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0:01

小学语文教育现状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现状;发展

1.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现状

1.1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目前广大一线教学工作者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时,常常忽视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锻炼,只是单纯进行文字认识、书写等机械记忆锻炼,尤其低年级语文课堂中,只是单纯进行填鸭式的机械训练,根本没有考虑到加强学生阅读写作等文学素养教育教学工作。这会对学生未来思维逻辑和文学素养起决定性影响。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广大一线教学工作者的教学认知水平不足,单纯认为小学生年龄太小没有逻辑思维能力,不能进行有效沟通,机械的填鸭式训练是这个阶段教学工作有效开展的方式。这种认识直接导致广大一线教学工作者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没有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的意识,影响学生未来文学素养的发展。

1.2在课堂上不能合理把握提问和朗读技巧

我国进行的中小学教学改革对广大一线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问有着明确要求,课堂对学生提问可以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更有代入感、活跃课堂气氛等,同时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逻辑能力,这是进行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目的。但是实际工作中广大一线教学工作者往往为了达到目的而走形式,为了提问而提问,只想满足课程改革对课堂提问环节的考核要求。这样的工作态度导致的结果是虽然实行了课程改革提出的课堂提问要求,经常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但是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目的不明确,导致教学工作中不能抓住教学关键点进行提问,单纯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增加学生心理压力,甚至让学生对语文先去兴趣产生反感,使原本为了提高学生积极性的课堂提问工作收到相反的效果。所以,这就要求广大一线教学工作者在日常语文教学中事先做好课程备案工作,保证课堂提问的问题高度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准确有效,避免提问达不到预期效果。

1.3教学方法不能满足新课改要求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教育部门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对广大一线教学工作者进行新课程培训及教材教法辅导,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渐被广大一线教学工作者理解接受并付诸实施。但对部分一线教师来说,接受理解能力较差,短时间内对课改不够适应,导致这些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能正确处理学生学习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单纯注重知识传授,不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单纯进行反复机械训练不仅会加重学生学习负担,严重的话,还会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目前在一些农村小学,许多一线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仍然采用“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等传统教法。

2.小学语文教育发展方向

2.1将学生置于语文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

新课程改革后,教育部门要求学校教育不仅先简单地进行知识传授,还要求增加学生科学学习方法和思维训练,一切教学工作要以学生发展为教育教学中心,平时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并加以引导,主动培养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的态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

2.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通过老师努力和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可以迅速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学习,还要学会把握学生心理,加强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平时多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达到在与学生保持轻松交流的同时进行基础知识教育的目的,增强学生接受能力。2.3教学目标设置要合理新课改后广大教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设置,不仅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进行,既实现预先设定的授课目标,又使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

3.总结

新课程改革使当前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有了很大转变,同时开阔了语文教学视野和语文教学思路,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中快速掌握知识,从开始接触文学就加强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良好态度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京莉.中小学生课外生活调查[J].教育科学研究,2007(03):53-66.

[2]黄少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方法[J].小学教学参考,2011(06):41-79.

小学语文教育现状篇2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自主发展;教育阅读;

作者简介:韦芳(1969-),女,广西河池人,河池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

一、问题提出

在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师资培训机构、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但这种培训结束学习即结束的现状仍较普遍,效果不尽如人意。叶澜教授认为,教师如何‘育已’这一通常被人忽视,然而却是对教育质量、教师的生命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问题[1]3。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是取决于此”[2]423。据此,我们有必要重视和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求”路径———教育阅读,教师的发展才能由“被发展”真正走向自主发展。

2014年上半年,上海教育工会等相关单位发起面向上海17个区县48所中小学、幼儿园的3411名教师的阅读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六成受访教师1年阅读不足4本[3]。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群体的阅读现状不乐观,那么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现状如何?基于教师自主发展的视角,我们对此展开调查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法,样本来自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长美、明伦等9乡镇)、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四把镇等4乡镇)、南丹县(里湖、八圩瑶族乡)部分乡镇的小学语文教师以及河池学院2014年“国培计划”———小学语文学科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学员100人(东兰县、凤山县各50人)、“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小学语文教师28人。样本学校中有城区小学、乡镇小学、村完小3种类型。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问卷从小学语文教师的基本情况、阅读时间、阅读积累、阅读方式、阅读环境、影响阅读因素5个维度以及开放题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332份,回收率为92.2%。同时选择不同年龄段的10余名教师进行访谈,深度剖析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阅读现状,与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相互印证,以期为提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阅读的策略提供支持。

三、结果分析

(一)教师的基本情况

表1数据显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332人中,城区、乡镇、村完小的教师分别占教师总数的19.0%、59.3%、21.7%(乡镇、村小教师占81%);女教师、男教师分别占73.2%、26.8%;壮族、仫佬族、毛南族、瑶族教师占89.5%;汉族教师占10.5%。10年以下教龄教师占21.7%;11~25年教龄教师占55.4%;26年及以上教龄教师占22.9%。

(二)教师工作任务重

表2数据显示,教授3门和3门以上课程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6%;教师每周课时数(课表安排)在16~20节的教师占31.0%;21节以上的教师占11.5%。访谈中得知,教师们普遍感到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压力来自教授课程门数多,兼任班主任、内宿生管理工作等,以及对新课程改革的不适应。

(三)教师教育阅读常态情况

1.阅读时间少,阅读积累少

表3数据显示,每天零阅读的教师占9.3%。阅读时间在半小时内的教师占50.6%;阅读时间在半小时至1小时之间的教师占35.3%;阅读时间1小时以上教师占4.8%。

