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常见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识十篇常见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识十篇

常见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37:41

常见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识篇1

欧盟CLp法规的实施将会使化工类产品的出口成本增加1%~3%,国内约3万家化工企业受到影响,单是对出口欧盟的化工产品更换符合CLp的标签和包装就需要耗费数十亿元。对于我国输欧化学品企业来说,CLp法规是一道不可忽视的贸易壁垒,深入了解CLp法规要求并及时应对已迫在眉睫。本文就CLp法规对化学品标签的要求进行详细解读。1CLp法规实施时间与过渡期

CLp法规于2009年1月20日生效,但其实施具有较长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CLp法规与欧盟原DSD和DpD指令可以适用,具体的实施时间见表1。CLp要求应保证标签的及时更新。对于标签要素的改变,例如:CLp法规经修订后归为较低类别的分类或供应商联系方式的改变,应在18个月内更新标签。2CLp标签要求2.1通用要求

CLp要求标签应立即牢固地粘贴在物质/混合物包装的一个或多个面上,且在包装正常水平放置时应容易阅读。标签要素本身,特别是危险象形图应突出并清晰可见。此外,所有的标签要素的大小和间距应确保其能被清晰读取。如包装本身已清楚显示了所有标签要素,则不需再加贴标签。2.2标签要素

标签要素主要包括:供应商联系方式(名称、地址和电话号码),提供给公众包装内物质/混合物的额定数量,产品标识以及适用情况下的危险象形图、信号词、危险说明、防范说明以及补充信息。

CLp要求标签上应使用物质/混合物投入市场的成员国的官方语言。供应商可选择制作一个涵盖物质/混合物投入市场所有所在国语言的多语言标签,也可以针对每个国家制作其所用语言的单一语言标签。如有需要还可以在标签上使用比成员国所要求的更多的语种。2.2.1供应商联系方式

标签上应有一个或几个供应商的联系方式。

如果供应商改变了包装,则应在标签上增加自己的联系方式,或用自己的联系方式替代原供应商的联系方式。如果不更换包装的情况下需要更换标签,在自愿情况下,也可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加在标签上。如果供应商改变了标签的语言,则应在原标签供应商联系方式处增加自己的联系方式。2.2.2产品标识物质的产品标识至少应包括物质名称和识别号码。如果该物质并不属于CLp法规附件Vi第3部分中列入的物质,但在欧盟化学品分类和标签目录中,其名称通常为iUpaC名称、eC名称或CaS名称,识别号码可为清单编号、eC号码或CaS号码。如果该物质既不属于CLp法规附件Vi第3部分中列入的物质,也未列入在欧盟化学品分类和标签目录中,可使用CaS编号、iUpaC名称或CaS号码及其他国际化学品名称(如ainCi名)。

混合物的产品标识应包括:商品名或该混合物名称,以及混合物中使混合物分类为可能引发急性毒性、皮肤腐蚀或严重眼损害、生殖细胞致突变性、致癌性、生殖毒性、呼吸或皮肤敏化性、特定靶器官毒性或吸入危险的所有组分的标识。有时,对混合物中某些需要商业保密或者知识产权保护的组分需使用替代名。

物质/混合物标签上的产品标识通常应与SDS上的相同。2.2.3危险象形图

危险象形图应使用黑色图标、白色背景以及红色边框,每个危险象形图应至少覆盖标签所在表面面积的1/15且不小于1cm2。多个象形图的情况应遵循优先规则。

a)对于物理危险,如象形图GHS01适用,则GHS02和GHS03是可选的,但自反应物质和混合物B型或有机过氧化物B型时是强制性的。b)对于物理与健康危险,如象形图GHS02或GHS06适用,则GHS04是可选的。c)对于健康危险,如象形图GHS06适用,则不用GHS07。d)对于健康危险,如象形图GHS05适用,则不用象形图GHS07表示对皮肤刺激或眼刺激,但表示其他危害时仍可使用。e)对于健康危险,如表示呼吸致敏的象形图GHS08适用,则不用象形图GHS07表示对皮肤刺激或眼刺激,但表示其他危害时仍可使用。

运输规则对物质/混合物标签的规定同样适用。

在CLp法规第33条所属的情况下,可以省略CLp法规危险象形图。2.2.4信号词

标签上只能出现一个信号词,信号词应根据危险物质/混合物的分类来确定,危险程度较严重时为“危险”,较轻时为“警告”。部分危险类别(如第1.6部分,爆炸物)没有信号词。2.2.5危险说明

如果一种物质或混合物介于几种不同的危险种类或同一危险种类的不同等级,该分类产生的所有危险说明都注在标签上。如物质/混合物已经过统一分类并列于CLp法规附件Vi第3部分,标签上至少应有该分类相应的危险说明。CLp法规目前已纳入了联合危险说明的使用,物质从2012年12月1日,混合物从2015年6月1日,同一类别物质/混合物不同暴露途径的危险说明将会以联合说明的方式在标签中出现,如:H301+H311用于经口和经皮暴露途径第3类:“如果吞咽或与皮肤接触有害”。2.2.6防范说明

选择防范说明时应考虑所用的危险说明,以及物质/混合物的拟定用途和CLp法规附件iV列表6.1~6.5中规定的使用条件,应尽量避免重复与多余。

通常标签上的防范说明不应超过6项。标签上同种语言的危险说明和防范说明应列在一组。2.2.7补充标签信息

补充标签信息包括强制性和非强制性两类。强制性补充标签信息包括:

a)DSD指令中关于特定物理和健康性质的补充危险说明;

b)DSD指令中某些混合物的补充说明;

c)2010年12月1日前对于物质,2015年6月1日前对于混合物,其标签保留来自DSD指令中的信号词(危险)及“臭氧层危害”的危险说明与防范说明;

d)防范说明括号中的特殊反应信息;

e)对于含有浓度为1%或更高浓度的未知急性毒性成分的混合物,应注明混合物“含有百分之多少的成分急性毒性未知”;

f)2015年6月1日前,对于一个或多个相关组分急性和/或长期水生环境危害信息未知的混合物,应注明“含有百分之多少的成分对水生环境具有未知危害”;

g)指令91/414/eeC管辖范围内的有害物质和混合物的补充说明;

h)其他共同体法规规定的标签要素(如ReaCH法规要求的授权号)。2.3标签尺寸与布局

常见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识篇2

关键词:危险源识别评价房地产

中图分类号:F29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ccupationHealthSafetymanagementSystem.英文简写为“oHSmS”)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它与iSo9000和iSo14000等标准体系一并被称为“后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和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对企业的质量管理和经营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必须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使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在内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一、oHSmS危险源评价的发展和作用

危险源的国际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oHSmS开展安全管理活动最基本的思路是:识别、辩识系统内产品、过程、活动等存在的危险源,采用必要的方法和手段对其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价,对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等因素确定是否可接受,对其中不可接受的风险确定控制措施,包括对现有的控制措施的评价、确定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和新的控制措施,通过实施以控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1.oHSmS危险源评价经历以了下发展阶段:

1)1996年,英国颁布了BS88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指南》;

2)1996年,美国工业卫生协会制定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指导性文件;

3)1997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提出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草案、日本工业安全卫生协会(JiSHa)提出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导则》、挪威船级社(DnV)制订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标准》;

4)1999年,英国标准协会(BSi)、挪威船级社(DnV)等13个组织提出了职业健康安全评价系列(oHSaS)标准,即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oHSaS1800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5)1999年10月,原国家经贸委颁布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试行标准》;2001年11月12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颁布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自2002年1月1日起实施,代码为GB/t28001-2001,属推荐性国家标准。

2.企业开展oHSmS标准活动的作用及意义

为企业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提供了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有助于推动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制度的贯彻执行;使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由被动强制行为转变为主动自愿行为,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有助于消除贸易壁垒;对企业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将在社会上树立企业良好的品质和形象。

二、房地产项目建设工程项目常见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

在房地产项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因其隐蔽性和复杂性,危险源较一般工程更多,存在的形式也很复杂。笔者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工作,结合企业开展oHSmS标准实施的实践,总结房地产项目建设工程项目常见危险源识别与评价如下:

1.辨识危险源时必须考虑的原则。①常规和非常规活动;②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③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由本组织还是由外界所提供)。此外危险源辨识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当工作场所发生变化(如办公地点搬迁等)设备设施(如新购进一台搅拌机)及工艺(如由原来的合成生产改为来料加工)发生改变时,都要对危险源辨识重新进行辨识。

2.识别步骤:a.工作活动分类;b.危险源辨识;c.风险评价;d.评定风险是否可以接受;e.评价和确定需采取的控制措施;f.评审确定控制措施的充分性。

3.常见的识别与评价方法。在房地产项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常见的识别与评价方法有: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等方法。

4.通过实践总结的房地产项目建设工程项目常见危险源。

通过上述原则和识别评价后,一般房地产项目建设工程企业及涉及市政基本业务的危险源笔者总结如下:

1)大类: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其它危险、有害因素。

2)在实践中的表现方式:触电,如各类用电机械设备;高处坠落,如桥梁工程作业和员的挂篮;物体打击,如张拉预应力筋;机械伤害,如摊铺机运行中,攀登机械;坍塌,如土方作业时基坑支护结构雨水排泄不畅;火灾/爆炸,如土方开挖时遇到管线、煤气管道等;中毒/职业病,如沥青路面施工时未佩戴工作服、手套、鞋等劳保用品;传染病,如临时用工人员有传染病,意外伤害,如露天作业人员雷电时无防范措施;涉及不同的作业部门和岗位,因其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实践操作中,必须严加防范。

