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的危害因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19:14

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其中接触射线46人,接触射线工龄1~25年,接触苯系化合物12人,接触苯系化合物工龄1~20年,接触甲醛2人,接触甲醛工龄1~21年;多种有机物18人,接触汞的口腔科医务人员18人,接触汞工龄1~26年。

1.2方法根据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参照《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中《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的规定检查项目。

2结果

2.1根据《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GBZ98-2002)及《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GBZ112-2002),检出实验室检查各项异常5人,其中发现1人白细胞计数减少+红细胞计数减低,1人白细胞计数减少+血红蛋白定量减低,1人白细胞计数减少+红细胞计数减低+血红蛋白定量减低+血小板计数减低同时眼科检查检出晶状体周边点状混浊;1人红细胞计数减低同时检查晶状体周边状混浊,1人血小板计数减低。2项或2项以上实验室检查异常者射线作业工龄均在10年以上。由于条件所限,未对接触射线作业的医务人员生殖系统进行检查。

2.2根据《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GBZ68-2002),检出血常规异常3人。其中1人白细胞计数减少+血红蛋白定量减低,1人白细胞计数减少+红细胞计数减低+血红蛋白定量减低+血小板计数减低,1人红细胞计数减低。2项或2项以上检查异常者苯系化合物作业工龄均在10年以上。

2.3此次检查接触甲醛人员均无吸烟史。检出各项异常2人,其中工龄≥10年有1例,咽炎、鼻炎,工龄≥20年有1例双肺纹理紊乱和肺通气功能异常。

2.4根据《职业性汞中毒诊断标准》(GBZ89-2002),共发现尿汞增高1人,工龄均为10年以上。

2.5此次检查的接触苯酚、多种有机物、砷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未发现异常检出。

3讨论

职业损伤包括职业危害因素导致的损伤和与工作有关的疾病。医院是患病人群的聚集点,是病原微生物活动猖獗、疾病传播活跃的场所,尤其是近几年新的化学药物和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医务人员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因素之中。

常见的医务人员职业性损伤危险因素包括:机械性损伤、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生物性损伤、心理性损伤。虽然各级医疗机构对射线的危害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对于接触射线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的重视程度也较高,但是对于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认识远远低于射线对人体损伤的认识,因素,提高医务人员自身对接触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认识非常必要的。

3.1电离辐射会给医务人员造成机体损伤,如白细胞减少、不良生育结构、放射病、致癌、致畸等[1]。采用激光手术的方法也会对皮肤,眼球有光化效应损害[2]。同时传统的X线、同位素产生的α射线,β射线r射线及其他高能射线均可对人体产生损害。因此,每年定期进行职业体检是必要的。同时个体防护用品的佩戴及工作场所的防护会对接触人员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3.2病理科医务人员主要接触苯系化合物、甲醛、苯酚和其他多种有机化合物。接触苯系化合物10年以上人员的白细胞异常率明显高于接触苯系化合物10年以下的人员,说明随着接触工龄的增加,苯系化合物对血液系统的影响也在相应的增加,同时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的匮乏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接触苯系化合物的医务人员每年定期进行职业体检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个体防护及接触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也需急待加强。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体检异常者均为接触10年以上人员,说明随着工龄的延长,甲醛对人体的危害逐步显现出来。因此,加强个体防护及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验对于减少甲醛对人体的危害是有意义的。苯酚对皮肤(褐黄病、白斑病)黏膜、呼吸道(哮喘)、神经系统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此次调查未发现苯酚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这可能与此次接受调查人员过少有关。从体检结果可以看出,汞对口腔科医务人员存在职业损害。

我们认为,各医院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或避免职业性危害因素对医务人员健康的损害。

参考文献

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篇2

1噪声的危害

(1)对听觉系统的影响:听觉系统是人体感受声音的系统,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最早引起人们的注意。直至目前,噪声危害的评价及噪声标准的制订等主要还是以听觉系统损害为依据。(2)噪声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听觉器官受噪声后,经神经传入大脑,在传入过程中,经脑干网络结构时发生泛化,投射到大脑皮质有关部位,并作用于丘脑下部植物神经中枢,引起一系列的神经反应。可出现头痛、头晕、心悸、睡眠障碍和全身乏力等神经衰弱综合征,还有的表现记忆力减退和情绪不稳定。(3)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在噪声作用下,心率可表现为加快或减慢,心电图St段或t波出现缺血型改变。(4)噪声对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影响:接触噪声工人的免疫功能,发现免疫功能降低,并且接触噪声时间愈长,变化愈显著。(5)噪声对消化系统及代谢功能的影响:在噪声影响下,可以出现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不振、胃液分泌减少、胃紧张度降低、胃蠕动减慢等变化。(6)噪声声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在噪声干扰下,人们感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降低工作质量。在煤矿许多作业场所,由于噪声的影响,掩盖了异常信号或声音,容易发生各种工伤事故。

2煤矿噪声按照噪声来源则

(1)机械性噪声:由于机械撞击、摩擦、转动所产生的噪声,如凿岩机的钻进、采煤机的运转等发出的声音。(2)流体动力性噪声:气体压力或体积的突然变化或流体流动产生的声音,如空气的压缩或释放发出的声音。(3)电磁性噪声:电磁铁产生吸引力不足,致使吸合不良、变压器运行所发出的声音等。

