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观的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35:22

大学生消费观的建议篇1

关键词:市场经济;大学生;消费价值观

一、影响大学生攀比现象的原因

1.社会环境。影响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因素有家庭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学校环境等因素。随着计划生育的影响,当代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因此从小就得到家人的厚爱。同时,大学生经济压力小,具有自由的消费环境。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商品的类型都十分多元化。货币在的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富裕的象征,这也滋生了大量的拜金主义。2.文化教育环境。有一位教育学家说过,教育的目标并不是教导学生学习守旧的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去做一些创新的事情。脱离了高中学习压力,在进入大学之前,学生的经济支配权利都被家庭管控。而在上了大学之后,学生的经济权利和消费环境都十分开放,大学生也拥有了消费自主权。而就大学教学体系而言,没有针对学生消费理财开设针对性课程,仅仅是在道德教育教学方面有所提及。在此环境下,缺少对学生的消费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且很多学校学生的消攀比费情况十分严重,一些女生盲目追求限量版鞋子、包包等,而男生也喜欢购买一些高价格的电子产品等,这些跨年龄和跨经济消费能力的行为愈加泛滥,扭曲了学生的消费心理。3.家庭消费观念。针对金钱消费,家长的态度对学生有着一定影响。首先,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且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也容易受到社会环境影响。很多学生都是跨省读书,家长都希望子女能够过得好一点,因此都会过度满足学生的消费需求。这种盲目地鼓励消费行为,导致了学生形成不正当的消费观和认知观。4.学生自我控制差。结合相关调查分析,很多大学生并不是出生于富裕家庭,但是其花费能力和一些富家子弟不相上下。这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造成的。由于生活环境影响,大学生易受到外界环境的不良风气影响。且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很多学生会存在从众心理,不能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和消费观念。相关调研分析显示,很多大学生缺乏“财商”,没有自我理财意识,所有的资金都是来源于父母的供应,出现了月初富月末穷的现象。这也体现了弱控制影响下,学生的高消费和超前消费意识,造成了严重经济压力。5.大学生的求异心理。很多学生之所以购买一些高昂的消费品,并不是其能够满足自己的生活使用,重要的是这种产品能够彰显自己的“独特”之处,能够得到学生的关注。这种虚荣心和攀比心理,是一种扭曲的社会消费心理。且这些消费都是要立足于经济实力基础上的,很多学生不得不借助网贷渠道来满足自己的购买欲。

二、针对大学生消费价值观的优化策略

1.制订消费计划。针对大学生消费行为而言,其主要是缺乏一定的财商和规划意识。且前期处于一个枯燥的学习环境,唯一的休闲就是网络购物。对此,建议学生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专业知识,还要多涉猎一些理财、经济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财商和视野。一些学生还可以结合相关创业课程去优化自己的理财和知识,将消费变成盈利,深化自身的理财意识。同时,建议学生多阅读书籍,多出去走走,不要把自己约束在课堂环境中,应开拓视野,理性面对消费。2.养成正确的消费习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是落实当代中国科学发展的观的前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优化学生的科学消费的行为,建议以校园环境为主体,引导学生采取争取的消费意识和发展观,建立科学的消费观念,结合自身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将自己的金钱花费在有用的地方,且所有的消费金额都不应当超过自身的经济能力,以此做到实际消费,且根据自身经济实力进行理性消费。3.校园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消费。大学阶段是影响学生消费观成型的重要时期,且大学环境是学生的主要社会社交场所,学校应当肩负起学习指导任务。首先,建议教师改善校园风气,引导学生将教学重心放在学习上,这样有助于学生培养好的学习心态。且鼓励学生树立一些勤俭节约、理性消费的观念,借助公开课、座谈会等方式去要求一些成功人士来校指导。其次,学校应当定期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去做一些消费调查,让其了解消费价值观和消费经济能力的相关理念,了解父母挣钱的辛苦,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4.构建家庭教育桥梁。实际上,家庭教育是影响当代大学生消费的重要因素,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有着指导性影响。对此,建议家长结合自身家庭消费环境,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理性消费意识。其次,家长应当结合学生的消费能力,不应当给过多的生活费,并让学生科学规划合理消费,实现有节制、有计划的消费。这样也能够制止子女的攀比行为,引导学生正确消费。

大学生消费观的建议篇2

文章标题:当前影响农村居民扩大消费的因素及建议

一、1.收入不稳定,增收缓慢。农业具有高风险、低收益的特点,目前,农民受市场信息、农业技术、资金等条件的制约,农业结构调整难,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产品附加值低,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增收缓慢。

2.缺乏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目前农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农业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完善,农民消费有后顾之忧,形成有钱不敢消费现象。据对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20xx年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41元,比上年增加61元。目前的医疗费比较,不但对农民就是对城镇工薪阶层也是不小的负担。

3.消费观念落后,消费结构不合理。近年来,农村婚丧嫁娶花费呈扩大趋势,据调查目前农村办婚事的花费大约在2--3万元,包括彩礼、置办家当、婚礼。农民买商品,只看价格,不注重品牌、质量,对农业技术、科技、交通和通讯等方面的消费比例相对较低。据对农村家庭的抽样调查,20xx年农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916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39.7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而家庭耐用品和日用品消费仅101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4.39,据调查有35的农户仍在使用着黑白电视;文化消费74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3.19;交通和通讯消费244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11。

4.教育收费大幅增加抑制了消费结构升级。近几年,高中、大学的扩招,使教育费用的大幅增加,使得许多家庭不断积蓄财力,以备子女读书之用,同时抑制了家用电器的更新、农业科技、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消费。目前一个在校高中生,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在6000元左右,三年近2万元;一个大学生(二批本科)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在1万元左右,四年近4万元,这对一个农村家庭而言,是一项很大的开支。

5.房价持续上涨,占用了农村居民的大量资金,农村购买力难以转移。近几年,由于建材价格的上涨,房价也持续上涨,。住房消费占用了农民的大量资金,农民往往倾其毕生的积蓄,甚至举债建房,住房消费限制了农村购买力向其它消费领域转移。

6.缺乏消费信贷的有力支持。目前在县域市场,消费信贷发展缓慢,特别是商业在县域网点的撤并后,贷款权限上收,再加上缺乏有效的信用担保,农村地区出现了贷款难。

二、扩大农民消费的几点建议

1.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产品结构,积极发展效益农业,特色经济;.大力扶植龙头加工企业,通过龙头企业把千家万户的农户和市场联结起来,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增加对农村科技教育的投入,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搞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

2.扩大财政与金融资金的支农投入。财政支持"三农"支出的增长幅度应不低于财政总支出的增长幅度,同时运用运用贴息、减免税等手段,来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发展农业信贷业务,建立农村基础设施政策性贷款项目,安排一定规模的政策性专项贷款。

3.尽快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尽快建立建立农业保险体系,补偿自然灾害给农民造成的损失;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体系,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4.建立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按照股份制原则建立只贷款不吸收存款的小额信贷机构,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组建民营的信用担保机构,解决农村农民、农村个体私营户贷款担保难的问题。

大学生消费观的建议篇3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建议

一、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定义

文化消费就是指用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的一种消费,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观光等方面,是指对精神文化类产品及精神文化性劳务的占有、欣赏、享受和使用等。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文化消费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呈现出主流化、高科技化、大众化、全球化的特征。

