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气体危害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1:59

温室气体危害篇1

臭氧防治植物病害的两面性

臭氧对植物生长具有保护与破坏两重性。其中,臭氧浓度与作用时间是决定臭氧两重性趋向的关键因素。

国内外研究的差别

国外有关臭氧对植物生长产生的影响及危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臭氧的危害方面,许多报告集中在光化学烟雾对露天作物的危害方面,特别是no2和汽车排放的有机烃化合物在阳光照射下产生的臭氧、过氧酰基硝酸酯(pan)等光化学氧化剂,这些氧化剂的浓度达到0.2×10-6以上时,作物就会受害。少量报告谈及纯净臭氧对作物的危害,并确定臭氧浓度达到0.12×10-6以上时,作物即开始表现出受害症状。而对低浓度臭氧的作用几乎没有研究,特别是在臭氧防治温室植物病害方面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总的来说,将臭氧归为作物污染物和危害物是国外的一般性结论,在温室植物生产中没有应用。

国内将臭氧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研究最早始于1987年刘滨疆进行的高电压电离的空气对蔬菜病窖的预防效率的研究,随后得出了臭氧浓度长期保持在0.005×10-6~0.08×10-6之间可有效预防病害的发生与发展而不会产生危害的明确结论。

在臭氧与植物生长之间的关系研究方面,国内与国外的差别就在于侧重点不同。国内的研究集中在设施环境中单独释放臭氧的防病效果和安全性方面,国外则集中在高浓度臭氧、过氧酰基硝酸酯(pan)等光化学氧化剂对植物生长的危害方面。

臭氧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危害

在自然界中,白昼晴天的臭氧浓度约在0.001×10-6左右,而雷雨天的臭氧浓度约在0.001×10~0.08×10-6之间,甚至更高,但持续时间短。紫外线较多的高山地区,标高3000m处的臭氧浓度可达o.03×10-6~0.04×10-6,且持续时间每天达5~6h,这种浓度的臭氧能导致植物高度降低、茎变粗。在大气层28km的地方,也就是常说的臭氧层,臭氧浓度可达11×10-6,这种高空臭氧层对生物有益,它阻挡了太阳辐射中的过多紫外线,保护地表生物。自然界中,自然发生的臭氧可将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的数量抑制在一定范围内,进而使作物病害发生率维持在一定水平上。但是,在温室中,由于保温覆盖材料的影响,空气接受的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减少,臭氧浓度远低于室外。另一方面,高温高温环境中的高热水汽也剧烈地消耗着臭氧,更会使臭氧浓度低于0.001×10-6,因此,在设施环境中的植物病害发生率会很高,这同阴天、高湿闷热的露地环境中的植物病害高发的原因相同。一般来讲,当臭氧浓度低于0.05×10-6且作用时间小于30min时,臭氧对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均有保护作用。

臭氧对植物生长的危害

植物受臭氧损害的程度主要取决于臭氧浓度及作用时间。臭氧浓度一般在大于0.05×10-6且作用时间超过1h以上,大多数的植物就会产生可视与不可视的危害。在臭氧浓度的持续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由于植物生理、生态、环境及栽培条件不同,其受害程度也有很大差异。既使同一植物品种,在不同生育期内,在一天的不同时间内,其对臭氧的敏感程度都有明显变化,甚至同一个体的不同叶片,对臭氧的感受也有明显差异。另外,在实际的温室栽培条件下,臭氧在光的作用下,会同no2、nH3及农药中挥发的有机气体相作用形成“复合危害”的气团,在复合危害的条件下,植物的受害程度就会出现新的变化,呈现相柔、相克或相加的种种关系。也就是说,温室内空气越污浊,投放的高浓度臭氧同污浊的空气成分相作用,既有可能为植物提供新的营养物质,也有可能迅速危害植物。

特别是浓度达到0.15×10-6以上的高浓度臭氧,对农作物造成的可视危害症状与So2的危害症状基本相同,如绿色消褪、叶色变红、叶表面灰白、出现白色的荞麦皮状的小斑点、暗褐色的点状斑、不规则的大范围坏死。臭氧对植物的危害还有一些是不可视的,例如生理机能降低、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形成早期老化,致使产量降低等。

臭氧防治温室病害的机理

无论是可视的还是不可视的危害,臭氧的危害都是由气孔开始的。臭氧侵入的速度受气孔开度的支配,臭氧危害植物的机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臭氧进入叶肉时,气孔及叶肉组织就增大对臭氧扩散的阻抗作用,这同时也阻抗了Co2的进入和扩散。②臭氧本身有破坏叶绿体的作用,并阻碍光合反应中的部分电子传递系统。③破坏叶肉组织,臭氧主要是破坏叶肉的栅状组织细胞。④臭氧损害细胞的透性,使细胞液大量渗出,部分植物还有乙烯逸出,使植物自身早期老化等。总之,臭氧的危害是阻碍和破坏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理机能、使植物的干物质产量降低。因此,用于温室病害防治的臭氧浓度一定要控制在0.06×10-6以内,且作用时间要短于30min。

环境中,温度、湿度、空气成分等因素对臭氧杀菌效果都有显著影响。温度愈高,杀菌效果愈差。棚温在30℃以上的白天,臭氧灭菌几乎无效,夜晚、阴天使用效果好。湿度的影响要复杂的多,高湿有光照的防治效果较高湿无光照的效果羞。用于温室植物病害防治且又不危害植物生长的臭氧浓度为0.05×10-6,使用时间应在20~30min。

臭氧损伤的可恢复性与臭氧免疫

较低浓度的臭氧初次使用造成的叶片损伤并不影响后期的生长,损伤后生出的叶片对此浓度的臭氧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之后的臭氧使用就可有效地预防植物的几乎所有气传病害。植物对臭氧的这种反应相当于动物注射疫苗后产生的抗病力或免疫力相似。

臭氧气体的促进生长作用

臭氧气体对植株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机理来源于以空气作为原料的臭氧气体含有大量的氮氧化气体nox,该气体与水汽结合成为植物可以迅速吸收的氮肥,长期施用臭氧可显著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

应用及结论

目前,国内主要使用的是3DC~660a型温室病害臭氧防治器。它采用高频高压、臭氧管、风送管道的臭氧发生与输送方式进行温室植物病害的臭氧预防。

使用效果

温室病害臭氧防治器用于667m2的臭氧浓度可维持在0.002×10-6~0.05×10-6之间,功耗为60w,工作方式为每周开机3~8次,每次工作时间15~25min,每周工作次数依病害发生情况来定。保护的温室种植品种有黄瓜、甜瓜、礼品西瓜、彩椒、茄子、莴苣、百合、月季、洋桔梗等,防治病害包括所有气传和少部分土传病害,平均综合防效达到78%以上。