3煤矿噪声产生主要设备和来源

煤矿企业产生噪声的主要设备有:地面的主要通风机、空压机、主、副井提升机,锅炉、木锯、钻具、车床、洗煤厂的压滤机、振动筛等;井下的采煤机、局部通风机、乳化液泵站、带式输送机、刮板输送机、掘进机、凿岩机、耙岩机、电机车、水泵等设备。

噪声主要来源于上述各种设备在运转过程中由震动、摩擦、碰撞而产生的机械动力噪声和由风管、汽管中介质的扩容、节流、排汽、漏汽而产生的气体动力噪声。

4煤矿预防及控制噪声措施

4.1控制噪声源:选择低噪声设备

给产生噪声的部位加润滑剂;使接触表面光滑、采取减振地基;使用正规厂家的电气部件;煤层预注水软化煤层降低煤层硬度和强度等。是从根本上解决噪声危害的一种方法。例如选用低噪声的局部通风机;采用液压装置;提升机、通风机采煤机、掘进机、皮带机等机械旋转部位及时添加润滑剂;选择合理的截齿数的采煤机和掘进机。

4.2控制噪声的传播

在噪声传播中,应用吸声、消声和隔声技术。吸声是减少噪声强度的重要措施,用吸声材料装饰在车间的内表面,如在墙壁或屋顶或在工作场所内悬挂吸声体,吸收辐射或反射的声能,可以使噪声的强度减低。消声是降低动力性噪声的主要措施,常用的有阻性消声器。隔声就是利用隔声材料隔断噪声的传播措施。例如:在提升机房内设置单独司机操作室,并设置双层玻璃门窗。在主通风机房设置值班室并用隔声材料隔断机壳产生的噪声。空压机进气口配备消音器,采用减振基础。井下空压机设置值班硐室,进口处安装消声器;局部通风机安装消声器;带式输送机驱动装置采用落地布置方式,减少振动;对皮带机机头采用隔声罩。

4.3做好个人防护

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听觉器官的一项有效措施。对日常接触85分贝和90分贝之间的职工必须提供听力防护用品,总噪声级不超过100分贝时,可使用耳塞或防声棉耳塞;总噪声级在100至125分贝之间时,需佩戴耳罩。

4.4健康监护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认真做好劳动者岗前、在岗和离岗的职业性健康体检工作。安排职工到具有职业卫生资质的医疗机构对接触噪声的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特别是听觉器官需进行电测听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定期复查。

4.5加强管理工作

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篇3

关键词:造船厂;职业病危害;识别;分析;控制

1背景

为了分析、评价“某公司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措施的现状,并在现场检测数据的基础上提出综合评价意见和进一步合理、可行的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规定,某单位委托我公司对其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2主要危害因素

(1)生产工艺与所用原辅料。生产工艺说明:按船体分段各模块的设计结构要求,带涂层的钢板在加工车间的加工平台上进行定位和切割,然后进行卷板、板块拼装焊接,同时进行型材钢条的切割与拼接。完成钢材板块切割拼装后,接着进行分层制作、小组装、板块大组装和船体分段组装。在分段堆场与预舾装场完成船体各个分段建造和预舾装。预舾装后的船体分段,吊上船台,拼接合拢成为船舶前段,完成水线以下部分面漆工序。船体前段下水后拖入船坞,在船坞内与船尾段、驾驶台合拢安装后,部分机舱舾装、甲板舾装后出坞,继续靠泊在舾装码头上完成水线以上部位面漆工序和船体内部的舾装工序,最后通过试航、调整,新船即可出港。使用的原料:钢材、焊条、焊丝、铁矿砂、氧气、二氧化碳、丙烷、油漆、有机溶剂等。(2)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及危害。1)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氧化铁粉尘、电焊烟尘、砂轮磨尘、甲苯、二甲苯、乙苯、乙酸乙酯、丁酮、异丙醇、丁醇、酚、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氮、X射线、工频电场、电焊弧光、噪声和手传振动等。2)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健康影响:锰:长期接触会损害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头晕、头痛、心动过速、记忆减退、嗜睡、多汗、两腿沉重等症状。重者会出现“锰性帕金森氏综合征”。

电焊烟尘:吸入这类烟尘会引起头晕、头痛、咳嗽、胸闷气短等,长期吸入造成肺组织纤维性病变,常伴随锰中毒和金属烟热等并发症。

氧化铁粉尘、砂轮磨尘:长期吸入某些生产性粉尘可引起以肺组织纤维性病变为主的全身性慢性疾病,尘肺。

二甲苯: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二甲苯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恶心、呕吐、头晕、胸闷、四肢无力。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长时间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皮炎。

高温:作业人员因体内热平衡和水盐代谢紊乱,可导致职业性中暑,严重时可发生重症中暑。

噪声:长期接触工业噪声可引起操作工人耳鸣、耳痛、烦躁、失眠、头晕、记忆力减退,也可引起暂时性听阈位移、语频听力损失、高频听力损伤、永久性位移,更严重者出现噪声聋。

3现场检测浓度及结果分析

(1)现场检测浓度判定:电焊烟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砂轮磨尘、二甲苯和噪声均有不同程度超标。(2)检测结果分析。毒物超标原因:1)舱室有限空间作业,全面通风装置及换气装置未能及时将焊接过程产生的危害排出;2)大组立工场(车间)对大型部件内部进行焊接时,通风效果差;3)电焊作业密度大,未设置局部的抽排风装置。噪声超标原因:1)作业密度大,金属碰撞;2)调漆作业气动装置进行排气时,未设置消音器;3)生产工艺受限。

