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起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0:19

区块链技术起源篇1

关键词:区块链;知识服务;技术治理;跨学科教育

区块链是一种新兴的具有特殊数据结构的信息基础设施,为经济活动和社会创新带来效率的控制与生产性的增长。区块链技术提供了全新的信任机制,影响社会的各个专业领域。它的去中心化、集体维护、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征,给人们带来生动且多样的社会生态以及价值观念的更新。艺术教育是一项基础教育,培养人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艺术教育具有鲜明的特色,以感性思维来支撑社会公众的想象,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以意识情景来为想象和需求构建起联系的桥梁。从基础层面看,区块链能够延伸艺术教育的作用和影响;从特征角度看,区块链将为艺术教育带来更完善的生态系统和进一步塑造想象力的空间。

一、区块链应用与艺术教育特征

区块链是一种特殊的数据库结构,是带有时间戳信息的分类账。其本质是分布式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集合的新兴信息技术。区块链技术正为信息化社会带来巨大的变革,能够推动教育信息化改革不断深入。“区块链+教育”已经在资源共享、学历认证、终生学习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应用实践,这些新的应用使得教育体系更加智能化和多元化。分析对比国内外关于“区块链+教育”的研究成果,可以大致将教育领域区块链应用分为三个方向:学习成果的区块式存储(包括学历认证)、教育资源的链上开放共享以及基于区块链学习概念的终生学习体系。例如,麻省理工学院2015年开始针对学历认证开发了一项电子证书的移动应用程序。除了传统的学历认证外,毕业生还可以选择使用移动应用程序Blockcerts获得学历证书[1]。2017年6月,麻省理工学院向该校媒体艺术与科学学院以及斯隆商学院的两组学生颁发了由区块链技术担保的学历证书[2]。学历认证不再是相对静态的,区块链能够为学习成果提供长期有效的存储和持续性的认证。这类区块链应用能够大幅度降低存储、管理及认证的执行成本,并且在安全问题上有着显著的提升,无需花费更多的资源去为每一个学生作审核评估[3]。李新等提出需要应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开放教育资源新生态[4];刘丰源等研究探讨了基于区块链的教育资源共享框架[5]。这些研究为“区块链+教育”的信息化基础建设提供了理论方向,能够推动教育资源的有效传播和利用。Devine于2015年提出了区块链学习的概念,提倡教育机构或教师可以将教育资源放入区块链,学习者可以将学习成果视作获取区块链内流通的教育资源的货币[6]。alexander等进一步研究了区块链技术对学习与工作实践的影响,为每一位学习者构建“Learningpassport”,通过区块链技术将人们的学习轨迹系统地描述出来,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终身学习的目的[7]。以上列举的研究成果以及实践应用,表明了区块链对教育领域的影响。区块链将教育组织机构、学习者以及教育资源串联起来,构建出相对完整的“区块链+教育”的应用场景,但这并不能完全涵盖和适用所有的专业教育方向。艺术教育既是专业教育,又是基础教育。艺术资源中的教育资源也是最为基础且被公众广泛需求的。艺术教育需要在参考已有的“区块链+教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色来融合区块链技术。特别是相当一部分艺术教育资源的本质就是艺术作品,许多相关研究都本能地趋向于艺术品交易或艺术金融这类已取得了一定发展的领域,从而忽略了其作为教育资源的属性和作用。因此,“区块链+艺术教育”的应用需要在艺术教育资源与艺术品之间找到平衡。“区块链+艺术教育”的理论研究需要分析区块链技术如何作用于艺术教育的发展以及对其组织结构所产生的影响。

二、区块链+艺术教育引发的技术治理问题

艺术教育对区块链技术的需求是艺术教育资源与区块链相结合所要面对的根本问题,我们能够对区块链技术相关知识了解到什么程度则是首要问题。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货币、金融等领域的应用相对成熟,但是艺术领域自有其独特性。互联网时代的艺术创作与研究在方法论上已经不再“单纯”,这反映了艺术作为一个跨学科领域的现状。艺术与多学科的融合使得知识生产所凭借的方法与工具也呈现出与传统的极大差异。我们无法否认区块链技术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艺术教育,而且这样的改变是由外而内发生的,这也提醒了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艺术教育与区块链之间的可能性。尽管区块链已经在金融领域进行了许多实证研究[8],但在艺术领域中对区块链的调查、统计或分析更倾向于阐述对这项技术的应用或当前人们对它的态度,“区块链+艺术教育”的技术治理研究则相对匮乏。对于区块链与艺术教育结合的预测,人们大都倾向于两个方向:首先,区块链技术使艺术教育资源的获取更加自由便捷,并能够加速艺术教育资源在社会公众中的传播。两者的结合也为艺术教育及其创新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其次,人们可能会质疑区块链技术能否为艺术教育领域带来真正信任的管理和流通模式;已有的网络社交媒体和拥有大量艺术资源的组织机构是否会在流通链中逐渐成为新的中心;分散的个人是否只能被迫依赖于具有强大技术支持和组织能力的管理部门所建设的区块链基础设施。技术治理,成为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专业性问题。艺术教育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所产生的技术治理问题有两个方面比较迫切:首先是要将治理问题与艺术教育的实践相融合,特别是艺术类专业院校的教学实践。因为信息技术不是艺术教育注重的领域,但是在信息技术基础建设蓬勃发展的新形式下,必然要求我们面对大量技术性的问题以及快速变化的信息。只有做好技术治理才能对抗结构调整中出现的不适性。其次是要将治理问题融入社会实践。区块链是一个潜在的前沿结构,承载着社会公众的自觉行为,我们有责任去理解它;区块链也是一项新兴的信息基础建设,意味着在艺术研究与交流中容易忽视它,但忽视并不能让问题消失。忽视它只会让艺术尤其是艺术教育领域在这场技术变革中被排除,而最终被动地承受其影响。技术治理渗透艺术教育应用实践的三个步骤:

(一)具有广泛参与性的议程设置,以预见性为关键要素,满足社会公众的艺术教育需求。DavidYermack曾就区块链和博物馆机构撰写过关于公司治理方面的文章,图源网络区块链上的生成艺术(图片网络)突出了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技术,它的治理机制对整个系统运作的重要性[9]。这些技术治理机制决定了在区块链技术应用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给出的解决方案是由中心化组织机构决定的还是由无需信任的既定程序来处理的。在初级阶段,尚未稳定的技术治理机制看起来更像是抽象作品,而艺术教育又是为人们所期待的、真实的以及需要普遍参与的领域,因此相关领域的从业者都对区块链应用于艺术教育负有研究的责任,公众对艺术教育资源的需求提升也意味着我们对这个新兴领域的研究需要更加深入。

