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十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十篇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06:19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篇1

关键词:超星平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抗击新冠肺炎期间,网上教学全面铺开。但是,线上教学不应该仅仅是防疫过程中教学的临时选择。通过网络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非常适合像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这种内容多,实践环节多,信息量大的课程。教师通过线上线下教学活动指导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线下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继而成为复合型优秀人才具有积极作用。

一、基于超星平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含义混合式教学以信息化教学思路为基础产生,本质上把传统教学模式以及信息化模式加以结合,并成为教学发展的推动力量。此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吸取互联网教学的先进技巧,扩展自身知识的储备量[1],彰显学生学习主动性。围绕教师现有的信息化教学水平,通过引进超星平台,在线上签到与答疑等环节基础上指导学生观看视频和ppt,巩固学生掌握的知识,促使学生将被动化的学习状态巧妙转变为主动化的学习状态。

(二)超星学习平台超星学习平台在高校推广了较长时间,其学习平台可供学生自助或半自助地学习学校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其优势是学生和老师都能利用超星学习通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学习相关服务。它具备教师上课需要的基本功能,如通知、签到、分组、讨论、作业、投票、评分、统计等。这些功能不仅有利于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也方便教师实时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活动,并开展教学研究。

(三)超星平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价值超星平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常规化的教学模式有所不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强化学生学习热情的培养,此种模式兼具线上和线下的优势,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线上教学开展预习活动,做好线下学习的准备,及时整理学习问题和知识点,还可以促使师生直接交流互动,增强教学整体质量。最为凸显的是,超星平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强化线上教学效果,并且较大程度上增加网络资源的利用率,线上教学模式逐步发展为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由于不受时间以及空间的影响,只需要具备移动终端以及互联网便可以达到学习目标,这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难以实现。线上教学的新颖性较强,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加。另外超星平台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给学生塑造了立体化的感觉,布设优质化的预习学习任务,促使学生按预习的内容进行认知,整理知识结构框架,确保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有效发挥。物流管理课程,其涉及面比较广泛,需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吸取对应知识。若只是凭借单一的线下学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深入,所以借助超星平台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带动学生主动学习,训练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潜能,存在更高效教学的价值。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一般流程

目前,常见的混合式教学流程是:课前,教师线上学习任务——学生线上接受学习任务——在线测验/课前实践,教师根据大数据统计信息跟踪实时学习情况,搜集问题,然后针对问题调整教案;课中,学生分小组讨论——实践操作,教师针对问题实时指导——重点难点问题解决——归纳总结;课后,拓展训练,学生在线自我考核评价,教师根据系统评价情况布置任务[2]。针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将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及操作过程相互结合,调动学生学习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达到扩展知识面,强化认知实践操作能力的效果,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设关键点是按照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大纲,将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基础特征视作前提,通过超星平台创设移动教学气氛,组织学生通过移动终端加入到学习活动,强化师生互动的效果。通过突破现有的时间以及空间制约,实效性的开展体验教学活动,创设物流管理课程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知识储备量。在具体实施中,要注意以下环节:首先是课前准备。在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引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理念,课前准备是基础。教师给学生布设课程大纲,把课程的视频发送到超星平台上,课前安排练习题督促学生提前预习,在书本中寻找,以了解学习的盲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更好的开展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活动。其次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借助超星平台的签到与选人和抢答等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烘托教学气氛。在此期间教师要围绕超星平台统计学生对课程资源的浏览情况,了解学生基本学习效果,便于进行跟踪化学习监督。另外教师按照学生自主的质量初步评价学生学习有效性,在线上组织学生巩固知识点,针对性的处理学生存有的难题,综合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对课堂互动成效做好教学评估。最后在课后教师要把对应的作业内容上传到超星平台中,安排学生参与课后习题的训练,同时按照作业布设的情况评价学生。鼓励学生通过超星平台中的模块,从多个角度上获取学习资料,突破教材教学的局限性,最大化的强化学习质量。

三、基于超星平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作用

通过超星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以体现教学的灵活性,彰显教学的层次性与丰富性,可以更高效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在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运用该教学手段,具有如下作用:

(1)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互联网中包含的网络资源比较丰富,也为超星平台提供了大量的教育资源。通过超星平台设计教学内容期间,教师要全方位的思考课程标准,顾及教学发展的需求,查询图书资料和视频资料,获取和教学内容存有关联的热点话题以及生活事件,完善现有的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可以与时俱进[3]。并且教师可以适当的把科研成果与产业进步发展要点融合在教学内容中,体现教学的全面性与实效性。比如“物流运输”内容的教授,教师可以引进案例,把先进的物流运输理念和要点上传到超星平台中,给学生灌输与时俱进的物流运输思想,激发学生对物流运输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自主借助超星平台优化知识框架,初步形成物流运输的先进思维,为适应今后的岗位需求奠定基础。

(2)整合多样化教学活动。首先教师给学生布设学习任务,结合教学具体内容,基于超星平台把资料推送到学生移动终端,或者借助问卷与分组的方式完成任务设计,指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分析学生是否认真阅读、是否认真答题等,明确线下教学知识的教授重点。其次设置多样化的学习活动,针对课堂学生出勤,教师以手势发送或者位置分布为主检查学生在课堂上的出勤情况,同时把线下学生人数与线上学生人数进行核对,以免出现学生误签与代签的现象,及时获取学生到课信息。针对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选择面对面教授和小视频融合的方式开展活动,明确学生学习主题,鼓励学生把答案填写在超星平台上或者积极把答案分享给课堂上的其他学生,针对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适当的进行奖励与支持。在此期间若学生线下学习积极性不高,可以通过超星平台进行随机选人或者抢答,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改善枯燥的教学氛围。针对课堂知识分享,由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强调互动性以及内容的分享性,教师可以通过手机设备对ppt加以直接化投屏,和学生一同进行知识点共享。针对教学措施调整,教师可利用现有的超星平台问卷与测试结果展示模块,随时随地的监督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按照平台中保存的数据进行教学方法调整。或者教师结合平台的数据反馈效果,记载课程创设直到结束的完整化过程,整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包括学习行为以及合作参与程度等,组建学生“档案袋”,达到线下调整教学措施的目标。

(3)有利于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建设。在实际的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考核环节的设计,尤其是过程化的考核机制设置,可以把期末考试总分以及过程考核总分按照4:6的比例加以综合化考试,期末考试便是40%的纸质试卷考核、过程考核包括20%的出勤考核、10%的作业考核、10%的课堂学习考核、10%的平台互动与提问考核、5%的课后习题考核以及5%的视频观看考核[4]。换言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考核机制布设要强调过程考核必要性,由此教师公平与客观的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促使课堂教学更加科学与高效。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篇2

关键词:临床医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教育;

ResearchontheConstructionofQualityevaluationSystemofClinicalmedicinemixedteaching

LiChiwanGZhongliwanGGuijun

theSecondHepatobiliarywardofGeneralSurgery,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JinzhoumedicalUniversityStomachwardofGeneralSurgery,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JinzhoumedicalUniversity

abstract:

withthedevelopmentofinformationization,mixedteachingmodeistheinevitabledemandofteachingreform,anditisalsotheonlywaytoconformtoeducationalinformationization.theapplicationofmixedteachingmodealsoimprovesthestandardofteachingqualityevaluationsystem.Basedonthediscussionofthedevelopmentstatusofclinicalmedicinecurriculummixedteaching,combinedwiththerequirementsofinformationdevelopment,thispaperdeeplydiscussestheconstructionofteachingqualityevaluationsystem.Hybridteachingqualityevaluationsystemwillbetheorganiccombinationof"onlineandoffline",adheringtotheenvironmentandtheteachersandstudents,qualitativeandquantitative,reviewbeforetheprincipleofcombiningguidanceandfeedbackafterevaluation,constructsthehybridteachingqualityevaluationsystemofclinicalmedicinecoursebasedonthetwomainbodiesofteachersandstudents,andatthesametime,thefirstandsecondlevelevaluationindexesaredesignedtolayafoundationfortheresearchontheconstructionofthemixedteachingqualityevaluationsystemofclinicalmedicine.

