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社会责任感的主要表现十篇社会责任感的主要表现十篇

社会责任感的主要表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6:23

社会责任感的主要表现篇1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对策

社会责任感是一种基于道德心理范畴的内驱性个人情感,集中体现在个人对国家、社会、公民群体主动施以积极有益作用的精神和义务履行的意愿。自1985年素质教育提出以来,我国各阶段各层次教育都以德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出发点与立足点,使社会责任感潜移默化成为高等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的内涵产物。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影响的多维度渗透与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使当代大学生逐渐发生价值取向认知异化,社会责任感弱化现象不容忽视。因此,如何结合当代主流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对照发现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引导对策,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时代命题。

1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

为彻底了解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在问卷设计方面,主要围绕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目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发展态势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表达途径三个维度设置问题。2015年1月,在沈阳农业大学和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随机抽取样本并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59份,调查结果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通过对统计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总体上呈良好态势,绝大多数大学生能深刻理解社会责任感的内涵,有着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响应国家与社会的政策理念,并能通过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但同时也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1.1对于社会责任感认知不明确

当前,我国大学生在表达社会关注行为发生时,往往存在盲目性,究其原因,通常可以得出一种类医学的行为条件反射结论。经常是在社会暴力、权力渎职、经济分配不合理、法制弱势等刺激发生后的一种应激,缺少认知背景和知识背景的支撑,属于感性层面情绪,而非理性层面思维。在问卷调查中,针对“你是否了解社会责任感的内涵和范畴?”这一问题中,有52.3%的同学选择了“不了解”,有37.2%的同学选择了“比较了解”,有10.5%的同学选择了“非常了解”(见表1)。

1.2社会责任感从意识层面到实践层面的断裂

目前,针对社会上发生的一些责任感缺失的事件,许多大学生都会通过各种媒体积极了解,多数大学生还会借助媒体进行评论,谴责事件中表现出的“负能量”现象,激发自身高度社会责任意识。但当事件发生在身边,尤其对自身带有一定威胁情况下,绝大多数大学生却选择了视而不见。暴露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从意识层面到实践层面的断裂。针对“公共场所内看见小偷扒窃你会怎么做?”这一落实到具体实践观上的问题中时,有40.5%的大学生选择“装作没看见”,38.3%的大学生“偷偷提醒受害者”,只有21.2%的大学生选择“立刻站出来制止”(见表2)。

1.3社会责任感取向具有趋利性,自我责任意识强于社会责任感

当前,我国大部分大学生在表达社会责任感时更侧重于自我责任的实现,更加注重个人或家庭等小范围义务的履行,突出强调个人利益的重要性,进而忽视了国家利益,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中国家倡导理念与个人实现的矛盾。这一现象在大学生人生目标规划方面表现明显。针对“在对人生目标的规划上,你是如何设计的?”这一问题,有45.9%的学生选择了“获得优越的经济条件”,有28.2%的学生选择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实现个人理想”,有19.7%的学生选择了“致力于国家建设、科技学术研究”,有6.2%的学生选择了“暂时没有人生目标规划”(见表3)。

1.4主人翁意识欠缺,社会责任效能较低

社会责任效能是指行为人在自己履行社会责任时对自己能否成功进行这一领域特定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个体的动机与行为,支配个体对行为的控制与调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人们对社会责任感意识的提高。当前,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表达社会责任,但表达途径往往存在平民化参与趋势,很少发挥主人翁意识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效能较低。针对“你经常通过哪些途径表达社会责任?”这一问题,选择“参加学生会组织或社团举活动”“参加志愿者服务队传递爱心”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分别占67.3%、48.2%和32%,而选择“参与地方人大代表选举”“参与民主监督、民主参政议政”和“听取政府工作报告”的学生只占了12.1%、25.8%和6.2%(见表4)。

2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社会转型时期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在国内的臻于完善化发展,使部分大学生无法正确判断经济增长与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论断之间的关系,逐渐陷入了被利益所掩盖的责任驱使误区,社会责任被个人责任逐渐取代。另外,加之20世纪后半段多元文化主义和西方思潮的不断入侵,也使我国大学生不断面临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文化的侵蚀,出现了个人功利色彩浓烈的价值取向异化,导致我国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

2.2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应试教育指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自然发展规律,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随着考试竞争压力及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我们普遍认为,现存教育模式明显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倾向。应试教育环境下,升学率、录取率、就业率成为学校教学质量的唯一衡量标准。导致教育主旋律偏重于知识灌输与业务实践,人文教育、德育教育、法制教育边缘化趋势明显。使得社会责任感在学校教育环境下概念化、孤立化、透明化。加之目前高校政治理论课存在授课方式单一、理论模块陈旧等弊病,使得在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模糊,社会责任感普遍缺乏。

2.3家庭教育的惯性影响

唯亲是中国家庭教育的浓厚色彩,而21世纪以来,中国式家庭教育开始步入隔代抚养时代,更加使唯亲理念突出作用于教育客体价值观形成这一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家长往往过度强调血缘与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而忽视引导对于个体与社会依存关系这一科学论断的认识。导致青少年根深蒂固的认为责任感是建立在家族血缘之上,而非社会成员基础之上。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出生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之后,独生子女较为普遍,长期生活条件的优越性导致当代大学生缺乏奉献精神、责任意识与危机意识,严重阻碍了大学生责任感的形成与发展。

3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思路与对策

3.1改革教育体制,为大学生责任意识确立奠定基础

良好的教育体制是大学生确立责任意识的基础。目前,我国各阶段学校教育偏重科学文化知识培养,所谓的素质教育完全被异化成为掩盖减负和增加实践环节的纯概念。因此,全面提高大学生责任感,必须以改革教育体制为前提。首先,确立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育中的先导地位,切实实现高等教育先育德、再育智的功能,为广大青少年开辟社会责任意识认知渠道;其次,提高高校政治理论课师资力量,优化高校政治理论课授课方式,使理论引导更易吸收,更易被学生接受;最后,落实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贯穿始终,为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保驾护航。

3.2提高大学生自身思想境界,形成强烈社会责任感观念

当代大学生代表了集中体现了我国主流思想文化,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拓宽自己的视野,以大局观考虑问题,明确自己作为社会公民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生活中,彻底摒弃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树立远大目标,时时刻刻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摆在首位,将社会责任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3搭建社会实践平台,拓宽大学生社会参与渠道

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更要借助政府和学校这两大媒介之力。一方面,政府要大力开门纳谏,为大学生提供社会活动平台,通过完善民主评议、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等渠道开通大学生参与社的大门,深化社会责任感内涵,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实效性;另一方面,学校应当多措并举,努力拓宽大学生落实社会责任的渠道,鼓励大学生从事义工、志愿服务等形式活动,积累社会责任感,升华社会责任意识。

3.4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多维度推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

社会责任感的主要表现篇2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影响因素;途径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产品质量问题、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不断折射出当前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尤其是关系生命财产安全的房屋质量不合格问题,更引发人们的高度关注与重视,这些体现了人们对社会责任感的需求越来越高。事实表明,一个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当前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问题日趋突出,如何培养学生尤其是工程技术人才的社会责任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刻不容缓的课题。

一、高职院校工程技术人才社会责任感现象分析

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缺失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甚至缺失的原因,主要来自社会环境影响、学校教育现状和学生自身特点等方面。

(一)当代西方文化思潮、基础工作者的基本现状对我国高职院校工程技术人才责任感的影响

1.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种文化加速撞击、交融,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各类思潮和意识观念开始大量涌入中国。高职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对其有了一定接触和了解,但是由于各类思潮本身具有的隐蔽性、复杂性、迷惑性等,大学生不能从本质上充分辨析和抵制它,进而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趋同、混乱和模糊的思想倾向。部分学生出现了道德观念滑坡、个人主义倾向日益严重,以及价值观带有明显功利性和实用性特征等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2.由于我国社会工作发展起步晚,基础社会工作者的收入水平长期处于偏低水平状态,这容易造成该领域人才的流失。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近期社会工作的发展(如房地产建设、电子产品大批量生产)大部分是由政府推动的,而整体来自民间及企业方面的支持力度仍然非常薄弱;在社会支持资源获取不足的情况下,许多社会工作的发展存在困难。他们的社会地位远未得到社会认可,如从事建筑、电子生产工作人员被称为农民工、操作工等,该职业至今被许多人认为是没有发展前途的,使得即将从事该工作的学生认识不清楚,不能坚定所学专业方向,甚至在刚刚踏上岗位敷衍了事,缺乏责任心。

(二)高职院校工程技术人才社会责任感认知与行为选择有差异

责任感认知是个体对责任的认识程度,只有以正确的责任认知为指导,才有可能产生正确的责任行为选择。在对工程技术系人才调查时发现,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与行为选择存在差异。

1.学生干部身份与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有一定影响。在针对豆腐渣工程、伪劣假冒电子产品的认知调查中,普通学生和学生干部均有多半学生对该缺乏责任感行为表示坚决反对,学生干部对这一行为的容忍度更低,只有为数不多者表示可以理解这一行为,而普通学生中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表示可以理解。对于出现这些现象愿意思考和发表见解的学生干部比普通学生要多,这表明学生干部的身份也让他们更加看重也更加愿意承担社会责任。

2.学生性别与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有一定影响。当被问到“您愿意到施工现场工作吗?”半数男生表示支持且愿意去,少数农村男生表示愿意从事该工作,有男生表示支持但要考虑个人发展情况,也有男生表示不支持也不反对。但女生选择偏向在不支持也不反对。根据调查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对国家建设和到基层工作在思想上还是比较支持的,但面临具体的个人选择的时候,男生和女生在选择上还是存在差异的。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未能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长期以来忽视学生对象的主体性,未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不能充分利用优势发挥作用。在德育内容上,往往把某一时期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主要教育内容向学生进行灌输,不能充分重视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教育要促进人的社会化,被片面的理解为对社会的顺应,而很少强调把人培养成改造社会的主体。在德育方法上,忽视学生对象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发展,学生独立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维护,兴趣爱好得不到充分发挥,个性差异亦得不到合理的承认与包容。原本学生应通过学习走向社会,在学习中逐渐找到自己的社会位置,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结果却在学习中迷失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高职院校工程技术人才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要性

首先,责任感的培养是世界各国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更是当今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尤其正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既面临着机遇,更面临着挑战,责任感的培养是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显得更为重要。

其次,责任感的培养是工程技术人员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责任感在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责任感不仅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影响着高职生的智力开发与其他方面的发展。对高职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即未来社会基础工作者这些因素显得尤为关键。

第三,工程技术人才责任感的培养是增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举措。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审时度势,主动适应时代要求。针对学生思想上出现的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改进德育内容,改良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力争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很值得研究的,同时也是实践高职院校工程技术人才责任感培养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三、探索实践高职院校工程技术人才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有效途径