在开放题“写出近两年您阅读的印象最深的教育教学类、人文类书籍”的调查中,写不出1本书的教师有227人,占教师总数的68.4%;能写出《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13人次;能写出《赏识你的学生》《做最好的老师》各有12人次;能写出《爱的教育》有10人次;能写出《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班主任工作漫谈》《用心灵赢得心灵》各有6人次;能写出《给教师的建议》《跟窦桂梅学朗读》《窗边的小豆豆》《文化苦旅》《不跪着教书》等49本书籍的各有1人次。

在开放题“写出近两年您自费订阅或经常阅读的教育教学类期刊”的调查中,写不出1份教育教学类期刊的教师有141人,占教师总数的42.5%。能写出《广西教育》《河池教育》分别有130人次、175人次;能写出《小学语文教师》有13人次;能写出《班主任》《创新作文》《小学教学参考》《基础教育研究》《人民教育》各有5人次;能写出《语文建设》《小学语文教学》《小学作文周刊》等14种期刊各有1人次。令人感慨的是,16人次的教师写经常阅读《河池教研》,殊不知《河池教研》已于2004年第1期升级改版为《河池教育》。

与上海中小学、幼儿园六成受访教师1年阅读不足4本相比,受访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逾六成两年时间阅读不足1本书;逾四成教师两年时间没读过1本教育教学类期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要求小学生“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3]。而担当小学生课外阅读引领者与培养者的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阅读积累令人堪忧。

访谈得知,教师主要读教材和教学参考书,阅读面窄,阅读具有功利性。读书与不读书,学校不考核,缺乏阅读氛围,因而阅读兴趣、阅读愿望不强。一些教师评上了职称,四五年都没聘任,得不到相应待遇,阅读动机不足。访谈的十余位教师中,只有1位小学中的中学高级教师有阅读计划。可见,有明确阅读目的、阅读计划的教师太少了。

2.阅读方法单一,阅读习惯没有养成

数据显示,在阅读方法方面,阅读后有时做摘记与评注、偶尔做、从不做的教师分别占40.4%、41.0%、11.1%。只有7.5%的教师养成阅读后做摘记和评注的良好习惯。经常阅读、偶尔阅读、从不阅读的教师分别占28.3%、68.4%、3.3%。在“教师不读书现象观察”中,认为教师不读书现象非常严重、比较严重、一般严重的分别占27.4%、43.4%、13.0%。可见教师不读书的现象严重。从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的数据分析与阅读现象的观察中,可看出大多数教师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工作任务重,图书资源匮乏

数据显示,影响教师教育阅读的两大因素是教师的工作任务重、图书资源匮乏,分别占41.0%、36.2%。访谈得知,教师对《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小学语文教学专题行动研究》《王崧舟与诗意语文》《小学语文文本解读》《我的作文教学课例》《教师教学写作360°》等最新的教学书籍,都没听说过书名。教育部门下发的图书,多是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书籍较少,教师想买书也不知道有哪些好书。图书资讯、阅读引导成为影响教师教育阅读的因素之一。

四、研究结论

结合数据分析与访谈,我们发现了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阅读的主客观原因。主观上,教师自身缺乏阅读动机与自觉阅读意识,表现在绝大多数教师没有制定个人读书计划,每天阅读时间偏少,阅读积累少,阅读方法单一,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客观上,教师工作任务较重,没时间、精力读书;供教师阅读的专业书籍、专业期刊匮乏,学校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对“教育阅读是教师内涵发展重要途径”没有形成共识,没有相应的激励与评价机制引领,因而在客观上影响了教师的阅读动机、阅读情感与兴趣。

五、讨论与建议

教师教育阅读习惯的养成,不仅有教师自身的原因,也与教师所处工作环境———学校的读书制度、教研制度、激励措施等这些外部支持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农村学校要以教育阅读为最主要的切入点,引领、激励、支持教师走上内涵发展之路。

(一)以优秀教师案例引领小学语文教师践行教育阅读理念

近年来,学界在探索“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建立在教师自主、主动地寻求专业发展基础上,其本质力量来源于教师内在的自我更新激励”[4]。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让教师爱上书籍,终生与书籍为伴,是教师专业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2]7。为此,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培训中,笔者通过以下两方面引领教师从内心深处认同并践行教育阅读。首先,以窦桂梅、王崧舟、闫学等小学语文名师持之以恒读书践行自主发展的案例,以及自身教育阅读的现身说法,让教师们深刻体会到,“教的是底蕴[5]30,底蕴是书堆起来的”[5]39。领悟到“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文化底蕴,换言之,就在于是否读书,读些什么书,读的方法怎样,读的效果如何”[6]220。教育阅读只有得到教师的心理支持,教师才可能自觉静下心来阅读,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

其次,引领教师制定个人读书计划。借助绍兴市鲁迅小学教育集团“三味书社”[7]的“书坛动态”及“爱书吧、书香舍、心灵书屋”等网上教师读书资源引领、推动教师读书。小学语文名师专业成长经历、“三味书社”教师的个人读书计划、好书推荐、读书故事的鲜活案例,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教育阅读是可行的、有效的。优秀教师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与高超的教学艺术正是得益于他们的阅读生活,教师只有坚持读书才能实现持续有效地发展从而在内心深处认同并践行教育阅读理念。

