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0:13

机械工业发展篇1

机械工业有着“工业的心脏”的称号,它是其他经济部门发展的生产手段,也是所有经济部门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同时它还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程度的重要评估标准。为此,我国政府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指导方针,指导机械工业企业以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改革企业技术,整顿企业内部管理阶层,提高经济效益以促使我国的机械工业快速、健康发展。

1机械工业的涵义

机械工业又称为“机器制造工业”或者是“机械制造工业”,主要是制造工业机械。机械工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机械工业是指凡是用金属切削机床来从事相关工业生产的工业部门。狭义上的机械工业是指机械制造工业,如今大多数都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的。目前机械工业一般包括矿山设备、农业机械、动力设备、冶金设备、工作母机以及化工设备等等制造工业。

2我国机械工业发展中常见问题

2.1产品结构的差距。我国机械工业的快速发展,主要依靠技术引进和赶超型发展战略,加之中国劳动力丰富而资金相对短缺,致使机械工业的科技开发明显滞后。虽然我国机械工业的产品数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尖产品比较少。2000年,我国汽车生产超过200万辆,但是关键技术都来源于国外大型汽车公司,很多关键部件国内尚不能生产,需要依靠进口。我国机械工业产品的质量虽然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大量的机电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外观设计、内在性能仍存在很大差距。比如数控机床和精密机床的可靠性差、质量问题严重,轴承、液压件、密封件等基础件产品水平低、品种少、满足度低、质量不稳定。工程机械目前只能生产中小型产品,大型工程机械、大型火电设备的技术能力十分薄弱。

2.2机械工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开发能力相当薄弱。我国目前的机械工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开发能力相当薄弱。机械工业的创新能力较低,新产品更新速度相当缓慢,国外的产品更新一般是3~5年,我国几乎要10年才可以取得技术上的突破,才能推出新的技术产品,这只达到了国外发达水平的1/3。技术上的创新开发能力过低是机械工业中最常见、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2.3机械工业技术工人缺乏。我国的机械企业缺乏优秀的技术工人,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只有读书才是最好、最体面的出路,技术工人低人一等,因此都不想学习机械技术,导致企业所需要的技术性人才的缺失,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导致很多企业虽拥有先进的机械设备,但却没有技术型人才,无法进行正常生产,更无法保证生产的产品质量。

2.4机械工业设备落后。我国机械工业的生产设备较落后,至今还停留在20世纪的发展水平。而且我国的机械大多数依赖于国外进口,很少研发生产。由于进口机械一般价格昂贵,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不会及时引进、更新新的设备机械进行生产。虽然我国机械生产速度较快,但是生产效益却不高,还达不到国际化水平的一半,严重影响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工业形象。

2.5机械生产中安全性低。我国在机械生产中,由于机械的技术含量较低以及对操作人员的安全保障措施不够完善,因而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据统计,我国因为机械安全设计和考虑不到位,在使用过程中造成的工伤数目每年至少有上万人,这就需要我国政府和企业重视并严格采用生产质量好的,安全性高的机械投入生产。

3解决措施

3.1建立合理、公平竞争的稳定的市场环境。规范经济市场,为机械工业的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企业之间公平合理的竞争,可避免打击企业发展的积极性;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合理的政策能够使企业有更好地发展空间。当然,对于违背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原则的企业要给予惩罚,以稳定市场环境。因此,只有确保企业有一个稳定和公平的发展环境,企业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同时也才能避免恶性竞争,提高产品质量。

3.2提高企业经营水平,与国际接轨。首先,提高机械工业企业的经营水平,与国外企业接轨,将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和充足的资金引进。然后,将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消化、吸收为己用,再以它为基础,研发新的技术和设备,以此赶超国际生产水平。虽然企业开发新的核心技术来提高技术水平,提升我国的生产经营水平,与国际接轨,以使我国经济发展快速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氛围,但是切不可在与国际接轨中丢失自我,丧失经济,被国外企业所控制。

3.3增加对技术研发中心的投资,建立自主研发技术的经济体系。(1)加大对企业技术研发的投资,改变我国机械企业技术落后的局面,使我国的机械产品从单一转向多元化发展。(2)自主研发机械技术,不依赖国外生产技术,建立自主研发技术的经济体制。(3)通过技术研发提高我国机械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自主进行产业升级,让科技带动生产,更好地促进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

3.4调整产业结构,自主实行改革,提高竞争力。我国机械企业的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问题,我国应该实行自主改革,提高生产水平,发展新的产品结构,科学合理的发展企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调整,以求进一步适应企业的发展,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3.5重视国民教育,推进人才强国策略。我国机械工业中技术人才的短缺是阻碍机械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应尽快加以解决。首先,我国要重视国民教育,大力培养专业的技术性人才,推进人才强国策略,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其次,加大对技术人才培养的投资,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技术工人和人才,为企业发展服务,为我国机械发展服务,同时技术工人也能通过较好的政策和福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后,专业性技术人才的培养是我国机械工业中发展最应重视的问题,国家和各企业一定要注意培养人才,实现靠科技、人才强国。

参考文献

机械工业发展篇2

农业的发展一直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随着新时代不断发展,农业在我国地位仍然至关重要。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我国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带来技术支持,使我国农业从传统人力耕作逐渐转变成农业机械化耕作,机械化设备的帮助,使得农民耕作变得极其方便,农业产量也得到了提高,但我国机械化还是存在一些不足。还需要从问题入手,加强农机推广工作,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

[关键词]

农机推广;出现问题;对策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机设备的支持,而农机设备的改进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机设备正逐渐被完善。在农机设备日益改进的今天,加强农机推广成为促进农业机械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农机推广的意义、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出发,浅谈加强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性,希望给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带来帮助。

1农机推广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义

农机推广,是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它标志我国农业进入到机械化发展的时代。农机推广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意义有几个方面的表现:第一,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所使用的农业机械化生产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大力推广机械设备,才能让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二,农业机械化发展在农业生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解放了农村劳动力的双手,提高耕作效率。所以农机推广有利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实现传统农业改变的有力保证。第三,城镇化建设的发展,使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得到了提升,农业生产打破了传统布局,农业生产不断形成新的发展模式,让农民对农机和设备的需求量变大,为满足农民需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广农机工作势在必行[1]。

2农机推广在农业机械化发展遇到的问题

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使得农机推广受到了阻碍,农机推广问题日益明显。农机推广问题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2.1农机推广经费存在的问题农机推广需要大量资金作为支撑条件。目前,我国建立的农机推广点虽然有许多,但由于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过快,农机推广的经费无法满足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国家对于农业管理体制改革投入的经费也变得跟不上节奏,无法满足推广技术的进行,推广点没有足够的资金引进先进的农机产品,导致推广点农机无法更新换代,这样做无疑会阻碍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2.2农机推广员素质要求的问题对于农村推广员来说,他们是与农民接触最深入的群体,但由于农机的推广环境十分复杂且地理分布分散,决定了其人员大多都是本地人员。而且农村的交通、通信等条件比较差,年轻的科技人员大多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工作环境。再者工资水平低,也降低人们对这份工作的热情,所以,从业年龄偏大、缺乏从业资格、专业化水平低和离职率偏高成为这个行业的主要现象。在加上当地政府对这问题不够重视,造成了这类人员的大量流失。

2.3农机推广手段落后的问题农机推广手段应该与时代的步伐相协调,以前,农机推广手段缺乏经费的支持,只要经费到位的条件下,引进新的农机设备,新设备直接售卖,就能达到对农机进行推广的目的,但是现在,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改善,农民想要第一时间了解新设备、新技术,就需要农机推广员改变传统手段,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农机推广工作。

3农机推广对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

农业机械化发展离不开农机的推广,为了能让农业机械化得到良好发展,推进农机的推广工作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3.1提高农业推广资金自主化目前来看农业推广资金单单依靠政府是不可能发展的,我们应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跟随市场经济的发展,着眼于市场当中,站在市场的角度,投入推广资金,把握好市场经济发展给我们所带来的机遇,能达到资金的有效回收。值得注意前期需要做好前期市场调研工作,让有限的推广资金在市场道路上流转起来,为以后的农业机械设备推广打下基础。

3.2组建专业化农机从业人员农机推广需要专业人员来进行讲解,专业人员的讲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工作,为了能吸引人才加入,需提高职工的薪水待遇问题,对于已经加入农机推广人员,要提供定期的培训,更新对设备的认知。对于农机出现的问题,农机人员还需加强与设备工厂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这样让农机推广形成专业化、水平化和技术化的行业,让农机从业人员成为专业化团队。

3.3多元化推广方式传统推广方式已经被社会逐渐淘汰,为了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要采取多元化推广模式,转变传统推广方式,并要结合实际情况、推陈出新,建立多元化推广模式手段[2]。

3.3.1传统模式的更新传统模式由于主动性差,导致人们无法了解设备,所以现在需要推广人员主动出击,进行“从群众来,到群众去”的工作办法,这样,既能知道农户对农机的要求,又能把握住市场方向,且还能将新技术带给农民,让农民应用到实际生产当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3.3.2“领头羊”示范模式新型农机推广需要示范带头作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推广人员应该与农民建立合作小组,对所需要推广的农机进行示范,通过点、线、面的方式进行推广,从示范上让农民了解农机优点,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3.3.3合作模式通过与生产企业合作,让农机生产企业提供器具,农业推广点提供技术服务,并负责收款方式。这样不仅让新农机故障维修提供了保障,而且还推动了农业机械化发展,同时还能将农机问题及时回馈给农业推广点,使农民的利益得到维护。总结农业发展会一直跟随机械化的发展步伐,因此农机推广成为农业和机械业发展的动力,但我国农机推广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更要结合实际情况,针对问题,进行反思、不断总结不足,抓住时代给予的机遇加强农机推广的范围。还需根据农村农业现有情况,不断改进农机推广模式,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为农业化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霍玉生.加强农机推广体系建设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J].中国农业信息月刊,2014(19):39-39.

