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6:11

微生物学知识篇1

关键词:《微生物学》教学;促进;知识;掌握;升华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2-0239-02

时代在转型,大学的转型势在必行,为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1],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面临严峻挑战。微生物学虽然是一门基础理论课,但该课程同时具备应用实践性强的特点。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以老师的课堂讲授为主,指定课后书面作业,配合一些实验课进行实践的训练,期终往往以闭卷笔试形式进行考试。这种教学手段造成了学生课堂上不思考、课后应付作业、考前死记硬背、考后脑中不留知识痕迹。更不用说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以及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的升华。为此,提倡从教师授课和考试方式二方面进行改革。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实和改变教师授课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在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死记硬背达不到知识的掌握和升华。在微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致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较为被动,对课程的学习毫无兴趣。随着当今信息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QQ、微信、互联网等已密切深入到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中,为使《微生物学》课程讲授与时俱进,首先要对教师的教学理念进行改革,可将现代化的通讯信息手段以其新颖的教学模式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如,在探究“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收集一些重要典型案例,先用多媒体课件从工业、农业、食品、生物技术等方面分别播放一至两个与微生物有关的重要案例,接着再设置相关问题,通过设定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到问题的思索中,从中认识到微生物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另外,这种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引入式的教学方式可使学生感受到微生物知识不仅仅局限在课本上,生活中也处处有微生物的参与,不仅有趣,而且还非常有用。从而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进行微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改革考核方式,强化平时成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将传统的期末单一考核方式转变为平时成绩+期末考试,且强化平时成绩(如主动回答问题、课后总结、课前提出问题、期中加强等)所占比率。

1.传统考核方式的局限性。以往的微生物学考核中,教师大多注重了期末考试的重要性,且一般多采用闭卷的形式,首先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除具有成绩评定不客观的弊端外,也让学生形成了“平时马虎学习,期末死记硬背考试”的思维定律。我们或许会有这种体会,死记硬背的知识在考试过后转瞬即忘,谈不到知识的转化与升华。在当前我校转型发展的大环境下,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学校的发展理念大相径庭,况且这样的学生一旦输送到社会,并不利于我校进一步向应用型高等学校转变。当然了,作为一名教师,都希望给学生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但是一味地机械灌输是否真正达到了我们教学目的?以至于所培养学生只学到了一些不能应用的死知识,没有任何技能而言。根本的原因主要在于我们考核方式没有调动起学生平时自觉学习、主动思考的习惯,认为只要期末考试过关就可以。显然这种意识形态在以往学生中占据有很大市场。而强化平时成绩的目的在于通过此次改革使学生对微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动起来,将所学理论知识在无形中转化为自身技能的一部分。

2.考试改革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科学的、多样化的考试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改革考试内容和考核形式,强化平时学习、主动学习的重要性,使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四方面融会贯通,促使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这一教育目的真正落到实处。

具体可通过以下方式实施考核改革:首先,第一次上课应向学生讲明考试改革的内容、方法和重要意义,向学生灌输考试不是目的、知识的融会贯通及应用才是这门课教学的目标。让学生明白课堂表现都将进行记录并被作为平时成绩,且所占比重大于期末考试。在思想上认识到考核将会贯穿到该门课程学习的始终。这一环节的实施可以克服以往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教学局面,通过自觉地参与课堂可使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变为一种不自觉的过程,并最终使这些知识变通为学生自身技能的一部分,把学生从死记硬背、考后就忘的枯燥考核模式中解放出来。同时,为使学生主动参与该门课程的学习,安排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小组的学习内容是在总结上次课学习内容和学习心得的基础上,进行下次课的预习,同时结合生产实践以及生活中所发生的一些事件针对本节知识提出问题,且加以分析。利用微信、QQ等在下次上课前由各小组负责人将本小组所提出的问题提交至教师处,教师进行分类汇总,下次上课时,首先将这些问题展示出来,对一些理解不全,甚至有偏差的问题老师要加以引导、补充及深层解答。另外,在小组的学习中,也可以将学习结果总结形成论文,以幻灯片(ppt)形式在课堂上由学生汇报。在学生的学习中如能达到这种程度,就要求课外的学习要有计划、有目的,并要适当查找文献,加以讨论、分析及总结。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可将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变为学生主动学,有助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后作业不再只拘泥于老师限定的题目,可以是学习后的心得体会、学结及建议,也可以是当前与本课程有关的热点、焦点问题的思索和问题提出。当然,为使学生整体对课堂知识有好的理解和掌握,老师可把重要内容提炼出来以统一练习题或更为灵活的题目形式来加强。期末考核则可以采用实验技能考核、综合知识运用能力测试,如选编当前或社会生活中一些能综合应用本学科知识,又能诱发、培养学生整体思维能力的典型例题。

三、体会

1.强化平时学习,实现知识从理论到应用的转化。突显平时学习,采用考勤、学生和教师课堂提问、小组学习、课后作业、课前预习及问题总结等多元化考核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了理论知识向综合应用能力的转变。结合期末考核得到学生最终成绩。在微生物学这门课上,这种考试改革一经推出,深受学生欢迎。同学们对微生物学的学习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具体表现在:一是同学们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不再是以往的教师点名学生进行回答这种生硬的提问方式。在问题提问环节,第一节课同学们还是受限于之前的老师点名方式,几乎没有主动举手发言的学生出现,在一再的鼓励下,到了第二节课,同学们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对一个问题,出现了几个同学举手争相回答的现象,从中可以看出考试改革使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转变为了积极主动。课后,在与学生的座谈中,学生普遍反映考试改革带动了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转变,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理念,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合作及演示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培养。另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学习,还能增加学习上的互相交流,促进共同进步。最终,学生学到的知识不再是一些死的内容,而是潜移默化到了头脑中、转变成了自身技能的一部分。

2.教学手段改革对教师自身的“教”和引领学生的“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学手段改革是要不断改进教学工作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以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师授课手段改革来实现,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考核改革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而考试改革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反过来又会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新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教师一定要顺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和知识体系提出的新要求,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更新和深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内容。这就要求教师阅读大量的中外文文献,只有在准确把握了本学科发展动态和前沿热点的基础上,才能达到本科课程知识的融合贯通。另外,考核形式增加和教学手段改革,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要求教师要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改革的实践当中。目前,《微生物学》教学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为更好地推动我校和我院转型发展,还需要不断寻找更好的适用于我校学生特点的有效方法和措施,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促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能迈上一个新台阶,从而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湘玉.中西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逻辑进路――以周口师范学院为例[J].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15,(7):40-42.

