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的实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17:55

低碳生活的实践篇1

关键词:幼儿;低碳意识;低碳生活;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7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7-12-15

课题项目:湖南省教育规划课题“幼儿园低碳生活的实践研究”(XJK012CZXX050)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周立芳(1971—),女,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实验幼儿园副园长,小学高级教师,本科。

一、幼儿园低碳生活方式实践研究的由来

随着全球气温变暖,人口不断增长,雾霾日益严重,“低碳生活”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话题,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所谓“低碳生活”,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它与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密切相关。因而,“低碳”生活,其实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只要有心,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每个人都能过上“低碳”生活。倡导并推行“低碳生活”无论从行动上还是观念上来看都得从教育开始。幼儿时期是意识形态、行为习惯形成的宝贵时期,前期幼儿的表现是这样的:

1.幼儿表现

我们通过对幼儿的调查以及分析发现:大部分幼儿任性妄为,他们不会想“应该”或“不应该”,只想到“我要怎样”就一定要怎样,对自己的过失毫无意识。相当一部分幼儿不会主动收拾自己的物品、玩具、学习用品,随处乱放,吃剩的残渣不肯收拾干净,缺乏自理能力,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大声喧哗。所有的迹象表明,幼儿的低碳意识及行为方式欠缺正确的引导。

2.产生的原因

(1)受家长的溺爱影响。现代社会家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份溺爱,结果导致幼儿社会责任感的缺乏,不会使用文明用语,不会文明就餐,不遵守活动规则,不能做到走路轻、做事轻、说话轻,动辄大声哭闹,不能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等等。

(2)幼儿自身年龄的影响。由于幼儿年龄小,注意力、记忆力及兴趣爱好受其影响很大,他们往往对色彩鲜明、形象直观的事物感兴趣、能记住。像《水的循环利用》《保护地球妈妈》这样的教育活动,虽然能帮助幼儿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但是这样单一的教育活动时间一长幼儿就忘了,对低碳意识的形成是远远不够的。

(3)幼儿园教育的影响。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教师对于培养幼儿的低碳意识和行为的重要性都非常清楚和明白。但在实施低碳教育时,教师是盲目的、无所适从的,仅仅依托幼儿园课程中的低碳教育活动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低碳教育缺乏持续性、系统性。

如何從小教育幼儿以实际行动去践行低碳生活,养成低碳生活习惯,传播低碳生活理念,作为从事幼教工作的我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基于这样的背景,自2012年4月开始,我们开展了“幼儿园低碳生活实践”的课题研究,通过对幼儿园低碳生活及其行为培养的实践研究,积极引导、鼓励、支持幼儿园内幼儿、家长、教师践行低碳生活,并以此唤起社会更大的关注,让幼儿在责任感和荣誉感中做到低碳生活每一天。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引导和促进幼儿低碳生活,让孩子们初步养成低碳的生活行为方式。这样的研究具有科学的、教育的、社会的重要现实意义与价值。

二、幼儿园低碳生活行为方式培养的具体措施及策略

幼儿的行为习惯尚未形成,在这个时期,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低碳”观念,并动员他们付诸行动,学会过“低碳”生活,往往容易事半功倍。对于学龄前的幼儿来说,只有把低碳教育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让幼儿从每天的入园到离园各个环节的小事做起,让幼儿从感性的认识和自身生活中积极、轻松、自然地接受教育,使他们在自己亲身的体验中萌发低碳意识,从而转化为自觉的行为。课题组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了实践研究。

1.创造良好环境,提高幼儿低碳意识

幼儿的认知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乃至发展起来的。幼儿园应充分运用环境布置、宣传栏、媒体等渠道,营造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勤俭节约的良好氛围。老师们利用废弃物品来进行环境创设和自制玩教具,在创设低碳环境的同时,积极地向孩子们进行宣传:垃圾的分类、哪些行为是低碳的、如何利用废弃物品制作玩具,等等,培养幼儿从小养成节约能源的好习惯。为了创设良好的环境,园所不断加大投入,增加绿化面积与功能室绿色装修并投入使用。在加大校园大环境绿色化的同时,小环境同样也是重要的。每个班内,创设与环保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在墙饰中留有低碳教育的一个板块,还开辟“环保之窗”栏目,向家长、幼儿宣传环保知识,时时刻刻提醒教师和家长为孩子树立榜样,提高环保意识。

2.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培养幼儿文明健康的“低碳生活”方式

研究期间,我们在各年段开展了“学雷锋拾垃圾”“参观自来水厂”“迎新年亲子绿跑”“低碳小卫士”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利用大型活动如“六一爱心义卖”“亲子低碳时装秀”“亲子化妆舞会”“亲子制作低碳体育器械”“亲子趣味运动会”“亲子制作水果沙拉”“亲子日记”“家庭低碳小妙招”“家庭环保教育”“低碳亲子绘本”等。通过这些来提高幼儿的“低碳”意识,引导幼儿在参与社会实践和体验中成为“低碳生活”的宣传者、实践者和示范者;让他们认识到“低碳”关系到我们的切身利益,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使他们明白,关心身边的环境问题,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山更青、水更绿、地更洁、天更蓝的美好世界。

3.制定《低碳生活手册》,养成节约能源、从身边小事做起的好习惯

(1)确定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的低碳生活目标。通过近四年的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成员制定出了相应的《低碳生活手册》,在一日活动中,对幼儿、教师、保育教师、家长需达到的低碳行为目标都一一进行细化。特别是对幼儿的低碳生活目标,按幼儿年龄大小在各个环节拟定可进行的低碳生活目标,将幼儿每个环节的低碳行为具体化,变成具体的低碳行为目标。对照每个环节的目标,对幼儿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各项活动,方便幼儿自我管理和监督自己的低碳行为,教师也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低碳教育指导。如入园环节:根据各个年龄段不同,幼儿每周至少两次低碳出行方式入园,如自行车、步行等;坚持准点入园,培养守时意识;自己提前做好相应入园准备,合理规划时间;中大班“低碳小卫士”每天四名幼儿轮流值日,等等。

(2)对照低碳目标,共同监督低碳行为执行情况,完善《低碳生活手册》。

一日活动中,各个环节都有了低碳目标之后,教师和幼儿就可以按照每个环节的目标进行自我监督、相互监督,使幼儿的低碳行为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如在进餐环节中,小中大班的低碳行为目标都为:①将骨头等东西放在残渣盘内;②注意桌面的干净,吃完之后及时将桌面上掉的饭菜捡到残渣盘内;③不浪费食物,吃多少盛多少;④先喝一小碗汤再吃饭等。在某一幼儿没有在吃完后把桌上的饭菜捡到残渣盘内时,同桌的幼儿就会提醒他,这样可以起到同伴相互督促的作用。另外,在实施《低碳生活手册》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地补充完善,让《低碳生活手册》更适宜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这样日复一日,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进行行为的内化,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低碳意识和低碳行为习惯。

(3)及时鼓励,树立榜样,巩固幼儿良好的低碳意识和行为。幼儿的行为分为主动行为和被动行为,前者是在理解后自主去做,后者则是有人说便去做。当幼儿表现出低碳行为习惯时,我们应当及时予以肯定以及表扬。我们将拥有这些低碳生活习惯的幼儿作为榜样,把他的低碳行为用照片记录下来,播放给所有幼儿观看,引导其他幼儿去模仿学习,让幼儿了解到低碳生活行为是正确的,加深对低碳生活的理解,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4.通过家庭教育来规范幼儿的低碳行为及生活方式

在家访中或在平时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我们了解到有的幼儿在家里经常把东西乱扔,不肯收拾;自己的物品保管也不好,丢三落四;不知道随手关水关电等,家长实感头疼。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教师和父母的正确方法指导与行为监督,幼儿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无从落实。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建议家长:

(1)让孩子学会自理。家长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如要求孩子玩完玩具后自己能主动地负责收捡,放回原来的地方。如果孩子没有管理好自己的玩具,想玩某種玩具找不到时,家长不要轻易替他寻找。要尽量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和勇气,让孩子在自我服务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2)给孩子分配一些劳动任务。在家庭中,虽孩子小,但家长要让他意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也有承担家务的责任。家长可以让孩子负责擦桌子、倒垃圾,饭后自己收拾吃剩的残渣,自己的衣服折叠好,学会清理房间等。这样做会使孩子感到他在家庭中也有一份应尽的责任,有助于孩子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3)注重培养节约的良好品德。在家中,家长少买、少吃零食,不浪费粮食,少买不必要买的衣服、鞋袜;尺码小但还可以穿的衣服,可以送给比自己小的弟弟或妹妹;购买衣服尽量选择碳排放量低的服装,如棉、麻等天然面料,浅色系的衣服,在外聚餐实行光盘行动,等等。

只有幼儿园与家庭互动的良好教育环境,才能让幼儿的低碳生活意识得到培养,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发展低碳行为,养成低碳习惯,让低碳生活成为他们一生的基本修养与习惯。

参考文献: 

[1]徐浙宁.培养有责任心的孩子[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 

低碳生活的实践篇2

关键词:大学生;低碳生活;调研;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097-04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日趋严峻,如何实施节能减排,推行低碳经济、践行低碳生活是摆在世界各国政府面前的当务之急[1]。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中国政府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15%左右[2]。低碳生活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是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积极关注的重要议题,是促进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有序进行的重要力量,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保障[3]。践行低碳生活要求整个社会逐渐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开发节能减排的科技,同时要引导人们了解和减少日常生活中的浪费、污染行为。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一个高素质的群体,是践行低碳理念、传播低碳文化的重要力量,是未来建设低碳社会的主力军与领导者。他们是否具备低碳意识、践行低碳生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低碳社会的发展。

