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工业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33:35

轻工业发展篇1

一、安庆轻纺工业发展现状

1、经济运行情况

2009年安庆市轻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58.6亿元(现价,下同),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4.3%;实现工业增加值107.5亿元,比上年增长29.8%;工业品产销率2009全年累计98.2%,比上年增长0.9%。

2、重点行业情况(2009年工业前十名行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累计完成现价产值87.4亿元,同比增长25.9%。其中累计产大米138.6万吨,同比增长4.3%;饲料11.4万吨,同比增长4.7%;饮料酒1.3亿升,同比增长313.4%;饼干1.9万吨,同比增长7.7%。

纺织业:累计完成现价产值83.2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累计产纱15.5万吨,同比增长23.4%;布14264万米,同比增长1.6%;棉被564万条,同比增长20.7%。

塑料制品业:累计完成现价产值62.8亿元,同比增长47.4%。生产塑料制品12.9万吨,同比增长50.3%。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累计完成现价产值36.4亿元,同比增长73.6%。其中生产服装2143.2万件,同比增长36.2%;生产天然皮革制手提包、背包452.5万个,同比增长40.5%。

从总体看,安庆轻纺工业发展是可喜的,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塑料制品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一直位于安庆市工业前十名。当前,国内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和“长三角”、“珠三角”的产业转移,都为安庆轻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机遇和挑战并存,发达国家依靠资金、技术和标准等优势,掌控着世界轻纺高端市场,国内居民消费连年呈现下降趋势,制约着安庆轻纺工业的发展空间。

二、安庆轻纺工业存在问题

1、产业集群程度不高,综合经济实力不强

从产业集群的形成方式看,产业集群的形成方式有三种:一是由区位优势指向而形成的产业集群,二是由产业纵向关联而形成的产业集群,三是由产业横向关联而形成的产业集群。对于安庆市来说,目前轻纺产业的集群只是第三种情况的简单形态,还没有形成新型产业集群形态,也就是说,轻纺产业集群的程度较低,仅仅是一种横向集群、简单集群,相互间缺少联系,甚至出现恶性竞争。

从产业集群的类型看,产业集群包括两种类型: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低成本产业集群。目前的安庆轻纺产业集群没有使安庆表现出很强的核心竞争能力,原因在于产业集群的质量问题。安庆轻纺产业集群是低成本的产业集群,质量较低,竞争的基础在于低成本,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向工业园区集群,生产的产品相似性高,可替代性强,企业之间恶性竞争事件时有发生。

2、企业规模偏小,龙头带动力不强

安庆轻纺工业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较少,运行质量不高,距离“千亿元”、“百亿元”规模还有一定距离。如目前安庆最大的纺织企业年销售收入还不到50亿元,而且产品以中低档为主,更多的是以低成本方式运作,产品研发投入比重低。纺织产业中的大、中、小型企业数量和产值没有形成合理的比例,主要是没有形成产业龙头企业。像华茂、天柱啤酒、胡玉美等这样的企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虽然实力已提升很多,规模较以前亦扩大很多,但是与竞争对手和整体经济环境相比,发展还不是很明显,企业自身的实力有限,存在企业“孤军作战”现象。

3、技术装备落后,产业链条过短

安庆轻纺产品档次低,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少,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较弱。以纺织服装业为例,据调查,全市能纺60支以上纱支的棉纺企业较少,大多数为21支至42支之间;全市服装企业仅有几家有独创品牌,其他全部是代工生产。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参差不齐,需要进一步提升。目前除少数棉纺企业如华茂、互益等有“无卷、无结头、无梭”和“精梳”等先进设备外,大多属于落后甚至淘汰设备。

全市轻纺工业多数行业的产业链条过短,产品生产配套能力不强,上下游和服务企业配套不紧密,整体市场竞争优势不突出。大多数企业生产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中、低端节点,产品单一,结构重复,系列化产品不多,产业链条延伸不够。安庆市纺织行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现有企业以棉纺为主,缺少织布、印染整理产业,服装产业未形成规模,基本处于出口加工为外贸“打工”的状态,全市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发展后劲不足。

4、营销网络缺乏,品牌建设落后

安庆轻纺企业管理创新意识不足,现代化管理水平较低,多数中小企业还是小生产方式,管理粗放,相当部分企业采用家族主导型的治理结构,社会化生产程度不高,相当比例的企业只求稳健经营,不求创新创业,现代经营理念不强,重生产轻经营,忽视营销网络的开拓与自创品牌的培育。例如部分纺织企业和服装企业,其研发实力和制造能力已经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上游水平,但由于缺乏自己的品牌和营销网络,只能长期“贴牌”生产,面对品牌和研发创造的巨大利润空间望洋兴叹。

5、配套服务滞后,投资环境欠佳

近年来,安庆市各级政府机构服务经济主体的意识有所增强,但全社会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还不够浓,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全市轻纺工业专业技术人才少,科技创新体系、产业政策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软环境建设仍较薄弱。

近年来,安庆市生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量仍然偏低,结构不尽合理,服务产业整体发展能力不强。从生产资料市场发展进程和水平看,全市综合性网点较多,专业性网点较少;农贸市场较多,生产资料及工业品市场较少;综合性市场较多,功能完善的大型专业性市场较少。从现代物流业发展进程和水平看,多以运输、配送、货运为主,与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从金融对轻纺产业资金支持程度来看,轻纺企业银行贷款较少,通过资本市场或者信托方式募集生产资金更是鲜见,轻纺企业融资渠道不畅,全市轻工业资金投入中大部分为企业自有资金。此外,轻纺工业用地供应紧张,企业招工难,全市用工缺口4.5万,其中纺织服装企业熟练工缺口在2.5万人左右,几乎所有服装生产企业都缺少熟练缝纫工,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已受到影响。

三、安庆轻纺工业发展对策

安庆轻纺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建设全国重要的轻纺产业基地。加强对轻工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推进林浆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引导纺织服装、羽绒家纺、装饰材料、包装印刷、塑料制品和农副产品加工等轻工业集群化发展。力争将华泰纸业尽快培育成为百亿企业。依托石化腈纶和望江、宿松等县棉花资源优势,承接发展中高档纺织品、服装等高附加值产品,做大做强桐城羽绒制品和岳西工艺被产业,推动形成以终端消费品为主,融棉纺、化纺、印染、面料、服装于一体的产业链。支持华茂集团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建设纺织服装工业城,推动棉纺产业结构升级和产品创新,早日形成百亿产值规模,尽快建成中国棉纺织精品生产基地。

1、发展产业集群,提升综合经济实力

安庆市委、市政府《关于的实施方案》指出,安庆轻纺工业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强化管理,高水平建设以园区为依托的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努力实现项目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功能集成。承接转移的产业集群要从安庆实际出发,通过高新技术嫁接传统轻纺产业,实现轻纺传统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按照“主导产业―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推动产业链招商,紧紧围绕轻纺产业优势,重点引进、培育和壮大与之关联配套的东部产业项目,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才加入到园区主导产业集群中来,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把资源优势、产业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断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如安徽枞阳经济开发区(省级)加快建设枞阳县纺织服装工业园,望江经济开发区着力建设纺织服装业工业园、农产品深加工业园,已初步形成了以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为特色的产业集群,这些纺织服装工业集聚区的功能和承载能力不断得以拓展和扩大,并一举成为“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宿松县工业园区已初步形成了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竹木加工、机械电子、建材五大主导产业。华茂国际纺织工业城纺织产业需要突出重点,从新型纤维、新型面料等方向入手,达到纺织产业升级的目的,形成原料(棉花、蚕丝、化学纤维)―布料织造―整理、印染―品牌服装加工的产业链,发挥产业协同效应。

2、培育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一个产业必须有龙头企业支撑,才能聚合市场力量,华茂集团作为安庆轻纺工业的龙头老大,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作用,带动望江县、宿松县、枞阳县现有的纺织、服装企业发展,引导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在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积极引进和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轻纺大企业大集团,如香港互益集团宿松互益纺织品有限公司、望江申洲针织、越隆粘胶、亮亮纺织、京华纺织等。要鼓励市内大型轻纺企业在产业内部兼并重组,逐步在其主导产业内形成大的经济力量,如鼓励桐城羽绒制品、岳西工艺被、宿松互益纺织、“望江纺织”等龙头企业创办为华茂配套的专业集中区,不断将一些配套件及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来,形成一批专业配套企业。帮助协作配套企业做好与华茂相衔接的质量、标淮、管理等工作,积极支持中小企业进入龙头企业的供应网络,建立最终产品与配件的战略联盟,努力提高龙头企业的市内配套率,发挥华茂国际纺织工业城的集聚带动效应,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通过企业之间的集聚效应降低综合成本,增强竞争优势,使之形成又一“千亿”规模集团。