目前,在校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储备能量的特殊阶段,是准生产者,所以在校大学生主要是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者。高校培养人才这一特殊职能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结构主要表现为对知识的、精神的、文化的消费,从而使精神文化消费成为大学生生活消费中的主要部分。

大学生文化消费是指大学生为满足个体的文化生活需要对文化产品及文化性劳务的占有、欣赏和使用等。其实质是对社会及他人提供的精神财富,包括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消耗,前者如音像制品、文化用品、娱乐用品及通信产品等,后者如文娱表演、音乐演奏、文艺晚会等。由此可知,精神文化消费的涵盖范围是很大的,尤其是对于处于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储备能量的特殊阶段的大学生而言,精神文化消费更是其生活消费的重要而核心的内容。

二、文化消费现状分析

通过对浙江师范大学学生的问卷调查的数据,学生访谈的资料,以及校园周边文化产业经营者的访谈资料的分析,发现浙江师范大学学生的文化消费趋于多样化,但是分布不平衡,文化消费的意识不够浓厚,存在一定的消费矛盾。浙江师范大学学生在进行文化消费时注重时事,并且对自身文化消费的不足有一定的认识,能正确认识到文化消费的意义。

通过具体分析,实地调查,概括总结,我们对大学生的文化消费分析如下。

1.文化消费呈现多样化,但文化消费结构不合理。

调查发现,浙江师范大学学生的文化消费倾向于网络的消费,对书籍的消费远远落后于网络,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资源丰富,但是消费人群少,网络消费却居高不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浙江师范大学学生文化消费的结构不是很合理,个人文化消费观不是很成熟。浙江师范大学学生的书籍消费主要集中于考研、考级、公考等类图书,消费结构不是很合理。

由图1可见,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组成比例不合理,文化消费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网络及周边产品上,对书籍、报纸等的消费量远落后于网络消费,致使文化消费结构比例失调,文化消费结构存在一些问题。大学文化资源相当丰富,但是对部分学生缺乏一定的吸引力,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需要。

2.注重时事方面的文化消费,但文化消费意识不够浓厚。

如图2,浙江师范大学学生消费文化用品费用占总费用的5以下的同学占65左右,直接反映了学生的文化支出所占比例少,文化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学生平均要每月或者几个月买一份报纸(如图3),浙江师范大学学生在报纸这方面的文化消费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同时,分析数据还发现浙江师范大学学生对书籍的需求不高,没有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当然,这个情况和现在网络资源的充分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以上情况说明大学生文化消费者的支出比重小,对于文化消费的关注度不够,对于文化消费没有清晰而正确的认识,文化消费呈现出一定的滞后趋势,消费意识不强。

3.能够清楚认识到文化消费的意义,但文化消费观存在一定局限。

多数的学生在选择旅游地的时候会选择风景优美的,而不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浙江师范大学学生上网主要是看电影或是听歌,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文化消费,但是这种文化消费观念缺乏一定的正确性。

如图4所示,浙江师范大学的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文化消费的意义是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说明他们对文化消费的作用有正确的认识,能认识到文化消费的意义,对自身的文化消费选择起着积极的指引作用。

大学生对于文化消费的意义及文化消费对自身的意义有清醒的认识,但是自觉执行性不够,无法做到正确地进行文化消费,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

4.文化设施相对较好,但文化氛围有待于进一步的创设。

浙江师范大学的文化资源丰富,文化设施相对比较完善。但是,现有的浙江师范大学的文化消费氛围不太能够符合同学的要求,通过对浙江师范大学周边的文化经营者的访谈了解到,浙江师范大学的文化氛围总体较为浓厚,对同学有积极的影响,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学校提供的文化设施资源比较充足,但无法满足同学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同学对学校的文化氛围不是很满意(如图5),当前的文化水平无法完全满足同学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要。

三、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建议

通过对问卷数据及访谈内容的分析,对那些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积极调整文化消费的结构,达到文化消费平衡。

对于文化消费结构的不平衡,要引导学生养成多方向的文化消费习惯,积极引导学生面向其他方面的文化消费,如书籍、报刊、广播的等方面的文化消费,使大学生的文化消费不仅仅停留在网络上。

丰富文化消费的内容,不是单一的网络文化消费,大力发展其他文化产业,加大宣传力度,使大学生意识到学校丰富的文化资源,使其的文化消费结构日趋合理,文化消费达到一个平衡。

2.增强文化消费的意识,形成正确的文化消费观。

为解决文化消费意识淡薄,要加大文化消费的宣传力度,使同学们对于文化消费有清楚的认识,更加深刻地了解正确的文化消费,有意识地远离错误的文化消费。与此同时,要加强引导,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自觉进行有益的文化消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念,增强文化消费意识。

在加强学生意识的基础上,要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使学生了解文化消费的意义,开设一些与文化消费相关的课程,建立学生合理的文化消费观。同时,更应鼓励学生进行文化消费的实践,使其更具可操作性。

3.学校要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念。

建议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通过课堂教育、网络教育、名师讲座等形式帮助学生确立适合自身的文化消费结构,培养大学生合理科学的文化理财观,增强学生把钱用在刀刃上的意识,从而强化文化消费的意义。

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使大学生的文化消费向高雅发展,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积极宣传正确的文化消费观念。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精神文化消费需要引导,需要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有关部门应加大投资力度,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学校的文化设施水平,为同学们的文化消费提供良好的资源支持,给大家一个好的文化环境。

同时,学校有关部门要与同学一起共同努力,重视文化消费,使学校形成良好的文化消费氛围,使文化环境更有助于同学的发展进步。此外,学校还应积极扶持学校周边的文化产业,使之能长久、健康、有序地发展下去,为同学们的文化消费提供良好的场所。

5.解决文化消费的矛盾,增强现有文化资源的吸引力。

大学生文化消费主要集中在网络消费上,大部分大学生都喜欢免费的文化消费,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像图书馆这类免费的文化资源却少有人消费。这就形成了文化消费的矛盾:不喜欢有偿消费,但是消费的人多;喜欢无偿消费,但是消费的人少。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有关部门应该在丰富无偿文化消费资源的同时,增强这些文化资源的吸引力,并结合大学生的文化消费特点及爱好,发展网络文化资源,将网络文化消费与其他文化消费如书籍消费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文化消费出现的矛盾,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石城.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技风,2010,(02):43-44.

[2]丁景良,何世潮.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03):120-122.

[3]叶育新.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特征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6,(05):70-72.

[4]权立枝.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状况及其教育引导[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04):101-103.