本文对广州某高校大学生低碳理念与低碳行为进行了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大学生这一高素质群体对低碳理念的认知度与践行度,并分析大学生参与低碳生活的意愿及其日常生活的低碳行椤1疚闹荚诮一步推动“低碳生活”理念在大学校园中的传播,倡导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影响低碳社会的进程,推动全社会低碳生活的发展。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合理设计大学生低碳生活的调研问卷,进行问卷派发与收集;对问卷进行整理,用officeexcel进行数据分析。后期在该大学随机抽取50名本科生进行访谈调查,对所得出的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以及提出建议。

(二)问卷的设计

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低碳概念的了解、参与低碳生活的态度和践行低碳生活的情况三大部分,通过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来了解他们低碳生活的情况。

(三)调查样本构成

此次调研采用了对广州某高校本科生进行随机问卷的调查。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900份问卷,回收803份问卷,回收率为89.2%。经过检查筛选,剩下753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83.67%。

二、调研数据分析

(一)大学生低碳意识情况分析

1.低碳内涵的了解度分析。大学生的低碳意识影响其低碳的践行情况。倡导当代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首先要知道他们对低碳的了解程度。本次调研首先调查大学生对“低碳”这个名词的了解,具体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知道“低碳”的含义和大概内容,了解程度仅仅限于表面,没有进行过深入地了解。说明了大部分大学生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低碳”教育,低碳生活意识较为薄弱。通过采访部分同学,笔者了解到当代大学生之所以不去深入学习“低碳”,是因为他们平时学习工作繁忙,只能通过身边的宣传初步了解,而没有时间去深入学习。

2.低碳对经济生活影响态度分析。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4]。在收回的753份问卷中,71.85%的同学认为低碳能促进经济的发展。通过采访,笔者了解到他们认为低碳就是节能减排,需要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同时有16.07%的同学认为低碳会制约经济的发展,走低碳的道路需要高成本,12.08%的同学认为低碳对经济的发展影响不大,这两部分大学生可能没有对低碳经济模式进行深入了解。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前景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不够全面和深入。对于如何实现低碳生活的问题,66.8%的同学认为在于个人低碳生活习惯,26.83%的同学认为在于低碳科学技术的提高,只有6.37%的同学认为在于法律的约束。可见,大学生非常认可个人生活习惯和科学技术是实现低碳生活的关键。

关于日常生活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具体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知,45.42%的同学考虑过日常生活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也尽量做到低碳生活,这部分同学低碳意识较高,有利于今后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关于低碳生活的更为深刻和广泛的教育。47.14%的同学考虑过日常生活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但认为很难做到低碳生活。可以推测,当条件成熟使得参与低碳相对便利时,他们很可能参与其中。6.11%的同学没考虑过,但想了解低碳,因此低碳宣传对这部分同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仅有1.33%的同学表示不考虑,不想了解。低碳经济是一种生活方式,不是随口说说的口号。大学生应长期学习低碳知识,践行低碳生活,使之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一种生活方式。

3.了解低碳途径分析。为获取大学生了解低碳的途径,笔者设置了“你是从哪些方面了解低碳环保”的题目,具体见表3。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主要从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宣传中了解低碳环保的知识;从家人朋友口中了解的较少,商家广告涉及的低碳环保知识也不多。环保志愿者和相关低碳宣传活动对提高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也是十分明显的。这反映了当代大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相关知识的途径具有多元化特征。由于大学生接触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的时间较多,媒体宣传“低碳环保”的效果最为有效。本次调查显示,关于如何看待宣传低碳对践行低碳生活的影响,29.22%的同学认为宣传低碳生活对保护环境有很大的作用,52.06%认为会有一定的作用;17.93%认为会有作用,但是效果不明显,只有0.8%认为不会有作用。因此,为提高大学生的低碳意识,在高校大力宣传低碳是非常有必要的。

4.参与低碳意愿分析。在此次问卷中,笔者进行了大学生低碳意愿调查。从表4得知,绝大部分同学认为要倡导并开始低碳生活,并认为要从自己做起。由此看出,大部分大学生愿意践行低碳生活。

调查发现,有80.08%的同学愿意坚持低碳生活,仅有3.72%的同学不愿意坚持低碳生活和有16.2%表示无所谓。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对于参与低碳生活有着积极地态度和正确的认识,参与低碳生活意愿较高。因此,在校园倡导低碳生活是有较好基础。

(二)大学生参与低碳行为情况

直接体现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情况主要从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解。以下具体从衣、食、住、行方面进行探讨。

1.大学生参与“衣”的低碳行动情况,具体如表5所示。

表5显示,73.31%的同学做到合理购买衣服,73.31%的同学对衣物进行二次使用,31.34%的同学了解低碳面料,20.19%的同学做到手洗衣服。说明大学生不会根据喜恶随性地购买衣服,而是根据需求来买衣服。同时大部分同学的旧衣物会被再次使用,或者通过捐赠渠道来进行处理。通过采访,笔者了解到学校有相关部门定期对旧衣物进行回收,所以同学们养成了捐赠旧衣物的低碳习惯。只有少数同学了解低碳面料,反映了现代大学生对低碳材料的认知缺乏。手洗衣服的同学较少,大学生基本上是使用洗衣机来洗衣服,可能与大学生的校园生活较为繁忙有关。

2.大学生参与“食”的低碳行动情况。

据数据显示,62.82%的同学做到多吃蔬菜少吃肉,原因是为了身体健康,并未考虑到饮食结构对减少排碳量的作用。18.86%的同学经常订外卖,原因是学生学习繁忙,订外卖节约时间。做到光盘和打包带走的同学说明他们在饮食方面注意到了低碳环保,但仅占30.51%和41.44%。近一半的学生做不到少用一次性餐具,原因与个人的低碳意识不高以及学校低碳宣传不够有关。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的低碳饮食意识有待加强,部分同学习惯自己的生活模式。

3.大学生参与“住”的低碳行为情况。低碳的另外一个体现是在居住方面,具体见表7。

选取10种与住有关的低碳行为作为判断标准。在回收的问卷中,96.68%的同学做到二次使用塑料袋和89.64%的学生有随手关灯的习惯。一半左右的同学做到常开窗通风,减少使用空调、使用双面纸张打印或复印。30%左右的同学做到不用电器时拔插头,避免待机、夏天空调温度控制在26℃以上、自备环保袋逛街、选用节能环保产品和节约用水,合理利用“灰色水”,仅有17.8%的同学做到垃圾分类。

大学生的低碳生活习惯与方便、舒适、是否经济实惠等因素密切相关。随手关灯对同学们的正常生活影响较小,塑料袋二次使用经济实惠,因而接近90%的同学都能做到。校园内打印纸张的价格十分便宜亲民,再加上老师或者活动对学生上交纸张材料的要求,因此多数学生习惯单面打印。不用电器时拔插头、避免待机,自备环保袋逛街和节约用水,合理利用“灰色水”的低碳习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会带来不方便和浪费时间,因而只有30%左右的同学能够做到。同时,因节能环保产品价格稍微偏高,只有33.07%的同学选用,可见大学生对节能产品的购买度不高。仅有17.80%的同学进行垃圾分类,原因可能是同学们没有充分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同时学校没有配备完善的垃圾分类箱。

4.大学生参与“行”的低碳行为情况。表8列出了大学生出行的方式。问卷设置该选项为多项选择。由表8可知,大部分同学出行选择走路和坐公交、校巴,56.04%同学出行选择自行车,只有小部分选择开小和开电动摩托。据调查,大部分大学生选择的出行方式主要依据是否方便快捷和自己的经济条件,而并没有考虑低碳出行。

总之,让每一个学生都自觉践行低碳生活是大学教育中面临的一项新课题,也是全社会成员共同的责任和义务[5]。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1.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意识不够,能对低碳进行深入了解的学生较少,因此各高校应该加强大学生低碳生活的教育与宣传。

2.大学生缺乏低碳生活实践,高校需要广泛、长期开展低碳生活实践的活动。

(二)建议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和低碳生活的践行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低碳的进程。为使更多大学生提高低碳生活的意识和形成践行低碳生活的习惯,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低碳生活”的教育宣传。马晓旭认为,大学生的环境责任意识越强、环境影响与低碳关注度越高、规章制度越健全、公益宣传越到位,他们的低碳消费意愿就越强烈。大学生主要从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宣传中了解低碳,媒体应成为宣传低碳的主导。可以把低碳引入到综艺节目中,让观众在享受娱乐的时候对低碳进一步了解。环保志愿者和相关部门组织的展览宣传活动对加深大学生的低碳意识的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各大高校可以对相关组织进行培训和举办宣传低碳生活的志愿服务活动,推广低碳成果。同时,低碳教育会对低碳生活行为产生正向影响,接受低碳教育、树立低碳意识、加上良好的低碳技能会指导学生践行低碳生活。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必修或选修课的方式,扩大和加强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识,减少专业年级间低碳的认知和实践差异。也可以组织大学生观看有关低碳主题的电影和纪录片,加强学生的低碳教育和低碳知识技能的宣传和普及,激发他们践行低碳生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举办低碳生活的实践活动。学校应充分调动大学生低碳生活的积极性,实现建设低碳校园的目标,推动社会低碳生活的发展。高校可以开展低碳生活的活动与竞赛,例如节能宿舍大赛、物资回收活动、节能产品发明大赛等。

3.倡导低碳生活的方式。高校要采取有力可行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低碳生活习惯,最终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顺利实现。可以在校园内增加低碳生活的提示语,例如在水龙头旁边提示节约用水,在电源旁边提示随手关灯,在打印机旁边提示双面打印等。大学生应树立低碳生活的观念,倡导以节约简朴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的生活理念,在社会“低碳或零碳排放”的活动中起模范先锋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细节,践行低碳从小事做起、改变不良生活陋习,过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

4.建设低碳校园。大学生在校园内学习、生活,为了让大学生积极进行低碳生活,校园的公共设备应当是节能减排的设备,例如为学生提供太阳能热水器、分类垃圾桶、节能环保的出行工具等。为了将低碳建设行动落到实处,高校应首先建立管理机制,量化相关碳排放标准,为改进高校建筑和相关设施节能减排提供数据支持。此外,学校应该设立相关的低碳校园管理机构,把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落实到实处,从而有效地把这种绿色生活方式推广开来。

参考文献:

[1]陈小连,胡孝平.大学生低碳旅游感知价值、参照群体及参与意愿之关系研究[J].生态经济,2012,(3):87-91.

