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专科特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02:56

骨科专科特色篇1

[摘要]中医骨伤科是中医的优势专科,为培养有中医特色的骨伤人才,应尽早开展和贯彻中医骨伤特色教育、落实加强课程和教学内容整合等措施。

[关键词]中医骨伤;人才培养;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b)-170-02

随着交通事故增多、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出现,骨伤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医骨伤科是中医的特色专科,具有西医骨科学不可替代的优势。然而,近年来在市场经济作用下,中医骨伤的传统诊疗特色,如小夹板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有不断减少的趋势,部分骨折疾病可以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却逐步为手术治疗所代替,中医骨伤科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令人困惑的局面,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培养出来的中医骨伤人才存在诸多与设置中医骨伤方向的初衷不符之处,其中问题之一是中医学专业骨伤方向的中医特色并不明显,这是中医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针对这种状况,为了办出中医骨伤专业特色,我们在总结以前中医骨伤专业和近年中医学专业骨伤方向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目前中医人才需求形势的变化,对中医骨伤特色人才培养进行以下探讨:

1中医骨伤特色教育要尽早开展,并贯彻到整个育人过程中

自从教育部1998年实行高校专业调整,合并了中医骨伤学专业后,因为骨伤人才的需求量大,全国多数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中医学专业分化出骨伤方向,不同的院校分化方向的时间不同,多数在四年级开始分化,在后期实行骨伤方向教育。我校总结了以前办学经验,从招生开始就设置中医学专业骨伤方向,实践证明这对培养学生的中医骨伤特色有很大帮助。

首先,便于早期开展中医骨伤思想教育。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我们就聘请德高望重的中医骨伤专家举行中医骨伤讲座,使学生从一入学就了解中医骨伤的起源、特色、现状和发展前景,尽早认识中医骨伤科,培养学生对中医骨科的感情,以后我们不定期地举行各种有关中医骨伤科的讲座,介绍中医骨伤名家的高尚医德和高超技术、中医骨伤有关知识,这对树立和巩固学生的中医骨伤思想有很大作用,能显著促进学生的学习,因为学生明确了自己是中医学专业,必须学好中医的基础理论和知识,而学生又明白自己是骨伤方向,未来的职业与骨科有密切关系,所以学生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会特别留意与“骨”有关的知识,对医古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课程中与骨有关的知识印象特别深刻,达到了全面发展和重点突出相结合的要求。以前我校在四年级下学期才分化的骨伤方向,因为骨伤方向课的教学时间少等原因,较难在短时间内达到这样的效果。

第二,可以充分发挥中医骨伤专家的育人作用。我校实行院系合一的管理模式,中医学专业骨伤方向主要依托大学的附属骨伤科医院办学,日常管理和专业课程教学由附属骨伤科医院负责。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除政治辅导员外,还从一年级开始配备兼职班主任,兼职班主任由从医院遴选出的业务水平高、专业思想牢固、具有高级职称的中医骨伤专业博士担任,班主任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指导学生的学习,解答学生的困惑,通过班主任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言传身教,中医骨伤的信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巩固。因为骨伤医院有相对充足的师资力量,为骨伤课程的教师遴选提供便利,在遴选时,我校把教师的中医骨伤专业思想和专业水平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建立有中医特色的骨伤课程教学队伍。

2在教学中重点贯彻中医骨伤特色的教育

中医骨伤科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一个特色专科,它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坚持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结合等的治疗原则,形成正骨理筋手法、夹板等外固定、内外辨证用药、练功方法等独特治疗方法[1],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贯彻特色教育是中医特色培养的关键所在。

2.1加强培养学生的手法治疗能力

中医传统的正骨理筋手法,是中医骨科的精华,学生必须经过多途径的学习,从理论到反复实践训练才能掌握。所以,首先要遴选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医生作为课堂教师,要根据中医骨伤科的直观性强、手法操作多等特点,将文本、图形、图像、录像和声音集成在一起,产生逼真的效果,把中医正骨理筋手法、练功方法,把复杂的疾病整个诊治过程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多媒体的视觉和听觉,再配合模拟实物教具的触觉作用,使抽象的教学变得生动、具体,加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架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启发学生的思维与联想,提高学习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接着加强学生的骨科实践技能训练,调整课内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增加实践训练时间,通过建立骨伤科临床实践技能训练实验室,以解决扩大招生后临床见习基地不足的问题。每门骨伤课程学完一定内容后马上让学生进入训练室,把课堂所接受的理论知识在模拟病人身上反复练习,通过实验训练考核后再进入临床科室见习和实习,这样既减少教学对临床工作的影响、减少学生对病人的打扰,又保证学生能掌握骨伤的手法治疗,达到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为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现象,很多院校进行临床技能考核改革,重视动手能力的评价[2],把以考核能力为主的考试贯穿在各种测试中,课程考试、实习出科考试、毕业考试均要制定临床技能考核规范,考核内容包括夹板制作、手法运用、手术操作基本功、伤口换药等实际操作能力,保证学生理论和技能协同提高。

2.2重视培养学生辨证用药的能力

辨证内服和外用中药是中医骨科区别于西医骨科的特色之一,它能使气血调和,达到同时调整全身和患处局部的功能,显著促进筋伤和骨折的恢复、减少后遗症、节省治疗时间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从学习方药开始到骨伤、骨病等有关课程的学习,都在不断强化方药使用有关知识。

辨证用药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入学就开始学习,部分学生在开始学习阶段对此理解不够,觉得骨科是术科为主,骨科的诊断治疗都比较简单,X光、B超等现代检查手段一上去,诊断结果就出来了,一进手术室很多病就解决了,所以骨伤科对疾病的辨证、诊断、处方用药要求比较低,对方药掌握活血行气、补肾的药物和方剂就行了,对骨伤诊治特点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所以教学管理人员通过多与学生交流,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动态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还通过座谈、骨伤名家的用药体验,使学生明白辨证用药在骨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端正思想认识,促进学生在早期打下扎实的中药理论基础,再通过临床见习和毕业实习的实际用药,使学生掌握中医骨科辨证用药的精华。

2.3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提高医患合作能力

现代医学已经由生物医学模式,进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目前要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医生的人文知识和能力越来越重要,传统中医骨伤疾病的动静结合、练功等更加需要医生和患者的密切配合,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学生对患者的关爱、沟通、指导等能力,才能贯彻骨伤治疗的医患结合的治疗原则,共同完成治疗的任务。所以要把人文教育贯穿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从医古文的大医精诚开始,到当代的骨伤名家郭春园等,从理论到临床实践都要贯穿人文教育,使学生掌握骨伤科病人心理学、沟通技巧等,在诊疗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合理进行课程和教学内容调整

多数全国中医药院校的中医骨伤方向,多年来把方向的必选课程分为《骨伤科影像诊断学》《骨伤科手术学》《中医筋伤学》《创伤急救学》《中医正骨学》《骨伤科古医籍选》等,这几门课程实际上是中医学专业中的《中医伤科学》的内容的分化后扩充而成,课程设置太多,部分内容交叉重复,而多门课程设置又把疾病诊断和治疗割裂开来,不符合中医的整体观念,应该把它们重新整合,省去重复部分,使它们更便于教师的讲课和学生的学习,如把某骨或关节常见的筋骨疾病的诊断(包括影像检查)方法、正骨和理筋手法、手术和其他治疗方法等内容整合到一起来系统地讲授,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有关的教学改革。

因为骨科方向毕竟只是中医学专业的一个方向,在突出基础的现代中医教育中,骨伤方向的主要课程要与中医学保持一致,才能符合中医学专业建设需要,这就产生了基本教育和特色教育的矛盾,如我校中医学专业教学计划中,以皮肤病、肛肠病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医外科学》有81学时,而包括无菌操作、切开缝合、创伤急救等与骨伤手术关系密切的《西医外科学》只有54学时,这并不符合骨伤科的实际教学需要,我们进行局部调整,减少前者课时来适当增加后者的课时,并举行专题讲座来增加后者的学习内容,以争取骨伤特色教育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谭远超,刘峻.如何在21世纪振兴和繁荣中医骨伤科事业[J].中医正骨,2005,17(10):63-64.

骨科专科特色篇2

教育部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内科学、中药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肝病专科、骨与关节病专科、肾病专科,糖尿病专科,脾胃病专科、慢性心衰专科和针刺麻醉专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急诊基地:急诊科

上海市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肛肠科、甲状腺专病科

此外,该院还在全国率先建立集各种中医诊疗手段于一体的传统中医诊疗中心和“治未病”试点中心。

特色科室

中医肝病科

该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病专科建设项目、全国中医肝病医疗中心、上海市中医肝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中医肝病临床协作中心。科室结合中医经典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在中医药防治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专科特色。

中医骨伤科

该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病专科建设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专科、上海市中医骨伤医疗协作中心。学科带头人是申城近代中医骨伤科世家“石氏伤科”的第三代传人,在治疗骨关节病和腰腿痛等方面建树卓越。

中医肾病科

该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教育部重点学科、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病专科,上海市中医肾病医疗协作中心。该科在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肾性血尿,尿毒症等疾病的治疗上独树一帜。

特色医疗

药棒叩击治疗骨关节病

针对许多骨关节病患者单用针灸、中药疗效不显著的状况,该院针灸科尝试采用“药棒叩击综合疗法”,将药棒叩击与针刺、艾灸,中药内服、中药外敷或熏洗等方法相结合,多管齐下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具体方法是先用针灸推动经络气血;随后用药棒叩击,使药液通过针孔达到经络,达到“以温达通,通则不痛”的效果;再辅以中药内服、外敷、熏洗等治疗。适用于中风(卒中)、痛风、老年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腰椎病、肩周炎、颈椎综合征等。

药物敷脐治疗肝硬化腹水

腹水是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该院肝硬化科采用传统中医“药物敷脐”的外治法,采用“虚胀方”和“实胀方”两味药方,制成巴布剂,敷贴在患者肚脐上,以起到减小腹围、促进尿排泄,减轻体重,促进排气的作用。目前,该疗法已申请到国家专利。

“对口切开,旷置结合垫棉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

高位复杂性肛瘘是国际公认的难治性疾病,常用的挂线疗法、切开疗法等都存在一些不足,容易复发。该院肛肠科采用“对口切开、旷置结合垫棉法”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其优势在于:对口切开法――创面小;旷置法――避免损伤肛管直肠环,保护括约肌功能;垫棉法――促进组织愈合,防止假性愈合。经多年临床验证,该疗法效果确切,安全实用。

骨科专科特色篇3

骨科年度工作计划【一】为了更好地发展和继承中医骨伤科专业特色,更好地为人民健康事业服务,我科以骨伤发展为重点,发挥中医骨伤专业优势,强化以病人为中心,提升中医骨伤科诊疗技术和中医药在骨伤专业的应用,根据医院发展计划,特制定20xx年度我科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及各上级主管部门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为指导,严格按照卫生相关部门、医院以及本科室相关诊疗规范和规定各司其职,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思想,理清发展思路,树立危机意识,把握发展机遇;通过引进和培养科室专业人员,加强先进医疗设备的购置,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二、加强医疗管理,提高医疗质量

1、我们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重点科室建设为目标,以服务质量赢市场,为求医疗质量发展,做到“四禁”、“五多”,即禁态度冷漠,禁作风推诿,禁接诊草率,禁诊疗粗心;多解释,多安慰,多理解,多温暖,多帮助,使医疗服务质量处在领先地位。

2、质控小组认真按各自的职位负责管理工作。

建立各级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方案和定期效果改评制度,使我科三级查房、会诊、讨论等各项制度得到落实,使各项医疗质量得以充分保证。