在近5年的实验观察中,黄瓜灰霉病、霜霉病等气传病害的防效为90%~100%的温室数占到试验总数的67%,疫病、蔓枯病等土传病害的防效在73%~100%之间的温室数占总温室数的34%。对茄子灰霉病的防效在94%~100%之间的温室数占总温室数的74%,对茄子黄萎病的防效在90%~100%之间的温室数占总温室数的37%。对月季白粉病的预防效率超过87%。

对叶菜类蔬菜具有显著的促生长作用。芹菜、苘蒿的产量可提高14%以上。

温室气体危害篇2

【关键词】:墙体霉变;危害;产生原因;防治措施

[abstract]:thewallmoldisthequalityofbuildingsinfrequent,harmwhileonthebuildingitself,butalsoaseriousthreattopeople'shealth.Butthewallmoldisnottheproblem,canbeartificiallycontrolled.thispaperstartsfromcausesofwallmoldfromtheaspectsofstructureofthehousing,housingquality,constructionquality,throughtheinductionandthesummary,proposedeffectivemeasurestopreventthewallmold,inordertoprovidereferenceforqualityproblemsolvingwallfungus.

Keyword]:thewallmildew;hazard;cause;prevention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北方地区寒冷,冬季室内采暖,致使室内外温差较大。护墙、窗户发生结露、冷凝水害比较普遍,特别是实施墙体改革以来,居住建筑护墙均采用框架结构填充空心砖,窗采用塑刚、断桥铝合金单框爽玻,结露霉变危害逐年增多。辽宁省住建厅于2007年3月《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后,虽然在设计、施工中加大了护墙的保温措施,加大了外窗节能检查力度,产生结露、冷凝水害有很大改善。但是,在相同情况下,还有一些市政建筑产生结露霉变现象。因此分析市政结露霉变危害形成原因,通过有效防止,改善居住环境,提高业主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筑护墙、窗产生结露、冷凝水的原因

在温度和压力不变的条件下,一定容积的干空气所能容纳的水蒸汽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当水蒸气的含量尚未达到这一定限度时,该湿空气处于未饱和状态,当达到限度时就达到了饱和状态。若某房间的湿空气已达到饱和,再继续向其供给水蒸汽,也不会增加水蒸汽的含量,超额的水蒸汽将凝结成液态而析出。淋浴时卫生间室内、蒸煮食物是厨房室内的雾,天花板和墙面上的水珠,都是饱和之后的超额水蒸汽凝结而成。

然而,当温度较高的空气中含有较高水蒸汽,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低于气温,形成一个冷源对潮湿空气进行冷却,被冷却的空气温度降低到一定值时,空气中的水蒸汽达到饱和状态,饱和空气中水蒸汽在维护结构内表面形成结露,产生冷凝水。此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空气温度低于露点温度越多,空气结露产生了的冷凝水的现象越严重。露点温度与空气相对湿度有直接关系。温度一定时,相对湿度越高,如气温23℃,相对湿度Φ=70%时,露点温度t=15℃;Φ=90%时,露点温度t=20℃;也就是说,当Φ=70%时,空气要被冷却到15℃时才会出现结露现象,当Φ=90%时,空气要被冷却到20℃时,就会结露产生冷凝水。经过长时间结露,则会引起真菌繁殖,产生长黑毛霉变,腐蚀墙皮,甚至影响身体健康。由上述分析可知,建筑护结构产生结露、冷凝水的季节处于室内、外温差较大的冬季。

二、建筑护结构产生结露、冷凝水的预防

(一)提高护结构隔热性能

根据产生结露的原因,减少结露霉变的危害,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提高建筑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为此,国家、省市下发了很多文件、规范及标准图集,通过严格的审查制度来提高建筑护结构的隔热性能。加强设计施工中的现场管理,使隔热性、气密性达到《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从源头上提高建筑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极大地减少室内结露冷凝水害现象。

(二)控制室内空气中的相对湿度

结露霉变与建筑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有关,更与居住使用环境、居住者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彻底改变结露霉变危害,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控制室内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以新建成的市政建筑为例:

1.新建筑护结构还没有百分之百干,特别是新装修后的住宅,室内空气比较潮湿,一定要有合理的装修工期,在装修期间经常开窗换气,定期检测室内湿度,最佳控制在相对湿度为50%-70%之间,待干燥后入住。

温室气体危害篇3

一、人类面临温室效应威胁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大气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资料表明,目前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18世纪产业革命以前增加了25%。大量的二氧化碳好像是罩在地球表面的一层保温层,使地球表面气温增高,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大自然对人类过度消耗能源和污染环境的报复,它对人类生存已构成了严重危害。

科学家分析预测,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继续增高,使地球表面气温增高4℃时,南北极冰雪就会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大面积桑田将变为沧海,大批城镇会沉没于。一旦海平面上升2米,美国的纽约,日本的东京,我国的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都在劫难逃,无数生灵将面临灭顶之灾。

“温室效应”导致的气候变暖,会影响农作物生长,造成减产或绝收,还会加剧飓风形成,使风暴天气更加频繁,进而使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由此可见,“温室效应”对人类的生存,对农业、畜牧业的影响是灾难性的。

二、防范热浪危害健康

所谓热浪,是指气温持续数日高达35℃以上,甚至有时高达40℃、50℃的酷热天气。热浪天气的形成,与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森林锐减、植被恶化等自然生态环境有关。热浪可分为湿热型和干热型两种。湿热型热浪多发生在温带地区。这种热浪天气的特点是,湿度大、没有风,令人闷热难耐。我国东部沿海省市是湿热型热浪天气的高发区。在这种天气状况下,大气污染物和异味不易扩散稀释,反而使浓度增加,对人体危害程度加重。干热型热浪多发生在植被环境恶劣的山地丘陵地带和沙漠地区。它的主要特征是干热无风,人有烧烤一样的感觉。这种热浪极易引发森林火灾,会使农作物干枯绝收。我国黄土高原和西北大沙漠地区是干热型热浪天气的多发区。在这种天气状况下,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会加快化学变化,强化污染危害,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更为不利的影响。热浪对大中城市的侵扰比农村更为猖獗,沥青路面会热得流油,水泥道路和建筑物会热得烫手,高密度的建筑物之间,狭窄胡同里巷更会热得出奇。热浪袭来时,会使人大量排汗造成水盐平衡失调,从而引起病变。热浪对不同年龄的人群危害有不同,17岁以上的青年多表现为热痉挛,40岁以上的中年人多表现为热衰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多表现为热中暑。热浪对身体虚弱或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肺气肿、哮喘病的中老年人的危害尤其严重,如防范不力,会增加发病率,使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热浪没有国界,控制热浪侵袭,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各个国家各个地区都应下力量保护地球植被生态环境。城市更应进行立体绿化建设,不仅有林立高楼,还应是一片绿洲,以减轻热浪对市民的危害程度。广大市民应有自我保护意识,在夏天尤其在热浪天气,饮食要清淡,睡眠要充足,运动宜适度,心态宜平和。