[2]张林,王珍义.大学生低碳理念与低碳行为的研究――基于武汉高校的调查问卷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18):268-270.

[3]宋兴怡,苏天照,姜峰等.当代大学生低碳生活认知、态度与行为调查研究――以太原市四所高校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2,(1):118-120.

[4]董青.大学生低碳经济意识状况调研――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0,(35):127-129.

低碳生活的实践篇3

关键词:低碳大学生思想政治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072

在实践低碳生活发展、传播低碳生活理念和在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社会的进步方面大学生群体是主要的推动力量。如何提高全民族的低碳意识的主要方法在于提高大学生的低碳意识。所以,高校作为大学生的集散地成为了低碳教育的主要基地。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低碳理念的传播、养成低碳行为和教育养成低碳人生观,思想政治课在这方面是非常重要和主要的渠道、阵地,具有独特的优势。

1关于低碳

1.1低碳与低碳经济

lowcarbon,低碳,主要是指排放比较低的温室气体(Co2)。把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的三低作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低碳经济”,为低碳的核心术语,是在农业社会文明和工业社会文明之后,人类社会的又一次巨大的飞跃。当前社会以全球变暖为主的气候特征,如果从人类活动的方面来看,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工业革命之后,工业迅速发展,以石油、天然气、煤为主的化石能源的大量实用,导致以Co2的温室气体的增加,使大气温室效应加强。但是,为了减轻现代社会气候的变化,为了减轻温室效应,必须实施和建立有效的解决方案。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行低碳社会成为主要的组成,而且被世界各国所认同,成为当今社会的发展潮流。

1.2低碳社会

21世纪充满了各种挑战和机遇,中国面临复杂的挑战,世界充满了恐怖主义、环境污染、创新竞争、能源危机、金融风暴等各种挑战。从一定角度上来说,低碳也是一种竞争力。“低碳经济”发源于英国,而来自英国的“低碳教育”值得我们学习。如何满足社会健康教育的地位和价值、体现出低碳教育的内在特质、完成社会健康教育和低碳教育的使命,从而进一步解析、研究低碳教育的潜在价值和地位,给英国低碳经济加入新的活力与生机,将会成为推动英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方法。

2低碳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

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感悟的使命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时代一起进步、突出看当今时代的特色,是作为创新性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快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的实效性的保证。牢牢结合低碳经济时代特征,对大学生进行低碳教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其理论探索和实践性。让大学生实现生活生产的观念的更新,有效提高把握时代特色的敏锐性和自觉性,紧跟时代步伐,落实实践工作,主要是要立足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角度。

2.1加强三观教育,养成消费观念

作为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观是人类在平时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人生意义和目的的根本看法,它主要决定了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实践活动的目标和人生道路的方向。把人类生活的低碳实践和目标连贯于人们的人生目的、态度、奋斗方向的过程就是低碳人生观。更甚者使它变成一种态度和生活方式。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教育工作者通过开展课堂教学和课外的社会实践工作、学校里的各色活动来调整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去主动接受这项教育的双向过程。当地球面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全球变暖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来强调和分析其重要性,对个人、社会和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2.2在课堂中引入低碳概念

当今社会,并没有专门的科学家和学科可以科学的阐述和解释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但是高校可以结合各个专业的特征而将低碳理念渗入到各个学科的教育之中,让学生学到绿色、环保、生态等概念,并将其转化为学习的一部分。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来自于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结合传统教育体系中的内容,突破传统,在融合中寻求深层次的突破,让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等思想为学生所接受,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设生态文明。将其作为渗透低碳教育的主要方法。要是能完全利用好一个看似陈旧实则成熟的思想教育的主要道路,那么大学生的低碳经济教育就会获得最基础的成功。

2.3建立低碳观,形成校园文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格局,在体现了教书、管理、服务育人的现代化工作模式下的学校中推进。如果能够遵循统筹大思政、搭建大平台、推行大教学的具体路线,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大学生低碳教育的理论指导、把学生管理的工作作为一种实践延伸和拓展。来建立一个各个部门和人员完美配合的全方位培育人才、全员培育人和全过程培育人才的一个立体化的教育体系,来提高大学生对低碳经济的了解和体验,提高对低碳经济教育的实际意义。同时,学校可以结合本校的特点,同时运用低碳生活的具体知识,遵循环境和资源的现状,来制定遵循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生活的方案,并从生活的各个角度来实践该方案,例如在学生生活当中用水用电时,提高水电和燃料方面的利用率,在修建建筑物的计划规划和平时的应用中引入低碳生活观念,从小事做起,一步步降低校园生活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与此同时,学校可以建设监控系统,研发能耗监管平台,来监督学校的低碳生活实施情况,改进低碳生活方式。利用书面来进行低碳生活的建设,比如校刊、校报、网络系统进行低碳知识宣传,建设低碳文化的展示长廊,倡导学生低碳消费,鼓励学生参与低碳活动,从自己做起,养成绿色的学习生活和学习习惯,创造美好的低碳校园。

参考文献:

[1]陆汝成.低碳教育与高校的实践路径探析[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1,(3).

[2]刘清志,王臻.低碳经济与国民消费观念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14).

低碳生活的实践篇4

关键词:大学生;低碳生活;养成教育

低碳生活养成教育是低碳生活理念渗透到教育领域后产生的概念,其实质是环境教育的深化和发展,是环境教育的重要分支。通过低碳的教育设施、教育活动,培养低碳价值观、形成生态品德、掌握低碳生活的知识与技能、养成低碳习惯为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

一、大学生低碳生活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一)低碳生活养成教育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发展低碳经济是全世界的共识,为此国际社会签订了一系列国际公约、议定书,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英国政府能源白皮书》。我国也明确提出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转变,而低碳生活习惯的养成是这一转变的重要表现。(二)低碳生活养成教育是现代高校德育的主要内容。在大学生中开展低碳生活教育,能使高校德育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能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能充分体现高校“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开辟高校德育新领域,丰富德育内容,突破“重说教,轻体验”的教育瓶颈,并最终提升德育的实效性。(三)低碳生活养成教育是高校所担负的社会职责。高校大学生既是能源消耗大户,也是重要的节能技术研发群体。大学生低碳生活养成教育既能发挥大学生低碳生活的带头作用;又能激发其对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潜能,进而推动整个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必然举措,也是高校所担负的社会职责。

二、大学生低碳生活养成教育的内容选择

(一)低碳生活知识养成教育。在低碳生活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将前述低碳经济相关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作为对大学生开展低碳生活养成教育的首选内容,要重点开展低碳及其基础理论的教育。因为只有“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没有理解,不可能有行为,只有让大学生知道了“是什么”,他们才可能自觉传播和践行。(二)低碳生活价值观养成教育。应该借助于更深刻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低碳生态文明观念,达到内化于心的程度。一是危机观,核心是提高学生对于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方面危机意识,培养学生崇尚低碳的使命感;二是自然观,让学生明白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三是人生观,要让学生更为深刻地意识到生活的本质,对生活观念、超前生活方式、消费主义文化等进行深入探讨,从而形成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三)低碳生活行为养成教育。应通过“怎么样”才能有效促进低碳生产生活的教育内容使学生养成一种自主、自发、自觉的低碳生活行为习惯。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让他们觉得低碳生活不但离我们不远,而且自己就是实践者。

三、大学生低碳生活养成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依托加强大学生低碳生活养成教育。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依托,从教学入手,将低碳教育理念引入课堂,帮助大学生树立低碳人生观,形成科学消费观;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加强国情、民情教育,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自觉践行低碳行动;树立大思政观,由思政课教师牵头,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打造低碳校园文化。(二)以第二课堂为阵地加强大学生低碳生活养成教育。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实践活动阵地,做到“知行合一”,通过科学的策划和精心的组织,动员和吸引大学生参加到低碳生产和生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如“志愿服务体验”,“低碳生活论坛”,“低碳生活辩论赛”等,使他们能在具体的行动中提高认识水平,提升实践能力。(三)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加强大学生低碳生活养成教育。校园文化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隐性感染作用,要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站、校报、讲座介绍等校内媒体和途径,进行直观形象的低碳宣传与普及,推广低碳生活理念。也可以发挥环保社团作用,借助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低碳环保氛围,构建良好的文化育人软环境,使学生融入到低碳生活的氛围之中,通过潜移默化形成低碳生活理念、养成低碳生活行为。(四)以树立健康消费理念为引领加强大学生低碳生活养成教育。以低碳为导向的健康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目前,大学生消费存在攀比消费、盲目消费及享乐主义倾向,与低碳经济所倡导的简单、简约和简朴的低碳生活方式所背驰。鉴于此,首先,学校相关部门应当向大学生普及低碳消费知识,适时调整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的不良诱导行为,鼓励大学生实行低碳生活;其次学校应开设相应的消费教育课程,帮助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提升大学生低碳消费的自觉性,使大学生消费行为更趋合理。

作者:张娟单位:湖南女子学院会计系

参考文献

[1]张馨,丁贞栋.大学生低碳生活教育内涵和内容范畴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5)

低碳生活的实践篇5

 

关键词:低碳 创意设计 面向

 