(二)定期开展学校读书会推动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阅读交流

教育阅读是教师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正因为如此,许多优秀学校管理者都倡导教师的教育阅读。清华大学附小校长、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说:“我告诉自己也告诉教师,教师不读书,是一种工作的渎职;教学领导不带领老师读书,也是一种失职”[8]。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说:“我到杭州市拱宸桥小学当校长,给老师的见面礼就是送给大家人手一本书,书名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我们读了一个学期”[5]41。杭州市建新小学校长、特级教师闫学,成立了“渐渐”教师读书会。在“‘渐渐’教师读书会成立仪式上,我给每一位老师发了新书,有帕尔默、钱理群的书,也有我自己写的书。我相信,只要先读起来,我们就走上了一条'渐渐'成长之路”[9]。他们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据此,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应通过开展学校读书会形式,创设良好阅读氛围,鼓励教师读书与交流。

相比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学校读书会“以教师的自愿、自主为基础,运用各种资源以阅读、讨论、思考、分享以及深度对话等团体学习方式,以定期或不定期聚集为形式开展活动,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师教育活动’”[10]。学校读书会由于学习内容自定、时间安排自主、学习场所灵活,具有自主性、灵活性、经济性与终身性的特点,既符合成人学习理论,又缓解工学矛盾,可提高教师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笔者为此与两所小学校长合作开展课题研究,推动学校读书会。首先,推荐专业期刊与教育阅读书目,校长引领建设“教师书屋”,为学校读书会的开展提供阅读资源。专业期刊方面推荐征订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小学语文教师》《人民教育》等十余种期刊;教育经典著作方面推荐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等十余本书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专著方面推荐阅读周一贯、于永正、孙双金、窦桂梅等十多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的60多本专著;名师博客则推荐阅读王崧舟名师工作室、吴勇童化作文工作室、薛法根博客等;至于师生共读书目,第一学段推荐《我爸爸》(绘本)《神奇校车》等10本书,第二学段推荐《窗边的小豆豆》《夏洛的网》等12本书,第三学段推荐《草房子》《小王子》《不老泉》《地心游记》等14本书。

其次,组建学校读书会,形成教师阅读共同体。根据小学语文教师任教学段,将其分为低、中、高年级3个读书会。采用会长管理制度,每组6~15人,每月聚会1次,每次聚会2小时左右。聚会场所灵活,可以是教师办公室、学校会议室、图书室或户外草地。每个读书会在组织过程中可以集思广益,根据实际需要共同规划章程和各项活动。设会长、副会长各1名,负责制定读书会实施计划,如主题书籍阅读的选定、讨论方案的设计、时间地点设置等。为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会长、副会长可由读书会成员轮流担任。一般采用导读、分享、讨论的组织流程。

第三,定期开展读书会活动,创设交流平台。具体运作流程为:聚会前,会长推荐导读,成员进行主题书籍或相关主题文章的阅读,激发成员阅读兴趣。阅读聚会时,会长组织成员依据讨论提纲进行阅读经验、阅读成果的分享、讨论,最后会长做总结,提出下次读书会阅读主题。聚会后,鼓励成员将阅读心得与感受记录下来,撰写读书随笔或读后摘抄。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说:“对我而言,《人民教育》也已陪伴了我近30年,成为我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杂志中的思想、策略和方法融入到我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改变着我的实践样态”[11]。笔者认为,读书会成员在主题阅读、对话分享的小团体学习中,彼此也会成为他人专业成长的“重要他人”,这种工作嵌入式的读书活动,深度关注教师的内在需求,教师在愉悦的读书交流活动中获得了教育教学知识、经验与技巧以及人文科学知识,实现了教师的自主发展。

(三)以反思性教学促进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阅读成果运用

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明确指出:“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12]。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途径和策略,教师的教育阅读不仅仅是增加学科知识储备,领悟先进教学理念,还应该将阅读成果运用于审视、反思、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正如叶澜教授所说的:“教师只有在新观念与新行为形成关联,并能自我设计、践行、反思和重建自己的教育实践,创造新的经验与阐述这些经验时,才能称得上是自主、自觉的教育实践者”[13]。学者周坤亮认为,“跟进和反馈促使着教师实践的持续改变;专业发展也需要同事和学校管理者的支持,给予教师理解和应用新知识的机会”[14]。据此,学校管理者应引领小学语文教师围绕自己的研究问题开展反思性教学,将阅读成果转化运用于实践。例如,宜州市第一小学语文教研组引领教师阅读了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课例》《“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以及张祖庆的《“一个有魅力的人”习作赏评课教学实录》等书籍与文章,像叶澜教授所说的“学习的目的不是搬现成经验到自己的学校做,而是要思考: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他们成功的经验是什么?这个经验适合我的学校吗?”[15]学习后结合学校实际围绕“小学中段习作赏评课教学样式”开展课例研究。“以课例为载体,围绕如何优化一节课而展开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研修活动,研究成果主要以‘文本教案和案例式课堂教学样式’呈现”[16]。具体操作如下:研读管建刚、张祖庆名课教学实录与视频,确立《人物对话描写训练———提示语的妙用》课例,教师集体备课,一名教师执教,其他教师课堂观察,根据实践效果反思评价,再修订教学方案,反复调整改进教学行为,探索出“精彩句段品一品(展示厅)———火眼金睛改一改(诊疗室)———改文句段赏一赏(进步榜)”的习作赏评课教学样式。在整个课例研究中,学校管理者参与其中,既了解教师知识经验转化情况,又进行点拨与引领,有效促进教师新的教学实践形态的诞生,同时更有效促进教师反思能力与研究能力的同步提升。教师能将阅读所得新理念与具体教学情境中的问题结合,借助反思、研究、体验,理解与认同先进教学理念的效用,使之真正内化为具有个体意义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实践理论,从而拓展与提升教师的专业品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以激励评价机制促进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阅读习惯养成

小学语文教育现状篇3

摘要:文章从小学语文教育现状出发,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从而得出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引入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介绍情感教育的定义及作用,最后提出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教育现状;情感教育定义;实施策略