三、房地产项目建设工程项目风险评价与控制措施的确定

1.评价的基本要求。

根据房地产项目建设工程的特点,依据承包工程的类型、特征、规模及自身管理水平等情况,找出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辨识与各项活动有关的所有危险源,在有现有控制措施适当的情况下,对与各项危险源有关的风险作出主观评价,判断风险是否可接受,评价和确定需要采取的控制措施(包括现有措施的有效性及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的需求);针对已改进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并检查风险是否可接受(识别出危险源,并对并对危险源逐一评价,将其中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且事故发生造成严重后果的危险源定义为重大危险源;)对危险源可能出现伤害的范围、性质和时效性,制定消除和控制的技术性措施,且应纳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操作规程中。同一个企业因不同的项目和区域、管理人员变化,也会引起危险源数量和内容的改变,因此企业对危险源识别应及时更新,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的安全性。

2.评价方法。

房地产项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常见的评价方法有:

1)安全检查表法。事先将检查对象加以分解,将大系统分割成若干小的子系统,以提问或打分的形式,将检查项目列表逐项检查,避免遗漏;常使用于房地产项目建设工程正常施工阶段的常设性检查。

2)危险指数法。通过评价人员对几种工艺现状及运行的固有属性进行比较计算,确定工艺危险特性重要性大小及是否需要进一步研究;常使用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带来的危险源风险防范。

常见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识篇3

[摘要]化工厂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危险化学品在存放、管理、使用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安全事故。化工厂员工务必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对危险化学品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使用,并且对化工厂常见事故有一定的处理能力,确保将化工厂的危险系数降到最低。[关键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化工厂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毒害、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物处置等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毁损、污染环境的化学品。由于危险化学品在生产过程中具有工艺流程复杂、生产装置千差万别,原料、中间体及产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易腐蚀等特点,性质各异,种类繁杂,一旦发生事故,必定会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因此在日常的安全管理上应对危险化学品有更高、更严的要求。1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按我国目前已公布的国标:GB6944-86《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12268-90《危险货物品名表》、GB13690-92《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将危险化学品分为八大类。(1)爆炸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的、液化的或加压溶解的气体。这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物质泄漏、爆炸等。(3)易燃液体,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这类物品易于引起火灾。(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这类物品具有强氧化性,易引起燃烧、爆炸。(6)毒害品:指进入人(动物)肌体后,累积达到一定量后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如各种氰化物、砷化物、化学农药等等。(7)放射性物品:它属于危险化学品,但不属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管理范围,国家还另外有专门的“条例”;来管理。(8)腐蚀品: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伤的固体或液体。2危险化学品的管理2.1人为因素绝大多数安全事故都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尤其在化工厂中,化学品种类多,化学性质各异,收发频繁,接触面广,日常工作中一旦疏忽,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从领导到一般员工都必须提高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防范意识,警惕意外事故的发生。2.1.1领导重视作为单位领导人员,应高度重视化工厂的安全生产问题。一方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是一项难度较大、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对员工的合理安排很重要,并且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法规、政策和安全技能的培训;另一方面根据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要求结合自身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危险化学品管理必须实行采购、运输、存放、使用、废弃物处理全过程的制度管理,使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相关管理人员应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定期对化工厂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存放、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存在安全隐患的限期整改,对做得卓有成效的嘉奖表扬,做到奖罚分明。2.1.2员工尽责在化工厂的关键装置关键部位,员工一旦疏忽大意,很可能会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化工厂的员工一定要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对自身的工作岗位认真负责,同时还要拥有对应的安全技能知识,对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的的化学品的性质、毒性及其它危险性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于危险化学品生产、存放、日常管理、使用等各个环节应该严格按照岗位的操作规程进行。2.2健全制度部分化工厂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对管理制度重视不够,表现为不结合本单位特点与实际情况去编制各项管理制度,而是参照其它企业的管理制度,不经认真讨论分析就照搬,形成管理制度与实际操作两层皮。因此,科学的、完善的规章制度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化工厂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制度,例如:(1)各级领导、各类人员安全责任制;(2)各职能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3)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考核管理制度;(4)劳动防护用品(具)配备管理制度;(5)作业场所防火、防爆、防毒管理制度;(6)安全检查管理制度;(7)隐患整改管理制度;(8)特种作业管理办法;(9)安全生产奖惩管理制度;(10)剧毒品管理制度。同时建立操作者、责任人、班组的多级别事故处置预案。一旦出现意外事故,要有非常及时的反应和得体的处置,有相应的责任人员、措施、方法、设备等随之启动。2.3环境因素危险化学品由于自身的性质不同,对存放的环境如温度、湿度、通风、噪音、震动、气味、光线等有着特殊的要求,化工厂要有必要的硬件设备设施保障危险化学品在安全环境下存放和使用。

常见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识篇4

发生于2015年8月12日的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港的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海公司)的爆炸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据事后统计该事故造成165人遇难,直接经济损失68.66亿元人民币。事故发生后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通过事故调查报告,我们不难看出本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次偶然事件,而是由一系列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所造成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纵观近几年所发生的安全事故,我们不难发现以危险化学品为主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居多,如2004年重庆天原化工总厂“4.16”特大氯?庑孤卮笫鹿剩?2010年的江苏南京塑料四厂“7.28”特大爆炸事故等无不闪现有危险化学品的影子。那么,作为一个企业,我们怎样才能管理好危险化学品呢?本文结合危化品使用安全管理工作与大家探讨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的过程管理措施。

一、危险化学品的概念及特性

危险化学品主要指的是在其本身具有较强的腐蚀性、毒性以及易燃易爆性。由于危险化学品的这一特性其在存储、运输等的过程中对于安全性要求较高。在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一旦处理不当将极易引发火灾、爆炸以及中毒等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对周边的人员和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潜在危害性。

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且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毒性和放射性。表1给出了几种常见危险化学品危险特性表。

1.液化气体

液化气体是一种石化生产中所产生的一种中间产物,其具有无色易挥发的特性。其所包含有的气体成分主要有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其内部还含有一定量的戊烷、戊烯等物质。液化石油气具有极强的爆炸性,其具有较低的闪点和爆炸性,液化石油气与空气混合后将形成不稳定的易燃易爆气体,如在此时遭遇明火将会导致爆炸。当空气中含有的液化气体含量超过5%时将会产生爆炸,而当含量超过33%时其爆炸的几率和危害都大为增加。液化石油气除了具有极强的爆炸性外其本身也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液化石油气具有麻醉性和毒性,轻微吸入会导致人体出现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症状;如吸入较大量的液化石油气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晕倒、肌肉失控和休克等的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人死亡。

2.乙炔气

乙炔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生产原料,其在化工生产中有着极强的应用。乙炔无色略带乙醚气味,由于乙炔提纯较为困难现今市场上所应用的乙炔中多含有一定的磷化氢、硫化氢等的杂质气体,从而导致乙炔气闻起来略带有蒜样味。乙炔气与液化石油气相类似都具有较强的易燃易爆性,其闪点在-32℃,乙炔气与空气混合后会形成一种具有强烈爆炸性的爆炸性气体。乙炔气的爆炸极限为2.8%~81%,为做好乙炔气的存储和运输需要将乙炔溶解于丙酮和二甲基酰胺中并将其置于高压下以使得乙炔保持较强的稳定性,避免乙炔产生爆炸。乙炔也是一种具有较强毒性的气体,轻微吸入会导致人途出现恶心、头痛等不适状况,严重时会导致人途出现眩晕、昏迷等问题,当出现上述状况时需要及时跑出毒气覆盖范围并及时就医。

3.氩气、二氧化碳

氩气、二氧化碳都为无色无味气体且上述两种气体性质较为稳定不易发生燃爆。而上述两种气体由于比重较大如其与空气进行混合并超过一定的浓度后容易导致人员缺氧昏迷,严重的会导致人员窒息死亡。据研究表明,当空气中的氩气浓度高于50%时会导致人员呼吸紧张并伴随有严重的症状。而当氩气的浓度超过75%时会导致人员窒息,如抢救不及时将会导致人员在数分钟内死亡。二氧化碳是一种在空气中具有一定浓度的气体,其在低浓度时具有一定的麻醉性而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提升将极易导致人员出现昏迷,严重的还有可能造成人员的休克、死亡。固态的二氧化碳具有极地的温度,如操作不当将极易导致人员冻伤,因此在处理上述各种危险气体时要各位注意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4.醇酸树脂漆及稀释剂

(1)理化特性:醇酸树脂漆,由醇酸树脂、有色颜料、体质颜料、催干剂和有机溶剂等组成。

(2)燃爆危害:属于高闪电液体。遇明火、高温易引起燃烧,蒸气与空气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3)健康危害:可造成急性中毒。长期接触或短期内吸入高浓度蒸气可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胸闷、四肢无力、眼灼痛及皮肤干燥等症状。长期吸入高浓度涂料粉尘,可出现消瘦、极易疲劳、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

二、危险化学品的过程管理

在我们日常的生产、制造中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危险化学品,当然不同的危险化学品的特性不同所管控的重点就会不同。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和管控重点,需要企业从人、机、料、法、环5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管控。

作者所在单位的危化品多应用于电气焊作业、涂装作业和结构表面清洗等施工工艺。

钢制安全壳和大型模块的预制安装过程需要使用电气焊接工艺以确保焊接的效果。在电气焊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气体种类有液化石油气、乙炔、氧气、氩气和二氧化碳等压缩气体。上述气体中液化石油气在钢结构焊接预热处理中能够取得较为良好的应用效果,而氧气和乙炔气体的组合多应用于钢结构的气割作业。而氩气在焊接不锈钢和低碳钢等材质时能够取得较为良好的焊接效果。

喷涂作业过程设计多种油漆和稀释剂的使用。其中,醇酸树脂漆主要用于脚手架钢管和孔洞盖板的表面涂装;环氧树脂漆主要用于厂房地面涂装。稀释剂则用于稀释油漆黏度。

1.企业中常见危险化学品管理不安全因素分析

(1)存储环境因素分析

储存环境或储存场所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企业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种类较多且数量不多,在危险化学品的储存中会出现多种危险化学品混存、危险化学品和其他生产物料共存、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无可靠的消防设施等现象,这样极不利于危险化学品的管理。