为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校工程技术人才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责任感认知与行为的自觉性,在此次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实践了提高高职院校工程技术人才社会责任感的几个途径。

(一)完善教师引导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机制

高职院校工程技术人才社会责任感的培育需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1.积极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学校德育工作者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把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引入教学课堂,引入到具体的学习生活和实习实践中。传授知识是课堂教学的目的,而价值观往往是蕴涵在知识传授过程之中的。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典型榜样的方法示范学生,向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榜样,可以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使其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教育不断深化。可以选用房屋质量问题的正、反两方面事例,教育工程技术人才正确地区分,让他们在道德评价中逐步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准,与责任感同行,完善人格。

2.完善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自我教育机制。首先要健全学生群众组织,完善自我教育的保障机制。自我教育是最强调主体色彩的教育方式,需要集体环境的保障,尤其是自我教育性质的集体环境的保障。学生社团、班集体等学生集体组织是推进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组织力量,要充分发挥它们的自我组织、密切联系学生的工作优势,积极鼓励它们自主开展健康活泼的活动组织,不断完善集体教育与个体自我教育、主动自我教育与集体自我教育相结合,保障自我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家庭与社会实践合力推进加强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1.以家庭为基础,发挥家庭教育在大学生责任意识形成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家长要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以良好的品行修养给子女做出表率。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特别是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要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有责任的人。家长要以身作则,从细微处做起并教育子女树立责任意识。生活在一个社会责任感浓厚的家庭环境中,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也会自觉地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2.重视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到基层中去,到群众中去,到建设第一线去,使他们在实践的课堂中了解社会,正确认识社会现状需求,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使他们认识到对社会、对他人负责就是自身个体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达到统一、实现的过程,从而产生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相结合的需要,进而内化为社会责任意识和责任感。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工程技术人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他们责任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高职院校工程技术人才是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其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将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国家的强盛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探索高职院校工程技术人才责任感培养的有效途径,培养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既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需求,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严涛.浅析加强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重要性[J].科技导刊,2011.

[2]黄启红.论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和谐社会构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

[3]吴学兵.班杜拉德育思想论略[J].咸宁学院学报,2010.

社会责任感的主要表现篇3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问题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总体现状

通过调查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总体水平较高。在个人责任感方面,同学们基本能做到科学规划大学生活,珍惜时间,积极进取,对个人成长发展认真负责;在家庭责任感方面,同学们基本能做到孝敬父母,关爱家庭,多数同学能够关心父母工作,积极给予建议、意见;在他人责任感方面,同学们基本能做到在公共场景中注意自己言行举止对他人产生的影响,能够积极主动为别人提供帮助,能够换位思考,安慰逆境中的朋友;在集体责任感方面,同学们能够遵守集体的规章制度,能够做到为了集体荣誉,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职业责任感方面,同学们能够积极主动思考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自己的建议,在学生遇到危险的时候能够牺牲自己的利益,维护学生安全;在环境生态责任感方面,多数同学关注空气质量,关注淡水资源,对生态状况有基本的了解;在国家责任感方面,多数同学能够通过各种媒体了解国内国际形势,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对中国梦的内涵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一定了解。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

在个人责任感方面,一部分同学存在作息不规律,生活习惯不够健康,不重视身体锻炼;大多数同学能够主动学习安全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在一些同学中成了死知识,没有促进安全意识的提高,对同学们主动防范安全隐患,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部分同学时间观念不强,不够珍惜时间。在家庭责任感方面,同学们普遍显示出了较强的家庭责任意识,关心父母身体,孝敬父母,只是在给予父母工作、农活建议方面主动性稍差。作为大学生在很多方面都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在生活中应该积极给予父母合理的建议。同时对于孝敬父母,多数同学表达了在物质方面的给予,很少有同学关注到精神层面关心。当前很多的空巢老人,在物质方面并没有太多要求,只是希望子女多探望、多陪伴,更多的需求表现在精神层面,这是需要引导同学们认识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人责任感方面,调查数据显示,还存在着一部分以自我为中心的同学,他们不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对其他同学产生的影响,我行我素,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注重对这部分同学的引导教育。

集体责任感方面,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同学就表现出了集体意识淡漠,不关心集体。这也是我们常规管理工作中某些方面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应成为我们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工作的重要方面。职业责任感方面,通过数据对比发现同学们在重大危机面前表现出的担当意识高于在本职工作方面的责任意识,在同学们的职业责任感中包涵了个人英雄主义的色彩,这提示我们在学生职业责任意识的培养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引导学生在平凡的岗位上,踏实工作,努力付出。生态环境责任感方面,数据表明学生在基本的环保意识方面尚有欠缺,对空气质量、淡水资源状况了解较少,对整个生态状况没有整体认识。国家责任感方面,从数据来看,同学们对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的较少,对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发展道路、奋斗目标了解较少,显示了在国家责任感方面的缺失。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以下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途径,以期探索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为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提供精神支撑

价值追求是个人行为产生的动力,是社会责任感形成的基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引导大学生主动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要内容。

高校思政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大学生爱国意识、责任意识的主渠道,是引领大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品质的主阵地。但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形式单一、考核方式机械、教学理念方法落后等问题,制约了其在引领大学生成长发展中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强大地理论支持和深刻的教育内涵,改变了该课程一定程度上存在的“人学空场”现象,使课程更具人本主义,更具活力和吸引力,这就需要教师以新的视角,不断挖掘其对学生道德品质养成的感召力,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赋予每个中国人的不仅是一份美好的中国梦,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此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之下,我们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科学定位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改革教学形式,积极探索新兴媒体技术在思政课中的运用,积极探索通过社会实践等多途径开展教学的可行性方法。

(二)建设网络媒介,开辟提高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新平台

对于当今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时代,互联网成为信息传播的新载体。对于大学生而言,网络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校充分利用这一平台,紧跟时代步伐,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

现在,网络发展、信息传播进入了“微时代”,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微视,网络是虚拟的,但并不是虚假的,网络传播的全天候、多媒体方式和即时互动特点,为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提供了新的媒介和手段。网言网语、网情网事,反映着大学生现实当中的利益诉求、价值愿望和真实的思想动态。要善于关注和体察大学生的网络话语,网络行为,情绪化表达,找准思想共鸣点,科学利用网络传播的特点、优势和规律,主动设置清新向上、情理交融、富有趣味性、生动体现社会责任感的网络议题,用讲好故事的方法讲清道理,以趣引人、以情感人、以志励人,推动社会责任感内容的网络化传播,占领网络舆论阵地。比如,通过建立班级QQ群等方式,随时掌握学生动态;通过学校微信平台,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养成的资讯,积极传递正能量。

(三)灵活运用朋辈教育,引导大学生在自我教育中增强社会责任感

朋辈教育是指具有相同背景或相似经历和年龄的伙伴或群体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现实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自我管理模式,在提升整体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朋辈教育具有群体性特征,我们可以以班为单位实行不同年级对口班制,在对口班之间的传、帮、带活动中,学生的集体责任感会不断提升。充分利用学生党团组织建设引导学生间开展各类知识竞赛、讲座、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生活、学习、心理、就业等方面进行平等交流,促进同学们互通有无,共同进步,不断提升对社会问题的认识,从而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

社会责任感的主要表现篇4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感知质量企业社会责任支持

引言

作为可促使企业及其品牌差异化的一种高回报战略,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简称CSR)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长期关注,已成为企业与社会关系领域内的重要研究主题(刘凤军等,2012;周延风等,2007)。已有研究表明。企业积极从事社会责任活动,能提高消费者的感知质量并增强其购买意愿。然而,相关研究仍然存在不足,大部分文献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个整体概念,研究其对感知质量的影响。而将企业社会责任细分为多个维度,分别探讨各维度作用效果的研究尚不多见。另外,在该类研究中引入消费者个体特征等调节变量进行深入探讨的文献也相对较少。

基于此,本文参考Carroll(1979)的研究,将企业社会责任细分为四个维度(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基于449位消费者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法检验这四个维度分别与感知质量的关系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支持在该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期望补充和完善相关理论,并为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提供指导和建议。

文献回顾和假设提出

(一)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一词最早是由英国学者oliverSheldon于1924年所提出的,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保护弱势群体等。

然而,由于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因此许多学者建议将其进行分级或者分层。Carroll(1979)提出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包含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四个层次,且该模型目前被学术界广为接受。因此,鉴于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复杂性,为了更周全、系统地考察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品牌形象的影响,本文采用了Carroll(1979)对企业社会责任划分的四个维度。

(二)感知质量

不同于客观的实际质量,感知质量是指消费者根据自己对产品的使用目的和需求状况,综合分析从市场上各种途径获得的相关信息,对产品或服务所作的抽象而主观的评价(张广玲等,2010)。其形成是由于产品信息的不对称,而根据线索利用理论,消费者可以利用一些线索作为判断产品质量的工具。Kirmani和Baumgartner(2000)认为,感知质量是“消费者使用内部线索和外部线索对产品优越性的评价”。内在线索是指产品的物理属性;外在线索与产品相关,却不是产品的组成要素,且比内部线索更易获得。由此可知,消费者可以利用外部线索作为判断产品质量的工具。

(三)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感知质量的影响

从理论上说,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属于外部线索的一种,消费者可以根据该线索来评价企业的产品质量。根据相关研究,当消费者知道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时,他们会对所购买的产品有更高的质量感知。Brown&Dacin(1997)的研究证实,消极的企业社会责任会损害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评价,而积极的企业社会责任则会使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做出较好的评价。周延风等人(2007)的研究显示,在保护环境和善待员工两个领域,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消费者感知质量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张广玲等(2010)的研究得出,正面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会提高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感知,降低其对产品风险的感知,从而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经济责任对感知质量有正向影响

H2:法律责任对感知质量有正向影响

H3:道德责任对感知质量有正向影响

H4:慈善责任对感知质量有正向影响

(四)企业社会责任支持的调节作用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行为影响的研究不断深入,市场营销领域的学者们开始关注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行为作用的影响因素。Brown&Dacin(1997)认为消费者的个体特征可能会影响到他们是否或者在何种程度上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做出反应,而企业社会责任支持(CSR-Support)就是该特征之一,是指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总体支持程度。因此,企业应该考虑其对消费者的企业社会责任响应的调节作用。Sen&Bhattacharya(2001)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支持对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响应关系的调节作用,并按照消费者对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支持程度将消费者分为高支持和低支持两类消费者。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支持能够影响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响应,即高支持的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更为敏感,反应更为积极。Sen&Bhattacharya(2004)的研究也发现了企业社会责任支持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消费者的产品质量感知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周延风、罗文恩等人(2007)的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支持对善待员工、捐助慈善事业两方面与消费者感知质量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Ramasamy和Yeung(2009)的研究发现了中国消费者具有较高程度的企业社会责任支持。