大学生消费观的建议篇4

一、“消费与发展”年主题强调消费与发展的相互促进和消费维权的重要作用

“消费与发展”年主题,一是强调“消费”在生产、分配、交换中的积极作用,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二是强调“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是提高生活水平、改善消费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消费维权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强调“维权”作为社会稳定机制对扩内需促发展的推进作用,是净化消费市场环境的重要手段,是提振消费信心、拉动生活消费的重要保障。

1、“消费与发展”年主题体现了消费维权是改善消费环境、拉动生活消费的需要

2008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有效吸收和消化国内生产能力,形成发展新优势。同时要求,要大力促进农民消费,稳定发展住房消费和汽车消费,着力发展服务消费和旅游消费,不断增强最终消费能力。这既是针对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应急之策,更是着手解决我国经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的长远战略。针对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出口需求明显减少的现状,我们必须把经济增长的立足点放在扩大内需上来,尤其是扩大消费需求,形成经济稳定增长的新格局。

亚太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可谓黄金十年,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消费市场环境也有明显好转。但是,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仍比较普遍,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特别是一些公共服务行业,利用其市场垄断地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比较突出,在农村,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问题屡禁不止,消费生活中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问题也十分突出。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费市场信誉,影响了消费信心,也是造成内需不足的原因之一。

围绕“消费与发展”年主题开展消费维权系列活动,就是从维护消费者权益、引导消费者消费人手,致力于揭露和打击损害消费者权益行为,改善消费市场环境,提振消费信心,指导消费者尤其是农村消费者科学文明合理消费,扩大内需,特别是拉动生活消费,积极发挥“消费”对推进生产发展的能动作用,为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服务。

2、“消费与发展”年主题体现了消费维权是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保证人民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需要下大力气解决民生问题。改善民生,既是保增长的需要,更是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减少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性,需要切实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扩大消费需求提供保障。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改善民生与我国经济发展及国民消费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世界银行统计,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率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消费率的差距意味着扩大消费的潜力,还暗含着改善民生的艰巨。目前,我国城乡、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消费水平差距较大。农村消费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扩大内需促发展的迫切需要,农村消费市场则是消费维权的重点领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改善民生方面强调,要加强农村消费市场建设。促进农民生活消费,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和能力。同时指出,要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违法经营行为,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围绕“消费与发展”年主题开展消费维权系列活动,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密切关注消费领域尤其是农村消费市场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关系消费者权益的最直接、最现实、最突出的问题,做好消费引导和消费维权工作,为消费者排忧解难,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服务。

3、“消费与发展”年主题体现了消费维权是推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保护消费者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同时规定了消费者的权利、经营者的义务、消费者协会的职能,还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及社会有关方面的职责与要求。

开展“消费与发展”年主题活动,就是要敦促和推动社会各有关方面进一步认真履行法律所规定的责任,加强消费维权的社会保护力度。特别是经营者作为市场主体,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方面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优质服务,规范经营行为,满足消费需求,认真履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社会责任。只有维护了消费者权益,市场经济才能更加体现公平正义,经济社会才能又好又快发展。

“消费与发展”年主题还注重在全社会倡导新的维权理念:即围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做好新形势下的消费维权工作:把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作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方便群众、依法调解、协商和解作为消费维权的基本工作方法:加强消费教育和引导,加强商品和服务的社会监督,加强社会各方面的信息交流与整合:积极发挥消协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消费者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为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综上所述,保护消费者权益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维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才能改善市场环境促消费,拉动生活消费促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促和谐。

二、开展“消费与发展”年主题活动要突出改善消费环境和提振消费信心

“消费与发展”年主题是全国消协组织2009年消费维权工作的重点内容,也是各级消协组织进行联动的业务主线。各地消协组织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形式。积极开展“消费与发展”年主题系列活动,为改善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同时,要注重结合年主题活动,夯实消费维权基础,构建消费维权体系框架,提升全国消协组织履行法定职能的能力与水平。

1、开展“消费与发展”年主题活动,加强对商品和服务的社会监督,为改善消费环境服务

对商晶和服务的社会监督是消协组织的长期任务和发展宗旨,也是开展“消费与发展”年主题活动的重要内容。要围绕消费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加强对商品和服务的社会监督,揭露损害消费者权益行为。改善消费市场环境,营造公平、诚信、放心的消费环境。

一是继续运用格式条款点评、消费体察、消费评议等方法,加强对商品和服务的社会监督。把依靠广大消费者发现问题、组织有关专家点评、邀请新闻媒体参与、督促企业行业整改、推动行政部门监管等手段相结合。推动对公用服务业、垄断行业的社会监督,促进住房、汽车、旅游和服务领域消费维权状况的改善。针对农村消费市场存在的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和生活消费品等问题,注重研究创新消费维权模式,加大对农村消费市场的社会监督力度,保护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是促进经营者履行社会责任,改善消费环境。满足消费需求。要继续推进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践行《良好企业保护消费者利益社会责任导则》。促使企业真正成为诚实守信、自觉承担维护消费者权益社会责任的合法经营者。

三是运用消费警示与提示,引导消费者避开消费陷阱。针对消费领域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加强调查甄别,及时消费警示或消费提示,揭露损害消费者利益的现象和行为,为消费者当好消费“哨兵”,规避消费风险。

四是关注社会上突发的消费问题,适时消协观点。通过召开专家研讨会、论证会,对社会关注的突发消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适时发表消协观点和评论,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引导消费、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职能作用。同时,当好消费者与政府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反映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披露消费侵权行为,对存在的消费隐患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建议,提请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促进消费环境的改善。

五是建立完善中国消费者满意度评价系统,提高对商品和服务的社会监督水平。要充分发挥消协组织联系广大消费者的桥梁优势,有效运用全国消协系统的消费调查网络,建立消协特有的科学、规范的消费者满意度评价系统。要建立“中国消费者满意度指数”测评体系,制定有关商品和服务的满意度指数评价规范,为消协系统科学公正开展对商品和服务的评价奠定基础。要广泛组织实施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监督与评价,注重畅通消协与消费者的信息互动渠道,拓宽消费调查和社会监督的信息采集,更好地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向行业企业反映消费市场的动态需求,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

2、开展“消费与发展”年主题活动,引导消费者科学文明合理消费,为提振消费信心服务

“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消协组织的法定职能,也是开展“消费与发展”年主题活动的主要内容。要针对消费市场发展状况和人民生活消费热点,加强消费教育和消费信息咨询服务,提振消费信心,引导消费者科学文明合理消费。

一是继续完善消费品比较试验合作机制,向消费者提供详实的消费信息。要围绕消费领域的热点问题和消费市场的引导需求,加强对全国消协组织开展消费品比较试验的组织规划与指导实施,提高消协组织合作开展比较试验的联动效应。同时,要注重发挥社会检测机构在消费维权方面的积极作用,共享消费信息资源,向消费者提供详实的消费信息,引导市场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确保消协组织社会监督和消费指导的权威性。

二是依据法定职能,组织开展消费品的信息提供和咨询服务活动。要围绕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有针对性的提供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要引导和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引导和促进节假日和会展消费,引导和推动城市耐用品消费升级换代。要鼓励企业利用先进科学技术自主创新,为消费者和社会提供更多的安全、优质、节能、环保的消费品,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安全消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三是依托各地消协组织的“一会两站”,探索建立消费教育学校和课堂。尤其要加强对农村消费市场的商品信息提供和咨询服务,向农民提供可靠的消费信息。同时,要发挥《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者》杂志和中消协网站的作用,将保增长扩内需、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的战略目标和举措传播到城乡、社区、村镇,让广大消费者深刻理解党和国家鼓励科学消费的方针政策及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引导拉动生活消费。