3、开展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高端轻工产品的利润更高,但是其生产技术也更为复杂,往往综合采用了多个领域的尖端核心技术成果,通常为发达国家企业所掌握。为了逐步向这些产品市场升级,安庆轻纺集群需要构建包括国内外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企业和大专院校等在内的开放式区域创新系统,整合国内外各种资源,从根本上提升企业和集群的知识基础。同时,还应该在区域内部鼓励先进纺织服装、塑料制品、手工艺品、啤酒、日用化工、医药等技术的研发与成果转化,鼓励中小企业创新与创业,在集群内部形成向创新要市场,向科技要利润的良性竞争。

安庆轻纺工业承接产业转移要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重点产品,继续高强度、高起点推进技术创新,加大投入,抓紧制定和完善技术、质量、环保、安全、能耗等准入标准,运用准入标准指导企业技术进步,抑制低水平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为动力,加快建立多元化的自主创新投入体系,优先承接具有核心技术专利和知名自主品牌产业转移项目。力争3年内新建1―2家部级或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同时加快产业升级,整合桐城县、怀宁县、望江县、宿松县、枞阳县现有的纺织、服装企业,培育3―5家产值达百亿的产业集团,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4、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市场营销能力

安庆已形成的品牌有华茂、“乘风”牌纱线、“银波”牌坯布、“天柱”牌啤酒、“稼仙”米业、“奇强”牌洗衣粉、“胡玉美”、“一枝梅”、“鸿润”等,企业要用优良的产品质量巩固名牌地位,用强有力的营销方式扩大名牌影响。对现已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要保持并继续提升产品知名度和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企业要采取多种方法进行产品宣传和市场营销,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充分利用五金工具、轻纺产品、啤酒(白酒)、家具等全国性行业博览会(展销会)以及国际徽商大会、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等大型活动的作用,促进品牌产品展示交流,引导企业把握产品发展趋势,加强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竞争力。企业通过外设窗口、开展电子商务等形式加强与终端客户的联系沟通,加快“两个市场”营销网络建立。

5、发挥政府职能,打造承接转移平台

轻工业发展篇2

关键词:轻工业;发展;问题;对策

轻工业所承担的任务是服务“三农”、增加就业量、提升进出口贸易等,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轻工业发展极为迅速,大小企业的规模与实力都有着较为明显的提升。然而,与此同时,矛盾和问题也逐渐地浮出水面。

一、轻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轻工业的研发环节较为薄弱,不具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从我国目前的轻工业现状来看,中小型企业偏多且多为民营企业,进入的门槛相对偏低,布局凌乱分散,没有较大的创新能力,重复建设的现象日益突出;缺乏规模经济效益,大多数生产以原料型或加工型为主,其产品、技术结构水平不高,附加值低。随着原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一些传统产业在竞争当中的优势正在快速减弱。然而,新型产品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速度不足,导致了新兴产业成长相对缓慢。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科学研究设陈旧和研究资金的缺乏,都使轻工业的发展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因此,科学技术的滞后成为制约轻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二,增长方式依然显得过于粗放,仍然存在结构性矛盾。从目前轻工业的产业结构来看,初加工的产品较多,缺乏进一步精加工的产品,科技含量偏低,有严重的同质化的现象,各个品种的结构布局也不合理;单从企业的结构方面来看,其不具市场竞争能力,企业过小且相对分散,而大型企业缺乏必要的核心技术和国际化的资源配置能力。

第三,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做得还不到位。对于我国轻工业来说,相当一部分的工业产品质量偏低、消耗过大、污染严重。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采取综合利用的方式、依然采用粗放的增长方式。轻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集约化、循环能力、清洁、再利用资源等方面都还存在巨大潜力。

二、轻工业发展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全面的、相互协调的发展观。研究轻工业的发展战略,不仅可以增强企业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能够进一步地优化产业,做好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工作,这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三、轻工业发展的对策探讨

第一,突出抓好粮食生产。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中,始终将粮食生产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当国家发展粮食核心区建设时,要抓住机遇,打造出具有核心示范作用的粮食生产区域,再通过对粮食品种结构的优化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从而不断增强粮食生产的综合能力。因此,需要走一条在不牺牲农业与粮食为代价的前提下的协调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不仅有利于国家的粮食安全,还有利于提升国家的竞争能力。

第二,科技创新需要大力推进,进一步深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科学技术作为我国的第一生产力,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科技创新能力的加快、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轻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是当前我国轻工业体系发展所迫切所需的,也是科学发展的实现以及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要推动轻工业技术的升级,加快对已成熟的高科技技术的运用。二要进一步搞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推动产业的全面发展。三要强化科技创新,依靠科技创新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四要扩大科技对外开放的力度,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

第三,建立、完善轻工业发展的保障体系。一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是沟通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也是现代化轻工业的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协会成员的合作,能确保行业的共同利益和所参与会员的自身利益。所以,要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优化协会人员结构,提高其专业水平、明确其指导性。二要出台且完善有利于轻工业发展的税收激励政策和金融支持政策。用于开发轻工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各项费用在抵扣应纳税所得额中的比例还有待提高;允许企业从营业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技术开发准金,并在税前列支;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一定比例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对于企业建设技术中心购买国外先进研发设等的费用,由企业自主创新专项资金给予资助。三要加快轻工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在对轻工业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时,需要在稳定传统产品的前提下,不断开发更加高端的产品,满足各种各样的消费群体的需要,从而扩大居民的消费;在市场方面,需要加大外贸出口的力度,进一步拓展农村市场,还要开拓出国际化的高端市场;在企业方面,需要加大兼并与重组,将企业当前的资源进行整合,发挥企业自身所具有的特色,提高企业在市场当中的竞争力;在区域内,需要培育出更新的特色区域,加快产业集群的建设,确保轻工业又快又好发展。

总之,目前我国轻工业在发展中仍然存在各个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摸索中不断加快产业发展、调整行业结构,为未来的轻工业发展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轻工标准与质量》编辑部.在应对危机中探索轻工业发展新路――记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二届八次会长会议[J].轻工标准与质量,2009(5).

轻工业发展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6-0087-02

aBrieftalkon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ComputerprofessionalDevelopmentpresentSituationandReform//LiJun

abstractinrecentyears,withthedevelopmentof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hasbeengreatly,furtherexpandingthenumberandscaleofhighervocationalcolleges.thispaperforcomputermajorsin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oflightindustrypresentssituationandanalysisofschooltrainingprogramtoexplorethecomputerspecialtyin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development.

Keywords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computerprofessional;teachingreform

author’saddressBaotouLightindustry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Baotou,innermongolia,China014035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信息化时代已经向人们走来,这个时代的最重要的标志就是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如今社会上计算机应用已经达到非常普及的程度,随处都可以见到计算机的身影。人们也熟悉了在社会各处遇见它们的存在,如家庭娱乐、学校的机房、金融场所,以及到处可见的网吧,计算机如水银般无孔不入。再加上近年来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导致计算机专业发展规模越来越小的现状,如何走出这种困境,已经成为各个高职院校普遍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就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情况进行简单剖析。

1计算机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计算机专业招生逐年下降,就业情况也不是很乐观,虽然学院近两年来对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投入了很多,但学生人数相比其他专业要少得多,相反,教师人数却出现逐年增长的怪现象。就拿2011年招生人数和教师人数相比较,就会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2011年计算机专业招生人数为96人,加上2010级的老生57人,在校人数总共147人,而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有21人,如果计算机专业教师只带本专业的学生,那么平均下来一名教师可以带7人,这对于教育来说是一种严重的教学资源浪费。计算机专业教师为此忧心忡忡,有的人说,既然计算机专业不好搞,就搞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吧。但是,如果没有计算机专业的深入研究和创新发展,计算机基础教育又怎么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变化呢?