HowtopromoteStudentstoControlandSublimationKnowledgeinmicrobiologyteaching

ZHanGFu-li,HULi-zong,wanGHong-xing

(ZhoukounormalUniversity,Zhoukou,Henan466001,China)

微生物学知识篇2

【关键词】微课;物理教学

一、微课的概念与特点

微课起源于国外学者LeroymcGrew提出的“60秒课程”和学者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随着这两者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成熟的“微课”。微课在国外教学活动中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2010年微课被学者引入到国内,逐渐有学者将其应用于各类教学活动包括,这导致学者们对微课的概念和实践越发深刻和全面。微课教学经历了3个阶段一直在不断地完善过程中。微课指的是围绕课程知识重难点和专业技术能力进行明确、针对性讲解,但讲解时间往往很短常常被控制在10分钟以内但内容条理十分清晰。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到微课教学内容中,而如果时间超过十分钟学生会感到厌烦或觉得啰嗦。微课的时长较短,但主题相对比较突出,针对性较强,内容深度足够。正是微课这些独特的特点使其可以在教学过程张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通过微课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准确的识别具体的学习目标,将学生有限的注意力集中到具体的内容上,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教师通过微课教学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其教学质量也可以得到保障。微课教学方式往往是多样化的,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各方面的教学中去,主要通过对图片以及动画的适用创造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从而加深学生的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同时,微课可以灵活的被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课前引入时是可以借助微课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构建良好的物理思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课后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巩固。最后,微课不仅在教师教学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近些年来学校教学工作改革的基础。

二、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是独立性的,利用微课教学增强初中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必须以初中物理教学课程为基础同时注意考虑初中物理教学的现实状况,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可靠的评估,分析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才能实现将微课运用于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微课进行相应课件的制作之前要充分地掌握物理教学重难点还要抓住微课主体工作,因为微课课件不单单是对物理课程中某个单独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还要包含其他与其相关的内容。利用微课达到对初中部物理知识的整合和简化才能保证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面掌握物理知识。当前纵观大部分老师的微课教学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主要是教师对微课教学的认识不够全面,也就无法发挥微课教学的长处。更甚至一些老师认为微课教学不能达到帮助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的目的,微课教学只是教学活动中或有或无的辅助工具。正是因为这种不符合逻辑的思想和认识导致微课教学推广和应用缓慢,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利用微课教学将课本中的知识碎片化的传授给学生,使微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可能连最基础的课本教学都不如。

三、微课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必要性

由于对微课教学的不充分认识和非逻辑思想,导致微课教学发挥不了其长处,所以教师及学校有必要去发现微课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势和必要性。尤其是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微课教学模式的优势更能凸显出来。首先,一方面微课教学利用了网络技术可以将书本上的二维图像和文字转化为生动有趣的三维图像和文字,这可以给学生的视觉和感官上带来很大的冲击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能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为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微课借助网络恰恰迎合了信息化教育2.0时代,学生对网络的好奇心,这样学生更愿意更容易接受微课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的主动性。其次,微课教学的一大优势使教学实践较短,而内容却比较有针对性,完全可以涵盖初中物理课程内容的知识点和重难点。在较短的时间学生将会把所有注意力集中于生动有趣的微课教学课程上,学生也高效的将教学内容掌握。最后,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最令教师困扰的就是预习和复习部分,他们很大程度影响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而微课教学可以解决这一大难题,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进或者自身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微课教学视频,然后分享给学生,为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提供有优质可靠的参考。可见,将微课应用于当前的物理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也需要教师在综合考虑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才能有效保证微课教学的最终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4.1利用微课进行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根据教材大纲开展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式会占用很多时间用于课堂演示,在教学演示过程中教师单方面的向学生传输教学内容,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也没有保障。把微课教学方式引入初中物理教学可以突破传统的物理教学的限制,使得物理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当学习“浮力”的相关物理知识的时候,可以借助容易获得教学工具,向同学们演示生活中蕴含“浮力”原理的生活情景,当同学被生活中的有趣现象所吸引时,引入浮力的定义和原理,此时可以充分利用微课教学方式,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内容,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师所教授内容的印象,并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但存在部分物理知识在课堂中无法通过现场教学演示的方法或者实验演示过程中存在太多不确定的因素可能会影响教学质量,此时同样可以利用微课教学方式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然后录制微课视频,这样减少课堂现场演示的时间并且通过大量前期准备可以保证演示效果,最大程度上避免现场场演示失败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总之,教师利用微课教学方式将所要教授物理知识引入到课堂上,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开展提供保障。

4.2利用微课直观展示,构建物理思维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物理思维的培养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时学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前提,而物理思维的培养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水平。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物理思维。例如:当学生学习“功”中有关功的计算时,大部分学生只是简单的掌握了计算公式,对于计算公式背后的含义但缺乏深入的理解,只是在一些简单的应用题中能套用公式,一旦遇到考验学生物理思维的难题时就不能灵活的解决。针对这种情况,帮助学生构建物理思维是有效的解决办法,所以在进行“功”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必须注重学生与功相关物理思维的培养,促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科学的探究而不是生硬的套用物理公式解决物理问题。比如,物体的重量不仅通过天秤测量出来,也可以间接通过浮力相关知识推算出来。