(二)基于价值的应用设计和标准化研究,以方向性为关键要素,关注艺术教育资源的价值流通。区块链技术使艺术教育资源在社会传播的场景里显得更数字化、更具备可见性。传统的传播模式中,艺术教育资源面临着以下困境:可见性低、出处不明确、权威性难以保证、价值评估混乱以及缺乏拓宽流通路径的技术手段。无论是实体教育资源还是数字教育资源其评估都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每个因素都将对其价值评估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一些艺术教育资源的价值难以评估也是限制其在社会公众中流通的重要原因之一。艺术教育资源是被公众普遍需要的知识资产,因此,艺术教育资源的增值属性和价值认可对于当今社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出现一种普遍受信任的价值体系可以评估大多数艺术教育资源的前提下,艺术教育资源的流通才会真正得到普及,其对知识服务的作用才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三)共同创建和测试基于艺术教育的平台,以包容性为关键要素,促进艺术教育的创新。艺术教育资源作为一种基础的社会性知识资产,公众对其需求是对感性需求的根本反馈,突出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人们需要持续学习新的技能,终生学习成为了现实。施密特研究发现传统的学习成果认证体系限制了我们教育创新的能力,特别是对于缺乏获取教育资源途径的人们而言[10]。区块链技术将会加速传统体系的终结,将学习与工作实践融合,使学习者也能够参与教育资源流通,并以自身的技能和经验来提供知识服务。区块链技术为人们在数字驱动的现实世界里提供具有建设性的学习方法,从某种程度上为公众接受艺术教育提供了更灵活的方式和更便捷的途径,符合艺术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为建立新的学习体系提供助力。

区块链技术起源篇2

关键词:区块链;比特币;互联网金融

一、“区块链”的产生

2008年11月1日,中本聪(Satoshinakamoto)发表的《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一文阐述了基于p2p网络技术、加密技术、时间戳技术、区块链等技术的电子现金系统的构架理念,这标志着比特币的诞生。此后的2009年1月3日,第一个序号为0的比特币创世区块诞生。2009年1月9日出现序号1的区块,并与序号为0的创世区块相连接形成了链,标志着区块链的诞生。

从本质上看,区块链技术是一种不依赖第三方、通过自身分布式节点进行网络数据的存储、验证、传递和交流的一种技术方案。因此,基于金融会计的角度,区块链技术可定义为一种分布式开放性去中心化的大型网络记账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采用相同的技术标准加入自己的信息,实现持续满足各种数据录入需要的目的。

近年来,作为比特币底层技术之一的区块链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在比特币形成过程中,区块(block)是一个个的存储单元,记录了一定时间内各个区块节点全部的交流信息。各个区块之间通过随机散列实现链接(chain),后一个区块包含前一个区块的哈希值,随着信息交流的扩大,区块相继接续,形成的结果就叫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是具有普适性的底层技术框架,可以为金融、经济、科技甚至政治等各领域带来深刻变革。目前,一般认为区块链技术正处于2.0模式的初期,股权众筹和p2p借贷等各类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互联网金融应用相继涌现,发展前景广阔。

二、区块链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一)区块链技术原理

区块链技术是基于密码学中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eCDSa)实现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技术,将区块以链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数据结构,以参与者共识为基础存储有先后关系的、能在系统内验证的数据。

(二)区块链技术特点

1、数据信息完整透明,可完全验证。区块链技术中,记录数据的区块按时间顺序生成,相邻区块具有严密的逻辑关系,相互引用生成;同时区块组合成链,实现系统内所有节点共享的交易数据库。区块链技术形成存储的数据具有不可篡改和无法伪造的时间戳,任何交易都有完整的证据链和可信任的追溯环节。

2、开源、去中心的分布式结构。区块链系统是开源、去中心化的,建立的数据库是全球范围内的超级数据库,业务模式具有极高的包容性;数据信息的各个环节都采取分布式分配给系统各个节点,保证系统内置业务的连续性自运转。

3、高安全性的智能合约。区块链技术采用“非对称加密算法”解决共识机制,不拥有私钥而破解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安全性非常高,同时运用可编程原理内嵌脚本概念,形成智能合约。

4、高效率,低成本。区块链技术信任机制建立在非对称密码学基础上,系统使用者不需要了解对方基本信息即可进行可信任的价值交换,即在没有中心机构的情况下达成共识,价值交换的摩擦成本几乎为零。

5、透明数据背后的匿名性。区块链上的数据都是公开透明的,但数据并不绑定到个人,任何交易的信任基础都是通过纯数学背书而非交易对象的身份背书,从而实现了数据透明的同时保护参与者个人隐私的匿名特点。

三、“区块链”应用前景展望

“区块链数据”带有时间戳,由共识节点共同验证和记录,因此不可篡改和伪造,这使得区块链可广泛应用于各类数据公证和审计场景:区块链可以永久地安全存储由政府机构核发的各类许可证、登记表、执照、证明、认证和记录等,并可在任意时间点方便地证明某项数据的存在性和一定程度上的真实性。

同时,区块链技术与金融市场应用有很高的契合度,R3CeV、纳斯达克等各大银行、券商及金融机构相继投入到区块链技术的研发中。区块链可以在去中心化系统中自发地产生信用,从而建立无中心机构信用背书的金融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金融脱媒”,这对第三方支付、资金托管等存在中介机构的商业模式来说是颠覆性的变革;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区块链在一定程度上应用于股权众筹、p2p网络借贷和互联网保险等商业模式;证券和银行业务也是区块链的重要应用领域,传统证券交易需要经过中央结算机构、银行、证券公司和交易所等中心机构的多重协调,而利用区块链自动化智能合约和可编程的特点,能够极大地降低交易成本并提高交易效率,避免繁琐的中心化清算交割过程,实现方便快捷的金融产品交易;同时,区块链和比特币的即时到帐特点使银行实现比SwiFt代码体系更为快捷、经济和安全的跨境转账。

“区块链”在资产管理领域能够实现有形和无形资产的确权、授权和实时监控。对于无形资产来说,基于时间戳技术和不可篡改等特点,可以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知识产权保护、域名管理、积分管理等领域;而对有形资产来说,通过结合物联网技术为资产设计唯一标识并部署到区块链上,能够形成“数字智能资产”,实现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资产授权和控制。

因此,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需求,区块链技术已经演化出三种应用模式,即公共链(publicblock-chain)、联盟链(Consortiumblock-chain)和私有链(privateblock-chain)。公共链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比特币是公共链的典型代表。联盟链则是部分去中心化的区块链,适用于多个实体构成的组织或联盟,其共识过程受到预定义的一组节点控制;私有链则是完全中心化的区块链,适用于特定机构的内部数据管理与审计等,其写入权限由中心机构控制,而读取权限可视需求有选择性地对外开放。