当然,从整个社会大环境来说,计算机专业的就业率也确实不如前几年,但是从社会需求来看,计算机专业仍然是一个热门行业,尤其是对软件、信息、网络管理人才的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今后每年对it人才的需求将突破100万,而每年高等院校培养的此类毕业生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更跟不上国际步伐。这就使人不得不反思,计算机专业并不是走到了尽头,而是自身出现了问题,那么目前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

1)社会环境的影响。前几年由于社会上需要大量的办公自动化方面的计算机操作人员,导致好多学校没有从计算机专业发展的角度考虑,而是盲目地进行扩招,致使计算机操作人才市场饱和,而真正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大量短缺,特别是软件开发以及网络管理人才的缺乏。

2)培养目标不明确,岗位需求不清晰。多年来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一成不变,专业针对性不强,没有对市场需求进行认真调研,导致培养的学生和社会的需求不衔接,致使学生就业特别难,甚至有的学生在毕业前就已经打算不从事计算机工作了。

3)实验设备不足。目前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设有10个机房,共500台计算机,既要承担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又要承担全院非计算机专业的2000多名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学生上机时间不能保证,而且许多设备出现老化现象,有些都不能正常使用,因此,直到目前,学生毕业设计的上机环境仍然不能正常提供。

4)科研队伍薄弱,专业技能不强。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多数都是从学校毕业后就从事计算机教学,理论知识不少,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网络维护等工作的经历很少甚至没有,更谈不上项目开发方面的经验。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会造成照本宣读的现象,上机课上也只能让学生练习教材上的例题,结果是学生所学的知识不知用在何处,学习兴趣不高,自觉性很差,只要教师不注意,就会有学生玩游戏。

5)团队协作意识不强。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平时上完课后就回家了,很少聚在一起讨论一些事情,缺少互相沟通和团队协作的精神,认识不到从事计算机行业工作,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当然,一个团队要想团结合作,需要有很强的凝聚力,需要有很高的专业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或专业负责人来牵头,这对一些多年来的专业教师提出一个很严肃的不得不深思的问题,计算机专业要发展,教师自己必须先进步。

6)生源素质不同。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生90%来源于农村,计算机基础较差,而且层次不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存在很多弊端,进行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

2教学改革措施

2.1围绕学院特色,定位培养目标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是高职高专教育,学生将来从事的是技术类和高级技术类的工作。因此,培养的人才必须是动手能力强,到企业马上就能上岗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必须以“岗位择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在课程设置方面,注重技能的培养,采取模块化教学,科学合理地调整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2.2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

根据对本地市场的调研,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有软件开发及应用、网站设计及维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广告设计与制作、通信工程、网络编程与维护及专业性应用软件等方面的应用人才。目前,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划分为3个方向,即计算机软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信息管理,学院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调整专业结构。

2.3围绕学生能力,改变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毕业后从事职业所需的能力和终身学习所必需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协同合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从完成提出的某一“任务”着手,以最好最新的软件、操作系统或程序设计语言等作为载体,通过讲解或操作实践使学生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4采用工学结合,开展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学生通过系统的、紧贴生产一线要求的实践训练,要初步培养出自己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学校的图书管理系统,可以在教师带领下自己开发;可以让学生到机房勤工俭学,进行计算机的维护;可以到周边的小型酒店兼职,了解酒店的管理流程,帮助他们开发酒店管理系统等。如果能随时随地接触到计算机的实际应用,那么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2.5鼓励项目开发,提高科研水平

对于每年组织申报的部级、省级、校级科研项目,学校要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并实行相应的政策扶持和奖励,同时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研讨会,时刻紧跟计算机飞速发展的步伐。

3结束语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新建了网络技术实训室和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还组建了一个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同时,在课程教学体系上也实行了模块化教学,这对计算机专业教师来说是一种鼓舞,也是一种希望。计算机专业教师必须以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的科学作风,继续坚持计算机教育的改革创新,培养出符合岗位需要的、专业技术强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苏志刚.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企业科技,2003(8):8-9.

轻工业发展篇4

一、我市轻纺工业基本状况

轻纺工业是我市历史悠久的传统支柱产业,曾是全市利税贡献最大、从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轻纺工业一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过非凡贡献的产业,占工业总产值65%,利税70%左右,财政收入33%以上,就业人数达12万多,在我市经济发展史上书写了辉煌篇章。上世纪末,由于受政策、体制、管理、设备、人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轻纺工业全面滑坡,国有、集体企业逐步停产、破产。到本世纪初,衰落到谷底,仅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0.6%左右。近年来,稍有所回长,**年,总产值占全市工业的0.9%,2009年1—6月份完成总产值7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3%。我市轻纺工业的基本特点是产业分布较广,各县区都有,有食品加工、服装、纺织、皮革、皮毛、医药及工艺美术等十多个种类;有食盐、食品、饮料、白酒、啤酒、西服、防寒服、地毯、毛毯、花炮等几百种产品。这些产业的发展壮大,将对我市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稳定社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与我市毗邻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其地理位置、资源状况与我市基本相同。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紧紧抓住国家能源战略西移的机遇,依托资源优势,开展科技创新,在重点发展能化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轻纺工业,带动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1990年全市轻纺工业总总产值7.5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值的56.97%。2000年全市轻工业总产值70.1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8.45%。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鄂尔多斯市通过国有企业改革,将优势轻纺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激活了企业经营机制。同时,政府对鄂尔多斯集团等强势企业进行重点扶持,采取拨款支持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协调金融机构解决企业资金困难、鼓励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协调金融机构解决企业资金困难、鼓励企业打造名优品牌、建立轻纺工业园区等一系列措施,培育出鄂尔多斯集团等龙头企业,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壮大,也创造了鄂尔多斯品牌形象。**年,全市轻工业总产值达到114.34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是我市的7.7倍以上。轻工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工业经济多元发展,也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鄂尔多斯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主要问题有:一是我市轻纺工业总体上技术含量低,生产规模小、市场份额少、竞争力弱,处于自由发展、自我生存状况;二是国有集体企业纷纷破产关闭,民营企业各自为战,影响做大做强;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在轻纺工业上没有存续的知名品牌,毛纺、地毯、制革及制鞋等传统优势产业已退出市场;四是在农产品加工上,处于小、零、散状态,加工简单,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五是以工业产品为原料进行深加工,如进行日用化工等终极产品生产、拉长能源化工产业链的项目几乎是空白;六是当地城乡居民就业率底,就业结构不合理。

影响我市轻纺工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受能源化工产业“挤出”效应影响,能源化工大项目与地方产业发展联系不够紧密,带动不了轻纺工业的发展。二是能源化工产业巨大投资回报,影响了投资者的创业心态,也扭曲了一些地方、部门领导者的政绩观,影响了持续发展理念。三是对轻纺工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宏观政策措施不强。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扶持轻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四是行业管理缺失,政策引导困难,协调服务滞后。过去轻工业由政府一个职能部门管理,现在,轻工业主管部门撤销,其职能分解,造成行政资源分散,难以发挥应有的引导调控作用。五是扶持资金分散、总量少,企业自筹资金困难,技术改造、产业升级无法实现。目前,市上还没有扶持轻工业专项资金,对轻工业的发展不能从整体上宏观调控、形成合力。六是观念落后,政策滞后,错失了国有向民营和股份整体转制,利用原国有企业的技术、市场优势,趁势做大做强的时机,在改革上往往是关门走人,流失了大量的生产要素。七是民营企业的一些经营者眼界不宽,存有抱残守缺,“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思想,不思进取、不想联合重组、影响做大做强,致使目前产业仍是小、散、低、弱的局面,形不成产业龙头,发挥不了规模优势。

三、振兴和发展轻工业的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振兴**轻纺工业指导思想。各级领导要更进一步地认识到轻纺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竟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优化产业结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社会就业、促进城镇化等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认识到重工业是强国工业,轻工业是富民工业。要吸取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验教训,未雨绸缪,要学习毗邻地区如鄂尔多斯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要认识到我们有充裕的土地资源、原料资源、劳动力资源的发展优势。