四是拓展深化消费教育体系。从倡导履行社会责任、传授消费政策与消费知识、提高消费者素质和消费信心、营造良好消费环境人手,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合作,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消费教育。选择大型骨干企业进行社会援助。共同探讨建立消费教育学校和消费教育示范基地。可以先从大宗类商品和服务着手,参考地域划分,兼顾区域差异,抓好典型,引导推广。同时,组织编写《消费教育大纲》,指导全国消费教育工作;推出《科学消费指导》,引导科学消费,提高消费质量;争取有关方面的关注与支持,将消费教育内容逐步纳入全日制教育体系;利用社会资源和现代传播手段,建立消费信息服务体系,提高国民消费能力与水平。

3、开展“消费与发展”年主题活动,完善消费争议调解和救助体系,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

受理消费者投诉,调解消费纠纷,解决消费争议是消协组织的基础工作和重要职能,也是开展“消费与发展”年主题活动的基本内容。要强化法治观念和服务意识。认真受理和解决消费纠纷,完善消费争议调解和救助体系,健全消费者权益损害赔偿机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实现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最大化。

一是加强消费争议调解规范管理,推进投诉和解机制建设。要以调解止争议、和解促和谐,重点抓好与消费者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药品、住房、汽车等商品和银行、保险、旅游、交通、电信、供电等服务方面的消费纠纷的和解与调解。要侧重研究落实农村消费维权工作,充分发挥“一会两站”方便消费者就近投诉、咨询的作用,妥善解决农村消费市场发生的消费纠纷,为农民生活消费排忧解难。要对“下乡”产品开辟售后服务争议解决的绿色通道,解决农村消费者的实际问题,调动农民消费的积极性。

二是建立全国百城市消协投诉信息直报网络,完善投诉数据的信息化建设。重点要提高对投诉数据的准确、客观、及时、详尽的全面性统计分析,向政府有关方面提供决策参考依据,向企业行业反馈消费者意见,向消费者提供消费预警。要围绕消费者反映的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损害消费者权益问题,深化开展消费维权工作,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

三是推进消费纠纷和解网络平台建设,畅通消费者与经营者自行和解渠道。要选择讲诚信、有规模的行业骨干企业,作为和解网络平台成员单位,健全投诉和解机制,完善网络技术系统,提高消费纠纷和解效率。要倡导企业实施“消费纠纷不出门”、争取“消费纠纷无社会投诉”、实现“消费纠纷限期解决”的企业管理目标,为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同时,发挥网上投诉和解平台的优势,实现投诉自动流转、快速处理。

大学生消费观的建议篇5

[关键词]电子商务;定价模式;消费需求;计量模型

[中图分类号]F063.省略的实证研究,分析了产品类型、降价幅度和结束效应对集体议价拍卖最终成交量的影响,发现处于生命周期增长阶段的商品适合集体议价拍卖形式;杨居正利用网站大样本数据,验证了网络拍卖中的一口价拍卖的信息与信誉机制;闫妍等人建立了以卖方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集体议价定价模型,并给出模型的CpSo解法,寻求最优的价格,并通过仿真实验发现调整价格梯度可以改变顾客的效益值,从而使更多的人参加到集体议价活动中来。

纵观前人的相关研究,关于电子商务定价方面的研究并不少,但大都是针对商品类型或特定定价模式的研究,关于不同电子商务定价模式适用条件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这正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本文基于对互联网用户的问卷调查,测量了消费者对几种常见的电子商务定价模式的感知差异,构建了电子商务定价模式消费需求的计量模型,从消费者主观偏好的角度,探讨影响电子商务定价模式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再根据消费者的主观偏好差异来指导电子商务企业选择不同的定价模式。

2概念与假设

2.1概念定义

感知时间风险、感知财务风险、感知适宜交易量、需求预期和现实需求是本文研究的五个核心概念,它们都属于构成概念。参照相关文献,下面依次给出对这五个核心构成概念的定义。感知时间风险:系指消费者主观认为某种网上定价模式可能对其造成精力和时间浪费的大小;感知财务风险:系指消费者主观认为某种网上定价模式可能对其造成经济损失的大小;感知适宜交易量:系指消费者主观认为某种网上定价模式所适合的单次感知适宜交易量范围。需求预期:系指消费者主观认为某种网上定价模式在未来的需求潜力。现实需求:系指消费者实际采用某种网上定价模式购物的频率。

2.2研究假设的提出

根据Bauer的观点,感知风险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又由于影响需求的因素包括影响购买愿望与购买能力的各种经济与社会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消费者嗜好与预期。据此,我们拟提出以下4条研究假设:

假设1:消费者感知时间风险对网上定价模式的现实需求有负向影响。假设2:消费者感知财务风险对网上定价模式的现实需求有负向影响。假设3:消费者感知适宜交易量对网上定价模式的现实需求有正向影响。假设4:消费者需求预期对网上定价模式的现实需求有正向影响。

3问卷设计与数据采集

3.1研究设计与过程

首先参照相关文献,设计了由5个指标构成的调查问卷,这些指标与概念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感知时间风险的测度指标Q1:我认为网上购物时采用这种定价模式很浪费时间。感知财务风险的测度指标Q2:我认为采用这种定价模式网上购物价格很划算。感知适宜交易量的测度指标Q3:我认为网上购物时这种定价模式所适合的交易量为―。需求预期的测度指标Q4:我认为这种定价模式将来会在电子商务领域很普及。现实需求的测度指标Q5:我经常采用这种定价模式在网上购物。

接着请50位网络消费者填写问卷并对问题做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某些问题的问法进行改进,采用5分制李克特量表(Likertscale)进行度量,其中“1”代表“非常不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来测量消费者网上购物对各定价模式相关概念的感知;其中,感知适宜交易量一题的赋值情况是:小批量――1、较小批量――2、中批量――3、较大批量――4、大批量――5。分值越高,表示同意程度越高。

然后使用修正后的问卷对消费者进行抽样调查,通过发放电子问卷和纸版问卷,随机调查了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武汉和成都等地;问卷收集后,剔除无效问卷。然后使用eviews3.1对数据做多元回归分析,估计影响电子商务定价模式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

3.2数据收据和样本描述

本次调查的抽样时间为2010年10月。总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56份,回收率85.33%,剔除无网购经历的65份,有效问卷为181份,有效率70.7%。其中,男性97人,占53.6%;女性84人,占46.4%;月支出600元以下92人,占55.1%;600~800元51人,占30.5%;800元以上24人,占14.4%。

4计量模型与实证分析

4.1模型构建

为分析影响电子商务定价模式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我们分别以消费者对定价模式的现实需求为被解释变量,以消费者对定价模式的感知时间风险、感知经济风险、感知适宜交易量和需求预期为解释变量,同时将消费者的性别和月消费支出作为控制变量,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如下。

4.2模型的估计与检验

(1)模型估计

将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的不同定价模式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数据,分别代入模型(*)进行拟合,计算出各定价模式中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及其标准误差。估计结果如下所示(见表2)。

(2)模型检验

检验一口价定价模式的消费需求计量模型:

①检验假设H0∶β1=0的p值约为0.6794,在10%显著性水平下,不能拒绝原假设,表明感知时间风险对现实需求没有显著影响。

②检验假设H0∶β2=0的p值约为0.0000,在1%显著性水平下,能够拒绝原假设,表明感知财务风险对现实需求有显著影响;β2[DD(]∧[DD)]=-0.368897,表明感知财务风险增加一个标准差,一口价定价模式的现实需求减少0.368897个标准差。

