观形象来表现的。景观如何能产生意境呢,反映自然风景的园林景观,应符合自然规律,反映自然的原型。艺术讲求“形似”与“神似”,以形似为基础,以神似为最高境界。因此,设计家对生活的观察越深刻、知识越渊博、逻辑思维越正确、艺术修养越高、形象思维越活跃、创作经验越丰富,其作品就愈具有概括性,作品的意境就愈加深远。

3.生态理论应用于环境设计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一书中写道: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不仅仅是绿化的问题,从创造生态环境考虑,需要对以下的因素进行规划:(1)分析居住区朝向和风向,开辟组织居住区风道与生态走廊。(2)考虑建筑单体、群体、园林绿化对于阳光与阴影的影响,规划阳光区和阴影区。(3)最大限度地利用居住区地面作为景观环境用地,甚至可将住宅底层架空、使之用作景现场地。(4)发挥居住区周围环境背景的有利因素,或是借景远山,或是引水入区,创造山水化的自然住区要创造青山绿水中的风水宝地。园林生态在景观设计上的几点体现:(1)从绿化苗木来讲,做到“适地适树”,运用乡土树种及经过驯化的引种树种,并注意运用本地植被中的顶极群落。这一过程,需满足绿化生长所需的水、肥、光、气、热等条件,其主要目标是营造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2)尽可能提高环境的“绿视率”。绿色是环境永恒的主旋律。提高“绿视率”,如停车场、路面,广场、架空层都要尽可能多的被绿色覆盖。(3)运用节省能耗的材料。在可替代的材料中,尽量选用能耗低的材料,特别注重环保新材料的应用。既满足生态原则,又满足环保原则。如构筑物选用多孔水泥砖,弃用粘土实心砖。(4)运用可循环或能降解的材料,如环保透水砖、pVC植草板等。(5)垃圾分类收集,将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分类,将有机垃圾与无机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运用环保型垃圾筒(6)深入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与心理特征,让环境的改善与居民的素质提高相互促进。既有园林生态之考虑,又摘取环保中的某些方面。

参考文献:

[1]邓林.建筑艺术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2]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江苏科学出版社,2000

[3]王浩.城市生态园林与绿地系统规划.中国出版社,2003

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意义篇8

关键字:景观设计;极简主义;融合创新

极简主义景观将景观简洁的形式与复杂的内涵结合在一起,个性鲜明,体现出强烈的现代化、工业化特征,追求极度简化、客观、抽象,以很少的设计元素控制大尺度的空间。对极简主义景观历史的研究发现东方文化对极简主义景观的内涵塑造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西方文化则对极简主义景观的外显特征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不同文化体系下的古代东方和西方艺术中,极简主义景观处曾经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出对极简的追求。而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穿越时空与地域的差异最终走向融合的状态。极简主义景观作为继承发扬传统的一个优秀范例,不是纯粹地对既往风格的延续、传统符号的卖弄,应该立足当代,回顾传统,放眼未来,深层挖掘,寻找当时当地最恰当的表达方式,对极简主义景观中东西方文化的关联性研究,可以给我们带来些许多的思考和启示,对当前的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极简主义景观设计的东方文化意蕴

“极简”是将物体形态的通俗表象,提升凝练成为一种高度概括的抽象形式,它摈弃陈俗与浮华,直至本原。现代极简主义景观运用简洁的形式表达深远的意境,创造出一种明净平和的神秘感,这些和中国传统道家与禅宗的思想内涵显然有着相似之处。在中国园林中,往往采用抽象的手法,把自然景物中最能引导思想情感的要素提取出来,经过抽象以象征性的题材和洗炼的手法反映出来,有限中见无限的意境营造使观赏的人既感到自然气息,又发人深思、强调了感情的抽象力。

1.道家思想的影响

道家美学思想源于春秋时代一些避世舍身的隐者。道家学说创始人老子主张“因性任物”“无用贤至”“弃知舍己”“舍与是非”。庄子强调“天地与我并生,

而万物与我为一”,“游乎尘埃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在《庄子·天地》中对繁复与简约有独到的论述:“且夫性有五:一日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二日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三日五臭熏鼻,困慢中颡;四日五味浊口,使口厉爽;五日趣舍滑心,使性飞扬。此五者,皆生之害也。”这种理论与老子追求与造化同工的大巧,追求“致虚极,守静笃”的境界一脉相承。其中

