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育婴员和母婴护理师的区别十篇育婴员和母婴护理师的区别十篇

育婴员和母婴护理师的区别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15:36

育婴员和母婴护理师的区别篇1

关键词:优质护理持续改进;岗位管理;规范化培训;示范病房

在开展优质护理的初期,母婴同室运用问题管理模式针对环境、护理模式和排班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了相关的改进[1],但产科的医疗护理工作关系着一个家庭的幸福,肩负着维护母婴两代人健康安全的使命,因此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进行优质护理的纵深层次推进,激发护士能动性,提高护理内涵、专业化水平是产科护理管理人员思考的方向[2]。我科在护理部大力支持下,进一步推广母婴床旁护理,扎实做好特色健康教育,提高产妇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推行岗位管理,分层次规范化培训护理人员,提高其专业素质,为母婴提供温馨、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我院母婴区床位28张,学历组成本科生5人、大专生13人,职称组成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5人、护士8人,护理人员结构为n4级0人、n3级4人、n2级3人、n1级4人以及n0级6人。平均年龄30.9岁,护龄10.8年,床护比为1∶0.6。

2方法

2.1存在问题科室优质护理质量自查,存在以下问题:①"以母婴及家庭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服务内涵没有落实到位;②"健康教育"没有体现个性化、特色化、专业化,产妇及家属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满意度较低;③护理人员在分层次培训内容及计划上不够详尽,落实不够到位;④岗位配置不合理,按照一级病房我科需配护理人员结构为n4级2人、n3级3人、n2级4人、n1级5人以及n0级3人。

2.2持续改进措施

2.2.1成立科室优质护理质控小组科室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的全体护理人员参加的优质护理质控小组,采取头脑风暴法,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计划;按pDCa循环分阶段完成实施计划。护理部随时指导、督促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2.2深化责任制整体护理突出以"母婴及家庭"为中心的照护模式,深入推广床旁护理,完善母婴床旁护理流程,鼓励新生儿父亲在住院期间陪伴照顾母婴,体现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从细节入手,完善各种流程和制度如母婴入室告知、乙肝疫苗接种告知书、患者隐私保护制度等,充分尊重产妇及整个家庭的各种权利;提供各种便民措施,如为产妇增添哺乳垫,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及产妇舒适度。

2.2.3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母婴健康教育实施母婴同室每日健康教育实施及评估记录单,制定每日健康教育内容计划,产妇及家庭健康教育掌握评估表,进行评估、反馈再评估、再反馈,切实使每一个产妇每天都能得到护士规范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规范专科健康教育内容,把核心知识上墙,制成专科健康教育处方、小册子提供给产妇及家庭。针对母乳喂养、新生儿常见问题进行预见性宣教如新生儿的安全护理、含接的技巧、新生儿胃容量、宝宝吃到足够奶水的表现、新生儿黄疸、低血糖、呕吐、皮肤问题等等,制作文字生动,产妇易于接受的健康教育小册子,并将风险意识、安全文化、知情告知融入健康教育指导中。

2.2.4开展母婴延伸护理把健康教育指导逐步延伸到出院后的家庭、社区,做好电话答疑、电话回访工作,对有特殊需求及未能独立护理新生儿的人群提供上门访视服务。

2.2.5加强对特殊孕产妇特别关注妊娠丢失、生殖助孕、未婚先孕、母婴分离等特殊孕产妇,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尤其是为丧子孕产妇孩子准备花提篮,充分尊重新生儿的个体尊严,并在其床旁悬挂玫瑰花标识,使每一位医护人员知晓。

2.2.6进行岗位合理配置,规范护理人员培训护理部及片区通过岗位的调配,使科室岗位配置达到优化组合:n4级1人、n3级4人、n2级4人、n1级5人以及n0级3人。对各层级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每月的培训结果与月绩效考核挂钩,充分调动护士在临床一线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2.3评价方法将实施优质护理持续改进的2011和2012年的综合护理质量合格率、产妇出院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进行比较。统计学方法采用χ2、t检验。

3结果

优质护理持续改进2011、2012年进行比较,综合护理质量合格率、产妇出院满意度、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情况(见表1)。

4讨论

4.1优质护理持续改进,深化了以"母婴及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体现了责任制的整体护理"以母婴及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即每一位责任护士护理产妇及新生儿时,对母婴进行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外,还要对产妇及家庭一对一的进行康复、健康指导。床旁护理-责任护士一对一的连续、全程优质护理,实现了产妇及整个家庭的参与和知情权,使母婴获得了满足感和安全感;针对性强的规范化健康教育,培养了产妇及家属自我照护及照顾新生儿能力,知晓并掌握更多健康教育的知识,促进产妇及家庭各自角色的转变,担当起社会的责任,实现了护理人员对母婴的"人文关怀";从而增进了护患之间的关系,提高了产妇出院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p

4.2合理的岗位配置,分层次的规范化培训,提高了护士专业化护理质量目前,大多数医院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不论工作年限、职称、能力水平高低干的是一样的护理、治疗,是对人力的一种浪费[3]。通过分层次的对护士实施全员培训,提高护士核心胜任力,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4]。通过系统和多种形式的制度化培训,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培训内容,持续提高了产科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应急意识不断锻炼和演练,应对各类护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持续提升;在工作中预见性的提早给予评估、观察、干预,从而减少或杜绝危重产妇潜在发生危险的倾向,使综合护理质量合格率也快速提高如表1所示。

参考文献:

[1]罗宏.温贤秀.关晋英等问题管理模式在母婴区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中的应用1)[J].护理研究杂志,2011,25(7):1749-1751.

[2]马晓伟.夯实基础,履行责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护理服务[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3):5~8.

育婴员和母婴护理师的区别篇2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大力普及婴幼儿抚养和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全面落实市委《实施意见》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按照市人口计生委的要求,结合我区几年来人口早期教育的实践经验,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开展人口早期教育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人口素质、实施人才兴国战略的基础性工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我区人口早期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和市委《实施意见》,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立足基层、面向家庭,以发挥人口计生部门优势和整合社会力量为主导,坚持公益与产业化运作相结合的方针,科学开发婴幼儿潜在智能,提高母亲及看护人员科学养护孩子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实施方案

(一)育婴师(月嫂)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1、工作原则。坚持“以技能培训带就业、以优质服务求发展,满足群众需求为工作目标”的原则。

(1)坚持以技能培训带就业的原则。利用区人口计生委服务中心现有的教育阵地,通过与相关部门联手,建立起为婴幼儿实施服务的看护人员培训基地,即:“育婴师”、“月嫂”培训基地,并形成培训工作的长效工作机制。开展“育婴师”、“月嫂”培训,要以有意愿从事母婴护理工作人员为主要工作对象,把母婴护理基本技能培训做为主要培训内容,参照有关部门的培训工作要求,从培训时间、培训内容上与全市统一的上岗要求相匹配,借助社会力量为全区母婴护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建立比较完备和规范的教育培训体制,通过建立培训标准、规范培训内容、建立考核办法等措施确保培训工作的质量。对经培训、考核达到合格标准的,为其颁发合格证,作为上岗的依据。

参加“育婴师”、“月嫂”培训的人员将采用社会公开招生与各街、社区推荐相结合的方法,从本区有志从事母婴护理的人员中招募。

对于从事母婴护理工作的人员,区人口计生委将分别针对不同情况,对下岗、失业人员,最低生活保障人员中参加培训的予以全程免费培训;对于其他有意从事母婴护理工作人员给予适当、低偿收费。对于培训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给予优先推荐就业岗位。

(2)坚持以优质服务求发展的原则。在开展技能培训工作的同时,区人口计生委将跟踪培训全过程,采用学业评估、人际交往能力评估,及在培训期间进行中期评估和期末评估的方法,提升服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3)以满足群众需求为目标的原则。“育婴师”及“月嫂”培训工作是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优先投资于人的发展,促进婴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在培训工作中,要以满足群众现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产业化的运作模式进行,注重社会效益,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项目。

2、工作目标。到年底,新生儿家庭对“育婴师”、“月嫂”培训工作的知晓率达100%;对有需求意向家庭的人员推荐率达100%;对“育婴师”、“月嫂”的人才库管理达100%;第一年上岗率达60%以上;第二年上岗率达80%以上。

3、主要任务。

(1)宣传倡导。各单位要充分利用人口计生系统的网络优势,大力宣传“育婴师”、“月嫂”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利用多种形式,提高群众对培训工作的了解,扩大全区群众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特别是“育婴师”、“月嫂”培训工作的支持。

(2)组织实施。成立区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责成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制定培训工作安排,明确授课时间、地点、内容,做好组织培训人员、聘请授课人员等具体工作;制定培训工作相关制度,保证培训工作有序开展。建立“育婴师”、“月嫂”人员人才库,通过政府及人口计生工作政务网,对外予以,并通过人口计生工作网络向社区居民进行推荐。

建立升级培训工作机制,对取得培训合格证并经过实践得到肯定的服务人员,区人口早期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适时组织升级培训,不断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

(3)工作评估。做好培训后期的总结和服务人员跟踪评估工作。建立奖惩机制,对服务质量高、跟踪评议反映好的服务人员,区人口计生委每年度组织星级服务员评选。对服务技能低下、服务态度差、群众不满意的服务人员,考评领导小组有权收回培训证,取消其资格。