机械工业发展篇3

机械工业是为国民经济提供技术装备和为人民生活提供耐用消费品的装备产业。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采用机械装备的性能和质量,机械工业的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经过近50年的发展,机械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工业中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基础的最大产业之一。1997年实现销售收入13651亿元,占全国工业的21%;利润257亿元,税621亿元,分别占全国工业的15%;出口创汇363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20%。其发展速度高于同期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

近年来,机械工业企业自主开发创新能力有所增强,1997年科技人员总数达48万人,技术开发经费支出达85亿元,占全行业销售收入的0.62%,有57家大型企业建立了部级技术中心,有9%的企业建立了专门技术开发机构,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有了明显进步,主要表现在:为国民经济提供成套技术装备和汽车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产品结构正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尽管机械工业的综合技术水平近几年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阶段性的差距。主要问题在于:

1.科技进步对机械工业增长的贡献率目前仅为34%,先进国家高达70%以上。

2.产品设计技术、制造工艺及装备、制造过程自动化技术、管理技术落后,是制约机械产品水平的主要因素。

3.机械产品技术水平不高,达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18%,达到80年代中期国际水平的占27%,其余产品均在80年代以前的水平线上。

从总体上看,机械工业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技术来源主要依靠引进国外技术,对国外技术的依存度较高,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仍停留在掌握已有技术和提高国产化率上,没有上升到形成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高度。

(二)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

以数控机床、电力电子应用及自动化技术、大型农业机械和施工机械、轿车关键技术、环保装备五个方面作为重点,以发展和应用先进制造技术为手段,以高新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为突破口,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为目标,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到2001年,提供1000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大市场需求潜力的产品。主要产品品种的40%达到90年代初国际水平,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90%的重点骨干企业产品标准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企业标准。

(三)技术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1.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基础机械

数控机床是先进制造业的基础机械,是最典型的多品种、小批量、高技术含量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目前世界数控机床年产量超过15万台,品种超过1500种。1997年我国数控机床产量已达9051台(占机床总产值20%以上),但由于国产数控机床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逐年下降,每年仍需大量进口数控机床,进口额度大幅度增加。1996年进口达13924台(价值12.46亿美元)。

目前我国数控机床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产品成熟度差,可靠性不高

国外数控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在10000小时以上,国内自主开发的数控系统仅3000~5000小时;整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国外达800小时以上,国内最好只有300小时。

(2)产品品种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国外数控机床品种已达到1500种,国内只有500多种,且性能水平低,高速、高效、高精度产品几乎没有。

(3)创新能力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生产数控机床的企业虽达百余家,但大多数都未能形成规模生产,企业效益差,创新能力低,制造成本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4)数控机床行业的专业化零配件及部件的协作生产配套体系不健全,大多数企业都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结构模式。

近期我国在数控机床的发展方面,要采取跟踪高级型、发展普及型、扩大经济型,以普及型为主的策略,重点发展:

(1)经济适用、量大面广的产品

经济适用的普及型数控车床、加工中心、数控铣床。

(2)高速、高效和专用、成套数控机床

高速、高效数控车床及加工中心;高效数控锻压成套装备,其中包括,可自动换头冲压机床、复合式柔性冲压中心、四边折弯机等;大型精密模具数控成套装备,其中包括数控仿型铣床及龙门式数控铣床、智能化电加工机床等。

(3)数控机床专业化配套系统

新一代数控及伺服系统系列产品;数控机床高速主轴、电主轴电机系列产品;数控机床机械手、刀库及动力刀架系列产品;数控机床高速配套零部件及辅件系列产品;其中包括,高速滚珠丝杆、高速陶瓷轴承、高速防护装置等系列产品。

发展目标:

(1)扶植重点企业开发经济适用、量大面广的数控机床并形成批量生产,使这些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有明显提高,成为名牌产品;

(2)发展数十种高速、高效、专用、成套数控机床系列新品种,以满足汽车、农机、航空、模具等行业的需求;

(3)数控机床关键配套产品:数控系统,满足国内数控机床50%的配套需求;高速主轴及电主轴年产达千套;机械手、刀库、动力刀架及数控机床高速配套零部件、辅件系列产品满足国内50%的配套需求。

2.电力电子应用及自动化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是集微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技术,是节能节材的最佳技术之一。目前,国外电力电子技术已经发展到以iGBt为代表的第三代,并向智能电力电子时展,我国现在仍处于以晶闸管为代表的第二代。国内电力电子市场品种满足率仅35%,新产品市场基本上被国外产品占领。

现场总线智能仪表和总线式自动测试系统是集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于一体的新一代自动化仪表系统,已成为世界范围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热点,是当代工业自动化的主要标志。我国仍处于由模拟式仪表系统向数字式仪表系统过渡的模数混合式仪表系统阶段,水平落后10~15年,因此在低技术产品市场上还占有80%左右份额,但在高技术产品市场的占有率不到60%,新产品市场几乎全为国外产品占领。

因此,抓住当前时机在2~3年内以iGBt,现场总线智能仪表和自动测试系统为突破,攻克重点技术和产品,并实现产业化。这一领域重点发展:

(1)iGBt器件及其装置,大功率晶闸管及其装置

研制新一代双极晶体管iGBt、高品质大电流iGBt等大功率晶闸管制造技术,并开发变频调速装置、逆变开关电源、大容量整滤源等的工程应用。

(2)现场总线智能仪表

研制开发变送、执行、配套等类现场总线仪表。产品产业化技术开发、并开展示范工程的应用研究。

(3)自动测仪系统和设备

开发总线式自动测试系统的基础产品,形成适度规模,同时建立用于机电产品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典型自动测试系统,做好示范和推广应用。

3.大型农业机械和施工机械

(1)农业机械

工业发达国家农机产品在不断采用新技术的基础上,正向高效、节能、保护农业环境方向发展。目前我国已能生产14大类、3000多个品种的农机产品,但是产品的综合技术水平仅相当于国外70年代水平。主要问题在于:

1)产品水平不高,品种不全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落后,可靠性差,寿命短。以拖拉机为例,mtBF值国外可以达到330小时以上,而我国仅100余小时。品种上:大型缺,小型杂,不成系列。

2)产品生产达到经济规模的少,重复生产、小规模生产,难以保证质量。

农机领域重点发展:

1)促进农业生产产业化的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拖拉机平均无故障时间从110小时提高到300小时以上;

2)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可靠性系数从0.5~0.7提高到0.9以上;

3)主要农产品加工机械(含烘干仓储机械)农村产业化和中西部地区脱贫致富需要的农产品深加工机械;

4)节水灌溉设备喷、滴灌设备将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由大水漫灌的40%提高到80%以上。

农机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及寿命指标普遍提高一倍以上,主要产品的技术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

(2)施工机械

施工机械是国民经济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必须的关键设备。我国已初步具备16个大类,3100多个品种规格产品的生产能力,部分产品已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但与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差距还是很大。一是产品的综合技术水平不高,尤其是产品的质量、寿命、可靠性、安全舒适性等指标以及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的应用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二是产品结构性短缺,成套服务能力差,远不能满足需要,如路面施工机械基本上还要靠进口;三是大部分企业生产规模小,制约着行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施工机械重点发展:

1)推土机、液压挖掘机、轮式装载机;

2)汽车起重机、大型叉车;

3)摊铺机、压路机;

4)无开挖式管道铺设机;

5)江河湖库清淤设备。

发展目标:

大型工程机械可靠性指标达到400小时,寿命指标达到10000小时。

4.轿车关键技术

我国汽车工业长期以卡车为主要产品,改革开放以后,轿车产品得到了快速发展。1998年轿车产量达到52万辆。

我国汽车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复建设严重,造成无序竞争,难以集中形成实力,发挥规模效益。

(2)自主开发能力薄弱,大多数企业“九五”期间仍偏重于对生产环节进行改造,包括多数中外合资的零部件企业对产品开发能力建设几乎没有投入。目前,国内对轿车产品尚不具备自主开发能力,机电一体化的高新技术零部件产品还必须引进技术。

近期轿车重点发展:

(1)经济型轿车

以轿车车身为突破口,利用技贸结合、与国外公司合作等方式,先抓车身联合研制,并建立经济型轿车的公用设计数据库,与CaS、CaD、Cae、Cam等技术结合,形成我国汽车工业在经济型轿车方面的自主开发能力。

(2)轿车动力总成

消化吸收引进技术,与国外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合资、合作、联合开发,在国产汽油机上普及电控燃油喷射技术(emS),并研究开发缸内直喷(GDi)技术,开发应用电控机械变速器(amt)技术。

(3)轿车关键零部件

以机电一体化汽车电子部件为突破口,从引进技术、合资入手,在保证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生产的同时,要集中力量抓紧下一代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和应用,重点是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安全气囊(airBag)、高效稳定的汽车尾气三元催化转换器,并达到与整车同步或超前发展。