“道”是道家哲家思想的核心,要在精神上与道为一体形成“道的人生观”。庄子所体现出来的艺术精神由人生修养而得,追求人生的天人合一为精神境界。这种清净虚明、无思无虑、“无我”的境界成为一种思维方式,

影响中国士大夫阶层的生活情趣与心理性格。这种精神也充分呈现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中。

中国园林之美主要是一种以自然为中介,

在自然中领悟宇宙、历史、人生,

达到与道的和谐统一的意境美。这种由实到虚,

化景物为情思的特点决定了园林的创作原则并不必然是写实地模山范水,山水只是做点缀,对意境的追求成为园林的灵魂所在,强调“境生于象外”诱发人的意境美感,山水花木主要起“比”“兴”作用,,可以满足于象征性的点缀。一拳石则苍山千仞,一勺水则碧波万顷,层峦叠嶂,长河巨泊,都在想象中形成。造园的主要目的在于强调和表现自然景观所诱发的情趣和艺术精神,重在表达象征意义。这种以少胜多的写意表现手法也是极简主义景观设计中抽象提炼的手法是一致的,是东方简约主义审美的文化渊源。

2.禅宗思想的影响

禅宗是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形成的一个中国佛教宗派。它吸收佛教诸派思想以及玄学思想之所长,还融合了中国文化中有关人生问题的思想精髓。提倡通过个体的直觉体验和沉思冥想的思维方式,在感性中通过悟境而达到精神上的一种超脱,与自山禅悟折射出十足的空寂、空灵,淡远却不乏明净、流动、静谧的气韵。

禅宗思想将园林空间的“画境”升华到“意境”。从禅宗认为时间万物都是佛法或本心的幻化,这就为园林这种形式上有限的自然山水艺术提供了审美体验的无限可能性,打破了小自然与大自然的根本界限,构筑出中国文人园林中以小见大、咫尺山林的园林空间。在禅宗看来,规定性越小,想像余地就越大,因而少能胜多,只有简到极点,才能余出最大限度的空间去供人们揣摩与思考。此外,中国园林中还注重“淡”的表现,一是景观本身具有平淡或枯淡的视觉效果,其中简、疏、古、拙等都可构成达到这一效果的手段,一是通过“平淡无奇”的暗示,触发你的直觉感受,从而在思维的超越中达到某种审美体验。公元12世纪,禅宗思想进入日本,并在与本土文化的不断碰撞、融合中,禅宗思想开始影响园林艺术的创作。禅宗所主张的纯粹依靠内心省悟,将日本园林的创作,从各种物质条件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僧侣们运用非常单纯的材料、极为简练的手法,营建禅寺园林表现广大无限的自然界和内心幽幻的宗教世界,让人们通过静坐、观赏和内省,达到对宗教境界的感悟,把日本的枯山水推向纯净、抽象的极致。

三、极简主义设计审美的西方文化观与实践

西方古典园林深受西方哲学、美学思想的影响。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最基本的元素是数,数的原则统治宁宙的一切现象。他们的美学观念也是从数的观点出发,认为美的源泉是数的协调,因此提出“黄金分割律”。这种数学的或几何的审美思想一直深刻地影响着欧洲艺术界,西方几何规则式园林风格正是在这种唯理主义的美学观念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1.人本主义的影响

与中华民族的自然审美心理不同,西方美学观念深受人本主义的影响。他们认为人与大自然是改造与被改造、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这种关系折射到美学上形成了人本主义观念,它强调人的地位。受人本主义思想的支配,西方园林追求人工美,欣赏人工化的自然。古罗马科学家老普里尼在《自然史》中说“柏树现在经过修剪造成厚厚的墙,或者收拾的整整齐齐,精精致致”,园丁们甚至用柏树“表现狩猎的场景或者舰队,用它的常绿的细叶幕仿真实的对象。”经过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古希腊、古罗马的造园手法被继承,忽视自然美的审美情趣也一脉相承。黑格尔在阐述西方古典园林时说“最彻底地运用建筑原则干园林艺术的是法国的园林。它们照例接近高大的宫殿,树木是栽成有规律的行列,形成林荫大道,修剪得很整齐,围墙也是用修剪整齐的篱笆来造成的。这样就把大自然改造成为一座露天的广厦。”在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中,人们不欣赏树木花草自然的美,而只把它们当作有各种色彩和质感的材料,用来铺砌成平台的图案,或者修剪成球形、长方、圆锥等绿色的几何体,园林的美不是自然形态之美,而是各种图案和几何体的美即人工美。