3、要经常教育医护人员明确岗位责任制的重要意义,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定期不定期检查各项医疗情况和岗位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对新上岗人员必须进行岗前教育。明确医院的各项制度和职业道德准则,并不断总结经验,扬长补短,改进管理制度。建立医疗缺陷防范措施,医疗事故防范即处理预案,实行医疗缺陷责任追究制,教育全院医务人员将医疗安全放在首位。

4、加强医疗文书的管理,使各科医疗文书标准化、规范化。

定期检查,对不足之处及时反馈,提高改进,使医疗文书的书写达到卫生部指定的要求和目标。开展知情选择活动,个体化服务,认真填写好各项知情同意书。使科室的甲级病历书写合格率达到98%,无丙级病历;处方合格率要求达到98%以上;各项辅助检查报告单达到卫生部门的要求。

三、防止医疗事故,确保医疗安全

要认真做好医疗质量考核工作,严格按医院制定的管理规范、工作制度和改评细则,开展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医疗防范措施和医疗事故处理预案及防范预案,实行医疗缺陷责任追究制,严格按医疗操作规程标准开展医疗活动。把医疗

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从医疗终未质量评价转换到医疗全过程中每个环节质量的检查督促上来。1、继续抓好医疗安全教育及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依法规范行医,严格执行人员准入及技术准入,加强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教育,举办医疗纠纷防范及处理讲座、培训、考试。

2、加强医疗安全防范,从控制医疗缺陷入手,严格执

行《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对于给医院带来重大影响的和考虑为医疗事故的纠纷,要进行责任追究。着重吸取经验教训。

3、从控制医疗缺陷入手,强化疑难、医源性损伤、特殊、危重、严重并发症、纠纷病人等的随时报告制度。

4、定期召开医疗安全会议,通报医疗安全事件及医疗纠纷的处理情况,总结经验。

四、强化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抓好继续教育

根据我科情况,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学以致用,按需培训的原则,在医院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选派医护人员到省内外级医院学习和培训,吸收先进技术,提高技术水平。

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要紧密结合自己的专业,通过自学、脱产学习,自觉严格的补充,增长本专业技术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掌握交叉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初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要结合本职岗位,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的职务培养,熟练掌握专业技术,参与科研,

能解决较复杂的疑难病症。通过邀请市级专家对我科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做手术、讲课等形式,提高我科业务人员的水平,不断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科室内定期安排讲课,由科主任负责。积极鼓励专业人员自学,科主任督促查阅业务笔记,并将业务学习纳入定期效评的范围内。

五、实施中医诊疗方案,规范治疗程序,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进一步优化中医诊疗方案,并实施中医临床路径,规范优势病种的治疗程序,重点掌握优势病种的治疗手段,不断总结和分析,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1、根据我科实际情况,以常见多发病为重点,参照卫生部的临床路径管理文件,遵照循证医学原则,制定骨伤科中医诊疗方案,确定重点病种:桡骨远端骨折、单纯性胸腰椎骨折及膝痹病为优势病种,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实施教育培训,提高优势病种诊疗技术。

2、建立临床路径统计工作制度,定期对进入临床路径患者进行住院人数,临床治愈率、临床好转率、临床未愈率、临床有效率等质量与安全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3、定期进行临床优势病种临床治疗疗效评价,总结影响治疗的不良因素,制定诊疗方案优化改进措施。

4、总结分析影响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的的因素,不断完善和改进路径标准。

六、突出中医药传统特色,以中西医结合为方向,努力加快专科建设

突出中医特色是我科发展、建设的根本。我科将继续坚持把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的传统精华、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骨伤科的特长优势作为立科之本,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提升中医药临床疗效。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具体措施:

①充分利用和发挥中医正骨手段和小夹板固定的优势,对临床常见的肩肘腕关节脱位和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干骨折、肱骨远端各类型骨折、尺桡骨骨折等中医骨伤治疗优势病种,进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指导功能康复锻炼,在减轻病人经济负担的同时,降低了因伤致残的发生率,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做好门诊住院登记和随访工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中医诊疗手段。

②规范和完善骨科协定方的使用和管理:骨伤科已制定了科内协定方,其中接骨药水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促进软组织修复和骨折愈合的功效,主要治疗各种骨折和软组织损伤;骨关节熏洗方具有舒筋活络、消肿止痛、补益壮骨的功效,主要治疗老年性慢性骨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症。本年度将通过对各协定方疗效的观察、比较、分析和总结,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协定方的疗效。

七、总体目标任务:

1、病床使用率≥85%;2、平均住院日≤10天;3、入院三日确诊率≥95%;4、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5、三基考

骨科年度工作计划【二】在新的一年里,随着科室条件的改善,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此为契机,狠抓护理服务质量,严格落实规章制度,加强业务、技术训练,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围绕护理部总体目标,骨科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突出专科特色,打造护理品牌。

护理作为专业技术行业,应在机会与挑战中找准合适的位置,走专业建设之路是骨科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科内重点培养2名责任护士对病人进行功能锻炼指导工作。进一步完善功能锻炼指导的手段和方法,采取多样形式的宣教,务求达到效果。准备在XX年制定骨科常见病功能锻炼,配以彩色图画,制作成册,让病人更好的理解功能锻炼的意义和方法。

二、抓好质量管理。

1、针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难点、焦点问题,设置工作重点,坚持把以"病人为中"的人文护理理念融入更多实际具体的工作细节。

2、使规范化护理质量标准落到实处,渗透、贯穿、落实到每个护士全程工作中去,使护理质量管理有章可循,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从病人的角度评价护理质量,把病人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让患者真正从质量管理中得到实惠。

三、进行规范化培训。

1、配合护理部,建立护士规范化培训。不同年资、能力的护士进行不同的培训,让大家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2、持续抓好专科知识的培训,提高护士专业素质,采取有效的学习方式如:护理业务查房、床边演示,完善业务查房的形式。让有经验的老护士为新护士讲课,传授护理经验。如遇模糊概念,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每天进行床边护理业务查房,每月进行二次业务学习,每月进行一次护理操作示范和考核,每月进行一次教学查房。

4、鼓励各位护士参加院内、外的培训,交流经验,学习新技术、新知识。

四、整理好护理流程和告知。

1、合理的护理工作流程是日常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我们在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宣教方面要有合理的工作流程,指导护士进行日常工作。计划在本科现有的工作流程的基础上,细化每个环节,真正做到符合临床工作实际、切实可行。

2、有效的护理告知是病人配合的必备工作,我们将完善入院、体位、治疗、特殊注意事项、专科康复的告知。

五、切实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

1、完成护士观念上的转变,把过去的"要我服务"转变为"我要服务"。提高护士的礼仪与素养,创自己的护理名牌。

2、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具体到护理行为的每一细节。

建立从入院到出院每一个工作环节的标准。

六、培养优秀的团队。

1、发科内护理人员的优点,利用其优点,指导其工作,发挥个人专长。

2、建立团队精神,要让他们在协同工作中取得成绩,充分发挥个人力量。

让每个人都参与管理,以增强其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七、做好信息的传达和文件的整理。

每次参加医院开会的第二天晨会时对内容进行原文传达,科室人员进行传达签到。对下发文件分类进行存放,以便查阅。拟指定专人对文件进行管理。努力做到思想与医院同步,积极融入医院文化建设中。

八、开展护理成本效益的研究。

骨科专科特色篇4

改善规模扩大就医更舒适

下雨天,漫步在河源市中医院新修建的中医药文化连廊上,放眼尽是绿荫古树,偶见零星红花,几分诗意,交相辉映。道是中医风景,却似闲居美墅,又似到仙乡。

此等美景,在很多老中医院医务人员心里,是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到的。在位于老城区学生的老院,门诊诊室因办公场所窄小,常常显得“人满为患”,住院病区更是超负荷运转,就诊坏境不能满足患者需要。“很多次想到中医院看病,都是到了门口又折回社区医院或诊所找别的医生。”市民黄女士说。如今,有了如此舒适的就医,黄女士的就医首选便是河源市中医院。

温馨的就医是医院文化建设和形象的外部标志。患者就医需要一个舒适、整洁的疗养,职工也需要在一个安定、舒心的下工作。在市委、市的重视下,在卫生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河源市中医院新院项目于2009年初立项,当年9月正式动工,并在第23届世客会开幕前夕落成门(急)诊大楼。而后陆续住院大楼、康复医学楼、放射影像楼、制剂大楼等,最终在去年4月24日实现整体搬迁。

尽管是搬至河源市人民医院的旧址,但这对所有中医院人来说,都是天大的喜事:医院占地面积由1600平方米扩大至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由6600平方米扩大至2.5万平方米;业务科室设置由12个增加到18个,住院病区由3个增加到9个,住院病床由180张增加到320张,内科、外科、骨伤科等科室的病床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此外,还专门划分小车、摩托车停车区域,使得车辆进出、停放有序。河源市中医院领导班子结合实际,以病人为中心,把改善就医坏境、提高服务质量放到重要,在原本的建筑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打造快捷、方便的就医流程,精心营造出舒适、安全、和谐的就医。

在着力提升群众就医的同时,河源市中医院还注重把中医药文化和科普知识融入医院建设之中,通过展现中医药的历史和精髓。宽敞明亮的门诊楼,2根铸有《伤寒论》精华内容及中医特色植物的砂岩雕刻石柱,仿佛讲述着一个个传奇、生动的中医历史典故;具有中医药气息的文化连廊,楹联吊牌、中医名家、养生保健、中医康复等中医文化框更是扑面而来;中药房里一排排装满中药的小格子和四周镂空的雕花装饰,古朴的美感油然而生;国医堂入口处,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装修装饰,处处体现中医药文化,体现着人文、和文化底蕴等内在特质。

打造特色专科就医更放心

35岁的李勇(化名)是东源县人,去年因高血压诱发脑出血险些丧命。在广州南方医院抢救后,中风后遗症十分严重,嘴角歪斜、无法行走和说话,就起来都成问题,生活不能自理。病情稍稳定后,去年6月,李勇在家人的陪护下来到市中医院,接受康复治疗。

经河源市中医院康复医学科专家会诊后,李勇被诊断为中风偏瘫后遗症。该科医务人员针对李勇的情况,为他制定了医结合诊疗方案,除了神经内科方面的常规治疗,先后对其进行偏瘫肢体综合训练、站立平衡、针灸、肢体气压治疗、运动疗法、器械训练等,训练其步行、言语及平衡功能。经过努力,李勇的病情明显好转,现在不仅能够自行走,还回到公司上班。

这个案例只是河源市中医院打造重点专科建设的一个缩影。以康复医学科为例,近年来医院一直围绕打造名中医、打造重点科室战略,进一步强化中医专科建设,在此背景下,针灸科去年被确定为广东省重点中医专科创建单位。

院有专病专科,科有重点特色。发挥具有中医特色的重点专科是市中医院发展的一大举措。目前,该院有省级重点专科1个、部级重点专科创建单位1个、省级重点专科创建单位1个,还有肛肠、皮肤、妇科等特色小专科18个。在优势专科领域,围绕临床诊疗,不断推进继承创新,比如康复医学科研制贴敷药品,在三伏、三进行天灸治疗;住院病区推广开展注射、中药灌肠、中药湿敷、熏蒸等10项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国医堂推出中药香囊等,让患者就医有更多选择。

优化服务流程就医更方便

在医院门(急)诊大楼二楼正对电梯出口的墙面上,可以看到占据一面墙的宣传板,有医院主治医师以上的专家介绍,在每一张照片下方都标明专家的姓名、基本信息及专业特长等内容,方便患者自己选择医生。