尽管现阶段区块链技术仍面临着安全问题、效率问题和资源问题等负面情形的困扰,但是我们仍旧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区块链技术将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便捷生活的通用技术。

参考文献:

[1]Swanm.Blockchain:Blueprintforaneweconomy.USa:oReillymediainc.,2015;

[2]technicalreportbytheUKgovernmentchiefscientificadviser[online],available:https://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data/file/492972/gs-16-1-distributed-ledger-technology.pdf,February21,2016;

[3]穆启国,区块链技术调研报告之一:具有颠覆所有行业的可能性――区块链技术解析和应用场景畅想[J]川财研究,2016(1);

区块链技术起源篇3

从理论上来说,没有绝对的安全,目前区块链的算法是相对安全的,但随着数学、密码学和计算技术的发展会变得越来越脆弱。在协议方面,基于pow共识过程的区块链主要面临的是51%的攻击问题,即节点通过掌握全网超过51%的算力就有能力成功篡改和伪造区块链数据。区块链技术一大特点就是不可逆、不可伪造,但前提是私钥是安全的。在使用方面,私钥一旦丢失,便无法对账户的资产做任何操作。

姬菲菲从企业运营角度出发,总结有以下几点。第一,海量交易的承载和可扩展性。区块链在中国落地环节的过程中需要解决海量交易的承载和可扩展性问题,区块链是否能和市场的海量交易需求结合是个关键。第二,区块链相关的专利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区块链应用落地面临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对于区块链相关的专利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太一云科技是完全依靠自主知识产权的区块链科技企业,迄今为止已经申请了近七十余项区块链相关专利技术。第三,区块链的资产数字化中,真实资产和虚拟资产在法律层面的有效映射问题。第四,国内区块链行业人才的培养。区块链的火热,使许多非专业人才进入,扰乱行业发展。太一云科技与iBm中国实验室、侠客岛联合办公室等机构联合发起的亚洲区块链孵化器,促进区块链用深化发展。

蒲松涛说:“区块链是以资源消耗的代价实现公平的体系,在技术上,区块链要求完备的数据库多点备份,以算力争取激励,这对电力、计算等都是一种消耗、浪费,本身没有价值增量。另外,智能合约的设计十分重要,非对称加密技术如何保证单一节点在权限范围内获取相应信息等都是区块链的难点和关键。”区块链的信用体系决定了资源的消耗,目前来看资源浪费问题无法解决,而智能合约与加密算法等随着整体技术水平的发展将迎来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区块链技术起源篇4

《规定》第十一条提到,当事人提交的电子数据,通过电子签名、可信时间戳、哈希值校验、区块链等证据收集、固定和防篡改的技术手段或者通过电子取证存证平台认证,能够证明其真实性的,互联网法院应当确认。这是我国首次以司法解释形式对区块链技术电子存证进行法律确认。

最高人民法院司改办负责人就《规定》涉及的主要问题在答记者问中提到,根据《规定》要求,诉讼平台在建设和使用上应当具备以下三个功能。一是载体的多样性,互联网法院应当建设适用于电脑端的网站平台,也应当综合运用微信小程序等新兴技术手段,打造方便、快捷、安全的移动终端平台;二是功能的集约性,诉讼平台应当包含起诉、受理、送达、调解、举证、质证、庭审、上诉等多重功能模块,整合内嵌相关审判辅助系统,探索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等技术,提供各类智能化办案辅助。三是数据的交互性,诉讼平台应当开放数据接口,根据案件审理需要,有序接入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网络服务提供商、相关国家机关等占有的涉案数据。

杭州互联网法院首次确认区块链存证法律效力

采用区块链技术存证的电子数据判例此前已经存在。

2018年6月28日,杭州互联网法院首次确认区块链电子存证法律效力,这也被认为是我国司法领域首次确认区块链存证的法律效力。

该案件中,原告为证明被告在其运营的网站中发表了原告享有著作权的相关作品,通过第三方存证平台,进行了侵权网页的自动抓取及侵权页面的源码识别,并将该两项内容和调用日志等的压缩包计算成哈希值上传至factom区块链和比特币区块链中,并以此作为提交法庭的证据。

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后认为,这一电子数据通过可信度较高的自动抓取程序进行网页截图、源码识别,能够保证来源真实。采用符合相关标准的区块链技术对上述电子数据进行了存证固定,也确保了电子数据的可靠性;在确认哈希值验算一致且与其他证据能够相互印证的前提下,该种电子数据可以作为本案侵权认定的依据。

杭州互联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采用区块链等技术手段进行存证固定的电子数据,应秉承开放、中立的态度进行个案分析认定。既不能因为区块链等技术本身属于新型复杂技术手段而排斥或者提高其认定标准,也不能因该技术具有难以篡改、删除的特点而降低认定标准,应根据电子数据的相关法律规定综合判断其证据效力。

区块链“入证”优先在互联网法院适用

将区块链电子存证列入我国司法认定有什么意义?

区块链技术起源篇5

什么是区块链?

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没有中心,数据存储的每个节点都会同步复制整个账本,信息透明难以篡改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重视并参与区块链技术研发。从最初的比特币、以太坊,到各种类型的区块链创业公司、风险投资基金、金融机构,贴上“区块链”标签,立马就“金光闪闪”。不仅如此,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也被各种解读区块链的文章刷屏。

那么,到底什么是区块链?

工信部指导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这样解释:广义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何飞进行了通俗解释:“简单地说,区块链就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去中心化,即与传统中心化的方式不同,这里是没有中心,或者说人人都是中心;分布式账本数据库,意味着记载方式不只是将账本数据存储在每个节点,而且每个节点会同步共享复制整个账本的数据。同时,区块链还具有去中介化、信息透明等特点。

“区块链技术本质上是一种数据库技术,具体讲就是一种账本技术。账本记录一个或多个账户资产变动、交易情况,其实是一种结构最为简单的数据库,我们平常在小本本上记的流水账、银行发过来的对账单,都是典型的账本。”腾讯金融科技智库首席研究员王钧说,安全是区块链技术的一大特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分布式的存储架构,节点越多,数据存储的安全性越高;二是其防篡改和去中心化的巧妙设计,任何人都很难不按规则修改数据。

以网购交易为例,传统模式是买家购买商品,然后将钱打到第三方支付机构这个中介平台,等卖方发货、买方确认收货后,再由买方通知支付机构将钱打到卖方账户。由区块链技术支撑的交易模式则不同,买家和卖家可直接交易,无需通过任何中介平台。买卖双方交易后,系统通过广播的形式交易信息,所有收到信息的主机在确认信息无误后记录下这笔交易,相当于所有的主机都为这次交易做了数据备份。即使今后某台机器出现问题,也不会影响数据的记录,因为还有无数台机器作为备份。

提到区块链,很多人就把它与比特币联系在一起,不少人甚至把区块链等同为比特币。何飞说,比特币是区块链的一种呈现方式,但区块链并不等同于比特币。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和基础架构,而比特币是区块链的成功应用,但并不意味着区块链只能应用到比特币上。

区块链有什么用?