2、制定政策措施,确保轻工业健康有序发展。建议市委召开常委会、政府召开常务会,专题研究我市轻纺工业发展思路和对策,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下发关于振兴和发展轻纺工业工作指导意见,制定10年规划,要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恢复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现有产业,鼓励发展新兴产业,明确发展的总体思路。要从发展目标、领导机构、扶持措施、考核督办等方面全面指导我市振兴和发展轻纺工业工作。从而使我市轻纺工业逐步走上健康和谐发展的轨道。

3、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多元化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要改变目前我们“跛脚”发展方式,即重工业“一条腿粗而长”,轻工业“一条腿短而细”的不合理状况。要大力发展轻工业,应在政策上给予倾斜,资金、技术上给予支持,项目的引进上有所侧重。要坚持三个“两手抓”既要抓能源化工产业,又要抓传统轻纺工业;既要抓大型企业的引领,又要抓中小企业的发展;既要抓国有企业的改制,又要抓民营企业的发展。建立三个反哺机制,即工业反哺农业;重工业反哺轻工业;城市反哺农村。大力发展毛绒、纺织、服装、食品等传统产业。

4、理顺行业管理,加大协调服务的作用。一是要扭转轻工业管理方面的混乱和缺失,明确经委行使轻纺工业行业管理职能,引导轻工业健康发展。二是政府成立类似于“扶持南部发展办公室”的临时机构,或成立轻纺工业发展振兴指导小组,由市政府有关领导任组长,经委,发改委、财政局、农发办、农业局、林业局、科技局、中小企业局等部门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经委,这样可以整合行政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利用各部门的相关政策,集中各类扶持资金,力争到2020年左右,实现工业经济结构趋于合理,轻工业自身健康发展的目标。三是鼓励支持轻纺企业成立联合会、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实现自由发展。

5、加快园区建设,力争项目早日落地。加快《**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确定在**经济开发区建设轻工业园的建设步伐,尽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行业准入条件,吸取先进技术,充分利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契机,通过招商引资、联合重组、政策优惠等措施,创造条件,吸引各种经济成分的轻纺企业入园,引进国内外大型轻纺企业集团落户**。把园区建设成具有经济规模最佳,专业化程序最高,拥有生产、科研、信息等多功能的现代化纺织工业生产基地。到2010年,总投资9600万元,建成毛纺、制衣等传统产业集中园区。

6、实施品牌战略,引领企业的发展壮大。一是要把“绣鸡牌”毛线、“古城牌”毛毯、“长城牌”地毯、“娇舟牌”呢绒、“三爱牌”服装、“天舟牌”羊绒衫、“古城牌”皮革等曾经具有宝贵财富的驰名品牌保留住、宣传好。二是要在传统轻工企业实施改制时,必须要努力做到保住牌子、留住队伍,门不关、人不散。即使是破产企业,相关部门也要注入一定的商标保护专项资金,确保商标在近期内不被注销。通过政府整体打包积极寻找合作伙伴,用无形品牌调动有形资源,让老品牌展现新魅力。三是要创新机制。从研发人才培养、专项资金扶持、创新成果激励等方面支持和促进新产品的研发,制定高质量、高标准的具有地方特色产业产品质量标准,用特色化推进品牌化。四是要加强产品宣传力度,政府应在扶持经费中专门列支一块用于补贴支持本地产品在部级媒体上的广告宣传。

轻工业发展篇5

[关键词]年轻职工;团建工作;团组织

中图分类号:D2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331-01

在企业发展中,年轻职工是主力军。当前企业职工流动性增强,年轻职工不断增多,相比企业老职工,年轻职工思想活跃、流动性强、纪律性相对较差。团组织作为企业与年轻职工沟通交流的桥梁纽带,在做好年轻职工各方面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结合年轻职工特点和团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提升团建工作水平进行探究。

1企业团建工作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传统国有企业改制步伐加快,老一辈企业职工逐步进入退休高峰期,青年职工数量不断增加,企业团建工作重要性更加凸显。但当前的团建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团组织作用的发挥。

一是人员配置相对不足。当前,随着企业改制步伐加快,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团组织工作范围不断拓展,但在当前企业降本增效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更多地向技术、管理等岗位和领域倾斜,团组织人员配置相对减少,个体工作量相对增加。

二是团组织任务不断增加。随着传统国有企业改制步伐加快,企业采取了鼓励下岗分流等措施来提升经营效率和生产效益,减员增效措施实,对职工一专多能和一职多岗的要求逐步提高。团建工作人员不仅承担着传统团组织工作职能,还要承担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一些其他任务,占用了团建工作时间。

三是团建工作方式方法相对单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对技能型、知识型人才需求增多,团组织作为年轻人才培育主体,对年轻职工成才承担着重要职责,但受制于前两方面因素,加之团建工作模式缺乏创新、年轻职工培养机制不完善,造成团建培育人才渠道和方式单一,无法满足人才培育工作需要。

2企业团建工作重点和创新举措

2.1企业团建工作重点

一是加强团组织建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要结合新形势下企业发展对团组织的需要,结合基层单位年轻职工分布情况,科学构建团组织网络,实现年轻职工团组织全覆盖。要加强团干教育培训,建立完善团干考核激励机制,明确团干部工作职责,增强责任心和凝聚力。同时,要严格落实团员准入、团费缴纳、活动组织等制度,提升年轻职工的“从团意识”。

二是塑造团组织形象,营造良好工作氛围。良好的团建工作氛围对培育年轻职工、促进职工成才具有重要作用。要注重对企业发展情况的分析研判,结合团建工作要求,做好团建服务企业发展的各类活动和信息宣传力度,通过特色团建活动开展,塑造良好的团组织形象,打造过硬团组织品牌,提升团组织影响力。

三是整合现有资源,促进职工岗位成才。要发挥团组织的示范引导作用,通过团建活动开展,提升青年职工的责任意识和良性竞争意识,引导年轻职工更加自觉的投身学习和岗位实践,提升年轻职工工作技能,并通过宣传引导在年轻职工中形成较强的企业忠诚度,提升年轻职工奉献企业发展的意识。

2.2企业团建工作的创新举措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对团建工作而言,更要结合新时期企业发展对团建工作的新要求,针对当前团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团建工作重点为切入点,积极创新团建工作思路举措,更好地发挥团组织服务企业发展的功能。

一是创新工作思路。传统的团建活动多是在团组织内部开展活动,与团员所在岗位接触较少,为此,要采取相互渗透、内外结合的方式,将团建活动与职工岗位结合起来,创新团建活动模式。要结合当前企业改制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针对年轻职工群团组织活动参与意识差、团组织工作力量薄弱等突出问题,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对接,积极拓展工作思路,实现团建工作开放化和多元化,将团建工作与各项业务工作融合起来,延伸团建工作触角,改变传统团建工作单打独斗的局面,增强团建工作的群众基础。

二是加强宣传教育。要把握加强年轻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团建工作的重点,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等传统宣传资源,构建团建活动思想阵地,突出宣传教育重点,加强大政方针、政策措施、经济发展、职业道德和形势任务教育,使团建活动不失本色。宣传中要注意结合年轻职工的喜好和特点,创新宣传载体和形式,以年轻职工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激发职工的学习兴趣,吸引更多地职工更加自觉主动地接受各项教育内容。

三是服务年轻职工成长成才。团建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服务年轻职工,在工作中要注意深入年轻职工进行走访交流,征求年轻职工的意见建议,准确把握年轻职工的思想脉搏和利益诉求,发挥团组织的Y源优势,实现工作重心下移,更好地服务年轻职工成长成才。要结合岗位技能需要,定期组织开展“一帮一”“师带徒”以及劳动竞赛等活动,帮助年轻职工提升工作技能;要组织年轻职工通过定期集体学习等方式,学习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当前企业职工多是一人多岗,要注重不同工作岗位年轻职工的轮岗交流学习,促使年轻职工都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要结合年轻职工思想活跃、文体活动需求较多的实际,定期组织开展特色文体活动,鼓励职工对企业发展和活动组织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培养年轻职工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意识。要以培养年轻职工的良性竞争意识为突破口,设立“青年先锋岗”等岗位,定期进行评选表彰活动,吸引年轻职工更加自觉的投身工作、争当先进。

四是加强团干选拔培养。要注意在日常团建活动中发现和挖掘有思想、有能力、对团建工作充满热情的年轻职工,通过一定的程序,将其发展为团干,充实团干队伍、提升团干队伍素质。要建立团干工作考核激励机制,明确权责、列出考核指标,倒逼团干更加积极主动地工作,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确保团干队伍始终符合企业发展对团组织工作队伍的要求。