4.3利用微课网络资源,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初中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重,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要将物理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课前准备和课后作业的批改,这对教师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很大的考验,特别是针对物理教材中的重难点,往往无法最大程度的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微课教学方式可以帮助教师突破自身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充分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微课资源提高教学效率,节省一定的时间。例如:在进行力学相关知识的教学是,可以将教学内容中重点和难点准确的找出来,然后根据这些重难点在网上查找相关的微课资源,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础的物理知识之后可以通过网上微课资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在掌握重难点知识的同时,实现对基础知识的巩固,为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水平提供保障。

4.4利用微课视频内容,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将微课教学方法融入到初中物理教学全过程中不仅可以保障物理教学质量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初中物理各部分知识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在学习后可以利用微课将所学的物理知识串联起来。例如:在摩擦力相关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将其分为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等内容进行教学,教师在完成所用摩擦力相关教学之后可以通过互联网微课资源将所有知识点串联起来,然后学生通过微课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内容。除此之外,可以针对课后学生反馈和作业完成反映出教学过程中没有掌握或者掌握不好的知识点,将这些知识制作成微课,利用微课进行二次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更好的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从而为其学习效率和效果的提升提供保障。

五、结束语

教学改革是当今时代的主体,教学方法的革新和探索将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过程。顺应时展,微课教学因其巨大的优势被教师所采用。利用微课教学可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微课教学的成功于教师对微课教学的全面认识和正确的思想是分不开的,这样才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瑶萍.灵活应用微课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率[J].知识文库,2021(06):183-184.

[2]周锋.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开展策略探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1(05):52.

[3]高磊.浅议“翻转课堂”之微课在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考试周刊,2021(31):123-124.

微生物学知识篇3

关键词:微课;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特点与作用

G633.7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需要[1]。高中物理知识通常需要结合实验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过于抽象的概念,然而很多物理实验所需要的条件较为苛刻,导致在高中物理教学时无法为学生展示,降低了高中物理教学质量。而微课教学可以有效弥补这一不足,提高高中学生的理解度。

一、微课教学模式的特点与作用

1.微课教学模式的特点分析

微课教学模式有四个特点:第一,微课教学时间较短。学生的精神集中时间有限,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直观、清晰的方式为学生进行讲解才能提升教学质量。第二,微课教学内容更为突出。在高中物理教学课堂中,微课教学模式能够在短时间内突出教学内容,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微课设计,教学内容精准。在传统高中物理教学中,一堂课所教授的知识较为繁琐,有可能让学生感到混淆,分不清重点。而微课教学则可以改善这一状况,明确指出教学重点,方便学生进行学习。第三,微课教学知识量小。为了能够提升高中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效果,不能采用传统教学“填鸭式”教学法。教师仅仅在课堂中讲解大量知识,有可能产生副作用,不仅不能让学生全部学习到位,更有可能导致学生所有知识都仅仅了解皮毛,而没有深入了解。采用微课教学模式时,微课教学内容较少,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确保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知识时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够深入了解,进而提升教学质量。第四,微课教学资源多[2]。传统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所能运用的资源大多只能来源于教师教授,资源较为匮乏。而微课教学模式中,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进行情景式教学,能够显著提升教学质量。

2.微课教学的作用分析

微课教学模式主要有三方面作用:第一,在物理课堂前起到预习作用。高中课程繁重,许多学生无法做到课前预习,导致课堂效率降低。并且高中物理课程通常较难,学生独自一人即便在课前预习,可能也无法理解物理相关概念,降低了预习效率,在预习高中物理知识时没有目的性,没有预习成就感,会认为还不如等待课堂让老师进行讲解。利用微课方式,教师可以在物理课堂开始前,为学生准备大约5分钟的微课,引导学生进行预习,能够为学生指明预习方向,提高预习效果。第二,微课能够提升课堂效率。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微课能够将重点知识以视频方式直观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快速进行了解与学习,提升课堂效率。第三,微课能够在课后帮助学生复习。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导致在课堂上所吸取的知识程度也不同[3]。而教师也不能为了部分学生反复讲解某一部分知识,浪费课堂其他学生的时间。此时,教师可以将课堂中所应用的微课视频上传到班级平台中,可以供学生自主下载,让学生能够在课下选择自己未理解的内容再次进行温习,巩固知识。

二、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微课在高中物理实验知识方面的应用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教师能够通过物理实验让学生更深刻了解相关物理概念。但是,由于高中物理实验需要的器材、实验材料以及实验所需时间都较为苛刻,很多实验无法在课堂中开展,导致学生只能死记硬背,不能观看实验。而微课教学则可以改善这一状态,教师可以在备课时准备一个不超过10分钟的视频,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实验视频,让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物理理的正确性。例如,教师在教授《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课时,可以在网络上搜索伽利略的实验视频,或者寻找动画视频,以动态实验形式让学生了解当物体初速度为零时,所有物体的自由落体加速度均相同,更直观的让学生了解物理理论的正确性,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了解。

2.微课在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中的预习、温习应用

传统物理课程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布置预习任务,但是并不能获得良好效果,学生会因为知识枯燥、知识难度大等原因而不积极进行预习。且在课程结束后,只能通过翻课堂笔记进行复习,复习方式较为单一。而采用微课教学则可以改善这一状况,教师为学生准备相应的预习视频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课堂视频则可以供学生在课后复习,进而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效率[4]。例如,教师在教授《动能和动能定理》一课时,可以在开课前,准备一个约5分钟视频,在视频中让学生初步了解何为动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在课程中运用微课模式,准备能够体现动能的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动能定理,明白每一个动能定点所增加的量均是其他物体对其做功的总和。

三、结束语

高中物理知识仍属于物理知识的入门阶段,但由于物理知识本身理解难度较大,导致学生学习出现吃力或抵触现象。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尽量在课堂中对知识进行讲解,但效果并不理想。采用微课教学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还能为学生展示在传统教学中无法展示的实验,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相关物理理论。同时,微课教学模式还能够让学生更轻松的进行课前预习、课后温习,明确学习目标,不懂的知识反复温习,提高高中物理知识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塔娜.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03(10):111.