(二)婴幼儿早期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1、工作原则。通过倡导科学早期教育理念、整合社会资源、培训人才队伍、健全工作网络,建立以人口计生服务网络为依托、社会早教资源为补充的人口早期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支持、家庭参与”的人口早期教育机制,不断拓展人口计生工作的服务内容。

2、工作目标。普及人口早期教育知识,使0-3岁婴幼儿家庭享有低偿、科学、系统、便利的早期教育服务,具体目标是:

(1)早期教育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通过大力宣传人口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广大群众对开展人口早教工作的正确认识,让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科学理念深入人心,群众自觉参与早期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增强。

通过设立南开区人口早期教育基地,开办人口早期教育知识培训,扩大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引导早期教育工作良性发展,拓展为群众服务的内容,提升为民服务能力。

(2)早期教育活动进一步广泛普及。发挥区人口早期教育基地的作用,全面开展人口早期教育知识“三进、三送”活动,即人口早期教育进街道、进社区、进家庭活动,为街道、社区和家庭送人口早期教育政策、送理念、送知识,让人口早期教育活动在全区广泛普及,促进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孩子健康成长,家庭幸福美满,人口计生早期教育工作蓬勃开展。

通过印制和发放人口早期教育知识宣传品,组织0-3岁婴幼儿家庭参与区、街、社区早期教育活动,达到80%以上的家庭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接受区早期教育基地教育的家庭掌握比较多的0-3岁婴幼儿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3)早期教育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充分整合相关部门优势,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共同搭建人口早期教育的工作平台。实行政府、学校、家庭、社区大联合,积极探索人口早期教育互动、联动新模式,健全完善早期教育长效工作机制,逐步形成人口早期教育的良好局面。

建立健全人口早期教育基地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与各相关部门合作的工作体系,人员组织到位,活动效果明显,运用市场化管理模式,逐步规范早教基地的各项工作。

3、主要任务

(1)制定人口早期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早期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成立南开区人口早期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制度,做好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

不断加强人口早教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编写发放《让您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致全区育儿家庭的一封信》,使广大的育儿家庭充分认识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2)协调相关部门,制定联合协作协议,建立人口早期教育工作机构。

成立区人口早期教育专家组,聘请并吸纳具有早期教育相关知识和专长的人员充实到区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人才队伍之中,为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人才基础。

(3)建立人口早期教育工作机制,形成比较健全的工作网络,以区人口早期教育基地为中心,辐射各个街道、社区;充分利用婴幼儿园所、社会早教机构等社区资源联手开展早教工作;建立相应的联合工作制度、规范运作程序,逐步建立起长效工作机制。

组建区“人口早期教育督导员”队伍,从计划生育协会志愿者中选拔一批热衷公益事业的骨干,通过召开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听取并掌握群众需求的第一手资料,宣传人口早期教育工作重要性,倡导优生优育。

聘请早期教育专家编写分别适合于婴幼儿家长和看护人的早期教育工作辅导教材,使教材既符合科学、规范,又符合实用、易操作的宗旨。

联合社会机构,联手开展面向广大家长的科学育儿知识讲座,开设婴幼儿教育指导课程。建立培训制度,逐步完善工作方法、措施和运作程序,适时组织培训工作交流、座谈、研讨等活动,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继续深化区人口计生委新婚学校和区妇幼保健院的孕妇学校建设,不断完善其授课内容和方式,加强对提高人口素质的教育和宣传。

各街道、社区要充分利用“爱之家”和“客嫂驿站”等人口计生服务阵地,广泛开展行之有效的、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人口早期教育工作,逐步扩大以政府为主导的人口早期教育的影响力。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区人口计生委成立人口早期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区人口计生委主任管婧同志任组长,副主任罗金钟、贾欣玫任副组长,区人口计生委办公室、宣传科、计生协等科室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负责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组织协调、政策衔接、经费投入、工作督察等。具体工作由宣传科牵头落实,相关科室紧密配合。各单位要建立人口早期教育工作指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确保人口早期教育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2、保证经费投入。人口早期教育是一项社会性、公益性事业,要按照“实事办好、好事办实”的原则,保证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确保早期教育宣传、咨询、培训和指导等基本项目经费需求,保证有人办事、有钱办事。

育婴员和母婴护理师的区别篇3

仙居妇幼保健院浙江省台州市317300

【摘 要】目的:系统分析母婴分离产妇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单位2013年4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母婴分离产妇98例,按其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9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在母婴分离期间的抑郁情况、泌乳增加情况、育婴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母婴分离产妇进行有效的人性化护理后,不仅能够促进产妇乳汁分泌,加快身体恢复速度,还可消除产妇不良心理,防止产后抑郁的发生。

关键词母婴分离;产妇;泌乳情况;护理干预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在分娩后应与产妇同室并进行母乳喂养,但是也有一部分婴儿在出生后,因各种疾病或其他因素不得不和母亲分离,转入新生儿监护室。很多产妇对于这种突发状况不能理解,进而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这对产妇产褥期的身体恢复和心理健康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1]。因此,对母婴分离的产妇进行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帮助产妇顺利度过这段特殊时期。笔者就我单位2013年4月—2014年6月诊治的98例产后母婴分离产妇的护理工作进行分析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单位2013年4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母婴分离产妇98例,年龄21~36岁之间,平均年龄(28±2.3)岁;所选产妇均为剖宫产,其中初产妇79例,经产妇19例。按其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49;观察组49例。组间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护理方式

对照组49例母婴分离产妇,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9例母婴分离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①健康宣教:由于母婴分离产妇对于产后母婴分离原因、保健及新生儿护理方面的知识相对匮乏,并且产妇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根据产妇不同的情况做好心理评估,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包括对婴儿疾病的判断,正确的哺乳方法、新生儿沐浴方式以及对婴儿的看护等。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积极主动对产妇进行自我护理保健及产褥期如何护理等进行知识宣教,并告知产妇母乳喂养的优点及重要性[。

②心理护理:大多数产妇由于产后母婴分离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担忧、焦虑甚至抑郁等负面情绪,不仅严重影响产妇的身体恢复和正常休息,更为重要的是会对产妇产后的泌乳情况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在对母婴分离的产妇进行临床护理工作时应特别加强产妇心理方面的护理;细心观察产妇的心理状态,发现情绪异常的产妇要及时与其进行有效沟通,根据产妇的心理状态及心理诉求给予相应的疏导、安慰和鼓励,对于有特别需求的产妇尽力提供方便并帮助其解决问题。及时向产妇告知新生儿健康情况或治疗效果等;并安排产妇对其进行探视,以此减轻或缓解产妇紧张、担忧和焦虑情绪[2]。③乳房护理:母婴分离产妇由于产后乳房不能得到婴儿及时的吸吮,极易产生乳房肿胀及泌乳时间的后延。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乳房护理干预,指导产妇及其家属在产后1d开始进行乳房护理,2次/d采取按摩、热敷等办法挤压乳汁,20min/次;将挤出的乳汁装入消毒容器内,用专用冰箱存放,适时送入新生儿监护室[3]。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在母婴分离期间的抑郁情况、泌乳增加情况(以24h内为观察指标)、育婴护理技能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

1.4统计学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文中相关数据予以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时,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产妇在母婴分离期间的抑郁情况、泌乳增加情况、育婴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3讨论

本文通过对母婴分离产妇98例的护理情况及效果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在母婴分离期间的抑郁情况、泌乳增加情况、育婴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科学合理的综合性护理干预不仅可以帮助产妇顺利度过母婴分离的非常时期,还可提高产妇母乳分泌率,并帮助其尽快适应母亲角色。除此之外。还可对良好的护患关系起到促进作用。大大提高产妇及其家属对医院整体满意度。

参考文献

育婴员和母婴护理师的区别篇4

关键词:传统讲授法多种教学方法母婴保健调查分析

《母婴保健》是我校针对助产及普通护理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考查课,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科学。因学生主观上对于考查课不重视,教师上课教学方法单一,导致教学效果偏差。因此,我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对比教学,以期望找到适用于母婴保健课的教学模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调查资料分析

1.母婴保健教材分析

我们学校所用的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第2版《母婴保健》,由杨玉杰主编,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本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妊娠前期、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哺乳期、新生儿期、婴儿期的基本保健知识和技能,阐述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点,强调保健目的,重点介绍保健措施及常见疾病预防。

2.《母婴保健》学时分析

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8学时,实践教学8学时。母婴保健课的课时少,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各级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临床助产和母婴保健工作中的实际应用能力。

3.学生分析

选取我校2012级4个普通护理专业班级学生108人,12护士1班和2班54人为对照组,选取12护士3班和4班54人为实验组。在母婴保健授课前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妇产科护理学成绩、教学大纲等方面无差异性,为同一教师进行讲授。

二、方法

1.任务驱动法――复习母婴各期的生理特点

母婴保健是一门与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有交叉的学科,而学生已经完成妇产科护理和儿科护理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在每节课前给学生安排预习任务,完成母婴各期的生理特点的复习。在每节课的开始,找1~2名学生担任主讲,详细讲解每个时期母婴的生理特点,让学生变身成“教师”,体验讲课的乐趣,参与到教学中来,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2.讨论法――讲述母婴各期的心理特点及社会特点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果你是“孕产妇”,你会出现什么情绪?当你作为“孕产妇”,你希望你的家人怎么对待你?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发言,主导课堂。教师进行引导指正。