4采取措施

(1)工艺先进性:1)采用低尘、低毒、低氢型焊条,降低焊材的发尘量;引进自动焊接操作机,减少焊接烟尘产生量及工人接触时间;2)选择不含苯的油漆,以低毒替换高毒;采用环保型无气喷涂机,以控制喷涂过程中漆雾的飞散。(2)工程防护措施:1)船台、船坞、舾装码头均露天布置,自然通风良好;组立工场(车间)、加工工场等生产厂房四面敞开,屋顶采用气楼建筑结构,自然通风良好,毒物、粉尘不易积聚;2)车间设独立的全室通风系统,采用二次喷涂房,全喷全涂工艺。3)在船体工程配备大量的鼓风机及全新风送风空调机,舱室放置送风机,通过软质塑料管把新鲜空气送到狭窄工作位附近,同时在工位另一出口处放置轴流排风机,把狭窄空间内受污染的空气排出有限空间外。(3)个人防护用品:为工人配备防护眼镜、电焊皮手套、电焊面罩、帆布手套、防尘口罩、防毒面罩、防护耳塞、工作服、安全帽、三防劳保鞋、安全带等。(4)职业卫生管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5)职业健康检查:进行了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

5结束语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企业应在船体工程各大、小组立工场以及加工工场加设全面机械通风设施,针对部件的大、小组装场所的焊接、打磨等操作位设置可移动式的焊烟除尘器;根据标准要求制定并实施听力和呼吸保护计划;建立并完善应急救援设施以及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台帐,并着手实际开展相关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作业工人在进入舱室或管道内作业前,应进行足够通风以排除蓄积的化学毒物,符合要求才能进入,还应佩戴齐全个人防护用品,并安排专人在外看护,避免作业工人发生急性中毒;监督工人正确使用、存放及更换个人防护用品。

参考文献:

[1]聂云峰,彭仁河,董吉良等.造船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其控制[J].湖南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2010.

[2]周建.我国造船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及防控[J].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2012.

[3]GBZt189-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S].

[4]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

[5]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

[6]GBZ/t194-2007.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S].

[7]GBZ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S].

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篇4

摘要目的:了解嘉定区华亭镇职业病危害现状,为研究职业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使用统一调查表,现场调查华亭镇有毒有害工业企业。结果:华亭镇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共211家,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类别384种。危害因素主要是生产性粉尘和化学性毒物;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2804人;有职业健康检查的企业89家;个体防护用品配备率为77.25%,防护设施配备率为63.98%。结论:华亭镇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有待加强,提高所有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及职业健康检查覆盖率势在必行,要建立和完善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有效监管体制及协调机制。

关键词职业病工业企业危害因素嘉定

中图分类号:R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13)20-0044-03

为研究提高职业病防治工作水平,根据嘉定区卫生局统一部署,我们于2011年6-7月对华亭镇所有有毒有害工业企业进行了职业病危害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华亭镇2010年12月31日前工商注册的所有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

工业企业职业健康状况调查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调查员均进行统一培训;所有调查数据与资料均经专业人员审查合格后录入计算机。调查内容包括企业行业类型、生产工艺过程、原辅料、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健康状况检查等。专业人员现场调查,结合询问企业相关负责人。职业病危害因素及职业健康状况等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

2.1企业情况

共调查企业211家,其中私营企业172家,外资企业14家、国有企业2家、集体企业11家、其他企业12家。行业分类主要为机械、化工、轻工、电子和其他行业;职工总数共11023人,其中生产工人数7621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2804人。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高温、苯及苯系物、铅及其化合物、酸、碱、电离辐射等。

2.2职业病危害因素

作业环境有害因素涉及到粉尘、毒物、物理因素3大类,其中69家企业粉尘、毒物与物理因素并存,35家企业同时存在两大类职业病危害因素。211家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场所共309个,职业病危害因素类别共384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个数共481个。

2.3不同行业职业危害情况

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机械和化工行业较多,其次为轻工和电子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职工数,机械行业最多,占所有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职工数的47.29%,其次为化工和电子行业。2804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中,主要接触生产性粉尘的1323人,占接触职业病危害职工总数的47.18%;主要接触生产性毒物的862人,占30.74%;主要接触物理因素的619人,占22.08%。不同行业企业职业危害情况见表1。

2.4职业健康检查情况

211家企业2008-2010年组织开展职业健康检查的165家,占78.20%。按照《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要求,选择有职业健康监护资质机构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的有89家,占42.18%。2008年度共开展职业性健康检查584人,2009年度701人,2010年度852人(表2)。

2.5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配备

个体防护用品配备率为77.25%,防护设施配备率为63.98%,警示标识配备率为33.65%(表3)。

3讨论

3.1问题

3.1.1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不完善

多数私营小企业均未按照规定设置职业病组织管理机构,未配备专(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其工作一般由总务或人事部门兼任。

3.1.2职业病防护措施较差

部分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比较缺乏,或者已有的防护措施不起作用,且运行状况一般,如排风扇不运转或部分不运转等。一些企业虽然发放个人防护用品,但一般均为棉线手套、普通耳塞、工作服和棉纱口罩等,不能有效防尘防毒。绝大多数企业缺乏应有的应急救援设备如洗眼器、喷淋设备、应急箱等。少部分企业的生产环境质量较差。防护设施的低配备及低使用率,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安全和职工身体健康。

3.1.3职业卫生检测和职业性健康检视不够

部分企业在与工人签订劳动合同时未明确写明相关的职业危害,也无职工岗前职业卫生培训;一些企业虽能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但未能定期检测,有的企业从未检测。绝大多数企业有新职上岗前健康检查,但有的仅为普通健康检查而不是职业性健康检查;相当一部分企业未进行离岗前职业性健康检查。