Keyword:

clinicalmedicinecourse;mixedteaching;teachingquality;evaluationsystem;qualitativeresearch;quantitativeresearch;education;

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越发重视在线学习。在线学习因其具有交流便捷、海量资源共享、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等天然优势,受到师生们的欢迎,但终究无法从根本上代替线下教学[1]。在此情况下,混合式教学(blendinglearning)应际而生[2]。混合式教学指的是在线下学习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化发展,与网络化相结合,不仅能够保留传统教育方式中教师的主导优势,同时也能将学生的主动性进行最大化地发挥[3]。混合式教学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充分利用线上资源,提高学习效率。此种教育理念,将具体线下环境、学生情况、教育内容相结合,借助线上优势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4]。顺应时展的必然要求,依靠信息化的发展,创新教育新方式,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也是重中之重。本文对临床医学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奠定基础。

1临床医学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针对临床医学课程多数高校采用传统课堂讲授的方式。但传统教育模式存在教学内容固化、受到时间限制等问题。虽然课程改革后对整体教学内容进行了缩减,但同样导致部分内容不能在课上讲授,导致学生自己学习的弊端。即便部分教师在课上完成了讲解,学生在课下只可通过教科书完成对老师教授内容的复习,课后难以彼此沟通,导致学习效率下降,而学习只成为老师对学生的知识灌输。

从另一角度而言,临床医生常常是学生的课堂教师,虽然其拥有者较为充沛的临床经验,但也同样缺少科学的教育理念,课上知识讲授更是枯燥乏味,导致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下降,难以勤勉思考。即使教师在课上完成了教育任务,但学生思维懒惰、缺少积极思考,只知道一味地接受知识灌输,是难以成为合格的临床医生。

2混合式教学模式介绍及在临床医学课程中的应用

2.1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介绍

混合式学习(blendedlearning)模式将传统学习和网络学习相结合,在信息化浪潮下得到了飞速发展。混合式学习的目的是完成教学目标,将学习内容、师生进行了有机结合,将面授、线上学习加以优势互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增强学习效率,同时减轻学生学习的经济负担[5]。

何克抗教授对混合式教学进行了首次定义,何克抗教授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进行了充分融合,加以优势互补,在保留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也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6]。基于上述内容,混合式教学不仅改善了学生的接受方式,同时也改善了教师的授课方式。此种教育方式将线下教学环境、授课内容、学生接受程度相结合,进行线上、线下教学的优势互补,将单向灌输式教学转换为双向主动学习。

2.2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课程中的应用

慕课(massiveopenonlinecourses,mooCs)是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课程中的应用之一,mooCs指的是线上公开课,基于mooCs系统,学生听课能够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不仅临床医学课程资源丰富,同时也包括对课程知识点、重难点的总结、作业布置、论坛讨论等,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同时方便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同时,充分发挥讨论学习的重要作用,将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基于案例的学习(case-basedlearning,CBL)相结合,从临床案例出发进行教学,制作上传关于临床医学技巧的微视频,以学生自主讨论的方式加深学习,提高学生沟通能力的同时,培养其团队协作意识。

Blackboard平台以讲授课程为中心,结合信息化高科技技术,制作虚拟学习环境,同时给予师生相互交流的契机。将Blackboard平台应用在内科教学中,其不仅保留了传统教学的优点,同时通过全自动录播系统提高课堂效率。构建内科学教学平台,提高课程交互性,充分利用线上资源[7]。针对急诊教学,Blackboard平台利用路径分析,建设课程网站,将线上视频资源及师生课后交流作为补充教学的重要内容,利用评价体系评估学生对讲授知识的掌握能力[8]。同时,Blackboard平台也能够应用于临床诊断学[9],利用线上平台,将线下面对面讲授、引导式教学、虚拟仿真相结合,依靠信息化、数字化平台提高缩短师生交流沟通距离,构建师生交流平台,提高学生临床技能,增强学生主动性,同时增强教学质量。

3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3.1临床医学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新要求

3.1.1提高线上教学参与积极性

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最大的特点是依靠信息化的高科技技术,将线上虚拟平台同传统线下教学加以结合,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10]。基于上述原因,在对临床医学课程混合式教学进行质量评价时,要注重线上讲授参与的积极性,学生线上参与主动性、积极性关乎整体教学模式的质量[11]。

3.1.2线上、线下教学结合程度

线上教学对于线下教学而言至关重要,线上教学由于不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因此学生能够在线下教学前,通过线上平台掌握此次的课程内容,作为预习,提高上课效率。同时利用线上平台对课上学习的知识进行及时复习,从而巩固学习成果[12]。基于上述原因,线上、线下教学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其科学融合的程度直接关乎教学质量。因此,将线上、线下教学结合程度作为临床医学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新要求。

3.1.3教学环境对混合式教学的支持程度

近年来,混合式教学越发受到教师的青睐,同时在部分高校中已开展了较为丰富的实践,但上述类型的高校仍占据少数部分,以秉持观望态度的高校居多。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学校的态度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改革态度,进而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不会出台相关政策进行扶持,提高教学改革的难度,从宏观层面影响教学改革的结果[13,14]。因此,在对混合式教学质量加以评估的过程中,要对高校的态度对其的影响纳入评价体系之中。

3.2临床医学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3.2.1将线上、线下纳入统筹之中

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要更多结合混合式教学的特殊性,制定师生在线上、线下的角色定位,同时规范其参与水平。

3.2.2将师生、教学环境纳入统筹之中

师生、教学环境应是临床医学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三大主体,体系指标应从上述三方面出发纳入统筹之中。

3.2.3将过程、最终效果纳入统筹之中

在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不能仅关注最后的教学结果,而要将关注点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以提高教学质量。

3.2.4将定性、定量评价纳入统筹之中

在制定评价指标时,可能会发生部分指标难以量化或只可利用定性来衡量定量的情况。基于上述原因,定性指标是不可或缺的,但由于定性指标其本身具有的主观性,更应制定好将定性转化为定量的方式,统筹定性、定量评价。

3.2.5将评前导向、评后反馈纳入统筹之中

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目的是通过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为教学全过程发挥导向作用,同时也为教学质量评价后的整改工作提供方向。

3.3临床医学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设计

目前,以往的教学质量评价主要通过督导、学生、同行教师进行[15,16]。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在自己可查询成绩前夕,通过硬性规定的方式要求学生对认可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在通过系统进行评价后方可查询到该科目的成绩。此种硬性规定的方式虽提高了学生参与程度,但同样有着下述弊端:一是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对于教师而言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难以影响教师的日常授课;二是虽然现有的体制保证了学生对该课教师质量评价结果的私密性,但往往学生的评分是基于自身对该位教师的个人情感,而非教学质量本身。而督导、同行教师对教学质量进行的评价主要是源于日常授课中,但几次随机走访并不能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充分掌握,无法从根本上起到监督的作用,而变成例行公事,难以从根本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文基于师生两个主体从线上、线下教学出发构建临床医学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见表1。

此评价指标中不仅包括定性指标,其中包括学生学习主动性、自我认知水平等,同时也包括定量指标,其中包括线上作业布置、线上讨论区登录频次等。在包括参与水平这一能够评价教学过程的指标的同时,也包括教学效果这一用于评估最后结果的指标。在运用该指标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着重将各项指标进行融合,从而服务统一的整体,且要将教学环境的影响纳入考虑之中,而不能唯分数论。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混合式教学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实践,不仅结合信息化的技术优势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该改善了以往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从而为混合式教学的发展提供了评价导向。本文所设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基于师生两大主体、结合线上、线下教学、统筹教学过程、最终教学效果而构建的,可为临床医学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奠定基础。

表1临床医学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郑燕芳,李颖,庞冰玉.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7):568-570.

