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高分子材料性能测试汇总十篇高分子材料性能测试汇总十篇

高分子材料性能测试汇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13:21

高分子材料性能测试汇总篇1

1、立项文件(包括: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及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及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论证意见、项目评估文件、有关立项的会议纪要、领导重要讲话、批示)

2、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用地红线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图、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复印件)、界址点成果表及用地界址测绘平面图(原件)。建设用地批准书、拆迁安置意见、协议、方案等,国土证、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建设用地钉桩通知单(复印件)

3、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4、设计方案审查意见、人防、环保、消防等有关主管部门(对设计方案)审查意见、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意见及报告、节能设计备案文件(复印件)

5、招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勘察合同、设计合同、施工合同、监理合同

6、工程建设基本信息:工程概况信息表、建设单位工程项目负责人及现场管理人员名册、监理单位工程项目总监及监理人员名册、施工单位工程项目经理及质量管理人员名册

7、监理文件: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监理工作总结、工程暂停令、工程复工报告及报审表、质量事故报告及处理资料、工程延期申请表及审批表、工程竣工移交书

8、勘察单位工程评价意见报告、设计单位工程评价意见报告、施工单位工程竣工报告、监理单位工程质量评估报告、竣工验收报告、工程竣工验收会议纪要、专家组竣工验收意见、工程竣工验收证书、规划、消防、环保、人防等部门出具的认可或准许使用文件、市政工程质量保修单、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与备案表

9、建设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信息相关资料: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法定代表人授权书》、《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各1份;《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基本信息表》1份;各单位项目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执业资格证书复印件等证明资料

若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发生人员变更的情况,还需提交相应的变更办理手续

二、道路竣工资料及竣工图(原件)

1、开工报告及报审表、竣工工程申请验收报告

2、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单、工程洽商记录(技术核定单)、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等

3、测量交接桩记录、工程定位测量记录、水准点复测记录、导线点复测记录、测量复核记录、沉降观测记录、道路高程测量成果记录(路床、基层、面层)等

4、地基验槽记录、地基钎探记录及图、桩施工成果汇总表、桩施工记录

5、原材料材质证明(包括:汇总表、材料报审、见证取样、出厂证明文件、检验报告及进场复试报告)

6、各项施工记录文件:中间检查交接记录、水泥混凝土浇筑施工记录等

7、各项施工试验记录及检测文件:压实度检验报告、填土含水率检测记录、无侧限饱水抗压强度检验报告、道路弯沉值检验报告、路面抗滑性能检验报告等

8、混凝土、砂浆的汇总表、强度评定及试验报告(含见证取样)

9、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10、建设单位质量事故勘查记录、建设工程质量事故报告书

11、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单位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记录

12、市政工程分部质量验收报告

13、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14、道路竣工图、竣工测量图

三、桥梁竣工资料及竣工图(原件)

1、开工报告及报审表、竣工工程申请验收报告

2、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单、工程洽商记录(技术核定单)、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等

3、测量交接桩记录、工程定位测量记录、水准点复测记录、导线点复测记录、测量复核记录、沉降观测记录、桥梁高程测量成果记录等

4、地基验槽记录、地基钎探记录及图、桩施工成果汇总表、桩施工记录、沉井下沉施工记录

5、原材料材质证明(包括:汇总表、材料报审、见证取样、出厂证明文件、检验报告及进场复试报告)

6、各项施工记录文件:中间检查交接记录、水泥混凝土浇筑施工记录、构件吊装施工记录、预应力张拉记录、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记录、箱涵顶进施工记录、斜拉索安装张拉记录、斜拉索张拉调整记录等

7、各项施工试验记录及检测文件:土工击实试验报告、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报告、回填土压实度检验报告、桩承载力测试报告、构件射线探伤报告、高强度螺栓摩擦面抗滑移系数检验报告等

8、混凝土、砂浆的汇总表、强度评定及试验报告(含见证取样)

9、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10、建设单位质量事故勘查记录、建设工程质量事故报告书

11、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单位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记录

12、市政工程分部质量验收报告

13、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14、桥梁竣工图、竣工测量图

四、地下管线竣工资料及竣工图(原件)

1、开工报告及报审表、竣工工程申请验收报告

2、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单、工程洽商记录(技术核定单)、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等

3、测量交接桩记录、工程定位测量记录、水准点复测记录、导线点复测记录、测量复核记录、沉降观测记录等

4、地基验槽记录、地基钎探记录及图

5、原材料材质证明(包括:汇总表、材料报审、见证取样、出厂证明文件、检验报告及进场复试报告)

6、各项施工记录文件:中间检查交接记录、水泥混凝土浇筑施工记录、预应力筋张拉记录、给水管道冲洗消毒记录、箱涵、管道顶进施工记录等

7、各项施工试验记录及检测文件:击实试验报告、管道沟槽回填土压实度检验报告、填土含水率检测记录、焊缝质量检测报告、钢筋焊接连接接头检验报告、钢筋机械连接接头检验报告等

8、混凝土、砂浆的汇总表、强度评定及试验报告(含见证取样)

9、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10、各项使用功能试验记录:无压管道闭水试验记录、压力管道水压试验记录表、压力管道强度及严密性试验记录、管道通球试验记录、接地电阻测试记录、绝缘电阻测试记录、设备试运行记录、设备调试记录等

11、建设单位质量事故勘查记录、建设工程质量事故报告书

12、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单位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记录

13、市政工程分部质量验收报告

14、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15、地下管线竣工图、竣工测量图及管线成果表

五、建设工程声像档案拍摄内容

具体内容及要求详见《城市建设声像档案技术规范》

高分子材料性能测试汇总篇2

【关键词】英语课外阅读电子词典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51-03

一、引言

阅读是阅读主体对读物的认知、理解、吸收并能加以运用的复杂心理过程,英语阅读既是获得信息和理解英美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巩固和扩大英语语言知识的重要途径。《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课外阅读量累计为56万到60万字。《标准》还要求初高中学生能借助词典,运用阅读策略理解语言材料,能在整体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推测判断,以获取所需的信息。然而,课外阅读材料中大量的生词严重影响了阅读速度,削弱阅读兴趣,从而导致阅读效果不佳。那么,如何解决课外阅读的生词问题?教师应该采用何种策略指导、检测课外阅读?本课题就如何在高中英语课外阅读中运用电子词典和相应的阅读策略,展开实验研究,旨在摸索出一条有效提高课外阅读的教学模式。

二、研究背景

以mathewson,Lunzer和Gardner为代表的一些学者认为,阅读不仅涉及身体的适应活动、注意力及理解,还涉及回忆、思索及应用所读的内容。这一理论要求学生需每周阅读一定量的英语读物,阅读时注意知识的吸收、阅读策略的验证、阅读习惯的培养、逻辑思维和语篇分析能力的训练等。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不能忽视社会环境和个人情感对阅读行为的影响,要尽量选择学生所感兴趣的文章。

情绪型阅读理论决定了选材的主题,那么阅读材料的难度则依据Krashen(1985)的语言输入假设。Krashen认为,语言习得应该先有输入后有输出。输入应遵循“i+1”的规则(其中i为学生已知的语言成分,“i+1”表示语言输入应略高于学生的已知语言水平。)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提供给学生足够的可理解性阅读和视听输入材料,保持“i+1”的理想输入,这样有利于诱导学习者对所学知识发生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观点。

英语的词汇量非常庞大,而普通阅读者的认知词汇却十分有限,因此在阅读中,猜测词义策略使用非常普遍。教师在鼓励学生猜测词义的同时,还应采取关键字词分析策略。比如关于城市概况的文章,关键词往往会有“位置”、“人口”、“资源”等。教师可以从语义、词义的角度来分析关键词,有助于学生掌握词汇,从而更好地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阅读是语言的输入过程,而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输出,因此教师在课外阅读的语言输出阶段,可设计相应的练习活动,如口头回答针对阅读内容的问题,书面归纳文章主题思想、写读后感等。通过一系列不同形式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隐形及显性语言知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理解与表达的能力。

三、实验目的、对象和方法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希望通过在课外阅读中使用电子词典,运用阅读学习策略,达到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及阅读能力。具体的研究问题为:

1.电子词典在课外阅读中提高词汇教学的有效性。

2.电子词典在课外阅读中主题归纳教学的有效性。

3.借助电子词典,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性。

(二)实验对象

本次实验以上海市四所中学的157名高中学生为实际实验采样对象。实验历时一年半,跨高一上、下、高二上共三个学期。另外,四所学校还选取了水平相当的班级作为对照班。

(三)实验方法及手段

本次实验的工具为卡西欧ea99电子辞典。实验教师及实验班学生人手一台。a校以英语报刊阅读为实验方向,《21世纪英文报》(高中版)为实验语篇资源。B校、C校、D校以小说阅读为实验语篇资源。在实验开始前进行了前测和调查问卷,实验结束时再次进行了后测和调查问卷。前测及后测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加以分析对比,以检测实验的实际效果。

四所学校的实验老师将理论与本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探索电子词典在课外阅读的课前自主预习、课中任务阅读及课后复习检测等环节中的有效措施和积极作用。落实在各个环节的具体举措为:

1.课前预习

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朗读指定阅读材料。遇到生词,鼓励学生通过五个步骤来猜测词义:判断其词性找出生词所在的句子判断生词所在的句子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猜测词义验证,电子词典可以用来作为检查词汇猜测的备用工具。如遇到高频生词或影响阅读理解的生词,则要求使用电子词典查出该词的释义,并使用词典的真人发音功能来掌握其读音。文章中出现的著名人物、建筑等,学生可借助这款实验电子词典中所收录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单词和看图查询功能,查找相关的背景知识。

另外,教师设计导读问题(guidedquestions),学生读完文章后,回答出导读问题,基本上就可以使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了。如D校在《秘密花园》theSecretGarden的学案中设计了主要人物关系表及各自的外表和个性特征表:

1:Relationshipbetweenthecharacters(fromtheSecretGarden):

1.LeadingCharacter:____2.mainCharacter:____

identity:identit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ppearance:appearanc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ersonality:personalit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在阅读该篇小说时利用《牛津同义词词典》拓展词汇,学生在选词时以常见的排序靠前的高频词汇为主,有效地扩大了词汇的广度。

2.课堂解读

对于容易掌握的词汇,教师让某个学生在课堂上分享其总结的笔记,其他同学补充、修正;而对于重点词汇,教师可利用电子词典的投影功能,在课堂上演示释义、例句等。这种交流可加强阅读学习交互性,解决教学与应用脱节的问题。如D校在指导阅读《金银岛》treasureisland一书,第31章中有这样一句话:wheretheyhiditidon?蒺tknowyet,butoncewe?蒺vegotthetreasurewe?蒺llhavetolooklivelyandfindit.学生对“looklively”的意思有不同的猜测。教师用多媒体投影电子词典的功能演示,通过对词典例句查询找到这样的例句:Looklively,there!i?蒺vewaitedforyoulongenoughalready.从该例句学生清晰地得知在文中looklively是“movequickly”的意思。电子词典的介入不仅使课外阅读更便捷,而且使阅读教学更具有权威性。

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口头表达出来。实验老师设计了“myFavoriteCharacter”,“myResponse”,“myReflection”等活动,鼓励学生合理借用电子词典,使用简洁、地道的语言描述人物、谈及感想,为学生创造在课堂上进行语言有效输出的机会。这样一方面能帮助学生及时反馈所学知识,既达到建构、完善词汇库的目的,又能使较沉闷的阅读教学课堂生动、活跃,促进语言输入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口头表达也为课后书面表达做好了铺垫。

3.课后检测

课后检测分为两块,一是好词佳句摘抄,要求学生摘抄阅读文章里的生词,短语和佳句。教师每周批阅一次摘抄笔记。另外,学生把需要的单词、词组保存在电子词典中的单词本、随记本和背诵卡中,以便随时复习。二是语篇写作练习。要求学生使用核心词汇,缩写文章、归纳文章概要、评述人物或事件或写读后感等。通过“阅读—理解—欣赏—借鉴”这个过程,促进高中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四、实验结果

在实验的后期,课题小组对调查问卷、前、后测成绩等原始数据加以整理,如某个样本中缺失某项数据、或出现极端分数,则剔除该样本。遗憾的是某所实验学校由于后测环境不同(实验班为课堂测试,而对照班是学生回家自行测试),所以该校的数据均不采用。然后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如下:

(一)对受试学生词汇量的影响

从三所学校的后测成绩的方差分析和t检验来看,实验对学生的词汇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各校的后测总分与词汇量的对比如下(见表1、2):

通过上述数据对比分析来看,三所学校实验班的后测总分和词汇量均高于对照班,其中a校和C校的词汇量差异最为明显。

(二)对受试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

本次电子词典实验项目共有五所学校参与,其中a校、B校、C校、D校等四所学校以课外阅读为实验方向,e校以完形填空为实验方向。e校在前测中,两项阅读题的得分均值均名列五校第一位,而在后测中,阅读得分均值分别列于第四、第五位了。

另外,在对学生的访谈中教师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比过去明显增大,绝大多数学生对课外阅读抱有积极的态度。而且他们在尝试阅读较高难度的阅读材料时,表现出更强的信心和主动性。

(三)对受试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

经过一年半的实践,实验老师普遍反映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所提高。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写作时可以较生动而准确地运用所掌握的词汇和相关的阅读内容,语言表达也更严谨、更有逻辑性。在后测中没有作文题,那么就以a校的翻译题分析作为参考(见表5、6)。

表5

表6

数据分析显示在翻译测试中,实验班的平均得分比对照班高2.415分,两者有着显著性差异(p

五、实验结论

为期一年半的实验结果表明,在课外阅读教学中结合电子词典的实验举措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了影响,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学生合理地使用电子词典可以有效地扩大词汇量,并且可以通过“背诵卡”、“学习簿”等词典功能来自我检测、巩固。教师在课堂上借助电子词典,讲解重点词汇并加以拓展,从而提高了词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自主阅读”为主的模式改变了师生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角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猜测词义、利用电子词典查阅重点词汇等策略,使英语阅读的成功体验不断累积,学生们享受到英语阅读的乐趣,大大提高了英语阅读的自信心。

3.随着学生词汇量、阅读量的增加,其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运用简洁、地道的英语分析人物性格、归纳主题、撰写读书报告等书面表达能力也有明显的进步。

4.从实验数据分析来看,词汇量的增加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程度不如预期的大,这可能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后测中阅读语篇单词的难度及广度都与上海市高考要求一致,词汇量大致限制在4000左右,因此受试学生实际词汇量的大小很难在一次测试中显现出来;二是根据近年来的研究,词汇广度对阅读的影响远不及词汇深度对阅读的影响。由此可见,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词典所提供的学习信息上,而不是只关注查询单词的方法。

六、结语

给予成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由此可见,电子词典的使用在方法上对学生语言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支持。然而,英语能力的发展是个漫长的过程,影响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因素很多,因此,我们目前只能说电子词典在语言学习中取得了良好的近期效果,对于其长期效果以及对学习的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观察。

参考文献:

[1]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严明《英语学习策略理论研究》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

[3]Diller,K.theLanguageteachingControversy.newburyHouse,1978

高分子材料性能测试汇总篇3

1.词频统计

词频统计是在语言学等领域中普遍运用的一种词汇分析研究方法,其统计的对象是一定文本材料中词汇出现的次数。基于已经分词和词性标注的教材课文文本,我们用antconc语料库检索统计软件统计出《登攀》中5928个词种的词频,按照出现频次从高到低的顺序制成频率词表。根据对频率词表的观察,我们发现:出现频次在100以上的词语有33个,占总词种数的0.56%;出现频次在10以上的词语有427个,占总词种数的7.2%;出现频次为1的词语有3234个,占总词种数的54.55%。可以看出,课文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词在总词种数中的占比较低,而课文中一半左右的词仅出现了1次。教材词汇体现出“高频词数量少,低频词数量多”的特点。我们根据频率词表,提取出了前十个高频词语,制成了高频词表。从中可以看出结构助词“的”的使用频率最高,出现频次为1730;其次是人称代词“我”,出现频次为1126;然后是动态助词“了”,出现频次为919。