③检验假设H0∶β3=0的p值约为0.5770,在10%显著性水平下,不能拒绝原假设,表明感知适宜交易量对现实需求没有显著影响。

④检验假设H0∶β4=0的p值约为0.0000,在1%显著性水平下,能够拒绝原假设,表明需求预期对现实需求有显著影响;β4[DD(]∧[DD)]=0.442565,表明需求预期增加一个标准差,一口价定价模式的现实需求增加0.442565个标准差。

同上述检验方法对拍卖定价模式的消费需求计量模型进行检验,可以得出以下结果:感知时间风险对现实需求没有显著影响;感知财务风险增加一个标准差,拍卖定价模式的现实需求减少0.313807个标准差;感知适宜交易量增加一个标准差,拍卖定价模式的现实需求增加0.150693个标准差;需求预期增加一个标准差,拍卖定价模式的现实需求增加0.173770个标准差。同理,对议价定价模式的消费需求计量模型进行检验,可以得出以下结果:感知时间风险对现实需求没有显著影响;感知适宜交易量对现实需求没有显著影响;感知财务风险增加一个标准差,议价定价模式的现实需求减少0.176646个标准差;需求预期增加一个标准差,议价定价模式的现实需求增加0.370546个标准差。同理,对集体议价定价模式的消费需求计量模型进行检验,可以得出以下结果:感知时间风险对现实需求没有显著影响;感知适宜交易量对现实需求没有显著影响;感知财务风险增加一个标准差,集体议价定价模式的现实需求减少0.229656个标准差;需求预期增加一个标准差,集体议价定价模式的现实需求增加0.305485个标准差。

5结论和启示

本文从消费者主观偏好的角度,探讨了影响不同电子商务定价模式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基于电子商务定价模式的消费需求计量模型,估计了消费者感知时间风险、感知财务风险、感知适宜交易量和需求预期对现实需求的影响效应,比较了不同的电子商务定价模式在消费需求影响因素上的差异,得出以下5点结论:

(1)消费者感知时间风险对现实需求没有显著影响。

(2)消费者感知财务风险对现实需求有显著影响:感知财务风险增加一个标准差,一口价定价模式的现实需求减少0.368897个标准差;感知财务风险增加一个标准差,拍卖定价模式的现实需求减少0.313807个标准差;感知财务风险增加一个标准差,议价定价模式的现实需求减少0.176646个标准差;感知财务风险增加一个标准差,集体议价定价模式的现实需求减少0.229656个标准差。

可见,感知财务风险对这几种不同的电子商务定价模式的现实需求均具有负向影响,且影响效应大小依次为:一口价、拍卖、集体议价和议价定价模式。因此,具有价格优势的电子商务企业宜选取一口价定价模式,反之,则应选取集体议价或议价定价模式。

(3)消费者感知适宜交易量对一口价、集体议价和议价定价模式的现实需求没有显著影响;感知适宜交易量增加一个标准差,拍卖定价模式的现实需求增加0.150693个标准差。

可见,选择拍卖定价模式的电子商务企业应设法提升消费者的感知适宜交易量。

(4)消费者需求预期对现实需求有显著影响:需求预期增加一个标准差,一口价定价模式的现实需求增加0.442565个标准差;需求预期增加一个标准差,拍卖定价模式的现实需求增加0.173770个标准差;需求预期增加一个标准差,议价定价模式的现实需求增加0.370546个标准差;需求预期增加一个标准差,集体议价定价模式的现实需求增加0.305485个标准差。

可见,需求预期对这几种不同的电子商务定价模式的现实需求均具有正向影响,且影响效应大小依次为:一口价、议价定价、集体议价和拍卖定价模式。因此选择一口价和议价定价模式的电子商务企业应设法提升消费者的需求预期。

(5)另外,对于一口价、议价定价和集体议价这三种定价模式而言,对其现实需求影响作用最大的参数均为需求预期,因此,电子商务企业可以通过提升消费者对定价模式的需求预期来促使更多的消费者采用相应的定价模式来购物;对于拍卖模式而言,对其现实需求影响作用最大的参数为感知财务风险,因此,电子商务企业可以通过降低消费者对定价模式的感知财务风险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采用拍卖模式来购物,具体实施措施本文暂不详论。

本研究限于调查样本的容量,研究结论受到一定的限制,但仍不失为今后研究的参考。

参考文献:

[1]于洋,王艳秋.电子商务中的协商议价策略[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6,1(26):20-22.

大学生消费观的建议篇6

关键词:电影消费方差分析SpSS大学生

一、引言

大学生作为当代重要的消费群体,消费观念新颖独特,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大。大学生对电影及相关方面的消费,不仅反映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与偏好,也对带动周边电影及相关行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这使我们特别关注大学生电影消费的现状。

通过对大学生电影消费情况进行问卷调研,收集相关数据,能够了解当前大学生的电影消费状况,并根据SpSS分析结果,为大学生电影消费、周边院线及相关行业发展提供建议。

二、大学生电影消费描述性分析

采用随机抽取安徽财经大学男女大学生310人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电影消费相关数据,总体了解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电影消费情况。通过SpSS描述性分析及频数分析,可知被调查者中:

从观影频率看,绝大部分被调查者都有影院观影经历,34.2%经常去影院观影,53.9%偶尔去影院观影,而很少去者仅占11.9%;从观影方式看,由于方式便捷且成本低,经常用手机端、电脑端观影者居多数,占比分别为41.3%、29.0%,而影院观影者占比为28.1%;从每学期观影次数看,不观影3次以上占比45.8%,1-2次占比46.5%,从不观影占比7.7%,不去影院观影者为较少数;从每学期电影消费金额看,消费0-200元的人数占比86.5%,200-500元占比10.6%,500元以上占比2.9%,被调查者消费状况较合理。

对数据进行交叉分组,通过交叉分析卡方检验,在显著性水平α设为0.05的情况下,概率p值小于0.05。因此应拒绝零假设,认为每个月生活费不同的人每学期电影消费不同,每个月生活费越多,每学期电影消费也越多。由此可见,一方面大学生在电影消费时充分考虑到了自身实际消费能力,一方面大学生电影市场还有很大空间。

三、大学生电影消费影响因素方差分析

通过方差分析来探究各变量的相关关系、解释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潜在维度以及电影消费的影响因素等。

1.单因素方差分析。原假设为不同性别对大学生每学期花在电影上的消费的方差没有显著影响。以大学生每个学期花在电影上的消费为观测变量,性别为控制变量,得到结果:在显著性水平α为0.05的情况下,概率p值0.001小于0.05,则拒绝原假设。原假设为不同年级对大学生每学期的电影消费的方差没有显著影响。以大学生每学期的电影消费为观测变量,年级为控制变量,得到结果:在显著性水平α为0.05的情况下,概率p值0.808大于0.05,则接受原假设。

综上分析可知: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每学期电影消费有显著差异;而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每学期电影消费则没有显著差异。

进一步通过方差齐性检验,得到结果:性别为男、女的样本数分别为124、172,其中女生每学期电影消费均值为180.2326,低于男生242.74219,因此性别对大学生电影消费有影响且对男生影响更大。不同性别下大学生每学期电影消费的方差齐次性检验值为13.795,概率p值为0.00小于0.05,拒绝原假设。故认为性别下大学生每学期电影消费总体方差有显著性差异,满足方差分析前提要求。