三、平安度过高温高湿天气

空气湿度的蒸发力和人体排汗的散热效率,对人体的热平衡和温热感觉有重要作用。高温天气,人体主要靠蒸发来散热,如果空气相对湿度增高,空气气流又较弱,汗液就不容易蒸发,人体就不能顺利散热,湿热的空气困扰着湿淋淋的肌体,使人感到格外闷热。人们形象地把高温高湿天气说成是“桑拿天”。

在酷热的天气下,湿度的大小对人体排汗、脉搏、直肠温度及耐受时间都有直接影响,极易发生中暑、感冒、消化道疾病,对体质虚弱的老年人,更是多种疾病的诱发因素。

在高温高湿天气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控制高温露天作业时间,防止人体水分随汗液大量流失造成脱水。要随时补充水分,最好喝新鲜的温白开水,适当补充一些淡盐水。走出靠冰镇饮料解暑的误区,因为过量饮食冰凉饮料会导致汗腺排汗不畅,机体散热困难,更易引起中暑,还会引发肠胃不适。

第二,饮食要清淡,多喝绿豆汤,还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瓜果蔬菜,尤其应多吃西瓜、冬瓜、扁豆、苦瓜、西红柿等。

温室气体危害篇4

1 低温危害的症状

低温对花木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芽:花芽是抗寒力较弱的器官之一,特别是项芽。花芽受低温危害后,初期从表面上只看到芽鳞松散,不易鉴别,后期干缩枯死;枝条:成熟的枝条在休眠期各器官的抗低温能力是形成层>皮层>木质部、髓部,因而受低温危害时最先变褐的是木质部和髓部。而在秋季因贪青徒长的枝条因生长不充实,对低温敏感,而以形成层抗寒力最差;根部:特别是根颈部位,因组织内水分形成冰晶,热胀冷缩,导致树皮胀裂坏死;嫩梢新叶颜色发生改变变:黄(如吊兰、红掌、绿萝、西瓜皮椒草、海芋、喜林芋、棕榈科植物等)、发白(如吊兰、朱顶红、花叶吊竹梅等)、枯焦(如吊兰、君子兰、八角金盘、金钱榕、十大功劳、夹竹桃、发财树、铁树等)、发紫(金钱树、墨兰、山茶)、变腐烂状(如君子兰、棕竹、绿萝、芦荟、扶桑、丽格海棠、海芋、长寿花、金钱树、绿巨人等);植物体坏死中空,如仙人球、仙人掌、麒麟、三棱箭等,当遇到冻害后,常导致植株表面呈现不同的黑褐色斑,干瘪中空,甚至全株坏死。

低温危害所造成的症状与病害有些相似,但两者还是很容易区分的,低温危害部位不会出现病原物;病害在同一区域内往往同时发生,而低温危害不会大片同时发生。

2 造成受低温危害的原因

导致家养花木受低温危害的原因很多,可概括为内因和外因。

(1)内因:一是不同植物对低温的抵抗能力不同。如热带亚热带植物没有温带植物耐寒;二是不同植物不同品种对低温的抵抗力不同,如乡土树种比外来树种抗低温能力强;三是同种植物不同部位对低温的抵抗力也是有差异的,如当年生枝条的成熟度较低易受低温危害,而二年生以上的枝条木质化的成熟度高,含水量减少,细胞液浓度增加,积累淀粉多,对低温的抵抗力较高。

(2)外因:与抗寒锻炼时间的长短有关。所谓抗寒锻炼是指随着气温下降,植物体内发生一系列适应冷冻的生理生化变化,以提高植物抗寒能力的过程。因为植物经抗寒锻炼后,会发生如下的生理生化变化,以提高抗寒性。现有研究表明且已证实,抗寒锻炼可诱发100种以上的抗冻基因。与气象条件的状况有关。非节律变温、早霜降临早、晚霜未得晚、寒潮来势猛、绝对低温低、持续时间长、温差变化大、气温回升快、多雨寡照久,强风干旱多等情况,都会造成花木的低温危害。与栽培管理水平有关。施肥不足比肥料充足的花木抗低温能力差:受病虫危害越重的植株,抵抗低温的能力越弱。

3 低温危害的预防、拯救及养护

(1)低温危害的预防

我们知道,低温对花木的危害,轻则降低花木的观赏价值及生长发育,重则可导致树木死亡。花木忍耐低温的能力受许多非人为控制因素的影响,但是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减少低温的危害,主要有选择比较抗寒的花卉种类;分阶段进行抗寒性锻炼;强化抗寒栽培管理:对花木进行防寒保护(如捆绑塑料薄膜、烟熏等);人工增温驱寒;利用激素推迟萌动防低温危害等。

(2)低温危害的拯救及养护要点

低温危害的拯救

1)当发现您的宝贝花儿受低温危害,叶片失去光泽,同时有部分叶片下垂时,此时应立即将其转移“阵地”,转移到比原先位置的温度高5℃左右的地方放置,也可置于窗边见光处,放置一段时间后如果叶片恢复原状即可。如果叶片全部萎蔫,耷拉下来,估计是受害较重,要把受害植株放在逐步加温的环境中(这是为了给受害的植株一个缓冲的环境,如果植株是受了冻害,立即升温会导致植株死亡)。放置1天后要适当叶面喷水,既可补充植株体内蒸发的水分,又可保持植株处于较恒定的温度(水的比热大,保温效果好)。

2)放置后的第2天,要仔细检查受害的情况:如果发现木本、观叶植物仅叶片等部位有很少的枯黄、枯焦等症状时,要及时扣水,疏松盆土,打开日光灯,关好窗户,同时给室内稍加温;如果叶片大部分有冻害症状、叶柄下弯、顶枝萎蔫,此时要把叶和叶柄一起剪掉,如果根系也开始变成棕褐色,要立即倒出盆土,剪掉所有烂根(以露出白色根为止)。所剪的部位要用草木灰(或香烟灰、煤灰)涂抹剪口,同时剪去枝顶叶片的2/3,然后栽入新的基质中。当天不进行叶面喷水,但给基质浇透水,以后保持盆土长期处于较干状态,经常叶面喷水(1次/天)直至春后气温回升;如果枝叶和根系绝大部分失水、失色、坏死,枝干变软,茎节收缩,这种现象是严重的冻害。此时要检查是否烂根,如果黑褐色已侵入茎内,要立即剪除腐烂部分,但还有部分茎仍保持绿色,可逐节削去烂茎,直至茎切面全白为止。剪完后消毒并将其阴干,然后沙藏至气温回升时重新栽植,又可重新长成新的植株。