3结论

综上所述,团组织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对年轻职工成长成才和思想教育具有重要作用,要结合新形势下对团建工作的新要求和当前团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团建工作重点,创新团建工作措施,不断提升企业团建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轻工业发展篇6

一、**轻工业发展状况

(一)主要成就

**期间,全省轻工业紧紧围绕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和提高增长质量这个中心,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增长态势,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上了一个大台阶。浙江轻工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全省工业经济整体实力的提高,而且为我国跻身世界轻工产品生产、消费大国行列作出了积极贡献。

1.经济总量明显扩大,经济地位进一步加强。**,轻工业工业增加值425亿元、出货值547亿元、利润总额111亿元,分别占全省国有企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企业")的28%、35%和32%,分别居全国轻工行业的第4、第2和第3位。

2.产品品种大幅增加,产品质量稳定提高。全省轻工业产品从改革开放初的几万种,发展到目前的20-30万种。新产品不断涌现,产品进一步向多样化、个性化、系列化、高档化、艺术化扩展。瓶罐装饮用水、精制茶、罐头、轻革、革皮服装、二次加工装饰板、软体家具、机制纸板、排油烟机、缝纫机、肥皂、日用精铝制品、文具盒、眼镜、塑料加工设备等一批主要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位。在增加品种、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创出了一批名牌产品,"娃哈哈"、"雕牌"、"飞跃"、"古越龙山"、"康奈"、"张小泉"、"玉立"、"星星"、"东艺"和"传化"成为中国驰名商标。

3.传统行业改造提升,新兴行业迅速成长。轻工企业进行较大规模技术改造,不少主要技术装备达到了90年代国际水平。技术进步取得重大成果,完成了一大批国家和省重点技术改造、技术创新项目,"非固化型汽车工业滤纸"、"金属卤化物灯"等一大批国家和省级新产品实现了产业化。技术、资金密集型的行业比重逐步增加;不少新兴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为轻工业的重要行业;食品、造纸、家电、皮革、塑料、日化、包装装潢印刷、电光源、工艺美术、金属制品等优势行业占轻工业的比重已接近70%。企业管理进一步向科学管理、现代管理发展,信息技术逐步推广应用。

4.企业改革改组取得较大突破,开放型工业不断发展。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到**期末,国有和集体轻工企业已基本完成股份制为主的改制工作,广泛吸收外资和民间资本发展轻工业,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新局面。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和"小型巨人"企业,列入省"五个一批"的企业工业总产值已占规模以上轻工企业的四分之一。更大规模拓展国际市场,努力提高国际竞争力。轻工业出货值已占当年销售产值的25%左右;出口产品结构逐步改善,机电产品出口比重逐年提高;企业跨国经营开始起步。

(二)主要问题

**浙江轻工业成就瞩目,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产品结构调整尚难适应市场消费结构变化。低档产品多,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少,适应消费需求升级、形成新的消费热点的新兴产品发展不快;一般产品供给能力过剩,低水平重复建设较为突出。二是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生产布点较为分散。造纸、啤酒、家电等宜于批量生产、形成规模经济的行业组织普遍偏小,多数企业没有达到最低经济规模。小造纸、小印刷、小制革、小酿酒、小制罐等企业遍地开花。三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产业升级的技术支撑和人才储备不足,新产品开发力度不够,不少企业的技术装备停留在80年代以前水平,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四是生态环境问题仍然存在。能耗水平与国际水平差距甚大,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较低,造纸、皮革、食品发酵等行业的污染问题较为严重,治理任务十分艰巨。

二、**轻工业发展趋势

跨入新世纪,轻工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对经济全球化加速、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全面推进的国际新形势,面对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国内新环境。面临三大机遇和挑战:

(一)面临我国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轻工业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轻工业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体制活力将进一步显现,经济增长方式将进一步转变。伴随着居民消费总体上从满足生活需要向重视生活质量转变,从追求物质消费向同时追求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转变,从排浪式消费向多层次、多样化消费转变,轻工产品结构适应消费结构升级而加快升级,不断向居住消费、家庭设备用品消费、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消费拓展,不断向产品智能化、方便化、个性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伴随着加快城市化和西部大开发,轻工业市场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

另一方面,结构性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对轻工业发展形成较大制约。轻工业生产能力过剩,供给结构跟不上需求结构变化的问题将长期存在;由于居民总体收入水平不高,加上体制性的消费约束,有效需求不足仍将是制约轻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面临国际轻工市场格局和产品结构深刻变化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国际产业结构加速调整,有利于浙江轻工业加快产业扩张和产业升级。国际轻工市场格局变化加快,美国、日本及西欧等轻工产品出口大国多数变成了轻工产品的进口大国,这些国家将多数劳动密集型、发展潜力不大的轻工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日用消费品除部分高档产品外均靠进口调节。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也逐步缩小轻工业生产规模,增加轻工产品进口规模。这给浙江承接产业转移、扩大轻工制造和出口能力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国际轻工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对浙江轻工业产品带来新的竞争压力。发达国家的轻工产品进一步向高档化、方便化、实用化、个性化、艺术化发展,高科技含量和符合环保要求的轻工产品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将有力推动轻工制造技术发生关键性的突破。如果不着力提高产业素质,浙江轻工业将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三)面临我国加入wto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加入wto总体上有利于轻工业加快发展。**是我国加入wto的适应期。从对轻工业总的影响看,机遇大于挑战。一是轻工业已成为外向型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产业,有着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内在发展动力;二是轻工业具有较明显的劳动成本比较优势,具有一定的国际分工与竞争地位,可以利用贸易自由化的机遇扩大出口;三是加入wto有利于轻工业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产业,有利于扩大利用外资嫁接改造轻工业,有助于建立面向国际的生产经营体系;四是在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可以加快轻工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

另一方面,加入wto对部分轻工行业发展带来一些冲击。轻工行业众多,不同行业不同产品对加入wto的影响各不相同。多数行业的冲击影响不大,但对以农产品为原料并主要面向国内市场的乳制品、味精等产品,对技术装备和经济规模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生产成本较高的大宗纸等产品冲击较大。跨国公司进入发展本土化生产,还将使轻工业面对更多更强的市场竞争对手。

三、**轻工业发展的战略任务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进一步推进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全面提高轻工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势头,把浙江建设成先进的轻工业基地。

(二)发展目标

1.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保持较高水平。预期**期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出货值年均增长15%;利税总额年均增长12%。预期到**年,工业增加值达到680亿元;出货值达到1100亿元,约占当年销售产值的30%;利税总额达到400亿元。

2.企业技术创新有较大突破。到**年,重点企业的主要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际90年代末的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0%以上,骨干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达到2-3%,三分之一的大中型企业建立省级以上技术中心;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较大范围推广应用,并取得较大的产业化成果。

3.行业结构调整有明显进展。大力采用高新技术和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行业,将优势行业占轻工业的比重由目前的70%提高到**年的80%左右。加快规模经济要求较高、产业带动力强的造纸、食品等行业发展;着力发展家电、塑料、日化、包装装潢印刷、室内装饰等市场潜力较大的新兴行业;进一步提升皮革、电光源、缝纫机、五金制品等传统优势行业,巩固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4.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到**年,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利税超过5亿元的企业集团,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15亿元,利税超过2亿元的"小型巨人"企业;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一批年出口超过2000万美元的出口基地型企业。

5.壮大一批名牌优势产品。发展一批全国著名品牌,创立若干国际品牌;开发一批"四新"产品,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步伐;创新一批高新技术产品,抢占市场竞争制高点;淘汰一批市场滞销、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消耗偏高的劣势产品。

四、主要行业调整与发展方向

(一)制浆造纸

立足技术创新,着力抓好原料、产品、企业、区域、投资结构调整,推进重点企业大型化和现代化,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建成全国先进的造纸工业基地。

--保持生产总量和经济效益在全国前列。预期到**年,规模以上企业纸和纸板产量达到500万吨,年均增长10%左右。

--优化原料结构。到**年,木材纤维浆比重由目前的15%左右提高到20%以上;除保留少量用于特种纸生产需要的特种长纤维纸浆生产以外,逐步淘汰并最终停止自制化学草浆的生产。进一步扩大废纸进口,依托港口优势,建设大型废纸浆厂和废纸供应中心。积极探索林纸一体化原料基地建设,争取以合作林场的方式,在建立大型木浆生产基地上有突破。