因此,本文也考虑企业社会责任支持可能会对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感知质量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相比于低支持的消费者,高支持的消费者在感知到相同的企业社会责任时可能更加倾向于认为该企业的产品有更高的质量。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a:CSR-Support对经济责任与感知质量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

H2b:CSR-Support对法律责任与感知质量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

H3c:CSR-Support对道德责任与感知质量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

H4d:CSR-Support对慈善责任与感知质量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

根据以上理论推演和研究假设,本文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概念模型。

研究设计

(一)变量的测量

为了确保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本文选用国内外文献中已使用过的成熟量表,并根据本文研究的移动通信行业背景做了必要调整,以此作为收集数据的工具。企业社会责任的量表主要来自maignan(2001)开发的量表(测量消费者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而感知质量则主要是从LloydC.Harris(2004)研究中使用过的量表里选取了适合本文需要的题项。所有题项均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

(二)样本

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的多项研究表明,不同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响应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在设计问卷时若不设定行业背景。可能会对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然而,大部分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都是基于有形产品行业背景下的,很少在服务行业;且近年来移动通信运营商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也投入了大量资金。因此,本研究选择了移动通信行业。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消费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在重庆市内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500份,剔除了填写不完整、答案呈现明显规律性等无效问卷之后,有效问卷44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9.8%,样本情况如表1所示。

(三)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SpSS软件中的信度分析工具计算alpha系数,获取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另外,本文还使用LiSReL软件分别进行了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以检验量表的收敛效度和判别效度。最后,本文使用SpSS软件中的层次回归分析来检验本文提出的所有假设。

数据分析及结果讨论

(一)信度检验

通过SpSS20.0软件分析得知,整个问卷的alpha系数为0.839,说明整个问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很好。信度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一般认为,alpha系数达到0.7,表明量表是可靠的。但在探索性研究中。ai-pha系数大干0.5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由此可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

(二)效度检验

由于本文所采用量表的各项内容是根据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调整和修改而来,因此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利用LiSReL8.70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将24个指标按6个因子拟合模型,结果显示所有拟合指标都达到了理想的标准,说明该模型有较好的拟合度(x2(237)=470.43,RmSea=0.047。CFl=0.958,GFi=0.920,nnFi=0.951,(iFl=0.958)。

同时,除了经济责任中有1个指标的标准化因子载荷为0.41略低外,其余19个指标的因子载荷均在0.5至0.95之间,且所有指标的t值均达到较高的显著性水平(p

(三)假设检验

由于假设中涉及变量问的交互效应,本文采用层次回归法来进行假设检验。遵循已有做法,在计算交叉项之前,本文首先将各变量进行居中化(减去变量的均值),以减少回归方程中变量间多重共线性的影响。同时,本文还设置了若干控制变量。包括性别(1男,0女)、G3用户(1G3用户,o非G3用户)、电信(1电信,0其他)、联通(1联通,o其他)、平均每月消费。

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模型1为只包含控制变量的基准模型,模型2为包含主效应的模型,模型3为加入交互效应的模型。所有模型中,备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介于1与2之间,说明变量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分析结果是可靠的。

由表2可知,在企业社会责任四个维度中,经济责任、道德责任、慈善责任分别对消费者感知质量产生了显著地正向影响(β=0.104,p

另外,经济责任与消费者企业社会责任支持的交互项对消费者感知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118,p

最后,根据层次回归分析可知,本文提出的8个假设,有4个假设得到了支持,而其余4个假设则未得到支持。

结论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四个维度中,经济责任、道德责任、慈善责任对感知质量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法律责任对感知质量却无显著影响。另外,企业社会责任支持对经济责任与感知质量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本文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四个维度分别对感知质量的影响,克服了部分研究仅从企业社会责任整体出发研究其对感知质量的影响所导致的局限性,发现了企业社会责任四个维度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另外,本文还引入企业社会责任支持作为调节变量,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发现了消费者的企业社会责任支持具有部分调节作用。因此,本文的研究结果细化并完善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理论,为该领域补充了新的经验证据。

社会责任感的主要表现篇5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实意义

责任认识、责任情感、责任意志、责任行为是构成责任感的四要素,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影响[1]。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既包括对他人、群体、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也包括自我责任感。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说以及关于责任与自由的哲学理论,是理解和分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理论基础。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内涵的研究,注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和养成引导,有利于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和研究,同时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

(一)责任感

责任感,是指社会群体或者个人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为了建立美好社会而承担相应责任、履行各种义务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质,不同的学科对责任感有不同的界定。

从德育学角度看,责任感是个体对自身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承担的责任的一种意识,对自己在道德活动中完成道德任务的情况是否满足的道德判断。

从人的本质看,人的责任感反映的是人的价值问题,而人的价值问题实质上是指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即人的自我价值和人的社会价值。

从心理学角度看,责任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在承担人类社会和自身发展中的责任中做出的行为选择、行为过程及后果是否符合内心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具体来说,责任感是道德感的一部分内容,是个体对自身在人类社会和自我发展中所承担的一种责任的一种意识,对自己在道德活动中完成道德任务的情况是否满足道德需要的一种体验。

(二)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指公民对这种责任的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和崇高的情感、意志、对自身社会权利与义务的自觉认识。

就其内容而言,社会责任感的实质内容随社会历史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就其主体而言,它可以分为:社会群体(企业、社区、政党、民族、国家乃至全世界)的社会责任感与个人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往往通过人们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理解、对社会责任的态度以及人们的行为表现出来。

人的社会责任感并非天生就有,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和教育中逐渐形成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由低到高,不断升华、不断强化的过程,需要在内容、目标上由感性到理性,由对己负责到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负责的递进。

(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指大学生对其责任对象的自觉意识和体验。当代大学生首先是一名公民,应当具有一般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大学生作为一个思想活跃的知识群体,不仅应当具有历代知识分子所具有的忧国忧民意识和报效祖国的行为,而且还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所以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理应包含更丰富的内容。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分为对自我责任感与对家庭、他人、社会群体和环境的责任感。其中自我责任感的养成是对家庭、他人和社会群体的责任感养成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一个人对自我的生存和发展都不能负起责任,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都保障不了,也就不可能对家庭、他人、集体、社会负起责任。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今天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最优秀的群体。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在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或代表个人、或代表集体、或代表国家,从事各种经济、社会活动的时候,其社会责任感的状况决定着他们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影响着个人、集体和国家。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完善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当代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我国正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更是一种道德经济,诚实守信是人们处理经济活动和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责任道德是市场经济的伦理基础。其次,知识经济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人才素质提出愈来愈高的要求。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具备广博知识的人才,更需要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才。知识、科技、信息、网络运用得好,就会给人们带来好处,促进社会的发展,为人类造福;反之,就会给人们带来损失,甚至会使人类遭受灭顶之灾。大学生是知识、科技、信息的掌握者和创造者,他们有责任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2]。

(二)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法治与德治充分融合的社会,是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社会。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包含对自我以及他人、社会群体和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具备了这些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和作用。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金钱成为某些人眼中的价值象征和代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当代大学生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生态链”上十分重要的环节。当代大学生在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先进文化和科学精神的传播者、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实践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者等多种角色,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对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必将是深刻和长远的。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战略工程。

(三)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首先,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协调个人利益与集体主义的关系呢?我们认为,集体主义不应简单地理解为牺牲个人利益而满足集体利益的需要,如果有对个人利益的制约,即是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关系中个人社会责任的必然规定,维护和发展社会整体利益也是个人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因此,只有教育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责任是人作为社会的人所必须承担的,是自身发展完善的前提,集体主义教育才会更有说服力。

其次,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这种内在要求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社会责任感培养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集中体现,是大学生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大学生转变为社会人的必然前提。大学阶段是个人社会化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在此阶段由他人主导转变为自我主导,由他律转为自律。从生活空间和心灵上讲,都比以往拥有了更多的自由权和选择权,但他们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尚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在此背景下,就要特别注重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让他们主动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使他们能够在自己人生道路上做出正确的抉择,并顺利走向社会。

另一方面,社会责任感培养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支柱。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能脚踏实地工作。同时,社会责任感也是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源泉。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意识是同批判意识密切相关的。一个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人,即使他面对落后的社会现实和极不合理的社会事件时,也会抱以冷漠的态度而不予关注,其批判意识无从谈起,更遑论其创新动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相反,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必然会对客观事物持热情关注的态度,对现实中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也必然会在责任感的驱使下,产生强烈的批判和改造欲望,这样才能激发创新动机,并在创新活动中逐步培养创新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社会责任感的主要表现篇6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价值观淡化

一、调查目的

责任感――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通俗地说:就是责任意识或负责精神。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道德责任。社会责任感――是责任感的高级形式,就是在一个特定社会里,个人感觉对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农村职业中学学生是我们为社会培养的中级专门人才,能否树立强烈而牢固的社会责任感,不仅关系到自己理想信念的实现,而且与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息息相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对职业高中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方面的教育,使其积极承担自己的人生责任,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形式

在做调查之前,我上网搜集了调查报告的相关资料,仔细研究了这次调查报告的行动安排、计划方案,从而确保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调查。此次调查采用问卷的方式,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工作由本组成员全程负责,共发放问卷140份,收回132份,其中有效问卷是130份,有效率为75%,符合问卷调查的一般规律和标准,可以进行数据分析。

三、调查内容

1.这次活动我们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1)你觉得现在的职业中学学生是否缺乏社会责任感?

(2)你在学习上你对自己负责任吗?

(3)你珍惜爸妈对你的付出吗?你对你的爸爸妈妈负责吗?

(4)如果本组值日打扫卫生区时其他人都走了,你会怎么做?

(5)如果遇到了你很想做但可能会给你坏的影响的事情,(比如上课想玩手机)你会怎么办?

2.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及采取的方法及实施方案:

提高农村职业中学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途径:

(1)培养和提高农村职业中学学生社会责任的认知能力。

(2)要善于挖掘校园生活的育人功能,发挥体验教育的重要作用。

(3)要着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队伍。

四、调查分析

1.当农村职业中学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现状与特征

(1)经过调查发现,农村职业中学学生中有社会责任感的比例不高。非常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人占34%,有一点缺乏的人占42%,认为不缺乏的人占10%,还有14%的人不清楚。这些数据反映出我校学生社会责任感意识相当薄弱。

(2)对于觉得现在的职业中学学生是否缺乏社会责任感,只有43%的学生认为不缺乏,14%的学生认为缺乏社会责任感,从这一数据反映出学生的自我责任感意识明显强于社会责任感。

(3)对你在学习上你对自己负责任的问题,有46%的学生认为负责任,10%的学生认为不负责任,44%的学生说不清。这一数据表明学生的责任感不强。

(4)你珍惜爸妈对你的付出吗?你对你的爸爸妈妈负责的问题,20%的学生认为负责,47%的学生认为负责不够,还有37%的学生处于思想模糊状态。

(5)对于如果本组值日打扫卫生区时其他人都走了,你会怎么做?