[2]杨卫东,康飞,马温惠,等.整合LBL、pBL、CBL、tBL和RBL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核医学教学[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9,26(10):1775-1777,1791.

[3]许静,童睿,崔巍.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改革探讨[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8(1):164-166.

[4]曹彦,宋丹宁,熊丽辉.利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四诊”临床技能的探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9):26-28.

[5]高娇,付玉荣,伊正君.医学研究生个性化培养模式的构建及实践[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8(6):972-975.

[6]何克抗.“互联网+教育”是否颠覆与重构了传统教育[J].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19,2(4):3-8.

[7]曹小丽,陈迎迎.临床医学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堂评价体系初探[J].现代医药卫,2020,36(9):1419-1421.

[8]杨淑莲,刘兰娟,林清丽.探索需求导向的模块化在线课程建设实践——以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为例[J].信息系统工程,2020(7):159-160.

[9]邵桂敏,张亚民.基于线上教学平台的物理诊断混合式教学应用评价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2020,22(8):601-603.

[10]田凯茜,高娅,龙妍,等.混合教学模式下教学类app在高校课程中的应用及发展现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11):76-77.

[11]施晓光,程化琴,吴红斌.我国新一轮医学教育改革的政策意义、诉求与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8(Z3):61-63.

[12]潘金兴,林纬,黄惠彬,等.“tBL+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线下+线上混合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2019,7(2):104-106.

[13]倪维华,袁红艳,闫东梅,等.线上教学LBL+tBL教学教学模式构建[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20,10(5):36-40.

[14]郑阳,王晓明.pBL结合“金课”多模式线上教学在放射诊断学中的应用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24):86-87.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篇3

关键词:机械原理;混合教学;网络课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7-0169-03

一、引言

随着学分制的实施,学校对专业课程的教学学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缩减,但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需求的质量标准并没降低,相反,随着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还要不断更新和充实,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在课程学时减少的情况下,又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学模式。2011年,国外提出了大规模开放课程(mooCs)的教学模式,许多高校认为找到了一个绝佳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据朱永海、韩锡斌等的调查分析,2012年和2013年,美国高校已经开设mooCs的仅3.8%,计划开设的仅9.35%,54.05%的高校没有决定开设,有32.85%的高校明确表示不打算开设mooCs[1]。哈佛大学负责HarvardX(edX)的主任罗伯特・鲁(RobertLue)教授认为:mooCs已经过时了,课程不必是大规模的,也不必是开放的[2]。斯隆联盟在线教育在2014年1月的系列报告中,统计了美国高校提供在线课程与混合课程的情况,结果表明,截止2013年底,70%的院校领导认为他们将有40%的混合课程[3]。

二、研究现状

国内有高校在公共基础课中开始试行混合教学,专业课实施混合教学的还很少[4-6]。黑龙江大学的形势任务教育课在2015年采用线上网络教学4个专题,线下面授教学4个专题。安徽大学的形势与政策课在2013下半年就启用了混合教学,学生的总评成绩中,网络学习情况占50%,参加专题讨论情况占30%,网上完成作业占20%。浙江大学的信息技术课采用在线学习加课堂讨论的混合教学。福建化工学校的二维动画制作采用40分钟自主学习加40分钟作品制作的形式实施混合教学,将“听老师讲”变成“自己学”,采用交互式视频讲解技能操作训练,对学生高度分组,满意度很高。石河子大学的家畜繁殖学(54学时),在改革前有44学时为面授,10学时实践,采用清华网络教学平台后,改为线上40学时、实践14学时、面授14学时,建立由1000多道题组成的试题库,学生上机考试,随机抽取试题,由计算机当场给出课程成绩[7]。通过分析国内国外的情况可知,混合教学是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绩效。

三、混合教学的内涵

混合教学是介于传统课堂教学和完全网络在线学习之间的教学模式,是指将面授教学(Face-to-FaceLearning)与在线学习(onlineLearning)相融合,以达到有效学习的一种学习模式[8]。传统课堂教学以黑板、实物等为教学媒体,以传授知识为主,注重面授教学的实施,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方式单一,教学评价以总结性评价为主。而混合教学综合考虑课堂教学要素与在线教学要素,教学内容除教材以外,还包括丰富的在线教学内容,教学媒体丰富,教学过程和模式多样化,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进行主导,教学提供线上线下多种学习方式,以能力培养为主,注重将面授教学与在线教学进行互补,发挥最大优势。对比传统课堂教学和完全在线教学,混合教学扩展学习时间、空间和机会,支持多种教学资源的提供,通过交互与合作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支持课程管理活动(例如交流、评估、评分、反馈)。总之,混合课程可提高教学的质量和绩效。

四、机械原理混合教学

机械原理课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在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器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常用机构的分析和综合方法,并具有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在培养机械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本课程为学生从事机械方面的设计、制造、研究和开发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具有增强学生适应机械技术工作能力的作用。

全国机械原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建议该课程的学时为70学时(理论56学时,实验14学时),课程设计1周[9]。我校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60学时(理论46学时,实验14学时)。课时减少了,但随着现代设计方法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课程内容不断充实,如随着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发展,课程中新增了开链机构的设计和运动分析。因此,仅靠课堂面授的46学时,教师无法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内容。

1.机械原理混合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的安排。混合教学一般将适合于网络学习的教学内容安排成e-Learning模式,将不适合的内容或者难以实现网络学习的内容安排成老师讲授或指导的模式,并采用网络进行教学信息交流、作业的管理等。笔者对机械原理课程中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安排了网络自主或协作学习:一是难度大,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如机构结构组成等,可在线上多次重放动画(或视频)便于理解;二是纯粹文字叙述、无公式推导演算的内容。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一些内容:绪论;机构组成;平面四杆机构的类型;凸轮机构的组成及类型;凸轮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齿轮机构的组成和类型;渐开线齿廓的切制原理;轮系的类型及功用;间歇运动机构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刚性转子的平衡;机械运转速度波动的类型及调节方法;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一般流程。总计约20学时。(2)网络课程的架构设计。我校的机械原理网络课程采用清华在线教育综合课程平台作为开发平台。该平台支持mooC、混合教学、网络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是一个通用的网络教学平台,主要有课程建设、课程学习、学习社区、学习分析、课程管理等模块(图1)。我们灵活运用其功能模块,创建机械原理网络课程用户界面及其课程内容,如图2所示。网络课程内容包含教学大纲、教师教案、考试大纲、理论课、实验课、课程设计等内容。另外,还有丰富的图片、视频、动画等课程资源。理论课程内容包括分章节的演示文稿、视频播课、课程作业、试题库、试卷库、课程问卷、答疑讨论等内容。课程实验模块包括实验指导书、实验操作视频、实验报告格式及样例。课程设计模块中主要包括任务书、辅导课的ppt、格式规范要求、样例、几种机构建模及分析软件的使用方法介绍等内容。(3)课程资源的建设。课程资源的类型有文本、图片、动画、视频等。文本可以直接在平台的编辑器中输入,也可在文字处理软件中编辑好后再导入课程平台。图片有教材中的插图、实物照片、三维实体截图等。图片中的线图建议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各图形对象,机构结构图建议用三维爆炸视图或动画形式,直观清晰,方便理解。视频可采用手机、摄像头、照相机等常用工具进行制作,进行适当的格式转换,建议单个视频长度不超过5分钟,仅针对单个知识点,文件大小不能太大,方便学生利用零散时间在移动终端上学习。本机械原理网络课程中共制作了171个机构动画素材文件,68个视频素材。

2.机械原理混合教学实践。2015年,我们在2013级机制专业中试用了混合教学。线下第一次课明确上述线上线下的内容安排,对混合教学的实施方式做了说明,对网络课程的使用方法进行了演示,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安排进行线上和线下的学习。学生在线学习时可分章节、分知识点观看播课单元,研读课程内容,若有疑问可在讨论区发问,老师和其他同学均可在线上答疑。课程作业暂时只要求客观题在线提交,主观题要求线下提交纸质作业。线下理论课的教学方式也实施了改革,一是对线上的教学内容仅作总结归纳,并通过提问、组织课程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在线学习的效果;二是对线下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精讲。每个月采用网络课程中的试题库对学过的内容实施在线测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以督促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学习任务。

课程结束后,学生修读这门课程的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根据网络课程平台中学生的学习统计给出,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其中客观题(40分)采用在线测试,主观题(60分)采用传统纸质考试。从最终成绩来看,成绩符合正态分布,平均成绩75.6分。从学生评教的结果来看,学生满意度为93.2%。

五、结论

混合教学综合考虑了课堂教学要素与在线教学要素,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特别适用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我校在机械原理课程中使用混合教学,显著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绩效,为其他课程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永海,韩锡斌,杨娟,等.高等教育借助在线发展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美国在线教育11年系列报告的综合分析及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04):92-100.