一、引言

语文是一门讲究情感共鸣的基础性学科,在人们日程生活中语文的学习是无处不在的,而对于小学校园来说,语文教育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甚至认生道路的选择都具有指导性意义。语文作为学习阶段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模块,受到学校和家长的普遍重视。由于语文教学具有文字量大、教学内容涉及面广等特点,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存在有一定难度,为帮助学生克服语文学习难关,提高语文成绩,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入情感教育。

二、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方式还很不完善,存在忽略情感教育的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师主导课堂的基础上,向学生灌输语文知识,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而且,教师通常看重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轻视语文能力培养,例如写作能力,诗歌鉴赏能力等;

其次,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主要采用题海战略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学生经过反复的题型训练,包括阅读理解、诗歌鉴赏、汉字拼写等,虽然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语文成绩的提高,但往往给学生带来了学习负担,使得学生在题海中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抵触情绪;

此外,教师还存在过度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现象,倾向于在题型练习中培养学生模仿能力,在模仿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提高正确率,而由此导致学生创新意识缺失,独立思考能力得不到锻炼,这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情感的表达,降低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三、情感教育的定义

情感教育是完整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采用适当的情感教育,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情感教育指的是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创设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例如态度、信念等,通过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来刺激学生对学习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从而达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教学方式。

四、情感教育的作用

(一)推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在教师主导课堂的基础上接收知识,被动的学习状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情感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包括态度、情绪、情感等方面的变化,在交流中调动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下完成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二)促进学生个人品质的培养

就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倾向于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忽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有些学生即使掌握了系统的语文知识,但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得到运用,也是当今社会存在“高分低能”现象的原因之一。改善这一现状,就需要小学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牢牢把握学生的情感运用需求,鼓励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际。

例如,教师讲述诗歌《悯农》后,就可以鼓励学生以家庭为单位,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节约,包括粮食、用水用电等。小学生还处于懵懂阶段,听到这样的教学安排会跃跃欲试,在活动中学生将课堂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既加深了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语文知识应用能力。

(三)推动教学模式完善

传统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教师存在过度重视学生考试成绩,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片面的认为,只有向学生灌输更多的理论知识,进行更多的题型训练,才能拓宽学生知识面和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方式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模式产生厌倦情绪。将情感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育中,要求教师改善教学手段,更关注学生而不是考试成绩,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教学模式的改进与完善。

五、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运用策略

将情感教育应用于小学语文教育中,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采取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针对性的促进学生情感领域发生变化,对语文知识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形成情感体验。

(一)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表现在教学资源和表现形式两个方面:其一,多媒体的运用使得丰富的网络资源走进课堂,为学生接触更多、更直观的教学资源创造条件;其二,多媒体对于课堂教学具有辅助作用。它通过视频、音频等方式将抽象化的知识具体化,它将抽象的情感表达运用生动形象的画面给学生以视觉冲击。

例如,教师在讲解《悯农》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农民劳作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增强情感刺激,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与农民劳作场景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与视频中的内容发生情感共鸣。

(二)加强师生沟通,处理好师生情感关系

对于小学生而言,除了父母的言传身教以外,教师对小学生影响作用也十分显著,然而,许多小学生认为与教师存在年龄差距,产生教师地位高人一等的错误观念,使得与教师交流不足匮乏,这不利于良好生关系的建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开展师生座谈会或者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主动关心学生生活情况、学习情况,在交流中增进师生情谊,克服年龄差距导致的代沟。

(三)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小学语文教材涉及的情感内容多数较为明确,一般是爱国情怀、亲情、友情和对伟人的崇敬爱戴之情等主题鲜明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提高学生情感表达的能力。例如《我的爷爷邓小平》一文中,表达的主要思想是对伟人的赞美和爱戴之情。教师可以将刻画伟人平易近人形象的段落进行剖次,让学生在琢磨语段时感受伟人所具有的人格魅力。

六、结语

情感教育既是教育策略是一种较为前卫的教育手段,引入情感教育从小学抓起,从小学语文抓起。不论采用何种情感教育形式,教师都要立足于学生特点,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中来学会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在体验生活中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赵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3,(04).

小学语文教育现状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阅读教学是指以老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指教师按照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设定的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素质。将阅读教学渗透到心理健康教育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素质,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根据相关教育理论体系规定,小学语文阅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主要包括: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尊重主体原则、面向全体原则等。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依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差异对症下药,并以学生为出发点设置合理的教学模式。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小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现状

第一,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厌倦、焦虑心理。他们年龄较小,好动,在长时间的固定阅读模式过程中思想往往会开小差,无法集中注意力对文章进行仔细分析,并对密集的文字产生厌倦心理,导致文章主旨无法把握,出错率较高。第二,对阅读学习的兴趣较弱。另外,由于课堂上封建、落后的教学模式,导致许多学生积极性不高,甚至产生厌倦心理。除此之外,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语文阅读文章质量差等也是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因素,都会对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造成一定影响。

(二)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教学目标不明确、两者结合程度不紧密、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对课本研究不够透彻等等。小学生属于智力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如果不能合理满足心理发展的需求,在该教学过程中不能领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将会使小学生错过渗透的最佳时期。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创造有趣的课堂环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主要是通过教材上的文章来实现的,为了能够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本课的主题,并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促进语文教学的生动性。就以三年级语文课本中的《翠鸟》为例,教师在上课之前明确本课的教学主题为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每一个生物都能平等对待。在上课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翠鸟的外貌特征,可利用ppt来展示翠鸟的外部轮廓,让学生在读完课本后,通过绘画自行填满空余的部分,这样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翠鸟的了解度,也有利于学生能够更加了解动物写作需要掌握的顺序与技巧。