能解决金融、公益、监管、打假等很多领域的痛点难点,但有不少适用条件

金融服务是区块链技术的第一个应用领域。运用区块链技术能解决支付、资产管理、证券等多个领域存在的痛点。

以支付领域为例,金融机构特别是跨境金融机构间的对账、清算、结算的成本较高,涉及很多手工流程,不仅导致用户端和金融机构后台业务端等产生高昂的费用,也使得小额支付业务难以开展。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间的对账成本及争议解决的成本,显著提高支付业务的处理效率。另外,区块链技术为支付领域带来的成本和效率优势,使金融机构能更好处理以往因成本过高而被视为不现实的小额跨境支付,有助于实现普惠金融。

比如,为解决金融机构间对账成本高的问题,2016年8月,微众银行联合上海华瑞银行推出微粒贷机构间对账平台,这也是国内首个在生产环境中运行的银行业联盟链应用场景。微众银行区块链首席架构师张开翔认为,传统“批量文件对账”模式长久以来未能解决的成本高问题,正是区块链技术的用武之地。随后,洛阳银行、长沙银行也相继接入机构间对账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优化微粒贷业务中的机构间对账流程,实现了准实时对账、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等目标。截至目前,平台稳定运行1年多,保持零故障,记录的真实交易笔数已达千万量级。

在公益领域,区块链技术也大有可为。蚂蚁金服涉及区块链的首个应用场景就是公益,帮助一群听障儿童获得一笔善款,然后运用区块链技术促进公益更加开放透明。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高级产品专家胡丹青说:“区块链公益平台就像是我们在互联网上构建了一个专门用于邮寄资金的邮局。用户捐的每一笔钱,我们都会打包成一个包裹,这个包裹通过区块链平台传递,每经过一个节点,我们都会盖上一个邮戳,最后送到受捐人手上。这样可以保证用户捐的每一笔钱都是透明、可追溯、难以篡改的。”

在商品打假方面,区块链技术可以大显身手。胡丹青介绍,蚂蚁金服将区块链技术用在了正品溯源上。目前,已有部分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海淘商品比如奶粉,用支付宝扫一扫,就能知道是不是正品。“跟此前商家自录入商品信息不同的是,区块链是让多位‘记账师’公正、独立、不可抵赖地完成记账。”

对于金融监管,区块链技术也能发挥一技之长。2017年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深圳)的《金融区块链底层平台FiSCoBCoS白皮书》认为,区块链为金融监管机构提供了一致且易于审计的数据,通过对机构间区块链的数据分析,能够比传统审计流程更快更精确地监管金融业务。例如,在反洗钱场景中,每个账号的余额和交易记录都是可追踪的,任意一笔交易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会脱离监管视线,这将极大提高反洗钱的力度。

有业内人士认为,区块链1.0主要针对数字货币;区块链2.0针对智能合约,可以应用在金融市场中;区块链3.0适用的场景将会更多,甚至会开创一个“区块链时代”。

何飞认为,区块链确实能解决很多领域的痛点难点,但区块链不是万能的,也有很多适用条件。

比如,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特点适合多方参与的场景,如果只是单边或双边参与价值就不大。由于需要每个节点都去核对,区块链技术也不适用那些高频交易的活动。

再如,区块链强调的是公开透明,并不适合对数据隐私要求特别高的场景。

区块链会成新风口吗?

技术目前还不太成熟,要警惕概念炒作,特别要区分是技术创新还是集资创新,不能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

区块链概念这么火,未来会成为又一个“互联网+”吗?

近年来,区块链的发展生态逐渐得到改善与丰富。业内人士认为,拥有国家政策扶持,得到广泛关注和资金支持,区块链技术能实现逐步稳定进步。区块链技术上行前景虽广阔,但对此也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尽管眼下区块链大热,但我们仍然认为,它还处于一个非常早期的阶段。”胡丹青说,区块链概念目前存在虚热,不是热在拿技术解决现实问题,而是热在集资圈钱、炒作估值,尤其是热炒的绝大部分所谓iCo(首次代币发行)都是集资工具创新,跟技术创新无关。

区块链技术确实能创造很大的价值,但一些风险也不容忽视。

“区块链技术还不太成熟,可应用场景比较有限,更应警惕资本市场炒作概念。”何飞说,区块链热潮的背后免不了会有一些搞噱头想投机的公司,他们并没有真正开展业务,只是企图到资本市场捞一笔就走,要谨防由此出现“劣币驱逐良币”,导致真正想开展业务的机构退出市场,影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胡丹青建议,对于目前的区块链热,监管部门应更主动地介入,区分是技术创新还是集资创新,鼓励政府组织、有公信力的专家、行业参与者共同帮助公众辨识,全面遏制区块链名义下的集资创新,让iCo实际控制人必须为集资行为承担责任。“判断是技术创新还是集资创新的依据其实很清楚,即是否以信任为始,是否通过解决信任问题创造了实际价值。”

今后更好地推广和使用区块链技术,还需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相关法律政策制定等。

王钧认为,共识算法等区块链的核心技术尚存在优化和完善的空间;另一方面,区块链的处理效率还难以达到现实中一些高频度应用环境的要求。目前主流的区块链技术平台均发源于国外,国内的区块链技术服务商要耐心地从底层开发做起,做到技术自主可控,争取引领全球区块链技术发展。拥有区块链应用场景的企业,要积极拥抱新事物,同时科学评估上链需求,不能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起源篇6

【关键词】区块链去中心化保险金融

区块链技术最早诞生于2008年,其表现形式为比特币。到了2014年,比特币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然而其背后的技术――区块链却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从定义来看,区块链是一种新型去中心化协议,能够安全地储存各类交易数据,且这些信息不可伪造和篡改,可以自动执行智能合约,无需任何中心化机构的审核。从整个金融领域来看,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使得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金融资源配置中的重要节点,也有望促进现有金融体系和金融监管制度的改良。