3.讲授法――讲解母婴各期的保健目的

讲授时要讲究语言艺术,语言要清晰、准确、简练,条理清楚、通俗易懂,尽可能音量、语速要适度,语调要抑扬顿挫,适应学生的心理节奏。

4.问题法、多媒体教学法、直观演示法――讲解母婴各期的保健措施

在讲解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内容时,尽量以问题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如讲解妊娠期保健措施时,提问学生:“孕妇应该吃什么?孕妇应该运动吗”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到教学中来。

在讲解难以理解的一些操作时,如讲解妊娠期保健操、产褥期保健操、分娩镇痛方法、哺乳方法、预防接种等,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演示,也可以在实验室教师进行现场教学直观演示,让学生动手动脑,锻炼技能操作能力。

5.总结法――巩固重点难点

最后由教师用简练的语言总结本次课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抓住教学大纲,完成教学。

6.练习法――查缺补漏

利用教材课后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适当布置作业,让学生能把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如妊娠期保健课程讲完后,要求学生按照孕妇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的饮食原则,列出一天的食谱。考察学生对于妊娠期饮食原则的理解。通过练习,学生才能查缺补漏,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

三、结果

实验组期末笔试成绩及技能操作成绩均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见表1)。

四、结论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而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运用多媒体、直观演示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潜在的学习愿望变成实际的主动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充分认可这种教学方式,认为在教学中贯穿多种教学方式的教育,能够锻炼自身的交流技巧,增强与患者沟通的信心,同时,还能增强个体化关怀护理能力,更好地掌握操作技能。可见,我们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尽可能的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让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使学生能够重视考查课的学习,为培养技能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洁.多元化教学方式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06):502-503.

育婴员和母婴护理师的区别篇5

玉林“俏贝儿”母婴科学护理服务中心的创始人――牟冬彬,这位曾经承受生活重压的下岗女工,下岗不失志,顽强拼搏,以爱心创业,由一名下岗女工而今成为企业老板的美丽变身,她那充满传奇色彩的创业经历,同样使得我们每一个人感动。

“俏贝儿”家庭的新成员

2009年7月10日,伴随着一阵阵“噼叭”、“噼叭”的鞭炮声Ⅱ自起,玉林市“俏贝儿”母婴科学护理服务中心教育路直营店正式隆重开业,这距离“俏贝儿”品牌广西总店――今年4月份才成立的位于城区清宁路的玉林市“俏贝儿”母婴科学护理服务中心,还不足3个月时间。

直营店开张当天,从熙熙攘攘的人群当中、从一些准妈妈幸福的眼光以及营业员、母婴护理咨询顾问忙碌的身影当中,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案。从总店到直营分店的开展,而且区内的南宁、梧州等地市的加盟分店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当中。如此种种火热的场景,充分证明了“俏贝儿”母婴护理品牌的市场号召力与影响力,同时也证明了广西“俏贝儿”品牌的引领人――牟冬彬的远见与实力。

艰难前行,立志以爱心创业

1997年,牟冬彬从一家集体企业下岗了。为了生活,更是为了一个心底的理想,曾经毕业于幼师学校的牟冬彬开始创办第一家幼儿园。

牟冬彬的第一家幼儿园开在乡镇一玉林镇上,那时乡镇的幼教市场远没有现在这么普遍,人们的意识也远没有现在这么注重幼儿教育。于是,牟冬彬怀着一颗火热的创业的心,一股脑儿地投入到乡镇幼儿园的工作中去。在同一个蓝天下,牟冬彬认为:乡村年幼儿童应该拥有与城区儿童一样的欢乐童年,应该享受到同样的关爱。“我完全是以一种‘新科学、新理念’的服务模式来赢得幼儿家长的认同和肯定的”,牟冬彬说起当年创业情形时依然满怀激动。

功夫不负有心人。以爱心赢取真心、赢得幼儿家长的信任。第一家幼儿园在牟冬彬倡导的“新科学、新理念”服务模式带动下,从最初的几个小孩就读,到后面愈来愈多,往往是还没到开学的那一天就有很多家长带着小孩来报名订座就读。

牟冬彬成功创办幼儿园实现了自己的初衷:以爱心创业,实现理想,丰富自己的人生。随着第一个幼儿园的成功创办,细心的牟冬彬发现了幼教市场的广阔,于是她在兴业、桂平、玉林城区等连续开办了几个幼儿园,并且也都获得了成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缘结“俏贝儿”

随着幼儿园开办愈来愈多,战线拉长,并且幼教市场竞争也愈来愈激烈,面临更多“同质化”的竞争也迫使牟冬彬开始思考幼教领域的事业前景来。

从2003年开始,善于总结和捕捉机会的牟冬彬开始把目光转向关注母婴护理服务领域。“只有避开幼教市场‘同质化’竞争锋芒,把幼教市场服务推向前移――做母婴护理项目,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先’,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牟冬彬说。

而牟冬彬与“俏贝儿”的结缘,还是源于同学的启发。有一天,同学说自己的朋友需要一个保姆,就问牟冬彬的幼儿园是否有多余的老师。牟冬彬似懂非懂地问同学需要怎样的保姆,同学就说到了母婴护理服务这方面的内容。在幼教领域摸爬带滚打多年的牟冬彬,她敏锐地意识到自己今后事业努力的方向了:向母婴护理行业领军,做幼教服务的前端,做别人还没有意识到的行业,母婴护理行业大有可为!

精明的牟冬彬很快就从网上了解到了母婴护理的品牌――“俏贝儿”母婴科学护理服务中心。她发现,“俏贝儿”母婴科学护理服务中心是一家从国外引进的,集婴幼儿服务、母婴护理及妈咪产后恢复服务于一体的大型专业服务机构,它拥有严格的技术培训和科学的管理,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化的母婴护理服务人员,而且目前全中国仅有山东德州一家。

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要强的牟冬彬拥有着果敢决断的性格,她认定的事情说干就干,立即行动。于是牟冬彬立马坐上了飞往山东德州的飞机,一股脑儿地扎,\“俏贝儿”中国总部――山东德州公司埋头学习母婴护理专业知识。原来需要两个月的学习,由于牟冬彬废寝忘食、连续作战,仅用6天6夜的时间学习,经严格考核,并且获得通过。于是,幸运女神再次降临到勤奋的牟冬彬头上――她获得了“俏贝儿”品牌在广西的推广权。从此,牟冬彬就与“俏贝儿”结下了不解之缘。

“俏贝儿”步入正轨

从幼教市场成功转型进入到母婴护理领域的牟冬彬,干一行爱一行就专一行,行行都当作事业来干。牟冬彬首先对比了区内的南宁、柳州等地的家政服务市场,她发现母婴护理服务行业在我国南方还不够成熟。市场的不成熟说明了市场的广阔,也证明了自己选择作为行业先行者、引领者的正确,同时牟冬彬还作好了要作一名成功的先行者的准备。

有着十多年幼教经历的牟冬彬,从事母婴护理似乎也驾轻就熟,如鱼得水。她了解幼儿家长的烦恼,也了解准妈咪及初生儿家庭的需求。牟冬彬首家推出“俏贝儿”的王牌服务项目――月嫂与育儿嫂;跟着接连推出满月发汗排毒、无痛按摩催乳、月子汤等;针对婴幼儿特点,她还引进了针对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亲亲班。

“客户的满意是‘俏贝儿’永恒的追求,同时也是‘俏贝儿’品牌成功的法宝。”牟冬彬清醒地认识到,“客户就是上帝”不是只说在嘴上,更要践行于点滴服务、管理工作中。为此,牟冬彬在复制“俏贝儿”公司优秀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更是开创性地把客户也吸纳进来,把客户作为公司员工管理制度的服务评判主体,对公司员工实行培训一考核一上岗一考核一定级的良性成长管理制度。从一份份客户亲笔题写评语的《俏贝儿服务信息反馈表》中,透过那些中肯、赞赏、温馨的评语,我们似乎真切地看到了一个个“俏贝儿”客户那舒心、幸福的微笑。

有人说,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拼搏更加容易成功。牟冬彬正是凭着对幼教市场与母婴护理的天然联系的深度了解,凭着一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拼搏韧劲,还凭着母婴护理“俏贝儿”品牌的真挚关爱与细致服务,牟冬彬带领着她的玉林市“俏贝儿”母婴科学护理服务中心遂步进入了良性循环的成功发展轨道。

用爱心创业,以真值回馈社会

牟冬彬与她的玉林市“俏贝儿”母婴科学护理服务中心在广西母婴护理领域成功地开创出一片天地之后,善良的牟冬彬想得更多是如何回馈社会,多种方式来回报社会。

育婴员和母婴护理师的区别篇6

【论文摘要】辽宁省卫生厅与省人大等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广泛深入宣传《母婴保健法》和《辽宁省母婴保健条例》,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重视,将母婴保健事业纳入本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逐步建立健全母婴保健法律法规体系,严格进行执法检查,保证了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

《母婴保健法》和《辽宁省母婴保健条例》(以下简称一法一条例)颁布实施两年来,辽宁省母婴保健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妇女儿童保健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妇女儿童的健康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出生人口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到1996年,我省的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出生缺陷发生率由1990年64.84/10万、29.77‰、12.00‰分别下降到43.12/10万、19.34‰、7.94‰。卫生部门在执法实践中的几点具体做法如下。