[2]胡闪闪.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1(16):32.

[3]王彦方.“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06(21):165.

[4]王文莲.微课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6,03(14):24-26.

微生物学知识篇4

微课具有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等特点。大学物理微课应设计巧妙、结合生活、具有趣味性,大学物理微课体系可以设计成微课趣味软件。

关键词:

微课;大学物理;微课设计

微课是根据教学内容要求,针对某个知识点、典型例题等进行精细讲解,录制成视频,供学生学习使用的一种教学资源形式。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微课”以其使用起来方便、灵活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师生们的青睐。而微课可以对传统课堂教学起到一个很好的补充作用。下面,根据大学物理课程特点谈谈微课设计的一些想法。

一、微课的特点

1.针对性强

好的微课应该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根据主题以风趣幽默、浅显易懂的方式设计微课,针对主题,突出知识点,帮助学生解难解惑,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2.教学时间短

一个好的微课时间大约5-10分钟,在这样短的时间内理解一个内容或知识点等,学生注意力会很集中,效率较高。

3.使用灵活方便

微课短小精悍,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上的微信、QQ等进行学习,可以在宿舍、自习室等场所学习,使用灵活方便,同时对上课中跑神或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通过微课的学习得到弥补,而对微课所讲内容不理解的地方,还可以随时查阅网络,加强理解。这样灵活方便、便于操作的特点,非常利于学生自学,对课堂教学也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4.趣味性快速导入主体

微课虽然时间短,但是若想吸引学生学习,更应做到趣味性快速导入主体。让学生有一种轻松、愉快、乐此不疲的学习感觉。

二、对大学物理微课设计的一些想法

大学物理课程的知识点较多,与生活比较贴近,但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有些学生提起物理就害怕。针对大学物理课程的这些特点,大学物理课程非常适合做成系统性的微课,将知识体系细分成一个个的微课形式的知识点和习题,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趣味性、风趣性的讲解。这样的微课可以作为学生的预习和复习手段(渠道),可以让害怕物理的学生觉得物理并不可怕而且还很有趣。而要想使大学物理课程的微课达到这样的效果,应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认真备课,深入认识,巧妙设计

教师在深刻理解所讲知识点的同时,还要对知识的讲解进行精妙的设计和精心的制作,使得讲解精辟、画面精美、特效精准;使得知识点突出、浅显易懂、印象深刻,学生能产生共鸣。

2.贴近生活,增加微课的趣味性

让枯燥的物理理论知识走进生活,可以使学生学起来更感兴趣,更有趣味性,同时还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启发他们的思考,发散他们的思维,甚至达到灵活应用,举一反三的功效。例如某些微课的引入可以结合演示实验,通过一个实验的演示,先给学生设置一个悬念,然后再引导思考、细细地讲解,最后解开学生的困惑。再如,某些微课的讲解可以围绕生活中对感官刺激较为强烈的一个现象或事件进行等等。这种微课学生越学越想学,而不会将之遗忘一旁,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3.设计微课趣味软件

大学物理微课体系可以设计成趣味性的学习软件。例如根据微课的主题,可以在微课的后面设计相关主题的趣味性选择题,答对了给予积分奖励,进入下一个微课的闯关环节。还可以将大学物理各知识点的微课制作成知识树,设置对应的习题,答对知识点相关的习题,知识树就会生长等,还有邀请朋友给知识树浇水施肥,即:让同学帮助解答等等环节,通过这些趣味性微课学习活动,使得学生在学到知识、巩固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培养互助合作精神,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三、结语

总之,微课虽小,但是却更需精辟和趣味性,一个好的大学物理微课或微课体系,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学学物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等。

作者:宋冬灵苗劲松黄淼淼单位: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徐英黔,胡君一,高云,等.微课教学的应用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6,(6):74.

[2]张赵辉.微课———教学中的“亮剑”[J].智富时代,2016,(4):284.

微生物学知识篇5

[关键词]微课高中生物教学设计实践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各学科教师都开始重视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作为首要教学目标。微课便是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的新兴教学方法,其可利用图文并茂的视频、动画等来开展课程教学,令学生有效掌握知识重点与难点。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掌握微课的设计原则,并深入探究其实践应用策略,以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微课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课堂教学质量。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微课的设计原则

1.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在设计高中生物微课时,应注意结合音乐、视频、符号、动画等趣味元素,有效提升微课内容的趣味性,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为提升生物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2.注意课程短时性。微课的实际意义在于浓缩所学课程的容量,其在实际应用中多以学生下载微课视频自行调看来实现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微课设计时应注意课程的短时性,以便学生在课余时间可随时调看微课视频,以此充分实现微课灵活性的开展目标。且加之短时性较强的课程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于学生进行所学知识的概括与总结。因此,教师应注意尽量以简练的语言、文字、图像来表明课程所学重点。

3.凸显课程关键点。由于微课的时间较短,所以教师应重视在课程内重点凸显出所学课程的关键知识点。其中教师可详细调查学生在面对该项知识点时一般会在哪方面出现认知错误,并结合其调查结果针对该项知识点进行详细、深入的视频讲解设计。在课程设计时还应注重以学生为课程学习主体,适当地添入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可进行自主实验的探究问题,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1.重视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快速融入课程学习。高中生物知识涉及面广、较为抽象,这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感到难以掌握,继而使学习达不到预期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充分利用微课将生物学习重点由浅人深地进行具体讲解,并将其中的难点知识进行细化解析,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在《Dna的复制》的教学中,教师可先制作相关微课,其中可利用动画、图片和音频等来概括这一章节的学习内容,然后针对该章节中“Dna的复制是在细胞核内进行”这一抽象知识点应用动画视频进行表示,或利用动态分解图来表示,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迅速了解学习的重点,为学生的学习奠定认知基础,让学生快速融人课堂学习中。