在全球反思经济模式的今天,“低碳”日渐成为当下最为关注的话题,是新时期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世界性共识。由低碳理念引发的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不但是未来世界发展的大方向与主旋律,更成为全球经济、生活的必然趋势与新支柱之一。低碳理念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它需要以特定且相关的学术理论为基础,更需要具体与取向明确的实践活动予以转化。而创意设计作为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创造性活动,具有着“与生俱来”的低碳面向,并通过其学理内涵与特质的低碳价值取向,以独创性的低碳造物活动,具体化、物质化的践行方式诠释着低碳理念,进而成为推动与促进低碳经济科学发展与构建低碳健康生活的重要力量和必要依托之一。 

一、低碳理念的界定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止无休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也因此,各国曾呼唤“绿色GDp”的发展模式和统计方式)。?①面对此情此景,关注、倡导与践行低碳的理念呼之欲出,并日渐成为共识。 

低碳,英文为low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的涵盖领域较为广泛,包括了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与低碳生活方式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其中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其核心内容。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它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产业领域。著名学者林辉称之为“第五次全球产业浪潮”,并首次把低碳内涵延展为:低碳旅游、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等多个领域。“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 

二、创意设计的解读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愈演愈烈,创意设计同“低碳”一样,可谓是当下中国乃至世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它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综观世界各国,创意设计及其产业越发达,人们的生存品质就越高,经济就越强,综合国力发展的速度也就越快,二者是成正比关系的。 

创意设计,简而言之,它是由创意与设计两部分构成,是将富于创造性的思想、理念以设计的方式予以延伸、呈现与诠释的过程或结果。在我国,“创意”的概念源于英文形容词“Creative”的翻译,愿意为“有创造力的、创造性的、产生的、引起的”等,其名词“Creativity”可以翻译为“创造力”,或“创意”。毋庸置疑,创意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活动,是创新的意识与思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点子”、“主意”、“想法”,如此等等。因此,创意是一个相对“大众化”、“民主化”的语汇,其活动往往表现为一种普适行为——人人可为。 

当然,并非所有的“创意”都是向上的、积极的与有价值的。正如“发明”被划分为有用发明和无用发明,“创意”也可区别为“有价值创意”与“无价值创意”。比如,用玻璃做成的马桶是创意,但是却不太可能有人去做,因为这种创意在人们看来没有价值。所以,衡量一个创意价值与否的一个前提就是创意的结果要得到目标受众的价值认可。 

设计,从词源学的角度考察,“设”意味着“创造”,“计”意味着“安排”。现代我们所用的“设计”一词来源于英文Design的翻译,基本词义是“图案”、“花样”、“企图”、“构思”、“谋划”等,词源是“刻以印记”的意思。如果从字面训诂,设计就是“设想”和“计划”,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创造性活动。它具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人的目的性,二是活动的创造性。根据2006年国际工业设计联合会(

[1] [2] [3] 

iCSiD)的设计定义,设计的创造性活动,其目的是为物品、过程、服务以及它们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构成的系统建立起多方面的品质。因此,设计既是创新技术人性化的重要因素,也是经济文化交流的关键因素。 

创意是人类的创新设计思维的一种能力的体现,它是思想和意识或者理念的更新和创新,它是设计活动的思维原点与起点,是设计最为直接的基础要素;而设计是创意的具体实施与物化架构,是创意价值实现的重要依托。[](p)优秀的设计需要优秀的创意为基础,而精妙的创意更需精妙的设计予以“架构”,并促其价值实现。[] 

三、低碳理念的达成需要创意设计的支撑与保障 

低碳理念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达成的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和面向的经济发展体系与生活方式,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等。[](p)低碳理念的达成需要相关政策的关注与引导,需要人们积极的配合与践行,更需要来自学科、技术领域的针对性理论和可操作性实践的支撑与保障。而创意设计所从事的是以满足人类需求为目标,以改变人类生存方式为手段(内容)的创造性活动。[](p)创意设计所包含的产品设计、广告设计及建筑设计等专业学科门类,正是低碳理念得以实现与贯彻所必须依托的重要而具体学理诉求。同时,低碳,意味着“可持续发展”与“绿色GDp”。 

“低碳理念”与“创意设计”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和年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

创意产业:又叫创造性产业等。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份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 

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最早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p) 

四、低碳界定与拓展了创意设计内涵与实践面向 

首先,创意设计是一门时效性的学科,它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p)特定的理念与经济模式会赋予创意设计以新的内涵、面向及方式。低碳理念与经济模式是以“低碳”、“环保”为核心的,较之其他理念与经济模式,必将对现有的创意设计理论与实践提出特定的新诉求,从而有助于该学科内涵与实践面向的丰富、拓展与完善。以最为代表性与典型性的创意设计——工业设计为例。在工业经济时代,工业设计的创意活动是以“顾客需求”与“企业效益”为面向的。[](p)而在低碳经济时代,工业设计的价值取向与目标则应调整为“生态”、“环保”与“绿色”;实践面向也应因势利导地有所转变,即所谓的“R”,R:即减少原料(reduce)、重新利用(reuse)和物品回收(recycle)。由其所带来的物质与非物质成就及其对人类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影响,都必须兼顾、围绕“低碳”的这个主题。 

其次,创意设计理论与实践是设计学科重要组成,而设计学科的理论内涵及实践模式是动态的,是随着社会经济模式嬗变而不断发展、丰富与拓展的。[](p)构建低碳理念的创意设计理论与实践正是这种动态特征在新经济模式下的积极响应。在低碳理念模式下,诸如绿色设计、生态设计、体验设计等新型创意设计理论应运而生,创意设计的面向与实践也因之不断地得到拓展和更新,这正是设计学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完善所必需的。就创意设计的纵向发展而言,传统意义上的创意设计可以解读为人类的造物活动。[](p)“人”是造物活动的核心,造物过程中的物质与能源的消耗是以满足人的需求与企业效益为价值取向,自然与社会环境因素是处在与次之地位。 

五、结论 

低碳生活的实践篇6

[关键词] 低碳;环保;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

[作者简介] 徐静,广西大学政治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广西南宁530004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8-0156-03

“气候变暖”、“低碳生活”已成为当下最热的流行语,全球气候的恶化、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已经成为人们不可回避的现实。节能环保、低碳生活教育已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不可缺的重要内容。宣传低碳生活理念,践行环保低碳生活,加强节能减排教育,促使大学生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将环境保护的理念切实落实在学习、生活中,明确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从点滴做起,比如:节约用电、节约用水,提倡多节俭、少浪费等,逐步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要通过长期、坚持的课内、课外节能环保、低碳生活教育等活动,推动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引导他们真正看清当前的环境形势,培养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的意识,并且很好地去践行。

一、学生环保和低碳生活教育的重要性

环保虽不是一个新的话题,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很多高校往往重视专业教育却忽视了环保教育。低碳生活,指的就是工作、学习和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减低碳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当今在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低碳经济被提升到重要议程。越来越多的人已自觉地接受了低碳生活方式,从关掉暖气到放弃驾车,徒步或自行车上班;从喜欢乘坐飞机出行,到选择乘坐高速列车出行……为了遏制气候变暖,人们甘愿放弃享受,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低碳生活其实是种态度,就是人们自觉地以环保意识过着环保的生活。

当前,“十二五”规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做到“四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其中之一。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节能,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加强节能能力建设。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努力推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设部根据我国政府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指导思想,适时地在行业中提出“绿色建筑”理念,即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来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建筑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被列为技能型人才紧缺的五个行业之一,加快人才的培养也已被列入“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计划。以建筑类高职院校为例,在当前环保和低碳越来越受关注的情况下,如何在建筑类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环保和低碳生活教育,及时培养出一大批懂理论、会操作、善管理,具备节能、环保和低碳意识并能积极践行的建筑类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环保、低碳生活教育现状

(一) 学生低碳环保意识较差

当代大学生缺乏应有的低碳环保意识。笔者结合工作实际,通过调查发现,建筑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对环保知识关注度不够,环境保护意识较差,对低碳生活更是没有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许多问题。生活中如浪费用水、无度用电现象屡见不鲜,离开教室、宿舍对正在使用的电源视而不见;电脑长时间开机、甚至持续几天的挂机,只为了游戏的升级;在宿舍内不顾其他同学感受,无节制地吸烟,随意在地上乱扔烟头,更有甚者在桌面的易拉罐中积蓄大量烟头,严重影响了宿舍环境和同学的身体健康。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装食物并将之随地乱扔,浪费纸巾、一次性筷子等。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人的素质应该不断地提高,但高职院校学生们对生活细节持不重视态度,那么,要将低碳环保意识真正融入将来工作学习的实践中,恐怕也是不容乐观的。

(二) 学生环保行为较弱

学生对环保的关注度不是很高,环保的实际行动也比较弱。对于环保公益活动,志愿环保活动等,90%以上的学生表示除非是学院、老师要求,否则不会主动参与。有不少大学生,他们重视在校理论学习,同时更重视通过考试拿到理想的分数,争取综合测评排名前列,拿到相对应的荣誉包括奖学金,为将来的就业奠定坚实基础,但他们却往往忽略了知识的积累,忽视了素质的提高及公益活动的参与度。环保知识薄弱,环保行为的不积极,导致了本应在学习和生活中可以学到更多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等知识并付诸于实践的建筑类高职院校学生,没有能在环保公益活动中充分展现出建筑学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强、注重实践等优势。即使有去参与环保行动的想法,却不能做好好的方案,或是对环保意识和行为不能做到持之以恒,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三) 学生对低碳生活理念薄弱