一、区块链特征概述与不足

(一)区块链技术的主要特征

总体来说,区块链技术的特征包括去中心化、非对称加密、可信赖、时间戳和智能合约五个特征。

去中心化指的是不存在中心化的管理机构,所有的用户都可以基于分布式的结构体系记录和验证数据,这也是区块链技术最显著的特点。区块链技术让所有个体都有成为中心的可能,因此极大地改变了传统金融中介的中心地位,从垄断性的强中介转化为开放式平台。

非对称加密指的是区块链采用的现代密码学技术。区别于传统加密方式,这种加密算法的“密钥对”是非对称的,所有的参与者都可以用公钥加密一段信息,而只有信息的发送对象才能用私钥进行解密。这类现代密码学技术使得信息的私密性得到了保障,也使特定的人能够接收到信息。

可信赖指的是区块链技术中交易记录的真实性。在区块链中,修改交易记录相当困难,若无法得到51%的人的认可,修改就没有意义。此外,区块链实际上是以数学方式解决信任问题,参与者不需要知道交易对手的信用水平,不需要第三方机构进行担保,只需要信任一套共同的算法即可。

时间戳指的是参与者都可以在每个区块上盖上一个时间戳,以说明信息是何时写入的,以此构建出一个可以追本溯源的大账本,可为每一笔交易提供查找功能。这样便构建了一套不可篡改、不可伪造的数据库。

智能合约满足了一些无法预见性、非常规的交易需要,保证区块链能够持续生效。这套智能合约具有可编程化的特点,能够控制各项限制条件,省去了法律约束的成本。

(二)区块链技术的不足

首先,区块链技术需要海量的存储空间。区块链记录了系统由始至终的每一笔交易,并且每个参与者都可能在各个时间节点记录数据。在每个节点的数据都需要实时同步的情况下,存储压力和网络传输压力较大。对存储空间的容量要求可能会成为制约区块链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

其次,区块链技术需要高能耗,其电力和硬件成本不可忽视。

最后,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一个抗压能力较强的整体系统。在金融领域,如果每秒交易量超过系统的设计容纳能力,交易就自动进入到排队等待状态,造成用户体验的下降。

二、区块链在保险行业的应用展望

(一)区块链带来保险交易双方的交互性

区块链智能合约的个性化和可编程化能够实现保险合同在分布式系统下的自动和自执行,极大地提高了保险交易双方的交互性。在保险交易中,个体与个体之间的需求不同,交易模式多种多样,所满足的交易条件也千差万别。智能合约则大大降低了传统合约修改的法律和时间成本,其可编程化能够随意给交易合同添加限制条件,满足了不同的人对保险条款的不同需求。此外,区块链的分布性使得系统可以根据智能合约实际执行情况不断地实现自动重置和修正,保证模型实时客观地反应实际风险情况,合理调整赔付资金池,确保风险的可控性。

(二)区块链带来保险互助新模式

在区块链中,传统保险机构不再是强中心,相反,保险交易的每个参与者都可能是中心。这种“点对点”的互助保险平台,类似于一个个去中心化的组织,能够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安全可靠地在预先设定的业务规则下,以一套固定模式自动运行。在这种模式下,保险公司的角色已不再是传统的风险吸收者和处理者,而是变成了风险资金池的管理者。最终,保险可能演变成去中心化的自治型保险,市场中各方在业务规则下各尽其责,打造一个透明、可信任、满意的保险社会。

(三)区块链带来监管模式的改变

国际金融危机加大了金融机构对自身业务的监管,传统的保险监管需要较高的合规标准和内控要求以降低风险,这大大增加了保险公司的成本,也限制了监管效率的提高。然而,风险水平却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有效监管的形势依然严峻。在区块链技术下,监管模式将发生改变,有望以技术监管取代传统的制度监管。区块链采用的是多方验证的交互式共识平台,能够促进保险平台的自我监管,其信任机制大大降低了弄虚作假的可能性。交易参与者在各个节点都可以对保险业务进行参与和审批,监管将只需要对相关技术和平台进行查漏补缺即可,确保系统中的任何计算机都无法欺瞒系统。

(四)区块链带来保险行业的新突破

传统的保险受到地域限制,只能在线下当面进行,其发展速度受到制约。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则实现了基于全网共识机制的跨区域的信息和价值的交流,模糊了地域限制,全球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参与进来,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流得到了强化,尤其是打破了信息的不对称性。此外,区块链的“时间戳”功能完整记录了交易过程,扩大了影响范围,缩短了时间周期,使得保险期限得以更加灵活,由此可以开发出更多保险产品,大大促进了保险行业的发展。

三、结语

目前,区块链技术尚处于早期理论阶段,各项应用还刚刚起步。然而,我们无法忽视区块链技术可能给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的变革。尤其是在金融领域,再细分到保险领域,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征可能会对传统保险行业的模式带来创新甚至颠覆,区块链的新型智能合约、信息和数据加密方式等也有望对保险行业进行改进,加快行业运作效率,从而使得保险行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峰.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前景分析[J].智富时代.2016(5):25-27.

[2]王和,周运涛.区块链技术与互联网保险[J].中国金融.2016(10):74-76.

区块链技术起源篇7

【关键词】区块链;金融科技;金融监管;金融问题

一、引言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诸多优势,近些年其被广泛运用于金融领域中,实现了相关金融应用场景的可编程。由于技术及诸多因素的限制,现阶段我国的区块链金融发展仍处于探索时期,未能将其真正效应发挥出来,且由于资源消耗管控、隐私安全保护、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的不健全化,目前我国区块链金融面临着严重的生存挑战,其改革需求是迫切的。本文将基于此展开初步探讨,就当前应对区块链金融发展挑战的策略展开初步探索,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二、区块链的技术原理及特征

可以将区块链视为“区块”与“链”的组合,区块是区块链的基本单元构成结构。各区块都拥有相应时间标签,且各项交易信息均在加密技术保护中,被全部存放在区块内,呈现出高度可信性,难以进行篡改。其技术特征可由如下四点来谈:一是去中心化。区块链所执行的是分布式储存与计算,所有具备维护功能的节点需要共同维护链上数据,即使部分节点损坏,也能从其他节点得到完备的数据拷贝。在单个或多个节点被一同攻击时,系统安全性与稳定性也难以受到影响。二是数据不可篡改。这是其能被运用于金融领域的一大关键因素。在信息内容经过验证后,数据信息一旦被上传至链上各区块中,便将长期被保存,难以私自篡改。一般来说,除非系统中半数以上的节点被同时攻破,否则修改单个或多个节点都不会影响数据库中的信息真实性。三是去信任化。区块链上各节点间的交易是由系统强制执行的,当节点交易能够通过一定规范与协议时,触发交易条件后将自动执行交易,且人为无法干预。这就使得交易双方可以在不具备相互信任条件下也能完成交易。且该系统中除去加密信息外,各项信息都具备高度公开性与透明性,所有人可通过相关接口查询链上数据信息,因而进一步降低了信任成本,保障交易可靠性。四是匿名性。各节点能够在不具备信任条件的前提下展开交易,这也意味着交易双方不必再借助公开身份来获取对方信任,仅需提供所需的交易信息即可,因而有效保护了双方的隐私信息。