2.句长统计

平均句长是测量语料难易程度的重要指标。哥伦比亚大学的弗勒施认为想要测量一个语料的难易程度,应该包含每一百个词的音节数与平均每句的词数[3]。后来,国外有学者提出新的测量标准,即以每个单位空间中的平均词数和句子的平均词数这两个要素,作为衡量语料难易程度的标准[4]。我们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对《登攀》每篇课文的平均句长等进行了考察。首先,以随机形式对该系列教材的36篇课文逐课地进行段落抽取,然后对每篇课文抽取的一个段落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每百字段落所包含的平均句子数,又对每句所包含的词数进行了统计,得出了平均句长。通过统计,我们计算出教材每百字句数和句长的平均值分别为3.37和31.06,即教材课文文本每百字平均包含3.37个句子,课文中句子平均包含31.06个词。每课的平均句数和平均句长的统计数据,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第3、13、18、21、30、31、33课共有7篇课文的平均句长明显高于平均值,这些课文的难度较大。而第1、2、9、12、24、29、32、34、35课共有9篇课文的平均句长明显低于平均值,这些课文的难度较小。其他20篇课文的平均句长都比较接近整套教材课文句长的平均值。如果将整套教材的难度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的话,由统计可以看出难度为中等水平的课文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而难度为高等、低等水平的课文占比大致相同。总体来讲,教材《登攀》在课文难度的设置与安排上还是比较合理的。以上这些究结论,应该引起对外汉语教师和学习者的注意。难度较大的课文,教师教学和学习者学习都较困难;难度较小的课文,教师教学和学习者学习都容易些。

3.新大纲词汇对教材词汇的覆盖率

高分子材料性能测试汇总篇4

关键词:初中生;听力;障碍;成因

中图分类号: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4-0097-01

英语听力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部分,也是英语学习的困难之一。中学生时期,对培养英语听力习惯的培养、能力的提高都是关键时期。所以,本文从中学生英语听力障碍的成因寻找切入点,希望对提高中学生英语听力水平有所帮助。

一、学生的非智力心理障碍影响听力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如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意志和性格等。这些非智力因素虽不直接介入学习过程,但对学习的效果起着促进或抑制作用这些因素在英语听力测试中的作用更为明显,如果被测试者的听力水平相当,但心理状态不同,测试的结果往往会有很大的差距。

(一)对英语听力的重视不够。随着听力测试分值的逐步提高,现在大多数学生对听力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由于听力占试卷总分值的比重较小,仍没能引起一些学生的高度重视。他们认为笔试部分是主要得分点,考查的是读写知识,只要把词汇、语法、写作等一些知识学好了,也可以拿到高分,再说听力部分以选择题为主,可以进行主观猜测,说不定还能猜对几道题这种对听力不重视的心理因素直接影响了学生训练听力的积极性,也使一些学生在听力测试中存有侥幸心理这样,他们的听音能力逐渐下降,时间长了,甚至会对听力产生恐惧感,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

(二)听力训练或测试时精力不集中。在平常的听力训练中,有很多学生精力不能够集中。他们看似聚精会神地在做听力练习,实际上只是坐在那里,做一些不切实际的空想或思考着一些和听力材料毫无关联的东西。这种情况,有时尽管只持续几秒钟,但会影响信息的捕捉,进而影响听力理解。在听力训练或测试中,坐姿也很重要。有的学生习惯于趴在桌子上听,或者用手托着脑袋听,或者手里玩着笔等等,这些姿势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三)听力测试时精神过度紧张。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度紧张造成的心理焦虑会影响人的理解能力。在听力测试中,紧张主要表现在学生总是担心自己不熟悉听力材料或跟不上速度。由于过度张,他们的脑中会出现一片空白,容易导致听力理解的间断或错误的产生。因此,听力测试时保持良好的心态

尤其重要。放松的心理状态更能激发人的创造力。轻轻松松去听,满怀信心去听,往往能激发潜能,提高听的效率,加快加深对所听内容的理解。

二、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影响听力

俗话说,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很多初中生听力薄弱与他们的不良学习习惯紧密相关。具体表现如下: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听力训练计划。练好英语听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些同学平时不注重听力的训练,只是在考试前搞突击训练,这是不可取的。学生应根据自身情况,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计划,并按照由易到难由慢到快的规律选择适当的材料进行听力训练。

(二)培养整体把握听力材料的意识。在进行听力训练时,有些时候学生听得很认真,而且试图听清楚每一个词,当他们听到一个不懂的单词时,就会停下来苦苦思索这个词的含义。另外,有一些学生不能直接理解英文材料的意思,他们总是将听到的句子在大脑中翻译成中文。这种翻译,即使速度极快,也会错过很多信息,从而影响到对材料的整体理解。

(三)培养边听录音边作记录的习惯。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边听录音边作记录的习惯,并教给他们一些具体的记录技巧。

记录方法因人而异,如果某些单词一时来不及写或不会写,则可用汉语替代;不同的人名或地名可用不同的首字母替代;不同的方位,顺序关系或主要内容可用不同的符号或图形表示,以使所听内容的条理更加分明。

三、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匮乏影响听力

语言文化知识是听力理解的基础,其内容主要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背景文化知识等。语言文化知识是学好英语语言的基础,英语听力自然也会受到语言文化知识面的影响。如果学生在语音、语法、词汇以及文化等方面知识储备不足,势必会影响英语听力水平的发挥。

(一)语音知识的不足。语音是语言学知识中最基本的要素,因此能正确地对单词进行发音是提高听力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

(二)词汇知识的不足。一般而言,词汇量越大,对听力理解就越有益。大部分学生的听力词汇量远远小于阅读词汇量,这是由于学生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做了大量的阅读理解题,久而久之,他们对于单词的形辨非常敏锐,看到一个单词的形状或字母构成便很快就能记起它的意思,但对于单词的音辨却显得有些滞后。

(三)语法知识的不足。在听力训练与测试中,很好掌握语法知识,能够帮助学生迅速区分句式,捕捉关键信息词,从而理解听力材料。如果学生的语法知识很欠缺,那么他们就可能会错过那些稍纵即逝的信息词。

(四)文化背景知识的不足。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英语听力材料中的文章有很多是欧美人撰写的,如果学生不了解他们的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民俗习惯、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听一些材料时,学生有时会感到迷惑不解,哪怕材料中并未出现任何生词或一些新的句式。例如,“ifee

bluetoday.“这句话是美国俚语,意思是,我今天心情很不好。如果学生没有掌握美国文化背景知识,那么他们就不可能正确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四、小结

在英语学习中,听力是最难掌握的语言技能之一。《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在听力方面达到“五级”标准,从测试的结果来看,不少学生虽然笔试得分高,但在听力方面,距离课标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根据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以上分析了中学生英语听力障碍的几个方面的原因及相应对策,望抛砖引玉,对中学生英语听力的提高有帮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高分子材料性能测试汇总篇5

考察组注意事项

一、考察重点:在于考察被考察对象的一贯工作表现和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和实绩,通过实绩看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要对照干部职责,细化考察,重点突出,情况清楚,数据准确,结论明确。

二、考察事项:

1、通知考察对象上交履职工作总结(附软盘)。纸张统一为16k,用word生成,个人签名,2000字左右(标题统一为:“履职工作总结”,正文为仿宋小三号字,段落行距为25磅)。考察组要对履职工作总结的真实性进行认真核实。

2、通知考察对象填写《干部情况登记表》(附软盘)。纸张统一为16k纸,word生成。表格可以在组织部网页上下载。

3、通知考察对象填写《福建农林大学科级干部试用期考察表》。

4、个别谈话、民主测评的范围和要求根据《福建农林大学科级干部试用期考察任用实施方案》的要求执行。《福建农林大学干部民主测评表》参照提供的表样自行印制。

5、考察报告请根据提供的样式(纸张统一为16k,word生成),以写实的形式撰写考察报告,考察组成员必须在考察报告上签名。

6、考察结束后各考察组根据提供的《考察情况汇总表》表样,形成考察汇总表(附软盘,excel生成,纸张统一为a4),由党总支审核汇总后报党委组织部。

三、考察结束后上交党委组织部的材料:

(1)考察对象履职工作总结(附电子版)

(2)《干部情况登记表》(附电子版)

(3)《福建农林大学科级干部试用期考察表》

(4)《考察情况汇总表》(附电子版)

(5)考察报告(附电子版)

(6)谈话记录

(7)《福建农林大学干部民主测评表》

(考核材料样式)

xxx同志试用期考察材料

xxx,男,x族,xxxx年x月出生,福建xx县人,大学本科毕业,xxxx年x月加入xxxxx党,xxxx年xx月参加工作,现职称为xx。2004年11月任福建农林大学xx学院xx秘书。

德才表现与工作实绩

不足之处

民主测评情况

总票数xx,优秀x,称职x,不称职x,弃权x。

评价等级:称职(或优秀、不称职共三档)

其他

党总支名称:xxxx党总支

考察组成员:xxx、xxx(须签字)

2005年12月xx日

------------------------------------

说明:

1、考察材料一般不超过1500字。如遇有必须说明的问题,视情况可写在“其他”栏中,在考察报告中不易说清楚的,可另附专门材料。

2、考察材料要全面反映干部德、能、勤、绩、廉方面的情况。要抓住干部的特点,有观点、有事例,以观点统帅材料,用材料说明观点。文字要简练,条理要清楚,层次要分明,人名、职务、地点、数字、引文要准确。

高分子材料性能测试汇总篇6

实质性测试是为取得直接证据而进行的检查,其目的是为了使审计结论建立在有足够审计证据支撑的基础上。在实质性测试中要求审计人员对总体的错误量(金额)或正确量(金额)的大小作出结论,对总体进行定量评价,并能描述总体的数量特征。实质性测试一般运用变量抽样和货币单位抽样方法。

变量抽样是对账户和交易的余额进行实质性测试时所实施的统计抽样方法。变量抽样采用正态分布数学模型,能够对总体的金额进行估计,它的特点是可以应用于记录不全的总体测试。变量抽样虽与样本金额大小有关,但其采用的均值、方差等概念,与金额正、负、零的关系不大。变量抽样方法有单位平均估计法、差异估计抽样、比率估计抽样、分层抽样,从理论上说,所有符合统计抽样的总体亦均可采用变量抽样中的任一种方法。变量抽样的几种方法采用相同的数学模型,各种抽样方法的实施步骤相似。

货币单位抽样(mUS)是按照总体金额(元)作为抽样单位抽取样本,再根据样本错误数或错误额推断总体的错误额和正确额的一种审计抽样方法。货币单位抽样基于泊松分布数学模型,其基本思想是:不以一个账户、一种凭证或一笔业务作为抽样总体的一个单元,而是以货币单位,即1元钱作为抽样总体的一个“单元”的,其抽样总体就是由多个1元集合而成的总体对象。

例如,某单位有应收账款明细账户200个,共有余额100000元。通常,每个明细账户为一个抽样单元。若采用货币单位抽样法,则认为抽样总体含有100000个“单元”,而不是200个。如果其中账户a1、a2、a3……的余额分别为200、150、350……元,则a1占的货币区间为l-200;a2占201-350;a3占351-700……在抽样中,如果第500个货币单元被选出,则第500元所在的账户a3(351-700)就被选出作为审查的样本。即通过抽取货币单元(第500元),从而钩出了相应的物理单元(账户a3)作为审查对象。在总体中,每一个单元被选出的概率是相等的,所以在货币单位抽样中,金额越大的物理单元被选出的概率就越大,越容易受到审计人员的关注。运用货币单位抽样法,审计人员可以只用较少的工作量(例如只审查10%的业务)达到实际审定了较大部分的金额(例如可查实80%的金额)。

货币单位抽样法是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的一种混合方式。与变量抽样不同的是,它对抽样总体的分布没有严格的限制,但要求总体中不合零金额记录,因为按照它的选样原理,零金额永远没有机会抽到。但它具有变量抽样对总体进行定量估计和分层抽样对高频经济业务予以高度重视的优点,容易被人接受,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货币单位抽样。能使样本的选择和计算方便快捷、准确。在此,我们重点推荐的是货币单位抽样法。

货币单位抽样在实质性测试中实务操作程序:

1.取得某科目的电子数据库。

2.审查电子数据库,完成下列工作(如有差异应查明原因):

(l)数据与明细账、总账核对是否相符;

(2)对数据库进行汇总,根据审计目标,将相同性质的数据按正、负、零重新分类。

3.确定可信赖程度、精确限度,将参数输入软件抽取样本。

4.编制样本现场审核栏目表,列明样本现场审核要素。

5.审核样本,编制样本误差汇总表。

6.记录样本数量、金额,并计算其所占总体比例。

7.核对样本,并审核结果。

8.将审核结果输入抽样软件,对样本审核结果进行分析计算,推断总体。

9.若误差超过可接受范围,再次使用统计抽样软件,扩大样本规模,进一步审查或采取其它替代程序。

10.作出结论。

下面我们用货币单位抽样在实质性测试中的实例来说明其操作程序:

xx企业199x年度库存

原材料审计统计抽样实例

一、审计目标

为确定199X年度库存原材料的存在性、原材料增减的合法性和记录的完整性以及在会计报表上披露的充分性,同时为提高工作效率,量化并控制审计风险。

二、审前调查

审前重点调查了财务处和物资处的会计核算方式和材料采购、让售、领用的资金流程;库存原材料的收、发、退、报废等手续的物资流程;通过内控调查问卷对电算化和计算机管理制度进行符合性。

测试,测试认为该厂库存原材料计算机管理程度较高,控制较严密,其数据更新比较及时、准确,DBF数据库较完整。但因库存物资品种多、数量大,采用手工抽样工作量过大。我们根据调查情况,认为该厂具备对原材料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统计抽样的条件。

三、确定抽样方法

因为货币单位抽样法对金额较大的业务抽取概率较大,能以较小的样本量审查较大比例的业务,工作效率高,并可避免误受风险,因此我们决定优先采用货币单位抽样法对原材料进行审计统计抽样。

四、实施步骤

(-)对原材料的进出业务流程的信息流、物资流、资金流进行描述

(二)确定抽样对象总体,确定抽样多数

我们确定对19XX年度财务处的12000多项原材料的电子数据账和审计截止日物资处的4244余项库存材料电子数据库台账进行抽样。根据重要性原则和审计方案,风险水平(可信赖程度)为95%,精确限度为1%。

(三)误差定义

符合性误差定义:材料采购有无合同,是否与合同相符;领料单有无领料人、审核人和领用部门签章;让售业务提

货联有无财务处盖章……

实质性误差定义:采购价格是否高于市场价;让售价格是否低于进价或财务部门定价;库存原材料金额、数量账、卡、实物是否相符;是否过期变质;是否按照规定盘点及处理盘盈盘亏;是否有有物无账、有账无物;账务处理是否影响资产负债表披露等等。

(四)取得数据,抽取样本

我们在现场直接监督所需数据的复制,并要求提供相关数据的人员作出书面承诺,保证数据的真实完整性。

将获得的电子数据输入抽样软件,自动抽取库存原材料样本345项,占库存原材料总体4244项的8.13%;库存原材料样本金额3032.06万元,占总体账面值4026.63万元的75.3%;与原材料增减相关的会计凭证52张,占总体数量375张的13.87%,样本金额3620万元,占总体金额85.57%。

(五)编制《样本现场审核工作表》

将自动生成的本数据库样本按照部门、库存地点、管库员编号等重新排序,编制了《原材料样本现场审核工作表》。

(六)样本审核

审计人员在审核时,根据原材料收发台账和收发原始凭据,将审计截止日存货数量推算到19XX年12月31日。对审核出的符合性误差和实质性误差进行分析。

(七)记录工作过程,推算结果,作出结论

高分子材料性能测试汇总篇7

[关键词]图式理论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新模式

一、相关的理论依据与阅读教学模式

巴特利特(Bartlett)在其经典著作《记忆》(1932)中,是这样描述的:“图式是对于经验的反映或对过去经验的积极组织。”并由此提出了研究阅读心理的图式概念。Rumelhart(1977)率先提出了“相互作用”阅读理论。该理论认为,文本自身没有固定的意义,它只是向读者提供利用其背景知识重构文本意义的方向。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在各个层次上同时运用“从下至上”和“从上至下”这两种方式进行信息处理。“从下至上”的处理方式保证把文本中的新信息输入大脑,从而激活读者大脑中已存在的相关图式,同时发现与其所作预测不一致的信息。“从上至下”的处理方式帮助读者利用已激活的相关图式对文本进行预测,并结合文本信息从可能的预测中作出选择,从而消除歧义。阅读理解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不断发生交互关系的过程。

根据这一理论,广大教师摸索出一套的阅读教学模式“篇章――词汇――篇章”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弥补了“词汇――篇章”教学法和“篇章――词汇”教学法的不足,综合了两种教学法的优点。和“词汇――篇章”教学法相比,这种模式对认知加工,即对非视觉信息或高端的知识的理解赋予了更多的重视。同“篇章――词汇”教学法相比,这种模式对感知加工,即对不同层次的形式特征的快速、准确的识别赋予了更大的重要性。尽管“篇章――词汇――篇章”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也有其不足之处,如对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讲解都融入到阅读理解,会使阅读支离破碎,影响整体的阅读效果。这种模式显然基本上是自下而上理论和自上而下理论的结合,但阅读教学对这一理论的应用并不是把过去的两种方法简单相加就行的。