近年来,人们已经越来越能深刻感受到气候的极端恶化,“气候变暖”、“低碳生活”已成为全世界最时尚的流行语。国内外许多中小学校都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环保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高职院校低碳生活教育同样更应引起重视。宣传低碳生活理念,践行低碳环保生活,加强节能减排教育已势在必行。笔者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授课中就回顾“十一五”规划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问题中提及低碳生活的内容。当向班上的同学提问时,有90%以上的学生回答不出低碳的含义,也举不出低碳生活的例子。而在“熄灯一小时”话题讨论中,90%的学生表示不知道具体是每年的哪一天及其含义,仅有1%的同学能够比较准确的回答出“熄灯一小时”的概念及活动。为此,笔者还通过所在学院连续两年来在校园开展的“熄灯一小时”活动的开展情况了解到,学院给予活动大力支持,如在校园主干道开展签名活动,在教学楼前广场举行“熄灯时刻”并举办小型演唱会等。但这一活动并没有得到大部分建筑学子们的支持,如绝大部分同学是这样认为的“熄灯一小时”:看到别人签名,我也签;看到别的宿舍关灯我也关。但是关灯的同时却有90%以上的同学依旧窝在电脑前玩游戏。只有很少一部分的学生表示愿意出来感受“熄灯一小时”的宁静时刻。还有同学坦言,感觉举行熄灯仪式没有太大意义,关掉一个小时的灯也不能节省多少电,还不如抓紧时间做好该做的事情。从这些

现象可以看到学生对低碳生活意识较为淡薄,不容乐观。

三、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环保低碳教育

(一) 从课堂教育着手

教书育人是每一名教师的职责所在,思想的培养也是离不开学校的支持的,尤其是对高校而言,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在思想教育方面更是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把低碳环保教育引入课堂就成为了社会形势所趋,高职院校可以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及“形势与政策”课中设置节能环保和低碳生活教育的内容,或设置专门的环保和低碳生活教育课程,在课上进行环保低碳知识的传授,使学生们真正地了解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的含义,并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真正践行。还可以在课外开展一些与低碳环保相关的集体活动,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对环保低碳的认识程度进一步加深,逐渐地将低碳教育发展成一种教学模式,借鉴国内外高校做得好的方法,将低碳教育发展成为建筑类高职院校的必修课程。

(二) 重视第二课堂的环保低碳活动的开展

重视各种环保社会实践活动。首先,高职院校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种环保活动,如举办环保公益方案策划大赛、低碳生活科技创意大赛、建筑环保征文比赛、建筑环保手绘海报比赛等等。利用课余时间或寒暑期社会实践时间开展与环保、低碳相关的公益活动、调研活动等。在院级环保低碳类活动中不断让学生得到锻炼,培养对环保科技感兴趣又具潜力的苗子,选拔出有创新、有创意的环保低碳或科技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等环保网站,关注相关的低碳环保活动,并指导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实践调研,在环保低碳课题中有所收获。鼓励学生利用寒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契机,到农村、乡镇、社区、街道乃至工地等开展各项环保科普宣传或与当地老百姓、广大群众和工人师傅开展互动交流活动,使低碳环保知识得以广泛传播,让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理念更为深入人心。

(三) 从学生宿舍区域的思想教育着手

低碳环保教育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也不能光靠学生的自学,还要体现在大学生的生活领域――宿舍,因为宿舍是与大学生最密切相关的一个区域。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部门、宿舍管理部门等可以根据实际,开展相关的低碳环保宣传活动和公益活动,如鼓励同学们在宿舍中种植绿色植物,在校园宿舍楼区域设置低碳环保宣传栏以及开展低碳环保相关的宣传活动,鼓励同学们多多了解并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在营建安全文明宿舍时融入相关的低碳环保要求,并作为评选优秀宿舍的条件。将低碳环保持之以恒地进行宣传,可以在每月(周)选择一天作为低碳环保宣传日,在这一天宿舍要按时间段供电、供水,还可以在每日的一个时间段停止供水供电等,让学生能够意识到,低碳生活、节能环保不仅是一次活动,更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最后慢慢地将低碳教育发展成一种宿舍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低碳环境。

(四) 辅导员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将低碳环保理念贯穿其中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思想政治辅导员这一重要的角色。树立学生的环保理念,培养学生的低碳意识,更需要思想政治辅导员将低碳环保理念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中。思想政治辅导员可利用与学生集体交流和个别交流的过程中,经常向学生宣传低碳环保知识,可以开展与低碳环保相关的主题班会、团日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当前严峻的形势、气候的变化、地球母亲面临的危机等。尤其是利用好“世界环境保护日”、每年的“地球一小时”等活动契机。主题班会的形式可多样化,如知识竞赛、观看低碳环保相关视频、交流座谈、小型的低碳环保文艺表演等,辅导员还可以将学生带出户外感受自然、参观学习与生态文明等有关的活动,多感受一下自然生态的美好,提升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鼓励学生参与到低碳环保的行动中去,还能有助于完善大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们尊重自然、关爱地球和合作共赢的意识。

(五) 学院要重视和加强环保低碳教育工作

从长远的角度去看待低碳环保教育,学院要重视和加强环保低碳教育工作。例如,高职院校可以在校园的扩建、改建过程或新校园的建设中尽量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和相应的技术手段,并鼓励、引导学生加入到建设节能、环保、绿色校园建设的队伍中去,顺应高职院校的规划建设,这有利于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环保低碳意识;此外,学校还可以在日常的学校生活规划中节约用水和用电,以此来给学生们以借鉴,让他们逐渐加入到低碳环境维护者的队伍中,积极投身实践,有效缓解校内外的环境污染情况,建设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开通大学生环保网站、博客等,组织低碳环保课外实践活动,邀请专家作低碳环保教育专题讲座等,在加强低碳环保思想教育的过程中积极地组织开展新技术的研究工作,争取开发出节约资源的好技术,教育学生为低碳生活建设贡献自身绵薄之力。

低碳生活的实践篇7

我们同是保护地球家园的公民,我们同是建设和谐、绿色矿区的主人;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践行低碳生活人人有为。为此,特向全矿职工、家属倡议如下:

1.牢树低碳生活理念,做低碳生活先行者。牢固树立健康生活、绿色生活理念、将科学使用资源、保护地球家园、节能降耗的低碳生活方式自觉贯穿到每一位职工家属、每一个家庭日常生活中去;每一位职工、家属,都要终身学习低碳生活知识,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形成低碳生活共识;积极宣传低碳生活理念,带头推广低碳生活行为,增强低碳生活自觉性,做低碳生活的先行者。

2.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做低碳生活有为者。改变传统的消费陋习和消费模式,戒除“便利消费”,摒弃“面子消费”、“奢侈消费”,减少生活中的碳排放,努力推进人与资源环境、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每一位职工、家属做起,从每一个家庭做起;从生活中的每一天做起,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一克油、一张纸”做起,努力使自己成为“低碳一族”,做低碳生活的有为者。

3.应用低碳生活技巧,做低碳生活创新者。自觉学习运用生活领域中的节能环保新技术,推广使用新能源、新材料;使用并开发有效的节电、节油、节气、节水和资源回收及废物利用的方法,积极探寻和总结低碳生活小窍门,征集应用低碳生活金点子,不断开创低碳生活“共同创造、共同创新”的新局面;把低碳生活与建设和谐绿色矿区、安全美好家园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矿区职工、家属低碳生活能力和水平,做低碳生活的创新者。

低碳生活的实践篇8

关键词:低碳文化;低碳理念;低碳价值观;低碳行为规范

中图分类号:F019文献标识码:a

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沙漠化蔓延等自然生态问题正在威胁人类社会的生存。因此,低碳经济成为了世界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随着低碳经济的萌芽与发展,低碳文化在低碳经济中的引导作用亦日益凸显。如何成功培育低碳文化,在经济发展追求“最强的动力”的同时,让文化成为低碳社会发展的“最好的动力”[1],抢占文化制高点,也就摆在了学者们的面前。

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反馈于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2]。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经济发展形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主要通过技术、制度的创新,各种产业的转型,新能源的开发等多种手段和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最终目标是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寻求人类的自由和自然秩序的公正。低碳文化是低碳现实生活的反映,低碳活动的记录,低碳历史的积沉;是人们对低碳生活的需要和要求、理想和愿望;是人们的高级精神生活,是人们认识自然,思考人类自己;是人精神得以承托的框架。低碳文化是对低碳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抽象,是对低碳生活理念的提炼。相对于属于低碳文化产品的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等在场的有形的东西,不在场的无形的低碳文化观念显得更为重要。低碳文化的培育,可以使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进入到复杂、多维的文化利益场境,并一展身手。

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诺认为文化由符号、意义和价值观,规范准则及物质文化三个主要元素构成[3]。本文借用其分类,从低碳理念、低碳价值观及低碳行为规范三方面阐述低碳文化的构建。

一、低碳理念的构建

(一)低碳理念的概念

社会实现低碳发展首先要靠人们有一个正确的思想意识和思想观念,然后去落实,去贯彻,因为人们的具体低碳行为是受它支配和引导的。低碳就是指降低或减少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排放。低碳理念也就是低碳思想观念,它是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方向。低碳理念的核心在于加强研发和推广环保技术、节能技术、低碳能源技术,共同促进森林恢复和增长,减缓气候变化。低碳理念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思想观念”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者“落实”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思想决定行动,思想支配行动,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所以理论是主导行动的,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行动是盲目的行动,最终很难走得更远。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低碳理论作为行动指南。一个人的“思想”由感知层和心理层,个性、利益、道德、理想、政治等观念层,人生观和世界观层构成[4],不同的思想意识对外界的作用不同,其形成过程也有不同。总体上,支配一个人的思想意识,是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活、工作条件及教育与环境影响等客观条件作用于大脑的结果。低碳理念应该是处在“思想”的中间层,它以一定的低碳心理感知为基础,又受到更高层的低碳世界观的影响。