采取不打扫卫生的占40%,26%的学生会自觉打扫卫生,4%的学生对不关己的事,采取回避、冷漠的态度。

(6)如果遇到了你很想做但可能会给你坏的影响的事情,(比如上课想玩手机)你会怎么办的问题,38%的职业高中学生偶尔玩,因为他们的自控力差。26%的职业高中学生表示在会做自己要做的事。还有16%的学生表示经常上课玩手机,只有20%的职业高中学生表示不做可能影响自己声誉的事。

结论:社会责任感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对国家、民族、社会举足轻重,是职业高中学生成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农村职业中学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

2.加强农村职业中学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策略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丰富和深化社会责任感教育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入学生头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帮助职业高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2)发挥校园广播站的主渠道,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

发挥校园广播站的主渠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培养职业中学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而校园广播站宣传建设对于职业中学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能够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努力使责任意识成为农村职业中学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基本意识和规范,充分利用广播站的覆盖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在责任感教育中潜移默化的作用。

(3)加强社会、家庭、学校三方协作的教育体系,使社会责任感教育得到提升。

社会责任感教育不仅是德育工作者的事,学校、家庭、社会应该通力协作,共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首先教育者自己必须要有责任意识。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明确自己在学校管理、学生发展中的责任;对社会消极现象既不回避,也不放弃正确的理论引导,充分显示对教育对象的尊重和对社会效果的负责。在日常生活中,更应注意自身的言行,身教重于言教。

五、调查总结

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对农村职业中学学生进行责任教育,使其积极承担自己的人生责任,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村职业中学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不仅仅是德育工作者的事,学校、家庭、社会应该通力协作,共同努力,为培养农村职业中学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就家庭而言,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责任意识的形成。总之,父母不仅要求孩子学会做事,还要学会做人,学会承担各种责任。就学校而言,除了要完善和深化教育内容以及改进教育方式,还要完善责任感教育的评价、监督、奖惩机制。通过这些措施让农村职业中学学生在学校中承担各种责任,获得直接而深刻的责任体验。此外,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家长及社会合作,共同培养农村职业中学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的主要表现篇7

城市自然景区是城市中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和游憩空间,游客旅游行为对城市自然景区的游憩冲击一直是城市旅游管理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研究游客的环境责任行为是控制游憩负面冲击,增强城市自然景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在国内外文献综述和实践观察基础上,将游客社会责任意识引入游客环境冲击感知和环境责任行为的关系研究中,建立了包含生态环境冲击感知、不友善行为感知、游客冲突感知和设施管理冲击感知四个游憩冲击感知变量,自我约束行为和保护促进行为两个环境责任行为变量的“游憩冲击感知―社会责任意识―环境责任行为”理论模型,应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以长沙岳麓山国家5a级景区为案例,对城市自然景区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展开定量实证研究。研究发现:①游客游憩冲击感知对环境责任行为的直接影响作用较小,生态环境冲击感知对环境保护促进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②游客社会责任意识对环境自我约束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在游客环境冲击感知、设施管理冲击感知、游客冲突感知与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关系中起中介作用;③游客冲击感知对社会责任意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游客生态环境冲击感知和设施管理冲击感知对游客社会责任意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游客冲突感知对游客社会责任意识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根据研究结论,文章最后指出城市自然景区游客环境责任行为若干管理启示。

关键词游憩冲击感知;社会责任意识;环境责任行为;影响因素;岳麓山国家5a景区

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7)05-0161-09Doi:10.12062/cpre.20170341

旅游环境问题伴随着旅游开发而产生,随着旅游业发展的逐步深入和壮大而日渐被人们所感知并引起重视。旅游环境问题一方面是由于规划开发不合理、管理不当等因素造成,另一方面是由游客的不负责任行为导致的[1-2]。尽管文明旅游观念日渐深入人心,但不文明旅游现象仍旧屡见不鲜,甚至“扬名海外”。游客的这些不负责任行为对景区环境,尤其是城市自然景区环境,产生了强烈冲击,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成为我国景区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规范游客旅游行为。2013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15年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行业文明旅游工作的指导意见》都对游客行为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制定了相应的惩罚措施,从法律制度层面强制游客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然而,法律制度的外在强制约束,并不能替代行为主体的内在主观意识作用。根据实地观察,游客不负责任行为背后常常伴随着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的普遍现象,主要表现为:①游客无意识破坏行为,对自身行为危害性的认知不强;②游客景区归责意识,缺乏主人翁精神,认为景区环境保护与自己无关,也影响不到自己的利益;③失范行为的博弈,由于遵守规则的益处不能立竿见影,不遵守规则的益处却非常明显,因此,在遵守规则和自身利益之间往往选择自身利益;④消费者就是上帝的认知,把自身利益放在凌驾一切的位置上,认为消费中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⑤从众心理使然,认为他人不遵守规则,自己也可以不遵守,即使遵守也不能改变什么。可见,游客社会责任意识对环境责任行为存在明显的影响。

从感知―情感意识―行为的心理作用机制来看,游憩冲击感知是游客社会责任意识、环境责任行为的基础。游客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产品的消费者,其行为对旅游环境保护至关重要,而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到底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影响机理如何,游客社会责任意识又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这些都有待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尝试构建“游客游憩冲击感知―游客社会责任意识―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结构方程模型,研究游憩冲击感知、游客社会责任意识对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作用,旨在从内生机制上揭示游客环境责任行为更为深刻的影响机理,为激发游客环境责任行为、促进景区游憩冲击有效管理提供依据,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岳麓山景区位于长沙城市中心区域,是长沙城市旅游名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区以其优美的风景资源、便捷的交通区位为城市居民和游客提供不可多得的自然游憩体验。自2009年免费开放以来,景区游客倍增,尤其在节假日里来景区踏青、赏花、观枫、登山、祈福的游客更是人山人海,每年国庆和春节黄金周期间岳麓山景区接待的游客数量都位于全省景区前列。游客规模增长的同时,游憩冲击问题也越发明显,如古树破坏、垃圾成堆、设施损毁、建筑涂鸦、水源污染、游道破损以及休息设施不足等。游客游憩冲击问题的出现,每年不仅花费了巨额景区维护费,而且破坏了景区生态环境,损耗了无形资源,降低了游客体验,阻碍了景区可持续发展。为此,迫切需要对景区游憩冲击问题进行研究,寻找有效管理对策。

1文献综述

目前关于游憩冲击感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感知影响因素和感知对旅游体验、满意度以及忠诚度的影响上[3-7],而游憩冲击分类是游憩冲击研究的基础。梁明珠等将游憩冲击分为生态环境冲击、游客冲突和设施管理冲击[5];罗艳菊把游憩冲击分为社会性冲击、管理性冲击和资源性冲击[6];white等把游憩冲击分为不友善行为、环境冲击和游憩冲击[7]。

关于社会责任意识的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旅游企业和旅游目的地的责任意识上,而对游客的社会责任意识研究则比较少[8-12]。张维亚等将旅游者社会责任分为经济责任、文化责任和环境责任[8];黎耀奇等认为游客社会责任主要是环境责任[9]。有研究认为公民社会责任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领域应承担与其角色相应的责任,社会责任与社会成员所扮演的角色相关[10-11]。

关于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因素上,其中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关系是研究热点[12-20]。在已有的研究中,环境责任行为有时又被称作环境行为[12]、积极的环境行为[13]、亲环境行为[14]、具有环境意义的行为[15]。西亚和亨格福德等将环境行为分为说服行动、消费行动、法律行动、政治行动和生态管理行为[16];史密斯和科斯塔将环境责任行为分为市民行动、法律行动、经济行动、教育行动、亲身力行行动、说服行为六类[17];瓦斯科和科宾将环境责任行为分为一般行为与特殊行[18];杜诺等认为环境责任行为分为消费行为、支付意愿及环境公民[19];虞佳丽将其分为亲身力行行为和说服行为[20]。研究者对环境责任行为类型界定的不同,直接影响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研究的深度。

综上所述,尽管景区环境保护已成为游客共同的社会责任,游憩冲击和环境行为研究也成为关注热点,但将游客社会责任意识引入到游憩冲击感知与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关系的研究并不多见,这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切入点。

2概念界定与理论假设

2.1概念界定

2.1.1游客游憩冲击感知

游憩冲击(recreationimpact,Ri)是游憩活动给景区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综合已有研究,本文将游憩冲击分为生态环境冲击、不友善行为、游客冲突和设施管理冲击。生态环境冲击主要是指游憩利用可能会带来动植物种群结构变化、侵蚀、污染、自然资源破坏、视觉效果改变等方面的影响[21],经常表现为土壤板结、水资源减少及污染、植被破坏、步道侵蚀等影响[5-7];不友善行为是指游客对环境的破坏行为即通常所说的不文明行为,表现为不遵守景区规章制度、随地吐痰、乱写乱画、乱扔垃圾、抄小道等[7];游客冲突指游憩使用给其他同在游憩区的他人造成的干扰,经常表现为:游客在人行道上骑行、拥挤、不受控制的宠物、排队等候时间太久等[5,7];设施管理冲击主要是游憩给景区设施管理带来的困扰,如:设施损毁,休息设施、停车位、无障碍空间不足等[5-6]。

有鉴于此,本文将游客游憩冲击感知(touristRecreationimpactperception,tRip)定义为:游客在游憩区游览过程中,对以上各种负面冲击信息的感知,并形成整体印象的过程,涵盖生态环境冲击感知、不友善行为感知、游客冲突感知和设施管理冲击感知四个维度。

2.1.2游客社会责任意识

从社会责任角度来看,游客是社会公民的组成部分,处于密集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在享受公民应有权利的同时,对社会发展进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旅游活动是社会活动的一部分,游客的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环境息息相关,与其他游客和当地居民相互影响,同时,旅游作为一项社会活动,还会对社会公众产生影响。游客在享受社会提供的旅游权利的同时,应该要对社区旅游发展负有责任。本文将游客社会责任意识(touristsSocialResponsibility,tSR)定义为:游客对其应承担的对环境、其他游客、当地居民以及社会公众的责任的一种情感和态度。