(4)高附加值专用汽车和客车

重点开发各类高性能专用底盘。对专用汽车以低底盘车辆和沙漠越野车辆为主;客车以低地板城市客车为主,要求具有良好的动力性、操纵性、舒适性和低污染。

5.环保装备

环保产业是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支持资源综合利用的支柱产业。全世界环保机械的年销售额约2000亿美元,集中于美国、欧州、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我国环保机械行业基础弱、起步晚,年产值仅100多亿人民币。随着各方面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环保机械将成为机械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环保机械行业主要差距在于:

(1)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种少

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较大,具有当代水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少,急需的大型成套设备不能满足现实市场需求。在目前3000多种环保机械产品中,约有五分之一的产品由于性能、可靠性、适用性、结构设计等原因,应该限制生产或限期淘汰。大型烟气脱硫、脱氮成套设备、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成套设备、大型城市垃圾处理厂成套设备目前主要依赖进口,高浓度有机废水、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

技术及设备发展缓慢。

(2)产品质量、技术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落后20年

相当多的产品没有行业或国家标准,产品规格型号、基本性能参数不统一,质量检测无依据。

(3)生产企业规模小、开发能力薄弱

规模小、装备条件差、检测手段不全的中小企业占全行业企业总数的78%。年产值在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占全行业的3.2%,并且主要集中在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等少数几种产品生产领域。

近期环保机械重点发展:

(1)烟气脱硫设备

循环流化床锅炉及炉内脱硫脱硝技术(CFpBC、pFBC技术)、大型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技术及装备(iGCC技术)。

(2)城市污水处理成套设备

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法、移动曝气法为主体的城市污水处理成套设备,以日处理10~25万吨污水处理厂为目标,提供污水处理成套设备、污泥利用和处置成套设备、控制和监测系统。

(3)城市固体垃圾处理和综合利用装备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焚烧、堆肥技术及装备,以日处理100吨、300吨处理厂为目标,提供垃圾处理成套装备。

(4)环境监测仪器

便携式多功能多参数水质监测仪、12种总量控制的污染物监测仪、大气环境污染监测仪器和系统以及水处理过程自动控制系统等。提高产品档次、水平、可靠性和精度。

主要目标:

(1)大型成套设备的国产化率达到70%以上;一般工程项目的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高浓度有机废水和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及成套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

(2)一般环保机械60%以上的产品达到90年代初水平,5%~10%的产品达到当代国际水平。

机械工业发展篇4

关键字:中国;轻工机械行业;发展趋势

为了减少我国与外国在轻工机械行业的发展水平等差距,就必须对轻工机械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做出了解和判断,通过分析轻工机械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确定我国下一步的计划和目标,努力追赶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本文就从轻工机械行业的特点和我国轻工机械行业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一些分析和探究,并对能促进我国轻工机械行业发展的途径做一些讨论。

一、轻工机械行业的概念

1、轻工机械的定义和分类

对于轻工机械的定义,一般就是指能提供人们生活的一些消费品和一些手工工具的一个行业,按照轻工机械所加工的原材料的不同可以讲轻工机械行业划分为以农产品为原材料和非农产品为远材料的轻工机械行业,以农产品为原材料的轻工机械行业一般都是对食品等衣食住行的相关产品,而对于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机械加工一般都是对一些工业产品进行加工,生产一些文体用品和医药用品等日常消耗用品。

2、轻工机械的特点

轻工机械行业是一门应用科学,因此具有多学科应用、中小企业为主、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环节等特点,由于轻工机械是轻工业发展的一种新的方式,因此轻工机械是一门新兴的科学,随着人们对于工业设计的艺术感等方面的加强,更加加快了轻工机械的加工工艺的进步,轻工机械可以对一些材料进行精密的加工,在如今这个对消费品不仅要有物品本身的需要,还要有美学的价值,而轻工机械正好可以对这些产品进行一些美学的精加工;目前轻工机械在我国都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的轻工机械占到了总轻工机械企业总数的99%以上;作为轻工业之一的轻工机械也就成了轻工业国民经济循环的一个环节,对于轻工机械加工的原料,有一多半都是来自于农产品,其余来自于矿产等,这就使轻工机械加工行业成了国民经济循环中的一个环节,与国民经济密不可分。

二、我国轻工机械行业发展趋势

1、市场和企业组织发展趋势

据相关部门统计,轻工机械在出口和生产的总量在轻工业中所占的比重很大,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密集的产业,因此对于轻工机械的市场和企业组织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目前轻工机械在市场上主要有十一个大类,而在这十一个大类中,缝制机械在轻工机械中的发展势头最猛,是目前市场上最有代表性的轻工机械。

2、机械产品发展趋势

对于轻工机械的加工的机械产品的发展,无疑是在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高科技化,先进的制造设备是高科技的重要参考之一,也是促进相关领域技术发展的重要依据,所以对于机械产品的自动化、数控化、高精度等相关方面发展成为了目前的主流趋势。

3、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轻工机械成为了劳动密集的产业,对于轻工机械行业的技术更新就更加快了,目前轻工机械行业是一个大的概念,轻工机械行业还可以细分成十几个具体的行业,每个行业的发展都不一样,但是对于这些轻工机械行业加工出来的产品高技术化是共同的,轻工机械行业正在向着精密化、智能化、绿色化等相关的技术方向发展。

4、管理发展趋势

随着轻工机械行业发展的加快和被人们越来越重视,轻工机械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了,因此对于轻工机械的管理也开始被人们关注,管理对于轻工机械的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管理可以使轻工机械更加高效的生产,目前对于轻工机械的管理向着以人为本的管理和以科学的管理方向发展。

三、促进我国轻工机械行业发展的路径

1、加快改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轻工机械业

由于我国的经济起步较晚,因此在轻工机械行业等方面的高科技应用还不是很广泛,与西方和日本等一些发达的国家的轻工机械高新技术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必须对我国的轻工机械产业建立一个老旧设备和技术的淘汰机制,国家颁布一些相应的法律条文来明确老旧设备和技术的淘汰标准,使企业在执行时有条可依,并且政府等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于轻工机械产业的投入力度,这可以加快产业老旧设备和技术的淘汰速度,争取在三年内对传统的轻工机械产业完成基本的改造,对于轻工机械产业技术设备落后、资源消耗巨大、环保等不合格的产业区进行彻底的淘汰,利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的轻工机械产业是我国对传统的轻工机械老旧设备和技术淘汰的重要方式,也是我国轻工机械发展的趋势。

2、实现生产业与轻工机械业的协调发展

在进行轻工机械产业的发展时,不能盲目的进行技术和企业的改革,还应该注意把实现的生产与轻工机械的发展协调起来,通过拉动内需和开脱一些国际市场来提高市场的需求带动轻工机械的发展,这样的方式才是一个协调的、完整的、可持续的发展,目前过年进行的家电下乡工程在很大的程度上拉动了我国的内需,这对于轻工机械行业的带动是很明显的.

3、以自主创新推动轻工机械业升级

无论以何种方式进行我国轻工机械产业的技术发展,都不能离开自主创新,只有自己掌握了最先进的技术,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最大的利益,通过政府的鼓励进行重点技术的突破和轻工机械设备的生产,使轻工机械产业的高新技术自主化,通过产业与科研相结合的方式,使轻工机械产业可以持续、良好的发展的同时,加快轻工机械相关技术的自主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再带动轻工机械的升级,使我国的轻工机械更好的发展。

机械工业发展篇5

为进一步促进全市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省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和《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战略要求,以转方式、调结构、抓创新、促发展为主线,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积极促进农机、农艺、农业经营方式协调发展,切实增强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继续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加快发展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机械化,做大做强农机服务业,进一步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提高农机工业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到2015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发展到1500万千瓦,农机总值70亿元;拖拉机发展到26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达到7.2万台;联合收获机发展到2.2万台,其中玉米联合收割机8000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其中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继续提升,重点经济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实现重大突破、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5%,设施农业、畜牧业、水产业、林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业等农村各业机械化协调推进。全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农机经营服务总产值达到42亿元,增加值28亿元。建成一批骨干农机装备制造企业,打造一批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农机工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

到2020年,全市农机总动力稳定在1700万千瓦左右,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稳定在93%以上,在粮食生产机械化继续稳定和提升的同时,重点经济作物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70%,设施农业、畜牧业、水产业、林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取得较大进展。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实现全覆盖,农机服务总值达到60亿元,增加值45亿元。农机工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农机制造企业,农机工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

二、推进农业机械化的主要任务

(一)全面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围绕全市粮食高产创建和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继续提高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巩固小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成果,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质量与水平。大力推广普及联合收获、秸秆还田、土地深松、免耕播种、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等机械化增产、增效、节本技术,加速应用发展从收到种的“一条龙”机械化作业模式,推进粮食生产农机农艺融合。精心组织“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和抗旱排涝、抢收抢种、统防统治等关键环节的农机化生产。积极发展种子加工处理、粮食烘干等机械化,推进农机化向粮食产前、产后服务领域延伸,为粮食生产提供全方位、系列化农机服务。到2015年,全市玉米收获全部实现机械化。

(二)加快推进经济作物、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以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为抓手,以机械化种植、收获等关键环节为重点,在花生、大蒜、马铃薯、棉花等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上实现新突破。围绕蔬菜、林木种苗、花卉等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在大力推广田园管理、电动卷帘、保温被等机械设施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工厂育秧、生态植保和病虫监控、温度湿度控制、物理增肥等高科技技术和机械设备,推动设施农业向建设标准化、控制精准化、生产机械化、管理现代化、服务产业化迈进。围绕提升林果产业化水平,加快育苗嫁接、植保施肥、分级筛选、贮藏加工等先进适用机械设备的推广力度。