--提高生产集中度。到**年,年产量10万吨以上企业达到15家,骨干企业的产量比重由目前的近40%提高到60%左右。以跨地区兼并联合为主要途径发展企业集团,支持重点企业规范上市。以骨干企业为支柱,重点在宁波建设全国最大的纸业生产基地,在嘉兴建设特种纸生产基地;从建设特色工业园区着手,在富阳发展造纸工业基地;支持民丰、凯恩等发展企业工业园。

--优化产品结构。到**年,工业技术配套用纸占机制纸比重由目前的15%提高到20%左右,高档纸板占纸板总量比重由目前不到30%提高到50%以上,巩固工业技术配套用纸和纸板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并替代进口;促进信息用纸和高档生活用纸较快发展。加速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压缩低档产品生产能力。

--有效控制并治理污染。到**年,重点企业做到清洁生产。所有造纸企业污染物排放必须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实现污染源的稳定达标和全面达标。积极推动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建立清洁生产示范企业。

--扩大利用外资,加速造纸工业规模化、现代化。在积极有效合理地利用外资的基础上,拓展国内融资渠道,进一步引导民间资本投入造纸工业。

(二)食品

进一步实施"优质、新型、特色、名牌"的带动战略,紧联农业,依托市场,依靠科技,发挥优势,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把浙江建成食品工业强省。大力开发基础原料,大力发展方便食品、特色食品、出口食品、传统优势食品,大力提高饮料业水平,大力加强食品配套工业。

主要预期目标:1.到**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达到210亿元,年均增长10%;工业销售产值750亿元,出货值130亿元,利税总额140亿元;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1:1。2.形成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利税1000万元以上企业100家左右,其中销售收入5-10亿元、利税0.5-1亿元企业30家左右,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利税1亿元以上企业15家左右。

--饮料行业。大力发展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等优势产品,重点扶持娃哈哈等重点骨干企业向规模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加快开发果蔬汁为主的新型营养保健饮料和果酒;努力将绿茶饮料发展成为全国乃至全球茶饮料中的主导产品;扩大奶类及植物蛋白饮料的生产规模,提高质量。

--啤酒行业。大力支持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企业,以联合兼并为主要方式,提高生产经营集中度,实施名牌战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到**年,形成3-4个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高声誉的品牌产品;形成2-3家年产量超过50万吨的企业集团,其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40-50%以上。

--罐头行业。抓住罐头市场的新变化、新机遇,优化产品结构,实行内外销并举。以优势企业和名优产品为龙头,组建企业集团。充分开发利用柑桔、毛笋、芦笋、水产四大原料资源,保持出口桔子罐头在全国的领先地位。改善包装,提高质量,培育品牌,改变现有产品趋同化现象。

--黄酒行业。着力治散治乱,基本维持现有生产总量,加强黄酒新产品开发。以绍兴黄酒集团等企业为骨干,以品牌为龙头,实行规模经营。运用现代营销手段,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和出口规模。

--乳品加工行业。加强奶源基地建设,提高原料奶质量。增加液体奶比重。城市型乳品企业重点发展巴氏杀菌奶、酸奶、配方奶等大众消费产品。

--油脂行业。进一步发展烹调油、煎炸油、沙拉油、营养调和油等专用油生产;利用油脂精炼副产品,生产卵磷脂、脂肪酸及类脂化全物等高附加值产品,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制盐行业。重点调整结构,废转低产、劣质盐田,压缩生产能力;根据不同的饮食需要,发展多品种食盐;提高产盐区、蔬菜加工区和山区的碘盐普及率。

(三)皮革及制品

进一步推进全行业由数量主导型向质量、品种、效益主导型转变,巩固壮大国内最大的皮革服装产销基地和重要的制革、皮鞋、箱包产销基地。

主要预期目标:1.**期间,保持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全国前列,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出货值年均增长10%。到**年,工业增加值62亿元,实现利税25亿元;出货值153亿元,占当年销售产值的50%左右。2.发展一批"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争取创立1-2个国际知名品牌。3.进一步发挥规模、技术、市场优势,建设好海宁中国皮都科技工业园区和温州鞋业基地。

--制革业:以耐水洗、三防革为主,保持猪皮革生产优势;扩大中高档牛皮、羊皮革生产规模,重点发展汽车座垫革、家俱装饰革,中高档产品比例提高到50%左右。开发利用新的原料皮资源,发展优质、低污染新型皮化材料;推广应用生物酶制剂、绿色环保型鞣剂、加脂剂和水溶型涂饰剂、无偶氮染料。在重点企业推广制革清洁生产和制革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实现全行业达标排放。

--皮革制品业:重点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到**年中、高档产品比重分别达到50%和20%左右。全面推广CaD/Cam技术,着力提高新产品设计开发水平。进一步增强企业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发展皮革制品用的新型高档五金配件生产。

(四)塑料制品

以农用塑料、包装塑料为重点,以工程塑料和化学建材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工业配套和中高档日用品等塑料制品。预期**期间,塑料制品总产量250万吨,保持全国第二,年均增长10%左右。到**年,工业增加值78亿元;出货值85亿元,占当年销售产值的25%以上;实现利税4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

--农用塑料制品:重点发展蔬菜、花卉、经济作物栽培等所需的各种功能性棚膜、地膜和饲草用膜等;重点发展节水灌溉器材、渠道防渗的管材和防渗膜、不同类型的微灌(滴灌、微喷、渗管等)器材、各种土工材料。

--塑料包装材料:重点发展各种食品、饮料、药品等包装物,重点发展高阻隔包装材料、热灌装包装材料、保鲜材料、粮食储运的防霉防虫材料。

--建材塑料:重点发展大口径上下水管、新型室内上水管、热水管、燃气管、复合管与复合型材,各类保温材料,防水材料、墙体装饰材料等。

--工程塑料制品:重点发展电子、电器、汽车、航空、信息通讯、军工等领域各种通用塑料及配件。

加强废旧塑料的回收和利用。

(五)家用电器

积极应对市场竞争的严峻挑战,推动跨地区跨部门的优化重组,突出重点,优化结构,提高竞争力。预期**期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到**年,工业增加值43亿元,实现利税20亿元,出货值40亿元。中高档产品的比重进一步提高,15%的产品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60%的产品达到国际90年代中期先进水平,85%的产品达到同期国内先进水平。

--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形成新的优势。努力巩固冷柜、电冰箱压缩机在全国的领先地位;积极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洗衣机行业和具有较大竞争余地的空调行业;扶持发展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饮水机、电热水器行业;电冰箱行业通过改制改组,重显发展活力;进一步发展智能化、个性化、节能和环保型的家电产品。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在重点骨干企业建立国内先进的、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提高微处理器、传感器、微电子器技术,尤其是模糊控制技术、变频技术等在家电上的应用水平,大力推广CFC替代技术及其应用;积极开发和推广应用杀菌和抑菌材料、净化空气的光触媒材料、环保型材料等新材料;应用生物工程和人体工效学,提高工业设计水平,促使家电向健康卫生、使用方便、舒适宁静方向发展。

--加快企业信息技术改造步伐。提高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家用电器产品上的应用水平;重点开发家电产品与互联网的硬件连接器、软件通讯方式,实现家电的智能化和网络化。

(六)金属制品

进一步发挥排油烟机、压力锅、小型电动工具、建筑装璜五金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保持金属制品生产大省地位。预期到**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50亿元,利税12亿元;出货值100亿元,占当年销售产值的35%以上。

--厨卫产品。发展新型排油烟机、发展燃气用具、水暖洁具。保持排油机,铝及不锈钢炊具的国内领先地位,扩大出口规模。攻克表面处理难点,推广应用表面处理新工艺和新材料,提高产品的造型艺术性和使用安全性。提高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

--建筑装璜五金产品。重点支持锁具、门窗及装璜用五金配件,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采用适用技术,攻克模具及热处理难点。