三、区块链金融面临的问题分析

1.技术层面的问题目前,由技术水平过低而造成的区块链金融发展问题仍十分严峻,51%攻击以及智能合约安全等问题尚未得到完善解决,且部分金融应用场景常存在安全与性能方面的缺陷,技术水平的低下使得各项应用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首先,其在性能及效率方面的欠缺明显。目前,区块链主要采取分布式记账法,每发生一次交易内部各节点都需展开一次数据记录,数据信息真实性与安全性得到了有效保障,但效率十分低下。当金融业务需求激增时,系统处理量将大幅提升,此时区块链技术系统的性能及效率欠缺将更加突出。就比特币、以太坊而言,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前者每秒能完成的交易处理量仅为7笔,后者能达到7~15笔的数量,但与传统金融每秒交易处理量相比,差距甚远。效率的低下是影响区块链技术发展的一大关键因素。此外,智能合约的出现诱发了一系列的新金融风险,使得区块链系统的修改条件完全丧失。但若设计初期技术人员对相关金融业务的理解存在片面性,产生逻辑失误,或是难以正确把握可能存在的问题,因而产生一些设计疏漏,后续将诱发大量交易错误。如上文所述,区块链具备不可篡改特征,因而难以及时控制损失,将导致金融业务流通受阻,影响系统稳定性。2.资源消耗问题目前,以比特币等区块链技术为例,其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产生新区块时,需要耗费大量算力。相关研究报道表明,截至2021年年中,全球比特币挖矿所耗费的电量已临近150太瓦时,甚至高出乌克兰等国家的耗电量,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反省。除去大量电能消耗外,挖矿过程中将导致二氧化碳加剧排放。相关统计数据称,因比特币挖矿而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惊人,仅2020年间便已达到近7000万吨。根据中国科学院及清华大学相关团队的研究报道估算,我国矿池占全球算力近八成,不考虑政策干预条件的情况下,我国在比特币区块链上产生的碳排放大约会在2024年达到1.305亿公吨之多,甚至高出捷克、卡塔尔等国的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巨量能源消耗来生产虚拟币,并不契合于我国的战略发展目标,违背了绿色环保的根本发展理念。现阶段,我国各部门对于该类型环保事件的整顿力度越来越大,国务院金融委于2021年5月21日首次就比特币事件公开表态,提出严肃打击比特币挖矿与交易行为。3.存在资产安全问题发展区块链金融,需要认识到金融领域的特殊性,以安全为第一管理要务。由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性,用户必须通过公开地址、密匙来获取资产所有权。且区块链具备不可篡改的特征,这也意味着若密匙丢失,资产也将因此而全部损失,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就目前来看,此类事故频发,数字货币运行中时常产生盗币问题。如:韩国的比特币交易所“Yapizon”在2017年3月被盗,丢失近四千枚比特币,平台损失了总资产的37%,次年6月“Coinrail”及“Bithumb”两个交易所的热钱包被攻击,损失分别达4000万、3100万美元;日本交易所“Zaif”在2018年遭黑客攻击,被盗资产约达到4.3亿元人民币。诸如此类案例的出现为人们进一步敲响了警钟,也使得区块链技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暴露无遗。4.数据隐私及安全一是区块链金融的发展加大了反洗钱等方面的监管难度,此类金融交易具备高度隐秘性,在身份隐蔽的情况下也可完成交易,也就是说只要符合区块链规则便可借助加密算法完成交易。这在一定意义上保障了用户的隐私安全,也使得货币流通速度有效加快。然而,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监管工作将受到严重限制。二是数据安全风险加剧。区块链中的任一节点都有着对全部交易数据的记载,当不法分子攻破某一节点后,全部交易信息便暴露无遗,反而造成了更大的安全隐患。充分结合金融领域的特殊性,分析相关政策规定,应当以保障数据隐私安全、保护用户合法权益为第一原则,但在账本共享基础上,达成对数据交互全流程安全及隐私的有力保护,显得过于吃力,这是目前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三是数据储存安全条件不健全。在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其被广泛运用于金融领域,借助该技术所收集的数据量持续剧增,以何种情况落实好海量数据储存、由谁承担主体储存责任、由谁承担监管责任、以何种手段保障数据安全70仍是极为紧迫的发展问题。5.相关制度及法律规章不健全现阶段,区块链应用阶段尚不具备相对统一的标准。我国现行区块链技术平台繁杂,缺乏统一标准,且不具备数据迁移、链链对接的功能,严重影响到区块链金融业态的兼容性及扩展性。分析此类问题,应当发展区块链金融的过程中,制定出更为健全规范的金融标准。现阶段区块链金融领域的技术标准、管理条例、评价标准及监管准则均缺乏规范性、统一性及明确性,给其应用效率造成了严重的抑制。此外,我国有关区块链金融领域的监管机制不健全,缺乏权威监督机构,因而致使市场上的区块链应用质量良莠不齐;未针对相关合约的法律效力予以界定。如:有关区块链资产、智能合约的有效性,尚未进行明确的法律规定,如若产生纠纷,将无法得到法律救济;在区块链金融的发展下,现有金融监督政策存在明显的片面性。随着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中的运用,金融业务逐步实现了跨界融合,其风险隐蔽性与复杂性更为突出,原有的金融监管机制也难以达到全面覆盖,由此造成了严重的监管缺失。