(二)低碳理念的形成过程

低碳理念在发达国家形成的过程中,经历了“惩罚”,得到了教训,现已逐渐受到重视。近几百年来,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发达国家在科技上领先于其他国家,同时在大量矿石能源消耗和大量碳排放方面也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高碳模式已经成为了发达国家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的习惯,并被许多国家所效仿,结果是导致其自身和全世界被高碳所绑架。在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出现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频频发生时,发达国家对高耗能的生产模式,高碳的生活方式和常规能源的利用带来的严重后果开始觉醒,对“绿色GDp”的发展模式和统计方式等一系列的低碳理念才有了新认识。全球气候始终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有专家认为,气候变化的两大原因是自然的气候波动与人类活动的影响,而由于人类作为高智商动物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和对外来完美生活的追求,低碳理念也就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了。

低碳理念在我国正在得到重视。一方面,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国家的疆界无法割断气候的相互影响,但是要想让不同发展程度,不同文化历史,不同环境条件的国家或地区在低碳理念上达成共识,统一行动,有一个过程。当然,我们一直在缩短这个过程。当前,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必须思考和处理好短期与长远、国家与全球、区域与整体的利益对立与统一问题,处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责任共担与互勉,资源共享与互助等问题。这也印证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冲突本质上是人与人、集团与集团、阶级与阶级等之间为支配特殊范围的现有资源而进行的冲突,为了有效解决这种冲突就必须实现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共享。所以,要真正将低碳理念转化为现实生活,将是一种挑战,当然低碳观念可以先行。

(三)低碳理念的构建

构建低碳理念,需要确立相应的理论体系。低碳理念的构建,除了需要对传统的自然物本主义、经济物本主义与技术物本主义进行深刻的反省和检讨外,还需要在国家的经济发展理论、政治发展理论、日常生活哲学上进行创新,最终形成科学的低碳理论,通过多种措施,建构及完善低碳知识理论体系与行为规范体系,并制定相应的低碳理念的宣传策略与技巧,从而使人们从思想深处主动践行低碳行为,并表现在科技创新和产品使用过程中。

树立低碳理念,首先应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把子孙万代的长远利益放在重要位置;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在内的社会诸因素的和谐与长远发展;坚持统筹兼顾,统一协调社会各方利益,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实现民族可持续发展。为了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同志在2007年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五次非正式会议上曾指出,中国将坚持科学发展观,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法规和政策,通过多种措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世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作出贡献。从传统工业化向低碳经济的发展,从高碳生产生活方式向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类社会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其意义不亚于游牧社会到农业文明,不亚于以产业革命、工厂革命为标志的工业文明,低碳经济与社会将是人类未来的典型特征。到2020年实现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不仅是庄严的承诺,同时也是十分沉重的责任。为了解决好生存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使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实现低碳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向低碳经济转型,具体而言就是要矫正传统的以物为本的发展模式,矫正对高碳GDp的崇拜,进而转变为追求绿色GDp,把追求短期发展变化转变为追求长期可持续发展,把追求局部利益最大化转变为追求整体利益。要转变高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首先必须转变思维方式和生活理念。低碳发展首要的是要掀起一场低碳新的文化和新生活革命,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可持续、文明的价值理念,把追求低碳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成我们的文化、责任和理想,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作为人类发展最高境界内化于心,因为人不仅是社会之子,还是自然之子。

(二)建立低碳政策体系

低碳政策是国家政权机关为了实现低碳经济与低碳社会的发展而制定的指导原则。它是国家利益的观念化、主体化和实践化的反映。实际上低碳政策就是为了实现自己所代表的阶级和阶层的利益,以权威形式标准化地规定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国情下,应该达到的低碳发展目标,遵循的低碳行动原则,完成的低碳任务,实行的低碳工作方式,采取的一般步骤和具体措施。低碳政策是低碳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和重要推动力。比如已经出台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等文件,以及将要出台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节能减排规划新兴产业振兴规划》、《光伏上网电价政策》、《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智能电网规划》,对于我国实现低碳经济与社会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激励与导向作用。为保证相关低碳路线、方针及政策的实施,各相关部门应该制定涉及金融、税收、财政、科技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保障低碳政策的落地与实施。

(三)建立低碳道德体系

低碳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软性规范。低碳道德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着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它告诉人们在低碳生活实践中能够做什么,不能够做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低碳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的褒扬和贬斥,通过传统习俗,通过良心来引导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的社会行为符合低碳发展的要求。但是无论多么优良的低碳道德要求,如果落实不到人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上,都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所以低碳道德的养成除了靠外在的教育教化外,还要靠主体内心的自觉,要靠强烈的道德义务感和责任感。这意味着低碳道德价值的根据在于人自身而不在人之外。低碳道德责任的伦理特质就是道德精神自律的社会表达,是抑恶扬善的手段。

四、低碳文化的践行

从低碳理念、低碳价值观及低碳行为规范等方面构建了低碳文化的内容之后,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践行低碳文化。

在低碳文化的背景下,人类所有的行为都发生不同程度的转变,这是文化对人的渗透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所导致的结果。中国人有句俗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低碳生活其实只需要我们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而不影响生活本身,从长远看,低碳生活直接或间接地提高了人们生活的质量。

(一)践行低碳文化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践行低碳文化,发展低碳经济,推行绿色GDp,我们面临着五大挑战。

第一,技术不够先进。一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实现低碳发展的绿色开发技术及硬件技术还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低碳经济和绿色GDp的管理技术还不成熟,要使绿色GDp核算从理论走向实践还有相当大的难度。

第二,认识观念落后。目前,一部分领导和专家对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复杂性尚认识不足,对低碳文化相关范畴认识不深,理解不透。一些普通民众对低碳生活了解很少,不知道如何践行。

第三,制度法规不完善。我们虽然一直在完善低碳的经济与社会法规,但是我们的环境法规与政策不完善,环境资源统计工作部门协调机制还不健全,环境统计规划、制度与标准还不健全,低碳经济评价标准不完善。

第四,我国生产、生活领域中高能耗高排放的现实,制约了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第五,我国在能源结构上还是以煤炭为主,经济结构上还是以工业为主体,这些高能耗现状难以在短期内改变。所以我们必须从能源技术的改进,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变革方面去解决制约着我国低碳社会发展的实质性问题。

(二)低碳文化践行策略

从宏观层面讲,为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首先,国家应组织践行低碳经济所需的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打破技术瓶颈,制定指导性的长远战略;扶持相关学科专业,培养低碳经济所需的拔尖创新人才。其次,加强宣传引导,在各层次人群中鼓励和倡导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形成良好的低碳文化氛围。第三,完善低碳经济社会法律法规,依法引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第四,进一步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能升级,出台低碳政策,制定绿色信贷和政府采购,减免税收和财政补贴,助推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从中观层面讲,耗能大户应该转变生产经营方式。说到低碳经济,高能耗、高污染、粗放型发展模式的耗能大户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就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就是生态经济,要实现生态经济低碳消费方式是其重要环节。我国有关政策明确提出,要加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体系建设及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消费体系或链条建设。低碳经济的发展要在生产和消费两方面下工夫,其中,企业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负有更多的义务。因为企业只有向低碳经济转型才会有出路,才会有生产发展的现实基础。企业应努力实现转型,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进行产品结构升级,大力发展低碳化新能源产品,以满足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不断提高低碳科技创新能力和低碳管理水平,提高能源利用效应;要转变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企业的经济结构,由高投入高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向依靠科技进步的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应在自身的发展规划和生产体系中,自觉考虑低碳因素,践行低碳文化。

从微观层面讲,每个人应该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仅是能耗企业的责任与义务,如果没有社会成员个体的接受和认同,低碳文化也仅仅只能停留在意识和观念层面。所以每一个普通老百姓必须从人类理性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把低碳发展当成自己的心理需要和责任。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果每个人每天减少一点碳排放,汇聚起来将是一个巨大的节能环保贡献。相反,如果我们忽略大众在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行为及各种自然资源消耗,就会使能耗大户所作出的节能减排的努力大打折扣。因此,为了缓解温室效应,我们作为社会普通成员,应自觉学习低碳文化,接受文化熏陶,同时自己也成为低碳文化的一部分,自觉展示低碳文化,宣传低碳文化。低碳生活方式就是指节能减排,厉行节约,消费不浪费的生活方式[7],具体而言,就是通过节约用电、少开汽车、植树造林等行动来保护我们的环境,厉行节约。只有每个人清醒地知道自己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重任和所应承担的义务,才能具有实行低碳的意志和自觉性,唯有如此,低碳社会才能指日可待。

低碳文化的提出,体现了人类对社会发展的责任,对为子孙万代留福的期盼,是人类自觉的内省和反思;低碳文化的提出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发展现实,同时较成熟的低碳文化又会成为社会生产与生活的指导。正如马克斯・韦伯所说,与生活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的一定的时代精神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事业的成败[8]。这句话对于我们在工业化和后工业化时解低碳文化和价值社会学大有裨益。因此,本文通过对低碳文化构成的分析,试图让文化成为人幸福的工具,让人在对文化吸收的过程中,在创造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中,感受和理解个人、集体乃至人类的目标,在理想和正义公益事业的实现中得到人格上的满足。只要人们能够普遍确立起低碳价值理念和低碳价值观,然后内化为自我的“良心”,外显为自己的一种行为方式,我们就一定会为全人类提供充实美好的人类生活的机会,创造一个低碳化的、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健康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陆聂海.生态政治和政治生态化刍议[J].理论研究,2008(2):5051.

[2].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664.

[3]波普诺.社会学[m].刘云德,王戈,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4]张蔚萍.新编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60.

[5]廖先旺.“低碳生活”创新生活[n].人民日报理论版,20091207(3).

[6]谈新敏.低碳文化及其在低碳发展中的根本性作用[J].自然辨证法研究,2011(4):122126.