2.加强微课在课后复习中的应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课前预习固然重要,但课后复习可为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探究与应用,以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目标。在高中生物的课后复习中,教师应利用微课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复习,促进学生全面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以《染色体变异》这一内容的课后复习为例,教师在微课设计中需注意将基础知识内容添人,并根据学生难以区分的基因突变引起的染色体变异这一知识难点进行详细分析。其中可通过染色体变异概念、结构、变异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令学生在观看微课时既复习了染色体变异的基础知识,又有效掌握了染色体变异的难点知识,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复习质量。

3.重视微课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提升学生的实验学习效果。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而在常规的实验教学中,由于场地、时间的限制,教师通常无法很好地掌握实验节奏,难以保障实验教学质量。对此,教师可充分利用微课深化学生对实验操作步骤、原理等相关知识的掌握,以提升学生的实验学习效果。

微生物学知识篇6

【关键词】微课;高中生物;教学实践

前言

基于微课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有助于帮助学生创新学习策略,扩宽知识获取渠道。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以及对知识的综合掌握能力,从而推动高中生物教学的发展。

一、高中生物微课的制作方法

(一)选题和设计阶段

制作高中生物微课的前提是选题设计,选题是否恰当准确,将直接影响教学实践的效果。因此在选题设计阶段,生物教师应当对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真实的全面的掌控。在微课中主要设计高中生物教材的难点和重点内容,以及学生在作业中常出现的问题,然后对微课的呈现方式进行个性化设计。例如设计遗传物质相关知识的微课时,可加入一些Dna复制转录等方面的动画视屏,利用丰富的视觉效果来加深学生的记忆。

在录制的时候可以使用手机或录像机等设备,录制的背景可以选为教室,录制教师在讲台上讲课的内容,这种方式可以将教师的板书同时录制下来,效果更加直观形象。在录制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讲解出现错误,不必中断重录,可以在后期的编辑阶段进行补录、修改。而且在编辑的时候可以用特殊符号标志出重点的生物知识内容,以增强教学效果。编辑好之后的输出形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为mp3、wmV、mp4等格式。

(三)最后提交阶段

在微课制作之后,就需要将其提交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为了保证微课的质量符合教学的实际要求,在制作完成后应在备课组长审核通过的情况下上传到学校的学习网站中。例如设计《遗传的分子基础习题》生物微课程,这部分知识点较难,学生在学习该微课时可以选择在线学习或下载到本地观看等多种形式,在学习过程中可反复观看并提出疑问,这样能够及时解决学习难题,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基于微课的高中生物教学方式

(一)课外辅导教学模式

学生在课堂学习生物知识的时间有限,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巩固。教师可以将生物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例如光合作用、细胞分裂等以模块的形式制作成多个微课视频,然后上传到班级QQ群或是校园网站中。学生在课余时间或是在寒暑假,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学习,从而巩固所学的生物知识。

(二)综合学习教学模式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理论内容较多,而实验内容则相对匮乏,因此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关于实验教学的微课视频,如Dna的粗提取实验,并将其上传到学校的开放性机房教师的计算机设备上,便于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掌握生物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了解相关的实验知识,从而提升了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性。另外这种形式的教学模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以及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在高中生物微课教学中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之前将课堂所要讲解的知识以微课视频的形式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借助微课视频自己预习。根据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对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在课堂中针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同时也引导学生积极探讨并交流对问题的个人见解。通过这种形式,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基于微课的高中生物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避免出现唯微课现象

在高中生物微课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生物知识的实际情况进行微课设计,对于不适合使用微课教学方式的教学内容,教师仍应当使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并且一些学生容易理解的教学知识,就不必浪费精力进行微课教学。

(二)保证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微课教学中应当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设计微课内容的时候应当对教学知识进行精讲,多提问尤其是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对知识提出疑问,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在学习转基因知识的时候,可以在微课视频中提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以及生活实践,提出观点并共同探讨。

(三)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

高中生物微课实践教学的形式大多是视频形式,这种教学形式容易忽略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所以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应当在微课设计上加一些可以和学生互动的内容,或者采用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投入更多的情感,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与教师之间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从而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真实的情感需求,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基于微课的高中生物实践教学的研究,从中可以了解到在教学中引进微课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高中生物教学的信息化发展,同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便于学生有效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识。

【参考文献】

[1]李真真.体验式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D].聊城大学,2015

[2]何芬.基于微课的高中地理差异教学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3]张在柱,韩英.高中教学中微课的实践与探索[J].当代教育科学,2014,16:36-38.

微生物学知识篇7

关键词:化学教学;物质微粒观;教学策略

化学作为一门从分子、原子水平进行物质研究的学科,其教育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对物质的微观认识,从而逐渐形成一个对物质的深刻了解。由于物质微粒观贯穿了整个化学教学当中,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化学课程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途径,在教育方式上就需要做到一定的创新,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引导,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去认识和考察物质世界,因此培养学生的物质微粒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物质微粒观的重要意义

我国教育部在2013年推出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里面就明确了其教学宗旨,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将物质微粒观的培养作为一个重点阐述。由此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物质微粒观能够更好的落实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度。在其以后化学课程的学习中有着重要意义。物质微粒观作为化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观念,其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正确的认识物质的组织以及相关化学变化等等,最终实现学生形成一个保持辩证、提高探索欲望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物质微粒观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顺利学习化学,探索世界的奥妙。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对学生物质微粒观的培养相反的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保证了整个师资队伍的专业化。使教师队伍能够适应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二、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物质微粒观的具体策略