(二)为学生创造二次学习的机会

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工作不仅可以在课堂中开展,也可融入课后学习中,为学生提供二次学习的机会。在学习翠鸟的过程中,同学们已经了解到大自然的奥妙以及懂得了应该尊重大自然的每一种事物。就以《翠鸟》学习为例,教师可为学生布置课后任务,让他们寻找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动物,在具体观察后对自己喜欢的外貌进行外貌描写,或是进行简单绘画。以此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情与积极性,从而又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第二重保护。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也是突显语文教学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教师能够积极专研课本知识,为学生学习创设有趣的课堂环境。

四、小结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对我国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教育部门和教师必须结合小学阅读的教学现状,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原则,将其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参考文献:

[1]赵之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05):11.

[2]袁丽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小学语文教育现状篇5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对策

语文教学是对中国语言文字的传承,是对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蕴的认识,通过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学生可以正确的学习国语及中国深厚的语言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让学生学会听说读写的语文技能,还要打好小学生的语文学科教育基础,小学除了是学生达成初步的语言思维以外,还要进行德育、学习习惯等素质的培养。

1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在中国教育相对懈怠的农村教育环境下,尤其在个别落后的农村,其语文教学质量考核机制、教学观念、教学目标等方面凸显不足。有的地区还与现行的《教学大纲》背道而驰,脱离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工作。

1.1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小

小学语文是一个语文教育的基础阶段,它也是一个涵盖量较强的学科,教师不能一一尽善尽美的为学生教授所有,唯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让学生把学习的被动性化为主动,吸收更多语文知识。农村地方较为局限,学生的认知事物很有限,所以在认知广度与深度上都与大城市环境有着相对的距离,课外阅读已经成为农村小学认知更多事物的有效方法。但是,受到各方面的条件限制,个别农村小学生家庭条件较差,不能满足孩子的阅读量;校方教育经费有限,所以阅览室构建简单,藏书有限,不能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空间,是的学生无法通过更广阔的阅读,来增加自身的知识视野。

1.2语文教学理念落后

农村信息更新慢,这样为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带来很大的阻碍,个别地区还沿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缺乏新教学案例启发,导致教学创新意识匮乏。大部分的课堂教学都是“我讲你听,我写你记”这种传统教学方式,扼杀了小学生的好奇心、天真活泼的学习特性。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这样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1.3师资匮乏

在农村小学,能够真正掌握娴熟的综合语文教学的老师少之又少,受到农村条件的影响,很多优秀的语文教师都不会在农村小学常驻,都是向往进城市发展,进而导致农村小学教师资源缺乏,得不到新的师资换新。这样现状证明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技能有待提高,很多教师未必能熟悉的操作电脑,利用电脑来给学生进行多元化教学。

2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善对策

语文作为语言工具、科学的学习的窗口,也是表达交流的主要方式,所以掌握语文知识是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发展。针对以上提及农村小学语文现状问题,笔者谈谈一己之见,为求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得到相应的改进措施,为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事业做出一份贡献。

2.1注重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关键,它小学生学习语言、获得新知的重要途径。它可以有效的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往外衍生,拓宽学生的语文阅读量,是语文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发展措施。所以,农村小学不能忽视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应该构建学校阅览室,增加其藏书量,及时更新其刊物。同时,建设班级间的图书角,鼓励学生自主阅览课外书籍,并对其内容进行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实现图书资源最大化的建设效果。教师方面,应该准确把握小学生的阅读心理,投其所好,引导学生适度的进行刊物的阅读,让学生找到阅读的乐趣,日积月累自己的词汇储备量,以便提高自身的语文阅读能力,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育质量。

2.2转变教学理念

在给小学生教授新知时候,如果教学方式缺乏创新,会导致学生参与度降低,对语文的兴趣度也会随之降低。新课改背景下,注重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是重要的改革措施,要把现金的教学理念运用到小学语文中,不仅让学生学到新知,而且让他们养成主观能动性的学习习惯。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论知识,与时俱进,争取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增加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参与其中。因此,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是增进学生趣味性的有效手段。

2.3加大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

随着经济时代的发展,我国对教育的重视度已经日渐增高,在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村小学教育的集资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小学可以通过帮扶、手拉手、捐资集资等方式,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基础建设,普及乡镇小学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与图书资料。个别条件较好的地区应该建设计算机机房,逐步完善小学多媒体教学设施。这种种的改进措施是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的多样化,提升学生对语文教学热情。

2.4提高农村小学师资建设

强化小学语文教师团队,是提升小学语文质量的必备条件之一。型课程改革前提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专业的语文综合素质,尤其是农村小学较为年轻的教师队伍,更要有坚定的教学信息,力求让农村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提升教师团队质量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建设中占据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主动学习钻研教学方法,找到一套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策略。同时,教师要重视新课改理论的重要性,学习与升级自己对课标的认知度与教材教法的熟悉度,学习并掌握最新的教学技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使得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3总结

综合上述,在新时代下,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因此社会各界的关注度、校方资源调配、教师资源的改良和教学设备完善程度等方面,都是提高农村小学教学的主要考虑出要素。而且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式,积极提升自身教学职业素养;小学构建图书室或图书角,是提升学生阅读量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难点,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文德保.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5,(24):118.