3)要合理修剪:放置后的第3天,对遭受低温危害的盆栽木本花卉,在及时清理被冻伤的叶片后应采取合理的修剪(要轻剪,防止造成过多伤疤而加重树势衰弱),既要将受害的部位剪掉(剪口距健康枝条要留约2~3cm左右,防治引起健康枝条干缩),又要保证合理的根冠比(此处根冠的面积大小可看根据花盆的大小判断),以免霉变诱发病、虫害。修剪后不宜马上口十面喷水,应置于无风、无阳光直射的环境条件下,让伤口分泌黏性物质保护好伤口后(约1天,防治剪口腐烂)再喷水。浇水后应置于温暖的房间(10℃~15℃)放置15天~20天左右让其恢复,然后再套上塑料袋(打孔的,便于通气)放回原处。

4)仙人球等多肉植物受低温危害了,如果只是少数部位有黄斑,可放回室内,增加光照时间,减少浇水量,避免见到冷风;如果危害了根系,对其根系的舍取、消毒处理同上。如果根部和茎大部分都受到了危害,呈黄褐色、褐色,要用消毒后的刀削去腐烂部分,然后涂抹上草木灰(或烟灰、煤灰),置于无风、温暖(15℃左右)的房间2~3天,待根部和茎上的伤口愈合后,栽入沙土中,长期保持基质处于半干状态,经常见光,直至春暖花开之时移至室外。

低温危害的养护要点

1)花木受;东害后,不能立即放于高温房间中(如空调房中),应让其受冻组织逐步解;东,并逐步恢复吸收因受冻而失去的水分后(可观察口十片的反应来判断,如叶片变绿、有活力、硬挺等)才可放在温暖的房间中。在观察期的同时可经常叶面喷水增加周围的空气湿度,促使受冻组织吸水恢复活力。

2)受冻的植株要防止阳光直射,避免因蒸腾大于吸水造成植株永久性枯萎而死亡,可置于室内阳台有散射光处养护。

温室气体危害篇5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职业防护

【中图分类号】R1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7-0257-01

消毒供应室担负全院的消毒用品回收、清洗、包装、灭菌、保管、发放。它既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科室,也是发生医院交叉感染等职业危害较多的科室之一。随着灭菌方法的改进和化学消毒剂的广泛使用,危害供应室人员健康的潜在因素随之增多,其中包括生物性危害因素、化学性危害因素、物理性危害因素,在实际工作中不注意个人防护,可对工作人员造成不同程度的职业损伤。为保护医院供应室人员自身的职业健康,必需加强供应室护理人员的主动防护。

1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1.1物理性危害因素:(1)高温、潮湿:压力蒸汽灭菌器在运作中散发大量的热气,温度高,湿度大,散热慢,尤其在夏季,经常是汗流浃背,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在高温下作业易出现疲惫、引起中暑、感冒。在灭菌操作过程中和灭菌后取物品时,会被蒸汽管道和灭菌器烫伤皮肤,特别是国产压力蒸汽灭菌器,其散热远超过进口设备。(2)噪音:供应室的噪音主要来源于超声清洗机、排风扇、烘干机、洗衣机、预真空灭菌器等,预真空灭菌器在抽真空时的噪音强度在90-98dB,而我国对工作区噪音标准极限值55-60Db.长期生活在85dB以上的环境中,会使人感到心烦意乱,耳聋者可达50以上,超过115dB的噪音就会造成永久性耳聋。长期受到噪声刺激了引起头痛、头晕、听力下降、疲劳、烦躁等症状,对女性可造成生理机能紊乱,危害她们的身心健康。(3)紫外线的损伤:过量紫外线引起光化学反应,对人体的皮肤、眼睛造成损害,大量紫外线的照射可造成皮肤和黏膜的日光性角化症,表现为暴露部分出现单个和多个平顶型角化层增厚,医学上分析,这是一种癌前病变。此外,三氯消毒机产生的臭氧是眼和肺危险的刺激剂,高浓度的臭氧使人产生头痛、头晕、胸闷等不适感觉。

1.2化学性危害因素:(1)目前供应室使用最多的化学消毒剂是含氯消毒剂,具有一定挥发性,吸入人体可引起支气管炎,损伤呼吸道黏膜,造成胸闷气喘等不良反应,还可引起眼胀痛、过敏、结膜炎。人体长时间接触对皮肤、呼吸道、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都有一定的影响。(2)eo气体的危害,eo气体灭菌后有一个缓慢的排出过程,室内空气中eo超过标准,可刺激人的眼睛、呼吸道,引起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将对供应室的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1.3生物性危害因素:(1)锐利器械的损伤是医院供应室人员最常见的职业伤害之一,约占供应室职业性危害的50%,在清点回收物品时极有可能被针头、刀片等锐利物品刺伤的危害。(2)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和分泌物存在供应室回收的大量污物上,含有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乙型肝炎的危害性为2-40%,感染丙型肝炎的为3-10%,感染艾滋病的为0.2-0.5%,当健康者吸收了7-10ml含乙肝病毒的血液,就能造成乙肝传播。

2防护措施

2.1物理性因素的防护:(1)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工作,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合理的安排人员换轮转,减少工作人员的体力透支,尤其在夏季,备用防暑降温药物,防止夏季中暑。灭菌见要做到空气流通,合理安排消毒物品,集中、分类灭菌,取放消毒物品时穿长袖衣服戴棉布手套,注意防止烫伤,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洗刷物品时戴防护手套,穿长筒防水靴及防水围裙。(2)建造供应室的工作间时要采取隔音装备,机器设备安装消音设备,定期保养,及时维修和调试,减少噪音的产生。进出工作间时,及时将操作间的门关闭,阻断噪声的传递。在不可避免的噪声环境下工作时,可加戴专用耳塞。(3)使用紫外线和三氯消毒机时,应在无人的情况下进行,避免人员暴露,而被其照射受伤,尤其是避免双眼直视紫外线,引起角膜受损,如出现受损症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2.2化学性因素的防护:(1)盛放化学消毒液的器皿需加盖,取放物品时应及时将容器盖盖严,减少气体挥发,减少化学消毒剂对人体的危害。配制化学消毒液时,对工作人员要求带好口罩、帽子等防护面具,掌握配制方法、配制浓度和注意事项,避免与皮肤直接接触,如果不慎溅入眼内或皮肤上,立即用流动水反复冲洗,减少化学消毒液对皮肤粘膜的损伤。(2)安装eo消毒柜应选择好合适位置,有利于eo消毒柜的尾气的排放。使用eo消毒时,要求专人管理,专人负责,定期进行维修保养。