--小型电动工具。重点攻克电机质量,延长产品使用寿命。采用先进技术和新材料,提高行业设计水平。

(七)日用化学制品

以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为支柱,以技术创新和企业重组为主要手段,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增强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洗涤用品:大力发展酶制剂、表面活性剂及新型助剂,提高合成洗涤剂的行业比重,巩固洗涤用品的国内领先地位。重点发展加酶洗衣粉、无磷洗衣粉,加快发展液体洗涤剂,提高其在合成洗涤剂中的比重。支持以纳爱斯、传化等知名品牌企业为龙头的改组与联合,提高民族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香精香料: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增强香精香料开发能力。充分利用独特的天然香料资源,发展天然香料生产。

--电池:大力发展无汞碱锰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努力建设国内重要的电池生产基地。着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主要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国际90年代水平;适应环保要求,重视发展绿色电池产品,逐步淘汰高含汞电池、糊式电池、镍镉电池等落后产品,到**年禁止生产汞含量大于电池重量0.0001%的碱性锌锰电池。

(八)照明电器

着力保持节能灯、节日灯的国内重要出口生产基地地位。预期到**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达到20亿元,年均增长10%;出货值50亿元,占当年销售产值的65-70%;实现利税9亿元。

--结合绿色照明工程实施,加快发展新产品。进一步提高节能高效电光源产品的比例,大力发展t5、t8细管径荧光灯、紧凑型荧光灯,加快新型光源产品与大型照明工程配套,实现金属卤化钨灯小型化、民用化,逐步减少普通白炽灯泡生产。

--加强行业引导和管理。重视原材料的开发和生产;重视提高产品质量,主要产品达到国际90年代水平;扩大紧凑型荧光灯、节日灯及其他特种光源出口。鼓励和支持阳光集团等行业排头兵企业,发展规模经济,推进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九)包装装潢印刷

大力提升包装装潢印刷行业的现代化水准,加快纸制品行业由劳动密集向想技术密集型转化,整顿和规范印刷市场。

--以实现"印前数字、网络化,印刷多色、高效化,印后多样、自动化"目标为方向,促进装潢印刷行业技术升级。积极推广应用彩色桌面系统、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及数字式打样技术,实现设计、制版电子化;稳步发展胶印,推广柔性印刷技术应用,推进各种形式的防伪印刷技术的开发;实现印刷手段的合理结合,提高后工序的综合配套水平,促进后工序加工的多样化和自动化。

--推动重点包装印刷企业上水平、上规模。支持湖州印刷、爱迪尔包装等企业向全国一流包装印刷企业发展;重点发展低克重、高强度的高档纸制品;大力发展精细包装装潢印刷产品,努力使浙江成为全国高档烟包印刷中心;以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骨干企业为支柱,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区域性包装印刷中心。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刷业管理条例》,加强行业管理。采取有力措施,打击假冒伪劣包装装潢印刷品营销活动。

(十)缝纫机

预期到**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11亿元,实现利税5亿元;出货值20亿元,占当年销售产值的60%左右。进一步将浙江建成国内重要的缝纫机生产和出口基地。

--加强行业引导和管理。重点培育飞跃集团等具有知名度的企业集团和著名品牌,建设好椒江缝纫机工业专业园区。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形成重要的缝纫机制造中心。加强企业联合和专业化协作,避免无序竞争。

--着力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引进人才和技术,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实施名牌战略,加快完成产品由仿制到自主开发的创新进程,满足国内外市场需要和实现替代进口。加大新型特种机和轻便多功能家用机的开发力度,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推进机、电、磁、光等科技运用一体化,提高高速、超高速机种在平缝机、包缝机中的比重,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改进零部件质量,在缙云建设好缝纫机配件工业专业园区。

(十一)其他

--家具制造、文体用品、工艺美术等行业:积极适应市场流行新趋势,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档次,进一步形成文化型、装饰型、休闲型、出口型等产业特色,扩大产业规模。

--轻工装备行业:重点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重点发展具有国际水平的塑料机械等轻工机械,进一步提高精密化、智能化、自动化水平。

--室内装饰行业:适应居住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发展独具特色的现代室内装饰行业。加快装饰材料及用品发展,提高室内设计、施工质量和产品综合配套能力。

五、促进轻工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推进制度创新,增强企业活力

在基本完成企业改制的基础上,推动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保持制度创新的先发优势。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加强科学管理。引导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向规范的股份制发展,实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引导非国有经济参与国有和集体轻工企业的战略性调整,加大企业兼并与重组力度,促进不同所有制经济实体资本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引导民间资本、外资投资发展轻工业,形成多元化的企业投资结构。

(二)大力促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进一步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加快技术进步,实现技术跨越。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加强产学研结合;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民营科技型企业,建立面向轻工行业、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化、网络化的技术中介服务体系;建立有利于发挥人力资本作用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造就一批熟悉市场规则、善于经营管理、勇于开拓创新的技术带头人和企业家。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省产业指导意见,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集中力量组织实施国家和省重点技术创新、技术改造项目,落实财政贴息扶持政策。

(三)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提高产业竞争力

积极推动企业上网工程,鼓励企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促进轻工业跨越式发展。大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轻工产品,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快产品升级换代。积极推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辅助检测(Cat),改造轻工传统管理模式和生产组织方式,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制造成本。发展电子商务,推进全球比较采购、全球销售和售后服务。

(四)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和资源,发展开放型工业

积极适应加入wto的新形势,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建立和完善新的开放型轻工业体系。一方面,顺应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推动轻工产品结构升级,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不断开发新产品,引导新消费,创造新市场。另一方面,实施国际化战略,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和发展对外投资,提高国际竞争力。着力优化轻工出口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提高技术密集型、附加值高的轻工机电产品出口比重;实施"走出去"战略,逐步实现从单纯商品输出到品牌输出的转变,从单纯出口商品到境外投资办厂的提升。

(五)加强行业管理,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行业管理新体制,实行市场配置资源与政府政策导向相结合,引导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继续抓好"五个一批"重点轻工企业,培育行业发展的排头兵。结合城市化进程,规划建设好重点轻工工业园区;进一步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形成产业空间集聚、专业化分工和协调发展的轻工业生产力布局。鼓励企业打破行业、部门、地区和所有制的界限,走科农工贸一体化的发展道路,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轻工业现代产业链。对部分生产能力过剩的行业实行总量控制,制止不合理的重复建设,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和劣势企业。

轻工业发展篇7

中国轻纺城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是全国首家冠名“中国”的专业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南部传统交易区、中部国际贸易区、北部市场创新区和西部原料龙头区”四大各具特色的纺织品贸易平台。中国轻纺城现有市场建筑面积320多万平方米,其中市场群营业房20000多间,经营户(公司)19000余家,经营面料数万种,日客流量10万人次,常驻境外采购商3500多人,境外代表机构700多家,产品远销187个国家和地区。

2006年以来,绍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国轻纺城提升发展工作,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国轻纺城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把中国轻纺城建设成为经营规模最大、商务成本最低、交易品种最多、服务环境最好的国际纺织之都和现代商贸之城的发展目标,启动中国轻纺城“二次创业”。同年,成立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和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委员会。

长三角杂志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委员会系绍兴县人民政府派出机构,对中国轻纺城规划、建设、管理实行统一领导,按照"规划调控、投资建设、秩序管理、综合协调"基本职责开展工作。主要负责以下工作:负责中国轻纺城市场区域建设项目规划审批、管理工作;负责中国轻纺城老市场区改造和新市场开发建设工作;负责中国轻纺城总体形象策划、宣传、营销和招商会展工作;负责中国轻纺城市场区内交通运输、治安消防、工商税务、涉外服务、司法调解、城建监察等协调管理工作。

“二次创业”以来,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委员会通过六项工作重点,促进中国轻纺城整体提升发展。

轻工业发展篇8

内容丰富多彩符合东盟需求

在2014年获得圆满成功的基础上,主办方2015年将继续举办轻工展。此举意在为各地专业客商提供更多商机,进一步促进东盟国家与中国在轻工业领域的交流合作。

轻工展展览内容将更加丰富。据了解,本届轻工展展示内容包括各类家用纺织品材料、家用电器、家居饰品与礼品、文体保健用品、日用消费品及数字/动漫/网络游戏等优质产品。

本届轻工展招展工作进展顺利,各轻工知名企业踊跃报名。截至目前,共有377家企业报名参展,申请使用展位数584个。已确定参展的中国知名轻工企业有广东省中山市凯美家具、湖北丝宝股份有限公司和厦门纳斯特商贸有限公司等。