(三)进一步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杠杆作用,在推动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优先发展大马力、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重点发展玉米收获、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和经济作物机械,加快发展畜牧、林果生产机械,积极发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节水灌溉、农产品加工机械,大力发展精量施肥、高效植保喷药等节能环保、节本增效的机械,推动各类配套机械全面协调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村各业机械并举发展。加快机械的更新,逐步淘汰污染重、效率低、能耗高的老旧农业和排灌机械。产粮大县要积极发展高端机械,加快常规机械更新换代,加速农机装备整体升级。乐陵市、庆云县围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重点发展牧草收获、饲料加工、畜禽养殖、生鲜乳收集和畜产品加工等高效生态、节能环保农业机械。

(四)推动农机服务业做大做强。把农机服务业纳入农村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努力培育发展农机销售、运输、维修、信息和田间作业等农机服务市场。加快以农机合作社、农机专业大户等为代表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十二五”期间重点培育发展50个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市级农机专业合作示范社。依托各类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大力组织开展跨区作业、合同作业、订单作业等农机服务,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机共同利用。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依法取得农民流转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强抗旱排涝和抢收抢种的机械化应急装备、应急队伍和应急机制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抗灾能力和应急水平。适应农业标准化发展需要,建立农机农艺协作机制,推广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品种和种植模式,为规模化生产、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加强机耕道规划和建设,改善农机作业、通行条件。

(五)加强农业机械化实用人才培养。加强农业机械化培训机构规范化建设,提高培训能力和办学水平。到2015年,通过认证的社会农业机械化培训机构达到20家以上。结合阳光工程等各类农民培训项目,大力培养农机作业和维修能手。加强农机科普宣传,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提高农民对先进生产工具及技术的接受能力、操作水平和就业技能。定期对农机管理、推广和监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水平。

(六)切实增强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建立健全服务到位、支撑有力、运行高效、充满活力的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推广能力。加强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充实人员,改善条件,增强手段。创新推广机制,加强示范指导,加快普及实用技术,满足农民需求。强化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建立农机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深入开展“平安农机”示范创建活动,形成以源头管理、执法监控、安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监理装备和基层队伍建设,提升安全监管能力。加强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电动卷帘机等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督检查,努力提高农业机械挂牌率、年检率和驾驶员持证率,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规范农机维修服务,开展“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创建活动,“十二五”期间创建四星、五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50个。加强质量管理,对重点推

广的农机产品依法进行质量跟踪调查并公布调查结果。开展农民满意农机产品调查评选活动。健全完善农机质量投诉网络,加强农机市场监管,严格农机产品“三包”规定,加大对私自改装农业机械行为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机产品等坑农害农行为。利用省、市农业机械化信息网,建立健全联结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功能齐全、服务优良、高效共享的农业机械化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三、促进农机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大力培植骨干农机企业。推进产业组织结构调整,采用技术改造、兼并重组、改革改制等方式,综合运用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政策,重点培育和发展海伟、宝丰、华北农机、宁津德农、庆云颐元、武城春明、夏津润辉等一批骨干农机装备制造企业。“十二五”期间,培育发展产值过亿元的农机企业3家,5000万元以上的10家,1000万元以上的30家。

(二)打造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通过调整产业布局,培植骨干企业,创造知名品牌,推动农机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积极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力争把我市建设成为重要的农机装备生产基地。在德城区、宁津县、武城县、夏津县、庆云县分别建立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免耕播种机、深松机、植保机械及经济作物、农产品加工机械等生产基地。

(三)提升农机工业制造水平和产品质量。加大农机制造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改善企业研发和生产条件,应用先进加工设备和制造技术,全面提高农机制造工艺、装备水平及产品质量。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质量监督检查制度。积极开展质量教育和技术工人培训,全面提高掌握现代农机加工设备和技术的能力。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大力推进我市企业与央企、全国机械百强企业的合资合作,积极吸引著名农机企业到我市投资建厂,提升现代农业机械制造水平。

(四)构建现代农机流通体系。实施农机流通服务品牌工程,优化市场布局,发展连锁经营,培育一批辐射面广、服务质量好的大型农机流通龙头企业、农机“4S”店、品牌农机店、连锁农机店和区域性农机市场。强化农机零配件供应,利用农机维修网点、农机专业合作社、农资超市等渠道,推行送货上门、服务到田间等销售服务模式。依托重点生产和专业流通企业建立售后服务中心,搭建农机产品信息服务平台,提高技术指导和服务水平。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补贴制度,对农业生产急需、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和替代劳动力作用明显的农业机械按规定进行补贴,对产粮大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及农机服务组织按照上级规定采取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措施进行重点扶持。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财政投入,支持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计划,重点支持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先进农机具创新示范和农机规模化作业等。鼓励支持建立现代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保障农业机械安全的财政投入。逐步加大农业机械化重点技术推广支持力度。按照统一部署,在适宜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土地深松、秸秆还田、高效植保、节水灌溉等农机作业补贴试点。积极开展农机安全保险业务,实施对农业机械的保费补贴办法。支持农机工业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智力引进。对符合条件的农机装备项目,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及时上报、审批。对于发展方向好、市场潜力大的农机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在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予以支持。

(二)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积极推动农机抵押贷款业务,落实对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购买大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等大中型农业机械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政策。对符合产业政策的农机制造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和农机流通设施建设给予信贷支持。按国家规定,中小农机制造企业可享受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创新型企业试点向农机制造企业倾斜。

(三)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按国家有关规定,认真落实免征农机机耕和排灌服务营业税、农机作业和维修服务项目的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对批发和零售的农机免征增值税。对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农机制造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进一步落实农机企业研发投入税前扣除等政策。继续对跨区作业农业机械、运输跨区作业机械的车辆和技术服务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建立农机跨区作业“绿色通道”。

(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实施好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农机推广和安全监管能力,搞好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建设,优先支持农机土地深松作业,组织实施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加大对农机科研、技术推广、安全监理、试验鉴定、教育培训、农机维修等公益性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提升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场(库、棚)建设用地政策。将农机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作为有关科技项目的重要内容予以安排。将农机流通纳入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规划,支持农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机械工业发展篇6

机械工业发展现状与可喜成果

机械工业的发展与创新对于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机械工业发展突飞猛进,产业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重大装备新成果不断涌现,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明显提高,呈现总量增长速度快、重点产品产量高、效益增长幅度高、经营效率有提高、国际贸易进步快的发展形势。据工信部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装备制造业(机械工业是装备制造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据了许多世界第一。仅以2013年为例: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突破20万亿元,占全球装备制造业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稳居世界首位。其中,多数机械装备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2013年发电设备产量1.2亿千瓦,约占全球总量的60%;造船完工量4534万载重吨,占全球比重41%;汽车产量2211.7万辆,占全球比重25%;机床产量95.9万台,占全球比重38%。目前,我国机械工业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占装备制造业比重已超过10%。13家中国大陆装备制造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行列,企业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名副其实的机械装备制造业大国,我国机械工业各行业都取得了快速发展:

汽车工业:自2001年底加入wto后,我国经历了汽车工业发展的黄金十年,至201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突破2000万辆,连续第五年蝉联全球第一,产销量同比增速均回升至15%以上。近年来,乘用车产销量增速持续高于行业整体增速,成为拉动汽车行业增长的主要力量。

工程机械:到2013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总规模突破4000亿元,中国也因此正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市场。目前,中国工程机械代表企业,不仅继续巩固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全面满足市场需求,更在门槛甚高的国际市场全力突破。

发电设备:截至2013年末,全国发电装机总量达12.47亿千瓦,发电装机总量连续17年居世界第2位。目前,我发电设备制造业的“领先者”主要有东方电气集团、上海电气集团、哈尔滨电气集团。

输变电设备:在电力传输设备制造领域,我国企业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目前我国电力传输设备制造业的“领先者”主要有天威集团、南方电网、西电集团等。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说:“我们拥有当代最先进的输变电技术和设备,完全可以媲美欧美国家。”

数控机床:国产数控机床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中低端数控机床已得到用户广泛认可,基本满足国内需求。90%经济型数控系统和一些中高档数控系统由国内制造。部分我国急需、受制于国外的高档数控机床研发取得了新突破,部分军工行业使用的五轴高精尖数控加工设备开始立足国内供给。

冶金装备:我国已能成套提供年产800万吨级钢铁联合企业常规流程设备,宝钢三期设备国内供应部分超过80%,中厚板和薄板轧机等关键设备已研制成功,4000立方米高炉、干熄焦成套装置、高炉尾气回收装置等已实现了国产化。鞍钢与一重合作研制的2150毫米热连轧机采用了当代连铸和连轧的最新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宝钢与二重合作开发的5000毫米宽厚板轧机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重型机械。一重集团自主设计制造的世界上吨位最大、具有当代控制技术的1.5万吨自由锻造水压机研制成功,大大提升了我国大型锻件制造水平和能力。上海电气重工集团正在建造1.65万吨锻压机。8万吨级大型精密模锻压力机、3.6万吨中厚壁无缝管挤压机等重大装备已完成前期论证并着手立项研制。