2.东方文化的影响

欧洲在13世纪,通过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马黎诺里的《马黎诺里游记》开始了解中国文化,它是中世纪西方对中国认识的顶峰,摆脱了中世纪地图学的幻想,构成了欧洲思想文化史的重要里程碑,此后并一直保持着相当的好奇和热情。具体到造园艺术,“中国热”更在18世纪的英国风景式园林中达到高潮。中国园林中对意境的营造和以少胜多的抽象手法对极简主义景观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17、18世纪,西方文化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在英国首先出现了自然风景园,辉煌百年后,19世纪上半叶,不少设计师重新提出在建筑与自然之间最好有几何式的花园作为过渡,至此,园林中的规则式和自然式就没有停止过争论,二者在交替、并驾中发展上升。19世纪末,在工艺美术运动中,艺术和建筑逐步向简洁的方向发展,园林受到新思潮的影响,也走向了净化的道路,逐步转向注重功能,以人为本的设计。建筑师舍弃繁琐,用宁静的富有哲理的建筑形象打动人,使人们用心灵来感受建筑,而不是被表浅的东西所迷惑。追求建筑的本体,将建筑简化成光线、空间、体量这样的基本元素,剔除琐碎,留下纯净,给繁乱混杂的建筑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极简主义景观设计代表人物彼特·沃克将简洁潜存于复杂之内的哲学精华,在他的园林中独特的细节或宏观的整体中都有所体现,如他所设计的哈佛大学唐纳喷泉(tannerfountain)、日本京都高科技中心景观和日本minato—ku的ibm大楼庭院景观都是极富禅意的作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传统日本园林静观和冥想的特点。禅宗园林对他的作品影响之深远可见一斑。

3.纯净抽象的设计理念

西方极简主义景观手法特征主要体现在对于整体性的把握;对建筑化简约、纯粹空间的追求;对材质的关注和构造的精细;对纯净、抽象形式的运用、对时间与自然造化的体现等。并运用简化和提炼、简洁抽象几何形体、景观要素的系列化等方法来实现纯净抽象的形式。设计通常从基地和功能出发,确定空间的类型,然后用轴线、绿篱、整齐的数列和树阵、方形的水池、树池和平台等景观语言来塑造空间,注重结构的清晰性和空间的连续性。材料的运用简洁而直接,没有装饰性的细节。空间的微妙变化主要体现在气候变化、材料的质感色彩、植物的季相变化和水的灵活运用。这种形式化、模型化、公式化的符号设计被用于不同时代、不同场地,直接而简单有效。极简主义景观追求的是一种“添之一分则多,减之一分则少”的有机,在极简主义作品的元素个体本身是无意义的,它们的意义体现在相互的关系中、结构里。极简主义在装饰问题上走向了一个肯定装饰的、多风格的、多角度的、包容的新阶段,大量的极简主义景观作品在有着简洁的形式、清晰的功能和逻辑关系的同时,往往通过材料的质感、肌理、色彩以及技术构造的细节来增加景观的装饰性和表现力,并且注重时间、自然因素对景观的影响。如在安藤忠雄设计的“水的教堂”中,明净的玻璃后面,一面平静的水面、一个沉默的十字架、一片幽远的原野,人们的灵魂就在这极端简化的景象面前净化,升腾……

自然山水式的中国传统园林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取得了很高成就,

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意义篇9

[关键词]环境设计设计要素设计规划设计创新

园林的发展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由于世界各国不同的环境因素及民族习性而孕育出不同的庭园风貌。因其天然的地理环境,

一、阐述现代的环境设计

1.何为环境设计

现代园林逐渐凝结成了融功能、空间组织及形式创新为一体的现代化设计风格。一方面,设计追求良好的服务或使用功能,另一方面,不再拘泥于明显的传统园林形式与风格,也不再刻意追求繁琐的装饰,而更加提倡设计平面布置与空间组织的自由、形式的简洁、线条的明快与流畅,以及设计手法的丰富性。特别是在形式创造方面,在当代各种主义与思潮纷争的背景之下,现代园林设计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性与多元化特征。