2.3生物性因素的防护:(1)处理锐利器械时,用钳子夹取污染的物品。督促科室对使用过的器械进行初步消毒处理,供应室应备有意外伤害的应急预案,工作人员要熟知操作过程。如在工作中不小心被锐利器械刺伤,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在伤口处挤出血液,用碘伏或酒精擦拭受伤部位,包扎伤口,如遇艾滋病毒、乙肝病毒等特殊感染时,要及时上报医院,才去补救措施。(2)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增加必要的先进设备,如全自动清洗机,尽量减少手工清洗,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加强防护意识,注意自我保护,降低因职业暴露而感染。

参考文献

[1]胡英,练冬兰,刘玉宇等.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J].临床和实验医学,2010.(6):459

温室气体危害篇6

一、温室气体

例12007年6月的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上,各国领导人就温室气体减排问题达成共识。

请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在物质分类中,空气属于_________。

(2)用化学式填空:能制造化肥并可以做保护气的是____;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是____;上述“温室气体”是指____。

(3)温室气体增多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广东省肇庆市)

分析:本题以“八国集团首脑会议”这一新闻事件为背景,充满了时代气息。考查的内容都是基础知识,难度不大,但要注意仔细审题,如(2)中需要用化学式填空,不能写化学名称。

[答案:(1)混合物(2)n2;o2;Co2(3)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二、应对温室效应的措施

例2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2007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冰川消融,后果堪忧”。科学家指出,气候变暖主要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的。为了减小温室效应的影响,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a.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

B.开发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C.大量使用煤作燃料,降低生产成本

D.用二氧化碳作原料,生产一种全降解塑料

(江苏省镇江市)

分析:本题考查应对温室效应的措施,解题的关键是弄清楚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Co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因此,减少Co2的排放量或吸收Co2都可减缓温室效应。因此选项a、B、D都是应对温室效应的合理措施,而选项C大量使用煤作燃料,增加了Co2的排放量,所以不合理。

(答案:C)

例3Co2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燃煤发电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Co2。现有一项新技术,先让煤与水反应生成合成气(主要是Co和H2),再将合成气通入如图1所示的装置中,与高温水蒸气进行如下反应:Co+H2o=Co2+H2,该反应中Co具有____(填“氧化”或“还原”)性。由于Co2和H2的物理性质不同,Co2会从____(填“a”或“B”)口出来,被封存;分离出的氢气则用于燃烧发电。

(浙江省温州市)

分析: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应对温室效应的措施不断革新。燃煤是产生Co2的主要原因,先让煤与水反应,再让反应生成的合成气与高温水蒸气反应,最后将生成的Co2和H2分离,从而控制Co2的排放。在反应Co+H2o=Co2+H2中,Co得到氧,具有还原性。因为Co2的密度比H2的密度大,所以Co2应从位于下面的a口出来。

(答案:还原;a)

三、温室气体对温度的影响

例4温室效应已引起全球广泛关注。某校研究小组的同学在“我与化学”活动中,为了研究空气中Co2含量对空气温度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白炽灯光照条件下,空气中Co2含量对空气温度的影响。

步骤1:用5个规格相同的塑料矿泉水瓶,分别收集1瓶空气、1瓶Co2以及3瓶空气和Co2的混合气体(混合气体中Co2的含量分别占10%、20%、30%),并用带温度计的胶塞塞紧瓶口。

步骤2:把上述装有气体的矿泉水瓶放到白炽灯下照射,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的目的,仔细分析表1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所得的数据推测,相同条件下,当气体中Co2的含量占25%时,温度达到25.4℃需要的时间的范围为________min。

(广东省广州市)

分析:在化学探究实验中,对比实验是一种常用的、重要的研究方法。解答关于对比实验的问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实验的操作过程和各种实验数据,通过对比、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分析表1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当光照时间相同时,气体中Co2的含量越高,气体温度上升得越多;当气体中Co2的含量一定时,光照时间越长,气体温度上升得越多。相同条件下,气体中Co2的含量占30%时,气体温度达到25℃需要2min,则气体中Co2的含量占25%时,气体温度达到25.4℃需要的时间肯定要超过2min;气体中Co2的含量占20%时,气体温度达到25.6℃需要3min,则气体中Co2的含量占25%时,气体温度达到25.4℃需要的时间肯定要少于3min。所以,当气体中Co2的含量占25%时,气体温度达到25.4℃需要的时间应在2~3min之间。

[答案:(1)当光照时间相同时,气体中Co2的含量越高,气体温度上升得越多;当Co2的含量一定时,光照时间越长,气体温度上升得越多

(2)2~3min]

四、温室效应的综合问题

例5从以下两个供选课题中,选择一个你熟悉或参与研究过的课题,按要求回答问题。

[供选课题]a.温室效应的形成及其危害;B.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你选择_______(填a或B)。

(1)a.Co2的产生途径;B.So2的产生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种途径)。

(2)a.设计实验,比较Co2和空气经光照后温度变化的差异(可图示);B.设计实验,鉴定本地区雨水是否为硫酸型(含少量硫酸)酸雨。

(3)a.指出温室效应的危害,并提出减少Co2排放的合理化建议;B.指出酸雨的危害,并提出减少So2排放的合理化建议。(字数100字左右)

(江苏省泰州市)

分析:选做型的试题,让同学们有更多的自主性,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试题进行解答。本题是选做型的结论开放题,答案只要科学合理即符合要求。

假设选课题a,答案如下。

[答案:(1)Co2产生的途径:汽车排放尾气、燃烧矿物燃料、动植物呼吸等。(2)用锥形瓶或烧瓶收集一瓶Co2气体,塞上带温度计的单孔橡皮塞,和空气做对照实验,观察光照相同时间,温度计读数的变化并记录。

温室气体危害篇7

家居环境污染的类别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一旦受到损伤就很难恢复原貌。文物的损伤表现为宏观和微观两种状况,我们把一些看得见的损伤划为前者,这种损伤可以通过技术修复得到抢救,而微观变化比较隐蔽,是肉眼看不见的,也是造成文物致命伤害的重要元凶。微观损伤主要是通过文物收藏环境中的致病因素诱导而逐渐形成的。环保专家按照污染物的性质把室内环境污染分为三大类:

第一大类为化学污染,主要来自装饰材料、家具、玩具、煤气、杀虫剂、化妆品、厨房油烟等污染。

第二大类为物理污染,主要来自室内外电器设备产生的噪声、强光和建筑装饰材料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等。

第三大类为生物污染,主要来自寄生于室内装饰材料、生活用品、空调、地毯中的螨虫及其他细菌等的污染。

对于家居收藏而言,以上三大类污染几乎都对藏品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此外如温湿度的剧烈变化、灰尘的污染等也是家居收藏中容易被忽略的问题。