为了尽可能多给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河源市中医院优化各种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将原先设计在住院部6楼的手术室挪到2楼,并按照医院标准增加1间百级、1间千级、1间万级及2间十万级的层流手术室,确保手术质量与安全;在门(急)诊大楼、综合楼及住院部均设立缴费窗口和药房,方便病人按就诊科室就近缴费、取药,减少排队等候时间;同时,将门诊采血、验血等科室与住院部分开。此外,在各大楼之间修建了中医药文化连廊,挂上中医历史文化、中医保健知识、中草药辨识图等;在全院覆盖无线网络,提供导医、直饮水等便民服务。目前,河源市中医院的中药饮片处方占总处方比例达到60%以上。在国医堂,中草药的使用率达80%以上。一直被人们调侃为“慢郎中”的中医,是如何受到百姓青睐?港澳台、珠三角的人又为何慕名而来?河源市中医院制剂中心推出的代煎中药服务是其中一大因素。“3月份,有近千人次的患者选择中药代煎服务。”制剂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熬出合格的中药,该院工作人员会依药材而定,一般先将药材浸泡半小时,再熬制40到50分钟才分袋装好,再通知患者前来取药。

而在上班族中,免煎中药颗粒也越来越受青睐。据了解,市中医院通过招标,引进了389种标准化小包装免煎中药颗粒,它不需煎煮,即冲即服,能免去煎煮中药的过程,方便又省时。此外,为方便市民就医,在河源市和市绿都公交公司等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开通了经过市中医院的公交线,市民搭乘10车可直达市中医院,还可乘坐3、5、8、9、11、102于老城区望江楼站下,沿滨江西步行约10分钟即可到达。

新医改不断推进就医少花钱

医院要发展,道如何走?面对压力与挑战,历届市中医院领导班子没有在压力面前,而是选准发展道和方向——突出中医特色,走医结合之。

始于2009年的新医改,如今已经迈入“深水区”。众所周知,“以药养医”、“红包逐利”是当今医患矛盾、看病难的突出表现,而市中医院的领导班子,尤其是2011年年初新任院长殷汉华上任以来,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要,敢于拿高价药“开刀”,明令医务人员收受“红包”,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实实在在让利群众。

医改新政的实施,让市中医院更加坚定了发展,那就是——靠技术,尤其是中医特色技术。通过发展特色中医,市中医院将每门诊人次费用控制在150元以下,出院病人平均费用控制在7700元以下;将西、成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控制在39%以下。同时,严格控制各科室抗生素的使用,要求在门诊病人中,使用率不得超过30%;在住院病人中,使用率不超过60%,也就是说,在100个住院病人中,使用抗生素的不得超过60人。

“谁敢向制度挑战,我们就处罚谁。”市中医院领导班子的决定,表达了医院采取措施,严抓临床合理用药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决心。市中医院骨伤科主任肖智青表示,现在医院手术室都是层流净化手术室,条件好了,减少了很多抗生素的使用。同时,科室根据抗生素使用指南,不用内固定的手术,一律不用;需要内固定的手术,一般用2—3次的抗生素。这样一来,既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对医院长远发展,也是好事。从去年医院发展形势来看,市中医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手段,加大非药物治疗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重,给医院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提高了疗效,降低了费用,增加了医院收入的含金量,带动了医院的全面发展和提升,赢得了患者好评,得到了认可,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技术效益大丰收。“发展中医药事业,切实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也是为民的一种体现,让群众享受到更优质、更便利的中医服务,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市中医院院长殷汉华说。

班子齐心医院发展步入快车道

为了医院的发展,在搬迁至新院后,市中医院的行政科室并没有占据医院最中心、最好的,而是偏居一隅,安置在最简陋、最角落的地方,为的是给患者让出更多的空间,让出更多的方便。这虽是个小细节,但足以表明市中医院有一个勇于、敢于担当、善抓机遇、务实进取的领导班子。“打理一家医院,并不是在经商,而是做事业。”院长殷汉华说。据了解,该院领导班子始终以病人为中心,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把病人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作为检验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在医院搬迁的整个过程中,搬迁和日常诊疗工作两不误、两促进,赢得全院职工和社会好评。有了这么一群真抓实干的班子,河源市中医院很快完善了各项制度建设,规范管理,为中医特色保驾护航:增加党办、科教科、预防保健科、院感科等职能部门;强化首诊负责、医师和三查七对等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规范科间会诊、病人收治等工作;使用中药饮片、医院制剂的励办法;重点专科发展规划;中草药招标采购,公开招标,选取质优价廉的药品等。该院领导班子力往一处使,经过一年努力,医院作风建设大大加强。

中医特色科室发展态势良好

“单从生产总额来说,3月份就生产了产值近20万元的中药制剂,对比去年同期增长50%。”河源市中医院制剂中心工作人员蔡勇科说。中医院要发展,重点中医专科建设是关键。中药制剂用药量大幅增长,表明了医院走中医药特色的子是正确的。经过多年发展,市中医院骨伤科已初步探索出医结合的特色。拿最简单的骨折患者来说,很多市民还是倾向于到该科门诊接受诊疗:大多数能用小夹板固定,同时配以中药内服外敷和西医治疗,相对于动辄动手术的西医院来说,这种无创治疗方式更容易让人接受。更重要的是,小夹板治疗骨折,疗效显著,收费也不高。如今,市中医院骨伤科已成为该院的龙头科室:有自制骨科制剂16种;搬迁后被细分成3个病区,骨一区以治疗下肢创伤为主,骨二区的优势是治疗脊柱、关节、骨病;骨三区的优势是上肢骨折、手外科,使骨伤科逐步向专科专病方向发展。成功开展一次性小切口双侧全髋关节置换、股骨远端不缺损腓骨移植内固定、游离足趾再造拇指等高难度手术,其中最高龄的手术患者94岁。

在骨伤科大步发展的同时,市中医院内科也不甘示弱。秉承“中医有优势,西医有特色”发展思,该科创新开展了多种中医的外治法,增加了中医的治疗手段,如中药封包治疗颈椎病、坐骨神经痛,贴敷治疗脾胃病等,在治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如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疾病和糖尿病等取得了良好效果。不仅如此,内科还拓展了中医经典理论在专科疾病中的运用,研制出三龙通栓片、养阴生津片、十子益肾片、金杏感冒止咳颗粒等一系列具有独特疗效的内服外用等近10种中药制剂,如今又着手温肾补肺化痰片、加味止咳片、心脑脉络通片这3种中药制剂的研发,计划在年内投入生产。此外,该院肾病专科、肝病专科、糖尿病专科和肛肠专科,以及一些中医特色科室也相继形成良好发展态势。

全新装备为医院发展增添筹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老话了专业设备和专业技术的辩证关系。随着高新科技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以前遥不可及的医疗方式成为了现实,更多患者得到康复。“现代化中医院,更注重医结合,在发挥中医药特色的同时,也要汲取和利用现代技术发展西医,达到结合。”市中医院院长助理肖新李说,打造现代化中医院,把专科建设作为龙头,对专业设备的配置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该院加大了购置现代化专业设备的投入,使一大批国内外先进的高精尖设备落户医院。

纵览市中医院的现代化医疗仪器设备,令人格外欣喜:磁共振(mRi)、西门子16排螺旋Ct机、岛津数字胃肠X光机、Ge四维彩超、进口麻醉机、呼吸机、西门子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奇目C臂X光机、奥林巴斯腹腔镜、奥林巴斯电子鼻咽镜等,进一步保障了医疗质量和安全。一例例高难度手术在新建的层流手术室里成功施行,也为全面提高医院整体实力打下牢固基础。在信息时代的潮流中,市中医院领导班子还敏锐地“嗅”到:医院的信息化程度,标志着医院专业技术发展的先进程度。如今,浏览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同样出可喜的规模:与中国银行河源分行共建的银医系统将于5月底开通,届时,群众可利用该系统实现自助挂号、缴费、打印清单等操作;点击河源市中医院网站,可随时查询医院动态、专家风采等信息;实施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缴费、病历、影像、检验等内容可通过该系统进行查询……这些,都拓宽了服务范围,使医院综合服务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骨科专科特色篇5

2010年度骨伤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年度总结

桡骨远端骨折

我院骨伤科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对各种新鲜、陈旧性骨折与脱位、运动创伤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疗;并对骨伤科合并症、并发症进行紧急救治,根据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诊疗。年平均诊治?、??、余人次,手法整复骨折、脱位??余人。急诊处置以“?、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使用本院内服外敷的特效中药,伤后个体化功能训练等规范且具有中医优势与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员得到优质的服务并获得最佳的疗效。桡骨远端骨折作为我科室的优势病种,对此我科有专门的诊疗方案,充分体现我院的优良中医传承,开展了一整套中西医互补,优势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的治疗模式。

在2010年度,优势病种的诊治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和疗效,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业绩。

(一)病例诊治情况总结:

在2010年度诊治???人次,其中??人次,整复病例??人次,整复成功率75﹪。

(二)诊疗项目情况:

1、我科在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复、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并指导伤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2、在药物治疗上,体现中医药方药的优势,早期给予口服??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期口服??以续筋接骨,晚期口服??以补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

3、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三)疗效评估

桡骨远端骨折是关节部位的骨折,需尽量解剖复位,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在我院就诊的病人主要是受伤后即来我院就诊的病人,对我们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长期临床验证和观察,我们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合理和安全的诊疗模式,把我院特色的正骨手法、伤科方药、临床的康复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优化后的诊疗方案,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四)难点评析与整改措施:

在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治中,在2010年度,难点体现在:1、患者行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后,远端肿胀明显。2、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经手法复位后,骨位较好,但是3天后来院复查时,可见骨折移位,影响骨折复位效果。3、行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后,束带的松紧度合适,但是随着肿胀加重,束带也就显得太紧,有些病人会出现张力性水泡,严重时会出现缺血性肌挛缩。4、行小夹板、中立板固定后,患者有时会出现皮肤瘙痒,不能耐受的患者会自行去除外固定,从而引起骨折移位。5、当骨折稳定后,去除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发现患者患侧腕、肘、肩关节功能较差。针对这些难点,通过指导患者早期正确地进行肩、肘、腕关节的功能锻炼,在复位的过程中,重视理筋手法的运用,也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疼痛,减轻肿胀程度,早期进行掌指关节的主动运动也有助于骨折远端肿胀的减轻。

2011年度骨伤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年度总结

桡骨远端骨折

我院骨伤科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对各种新鲜、陈旧性骨折与脱位、运动创伤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疗;并对骨伤科合并症、并发症进行紧急救治,根据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诊疗。年平均诊治??、余人次,手法整复骨折、脱位500余人。急诊处置以“骨伤科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使用本院内服外敷的特效中药,伤后个体化功能训练等规范且具有中医优势与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员得到优质的服务并获得最佳的疗效。桡骨远端骨折作为我科室的优势病种,对此我科有专门的诊疗方案,充分体现我院的优良中医传承,开展了一整套中西医互补,优势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的治疗模式。

在2011年度,优势病种的诊治较2010年度取得了较好成绩和疗效,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业绩。

(一)病例诊治情况总结:

在2010年度急诊??人次,整复?、人次,一次整复成功率82.5%。较2010年度有所提高。

(二)诊疗项目情况:

1、我科在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复、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并指导伤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通过我们复位手法的改进及早期功能锻炼理念的建立,患者出现骨折后期患侧肩、肘、腕关节功能活动的病例明显减少,骨折远端的肿胀程度也减轻。

2、在药物治疗上,体现骨伤科伤科方药的优势,早期给予口服???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期口服???以续筋接骨,晚期口服???以补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