2.1.3游客环境责任行为

根据已有研究界定,本文将游客环境责任行为(touristenvironmentResponsibilityBehavior,teRB)定义为:游客基于个人责任感和价值观而主动采取的有利于旅游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若干行动。从已有环境行为分类研究看,本质上可归纳成两种行为:一种是自我约束行为,即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做损害环境的行为,如:不乱扔垃圾,遵守旅游地规章制度,绿色消费;另一种是保护促进行为,即积极主动采取措施保护环境不受他人损害,如:劝阻他人的不负责任行为,向管理部门检举破坏行为,参与政治与法律活动推动环保行为,主动清扫垃圾等。因此,本文将环境责任行为分为自我约束行为和保护促进行为两个维度。

2.2假设提出及理论构建

2.2.1游客游憩冲击感知对社会责任意识的影响

游客的社会责任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学习教育和直接的感官刺激不断交互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大部分人都是通过学习教育后初步形成了这种意识,从而提高了他们对冲击的感知能力,在感知的刺激和反复的宣传教育下再次深化了这种意识。研究表明,游客游憩冲击感知程度因人而异,受到游客个人经验[7]和态度、情感、知识[6,22-23]等因素的正向影响,而这些因素和感知同时也会影响游客社会责任意识。罗伊・巴兰坦(RoyBallantyne)研究发现,在旅游过程中,游客如果能够感知到环境问题,对发现的环境现象进行思考,并反思自己的行为,那么这次旅游将显著地影响游客对环境的态度、情感和行为,而那些没有将精力投入其中的游客受到的影响则较小[24]。因此,可以提出如下假设:

H1a―H1d:游客环境冲击感知、不友善行为感知、游客冲突感知、设施管理冲击感知分别对其社会责任意识有显著正向影响。

2.2.2游客游憩冲击感知对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

关于游客游憩冲击感知与环境责任行为的研究并不多,罗盛锋等的研究表明游客负面环境影响感知与游客环保行为没有必然关联[25]。尽管如此,但是相关研究表明游客游憩冲击感知受游客游憩动机、环境知识、环境态度影响,愈是以体验大自然为动机的游憩者对环境冲击敏感度愈高[6],环境知识愈丰富[23]、环境态度愈积极则敏感度愈高[22],而这些因素又被证明对游客环境责任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23]。由此可以表明,以亲近自然为动机、环境知识丰富和环境态度积极的游客的游憩冲击感知相对较强且更倾向于采取环境责任行为。一般来说,人的行为具有滞后性,只有当感知到了问题时,才会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和预防,所以游客感知到的游憩冲击越严重则说明游客越把这些负面影响当成一个问题看待,越容易激发其潜在的环境责任行为,对环境自我约束行为或保护促进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可以提出如下假设:

H2a―H2d:游客环境冲击感知、不友善行为感知、游客冲突感知、设施管理冲击感知分别对其自我约束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

H2e―H2h:游客环境冲击感知、不友善行为感知、游客冲突感知、设施管理冲击感知分别对其保护促进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

2.2.3游客社会责任意识对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

游客社会责任意识集中表现了游客对环境、当地居民、其他游客以及社会公众的一种态度和情感。责任感越强的游客越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尽量不影响环境和他人,并将减少负面影响当成自己应尽的义务。所有游客都能看见乱扔垃圾、践踏植被、游客踩踏出小径等不良现象,但是只有责任感强烈的游客才会把这些不良F象当成一个问题来对待,并做出相应的行动;而责任感不强的人对这些现象可能视而不见,甚至可能跟风效仿。国内外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也表明环境态度对环境责任行为有积极影响。因此,可以提出如下假设:

H3a―H3b:游客社会责任意识分别对其自我约束行为和保护促进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

2.2.4游客自我约束行为对保护促进行为的影响

自我约束行为的实现是改善环境的前提,保护促进行为则是保障。自我约束行为只涉及到自身,只需要对自己的行为稍加约束就行了,相对较容易做到;而保护促进行为是一种更为积极主动的行为,不仅需要自身主动采取措施去保护环境,还涉及到他人,在实施过程中可能时间较长,还会遭遇到他人不配合,相对较难做到,需要更高的觉悟。自我约束行为是保护促进行为的前提和基础,一般认为自我约束行为的强化会促成保护促进行为。因此,可以提出如下假设:

H4:游客自我约束行为对其保护促进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

根据上述研究假设,本文构建如下理论模型来研究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如图1所示。

3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3.1问卷设计

本研究的问卷内容包括样本基本特征和7个潜变量两大部分。7个潜变量中,构成游客游憩冲击感知的游客生态环境冲击感知、不友善行为感知、游客冲突感知、设施管理冲击感知的4个潜变量为外生变量,其余3个潜变量为内生变量。本文根据研究目标和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来设计量表,其中游客环境冲击感知、不友善行为感知、游客冲突感知、设施管理冲击感知量表来自怀特(white)[7]、梁明珠[5]等量表;游客社会责任意识的现成资料并不多见,由6名旅游研究者组成的研究小组提出;自我约束行为量表和保护促进行为量表主要来自于程天明(tienmingCheng)[23]、李秋成[26]等量表。各变量调查题项均采用李克特(Likert)的5刻度量表形式,具体的测量指标见表1。

3.2数据收集

本研究首先进行了155份问卷的预调研,以检查问卷设计的合理性。预调研后在岳麓山游客量较大的几个景点和路口进行了正式的调研,调查时间为2015年6月。榱耸故据分布均匀,每周挑选一个工作日和周末日发放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16份,有效回收率83.2%,以有效问卷数据建立数据库,作为研究数据来源。为了达到调查目的,调查员在发放问卷前通过询问游客的身份和游览经历来排除非有效对象,保证调查对象的准确性。

3.3样本统计

从样本人口统计特征来看,被调查者性别相差不大,女生占51.68%,略多于男生;年龄主要以中青年为主,占84.14%,这与景区的地理位置有关,位于大学城区,是年轻人游憩休闲的主要区域;文化程度以大专或本科为主,占69.23%,整体文化程度较高;家庭收入各个层次分布相当,整体收入水平一般;一半以上的游客目前在长沙居住,大部分游客都是重游,游览频率以1个月1次和低于1个月1次为主。

4实证分析

4.1测量模型分析

为了检验理论模型,根据结构方程模型的一般方法,

先构建测量模型对变量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

4.1.1整体拟合优度分析

运用amoS17.0构建测量模型,从整体拟合优度分析看,χ2/df=1.761(0.9),CFi=0.926(>0.9),各项拟合优度指标基本都达到标准,说明测量模型具有较好的整体拟合优度。

4.1.2信度检验

量表的信度可由Cronbach’sα值和组合信度来测度,量表的总体Cronbach’sα值为0.892,大于0.7。由表2可知,量表中各潜变量的Cronbach’sα值为0.788-0.896之间,组合信度在0.788-0.898之间,均大于0.7的标准,说明量表的信度较高。

4.1.3效度检验

研究变量测量题项参考前期相关文献的成熟量表,并经过专家审核,因此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构建效度由标准化因子载荷及对应的t值和平均提取方差来测度。由表1可以看出,所有观察变量的标准化因子载荷在0.560-0.870之间,对应的t值在8.710-18.969之间,满足因子载荷大于0.5,且在0.01水平下显著的标准;平均提取方差有三个大于0.5,另外4个接近0.5,略低于平均提取方差大于0.50的标准,但标准化因子载荷和t值的值都达到了标准,说明该量表的效度可以接受。

4.2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上述分析表明,本研究测量量表的信效度可以接受,模型整体拟合度较好,能够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以检验研究假设。

4.2.1研究假设检验

使用最大似然方法对研究理论模型进行估计,研究假设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H1a、H1c、H1d、H2e、H3a和H4等6个研究假设得到有效验证,其余9个研究假设均没有得到验证。

4.2.2研究理论模型修正

为了使数据和理论模型更好地拟合,通过去掉不显著的路径连线(其中不友善行为感知变量的所有路径连线都不显著,因此该变量被删除),对理论模型进行修正处理。修正后的拟合优度指数分别为χ2/df=1.767(0.9),iFi=0.942(>0.9),

CFi=0.942(>0.9),除了RmR指标外,其他指标都变得更加符合标准,说明修正模型拟合度更高。

修正模型最终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2可知,删除不显著变量后的路径连线都得到了验证,其中游客生态环境冲击感知(标准化路径系数β=0.207,p

游客生态环境冲击感知、设施管理冲击感知和游客冲突感知通过游客社会责任意识间接影响游客的自我约束行为和保护促进行为,具体影响效应见表3。其中游客冲突感知和设施管理冲击感知对自我约束行为的间接效应较强,分别达到了-0.172和0.171,而生态环境冲击感知对保护促进行为的影响最大,总效应为0.261。游客社会责任意识显著正向影响游客的自我约束行为(β=0.456,p

5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

5.1研究结论

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游客游憩冲感知、社会责任意识与环境责任行为的关系模型,将游客游憩冲击感知分成了生态环境冲击感知、不友善行为感知、游客冲突感知和设施管理冲击感知,将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分为自我约束行为和保护促进行为,并初步提供了各变量的测量工具。通过研究获得以下结论:

(1)游客生态环境冲击感知和设施管理冲击感知直接显著正向影响游客社会责任意识,而游客冲突感知显著负向影响游客社会责任意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游客环境冲击感知和设施管理冲击感知虽然也会给游客带来不便,降低旅游体验,但是并不直观地影响游客的利益,而游客冲突则直接影响到了游客的切身利益,人多拥挤、等候时间太久、不受控制的宠物、大声喧哗等冲突使得游客间利益互相对抗。在自身利益直接受到威胁时,大多数人为了争取自身权益往往就会选择直接的回击,并产生敌意,从而降低对他人负责的社会责任意识。

(2)游客游憩冲击感知中只有游客生态环境冲击感知直接显著正向影响保护促进行为,游客社会责任意识在游客环境冲击感知、设施管理冲击感知、游客冲突感知与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跟生态环境破坏的显著性紧密相关,加之近年来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经过媒体的宣传,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所以相对其他的设施管理、游客冲突而言更为重要,因此游客可能会对生态环境冲击直接做出应激行为,而游客冲突和设施管理冲击的感知并不会直接影响其行为,需要一个反应过程。

(3)游客社会责任意识显著正向影响游客的自我约束行为,并通过自我约束行为影响其保护促进行为。游客的自我约束行为显著正向影响其保护促进行为。这是因为与保护促进行为相比,自我约束行为更容易做到,当游客社会责任意识增强时,他们首先就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审视和约束,而保护促进行为则可能需要更多的刺激才能实现。