3.2建议

3.2.1加强企业职业卫生组织建设

要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要求,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增加职业病防治经费投入,保证工作场所卫生检测、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培训等工作进行[1-2]。

3.2.2提供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是预防、消除或者降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或影响,达到保护劳动者健康的装置[3]。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个人随身穿(佩)戴的特殊用品,这些用品能消除或减轻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

3.2.3加强宣传教育,加大执法力度

大力宣传《职业病防治法》,用人单位应充分认识法律的严肃性,自觉守法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职业病防治工作“关键在企业,责任在业主”,要提高企业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意识[4]。要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处理,保护广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5]。

3.2.4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估

存在职业危害的企业要主动委托已取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认证的机构,对其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估,明确职业危害因素,了解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顾永生,汪亮,周雪明,等.昆山市锦溪镇328家不同性质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现状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1,27(7):739-741.

[2]王汉斌,王治国.职业卫生执法现状调查与对策[J].职业与健康,2004,20(1):21-22.

[3]杨晓琳,焦建栋,胡磊.无锡市职业卫生现状分析及对策[J].职业与健康,2008,24(12):1136-1138.

[4]于琳,吴逸明,王国领,等.我国职业卫生出现的新问题及应对措施[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2):36-38.

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篇5

【关键词】重点职业病;职业健康体检;职业病防治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8.099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推进,我国职业病危害问题也日益突出,尘肺病、职业中毒等业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我国目前正处在职业病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1-5]。沈阳市是中国最重要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基地,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众多,职业健康问题不可忽视。沈阳市根据辽宁省及国家《2015年重点职业病监测项目工作方案》,确立煤工尘肺、矽肺、石棉肺及石棉所致肺癌和间皮瘤、苯中毒及苯所致白血病、铅中毒、噪声聋及布鲁氏菌病为本市的重点职业病病种。本文同过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信息平台,对职业危害风险分类为“严重”的行业、企业职工的职业健康体检情况进行分析,以把握本市职业健康检查的态势及存在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法,促进本市职业卫生事业的发展。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职业健康检查资料来源于沈阳市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及部分职业健康检查机构2015年的数据。

1.2方法对进入沈阳市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中的58家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企业工人2015年健康监护数据,抽检部分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进行数据复核,利用2007版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

2结果

2.1沈阳市2015年重点职业病健康检查总体情况58家企业共有职工人数16254人,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人数为4608人,占职工总数的28.35%;当年接受职业健康检查的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人数为4438人,占接触总人数的96.31%。其中检出疑似职业病22人,占接受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人数的0.50%;检出职业禁忌证2人,占0.05%。

2.2一般健康检查情况上述接受职业健康检查的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中,血压高于正常值的人数为461人,占10.39%;血常规异常人数为117人,占2.64%;尿常规异常人数为147人,占3.31%;肝功能异常人数为24人,占0.54%;心电图异常人数为365人,占8.22%。

2.3粉尘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情况接受职业健康检查的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中,接触粉尘作业人员2338人,占52.68%。高千伏胸片检查中,胸片正常人数2203人,占接触粉尘人员的94.23%;胸片疑似尘肺样改变人数28人,占接触粉尘人员的1.20%;胸片其他异常人数107人,占接触粉尘人员的4.58%。肺功能检查中,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80%的人数为1615人,占接触粉尘人员的69.08%;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70%的人数为2270人,占接触粉尘人员的97.09%;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70%的人数为2197人,占接触粉尘人员的93.97%。

2.4有害化学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情况

2.4.1苯作业人员566人,占体检劳动者的12.75%。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

2.4.2铅作业人员164人,占体检劳动者的3.70%。化验血铅

2.5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情况噪声作业人员1370人,占体检劳动者的30.87%。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dB的人数为40人,占噪声作业人员2.92%。

3讨论

目前我国存在职业有害因素企业超过1600万家,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超过2亿。近10年来,我国年均职业病新发病例超过万例,2011年更高达2.98万例[6]。沈阳市的企业总数在辽宁省所有城市中的排名为第一[7],在全国排名为第三十位,可见沈阳市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性。据统计本市在安监局申报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2009年为3000余个,2015年已经增加至5380家,其中存在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占33.5%;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为47.5万人,其中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为6.5万人,占13.7%。可见,经济发展的同时导致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的增加,做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的健康监护工作意义重大,而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占有较大比例,更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次统计分析的数据显示,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总数为4608人,占28.35%,当年接受职业健康检查的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人数为4438人,占接触总人数的96.31%。接受职业健康检查的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中接触粉尘作业劳动者最多,占52.68%;其次为噪声作业人员,占30.87%;再次为苯作业人员和铅作业人员,分别占12.75%、3.70%。这与沈阳市安监局提供的数据基本一致,显然,这几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危害沈阳市劳动者的最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本次调查的企业大部分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员工接受了职业健康检查(96.31%),调查结果显示胸片尘肺样改变、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偏低、血尿铅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dB者均有一定的检出率,进一步表明粉尘、苯、铅、噪声是危害沈阳市职业健康的最主要的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本次调查职业禁忌证检出率0.05%,这一数值远低于以往平均水平(2004~2005年统计本市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为2~3%),考虑部分异常项目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无关,部分人员体检结果尚需进一步复查。

要做好职业卫生的管理工作,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作为社会系统工程,加大投入,多部门协调配合,把职业病的管理提高到“国管病”的高度加以控制[2,8-12]。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大型国有企业,尤其煤炭业、制造行业的管理,同时加强对私营、微小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管,针对重点职业病危害企业更要加大管理力度[13-15]。用人单位应认真、如实申报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做好培训、公告、警示工作,安排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提高职业禁忌证的检出。广大劳动者应掌握相关职业卫生知识,遵守规章及规程,正确使用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准确将数据上报至沈阳市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发现疑似职业病及时告知当事人,进行复查、确诊;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加强与企业、安全生产监督部门、以及劳动保障部门的积极沟通、协调,公平公正进行诊断,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既各负其责,又互相支持配合,是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吴红英.简述我国职业病发病现状.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0,28(5):230-232.