1广泛深入地宣传一法一条例,普及推广母婴保健科学知识,为执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1.1逐步加大社会宣传的力度。两年来,全省为宣传教育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宣传力度大、范围广、内容全、层次深,使全社会都知道一法一条例的颁布实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健康幸福的关心,是利国利己,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从而自觉地更新观念,移风易俗,知法守法。据统计,一法一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全省由各级人大、政府领导主持召开的新闻会、宣传动员会、座谈会27次,发表电视讲话和电台专题采访报道41次,组织大型宣传活动39次,发放宣传材料360万份。根据1995年底的调查统计,对一法一条例的意义和基本内容的知晓率分别是:各级领导90.0%,医疗保健机构专业技术人员90.0%,婚姻当事人72.0%,孕妇及婴幼儿母亲89.0%,为一法一条例的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1.2动员部门和专家力量投入宣传。我省从1995年1月1日起,由省委宣传部、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省科委、广播电视厅、卫生厅联合下发通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母婴保健科学知识宣传普及工作。各部门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旺发达和民族强盛的战略高度来重视和开展科普宣传工作。结合宣传《母婴保健法》,将宣传母婴保健科学知识纳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和改善对母婴保健科学知识宣传普及工作的领导。通过政策引导、科学管理和增加投入等多项措施,把母婴保健科学知识宣传普及工作纳入本地区科学普及工作的总体规划。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科普工作,加大宣传的力度和频次,创造了有利于母婴保健科普工作的全方位的舆论环境。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了有关学科(专业)的专家,组成“宣传普及母婴保健科学知识专家委员会”,负责组织和提供母婴保健知识及有关科普知识的稿件及宣传资料。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充分利用现有的渠道和服务网络,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教育和宣传、咨询、义诊等活动,同时积极推广并开展与优生优育有关的母婴保健新技术服务。

1.3举办各级法律知识和推广适宜技术培训班,将宣传贯彻《母婴保健法》工作引向深入。从1995年5月起,各级人大教科文卫委(办)、政府法制办(局)、卫生局先后联合举办了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近万名有关领导、行政执法人员、医疗保健机构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接受了2次以上的培训。省卫生厅举办了7次高层次的各类适宜技术培训学习班,推广国际国内先进实用、符合我省省情的新生儿窒息复苏、优生3项血清学检查、孕妇服用叶酸防止神经管畸型、围产保健新方法等技术,提高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学科带头人的学识水平及能力,为保障母婴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优质服务。

2从我省实际出发,逐步建立健全母婴保健法律法规体系

为把《母婴保健法》中的原则规定加以具体化,把我省近几年来开展母婴保健工作所取得的经验用法规条文确定下来,力求保持某些政策和行政管理措施的连续性,保证《母婴保健法》在我省顺利实施,在《母婴保健法》颁布不久,省卫生厅即向有关部门提出制定母婴保健地方性法规的建议。这项建议得到批准后,卫生厅会同省直有关部门于1995年1月成立了由分管副厅长、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分管副主任任组长,有省人大、省政府法制办业务处室领导同志参加的起草小组。为了使草案初稿的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起草小组成员在认真学习《母婴保健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同时,深入到我省城区、乡村调查研究,多次召开有不同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专家论证会。由于我们在草案起草过程中注意并较好地解决了草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等几个问题,同时得到省直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辽宁省母婴保健条例》草案初稿形成后得到了省政府法制办、省人大教科文卫委等有关部门的认同。在省政府法制办等部门依法审核修改的基础上,经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一次通过。1995年11月,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也一次审议通过,使我省步入全国母婴保健地方立法工作的前列。

《辽宁省母婴保健条例》颁布实施后,省政府于1995年11月在全国率先出台了《辽宁省婚前医学检查管理办法》,确定在我省境内全面实行婚前医学检查制度。根据法律法规,省卫生厅又相继制定下发了《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暂行管理办法》、《婚前医学检查单位验收标准》、《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合格基本条件》等9个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1996年初,省卫生厅分别与省公安厅、省计划生育委员会、省物价局下发了一系列管理规定,对出生医学证明、婚前医学检查证明等法律法规文书的发放使用、婚前医学检查的收费等实际问题作出了具体规定,规范了婚检疑难病例转诊程序和转诊接受机构。为了切实加强孕产期保健管理,根据《辽宁省母婴保健条例》,省卫生厅印发了《辽宁省医疗保健机构助产技术服务许可及人员资格管理办法》,实行助产技术服务许可和助产技术服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截止1997年8月底,全省依法审批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单位409个,聘任母婴保健监督员920名。经全省统一考试,2439名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人员取得了技术考核合格证书,10000名家庭接生员接受了孕产期保健和接生知识的培训和考试,卫生行政部门对合格者颁发了国家统一制发的合格证书。助产技术人员技术操作考核和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审批工作正在进行中。同时,全省还清理取缔了城市助产接生站和个体接生诊所,处罚了农村无证接生人员。至此,除从事产前诊断、遗传病诊断的服务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办法尚待制定外,实施《母婴保健法》相关的配套文件均已制定出台。我省现已形成了层次分明、结构严谨、上下衔接、相互协调、有机结合的母婴保健法律法规体系,使妇幼卫生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积极争取各级政府重视,将母婴保健事业纳入本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法一条例实施以来,各级政府加大了经费的投入,仅为宣传和培训工作就投入了120万元,并为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增加了经费,使绝大多数县级机构人员经费年人均达到3000元以上。到1996年,全省妇幼保健机构业务用房总面积达到12.7万平方米,专业设备总值增加到2668万元,分别比《母婴保健法》颁布前增加了18.9%和25.4%,全省妇幼卫生经费占卫生事业费的比例已由1993年的3.2%上升为4.0%。

4采取多种措施,保证执法工作顺利进行

4.1切实加强物资技术支持体系的建设。1996年省卫生厅采取配套投资等方法为朝阳县等10个贫困县购置了妇幼保健用车,方便了偏僻地区群众婚检,解决了在这些地区开展孕产期和婴幼儿保健服务难的问题。许多地区也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采取各种便民措施,使偏远贫困地区的群众接受到法律法规要求的一系列保健服务。葫芦岛市连山区妇幼保健院制定了农村婚检实施方案,在民政部门的支持下,结合婚姻登记定时定点的特点,巡回下乡进行婚检,受到当事人的称赞。大连、阜新等地实行了检查、登记、发放生育指标及婚姻、优生优育、避孕知识教育一条龙服务。在实施一法一条例的同时,宣传贯彻《婚姻法》和《辽宁省计划生育条例》,既提高了广大群众依法结婚、依法生育的觉悟,维护了国家各项法律法规的尊严和权威性,又减轻了群众不必要的负担,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4.2为各级政府领导当好参谋,加大工作力度,适时解决工作上遇到的问题和困难。1996年和1997年,省政府和各市政府签订了卫生预防保健工作目标责任书,我厅建议将城乡婚检率等执法的难点和重点指标列入目标责任书中,得到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到1996年底,全省的婚检覆盖率以乡为单位达到100.0%,婚检率城市达到96.0%,农村达到72.0%。1997年,在筹备我省卫生工作会议时,省政府领导特别指示要将认真实施《辽宁省母婴保健条例》写入省委、省政府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实施意见中,依法保护母婴健康。

4.3强化行政执法,提高各项服务质量。

4.3.1强化卫生行政执法职能。省卫生厅要求各县、区卫生局必须配备1名专(兼)职人员负责执法工作,加大违法案例处罚力度,树立母婴保健法律法规的权威。大连市率先由市编委下文成立了专门执法机构——母婴保健监督办公室,使行政执法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为进一步提高各级监督员的素质,全省举办了执法处罚案例培训班和学习行政处罚法讲座,将是否有正确实施母婴保健行政处罚案例纳入全省妇幼卫生处(科)评比方案中,积极促进两个转变,即由单纯行政管理向依法管理转变,由单纯对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向全行业管理转变。

4.3.2加强对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的管理和监督,规范服务行为。1997年,我们从创建和评比文明婚前医学检查单位入手,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婚前医学检查单位肩负着依法服务和促进社会稳定的重任,是妇幼保健工作面向群体、面向社会的重点窗口单位,行风的好坏直接影响政府和卫生部门的形象。从今年初开始,各市卫生行政部门进一步加大了对婚前医学检查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制定了具体的评比方案,要求婚检单位讲职业道德,树文明行风工作常抓不懈。要从群众最关心的具体事情做起,改革措施要求扎实到位,让广大服务对象参与监督,使评比活动富有成效,并通过评比文明婚前医学检查单位活动,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加强妇幼卫生行业职业道德建设,逐步形成较完整的内外部监督制约机制,不断提高妇幼卫生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

4.3.3建立行政执法和婚姻保健服务公示制度。建立这个制度是把卫生行政职责及医疗保健机构开展婚姻保健服务的依据、内容、价格、工作标准、质量、监督举报电话向社会公告,让群众知道,加大执法和服务工作的透明度,以此来严格规范自身的执法和服务行为,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促进我们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增强法制意识,做到严格执法,严格依法服务。