(2)存储设备因素分析

危险化学品的常见储存设备有储存罐、塔、反应釜、瓶等。由于管控措施的缺失这诸多的危险化学品存储设备可能会出现安全附件的损坏或缺失、容器的锈蚀、超压、超温、部分需接地的设备无接地等现象。在日常生产经营企业中由于危险化学品储存设备管理不善造成的生产事故比比皆是。

(3)人的因素分析

在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中因人的失误、人的不安全因素造成的事故也是非常多的。常见的有操作失误、未按操作规程作业、暴力施工等。据相关统计研究表明,在危险化学品的管理的管理中由于人员问题所导致的安全事故占比较高。因此在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中需要加强对于人员的管理,降低人为事故发生的几率,保障危险化学品的安全。

2.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危险化学品管理措施研究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危险化学品的管理要素众多,且一旦发生事故后果极其严重,这就需要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措施对危险化学品进行管控。

(1)以管控措施和管理制度为基础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为切实保障生产的安全进行结合本单位生产实际所指定的符合一定安全性的管理制度,其是单位管理中规避各种安全风险的行动指南。在单位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在《安全生产法》第四条中明文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这就需要生产经营企业制定一套完整的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以确保工人遵照执行。

(2)人的因素管控

人的因素是安全管理中的重点,也是安全管理中的难点。通过海因里希的事故连锁理论我们不难发现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因素都是事故连锁中的重要环节。

在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中从人的因素方面入手必须做好如下几点:从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入手,在通过安全教育和培训在各级工作人员的脑海中树立起安全意识。此外,需要加强对于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对于风险的辨识、控制、应急处置和避险自救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降低安全风险,保障生产的安全进行。其次按照人本原理,对从业人员做好过程管理,运用好激励措施,从而激发从业人员的内在潜力,使其对工作产生的热情。最后做好员工的动态跟踪观察,及时发现工作中有事故倾向的员工和习惯性违章的员工,做好此类从业人员的定岗和调岗工作。

(3)储存环境和储存设备的管控

危险化学品的储存要有适宜的环境。按此原则企业危险化学品储存需做好如下几点:

一是在生产经营企业中危险化学品的储存需要设置专用危险化学品库房,危险化学品库房要具有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所规定的防火等级和相关要求,危险化学品库房严禁存放其他用于生产制造的生产物料;

二是仓库门口设置相应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简称mSDS)及安全标示标牌,同时设置人体静电释放器以及消防沙、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设施;

三是危险化学品仓库内需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能分区、分类、分库储存。各类危险化学品不得与禁忌物料混合储存;

四是库内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能、种类设置相应的自动消防系统,现在市场上常见的自动消防系统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干粉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等,均可以满足危险化学品的灭火要求;

五是危险化学品仓库须有适宜的通风系统,所使用的电器设备必须采用相对应的防爆型设备。

做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管理,表2给出了部分常见危险化学品的临界量。

危险化学品的储存设备需满足如下几点要求:

一是相应的安全附件完好,常见危险化学品储存设备的安全附件有安全阀、爆破片、易熔塞、减压阀、压力表、爆破帽、温度计等;二是需要接地的储存设备必须保证接地的完好性,并定期开展电阻检测;三是做好设备的防腐工作,防止储存设备锈蚀严重造成事故的发生。

(4)危险化学品使用过程管理

作者通过几年的危险化学品管理经验总结,一般对于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单位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危险化学品进行管理:

一是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须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其库房及场所应设专人管理,管理人员必须配备可靠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

二是做好许可工作,主要有入库许可、临时存放许可、使用许可等。危险化学品领用时做到按量领取,对于当班使用剩余的危险化学品及时归库;

三是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严禁使用铁器等易产生火花的工具,进入危险化学品储存仓库的车辆须装有防火花装置;

四是定期开展隐患排查,防止危险化学品储存设备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同时保证消防系统的可靠性;

五是在运输、贮存、使用过程中发生渗漏时,由当事人及?r用纱布擦净,并将纱布集中,设置防火措施;

常见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识篇5

关键词:危险废物;防治 ; 管理

中图分类号: X32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现代工业和农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一些新型产业的崛起,危险废物的范畴不断延伸,危险废物的产生量与日俱增,它给人类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和危害,因此对危险废物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有效地及时处置危险废物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危险废物的认知,阐述其来源以及管理上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分析,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一、危险废物的定义、来源及危害

1.1定义:在我国危险废物定义为: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废物特性的废物。即指生活垃圾与放射性物质以外的,由于数量和物理、化学性质、传染性,当未进行适当的处理、存放、运输或处置时,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重大危害的废物。

1.2来源:我国将危险废物分为47大类600多种,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医疗过程及商业、日常生活过程中。具体有五个表征:①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 。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危险废物包括化学工业、炼油工业、金属工业、采矿工业和机械工业等,种类繁多,各行业中危险废物的有害特性不尽相同,且成分也很复杂,所以适用于每种危险废物的处置方法不尽相同。排放、综合利用、贮存与最终处置,构成了中国工业危险废物流向基本特征。②农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危险废物。农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危险废物主要是杀虫剂、除草剂等农药,农药在对害虫、杂草有很强大的杀灭作用的同时,对大气、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与破坏,也是非常严重的,在环境积累后,会杀死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甚至人类。③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常见危险废物。 医疗过程产生的危险废物主要来源于医疗废物中带有大量细菌,传染性极大的手术残物,敷料、化验废物,传染性废物,动物试验废物及医疗废水处理污泥等,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还可能引起疾病流行,直接危害人民群众健康。④商业活动产生的常见危险废物。商业机构在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与其提供的服务有关。影楼像馆产生的废显、定影液、打印店油墨、干洗店的溶剂、汽车修理店的清洁剂及颜料商店的颜料和稀释剂等都属于有毒、易燃的危险废物。⑤居民区垃圾中的常见危险废物。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生活用品中增加了许多化工合成物质和电子产品。如废弃的家用洗涤剂、室内装修用的涂料、含汞电池等,这些废物具有易燃性、腐蚀性、浸出毒性和其他毒性,一旦随意废弃或者混合在生活垃圾中处理,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很大的污染和危害。环境统计资料表明:我国近年来危险废物的产量为1.1×107~4.5×107t,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占危险废物产生总量的42%,由家庭生活产生的危险废物每年大概有45000t。

1.3危害

由于危险废物具有毒性、易燃性、爆炸性、腐蚀性、传染性,不但污染空气、水、土壤,而且能通过各种渠道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类健康,其危害体现在两个方面:①破坏生态环境。随意排放和储存的危险废物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还直接污染周围的大气、水源、土壤,降低该区域的环境功能等级,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甚至达到难以恢复的地步。②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危险废物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可通过各种渠道直接或间接地被人体所吸收,对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短期危害是由于摄入、吸入、皮肤吸收、眼部接触或燃烧爆炸等危险性事件引起;长期危害则包括重复接触、富集导致的长期中毒,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其危害不可估量。具有长期性和潜伏性,可以延续很长时间,一旦危害性爆发,将造成长久的、难以恢复的后果。

二、现阶段危险废物管理上的问题

1危险废物处置设施跟不上,处理水平较低,处置管理体系不完善。由于我国危险废物的管理起步较晚,在管理法规、处理技术和处置设施的建设等方面均存在不足。突出表现在对危险废物的源头了解不清楚,危险废物的集中处置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集中处理率低,大部分危险废物处于低水平综合利用、简单贮存或直接排放状态,还有部分危险废物混入生活垃圾,给社会造成了巨大隐患。另一方面目前没有一套完备的科学处置管理体系,环保部门不能有效的开展危险废物的管理工作。

2转移联单制度难以落实到位,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是强化危险废物管理的重要手段,但目前的联单管理由于其运作复杂、传递核对环节多、联单使用量大等原因,更多的是停留在形式上,没有真正达到联单管理的目的。

3环境管理触角不够,执法力度不足。一直以来,环境管理的工作重点都是放在水、气两个方面,而对危险废物环境污染问题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各级环保管理部门认识不一,使得在危险废物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盲点和漏洞。环境管理人员对危险废物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掌握、了解不够,不能很好地利用法律武器开展工作。

4危险废物的产生单位防范意识不强,守法意识淡薄,违法行为大有人在。由于危废产生单位缺乏对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的认识,一些随意倾倒、非法转移牟利的违法行为大量存在,导致危险废物环境污染事故频频发生。

三、建议

针对以上分析的问题,特提出如下防治建议:

1加快危险废物处置技术的研发,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提高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率和危险废物处理水平,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处置管理体系,确保危险废物的处置做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2改进危险废物转移联单运行方式,建立快速便捷的电子信息网络,使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执行起来更具操作性和便捷性,从而提高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执行率。

3加大对管理者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对危险废物管理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改变轻视危险废物的状况,使这一薄弱环节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加强。

4开展对企业危险废物污染源调查,建立排放档案。通过科学全面的调查监测,对企业排放危险物的性质、成分、危害性做到心中有数,并对历年危险物的种类、数量、去向、分布、污染性质建立排放档案,以更加有效地开展管理工作。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危险废物的种类、数量也在发生着改变,更显出它的复杂性和强毒理性,其危害触目惊心。因此,危险废物的管理切不可忽视,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常见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识篇6

关键词:环境类实验室;模糊综合评价;安全风险评估

实验室是高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场所之一,所以实验室的安全运行是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1]。其中,环境类实验室具有化学实验室的一些特点,使用具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特性的危险化学品。除此之外,环境类实验室涉及高温、高压、细菌,产生的废弃物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实验室安全压力非常大。为了保障实验室相关人员的安全及实验室财产不受损失,研究高校环境类实验室安全风险问题意义重大。