2.多因素方差分析与检验。以每学期生活费和电影消费为控制变量,以大学生每学期电影衍生品消费为观测变量,建立固定效应饱和模型。其中零假设为“不同生活费水平没有对大学生每学期电影衍生品消费产生显著影响;不同电影消费水平没有对大学生每学期电影衍生品消费产生显著影响;每学期生活费水平和电影消费对大学生每学期电影衍生品消费没有产生产生显著的交互影响”,在主体效应的检验中,因变量为每学期电影衍生品话费。

、、的概率p值分别为0.000、0.053、0.231。如果显著性水平为0.05,由于的概率p值小于0.05,则应拒绝原假设,因此生活费水平差异显著影响电影衍生品消费;同时,由于的概率p值大于显著性水平,不同电影消费水平对衍生品消费不存在显著影响;的概率p值大于0.05,不拒绝零假设,不同生活费水平下每学期电影消费不显著影响衍生品消费。

另外,(0.147)和调整的(0.123)反映的是多因素方差模型对观测变量数据的总体拟合程度,它们越接近1,说明对数据的拟合程度越高。在该问题中有两个控制变量,所以应参考调整的,可以看到该模型对数据拟合程度并不理想,从侧面反应大学生每学期电影衍生产品消费还受其他因素影响。

四、对大学周边影院及相关产业的建议

1.针对观影偏好,吸引目标受众。大学周边电影院线以在校大学生及青年教师为主要目标客户,这一点不同于普通院线。制定适宜价格,对电影票的价格推出优惠政策及梯度价格,有利于吸引大学生到院线观影,同时引导大学生健康适度消费。各院线应针对大学周边所分布影院专门制定排片计划,既要考虑到大学生观影偏好及季节差异,也要契合大学生日常生活及时间安排。上游影片制作方应侧重针对大学生感兴趣的校园、科幻、悬疑、喜剧等题材进行影视创作,既符合大学生观影口味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价值观,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2.提升服务水准,改善观影体验。从反馈数据来看,大学生对环境设施、观影体验、服务质量等方面要求较高。周边院线应根据大学生主流偏好,进行重新包装设计并引进先进观影设备,从而改善观影体验。对于工作人员进行专门业务培训,提高综合服务水平、改善服务态度。大学生消费水平与消费观念的转变,对周边院线运营与发展提出更高要求。院线应该打造富有特色与时代感的观影氛围,提高院线辨识度与影响力,给予观影者全新体验,赢得消费者认同。

3.优化营销策略,创新电影产品。隨着移动终端高度普及,越来越多大学生选择在移动终端上付费观影,既便捷又实惠,这使得大学周边院线上座率受到一定冲击。大学周边院线既要依托全新移动平台进行营销创新,同时要发挥传统院线优势,寻找传统影院的新增长点与盈利点。周边电影院线应加强与高校学生团体协作沟通,加大新片在校园推广力度、推出如以“破壳日”、“毕业季”为主题的趣味观影活动、适量派发观影优惠票及免费票,吸引在校大学生参与,增强大学周边院线的影响力与认可度。调研显示65%受调研者在去电影院之前确定观看影片,其余受调研者则是在电影院做出选择,对于前者与后者要采取不同的营销措施,前者应侧重于媒体宣传,后者侧重于阵地宣传。针对电影相关产业,则应树立品牌意识,确保影片总体质量,整合全产业链,针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及需求,开发创新衍生品及服务,促进全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小典.当前我国大学生电影消费研究[J].电影文学,2017,(02):26-28. 

[2]崔凝凝.电影产品因素对大学生群体观影行为的影响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3. 

大学生消费观的建议篇7

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我们作为当今社会一个高消费的社会群体,我们要用自己的维权行动去证明,合法权益的维护不是靠施舍,而是靠我们自己去争取。为此,我为我们群体发出保护消费者权益倡议书。

一、绿色消费的内涵与价值:

绿色,代表生命,代表健康和活力,是充满希望的颜色。国际上对绿色的理解通常包括生命、节能、环保三个方面。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浪费和防止污染、承担社会责任的前提下,考虑保护自身健康和个体利益的对绿色产品和服务的一种理性消费方式。为了使人们有较系统的了解,一些环保专家把绿色消费概括成5R,即: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等方面。

我国消费者协会认为,绿色消费有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避免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注重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改变环境不友好的消费方式,实现可持续消费。二、我们需要了解,消费者应怎样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经商者在经营时,要真心为人民服务,诚信经营。为此我们联合有关部门及商家发出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倡议书。

我们呼吁:

作为消费者:

1、维护版权所有,购买正版书刊、软件等;坚决抵制假冒伪劣产品,如发现及时向有关部门反应。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坏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3、树立和谐消费理念,调节纠纷,营造良好的校园消费环境。

作为经商者:

1、诚信经商,不进购伪劣产品,不以坏充好。

2、价格合理,不只顾自生利益,抬高价格,不考虑学生的生活情况,要讲究合理性。3、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注意销售人员的素质。

最后,整顿规范绿色市场。为保证消费者能够顺利购买到满意的绿色产品,也为了提高绿色产品的竞争能力,大力整顿不规范的绿色市场也是当务之急。一是要加紧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绿色产品质量检测和认证制度及其生产和销售法规,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强制性的约束。二是要加强市场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者,杜绝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以确保绿色市场的有序性,增强消费者的购买绿色产品的信心。三是要求政府进行税收制度改革,增加生态税,对绿色产业加以扶持。

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消费模式,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每个公民都应该积极参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活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不随便扔垃圾,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举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等,形成绿色消费模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做出应有的努力!

保护消费者权益倡议书【二】 

为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推进企业诚信建设,营造和谐、安全的消费环境,北京市消费者协会会同首都十大行业组织,向全市相关行业组织及广大企业发出倡议:

一、加强行业自律。行业组织要充分履行其职责,采取有效措施,教育、监督、引导企业以尊重广大消费者权益为前提,正确处理好行业发展、企业利益与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关系,为构建、优化消费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二、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经营者是维护消费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企业经营活动要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原则,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履行法定义务,诚信自律,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三、保证产品及服务质量。企业要严格依据法律、法规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严把产品质量和材料进货关,加强商品和服务质量全过程管理,做到商品和服务质量符合标准,保证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可靠、安全。

四、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企业要真实、客观披露商品和服务信息,坚决杜绝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为消费者提供真实准确的消费信息、提供科学的咨询服务,引导消费者科学、理性、文明消费。

五、交易公平合同规范。企业要做到价格合理,明码实价,明折明扣。制定规范合同及约定,忠实履约、平等交易、正当获利、竞争有序。不以垄断或强势地位订立不平等条款损害消费者权益。

六、建立健全售后服务体系。企业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承担三包等售后服务责任。完善服务方式,完备服务设施,建立商品和服务安全突发事故快速应急处理机制和有害商品召回机制,最大限度的为消费者提供满意、高效的服务,让消费者敢于消费,放心消费。

七、妥善化解消费纠纷。企业要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消费者协会建立消费纠纷协调机制和快速调解通道,建立并完善企业内的消费纠纷调解机构,提倡消费纠纷和解为先,及时、公正化解消费纠纷。认真听取消费者意见,接受消费者合理建议。

八、积极开展消费教育。企业要配合有关政府部门、消费者协会在行业、企业内部开办消费课堂,建立消费教育基地,帮助消费者获取消费知识,提高消费技能,引导科学、理性消费。