5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执法工作

一法一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各级卫生部门进一步重视做好协调财政、物价、民政、计生、公安、教委等部门的工作,注意处理好执法主体和配合执法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省卫生厅、省公安厅密切配合,从1996年3月1日起,在我省行政区域内统一规范使用了新的出生医学证明,使这项与国际接轨的改革工作很快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并保证了正常运行。丹东市卫生局在市教委的积极支持下,制定了丹东市托幼园所卫生保健管理规定。为强化托幼园所卫生保健人员的管理,省教委配合卫生厅联合编印了《辽宁省托幼园所卫生保健人员岗位资格培训教材》,各级教委支持和配合卫生部门对全省5621名卫生保健人员进行了培训。各级托幼园所认真执行《辽宁省母婴保健条例》,严把工作人员上岗体检和招收儿童入托入园健康体检关,认真查验工作人员健康证明和儿童健康证明、《儿童保健手册》和《儿童预防接种证》,建立健全了各项卫生保健制度。据统计,全省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合格率达到90.0%,儿童入托入园健康检查率达94.3%,工作人员上岗前体检率达到94.1%。

6严格进行执法检查,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加强立法工作固然重要。而保证法律的有效实施更为重要,法律的生命在于法律的实施,严格有力的执法监督是法律实施的保障。一法一条例颁布实施两年来,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省政府法制办、省卫生厅就一法一条例的宣传、准备实施与贯彻执行情况在1995、1996两个年度已经分别进行了视察和检查。特别是两次大检查都由省人大徐廷生副主任和有关常委带队,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母婴保健事业的热切关注和高度重视,极大地促进了我省一法一条例的顺利贯彻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妇幼卫生各项工作的开展,保证了各级政府承诺的妇幼保健各项指标的如期实现。在省人大、省政府的带动下,各市人大、政府也普遍就一法一条例在本地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几次视察和执法检查,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1996年9月,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省政府关于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和《辽宁省母婴保健条例》工作情况的报告,对促进母婴保健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7建议

当前面临世纪之交,我省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改善卫生服务条件和提高生活质量将有更多更高的要求,妇幼卫生工作任务更加繁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民族健康素质的不断提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依法保护重点人群健康,认真实施《辽宁省母婴保健条例》、《辽宁省婚前医学检查管理办法》,做好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婴幼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实现《九十年代辽宁省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和《辽宁省妇女发展规划》的目标。这一切要求我省母婴保健事业要有一个大的发展,而加强妇幼卫生法制建设,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

7.1要更加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和母婴保健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大力度,持之以恒,注重实效。不仅卫生部门要积极开展这项工作,而且要与有关部门合作,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和载体,创造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多元化宣传形式,宣传精神文明,倡导新风正气,使它既有群众性又不流于形式,既能持续开展又不成为负担。

7.2进一步深刻领会、全面理解、正确把握一法一条例的立法宗旨和精神实质,贯彻实施好母婴保健法律法规。一法一条例及其配套文件确立了母婴保健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它的权威性和重要性来源于它对全局的普遍的指导意义,即从保护占人口2/3重点人群的健康、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这一利国利民的大局出发,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大计;不是部门意志,而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因此,卫生主管部门要尽快完成从单纯行政管理向依法管理转变,从单纯管理妇幼保健机构向全行业管理转变,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在今后执法工作中,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母婴保健法》、《辽宁省母婴保健条例》和《辽宁省婚前医学检查管理办法》的规定,对直接涉及妇女儿童健康的婚前医学检查、孕产期保健、婴幼儿保健、助产技术、产前诊断、遗传病诊断、终止妊娠、结扎手术以及从事家庭接生等法律规定的内容,依法实行归口管理,实行许可制度,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不允许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对于侵犯妇女儿童健康权益的各种违法行为要依法查处,运用法律手段切实保障妇女儿童的健康。

7.3抓好依法行政,建立完善的执法责任制和公示制度。实行执法责任制是依法行政的有效途径。执法责任制包括规范抽象行政行为、建章建制、落实岗位执法责任、严格考核、加强监督等内容。通过执法责任制的施行,实行执法权限法制化,执法责任明晰化,执法检查经常化,监督机制完善化,促进执法责任到位,提高执法水平,改善执法状况。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则是执法责任制的发展和升华。它把执法的各个环节向全社会公开宣示,作出郑重承诺,接受社会监督,体现依法行政的职能,以促进“两个转变”尽快完成。同时,抓好依法监督和执法检查,保证母婴保健法律法规建设的统一和行政命令的畅通。母婴保健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完善仅仅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今后工作的关键是在实践中将各项规章制度一一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强化执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肃查处,使依法监督和执法检查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要将建设精神文明工作纳入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服务对象是否满意为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7.4切实加强领导,增加投入,确保贯彻实施一法一条例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我国在落实人口政策中总结的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就是“党政两个一把手负总责不变”。妇女儿童卫生保健工作要实现法律法规规定的任务,也必须充分依靠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九五”期间,妇幼卫生保健工作肩负着繁重的任务,因此必须有基本投入做保障。首先是增加领导者精力上的投入,加强调查研究、关心过问、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是增加人力资本的投入,在现行体制下调整充实相应人员保证执法监督的需要;再次是增加经费投入,设立降低孕产妇、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出生缺陷发生率的专项经费和《母婴保健法》执法经费,真正落实妇幼保健机构的全额拨款政策。各级卫生部门也要调整卫生经费内部投入结构,确保对妇幼保健经费的投入,使我省执法和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等工作再上新台阶。

育婴员和母婴护理师的区别篇7

【关键词】医院社区结合模式;延续性护理;二次剖宫产产妇;母婴健康

theeffectofContinuousnursingontheRecoveryofmaternalandinfantHealthafterSecondaryCaesareanSectionmaternalunderCombinedmodeofHospitalandCommunity/HUXia.//medicalinnovationofChina,2017,14(12):104-107

【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effectofcontinuousnursingonthehealthofmaternalandchildaftersecondarycaesareansectionmaternalundercombinedmodeofhospitalandcommunity.method:200casesofmaternalwithsecondarycaesareansectionadmittedinourhospitalfromJanuary2015toDecember2016wereselected,theyweredividedintocontrolgroupandobservationgroupaccordingtotherandomnumbertablemethod,100casesineachgroup.theparturientwomenincontrolgroupweregivenconventionalperinatalnursingserviceandguidance,theparturientwomeninobservationgroupweregivencontinuousnursinginterventionmeasuresunderthecombinedmodeofhospitalandcommunityonthebasisoftheimplementationofconventionalnursingservice.thescoresofanxiety,depressionandlifequalityoftwogroupswereanalyzed,theincidencerateofmaternalcomplicationsandtheoccurrencerateofneonataldiseaseafterdeliveryoftwogroupsweresummarized.Result:theincidenceofcomplicationsintheobservationgroupwas4%,whichwaslowerthan18%in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Combinedmodeofhospitalandcommunity;Continuousnursing;Secondarycaesareansectionmaternal;maternalandinfanthealth

First-author’saddress:nanquHosipitalinZhongshanCity,Zhongshan528455,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2.029

近年来,各种因素导致剖宫产率不断上升,随着二孩政策的开放,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已成为产科常见问题[1]。由于瘢痕子宫及二次剖宫产产妇年龄普遍偏大等多种因素,大部分产妇以再次剖宫产为分娩结局[2]。然而因手术、高龄及个体等因素,导致产妇产后修复期长、心理问题多,且出院后产妇多因家庭人际关系不协调、自我照顾能力和育儿能力差、缺乏产后恢复知识及正确育儿知识的系统指导,以致出现焦虑及抑郁等负面情绪,对母婴健康产生不良影响[3-4]。为了加强高危产妇出院后的护理服务管理,本院联合社区开展医院与社区相结合的护理模式对二次剖宫产产妇出院后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并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

本院产科收治的200例二次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纳入标准:第二次剖宫产产妇、足月单胎、新生儿出生时appgar评分正常[5];无合并妊娠期严重并发症、无母乳喂养禁忌证、沟通能力较好。对照组,产妇年龄30~43岁,平均(40.2±1.0)岁,

体重51~87kg,平均(69.2±4.0)kg,孕周为

36~42周,平均(38.3±0.5)周;观察组,产妇年龄

29~42岁,平均(39.3±0.8)岁,体重52~88kg,平均

(70.5±3.9)kg,孕周35~42周,平均(39.0±1.0)周。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均取得产妇本人及家属的同意并取得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产妇家庭住址及产后休养均在本市,符合随访条件。