1影响环境类实验室安全的主要因素

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理论,实验室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人员、物品、环境和管理等。1.1人的因素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大多与人的因素有关[2]。主要表现在实验人员在实验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如实验操作不规范、技能欠佳、安全意识薄弱、疲劳实验等。1.2物的因素在实验室事故中,影响实验室安全的物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实验试剂本身具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危险性;玻璃仪器易碎,破碎之后产生锋利的断口;实验设备、工具本身的缺陷,摆动部件、快速移动部件防护措施缺乏;电器设备绝缘部件老化造成漏电;实验需用到的高温、高压设备,实验人员防护不到位的情况下接触到这些物品时有可能会受到伤害。1.3环境的因素实验环境不良可能会影响到实验室安全[3]。实验室面积狭小,仪器、药品不能做到分开存放,仪器设备安全操作距离不够,实验室存放过多的杂物,这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最终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1.4管理的因素为了确保实验室良好运转,管理的因素也不可忽视。安全管理的基础就是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包括操作规程、安全培训、安全检查、应急预案、危化品管理、设备仪器管理、废弃物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用制度规范实验室的危化品、仪器设备管理,规范实验人员的操作,提高实验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事故隐患的处理能力,尽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2环境类实验室主要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是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之一。通过危险源辨识,可提前发现导致系统发生事故的风险因素。危险源辨识的方法有很多,如“调查法”、“对照法”、“分析法”、“经验法”等[4]。本文综合上述方法来辨识某大学环境类实验室存在的主要危险源。火灾:环境类实验室使用到大量甲醇、乙醇、丙酮等多种易燃试剂。消防设施不完善、易燃试剂存放不当、仪器设备过载过热以及实验人员误操作等因素都易引起火灾,造成实验人员伤亡或实验室财产损失。爆炸:在实验室中,如选用不耐压玻璃仪器进行加压实验,则易发生爆炸事故。而易燃易爆化学品与明火或与静电接触时也会发生燃爆。气体钢瓶若没有安装防护设施,如安全附件失去作用则容易发生爆炸事故。而对于一些高温高压类实验,如工艺条件不当、误操作则易发生爆炸事故。中毒:环境类实验室用到多种有毒有害物质,某些实验甚至需要用到汞盐等剧。如果防护措施不到位,易发生中毒事故。在危险化学品仓库中,如有毒液体泄漏和挥发,在通风不畅情况下会导致中毒事故的发生。触电:环境类实验室有许多电器设备,其中不乏高电压设备,如电器设备绝缘保护层存在破损现象,则极易发生触电事故。而在实验室中乱拉电线的现象亦会发生触电事故。灼烫:灼烫分为高温灼烫和化学品引起的化学灼烫。环境类实验室经常用到的烘箱、马弗炉等设备易引起物理烫伤,浓硫酸、盐酸、氢氧化钠等强酸强碱易引起化学灼烫。除了上述在危险源辨识时需要重点辨识的危险源外,环境类实验室涉及割伤、物体打击、窒息、生物危害等,由于在上述大学环境实验室中发生危害概率相对较低,本文不再一一辨识。

3环境类实验室的安全风险评估

在对环境类实验室危险源进行辨识后,接着应开展安全风险评估。由于影响某大学环境实验室安全风险较多,是一个模糊事件,故本文选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上述大学环境实验室的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3.1因素集的建立所谓因素集U,是由影响评价对象的各个因素组成的集合。在复杂系统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通常可以把因素集按某些属性分成几类,先对每一类做综合评价,然后再对评价结果进行“类”之间的高层次的综合评价[5-6]。本文根据上述辨识的某大学环境实验室易发生事故,建立第一层因素集为安全评价因素指标关系如表1所示。3.2评价集的建立为了便于进行模糊评价,需要将各个评价指标加以量化处理。本文参考安全评价相关规定,评价集分为5个等级:一级为很低危险,评价分值95分;二级低危险,评价分值为85分;三级为中度危险,评价分值为75分;四级为高危险,评价分值为65分;五级为很高危险,评价分值为40分。3.3权重集的确定正确地进行权重确定直接决定着评价结果的准确性[7]。常用的确定权重方法有: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熵权评价法等[8]。德尔菲法研究较早,也较为成熟,可以经过反复修正克服主观性的缺陷。本文针对该大学环境实验室具体情况,采用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其中,权重结果如表1所示。3.4评价指标隶属度的确立隶属度,是指某个指标属于评价集的某一子集合。采用专家评价方法,对二级指标的隶属度进行打分,结果如表1表示。3.5一级模糊评价参考综合模糊评价矩阵计算方法,得到一级模糊综合评价评判集,见表2。3.6二级模糊综合评价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是目标层对一级指标的评价,其评价结果为目标层的模糊综合评价集,如下:B=(0.138,0.369,0.220,0.200,0.069)3.7综合评价结果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该大学环境实验室出于低危险状态。为使结果直观、具体、便于比较,将结果采用加权平均法处理,评价结果的分值为76.7分,评价结果与该校环境类实验室实际情况比较,基本符合实际情况。

4结语

常见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识篇7

关键词:火电厂;危险源;重大;控制

1引言

火力发电厂以煤为燃料,通过锅炉将化学能转换为热能,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蒸汽在汽轮机中膨胀做功,使热能产生机械能,驱动汽轮机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再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其原料为煤、水、石灰石等,产品为电和蒸汽。锅炉燃烧产生的烟气经过除尘、脱硫、脱硝后从烟囱排出,除尘器下的灰和锅炉排出的渣可供综合利用或送灰渣场贮存。火电厂生产系统包括:输煤系统、燃烧系统、汽水循环系统、发电输电系统、循环冷却水系统、供排水系统、点火油系统、除灰系统、除渣系统、化水系统、供氢系统、工业废水处理、脱硫系统、脱硝系统等。

电厂的特点是大型设备多、运转设备多、带电设备多、压力容器多、高温高压管道多,高层建筑多,带煤粉的车间较多,自动化程度高,并要使用一定量的油、氢、酸、碱、氨等等。

2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2.1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根据GB/t13861-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6类,即:

2.1.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1.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1.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1.4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1.5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1.6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

火力发电厂中5类危险和有害因素均被涉及;

(1)物理性爆炸、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雷击、触电、噪声、粉尘、热辐射、电磁辐射等属“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氢气、0号轻质柴油、石灰石、各种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氨、氮气、次氯酸钠及其它一些酸碱类的化学品属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感知延迟、识别错误等属“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4)指挥失误、违章指挥、误操作、违章作业、监护错误等属“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5)搬举重物、作业空间、工具不合适、标识不清等属“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

主要作业场所的危险有害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1)贮煤场、输煤系统:火灾、爆炸、机械伤害等;

(2)主厂房(汽机房、锅炉房、除氧煤仓间):火灾、爆炸、电伤、机械伤害、高处坠落伤害等;

(3)主变压器、室外配电装置;火灾、电伤等;

(4)化学水处理室:有毒物、化学伤害等;

(5)干灰库:机械伤害、高处坠落伤害等;

(6)油库;火灾、爆炸等;

(7)贮氢站:火灾、爆炸等;

(8)脱硫:电伤、机械伤害、高处坠落伤害等;

(9)脱硝:爆炸、电伤、机械伤害、高处坠落伤害等。

2.2危险源识别

现代系统安全认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防止事故就是消除、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危险源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主要由危险物质和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构成,其中有:

危险物质:储存的次氯酸钠、氢、氨、氮、盐酸、烧碱危险化学品等。

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化学能(可燃气体氢气和氨与空气形成混合引起化学爆炸、酸碱的化学灼伤)、势能(承压设备、管道的物理性爆炸、高处坠落)、机械能(物体打击)、电能(雷击、触电)、声能(噪声)、热能(热辐射及烫伤)等。

第二类危险源主要由人、机、环境构成,其中有: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失误、心理、生理、行为失常等)、物的不安全状态(机械设备故障、防护设施失效等)、环境因素(平面及设施布局不当、物流运输不合理、气象条件、地质因素等)。

2.3重大危险源辨识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火力发电厂中可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物质有氢气、助燃燃油、供脱硝使用的液氨。按照生产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氢气临界量为1t,氨的临界量为40t。

2.3.1氢冷发电机

国内最大发电机充氢容积约125m3/台;温度≤40℃;运行氢压:额定0.50mpa;最大0.52mpa;补氢量(额定氢压)≤10nm3/d.台;氢气纯度≥99.5%,湿度≤-40℃。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将氢冷发电机中氢气的正常工作温度(按40℃计)与压力下容积换算为标准状态下(101.325kpa,273.15K)的容积,V=558.9nm3,标准状况下氢气密度为0.09kg/m3,一台氢冷发电机中氢气最大贮量为25kg。生产场所氢量远小于临界量1t,通常氢冷发电机单独构不成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

2.3.2贮氢库

按国内较大的贮氢库20组集装瓶,共400瓶(每只瓶40L,15mpa)进行计算。将氢气的正常使用温度(293.15K)与压力下容积换算为标准状态下(101.325kpa,273.15K)的容积,每只氢气瓶标准状态下容积V=4.1nm3,标准状况下氢气密度为0.09kg/m3,氢库最大贮量为149kg。氢气贮存场所贮存量远小于临界量10t,因此贮氢库单独构不成贮存场所重大危险源。

2.3.3给水用液氨

在每台机组设2点加氨(凝结水精处理装置出口和除氧器出口),使用液氨,单台机组ot工况用量约8kg/天,按贮存量为10天的使用量(~80kg)。

因此,给水用液氨单独构成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

2.3.4脱硝用液氨

类比600mw机组采用3台容积110m3液氨储罐,可满足脱硝中液氨用量要求。

液氨常温贮存,充装系数按0.8计,充装压力为16kgf/cm2,液氨密度为820kg/m3。

则液氨总贮量为:m=0.8×0.82×330=216.48(t)

因此,脱硝用液氨单独构成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

2.3.5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时,应按下式对单元内氢气、液氨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

q氢冷/1+q储氢库/1+q氨/40>1,因此生产场所构成重大危险源。

2.4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符合下列条件的应进行重大危险源申报:

2.4.1闪点在28℃~60℃之间的易燃液体,储存区的临界量为100吨。

2.4.2额定蒸汽压力大于2.5mpa,且额定蒸发量大于等于10t/h的蒸汽锅炉。

2.4.3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0.1mpa,且pV≥100mpam3的压力容器(群)。

2.4.4全库容≥100万m3或者坝高≥30m的尾矿库。

因此:

(1)火力发电厂使用的高压抗燃油、绝缘油的闪点均大于60℃,不属于重大危险源。

(2)助燃用油闪点通常在60℃左右,需按照闪点和储量来确定是不是危险源。鉴于每批油品供应均存在不稳定性,且柴油贮量较大,建议按重大危险源进行管理。

(2)锅炉。一般火电厂锅炉的压力和蒸发量均高于重大危险源标准,应进行重大危险源申报;另注意启动锅炉是否符合重大危险源条件。

(3)氢气瓶组

储氢库中储存的氢气为易燃气体,其气瓶压力大于0.1mpa,

pV=15×0.04×400=240>100mpam3

因此火电厂储氢库中的氢气瓶组通常应列为重大危险源申报。

(4)尾矿库

旺河灰场沟顶标高约215m以上,沟底标高约175m,理论坝高为40m,设计库容1600×104m3;连沟灰场沟顶标高约192m以上,沟底标高约163m,理论坝高约29m,设计库容2800×104m3。

因此两个灰场作为尾矿库均应进行重大危险源申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常见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识篇8

海宁,位于钱塘江北岸,东距上海120公里,西与杭州接壤,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在这方神奇的土地上,勤劳的潮乡儿女汲取着钱江潮奔涌不息的精神,创造了令人惊羡的经济奇迹。作为全国百强县的海宁,经济持续多年快速发展,各类企业不断增加,交通线路日益繁忙……

然而,在这个以皮革业为龙头、轻工业生产为主的地方,也有着1200多家危险化学品从业企业。这些企业有的生产危险化学品,有的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危险化学品,有的经营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问题对他们来说,犹如一把尖刀时刻悬在头上,时刻威胁着潮乡大地的平安。

海宁市人大常委会本着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高度重视千家危险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实施持续有力的监督,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事故频发:人大代表关注危化品安全

2005年1月1日,位于海宁市农发区的通元化工厂,一边是庆祝元旦的鞭炮声,一边却再次发生浓硫酸泄漏事故。所幸发现及时,未造成巨大损失。也是这家企业,曾经因为危险化学品原料外泄引发近年来嘉兴市最大的一次火灾,几乎全嘉兴市的消防官兵一齐出动,用了8个多小时才将大火扑灭,很多官兵因为有毒物品的侵害而留下后遗症。

无独有偶,2005年4月25日下午,同样位于海宁市农发区内的红海化工有限公司发生液氯泄漏事件。该公司用于储存生产原料液氯的钢瓶因长期被放置于露天,日晒雨淋,加上已过3个月使用周期,造成钢瓶底部腐蚀,瓶内液氯泄漏。幸亏事故发现及时,有关部门立即采取紧急抢救措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事故性质严重,社会影响较大。

“危险化工企业就像是我们身边的一颗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爆炸!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理整顿,我们只有整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了!”频发的事故,让市民们忧心忡忡。

严峻的危险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引起了人大代表们的高度关切。

在2005年2月召开的海宁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许多人大代表针对危险化学品从业企业存在的安全问题,纷纷提出议案、建议和意见,一致要求市政府切实加大对危险化学品从业企业的管理力度,加强行政执法工作,消除安全隐患。

对此,海宁市人大常委会高度警觉、十分重视。主任会议决定从2005年开始,把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特别是危险化学品从业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要像监督环保工作一样进行持续的监督。

2005年8月,海宁市人大常委会首先组织对危险化学品安全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调研。调研报告显示,在海宁1279家危险化工企业中,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40家,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697家,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437家,总量占嘉兴地区的四分之一。这些企业中,有很多企业没有安全生产许可证,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危险化学品储存管理不规范,企业职工缺乏足够的安全生产知识,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企业职工的健康状况下降。这种状况,进一步促使海宁市人大常委会下决心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执法检查。

执法检查:直击危化品安全隐患

2006年5月9日至10日,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戴雪根带队,海宁市人大常委会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组先后来到市农发区和丁桥镇等多家化工、彩印企业进行检查。

检查组第一站便来到曾发生泄漏事故的海宁红海化工有限公司。虽然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已责令其整改,但检查组发现,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混乱,化学危险品储罐随意堆放、电线乱拉乱接、工人作业未戴安全帽等现象到处可见。企业上下对事故危害性仍缺乏足够的认识,整改力度不大,仅满足于小改小补,并没有从工艺流程、管理制度等根本问题上着手解决,安全状况依然令人担忧。

“已经发生过事故,却依然整改不到位,这说明我们的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和危害性认识还十分不到位,企业主还缺乏起码的社会责任感!”市人大代表金建甫气愤地指出。

在其他企业检查时,检查组也不时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在丁桥江潮油墨厂,检查组在查看相关台账资料时,发现企业安全生产防护措施不到位,员工身体受到危害,健康状况呈下降趋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戴雪根对此十分关切。临走时,他反复叮嘱该企业经营者说:“企业的发展,不仅要关注效益,更要关注安全,关注生命!企业必须要把职工的生命健康和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样企业才有发展,这是前提!”

在宝圆染化仓库内,检查人员发现存放的“氢化亚铜”有毒化学品与“平平加”混放在一起,而按照规定,有毒化学品应该单独存放,不应与其他原料存放在一起;存放剧“硫酸二甲酯”的仓库应是双门双锁双人保管,但该仓库实际上却只有一扇门、一把锁、一人保管钥匙。

在中联化工厂,检查人员发现该企业生产“三光气”的生产线由于排放有毒气体,严重威胁职工的身体健康。

短短一天的执法检查,所见所闻让检查组人员心情沉重。

“没有安全生产许可证,却擅自开工生产,职工的安全如何保障?”

“操作工人无证上岗,对自己工作环境的危险性一无所知,不带防护用具,有些甚至还违反规范规程,在操作间喝水、吃东西,简直是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企业没有专门的安全员,没有定期的安全教育,安全生产制度只是挂在墙上、说在嘴上,成了名副其实的摆设!”……

在执法检查汇报会上,检查组成员情绪激动,强烈要求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以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抓好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工作。对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企业,要采取严格的措施,限时督促整改。

“必须摸清底数,全面掌握全市危险化学品从业企业的现状,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限期进行整改;必须加强对企业主的教育,明确企业主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必须把提高持证上岗率和职工的安全意识当作当前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重中之重来抓;必须切实抓好企业安全管理队伍的建设,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检查,使制度真正得到落实!”

“四个必须”,是海宁市人大常委会向市政府提出的严肃建议。

海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市人大常委会的意见高度重视,及时采取行动,开展了一系列的整治活动。

在这一年,全市建立起危险化学品数据库,开展了危险化学品隐患治理“2006行动”和危险化学品行政执法“秋风一号”行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541人次,检查单位453家次,查处隐患359个,现场记录217条,发出限期整改指令书16份,整改复查意见书11份,对红海化工有限公司强制实施停产整改。同时,做好危化品行政许可及登记备案工作。2006年全市剧毒化学品备案28家,安全评价报告备案300家,93家重大危险源单位完成了安全评价并备案。

跟踪督查:直指政府监管软肋

2007年,为了进一步推动全市危险化学品整治工作,真正打造“平安海宁”,海宁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对全市安全生产执法工作进行跟踪督查。

2007年5月11日,海宁市人大常委会安全生产执法跟踪督查组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问题进行了明查暗访。

督查组再次来到农发区重点督查,得知红海化工厂因为整改不力已经被责令永久性停产,中联化工厂也已停止了“三光气”生产线,安全隐患得到了排除。

在感到一丝欣慰的同时,督查组还是发现了很多的问题。

在农发区的宝圆染化厂,督查组发现,该企业存放醋酐的槽罐存在泄漏问题,发出强烈的刺鼻味道,让人无法忍受。而从地面上堆积的厚厚结晶来看,醋酐泄漏已有较长时间。

不仅如此,检查人员还发现该厂危险品仓库存在更大的安全隐患。300多桶本应避光、避潮保存的有毒化学品“间苯二胺”直接曝晒在露天,而企业为了躲避检查,竟然将所有桶上的标签全部撕毁企图蒙混过关。当检查人员拿起刚刚被撕下扔在地上的标签严厉批评这一错误做法时,该厂负责人仍心存侥幸、百般狡辩。

“明知是违规存放,却试图欺骗检查组成员,这种行为的性质十分恶劣,必须进行彻底的查处!”督查小组组长杨文斌严肃地指出。

在中龙印染公司,检查人员发现存放保险粉的仓库也存在严重的问题。保险粉是印染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要使用的一种危险化学品,由于它遇湿极易引发自燃,所以必须架空保存在干燥的地方。而检查人员发现,存放保险粉的仓库不仅没有任何安全防护措施,而且工人们使用过程中将保险粉散落在潮湿的地上。当检查人员询问企业负责人和仓库保管员是否知道保险粉的保存要求和潜在危险时,企业主和仓库保管员一问三不知。

2007年5月22日,海宁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安全生产执法跟踪督查情况的报告,审议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再次就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审议意见。

“从检查情况看,自2006年的执法检查以来,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安全生产制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形势有所好转。但是,安全责任不落实、安全监管不到位、安全知识缺乏等问题依然存在,政府有关部门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危险化学品从业企业的长效监管,彻底消除安全隐患,任重而道远!”检查组成员魏国强认为。

“要实现我市经济腾笼换鸟的目标,提升我市经济发展的质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对工艺落后、危害较大的危化企业进行整改!整治一批、淘汰一批、关停一批!”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戴雪根指出。