二、新模式的构建

(一)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即“词汇――篇章――词汇――篇章――词汇”模式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这种以“相互作用模式”为理论建立起来的“篇章――词汇――篇章”模式有其不足之处,如把许许多多、零零散散的单词都放到本文中分别讲解,会大大地影响对本文的整体理解,使其有支离破碎之感,同时也影响了课文之间的衔接和内涵的理解,故笔者尝试着把部分词汇进行分流。首先,在讲解篇章之前消化部分词汇,扫除文本阅读中的障碍,以便顺利地完成文本的阅读。其次,在篇章的理解和分析中再讲解部分关键词汇。最后,在篇章分析结束后,对某些词汇进行再次梳理,作为词汇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这样就构成了一种新的模式即“词汇――篇章――词汇――篇章――词汇”。这不是传统教学模式的重复和再现。而是根据Rumelhart的相互作用模式原理而采用的相应的灵活的教学模式。它将阅读过程中的字词、句子、段落和篇章的学习融为一体,融会贯通,能够通过阅读获取课文的句法及语篇等方面的信息,从而获得较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

笔者运用图式理论,结合相互作用模式,对阅读教学进行了尝试,并提出了“词汇――篇章――词汇――篇章――词汇”新模式,如图:

(二)新模式的优点和不足

这种“词汇――篇章――词汇――篇章――词汇”模式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1)“词汇――篇章――词汇――篇章――词汇”英语阅读新模式的设计把“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理论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自然地形成一种“相互作用”阅读模式,并使两者不断地发生交互关系。该模式既没有忽视学生的感知过程中像词汇和语法形式等快速和准确的识别这些低端技巧的低层次的理解,又兼顾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高层次理解。对熟练和非熟练的读者,该模式的解释力都是比较充分的。

(2)“词汇――篇章――词汇――篇章――词汇”英语阅读新模式的设计尝试着把部分词汇进行分流。既把部分词汇放到文本前进行先行讲解,部分放到本文中分别讲解,其余的放到文本后讲解,避免了许许多多、零零散散的单词都放到本文中分别讲解,影响对本文的整体理解,使其有支离破碎之感,同时加深了课文之间的衔接和内涵的理解,弥补了相互作用模式的不足。

(3)“词汇――篇章――词汇――篇章――词汇”英语阅读新模式的设计通过师生互动的活动形式把“自下而上”模式和“自上而下”模式有机穿插地结合起来,并时时注意激活已有的图式和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图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较大程度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使他们成为阅读的主体,加深对课文的准确和深刻的理解,增进他们的欣赏水平。使教学过程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转为以“学”和“练”为中心的新型阅读教学模式。

不足:词汇的分流固然弥补了相互作用的不足,但是,具体操作起来还是有些问题。哪些词汇应该先讲,哪些词汇放在文本中讲,哪些后讲,布局不合理,也会影响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阅读教学的整体性。这一点正是我们要着重研究的问题。

三、新模式的教学实验

从2009年3月至2009年12月,笔者抽取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一年级两个非英语专业平行班,即08级财管3班40名学生(实验组)和08级会计9班46名学生(控制组)进行了两种不同的阅读教学模式――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和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的对比实验。实验的步骤和结果及分析如下:

(一)实验假设,受试及变量

1.实验假设

(1)新模式比传统的三个模式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的兴趣和主动性。

(2)新模式比传统的三个模式更能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3)新模式有助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听力的提高。

2.受试

受试:为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一年级两个非英语专业平行班。抽取的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前一个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较为接近,这些学生上课时数,课外学习时间和学习背景较为一致。实验是在这些学生大一的第二学期(2009年3月至2009年12月)进行的。因此随机将一个班定为实验组(40人),另一个班为控制组(46人)

3.变量

(1)自变量:两种不同的阅读教学模式――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和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

(2)因变量:①新模式实施后问卷调查分析。

②前后测试四级题成绩分析。

(二)控制手段

1.实验组和控制组使用统一的教材既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编写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Unit5~Unit10)及第二册(Unit1~Unit4)材料。受课时数一样,并保持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参加前后测试。

2.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授课教师为同一人,在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采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和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进行授课。

(三)实验方法

1.文献法:查找资料,学习有关专家、学者已经研究出的多种可行的英语阅读模式,通过学习阅读教学理论,转变教师和学生的阅读教与学的理念。

2.调查法:问卷的设计参考吕中舌等(1998),刘亦春(2002)等著作中设计的问题,并考虑了专科院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阅读水平。通过与学生交谈,听取他们的建议,最后确定正式调查用的问题,此次问卷调查是在2008级新生非英语专业实验组。发放问卷40份,收回40份,有效问卷40份。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3.试验法:在对本校专科生英语阅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的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检索和经验总结,并通过实验研究,在教学实践中修改、完善教师的阅读教学模式,最终总结出关于专科生英语阅读教学新模式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四)实验步骤

整个实验分四个阶段,在一个学期内完成。

第一阶段:前测

实验前测试。测试材料为学校统一的大学英语四级模拟试卷(2006,12)(听力理解(75分)、阅读理解,(快速阅读理解和仔细阅读各50分)、写作(50分)。总分225分。时间为85分钟,测试后将两个组各项内容的得分情况以及整体得分情况进行对比。

第二阶段:实施新模式

跟踪调查,两个班所有的受试都按课程表的安排分别用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和“新模式”上课。

第三阶段:后测及测后问卷

设计问卷调查表,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之后,受试组和实验组的学生参加英语四级考试(实验后测试)。测试材料为学校统一的大学英语四级模拟试卷(2007,12)(分值和时间同前侧),测试后将两个组各项内容的得分情况以及整体得分情况进行对比。

第四阶段:收集问卷调查和测试数据,得出相关结论。

(五)实验工具

调查以问卷形式进行,采用莱科特五级分制(1~5Likert-Scale)。问卷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平时阅读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在每道题后面的括号里填入1、2、3、4或5。这些数字的含义如下:1=起很大作用;2=起一定作用;3=不起作用;4=基本不起作用;5=不清楚等。

(六)数据收集及分析方法

调查的数据分析采用的是officeexcel软件包。得出全部被试问题的平均值和标准差。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统计各项指数和参数,分析新模式和传统模式的差异,将两个组各项内容的得分情况以及整体得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

1.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学期即将结束时,对实验组的40名学生所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从结果可以看出,对于你希望今后老师用什么模式授课这一问题。77.5%的学生希望老师用新模式进行阅读教学;10%的学生希望老师用旧模式进行阅读教学;12.5%的学生无所谓。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希望老师用新模式进行阅读教学。

有关新模式对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起很大作用的占35%,起一定作用的50%,说明通过新模式的教学,学生在阅读的能力的提高方面有了较大提高和自信。有关新模式对英语阅读兴趣的提高,起很大作用的占52.5%,起一定作用的35%,说明新模式激发了绝大多数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80%左右的学生认为新模式对阅读材料的主旨题,主要内容,整体结构,和阅读准确性,阅读速度的提高起一定的作用(包括起很大作用)。说明新模式对学生掌握阅读材料的中心思想,主旨大意,整体的框架结构及阅读的速度都有显著的提高。此外,新模式对写作的影响也较显著,22.5%的学生认为起很大作用,60%的学生认为起一定的作用。在新模式中,图式知识的运用,给学生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精炼的框架结构,丰富的相像力,使他们有话可写,有据可依。新模式对口语的影响也较显著,20%的学生认为起很大作用,47.5%的学生认为起一定的作用。新的教学模式采用的“互动活动”和小组讨论活动,使学生克服了“张不开口”的心理障碍,提高了口头交流的准确性和流利性。新模式尤其对平常不爱说话的、胆小害羞的学生帮助很大。

新模式对听力的影响不够显著,17.5%的学生认为起很大作用,32.5%的学生认为起一定的作用。新模式对词汇的影响最为薄弱,12.5%的学生认为起很大作用,15%的学生认为起一定的作用。说明传统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扎实地掌握词汇基本功。

对总体英语水平的提高,35%的学生认为新模式对学生的总体英语水平的提高有很大作用,起一定作用占42.5%。说明新的阅读模式比传统的阅读模式更为有效。

2.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1)新模式对快速阅读能力的影响

实验组快速阅读理解的前测平均分为26.63分,后测平均分为34.45分,后测比前测提高了7.82分;控制组的前测平均分为25.87分,后测平均分为29.67分,后测比前测提高了3.8分;实验组比控制组平均提高了4.02分。实验组成绩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这表明新模式通过“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模式的交替和灵活的使用,以及利用图式理论和互动的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实验班学生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