1.2护理方法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的基础、专科、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护理服务措施。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服务的基础上,实施医院与社区相结合的延续护理服务模式。具体内容包括:(1)成立延续性护理服务小组:医院与社区相结合,成立由医院相关科室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的延续护理服务小组。成员由医院产、儿科护理人员、社区服务站相关护理专业人员共10人组成。医院参入的6名护理人员中,要求产、儿科护理人员各有主管护师1名、护师2名,社区的护理人员4名,要求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成员均能讲流利的粤语和普通话,具有良好沟通能力。小组成员之间建立QQ、微信群,方便随时无间隙沟通、联络,并保证医院、社区全天24h有1人QQ、微信在线服务,手机处于畅通状态,以便及时解答和解决产妇及家属的各种问题。(2)明确社区延续性护理服务成员的主要职能:医院与所在辖区社区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产妇出院后将随访关系归属于产妇坐月子所在地社区,以方便对母婴进行延续及管理。社区产妇、婴儿管理责任人要与产妇家属确定长期固定的联络关系,并以母婴问题家庭干预小组的形式进行联络、沟通与反馈。在产妇出院后的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第35天,社区护理人员到产妇家庭了解产妇的身心状况及婴儿健康情况,并详细记录。同时与产妇亲属进行日常交流,充分调动产妇家庭成员的能动性和配合性,形成有效的社区、家庭支持系统。(3)规范延续性护理服务内容:对产妇及婴儿提供全面的、有利于产后康复的知识及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内容。如产褥期的护理要点、注意事项、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产后子宫复旧及形体恢复、母乳喂养指导、护理、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饮食原则,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及新生儿的喂养和护理等内容[6-7]。(4)建立产妇延续护理服务档案:将所有研究对象联系方式登建档,产妇出院时对其进行身心状况评估,详细记录入档。档案的内容主要记录产妇、婴儿的基本情况,如产妇姓名、年龄、孕产次、住院期间及手术、分娩情况,新生儿的身长、体重、性别、出生时的一般情况,产妇出院的时间、主管医生,延续性护理服务的护士、社区护理的责任人等。档案的重点内容记录产妇在院期间出现的生理及心理问题,产妇、婴儿接受过哪些特殊的治疗,产妇接受过何种心理问题辅导。目前的生理及心理状态、突出的家庭及育儿问题,还需要延续追踪及辅导的负性心理问题等[8-9]。(5)延续护理服务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产科护理人员负责产妇情况的咨询、记录、追踪和反馈服务。儿科护理人员负责新生儿情况的咨询、记录、追踪和反馈服务。社区人员负责产妇的定期家庭访视,及时解决产妇、婴儿围产期中的康复问题,出现疑难及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与产儿科专业护理人员沟通、反馈,产科、儿科护理人员视情况安排产妇、婴儿回院复诊。(6)建立多形式多渠道的延续护理服务手段:①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如电话随访服务,组建QQ群组和微信群组,使用短信提醒功能等传递产妇、婴儿服务信息。②发放产妇康复知识及育儿宣教手册、个性化护理及健康指导备忘宣教单,提醒出院后应注意的个体问题。③医院24h热线电话及个体一对一手机咨询服务。④定期随访服务,出院2周安排一次产科、儿科护理专业人员家庭访视[10-11]。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1)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包括产后子宫复旧不良、切口感染、乳腺炎、产后便秘是产妇产褥期常见并发症。(2)新生儿疾病发生率,包括新生儿肺炎、病理性黄疸、腹泻、尿布疹、脐炎是婴儿的常见疾病。(3)产妇生活质量评价,采用产妇生活质量诺丁汉健康量表(nHp)评估产妇生活质量情况[12],主要指标包括家庭和睦、睡眠质量、机体营养状态、精神健康等,每项指标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产妇生活质量越高。(4)产妇焦虑、抑郁情绪评价,产妇入院时及出院后14d,采用心理焦虑自评表(SaS)及抑郁自评表(SDS)进行不良情绪评估[13],两种测评方法均为aBCD四级评分,a级:没有出现焦虑抑郁情绪;B级:小部分时间出现焦虑抑郁情绪;C级大部分时间出现焦虑抑郁情绪;D级:绝大部分时间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共20题,每题为1~4分,由患者自行填写后护士计分,将患者总分乘以1.25取整数,即为标准分,70分以上者为重度焦虑。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产妇出院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4%,低于对照组的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10,p=0.002),见表1。

2.2两组新生儿出院后健康状况比较观察组新生儿出院后疾病发生率为4%,低于对照组的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195,p=0.000),见表2。

2.3两组产妇出院后生活质量评价比较观察组产妇生活质量各相关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4两组产妇入院时、出院后14d的SaS、SDS评分比较两组产妇入院时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医院社区结合模式下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14d后,观察组产妇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二次剖宫产产妇因年龄大、高危因素多、育儿能力及婚姻家庭等问题,存在很多生理、社会因素引起的负性心理问题,由此产生的压抑、焦虑情绪导致产妇产后抑郁症高发。文献[14-16]报道,严重的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母婴身心健康,甚至危害母婴生命。解决产妇生理与心理上的问题,预防产后抑郁症,给产科工作者提出了又一新的课题。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及二胎引起的产科床位不足,使产妇住院时间缩短,产妇的健康宣教及护理支持无法在住院期间完全提供,出院后产妇正处于渴求自我保健、婴儿护理知识和产后护理支持阶段[17-18]。为此,笔者探索通过医院与社区相结合模式,对二次剖宫产产妇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服务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医院与社区结合下的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对二次剖宫产产妇出院后母婴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1)笔者通过成立延续性护理服务小组及对护理服务小组成员合理分工;使产妇出院后能通过一定的组织管理形式获得延续性护理服务,同时使延续性护理服务项目有专人抓、专人管,避免由于出院后产后护理脱节给产妇带来身心健康的影响。(2)通过建立产妇延续护理服务档案、明确社区延续性护理服务成员的主要职能,有利于对产妇、婴儿提供全面的产后康复知识及个性化健康内容指导,并做到各成员各司其能、各负其责。(3)通过规范延续性护理服务内容、建立多形式多渠道的延续性护理服务手段,有利于小组成员针对产妇、婴儿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重点内容进行宣教,告知产妇及新生儿的照顾要点,并可通过电话、网络等多重交流方式对产妇出院进行及时持续的母婴护理知识教育与指导[19]。最终达到降低产妇并发症及新生儿疾病发生率、提高产妇生活质量的目的。(4)与产妇家属建立稳固的咨询、沟通关系,有利于了解和针对性解决产妇的家庭及社会等问题,使产妇以积极、轻松的心态度过围产期,促进围产期的生理康复[20]。本研究还显示,产妇并发症和新生儿疾病的发生率与产后焦虑及抑郁情绪呈正相关,与产妇的生活质量呈负相关。降低产妇并发症和新生儿疾病的发生率,能减少产妇的焦虑及抑郁症发生,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为二次剖宫产产妇提供医院社区结合模式下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对二次剖宫产产妇出院后的母婴康复有积极的作用,笔者会继续总结经验,争取对二次剖宫产产妇提供医院与社区相结合的常模及常态管理与服务,以促进母婴康复。

参考文献

[1]肖学红.二次剖宫产与首次剖宫产术中出血对比和预防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11):66-67.

[2]黄丽梅,张庚秀.二次剖宫产妇心理异常的临床护理[J].中外医疗,2009,28(14):188-189.

[3]申春华,朱兵,牛长敏,等.护理干预对减轻二次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2):180-181.

[4]刘迎春.风险管理在二次剖宫产产妇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5(2):429-431.

[5]苏艳桃,袁小静,房春花,等.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在二次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5):129-131,135.

[6]梅士娟.延续护理服务对出院后初产妇产褥期保健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5(12):3497-3499.

[7]李海苗,林嫦梅.产后访视人员对母乳喂养核心技能掌握情况调查[J].护理研究,2016,30(15):1919-1920.

[8]夏改秀,邵长军.延续性护理对出院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5(11):2946-2949.

[9]徐金玲.产后康复中的延续性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2014,35(27):6124-6125.

[10]陈亚燕.产后延续护理现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3):44-45.

[11]吴小红.延续性护理对二次剖宫产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4):194-195.

[12]王琦伟,赵继征.二次剖宫产实施整体护理对新生儿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5,36(6):1242-1243.

[13]羊静.剖宫产产妇的产后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24):134,136.

[14]沈雪琴,寿之炜.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剖宫产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62-63.

[15]欧有良.我国开展产后随访的现状及存在问题[J].护理学报,2012,19(4):36-40.

[16]潘梅芳.浅析产后随访中常见问题分析与指导方法[J].医药前沿,2016,10(3):278-279.

[17]李秋花,郭云芳.全方位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6):54-55.

[18]关换琼.产后随访服务在提高产妇产后复查依从性的作用探讨[J].心理医生,2016,22(11):175-176.

育婴员和母婴护理师的区别篇8

关键词社区产后访视妇婴保健护士

中图分类号:R1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14)04-0058-04

Researchstatusandprospectofcommunitypostpartuminterview

YanGYan

(puxing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erofpudongnewDistrict,Shanghai200129,China)

社区产后访视是医护人员在产妇及新生儿出院后对母婴的健康状况进行回访的一项工作,是母婴应享受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权利,也是社区妇幼保健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近年来社区产后访视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1社区产后访视的重要意义

1.1对产妇健康的积极影响

以往众多的临床研究,无论是进行干预前后对照研究,还是进行实验组与观察组对照研究都证明[1-2],产后访视是产褥期产妇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降低产妇产褥期发病率。社区产后访视对产妇的心理情绪的稳定有重要的作用,能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促进婴儿的健康成长。

1.2对新生儿健康的积极影响

新生儿期生理调节及适应能力不够成熟,易发生窒息、感染等疾病,病死率较高,约占婴儿病死的1/2~2/3,尤以新生儿早期为高。研究证明产后访视护理干预可及早发现新生儿病情,明显降低新生儿口腔黏膜感染、脐部感染、黄疸、红臀、湿疹发病率[2-3]。

1.3提高母乳喂养率

母乳是婴儿尤其是6个月以下婴儿最适宜的食品,母乳喂养是喂养婴儿最自然、最科学、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有研究显示,社区产后访视对提高母乳喂养率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林伟清[4]对240名产妇进行实验组与观察组的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产后访视的实验组的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观察组。

1.4有利于产褥期保健知识的普及

产后访视可提高社区居民对母婴保健知识的知晓率,提高居民的母婴保健意识,帮助产妇建立正确的自助自护方式。临床调查证明[5]有产后访视的产妇对产褥期卫生、母乳喂养、添加辅食、脐部护理、预防接种的知晓率比无产后访视的产妇均有明显提高。