化学教学中学生物质微粒观的培养是一个从微观的角度去培养学生的全新的对世界的认识,和学生原来所有的宏观方面认识物质有一定的区别,需要建立一种全新的模型和认识,所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要制定严格、可行的教学计划,制定出相应的具体策略来保证学生物质微粒观能够顺利建立和培养,具体来说。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采取以下策略来对学生进行培养:

1.制定分阶段的教学计划。和其他所有的教学活动一样,化学教学在实践阶段也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由于对学生物质微粒观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学习化学的初始阶段就需要学生能够领悟到最基础层次的物质微粒观。针对初中阶段的学习,教师在进行教学计划的设计时应该先从培养学生的微观视角作出基础,让学生养成一个思考化学问题从微观角度出发的习惯,而不是原有的从宏观的角度进行解读。例如构成物质的粒子是极其微小的,在后续的学习阶段则将培养重点放在帮助学生认识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个方面,例如微粒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使得微观粒子在大量聚集时形成宏观物质,通过这种分阶段、有层次的教学计戈让学生逐渐形成一个对物质微粒观由浅到深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的微粒观,切记冒进。

2.展现化学知识的动态化。教师在进行学生物质微粒观的培养的过程中,其最高目的是帮助学生实现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宏观了解微观的一种动态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现象本质与现象之间的关系。一旦学生能够将这种转换做到一个更快速更清楚的认识,学生就能够更好的进行后续的学习。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要让学生理解和认识现象和本质之间的关系。

例如,学生在最初撼确虫化学知识的阶段,对部分比较抽象的知识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能量的变化阐述出来,帮助学生从分子、原子的基础上了解微粒运动,具体而言学生在学习“烟”“雾”“烟雾”三者之间的区别时,教师应该向学生讲述之所以会产生这三种现象,是因为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中能量发生变化导致其中的微粒运动加速,固体小颗粒的聚集形成烟,液体小颗粒的具体形成雾,烟雾是固体小颗粒与液体小颗粒的混合,只要了解微粒在聚集之后其物质状态属于哪种,学生就从微粒的本质上了解了三种现象的区别。

3.做好课堂教学有效引导。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若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则学生对微粒观的培养已取得了初步成功。在教学活动中,始终要坚持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题这一理念,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学习和认识。利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在好奇心的促使之下进入到更加深层次的思考,让学生借助己经掌握的知识点去解决问题,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为了能够做好更好的引导,教师可以借助问题教学法,达到教学目的。首先,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要保证问题的连续性,换言之就是设计的问题能够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完成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因此还需要考虑到问题的层次性,在问题难度递增的情况下保证其问题涉及到学生己经积累的知识点和当下的学习进度,并在此基础上获得新知识。其次,问题的设计要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启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向学生提问,在提问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的反思。最后,教师问题的设计需要在符合学生目前知识的基础上保证普遍适应性。

此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物质微粒观,教师需要将知识点通过生活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作为教学活动中的示例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所学知识。最好是能够站在学生视角用更加简单的方式,以一种简单、直观和有效的方式来展现课堂教学。这就需要教师站在学生己有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通过直观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物质微粒观,而不是从教室自己的想当然的角度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例如,在进行原电池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寻找到相关课件直观展示出电流的形成的过程,利用生动活泼的课件将原电池的内容展示出来,通过直观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原电池形成的条件等。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将直观展示与微观角度两酱结合帮助学生在了解宏观现象的同时有效培养其物质微粒观。

微生物学知识篇8

一、巧用微课资源,让课堂导入变得生机盎然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无论是学习什么知识,兴趣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他们才会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学习的动力才会强劲。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生物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可以将微课技术融入生物课堂之中,尤其是导入的环节。短小精悍的微课,可以瞬间抓住学生的心,引起学生的关注。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微课进行课堂导入,引出学习内容,创设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让生物课堂变得充满活力。比如在学习《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一课的时候,我利用微课导入新课,成功地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吃饭是我们生存的基本,学生对此并不陌生,但是这些食物和水到了人体内以后是怎样消化和吸收的,学生们却是一知半解。因此,我将本课的内容制成了微课,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清晰地展现在学生们面前,让学生亲身感知这些生物知识。紧接着,我又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启发与引导:“同学们,这是食物在体内消化的过程,你们想不想详细的了解这些知识呢?”学生们的回答异口同声:“想。”就这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使生物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可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利用微课进行课堂导入,以视频、图片等刺激学生们的听觉与视觉。在此基础上,再利用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二、巧用微课资源,让生物知识变得形象生动

初中生物学科的知识体系非常庞大,它虽然具有一个大的知识框架,但是知识点却比较零散,再加上生物知识的抽象性,致使大部分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久而久之,让很多学生对生物学科望而生畏,甚至对其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在生物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地运用微课向学生传授生物知识,不仅可以使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生动,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食物网》一课的时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对其中的动物植物感兴趣,但是却不能清楚的了解各种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搞不懂食物网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影响与联系。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了一个微课视频,将大自然中生物的食物关系用画面清晰生动地表现出来。在演示的过程中,还配上了形象的声音。这样,学生们的学习情绪非常高涨,当他们看到逼真的捕食画面时,脸上明显出现了各种表情,有兴奋、有惋惜、有同情、有害怕……当视频播放完以后,学生们仍然意犹未尽,对食物网的知识记忆犹新,久久不忘,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微课的容量虽然小,但是它的时间要求却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微课内容紧扣教学的主题,将抽象的生物知识形象逼真的展示在学生们面前,用新颖独特的方式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更加轻松高效。