[2]王灿.我国职业卫生的现状与对策.沈阳医学院学报,2015,17(1):1-2.

[3]井夫华.青岛经济开发区职业病危害与职业卫生管理现状及其防治对策研究.山东大学,2010.

[4]周国伟,胡在方,张志旭,等.北京市顺义区3类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情况分析.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9):2346.

[5]丁德武,肖寒,魏新明,等.某市区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调查研究.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7):165-168.

[6]张兴,吉俊敏,张正东.2007―2012年全国职业病发病情况及趋势分析.职业与健康,2014,30(22):3187-3189.

[7]董萍,李新.辽宁省职业病发病状况的分析.中国卫生统计,2000,17(6):379.

[8]高磊,李爽,陈星,等.2015年天津市河东区重点职业病职业健康风险评估.职业与健康,2016,32(18):2478-2480.

[9]张宏.2010-2011年太原某区重点职业病调查.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3(2):268-270.

[10]张万峰,谭强,王建宇,等.2010―2014年某汽车制造企业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分析.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5,33(4):272-273.

[11]石红芳.2010年赤峰市重点职业病(汞中毒)监测情况.中外健康文摘,2010,7(33):39-40.

[12]俞太念,张平,赵永强.上海市嘉定区重点职业病危害企业职业防护状况调查.职业与健康,2015,31(15):2131-2133.

[13]f雪雪,熊朝盛.广西南丹县2013~2014年重点职业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中国农村卫生,2015(11):60-61.

[14]翁振星,陈成榕,林国文.2011-2012年莆田市城厢区重点职业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江苏预防医学,2014,25(1):74-75.

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篇6

一、申报范围

全县范围内从事煤矿、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冶炼、建筑施工、石材加工、水泥制造、箱包加工、玩具制造、制鞋、家具制造、五金电镀、电子制造、装修材料加工、加油站、医院、学校、纺织印染、皮革加工、造纸等行业生产或经营场所,存在或者产生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都要依法进行职业病危害的申报。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是指劳动者职业活动中可能在作业场所接触到的粉尘、化学性毒物,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有害因素。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确定。

二、申报内容

主要包括: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工艺或材料,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体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等(具体内容见附件一、二)。

三、申报管理

根据职责分工,由我局负责县域内用人单位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申报管理工作。省属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直接向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申报,同时抄送我局备案,其他用人单位直接向我局申报。我局接受申报后,将建立辖区内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管理档案,同时根据变化情况及时更新和分类汇总,并在每年11月30日前汇总上报市安监局。

四、申报时间

现有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的申报截止时间为年12月10日,对以后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项目,应当在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后,因采用的技术、工艺、材料等的变更导致所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改变的,应当在变更后30日内向原申报机关进行变更申报。

用人单位的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等改变的,应当在改变后30日内向原申报机关办理变更手续。用人单位终止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于生产经营活动终止10日内向原申报机关办理注销手续。

我局自收到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申报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出具《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回执》(见附件三)。《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回执》作为用人单位已经进行职业病危害申报的有效凭证。

五、申报方式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采取电子和纸质文本申报的两种方式。申报材料一式四份,由我局发到各申报单位,并负责组织各单位学习填报。

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篇7

(一)职业病防治工作内容

1、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

严格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第五条“用人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韵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的规定,制定由本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总负责,部门分工负责和岗位各负其责的责任体系和责任保证制度。同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问题:

(1)要根据《职业病防治》的立法宗旨,正确处理职业病防治责任制与经济责任制的关系,以保护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为目标,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的责、权、利,力戒形式主义。

(2)以责定权,以控制效果定奖,体现奖优罚劣的原则。落实职业病防治责任制,用人单位可以采取适当的经济手段,同职业病防治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但不能像经济责任制那样,把依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制定的职业病防治目标分解或者压在劳动者身上。

(3)无论是集体责任制,还是个人责任制都要根据职业病防治目标与计划,明确职责范围、基本任务、工作标准、实施程序、协作要求和奖罚办法等内容。

(4)指标分解和考核要有针对性,抓住影响职业病防治控制效果的关键,达到责任指标化、考核数据化、分配差额化(即职业病防治工作绩效的大小与奖惩挂钩)。

2、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险。

按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如实上报本单位的人数、工资总额、缴费情况以及财务会计帐册等有关情况,按时缴纳工伤社会保险金,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作好工伤社会保险工作,使在本厂职业活动中所发生的工伤、职业病以及因此而死亡,造成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劳动者或其家属能够从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补偿和服务的社会保障,保证劳动者或其家属的基本生活,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治和康复服务等。

3、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三条的规定积极做好工作场所的卫生防护工作,使工作场所符合下列职业卫生要求:

(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难;

(2)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

(3)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4)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5)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6)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