九、倡导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企业要积极宣传国家节能减排,低碳经济政策,生产或提供节能、环保产品和服务。企业生产和使用产品要符合环境保护原则,获取利益要以保护社会和自然环境为前提,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消费,服务民生。

大学生消费观的建议篇8

由依法维权到促进立法

作为都市类报纸,当包括广大市民在内的消费者在各类消费行为中出现难题、纠纷时,依法为消费者鼓与呼。甚至以积极主动的姿态,直接帮助消费者维权,是楚天金报长期以来贴近民生、服务读者的传统做法。新闻媒体积极参与消费维权,离不开一个坚强的后盾,这就是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为主的各类法规和各类相关的地方规章。

2009年,楚天金报在消费维权领域又向前迈出了一步――从依法维权到发动公众参与立法进程。

《消法》是关乎每个人切身利益的重要法律,但是,自从1994年1月1日施行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很大,尤其是随着消费领域不断拓展,暴露出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消法》亟需与时俱进,予以修改。

2008年10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把《消法》的修订工作列入立法规划。2009年2月,受中国消费者协会委托,湖北省消费者委员会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征求该法的修订建议,以提供给立法部门参考。2月中旬,湖北省消委经过遴选,决定联合楚天金报和荆楚网两家新闻媒体,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消法》修订建议活动。

楚天金报编辑部决定积极主动地把这一富有意义的活动开展好。

3月2日,该报即在头版头条刊登消息“《消法》怎么改请您出点子”,浓墨重彩地向社会推介,并从当天起开通“热线电话”和电子邮箱,专门征集读者关于该法修订的意见和建议,并表示除了征集修订“金点子”外,还将举办研讨活动――“我为《消法》提建议”,并承诺对评选出的“最佳点子”提出者将获千元奖品。

活动一经推出,随即引起省内外各方关注,读者、网友纷纷献计献策。

从业余人士到专家学者

出人意料的是,最先响应“我为《消法》提建议”活动的读者,不是法律界的业内人士或专家学者,而是法律的“门外汉”。

在武汉汉口瑞通广场写字楼一家物流公司任职的潘先生第一个向报社发来电子邮件。提出多条建议,包括针对屡屡发生的搜查消费者身体或物品的行为。建议将精神赔偿列入新《消法》、将个人隐私作为一项单独权益加以保护等。潘先生表示,“参与《消法》的修订本身就有着重大意义,这胜过了千元奖品的奖励对我的吸引。”

随后,外地的读者也纷纷加入。第一份来自外省的建议提出者是山东省青岛市老龄办的宗成伟先生。宗先生发来的《消法》修订建议达1500余字,他提出将医患关系纳入《消法》调整范围等多条建议。

随着活动的持续和影响的扩大。各种专业人士也纷纷参与进来。例如,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副教授看到报道后,立即打电话提出5条建议。随后,他又熬夜赶稿,工工整整写出了近万字的书面建议,专门送到报社。他表示,自己在课堂上经常会启发学生的维权意识,在生活中自己也是一个消费维权的热心者,“对我而言,参与立法过程比得奖更有意思”。

长期负责消费纠纷调解的专业人士、武汉市武昌区消协秘书长肖军也表示,近些年来,以保护处于弱势的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话题已引起多方关注。这些资深的专业人士建议,消费纠纷应推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即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接受服务时与经营者发生纠纷,应由处于优势地位的经营者负主要举证责任(即提供证据),消费者只需证明自己购买的商品、接受的服务有缺陷或瑕疵即可。

“《消法》的修订是关乎几乎每个人切身利益的大事,我们非常重视。”湖北省消委有关负责人说。

征集活动开展近10天以来,共有110余名读者提出340余条建议及相关理由和案例。提供的建议和理由主要涵盖六大方面:《消法》的调整范围;消费者的定义:消费者的权利:消费者协会的定性、定位和职能;损害赔偿;经营者的义务、国家保护、举证责任及争议解决等。

这些读者涵盖了普通市民、公务员、律师、教师、在校大学生、退休职工等,可谓业余业内、方方面面。

从草创意见到立法建议

经过9天的征集和评选,楚天金报和湖北省消委将收到的建议及相关理由和案例进行整理,经湖北省消委专家评选审核,最后在其中评选出了10个“金点子”。

3月12日,由楚天金报、湖北省消委、荆楚网和安利(中国)湖北分公司联合在省工商局隆重举行“我为《消法》提建议”颁奖仪式。以上10个“金点子”的提出者获得价值千元的奖品,此外。他们还成为省消委的“义务监督员”。

作为获奖代表发言的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管系副教授宋富安在颁奖仪式上表示,《消法》的修订有着重大的意义,值得每个公民关注和参与。楚天金报联合相关单位举办此次活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优势,广泛收集民意,为《消法》修订建言献策,将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和积极的效应。

对10个“金点子”的遴选和奖励,只是此次主动参与立法进程的一部分。随后,楚天金报联合湖北省消委进一步组织专家,对这些“金点子”进行完善。5月中旬,湖北省消委联合楚天金报等组织,包括省政府法制办、省人大法工委、省工商局相关领导以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乔新生等专家学者、知名律师、消费者代表,再次召开《消法》修订研讨座谈会。对《消法》修订建议进行更为深入、全面的讨论和研究。

经过数月的酝酿和完善,湖北省消委将本次征集推荐的10条“金点子”和研讨会专家意见综合,整理出完整的法律修订建议后,上报中消协,提交给全国人大作为立法参考。

至此,本次通过新闻媒体组织公众参与立法的活动收官。

湖北省消委专家认为,此次“我为《消法》提建议”的活动非常有意义,新闻媒体通过有奖征集的方式。汇聚全民在消费领域推动和谐的力量,鼓励公民参与立法进程,进而着力引导健康消费、理性维权,推动新规则的建立。不但有助于提高公民法制观念,还有助于在更大程度上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建设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大学生消费观的建议篇9

“积极消费就是爱国。我建议要发动一场爱国消费、扩内需、救中国的运动,用爱心和民族精神去鼓励消费,具体做法是让每个人、每个单位把他们一年的收入都消费掉。”

此番言论出自北京市政协委员李哲之口,它不仅“雷人”,更让人热血贲张。言下之意,我们每个人都应忘却后顾之忧,只要大手大脚地花钱,该买房的买房,该买车的买车,此番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就能被我们踩在脚下了!

如果这样的言论是出自坊间的戏言倒也罢了,可它偏偏出自一位代表着广泛民意的政协委员之口。1月13日,在包括北京市长郭金龙等市领导参加的“扩大内需、促增长,推动首都经济发展”专题座谈会上,北京市政协委员李哲提出此项建议,并且十分严肃认真地说:“如果政府允许这么做的话,我愿意拿出我的精力和我的财力去推动这个事情。”可见,这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随口一说”,而是经过认真酝酿和思考的“郑重声明”。

此番言论一出,引起社会上一片热议。“积极消费就是爱国?”“把一年的收入都消费掉就是爱国?”这究竟是高涨的爱国热情,还是膨胀的非理性情绪?