对几种环境污染的分析

一、温湿度剧烈变化对藏品的影响

高温高湿环境下,加上大气污染物的存在,金属材质文物容易遭到腐蚀。比如那些表面看似光滑的青铜器,往往在光滑的外表下隐藏着较为松散的粉状病变层,它具有较强的吸湿性,在高温高湿环境的刺激下,原来就渗透到青铜器内部的有害盐离子会被激活。因此,空气中的水分通过看似光滑的铜器外表上的微孔进入到松散的粉状层,引起局部膨胀,并在表层较薄弱的地方“突围”出来,形成凸起的点状锈斑,并逐渐扩展蔓延,如不及时加以阻止,整件藏品就会被蚕食殆尽。

纸质和纺织品等纤维质地的文物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更容易受到有害菌的侵蚀。有研究表明,相对湿度35%~50%时,细菌的存活时间减少,但在此相对湿度下,温度在25~35℃时细菌却繁殖旺盛;虫害繁殖的有效温度为15~35℃,相对湿度在70%以上。如果纤维质地藏品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虫、霉危害在所难免。另外,纤维质地藏品材质本身就是细菌、昆虫等生物和微生物的美食,纸质的古籍、字画等大多经过装帧、托裱处理,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浆糊等材料又是细菌、昆虫繁殖所需的养料,它们在这些字画、古籍上安家,繁衍后代,其排泄物就是我们常常看到的黄色、褐色和黑色的霉斑。蛀虫美餐后还形成破洞。

温湿度的剧烈升降变化对硅酸盐材质文物的影响非常大。例如陶瓷会随着温湿度的反复升降而反复潮湿

干燥,由此引起陶瓷体内可溶性盐的不断溶解

结晶,从而降低其致密度,增加了孔隙,轻者导致脱瓷等剥蚀性病害,重者能导致整件藏品酥松,甚至解体。虽然这一过程是历久经年地进行,一时半刻很难看出问题,但收藏者应以保持藏品健康为出发点,避免可能发生的一切损伤,让藏品永远保持良好的品相。总而言之,温湿度的剧烈变化会对所有材质的文物产生不利影响。因而,保持一个相对恒定的温湿度,是保障藏品少受侵害的前提条件。

二、灰尘对藏品的影响

灰尘对藏品的损害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灰尘中的某些金属氧化物与二氧化硫等废气直接反应生成硫酸盐等金属盐,能对文物产生腐蚀作用。空气中的霉菌孢子以灰尘为载体寄生和繁殖。这些灰尘中夹杂的化学和生物污染物一旦落在藏品上,必然对藏品产生危害。

三、装饰材料中有害物的释放和有害光对藏品的污染

现代居家,多讲究装饰装潢,装饰材料中有害物的释放对藏品也是一大危害。其污染物主要来自化工原材料,如甲醛、苯、乙苯、甲苯、二甲苯等。毋庸细言,它们所释放出的气体不仅对人体危害极大,同时也危害着家中的藏品。

有害光对藏品的污染也不可小视。一般家庭中所使用的光源多为普通照明灯具,且多为热光源,加上一些家庭冬季取暖喜欢设定较高的室温,室内温度急剧升高,长期的热光源照射和高温环境相当于给藏品加温。物体的老化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在热能作用下藏品体内分子运动加快,老化趋势也同时加快。因此,藏品需要的不仅是冷光源作为照明手段,还要保持它们处于相对恒定的温度环境下。

总之,环境对藏品的损害不是一两天内形成的,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累积而成,因而,家中收藏有文物古董的,室内环境需要主人用心营造。

要使居室环境保持既利于人体健康又利于藏品存放的良好状态,需要对家居的微小气候进行调剂,一般要求冬天室温不低于12℃,夏天不高于30℃;室内相对湿度不大于65%;夏天风速不小于0,15米/秒,冬天不大于0.3米/秒。要达到这些指标,可采用以下一些措施进行改善:

1 室内温湿度的控制。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可利用家中的空调设备、取暖设施、加湿器等进行相应的调节,但要注意不要使家中温湿度出现剧烈变化。在温湿度变化较大的季节,最好将藏品置于囊匣或密封较严实的木箱、书柜(或容器)中保存。

温室气体危害篇8

关键词:职业卫生现状;调查;评价

某啤酒厂采用国际一流水平的设施,年产20万千升啤酒,受其委托,对工作场所[1]进行职业卫生现状调查与评价。

1内容与方法

1.1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内容包括用人单位基本情况、生产工艺流程、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健康检查等。

1.2评价方法及依据

采用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查表法等,依据主要有《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第47号,《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10以及《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等法规、标准以及用人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1.3检验检测方法

现场采样方法及采样点位设置按《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执行[2];粉尘浓度检测采用滤膜称重法,氢氧化钠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3],盐酸采用离子色谱法[3],硫酸采用氯化钡比浊法[3],硫化氢采用硝酸银比色法[3],氨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3],二氧化碳、噪声采用仪器直读法[4]。

2结果

2.1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根据用人单位使用的原辅材料料分析,该厂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矽尘、谷物粉尘)、毒物(氢氧化钠、盐酸、硫酸、硫化氢、氨、二氧化碳)、物理因素(噪声、高温)。

2.2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个人防护用品

粉尘、毒物控制措施:采用自动化的pLC控制系统;原料输送皮带,糖化锅、过滤罐、发酵罐均为密闭设备;制冷站设置氨浓度检测器及事故排风装置;发酵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设置二氧化碳回收系统,经冷凝后成液态二氧化碳;谷物投料及破碎工段设置除尘器;在包装车间、危化库、发酵罐区、公用工程、理化实验室、污水处理站安装轴流风机进行机械通风。

防噪声措施:优先选用噪声较低的设备并在设备相应位置配置减震装置和消声器;将噪声较大的设备置单独不知,并安装减震基础和隔声罩。

防高温措施:产生高温的车间纵轴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相垂直,有利于热量的扩散;高温车间设有天窗,墙壁设有轴流风机和窗户;高温设备如糖化锅、换热器等外壳设置保温层;对外表面温度高于50℃的设备、管道及附件置隔热层。

个人防护用品:护目镜,防酸碱手套,耳塞(型号:3m8100),防尘口罩(型号:3mn95)。

2.3应急救援

该企业可能存在以下急性职业危害:

(1)酿造部糖化工段糖化区存在氢氧化钠、硝酸储罐及管道泄漏时产生化学灼伤及高温烫伤和中暑;

(2)酿造部动力工段制冷间存在贮氨器及管道泄漏时产生化学灼伤、急性氨中毒;空压机房二氧化碳回收装置泄漏,产生急性单纯窒息性气体中毒;空压机房换热器存在高温烫伤;

(3)酿造部污水处理站加酸间存在盐酸储罐及管道泄漏时产生化学灼伤;集水井间、iC间、压力调节室存在急性硫化氢中毒;化验室使用硫酸、盐酸时产生化学灼伤;

(4)包装部洗瓶机操作工位存在氢氧化钠储罐及管道泄漏时产生化学灼伤、及高温烫伤和中暑;包装部瓶场存在高温中暑;⑤化验室使用硫酸、盐酸时产生化学灼伤。

急性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1)可能存在急性中毒的工作场所设置有应急通风设施;