三、巧用微课资源,突破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

微生物学知识篇9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微课;应用

一、传统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论述

生物知识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生物知识具有抽象、难以理解等特点,例如细胞、病毒以及细菌等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无法直观看到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仅仅依靠生物老师的讲述以及书本中的描写和配图是无法在脑中形成有效、立体、具体的形象的。如果学生对知识点无法形成有效的形象,就会造成学生对知识点的不理解或者理解不够深入,最终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在传统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为了取得良好的成绩依靠的仅仅是死记硬背,对于生物知识点都依靠简单的记忆来达到应试要求,而学生自身对知识的掌握也是停留在记住,而不是理解性的记忆,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微课应用的优势与特点

1.让知识更加形象化

生物学科中很多知识和内容都十分抽象,对于仍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单凭教师的讲述以及课本的文字和图片,无法让学生真正地理解,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微课通过各种先进的科技技术,可以将生物知识中抽象的知识以一种生动直观的方式制作出来,再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并理解某一知识点,在理解的前提下记忆,并最终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摆脱传统的枯燥学习,让学习更加有趣

在过去的初中生物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单一的课堂学习都感到枯燥乏味,学生每天面对的是课本与教师的讲述和一成不变的学习方式,这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微课打破了这种传统模式,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微课以新颖有趣的模式让学生摆脱了枯燥的课本,取而代之的是有趣的微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说非常重要,学生的兴趣高涨,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3.打破限制,让所有学生都可以掌握知识

过去的生物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会受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顾及到所有的学生,有时也无法将每一个知识点都进行细致的讲解,所以在过去的初中生物课堂中就会存在部分学生在课堂中无法真正达到学习目标的情况。但是微课打破了限制,教师将每一个知识点都进行制作,无论是在课前还是课后,学生都可以通过教师制作的视频来进行学习,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通过微课进行良好的学习,最终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4.利用微课演示实验

实验对于初中生物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初中生物教学也绝对离不开实验。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些实验是可以在课堂中完成的,有些则受到种种限制无法m行,缺少了实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一些无法在课堂上进行的实验通过微课展示出来,尽管学生无法亲手进行实验,但是形象、有趣的微课也会将知识点有效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并掌握知识。

三、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微课实践效果

目前,我国很多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都应用了微课,微课的实践效果也十分显著,具体总结如下: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微课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学习初中生物中的知识点,使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了更大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过去学生对细胞的认识仅仅是书本上的几张图片,但是通过微课学生可以看到一个真正的细胞是什么样的,红细胞与白细胞的区别通过微课就变得显而易见了。学生对于这些直观的、未知的知识都充满了兴趣,兴趣的提高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最佳手段。

2.提高学习效果

微课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除此之外,微课形象直观地展现生物知识,让学生不再凭借想象来进行学习,直观、立体的形象可以让学生更加直接地理解知识点,由此更好地记忆,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3.大部分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

正如前面所说,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可以在课堂中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部分学生未必会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的整体学习会产生问题,最终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但是微课打破了时间限制,让学生在课下也可以进行有效的学习,最终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4.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微生物学知识篇10

工科教育及课程思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视课程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是从根本上解决好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问题。其中教学设计是教师课堂教学一项创造性工作,是对教师灵活性和自主性发挥的空间更大,“食品微生物学”是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以及微生物与食品关系的一门科学,内容主要有: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有益微生物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应用;有害微生物在食品加工、贮藏等过程的预防和消除等。工科教育及课程思政使得“食品微生物学”教学的综合性、实践性、人文性加大,教师融合信息技术,丰富课程资源更有创造性发挥的空间。因此在原有教学教案设计中加入思政内容,对思政素材进行精炼,提取核心内容,将思政内容具体导入章节如种子般散播在专业知识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思政内容融入时机和频次做到渗透式和潜移默化式,让学生不觉得突兀、乐于接受。

一、“食品微生物学”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总体设计理念就是激发学生天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本位理念,从普遍的认识出发——(学生已知或感兴趣或表象),剖析里面蕴含的食品微生物学知识点(识记),以此点深入细致讲解(环环相扣,细致解决问题),小结知识点,提问启发学生并进行反思讨论。

本课程学习任务是学生掌握微生物的结构,对微生物的分类、营养与代谢及其与食品酿造、安全的相关性充分认识,在此基础上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对相关问题进行自我分析和认识,例如菌群失调、生物膜污染、亚硝酸盐、抗生素滥用等问题,并在学习中逐步找到解决食品微生物安全控制的方法与途径,厚植专业爱好及坚定素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同时强化沟通表达能力,尽可能让同学抛开书本用自己的理解和表达去解释概念、特点,指导学生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逻辑思维结合自我表达)提高学习效率,教学中教师帮助同学构建知识框架,要求学生定期勾画“思维导图”。

二、教学案例设计

(一)不畏浮云遮望眼,曲颈瓶的实验思考

本章节来源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二节微生物的发展简史。

2、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本节是食品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巴斯德贡献的学习,巴斯德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其曲颈瓶实验推翻了古老的“自然发生说”,开启了微生物学的发展,通过巴斯德实验设计思路学习,启发同学经后学习要有细致严谨的态度更要有批判性思维,建立独特的分析能力,不要“人云亦云”。知识目标:掌握巴斯德的贡献,了解“曲颈瓶”实验思路。能力目标:实验设计思路的萌生。素质目标:严谨认真科学态度及批判性思维建立。

学生已知:巴斯德对人类的贡献,知道食物的腐败是由微生物所引起。未知:如何推翻当时盛行的“自然发生说”。能知:彻底否定自然发生说是通过曲颈瓶实验。想知:巴斯德曲颈瓶实验的思维过程。怎么知:通过介绍“自然发生说”理念以简单的方法、结果、结论三段论方式展示“曲颈瓶”实验的设计思路,提问同学每一个设计的合理性,启发同学思考,并引入实际生产企业酱油胀袋问题,同样以简单的方法、结果、结论三段论实验思路设计提示同学们深入思考,最后揭示在微生物学学习中要具备严谨认真科学态度更要有批判性思维。