煤炭石油采掘装备:年产600万吨的煤炭综采超重型成套装备的研制取得重要进展,已研制成功采高8.6米的液压支架。太原重机集团公司制造出了43立方米电铲,成为可与美国匹敌的世界三大企业之一。研制成功了9000米超深井石油钻机,正在研制12000米钻机。我国钻机制造技术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宝鸡石油机械公司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陆地钻机生产商。自主建成了“渤海一号”“勘探三号”“胜利三号”等海上采油平台。

石油化工装备:4万立方米等级大型空分设备、30万吨合成氨和52万吨尿素成套装置、60~70万吨乙烯改造工程所需的压缩机等关键设备、石油炼化装置的主要设备实现了国产化,并已在石化企业推广应用。pta装置中,国内已攻关研制了22.5万吨/年规模的pta装置大回转干燥机、高温高压钛材换热器、结晶器、真空过滤机等关键设备。

聚酯成套装备:在消化引进10万吨聚酯成套装备技术基础上,国内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年产20万吨聚酯成套装备,结束了我国长期依赖进口聚酯装备的历史,并已出口国外。产能30万吨的国产聚酯装备预计今年投入生产。国产化降低了造价,粗略统计,这几年我国聚酯项目投资节省1000多亿元。

水泥成套装备:自主建设的日产5000吨的水泥生产装备国产化率已达90%,并开始批量出口,日产10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彻底改变了水泥工艺技术和装备依赖进口的局面。

工业自动化产品:国产火电分散式控制系统(DCS)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30%,其中30万千瓦机组用DCS市场占有率接近50%。60万千瓦火电机组的国产DCS成功投入运行。秦山核电站国产核电设备配用的DCS也由国内提供,百万千瓦核电DCS也将在用户支持下实现国产化。国产控制系统已开始用于钢铁、化工行业。

环保装备:大气治理、城市及工业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烟气脱硫装置等相关装备产品的技术水平不断改进,品种规格逐渐丰富,初步扭转了落后局面,有效降低了环保工程造价和运行费用。

然而,我国机械工业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研发设计水平较低,试验检测手段不足,关键共性技术缺失;二是基础配套能力不足,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基础制造工艺落后,关键材料依赖进口;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生产业发展滞后;四是发展质量效益不高,目前我国装备工业增加值率26%,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6~8个百分点。自主开发能力偏弱仍然制约着机械工业的健康发展,进而影响到国民经济建设。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如果没有自己先进的装备制造,没有先进的机械工业,就难以确保国家经济和国防安全,更不可能有真正的现代化。

文化创新成为机械工业创新发展源泉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做大做强的精神支柱和深层次的驱动力,是企业的核心软实力。机械工业文化创新因子,主要体现于创新精神、创新价值观、创新战略、创新主体和创新文化氛围。

创新精神是中国机械工业创新与发展的精神力量源泉――

机械工业发展过程中,一直积极培育敢于冒险、敢于挑战、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主导企业坚持把企业精神、创新精神作为推动企业创新与发展的力量源泉,形成有利于企业创新的文化氛围。

一汽集团大力培育“学习、创新、抗争、自强”的一汽精神。一汽每一次重大跨越发展的关键关头都有抗争、自强的精神所在。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以“忠诚、自强、学习、创新”的红旗精神为精神基础,坚持打造红旗自主品牌。在诸多艰难谈判中,一汽都遇到对方要求放弃“解放”品牌、除掉鹰字标的情况,一汽断然放弃合作,再苦再难也要自己干!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培育了“求实人和、创新开拓”和“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坚韧不拔、艰苦创业,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东汽精神,逐步实现了主导产品总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形成了“火电、核电、燃机、风电、新能源”多电并举的产品格局。

北京汽车集团培育和塑造了“奋力拼搏、团结协作、知难而进、志在必得”的北京汽车精神,所属北汽福田自主创新平均投入额达到销售收入的3.5%~4%,年均增长率达到153%,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柳工集团公司把“创新精神”归纳为“创业精神、团队精神、多元化、社会责任”,并把新精神视为柳工必须拥有的关键品质,成为柳工自主创新和赢得市场竞争的思想力量之源。

潍柴集团公司孕育出了令全体潍柴人骄傲的“三高精神”,即“锐意探索、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忠于企业、献身事业的奉献精神;团结协作、永不言弃的团队精神”,成为潍柴员工顽强拼搏、敬业奉献、创新创效的生动注脚。

创新价值观是中国机械工业创新与发展的文化引领――

中国机械工业在50余年风风雨雨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守一个价值信念:装备中国工业的重任一定要由自己的装备制造工业来担纲,“中国装备,装备中国”成为中国机械工业的价值观与历史使命。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与时俱进,把党的十报告向世人传递的“创新驱动”“绿色循环低碳”“美丽中国”等要素融入企业核心价值观,于2012年再次提炼出了东方电机新的核心价值观:“专注于发电科技,致力于清洁能源――让世界更光明、让生活更美好。”将东电价值观诠释为“五为五高”――为东方电机树立高信誉的市场品牌;为客户满意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为员工成长搭建高起点的舞台;为世界清洁能源需求研制高科技的产品;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高品质的价值。为东方电机建设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发电设备企业起到了价值观引领导向作用。

一汽集团公司形成了“争第一、创新业、担责任”的核心价值理念。一汽核心价值导向和文化建设的重点,就是把员工和各子企业的价值追求植根于做强、做优一汽自主事业的基础之上,融汇在“争第一、创新业、担责任”的实践之中。

柳工在2013年初就开展了《柳工核心价值观及“创新的文化”实践活动》。柳工各职能部室、事业部及分厂将柳工文化核心价值理念与本单位年度经营计划的a1级重点工作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实践文化理念,其中包括将“创新的文化”“品质成就未来”等理念融入重点研发项目提升、重点产品质量改善等关键工作中。

特变电工坚持“创新求变”的核心价值观,使创新求变成为特变电工发展的灵魂,成为特变电工始终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力量之源。

文化创新战略是中国机械工业创新与发展的文化支撑――

企业的核心是战略,战略的本质是文化。文化以战略为导向,战略决定企业走向。中国机械工业成功和优秀的企业都高度重视文化与战略之间的高度匹配,并制定相应的文化战略,并在实践中将其作为企业追求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

东风汽车公司一直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与战略之间的高度契合,先后了《企业文化建设纲要》和《公司“十二五”企业文化建设指导意见》。前不久东风公司又了以“和衷共济、和悦共生”为核心内涵的东风文化战略,向全社会了东风的文化宣言和时代主张,推动企业文化建设迈上新的台阶,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发展的软实力。

上海汽车集团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不断创新引领发展的文化战略,形成敢于国产化攻坚的质量文化,引领产业技术从中国标准向世界标准跨越;形成敢于建设支柱产业的发展文化,引领产业地位从一般产业到支柱产业的跨越;形成敢于建设世界级整车基地的合作文化,引领产业能级从国内先进到世界水平的跨越;形成敢于应对入世、出海跨洋的价值文化,推动产业地域从上海到中国再到世界的跨越;形成敢于建设自主品牌的创新文化,引领产业阶段从合资经营到合资经营与自主品牌并举的跨越。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2013年正式了新版企业文化规划,并与《国机集团品牌发展规划》和《国机集团社会责任战略规划》相配套,系统提出了未来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为国机集团品牌和社会责任实践实现全方位、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

自主创新文化是中国机械工业创新与发展的显著特征――

中国机械工业创新文化氛围不仅影响科技成果的出现,更影响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中国机械工业企业创新文化助推科技创新是中国机械工业发展演进的主旋律。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以“绿色动力、驱动未来”作为企业愿景,大力培育“勇于探索、敢于冒尖、甘于寂寞、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企业创新文化,逐步建立具有东方电气特色的科技创新模式和创新体系,形成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特大型水电、火电、核电、重型燃气轮机、风电、太阳能电站设备及大型电站锅炉烟气脱硫脱硝、大型化工容器等重大技术装备产品,特大型水电产品跻身世界一流,核电装备研制居于国内领先地位。2008年东方电气被国家授予首批“创新型企业”称号,连续8年保持发电设备产量世界第一的记录。

徐工集团以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和变革创新、勇气坚韧、专注坚守的创新文化,研发出多项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大吨位装载机打破进口产品垄断局面,大型装载机实现国产化并已批量制造。徐工集团以持续自主创新打造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世界顶级品牌。

沈鼓集团把与时俱进的文化创新作为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与发展的“三大法宝”之一,先后研制成功我国首台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组、西气东输长输管线压缩机、国产核二、三级泵、150吨大推力往复机等一大批重大国产技术装备,被党和国家领导人称为中国装备制造业与外商抗衡的“国家砝码”。

瓦轴集团公司开展“弘扬传统、创新发展”特色创新文化活动,促进企业打造核心技术。近几年来,瓦轴集团成功研制了3000多种国家装备制造业配套急需的替代进口的“大型、精密、重载、特种、新型”轴承产品,其中,30%的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90%的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国家创新型企业,并正在建立欧洲高端轴承研发中心。

潍柴集团公司近年来坚持“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自主创新文化,搭建起了“五国十地”研发平台,先后承担和参与了18个国家“863项目”、科技支撑计划、国际合作计划和科技攻关项目,主持和参与行业和国家标准制定40余项,为推动我国内燃机行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才文化是推动中国机械工业创新与发展的创新主体文化――