3、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三)疗效评估

桡骨远端骨折是关节部位的骨折,需尽量解剖复位,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通过我们复位手法的改进,及临床路径的建立。运用一套比较合理和安全的诊疗模式,把我院特色的正骨手法、伤科方药、临床的康复训练结合起来,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四)难点评析与整改措施:

在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治中,通过指导患者早期正确地进行肩、肘、腕关节的功能锻炼,在复位的过程中,重视理筋手法的运用,也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疼痛,减轻肿胀程度,早期进行掌指关节的主动运动也有助于骨折远端肿胀的减轻。在2010年度,通过我们复位手法的改进及早期功能锻炼理念的建立,患者出现骨折后期患侧肩、肘、腕关节功能活动的病例明显减少,骨折远端的肿胀程度也减轻。但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病人出现骨折再移位的情况时有发生。

2012年度骨伤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年度总结

桡骨远端骨折

我院骨伤科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对各种新鲜、陈旧性骨折与脱位、运动创伤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疗;并对骨伤科合并症、并发症进行紧急救治,根据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诊疗。年平均诊治??、余人次,手法整复骨折、脱位500余人。急诊处置以“中医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使用本院外敷的特效中药,伤后个体化功能训练等规范且具有中医优势与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员得到优质的服务并获得最佳的疗效。桡骨远端骨折作为我科室的优势病种,对此我科有专门的诊疗方案,充分体现我院的优良中医传承,开展了一整套中西医互补,优势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的治疗模式。

在2012年度,优势病种的诊治较2011年度取得了较好成绩和疗效,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业绩。

(一)病例诊治情况总结:

2012年度急诊???人次,其中初诊???人次,复诊14137人次。整复??、人次,整复成功率84%。各个指标较上年均不同程度增加。

(二)诊疗项目情况:

1、我科在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复、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并指导伤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通过我们复位手法的改进及早期功能锻炼理念的建立,患者出现骨折后期患侧肩、肘、腕关节功能活动的病例明显减少,骨折远端的肿胀程度也减轻

2、在药物治疗上,体现骨伤科伤科方药的优势,早期给予??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期口服???以续筋接骨,晚期口服???以补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

3、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针对目前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病人容易出现骨折再移位的情况,我们科室已设计出一种带牵引功能的改良中立板,其科学的设计理念及方法也得到专家的认可,不久将会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三)疗效评估

桡骨远端骨折是关节部位的骨折,需尽量解剖复位,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通过我们复位手法的改进及早期功能锻炼理念的建立,改良中立板的临床运用,结合我院特色的骨伤科正骨手法、骨伤科伤科方药、临床的康复训练,在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四)难点评析与整改措施:

在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治中,在2012年度,难点体现在:1、患者行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后,远端肿胀明显。2、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经手法复位后,骨位较好,但是3天后来院复查时,可见骨折移位,影响骨折复位效果。3、行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后,束带的松紧度合适,但是随着肿胀加重,束带也就显得太紧,有些病人会出现张力性水泡,严重时会出现缺血性肌挛缩。4、行小夹板、中立板固定后,患者有时会出现皮肤瘙痒,不能耐受的患者会自行去除外固定,从而引起骨折移位。5、当骨折稳定后,去除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发现患者患侧腕、肘、肩关节功能较差。针对这些难点,通过指导患者早期正确地进行肩、肘、腕关节的功能锻炼,在复位的过程中,重视理筋手法的运用,也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疼痛,减轻肿胀程度,早期进行掌指关节的主动运动也有助于骨折远端肿胀的减轻。在2012年度,通过我们复位手法的改进及早期功能锻炼理念的建立,患者出现骨折后期患侧肩、肘、腕关节功能活动的病例明显减少,骨折远端的肿胀程度也减轻。但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病人出现骨折再移位的情况时有发生。在201

2年度,针对目前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病人容易出现骨折再移位的情况,我们科室已设计出一种带牵引功能的改良中立板,其科学的设计理念及方法也得到专家的认可,不久将会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现在在临床工作中针对外固定后出现皮肤瘙痒及因继续肿胀出现束带过紧的难点还在解决中,通过转移注意力以缓解局部瘙痒,密切观察指端的循环、感觉,若出现指端发麻、疼痛持续加重需及时调整外固定。

2009年度骨伤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年度总结

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

我院骨伤科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对各种新鲜、陈旧性骨折与脱位、运动创伤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疗;并对骨伤科合并症、并发症进行紧急救治,根据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诊疗。年平均诊治30000余人次,手法整复骨折、脱位5000余人。急诊处置以“骨伤科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使用本院内服外敷的特效中药,伤后个体化功能训练等规范且具有中医优势与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员得到优质的服务并获得最佳的疗效。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作为我科室的优势病种,对此我科有专门的诊疗方案,充分体现我院的优良中医传承,开展了一整套中西医互补,优势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的治疗模式。

在2009年度,优势病种的诊治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和疗效,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业绩。

(一)病例诊治情况总结:

在2009年度急诊33926人次,其中初诊20423人次,复诊13503人次,整复病例2785人次,整复成功率75﹪。

(二)诊疗项目情况:

1、我科在对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治疗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复、小夹板、钢丝托板外固定,并指导伤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2、在药物治疗上,体现骨伤科伤科方药的优势,早期给予口服七味三七口服液、创伤消肿片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期口服归香正骨丸以续筋接骨,晚期口服血藤当归胶囊、双龙接骨丸以补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

3、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三)疗效评估

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是关节部位的骨折,需尽量解剖复位,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在我院就诊的病人主要是受伤后即来我院就诊的病人,也有在多家综合医院整治疗效果欠佳的情况存在,作为省级骨伤科专科医院,对我们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长期临床验证和观察,我们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合理和安全的诊疗模式,把我院特色的骨伤科正骨手法、骨伤科伤科方药、临床的康复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优化后的诊疗方案,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四)难点评析与整改措施:

在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骨折的诊治中,难点体现在复位困难、固定不稳,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预防,复查主要情况及处理:夹板松紧度、张力性水泡、移位情况、疼痛、肿胀、患肢感觉。在2009年度,我科室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钢丝托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难点主要体现在这三点,通过在临床上的不断实践,严格掌握适应症,外固定不稳的现象基本解决,早期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预防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嘱患者定期复查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2010年度骨伤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年度总结

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

我院骨伤科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对各种新鲜、陈旧性骨折与脱位、运动创伤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疗;并对骨伤科合并症、并发症进行紧急救治,根据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诊疗。年平均诊治30000余人次,手法整复骨折、脱位5000余人。急诊处置以“骨伤科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使用本院内服外敷的特效中药,伤后个体化功能训练等规范且具有中医优势与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员得到优质的服务并获得最佳的疗效。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作为我科室的优势病种,对此我科有专门的诊疗方案,充分体现我院的优良中医传承,开展了一整套中西医互补,优势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的治疗模式。

在2010年度,对比优势病种的诊治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和疗效,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业绩。

(一)病例诊治情况总结:

在2010年度急诊35443人次,整复3358人次,一次整复成功率82.5%,较2009年度均有所增加。

(二)诊疗项目情况:

1、我科在对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治疗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复、小夹板、钢丝托板外固定,并指导伤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2、在药物治疗上,体现骨伤科伤科方药的优势,早期给予口服七味三七口服液、创伤消肿片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期口服归香正骨丸以续筋接骨,晚期口服血藤当归胶囊、双龙接骨丸以补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

3、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三)疗效评估

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是关节部位的骨折,需尽量解剖复位,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通过严格掌握适应症,早期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正确、合理地运用我院特色的骨伤科正骨手法、骨伤科伤科方药及临床的康复训练,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四)难点评析与整改措施:

在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骨折的诊治中,难点体现在复位困难、固定不稳,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预防,复查主要情况及处理:夹板松紧度、张力性水泡、移位情况、疼痛、肿胀、患肢感觉。严格掌握适应症,外固定不稳的现象基本解决,早期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预防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在2010年度,全科室参与新鲜闭合性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中医临床路径研究,客观评价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本病种疗效,完善我们的诊疗常规与流程,从而改进医疗质量,降低并发症,节约医疗时间,控制医疗成本,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

2011年度骨伤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年度总结

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

我院骨伤科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对各种新鲜、陈旧性骨折与脱位、运动创伤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疗;并对骨伤科合并症、并发症进行紧急救治,根据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诊疗。年平均诊治30000余人次,手法整复骨折、脱位5000余人。急诊处置以

“骨伤科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使用本院内服外敷的特效中药,伤后个体化功能训练等规范且具有中医优势与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员得到优质的服务并获得最佳的疗效。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作为我科室的优势病种,对此我科有专门的诊疗方案,充分体现我院的优良中医传承,开展了一整套中西医互补,优势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的治疗模式。

在2011年度,优势病种的诊治较2010年度取得了较好成绩和疗效,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业绩。

(一)病例诊治情况总结:

在2011年度急诊37395人次,其中初诊23258人次,复诊14137人次。整复4243人次,整复成功率84%。各个指标均有所提高。

(二)诊疗项目情况:

1、我科在对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桡骨远端骨折、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疗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复、小夹板/钢丝托板外固定,并指导伤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2、在药物治疗上,体现骨伤科伤科方药的优势,早期给予口服七味三七口服液、创伤消肿片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期口服归香正骨丸以续筋接骨,晚期口服血藤当归胶囊、双龙接骨丸以补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

3、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三)疗效评估

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是关节部位的骨折,需尽量解剖复位,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在参与新鲜闭合性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中医临床路径研究,客观评价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本病种疗效,完善我们的诊疗常规与流程,从而改进医疗质量,降低并发症,节约医疗时间,控制医疗成本,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的同时,严格掌握掌握适应症、熟悉解剖、钻研骨伤科正骨12法,解决复位困难的难题。经过一套比较合理和安全的诊疗模式,在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四)难点评析与整改措施:

在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骨折的诊治中,难点体现在复位困难、固定不稳,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预防,复查主要情况及处理:夹板松紧度、张力性水泡、移位情况、疼痛、肿胀、患肢感觉。在2009年度,我科室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钢丝托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难点主要体现在这三点,通过在临床上的不断实践,严格掌握适应症,外固定不稳的现象基本解决,早期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预防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嘱患者定期复查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在2010年度,全科室参与新鲜闭合性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中医临床路径研究,客观评价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本病种疗效,完善我们的诊疗常规与流程,从而改进医疗质量,降低并发症,节约医疗时间,控制医疗成本,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在2011年度,外固定不牢固、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预防已基本解决,手法复位仍是难点,这就需要我们掌握适应症、熟悉解剖、钻研骨伤科正骨12法。今后的工作中继续解决这一难题。

2009年度骨伤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年度总结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我院骨伤科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对各种新鲜、陈旧性骨折与脱位、运动创伤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疗;并对骨伤科合并症、并发症进行紧急救治,根据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诊疗。年平均诊治30000余人次,手法整复骨折、脱位5000余人。急诊处置以

“骨伤科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使用本院内服外敷的特效中药,伤后个体化功能训练等规范且具有中医优势与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员得到优质的服务并获得最佳的疗效。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作为我科室的优势病种,对此我科有专门的诊疗方案,充分体现我院的优良中医传承,开展了一整套中西医互补,优势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的治疗模式。

在2009年度,优势病种的诊治取得了较好成绩和疗效,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业绩。

(一)病例诊治情况总结:

在2009年度急诊33926人次,其中初诊20423人次,复诊13503人次,整复病例2785人次,整复成功率75﹪。

(二)诊疗项目情况:

1、我科在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疗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复、拇指外展板外固定,并指导伤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2、在药物治疗上,体现骨伤科伤科方药的优势,早期给予口服七味三七口服液、创伤消肿片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期口服归香正骨丸以续筋接骨,晚期口服血藤当归胶囊、双龙接骨丸以补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

3、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三)疗效评估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均是关节部位的骨折,需尽量解剖复位,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在我院就诊的病人主要是受伤后即来我院就诊的病人,也有在多家综合医院整治疗效果欠佳的情况存在,作为省级骨伤科专科医院,对我们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长期临床验证和观察,我们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合理和安全的诊疗模式,把我院特色的骨伤科正骨手法、骨伤科伤科方药、临床的康复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优化后的诊疗方案,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四)难点评析与整改措施:

针对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难点主要是固定困难,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复位容易,但固定困难,如果处理不当,可造成远折端内收,折端向桡、背侧成角畸形,最后致虎口变窄,拇指外展。背伸功能受阻,力量减弱。固定不稳定时,可与手法复位后采用短臂石膏管固定,第一掌骨皮牵引或者拇指远节指骨骨牵引,以防止再移位。在2009年度,针对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我们选用拇指外展板固定,桡、背侧放置压垫,可以减少远折端内收后引起的虎口变窄。为减少拇指外展板对皮肤的直接压迫,内侧可垫棉垫。第一掌骨基底部背、桡侧放置压垫,若骨折移位大时,会出现压迫性溃疡。

2010年度骨伤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年度总结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我院骨伤科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对各种新鲜、陈旧性骨折与脱位、运动创伤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疗;并对骨伤科合并症、并发症进行紧急救治,根据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诊疗。年平均诊治30000余人次,手法整复骨折、脱位5000余人。急诊处置以“骨伤科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使用本院内服外敷的特效中药,伤后个体化功能训练等规范且具有中医优势与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员得到优质的服务并获得最佳的疗效。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作为我科室的优势病种,对此我科有专门的诊疗方案,充分体现我院的优良中医传承,开展了一整套中西医互补,优势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的治疗模式。

在2010年度,优势病种的诊治较2009年度取得了较好成绩和疗效,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业绩。

(一)病例诊治情况总结:

在2010年度急诊35443人次,整复3358人次,一次整复成功率82.5%,较2009年度各指标有增加。

(二)诊疗项目情况:

1、我科在对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疗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并指导伤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密切观察伤肢循环,减少并发症。

2、在药物治疗上,体现骨伤科伤科方药的优势,早期给予口服七味三七口服液、创伤消肿片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期口服归香正骨丸以续筋接骨,晚期口服血藤当归胶囊、双龙接骨丸以补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

3、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三)疗效评估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均是关节部位的骨折,需尽量解剖复位,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密切观察伤肢循环,减少并发症,通过一套比较合理和安全的诊疗模式,把我院特色的骨伤科正骨手法、骨伤科伤科方药、临床的康复训练结合起来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四)难点评析与整改措施:

针对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难点主要是固定困难,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复位容易,但固定困难,如果处理不当,可造成远折端内收,折端向桡、背侧成角畸形,最后致虎口变窄,拇指外展。背伸功能受阻,力量减弱。固定不稳定时,可与手法复位后采用短臂石膏管固定,第一掌骨皮牵引或者拇指远节指骨骨牵引,以防止再移位。在2009年度,针对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我们选用拇指外展板固定,桡、背侧放置压垫,可以减少远折端内收后引起的虎口变窄。为减少拇指外展板对皮肤的直接压迫,内侧可垫棉垫。第一掌骨基底部背、桡侧放置压垫,若骨折移位大时,会出现压迫性溃疡。在2010年度,我们选用拇指外展板固定,密切观察伤肢的肿胀、疼痛、循环及皮肤情况,减少并发症。

2011年度骨伤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年度总结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我院骨伤科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对各种新鲜、陈旧性骨折与脱位、运动创伤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疗;并对骨伤科合并症、并发症进行紧急救治,根据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诊疗。年平均诊治30000余人次,手法整复骨折、脱位5000余人。急诊处置以“骨伤科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使用本院内服外敷的特效中药,伤后个体化功能训练等规范且具有中医优势与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员得到优质的服务并获得最佳的疗效。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作为我科室的优势病种,对此我科有专门的诊疗方案,充分体现我院的优良中医传承,开展了一整套中西医互补,优势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的治疗模式。

在2011年度,优势病种的诊治较上年较好成绩和疗效,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业绩。

(一)病例诊治情况总结:

在2011年度急诊37395人次,其中初诊23258人次,复诊14137人次。整复4243人次,整复成功率84%。各个指标均有所增加。

(二)诊疗项目情况:

1、我科在对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疗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复、拇指外展板外固定,并指导伤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2、在药物治疗上,体现骨伤科伤科方药的优势,早期给予口服七味三七口服液、创伤消肿片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期口服归香正骨丸以续筋接骨,晚期口服血藤当归胶囊、双龙接骨丸以补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

3、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三)疗效评估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均是关节部位的骨折,需尽量解剖复位,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西医对该类骨折的治疗方法多为手术治疗,该类治疗又增加了患者新的创伤,骨折愈合后需再次手术取除内固定,且多后遗有创伤性骨关节炎;治疗时间长且费用高。我们更需要探索能避免手术改善功能提高治愈率降低合并症的有效中医治疗方法。为解决这一难题,整个科室参与中医治疗新鲜闭合性第一掌骨基底关节内骨折的研究运用比较合理和安全的诊疗模式,把我院特色的骨伤科正骨手法、骨伤科伤科方药、临床的康复训练结合起来,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骨科专科特色篇6

孟氏整骨是长春百年“老字号”特色专科门诊。原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卢嘉锡曾为孟氏整骨题词:“孟氏正骨,民族遗产。治病救人,流芳百世”。孟氏整骨为无数骨科患者解除了病痛,受到群众的交口称誉。“孟氏接骨传奇”曾以评书的形式在长春市人民广播电台播放,并以连载的形式在长春日报上刊登。孟氏整骨已编入《吉林省史志》、《长春市史志》、《长春市南关区史志》。孟氏整骨已获得国家商标注册。

孟氏整骨从嘉庆年间在民间流传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其创始人孟广俊曾是武林高手,后经名师指点、苦心钻研接骨医术,独创接骨技法和接骨丹秘方。其后代孟照惠、孟宪卿、孟宪明、孟庆年不断发扬光大。如今炉火纯青的孟氏整骨技法已由孟氏整骨第五代传人孟大勇及儿子孟阳继承下来。现在长春市大经路1168号开办孟氏整骨中医骨科门诊。

孟大勇1960年出生于孟氏整骨中医骨科世家,自幼在父亲孟庆年的潜移默化熏陶下,对祖传接骨医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父亲精心指导下掌握了祖传独特整骨手法和药物配方,得到了父亲的真传亲授。现从事骨科临床工作三十余年,已成为一名技术全面、技艺精湛的骨科医生。孟大勇从1981年开始在长春市南关区医院、长春中医学院、白求恩医科大学从事骨科临床工作,经过临床实践和系统的大学学习,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治疗骨折、脱臼、软组织损伤、缺血性骨坏死、腰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骨质增生、滑膜炎、筋膜炎、关节炎、风湿病、痛风等骨伤科疾病中,善用祖传手法和药物对症治疗,并在继承祖传的独特手法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潜心研究现代医学、断端畸形成因的机械力学、人体解剖学等科学,从而了解掌握了各种骨折断端形态及畸形的发生原理,在整复过程中使祖传的整骨手法日臻完善。

孟氏整骨的四大独特之处:

整骨手法的独特:孟氏整骨在手法复位时的独特之处在于“快”、“准”,手法简捷准确,似乎在瞬间一蹴而就,使骨折断端达到解剖复位的极佳效果,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自制夹板的独特:“孟氏夹板”是采用竹片制作而成的,它的特点是韧性好,可塑行强,可因人而异,根据骨折的不同部位,灵活使用,对骨折复位后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接骨药秘方的独特:历经百年的验证,孟氏接骨的秘方以纯正优质的中药和独特的配制方法,在治疗骨伤疾病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治愈期短,深受广大患者的称赞。

康复锻炼的独特:骨折的长期固定很容易造成功能障碍,为此,在骨折的愈合当中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使骨折愈合和功能锻炼同步进行,不但促进愈合同时也避免了后遗症的发生。

孟大勇在三十余年的从医实践中,不但注重临床经验的积累,还十分注重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撰写了十多篇论文,论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如《关于克雷氏骨折的治疗方法》、《三踝骨折治疗经验》、《冬季摔伤预防及处理方法》、《骨折病人的饮食调理》、《简述孟氏整骨自制夹板的功效》、《腰间盘突出症中药内服与推拿的临床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等,参加编写了《外科急重症的抢救》一书。孟氏整骨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市、区先进诊所。孟大勇的事迹多次在吉林日报、长春日报等多家报刊上报道,先后当选为长春市南关区第十六、十七届人大代表、常务委员会委员,被长春市南关区卫生监督所聘为特邀监督员,长春市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员,吉林省公安厅聘为第三、四届特邀监督员。

孟大勇已被列入《中华名医大辞典》、《中国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辞典》、《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国名医列传当代卷》、《中国著名特色专科医师》、《中国当代医药界名人录》、《中国专家人才库》,获全国医药界精英奖。

孟大勇常说,作为一名中医医务工作者,深知中医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医药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独特的,中医药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分子,传承好、发展好中医药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在继承好传统医学的基础上,要不断地发展创新,大力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中医药事业,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医疗水平,认认真真地为患者服务。要把大医精诚、医者仁心和医德风尚融入我的行为准则当中,使我作为医务工作者能够修德敬业、真诚服务,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才智。

骨科专科特色篇7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科,是重庆医科大学获博士、硕士授予权最早的学科之一,是重庆市卫生局批准建立的重庆市糖尿病中心以及肥胖防治中心。现有博士生导师4人,正教授4人,副教授6人。

该科技术力量雄厚,人才济济,不仅有邱鸿鑫、舒昌达、张素华、邓华聪、李启富等内分泌学术界的知名教授,还有一大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中青年医生。其对甲亢、甲减、糖尿病,特别是甲亢突眼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此外,该科还在国内率先报道禁饮加压试验诊断尿崩症、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诊断特发性阿狄森病等,填补了国内空白。

对于甲亢,重医附一院内分泌科甲亢、糖尿病专科经长期不断努力地实践与探索,在诊断和治疗中已总结出一套独特的经验和很好的疗效:

诊断结果准确该科采用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激素检测仪――美国康仁公司aCS-180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来诊断甲亢。该仪器是国际上诊断甲亢的最好仪器之一,结果十分准确。

诊断速度快捷在该科就诊的病人,一般在2小时左右便可以得到报告(机器故障除外),且每天上、下午均可抽血(不必空腹),做到了“当日看病、当日拿报告、当日取药回家”,特别适合外地、农村的甲亢病人就诊。

疗效安全、费用合理该科多采用内科药物治疗甲亢,一般只需治疗1~3个月就可明显见效。治疗效果安全可靠,不会因治疗而造成终身性甲减;且口服药物方便可行,价格合理。

知名专家介绍

邱鸿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甲亢、尿崩症。

舒昌达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国际人工器官学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治糖尿病、甲亢、尿崩症。

张素华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重庆市糖尿病专委会主任委员。擅长内分泌与代谢疾病,主攻糖尿病。

邓华聪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内分泌学会委员、重庆市内分泌专委会主任委员。主治糖尿病、甲亢、尿崩症。