[2]申灵灵,韩锡斌,程建钢.“后mooC时代”终极回归开放在线教育――2008-2014年国际文献研究特点分析与趋势思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03):17-26.

[3]韩锡斌,葛文双,周潜,等.mooC平台与典型网络教学平台的比较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1):61-68.

[4]李一浩,王辉,裴旭明.面向机电专业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01):234-235.

[5]唐美玲,关多娇,杨利.混合课堂模式下的《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J].经济师,2015,(04):250-251.

[6]吴东醒,付志文,冯颖竹.农业气象学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农业网络信息,2008,(08):117-120.

[7]清华教育在线.课程共享联盟[eB/oL]:http:///courseunion/course/welcome.jsp.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篇4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

本科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抓好本科教学工作,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获得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的本科教育成果,离不开师生的密切配合,离不开教学手段的不断创新。创新教学思维,改变教学模式,构建和谐、协作、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听得懂”、“写得出”、“讲得清”、“用得熟”,才能将所学知识掌握并内化为自身素质层面的内容,这个过程需要师生共同深度参与。混合式教学是高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路径,也为学生深度学习提供了方法与技术保障[1]。创新教学方法是当下疫情期间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全国高校的众多课程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采用混合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2-4]。我们探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效果,现报道如下。

1深度学习视域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药物化学课程是药物制剂专业和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发现和发展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合成药物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所涉及的原理与有机化学课程联系非常紧密,是有机化学和药物合成反应的后续课程。化学学科本身能够极大的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在化学的各二级学科中,有机化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尤为突出。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是相互促进的,应把这两门课程看做一个“课程对”,在学习药物化学时,应对有机化学的内容进行深度梳理,从而达到深度理解。

1.1药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

[5]深度学习视域下药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目标应为:系统、全面、深入地了解药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本质、药物合成的方法、反应的类型、影响条件及各类药物合成开发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掌握新药开发和研究的方法。形成创新的审辨思维与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基于以上目标,我们对药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设计(图1)。包括课前线上线下预习、课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及答疑、课后线下拓展分组讨论,线上总结答疑等3个阶段。通过课前学习通线上平台学习任务,根据所要学习的知识,让学生结合有机化学相应内容预先学习相关mooC,并且抓住知识点的核心,提出问题,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初步了解和认识。课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下重点答疑,讲解关键知识点,解决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感到困惑的内容,通过教师启发,学生联系有机化学理论对问题进行归纳,教师进一步点评总结,夯实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根据学习内容线上作业和拓展资料,让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更加深入,实现深度学习。在实施环节,引入在线微课、翻转课堂、个人作业、小组作业、小组讨论、教师提问、教师总结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环节。

1.2《药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基于上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我们对药物化学的教学进行了适当的改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显著提高,学习成绩有一定的提升,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度也大大增强了。1.2.1课前线上线下预习我校药学系使用的教材是尤启冬教授主编的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十三五”规划教材《药物化学》。授课教师将本教材与诸多其他版本的经典教材进行了比较,对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有机药物的化学本质,在学习通上传了相应章节的反应机理,备注了所学内容与教材中相应内容的联系,要求学生根据任务进行预习,引导学生针对性的复习有机化学知识。在上传过程中,没有一次性地把所有章节的内容上传,而是在每次上课前一天上传需要预习的内容,保证了学生们学习知识的重点,便于明晰学习任务。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把所学反应的机制和应用范围整理成笔记形式,对于不能理解的知识内容可以形成问题,通过学习通反馈给教师。在此过程中,对知识实现初步的掌握。例:《药物化学》“第八章解热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及抗痛风药”第一节生物烷化剂(表1)。1.2.2根据问题反馈进行课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此环节为巩固课前预习成果,充分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环节,通过课前线上线下的预习,与有机化学相联系的预习,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但是会有部分难点需要课上解决,教师在课前汇总学生在学习通上提出的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进行逐一解答。把化学反应的机制讲解清楚,对课前的预习工作做适当的点评,辅导学生优化预习方法。针对共性问题,进行适当的课上习题讲解,在学习通上做一些测试题目(通常为2~3道题目),实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全面掌握。教师对涉及的合成反应在新药合成开发中的应用,尤其是临床常用的药物的合成中包含所学反应的,适当详细讲解,让学习的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习积极性。例:如图2所示反应是“第四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合成高效催眠药唑吡坦的反应,此反应涉及氮原子的酰化反应,在讲此反应的同时,帮助同学们回忆有机化学中酰化反应(亲核加成-消除反应)。同时拓展讲解镇静催眠药的情况,并可以增加一些新药研发的细节,并可以融入思政因素。1.2.3课后拓展线上作业和拓展资料[6],线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强化知识点[7]。此环节为知识的拓展环节,目的是进一步使学生内化所学知识点,培养学习能力。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作业练习、章节测验,作为学生期末复习的要点,学生所获作业成绩和测验成绩作为期末考评的一部分。同时,在学习通平台跟当次课程相关的药物合成信息,详细介绍反应的机理、条件及达到的收率。使学生对所学习的化学反应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不定期地在课余时间举办药物化学主题讨论,加深学生对药物化学机制和合成的理解,讨论结束后,安排学生对讨论进行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唑吡坦的合成反应中,涉及到亲核加成-消除反应、亲电取代反应、曼尼希反应、彻底甲基化、霍夫曼消除反应、氧化反应和酰化反应等,这些反应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均有涉及。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分别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及三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在药物化学学习中,除了可以在课前联系有机化学进行预习外,在课后集中讨论每个合成反应相应的反应机制,有助于巩固和加深记忆及对反应的理解。1.2.4“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评价为了评价“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我们将药物制剂班和制药工程班(二者均为二本专业,入学成绩差异无显著性;2个班的人数分别为31和33人,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进行了平行对照,药物制剂班采用混合教学模式,制药工程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期末考试成绩药物制剂班及格率为93.55%,良好率22.58%;制药工程班及格率为87.88%,良好率19.18%,差异有显著性。表明此次教学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效。

1.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辅助措施

1.3.1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中,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除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任课教师还增加了翻转课堂[8]、pBL[9]和BopppS[10]等教学模式,丰富了课堂教学过程。1.3.2完善了学生的考核评价方法,逐步增加过程性评价的比重。

2结论和思考

2.1专业基础课程之间、专业课之间联系紧密

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是相互衔接的,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把具有紧密联系的相关课程设置为“课程对”,如: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和药物化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生理学和病理学、药物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等。在学习后续课程的时候,对作为后修课程的“课程对”中的另一门课程进行深度复习,增加对前一课程的理解,增强对后一课程的掌握,从而达到对知识体系的融汇贯通。

2.2加强教师素质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篇5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混合教学

随着互联网和终身学习的深度融合,对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在发展理念、管理机制、专业设置创新改革的同时,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从教学形式、教学目标、教学组织等方面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原则,通过SpoC和面授课程深度融合,组织灵活多样的混合教学形式,推动高职继续教育的发展。