2产后访视的社会效益

2.1减轻产妇及家庭的负担

产后访视使产妇、新生儿大部分的常见问题由访视人员上门给予指导解答,使产妇及新生儿在家中直接得到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减少了外出就诊的困难。

2.2体现护士的社会价值,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

护士运用正确的交流技巧融洽了与产妇及其家人间的关系。并且用知识和技术为产妇及新生儿提供专业性保健护理服务的同时,也赢得了家长的尊重和信任,从而体现护士的自身价值和社会地位。通过产后访视,还能够及时了解到产妇对医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以真诚的服务感动产妇及其家人,让其满意,拉近了居民与社区医院的距离,从而提高了居民的满意度。

3国内产后访视工作存在的问题

3.1访视率存在地区差异

由于我国的社区护理产后访视起步较晚,各地区的工作进展参差不齐,部分地区仍存在拒绝访视现象。有调查报道2000年产后访视率为98.0%,但同时也有报道产后访视率为62.9%。最新调查报道产后访视率为76.97%,电话随访占52.80%,拒绝访视占37.89%[6]

3.2产后访视质量和服务满意度有待提高

3.2.1产后访视工作的方式有待更优化

目前产后访视的方式主要为上门访视,在特殊情况下产妇不接受上门访视只能改为电话访视。国内对产后家庭访视时间和次数有明确规定,一般情况下要求3次,分别为产妇出院后的第3、14、28d。但各省市具体执行情况不同,访视时间和访视次数存有差异。另外,目前每次家庭访视多少时间没有明确规定,访视时间的长短反映了访视工作的质量。有调查发现访视医生每次访视时间平均只为8~10min[7]。访视时间过短,服务不到位,降低了产妇和家属的满意度。

3.2.2产后访视内容的标准化、规范化未能得以完全落实

目前国内产后访视内容要求大同小异,主要包括询问和检查,并进行宣教和指导,即“一看、二问、三听、四查、五指导”。但在实际访视中,由于访视医生业务素质较低、访视时间短、访视工作缺乏规范化管理,访视内容与要求有所偏差,因而直接影响了产后访视的服务质量,不能很好地将母婴健康保障工作落到实处。

3.2.3产后访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尽人意

我国的产后访视工作大都是各医院医务人员的兼职随访,产后访视人员缺乏正规的业务培训,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沟通技巧参差不齐,随机应急能力不强。学历结构、年龄层次各有不同。整体收入低,影响了访视人员的积极性和队伍的稳定性[8]。由于没有专业化的随访队伍,访视质量无法保证,甚至还可能存在误诊误判误导的现象。

产后访视服务满意度直接反映了产后访视工作质量,是产后家庭访视工作考核的主要标准之一。而各项调查发现,目前产后家庭访视满意度在33%~93%,各地区的满意度差异较大。不满意主要是认为访视时间太短、对母婴问题解答能力有限、访视人员态度不好、访视时间不及时等[6]。由此可见,目前国内的产后访视工作质量仍令人堪忧。

3.3产后访视不能满足新时期产妇的需求

随着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不断变化,产妇心理问题不断增多,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日益上升,而目前社区产后访视内容中又缺乏有效的产后心理保健及疏导方法。此外,现今女性对生殖健康的需求也随着社会文化的变化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产妇开始关注自己产后的健康问题与生活质量。新时期的产妇除了有对常规的产褥期保健知识的需求外,还有对心理健康、自身形体恢复、新生儿抚触及游泳锻炼、婴幼儿的预防保健等知识的需求。因此,现行的传统产后访视服务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新时期产妇的需求,应不断更新和拓展。

3.4流动人口的产后访视工作难落实

流动人口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健康意识相对薄弱、文化程度偏低、经济相对拮据等,造成产后访视落实困难。流动孕产妇的信息化管理尚未完善,一些地区只做到了地区内的孕产妇的信息共享,却未做到地区与地区间的信息交流。所以,一些流动孕产妇发生跨省市的居住地变迁时,便可能失访。

4对社区产后访视工作的建议

4.1加强产后访视的认知宣传,提高知晓率和访视率

加大在全国范围内的社区产后访视工作的宣传力度,使人们尤其是产妇们认识到社区护理产后访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积极配合,提高产后访视率,保障母婴健康。

4.2优化孕产妇的信息化管理

①利用计算机网络化管理,访视人员可以方便及时地掌握每个孕妇保健的信息,可对孕产妇进行及时、主动的联系,计划和预约产后访视的时间,避免贻误访视。②流动人口纳入三级管理系统,实行“同城化”管理,可以提高产后访视率、预防接种率、儿童健康查体率。今后,对流动人口的产后访视的信息化管理不仅要在某一地区内做到信息共享,还要做到全国范围内地区间的信息共享,以确保流动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保健。③利用计算机网络对高危儿实行区域化管理。淘汰高危儿报告卡、转诊单,代之以网络上报、转诊,使高危儿的管理也更加简易、快捷、科学、人性化,有利于高危儿专案管理的全面覆盖,提高其生存质量。④可提高保健资料的利用率。可以对产后访视质量进行评价,以促进此项工作的持续改进。对于下一年的工作预算以及资金下拨可以用数据来进行统筹。⑤运用电脑软件,建立孕产妇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产院、妇儿医院和社区访视医院三方共同协作,才能提高产后的访视率及访视质量,降低围产期新生儿的死亡率。对异常情况及早采取干预措施,保障产妇和新生儿健康[8-10]。

4.3优化产后访视内容及方法,促进产后访视工作的规范化

4.3.1加强产后访视工作人员的培训,实行准入制

要确保产后访视的服务质量,最重要的是提高访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产后访视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定期考核和实行准入制。增加心理护理知识、产褥期体能锻炼、新生儿常见病异常现象的处置方法、人际关系及沟通技巧等知识学习。此外,还应加强对产后访视工作人员的重视和关心,提高她们的工作积极性和队伍的稳定性,从而提高社区产后访视的服务质量。

4.3.2改良产后访视的方法

有调查发现,接受入户访视的产妇生命质量较没有接受入户的产妇生命质量高,单纯电话访视并不能改善产妇的生命质量[11],因此,在产妇及其家人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尽可能采取上门访视,而将电话访视作为一种辅助方式,以确保访视质量。在访视时间安排上,传统的产后访视是在出院后第3、14、28d进行,高危情况应增加访视次数。我们应在切实做好这3次访视的基础上,继续调查研究更具有可行性、实效性、科学性的访视时间。如有调查报道传统的访视时间安排解决了产妇哺乳最初遇到的问题,后继的指导却很欠缺,而将访视时间调整为产后的第7、28、77d,明显提高了产后4个月时的母乳喂养率[12]。当然,这一方法得以推广还有待研究商榷。另外,应适当增加每次访视时间,提高访视质量。根据需求调查显示,比较支持的访视时间为30min左右[7]。适当的时间安排,访视人员才能很好地完成对产妇及新生儿的检查、询问、宣教,保证访视质量。产后访视还可采用经临床护理路径的健康教育方法,即对产妇预先制定健康教育护理路径表,并针对产妇具体情况,在不同阶段开展循序渐进的阶段性宣教[13]。并可运用该方法,评估产妇及新生儿在不同阶段的健康需求,从而提供不同内容或方法的访视服务。

4.4拓展产后访视的内容

4.4.1积极推行母乳喂养,强化家庭母乳喂养的指导

在完成常规产后访视的基础上,帮助产妇分析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对产妇及其家属加以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和指导。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或乙肝产妇,应指导其做好母婴阻断措施,告知其单纯HBsag阳性产妇可母乳喂养,“大三阳”、“小三阳”且HBV-Dna阳性者尽量避免母乳喂养[14]。通过强化家庭母乳喂养的指导,从而保障0~6月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改善儿童营养状况,促进儿童健康。

4.4.2加强对产妇的心理护理,预防产后抑郁症

应当将产妇心理保健纳入常规产后访视中,包括对产妇心理测评、心理咨询。产后访视人员要耐心细致并运用专业知识和交流技巧,积极主动地向产妇提褥期健康宣教,提高产妇自护能力、母乳喂养技巧、新生儿护理技术,消除产妇的紧张恐惧心理,从而以轻松愉快、稳定平和的精神状态度过产褥期。另外,应建立产妇的支持系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产妇焦虑、抑郁呈显著负相关[15],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鼓励家庭成员提供心理支持,关爱产妇,促进产妇的心理健康,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4.4.3增加其它健康教育内容

指导产妇进行科学合理的产后体能锻炼,满足现代女美的心理需求。增加产后性生活及避孕知识的宣教,产后性保健服务应针对女性产后性器官的改变对夫妻双方进行指导,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和谐[16]。增加儿童预防保健知识的宣教,提高儿童疫苗的接种率,鼓励家长对儿童进行规律的体格检查,确保儿童的健康成长。④开展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抚触的指导工作,使产妇及其家人更好地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及技能,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另外,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不同个体产生的需求也是不同的,产后访视还应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服务。

4.5构建社区产后访视质量评价体系

根据拟定的社区访视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制定产后访视质量评价指标,使其体现目的性、导向性、科学性、代表性、敏感性、客观性和可获得性原则[17]。结合专家咨询结果,构建具有一定科学性、创新性的社区产后访视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从而提供满足社区产后访视护理期望的服务,保证社区产后访视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友霞.社区产后访视的实施对母婴健康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25(12):244.

[2]费秀英.社区产后访视对母婴健康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1):4501-4502.