低碳生活的实践篇9

abstract:Low-carboneconomyisbasedonlowenergyconsumption,lowpollution,andlowemission.thedevelopmentoflow-carboneconomyisChina''sinevitablechoicetoachievesustainabledevelopmentstrategy.astheleaderofthe21stcentury,collegestudentsplayaguidingroleanddemonstrationeffect.topromote"low-carboneconomy"tothemisconduciveto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strategy,thefullimplementationoftheneweconomicmodelandthespecificimplementation,andhasgreatsignificanceindrivingthedevelopmentandconstructionofChina''slow-carboneconomy.takingcollegestudentsastheobjectofstudy,theauthordiscussedhowtopromotelow-carboneconomy,hopingtoprovidereferencefordevelopinglow-carboneconomy.

关键词:低碳经济;大学生;推广研究

Keywords:low-carboneconomy;students;topromote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194-03

1低碳经济及校园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一词最早见诸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其含义在学术界、理论界没有统一的界定,总体而言,“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旨在通过消耗较少的自然资源、污染较少的环境,获得较多的经济产出。国内学者一般认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①。

2010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确定在5省8市开展低碳产业建设试点工作,同年,我国“碳排放和碳减排认证认可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成功列入国家首批启动的“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这意味着我国在建设新能源经济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对此,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理应响应国家的号召,在校园里实施和推广低碳新生活。

考虑到大学生在建设“低碳经济”中扮演角色的重要性及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笔者认为有必要提出一个新概念:校园低碳经济,即一种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学习、工作、生活三位一体的经济模式,校园低碳经济是指在校园中实行低碳经济的生活模式,教育及引导广大师生参与到低碳校园建设当中②,做节能环保、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先锋,营造人文型、生态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校园,促进高等学科教育的发展和高级人才的培养,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2研究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目的及方法

2.1研究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目的

2.1.1大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推广低碳经济对于“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从被引进到被接收、被采纳、再到被实践需要一个很长的时期,可是当今严峻的生态环境明显表示我们已经没有时间来等待它慢慢被接受,现代社会迫切的需要我们尽快地把低碳经济引入到我们生活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联系很紧密,并擅长于接受新知识,对于“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也易于进行深入理解和推广,虽然低碳经济具体概念至今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但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他们有着较强的理论知识,有着较高的素质,也有着较强接受最新理念的能力,在校园里推广低碳经济,能够很快的被大学生所吸收,进而向全社会推广。

2.1.2大学生是未来实践低碳经济的主体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部门的组织推动,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低碳经济的主体,在他们中推广低碳经济更有利于我国新经济模式的发展。随着各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在逐年上升,二十一世纪是大学生的时代,他们将担任着未来社会建设的重任。大学生素质的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加强对大学生的低碳经济理念的教育,把低碳经济的观念植入他们的心中,并引导他们把这一理念实践到现实生活中,这对于建设低碳国度、低碳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大学生这一新生代力量,是未来建设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低碳经济意识,从某种程度上讲,关系了我们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在他们中推广低碳经济能更好达到最终目的。

2.1.3大学生具有很好的带头作用在中国,大学生是知识分子的代表,有着很重要的社会地位,他们被看作是一种标杆和风向标,能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如果一个大学生能把低碳经济相关理念进行深入理解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那他可以以自己为中心,对其家人、朋友、同事等身边的人产生影响,使低碳经济的概念以乘倍数增长的速度在社会中广泛推广。当把这种低碳经济意识贯彻到实际生活中,这个社会就会在这些大学生的带领下,走出一条低碳之路。

2.2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研究方法《低碳经济在大学生中推广问题的研究》是针对于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相关问题展开的,主要就低碳经济在高校中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对于促进低碳经济在各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对此,项目组主要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2.2.1资料收集法由于项目立足于高校,所以项目组成员深入有代表性的十几所高校,深入学生群体,对学生于低碳经济的了解现状进行调查,对他们的低碳经济生活的方式进行研究,利用不同的资源进行收集分析,找准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项目组成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得到了很多详细的数据及信息,为其研究做支撑。

2.2.2文献法项目组成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各种渠道,广泛收集和整理中外各种文献资料,通过阅读经典书籍,了解相关的理念和作者思想,总括和提炼出了自己的观点。现阶段,低碳经济在国内的发展主要介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中,而在国外,低碳经济相关方面发展更进一步,已经向较成熟的实践过程迈进,公民意识更加深入和具体。

2.2.3学生带动法在项目实施后期,项目组成员提出了针对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相关措施,为了验证其可行性,项目组选取了一部分人进行特定培养,让他们遵循要求开展相关活动,同时让他们带动、感染他周围的学生,实践证明,项目组成员提出的措施能有效达到推广低碳经济的目的。

3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相关问题及原因

项目组成员通过对成都具有代表性的十几所大学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后,找出了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下面就进行具体分析。

3.1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不足,对低碳经济还没能很好的实施众所周知,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是大学生能否正确认识理解低碳经济的重要前提。根据笔者对成都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的2000多份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和访谈记录的数据,可分析得知,当代大学生中环保意识很好的只有18%,其中66%的是环保意识一般的,而差的要占到23%,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环保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的低碳环保意识决定着我国未来低碳环保的发展方向,因此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迫在眉睫。

按理说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了高等学科教育,同时也能够及时的接触到社会信息,他们的环保意识应该比较强。然而从分析结果来看,事实却并非如此。笔者通过调查分析,总结出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学校环保意识教育机制不健全大学校园由于更侧重于高等的素质教育,可能在环保意识教育方面比较欠缺,而大学生由于在校期间相对于初中和高中更加的自由,因此在个人的自律方面会较之高中有所欠缺,环保意识没能强化于大学生行为意识中。

3.1.2舆论宣传机制不健全低碳环保意识是一个逐渐养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如果能够不断地受到舆论媒体的宣传报道的熏陶,那么对于其树立一种良好的低碳环保意识有着重要作用。舆论的导向力是巨大的,但是由于各高校对低碳经济的重视程度不高,而同学们的低碳意识也不强烈,校园里也就缺乏了相对健全的舆论宣传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的薄弱。

3.2大学生对低碳经济认识不够充分,不能准确理解其内涵低碳经济自见诸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以来,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能否正确的理解其内涵,对于当代大学生能否正确的践行与宣传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当代大学生对于低碳经济的理解却并不乐观,根据调查得知,有59%的同学了解过低碳经济,但是他们并不掌握其确切含义及行为方式,只是大概知道部分内容,而31%的同学虽然听说过低碳经济,但是并不知道其具体是什么意思。只有6%的同学十分了解其内涵。因此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还是十分必要的,有必要让当代大学生了解低碳经济的确切含义,进而指导他们在现实生活当中低碳经济理念的实践,让低碳经济深入每位大学生的心中。大学生对低碳经济认识不够充分,原因在于:

3.2.1低碳经济作为新生的经济模式,还没能有效地深入人心

低碳经济一词是最近几年刚刚兴起的新名词,作为一种新生的经济模式,其与之前的产业结构有很多不同。习惯了以往的经济模式,而对于这个新起步的模式的认识的并不充分,导致低碳经济没有能够大众化,深入人心。

3.2.2低碳经济的概念本身不好界定,导致大学生对其认识模糊低碳经济,其含义至今在学术界、理论界都还没有统一的界定。由于这种众说纷纭的现状,当代大学生无法准确的把握其概念与含义,或许只有一种是是而非的认识。低碳经济的这种宏观性和广泛性使得大学生对其认识比较模糊。

3.2.3虽然低碳经济已经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流,但是其发展并不成熟,大学生对其认识可能只是名词上的感知,并没有切实体会到本质低碳经济作为新生的经济模式,虽然最近几年提出的比较火热,但是其技术上并不成熟,大学生对其的产业生产模式以及其带来的产品体会的并不深刻,对低碳经济的认识也只是在于表面的感知上,并没有体会其内涵。

3.3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存在不小的阻力前面已经提到,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当代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存在着一些困难,当问及“您认为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生活模式的困难有哪些”时,大家指出了很多不同的阻力,其中19%的同学认为是理念上的差距,48%的同学认为是来自生活习惯上的阻力,33%的同学认为是现实中的制约。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生活习惯和社会经济中各种不低碳的产业等现实的制约是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最大阻力。因此在以后的推广中我们要侧重于引导同学们改变生活习惯以及消除现实中实践低碳行为的各种制约因素,同时加强在理念认识上的宣传教育。

4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措施及建议

根据项目组针对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后,项目组提出以下几点推广措施及建议:

4.1实施低碳经济教育,增强大学生低碳行为意识所谓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印象,笔者认为大学生的低碳行为意识主要是指以低碳经济理念为指导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在大学生头脑中形成的主观印象。因此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关键是要增强大学生的低碳行为意识。

高校作为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主的教育机构和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社会组织,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低碳意识。举办专题讲座是一种增强大学生低碳意识的有效方法,它能够在短时间内,普及低碳知识,让大学生形成低碳意识。学校在培养大学生低碳意识时应重点关注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并学习低碳意识,履行低碳行为,使低碳思维模式融入到每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4.2建设低碳经济机制,促进大学生低碳学习方式学习是在校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低碳经济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推动大学生以低碳方式进行学习。

首先,学校可建立二手教材回收再利用机制。跟据我们调查,每年高校毕业生离校之际人均将会处理掉200元左右的旧书,而这些旧书当中大部分是可回收、再利用的。对于课程内容变化较小的教材,通过建立二手教材回收再利用机制,在学校图书馆、后勤中心或者教材科等机构设立一个专门的二手教材回收部,以合理价格收购旧教材,并出售给所需同学,这种行为能有效减少大学生教材纸张使用量,同时可大大减少大学生教育费用,更有助于贫困同学完成学业,促进大学生学习低碳,以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理念。

另一方面,针对大学生纸张使用量大的问题,高校应加快建设信息化的步伐。信息化、无纸化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前提,针对校园中的纸张浪费现象,高校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日常教育管理中的功能③,通过无纸化教学、电子化考试、毕业论文电子化等形式减少纸张使用量,达到低碳机制的贯彻和实施,进而使学习方式向低碳转变。