审议意见直指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监管不力问题,要求政府及有关部门合理布局和引进化工企业,加强危险化学品企业长效管理机制建设。

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持续监督下,海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领导,采取多种形式,不断进行专项整治,不断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2007年6月初,市安监局分别向执法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宝圆染化、中龙印染等企业发出整改通知书。6月底,两家企业分别完成整改。

2007年8月7―8日,针对通元化工厂无证生产危险化学品,而且持续3年拒不履行处置义务,海宁市政府狠下决心,组织相关部门对该厂超期存放并已发生渗漏的约200吨、共948桶苯胺系列危险化学品及通元化工厂内固体物料约12.9吨、导热油4桶约0.8吨进行了强行处置,彻底消除了通元化工厂遗留危险化学品的安全隐患。

截至目前,海宁市政府开展的危化品隐患整治“2007行动”,已查处非事故案件9起,行政罚款18.3万元。

通过连续几年的执法检查和专项整治行动,海宁大部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增加了安全投入,安全条件显著改善,安全隐患进一步消除,企业面貌焕然一新。而对达不到安全要求的,政府坚决进行关停,2005年以来共有10多家从业单位因达不到安全要求,在原址已永久性停产。

常见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识篇9

关键词:舌尖上的中国;腌酵食品;风险评估

《舌尖上的中国》一片中大量的天然食物和传统制作工艺,遵循自然规律,实现生态农业,制作良心食品,让身处工业化时代、深受食品安全问题困扰的我们向往,但天然传统的是否就是安全的,却值得讨论。这部系列纪录片中涉及了大量的手工腌渍食品、熏制食品和发酵食品,其中存在着安全隐患。另外,一些不合理的烹调和饮食,也给健康带来了潜在威胁。本文将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进行分析,探究工业化时代从传统食物中得到的启示,挖掘传统腌酵食物暗含的风险,形成二者的有机结合。

一、《舌尖上的中国》概述

《舌尖上的中国》包括三季,其中涉及食品安全的主要是第一季中的《自然的馈赠》和《我们的田野》,人们遵循自然规律,寻找松茸、土藏冬笋,接受着大自然的馈赠,发展稻鱼鸭共作的生态农业,维护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转化的灵感》和《时间的味道》中,通过腌渍、发酵和食材形态的转化,顺应天时地利人和,泡菜腊肉、米酒大酱、豆腐乳扇等美食应运而生;第二季的《脚步》和《时节》中,人们追着时间的脚步,赶花期、采花菇、做鱼酱、卷饼的脚步突破了地域限制,春之蒿粑、香椿鱼,夏之青蛳、葡萄,秋之桂花香、雁来蕈酱,辛苦劳作的同时也享受着当季的美味,静候四季轮回;《心传》中的土法榨油、手工空心挂面、苏式糕点等口味与手艺都在保留与创新中传承。

二、《舌尖上的中国》中传统腌酵及发酵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一)概述

1.腌酵及发酵食品概述。腌酵食品主要是因过去缺乏冷藏设备,为延长食物保存期发展而来的以新鲜食物为原料,用盐或酒及其他辅料进行腌制,或继续经过风干、熏烤以及微生物作用,形成得以长期储藏且具有独特风味的食物。片中涉及的糟货、泡菜、虾膏虾酱、火腿、腊肉、腌鱼等都属于腌酵食品。腌酵食品可以根据制作工艺分为干湿两类,如糟货、酱菜、泡菜等需在腌制液中浸泡的属于湿腌,火腿、腊肉等需要在调味之后进行干燥、熏烤并在通风处保存的则属于干腌。发酵食品则是经过简单调味或未经调味直接主要依靠微生物的作用,产酸或其他风味物质,提高食物酸度,改善食品风味。发酵食品则包括馒头、发糕等纯发酵面食,腐乳、臭豆腐、乳扇、奶豆腐等富含蛋白质的发酵制品,酱、醋、酒等完全改变食物形态的发酵制品。两者大体一致但又各具特点,前者侧重于腌制,发酵是作为腌制过程的副反应,后者侧重于发酵,腌制或调味只是非必须的预处理。2.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概述。风险评估是食品风险分析的第一阶段,主要包括风险因素的危害识别、暴露评估、危害特征描述和风险特征描述。危害识别主要是识别可能给人体及环境带来不良影响的危害物质,并对其带来的后果进行定性描述。暴露评估主要是评价危害物质的摄入量。危害特征描述是对危害物质的性质进行描述。风险特征描述则是对某一特定人群中发生不良影响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估计。

(二)传统腌酵及发酵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1.危害识别。无论什么食材,两类腌制方法中均存在微生物总数和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风险。除此之外,不同的食材在制作过程中还可能出现特定的风险。在腌制肉类食品中还可能存在具有强致癌性的亚硝胺。片中提到的宣威火腿、诺邓火腿、各地的腊肉等腌酵肉类,以肉和盐为主要材料,在腌制后,经风干晾晒、熏制或发酵保管制成。大量的盐在繁复的制作过程中很容易由于微生物作用被还原成亚硝酸钠,长时间储存会使肉中的蛋白质分解产生胺类物质,在合适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胺类发生亚硝基化作用生成具有强致癌性的n-亚硝胺物质。部分需要熏制的腌肉食品还很容易含有苯并芘等多环芳烃类物质。腌制蔬菜中易出现亚硝酸盐超量。蔬菜,尤其是叶类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较高,腌制后微生物作用使得亚硝酸盐含量急剧上升,片中的各种泡菜存在亚硝酸盐超标的风险。腌制水产品易被重金属和致病菌污染。片中还提到了腌鱼、醉蟹等盐酒生腌水产品,除存在亚硝胺风险外,还有水污染造成的水产品铅、砷、汞等重金属超标风险,极易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等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污染,很多地区会生腌生食,放大了安全风险,存在较大隐患。发酵豆制品和酱类食物中多含有毛霉和曲霉等霉菌和酵母菌,其中腐乳中多含有蜡样芽孢杆菌。片中的建水豆腐、安徽毛豆腐、东北的大酱等发酵豆制品和酱类食物,在生产制作时会接种毛霉或曲霉等菌种,在后期发酵过程中,由于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不当,非工业化制作时无法做到人为干预,食用前又很少经过加热处理,霉菌超标的风险较大。在腐乳中的蜡样芽孢杆菌主要来自加工过程中的空气和水体,尤其是凝乳、排豆腐、发酵和腌制四个过程中,不洁的加工环境和操作工具很容易被蜡样芽孢杆菌污染。发酵乳制品中容易存在原奶的微生物总数、抗生素含量不达标等问题,如果盛放器具和操作人员卫生清洁度不够,发酵及后续存放环境的温度或湿度条件不当等,很容易被毛霉、曲霉等霉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污染。2.危害特征描述。超量摄入亚硝酸盐会使人类机体异常,造成高铁血红蛋白症。亚硝酸盐在胃肠道的酸性环境中会与各种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化合物反应,产生致癌的n-亚硝基化合物,具有急性毒性和三致性(致畸、致癌、致突变),易诱发消化系统癌变,潜藏健康风险。多环芳烃化合物对脂肪组织有迁移能力,能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吸收,潜伏期长,具有三致性和生物难降解性,其中苯并芘致癌作用最强,多与胃癌、肺癌、白血病等的发生有关,主要变现为神经毒、肺毒、血液毒、肝毒和心肌损伤及致敏等。汞是一种毒性较强的有色金属,有机汞的毒性大于无机汞。水产品中最常见的为甲基汞,具有很强的神经毒性,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会引起精神和行为障碍。铅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对人体的造血系统、神经系统和肾脏的慢性损害较大。砷的化合物有毒,无机砷的毒性大于有机砷,具有致癌和致突变作用,中毒后表现出肠胃炎症状,以及皮肤异常等,严重时因中枢神经系统麻痹而死亡。很多致病菌、寄生虫和霉菌都会导致消化系统问题,引起急性肠胃炎,表现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常见症状。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盐、耐热性强,普通烹饪无法将其杀死,会引起人体局部化脓感染和全身性感染等。水产品中常见的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不耐热,可通过加热杀灭,降低中毒风险。3.暴露评估及风险特征描述。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下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和美国环境保护局制定的每日耐受摄取量(tDi)和参考剂量(RfD),参考已有研究对亚硝酸盐及重金属铅和砷进行人体暴露风险评估。亚硝酸盐的毒性较强,小鼠经口半数致死量为220mg/kg体重,人中毒量为0.3~0.5g,致死量为3g,儿童自身解毒能力差,只需成人1/5~1/3的量就可以导致中毒或死亡。在GB2760标准中规定了肉制品类食品亚硝酸盐的最大使用量及残留量,最大残留量为70mg/kg。在GB2762标准中对粮食、蔬菜、鱼类、肉类、蛋类、酱腌菜、乳粉、食盐八大类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进行规定,限量值最高的为腌渍蔬菜20mg/kg。根据Fao和wHo规定,亚硝酸盐每日容许摄入量为0~0.07mg/kg体重,成年人体重以60kg计,则每人每日亚硝酸盐的摄入量不应超过4.2mg。依据我国膳食构成估算出每人每日从八大类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摄入量为3.32mg,小于最大限值,正常食用基本无风险。以梭子蟹为例,铅和砷的含量分别为0.68、21.11,重金属铅的tDi为3.57,砷的tDi和RfD分别为2.14、0.3μg/(kgd),以海产品每日摄取量最大约为25g/d,摄入重金属铅和砷的人体日暴露量0.06、1.61,均小于参考剂量,基本无风险。

三、传统腌酵及发酵食品安全建议

(一)保留传统与工业化相结合

传统制作的腌酵及发酵食品传承着手工技艺和饮食文化,且具有特殊风味,应该积极保护,但并非鼓励外部环境不确定、无法调节自然条件使其适合食物发酵、单纯依靠经验的手工制作。将这类食品作为一种饮食技艺和文化进行传承,通过老字号、特定厂家生产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在保留技艺和文化的同时,让人们享受到地道的老味道,还能避免因不稳定性导致的风险。工业化的优势在于严格的参数控制。能够通过人为管理,控制并调整时间、温度参数及过程中的操作和用量,确保发酵过程中优势菌种的数量符合规定,生产出合格安全的食物,但标准化制作的食物风味较差,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保留传统与工业化相结合,工业化实现大批量供应市场,传统手艺作为文化符号一代代传递,留住、传承并享受安全放心的美味。

(二)与时俱进,调整工艺

工业化和传统手工制作,都应该与时俱进,调整工艺。工业化制作在保证产品安全的前提下,学习传统手艺的精髓,努力提高产品的感官品质;手工制作者应提高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行为,在过程中实现科学化管理。二者共同行动,积极思考和谋划科学的现代化操作,提高产品的安全性,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感需求。

(三)科学烹调,安全饮食

家庭要在确保原辅料和操作过程安全的前提下制作和食用腌酵及发酵食物。从经过检测的正规厂家购买原辅料,充分清洗原辅料和腌制容器,防止腌制和发酵过程引入杂质,时刻观察腌酵物的状态,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丢弃。工业化制作的各个环节制定并执行详细的标准参数,加强原辅料验收和成品检测,确保食品安全。为确保安全,腌酵食品在充分加热杀菌后再食用。

参考文献:

[1]李佳.我国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框架的构建[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2.