[3]陈小菊,吴玉华,许梅莲,等.产后访视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4):57-58.

[4]林伟清,钟美英.产后访视对母乳喂养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22):32-33.

[5]刘立新,刘胜全,董鑫.社区产后访视在促进母婴健康中的作用及访视需求调查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5):342-343.

[6]岳廷棉,朱丽萍,李莉,等.社区产后访视服务现状调查及分析[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0,5(1):269-270.

[7]杨朝,章炜颍,章蓉.杭州市四季青社区产后访视质量及需求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6,9(21):1784-1785.

[8]曾红燕,陈晓红,刘保华,等.关于对深圳市罗湖区社区产后访视人员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4,6(15):75-77.

[9]刘东梅.产后访视中体会健康教育的进展与不足[J].包头医学,2012,36(2):119-120.

[10]蒋月琴.流动人口孕产妇的围产期保健[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32):326.

[11]齐玉梅,王生锋.产后访视提高产褥期妇女生命质量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7):2441-2442.

[12]钱慧珍.不同的产后访视法对母乳喂养作用的比较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8):2795-2796.

[13]彭妃.临床护理路径在产后访视的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3):320-321.

[14]周丽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产妇喂养问题研究现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172-174.

[15]谢小华,洪普,莫海燕,等.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产后康复影响的研究[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5,8(4):238-241.

[16]宫巧红,王斌,唐高红,等.保健服务对产后性问题影响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8):636-637.

育婴员和母婴护理师的区别篇9

近日新华社刊文指出,我国已有28个省区市“试水”建立“弃婴安全岛”。通常情况下,弃婴岛设在儿童福利机构门口,岛内设有婴儿保温箱、延时报警装置、空调和儿童床等。岛内接收婴儿后,延时报警装置会在5至10分钟后提醒福利机构工作人员到岛内察看弃婴,尽快将婴儿转入医院救治或转入福利机构内安置。

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主任李波表示,建立弃婴岛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婴儿在被遗弃后身心再次受到外部不良环境的侵害,提高被遗弃婴儿的存活率,使其能够得到及时治疗和救助。

我国第一个弃婴岛于2011年6月在石家庄市社会福利院设立。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曾在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会上表示,设立弃婴岛是基于生命至上、儿童权益优先的原则,与刑法打击弃婴犯罪是并行不悖的。

弃婴太多,无奈转托其他机构

据了解,广州弃婴岛启动后,15天接收的弃婴多达79名。

南京儿童福利院弃婴岛是2013年12月10日安装到位的,随后不到1周,先后有19个孩子被扔进来。院长朱洪当时呼吁:弃婴岛的宣传该降温了!

数据显示,在南京儿童福利院弃婴岛建成前的11月份,只有9个婴儿由公安机关送来。弃婴岛建成后,有的父母因为紧张,直接把孩子扔在附近的花坛、草丛里。据福利院的一位门卫透露,每天晚上天黑之后,安装在弃婴岛内的延时报警器就会响起来,最多时一夜响过七八次。

因为被遗弃的婴儿过多,南京儿童福利院医护及育婴人员全面告急,院领导不断与周边机构联系,把一些七八个月大、病情相对稳定的婴儿临时转往那里。

从“根”上解决弃婴问题

育婴员和母婴护理师的区别篇10

    第一条  为保障母亲和婴儿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以下简称《母婴保健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开展母婴保健工作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母婴保健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逐步增加对母婴保健事业的投入,保障母婴保健工作的顺利开展。

    政府扶持贫困、边远、民族地区的母婴保健工作,对贫困人群依法实行费用减免。

    各地应当逐步推行母婴保健保偿责任制度。

    第四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母婴保健工作。

    计划生育、教育、公安、民政等有关行政部门和社会团体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母婴保健工作。

    各类医疗保健机构经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许可,承担本行政区域内的母婴保健服务工作。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对在母婴保健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婚前保健

    第六条  医疗保健机构在婚前保健服务中,应当开展婚前卫生指导、卫生咨询服务和婚前医学检查。

    第七条  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在申请结婚登记前应当到当地县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或者经地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许可的乡(镇)医疗机构接受婚前医学检查。

    第八条  经婚前医学检查,患指定传染病在传染期内或者有关精神病在发病期内的,医师应当提出医学意见,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暂缓结婚。

    对确诊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严重遗传性疾病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向当事人说明情况,提出医学意见,经男女双方同意,采取长效避孕措施或施行结扎手术后不生育的,可以结婚。严重遗传性疾病诊断技术标准由省卫生行政部门另行制定。

    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第九条  医疗保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开展婚前医学检查时,不得擅自增加或减少检查项目。

    第十条  婚前医学检查的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并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应当在边远山区、民族地区开展巡回婚前保健服务,指导、帮助经批准的乡(镇)医疗机构做好婚前保健工作。

    第三章  孕产期保健

    第十二条  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和村公所(办事处)卫生所(室)必须按照职责,负责对育龄妇女和孕产妇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孕妇应当接受医疗保健机构提供的产前检查服务,并有权了解保健内容和检查结果。

    第十三条  经产前诊断或遗传病诊断发现胎儿患严重遗传性疾病或严重缺陷的,孕妇患严重疾病,继续妊娠可能危及孕妇生命安全或严重危害孕妇健康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提出终止妊娠的医学意见。

    第十四条  严禁擅自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医疗保健机构认为医学上确有需要的,必须报经地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鉴定。

    第十五条  禁止溺弃、残害女婴;禁止歧视、虐待生育女婴的妇女和不育妇女。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不得辞退处在妊娠期、哺乳期的女职工,并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特殊保护。

    第十七条  孕产妇应当在有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

    边远山区因条件限制,不能住院分娩的孕妇应当由经过培训合格,取得《家庭接生员技术合格证书》的接生人员实行消毒接生。

    第十八条  医疗保健机构和从事家庭接生的人员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出具统一制发的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有产妇和婴儿死亡以及新生儿出生缺陷情况的,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对途中生产的,由产妇户籍所在地或新生儿出生地的医疗保健机构核实后,出具《出生医学证明》。

    第四章  婴幼儿保健

    第十九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宣传母乳喂养及科学育儿知识,为婴幼儿生长发育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第二十条  新生儿出生后40日内,其抚养人应当到新生儿居住地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登记,由医疗保健机构按规定建立儿童保健手册。

    第二十一条  医疗保健机构和村公所(办事处)卫生所(室)应当为婴幼儿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和预防接种,并逐步开展婴幼儿疾病筛查,对常见病进行防治和分类指导。

    第二十二条  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内的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和监督。

    医疗保健机构对辖区内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监督。

    第二十三条  托幼机构应当建立卫生保健制度,招收儿童入园入托时,应当查验其《儿童入托儿所、幼儿园健康检查表》、《儿童保健手册》、《儿童计划免疫接种证》,符合规定方可招收。

    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健康检查,并取得《健康体检合格证》后方可从业。

    第五章  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四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母婴保健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实施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二)制定本行政区域内母婴保健工作规划;

    (三)培训、考核技术服务人员;

    (四)审批技术服务执业资格;

    (五)组织开展母婴保健科学研究,推广先进的适宜技术;

    (六)依法对母婴保健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  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单位必须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个人必须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或《家庭接生员技术合格证书》方可执业。审批发证权限如下:

    (一)从事孕产期保健、婴幼儿保健、结扎手术、终止妊娠手术和助产、家庭接生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二)从事婚前医学检查的,由地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并报当地民政部门备案。

    (三)从事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的,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第二十六条  母婴保健工作实行保健监督员制度。

    母婴保健监督员由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发证,并报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七条  妇幼保健机构的人员经费和基本业务经费由同级财政预算安排。开展母婴保健实行有偿服务,所取得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用于发展母婴保健事业,不得挪作他用。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费用的项目和具体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下列费用,由当地人民政府设立专项经费予以解决:

    (一)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中,对边远、贫困地区或者交费确有困难的人员实行费用减免的部份。

    (二)依照《母婴保健法》的规定施行终止妊娠或结扎手术的费用。

    第二十八条  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编制数不得低于国家有关标准,并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加强对母婴保健人员的培训,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必要的医疗保健设备。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有异议的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和产前诊断结果进行医学技术鉴定。

    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的具体办法依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对婚前医学检查、产前诊断、遗传病检查中不能确诊的疾病或不能确定的疑难问题,实行逐级转诊制度。

    第三十一条  婚姻登记机关在办理结婚登记时,应当查验婚前医学检查证明或者医学鉴定证明,并进行备案。

    公安机关在办理出生婴儿户口登记时,应当查验医疗保健机构出具的《出生医学证明》。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医疗保健机构未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母婴保健业务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停止,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医疗保健人员未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或《家庭接生员技术合格证书》,擅自开展母婴保健业务或从事盈利性家庭接生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停止,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  从事母婴保健和医学技术鉴定的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出具虚假的婚前医学检查证明、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和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证明,所出具的医学证明无效,由医疗保健机构或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情况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取消执业资格。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并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四条  托幼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规定建立卫生保健制度的;

    (二)招收儿童入园入托,未按规定查验其《儿童入托儿所、幼儿园健康检查表》、《儿童保健手册》、《儿童计划免疫接种证》的;

    (三)托幼机构工作人员未按规定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体检合格证》的。

    第三十五条  罚没收入上缴国库。

    第三十六条  从事母婴保健工作的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条例》的规定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