(4)不友善行为的各个假设都没有得到验证。原因可能在于,游客对不友善行为的严重性和敏感性不足,并没有觉得其他游客的这些行为(如不遵守景区规章制度、随地吐痰、乱写乱画、乱扔垃圾、抄小道等)是对自己的冒犯行为。虽然不友善行为借鉴于white教授的研究量表,但在中国的情景下并未产生显著的作用,这反映了中美文化差异背景下,美国游客对其他游客的文明行为更为敏感。同时也启示我们,研究量表的借鉴需要根据国情和文化背景差异做相应的调整。

(5)总体上来说,游客游憩冲击感知主要通过社会责任意识间接影响其环境责任行为,直接影响较弱,游客不同类型的游憩冲击感知对其社会责任意识和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程度和方向不一样。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无法具体了解游客的心理变化过程,后续研究可以通过访谈法、实验法等其他研究方法来具体分析不同类型的游憩冲击感知会产生不同程度、不同方向影响的具体原因。

5.2管理启示

本研究为城市自然景区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1)强化城市自然景区生态环境冲击感知管理。城市自然景区游憩中尽管游客对生态环境冲击、游客冲突冲击、设施管理冲击等三类游憩冲击感知强烈,但只有生态环境冲击感知对责任环境行为起到直接正向影响作用。因此,在景区游客行为管理中,首先要重视并加大对游憩利用中生态环境破坏行为和现象的宣传,通过建立景区环境教育中心(educationCenter)或_设环境教育参与项目(environmentaleducationprogram),向游客全方位集中展示土壤板结、水资源减少及污染、植被破坏、步道侵袭等城市自然景区常见的游憩环境破坏行为和现象。借助高科技、趣味性手段让游客全面接触、了解并认识到生态环境破坏的易发性、经常性以及严重性,进而强化游客的生态环境冲击感知,激发其环境责任行为。

(2)注重游客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游客社会责任意识直接影响游客责任行为,对环境自我约束行为具有直接影响,这说明景区环境管理中要注重培养游客社会责任意识。虽然景区在以往的环境教育中或多或少涉及到环境责任意识,但是并未系统区分,引起重视。因此,景区管理者首先需要明确景区是游客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载体,具有培养游客社会责任意识的义务;其次,日常经营管理中要摄入社会责任意识的管理措施,通过在景区接待中心、主要道路节点增设景区社会责任公益广告牌和标识,或者举办特定活动,有针对性地对游客加以提醒,并让其知晓游客在享受游憩机会和权利的同时,对他人、社区和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推卸的环境责任。此外,通过强化生态环境冲击感知、设施管理冲击感知以及游客冲突冲击感知,潜移默化地影响游客社会责任意识也是本文研究结论给出的另一种启示。

(3)重视环境责任行为影响机制的系统性。游客社会责任意识在游憩冲击感知与责任环境行为的影响关系中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存在“游憩冲击感知―社会责任意识―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机制,这说明环境责任行为影响机制并非只存在单一直接影响路径,而是一个因素联动传递的系统路径过程,我们在景区环境管理中需重视多因素的联动,注重环境责任行为管理的系统性。不能顾此失彼,而要同时兼顾,既要强化游客生态环境冲击感知,又要注重游客环境责任意识培养。从这两个方面构建系统的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管理干预机制,最终形成景区环境保护的内生动力机制,促进游客环境保护的长久行为。

(4)加速环境自我约束到保护促进行为的转化。对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管理,不仅要深入分析其影响机制问题,而且要明晰具体环境责任行为的层次。研究显示,游客环境责任行为主要分为自我约束行为和保护促进行为,两者紧密关联,自我约束行为是基础层次,保护促进是高级层次,自我约束对保护促进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而游客只有自觉做出了环境的保护促进行为,才能真正发挥其对环境保护的最大作用,形成景区环境保护的共同参与机制,强化环境保护的效果。因此,景区要通过各种环境保护的激励措施,加速游客环境自我约束行为向保护促进行为的转化,提升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层次。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林明水,龚芳华,袁书琪.大陆赴台游客环境意识与旅游行为特征研究[J].福建论坛,2014(5):136-141.[Linmingshui,GonGFanghua,YUanShuqi.Studyonmainlandtouriststotaiwantourismenvironmentalawarenessandbehavioralcharacteristics[J].Fujiantribune,2004(5):136-141.]

[2]文首文,吴章文.生态教育对游憩冲击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9,29(2):768-775.[wenShouwen,wUZhangwen.effectsofecologicaleducationalonrecreationalimpacts[J].actaecologicasinica,2009,29(2):168-775.]

[3]罗艳菊.森林游憩区游憩冲击感知与游客体验之间的关系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LUoYanju.Studyontherelationshipbetweenrecreationimpactperceptionandvisitors’experienceinforestrecreationareas[D].Changsha:CentralSouthUniversityofForestryandtechnology,2006.]

[4]哈密特we,科尔Dn.游憩生态学[m].第二版.吴承照,张娜,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73.[Hammettwe,CoLeDn.wildlandrecreation[m].2nded.translatedbywUChengzhao,ZHanGna.Beijing:Sciencepress,2011:273.]

[5]梁明珠,刘志宏.游客视角的湿地景区游憩冲击:维度及其影响[J].旅游学刊,2015,30(2):42-51.[LianGmingzhu,LiUZhihong.Recreationimpactsonawetlandscenicareafromavisitorperspective:dimensionanditsinfluence[J].tourismtribune,2015,30(2):42-51.]

[6]罗艳菊,吴楚材,邓金阳.基于游憩动机的游客游憩利用影响感知差异――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林业经济问题,2007,27(1):58-61.[LUoYanju,wUChucai,DenGJinyang.Differenceanalysisofrecreationists’perceptionofrecreationuseimpactbasedonrecreationmotivation:acaseofZhangjiajienationalForestpark[J].problemsofforestryeconomics,2007,27(1):58-61.]

[7]wHiteDD,ViRDenRJ,VanRipeRCJ.effectsofplaceidentity,placedependence,andexperienceusehistoryonperceptionsofrecreationimpactsinanaturalsetting[J].environmentalmanagement,2008,42:647-657.

[8]维亚,严伟,汤澍.旅游者地方感、自我效能感、社会责任感与满意度关系研究――以遗产旅游地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31(1):112-116.[ZHanGweiya,Yanwei,tanGShu.Relationshipbetweentourist’ssenseofplace,socialresponsibility,selfefficacyandsatisfactionbasedonempiricalresearchofheritagedestination[J].Resourcedevelopment&market,2015,31(1):112-116.]

[9]黎耀奇,傅慧.旅游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述评与展望[J].旅游学刊,2014,29(6):107-116.[LiYaoqi,FUHui.tourism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researchreviewandprospects[J].tourismtribune,2014,29(6):107-116.]

[10]余翔.论和谐社会中的公民社会责任[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4):85-88.[YUXiang.oncitizen’ssocialresponsibilityinharmonioussociety[J].JournalofGuangxiUniversitynationalities(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edition),2007,29(4):85-88.]

[11]常青.公民社会责任价值论析[J].理论与实践,2011(5):82-84.[CHanGQing.Valueofcivilsocietyresponsibility[J].theorymonthly,2011(5):82-84.]

[12]pooRtinGaw,SteGL,VLeKC.Values,environmentalconcern,andenvironmentalbehavior:astudyintohouseholdenergyuse[J].environmentandbehavior,2004,36(1):70-93.

[13]BanGHK,eLLinGeRae,HaDJinmaRCoUJ,etal.Consumerconcern,knowledge,beliefandattitudetowardrenewableenergy:anapplicationofthereasonedactiontheory[J].psychologyandmarketing,2000,17(6):449-468.

[14]范钧,邱宏亮,吴雪飞.旅游地意象地方依恋与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以浙江省旅游度假区为例[J].旅游学刊,2014,29(1):55-66.[FanJun,QiUHongliang,wUXuefei.touristdestinationimage,placeattachmentandtourists’environmentallyresponsiblebehavior:acaseofZhejiangtouristresorts[J].tourismtribune,2014,29(1):55-66.]

[15]SteRnpC.towardsacoherenttheoryofenvironmentallysignificantbehavior[J].Journalofsocialissues,2000,56(3):407-424.

[16]Siaap,HUnGeRFoRDHR,tomeRaan.Selectedpredictorsofresponsibleenvironmentalbehavior:ananalysis[J].Journalofenvironmentaleducation,1970,17(2):31-40.

[17]SmitHSeBaStonJ,D’aCoStaa.DesigningaLikerttypescaletopredictenvironmentallyresponsiblebehaviorinundergraduate[J].Journalofenvironmentaleducation,1995,27(1):14-21.

[18]VaSKeJJ,KoBRinKC.placeattachmentandenvironmentallyresponsiblebehavior[J].Journalofenvironmentaleducation,2001,32(4):16-21.

[19]DonoJ,weBBJ,RiCHaRDSonB.therelationshipbetweenenvironmentalactivism,proenvironmentalbehaviorandsocialidentity[J].Journalofenvironmentalpsychology,2010,30(2):178-186.

[20]虞佳.环境知识与环境态度、环境行为的关系研究――以a石化公司员工为研究对象[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3.[YUJiali.thestudyofrelationshipofenvironmentknowledge,environmentalattitudeandenvironmentalbehavior:forinvestigationofapetrochemicalenterprisestaffs[D].Shanghai:eastChin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2013.]

[21]GReenH,HUnteRC.theenvironmentalimpactsassessmentoftourismdevelopment[a]//JoHSonp,tHomaSB.perspectivesontourismpolicy.London:mansell,1992.

[22]罗艳菊,吴楚材,邓金阳,等.基于环境态度的游客游憩冲击感知差异分析[J].旅游学刊,2009,24(10):45-51.[LUoYanju,wUChucai,DenGJinyang,etal.ananalysisofthedifferenceofvisitors`perceptionofrecreationalshockbasedontheirenvironmentalattitude[J].tourismtribune,2009,24(10):45-51.]

[23]CHenGtm,wUHC.Howdoenvironmentalknowledge,environmentalsensitivity,andplaceattachmentaffectenvironmentallyresponsiblebehavior?anintegratedapproachforsustainableislandtourism[J].Journalofsustainabletourism,2014,23(4):557-576.

[24]RoYB,Janp,JoHnF.Visitors’learningforenvironmentalsustainability:testingshortandlongtermimpactsofwildlifetourismexperiencesusingstructuralequationmodelling[J].tourismmanagement,2011,32:1243-1252.

[25]罗盛锋,黄燕玲,丁培毅,等.民族地区游客对旅游环境影响的感知与行为研究[J].学术论坛,2014(11):72-78.[LUoShengfeng,HUanGYanling,DinGpeiyi,etal.Researchontourists’perceptionandbehaviorofenvironmentalimpactinethnicarea[J].academicforum,2014(11):72-78.]