一、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教学现状

(一)继续教育生源素质参差不齐职业教育体系,畅通技能人才成长渠道”。随着相关政策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继续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学历教育和行业技能培训并重的局面,为劳动者提供了学历和技能双提升的精准教育。因此,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加入继续教育的行列。但是他们学习目的、知识结构、学历层次等多方面个体差异大,而学习时间、接受能力又有限,这给继续教育的教学组织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课程设置紧凑,影响教学效果接受继续教育的大部分学生都是在职学习,他们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有限。高职院校在课务设置时,充分考虑以上因素,课时安排比正常课时少,要求任课老师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以实用性、可操作性为主,尽量少而精。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课程,教师在制定课程授课计划时,对知识点会有所取舍,挑选的大部分是课程的重点,或是只讲课程前半部分内容。学生可能只掌握了课程的小部分内容,精华部分也可能因自身学习能力有限,没有完全领悟。虽然,继续教育的特点,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同时,更多利用课后碎片化的时间自主学习。但是,缺乏课后学习跟踪机制,学生效果没有及时地反馈,教学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继续教育教学模式落后面授教学和网络教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在继续教育中一直存在,过于陈旧。这种混合教学方式将课程的学习孤立的分为两个部分,学生在完成教师集中面授课程学习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规定课时的网络课程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利用了信息化手段,教学分为线上和线下,但线上和线下学习内容只是简单的串联,网络的教学还停留在人与内容的交互,并没有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形式等多个环节实现混合,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教学优势,因此远远不能满足继续教育学生的现实需求。

二、互联网+背景下混合教学模式构建

高职继续教育应借助“互联网+”技术手段,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软硬件资源,结合继续教育特点,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互动性良好、评价多元化、学习时空弹性化的新型混合教学模式。

(一)高职继续教育混合教学框架设计高职院校混合教学一般采用SpoC教学模式,教师选择“学堂在线”平台、智慧树、超星等平台创建在线开放课程,实施混合教学。考虑到继续教育学习者学习任务重,学习时间紧,学习能力弱的特点,可以将线上线下的学习分为课前预习、课中主动学习和课后复习巩固三个阶段。课前,教师借助平台推送与课中教学内容相关的预习资料和基础知识,让学生对课中的学习任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通过平台了解学生的预习成效,及时调整课中阶段的教学内容。课中,教师在学校提供的信息化环境中,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多媒体信息设备、多媒体教学资源,实践实验软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传统的满堂灌课堂打造为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课后,教师向学生推送可供回顾、复习的内容和在线完成作业及测试,学生借助移动学习平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复习巩固课中内容,预习下次课前任务。在此过程中,师生不受时间空间的学习环境中,了解学习情况,交流学习收获,形成良性循环的学习闭环。

(二)高职继续教育混合教学课程开发根据混合教学框架流程,从内容组织、资源建设和方法建设三个维度进行课程二次开发。深研课程提点,分析学情,确定适合线上线下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分别从课前导学知识、课中研究知识和课后拓展知识三个方面重组教学内容,设计适合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线上+线下”互动关联的学习内容。针对学习内容,设计制作高质量的微视频资源,同时通过网络,多渠道收集整理各类型资源,形成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库。依托学校提供的在线开发课程网站,完成混合教学线上平台的搭建。在“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掌控好线上线下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关。

(三)高职继续教育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继续教育者学习效果的评价,课程成绩是一项重要的衡量指标。在高职继续教育的混合教学推行中,课程考核方式充分考虑学生过程性学习的情况,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处理技术,获取学生学习成果、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数据,形成学生平时学习表现多元化的综合评价结果。课程总成绩评定可以分为线上和线下两部分构成,降低期末考试比重,提高在线学习考核情况的百分比,形成线上线下考核结合、过程性和结果性考核结合综合性评价方式。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继续教育混合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一)积极打造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混合教学的实施离不开形式多样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支撑。在教学资源的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收集网上名师教学视频、项目库、各类模拟仿真软件等资源,精心梳理整合推送到数字化平台上,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渠道。借鉴互联网+共享思维,邀请企业资深一线技术人员,组建校企双体团队。根据行业企业的业务流程开展顶层设计,共同开发专业教学计划和制定课程标准,制作优质的微课视频,以在线答疑、远程现场互动等形式参与教学,推动行业新要求新技术转化为数字化资源新要素的进度。

(二)努力培养混合教学团队高职继续教育混合教学不单单是线下教学与网络教学形式的简单混合,同时也是在线数字化学习资源和传统教材的混合、学生主体参与和教师指导活动的混合。在混合教学中,教师不再满堂灌的传授知识,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带领学生探索知识,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这对教师个体专业、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保证混合教学的开展,光凭教师个人是很难实施的,因此应该努力培养混合式教学团队,有计划开展混合教学培训,思想上提高教师对混合教学的认识,加强教师对混合教学理论学习,鼓励教师开展混合教学实践,进行双课堂设计,打造混合教学共同体,促进高职继续教育混合教学的开展。

(三)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优势互联网+背景下,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教学信息化。高职院校近年来不断升级的智慧校园建设为混合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教师混合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资源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提高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对教学内容信息化处理后,应在线上线下双课堂中充分利用,使其成为学习者真正的学习资源。其次,教师根据SpoC平台中提供的学习、作业等统计数据,及时掌握学生线上线下的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最后,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适应混合教学的学习方式,增加师生互动,打造无空间时间限制的智慧课堂。

四、结语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篇6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教学实践;学习通;《计算机应用基础》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指出:“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大力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内容、方法,”以进一步推进教育现代化。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创新信息化教学与学习方式,提升个性化互动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由此可以看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技术时代,教学模式必须与时俱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的重要性。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以把线下在教室面对面上课的学习优势与线上网络学习个性化融为一体,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载体[2]。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线上学习,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学习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混合式学体呈现明显的增长态势,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

超星学习通app是由超星公司推出的网络教学平台,师生能够进行交互式教与学的平台,教师利用学习通app,创建教学资源空间进行课程建设以及课程教学管理。学生不仅在线上或线下通过超星学习通app平台学习课程资源,而且在课堂中与教师实现学习、互动,超星学习通记录了全流程的学习情况和统计分析[3]。教师团队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不仅创建和整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资源库(上传教学视频、ppt、电子教案、实践任务、案例、扩展知识等),而且进行全程的教学管理。教师在教学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思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教学资源优势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主要分为课前预习、课堂教与学、课后强化巩固3个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教师提前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教学目标重构知识点,通过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建立好教学内容各章节目录,然后将制作好的“课件、微课、教案、案例、实践任务、扩展知识”资源上传。任课教师每次授课前通过超星学习通app平台计算机教学资源库中的“视频”“ppt”“教学资料”等布置在线预习学习任务,学生利用智能手机或电脑设备随时随地开展线上学习。学生预习中“视频”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眼见为实的学习效果,“教案”为章节的基础知识、重难点知识详细整理,“课件”又将知识内容鲜明、扼要地展示,使学生易于熟记掌握,“实践任务”为学生知识点的应用有了明确的目标,“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和知识面。教师通过超星学习通“通知”栏发放“预习任务点”给授课班级学生,引导学生提问或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新生在刚开始使用超星学习通app比较陌生,有些学生还不习惯课前线上预习习惯,这样需要任课教师付出更多精力和耐心与学生沟通交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高质量地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同时,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以及学生反映的问题等进一步设计和完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以此循序渐进地开展后续学习,促进学生学习个性化和效果最大化,达到老师设定的教学要求和目标。(二)课堂教与学根据学生预习情况教师开展“翻转课堂、任务驱动、演示讲解”等教学模式。教师将知识及学生课前线上学习反馈问题创设任务情境,提出问题,学生按小组协作学习、讨论,教师将课程重点难点知识点和课堂任务中所反映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和演示。教师在课堂上借助学习通app平台将知识点设置“选人、抢答”“随堂练习”“讨论”等形式丰富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随堂练习”实训操作内容和知识测试,通过“抢答”“选人”等功能更好地组织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4],学习通平台为现代教学模式注入新手段,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在课堂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前课后学习完成情况及学生任务实训操作中出错较多的知识盲点,适当地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对重点和难点知识、案例讲解演示。由于有些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层次不同,个别学生智能设备或个人原因导致没有完成预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就不能很好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这时教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导和鼓励学生,让学生小组同教师一起帮助学习慢的学生,逐步引导、因材施教,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知识传授中存在的疑问及在知识内化应用中的困难。学生尽管在超星学习通app能自主学习一些内容,但计算机基础课程既包含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具有实践操作要求,实践操作能力是掌握计算机基础重要内容之一。学生通过任务实训的“练”不仅增强实际感官认知,而且强化和巩固了知识的“学”,线下课堂的教与学借助超星学习通app平台为课堂教学注入了信息技术新手段,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在学习过程中收到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很好地调动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充分说明线上学习为线下课堂学习增加学习兴趣,线下课堂教学是线上学习效果的验证、巩固和补充,只有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有效结合,才能最大程度保障学习效果。(三)课后强化巩固教师针对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课后学习任务以巩固知识。首先,教师进一步完善补充教学资源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其次,教师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布置“作业”“考试”来帮助学生复习和强化巩固知识点。“批量打回重做”功能对没有按时提交作业或检测结果没达标的学生(设置测试题得分低于80分退回重做)再次强调作业和测试的完成,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打好基础。最后,教师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查阅拓展知识、小组合作、实训演练等策略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知识及技能的内化,推动学生高效学习。除作业和测试外,教师还可以安排任务实训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和应用。教师根据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和课后学习作业和测试,对学生的过程性学习进行评定和反思,及时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设计,增删教学内容,强化案例知识的融合,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教学资源库,使学生利用零碎时间能很明了地进行自主学习,实现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知识获取的实际应用。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分析