[2]范琳琳,陈启和.传统发酵食品中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作用[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4):995-1001.

[3]王秀元,蒋玲波,王萍亚,等.腌制水产品中n-亚硝胺物质的危害分析及预防控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271-1272.

[4]廖文生.腐乳生产过程中蜡样芽孢杆菌污染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J].检验检疫学刊,2015(5):46-48.

[5]侯红漫.食品安全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常见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识篇10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总理等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坚守安全红线,坚持安全发展、改革创新、依法监管、源头防范、风险管控、系统治理的原则,健全体制机制,明晰责任,严格监管,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及“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注重标本兼治、远近结合,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促进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工作目标

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各行业安全风险和重大危险源进一步摸清并得到重点管控,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基本建立,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企业完成搬迁、转产、关闭,危险化学品信息共享机制初步建立,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隐患整治攻坚战成果得到巩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体制进一步理顺、机制进一步完善、法制进一步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基础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危险化学品较大及以上事故得到有效遏制。

二、组织领导

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工作由省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省政府安委会)组织领导。省政府安委会研究部署推动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各项工作落实,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负责协调推进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日常工作。各有p部门按职责分工做好相关行业领域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工作。各市政府负责组织开展好本行政区域内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工作。

三、时间进度和工作安排

2017年2月开始至2019年11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部署阶段(2017年2月初至2017年2月中旬)。各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总体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职责,细化目标任务和治理措施;要认真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动员部署,进行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二)整治阶段(2017年2月下旬至2018年3月底开展深入整治,并取得阶段性成果;2018年4月至2019年9月深化提升)。各市、各有关部门要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定期开展督查,及时解决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按期完成。省政府安委会适时组织督导检查。

(三)总结阶段(2019年10月)。各市、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成果,形成总结报告并报送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由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汇总后报省政府安委会。

四、治理内容和工作措施

(一)全面摸排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

1.全面摸排风险。依据《涉及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的行业品种目录》(安委〔2016〕7号)中明确的15个门类68个大类,全面摸排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重点摸排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和废弃处置以及涉及危险化学品的物流园区、港口、码头、机场和城镇燃气的使用等各环节、各领域的安全风险,明确主要风险类别,建立安全风险分布档案。进一步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要求,依照《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通则》《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通则》,全面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对排查出的各类风险实施精准监管。利用全省安全生产监管综合信息平台,形成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管“一张网”,实现企业、政府及各部门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实施动态管控。(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卫生计生委、省环保厅、省质监局、省安监局、山东能源监管办、省国防科工办、济南铁路局、民航山东监管局、省邮政管理局、济南海关、青岛海关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018年3月底前完成)

2.重点排大危险源和高危化学品。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标准和国家《高危化学品目录》,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和高危化学品排查,全面摸清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和高危化学品底数。重大危险源要进行辨识、分级、安全评估,建立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数据库。按行业、地域建立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和高危化学品分布情况档案,由各有关部门和设区的市(分县成册)负责汇总,报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备案。(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环保厅、省安监局、山东省能源监管办、省国防科工办、济南铁路局、民航山东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018年3月底前完成)

(二)有效防范遏制危险化学品较大及以上事故

1.加强高危化学品管控。依据国家《高危化学品目录》,制定省高危化学品管控办法,落实管控措施,加强硝酸铵、硝化棉、氰化钠、光气及光气化产品、氯气、液化石油气等高危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和废弃处置全过程管控。(省安监局牵头,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省环保厅、省国防科工办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018年3月底前完成)

2.加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管控。督促有关企业、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善监测监控设备设施,对重大危险源实施重点管控,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企业实施承诺公告制度。督促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建立安监部门与各行业主管部门之间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信息共享机制。依托山东省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建立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控和事故预警系统,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科技对重大危险源实施动态、精准管控。加强危险化学品罐区的风险管控,全面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罐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按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要求,对危险化学品罐区实施重点监控。(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教育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环保厅、省安监局、山东能源监管办、省国防科工办、济南铁路局、民航山东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持续推进)

3.加强化工园区和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风险功能区风险管控。按照全省化工产业转型升级部署,对现有化工园区(集中区)进行确认公告。开展化工园区(集中区)和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风险功能区区域定量风险评估,科学确定区域风险等级和风险容量,优化区域内企业布局,实施总量控制,降低区域风险。在全省化工园区开展环境事件风险物质预警体系建设项目试点。推动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升园区安全、环保、应急救援一体化管理平台。制定省化工园区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标准及考核办法,推动化工园区(集中区)开展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省安监局牵头,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2018年3月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果,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深化提升)

4.强力推进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工程。进一步摸清全省城市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底数,通过开展“三评级一评价”(安全评级、环保评级、节能评级和综合评价)工作,确定分批关闭、转产和搬迁企业名单,逐个制定工作方案,形成年度搬迁手册,逐级落实责任,加快推进企业搬迁入园或关闭转产,在2018年年底前完成城市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转产或关闭工作。充分利用国家专项建设基金、省搬迁引导专项资金等,加快推进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入园或关停并转;统筹整合用好各方资源,对关闭企业的生产设备拆除、危险废物处置、原生产场地环境修复等给予支持。对主动实施关停、搬迁的企业予以奖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交通运输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省商务厅、省环保厅、省国资委、省安监局、省统计局、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018年3月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果,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深化提升)

5.加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管控。健全安全监管责任体系,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等要求,落实有关部门、企业和单位危险货物包装、装卸、运输和管理的责任。督促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和车辆严格落实19时至次日凌晨6时、重大节假日、恶劣天气时禁止通行高速公路管制措施,实现车辆运行期间实时监控和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危险化学品(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准入门槛,督促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企业建立装货前运输车辆、人员、罐体及单据等查验制度,严把装卸关,加强日常监管。(省交通运输厅、济南铁路局牵头,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公安厅、省质监局、省安监局、民航山东监管局、省邮政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018年3月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果,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深化提升)

6.巩固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隐患整治攻坚战成果。进一步明确市、县级油气输送管道保护主管部门,构建油气输送管道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建立完善油气输送管道保护和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推动管道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开展管道完整性管理,强化油气输送管道巡护和管控,全面提升油气输送管道保护和安全管理水平。建设融合管道地理信息、监管保护为一体的“118”管道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油气输送管道安全管理和保护水平。(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省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隐患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2017年9月底前完成)

(三)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

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府监管责任体系。贯彻落实国家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体制建设意见要求,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和力量建设,厘清部门职责,明确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综合工作的具体内容,消除监管盲区。按照“网格化、实名制”要求,对辖区内所有危险化学品单位逐一明确和落实属地管理和部门监管责任,建立无缝隙、全覆盖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省安监局、省编办牵头,省法制办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018年3月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果,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深化提升)

2.建立更加有力的统筹协调机制。完善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增补相关成员单位,定期召开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联席会议,研究、协调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省安监局牵头,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2017年3月底前完成)

3.强化行业主管部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责任。按照《山东省安全生产行政责任制规定》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严格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的安全管理责任,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依法履行安全监管责任。省政府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要依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要求,制定完善本部门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并向社会公布。(省安监局、省教育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国防科工办、济南铁路局、民航山东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018年3月底前完成)

(四)强化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的依法治理

1.健全完善法规体系。推动制定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等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修订《山东省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规定》,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法治保障体系。(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安监局、省法制办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018年3月底前完成)

2.制定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地方标准。制修订《化工行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及其实施指南、《化工行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及其实施指南和《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安全管理规定》《山东省大型浮顶储罐安全技术规程》《山东省化工装置安全试车工作规范》《山东省挥发性液体有机化工产品装卸作业安全技术规程》《山东省液氨储存与装卸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山东省氯碱企业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等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地方标准。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大型化工企业完善作业规程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将其和检维修、动火、受限空间安全管理规范等上升为地方标准。(省安监局、省标准委按职责分工负责,2018年3月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果,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深化提升)

(五)加强规划布局和准入条件等源头管控

1.统筹规划编制。制定山东省“十三五”化工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指导意见,明确重点发展领域、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优化产业布局,完善政策措施。督促各市、县(市、区)在编制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统筹安排危险化学品产业布局。督促有条件的市推进实施“多规合一”,加强规划实施过程危险化学品产业布局及安全规划等内容监管。(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公安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环保厅、省安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持续推进)

2.规范产业布局,强化源头管控。建立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安全监管、交通运输、环保等部门的协调沟通机制,督促各市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危险化学品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加强城市建设与危险化学品产业发展的规划衔接。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所需的防护距离的要求,严禁在人口密集区周边新建高风险化工项目。(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公安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环保厅、省安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018年3月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果,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深化提升)