(2)新模式对仔细阅读能力的影响

实验组仔细阅读理解的前测平均分为17.13分,后测平均分为21.25分,后测比前测提高了4.12分;控制组的前测平均分为20.98分,后测平均分为23.91分,后测比前测提高了2.93分;实验组比控制组平均提高了1.19分。实验组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不是很显著。说明新模式对仔细阅读(包括词汇的考核)的影响不是十分明显。同时也说明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的教学,有一定的优越性。

(3)新模式对听力能力的影响

在听力方面,实验组听力的前测平均分为18.25分,后测平均分为21.88分,后测比前测提高了3.63分;,控制组的前测平均分为21.09分,后测平均分为23.80分,后测比前测提高了2.71分;实验组比控制组平均提高了0.92分。说明新模式对听力的影响不是十分显著。

(4)新模式对写作能力的影响

在写作方面,中可以看到,实验组写作的前测平均分为27分,后测平均分为33分,后测比前测提高了6分;控制组的前测平均分为26.96分,后测平均分为30.33分,后测比前测提高了3.37分;实验组比控制组平均提高了2.63分。也有了较大提高。新模式中列表的形式归纳思想或图式构思,能激发作者充分联想,使学生能游刃有余地在主题概括和论据细节之间驰骋,使学生的写作结构合理,布局清晰,内容充实。

(5)新模式对总体英语水平的影响

实验组前测总分的平均分为89分,后测平均分为112.87分,后测比前测提高了23.87分;控制组的前测总分的平均分为94.89分,后测平均分为107.7分,后测比前测提高了12.81分;实验组比控制组平均提高了11.46分。实验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这表明新模式通过“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模式的交替和灵活的使用,以及利用图式理论和互动的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实验班学生的英语总体水平。

总之,实验证明新的阅读教学模式比传统的三个模式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的兴趣和主动性。另外,新的阅读教学模式从整体上说优于传统的三个阅读教学模式。新模式有助于学生写作和听力能力的提高。实践证明,新的阅读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immanuelKant.KritikderreinenVernunft.1781.

[2]Barlett,F.C.Remembering:aStudyinexperimentalandSocialpsychology.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32.

高分子材料性能测试汇总篇8

在商务翻译中,专业词汇语义信息的解码方式一直是这个领域的研究的重点,这是因为,商务翻译中大量运用的大量专业化词汇,不利于语义的解码,译者难以形成具体的语义表征,从而造成信息传递不畅,导致在沟通消费者与产品的过程中树立障碍。

商务翻译中专业词汇语http://义理解是商务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无论是笔译还是口译,译者都会涉及熟悉程度不等的专业词汇,而词汇知识促就成为促进商务翻译传递信息的关键;然而,译者个体之间会存在较大的差异。目前,商务语境、词汇知识和认知需求三者对英语商务翻译中词汇语义认知的交互作用还尚未得到关注和研究;因此,本文将就此以中国大学生为实验对象,探究这些因素对商务翻译中语义解码的认知效应及其本质。

语义解码认知效应的实验设计及结果

(一)语义解码认知效应实验的研究问题

为理解商务翻译过程中,语义解码出现偏差的原因,本实验主要考察商务语境,尤其是句层语境,词汇知识及认知需求等因素对译者认知商务翻译中词汇语义的解码方式所产生的效应。

信息接受者对商务翻译的各种想法或态度会直接地影响商务翻译的劝诱功能,信息理解的结果难以一致。人们的想法既有可能抵触商务翻译传达的信息,也有可能支持商务翻译传达的信息。解释可能型模型认为:认知词汇语义信息的内在动机和能力较强时,人们更有可能对商务语篇的主体内容进行详细解释。如果商务语篇信息的观点正确,语言的详细解释将有助于支持其主体内容,进而增强劝诱功能(petty1988)。

根据这个概念,可以通过下面这个等式体现出影响商务语篇信息对人们产生劝诱效果的可能性的因素:pi=pc[pe++(1-pe-)]。其中,pc代表理解信息的可能性,pe+代表产生积极理解结果的可能性,而pe-则代表产生积消极解结果的可能性。因此,信息解释与信息理解可能对商务语篇信息的劝诱功能产生倍增效应。而解释在价的方面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可能对劝诱功能产生相反的效果。这个模型增强了解释可能性模型的预测力,因为该模型为信息理解与信息解释之间的交互作用提供了一个框架。

尽管本项试验并非旨在检测智力,但受试者对商务翻译的认知方式,词汇知识以及解释型语境三者都有可能影响理解商务翻译所传递的信息。因此,考察这三个相关因素对商务翻译中词汇信息的解码产生影响的方式是本文的主要任务。

(二)语义解码认知效应实验的实验方法

参加本次实验的受试者共有187名,均为广东商学院在读本科生。其中,非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和二年级受试者共81名,非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和四年级受试者106名,男生71名和女生116名。所有受试者都是从本校一年级和四级学生中随机抽取的,他们代表了不同的词汇知识水平。

本项研究选择了数字播放器、手提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四个不同类别的产品并设计了不同的商务翻译。之所以选择这些产品,主要是考虑到这些产品与大学生(该实验的样本)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是当代年轻人娱乐、学习和家用设备中的首选对象。

由于该实验涉及句层语境,词汇知识及认知需求等多个因素,因而选择的材料也就因自变量的不同而变化。具体情况如下:第一,词汇知识水平。为了测出受试者对这些专业化的词汇知识的原有程度,本文使用了shore与kempe(1991)开发的词汇知识评估任务系统。发给受试者每人一份列有所有他们可能感兴趣的词汇和一些虚构的专业词汇并指导他们完成这些列表。第二,认知需求。在本研究的问卷中,所使用的认知需求等级测试是cacioppo(1996)等设计的含有18个子项目的小型问卷。在问卷中,要求受试者指出每条陈述是如何明确显示产品特征的。第三,句层语境。四则商务翻译材料中,两个商务翻译的语境为解释型,另外两个则为模糊型。

本文对商务翻译材料的字组长度(即单词的数量)进行了控制,长度的最大差小于10%。每个商务翻译材料包含有5个专业化的词汇并设置了5个语境。实验的重点是找出每个产品中哪些词汇不是普遍使用的。对于那些模糊的词汇可以首先通过登陆万维网主页或者查阅相关电子产品的资料进行识别和确定。在初步列出专业化的词汇之后,通过lexis-nexis数据库搜索这些词汇以便确定它们在整体上的相对使用频率以及他们的产品类别。每个产品相应选出五个总体使用频率不是很高但在相关产品类别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

由于这些商务翻译的设计主要是针对这项研究的,所以使用的品牌名称都并非是真实的。为了确保本研究当中的受试者认为这些商务翻译是真实的、专业的,本文对它们效度进行了检验。受试者根据要求,对每个商务翻译进行了总分为7分的语义分化(专业的/业余的)。四份商务翻译的得分分别是:数字音响播放器得分为4.72,手机为5.02,膝上型计算机为5.07,数字可携式摄像机为5.20。该结果显示着四份商务翻译具有较高的表面效度。

(三)语义解码认知效应实验的实验程序

依据实验需要,本研究的数据通过两组实验收集:

第一组,评估受试者的词汇知识水平和认知需求。本组实验在10到20名学生组成的小组中展开,完成这些数据的测量平均需要25分钟。前者要求他们说出正确定义的所有单词;其次,让他们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运用剩余的词汇造句;第三步是让受试者在他们可能熟悉的剩余词汇旁边打勾;最后圈出可能不属于英语的词汇。根据产品的分类,将这些分值单独相加以便测量出受试者对该类别产品的词汇知识水平;然后就这些得分结果,分析出受试者对那类产品具有相对更高的词汇知识水平。

这样,就可以将商务翻译分为受试者具有较高词汇知识水平的语境和较低词汇知识水平的语境。而认知需求的测试还要求受试者指出每条陈述是如何明确显示产品特征的。在本研究中评判方法是使用5分为一个档次的划分等级,从最具特征到最不具特征。单一显性因素中认知需求占到所有变化中的29.2%(特征值为5.25),该值与其它使用这18个子项目的测量方法得到的研究结果一致(cacioppo1996)。