3、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方法是启发式、案例教学法。

课程导入:“不畏浮云遮望眼”——引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登飞来峰》下一句是什么呢?(设问)“只缘身在最高层”,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曲颈瓶实验的思维过程。

巴斯德对人类的贡献: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狂犬病疫苗的研发等。当时深入人心的“自然发生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所推崇,认为生物是自然发生的,而巴斯德却认为这个说法是错误的,为此开展了曲颈瓶的研究。

三段论式(方法、结果、结论)展示“曲颈瓶”实验设计思路。“实验设计一”方法:封闭玻璃容器加热肉汤;结果:肉汤澄清;结论:自然发生说不成立。“实验设计二”方法:曲颈瓶容器加热肉汤;结果:肉汤澄清;结论:自然发生说不成立。“实验设计三”方法:曲颈瓶肉汤倾斜;结果:肉汤腐败;结论:自然发生说不成立。每次设问“同学们觉得实验设计的合理性?”

启发今日眼光来看巴斯德“曲颈瓶”实验设计完美吗?拓展简单加热能杀死肉汤的所有微生物吗?引入真实某企业酱油胀袋案例,三段论式(方法、结果、结论)案例分析“酱油胀袋”实验设计思路。

“酱油胀袋实验设计一”方法:同步分离胀袋酱油与正常酱油,可疑微生物接种产气培养基验证;结果:分离到Z1、Z4菌株;结论:引起酱油胀袋微生物是Z1、Z4。“酱油胀袋实验设计二”方法:Z1、Z4接种正常酱油;结果:正常酱油产气;结论:引起酱油胀袋微生物是Z1、Z4。“酱油胀袋实验设计三”方法:接种酱油中分离菌落对比;结果:接种前后菌落形态一致;结论:引起酱油胀袋微生物是Z1、Z4。每次设问“同学们觉得实验设计的合理性?”

课程思政:实验设计需要充分考虑论证,需要严谨的科学设计更要有批判性思维。

人体内的另一个隐秘世界——肠道菌群,本章节来源第七章微生物的生态(6学时)——第二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4、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本节是微生物的生态——动物体表和体内微生物,重点学习肠道菌群概念和对人健康的重要性,用新的健康观去关注和认识肠道菌群,如何维护肠道菌群的健康,思考肠道无菌化人体是否会保持健康?知识目标:掌握肠道菌群、正常菌群的概念。技能目标:掌握以全新的视角来看健康。素质目标:实践出真知,做知行合一的实干家。

学生已知:人体的体表、体内存在大量微生物。未知:肠道微生物与人体疾病有怎样的关联。能知:肠道菌群对人的健康非常重要。想知:如何保持肠道健康。怎么知:正常菌群概念介绍,通过图片揭示微生物主要分布的位置在十二指肠、空肠到回肠,引出肠道菌群的概念,菌群失调会引发哪些疾病,再引出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赵立平教授[6]的例子,“减肥”话题引入来看体重变化与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实例说明肠道菌群与肥胖的相关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才能出真知,知识要转化为能力,必须躬身实践,要知行合一,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理。

(1)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方法是案例教学法结合讲授法。

课程导入:我们知道在人体的皮肤和体内都存在着大量微生物,首先来看人体体表微生物分布图,皮肤表面微生物数量平均10万个细菌/平方厘米,口腔中微生物的种类超过500种。

正常菌群:概念及意义,在肠道中微生物数量达到100万亿,由此引入肠道菌群概念。

肠道菌群:通过《细菌-肠道菌群》动画视频来看肠道菌群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

图片展示:肠道菌群失衡与很多疾病相关。

赵立平教授的健康新三观:以赵立平教授的研究肥胖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课程思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1时间的味道——微生物与食品酿造

本章节来源第八章微生物与食品酿造(4学时)——第一节微生与食品酿造。

3.1.1单元教学目标

本节是微生物与食品酿造中真菌与食品间的关系,重点学习茯砖茶和毛豆腐形成中主要的微生物,进一步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友好关系,了解茯砖茶和毛豆腐的生产工序,从形态、功能和种类掌握其中主要的微生物,通过学习告诉同学们中华民族对于食物和风味的理解。同时启发同学们要珍惜时光,一寸光阴一寸金,认真好学,逐步积累,成为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知识目标:掌握茯砖茶、毛豆腐形成中的主要微生物。技能目标:掌握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尤其霉菌中根霉、毛霉、曲霉的区别。素质目标:珍惜时间,沉淀人生的厚度。

学生已知:从第二章微生物主要类群及其形态与结构中掌握了微生物的结构,细菌、霉菌、酵母的形态及构造等。未知:对于某些食品——茯砖茶、毛豆腐中的主要微生物仍不清楚。能知:也知道很多食品与微生物有着密切关系。想知:到底其中的微生物是什么,起什么作用。

通过视频《百姓茶点——茯砖茶制作工序》探究茯砖茶发花的秘密——“冠突散囊菌”来认识该菌的特性,形态、功能。通过视频《舌尖上的中国——转化的灵感》选段“毛豆腐”来看加工,进而引出生产中参与其中的微生物及作用?层层导入,一步步引出知识点。结合视频、图片、音乐在欣赏中掌握内化知识,最后二次时间创造赋予食物更多的风味,这是中华民族在长久的实践中的滋味也是世道人心的感触,进而以《劝学》升华大家要认真学习,珍惜光阴,不断积累,用时间丰富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做对国家、社会、人民有用的人。3.1.2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方法是情境教学,通过配图片和音乐构筑美感,启发同学思考。

课程导入:设问从图片中找到所有食物的共同点是什么?重点讲解茯砖茶、毛豆腐。

视频辅助讲解:茯砖茶加工关键——冠突散囊菌、毛豆腐制作关键——霉菌、细菌、酵母菌等。

课程思政:这些美味的食物由时间二次创造,启迪人生的厚度也需要时间来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