4、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

建立在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基础上,即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规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进行申报,按照《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的规定,填报好各种申报表。

5、本单位的建设项目(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引进项目)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并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

6、对从事放射、高毒等作业的特殊管理。

放射、高毒职业病危害作业是发生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和严重职业病的主要作业,其危害后果特别严重,其危害往往是群体性的,且致死率、致残率很高,不仅严重损害劳动者的生命健康,给用人单位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也影响社会的稳定。

特殊管理包括对作业场所和作业人员的特殊管理。如作业场所的隔离、生产设备管道化、密闭化和操作自动化,作业场所设置特殊职业病防护设备,包括自动报警装置、防护安全连锁反应系统和工作信号,配备应急救援设施、医疗急救用品等。

特殊管理措施还包括对这类作业实施特殊的监管手段。如实施许可制度,即作业许可和人员资格许可。作业许可是指用人单位从事放射、高毒等、职业病危害作业,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的特殊卫生规定和要求,取得卫生许可后,方可从事该项作业。人员资格许可是指从事放射、高毒等特殊职业的人员,也包括这类作业的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职业健康检查和培训,身体状况符合要求并掌握特殊职业危害防护知识,取得特殊职业病危害作业资格后方可上岗;管理人员也必须通过专业培训,取得特殊职业病危害作业职业卫生管理资格后方可从事相应的管理工作。

7、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九条规定的内容,建立或完善职业卫生防治管理措施:

(1)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2)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3)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4)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内容有:全厂职工人数、男女职工人数、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男女人数、患各种职业病人数;全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数、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点数、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点的浓度或强度及评价;各种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设备的名称、数量、运行状况、防护效果及对存在问题的治理;个人防护用品的种类、发放数量、是否有职业卫生检验报告书、实际配带情况等)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内容有: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5)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用人单位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及检测评价(定期检测、评价必须由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制度;

(6)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包括救援组织、机构和人员职责、应急措施、人员撤离路线和疏散方法、财产保护对策、事故报告途径和方式、预警设施、应急防护用品及使用指南、医疗救护等内容)。

8、建立职业健康监护制度,使本单位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严格按规范管理,使其制度化(依据为《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内容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体检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9、职业病报告制度。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及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报告办法》的规定,报告办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急性职业病报告:

①企业及其职工医院(所)接诊的急性职业病均应在12-24小时之内向患者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②凡有死亡或同时发生三名以上急性职业中毒以及发生一名职业性炭疽,企业及其职工医院(所)应当立即电话报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卫生监督机构。

(2)非急性职业病报告:

①企业及其医疗卫生机构包括没有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综合医院在发现或怀疑为职业病的患者时,均应及时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②对发现或怀疑为职业病的非急性职业病或急性职业病紧急救治后的患者应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及时转诊到取得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明确诊断,并按规定报告。均应及时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③对确认的非急性职业病患者如尘肺、慢性职业病和其他慢性职业病,应及时按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程序逐级上报。各级负责职业病报告工作的单位和人员,必须树立法制观念,不得虚报、漏报、拒报、迟报、伪报和篡改。

10、职业病危害公告告知和工作场所危害警示及报警装置。

(1)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3)对可能发生急性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11、向用人单位提供生产设备时的危害告知。

《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五条: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并在设备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设备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安全操作和维护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12、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材料的管理规定。

《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材料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说明书应当载明产品特性、主要配方、存在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产品包装应当有醒目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贮存上述材料的场所应当在规定的部位设置危险物品标识或者放射性警示标识。

13、职业病危害合同告知。

《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条第一款: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第二款:劳动者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时,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前款规定,向劳动者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

告知的内容包括:

(1)劳动过程中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

(2)危害后果;

(3)提供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4)工资待遇、岗位津贴和工伤社会保险待遇;

(5)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教育;

(6)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14、职业卫生培训。

《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的培训对象包括: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的方式有:用人单位负责人的职业卫生培训、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的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其内容和目的是普及职业卫生知识。

(二)职业病防治实施方案

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篇8

年,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理念,紧密结合我区实际情况,以职业健康建设年为主线,按照“夯实基础、完善机制、稳步推进”的工作要求,重点推进“职业病危害申报和分类管理”两个制度,探索实施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监管模式,逐步提高职业病危害综合监管能力。

一、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做好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

(一)督促指导企业建立完善职业病危害申报制度。对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情况进行调度和总结,研究解决申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职业病危害申报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指导企业定期检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认真填写《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表》,如实申报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

(二)督促指导企业建立职业病危害检测监控制度。依法开展职业危害检测,年底前重点行业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率达到60%。加强监管与引导,督促企业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相关规定,建立健全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制度,确保监测系统、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检测、评价工作,检测、评价结果存入职业卫生档案,同时向劳动者公布。

(三)督促指导企业建立完善职业病危害警示告知制度。开展专项检查和执法,督促企业认真执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和《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等标准规范,建立完善企业内部警示标识及危害告知卡悬挂、设置管理制度,在作业场所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告知卡、划定警戒线等。严格落实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制度,年底前重点行业职业危害告知率达到60%。

二、积极探索,研究实施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新模式

(一)探索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办法。增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防治意识,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改善工作场所作业环境,预防、控制、减少和消除职业病危害,有效缓解及控制职业病高发势头,根据市局工作部署,逐步开展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试点工作。