近一年对各专业不同班级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积极探索基于超星学习通app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在教学期末将传统教学班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班统一在超星学习通app上进行“考试”,随机抽取一个传统教学班与一个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班的考试结果统计,详情如图1、图2。将图1、图2传统教学班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班两个班级学生成绩分数(理论+实践总分80分)分布在60~79分、0~59分间段对比,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班级分数在60~79分占89%,0~59分占1%,而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班级分数在60~79分占27%,0~59分占73%,由此可知,任课教师通过熟练使用超星学习通app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延伸了他们的学习广度和深度,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逐步提升了学习效果,学生成绩明显好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班级的学生,充分发挥“线上”+“线下”两种教学方式的优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实现混合式课堂教学优势目的[5-6]。

三、结语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篇7

文章以作者在美国高校混合学习课程的学习体验为基础,对美国高校混合学习课程在学习支持服务、学习环境、学习活动设计与组织以及学习评价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在教学目标、学习资源、有效性、学习参与度以及学习导航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美国高校;混合学习;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458x(2012)07—0029—05

一、什么是混合学习

20世纪末,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线教育(e-Learning)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技术带给了人们无限希望,人们期待技术可以弥补一切,大有盼着以计算机、网络替代黑板的趋势。但随着在线教育的发展,人们发现纯粹的在线学习也有自身不可克服的问题:在线学习缺乏人性化的沟通,人际互动缺少情感、情绪交流,学习者的孤独感难以消除,难以形成归属感;在线学习的实践环节薄弱,网络的仿真环境不利于技能的深层培养;学习内容难以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和即时反应进行及时调整等等。[1]于是在对有效学习模式的探索中,混合学习逐步引起了学校教育领域的关注。

混合学习(BlendedLearning)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将面授学习(Face-to-faceLearning)与在线学习(onlineLearning)相融合,以达到有效学习的一种学习模式。由于在在线学习中加入了面授(Face-to-face)的环节,使得单纯的在线学习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弥补。因此混合学习的出现,立刻引起了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的高度关注。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aStD)把混合式学习视为知识传递领域内最重要的十个趋势之一。[2]

由于混合学习能够降低成本,在学习时间、地点方面给学生更多的方便,既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又能享用面授教学带来的好处,使在线学习和面授教学互为补充,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因此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尝试混合式课程教学。[3]在混合学习的发源地美国,高校的45%的课程是通过混合学习来实施的。预计未来2至3年内,其比例可能达到55%。[4]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柯蒂斯·邦克教授(CurtisJayBonk)更是预测:2020年之前,高等教育中的大多数课程都将以混合学习或网络辅助学习(webSupplementedLearning)形式存在。[5]在亚洲高校,混合式学习应用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韩国国立与私立大学混合式学习的利用率已达到97%。在我国,混合式学习也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超过60%的中国高校已经开始使用课程管理系统,以支持校内全日制学生的混合式教学。[6]除了普通高校外,作为开展远程高等教育生力军的中央电大自1999年开始,也一直致力于在教学中推行混合学习教学模式。

2011年2月至8月笔者有幸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UalbanySUnY)教育学院做访问学者,访学期间,对混合学习的课程教学作了特别关注。笔者所选修的课程中,除了一门纯在线课程外,其余均为混合学习课程。下面以其中的一门面向研究生开设的课程,Creative,Learning,andKnowledgemedia,为主要例证,对所体验的混合学习课程进行介绍。

二、美国高校混合学习课程基本情况介绍

1.学习支持服务

新的课程开课前,教师会发给学生一份书面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一般包括以下内容:①课程信息和教师信息,包括课程名称和编码、上课时间和地点、教师的联系方式、办公地点和时间等;②课程简介和教学目标,对本门课程开设的背景和意义、课程主要内容以及最终达成的教学目标进行详细阐述;③学习环境,对如何进行混合学习进行指导,重点介绍在线学习的网上地址、登录方式、学习理念和要求等;④课程设计与活动概述,结合教学目标对课程内容、学习活动设计与学习要求进行细化,让学生清楚学习活动设计的理念及应采取的学习策略;⑤课程阅读文献以及教材信息;⑥课程表,这是课程的总体安排表,它将课程内容模块的时间安排、每周的学习主题、文献阅读任务和在线学习活动内容等一一列出;⑦课程考核评分标准,对作业、学习活动、考试所占分数比重进行说明;⑧其他,诸如对版权保护、学术不端的规定以及为残疾学生特别提供的信息等。

学校网站中专门为学生设立了“信息技术服务”(informationtechnologyServices)网页,向学生提供相应的信息技术服务指导。在这里,学生可以查到校园网技术管理部门的地址、联系方式,以及在线课程的注册办法、流程等信息,还可以获得在线学习过程中技术问题的解答服务。另外,该网页还提供一些与在线学习有关的常用软件的下载等。

在线课程的网页中也体现了对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除了对各种学习活动的安排进行详细介绍外,课程网页还会针对本门课程在线学习中常见的技术问题专门设立栏目进行指导。比如在“Creative,Learning,andKnowledgemedia”这门课程中,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构建,wiKi这种多人协同写作系统在该课程的在线学习中非常重要。因此该课程的网页中专门列出了wiKi的介绍和使用指南,针对经常用到的诸如如何在wiKi环境中创建、添加页面,如何添加链接等功能,为学生提供指导。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篇8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音乐教学;雨课堂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化的生活方式几乎跟每个人息息相关,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异军突起,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我们的教育教学也迎来了智能化的来临。教学智能化在带给师生教学便利的同时,也逐渐改变着教育与被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信息智能化正在重新建构着我们的教学。近年来,教育界中兴起的“混合式教学”“创新性课堂”等开始广泛介入到教学当中,并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在教育领域,“混合式教学”已经不再陌生,各高校学者对“混合式教学”的讨论和实践,以及对教学平台的开发愈发激烈,它在改变着我们传统教学的同时,“混合式教学”是否适应音乐教学的发展,特别是以初中为起点大专制学生的特点。在五年制教育领域,有关音乐“混合式教学”的适应性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和实践。