2.从不同的角度看环境设计

从设计角度看“环境”二字,主要是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处的各种空间场所。广义来说,空间与场所可以涵盖我们所生存的整个世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生活方式日益丰富,毫不夸张地说,现实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已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从设计方法上看,建筑外环境设计具有其“公共性”的一面。

二、随时展的环境设计观念

1.环境设计所遵循的地方性原则

地方性原则的提出是肯定环境文化多元化的结果。它从不同气候、地理特征等因素解释环境差异的合理性。后现代以来的城市环境景观,在首先满足功能性、技术性指标的前提下,强调了设计对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表达。

2.环境设计所涉及到的要素(空间、场所、领域)

空间、场所和领域三者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空间是通过生理感受限定的,场所则是通过心理感受限定的,而领域则是基于精神方面的量度。因而设计时就要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考虑,如建筑设计的边界界面多以空间为基准,景观规划设计的边界限定则要以场所和领域为基准。

3.设计要素的创新

在西方现代园林设计中,最引人注目并且容易理解的就是以现代面貌出现的设计要素。现代设计师可以较自由地应用光影、色彩、声音、质感等形式要素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与构筑物等形体要素创造园林与环境。

4.形式与功能的结合

与传统园林的服务对象和装饰与观赏性不同,现代园林面向大众的使用功能已成为设计师们所关心的基本问题之一。形式建立在功能之上,并且力求简明与合乎目的。例如,纽约观景台公园和横滨美术馆前广场公园虽然都不大,条件也不复杂,但公园设计视线安排合理,使用方便,空间划分明确,细部考虑周到,反映了现代主义手法在当代园林中的广泛应用。

5.场所精神与文脉主义

对文脉的深层阅读要求深入到一个场所的精神领域之中,并关注到传统的阻力。从某种程度上讲,每一设计实际上都是在创造一种场所,只有更倾心地体验设计场地中隐含的特质,充分揭示场地的历史人文或自然物理特点时,才能领会真正意义上的场所精神,使设计本身成为一部关于场地的自然历史或演化过程的美学教科书。法国园林师谢墨托夫(alexandrechemetoff)在拉维莱特公园(parcdelavillette)中设计的下沉式竹园(thebamboogarden),有意识地保留了城市的地下管线设施,给水干管、排水管、电力管纵横于场地之中,让人们了解到这一小小的绿色空间实际上是城市庞大聚集体的一个“碎片”。

三、园林意境的创造和环境设计的创新

山水、植物和建筑是构成园林的几大要素;所谓园林意境,是高于直观的园林景观的审美范畴,是通过所见的具体景象来暗示更深更广的美好境界。景有尽而意无穷便是如此。

1.功能与景观的统一

单纯的景象构成,还只是限于形式,是一个美丽的躯壳,还不能说是完美的、独立的艺术存在,只有当园林的思想情趣与景观要素相统一,建筑功能与景观要素相统一,才能称为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对于园林景观的创作来说,出于思想要求所做的景观处理是必要的;出于实用的要求所做的景观处理同样是必要的。园林景观所提供的美感也不仅限于视觉,而且具有听觉、嗅觉、触觉及至全身心的舒适感。园林意境的产生,只有在满足这一前提下才能实现。

2.再现自然的景观

意境的创造是通过具体景观形象来表现的。景观如何能产生意境呢,反映自然风景的园林景观,应符合自然规律,反映自然的原型。艺术讲求“形似”与“神似”,以形似为基础,以神似为最高境界。因此,设计家对生活的观察越深刻、知识越渊博、逻辑思维越正确、艺术修养越高、形象思维越活跃、创作经验越丰富,其作品就愈具有概括性,作品的意境就愈加深远。