(二)开展职业健康管理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各街道安监办(中队),根据辖区内企业职业危害特点,在职业危害严重的行业,分别推荐并培育职业健康管理标准化企业,全区共培育标准化企业20家(街道及各4家),其中重点培育职业健康管理示范企业5家(街道及各1家),确立全区职业健康管理标杆企业,以点带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现“达标一家、带动一批”的效果,推动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示范企业培育推荐名单请与3月31日前报区安监局。

三、依法行政,深入开展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治理专项行动

开展重点行业职业危害专项整治工作,按照省、市安监局工作部署,将制鞋及皮革加工、木质家具及人造板两个行业纳入治理范围,进一步核实底数,建立整治台账。督促指导企业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相关要求,认真开展自查,彻底消除职业病隐患,并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将职业危害因素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对职业病危害严重且拒不整改的,要依法严厉查处,切实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健康权益。

四、以宣传贯彻《职业病防治法》为重点,深化职业健康宣传和培训工作

(一)深化培训教育工作。采取召开座谈会、邀请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对《职业病防治法》主要精神及重点内容进行宣贯。加强职业健康法规标准知识培训工作,提高安全监管部门及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依法履职能力。

(二)开展职业健康宣传活动。在5月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6月份“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期间,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宣传活动,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标准和职业病危害防护知识,努力营造职业健康“政府大力倡导、全民广泛支持、职工自觉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要组织力量开展送法上门服务,切实使《职业病防治法》宣传活动深入基层、深入企业。

五、有关要求

(一)各街道安监办(中队)要充分认识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严峻性,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履行职责,严格监督管理,全面落实职业病防治各项工作。

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篇9

关键词:施工期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中图分类号:R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a)-0155-01

经济日益发展,但建设项目施工期的职业病防治却长期被遗忘,而保护施工期职工群体的职业卫生权利是必要的。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修正后,国家安监总局陆续颁布了47-51号等5个总局令,其中《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2]按照新法对建设项目施工的要求,做了相关规定。本文针对此,从评价方法、制度、职业病危害因素、工程分析等方面各方面论述如何做好施工期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1评价方法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导则》[3]一般宜采用风险评估法、类比法、检查表分析法等,根据项目性质不同,可辅助使用工程分析法、经验法等。

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建设项目施工期具有工期长短不一,项目施工工艺复杂等特点,这为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检测带来了诸多困难,以下列举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2.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物理因素:噪声、高温、手传振动等。

化学因素:苯、甲苯、二甲苯、锰极其无机化合物、甲醛、石油沥青烟、其他粉尘、大理石粉尘、电焊烟尘、石灰石粉尘、水泥粉尘、矽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

2.2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施工期主要有土石方开挖、打桩、主体结构建设、装修、设备调试等。

噪声源有推土机、打桩机、电锯、破碎机、装载机、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机、吊车、升降机、运输车辆等;高温源有施工配套各类燃烧炉、锅炉、高温管道等;手传振动源有充气钻、振捣机等。

装修涂料和喷漆主要产生职业病危害为苯、甲苯、二甲苯、甲醛等,建筑及装饰易产生石油沥青烟、水泥粉尘、大理石粉尘、矽尘以及其他粉尘,车辆运输易产生扬尘,电焊作业易产生电焊烟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等危害,坑道开挖和矿洞深掘应考虑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窒息危害。

在评价建设项目施工期的职业病危害,应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一般宜采用类比法进行类比调查,对职工的暴露及接触水平进行分析,若不易找到类比对象,可从施工工艺着手,结合物料平衡和暴露因子进行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对于具有重大危害强度或浓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定期检测。

3职业病危害防护分析

3.1职业病防护设施及措施

3.1.1防尘设施及措施

(1)使用商品砼,避免现场混凝土搅拌。

(2)尽可能进行湿式作业,避免产生大理石粉尘、矽尘和其他粉尘。

(3)车辆运输加盖篷布,禁止超载,清洗轮胎,避免产生扬尘。

(4)按时洒水,及时清理路面,避免产生二次扬尘。

(5)有条件的应在产粉尘作业处加装机械通风装置。

3.1.2防噪声、高温设施及措施

(1)施工方应选用先进的施工设备。

(2)合理布置噪声源。

(3)合理安排噪声源工序。

(4)对重噪声设备进行隔声、吸声、消声、减振等措施。

(5)高温作业处应设立警示牌、隔离区,有条件可加装保温套管。

3.1.3防毒设施及措施

(1)个人配备口罩、防毒口罩等防护用品。

(2)设置警示牌。

(3)有条件的可加装机械通风装置。

3.2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施工方应视劳动者数量设立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并制定相关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加强职工职业健康监护和施工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档案管理工作,做好职业卫生应急救援预案。

在职业卫生培训方面,应落实“三级培训”,监督职工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完善监理制度,对职业卫生方面违规现象,应整改到位。施工方应安排职业卫生专项经费,不得挪为他用。

4结语

建设项目施工具有工期长短不一、工序繁复、监管薄弱、职工流动快等特点,需要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对施工方严格要求,加强监督,发挥监理单位的职业卫生监理职责。建议:(1)政府职业卫生监管部门应联合建设主管部门,加强监管,重点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宣讲;(2)建设单位可将施工期职业卫生防护要求纳入招标文件;(3)施工方、监理单位应与建设单位签订职业卫生责任承诺书,切实保护好施工劳动职工的身体健康;(4)对职业病危害严重施工场所,应委托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的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S].2002-05-01.