一、音乐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音乐教学是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主要的课程之一,是理论性型和技能型相融合的一门综合性课程。那么,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课程,其现状如何呢?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刻板化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人工智能化的来临,“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成为我们探究的主要问题。“就音乐教育来说,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音乐教育师资和应用型专门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成为时代的共识”。1而传统的音乐教学,只是刻板的授收关系,师生互动甚少,学生也无法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问题,不能顺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信息的多元化、碎片化,人工智能的兴起,使学生面对传统教学时,已不再有往日的激情。传统的音乐教学,学生的主题地位不明确,老师的主导性没有确实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并且对知识学习应付的现象愈发严重,如何把当今的人工智能融入到音乐教学,让学生通过手机等微媒介,接收到课堂内容,怎样利用时兴的信息碎片化,让学生在课下进行零碎的知识学习,课上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师生共同探讨相关知识,成为教师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理念更新较慢

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理念一直延传着,小组课和集体课的模式,并一直以演唱技术、键盘琴法以及曲目的情感处理为主要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大多是课上时间以老师为主角的教学,学生缺乏必要的思考体会时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加重了老师的负担,没有精力投入到科研中,而且,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也得不到发挥,并且,对知识的学习也会失去兴趣。传统教学理念的固化,使得一部分音乐老师,无法接受当今的这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认为音乐这种技能型课程,无法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不愿接受这种新型的教学理念,或者说,不知如何运用。

二、基于“雨课堂”的音乐教学模式实践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当中的应用,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在高校中普及,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2+3师范类院校,有必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思考和实践。

(一)混合式音乐教学模式的兴起

近年来,手机学习终端发展迅速,微课、开放式课程、翻转课堂、慕课等教学模式不断推陈出新,线上线下这一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新的一轮教育教学革命中尤为凸显。“混合式教学是一种将线上的数字化在线教育与线下的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借助在线教育资源与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已达到更加有效的学习效果。”2这种教学模式,融合了传统教学的授受与在线自学的优势,学生主体性得到了实现。

(二)“雨课堂”教学平台的音乐教学实践

1.“雨课堂”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对“学堂在线”的进一步深化研发,是现今混合式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平台。老师可以通过“雨课堂”对学生预习资料,并生成手机课件,方便学生利用手机媒介查看,也可以布置作业于平台。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业的完成情况等,都可以在“雨课堂”中查看。在课上,学生同样可以通过“雨课堂”对老师所讲,提出质疑,通过手机终端发送给老师,进行反馈。2.音乐课是理论和操作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以声乐为例,我们学习的主要是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歌曲的情感处理。很多音乐老师认为,声乐这门技能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无法实现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但是,大家没有理解的是,声乐不仅有很强的操作性,其间还存有大量的理论。在我的很多教学实践中,我会把下节课所讲的主要内容在“雨课堂”,这些内容大都是声乐发声方法的理论知识,这样学生就会在课前对这些理论作深入的理解和思考;也可以把歌曲的音频或视频,在课前对所学歌曲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大大节省了课上学习歌谱的时间;同时,传统声乐教学会利用课上时间,为学生讲解歌曲创作背景以及情感处理,在课前可以利用“雨课堂”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自行查找歌曲的相关资料、理解歌曲的创作意境。在课上把教学课件发送到手机,学生通过“雨课堂”接收,随时可以向老师反馈懂或不懂,并且通过发送弹幕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颠覆了传统声乐教学的师生关系,由授受模式变成了人人互动、人机互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解放了课上学习氛围,而且学生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迎合了学生“低头族”的口味。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篇9

关键词:mooC;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混合式教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7-0105-02

当下,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教学的一种全新方式,学习者不受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可在网络上完成课程学习、学习交互、布置与上交作业、教学评价考核、师生互评等各个环节,很好地解决了传统面对面课堂教学中资源共享难、课时有限、教师批阅工作量大等问题。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强、受众面广的通识基础课程,以河海大学文天学院为例,除了计算机专业外,全校学生都开设该课程,如何将mooC课程和传统课堂教学的混合式教学的优势,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是解决传统面对面教学的问题、改进现有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在这个大背景下将mooC引入到大学信息技术基础的课堂教学中,在新的教学模式与理念指导下,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1mooC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混合式教学模式并非单纯在形式上网络学习与课堂教学混合,而是更深层次上不同教学理论的教学模式的新型混合、是传统面对面的教学与网络学习的新型混合、是进阶式网络在线学习与翻转式课堂教学的新型混合。mooC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即在网络上构建的一种虚拟的教学环境,它为课程提供课程的教学视频、ppt课件、相关资料、推荐书目、练习与测试,可开展定期开课,按时布置练习与测验等,具备了即时性、个性化、自觉学习体验与大规模的网络特点,同时,在线下的面对面课堂教学中由教师主导,多种教学媒体相互结合开展教学。这样即扩大学生的学习地域范围,也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资源,使得更多学生汲取到更多更优质的知识与研究成果。

2开展mooC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2.1学习者的信息技术基础参差不齐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全校性的公共基础课程,学习者的基础参差不齐。当前是信息时代的发展阶段,也是计算机基础教育普及阶段。有些学生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能完成计算机的日常维护、相关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多媒体技术的理解、能熟练运用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本编辑、excel表格制作、ppt演示文稿制作等。但也有一部分同学来自于偏远的农村地区,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计算机,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面对如此基础不一致的情况,如果教学过程中不变换教学模式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采用一刀切的单一面对面传统教学方式,将会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得基础好的同学认为太简单不想学,基础差的同学又听不懂而跟不上,最终影响他们后续课程的学习。

2.2传统课堂教学课时有限

由于现在计算机的普及,大学信息技术基础的学分也相应地缩减,目前,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这门课的课时量由原来的4学分,缩减为原来的一半,即理论1学分,实践1分,这就不得不迫使教师要压缩教学内容,只讲解其中的部分重点内容,而对教学内容的其他部分只能略讲或忽略不讲。再者,课堂教学的学生上机练习时间有限,大学信息技术课程又是一门需要上机操作来对课堂所讲的知识进行消化与吸收的课程,上机练习少,会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

2.3单纯的线上自主教学模式存在缺点

1)单纯的线上自主教学模式,没有教师的监督和管理,实践课程很难实施,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在没有教学实践指导的情况下,学生在课后独自进行实践操作,遇到难题和不会做的问题往往得不到教师的及时的指导,这必然会导致其学习信心不足。

2)对信息技术能力差、学习主动性与自觉性弱的学生来说学习效果不理想。mooC网络课程本身是需要在网络上通过电脑进行学习,学习者需要一定的信息素养能力才能完成,所以,一些完全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同学将无法参与mooC课程学习。

3)单纯的mooC在线课程的考核也是在线进行,但是网络的虚拟性使得在线考试结果在公平性和真实性方面存在较大问题,无法避免代考、抄袭等作弊行为的存在。

3mooC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3.1教学目标的确定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由于学习者的基础参差不齐,所以mooC网络课程提供了各个基础层次的同学所需要的教学内容,让基础差的同学可以从最简单最零基础的内容开始学习,让基础好的同学选择性的学习高难度的教学知识点。

另外,通过mooC网络课程在线学习,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很好地解决了课时有限的矛盾。同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课堂教学及时了解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把重点、难点、易错点放到课堂教学中重新进行讲解剖析,再有针对性地布置上机实训作业,教师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与学生的反馈,调节教学进程。实现在线学习与课堂学习的优势有机结合。

3.2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内容的两方面:一是知识为单位的短视频、课件、作业、测试题库等教学资源的制作;二是开展的教学活动,如讨论、测试、考试等。

1)教学资源制作。本课程教学资源包括视频、课件、作业以及用于测试题库等。

2)知识点的细化与分割。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包括计算机信息的表示存储、指令和程序语言、计算机组成结构、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病毒、internet基础与应用、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制表、ppt演示文稿等内容。可根据将知识点进行“碎片化”,然后录制成精悍短小的视频放在mooC课程平台上。在知识点的分割与“碎片化”的过程中,力求将每个知识点的分割更加短小、具体。