徐工集团开展以人为本的企业人才文化活动,推行高潜人才能力提升“金引擎计划”、百名海外储备人才“蓝海计划”和行业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并建立院士工作站。目前,徐工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近30%,其中,博士、硕士达2000多人;拥有高级技师、技师800多人;以大比重的研l费用为支撑,在国内和全球研发平台上汇集了100多名国内最高端工程机械领军型技术人才,有100多位德、美等工程机械专家在全球各地服务于徐工创新工作,突破并掌握了一大批重大产品与核心技术。

一汽集团强化人才文化建设,做强创新人才保障。目前,一汽技术员工(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占员工总数30%,高于行业12%的平均水平。到“十二五”末期,通过培养和引进,一汽拥有产品研发人员10000余人、工程技术人员2.7万人、技术工人5.5万人,技术员工占员工总数超过50%,形成了创新发展的坚实人才支撑。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公司注重人才文化对集团发展的推动作用,探索建立以提升人才核心能力为目标的、与选拔、培养、晋升、激励紧密关联的人才发展综合系统,2014年集团公司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实施“立业东方电机,实现人生理想――为每一个人搭建宽广舞台”的人才文化建设,对科技人员实施了骨干人才专业工作职务评聘制度,专业骨干人才享受和领导干部相应的专业晋升通道和绩效待遇,实行了每年度的重大科技创新奖和科技进步奖;实施青年人才工程规划,每两年颁发东电青年科技奖、青年技能奖和青年管理奖,激励青年职工不断成才。

创新文化氛围是促进中国机械工业创新与发展的良好文化环境――

上汽集团大力营造催人奋进的创新文化环境,坚持“四管齐下”――出好文化精品,办好文化活动,叫响主题口号,学好文化人物;大力弘扬全国劳模上海大众发动机厂徐小平“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三种精神,积极营造催人奋进的创新文化氛围。

一汽集团通过集团报、网、台和基层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忠于一汽的科技创新精神,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积极营造对技术创新中失败的宽容、包容,鼓励全员持续改善,全力支持有助于创造新价值的想法和行动的创新文化氛围。

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引导和支持公司内部媒体传播创新理念,宣传创新案例,报道创新动态,普及创新知识;发现、培育、选树技术创新的典型,运用事迹报告会、成果展览等多种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典型的榜样作用,推动技术创新文化落地。

文化创新助推机械工业快马加鞭

现代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我国机械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文化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有一大批企业早已开始着手以文化创新来推动企业的改革发展。但是,从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来看,我国机械工业与世界的差距仍然十分明显,要从根本上改变现状,还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以文化创新助推企业长远发展,提升机械装备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以文化创新助推机械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激发内生动力――

党的十作出了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部署。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引发机械工业生产方式、企业组织方式、市场竞争格局等一系列重大变革。我们要把握机遇,充分利用好后发优势,增强推进机械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实现中国机械工业的产业升级。在这当中,文化创新为我国机械工业转方式、调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抓手。通过文化创新,促进机械工业结构调整,优化产品和产业结构,全面提升机械装备的制造水平。结合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合理规划确定我国装备制造产业布局,形成一批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机械工业产业集群和装备制造集中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从资源消耗型经济向资源节约型经济转变、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从而实现从机械工业制造大国向机械工业制造强国转变。

以文化创新助推机械工业企业创新驱动,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

党的十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我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实施的一项重要决策,也是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提出的发展思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征程中,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机械工业肩负着义不容辞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我国机械工业要增强核心竞争力,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要围绕重大装备和高端装备需求,x择一些影响面广、带动性强的机械工业高端装备为主攻方向,在国家专项基金支持下实施重大技术创新工程,加快典型高端装备关键技术的突破。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以原始创新为主攻方向,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不断研发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提高机械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大力支持机械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从体制改革、机制完善、政策扶持、人才培养、作风建设等方面形成鼓励自主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大研发的投入和人才的培育,培育先进的创新文化,营造创新的文化环境,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以文化创新助推机械工业企业深化改革、转变机制、激发活力――

当前,我国经济正经历着新一轮结构大调整、产业大洗牌、企业大重组,国企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将为中国机械工业由大变强提供巨大动力,而机械工业企业的改革创新,突破口在于体制机制的创新。一是要深化企业经营机制改革,创新商业发展模式。商业模式创新既是竞争方式创新的高端形态,也是企业经营文化的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主观追求目标是“客户价值最大化”,这就要求机械工业企业要提供全新的产品或服务、开创新的产业领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提供已有的产品或服务,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特别是要加快推进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重点发展处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前端服务――设计和研发,重点发展产品生产后端服务,实现服务增值,实现由“以生产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由被动适应市场向主动经营市场转变。二是要深化企业技术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三是要深化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企业管理创新,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断深化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促进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四是深化人才机制改革,加快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引进和选拔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人才使用和激励机制,用创新的意识、精神、观点、知识、方法来激发人的创新活力,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的人才动力和资源。

以文化创新助推机械工业全面推进质量品牌建设,塑造品牌新形象――

实施质量和品牌战略、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是加快机械工业转型升级和发展的关键要素,是提升产品附加值、改善机械工业发展质量效益、引领和创造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机械工业以质量为核心的品牌建设相对滞后,仅有不到三成的企业将其重视质量的理念和活动传递给顾客、潜在消费者,以提升企业品牌和竞争力。如何塑造自己的产品质量品牌新形象依然任重道远。机械工业企业要以质量为核心的品牌建设主要是着力强化制造基础,全面推进质量品牌建设。一是提升机械工业产品质量。要以提高产品质量、可靠性和基础配套能力为目标,组织实施强基工程,提升产业链整体水平;要通过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在重点领域推广可靠性工程,推广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一批重大质量工程、质量技术推进工程、质量素质提升工程等全面推进质量品牌建设。二是加强自主品牌创建和培育,提升品牌形象和价值。支持企业通过研发核心技术,改进产品外观设计、包装质量与售后服务等,不断提升品牌的质量形象与市场竞争力,塑造我国机械工业产品质量新形象,不断提高质量信誉和品牌影响力。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引导优势企业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品牌。三是加强机械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引导企业创建诚信文化。推行产品质量企业自我声明制度,引导企业通过产品质量自我声明,承诺和履行保证产品质量的主体责任。建立工业产品质量监测预警平台,建立品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质量竞争力评价体系和工业产品质量指标体系,举办质量标杆活动,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加倍努力。

以文化创新助推机械工业实施绿色制造,促进机械工业可持续发展――

绿色制造是机械工业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倡导绿色文化发展理念,使机械工业企业在谋划全局、制订发展战略、确定新产业、新产品开发方向时,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同步考虑环境问题,把生态工业思想引入机械工业产业并贯穿其始终,改变那种耗竭型的工业发展模式,对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要上升到企业价值观的高度,绿色文化对技术和产品导向做到“既经济又环保”。要积极发展绿色制造和再制造工程,构建节本增效、保护环境的生产制造模式,积极发展高效、节能、低(零)污染的优势产品及清洁制造技术,逐步淘汰落后产品及制造技术。要重点推广兼有产品制造功能、能源转换功能及废弃物消纳和资源化功能的工艺流程,大力开发和推广量大面广的节能、节材和环保技术装备,发展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设备。把节约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益于消费者和公众身心健康的理念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将企业的清洁生产作为主要目标,将建立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作为主要手段,将绿色营销、建立企业的绿色形象作为重要目的,实现机械工业企业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成长,达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保护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以文化创新助推中国装备“走出去”,培育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机械制造群体――

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企业“走出去”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成为了机械工业由大到强、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贸易增长方式转变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机械企业通过“走出去”,获取国际先进技术和相关品牌效益,获取国际销售网络及市场营销经验与信息资源,获取有效的经营管理经验,促进跨国文化融合,有效减少文化冲突,从引进技术、模仿学习,到消化吸收、二次创新,到自主创新、行业领先,再到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中国装备“走出去”,努力培养造就一批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关键环节、具有产品、资本和技术输出能力的大企业,同时还要着力培养一大批“专精特”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群体。要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以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为目标,坚持“以我为主、互利共赢”原则,加快机械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步伐。具体来说,一要进一步推进改革、扩大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完善支持对外经济合作的政策体系,推动大型成套装备出口;二要鼓励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成商通过工程总承包等形式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成链“走出去”;三要支持资本雄厚的大企业并购有品牌、技术、资源和市场的国外企业,开展全球资源和价值链整合;四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海外建立研发机构,充分利用海外研发资源,最大限度突破技术壁垒限制;五要通过“走出去”参与国际销售,获取网络及市场营销经验与信息资源,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获取有效的经营管理经验,获取相关品牌效益。

中国机械工业企业必须主动地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主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主动从全球获取资金、技术、市场、战略资源,向产业链高增值环节迈进,从而提高机械工业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中扮演的角色。

机械工业发展篇7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企业发展;种类

前言

一个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由机械制造工艺的水平决定。企业想要发展就要通过不断地增强技术研发能力,在技术上面达到领先的效果。并且由于机械制造业的方面非常广,其中涉及到回收利用、售后服务、制造加工、设计生产以及销售使用等多个学科与技术。因此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保证质量也会对这些方面给予极大地改善,但若是质量不合格,达不到相关的要求也会给这些产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产品种类的增多以及产品科技含量的增加我们必须在机械制造中采取先进的工艺技术来保证质量。下面是笔者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大家予以批评指正,不胜感激。

一、机械制造的分类

大多数情况下,企业的生产模式都是相同的,但是他们的分类标准大多是不同的,通常情况我们都是按照他们的生产规模对其进行分类,机械制造可以分成三个类型,他们分别是大量生产、批量生产以及单件生产:

1、大量生产

大多数情况下,大量生产是一种产品按照标准进行的多次生产工作,是最高级的生产的量,是一种能够保持在长期或者许多年的生产时间的生产类型,这种产品必须是人们需求量非常大的产品,否则大量生产必然导致企业投资的失败。

2、成批生产

成批生产的的表现较大量生产是量的减小,规模也较大量生产减小了许多,而且其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的需求来控制产品的数量,只是能够做到对每一批次的产品的量进行控制,是和大量生产不同本质的一种定制生产模式。

3、单件生产

单件生产是一种最为简单的生产方式,它仅仅是通过几个特定的标准、规范进行的生产活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按照客户制定需求进行的定制生产活动,经济效益很少,大多都是为了满足一些客户的特殊需要而进行的生产活动,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一定的副作用。

二、机械制造的工艺

生产类型的不同导致了需要的生产工艺也发生变化,继而企业要针对这种情况针对性的制定不同类型的流程,只有这样方能满足生产中的不同需求。通过这种将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方法不仅能提升企业生产活动的效率,还能够改变企业自身管理中的缺陷以及生产率低下的毛病。所以每一个企业负责人都应该更好的将企业的管理和生产进行有机的结合,改善生产效率,在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注重社会效益。因此,生产工艺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作为生产技术中的一种,生产工艺也具有着其特有的实适用性,不一定是最先进的技术就是最适合自己企业的,适合与否都是要看产品的具体指标与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得到的,对于企业来说如果选择了不适合的生产工艺将造成巨大的危害,不仅对产品的交付日期有很大影响还对产品质量造成非常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在选择生产工艺的时候一定要通过对企业自身情况以及产品参数进行综合考虑。

我们一定要通过经济分析的方法、以经济适用为原则、对生产情况与技术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来选择具体的工艺技术。只有在确定了合理的工艺技术之后,我们才能够进行各种辅助零件以及工具的选择。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选择满足技术指标的性价比高且价格低的零件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工艺技术与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紧密结合,使先进制造生产模式获得不断发展,反过来它也影响并促进机械制造工艺技术的不断革新。成形及改性制造工艺向精密、清洁无污染方向发展就是一个特例。成形及改性工艺包括各种热加工及表面处理工艺,近几年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有以下三个方面:

1、外形尺寸的精密化———近无余量成形。成形的毛坯件从接近零件的外形尺寸向直接制成工件即净成形或近无余量成形方向发展,做到有的零件成形后仅需磨削或不需磨削就可直接安装。其方法有精铸、精锻、精冲、冷温挤压、精密焊接及线切割等,但是无论采用哪种工艺,必须注意的是要将各个具体的细节数值尽量精确,只有这样才能将零件的制造的误差最大限度的减小,以便能最大限度的吻合设备的需要。

2、内部组织及质量的精密化———近无缺陷成形及改性。毛坯成形与改性质量高低的另一指标是缺陷的多少、大小和危害程度。由于热加工过程十分复杂,因素多变,所以很难避免缺陷的产生。近年来热加工界提出了“向近无缺陷方向发展”的发展目标,即最大限度的趋近于没有误差,虽然在实际的操作中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却明确了我们的努力方向,因为这个缺陷是指不致引起早期失效的临界缺陷概念,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净化溶融金属、强制冷却、增大组织致密度,为得到健全的铸件、锻件奠定基础,降低零件的稳定更有利于零件的定型,也更有利于零件的精确操作,所以,我们要尽量在低温下作业。

3、从“三废”治理到清洁生产环境走向“绿色制造”,这样不仅是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环保生活和生产理念下的必然要求,所以,我们要最大限度的对各种工业废弃物进行合理的利用,减少废物的排放量,增加废物的利用率。近年来,已经有很多企业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使得从源头抓起的生产成为成形与改性工艺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及目标。

三、结论

综上所述,机械制造的工艺水平决定了企业产品的质量,因此在机械制造的不断发展中,我们不仅要不断对自己的机械制造工艺提出更高的要求,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理的技术用于生产。由于我国机械制造业的起步比较晚,又由于特殊的情况造成了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一直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尽管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正在逐渐缩小差距,但是我们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虽然取得了进步,但是我们还是有很大缺点以及不足的,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才可以改善我国机械制造中的工艺技术水平,才可以却不断推动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机械工业发展篇8

【关键词】Creo;现代设计;工业发展

一、引言

随着现代设计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计算机绘图(尤其是立体绘图)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电子、工矿等工程设计领域。由于手工制图工具的发展缓慢,人们花费大量时间使用手工制图,不但效益低,而且质量也不容易得到保证。自从计算机绘图技术产生与发展以来,由计算机控制绘图设备自动绘图,不但明显地提高了绘图的速度和精度,更重要的是把工程技术人员从烦琐的手工制图中解放出来,将精力用于创造性的工作上去。

工程机械是我们传统实体化经济的支撑产业,在实际生产制造中机械工业的特点是按用户需求设计,它的复杂性体现在需要很快的响应速度,而这恰好是Creo参数设计的强项,Creo是整合了ptC公司的三个软件pro/engineer的参数化技术、CoCreate的直接建模技术和productView的三维可视化技术的新型CaD设计软件包,集成了多个可互操作的应用程序,功能覆盖整个产品开发领域。

二、Creo的简介

(一)Creo发展背景。Creo软件是一款集成CaD/Cae/Cam的系统软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通用机械和造船等工业领域。企业、教学中大部分模型、零件设计及装配都是针对Creo软件制作而成,其零件设计、装配、工程图生成等一系列完善的工作程序及组件功能被越来越多从事设计的工作者认可和采用。Creo针对不同的任务应用将采用更为简单化子应用的方式,所有子应用采用统一的文件格式,Creo目的在于解决CaD系统难用及多CaD系统数据共用等问题。

(二)Creo主要功能。Creo功能强大而全面,但其基本功能更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解决机械CaD软件中未解决的问题,就机械CaD而言,其不易用性、相互操作的性能以及在对图纸装配管理方面差强人意。2、采用兼容式的方法解决方案(基于ptC的特有技术和资源上),是的Creo软件具有较好的通用性与兼容性。3、Creo中有关于可伸缩、可互操作、开放且易于使用的机械设计应用程序,这大大提高了人们的使用效率,使得大部分人能在较短时间内操控该软件;4、为设计过程中的每一名设计人员适时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给出正确操作方式的导引,知道设计人员想出正确合理的设计方式。

(三)Creo突破性技术及意义。Creo提供四项突破性技术,克服了长期以来与CaD环境中的可用性、互操作性、技术锁定和装配管理关联的挑战。这些突破性技术包括:apps、modeling、adoption、assembly。Creo的推出,正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制造企业在CaD应用中面临的核心问题,从而真正将企业的创新能力发挥出来,帮助企业提升研发协作水平,让CaD应用真正提高效率,为企业创造价值。

Creo在拉丁语中是创新的含义,Creo的推出,是为了解决困扰制造企业在应用CaD软件中的四大难题。CaD软件已经应用了几十年,三维软件也已经出现了二十多年,似乎技术与市场逐渐趋于成熟。但是,制造企业在CaD应用方面仍然面临着四大核心问题:

易用性:CaD软件操做还很复杂,简化程度有待提高。

互操作性:画图软件相对独立,操作方式完全不同,对于客户来说,转换较麻烦。

数据转换:一些人试图通过图形文件的标准来锁定用户,因而导致用户有很高的数据转换成本。

配置需求:由于客户需求差异,会造成由于配置复杂,而大大延长的产品交换的时间。

三、Creo对工业发展影响

(一)Creo在工业中的应用。工业设计(industrialDesign,iD)又叫工业造型设计,是一门科学技术与美学艺术相互渗透、交叉、结合形成的以现代化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现代综合性学科。对于设计者来说,CaD是用于基础设计,而Creo是用于创新设计,此过程包括产品造型、视觉传达、环境,即把实体的工业产品置于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等仿真模拟的设计环境中,通过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系统化最优设计。基于Creo的结构设计首先是利用其强大的三维建模功能创建实体,即通过众多的工程特征,利用各种构造方法并对特征加上所希望的约束来生成形状非常复杂的物品。

(二)Creo产生的经济效益。改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如果充分利用所掌握的有关数学、力学以及材料学等相关方面的知识,通过运用Creo技术软件来进行工业机械产品的结构设计与开发工作,从而增加新产品的潜在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为机械市场增添新的活力与动力,改良现代机械加工制造方法,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材料的损耗率。实践证明:Creo等机械制图方法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机械设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尽可能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机械工业发展趋势

(一)制图效率的提高。传统的设计以手工绘图为主"绘图繁琐"劳动强度大"绘图的质量和速度难以得到保证"修改麻烦"不能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Creo的迅速发展"复杂曲面的应用变得轻而易举,从而改变了人工逐点逐线绘制曲面的传统方法,大大提高了曲面的设计精度,降低了劳动强度,其次,Creo在航空、汽车、造船等工业部门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三维构思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三维图样不再作为产品的辅助图样,而是现代工业产品设计、计算、分析、加工、仿真的基础。

(二)促进现代机械产品造型。Creo的工业设计模块,用于支持自上而下的投影设计,以及在复杂产品中的设计中所包含的许多任务的自动设计。用于在立体成图中对3D建模的支持与应用,具体构成描述如下:Creo支持平面图布置上的一般组装概念设计,平面布置上的概念分析及3D部件平面布置。Creo也能使用平面图自动组装零件,而Creo的优化保证了工业设计模块在根本上和设计全局的统一。