3.严格安全准入。建立完善涉及公众利益、影响公共安全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建设项目公众参与机制。在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立项阶段,对涉及“两重点一重大”(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建立实施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国土资源、公安消防、环保、海洋、卫生、安全监管、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联合审批制度。严格落实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安全生产准入条件和门槛要求,原则上不再核准(备案)固定资产投资额低于1亿元(不含土地费用)的新建、扩建危险化学品项目。鼓励各地根据实际制定危险化学品“禁限控”目录。严禁在化工园区(集中区)外新建、扩建危险化学品生产项目。(省发展和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公安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环保厅、省安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018年3月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果,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深化提升)

4.加强危险化学品建设工程设计、施工质量的管理。严格落实《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要求,强化从事危险化学品建设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资质管理,落实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及储存设施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质量责任,依法严肃追究因设计、施工质量而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责任。(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质监局、省安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018年3月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果,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深化提升)

(六)依法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1.加强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梳理涉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对施行3年以上的开展执行效果评估并推动修订完善。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宣传贯彻,强化监督检查,督促企业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法治意识,定期对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进行符合性审核,提高企业依法生产经营的自觉性、主动性。(省公安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卫生计生委、省环保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安监局、省邮政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持续推进)

2.认真落实“一书一签”要求。将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和进出口单位落实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以及执行“一书一签”(安全技术说明书、安全标签)的情况纳入日常安全监管检查范围。督促危险化学品(危险货物)托运人采取措施及时将危险化学品(危险货物)品名、数量、危害特性、应急处置措施等相关信息传递给相关部门和人员。督促危险化学品(危险货物)承运人在装载前核对危险化学品(危险货物)的品名、“一书一签”和危险货物标志,承运的危险化学品(危险货物)与运输工具的用途相符。(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安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持续推进)

3.推进科技强安,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推动化工企业加大安全投入,新建化工装置必须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化工装置必须装备安全仪表系统,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w系。加速现有企业自动化控制和安全仪表系统改造升级,深入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专项行动,减少危险岗位作业人员,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智能工厂,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厅、省公安厅、省安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持续推进)

4.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根据不同行业特点,积极采取扶持措施,引导鼓励危险化学品企业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大力培植一级安全标准化达标企业,强力推进二级标准化企业的达标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突出“风险管理”要素,按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要求运行。选树一批典型标杆,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危险化学品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安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持续推进)

5.严格规范执法检查。强化依法行政,加强对危险化学品企业执法检查,制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检查手册,规范检查内容,完善检查标准,对危险化学品企业实施“一重点、全覆盖”式执法检查,提高执法检查的专业性、精准性、有效性。依法严厉处罚危险化学品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曝光力度。(省公安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卫生计生委、省环保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安监局、济南铁路局、民航山东监管局、省邮政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018年3月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果,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深化提升)

6.依法严肃追究责任。加大对发生责任事故的危险化学品企业的责任追究力度,依法严肃追究事故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主要负责人、有关管理人员的责任。对发生死亡事故的企业一律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对发生较大事故的一律提级调查,推动企业自觉履行安全生产责任。(省公安厅、省监察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环保厅、省质监局、省安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持续推进)

7.建立实施“黑名单”制度。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名单”制度。对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在“信用山东”网站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东)公示,定期在媒体曝光,并作为工伤保险、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费率调整的重要依据。充分利用山东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进一步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对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及主要负责人,发展改革、安监、国资、国土资源、工商、银行、保险等相关部门和单位,严格按照规定落实失信惩戒措施。(省安监局牵头,省发展和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地税局、省工商局、省国税局、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保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018年3月底前完成)

8.严格危险化学品废弃处置。督促各地加强危险化学品废弃处置能力建设,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按照“谁产生、谁处置”的原则,及时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危险化学品废弃处置过程的环境安全管理。(省环保厅负责,2018年3月底前完成)

(七)大力提升危险化学品安全保障能力

1.强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落实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机构和人员能力建设以及检查设备设施配备要求,加强各级负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职责部门的监管力量,配齐检查设备设施。通过招录、遴选等方式选拔化工专业人才充实到各级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队伍,实现专业监管人员配比不低于在职人员的75%。加大安全生产专项资金投入,改善基层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机构工作条件。强化对各级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人员的培训,提高依法履职的能力水平。(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环保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安监局、济南铁路局、民航山东监管局、省邮政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018年3月底前完成)

2.积极利用社会力量,助力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创新监管方式,加强中介机构力量的培育,利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安全生产服务机构、保险机构等社会力量的作用,持续提升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水平,增强监管效果。鼓励企业引入第三方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对化工装置开停车、建设项目试生产、检维修和动火、受限空间等高危作业环节实施安全监管。在危险化学品领域强制实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鼓励保险机构参与风险评估管控和事故预防。负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与大型化工企业和安全生产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供专家支持,对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一重点、全覆盖”式安全检查。(省公安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环保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安监局、济南铁路局、民航山东监管局、省邮政管理局、山东保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持续推进)

3.严格安全、环保评价等第三方服务机构监管。负责安全、环保评价机构资质审查审批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日常监管职责,提高准入门槛,严格规范安全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行为。建立安全、环保技术服务机构信用评定和公示制度,对弄虚作假、不负责任、有不良记录的安全、环保评价机构,依法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追究相关责任并在媒体曝光。(省环保厅、省安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018年3月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果,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深化提升)

(八)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

1.完善危险化学品登记制度。加强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推动危险化学品进口企业开展危险化学品登记,严格审查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基本信息、登记品种、数量等内容。依托国家化学品登记数据库,建立省级危险化学品企业信息数据库,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省安监局牵头,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农业厅、省卫生计生委、省环保厅、省国防科工办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018年3月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果,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深化提升)

2.建立全省危险化学品监管信息共享平台。依托政府数据统一共享交换平台,建立危险化学品生产(含进口)、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和废弃处置企业数据库,形成政府建设管理、企业申报信息、数据共建共享、部门分工监管的综合信息平台,实现与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应急救援等信息共建共享和“大数据”分析利用,推尤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信息化、智能化。督促企业利用省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平台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提高企业自身安全管理能力。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探索实施易燃易爆有毒危险化学品电子追踪标识制度,及时登记记录全流向、闭环化的危险化学品信息数据,基本实现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信息化安全管理及信息共享。(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厅、省环保厅、省质监局、省安监局、省国防科工办、济南铁路局、民航山东监管局、济南海关、青岛海关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018年3月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果,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深化提升)

(九)加强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工作

1.进一步规范应急处置要求。严格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联动机制的意见》(鲁办发〔2015〕51号)要求,进一步规范危险化学品事故接处警和应急处置规程,完善现场处置程序,加强事故现场指挥协调,落实通告、警戒、疏散等必要的应急措施,统筹各类应急救援力量的协调运用,推动实施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应急处置。推动建立专业现场指挥官制度,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施救、安全施救、有序施救,提高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水平,确保现场指挥统一、有序、高效,有效防控应急处置过程风险,避免发生次生事故事件。(省安监局牵头,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省环保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018年3月底前完成)

2.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国家安全生产预防及应急专项资金的作用,各级政府要加大危险化学品应急方面的投入,推动化工园区建设应急联动指挥平台,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库,配备危险化学品专用消防设备,满足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需要。积极发挥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在事故处置过程中的作用。(省财政厅牵头,省安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持续推进)

3.强化危险化学品专业应急能力建设。推动落实《山东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规范》,建立统一指挥、快速反应、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力量。整合现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救援队伍资源,加强省级危险化学品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和队伍建设,优化应急力量布局和装备设施配备,健全应急物资的储备与调运机制。健全危险化学品企业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队伍,配备必备的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督促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强化应急救援能力。(省安监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海洋与渔业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持续推进)

4.加强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管理和应急演练。完善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编制以及演练的标准要求,定期组织多方合作应急演练,根据演练评估结果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提高企业和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效性和衔接性,确保企业应急预案与政府及其部门相关预案衔接畅通。积极推广岗位现场应急处置卡,提高岗位人员事故初期应急处置能力。(省安监局牵头,省公安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018年3月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果,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深化提升)

(十)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宣传教育和人才培养

1.大力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宣传。建立定期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和化工园区公众开放日制度。加强正面主动引导,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推动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宣传和普及危险化学品基本知识,开展危险化学品的品种、类型、性质、储存和运输、应急救援和处置等内容的宣传普及,不断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与对危险化学品的科学认知水平。(省安监局牵头,省教育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持续推进)

2.加强化工行业管理人才培养。完善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加快人才培养,结合化工产业实际和市场需求,加强高等院校化工安全类相关学科及专业建设,通过全日制和开办化工安全网络教育等多种渠道,培养化工复合型安全管理人才。(省教育d、省安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018年3月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果,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深化提升)

3.加快化工产业工人培养。支持化工重点地区大力发展化工职业教育,优先支持职业院校增设化工类专业。做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化工工艺等专业一体化课程开发工作,完成化工类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和一体化课程规范编制工作。开发职业院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研究制定中职、高职与本科相衔接的化工类专业课程体系。推动化工企业通过定向培养、校企联合办学和现代学徒制等方式,加快化工产业工人培养,确保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生产装置、储存设施的操作人员达到岗位技能要求。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化工产业工人培养的指导意见,利用全省“开放式”全员安全培训和考核信息系统,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全员安全培训,加快培养具有较强安全意识、较高操作技能的工人队伍,有效缓解化工产业人才缺乏的问题。(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安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持续推进)

五、工作要求

(一)各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工作分工和完成时限要求,结合本市、本部门实际研究具体举措,细化工作内容,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时限,并于2017年2月底前将实施方案报送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各有关部门要分别确定1名负责同志和1名联络员,并于2017年2月20日前将名单报送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