李启富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科室主任,中华糖尿病学会委员。主治糖尿病、肥胖。

专家门诊时间

上午下午

星期一邱鸿鑫、李启富舒昌达

星期二舒昌达、张素华邱鸿鑫

星期三邓华聪张素华

星期四邱鸿鑫其他副教授或主治医生

星期五邓华聪其他副教授或主治医生

星期六其他副教授或主治医生

门诊地址:重庆市渝中区袁家岗友谊路1号邮政编码:400016

联系电话:023-890127578901221289012268

联系人:李萍何军粟绍初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是重庆市中医特色明显、社会影响较大的中医骨伤专科医院,因其具有地域特色的“渝州正骨”学术思想及独特的诊治体系,在西部地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现为重庆市中医示范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骨伤科重点建设单位。该院有多个专科专病科室,中药制剂现已有骨伤三期用药30余种。该院通过在中医骨伤专科学术、技术、药物、器械等方面不断创新和突破,使医院具备了较强的可持续发展前景和向外辐射的能力。

特色科室――软伤科病房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软伤科病房,由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常务委员、重庆市针灸学会副会长郭剑华主任中医师于1988年创建,现主要从事颈肩腰腿痛等全身软组织损伤性疾病的研究与治疗。该科采用针灸、推拿、小针刀、颈腰椎牵引、穴位注射、砭木疗法、中药内服外敷及先进理疗仪器等,综合治疗颈腰椎骨质增生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关节扭挫伤、肩周炎、坐骨神经炎、风湿性关节炎、面瘫、偏截瘫、痛风及骨折后期功能障碍等病症,具有较好疗效。

知名专家

郭剑华

主任中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重庆市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津贴。主治:颈肩腰腿痛、中风偏瘫、截瘫、痛风及骨折后期功能障碍等病症。门诊时间:周三、五上午。

涂燕兵

副主任中医师,重庆市针灸学会理事,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主治: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肩周炎等疑难杂症。门诊时间:周一、四上午。

咨询电话:023―63831454医院地址:重庆市渝中区新华路489号邮政编码:400010

福建省人民医院

福建省人民医院创建于1954年,座落于福州市繁华的市区中心,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服务功能完善。拥有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近百名,有60余位学科带头人在部级、省级学会担任主要职务。医院设有20多个临床一级学科和20个临床二级学科,有12个临床教研究室和11个临床研究室,2个博士专业和5个硕士专业,接受国内外、港澳台人员进修学习,近年来荣获省部级科技成果数10项。

特色专科――男科

福建省人民医院男科应用传统中医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特色,结合现代医学科技手段,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不育症、男性障碍和前列腺疾病等方面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成效显著,承担科研课题多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50多篇,专著4部,荣获多项科技进步奖,其专科学术水平达国内领先水平。

知名专家

张敏建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分会主任委员。主治:男性不育症、男性障碍、前列腺疾病等。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

陈华副主任医师。主治:男性不育、前列腺疾病。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下午。

广西医科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于1934年,现有病床2300张,是中国南疆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是广西医疗、医学研究、临床医学教育和医疗保健的中心。医院在血红蛋白病的研究、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术、肝癌的诊断和治疗、喉癌及鼻咽癌的研究、支气管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应用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或国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特色科室――血液内科

成立于1961年,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努力,血液科已发展为病种齐全、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广西一流血液病专科,下设血液病房、血液实验室、血液专科门诊三个部门。科室在地中海贫血的诊治、白血病的诊治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重症肌无力、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知名专家

赖永榕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血液科主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全国委员,广西血液病学会副主任委员。曾获广西科技进步奖2项,厅级科技进步奖3项。2000年被评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主治:白血病、淋巴瘤、地中海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等。门诊时间:周三下午。

卢玉英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全国委员、广西血液病学会主任委员。曾获广西科技进步奖3项,厅级科技进步奖3项。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主治:白血病、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门诊时间:周五下午。

杨日昔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从事临床医疗工作30余年,专长血液病的诊断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治: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门诊时间:周一下午。

刘汉锋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血液科副主任。主治: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出凝血疾病等。门诊时间:周三下午。

咨询电话:0771―5356510

医院地址:广西南宁市双拥路6号

骨科专科特色篇8

我们**卫生院地处泰山西麓,桃乡南部,驻地有济兖、泰东公路纵横穿过,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迅速。我院始建于1956年,历经四十余年的发展壮大,现已成为拥有固定资产1100万元,占地189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300平方米,床位120张的一级甲等医院,设有内、外、妇、儿、中医、放射、后勤等32个科室,梁氏正骨是特色专科,现有职工105人,其中主治级26人,初级71人,大中专毕业生83人,下设15处卫生所,有乡村医生78人。

近几年来,我院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业务主管的领导支持下,选准“突出专科优势,加快改貌配套建设,带动整体发展”的路子,造大培强“梁氏正骨”特色专科以提升知名度,加快改貌配套建设以增强竞争力,使我院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也带动全镇卫生事业迈上了新台阶,连续三年在泰安市农村卫生工作综合考评中名列前茅。

一、找准差距,理清思路,明确发展方向

建院四十多年来,在几代医院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医疗设施不断完善,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但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同其他许多乡镇卫生院一样,我们也碰到了许多困难。卫生院自身投入不足,人才流失,缺乏特色等原因造成发展后劲不足。房屋陈旧,医疗设施落后,设备老化。在医疗水平高、设备精良的市级医院和经验丰富的村级诊所的前后“夹击”下,卫生院在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如何主动适应社会大环境的转变,尽快找到一条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迅速摆脱困境,作为关系卫生院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摆在了院领导班子面前。在经过广泛考察和深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是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符合世界医药科学发展的大趋势。“安驾庄梁氏正骨”三百年来形成的良好声誉是我院特有的无形资产,它的独特优势是其他医院所无法比拟的。要想在竞争中求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梁氏正骨的名牌效应,造大培强这一专科龙头,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全院步入良性轨道,健康发展。同时也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环境,提高装备水平,为专科建设构建发展平台。思想认识的到位,使我们迅速确立了“以加强骨伤专科建设为突破口,形成龙头带动,以改貌配套建设为基础,提高硬件水平,促进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随后,我们经过科学部署,精心组织,迅速集中力量投入到了建设中来。

二、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加快骨伤专科建设步伐

虽然梁氏正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具有传统优势,但在目前医学科技进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就显得科技含量低,规模相对较小。为保证骨科建设尽快步入快车道,真正在全院起到龙头作用,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一是出台政策措施。1998年,我们集思广益,制定了《安驾庄镇卫生院骨伤科发展规划》,明确了“传统引路,中西结合”的办科方向。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将梁氏正骨传人聘为副院长,调拨20万元作为科研经费,骨科内部人事管理自主,奖金分配自主,骨科人员在晋级晋升、住房分配、参政入党等方面享受优先照顾。**年,针对工作中出现的实际情况,我们又适时召开了由院两委和科室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作出了《关于加强骨伤科建设的决定》。这些文件措施的制定,为推动骨伤科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是提高医疗装备水平。在卫生经费不到位,各项建设投入增加,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我院对骨科建设一直实行财政单列,每年的骨科专项经费增幅都保持在15%以上。为提高改善骨伤科的医疗装备水平和诊疗环境,我们先后投资300万元建成了1500平方米的高标准骨科病房楼和手术室,配齐了骨科手术器械,更新不锈钢折叠床及橱具50件套,并全部安装了空调,购置了骨科牵引床、m-904e多功能麻醉机、自动洗片机等设备。

三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群体。专科优势要靠人才去发挥,骨科特色要靠人才去体现。我们看准这一点,在选好人、育好人、用好人上下了大量工夫。选好人,任命梁氏正骨第十七代传人梁华兴为学科带头人,充当领头雁,搞好传帮带。大胆提拔重用一批年轻业务骨干,为骨科发展输入新鲜血液。目前,骨科医护人员已经达到了20人,人才结构趋于合理。育好人,制定详尽的《骨科人才培养计划》,在新分配学生中选拔优秀毕业生充实到骨科,作为后备人才培养。每年定期派出1—2人员到泰安中心医院、济南90医院及省内外知名骨埔皆航扪啊S煤萌耍瞥奥圩逝疟病钡木晒勰睿岢秩稳宋ㄏ汀⑽ú攀怯茫杂姓娌攀笛У囊滴窆歉裳沟w樱ɡ攀钟茫鞘共呕峁┕憷杼ā=改辏以航鲇糜诠强迫嗽迸嘌怠⒔萄Э蒲小⒊晒崩木丫痛锏?5万元。骨科大夫孙波从济南进修回来后,大胆实践,将所学新技术很快应用于临床,带动骨外手术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骨科病房护士长张蕾年仅23岁,但她扎实肯干,团结带领全科同志创造性工作,连续两年被授予“肥城市十佳护士”、“泰安市优秀护士”的荣誉称号。经过多年努力,我院高素质、业务精、年轻化的骨伤科人才队伍已经初步形成,为骨科技术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四是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年我们将骨伤科做为试点,并逐步向全院推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按照“以岗定人、择优录用、人尽其才”的原则,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对竞争岗位、任职条件、选拔程序做了详细规定。经过资格审查、考试考核、面试答辩、民主测评后择优上岗,每两年一个聘期,保持聘任动态性。在分配制度改革中,我们实行了院科两级核算,坚持“想闲无钱,劳动有酬,多劳多得,向一线倾斜”,科室每个人的效益工资与个人工作量、工作质量、劳动纪律相挂钩。改革后,收入高的同志每月能达到两千多元,低的仅能拿到几百元的基本工资。在骨伤科试点成功后,我们又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全院推开,对中层干部实行竞争上岗,职工实行合同制管理,对行政后勤科室实行“岗位目标得分考评责任制”,临床医技科室实行“成本核算”管理,充分发挥出了每个岗位的最大潜能。

五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我们积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不断扩大梁氏正骨的知名度。先后在山东电视台、山东广播电台、《山东卫生报》、《泰安卫生》等多家新闻媒体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去年初,我们还专门建成了骨伤科网站,全球用户只要登录国际互联网,就能轻松浏览到梁氏正骨的有关信息。

“突出专科,培植龙头”的工作思路,使骨伤科在几年时间内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1年,我院骨科门诊量达到30800人次,占全院门诊量的38%,收住院1060人次,占全院住院量的67%,床位使用率达92.3%,业务收入突破300万元,占全院总收入的46.5%。梁氏正骨的牌子越来越响,接诊范围辐射6省16地50多个县市区,梁氏膏药也远销香港、日本、东南亚等地,为海外人士带去福音。

三、加大投入,狠抓落实,全面实施改貌配套工程。

在实施改貌配套工作中,我们以“外塑形象,增强后劲”为出发点,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工作标准,对医院医疗区和生活区进行了科学规划布局。基础建设方面,1998年投资200万元完成了以门诊楼和病房改造为重点的一期工程,建成了开放式中西药房;1999年投资400万元,完成了以病房楼和康复楼建设为主体的二期改貌工程,率先完成了泰安市卫生局下达的第二轮改貌配套任务;**年又对门诊楼进行了外部装修改造,建成了风格别致的绿地广场,使整个院容院貌有了很大改观;2001年重点抓好“安居”工程,建起了面积3200平方米三室两厅的职工宿舍楼。在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们加大了对医疗设备的投入,近几年先后投资120万元,购置了F-820血液分析仪、C980C电解质分析仪、CX—9000B超、美高仪心脏工作站、SDn-660脑电地形图仪、LH2802胎儿监护仪、三氧消毒机、自控式洗胃机等一批高新医疗设备。安装空调120台,更新升降式不锈钢病床、全棕床垫100件套。购进南京依维柯救护车,改善了医疗服务条件。配置了一批iBm电脑,实行了微机系统化管理。医院技术装备力量进一步增强。