(三)促进现代机械美学的发展。机械美学则完全是新兴的工业时代的美学诉求,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环境、材料等领域的突飞猛进,新的技术表现理念更强调外表的光滑(如太空舱般的效果)、轻透、可呼吸的表皮、结构更加轻盈、内部巨大的灵活性等。Creo的发展产生为人们的奇思妙想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宣泄渠道,使得人们设计的物品能够较为直观的展现在大众面前,极大程度上促进了现代机械美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机械工业发展篇9

关键词:农业机械;推广工作;现状;提升途径

用户对机械性能、功能等方面的了解少,会影响到新技术的应用效率,进而对农业机械产品的创新生产与经营销售非常不利。因此,必须要加强农业机械推广工作的效率,改善农机推广体系,实现有计划、有原则的推广工作,对农业机械业发展有很好的促进意义。

1注重农机推广体系的完善对农业机械发展尤为重要

农机推广体系的完善是保证农机领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情景,是农业机械经营销售的基本途径。目前农机推广工作已经成为各大小农机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采取科学、有效的推广技术,以推广新技术、新机具,让广大用户充分了解农机产品的性能与功能为主要工作目标,促进用户对农业机械的了解,认识到农机技术创新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有很重要的意义,进而得到基层的支持,促进农机制造也可持续发展。推广工作实际上有两个层面的工作意义:一是推广农业机械的大众化、公益性的生产目标,对农机实施科学计划生产、宣传、推广、销售;二是推广农业机械制造服务性价值的存在,保证农业机械投入使用后可得到一定的维修保障,做到使用安全、放心。农机推广工作中,相关技术人员对农机新技术试验、测试的过程与结果全面了解,对农机的功能、作用等方面完全了解,在保证机械产品的质量与性能等方面合格的基本条件下,采用科学的推广手段将农机新技术推广于大众,并能够做到亲自操作、亲自指导,让用户对农机的运行模式、操作流程、用途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全部了解,使得新技术、新产品能够真正的应用到实际农业生产中,体现出农机具的现实性作用。

2现阶段农机推广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2.1农机推广结构的建立缺少独立性。很多的县级、乡级推广部门都被撤销或者是合并,使其成为了一个真正用处不大的综合部门,综合部门履行的职责一多,使得农机的推广能力逐渐被减弱。

2.2农机推广工作缺少政府的支持。现阶段各级政府和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政策和法规,针对农机方面的非常少,而且存在的政策和法规其可操作性也不是很强,最终导致的后果就是农机推广机构形同虚设,农机推广工作根本就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2.3推广工作经费不足。由于财政部门对农机的拨款不足,使得经营只是去注重经营,而忽视了对农机的推广,再加上资金问题,使得推广的经费短缺,一些推广所必须的仪器和设备都没有办法准备全面,这也是农机推广的一大难题。

2.4与市场需求差距较大。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机推广工作的核心内容都是以内部管理部门所制定为主,而管理部门对推广工作的重视度并不高,对其工作内容要缺少实际市场运行状况的调查,对市场发展需求不够了解,在制定推广内容时只是按照往年的经验照旧进行,与现代市场发展成脱轨状态,进而推广工作与市场需要差距越来越明显。且在农机新技术方面的检测和研究工作较少,无法第一时间来对农机技术的实用性、先进性等进行评价,从而出现可能无法达到市场实际需求的情况,最终影响农机的推广和使用。

3创新农机推广运行体制

3.1提高政府对农业机械业的重视。发挥农机推广部门的公益,使其能够更好地起到政府、农机推广部门以及农户和农机企业之间的桥梁。在整个农机体系当中,国家所负责的部分是全国的农机推广规划,而省市级推广部门则是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合当地的农机推广发展规划,县级农机推广部门可以说是农机推广工作实施的重要部门,所以真正的发挥公益的应该是县级的农机推广部门,像对农机新机具的引进,对农机科学性的评价等等,这些都是县级农机推广部门要向广大农户推荐的。如果想要做好县级的农机推广工作,第一步就要我们的各级领导需要高度的重视起来,将农机推广工作当中所需要的各项经费都一并纳入到政府的财政预算当中,只有各项经费都真正的运用到了农机的推广当中,这样才能够保证农机推广工作的正常有效开展。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的加大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扶持,进一步的完善农机具的试验仪器,使得新技术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运用。

3.2建立完善的农机站运行机制。完善乡级农机站运行机制,可以说乡级农机站是整个农机体系的末端,它是直接参与农户服务的,所以说乡级农机站工作运行的好坏会直接的影响到广大农户的经济利益以及对新农机新技术的积极性。近几年来,各个乡级农机推广部门遭受的冲击应该说是最大的,从整个农机的推广工作来看,乡级站多数都是有名无实,其内部的工作人员全部都被调走,调过来的工作人员很多其实都是不了解农机工作的,导致很多的农机推广工作都不能及时地进行,这也削弱了农机推广体系的整体能力。所以针对这一情况,只有不断奶的改革乡级农机部门的工作,成功的与市场相接轨才是最终的发展轨迹。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的农机专业户都已经受到了启发,通过技术联合、服务联合等方式,将农机服务逐渐向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政府部门也在积极的参与农机推广工作,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在购机补贴上给予了最大的政策扶持,这时政府在基层的农机推广职能就可以逐渐转换为指导农机合作组织开展农机推广工作。

3.3加强对农机管理模式的转型。充分重视农机专业技术协会、农机合作社等组织在农机推广中的作用,更好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制造业的发展。我国自改革开发以来,农村中的大部分劳动力都在向着城市进行转移,这就导致农村中大量的土地闲置,而且劳动力的紧缺也为农机合作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自从我国颁布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之后,为我国的土地进行资本经营的方式就创造了极大的有利条件,而且也为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创造了条件。农业的生产逐渐地从自耕作的模式转向了农场化、企业化的管理模式,也就是说农机合作组织也将在这场变革中得到极大的发展。

3.4改进推广方法。农机推广部门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突破传统推广模式,变被动推广为主动推广,主动将农机推向市场。例如,推广人员开展农村农机展览活动,在农村中展示农机,并在活动中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掌握市场方向。除此之外,农机推广部门与农机生产企业联合进行推广,农机推广部门提供技术服务和收款,企业提供农机,为农机后期维修提供保障,从而获得农民的信任,进而达到推广的目的。在农机推广的工作当中,各个县级政府的农机推广部门一定要充分的发挥公益的作用,更好起到农户与农机制造企业之间的纽带作用,完善乡级农机站运行机制,并积极支持和扶持农机合作组织的发展,鼓励合作组织开展农机推广经营工作,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制造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树龙,李翠德,张亚梅.加强农机推广工作助力现代农业建设[J].吉林农业月刊,2015(12):141.

[2]张昌梅.农机推广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农业,2014(18):9.

机械工业发展篇10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杂志注册Doi

创新链视角下的用户主导创新研究——以神华集团高端液压支架自主创新为例

汽车排放物在绿化环境中的扩散研究

某型机炮模拟器的设计

航空维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初探

纺织企业综合自动化集成的可行性分析

地震多功能救援机器人设计

某系统非稳态连通器中液面高差的数值计算

工业机器人平衡缸参数的分析与优化

基于故障树的康明斯发动机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基于高压水射流清洗技术的研究

履带式管道施工车辆与吊管机技术安全性综合分析

浅析桥式起重机电气故障

浅析冶金桥式起重机

主动伸缩式高温油管柱锚定工艺管柱的研制

管式泵固定阀密封问题的研究

矿用绞车钢丝绳超载保护装置研究

关于一起汽车起重机吊装事故的分析

浅析日本现代灯具的设计

坚持“开放式自主创新”做强做大装备制造业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电气设备绿色度评价体系研究

独轮车机器人的发展和技术研究

一种简单的行走助力机器人的设计与仿真

浅谈直流大电流电力电子变流装置柜体的发展

快速裂解制生物燃油主机组钢结构的设计

来流马赫数对激光等离子体减阻性能影响

生物质旋转锥反应器的瞬态传热有限元模拟分析

分子机械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自适应小生境混合遗传算法在车间调度中的应用研究

混沌蚁群算法及其在连续域优化中的应用

立体视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基于摩擦的高层建筑缓降逃生装置的创新设计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发展和应用

某型号旋转防喷器故障分析与结构改进研究

688型秸秆燃气燃烧机的设计

轧钢机械设备轴瓦的检修与维护

擦窗机折臂局部稳定性分析

基于at89S51单片机的树高测量仪的设计

真空吸附式穴盘精量播种机的研制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杂志投稿须知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杂志注册Doi

增强现实机械装配环境中装配过程的研究

机械行业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技术评价

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旋转式驱动器研究

6足步行机的控制系统设计及运动仿真

经济型多功能管道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研制

汽车车身设计目标分析与控制

共因故障数据的极大似然分析方法

某型吊舱模拟器的设计

6自由度解耦机器人运动学逆解优化的研究

舞蹈机器人的脊骨式颈椎建模及运动分析

家电创新设计系统的研究

可重构制造系统的发展研究

水电站钢岔管展开探讨

飞机快速充放电设备的设计与研究

心脏起搏器用无线充电系统设计

提高10kV架空绝缘线路耐雷水平综合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