3)视频的录制。根据划分好的小知识点,结合设好的教学策略进行讲解,并录制好视频,后期再对视频进行美化、加工、剪辑等后期制作,每段视频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

4)作业题库。每段视频讲解后配相关的练习题,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强化。大学信息技术基础绝大部分的练习题是上机操作题,以实践练习为主,因为该课程的练习题还会提供相应的学习操作视频,完成后在线上交。

5)添加测试题库。利用mooC在线考试系统对学生开展阶段性测试,以便于教学期间及时得到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大学信息技术基础主要分割为计算机基础知识、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制表、powerpoint演示文稿等几个阶段分别考核。

6)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基础、课时、教学安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放教学资源,同时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如组织教学讨论、课上上机操作比赛、参加全国计算机技能大赛、全国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的模拟考场等活动。通过这些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强化上机操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我校的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

4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过程实施方案

混合式的学习过程主要包括在线学习与课堂学习,下面介绍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开展mooC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方案:

4.1布置教学任务

在课堂教学方面,该课程32个课时,共分为八周,每周两次课,每次两节课,每次下课前,教师会在课堂上布置教学任务,强调在线学习任务、在线练习内容、讨论主题以及考核范围,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自主学习,以便于学生确立自主在线mooC学习的计划。

4.2有教师主导的在线mooC学习

计算机基础教研室的教师在每周的固定时间在线,以便于实时的与学生交互,讨论,及时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学生也可以实时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我校该课程所使用mooC课程平台是在安徽省的mooC平台――安徽省网络课程学习中心(e会学),教师可以查看学生的学习记录,包括学生视频学习时间、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学生参与讨论等情况。而这些数据实时的反映了学生在线学习的情况,以便于教师及时获取学生反馈,及时调整学习进度。

4.3课堂学习

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将在线mooC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向老师进行反馈,教师对问题进行总结和讲解,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通过找学生回答问题、现场演示上机操作等方式、现场答疑以及规定时间使用全国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模拟系统进行考核等方式,验证学生本周的学习情况。

上述面对面的课堂学习与在线自主学习的分阶段学习,充分利用mooC课程平台,将其与课堂完美结合,形成了混合式的教学方式。

5结束语

目前我校大学信息技术基础mooC网络课程的建设与mooC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还处在探索与尝试阶段,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与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实际,基于mooC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可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基础的参差不齐和教学课时量有限的实际问题,同时解决网络教学中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实践课教学反馈不及时,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降低的矛盾。

参考文献:

[1]王春晖,刘志国,俞宗佐,等.基于mo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以C语言程序设计公共课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5(7):144-147.

[2]于凌云.基于mo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以厦门理工学院《形势与政策》课为例[J].信息与电脑,2014(10):214-216.

[3]彭相华.独立学院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软件导刊,2013:23-24.

[4]叶小娇,贺俊英,刘博影.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中mooC与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6):104-107.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篇10

疫情前日常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情况

疫情发生之前,本课程日常采用混合式教学的教师并不多,绝大多数任课老师采用的都是传统线下多媒体教学。从硬件来看,因对网络和线上学习条件要求较高,高校受信息技术和软件等因素限制,本课程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混合式教学;从教育理念来看,《微观经济学》开课多年,导致部分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对现实问题的探讨与实践应用,有些老师不愿放弃多年的ppt教学,教学资源信息化程度低。而混合式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要求较高,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律性要求也比较高,要求对教育教学观念、模式和评价方式进行更新和重构。

疫情期间在线教学成效

疫情防控期间,笔者领导的微观经济学教学团队采用了以社会慕课+直播+QQ群为主,以雨课堂、Blackboard平台、微课为辅的立体化网络授课方案。授课前通过虚拟学习社区精心预设前期互动,通过课前布置自学慕课任务,布置与课程相关的经济讨论题,用“经济小沙龙”的形式为直播课堂预热。授课中借鉴“知乎社区”模式和直播模式营造线下课堂氛围;授课后,及时搜集教学评价并反馈,为学习者设计趣味性、复杂性和开放性的学习任务,本共布置了7次在线测试作业和3次小组作业,配合在线推送财经类文章;通过“学霸讲题”和“优秀作业展示”等补充环节辅助学生进一步学习,授课教师对于延伸到线下的互动任务,及时进行跟踪指导。

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取得超出预期成效,一方面,学生到课率和课堂参与积极性都很高。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互动环节发言积极,小组作业的形式也从以往的文字版或者ppt版扩充到了音频、视频、VLoG等多种形式。另一方面,实施混合式教学的技术和团队条件已经锻炼成熟。通过在线培训、群内组织教学研讨及集体“云备课”等方式,教学团队已经掌握大部分线上教学平台和教学工具的使用方法。包括线上教学工具的使用、线上教学内容的创新、线上教学资料的共享、线上教学方法的改进等工作均已熟悉。

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及实施路径

根据混合式教学的基本要求,将后疫情时代微观的课程教学设计总体原则确定为:师生在一个共同空间进行线上、线下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再辅课外的以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

通过构建虚拟学习社区拓宽线上课堂。虚拟学习社区(VirtualLearningSociety)以交互学习、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是课堂的延伸拓展。根据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课外三个维度教学活动的要求和《微观经济学》的课程特点,除了线上线下的教学,同时添加了鼓励学生课外实践创新,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最大限度地拓展传统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

具体教学设计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课前推送资源与交流:通过《微观经济学》SpoC课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设定每节课目标、设计题目、设计话题,并通过QQ和SpoC后台管理公告。课中激活课堂:课中学习慕课(30%)和面授(70%)融合翻转课堂,重点难点/系统梳理讲授,开展教学互动,通过课堂练习检测课前学习成果,进行针对性讲授解,组织思考和讨论,并选择性答疑。面授教师全程督学导学,引导学生习得知识,锻炼思辨能力。课后虚拟学习社区:课后利用SpoC平台进行测验,讨论题并反馈,完成在线扩展学习;包括课后分组项目活动与互评与教学问卷调查等。

多种教学工具交互使用实现多维度立体教学。构建基于“慕课SpoC+Blackboard平台+QQ群+原创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多维度立体化教学模式。课前通过《微观经济学》SpoC课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全部课时的30%释放给学生自主学习。设定每节课目标、设计题目、设计话题,并通过QQ和SpoC后台管理公告;课中翻转课堂,开展教学互动进行讲解,组织思考和讨论;课后可结合Blackboard平台等进行课堂讨论和评价。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工具引导学生习得知识,锻炼思辨能力,可有效避免完全背离传统教学模式的路径,以上模式主要通过教学、考核、反馈三个环节实现教学目标。

“双师教学”模式确保线上线下全程督學导学。利用教学团队分工优势,主讲教师一主要负责课堂面授,主讲老师二主要负责线下的学生互动、辅导性教学及拓展性讨论等,有利于实现线上线下导学功能最大化。主讲教师(第一课堂):负责实施翻转课堂和探究式教学,进行交互式的实体课堂教学;课堂讨论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开放式+发散思维+交流互动教学内容为主,并将讨论结果上传至慕课平台,进行二次交流,大课精讲。辅导教师(第二课堂):辅导计划的制定、组织学生课前学习、随班听课、组织学生答题、批改作业等;第二课堂和创新项目团队还分别建有各自的微信群、公众号和豆瓣小组,教学活动可实现随时随地,无处不在。技术指导教师:为教师、助教和学生的课堂教学与学习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学生管理与课程考核评价。考虑到《微观经济学》基本都是大班课堂,首选手机而非电脑参与课堂互动,实现全员参与,是一种更有效的交互手段。同时增加高质量学生作业,通过分组,布置至少3次有评价标准的主观作业,并实现同业互评。助理教师管理网络讨论区交流和虚拟学习社区构建,打造高效果的教学互动场。最后通过大数据的学生行为画像实现教学监控,利用线上学习数据(签到、打卡、听课时长等)动态跟踪学习者在每个学习阶段的学习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