四、规范区块链金融领域发展的路径探索

1.从业机构领域在区块链金融的逐步发展中,为进一步提升其发展效益,需推进从业机构的优化建设。一方面,需继续加强在区块链底层技术方面的研究,依据现有技术基础,结合自身发展定位,由目前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限制性因素入手逐一展开突破,保障技术可靠性,进而有效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另一方面,需注重应用场所的适宜性,确保能够满足该金融场景对区块链技术安全性、功能及性能的要求。需注意的是,并非全部金融业务都可运用区块链,应当依据实际业务特点选取适宜应用场景,应坚决杜绝盲目运用区块链的问题,确保将区块链引入金融领域后,能够相互适应。2.政府部门监管领域就政府部门监管领域而言,首先需进一步完善有关区块链金融监管业务的相关政策与标准,在应用及发展区块链技术的同时,谨防技术滥用,保障区块链金融的健康性、安全性与稳定性。另外,需以合理、有效及适度为第一准则,提升监管机构的工作规范性与合理性。需理性看待其创新及应用,意识到应用区块链技术并非改变了金融业务属性,应能够运用区块链技术来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与效率,不得任其肆意妄为,也不得采取“一刀切”政策。实际监管工作中需强调监管的灵活性,并避免创新失控、过度投资等问题。3.国家政策领域就国家政策领域而言,应当给予区块链底层技术研发与落实更高的扶持力度,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并打造出以区块链金融为核心的金融科技产业链,建设新的金融生态体系。首先,需对该技术的创新型发展给予大力扶持,集中精力培养出一批技术先进、应用范围广的龙头企业,并保障该类区块链金融企业对金融规律的熟悉度;其次,需给予相关科技企业更高培育支持力度,借助开设产业园区、拓宽融资渠道以及各项优化政策的出台来为其提供更为温润的发展环境,培育出一批拥有高创新力、高专业水平及优良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最后,需落实好人才培养工作,委托高校培养一批区块链金融领域的优秀复合型人才,为社会输送更多专业人才。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区块链金融的逐步发展中,金融领域的脆弱性及信任基础薄弱性得到了有效改善,但目前其技术尚不完善,仍处于发展及成熟过程中,尚面临着严峻的发展挑战。基于此,应当进一步推进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提升综合治理能力,切实优化产业生态环境,促使区块链技术更规范、更安全地应用于金融领域。本文主要就区块链金融现阶段所面临的发展困境展开了初步分析,并由多方面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参考文献

[1]丛鹏旭,曾剑秋.金融科技下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探究[J].金融科技时代,2022(3):51-55.

[2]李冰琨.区块链+存货质押的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研究[J].会计之友,2022(5):155-160.

[3]董春雨,李守伟,张瑞彬.基于知识图谱的区块链与供应链金融融合研究[J].财会月刊,2022(4):149-154.

[4]周钰博,杨海盟,肖翔.中国区块链金融应用进展及政策建议[J].金融科技时代,2021,29(10):30-34.

[5]蔡然.区块链金融的发展趋势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8(1):37-41.

区块链技术起源篇8

其中,蚁米创客空间以区块链为核心,同时规划了“区块链+智能机器人”、“云计算”、“大数据孵化”等板块,运用“教创孵投”四位一体的闭环运营模式,与广州“iaB”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致力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专业型孵化服务。蚁米公司在首期投资1200万元打造众创空间的基础硬件之外,还将派出其在天使投资界有“百日成金”之称的“卓启特创营”(Dreamkey)总部的8名资深基金经理进驻区块链创客空间,并携手荣之联等六家上市公司联合打造区块链开源社区众创平台,全面构建高智能、地标式的区块链创客空间。

一、新态势下区块链主流化的正当性

近来,网络上关于比特币、区块链的讨论声不绝于耳,而自国内禁止比特币交易之后,区块链就真真成了网络红人,甚至被认为是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波技术产业浪潮。事实上,随着互联网“中心化”平台的出现,原本开放、平等的网络信息来源渠道开始变得滞碍重重,互联网的创建初衷已不复存在。因此,这样的说法并不夸张,区块链作为一种典型的新型的技术工具,不同的是,它更复杂、更神秘、更系统化。

具体来说,中心化最直接的弊端表现就是多个主体的信息传播将受制于中心平台。举个例子,如今的互联网已经做不到完全的开放和平等了,更多互?网用户受制于某个不够开放的中心平台的监管,网络上的一草一动都在这些中心化平台的掌控之下,甚至每一位互联网用户的身份都由中心平台来赋予、被定义,这也是网络时代人们愈加感知到堕落的原因之一。

早期的互联网拥有更多的免费公开协议,例如我们如今耳熟能详的GpS定位服务、网络搜索等等,彼时,每一个网民都能掌握一定的主导权。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和企业受中心平台影响,例如亚马逊作为全球范围内的零售商,其线上零售动态时刻在影响制造企业和供应商的状态,这些影响我们可以归因于如今中心化的架构模型。中心平台的动摇有可能直接导致经济下滑,甚至产生更为恶劣的影响。

另外,由于多种中心平台的出现,人们的精力分散,互联网上充斥着垃圾信息。所谓的“注意力经济”正在吞噬人们的意志和生命力,互联网用户越来越多的精力被浪费掉了,而这些,也是中心化的一种弊端体现。

而区块链的出现,给出了一种具象化的解决方案:去中心化。区块链提供的就是一种平等而公开透明的解决方法,将每一块信息彼此相连,相互制约和影响,因此信息不会被篡改,绝对的可信任,也绝对安全。

二、新态势下区块链概念风口的消散

如今人们所担忧的区块链泡沫并非“技术泡沫”,而是“概念泡沫”。区块链技术稳定且缜密,不易被市场走向和舆论冷热所肆意影响而出现贬值,其所应用的产业领域亦因带来了效率和信任机制上的利处,避免了因泡沫破碎而产生剧烈动荡。区块链概念则因神秘感被用于商业炒作,吸引大众的注意力,让投机者运作出一盘关于区块链概念风口的大棋。

众所周知,区块链去中心化、多节点、分布式记录,可防篡改、公开透明、信息共享,但不得不说,这些特性还是流于概念了。如果要用实际的应用案例去支撑,可列举的信息却十分匮乏,也就是说,不明就里跟着起哄的是大多数,真正关心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的企业,如今早已广纳区块链人才潜心钻研,也许过不了多久就会有更多区块链的应用产品面世了。到时,也就是区块链概念泡沫破碎之时。

这一轮看似已经爆发的风口下,区块链泡沫的破碎可能是其概念从神化到落地的过程,对真正的区块链技术掌握者和应用者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反之,他们可能不仅不会遭受太大影响,还会因概念风口的消散而受到重视,因为单就区块链实际应用中所产生的益处,就已经远大于注意力经济爆发下,区块链概念被用于商业运作时所带来的利处了。

科技公司Calastone根据英国等地的每日基金交易量计算得出,在基金买卖流程中使用区块链技术,每年可省下26亿美元。可以想见,技术的落地应用,始终应成为区块链受追捧的主要原因。

三、新态势下金融产业在区块链中的主导地位

要说区块链的应用案例,最为典型、也是最为经典的,一定是比特币。比特币是区块链的一次完美应用,在区块链的防篡改、可信任等特性的影响下,区块链将更适用于信用相关的金融领域。

尽管如今各领域企业都在争相入局,用区块链来做公益的人也不在少数,但作为一种严谨、透明的信用验证手段,区块链用做交易记录的账本角色将被延续,可以预见的是,继比特币之后,更多形式的交易内容将以区块链为载体被记录下来。这也是金融产业将会被区块链颠覆的原因之一,信用体系建设得已经足够强大了。