小学语文教育现状篇6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应对政策

中国分类号:G623.31

为了推进全面素质教育,近年来,农村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增设了英语教程,英语成了必修的课程,这有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开拓孩子们的眼界。但是,农村英语教育毕竟起步晚,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虽然各地乡镇中心小学逐步加快英语教学的步伐,但由于种种因素,仍旧制约着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的教学质量。

一、衢州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的制约因素:

(一)农村学校的教学环境现状。一个学校的教学条件、设施的好坏,极大地制约着良好教育的开展和实施。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设施相对落后,一是校舍陈旧、紧缺,课桌椅陈旧。由于教育经费短缺,无法建设新的校舍,抑制语言环境的发展。据调查,衢州市开化部分农村小学的班级人数超过40人,有的甚至高达50人,小班化教育难以实现。二是教学设备简陋,很多农村学校的教学还是“一本书、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的教学,而英语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语言学科,没有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对小学启蒙阶段的学生是非常不利的。教师们即使有想法也不能很好的向学生展示,不能调动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厌倦的学习态度,为小学的英语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二)衢州农村小学英语师资队伍现状。良好的教育效果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和努力,在学生零基础的学习英语能力下,要想打造良好的效果,这就需要雄厚的师资力量。教师在这一基础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目前,衢州市开化县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小学开展高质量英语教学的需求;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的小学,师资力量尤其薄弱。据调查,衢州开化大多数的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师只有一个,但是得负责2-3年级的英语教育,而每个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些地区的英语教师的课业负担比较重,再加上平时学习培训的机会很少,外面的先进教法、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必要的教育理论,都得不到及时的学习提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样,教师的课程改革理念还停留在原有的传统教学观念上.

(三)衢州农村小学英语教育观念现状。根据调研,发现在衢州市开化县的农村小学教师心中普遍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英语教育观念。在他们眼里,小学阶段的学生最主要的是会认识并能读出简单的26个英文字母就可以了,或再增加学习一些简单的英语单词和日常用语。这样的教育观念造成该区的农村小学英语开课范围小,课时安排不合理的情况。有些学校英语课程虽然安排了课时,但实际上能够完全按课程上课的并不多。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学校的小学英语教学每周课时仅为1~2节,课时开设严重不足,不利于学生的语言学习,教学质量不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针对现状提出的研究对策

(一)改善衢州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的硬性语言环境。学习任何一门语言都需要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和语言环境。目前农村小学缺少多功能教室,局限性的教学工具不能让学生和教室接触到外面的学习环境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师很难有效的组织实践教学的能力,同时学生也很难激起学习英语的兴趣。这就需要政府和教育部门加大投资边远农村教育的力度,改善学校的小学环境。这种投资包括提供多媒体设备,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新的教学设备,使教师能引进先进的教学方式并将其运用到课堂当中;增加班级,配备语音室,能保证每个学生在班级的教学活动中有属于自己的活动空间,而不是仅局限于能坐在课桌前,使学生始终处于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轻松快乐的环境中。

(二)壮大衢州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教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既然是一门艺术,这就对从事于小学英语教育的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要求。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小学英语教师的职责可以说是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启蒙者,兴趣的指导者。目前,小学教育的主要矛盾是“怎样教”和“怎么学”的问题。所以对小学英语教师来说,他们应改进教学方法,了解和掌握语言教学规律,提高和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地创设情景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反对学生死记硬背;重视发展学生的语言个性特长。教师是一项神圣的工作,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更需要一大批优秀教师扎致力于农村教育。大学生毕业后可以将自己所学到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带到自己的家乡,为农村小学英语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合理开设英语课时,提高课堂质量。英语课程的课时设定不能做“形象工程”,要落到课堂实处。这是对学生的负责,也是对家长的负责,更是老师们的职责。在课时合理的情况下,我们更要注重课堂质量。对于农村孩子来说,父母不能为他们提供英语语言学习的环境,不能起到辅导作用,于是课堂内的40分钟对他们来说是及其宝贵的。课堂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有计划的,有目的的组织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或组织到优秀学校听课进行现场观摩,学习优秀课堂的教学方法.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不难发现衢州开化区域的农村小学英语教育中在硬件,软件等方面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出现问题之后,我们必须正确看待,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现状。家长必须转变小学生学习英语无用论的观念,督促孩子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英语;教师要吸收先进的教学方法,将最新的,最适合衢州农村小学英语学生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孩子;政府也应该为衢州农村的英语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加大力度培养优秀的教师,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吸引外来的英语教师,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的质量。

三、参考文献

[1]李翰.关于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思考与实践[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01):19-20

小学语文教育现状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策略

我国目前正处于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也不容落后。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语文的积极主动性,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采用全新的教育模式、教育思路及教育策略,切实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单一的教学模式

过于单一化的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氛围非常枯燥乏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远远不够。这就会造成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教师疏于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会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降低,缺乏学习的动力。单一的教学模式也无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这种既缺乏学习动力,又没有学习乐趣的情况下,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就一直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2.枯燥的教材内容

小学语文的教材内容选取得是否科学有趣,极大地影响到学生学习课本的积极主动性。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材选用得尚且不够出彩,大多章节都过于枯燥、陈旧,缺少丰富的知识体系,加之匮乏的课外阅读书本,使教材整体缺少创新性。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很难针对每个小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充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与此同时,过于枯燥的教材不仅会使作为受教者的学生进入疲乏的状态,作为教导者的老师也会逐渐失去教学的激情。

3.错误的教学目的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学习习惯还不成熟,学习状态尚且处于学习的入门起步时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将教学目的重点放在对小学生能力素质、学习态度的培养上。小学生往往在学习的自律性上有所缺失,这就需要教师着重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关乎学生今后漫长的学习生涯,如果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很容易对学习产生倦怠、厌烦的心理。