4.3营造低碳经济环境,激励大学生低碳生活模式众所周知,环境对一个人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甚至有的时候在众多影响因素里占着主要地位。所谓低碳经济环境是一个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处处充满着低碳经济的多维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人们有着良好的低碳意识,有着高素质的低碳行为,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发展大学生低碳经济将会事半功倍,这种意识熏陶有利于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

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主要是校园,要在校园里营造低碳环境,主要是着手于“衣”、“食”、“住”、“行”等相关方面④。在穿衣方面,应提倡选择棉质、亚麻和丝绸,不仅环保、时尚,而且耐穿,女生尽量少买不必要的衣物。在饮食方面,应提倡大学生多食用蔬菜、水果,少食用肉类、油炸类食品,这不仅有利于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而且有利于大学生自身健康的发展。在出行方面,应提倡大学生尽量选择步行或搭乘公交车、地铁等交通工具,时刻关注汽车尾气排放指标,以身作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增加自己对低碳的认知⑤。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的,在推行低碳经济的当今社会,各高校也可以开发一种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模式,从平时生活点点滴滴入手,促进大学生践行各种低碳行为。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大学生生活模式的多样化,各高校普遍存在着浪费现象。就拿水资源为例,由于很多高校没有对大学生实施水费购买机制,因而他们的节约水源的意识并不是很强。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可以引进社会上的水费机制,实行按比例收取水费,同时也可以针对用水情况实施奖惩机制,把水源浪费严重的寝室予以张贴,形成一种惩罚,并把收集起来的水费用于植树造林。总之,在大学校园里建立一个良好的低碳生活模式,营造一个低碳经济环境是行之有效的推广低碳经济的方法。

4.4设立低碳经济学科,培养低碳经济专业人才通过笔者调查得知,加强低碳知识宣传和低碳文化传播有助于低碳经济的开展和普及,政府扮演着“低碳经济倡导者”这一重要角色,大学生普遍认为在校园中宣传低碳经济比政府面向公众宣传所取得的效果更加显著及深入,所以各高校需高度重视低碳经济在校园内的推广及相应人才的培养。

针对这一新型经济模式,学校可开设低碳经济相关课程,通过课堂这种传统的教育方法,对相关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低碳经济知识的培养,让大学生系统的学习低碳经济知识,树立起低碳经济意识,必要时还可以针对那些对低碳经济有着较高兴趣的人进行专业化培训,培养低碳经济的专业人才,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

5结论

根据以上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是十分必要性的,并具有可行性和重要性。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生的经济模式,必然会成为今后全球经济模式的主导,理应由大学生肩负起其开拓和发展的重任,大学生作为国家栋梁,具有模范带头作用,研究如何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对于带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注释:

①王蕾.低碳经济背景下大学生的“低碳生活”[J].职业教育研究,2010,(S1).

②毛学东.高校低碳校园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Z2期.

③赵彦龙.关于低碳校园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0(9):42.

④黄娟.浅谈低碳经济背景下如何践行低碳生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2):137.

⑤任爱红.低碳时代的到来与大学生消费观念引导[J].教育探索,2010(11):29.

参考文献:

[1]王蕾.低碳经济背景下大学生的“低碳生活”[J].职业教育研究,2010,(S1).

[2]毛学东.高校低碳校园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2).

[3]赵彦龙.关于低碳校园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0(9):42.

[4]黄娟.浅谈低碳经济背景下如何践行低碳生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2):137.

[5]任爱红.低碳时代的到来与大学生消费观念引导[J].教育探索,2010(11):29.

[6]tovey,K;turner,CH.CarbonreductionstrategiesatUniversityofeastanglia,UK[J].pRoCeeDinGSoFtHeinStitUtionoFCiViLenGineeRS-mUniCipaLenGineeR,2006(4).

[7]ahmedF.UCBerkeleyClimateactionpartnershipFeasibilityStudy2006-2007FinalReport[R/oL].2007.sustainability.berkely.edu/calcap/docs/CalCap%20Report%20FinaL%202007.pdf.

[8]李玉珠.“低碳经济”下的高校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0,(22).

低碳生活的实践篇10

关键词:气候变幻、水土流失、温室效应

全球气候变幻无常、水土流失严重、温室效应明显、土地沙化蔓延、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存。今年,我国一些省区特别是西南地区又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把“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列为会议一号提案。

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将低碳生活的必要性沉重地摆在每个公民的面前,低碳生活将是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也是我们青年学生面临的必然选择,更是我们肩负的光荣使命和责任。在这样的契机下,我们需要一起携手,一起追求低碳新生活,为了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大家庭,更是为了明天的美好生活。

活动目的

以“争做低碳生活小主人,从身边小事做起”为口号,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并以家庭低碳为突破口,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低碳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低碳环保习惯。将爱国教育、爱家乡教育、环保教育等传统美德教育及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通过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使学校成为低碳环保的宣传和示范窗口,为营造和谐的校园和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做出贡献。

活动对象

会师中学全体师生

活动意义

通过本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深刻地认识: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能减排等这些环保理念应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低碳生活更应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

活动步骤

启动阶段:

建立低碳学校委员会。以每个年级的学生代表为主体,以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为主导,邀请一定比例的非教学人员、家长、社区居民、环保局代表共同参与,成立会师中学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委员会。制订详实的活动工作计划和策划环保活动,并指导和安排计划的实施及活动的开展。

实施阶段:在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树立意识、创新思维

1.广泛开展“每一天生活都绿色”创意体验活动

通过“认养一棵树,栽培一种花”、“我的低碳生活”等体验与创意活动,把自然、和谐的生态环保意识和简洁、节能、文明的绿色生活理念带回家,了解个人及家庭能源使用方式对节能减排的意义和作用,树立“节能环保,珍爱自然”观念,关注生活中的节约方式,学习和寻找节能的窍门和方法,从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粒米、一度电等点滴小事做起,让低碳理念从校园延伸家庭,辐射社会,真正让环保成为时尚,让绿色走进家庭,让低碳融入生活。

2.开展做低碳生活的小主人活动

①举行一次以“争做低碳生活小主人”为主题的团组织生活会,制定出符合本校特色的《低碳公约》,并制定一份《低碳生活倡议书》,在校园网并在宣传栏张贴。

②添绿护绿活动。动员各班学生与家长购买小盆景或花苗为家为教室添上一点绿色。关注校园的花坛(每个班级为自己班级的花坛起好名字,并做好认领牌),平时请班级成员关注绿地的成长维护花坛的美丽。

③开展“1+n,家校齐努力”活动,使“低碳生活主题宣传活动”走向每一个家庭;向社区进行低碳知识的宣传,使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成为环保低碳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

④进社区开展“我的家乡绿色情况调查”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小形成对资源、环境的忧患意识,从小培养“节约资源、保护地球”自我约束的良好习惯。

⑤进行“我的低碳生活指数”问卷调查,制作、发放家庭节能记录卡,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家中的水表、电表、燃气表,寻找和探索生活中节水、节电、节气的有效方式,人人提出一个行之有效的“金点子”,开展“低碳生活小贴士”等活动。转贴于

3.广泛开展青少年志愿者活动

参加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工作,动员学生广泛开展“美丽的社区我的家”公益劳动、扶贫济困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协助社区开展宣传工作,为烈军属、孤寡老人与残疾人等社会扶助对象解决生活难题等,在服务实践中培养关爱他人、关心社会、乐于奉献的志愿服务精神。

4.开展一次校园环境评审活动

以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低碳校园意见箱等形式吸纳师生、家长、会宁县环保局代表共同参与这项工作中,从评审学校的环境入手,分析问题原因,制订整改措施。

5.策划一次环境行动

在会宁老协主办的《桃花山》、会宁商品信息报纸《会州商报》等刊物、校园电子屏幕、宣传栏等进行书面宣传;在学校科技节开展以“废物的回收再利用”为主题的环保作品展;在校园广播中播报“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为主题的节目。在校园内,开展“低碳校园,我做主”系列活动:包括“低碳生活,我的态度”主题班会,“低碳校园”调研问卷调查,“创建低碳校园”黑板报评比、制作“倡导低碳生活,节约环境资源”征文比赛等。

6.开展一次“低碳一小步,生活一大步”我的DV比赛

目的是让学生在摄制中培养关注社会的观念,使学生知道自己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

7.开展一次“我理想中的低碳生活”绘画比赛

通过开展“我理想中的低碳生活”绘画比赛,在青少年中开展以“低碳生活”为主题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让青少年在画纸上描绘出“我理想中的低碳生活”,增强青少年对“低碳”的关注、支持,以及对“低碳生活”的美好向往。

8.开展一次“我的时尚低碳生活”旧衣改造创新赛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衣柜里的衣服越来越多。款式过时的、稍有破损的衣物留着无用,弃之可惜。我们把旧衣稍加改造,便可以让旧衣再次酷步街头,成为时尚的时装、实用的生活用品或精美的手工艺品。把学生的节约意识再次唤醒。

9.注重学科渗透和行为实践相结合

根据理、化、生、地等学科的特点,尽力挖掘学科有关知识点,充分发挥学科主渠道的教学作用,渗透环保知识教育。如,地理学科在讲述“气候”时,同时讲到大气污染,人类与大气的关系,在讲城市化时,对绿化、住房、交通、排污等相互关系的环保知识进行讲述。

结合校本课程和初中兴趣小组开展《废电池的回收与利用》、《中学生用水情况调查》等研究课题,其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分期分批组织学生参观会宁县环保局环境展室、会宁县城建局展室、县自来水厂等,并指导学生写出大量的考察报告。

评价奖励阶段

1.根据学生在争做低碳生活小主人活动中的表现,评选“绿色小主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