[26]李秋成,周玲强.社会资本对旅游者环境友好行为意愿的影响[J].旅游学刊,2014,29(9):73-82.[LiQiucheng,ZHoULingqiang.theimpactofsocialcapitalontouristsintentiontoexhibitenvironmentfriendlybehaviors[J].tourismtribune,2014,29(9):73-82.]

社会责任感的主要表现篇8

关键字:社会责任感微观数据分析影响因素对策

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思想道德品质,它主要是指一个享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对自己应该对国家、社会、集体以及他人所负责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①。笔者通过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并对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了总结后进一步加深了对社会责任感的理解。在笔者看来,社会责任感是一种道德情感,是指一个人具有对国家、社会、弱势群体、他人、家庭、同学和朋友以及对自己负责的思想认识,它是一种包含宏观和微观方面较多内容的意识形态。

为了能够更加详细深入地了解当前社会环境下80末期和90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状况,笔者对上海市10所不同办学层次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是以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和学习现象为主,能够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调查结果更有针对性和代表性。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此次调查采用调查问卷法,对上海市10所不同类型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每所高校发放150份问卷,剔除了无效问卷之后,对1247份问卷进行了数据输入整理,并应用数据统计与分析软件SpSSV17.0(中文版)对所有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真实、可靠。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社会责任感概念的了解情况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44.8%的同学对社会责任感的内涵认识不够深刻,仅停留在了解的层面上。55.2%的同学认为自己对社会责任感比较了解。同时,对了解社会责任感的人群进行继续调查后发现,大家对于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停留在宏观层面,例如90%的同学能够做到爱护环境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但仅有30.1%的同学认为自己去学校网站浏览学校的相关通知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26.2%的同学认为自己洗衣服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2)目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整体表现

表1你对以下选项的认同度

由表1可见,当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呈一般态势。大部分同学过分注重个人利益,以个人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这一现象的产生与大部分80末期和90后大学生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有较大关系,他们在家里被父母宠溺,对与自身利益无关的事情往往表现较为冷淡,在性格方面也表现地过于自我。

(3)对弱势群体的责任

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还是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66%的同学认为别人有困难时应尽力帮助。但当提及帮助别人的一些条件时,9.1%的同学认为帮助别人要看是否对自己有利,14.7%的同学认为不计报酬的奉献太难做到,10.3%的同学认为见义勇为牺牲自己太不值。

(4)对家庭的责任

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50.4%的人的大学生活费用是全部由家庭支持的,而由家庭负担一些,个人勤工俭学解决一些的人仅占33.8%的比例,靠各类奖学金支持的人更是只占到了10.4%的比例。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学费、生活费来源主要依靠父母,依靠自我解决困难的意识较弱。

而在涉及到平时在家是否会主动帮父母做家务这个问题时,有35.8%的人在家里会做家务,但是很少会主动做,有28.1%的人是会经常主动做家务的,只有15.3%的人是会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5%的同学认为在孩子上大学时,父母应该为孩子洗衣服,12.9%的同学认同从小父母就宠爱我,不让我自己洗,同时也造成了10.5%的同学认同因为我不会洗衣服,所以大学期间衣服带回家让父母洗。

(5)对朋友和同学的责任

在如何处理朋友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上,调查结果显示,80末期和90后的大学生在对待朋友和同学时包容之心不够宽广,在存在不同的生活习惯、作息时间时难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去适应和协调,比较倾向于发生正面冲突,但是值得认同的一点是在发生争吵后,绝大部分同学还是会选择事后反省并积极与同学沟通道歉的。

(6)对自己的责任

在研究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过程中,笔者着重研究了学生本人对自己的社会责任。对于自己所学专业持有的态度中,23.3%的同学认为只要期末考试不挂科就行,21.7%的同学认为随便学学,混张毕业证书,45.8%的同学认为钻研专业知识,为找工作打基础,甚至有9.@的同学抱有能懂就学,不懂便罢的态度。在谈及参加课外活动的目的时,学生表现出了明显的功利心态,13.3%的同学认为是为了课外学分,11.5%的同学认为是老师的要求,为了班级荣誉的同学仅占调查总人数的6.5%。从这一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需要加强对大学生集体荣誉感的教育,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对自己负责的态度。

(7)影响因素

表2造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

从上表可以看出,造成当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家庭教育方面看,80末期和90后大学生自小的生活中心为“好好学习”,其余便由父母负责。此种成长环境,为大学生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有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不能做到生活自理,自己的衣服等要留到周末带回家由父母洗,自己到校需要的行李也是由父母来收拾,一旦父母没有做好,还要抱怨父母。在很多细小的生活和学习问题上自己总是拿不定主意。从社会环境的影响来看,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产生的“金钱万能”思想、“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潮等错误思想将大学生引向了重视物质利益,轻视精神食粮的错误轨道,使他们看问题、做事情变得越来越功利和浮躁。而且在当前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传媒业起着十分重要的向导作用,各种选秀节目的走红,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出名要趁早“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忙于各类选秀节目,活在不切实际的梦想中,忽视了现实生活。在学校教育方面,学校过度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成果,教育方式也多为“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愿望得不到实现。

三、增强80末期和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由于造成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个人的素质发展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本文在结合调研结果分析和访谈结果分析后,就如何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个人方面

1.端正学习动机,培养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业,端正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合理规划时间,做到学习与娱乐双结合。明确自己的主人翁态度,在学习、生活中凡事需要自己解决,多问为什么。

对父母索取少一些,回报多一些。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能凡事都依赖父母。在课余时间尽量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宽阔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也减轻父母的生活负担。

2.学会换位思考,提升个人班级荣誉感

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应时常站在他人的角度观察问题,尤其是在集体生活中更要懂得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要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把班集体的事情当成是自己的事情去做,爱集体,爱他人,不要凡事都依赖班干部,更不要将责任推卸给班干部,凡事多从自身找原因。例如,我们可以在班级内实施值周班长制,让每一个同学在值周班长的岗位上体会如何作为一个普通个体参与到班级管理的体系中来,增强每一个同学的班级存在感与班级荣辱观,让每个人都能有机会站在不同的位置看问题、考虑问题,让同学们懂得如何在自我的岗位上尽其责、谋其事、用其力,积极配合他人,尽心尽责地完成任务,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己。

(二)学校方面

1.加强道德教育

众所周知大部分高校都将文化方面的教育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但随着如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当代高素质大学生的标准不仅仅是凭借成绩就能出现在红榜上的、传统意义上的“三好学生”,更是要成为21世纪新时代的道德标兵。思想教育虽然不能够量化,但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发展引领着一个时代道德发展的未来走向,指引着大学生的行为取向。高校应对学生道德发展教育加以重视,将道德教育与文化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努力将学生培养成真正“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一代社会人。思想道德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应在以理论教育为主的基础上引入更多的案例分析,将同学们关心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时事进行深入分析,与同学深入探讨,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其主动思考,主动接受知识,而不是一味的被动接受。

2.营造学生自我发展空间,在实践中塑造自我

学生会、社团联这类学生性的自主团体,笔者认为学校、老师等方面应该充分放权,使得学生在既认的工作框架下发挥自我最大价值,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给予他们一个可以充分发挥自己能力和实践自己想法的舞台,当然在管理方面也是要做到权责统一的,在应负责时也要让他们承担相应的责任,使得他们能够真正地展现自我。

此外,学校也应举办一些贴近学生的实践活动,拉近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得学生在发挥自主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增强与学校之间的情感,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汲取经验,更早地接触社会,在实践过程中增强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及其责任感,加深对社会工作的认识,为今后进入社会和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三)社会方面

1.改善家庭教育方式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正面的引导,要注意疼爱的方式,不能过分的宠溺孩子,以他们为全世界的中心。要让孩子尽早独立,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教育他们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与他人和谐相处,要敢于承担责任,父母在平时的日常行为中更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

2.净化网络环境

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对网络媒体环境进行净化,严格审核大众媒体的报道质量。比如,目前网上热议的“少年搀扶老人被判赔7万”事件曝光之后,很多人在网上调侃说现在扶老人已经是一项贵族运动了,这样一来以后很少有人会愿意去扶跌倒在自己面前的老人了。之前网络上也有不少关于好心人由于扶老人而被误认为肇事者的报导,这些报导向大家传递着一个好人不会有好报的信号。这些报导的人本是想为这些好人讨一个公道,但是也给很多人留下了阴影,大家都不敢轻易伸出援助之手了,所以才会有令人震惊的“小悦悦”事件。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80末和90后的大学生总体而言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但由于受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社会责任感表现较弱,因此,为了培养综合、全面发展的21世纪具有极强竞争力的人才,依然需要各方加大努力。

参考文献:

[1]张璐、丁凯.论社会责任教育在大学德育中的价值和对策.高教高职研究考试周刊,2007:23

[2]许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及其培养[a].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3):第3卷

[3]戚艳萍、刘玲、吕素霞.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对策研究[a].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社会责任感的主要表现篇9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家庭责任;集体责任

【前言】

近年来,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成为家庭、社会、高校都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成败和效果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建设和民族的未来,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是国家的最宝贵人才资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目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出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培育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是当高校德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包括了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也包括对自我的责任感,指大学生在时代背景下对自我、他人、集体、家庭、社会、国家等履行职责和承担义务的自觉情感体验。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主要问题

1、集体责任感淡薄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部分学生出现迟到、早退和旷课的现象,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情况变得愈发严重,还有些大学生无视学校纪律,在课堂聊天、睡觉、接打电话等,这些失范行为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对学校、学院、班级等开展的集体活动不闻不问,更不主动参加。在进行集体活动的过程中,少部分学生只顾自身的利益,漠视集体的利益,缺乏应有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缺乏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但是,在面对有关个人利益和个人荣誉的问题时,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极强的功利心,甚至出现伪造材料、拉选票、诋毁竞争对手等情况。在学生公寓内,部分大学生只顾自身利益而无视其他同学的感受,他们不按照正常的作息时间,在熄灯之后大声喧哗、放音乐、打牌等,这些严重影响了其他同学的正常休息。以上现象代表了当前部分大学生的不良行为,反映了他们缺乏公共责任和道德意识,体现了他们集体责任感淡薄。

2、社会责任感淡薄

有些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不遵守社会公共道德和社会秩序,推卸个人的社会责任,追求个人自由主义。在生活中,有少部分大学生有损坏公共财务、浪费水电、践踏草坪等行为;也有部分大学生在对待他人时表现出了不尊重、不礼貌、态度消极等行为;也有部分大学生在社会或校园的公共场所做出大声喧哗、乱丢弃物等不注重个人形象的不文明的行为。这些行为都忽视他人和集体利益,给身边的人和环境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表现出了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在学习中,一些大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自律性不强,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娱乐中,浪费了在校学习的宝贵时间,到期末考核的时候只能靠抄袭答案和作弊行为争取及格,不仅影响个人的诚信,而且破坏了校园的纪律和秩序。