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1.创新教育理念,改善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通过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来提高教学效率,除了改变单一枯燥的学习氛围,还要选取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使小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中活跃起来,和教师进行良好的互动,还能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选取一些可以提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进而激励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加深入的自我思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课堂教学更加轻松活泼。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学习需要,采用适合其学习状态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进而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得到有效提升。

2.丰富教材内容,增加课外阅读

在教育改革这个大趋势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并不单是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教育部门也应为改革作出相应的贡献,为学生编制更加科学合理、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教材内容,这也有利于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氛围。同时,应当适当增加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目,这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在大量课外阅读的积累下,小学生的语文基础学习能力会相应得到大大的提高,使小学生能够更加纯熟地理解和运用字、词、句。另外,选取适当的课外阅读书还能够帮助处于学习初级阶段的小学生对语文有更加形象生动的理解,培养其学习语文的自主性,使其能够积极主拥匮习语文,进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素养,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3.明确教学目的

想要树立正确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的,教师就要明白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最需要培养小学生的哪些学习品质。通过实践可知,对于小学生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优秀的学习素质。因此,对小学生的教育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切实保证针对各个学生的不同学习习惯、状况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使教师的课堂教育更加科学合理。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需求进行教育改革创新,切实解决以往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一切问题。为了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教育更加深入、有效,教师就必须把教育重点放在培养小学生基础素质与学习习惯上。只有真正做到创新教育理念及方式、增加课内外阅读、明确教学目的,才能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从根本上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贾日新.浅析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学周刊B版,2014(2):162.

小学语文教育现状篇8

沐浴着新课改的春风,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努力探索我国母语教育的正确道路,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可喜的成就,尤其是教材教法的研究,更是出现了流派纷呈、百家争鸣的局面。然而,总观语文教育的现状,仍旧存在着许多疑而未决的问题,少、慢、差、费的局面并没有大的改变,教师还是在慨叹“语文难教”,学生还是在埋怨“语文难学”,社会还是在责怪“语文教学质量差”。语文教育仍旧面临着深深的困惑,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作进一步深入的思考。

思考之一:语文教育到底是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回顾汉语言的发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我们民族的母语教育也有几千年的历史,我们汉民族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也是靠着我们民族的语言文字得以流传和光大的,不能不承认,我们传统的汉语文教育是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古代汉语言是现代汉语言的基础,现代汉语言是脱胎于古代汉语言的,现代汉语言的学习应该承继古代汉语言学习的成功经验,万万不可抛弃,历史是不容割裂的。

几十年来,语文教育的问题,恐怕就是出在割裂了沿续了几千年的传统语文教育,忽视了少儿入学前的语言基础,浪费了语文学习的黄金时期,以致中学语文教学的大厦一直是在极薄弱、极低劣的基础上施工,纵然建筑者们技艺高超,但总是难以摆脱少、慢、差、费的窘困境地。

思考之二:语文教学到底是干什么的?

由于社会的变迁对于汉语文教育的巨大作用力,语文教育这只航船,忽左忽右地找不到正确的航向。人们只是注重研究海洋气候和风向,而对于航船本身的特点和航向却没有完全搞清楚,语文教学大纲的多次修订的历史就证明了这一点。仅仅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就翻来复去地研究了几十年。就阅读而言,应该指导学生大量地阅读和背记语言精品,而不要去作那些繁琐的剖析讲解,少讲精讲,多读多背,从小学到高中十二年,背下几百篇精美诗词,背下几百篇精典文章,终生受用。就写作而言,应有法、有序、有效地指导学生不断提高写作能力,写出越来越漂亮的文章。而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并不单纯是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而是与学生的人格品质,思维品质、心理品质、审美品质密切相关的。语文学科就是以语言文章为介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综合人文素养的学科。

思考之三:怎样才能彻底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状?

如何走出语文教学的误区,彻底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状呢?语文教改的出路在哪里?突破口在哪里?我以为,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根本是教材,彻底改革语文教材是语文教改的根本出路,也是最好的突破口。必须来一个教材的革命,而不是改良。著名特级教师欧阳黛娜对此有真知灼见:“教材是体现教学大纲与教育思想的蓝本,是师生教与学的依据,没有一套能有效地培养语文能力的好教材,一切有价值的构想都会成为空谈,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夙愿也只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梦幻。”

语文教材的改革首先要从小学开始。小学语文教材是基础,这个基础没有搞好,初高中语文教材就如同沙上建塔。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必须彻底地改革,必须尽快组织力量,编写出民族化科学化的小学语文教材。小学语文教材的彻底改革,必然带来初中高中语文教材的彻底改革。中小学教材整体上的彻底改革,必然会带来语文教法的根本性的变革,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状况才有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思考之四:语文到底该学什么?教什么?怎样学,怎样教?

大家不妨作一番考查,看看全国各地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是怎样的。考查一下学生是怎样学的,老师是怎样教的。培养老师的师范大学里都开设有语文教学法的课程,备、教、辅、改、考等各个环节都要一套教程。

我认为,学语文的第一要务是多读。我不大赞成“课文是例子”,读通几篇课文就可以“举一反三”,语文学习得靠量的积累。读三百篇文章和三篇文章是大不一样的。你把三篇文章读得再透,也比不上粗略地读三百篇文章。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确是真理。

我以为,这四个问题就是语文学与教的最基本的问题。能找到这四大问题的答案,也就找到了语文学与教的基本要素,有了语文学与教的基本要素,并弄清楚这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那么,语文学与教的基本模型就可以建立了。

小学语文教育现状篇9

衡量一堂语文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不在于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在于学生学的是否主动。为了扭转上述局面,必须积极更新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课堂内外的生命状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时广大师生耗费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而在教与学上收到优质的效果,使学生效率得到最大可能的提高,构建课堂新景观,展现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