(2)可能存在化学灼伤的工作场所设置喷淋洗眼装置;

(3)办公室配备应急药箱,急救箱内配有常见的急救药品;厂区设置有应急通道及风向标。

2.4职业卫生管理调查

用人单位建立了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安环部,配有专职人员负责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建立有《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职业病危害申报制度》、《职业卫生宣传教育与培训制度》、《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管理》、《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预案》。现场查阅资料,该厂均按照制定的各项制度实际情况进行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2.5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6职业健康检查

从该厂连续三年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分析:用人单位每年对一线作业工人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5]GBZ188-2014进行一次职业健康检查,体检项目有:内科常规体检、肺功能、胸部X射线检查、纯音气导听阈测试、心电图等,检查结果显示均未发现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病。

3讨论

3.1评价

用人单位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辅助卫生用室的设置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健全,现有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基本满足实际防护需要。

3.2建议

(1)发酵工段硅藻土添加处设置除尘设施,污水处理站集水井间、污水处理站iC间设置强制通风设施,污水处理站化验室设置通风橱及喷淋洗眼器;

(2)污水处理站集水井间、污水处理站iC间设置强制通风装置及与排风系统相连锁的硫化氢报警装置,污水处理站压力调节室设置与排风系统相连锁的硫化氢报警装置;

(3)委托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测点位应覆盖存在职业危害的岗位和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224-2010,职业卫生名词术语[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16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温室气体危害篇9

【关键词】极端气候;温室气体;新能源;危机调度;智能电网

近年来,全球气温普遍升高,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仍未有所缓解。全球自然灾害频发,极端气候增多:冬天暴雪多发,夏天干旱、雨水分布不均,两季极端气温更是不断刷新历史纪录。而在我国,近两年全年降水偏多,旱涝灾害交替发生,全年气温偏高,季节偏晚,高温日数创历史新高。极端高温和强降水事件发生之频繁、强度之强、范围之广,历史罕见。温室效应对发电有什么影响呢?极端气候的增多,对发电又有什么影响呢?笔者在下面文章中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一、气候变暖对于风力发电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业生产以及交通工具排放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温室气体吸收特定频率的红外辐射,温室气体会重新将一些没发散出去的能量辐射回地球表面和低层大气,大气层中温室气体增加,意味着能发散出去的热量减少,地球因此变得更温暖。自从19世纪工业时代开始,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从280ppm上升到380ppm。目前,温室气体的排放轨迹接近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最差情况。如果人类还不采取相应措施,到2100年二氧化碳浓度可能达到1000ppm,甚至更高。

温室气体的排量与风能发电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那么风速会减小,风功率也随之变小。笔者想通过一个公式来更加清楚的说明风速与风功率的关系,风功率(y)与风速(x)的统计关系为:

y=5.4932x2+66.53x-159.38

从公式我们可以清楚看到风速与风功率成正比关系。作为新兴的低碳环保清洁发电能源,风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有着广阔的前景。但是,全球变暖大环境下导致的风速变慢,必然使得风力发电量有所减少。据文献估计广东沿海10m高处风力发电可能装机容量为600万kw。可是由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气候变暖,造成风能减少。Xuming等分析中国305个气象站测风资料的出:1969-2000年,年平均风速下降28%。图1给出了1980-2008年年沿海五个岛屿海岛站观测的平均风速变化趋势图。从图表我们可以看出,风速的下降对风能发电的能力也会产生进一步阻碍。

图1

说明:X轴表示年份;Y轴表示风速(m.s2);大川岛(H215m);大万山(H702m);云澳(H272m);东山(56.2m);遮浪(H19m)。

二、极端温度对发电的影响

近几年,我国夏天经常有超高温出现,冬天很多地区都会出现特大暴雪和极为寒冷的天气。这种极端气温对电网、电杆的抗寒耐热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冰雪灾害的增多会导致更多的冰闪、导线断线、地线断线、倒塔等故障。在2008年初,我国南方遇到了百年一遇的冰雪灾害,持续的冰冻和低温导致多起断线、冰闪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0亿元。

我国夏天的高温天气频发,冬天低温天气增多,会有越来越多居民,尤其是没有供暖的南方居民选择冬天开空调制热风,所以,夏季冬季两季生活用电需求会大大增多。而我国南方的电厂主要以水利发电为主,冬季又是枯水期,发电量小,发电能力受到了限制,会产生供不应求的状况。

三、雾霾天气--火电的发展何去何从

2012年,华北地区连续多日出现雾霾天气,当地居民苦不堪言。雾霾天气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危害,霾吸入人体内对呼吸道有害,严重可以致人死亡。在这段时间,各大医院接待患有肺部疾病人大大增多。同时,雾霾天气也给居民的日常生活都带来了诸多不便,比如,开车出行受阻、飞机晚点等。雾霾天气的成因一方面是全球变暖导致的空气不流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量废弃污染物的排出。据国际能源署2002统计,在二氧化碳排放浓度贡献中,火力发电占到了40%。由此可见,气候变暖与发电也存在紧密的联系。而且在我国,火力发电仍然是发电的主要途径。那么在绿色发电的大环境下,火电厂自身应该选择怎样的发展道路呢?

四、极端气候下发电企业的解决途径

我国不仅是能源消耗大国,也是Co2排放大国,据统计,我国GDp占全世界GDp的10%,能源消耗占全世界能源消耗的20%,温室气体排放占世界温室气体的25%。电力行业,尤其是火力发电厂,是排放Co2主要来源,而我国火力发电厂比例占到了70%。这些数据都可以说明绿色电力、新能源发电是我国电力未来发展的道路。针对气候变化对发电的影响,笔者提出以下几点解决途径:

(1)全球Co2排放量的增加,导致气候变暖,出现雾霾天气等等,这也间接阻碍了风力发电的前景,那么对于发电企业来说,关键问题就是怎样减少Co2气体的排放。笔者认为有效的途径是在未来合理的期限内,首先,火电厂采取“上大压下”政策,即采用大发电机组,关停小发电机组,尽快取代小电厂,发挥、发展超临界机组,从而降低煤耗和Co2排放。其次,逐步启动新能源发电,代替火力发电。新能源不仅包括了核能、风能、太阳能,还包括了垃圾焚烧、粪便焚烧等等。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是一把双刃剑,就发电而言,海平面上升,海水动能增大,利用海水动能发电进一步成为可能。2012年数据显示,我国风电并网达到了6038千瓦,局世界首位,同时我国也是太阳能发电大国,虽然生物发电在我国发展还是较为缓慢,但是我国可以先采取生物质和煤馄烧发电,这样既可以应用原有设施发电,又可以降低生物质发电投资和运行费用,最重要是可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所以,新能源发电在我国发展有广阔的前景。