第一,从比特币出发解释区块链的形态是分布式记账,而这正是区块链最为原始也最为契合的状态。有比特币的实际应用在前,概念的泡沫破碎之后,区块链将因其自身分布式的架构与严谨稳定的属性而以金融为主要应用渠道,这也是区块链应用最稳定、最直接的方式。用区块链来记录交易信息,稳固交易市场,因为有比特币的先例,金融将成为应用区块链更容易上手的领域。

第二,区块链的防篡改,让每一笔交易都透明、被公开,非法交易行为将无处遁藏。每一笔交易信息都占据一个区块,在区块链特定的运行系统下,这些交易区块彼此相连且环环相扣,篡改其中一个就会影响与之相邻的一片区块信息,因此这一篡改行为无法??现。因此,交易信息也就能够保证足够透明和稳定存储。

第三,区块链是一种难得的信用验证手段,这也为金融提供了基础信用架构。从银行信贷、信用卡、到p2p乃至普惠金融,几乎在金融发展的每一时期,征信体系不完善问题都渗透其中,为金融行业的发展筑起了高壁垒和高门槛。区块链对信用信息的记录绝对严谨且透明,因此能够作为金融发展的基石。

总而言之,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区块链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架构诞生,其在效率、信任方面的助推作用举重若轻,尤其是为金融交易提供了颠覆性的解决方案,区块链必将掀起金融界一场腥风血雨。

四、区块链早期入局者应警惕的“雷区”

如今,区块链的概念已经人尽皆知,但其技术应用成熟度仍然处在稚嫩的初级阶段。因此,对早期的入局者来说,进军区块链还有很多需要注意到的问题。

(一)概念炒作:投机者的蜜糖,实干家之砒霜

就像写白皮书紧随炒币热而来,但这些为比特币提供基础架构的技术人才都对炒币敬而远之,尝到炒币甜头的人,将很难再去静心做好“幕后”工作,去撰写白皮书了。同样的道理,若是仅借助区块链概念就赚了个盆满钵满,那深耕技术的苦也就吃不下来,再去探索如何应用更是难上加难。

(二)技术靠边:区块链技术是一切应用的前提与基础

一切围绕区块链的操作和应用都应将技术深度放在第一位,技术优先。深厚的技术实力将成为区块链真正的风口到来时的强大壁垒,实际技术的落地应用也是建立在技术驾驭熟练程度之上的。入局区块链市场切忌脱离实际,将技术落到实处是区块链最好的归宿。

(三)完美技术:区块链技术并非天衣无缝,衰退期迟早会到来

任何新事物都会遵循一定的生命周期,互联网如此,区块链也不例外。如今被神化的区块链概念让a股的泡沫堆积,区块链技术更是要不得被盲目“神化”,怀着警惕与敬畏之心去探索区块链,并为其完美应用留有余地,才能在危机到来之时做好准备。

区块链技术起源篇9

区块链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过去十分钟内所有交易信息,用于验证其有效性和生成下一个区块。区块链技术通过点对点的记账、数据传输、认证或合约,无需中间方即可达成信用共识。该技术具有去中心化、集体维护、高度透明、去信任、匿名的特征。区块链概念产生于2008年,是比特币发展的基础,2013年通过全网记账建立了市值达到100多亿美元的信用。区块链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正引起创新机构和团队的高度重视,众多巨头公司纷纷加快布局,大量创新项目相继投入实践,技术应用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区块链技术在商业银行、股票交易、财务审计和物联网领域均已开展应用实践。

区块链技术在商业银行的应用开发率先展开。巴克莱银行、西班牙毕尔巴鄂比斯开银行、澳大利亚联邦银行、瑞士信贷集团、摩根大通、道富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和瑞士银行已经达成一项合作,将为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业中的使用制定行业标准和协议。Factom为美国银行提供区块链加密货币技术,应用于银行转账领域,并与洪都拉斯政府合作开发土地产权记录系统。此外,花旗银行、瑞银、纽约梅隆银行等已相继成立研发实验室,重点围绕支付、数字货币和结算模式等方面测试区块链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在股票交易、财务审计和物联网领域亦有应用。股票交易方面,美国纳斯达克已在测试区块链技术,用以实现一个全新的股票交易系统,使处理非正式电子表格效率大幅提升。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近期正式批准在线零售商通过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发行股票。我国数字货币和区块链创业团队推出首个区块链项目“小蚁”,是用以发行、管理、交易各种权益份额的区块链协议。财务审计方面,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正将区块链技术用于自动审计,通过一个全球性分布式账簿,与Sap和oracle等财务报告系统对接,推动审计与自动化税务合规申报,提高购销过程透明度。物联网方面,iBm正在开发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系统adept,将兼顾低成本、高可靠和高效率的特点。

区块链技术当前主要运用于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在金融等领域的实践正相继开展,围绕区块链的开源体系能够创造丰富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区块链的深度应用有望成为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重要管理方式,对建立公平透明的经济社会组织方式具有深远意义。从应用领域看,在金融管理领域,区块链因其去中心化和透明公正的特点,在金融领域已率先实践,应用方向包括支付结算、智能债券、财务审计等,区块链利用分布式记账系统优化金融机构运行效率,使交易信息更可信,处理方式更便捷。在社会管理领域,区块链技术促进数据管理和数据记录方式的转型,将在身份认证、健康管理、公证、司法仲裁等方面深入应用。在合约管理领域,股权管理、互助保险、权利登记转让、智能合约等方面区块链技术将发挥更显著作用。在信息技术领域,区块链将改造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分布式人工智能新形式。

区块链技术起源篇10

该案件中,原告为证明被告在其运营的网站中发表了原告享有著作权的相关作品,通过第三方存证平台,进行了侵权网页的自动抓取及侵权页面的源码识别,并将该两项内容和调用日志等的压缩包通过相应技术上传至factom区块链和比特币区块链中。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互联网数据库技术,也被称为分布式账本技术。其特点有去中心化、开放性等。在原理上,储存的数据具有不可篡改性。

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后认为,这一电子数据通过可信度较高的自动抓取程序进行网页截图、源码识别,能够保证来源真实;采用符合相关标准的区块链技术对上述电子数据进行了存证固定,确保了电子数据的可靠性;在通过技术验算确认一致且与其他证据能够相互印证的前提下,该种电子数据可以作为本案侵权认定的依据。

“区块链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具有开放性、分布式、不可逆性等特点,其作为一种电子数据存储平台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稳固性的优势,在实践审判中应以技术中立、技术说明、个案审查为原则,对该种电子证据存储方式的法律效力予以综合认定。”杭州互联网法院承办法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