在搞好院内改貌建设的同时,我们结合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的实施,加强了村卫生所改貌建设。对全镇的村级卫生所重新进行了规划布局,将每村一室合并为15处卫生所。卫生所由村里提供房屋,镇里适当扶持,镇、村、院共同建设。针对原村卫生所建设标准普遍不高的实际,引入竞争机制,采取“谁建设,谁受益”的办法,哪个村工作力度大,建设标准高,就把卫生所设在哪里,充分调动了各村投资建所的积极性,加快了改貌建设的步伐。人口只有800人的西江村经济并不发达,但村两委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千方百计筹资4万元,将原村委大院重新装修改造,屋内吊顶,铺地面砖,墙壁刮瓷,外墙贴墙面砖,改建成了400平方米的卫生所,切实为村民解决了看病就医的问题,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赞誉。在全镇各级的共同努力下,目前15处卫生所已顺利完成了改貌任务,并全部达到了第二轮改貌建设的标准要求。

骨科专科特色篇9

11一般资料以笔者所在医院计算机数据库中2009年1~12月中药制剂用药数据为资料来源,提取150878张处方信息,包括临床诊断、药品名称、剂型、数量、金额。

12方法运用excel对数据进行排序、分类、统计等处理。由于中药制剂多以外用药为主,药品数量以包装单位计算,难以用限定日剂量(DDD)和药品使用频度(DDDs)进行统计。2结果

21中药制剂按剂型对药品进行分类,统计药品品种比例及销售数量、金额构成比,结果详见表1。从表1可见,笔者所在医院所用骨科中药制剂共有7种剂型36个品种,,各剂型中制剂所占的品种数、比例及销售量和金额均不相同,其中外敷散剂、膏药、胶囊使用率居前三位,品种比例总计61%,而销售量比例则达到912%,销售金额所占比例943%。

22中药制剂按骨科药理作用对药物进行分类,统计疾病出现频率和销售金额,结果详见表2。从表2可见,骨科疾病种类繁多,病情复杂,骨科患者多因骨关节自身退变、骨伤、无菌性骨关节炎就诊居多,而在治疗上并非单一用药,各剂型制剂常联合运用,尤以外敷散剂常根据骨伤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联用。

表1中药制剂按剂型分类临床应用情况序号药品剂型品种数数量(包装单位)占总数量百分率(%)销售金额(万元)总金额百分率1外敷散剂165786053761%680983798%2膏药34706073059%587263185%3胶囊3353840230%417322235%4搽剂274152482%587432%5熏洗剂435384230%2855229%6酒剂422614147%1473182%7丹剂43230021%357051%3讨论

31中药制剂应用概论从以上中药制剂基本用药情况统计显示,何氏骨科通过数百年大量的临床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16种外敷中药散剂,针对骨伤科各类疾病既可单用专取所长,又可辨证施治地多种散剂配伍运用,以其满意的疗效仍为常用制剂之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原有传统制剂基础上又研制开发出膏药、胶囊、搽剂、酒剂等新剂型,膏药、胶囊剂以稳定的疗效、使用方便、便于携带等特点而逐步受到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青睐,而逐渐成为首选剂型之一中医骨科推拿手法治疗运用极为广泛,而搽剂作为推拿介质不仅可以加强手法作用,提高治疗作用,还可起到和保护皮肤的作用,已成为医师骨科治疗的必备药品口

表2中药制剂按骨科药理作用分类临床应用情况序号药物分类药品种数常见病种分布金额(万元)1温经止痛壮骨类6骨关节退行性变,慢性腰腿痛,骨质疏松,各种痹症507882消肿止痛接骨类8骨折,软组织伤503343祛风除湿通络类8无菌性骨炎,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肌筋膜炎等473984软坚散结松痉类10创伤性关节炎,关节粘连,功能障碍90435抗劳舒筋补骨类6骨软骨病,骨缺血性坏死89206清热拔毒生肌类9骨髓炎,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55397行气活血通督类5截瘫,神经阻滞麻痹3217服酒剂以酒本身行血活络的功效,可使药物更易吸收和发散,但因适宜人群有限,因而运用范围也受到限制熏洗剂热能开通腠理,调和气血,舒松关节,尤适用于创伤性骨关节炎经炉火煅炼而成之外用丹药独取拔毒、去腐、生肌、敛口之功效,专攻骨感染疮口破溃和窦道形成者。纵观骨科使用的各剂型中,外用药物剂型比例占72%,内服药物剂型比例占28%,而在使用数量上外用药物比例为745%,内服药物比例仅占255%,可见在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上外用方药在整个药物治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表2可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的改变,近几十年来,各类骨科疾病的发生率和病种分布也在发生着变化,交通事故、职业习惯等因素引起的各类骨伤和慢性颈肩腰腿痛等骨科疾病的发生率日益增多,而卫生水平的提高也使骨感染、骨质病理改变等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下降。骨伤科病谱的变化也使药品剂型结构的运用也在发生改变,散剂、膏药、胶囊、搽剂等在药品使用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大,而酒剂、丹药所占比例则有下降趋势。

32中药制剂运用特点何氏骨科治疗骨科疾患,在遵循中医骨伤科学的整体观和辩证思想的基础上,自有其独特的医理医技特色。“治骨先治肉”之见解就是中医整体观念在骨伤科学理论中的具体体现,“骨”与“肉”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因此在用药上若“就骨治骨”效果并非良好,治疗上常把“肉”放在重要位置上,比如骨折的治疗,并非一味地大量使用接骨药,常配伍行气活血、消肿化瘀、续筋等治“肉”的药物,以改善患部的微循环状况,恢复正常的生理机能,这也是基于“筋不续骨难接”的认识。在深化整体观念的同时,治疗上何氏骨科更重视局部的辩证,骨伤科疾患绝大多数表现为局部疾患,用药上主张外治为主,内治为辅,针对局部的伤损变化施治,直接用药作用于患部,力专效宏,可使疗效提高数倍,同时治疗中强调有序、灵活地调治,根据骨伤、骨病的病因和病理发展规律合理地进行多种药物、多种剂型组合运用,且各种药物和剂型又有其自身的特色,在某些疾患的治疗中有极强的针对性。如对化脓性骨髓炎,有瘘管者常以丹药捻拔毒祛腐,脓尽腐祛则新肉生同时专用外敷中药消炎解毒,既可直接控制局部软组织炎症,又能助脓成者排脓对全身症状明显者,常辨证运用消、托、补三法内服药物治之,以达到标本兼顾的作用。何氏骨科治疗骨伤科疾患,运用最多、研究最深入为外敷散剂,其用量占整个制剂的1/3。其治疗特色既遵循“外治为主,内治为辅”,又可“分部位辨证用药”,各种外敷散剂以确切恰当的配伍,对骨伤、骨病采取不同部位、不同症状外敷不同中药的方法,尤适宜于一病多症,数证相兼或症候的轻重不同,有极强的针对性,从而大幅度提高疗效。如颈椎病多因颈椎退行性变及继发改变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颈髓、椎动脉等引起不同的“证”,对颈脊椎区因椎体骨质的骨赘或椎间盘的失水萎缩、突出物压迫神经根,可外敷消增健运、消炎通督散剂两侧项肌群因脊椎区的改变而致肌腱及韧带变性、无菌性炎症导致肌肉劳损痉挛可外敷温经止痛、壮筋骨散剂颈肩部多出现肌筋膜炎和上肢放射痛,可外敷通络止痛、散寒除湿散剂。以上可见外敷中药多是分部位随证化裁,使药证相符。4总结药物剂型与药物的疗效息息相关,良好的中药制剂剂型对药效的发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上可见散剂、膏药、胶囊剂、搽剂等传统中药制剂在何氏骨科医学理论指导下依然以其独特的疗效在为临床服务。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药物剂型也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的发展和革新,坚持何氏骨科中医治疗特色,加大科研力度,进一步提高制剂的技术成分,改进生产工艺,选用更适宜的给药途径和剂型,发挥其最好的治疗作用,是专科制剂今后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参考文献

[1]何天佐.何氏骨科学.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95:上卷15-96,下卷26-70.

骨科专科特色篇10

[关键词]高校科研团队 知识转移 知识势能 转移机理

[分类号]G302

1 引言

团队内部的知识转移是高校科研团队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团队知识创新的源泉,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绩效直接影响着团队知识创新的能力。而据徐建培2004年的调查,分别仅有0.7%和8.4%的成员认为所在团队有很好或比较好的知识交流与共享,29.1%的成员认为团队知识交流很不好。目前,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的知识转移状况不容乐观。近年来,高校内部师生间的知识转移和校企间的知识转移及其影响因素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关注。而对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研究却刚刚起步,可以借鉴的成就成果不多。因此,对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的知识转移机理进行研究,提高知识转移效率,从而提高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深入分析知识提供方特性、知识接受方特性和知识特性3个因素对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影响。在知识转移影响分析的成果上,基于知识势能原理,建立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的知识势能矩阵,探讨知识在科研团队内部转移的机理。显然,知识势能是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动力,决定了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方向和力度;知识转移的机理为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实现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更好地提升高校科研团队的整体创新能力。

2 高校科研团队的构成模式

根据高校科研团队的特点,学者们对高校科研团队的种类及组成进行了研究。华荷锋(2005年)认为高校科研团队可以分为师生团队、自由团队和行政团队三类。刘惠琴和彭方雁(2005年)则认为科研团队可以分为师生团队、学科团队与项目团队三种类型。

科研团队组成和结构的不同,会导致科研团队内部知识转移机理的不同。因此,本文在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科研团队构成的现状,以吉林大学近几年产生的创新团队为分析对象,从科研团队的任务目标和人员构成的二维角度提出科研团队的构成模式。把高校科研团队划分为“学术型团队”和“项目团队”两大类。学术型科研团队一般比较稳定,具有存在时间长等特点。而项目团队在完成了项目后,则各自回到工作岗位,项目团队解散,具有时间短、不稳定等特点。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学术型团队的构成模式。

学术团队一般由学术带头人、科研骨干(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一般教师和学生组成。构成模式如图1所示:

在图1中符号“x”表示学生群,即某位教师的所有学生,其他符号表示相对数量。学术型团队为了提高学术水平而成立,但同时也承担重大科研项目。

从知识势能的基本概念出发,可以得出科研团队内部知识势能的分配原则为:学术带头人高于科研骨干,科研骨干高于一般教师和学生。如果没有其他条件的影响,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更容易向其他人转移知识。根据知识势能的分配原则,学术带头人、科研骨干、一般教师和学生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学术带头人处于科研团队的核心地位,一般为学术水平较高、知识领域较广、资历较深的教师,不随意变更。科研骨干由科研能力较强、具有较为系统的专门知识的教师担任;作为学术带头人的得力助手,流动性较小。一般教师通常由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协同科研骨干完成专项科研任务的年青教师组成。学生通常为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的在读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流动性特别大。

在学术型团队中学术带头人与科研骨干沟通较多,并存在一定的领导权限。科研骨干与自己的学生沟通较多,并担负指导责任。科研骨干与一般教师存在共同协作的科研关系,有时负责分配具体的科研任务。在有合作任务时,一般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沟通。

在学术团队中科研骨干的数量通常要少于一般教师,学生一般数量较多。通过自身努力学习和科研任务的增多,一般教师晋升为科研骨干的机会较大。而科研骨干晋升为学术带头人的机会很小,因为一个学术性科研团队只有一个学术带头人。由于学习期间表现优越,学生有可能成为一般教师,但数量很少。