3.生态理论应用于环境设计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一书中写道: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不仅仅是绿化的问题,从创造生态环境考虑,需要对以下的因素进行规划:(1)分析居住区朝向和风向,开辟组织居住区风道与生态走廊。(2)考虑建筑单体、群体、园林绿化对于阳光与阴影的影响,规划阳光区和阴影区。(3)最大限度地利用居住区地面作为景观环境用地,甚至可将住宅底层架空、使之用作景现场地。(4)发挥居住区周围环境背景的有利因素,或是借景远山,或是引水入区,创造山水化的自然住区要创造青山绿水中的风水宝地。园林生态在景观设计上的几点体现:(1)从绿化苗木来讲,做到“适地适树”,运用乡土树种及经过驯化的引种树种,并注意运用本地植被中的顶极群落。这一过程,需满足绿化生长所需的水、肥、光、气、热等条件,其主要目标是营造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2)尽可能提高环境的“绿视率”。绿色是环境永恒的主旋律。提高“绿视率”,如停车场、路面,广场、架空层都要尽可能多的被绿色覆盖。(3)运用节省能耗的材料。在可替代的材料中,尽量选用能耗低的材料,特别注重环保新材料的应用。既满足生态原则,又满足环保原则。如构筑物选用多孔水泥砖,弃用粘土实心砖。(4)运用可循环或能降解的材料,如环保透水砖、pvc植草板等。(5)垃圾分类收集,将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分类,将有机垃圾与无机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运用环保型垃圾筒(6)深入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与心理特征,让环境的改善与居民的素质提高相互促进。既有园林生态之考虑,又摘取环保中的某些方面。

参考文献:

[1]邓林.建筑艺术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意义篇10

【关键词】古典园林;元素;符号;现代园林;继承

中国古典园林深受道家学说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影响,强调“师法自然”,讲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古代匠师们通过高超造园技艺和创造手法,在“咫尺山林”内再现了大自然的美景,达到了“小中见大,以少胜多,闹中取静”令人陶醉的效果。

与此同时,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也留下了淳厚丰富的园林文化。当人们表达渴望追求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时,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而中国古典园林中大量的楹联、匾额、雕刻、碑石、文学、书画等文化元素不仅表达着中国古代道家学说的哲学理念,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还表达了古代造园思想自外而内、浑然一体的设计理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把这些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运用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对地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在西式文化的影响下,国人往往过于崇拜西式文化风格,使得优秀的传统设计日渐疏离;也有对传统文化的错误理解,许多设计为了迎合古典风的热潮,而生硬地摆出古典设计元素,从而产生许多不伦不类的设计作品。笔者旨在以对于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挖掘和解读,探讨现代园林在创新的同时,对古典园林的继承。

1、中国古典园林符号

符号学是一门研究符号结构和生命的科学,它可以运用于社会生活的不同层面,发掘符号的构成关系,并成功地揭示出隐藏在其中的意义,这是符号学作为结构主义理论工具的价值所在。美国学者培特斯说道:“符号学既是一种批判研究的洞察力,又是一种方法论。在这个意义上,符号学完全可以作为检验宇宙以及人们对宇宙的理解方式的一种框架。”同时,它也服务于园林设计。

在园林环境中,以一棵树为例,它的树干形状、色彩、叶形、香气、阴影等作为园林环境中的元素,能够引起人们不同的感官和心理体验。由此,游园者也根据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审美趋向,对园林环境中的这种类型的树会有一个逐渐成型的审美方式。看其树形姿态是否挺立丰满,叶子是否光泽舒展,花丛是否散发香味,树影是否引起地面的明暗对比等。由于树林本身具有不同种类的树,使人们产生更深一层的思考,产生深层的哲理含义。

同样,用符号学的观点来看中国古典园林还可以发现,园林景观中,小到单体构件(如亭、廊、桥)、构件上的装饰图案,大到自然山水的营造,都可以视为符号。用莫里斯的符号理论,以亭子为例进行分析。亭子作为一个建筑符号,它的平面形式、屋顶样式、整体的色彩感,都可以看作符号的所指;而它在园林的景观、空间构成中所起的作用,它所体现的意境以及蕴涵的文化也是符号的所指。再来看一景区所构成的符号,可以用符号学来分析景区中建筑、山水、植物等要素的空间组织,布局的手法、原则,并用深层结构、表层结构、演化原则等概念进行深入分析。比如:景区建筑选用的材料,呈现的色彩等,这实际是建筑单体符号所指的综合;景区符号的所指则为景区整体所具有的意义(意境),使游人产生的心理感受等。

2、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

中国古典园林能流传至今,并不是因为它只是古人留下的遗迹,而是因为它综合了人们的各种理想,包括物质的以及精神的。位于现代都市内的公共空间,例如城市广场、公园、小区绿化等,这些公共地区都被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以及更加精细的加工雕琢。由于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们亲近自然的渴望,使这些场合的园林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对回归自然的愿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现在的园林设计越来越体现人性化的自然。这与中国古典园林深深浸透着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精神非常接近。