将“消费”与“爱国”捆绑

李哲的此番言论立即成为网络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人们万万没有想到,政协委员代表广泛民意在“两会”上献计献策,为“迎战金融危机,努力扩大内需,确保经济增长”这一当前“两会”的核心议题所献出的居然是“让每个人、每个单位把我们一年的收入都进行消费”这样的计策。一些网友用“荒唐”、“不可思议”、“充满想象力”甚至“弱智”表达了他们对这一建议的看法。

更让许多人感到不能理解的是,李哲委员的“爱国消费论”还拥有一大批的同盟军,有的是知名经济学家,有的是政府部门领导,他们近期的言论都不约而同地将“消费”与“爱国”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早在去年12月13日,号称以“不唯上,不唯书,不唯众”为治学根本的著名经济学家、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赵晓就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旗帜鲜明地说道:“在目前情况下应该意识到,买房子就是爱国。”随后还以一套经济学家的逻辑推理来论证这一观点。

今年1月11日,韩保江、窦勇两位经济学专家所写的名为《积极消费就是爱国》的文章刊登在了《望新闻周刊》上。在文中,韩、窦两位专家这样教育我们:“爱国不仅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行动。当前,在中国经济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的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之时,积极消费就是爱国……而爱国就是爱自己。若需求不足,经济持续低迷,商品卖不出去,企业经营状况必然恶化,我们就有可能面临失业或降薪的风险。”

几乎在同时,为支持楼市拉动内需,合肥市规划局局长王爱华亲自在当地某电视台公开为推销楼盘吆喝,并高喊“买房就是爱国”。

“爱国消费论”从浮出水面以来,可谓一浪高过一浪。

消费与爱国有必然联系吗

从赵晓教授宣称“买房就是爱国”,到韩保江教授说“积极消费就是爱国”,再到李哲委员要求“让每个人、每个单位把我们一年的收入都进行消费”。人们的直观感受是:经济危机实在太厉害了,以至于专家们的建议“没有最雷,只有更雷”。只是人们还是百思不得其解:消费和爱国之间到底有什么必然联系?

从字面上看,消费的主体是“个人”,客体是“商品或服务”,联系两者的纽带是“金钱”,消费的过程是一种“索取”和“享受”,纯属个人行为。消费或者不消费完全取决于个人主观意愿,与他人及社会无关。

大学生消费观的建议篇10

关键词:高校学生;消费特征;建议

一、前言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用于体育健身娱乐与休闲的个人支出,它包括参与体育活动和观赏运动竞赛表演过程中,对体育服务产品及体育活动直接有关的体育实物消费品、精神产品等体育消费资料的消费,以及为参与或观赏运动竞赛而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餐饮费和入场卷等。随着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不断浓厚,大学生体育意识的不断加强,大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消费也不断增长。为此,探析他们自身独有的体育消费心理与行为特征,将有助于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合理的体育消费。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以湖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三所大学男女大学生共600名(每校随机抽出男女大学生各100名为样本)

2.2研究方法

2.2.1问卷调查法: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567份,回收率为94.5%,其中有效问卷553份,有效率为92.2%。

2.2.2文献资料法:查阅涉及体育消费、大学生消费心理等相关文章30多篇。

2.2.3访谈法:与一些大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消费情况。

三、结果与分析

3.1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

体育消费动机是指能够引起人们购买某种体育文化产品或选择欣赏和参与某种体育文化活动货币支出投向的兴趣、意图、愿望等。从调查表中我们可以把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大致分成以下几类。

3.1.1社会交往动机

社会竞争加剧使人际关系变得微妙复杂,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建立真诚的合作、融合的感情、相互的信任。调查中,我们发现男生的社会交往动机居首位,占35.6%,明显高于女生,这跟男、女性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有关,这些特征决定了男、女大学生在需要及行为上的巨大差异,反映了更多的男生把体育消费作为扩大人际交往、锻炼并显示自己能力的一种手段。

3.1.2审美动机

女大学生的审美动机居首位,明显高于男生,女生更乐意花钱在这方面,使自己拥有健美、匀称的身材,高雅大方的气质,这跟女性爱美的天性有关。

3.1.3健身、娱乐动机

健身、娱乐这种体育锻炼最直接、外在的功能,被相当一部分男、女生作为稍次的动机。随着整个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大学生作为高层次的年轻人,同样会感到身心疲惫,体育锻炼作为一种增进健康、消除疲劳、愉悦身心的独特有效的方法,自然成为大学生们的选择,只要经济条件许可,他们自然愿意花钱去“买”健康和快乐。

3.2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种类

3.2.1实物型消费

主要是指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消耗的实物产品。如运动服、鞋袜、球拍等小型体育用品。购买体育报刊、书籍、声像制品等也属于实物消费。调查中显示,此项消费男大学生占体育总消费的52%,女生占31%,男女生差异显著。这说明男生较女生更乐意花钱购买体育服装及体育用品进行体育锻炼和健康投资,男生在购买体育报刊、书籍方面的花费占整个实物消费的40%。(见表1)

3.2.2参与型消费

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休闲娱乐、提升自我综合素质,而参加各种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体育培训班等各种体育实践活动所支付的费用。表1显示,此项消费男大学生占体育总消费的40%,而女大学生为63%,男女差异明显。这说明一是男大学生选择非收费性体育锻炼项目的空间比女生更为广阔,自由度更大;二是女生为在日趋激烈的社会就业竞争中获取优势,除在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比男生更注重体形健美的锻炼及自我形象、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3.2.3休闲观赏型消费

主要指大学生为了观看、欣赏体育比赛、体育表演、电视转播等而支出的费用。表1显示,此项消费男女生均出现较大的降幅,并无显著性差异。究其原因,一是各高校承办高水平的体育赛事太少,不能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可供消费的体育市场;二是校外的体育竞技门票太贵,大大超出了大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作为消费者的大学生只能望赛兴叹。

3.3大学生体育消费的观念

3.3.1小部分学生能有计划地理性消费

大学生消费的随意性强,他们既想很好地使用手中的钱,又想自由一些来支配,但其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往往影响了支配的自由度。在调查的学生中,30.3%的男生认为自己能理性的有计划的体育消费,而女生只有20.1%,19.61%的女生认为自己易受打折、广告、促销等的影响。而男生只有8.33%。这可以反映出,在体育消费方面,大部分男生比女生更为理性。

3.3.2价格与质量是首先考虑的因素

虽然大学生渴望自由地消费,但由于其掌握的资金有限,因而在消费中首先会考虑到价格,而质量也是他们不会忽略的一大因素。在质量相当时,大学生更愿意多花钱购买名牌,17.26%的学生在消费时追求时髦新潮、个性化,这些都反映了大学生对名牌的一种追慕心理。

3.3.3大学生对超前消费持宽容态度

在调查中,53.1%的学生赞成超前消费,其中非常赞成的为18%。另外,在被调查的学生中,69.2%学生偶尔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10.71%的学生经常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只有20%的学生从来没有出现过入不敷出的情况。由此可见,超前消费是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误区之一。

四、建议

4.1积极引导,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开发高校体育消费市场,体育消费价格和质量要符合大学生的要求,加快体育设施建设,深化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为促进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4.2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大学生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育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体育消费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高校体育工作者要不断了解大学生体育消费需求,采取针对性的对策。

4.3要倡导科学合理的体育消费观念,适度消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

参考文献

[1]刘志强.我国体育消费者的需要、动机和行为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