3 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从知识转移的过程来看,知识提供方特性、知识接受方特性、知识特性、知识转移途径和知识转移环境5个因素为影响知识能否成功转移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分析知识提供方特性、知识接受方特性和知识特性3个因素对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影响。

3.1知识提供方特性的影响

只有在知识提供方愿意将自己的知识进行转移的情况下,知识才能在科研团队内部进行知识转移,可见知识提供方是决定知识能否顺利转移的先决条件。因此,开展知识提供方特性对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转移效率影响的研究十分必要。

从已有文献看,知识提供方的知识领先程度和知识保护程度是影响知识转移的重要特性。Gupta&Govindarajan指出知识来源方的知识优势越明显,越有可能向合作方转移知识。Hamel曾指出在联盟知识转移的过程中,联盟伙伴对于知识的主观保护会提高知识的内隐性,进而影响到知识转移的顺畅与否。

知识转移的前提条件为,知识提供方的知识势能高于知识接收方的知识势能,在此用知识领先程度来表示知识势能的差距。在转移过程中还受到知识保护程度和知识提供方在科研团队中的角色两个因素的影响。

3.1.1知识领先程度 已有的文献表明,知识领先程度越大,知识越容易转移。高校科研团队成员分别从事不同的专门知识研究,通常在专门知识领域具有较高的造诣,因此便导致了不同成员间的专业知识往往差别较大现象的出现。其实较大的专门知识差异并不是导致知识容易转移的充分条件:①专门知识的较大差异会促使知识提供方更愿意将自己的专门知识进行转移,因为,转移的部分专门知识即使被接收方完全吸收,在此门类的专门知识中接收方也不能对知识提供方造成任何威胁;②知识提供方有将专门知识转移的意愿,但由于与知识接收方较大的专门知识差异,接收方要想吸收和理解所转移的知识,势必要浪费知识提供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导致知识提供方会对专门知识转移进行一定的回避。综合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只有知识提供方和接收方所研究的专门知识相近(相近的研究领域),而接收方与知识提供方在专门知识具有较大知识势能时,知识提供方才愿意将专门知识进行转移。

3.1.2知识保护程度 知识提供方担心在科研团队的其他成员吸收所转移的知识后,对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垄断地位发起挑战,而使自己失去在科研团队中已

有的地位。出于这种目的,知识提供方将会对自己所拥有的知识进行保护。

从团队成员来看,一般这种情况存在于科研骨干和一般教师之间,主要有3种情况:①科研骨干之间的知识保护;②科研骨干与一般教师之间的知识保护;③一般教师之间的知识保护。

从知识形式来看,知识提供方更愿意将自己的隐性知识进行保护,这是因为:①高校科研团队成员的显性知识大都以学术论文、专利等方式进行了体现,这导致了显性知识难以保护,并且显性知识只占自己知识总量的很小一部分。为了在科研团队中的人际关系更加融洽,知识提供方更愿意将自己的显性知识进行转移。②隐性知识为自己科研技能的总和,没有以任何形式进行展示,其他成员并不完全了解自己的隐性知识,这部分知识更容易保护。隐性知识为自己在科研团队中的立足之本。所以,知识提供者更愿意将此部分知识进行保护。

3.1.3知识提供方在科研团队中的角色 学术带头人在科研团队中具有核心地位,通常情况下这种核心地位不可撼动。为了提高知识在本科研团队中的转移效率,增强科研团队的科研水平,学术带头人更愿意向团队中的所有成员提供知识。

科研骨干为了得到学术带头人的认可,愿意将自己的知识向学术带头人进行传递。出于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科研骨干将会无条件地将自己的所有知识对自己的学生进行转移。为了得到团队成员的认可,在确认自己的地位不会因为转移知识而受到威胁时,科研骨干将会把自己的知识向一般教师和其他科研骨干进行转移。

为了得到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的认可,一般教师愿意向他们进行知识传递,并且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会得到他们的指导,而使自己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在恰当的机会下,一般教师会将自己的知识向学生和其他一般教师进行转移。

学生为了提高自身的修养,并且在团队中没有任何利益关系,因此,学生更愿意把自己的知识与团队内部的所有成员进行分享。

3.2知识接受方特性的影响

在综合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过程及特点,从知识接收方的知识势能差、吸收能力和团队角色三方面分析知识接收方特性对知识在科研团队内部转移效果的影响。

3.2.1知识势能差 只有知识接收方感知知识提供方提供的知识是自己不具备的,在这方面与知识提供者存在知识势能差,知识接收者才有接收知识的意愿。如果知识接收者根本不具备接收提供方所提供的知识的基础(即知识势能差很大),接收方在吸收此知识时,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这种情况下知识接收方可能选择放弃接收此知识。如果知识接收方在某方面的知识与知识提供方实力相近(即知识势能差很小),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回报,知识接收方也可能选择不接收此知识。因此,只有当知识接收方与知识提供方的知识势能差在适当的范围之内时,知识接收方才有可能选择接收来自提供方的知识。这也与nonaka的观点不谋而合,他认为知识提供方与接收方之间应该存在一定的知识重叠,这部分重叠的知识(或者说共同知识)为知识接收方更好地吸收来源方的其他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2吸收能力 知识转移的成功是以知识接收方在接收到知识后,经过理解、吸收和对自身的知识体系进行重构,再加以利用和增值为标志的。在接收到知识后,知识接收方能否理解、吸收是知识能否转移成功的关键。因为科研团队中的成员在对新知识的处理程序、学习路径以及知识应用的环境等存在差异。因此,吸收能力直接影响到知识吸收程度。

3.2.3知识接收方在团队中的角色 科研团队中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学习知识的动机。学习动机为接收知识的内在驱动力,对知识的转移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分析知识接收方在团队中的角色对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十分重要。

在科研团队内部,学术带头人有着广泛的知识,并且为了科研团队的健康发展,学术带头人愿意接收任何成员提供的知识,并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指导。但由于知识表达的准确性问题,学术带头人可能更愿意接收来自科研骨干提供的知识。

科研骨干和一般教师为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并且避免浪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他们愿意接收来自与自己知识势位差在一定范围内的提供方所转移的知识。

出于学习目的,学生会选择性地接收其他人员提供的知识(除导师之外的团队成员);由于专门知识的相近性,学生最愿意接收来自自己导师转移的知识。

3.3知识特性的影响

依据知识特性,知识一般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由于显性知识更容易体现出知识势能的高低,根据知识势能的原理,可以认为显性知识更容易发生转移。而隐性知识不能直接用知识势能体现,容易采取保护措施。

3.3.1显性知识 高校科研团队成员的显性知识只占自身知识的很小一部分,并且大多采用学术论文和专利的形式公布于众。因此,对于显性知识团队成员一般都会进行转移活动。如果接收方为自己指导的学生,知识提供方会对知识接收方进行详尽解释,而为其他成员时,出于对知识保护考虑,提供方可能会闪烁其词,避重就轻,导致所转移知识中含有一定的噪音。

3.3.2隐性知识 团队成员并不完全知道其他成员的隐性知识,这便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性。隐性知识一般没有通过任何形式公布,为知识拥有者独有,并且只有知识拥有者完全了解此项知识的使用环境,这便体现了此种知识的高度专用性。正因为具有了高度专用性,此种知识才不能被轻易的模仿或复制。

根据隐性知识的复杂程度,隐性知识可分为高复杂度的隐性知识和低复杂度的隐性知识两种。高复杂度的隐性知识受知识本身复杂程度的影响,此种知识转移的难度很大,需要提供和接收双方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即,知识本身的复杂性程度也就越高,进一步知识模仿的难度也相应增加。低复杂度的隐性知识只要知识提供方愿意转移,并且投入一定的精力,此种知识便能成功转移。但由于此种知识同样存在内隐性和专用性,知识拥有者可能会对其采取保护措施。因此,此种知识的转移也存在一定的条件。

4 科研团队内部知识转移机理分析

4.1科研团队内部知识转移模式

自从知识转移的概念在1977年被teeee提出之后,各国学者对知识转移机理和知识转移的理论模型进行了探讨,形成了一些有意义的知识转移模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组织知识创造螺旋、知识转换流程、知识转移4阶段模式、知识转移情景模型等。闫凡荀提出了以知识势能为转移的模型。而已有模型并不能直接应用于表达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的知识转移过程。

本文基于高校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成果,利用知识势能原理建立科研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模式。由于知识提供方在科研团队内部扮演的角色不同,导致知识转移机理有较大差别,因此,根据知识提供方在科研团队中的角色,科研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模型有两种,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

其中图2为知识提供方为学术带头人,或知识接

收方为学生情况下的知识转移模型。图3为除图2之外的其他情况下的知识转移模型。图2和图3中“同”表示变化方向相同,“反”表示变化方向相反。

图2模型描述的转移机理为:在接收到转移需求后,知识提供方将会无条件地发送知识,强烈的转移需求能够提高转移效率,知识差距阻碍转移效果。接收到知识后,接受者势能提高,团队产生一定的创新,提高团队内部成员的知识势能。

图3模型描述的转移机理为:①向学术带头人传递知识,在其指导下,发送者和学术带头人的知识势能提高。②当知识提供方与接收方的知识差距在一定范围之内时,知识提供方才有转移意愿,知识差距太大或太小,都将不会转移知识。良好的转移意愿将会促进转移效果,从而提高接受者的势能,使团队内部产生知识创新。③当知识差距在一定范围之内时,知识差距越大,知识接收方的势能提高越大,势能提高后,知识差距将缩小。

4.2团队内部知识转移模式的数学表达

基于知识势能原理和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特点,把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转移模型表示为数学表达式。科研团队知识转移模型的数学表达式的建立过程如下。

已有研究成果表明,知识具有从势能高的一方向势能低的一方转移的趋势。左美云指出,知识数量、知识质量和知识结构为决定知识势能的三个要素。根据知识势能原理,可以认为知识转移的趋势如图4所示:

把科研团队所从事的科研工作分为不同的专门知识,即对科研团队科研工作进行了知识结构的划分。分别用m1,m2,…,mn表示科研团队内部所具有的全部专门知识的门类。根据分析的需要,专门知识的细化程度可以不同。

由于科研团队的知识转移模型中,涉及到了成员在科研团队中的角色。本文分别采用D表示学术带头人,G1…,Gn表示n个科研骨干,J1…,Jnn表示nn个一般教师,X1…,Xr表示r个在读学生。

不同成员所具备的第mi门的专门知识的数量用向量ZL表示,ZL={ZL1 ZL2…ZLi)。不同成员所具备的第他门的专门知识的质量用向量ZQ表示,ZQ={ZQ1 ZQ2…ZQi}t在实际选择时,可把知识数量向量况表示为由参加项目数量、学术论著和专利数量、指导学生数量等组成。可把知识数量质量Zl表示为由完成项目效率、学术论著和专利质量、毕业学生的学术水平等组成。

某个成员具备的第mi门的专门知识的势能为ZU,ZU=ZL×ZQ。把知识转移模型1和知识转移模型2统一采用二维矩阵的形式表达,表达方式如下:

把成员(共有1+n+nn+r个成员)定义为矩阵的行,把专门知识的门类m1,m2,…,mm定义为矩阵的列。则科研团队内部知识势能的数学表达式为:

上式中ZUil表示第i个成员具备的第m1门专门知识的势能。此数学表达式可以合理地计算所各个成员具备的每门专门知识的势能,并且可以间接地说明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趋势。

只要给定了一些相应的阈值和一些相应的约束条件,利用建立的知识势能矩阵便能分析出科研团队内部的知识转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