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篇10

1.控制原则海洋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控制:(1)工程控制:从源头上避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2)工艺控制:通过调整工艺流程、参数、使用低毒或无毒的原辅料、调整项目施工方案等措施减少危害因素的程度。(3)行政管理:通过合理的作息时间、培训、信息沟通、演练等措施,使作业人员认识危害因素,减少接触危害因素的程度。(4)个体防护:向作业人员提供合格的、适用的个体劳动保护用品。

2.控制过程(1)电焊作业项目建造过程中会涉及大量的金属焊接作业,主要采用手工电弧焊和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两种焊接方式。手工电弧焊时会产生大量弧光(主要是紫外线和红外线),电焊条药皮和金属焊芯在焊接高温作用下,发生化学和物理变化,产生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烟尘;同时电弧周围的空气在弧光强烈辐射作用下,还会产生臭氧及氮氧化物等有毒有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在焊接时二氧化碳气体在电弧高温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一氧化碳和氧,一氧化碳对人伤害很大,严重时可导致人员伤亡。二氧化碳保护焊的焊接温度高达60000C以上,弧光辐射非常强烈。电焊作业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技术措施主要如下:金属焊接作业产生的危害大多与焊条药皮成分有关,通过改进焊条材料,选择无毒的或低毒焊条,降低焊接职业危害。采取通风方式对作业场所进行换气。在自然通风较差的室内、封闭的罐体进行焊接时要采取强制机械通风。电焊作业时应佩戴电焊面罩、防护工作服、防尘口罩,耳塞等。(2)检测作业项目建造过程中会涉及大量的无损检测作业,主要使用X射线机或γ射线对钢结构焊缝进行检验。无损检测作业过程产生辐射,会对人体产生职业健康危害,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控制:X射线/γ射线检测作业前要及时告知各施工单位,明确射线作业的范围及内容。夜间作业时,全场进行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射线作业现场。作业人员必须准备标准防护用品和监测设备设施,确保现场进行射线作业时不产生计量照射和误照射,不对现场作业人员造成伤害。在探伤室进行作业时,探伤室外设置固定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状态指示灯箱。探伤作业时,由声音警示,灯箱醒目显示“禁止入内”,无关人员禁止入内。更换放射源时,由射线实施单位向当地环保局提交《放射性同位素转让审批表》,再向政府主管部门报批申请转入放射源。(3)打磨作业打磨作业主要是除锈和对组对外观处理、焊缝处理。打磨过程中使用的工具为手持砂轮机、角磨机、直磨机,会产生大量的属粉尘,同时伴随噪声、振动的产生。涉及的主要工种为打磨工,作业过程中要采用佩戴面罩、防尘口罩、耳塞等措施降低职业危害因素的伤害。(4)涂装作业涂装作业伴随着钢结构加工的全过程,主要分为打砂作业和喷漆作业。打砂作业过程中会有大量噪声及粉尘的产生,而喷漆作业会使用大量的油漆及稀料,此过程中的苯、甲苯是作业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涂装作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控制:采用性能好的,能持续作业的喷砂机开展打砂作业,作业过程中采用大功率风机进行通风。喷漆系统采用高压无气喷涂机,喷漆作业时产生的漆雾及溶剂通过漆雾排放机进行排放,开启强制进风风机以保证风量平衡。打砂喷漆作业过程主要的劳动防护用品有防尘口罩、防毒口罩及耳塞。

3.职业健康体检因海洋工程项目周期较长,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长期接触有毒有害工种的员工组织岗前、岗中、离岗及调岗职业健康体检。(1)上岗前体检及时发现受检者的职业禁忌症,以判断其是否适合从事该项作业,还可获得其就业前健康状况的基础资料,建立或更新个人健康档案,明确法律责任。(2)在岗期间体检按照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性质、程度,定期对接触有毒有害工种开展职业健康检查,能够及时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机体健康的影响,检查出易感人群。(3)离岗时体检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进行离岗前的职业健康体检,及时评估离岗时的整体健康状况,初步判断工作期间职业危害因素对其健康有无损害。(4)应急检查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员工,及时组织进行的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其目的在于早期发现职业损伤,早期治疗,防治损伤的进一步发展。(5)职业健康档案项目组应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建立职业健康档案,以确保随时能对员工的职业健康信息进行跟踪。(本文来自于《化工管理》杂志。《化工管理》杂志简介详见)

4.职业健康培训项目组要开展针对项目经理、安全管理人员、班组长、作业人员及新上岗人员的职业健康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职业危病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项目职业危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职业病典型事故案例等内容。

5.职业危害因素监测项目组应建立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点,并建立台账,制定年度监测计划,对于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将结果进行书面告知。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超标部分要及时采取整改措施,确保接触人员的职业健康。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点应覆盖涉及的职业危害因素的场所。

6.承包商职业健康管理承包商职业健康管理是海洋工程项目职业健康管理的重要环节。参与项目建造的承包商人员多,地域不同,职业健康意识不足,人员流动性非常大,这也加大了对承包商职业健康监管的难度,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管控:(1)做好入场审核关检查承包商职业健康管理相关制度及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检查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员是否进行了职业病体检,避免用常规体检代替职业病体检,对于没有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承包商人员不予使用。(2)加强作业过程的监管加强对施工现场承包商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监督检查,并将此项内容作为对承包商的考核内容,督促做好现场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提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加强监督检查,如(高处作业、起重机械作业、电工、压力容器作业);对有禁忌的员工,要求承包商单位及时调整原岗位。(3)绩效考核将承包商的职业健康状况纳入安全绩效评价,通过对承包商进行安全绩效监测与评价,可不断规范承包商的安全作业,提高其职业健康管理水平。

二、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