举办论坛活动传递前沿资讯

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继续推出有效措施,帮助参展客商提高经贸成效。

举办参展商讲坛和现场贸易配对活动。会期,将特邀知名参展企业轻工行业的前沿资讯。博览会秘书处还将根据参会企业的采购意向,为中国和东盟企业进行现场贸易配对,寻找适合的供应商进行洽谈。

会期还将举办采购说明会、贸易对接会等专场配对活动,促进供求互动。届时,将针对中国与东盟互补性强的产品类型,邀请相关参会企业参加,向各方买家传递最前沿的行业资讯。

展会期间还将举办中国―东盟商会领袖论坛。论坛将邀请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政府官员、企业家及专家学者等各路精英进行对话交流,共同探讨中国与东盟轻工工业的发展趋势等相关问题,研究解决双方轻工工业合作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此外,主办方还将举办微商联盟青年创业领袖论坛,邀请网络专家就“微商联盟”在青年中的影响进行专业介绍和推介。

轻工业发展篇9

【关键词】工业产业结构就业结构

一、引言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它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决定着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工业无论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还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超过了50%。工业结构的调整和变迁对一国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许多先行国家的实践表明,在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结构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改革开放30年来,与其他经济领域一样,我国在工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方面经历了波折同时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1978年以来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我国主要工业品产量也经历了快速增长,到2007年,我国工业产品产量大多位居世界前列,2007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升至14%,在全球制造业排行榜上中国与日本并列第二。

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由于国内外环境的制约,我国选择并推行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传统的工业化道路,经过1953-1978年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虽然基本建立起相对的工业体系,但是却导致了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调,到1978年,轻、重工业产值之间的比例为43.1:56.9。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30年改革开放,我国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在工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水平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由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门类单一向工业基础显著加强、技术水平稳步提高、门类逐渐齐全的重大转变。

1980-2007年间我国工业快速发展,工业经济总量呈现高速增长趋势,2007年工业总产值比1980年增长80.2倍,年均增长17%,2007年的工业增加值比1980年增长70倍,年均增长16%。其中2007年一年实现的工业增加值超过1994年以前17年工业增加值的累计,2003-2007年五年完成工业增加值超过改革开放前二十五年工业增加值的总和。

二、1978年以来我国工业结构的演变

1.工业增长变化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保持了较快速度的增长,但是1978年以来我国工业增长也经历了波动,我们主要选取1980-2007年我国的工业总产值增长率和工业增加值率来分析说明问题,具体波动见图1。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特别是从1997年开始,国民经济呈现持续稳定增长态势。从GDp增长率的折线图来看,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除了个别年份(1981年、1989和1990年)外,其他年份的经济增长速度均很高,这是因为这三年国家实行了经济调整和治理整顿。从总体上看,1981-2007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率的折线表现较为平稳,除了1988年,该年份的工业增加值率为23.32%,为历年来的最低点,最高点为1985年的34.48%,其他年份比例相差不大。

然而,与工业增加值率相反的是,工业总产值增长率的折线波动相当剧烈,从图中我们可以大致将其波动分为三个周期:第一个周期(1981-1990年),该周期历时10年,以1988年为界,此前年份为持续增长阶段,一直达到1988年的高峰21.86%,1988年以后直到1990年为低谷阶段,工业总产值增长率达到1990年的谷底6.96%以后,从第二个周期开始回升;第二个周期(1990-1999年),该周期历时10年,工业总产值增长率从1990年开始回升并且达到1993年的最高峰43.17%,1993年以后为工业总产值增长率峰后持续下跌阶段(尽管1995-1996年出现了小幅度的回升),一直下滑至1999年的谷底-0.9%,这也是近30年来工业总产值增长率第一次出现负值;第三个周期(1999-2007年),该周期历时8年,尽管期间经历了小幅的回升或者下跌的反复,但是基本趋势还是回升的。

1978年以来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我国主要工业品产量也经历了快速增长,到2007年,我国工业产品产量大多位居世界前列,2007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升至14%,在全球制造业排行榜上中国与日本并列第二。

2.工业结构变化

从三次产业结构中工业所占比重来看,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1978-2007年间,我国工业增加值以年均15%的速度持续该速增长,2007年我国工业增加值比1978年增加了约66倍。从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占GDp增加值的比重来看,折线图的变化相对平稳,30年间占比基本上在40%上下波动,最高值为1978年的44.09%,最低值为1990年的36.74%,充分说明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从就业结构角度看,1978-2002年间,尽管我国工业就业人数在总量上经历了先升后降的趋势,但是总体来看,没有发生大幅度的变化。工业作为我国第二产业的重要行业,其就业人数占我国总就业人口稳定在12%以上。

三、1978年以来我国轻重工业演变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中国开始了以工业化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下图为1978-2007年以来轻重工业产值比例的变化。按照轻重工业的比例关系变化,并且结合图示,我们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发展与工业化进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结构纠偏轻重工业同步发展时期,二是重工业加速发展产业结构明显高度化时期。

第一阶段始于1978年,该阶段中国为了纠正建国以来由于选择重工业化道路而导致的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问题开始进行工业化战略的重大调整,该阶段开始尤其注重市场需求导向,优先发展轻工业。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到,从1978年开始,轻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比例逐年上升,到1981年该比例首次超过了50%,达到51.5%,高于重工业产值比重3个百分点。1982-1999年间,轻工业产值比重和重工业比重大体相当,轻工业,产值比重略低于于重工业产值比重,都在50%上下。从表中我们还可以看出,1978-1999年间,有两年轻工业产值比重超过重工业产值比重,即为1981和1982年,此后,从1983年开始,轻工业的比重略低于重工业比重,在45%-50%区间波动,其中1994年轻工业产值比重为最低,仅为46.3%,低于重工业产值比重7个百分点。

第二阶段开始于2000年,该阶段的基本特征是重工业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工业增长再次出现以重工业为主导的格局。这次工业结构的变动却是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以后工业结构的自然演变,重工业的发展是由于消费结构升级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交通和基础设施投资加大而带动的,重工业化和高加工度化成为中国工业发展的趋势。

从工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来看,1998年以来出现了显著的重工业化趋势。1998-2007年,重工业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轻工业增长速度,特别是在2003年以后的新一轮经济高速增长中,重化工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从轻重工业增长素的差异看,2003-2007年,重工业与轻工业的增加率差值分别为43.51.84.1和3.3个百分点。

以上分析说明,1998年以来出现的重工业化趋势实际上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工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将由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变为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重工业化为主。因此,我国的这种重工业化趋势是符合工业结构演变一般规律的。

参考文献:

轻工业发展篇10

从最初的6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600多人,55年来,轻工社的实力由弱到强,规模由小到大,品牌由无到有,产品形态由单一到多元,形成了拥有图书、期刊、音像、网络出版形态的出版传媒企业,在出版物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而又鲜明的特色(生活和行业),并拥有了轻工出版、瑞丽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品牌,在国内进入了大社、名社行列。

从几组不完全统计的数字可以看出轻工社的发展变化:2007年与1978年相比,销售收入增长了475倍,利润总额增长了435倍,净资产增长了370倍,2007年上缴税金比1988年增长了335倍。2008年销售收入为6.11亿,净资产3.25亿,利润总额为5303万。55年来,该社累计出版了6000多种图书,创办了10余种期刊。2008年,出版码洋达到3.37亿,其中图书为1.5亿,图书品种达1324种(新书687种),比1978年增长了59倍。1990年以来,轻工社累计引进版权约1820项,输出版权50多项。

管理是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多年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改善了基础管理,加强了企业化管理,使管理开始由单一的管理转向全面的计划管理,由粗放型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并取得了初步实效。55年来,轻工社完成了从行业内科技到大科技定位,再由“立足科技、面向生活”到突出“两个特色”(即行业和生活特色)战略的形成,使发展方向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

“十一五”期间,轻工社确立了“特色主业、品牌延伸、内容整合、媒体互动”的发展战略。4年的实践证明,这个战略符合出版业的发展趋势,也符合轻工社的发展实际,对指导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起到了重要作用。面向“十二五”,轻工社将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传统出版向现代出版转变,由粗放、低效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由以纸介质出版为主向纸介质与多媒体出版互补互融分享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