(2)面对极端气候增多、自然灾害频发的大环境下,电力行业应该怎么做呢?笔者认为电力行业应该发展智能电网,加强危机调度。特别是面临极端气候,更加需要采取相应的智能危机调度措施来进行预防和校正。

危机调度是适用于危机发生前、危机发生中、危机后恢复各个阶段,着眼于危机预防,侧重于对危机发生时的控制,以及危机结束后对系统的恢复。危机调度包括六个方面主要内容:风险预测、危机组织、预案编制、演习演练、调度实施和评估反馈,通过对自然灾害对电网损坏程度和范围的预测,建立有明确分工的、可以针对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相应的组织机构,确保好人员落实和工具落实,按照方案进行演练,最后进行可行性评估。这样,当电网遭到自然或者人为的危机时,可以迅速做出反应,把损失降到最小。

(3)在低温天气越来越多的南方冬季,我国南方地区面临着电力需求的增多、枯水期电力供应不足的窘境,笔者认为的有效解决途径是:在以水利发电为主的同时,风力发电、核发电都是重要辅助途径,如果技术达到要求,粪便焚烧发电、生物质发电也作为调峰调频时期的辅助发电。

五、结论

在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下,我们应该逐渐减少火力发电厂,在现有阶段,实施“以大压小”、发展临界机组,尽可能减少煤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与此同时发展风力、核能、太阳能以及生物能发电;在极端气候增多的大环境下,我们应该不断发展、完善智能电网和危机调度系统,减少气候和自然灾难带给电网的损失,这样,才能更好保证电网的稳定、保证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侯静梅,陈为华,华桦,华栋,陈皓勇.极端气候影响与智能电网研究[C].分散式发电与智能电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11).

[2]郑兆勇,汤超莲,陈特固,蔡兵,邓松.气候变暖对广东海岛风能发电影响的初步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1).

[3]毛健雄.气候变化对洁净煤发电技术的挑战[J].2009中国电力论坛论文集,2009.

[4]黄辉.广东省发电发展浅析[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9(11).

[5]KlausR.GHein,advancedHighefficientCoalFiredpowerplants,34thinternationaltechnicalConferenceonCleanCoal&FuelSystems[C].Floridamay31.June4,2009.

[6]mi,Jianhua,UponoperationofCFBBoilersinChina,20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FuidizedBedCombustion,Xian,China[C].may11,2009.

温室气体危害篇10

医院洗衣房承担了为全院住院病人及工作人员清洗、缝制床褥被单、工作服和手术衣物等用品的任务。从病房、手术室回收的被服物品被血液体液污染,携带有各种不可知的病原微生物。而洗衣房人员对标准预防、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有限,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工作人员面临极大的职业性感染的威胁;另外,洗衣房工作中工业洗衣机的噪音、大型熨烫机及蒸汽煮沸产生的高温潮湿环境也会对人体产生损害。因此,分析洗衣房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并实施相应的防护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现将洗衣房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综述如下:

1职业危害因素

1.1生物性因素从病房、手术室收回的被服、手术衣等物品,被血液体液所污染,带有各种病原微生物。文献资料显示:为了解医院洗衣房的微生物污染情况,质量监控人员段伟、郭新强等人对某地医院洗衣房的各功能区域室内空气、常用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等进行采样检测。结果:洗衣房的空气中微生物污染平均超标率为48.00%,物体表面污染平均超标率为98.14%,工作人员手污染平均超标率为94.12%。结论:医院洗衣房的微生物污染比较严重,应加强洗衣房的消毒管理[1]。在此种环境中,洗衣房人员若防护不当极易造成职业性感染。

1.2物理性因素

1.2.1噪音洗衣房大型洗衣机、熨烫机、大功率排风扇等机器运行所产生的噪音,噪声强度超过了我国对工业区噪声标准限值55~60dB。长期在该环境中工作,易引起疲劳、烦躁、头痛、头晕、听力减退等症状。

1.2.2高温大型熨烫机工作温度达160度,尤其在夏季极易引起中暑;煮沸所产生的蒸汽也使洗衣房室温增高,湿度增加。长时间在高温、潮湿环境中工作,对健康极为不利。

1.2.3意外伤害洗衣房机器种类多,机器高速运转,与电源、蒸汽等开关接触频繁,工作量及强度大,稍有不慎,有烫、撞伤及扭伤摔伤等意外危险。另外,洗衣房人员负责全医院的被褥缝制工作,被针扎伤后职业暴露有被病原体感染的危险。

1.3社会心理因素洗衣房人员多为社会聘用人员,消毒观念淡薄,自我防护意识较差。加之医院只从经济利益考虑,不能从长远及病人利益出发,对洗衣房工作重视不够,基本消毒防护设施不能保证,致使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相应增加。

2主要防护措施

2.1医院洗衣房是发生交叉感染危险性较高的科室。要增强洗衣房人员的防护意识,学习有关感染及防护知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从预防做起,防止职业危害的发生。

2.1.1注重环境卫生按照《消毒管理条例》要求,洁、污区域划分明确,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被血液、体液污染的衣物应视同感染病人的衣物等同处理。做好各类被服的消毒清洗烘干缝补等工作。搞好卫生保证空气及环境符合要求。

2.1.2个人卫生管理工作期间,着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橡胶手套;完成工作后严格按规范洗手,下班前沐浴;工作服要勤洗勤换。

2.2对噪音、高温、高湿等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要做好防护。

2.2.1机器产生的噪音要注意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尽可能关闭与之相通的门窗,减少噪音危害。

2.2.2夏日高温,在高温熨烫时,应合理分班,并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要注意开门开窗通风散湿散热,以降低房间内湿度,防止因环境潮湿而致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生。

2.2.3工作中,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各种意外发生。一旦被针刺伤,按锐器伤的处理方法处理、上报。

2.3对工作人员进行消毒、感染及自我防护等知识理论的指导,加强洗衣房的消毒管理,防止交叉感染发生。

2.3.1洗衣房人员每日处理被各种各样感染性体液、血液污染的被褥衣物,处于被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危险之中,因此,对长期受聘在洗衣房工作的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建立健康状况档案,了解受感染情况,以便采取适当措施预防。

2.3.2医院主管部门应重视对洗衣房工作的监管,提供高效实用、符合现代洗消标准的设备,及时供应日常洗涤消毒用品,配备必需的防护设施和劳动保护用品,以减轻对工作人员的职业性危害。

2.3.3另外,洗衣房工作量多,工作强度大,易产生疲劳。工作人员应注意加强营养,合理膳食,保持良好的心态,愉快的心情,有条件者可适度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预防各种疾病发生。

综上所述,洗衣房工作环境复杂,危险因素多,因此,应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做好自身防护,防止职业危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