第二组实验在第一组完成3周之后进行。这次实验的每个小组人数少于10人,每组花了约20分钟完成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者一直没有离开现场,而受试者是随机安排到8个人数相等的小组中的。发给每个受试者一份需要详细描述的、由四个商务翻译材料组成的小册子和一份问卷调查表。其中,两个商务翻译的语境为解释型的,另外两个的语境则为模糊型的。安排受试者阅读四份电子产品的虚构品牌商务翻译。阅读完这四份商务翻译之后,安排所有受试者完成由个人看法、信息理解、翻译态度等组成的问卷调查表。在受试者完成问卷调查表过程中,设置的控制条件是所有受试者不得重新阅读已经看过的商务翻译。安排在控制组的受试者在实验过程中没有阅读商务翻译,只安排他们完成问卷中的信息理解部分。

转贴于http://

(四)语义解码认知效应实验的数据分析和结果

为了确定受试者阅读高词汇知识水平商务翻译时,是否具备较高的词汇知识水平,本文从两个不同的词汇知识水平http://角度对变化情况进行单维方差分析(anova)。结果显示,受试者阅读高词汇知识水平的商务翻译比阅读弱词汇知识水平的商务翻译,具备更高的词汇知识水平(m=6.23vsm=4.23,f(1,142)=4.31,p<.001,partialη2=.75.)。

实验表明:

首先,信息理解:信息理解和内容解释可以加强商务翻译的劝诱效果。解释型语境明显有助于实验组的信息理解;然而,阅读了含有模糊型语境的受试者对商务翻译所宣传的产品的理解结果并不比阅读过没有提供任何语境的商务翻译的受试者明显地更好。而认知需求与词汇知识水平同样没有显著地影响理解,次序的干扰因素也不是很强(ps>.27)。

其次,认知解释:在解释型语境中,持赞成态度的观点较之不在解释型语境中时要多得多(m=2.39,m=2.14,f(1,142)=5.23,p=.026,partialη2=.03)。尽管在前者条件下,持反对态度的观点少于后者条件下(m=.58vs.69),但这种差距在本研究中并不是很重要(f(1,142)=2.64,p=.106)。

最后,解释型语境中,支持的观点远多于反对的观点;模糊型语境中,相差不是很大,m=1.81。而模糊型语境则弱得多,m=1.44,f(1,142)=5.62,p=.019,partialη2=.04。认知需求较弱的受试者也产生较多的正面的解释,m=1.71。这个数字大于认知需求较高的受试者,m=1.55,但这两者之间的差额并不重要。

语义解码认知效应实验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中的解释可能性模型显示,加工劝诱型信息能力的提高必然相应地增强认知词汇语义信息内容的思考能力。理解能力的增强与支持型观点的增加,必然加强整篇商务翻译传递出的劝诱功能,而当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时,信息的劝诱功能将达到更趋强劲。在句子层面提供解释型语境增强了词汇语义信息的可理解性。

无论是理解含有专业词汇的商务翻译信息或者推理其含意,认知需求弱的受试者的动机都比较弱。因此,如果所提供的语境为模糊型的,商务翻译的劝诱功能对认知需求弱的受试者几乎不能产生效果。解释型语境与认知需求的交互作用对商务翻译态度的效应与本文的猜想是一致的,即解释型语境的缺乏会对认知需求弱的受试者的态度产生直接且负面的影响。这些数据表明,认知需求弱的受试者在作出以理解和解释为基础的判断时,往往显得不够仔细慎重。对认知需求的相关文献研究发现,不易预测出认知需求弱的受试者的态度(cacioppoetal1996)。在考虑受试者对这四则商务翻译的态度与他们支持和反对这四则商务翻译的整体差异之间的关系时,本文考虑到了两个独立的关系。可理解性将会产生较大的作用。

高分子材料性能测试汇总篇9

摘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从提高应用能力角度出发,从情感因素、思想认识、能力提高、词汇积累、时间速度、体裁结构等方面阐述了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生;英语;阅读能力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对高职院校英语水平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从目前形势来看,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从教学实际来看,朗读、精读、课内阅读总是受到重视,而且通过课文教学就可以基本实现教学要求,而泛读、课外阅读则是薄弱环节。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充分意识到提高英语阅读水平的重要性,不积极配合。但是,阅读能力又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学生过级的重要得分点,也便于其日常应用。在此,笔者提出有关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注重情感因素,培养学生阅读的信心和毅力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必备条件,而这又是高职生的弱项。一看到大篇幅的文章就没有信心和耐心,碰到生词或复杂句式便方寸大乱,不能顺畅进行。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选材方面,要尽量先用生动有趣、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力求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对于一些学生不太熟悉的东西,要在学生阅读之前就进行介绍,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把文中较难的新词、句子介绍给学生,为他们排除阅读障碍,但这个引导和帮助必须简洁、留有余地,不是对文章的概述,这样才能既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又不至于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到困难太多而望文生畏。

2.在训练方式方面,要力求多种多样,避免因形式僵化而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3.及时接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阅读时的心态,以便及时调整训练策略。

4.培养学生进行大阅读量、长时间阅读的信心和毅力。许多学生习惯于5-8分钟的单篇阅读理解,而当面对的词数高达2000左右时,就会表现出烦躁不安,没有信心和缺乏毅力。因此,有必要组织学生在35分钟内阅读相当的材料,以克服这种毛病。

二、从思想入手,阐明阅读的重要性

1.终身不断地阅读。专家普遍认为,要掌握一门外语,仅依靠精读是不行的,阅读量一定要达到相当的程度。因为要学好英语,精读与平时阅读是相辅相成的。阅读可以提高精读时所学词汇的重复率,可以增加词汇量,可以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社会习俗等加深理解,从而形成一种语言能力。这是精读不能形成的。

2.了解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命题趋势,把握得分突破点。pRetCo是“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英文简称。从近几年来的pRetCo英语试题分值分布情况可以看出,阅读理解试题在pRetCo中占有很大比重,分值上约占总分的1/3。英语考试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理解。让学生了解pRetCo的命题趋势,有助于学生认清阅读的必要性。

3.提高阅读能力有助于日常应用。要在课上及课下不断地灌输,以让学生清楚阅读能力上去了,不仅能够方便日常使用,还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提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从以上三方面让学生明白,阅读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能够使其变被动为主动,从强迫阅读转为自觉阅读。只有这样,才能改进英语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从教学方面着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使用统一的阅读材料。每次上课,在指定的时限范围内让学生阅读一定的材料,然后解决有关问题。

2.养成“phrasereading”即意群阅读的习惯。不良的阅读习惯往往是影响阅读速度和效率的主要障碍之一,如逢生词必查、出声朗读和逐词读。一方面,老师要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phrasereading”的习惯,使学生知道阅读理解的基本单位应是“意群”,而不是“单词”,加强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提高阅读速度。

3.处理好阅读的顺序问题。一般的阅读顺序有两种:(1)p-Q-p(p=passage,Q=question)。这种顺序是先看文章,再看题目,最后再通过查阅文章来解答问题。这是学生比较常用的一种阅读顺序。这种skim阅读方式,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态度,但是速度慢,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预测文章的内容,缺乏主观能动性。(2)Q-p-Q。这种顺序是先看题目,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最后解决问题。这种scan阅读方式,针对性强,节省答题时间,可以用来解答事实性和细节性的问题,但是解答主旨性和推断性问题的效果不明显。选择哪种阅读方式,要因人而异,没有优劣之分。但是,要告诉学生,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地阅读比漫无目的地阅读效果要好很多。

4.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起初,学生可在老师的推荐目录中任选阅读材料。等学生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也可以由学生自选泛读材料。对于学生来说,最有兴趣的读物莫过于那些能提供他们想要获取的信息材料。越能满足求知欲的读物就越有趣味性。

5.阅读的测试应与精读考试分开。阅读测试应是能力测试,试题阅读量应该大,题型应是阅读理解题,重在测试阅读速度和理解正确率。

四、抓好词汇关,为提高阅读能力扫清障碍

有关研究表明,只有学生具有相当的词汇量,才能从词汇辨认等基本技巧提高到对抽象概念形成等高级技巧的掌握上,才能利用背景知识和必要的上下文线索来实现意义构建。

词汇量如此重要,而这恰恰是让高职类学生头痛的一大难题,不愿意背单词或是前边背了后面忘。那么,怎样抓好词汇量呢?