一、优化课堂导入,关注学生的注意状态

注意的心向,是一种学习者倾全力于学习的内部状态。学生是否集中和维持这种心向并贯穿整个语文课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之中,直接影响着语文课教学的效果。因为保持良好注意状态的学生,总能认真专注、自始至终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师能否抓好上课的开头,即在上课一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握学生注意的心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对一堂课的成功至关重要、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其他部分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开端。它犹如文章的“凤头”,虽小巧玲珑,却能安定学生的情绪,诱发学生的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哈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的情景中。

二、优化教学情境、教学手段、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

主体教育思想理论认为,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构建与发展的过程,这种必须通过学社不过的参与来实现。而所谓学生的参与,级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身心地积极与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学生主体构建与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现在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创设情境,优化手段,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学习技能,发展人格,因为真正有效的学习必须是在积极的参与下进行并达成的,参与面的广度和参与的机会出现的频度决定了参与是否充分。积极、有效。参与状态良好的学生,总能积极踊跃、满怀热情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三、优化小组合作学习,关注学生的交往状态

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小组讨论、游戏、合作解决问题等各种形式的学习交往活动,可以学会理解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和理解别人的看法,促使他们不断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从而大大地活跃他们的思维,拓宽他们的思路激发他们创新的热情。另外,小组合作的交往性学习活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等社会性品质,并且可以使学生在相互帮助、悦纳、赞赏中体现到学习的快乐,分享到成功的喜悦。学生高涨的情绪、大胆的尝试、亲密的合作、心理的开发构成了一种相融的人际关系,这种良好的交往状态有助于学生形成性格开朗、积极进取、与人亲切交往、真诚合作等心理素质,真正有助于个人成长,焕发个体生命活力。从课堂上学生的状态来看,即有小组互动,全班互动,又有生生、师师互动多种形式,促进了交往的实质性发展。

四、优化思维过程,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写生进行语言训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升语文素质。美国学者罗伯特·斯腾博格和路易斯·史渥林的《思维教学》一书明确指出:“教育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的思维,这也是教育最令人欢欣的目标。”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因为,在课堂讲授前,应根据内容结构和人的思维规律提出有启发性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并吧疑难问题作为听课的重点,使讲课过程变成“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学生的思维的火花往往闪现在质疑、答问、讨论或练习之中,而独创性见解的表达或挑战性问题的提出往往能推波助澜,使语文课堂教学高潮迭起。这种活跃的思维状态的产生,需要师生长期默契的配合,尤其需要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方法进行创造性思维。

五、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

学生课堂学习的心理环境是班级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感情状态的直接反应。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班级集体在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情绪、情感状态及奋发学习的心理体验。新课程呼唤充满乐学气氛和竞争幸福的生动、活泼的教育现象,为了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成长的喜悦,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不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使学生的情绪在不断地参与、交往、思考的状态持续高涨。

六、优化反馈评价过程,关注学生的生成状态

生成状态是学生在一课堂中一切学习成效和情感体验的总和。它是课堂教学设计中无法预料到的,因为它来自于学生的突发奇想,灵感闪现的一瞬,思维火花迸溅的刹那,抑或是水到渠成、心领神会的结果。良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状态,情绪状态、思维状态均有可能促进学生生成状态的形成。因此,它是反应学生语文学习实际效果的重要指证,也是衡量语文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伴有满足感和成就感。在实践运用或学习小结时表现为当堂掌握了某些知识技能,丰富了情感世界,陶冶了思想情操,提高了学习能力,增强了主体参与意识,感到收获匪浅。那便是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良好的生成状态的体现。

小学语文教育现状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现状对策

所谓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教学活动置身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中,调动学生的课堂主体参与性,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不断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质。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对当前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观点,实行与小学生身心相符的教学模式,通过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小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以下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策略。

一、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现状

当前,小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从小学生沉重的书包及一些带拉杆箱的书包,都让人不禁有点同情现代的小学生。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理念,让很多学校和家长都实行不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总结起来,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现状如下:

1.教师缺乏生活化教学的理念

虽然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培养,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依然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教师依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很少将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也没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得课堂教学与生活严重脱离,不利于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2.教师没有尊重学生的生活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和生活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足够的尊重和重视,教师的课堂教学才会更重视学生的因素,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发展。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明确,很多教师认为:小学生年纪太小,需要教师的关心和照顾;或者有教师认为:小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所以需要教师将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学生身上。其实不然,当前的小学生,绝大部分已经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对很多事情有主观意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学会尊重学生的生活主体性,从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3.缺乏有效的教学反思和评价

有效的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发现自己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改进,实现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但是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并没有进行教学反思的意识,没有对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甚至部分教师不愿意承认自己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这种讳疾忌医的教学思想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二、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分析

以上笔者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较深,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观点没有充分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角落。面对这样的教学,笔者认为,应当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改革,以实现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目标。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怎样的手段,实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目标呢?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近年来一种比较有效且实用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生活主体性,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又好又快发展。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化的情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达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目的。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强化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生活现实状况,及时消除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不利因素,从而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

2.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信息社会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现状,也可以改变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手段音、形、色于一体的教学优势,达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目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可滥用多媒体,应当合理利用,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重视教学反思和教学评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应当及时地进行教学反思。通过认真分析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优势、问题与不足,对于优势的地方应当再接再厉;对于不足的地方,应当及时进行改进,用正确的思想面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和学生沟通交流,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了解,方能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此外,在和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亦可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是提高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强化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实现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朱静.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