再来看古典图案,平时稍加留意,便可看到,无论是一件小小的艺术品,还是住房建筑,古典图案都是无处不在的。古典图案与现代设计之间有不可割舍的情结。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设计师,只要还在进行艺术创作,那么传统文化的影响是肯定存在的。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被很好地应用,不得不说是一件好事。人们不但能从传统文化里找到设计灵感,并且可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设计元素,这样就使得传统文化能得以传承,也丰富了设计元素。

3、对古典园林的继承

由古典园林逐渐发展到现代园林的过程中,人们的视觉、思维也进行了符号组合、转换与再生的操作过程。这一过程说明,对于古典元素符号,可以在思维上、造园手法上、景观元素上进行借签。

3.1意境上的继承。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载体,它客观而又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的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如“天人合一”、“物我一体”、“道法自然”等。同时它也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与智慧,也抒发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合理地将作品的创作思维糅合到中华民族传统的自然观、哲学、思维方式中,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中国的古典园林是伴随着诗词歌赋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它呈现的意境与古典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但园林意境不等同于文学的意境,它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园林意境是园林设计者刻意追求的一种境界,一种氛围,是欣赏者和批评家衡量园林艺术作品好坏的标准,也是园林艺术作品成败的重要因素。对待现代园林,承袭营造意境的手法有益于文化的传播,使人游园其中产生不同的情怀,并且为服务于大众的园林景观产生情趣之美,比如:园林植物中的松树表达高洁、坚韧的品格,同时还象征着坚贞不屈、万古长青的气概。长亭多传达离别情绪、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当诸多符号携带着不同的含义融合在一起时,就形成了其独特的意境。在园林中恰当地使用这些含有特指含意的符号,也是现代园林营造意境的一种方法。

在别致的留园设计上,意境的表现可谓非常独到精妙,如其中一景点“小蓬莱”,仿造的是传说中的逢莱仙岛,渗透出园主淡泊处世的坦然意境(图1)。

图1留园“小蓬菜”景点

3.2造园手法方面的继承。

中国的古典园林历经了许多年代,积累了丰富的造园经验。这些造园经验包括构图艺术原理及造园手法,它们对现代的设计都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如怎么处理分割空间的手法,空间的对比、起伏与层次,引导与暗示的手法,空间的疏与密、虚与实的组合,空间的主与次、内与外、围与透的关系,以及如对景、借景、障景、衬景、框景等一些造景的艺术手法,这些手法都是通过变化的空间来营造景深感,以巧妙地解决“小中见大”的空间拓展问题,与中国园林所依存的自然和现实条件是相吻合的。例如,长沙某住宅区的整个格调是仿苏州园林,内置的景观有许多景点都运用了古代框景、对景等造园手法,这些造园手法不仅给园内增加了古典之美,同时也解决了自然与现实条件的不足(图2)。

图2某住宅区的仿苏州园林风格

3.3景观元素方面的继承。

中国的古典园林在经过漫长的历史经验积累,逐步形成各种具有典型文化内涵的景观元素。其中包括建筑样式、符号、动植物、图腾等形式的图像,以及一些在民间流传的故事、景物和一些组合。这里所说的“从景观元素方面借鉴”是指以现代功能为基础,将古典景观元素进行解构后重新组合和搭配,而后成为园林中的新元素。不仅体现了现代园林的功能性同时传递了历史文化、风土民情,并呈现出现代景观设计中所要传达的意境。如某楼盘上的屋顶花园,其景观是使用我国历史悠久的象棋棋盘进行符号元素借鉴,做成了一个小的露天广场,棋子可观可坐,是古典与现代结合的成功例子(图3)。

图3某小区楼盘屋顶

4、结论

现代园林工程师要深入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深入理解中国古典园林对中国现代景观园林发展的影响,将其造园思想、造园手法、造园要素、空间布局形式等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对中国现代景观园林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现代园林工程师应该积极地进行探索、研究中国传统园林,置身其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以更好的吸取她的造园精髓,保留其“天人合一”、“物我一体”、“道法自然”的思想。做到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以期达到在园林设计发生创新的同时,又保持对古典园林的继承性。

参考文献

[1]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分析[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