3、家庭责任感匮乏

根据调查显示,在现实中少部分大学生只是单纯接受来自家长的关爱和来自家庭的经济支持,而没有或者不愿意履行自身的责任。有些大学生缺乏正确消费观,在大学生中也出现了请客送礼的现象,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朋友之间为了加深友谊,互赠小礼物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有些大学生是期望能够以赠送昂贵礼物的方式拉近彼此关系,这就失去了友谊的真正意义,而且建立在金钱和物质基础之前的有益也是不牢固的。有些大学生追求时尚,用家长辛苦赚来的生活费进行过渡的超强消费,这不仅给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也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塑造,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造成极大的影响。

三、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对策和建议

1、优化社会责任感培育环境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一个全方位系统化的工作,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优化社会责任感的培育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充分发挥和调动社会的协调作用,使大学生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氛围中,自觉培养和提高社会责任感。要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标准和舆论导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更好的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提高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意识。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的过程中要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通过优化社会责任感培育环境,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和道德引导,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为基本内容,引导大学生对待国家、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建立正确的荣辱观念。

2、发挥高校的积极作用

高校要积极赖账德育理论的研究,提升德育教育水平,探索大学生社会责任培育的途径,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高校在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积极作用。通过加强体验教育与感恩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情感。从教育角度来说,大学生的责任感仅仅停留在认知层面是不够的,必须将感性的认识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才会使责任感教育落在实处,要引导大学生意识到只有具有社会责任感才是进入社会、立足社会的必要条件,是成长成才的重要条件。高校要不断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教师对教书育人的正确认识,因为,只有教师为人师表,展示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才能以身作则,才能引导大学生在受教育的^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充分发挥家庭作用

家庭教育意义重大,往往决定了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和形成,大学生的家庭责任包括正确的消费观和正确的恋爱观。在满足孩子物质要求的同时,也要注意与孩子思想的沟通和习惯的培养,要主动传授他们做人的道理和为人处世的原则,更要及时纠正他们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鼓励孩子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务,引导孩子明白家庭是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共同建设的,整洁的环境不仅是家长的事情,同样也是孩子的责任,帮助孩子从小就树立家庭责任的意识。家庭责任感还体现在对老人的赡养责任和承担家庭生活负担的责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大部分大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是家庭的重要成员,大学生也多为18岁以上的成年人,应该更多的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可以在家庭中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的家务,孝敬父母,逐步建立对家庭的感恩意识。家庭教育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力量,在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时候,首先要以身作则,发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重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决定了他们成长成才和未来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为国家培育更多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朱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5).

[2]雷苏睿.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中北大学.2016(4).

[3]魏进平,刘泽亚,杨易.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与分析-基于全国54所高校5237名大学生样本[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社会责任感的主要表现篇10

【关键词】:消费者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水平;消费者购买意愿;德身份自我重要性

一、引言

近年来,基于消费者角的企业社会责任(CSR)研究议题不断被重。企业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一种战略行为,力求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获得消费者的认同以加强企业竞争力。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也在不断被社会公众所关注和接受。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企业不德行为不断被披露,如地沟油、假酒假药、染等。企业德问题的现状迫使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从而也唤起了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思考与感知。

然而,企业社会责任并不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导因素,而传统的标准,比如价格、质量、品牌熟度仍然是消费者购买过程中最重要的标准(Boulstridge&Carrigan,2000)。尤其是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虽然不断曝光的企业德问题促使着消费者呼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但消费者在实际购买过程中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感知和支持还是比较欠缺。针对此问题,许多学者从消费者个体特征(如消费者信任、消费者支持、幸福感、价值观等)角度出发,探究消费者个体特征在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响应过程中的影响作用。本研究试图探究消费者德身份自我重要性这一个体隐性特征是否会影响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响应。

二、文献回顾和假设推理

1、消费者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水平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

在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研究中,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已成为了研究的核心内容。mohr&webb(2005)研究表明企业较高的社会责任水平会促进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购买意愿;企业较低的社会责任水平会较大程度地削弱消费者的购买意愿,除非降低产品价格消费者才会考虑购买。该研究结论已经得到国内外学界的高度认可。现今的研究则更加注重探究消费者企业社会责任响应过程中的影响因素。Groza,etal.(2011)考察了企业社会责任的信息沟通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动机归因这两个因素对消费者企业社会责任响应过程的影响,发现适当的企业社会责任的信息沟通会促进消费者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正向归因,进而加强消费者购买意愿。

近几年,国内学者对这一焦点也做了相关的研究。周延风等(2007)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为善待员工、保护与慈善捐赠三个维度,研究发现这三个维度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均对消费者购买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与Sen&Bhattacharya和mohr&webb的研究结论一致。周祖城和张漪杰认为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不仅取决于该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的纵向水平,还取决于该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与行业内其他企业相比之下的横向水平。也有一些学者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间接作用。张广玲等认为企业社会责任通过感知质量和感知风险的作用,会最终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张太海和吴茂光研究证实企业社会责任可以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感知,提升企业声誉,最终间接促进消费者购买意愿。

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德规范的一种表现形式,将受到社会的认可和推崇。消费者会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一种符合德规范的行为,进而会增强消费者对该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好感和信任度,企业也会因社会责任表现达到消费者的心理预期。此时,消费者会通过积极的购买行为对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表示支持。因此,企业良好的社会责任表现将直接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Hl:消费者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水平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存在直接正向影响。

2、道德身份自我重要性的调节作用

直到二十世,德身份(moralidentity)的理论研究才得到发展。Hart,etal.最初认为德身份是一种自我承诺,即个体承诺用实际行动来保障并满足他人利益。aquino&Reed以自我概念为角,将德身份定义为个体在自我定义时有关德特征的那部分自我概念;并以社会身份理论为基础,认为德身份是一种潜在的社会身份,是个体的社会自我架构的组成部分,而且还是个体认知和行为的基础。Reed,etal.认为德身份是一种心理表征(例如自我形象),是个体可能持有的德特征。

有较强德身份的人会尽力使实际行动与内在德准则相一致。个体的德行动是以个体对德准则认知为基础,因此具有德身份的个体对事物的判断和分析更符合德准则,并且具有更多的德行为表现。消费者的德身份的程度越强烈,那么个体的德身份自我重要性的程度就越高,此时与德身份相一致的行动表现就会增加。黄静等(2012)研究发现德身份自我重要性高的消费者更倾向购买捐时间的企业家所代言的产品;德身份自我重要性低的消费者更倾向购买捐钱的企业家所代言的产品。由此可以看出,不同德身份自我重要性的消费者对德行为的感知和判断有所不同,采取的行为也将不同。

根据aquino&Reed和Reed,etal.对德身份自我重要性的维度划分,本研究将消费者德身份自我重要性分为高和低两个维度。基于上述分析可以推知,高德身份自我重要性的消费者更可能会因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购买该企业的产品或服务。

H2:消费者德身份自我重要性越高,消费者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水平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正向影响程度越大。

三、研究方法

1、情境实验设计

本研究将实验情设计为消费者选购住房。我国房地产行业起步较晚,发展不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制等还不健全。许多房地产企业为了获取眼前利益,不惜牺牲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在建造和经营过程中做出有违德及法律的事情。其次,住房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商品,可能伴随一代或几代人,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人们更愿意购买信誉良好、责任感强的企业的房产。

同时,本研究设置了一家虚拟的房地产企业a,并通过权威新闻报的形式揭示了a企业在责任、社区责任以及消费者责任这三个方面的表现。此外,本研究将企业社会责任水平分为积极与消极两个等级,通过新闻摘录向不同被试者分别提供积极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信息与消极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信息,以刺激被试者的心理感知和判断。

2、变量的测量

消费者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测量问卷参考欧平(2010)的研究,并做适当修正,由三个问项组成,分别从责任、社区责任、消费者责任三个方面进行测量。消费者购买意愿的测量量表参考parasuraman,Zeithaml&Berry的研究由五个问项组成。消费者德身份自我重要性的测量量表是借鉴aquino&Reed开发的德身份自我重要性的测量量表。

3、数据收集

根据情实验的需要,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以具有一定的购房经历或购房意向的消费者为主。本研究在杭州地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历时约一个半月。主要采用的问卷调查方式有实地调查和网络调查。共发放问卷420份,回收问卷408份,收集有效问卷370份,其中积极组195份,消极组17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达88.09%。

四、数据分析结果

1、操作变量检验

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对消费者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水平进行检验,积极组的被试者对房地产企业a的CSR水平的感知要高,均值达到5.26,消极组的被试者对房地产企业a的社会的CSR水平的感知要低,均值仅为2.17。积极组与消极组的被试者对CSR水平的感知具有显著性差异(p

本研究通过问项(我相信a企业的社会责任报是真实的)测量被试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可信度。积极组与消极组的可信度均值均在5.o以上,高于中值3.5,且p>0.01,即两组被试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可信度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检测结果说明本研究设计的情资料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被试者的德身份自我重要性在积极组与消极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1),说明两个实验组的被试者是随机分配,组之间不存在德身份自我重要性的差异,符合情实验设计原则。

2、消费者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水平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

由表1可知,模型m2为消费者购买意愿对消费者感知的CSR水平的回归模型。消费者感知的CSR水平与购买意愿在p

3、道德身份自我重要性的调节作用

模型m3是消费者购买意愿(Cpi)对消费者感知的CSR水平(CSR)、消费者德身份自我重要性(mi)的回归模型,获得判定系数R12为0.629。模型m4是Cpi对CSR、mi以及交互项(CSR×mi)的回归模型,获得判定系数R22为0.642。由R2改变量0.014(p

五、结果与讨论

1、消费者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水平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关系讨论

由于企业的实际社会责任行为并不能完全被消费者感知到,而能够真正影响消费者行为意向的则是消费者真实感知到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因此,将消费者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水平作为前因变量能更真实有效地解释结果变量。研究得到消费者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水平越高,消费者购买该企业产品的意愿就越强烈。这一结论与其他学者针对实际企业的研究结论相吻合。

近年来,在国内企业缺失德的行为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屡禁不绝的无良企业的事故报使得全球消费者对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失望,使得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形象遭到破坏。消费者作为企业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期望不断加强,并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感知产生意识响应,而积极的意识响应又通过实际的购买行为来支持社会责任表现良好的企业。因此,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仅能提升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还能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最终获得财务业绩。

2、消费者道德身份自我重要性的调节作用讨论