1.重视词汇教学的方法。往往好的教学方法,会加深学生对词汇的记忆。例如:实物法、图片法等。

2.运用循环式方法复习。每个单元都检查,然后期中进行一次小循环检查,期末进行一次大循环检查。这样,可以使学生不断循环复习,加深记忆。

3.教给学生简要的构词法。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使用有限的词汇转化为无限的生成单词的能力,这是词汇扩展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五、合理分配时间,提高阅读速度

阅读能力包括两个方面的能力:阅读的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以最快的速度进行阅读,达到较高的理解速度,是进行阅读训练的主要目的之一。

1.解决好阅读速度和理解准确度之间的矛盾。起初,可降低阅读的要求,追求较高的理解准确度,适当穿插一些词汇知识、语法结构的讲解。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之后,再提高读速的要求,最后再同时要求读速和理解准确度。

2.培养学生处理文章、快速捕捉有效信息和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1)文章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可以帮助确定文章的主旨大意和基调。(2)文章中出现的and、for、example等,则表示前后内容相似。(3)文章中出现but、yet、however和情态动词must、should以及although等,表示其后所述内容与前文相反或暗示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六、根据不同文体,掌握阅读技巧

在高职院校学生所面临的英语考试中,阅读理解文章体裁多样化,主要有三大类: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

1.记叙文。单纯的记叙文比较简单易懂,试题中一般以夹叙夹议的形式出现为多。主题句一般在最后一段。这类文章的结构模式为:(1)用一般概括性的话语引入要叙述的经历(主题)。(2)叙述先前的经历及其感悟或发现。(3)叙述接下来的经历及其感悟或发现。(4)做出结论。了解了该类文章的结构特点,解答文章后面的问题就很简单。一般来说,这类文章后面的试题多是和文章内容先后顺序一致的细节理解题、细节判断题和细节归纳题。

2.说明文。说明文以提出问题或观点为开头,得出结论为结尾,中间部分从多方面加以说明和阐述,其语篇模式较为固定和整齐。每段的第一句往往是主题句,其他句子都具体说明或补充这一句。当然,主题句并不总在段落的开头,也可能在段落的结尾。

说明文的一般结构模式:提出问题(或以一个事例引出问题)――发现直接原因――分析深层原因――得出结论或找到出路。

科技性说明文内容艰深难懂,语言不好理解,是高职类学生的一大难题。其实,我们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此类试题往往较容易作答,一般可从原文找到答案,属于细节题。此类文章试题一般不会出现推断题。

3.议论文。议论文一般由以下三部分构成:立论、反驳与论证、结论。其中反驳与论证所占比重较大,是文章的中心部分,但重点是在第一和第三部分的立论和结论。它最能说明作者的观点和意图,也是阅读理解测试的重点。议论文的基本模式是主张――反主张模式。作者首先提出一种普遍认可的观点或某些人认可的观点,然后进行澄清,说明自己的主张和观点,或提出反主张或真实情况。议论文的特点决定了其主要题型是作者观点态度题、文章主旨题以及推理判断题。只要了解了文章结构的特点,回答问题的答案基本上就可以在段落内找到。

通过对这三种体裁文章的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在高职院校英语考试阅读理解中无论任何体裁的文章都遵循着“三段论”的模式:提出话题(观点或事例)――用事例分析原因(或批驳观点)――得出结论。熟悉了阅读材料的各种体裁的特点,有助于考生对阅读内容的快速理解和正确答案的选择,在阅读过程中有的放矢,更加自觉地关注文章的起始段和结尾段,分清观点和事例,提高阅读速度并能准确定位和快速答题。

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能力水平,适当地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课外文字材料,这些材料应该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只要是高职生感兴趣的和需要了解的、应该了解的,都应尽量包括其中。这样才能让学生既丰富了知识、了解了世界,同时也巩固了基础的语言知识和语法结构,从而有利于其它方面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秦荻辉.科技英语阅读教程[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

学出版社,1993.

高分子材料性能测试汇总篇10

本文拟从新题型下的大学英语四级听力角度出发,探讨了新旧题型的差异及学生对大学英语听力学习的问卷反馈,进而总结出应对新题型下大学英语四级听力考试的技巧和策略。旨在尽可能的发挥考试改革对英语听说训练的指导性教学调整和改善,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学习习惯,有效提高学生听力理解的综合测试性能力。

关键词: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听力;改革与策略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是一种全国大规模的统一性考试,是对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的综合性测试。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为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满足新型社会条件下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国家教育部也全面的展开了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全新改革。其中,听力部分变化显著。具体表现在考查比重从旧题型的20%提高到了35%,对话部分增加了长对话,听力内容的范围更加广博,包括一般知识性材料和社会文化等介绍性材料,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整体大意的把握和理解以及对相关细节信息的领会及判断。总的来说,大学英语四级听力部分的改革呈现出的特点是题量增多,分值比重增大,语速加快,材料涉猎范围增大。对于学生而言,无疑是增加了不少难度。鉴于教育部分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听力部分的改革,本人就三本院校中的大一大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学习情况做了一次广泛的问卷调查。该调查首先问到了学生学学英语的态度。超过50%的学生认为是在被动无奈的情形下学习的,问及每周课外听力的时间时,学生选择课外听力时间超过一小时的只有17%,从不进行课外听力的达40%以上。在问到学生是否通过经典英文影片或歌曲来提高英语听力时,只有25%的学生选择经常欣赏,68%的学生选择偶尔欣赏,而6%的学生选择的是从不欣赏。在问到对于听力题目的作答方式时,一半以上的学生表示猜测在作答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从以上问卷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不如人意的回答是在意料之中的。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以及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并非是出于兴趣,而是在被动无奈的情形下学习的,课后不会主动针对性的听和练就是自然的事情了。再者,学生认为影响听力的因素是课堂听力时间有限,课外听力材料的多元化以及学生自身听力设备的不充分。据此,面对这一系列的重要变动以及学生的反馈,我们的听力在教学过程中亟待做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调整。

一、注重语言基本知识的训练

听力考查的对象包括语音、语调和语气;单词、短语和俗语;句法和语法三大类。也就是说,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加强与落实,这些是提高听力理解等综合能力的首要条件。首先,单词的发音,重弱音,连读,省音等等都会影响到学生听力理解的准确性。此外,学生在学校过程中对英音和美音的差异辨识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听力理解。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应该在这些方面多听多练,掌握一些发音上的技巧和规律。其次,要扩大词汇量。单词是句子的基石。掌握一定量的词汇是做好听力理解题的基本前提。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词语的搭配,俗语等的反应及理解。而仅仅依靠课堂听力时间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课外的辅助听力来达到一定词汇量的要求。再者,语法知识必不可少。语法是魂,语言是体。语法是构建语言的框架,缺乏语法知识,对于句法结构及内容的把握是有障碍性的。

二、渗透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熟悉语言中的文化知识,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语言和文化水融。言语交际是建立在双方共知基础之上的。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学生只有在了解文化背景知识的前提下才能迅速进入听力情境,从而实现整体内容的理解。因此,在听力训练中尽可能多的补充相关背景知识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同时也有效的培养并提高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加强听力技巧的训练

有效的听力技巧也是帮助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重要环节。首先是有效预测策略,分为听前预测和听时预测。听前预测是通过题目中的备选答案对材料内容进行相关猜测,听时预测是通过识别言语中的话语信号推测说话人要传达的意思。掌握好预测策略可以有效的聚焦材料中心,有针对性的找出答案。其次是速记策略。在听力过程中对于出现的有关时间,地点,价格等细节信息需要通过速记把关键词记下来。在平时的训练中,也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符号来代表某些信息来进行简短标识。听力语速加快,且只听一遍,这样的速记策略在听力训练中是不可或缺的。再者是循序渐进式策略。听力理解一般是从词,句到语篇的理解。在语篇的理解过程中,先听主题大意,再分析细枝末节,自上而下的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增强对所听材料的整体把握和细节的捕捉。

四、结语

听力是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重中之重,却又是学生最薄弱的环节。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积累的艰苦工作。在现行的大学英语听力新题型下,师生需要共同努力,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技巧贯穿到听力训练之中。平时有针对性的进行任务布置和补充练习,循序渐进式的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同时辅之以适当的心理素质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总之,只有在听力综合理解能力提高的前提下,才能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做到游刃有余,高效的完成考试任务。

作者:彭雪莉单位:武汉大学珞珈学院

基金项目:

本文系武汉大学珞珈学院经费资助项目“三本院校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及效果研究”的部分成果。项目编号:[2014]160号

参考文献:

[1]HamerJ.thepracticeofenglishLanguageteaching[m].London:Longman.1983.

[2]龚嵘.大学英语最新真题剖析与实践[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3]李冬梅.近十年来国内英语听力理解研究述评[J].外语界,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